CN105121195B - 窗框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窗框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21195B
CN105121195B CN201580000545.5A CN201580000545A CN105121195B CN 105121195 B CN105121195 B CN 105121195B CN 201580000545 A CN201580000545 A CN 201580000545A CN 105121195 B CN105121195 B CN 10512119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frame
door
extension
car door
inn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0054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21195A (zh
Inventor
林克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121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211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2119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68Fixation or mounting means specific for door components
    • B60J5/0469Fixation or mounting means specific for door components for door panels, e.g. hemm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01Upper door structure
    • B60J5/0408Upper door structure fastening window frame or parts of window frame to lower do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l Device For Vehicle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窗框门结构,其通过在将包括内侧窗框、外侧窗框、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的各种板重叠接合时使用传统焊接设备等以低成本改善了接合部的刚性和品质。窗框部(4)的外侧窗框(7)和内侧窗框(6)配置在车门主体部(5)的车门外板(3)与车门内板(2)之间,所述外侧窗框、所述内侧窗框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点焊接(28、40)固定,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的卷边凸缘(23、34)铆接接合于所述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外板(3)和所述车门内板(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延长到所述车门主体部(5)的车门腰线(L1)的上方以构成各向上延长部(16、24、33、41),所述窗框部(4)在门厚度方向上夹在各所述向上延长部之间。

Description

窗框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构造成确保诸如车辆的侧门等的窗框门的窗框部和车门主体部的固定强度的窗框门结构(sash door structure)。
背景技术
关于传统的窗框门结构,专利文献1(图中未示出)公开了将从车辆的前后侧门的侧面看时具有大致U字形状的窗框(窗框架)点焊到车门内板,将在水平方向上长的增强构件CO2焊接到窗框并通过卷边加工(hemming processing)使车门外板结合到车门内板。
此外,专利文献2(图中未示出)公开了将上侧子框架和侧方子框架焊接到门框架的主框架和将具有外观表面的装饰件安装于后侧窗框部的侧方子框架的车辆外侧,使得将门框架的前侧窗框部和后侧窗框部固定于车辆的前侧门的车门板。
一般地,窗框门表示围绕车门玻璃的窗框部(窗框架)和车门主体部分别构造的构件,而将窗框部和车门主体部一体地模压成型的构件称为模压门。
窗框门构造成在车门腰线处连接金属的窗框和金属的车门板。窗框完成体具有内侧窗框(内侧窗框板)和外侧窗框(外侧窗框板),车门板具有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543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31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的窗框门结构中,当同时将窗框完成体(内侧窗框和外侧窗框)与车门板(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接合时,总共四个板(内侧窗框、外侧窗框、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在侧门的车门腰线上方利用点焊接接合。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四个板的总板厚增大,因此当使用传统焊接设备时焊接品质可能发生恶化(焊接不良)。因此需要引入包括CO2焊接的专用焊接线。而且,由于在猛烈关闭或重复开闭窗框门时在四个板的接合部处产生的应力,可能引起焊接剥落、窗框部的根部(接合部附近的部分)处的油漆开裂和油漆开裂所导致的生锈等。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窗框门结构,其能够通过在将包括内侧窗框、外侧窗框、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的各种板重叠接合(不限于焊接)时使用传统焊接设备等以低成本改善接合部的刚性和品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方案1,提供了一种窗框门结构,其中窗框部的外侧窗框和内侧窗框配置在车门主体部的车门外板与车门内板之间,所述外侧窗框、所述内侧窗框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点焊接固定,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的卷边凸缘通过铆接接合于所述车门内板。所述车门外板和所述车门内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延长到所述车门主体部的车门腰线的上方以构成各向上延长部,所述窗框部在门厚度方向上夹在各所述向上延长部之间。
根据方案2的窗框门结构,在方案1的窗框门结构中,在所述卷边凸缘设置有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是连着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辆后方侧的向上延长部或者与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辆后方侧及车辆前方侧的向上延长部形成的,使所述窗框部和所述车门内板固定为在门厚度方向上夹在所述向上延长部和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之间。
根据方案3的窗框门结构,在方案2的窗框门结构中,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的上端的线与所述向上延长部的上端的线位于同一高度。
根据方案4的窗框门结构,在方案2或3的窗框门结构中,点焊接部位于最接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并且被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从车辆内侧覆盖。
根据方案5的窗框门结构,在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的窗框门结构中,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向上延长部的车辆内侧面涂有粘接剂,所述车门外板、所述窗框部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所述粘接剂固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方案1限定的发明,车门主体部的向上延长部引导窗框部超过窗框门的车门腰线并使窗框部固定为夹在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之间。从而,改善了窗框部与车门主体部的固定强度。而且,分散了当开闭窗框门时在窗框部的根部(夹在向上延长部之间的部分)处产生的应力集中。从而,改善了接合部的刚性和品质。
此外,通过点焊接固定内侧窗框、外侧窗框和车门内板,通过卷边凸缘和向上延长部将车门外板固定于窗框部和车门内板,使得能够通过使用传统的焊接设备等以低成本改善接合部的刚性和品质。
根据方案2限定的发明,窗框部和车门内板固定为夹在车门外板的向上延长部和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延长部之间,使得能够省略车门外板到窗框部和车门内板的焊接。从而,能够防止焊接设备的额外引入和焊接加工的工时增加。
此外,通过车门外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能够确保保持窗框部和车门内板的点焊接部处的更广的接合面,使得能够防止当力施加于窗框部时产生的应力集中。从而,能够防止接合部的焊接剥落和龟裂等问题。
即,当仅在车门外板的车辆后侧设置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延长部时,能够防止当绕着用作支点的车门前部的铰链开闭车门时在车门的后部的窗框部处产生的大的冲击所对应的应力集中,使得能够防止接合部的焊接剥落和龟裂等问题。此外,当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延长部设置在车门外板的车辆后侧和车辆前侧时,能够进一步增大通过车门外板固定窗框部和车门内板的固定强度。
根据方案3限定的发明,可以通过车门外板的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延长部的上端和车门外板的向上延长部的上端使窗框部和车门内板固定为刚性地夹在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之间。
根据方案4限定的发明,窗框部和车门内板的点焊接部覆盖有车门外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从而,能够防止应力集中于点焊接部,使得能够防止焊接剥落和龟裂等问题。
根据方案5限定的发明,由于能够通过车门外板的向上延长部处的粘接剂来确保相对于窗框部的足够的粘接面积和粘接强度,因此能够省略车门外板到窗框部和车门内板的焊接,从而防止焊接设备的额外引入和焊接加工的工时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的前侧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从车辆外侧看的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侧视图(框内是A部的放大图)。
图3是从车辆内侧看的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的侧视图(框内是A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2的A’部的放大图。
图5以点划线示出了与图3的A部对应的在卷边铆接(hemming caulking)之前的状态。
图6的(a)是示出了将车门外板安装到窗框部和车门内板的接合结构的状态的截面图,图6的(b)是示出了安装后的状态的图5的C-C截面图。
图7是延长到车辆前方的图5的C-C截面图。
图8是图2的B部的放大图(框内是B’部的放大图)。
图9的(a)是示出了与图8的B’部对应的在车门外板安装之前的状态的截面图,图9的(b)是图8的D-D截面图。
图10是从车辆外侧看的窗框门的完成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示出了从车辆外侧看的将装饰件安装到窗框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是图11的E-E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的车辆的前侧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前侧门(窗框门)1包括位于车辆内侧的金属的车门内板2、位于车辆外侧的金属的车门外板3和配置在车门内板2与车门外板3之间的窗框完成体(窗框部)4。车门内板2和车门外板3构成了车门主体部5(参见图2),窗框完成体4具有位于车辆内侧的内侧窗框6和位于车辆外侧的外侧窗框7。
在图1中,示出了车辆右侧的前侧门1。然而,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也适用于车辆左侧的前侧门(图中未示出)。此外,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不仅适用于前侧门1,而且还适用于后侧门(图中未示出)。
在图1中,示出了从车辆内侧看的车门内板2和车门外板3。在车门内板2的车辆外侧的空间内,设置有在水平方向上长的用于增强的增强构件8(参见图3)和门梁9。上下一对增强构件(图中未示出)设置于车门内板2的竖直的前壁10,车门闩锁增强构件(图中未示出)设置于竖直的后壁11。
图2至图7示出了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的第一要部,图8至图10示出了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的第二要部。图2示出了从车辆外侧看的前侧门1。图3示出了从车辆内侧看的前侧门1。在图2和图3中,还没有安装后视镜12(参见图10)和装饰件13等。
如图2的A部(第一要部)的在框内示出的放大图所示,前侧门1中,在窗框部4的竖直的后部窗框14与车门外板3的后侧上部15的接合部处,车门外板3的后端上部延长到车门腰线L1的上方并构成向上延长部16。
在图2中,车门外板3的外侧表面侧的向上延长部1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宽度与后半平坦面18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其中后半平坦面18连着后部窗框14的外侧窗框部7a的前半凹部17,向上延长部16的车辆内侧面夹着后半平坦面18。
在图2中,附图标记7b表示前部窗框19的外侧窗框部(后视镜安装部),附图标记20表示由一块板构成的上窗框,附图标记21表示车门外侧把手安装部。车门外板3的后部的向上延长部1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是外侧窗框部7a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的大约1/4。
如图3的A部(第一要部)的在框内示出的放大图所示,从图2示出的车门外板3的后部的向上延长部16的后端向车辆前方折返的向前延长部22一体地形成在车门外板3的后端侧的卷边凸缘23的上部处。向前延长部22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是向上延长部16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大约1/2。
在图3中,车辆内侧的车门内板2也形成有向上延长部24,向上延长部24面对车门外板3的后部的车辆外侧的向上延长部16。向前延长部22与卷边凸缘23一体地卷边铆接,使得车门外板3的向前延长部22的车辆外侧面与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24的车辆内侧面接触。
从而,后部窗框14(后部内侧窗框6a和后部外侧窗框7a(参见图2))和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24固定为夹在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与向前延长部22之间。
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的各自的向上延长部16、24的上端16a、24a的线大致水平地位于大致同一高度,向前延长部22的上端22a的线和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24的上端24a的线大致水平地位于大致同一高度。向上延长部24的上端24a连着作为前侧竖直边的前端24b,前端24b连着车门内板2的沿着车门腰线L1的上端31。
向上延长部24的作为后侧竖直边的后端(图中未示出)被定位成沿着卷边凸缘23在车门外板3的向前延长部22的后方处折返的部分的线L2。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的各自的向上延长部16、24突出到车门腰线L1的上方。
如图3所示,车门外板3的后端部通过在车门外板3的高度方向上的范围内(而不限于向上延长部16)使卷边凸缘23卷边铆接(卷边加工)而向前折返,使得车门外板3的后端部固定于车门内板2的后端部。向前延长部22突出(延长)到卷边铆接部(卷边凸缘)23的前端23a的前方。
术语“卷边”的英文hem有边缘和端部的意思,并使用了英文为hemming的术语“卷边”。此外,对于车门内板2,使用了前侧部分厚其它部分薄的裁制的坯料(其边界线以附图标记25示出)。
图4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图2的作为要部的A’部中的卷边凸缘23在弯曲之前的状态。如所示出的,弯曲之前的卷边凸缘23以相对于弯曲之后的车门外板3的后端的竖直直线(折返部的线)L2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大致相同宽度(准确地说,至少在图4示出的范围内,卷边凸缘23越面朝上,在前后方向上宽度越小)向后方突出。图3的向前延长部22与图4的弯曲之前的作为向后延长部的卷边凸缘23的上部一体地形成。
铆接之前的向后延长部22具有上边22a、下边22b和弯曲状顶端边22c。上边22a位于与向上延长部16的上端(上边)16a相同的直线上,下边22b向下倾斜并连着卷边凸缘23的上部的圆弧状的弯曲凹部23b,弯曲凹部23b连着下侧的卷边凸缘23。沿着弯曲凹部23b的底边的向上切线23c是在不形成向后延长部22的情况下的假想的卷边凸缘部分。
弯曲凹部23b是有用的,这是因为在使向后延长部22与卷边凸缘23一起向前铆接时弯曲凹部23b使向后延长部22平缓并确实地向前铆接(形成图5的向前延长部22)。向后延长部22是卷边凸缘23的一部分并且是从卷边凸缘23进一步向后延长(突出)的部分。
如图4所示,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形成有向车辆外侧鼓出的鼓出部26。鼓出部26在通过使用卷边密封剂(粘接剂)27(参见图6)将车门外板3固定于窗框完成体4(参见图1)的后部窗框14或车门内板2的后部时用作密封剂容器。从车辆外侧看时,鼓出部26具有从向上延长部16到车门腰线L1的延长线的大致半圆型山形状。使卷边凸缘23向前铆接时的折返部分(车门外板3的后端的竖直边部)L2为直线状。
如图5所示,以点划线示出的向后延长部22与卷边凸缘23一起被向前铆接(折返),使得向后延长部22变成向前延长部22。车门内板2的后部和窗框完成体4的后部窗框14在面向向前延长部22的车辆外侧面的状态下通过点焊接28固定。向前延长部22被构造成从车辆内侧覆盖点焊接部28。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并排地形成多个用于使车门内板2与窗框完成体4接合的点焊接部28。在图5中,示出了最后方的点焊接部28。
成为前侧门1的开闭中心的铰链配置在前侧,点焊接部28位于前侧门1的后端附近。因此,当窗框部4因关闭前侧门1时产生的冲击而变形时,应力更容易集中到后方的点焊接部28(点焊接部28可能受到应力集中的不良影响)。然而,最后方的点焊接部28被车门外板3的向前延长部22从车辆内侧刚性地支撑,使得应力分散(吸收)到向前延长部22和超过向前延长部的车门外板3。结果,能够减小施加于点焊接部28的不良影响。
如图6的(a)所示,包括车门外板3的后端侧的向后延长部22的卷边凸缘23朝向车辆内侧弯曲略小于90°的角度,密封剂27涂布于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的鼓出部26的后端侧的车辆内侧面(可以适当地规定使卷边凸缘23弯曲和涂布密封剂27的顺序)。
此外,与车门外板3独立地,车门内板2和窗框完成体4(内侧窗框6和外侧窗框7)通过点焊接28预先接合固定(构造出车门内板2和窗框完成体4的组装体29和接合结构)。
如由箭头所示,通过点焊接28接合的车门内板2和窗框完成体4安装于车门外板3的车辆内侧面,车门外板3的卷边凸缘23与向前延长部22一起朝向车门内板2的车辆内侧面铆接。
从而,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的内表面侧的密封剂27填入鼓出部26、附着于外侧窗框7的车辆外侧面、无间隙地附着于外侧窗框7、内侧窗框6和车门内板2各自的后端并且无间隙地填入卷边凸缘23的折返部L2的内侧处的具有弯曲状截面的空间内。
从而,通过密封剂27的粘接力和向前延长部22及卷边凸缘23的铆接力,使车门外板3刚性地接合固定于车门内板2和窗框完成体4。形成鼓出部26以增大向上延长部16的刚性,密封剂27厚厚地容纳在鼓出部26内以增大向上延长部16与外侧窗框7的粘接力,在防止密封剂27泄漏到外侧的同时限制密封剂27的涂布范围,使得密封剂27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能力(粘接力和防水性)。
此外,除了车门外板3之外的外侧窗框7、内侧窗框6和车门内板2的总共三个板通过点焊接28接合。因此,即使当使用传统的焊接设备时,也能够确保点焊接部28的品质和这三个板2、6、7的接合强度(刚性)。
此外,窗框完成体4在门厚度方向上夹在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和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24(参见图3)之间,车门内板2和窗框完成体4夹在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与向前延长部22之间,使得改善了后部窗框14(参见图3)到车门外板3的接合强度。
图7是图5的C-C截面图。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位于车辆外侧,卷边凸缘23的被折返后连着向上延长部16的向前延长部22位于车辆内侧。附图标记“L2”表示卷边凸缘23的折返部的线。以双点划线30示出朝向比向上延长部16低一级的位置处的向上延长部16的前方连续并沿着车门腰线L1(参见图4)的车门外板的上端。
后部窗框14的外侧窗框7a和内侧窗框6a以及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24从车辆外侧到车辆内侧夹在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与向前延长部22之间。在图7中,附图标记26表示鼓出部。密封条(weather strip)33配置在沿着向前延长部22的车辆外侧面向前连续的车门内板2的台阶部32。密封条33在车门内板2(参见图3)的前侧、后侧和下侧的周状台阶部和窗框部4(参见图3)的周状台阶部上配置成环状。
图8至图10示出了图2的B部的窗框门结构的第二要部。第二要部涉及前侧门1(参见图2)的窗框完成体(窗框部)4的前部窗框19与车门板(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之间的接合部,并基本上具有与第一要部A相同的构造。
图8是图2的B部的放大图,以放大的方式另行示出作为B部的要部的B’部。
向上延长部33一体地形成于车门外板3的前侧上部,同样的向上延长部(图中未示出)一体地形成于车门内板2(参见图3)的前侧上部,窗框完成体4的前部窗框19的前侧根部固定为由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各自的向上延长部夹在车辆内侧和外侧之间。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33的车辆内侧面压抵前部窗框19的外侧窗框7b,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图中未示出)的车辆外侧面压抵前部窗框19的内侧窗框6b(参见图9的(b))。
此外,前部窗框19和车门内板2的前端部在车门外板3的前端侧的卷边凸缘34处铆接。如以图8的B’部的放大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卷边凸缘34在铆接之前在车门外板3的前端侧处向前方突出(延长),向前延长部35在卷边凸缘34的上端侧处一体地延长(突出),向前延长部35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与向上延长部33在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大致相同,向前延长部35经由卷边凸缘34一体地连着向上延长部33的前端侧。
至少在图8的范围内,卷边凸缘34越面朝上,卷边凸缘34的突出宽度越小,使得卷边凸缘形成凹部34b,凹部34b的突出宽度在向前延长部35的下侧处最小。凹部34b连着向前延长部35的沿前上方向倾斜的下边35b,下边35b连着顶端边35c,顶端边35c连着上边35a,上边35a位于与向上延长部33的大致水平的上端(上边)33a相同的线上。
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图中未示出)的上端(上边)定位成在大致同一高度上面向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33的上端(上边)33a。仅对车门外板3设置卷边凸缘34和向前延长部35。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33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略大于连着前部窗框19的后侧凹部36的前侧平坦面37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向上延长部33的车辆内侧面与前侧平坦面37紧密接触。
在前后方向上长的鼓出部38从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33(或者包括向上延长部33的车门外板上部)朝向车辆外侧突出。鼓出部38被构造成用作密封剂(粘接剂)容器,以防止密封剂从各板2、3、19的配合面向外泄漏,并增大向上延长部33的刚性。
如图9的(a)所示,卷边密封剂(粘接剂)39涂布于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33的车辆内侧面,向上延长部33的向前连续的向前延长部35以略大于90°的敞开角度弯曲。
从该状态,如图9的(b)所示,将窗框完成体4的前部窗框19和车门内板2的组装体安装于车门外板3的车辆内侧,将图9的(a)示出的车门外板3的向前延长部35与图8的卷边凸缘34一起向后折返并卷边铆接。该向前延长部被折返形成向后延长部35。
前部窗框19和车门内板2通过点焊接40预先接合固定。向后延长部35压抵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41的车辆内侧面,车门内板2和前部窗框19夹在车门外板3的向后延长部35与向上延长部33之间。外侧窗框7b压抵向上延长部33的车辆内侧面,内侧窗框6b位于外侧窗框7b与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41之间。
内侧窗框6b的前端位于比车门内板2的向上延长部41的前端略靠后方的位置,外侧窗框7b的前端位于比内侧窗框6b的前端更靠后方的位置。密封剂39无间隙地填充在三个板2、6b、7b各自的前端、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33的车辆内侧面和向后延长部35的折返基部(卷边凸缘34的折返部的线L3)的内表面之间,使得这三个板2、6b、7b各自的前端、向上延长部33和向后延长部35彼此接合固定。
由于由图9的前侧门1的前侧点焊接40构成、夹在车辆内侧和外侧的向上延长部33、41之间、并且被向后延长部35铆接的接合部比图2和图3的前侧门1的后侧接合部更靠近门铰链(图中未示出)(门开闭时的转动中心)并远离前侧门1的后端缘、即门闩锁(图中未示出),因此门开闭时的冲击小,并且难以产生应力。
因此,考虑到由裁制的坯料制成的车门内板2的前侧的向上延长部41比图3的后侧的向上延长部24厚,所以各前侧的向上延长部33、41可以形成为比各后侧的向上延长部16、24低(突出量小),或者向后延长部35可以形成为比图3的向前延长部22小。
图10示出了窗框门1的完成状态,其中,车门后视镜12安装于图2的窗框完成体4(窗框部)的前部窗框19,装饰件(装饰部件)13安装于后部窗框14的车辆外侧面,防水用的车门成型件(door molding)42安装于车门板的车门腰线L1,车门外侧把手43安装于车门外板3的车门把手安装部。
用于安装车门后视镜12的盖44的下端部44a延长到车门腰线L1的下方,盖44螺纹接合于前部窗框19,盖44的下端部44a压抵车门外板3的前侧的向上延长部33(参见图8),使得向上延长部33被从车辆外侧覆盖,向上延长部33夹在前部窗框19与盖44之间。从而,增大了前侧接合部的固定强度,从车辆外侧遮住了向上延长部33的上端33a(参见图8),使得外观得到改善。
图10的后部窗框14的车辆外侧处的由合成树脂制成的装饰件13被安装成如图11和图12(图11的E-E截面图)所示。然而,此时,在前侧门1的车门外板3后侧的向上延长部16处朝向车辆外侧突出的鼓出部(密封剂容器)26用作用于在上下方向上定位装饰件13的部分。
如图11所示,装饰件13的下端13a定位在车门腰线L1略上方的、车门外板3的后侧的向上延长部16的高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防水用的门成型件42(参见图10)安装于车门腰线L1,使得从车辆外侧遮住装饰件13的下端13a。在图11中,附图标记13c表示装饰件13的后端(竖直边)。
如图12所示,弯曲状的台阶部(凸部)13b形成于装饰件24的下部的车辆内侧。台阶部13b与在车门外板3的鼓出部26的上端侧的车辆外侧处形成的台阶部(凹部)26a接合,使得装饰件13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得到确定。从而,改善了装饰件13的安装作业性。装饰件13载置于车门外板3,使得能够进行局部调整(端部的精调整)。在图12中,附图标记14表示后部窗框。
以下,总结在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窗框门结构的特征。
窗框门结构具有以下先决条件:窗框完成体(窗框部)4具有外侧窗框7和内侧窗框6这两个部件,车门主体部5具有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这两个部件,窗框完成体4和车门主体部5的四个板2、3、6、7重叠,窗框完成体4和车门内板2的三个板2、6、7通过点焊接28、40固定,并且车门外板3通过卷边加工23、34接合到三个板2、6、7。
作为第一特征,如图2、图3和图8所示,例如,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的前后各端部延长到车门主体部5的上部的车门腰线L1的上方并构成各向上延长部16、24、33、41,窗框完成体4的前部窗框19和后部窗框14也在车门腰线L1的上方夹在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之间。
上述“也在车门腰线L1的上方”表示窗框完成体4的前部窗框19和后部窗框14在车门腰线L1的下方也夹在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之间。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的各向上延长部16、24、33、41的向上延长量(突出高度)大致相同。
通过第一特征,车门主体部5的车门板(车门外板3和车门内板2)引导窗框完成体4的前部窗框19和后部窗框14超过窗框门1的车门腰线L1并使窗框完成体4的前部窗框19和后部窗框14固定为夹在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之间。从而,改善了窗框部(窗框完成体)4与车门主体部5的固定强度。此外,分散了开闭窗框门1时在窗框完成体4的前部窗框19和后部窗框14的根部(车门腰线L1附近的部分)处产生的应力集中。
作为第二特征,例如图4和图8所示,关于车门外板3通过卷边加工23、34和密封剂(粘接剂)27、39来夹持固定窗框完成体(窗框部)4和车门内板2的、窗框门结构中的车门主体部5的上部的卷边加工结构,将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33的卷边凸缘23、34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制得比车门外板3的其它竖直边部的卷边凸缘23、34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长,使得形成了前后方向的各延长部(向前延长部22和向后延长部35)。
通过第二特征,确保了密封剂39的足够的粘接面积以减小接合部的应力,使得能够省略车门外板3的焊接(点焊接、CO2焊接)。从而,能够防止或减小焊接设备的额外引入和焊接加工的工时增加。此外,通过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22、35,能够确保保持车门内板2和窗框完成体4的点焊接部28、40处的更宽广的粘接面,使得能够防止当力施加于窗框部4时产生的应力集中。从而,能够防止焊接剥落、龟裂和油漆开裂导致的生锈等问题。此外,根据试验结果,当设置了车门外板3的向前延长部22的铆接结构时,与未设置铆接结构的构造相比,施加于前侧接合部的应力减少大约24%。
作为第三特征,例如图4和图8所示,卷边加工部(铆接部)23、34的折返部的线、即车门外板3的前后端的竖直边L2、L3是直线状的,卷边加工过的卷边凸缘23、34的上端、即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22、35的上端与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33的上端彼此一致。
通过第三特征,车门外板3的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22、35的上端与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33的上端在面向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的情况下,使窗框完成体4和车门内板2固定为刚性地夹在车辆内侧和车辆外侧之间。
作为第四特征,例如图5、图6和图8所示,在卷边加工(铆接)时,当窗框完成体4(外侧窗框7和内侧窗框6)和车门内板2夹在车门外板3的向上延长部16、33和卷边凸缘23、34的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22、35之间时,卷边凸缘23、34的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22、35延长到覆盖了焊接和固定外侧窗框7、内侧窗框6和车门内板2的焊接点中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最外侧焊接点28、40的位置。
通过第四特征,能够防止窗框完成体(窗框部)4与车门内板2的焊接点(接合部)28、40处的应力集中,使得能够防止接合部28、40的焊接剥落和龟裂等问题。
作为第五特征(包括第二特征),例如图3和图8所示,当车门外板3的前端侧和后端侧的卷边凸缘23、34的上部设置有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向前延长部22和向后延长部35)时,至少在车门外板3的后端侧卷边凸缘23处需要设置向前延长部22。
通过第五特征,例如,当车门外板3的前后两侧设置有前后方向上的各延长部22、35时,使得窗框完成体4和车门内板2由车门外板3确切地固定,因而能够增大固定强度。然而,侧门(窗框门)1的后部窗框14的固定部(接合部)靠近车门板的后端缘并远离前侧门铰链,可能在开闭门期间产生大的冲击。当后部窗框14因冲击而变形时,应力容易集中。因此,当至少在车门外板3的后端侧卷边凸缘23处设置向前延长部22时,能够减小应力集中。
作为第六特征,例如图4、图8、图11和图12所示,车门外板3的车门腰线L1上方的延长部(向上延长部)16、33设置有向车辆外侧鼓出的鼓出部26、38。此外,与设置在窗框部4的后部窗框14外侧的装饰件13的台阶部(面向车辆内侧的凸部)13b对应的台阶部(凹部)26a形成为连着鼓出部26的上侧。
通过第六特征,鼓出部26、38用作密封剂容器,使得储存了足够量的密封剂27、39。从而,增大了窗框部4固定到车门外板3的固定力,防止了密封剂27、39泄漏到板配合面外侧。此外,通过外板的鼓出部26、38增大了向上延长部16、33的刚性,使得改善了窗框部4的保持力。此外,装饰件13的台阶部(凸部)13b从车辆外侧载置于后侧鼓出部26的上侧台阶部(凹部)26a,使得在安装装饰件13时平稳地执行定位。
此外,在以上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使用卷边密封剂27、39使车门外板3与其它板2、6、7接合。然而,还可以使用别的粘接材料代替卷边密封剂27、39。
此外,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不限于车辆的前侧门1和后侧门,还可以适用于在对应部位使用卷边凸缘23、34的后尾门和罩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窗框门结构能够通过在将包括内侧窗框、外侧窗框、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的各种板重叠接合(不限于焊接)时使用传统焊接设备等以低成本确保接合部的刚性和品质。
附图标记说明
1 侧门(窗框门)
2 车门内板
3 车门外板
4 窗框部
5 车门主体部
6 内侧窗框
7 外侧窗框
16、24、33、41 向上延长部
22 向前延长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
23、34 卷边凸缘
27、39 密封剂(粘接剂)
28、40 点焊接
35 向后延长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
L1 车门腰线

Claims (5)

1.一种窗框门结构,其中窗框部的外侧窗框和内侧窗框配置在车门主体部的车门外板与车门内板之间,所述外侧窗框、所述内侧窗框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点焊接固定,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的卷边凸缘通过铆接接合于所述车门内板,
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外板和所述车门内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延长到所述车门主体部的车门腰线的上方以构成各向上延长部,所述窗框部在门厚度方向上夹在各所述向上延长部之间,
在所述卷边凸缘设置有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是连着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辆后方侧的向上延长部或者与所述车门外板的车辆后方侧及车辆前方侧的向上延长部形成的,使所述窗框部和所述车门内板固定为在门厚度方向上夹在所述向上延长部和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的上端的线与所述向上延长部的上端的线位于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框门结构,其特征在于,点焊接部位于最接近车辆前后方向上的端部,并且被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延长部从车辆内侧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窗框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向上延长部的车辆内侧面涂有粘接剂,所述车门外板、所述窗框部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所述粘接剂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框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门外板的向上延长部的车辆内侧面涂有粘接剂,所述车门外板、所述窗框部和所述车门内板通过所述粘接剂固定。
CN201580000545.5A 2014-03-14 2015-02-16 窗框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2119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1480A JP6379541B2 (ja) 2014-03-14 2014-03-14 サッシュドア構造
JP2014-051480 2014-03-14
PCT/JP2015/054131 WO2015137051A1 (ja) 2014-03-14 2015-02-16 サッシュドア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21195A CN105121195A (zh) 2015-12-02
CN105121195B true CN105121195B (zh) 2017-03-15

Family

ID=54071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0054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21195B (zh) 2014-03-14 2015-02-16 窗框门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379541B2 (zh)
CN (1) CN105121195B (zh)
DE (1) DE112015000066B4 (zh)
WO (1) WO20151370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6215093B4 (de) * 2016-08-12 2021-01-07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fahrzeug
CN108266089B (zh) * 2018-03-27 2024-01-30 宁波一象吹塑家具有限公司 双面窗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6196A (zh) * 2006-06-09 2007-12-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车门结构
CN101135225A (zh) * 2007-09-27 2008-03-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窗框双边扣合结构
CN101405158A (zh) * 2006-03-23 2009-04-08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配备有具有一体式腰线增强件的芯模块的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876589A (en) * 1930-12-08 1932-09-13 Door construction
JPS5542689U (zh) * 1978-09-16 1980-03-19
JPH06285659A (ja) * 1993-04-07 1994-10-11 Fanuc Ltd レーザ溶接方法
JP3082606B2 (ja) * 1994-11-16 2000-08-28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ドアパネル
JPH11129758A (ja) * 1997-10-31 1999-05-18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車用ドア構造
JP3937285B2 (ja) * 2000-11-20 2007-06-27 スズキ株式会社 ドアの補強構造
JP4120411B2 (ja) * 2003-01-28 2008-07-16 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
JP4742864B2 (ja) * 2005-12-28 2011-08-10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用ドア
JP2007185690A (ja) * 2006-01-13 2007-07-26 Honda Motor Co Ltd 車体部材のヘミング接合方法およびヘミング接合構造
JP2008307584A (ja) * 2007-06-15 2008-12-25 Honda Motor Co Ltd 縁曲げ連結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JP4611347B2 (ja) * 2007-06-27 2011-01-12 東海興業株式会社 窓板の装着方法と該方法に用いるガラスランチャンネル
FR2939343B1 (fr) * 2008-12-04 2010-11-26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e port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JP2012158244A (ja) * 2011-01-31 2012-08-23 Faltec Co Ltd ドアサッシュ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55626B2 (ja) 2012-04-27 2016-07-20 住化エンバイロメンタルサイエンス株式会社 防虫樹脂用二層ペレット及びそれより得られる防虫製品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5158A (zh) * 2006-03-23 2009-04-08 埃克森美孚化学专利公司 配备有具有一体式腰线增强件的芯模块的门组件
CN101086196A (zh) * 2006-06-09 2007-12-12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车门结构
CN101135225A (zh) * 2007-09-27 2008-03-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车门窗框双边扣合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5000066T5 (de) 2016-01-07
JP6379541B2 (ja) 2018-08-29
JP2015174524A (ja) 2015-10-05
WO2015137051A1 (ja) 2015-09-17
CN105121195A (zh) 2015-12-02
DE112015000066B4 (de)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16561B2 (ja) 車両のドアビーム構造
US9623739B2 (en) Construction for securing a trim strip
US8458959B2 (en) Vehicle door frame structure
JP4751856B2 (ja) 車体側部構造
US20180186225A1 (en) Flush glazed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and corresponding door, motor vehicle, production method and sealing device
CN103568790B (zh) 车门框架的竖直窗框立柱
JP6910182B2 (ja) 自動車ドア用グラスラン
JP6566744B2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シール材
CN105121195B (zh) 窗框门结构
CN204774508U (zh) 一种车门窗框结构
JP2007176361A (ja) 車両のドア構造、及び、車両用ドアの製造方法
JP6950124B2 (ja) 車両用バックドアインナパネル
CN106494512B (zh) 一种侧围骨架和包括该侧围骨架的汽车
CN112124054A (zh) 车辆用门
WO2018176684A1 (zh) 车身顶盖外板与天窗加强板的配合结构、车身顶盖及汽车
GB2566302A (en) A finisher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6832120B2 (ja) 車両用ドアフレームおよび車両用サイドサ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CN210478824U (zh) 针对滑移门车型的开放式b柱上端结构
CN210191616U (zh) 车辆的车顶周边构造
JP6956441B2 (ja) 車両のバックドア構造
CN211869120U (zh) 一种汽车车门
US11207955B2 (en) Front door
CN104724173B (zh) 用于改进防撞性和防腐蚀性能的车身的侧面底部结构
JP6951384B2 (ja) 後部ドア構造
US20200189666A1 (en) Tailgate Panel Assembly for a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