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7239A - 变压器绕线管及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绕线管及变压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7239A
CN105097239A CN201510208686.8A CN201510208686A CN105097239A CN 105097239 A CN105097239 A CN 105097239A CN 201510208686 A CN201510208686 A CN 201510208686A CN 105097239 A CN105097239 A CN 1050972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way
bobbin
cylinder portion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86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7239B (zh
Inventor
梶山知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d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97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7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7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7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01F27/3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 H01F27/366Electric or magnetic shields or screens mad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01F2027/295Surface mounted devices with flexible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绕线管及变压器,其可以使一次绕组的卷绕开始侧的末端远离磁芯中足部。该变压器绕线管(60A)具有中筒部(63),下凸缘部(62),以及上凸缘部(61)所构成的绕线管部(66),其上还设置有缝隙部(67),该缝隙部(67)在横切端子台部(65)及下凸缘部(62)的同时,沿着接近或远离中心的方向,向着中筒部(63)侧延伸,在缝隙部(67)中还设置有导向壁面(68a),该导向壁面(68a)的靠近中筒部(63)一侧的位置比远离中筒部(63)的一侧的位置更加靠近下凸缘部(62)侧。

Description

变压器绕线管及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各种电子仪器的变压器用变压器绕线管及变压器。
背景技术
在各种变压器中,存在有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组成。在专利文献1中明确记载了一种变压器,其一次绕组和二次绕组被卷绕成同心圆状。具体而言,绕线管10上设置有基座部11和卷绕轴12,基座部11中埋入有端子20,而卷绕轴12是从基座部11的中央开始向上方突出的圆筒形。在此专利文献1中记述了下述组成,即引导线通过缝隙14被配置在绕线管10下方,在此配置之后,通过在卷轴12上卷绕,一次绕组(内侧绕组30)就被配置在卷绕轴12上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1日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公报实开平6-31125号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因为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组成中,如果一次绕组的卷绕开始侧及卷绕结束侧被设置成与二次绕组接近的状态的话,就会产生放电等的情况,因此这种设计并不好。为此,一次绕组的卷绕开始侧通常被配置于绕线管10的最靠近底面侧,或沿着与此相近的部分,以远离二次绕组侧的方式加以配置。此情况下,一次绕组的卷绕开始侧被配置为从绕线管10的圆筒形的卷绕轴12的下端侧开始朝着上方,并沿着卷绕轴12的形态。
但是,如果采用此配置的话,一次绕组的卷绕开始侧就会距离E形磁芯70很近。此种情况下,一次绕组的卷绕开始侧相对于E形磁芯70,呈只相距相当于圆筒形的卷绕轴12的厚度那么大距离的状态。于是,一次绕组的卷绕开始侧由于过于接近E形磁芯70,而会产生放电等的现象。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鉴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一次绕组的卷绕开始侧的末端远离磁芯中足部的变压器绕线管及变压器。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变压器绕线管具有中筒部,该中筒部上有插通磁芯部用的插通孔,下凸缘部,该下凸缘部被设置成从中筒部的中轴线的中心开始向着远离该中轴线中心的方向突出,同时,在该中筒部中位于被实装在实装基板的一侧,上凸缘部,该上凸缘部被设置成从中筒部的中轴线的中心开始向着远离该中轴线中心的方向突出,同时,位于该中筒部中远离实装基板的一侧,以及端子台部,该端子台部被设置成与下凸缘部一体或分体成型,同时,支撑着端子部件,该变压器绕线管进一步具有由中筒部、下凸缘部及上凸缘部所构成的绕线管部,其特征为,还设置有缝隙部,该缝隙部在横切端子台部及下凸缘部的同时,沿着接近或远离中心的方向,向着中筒部侧延伸,在缝隙部中还设置有导向壁面,该导向壁面的靠近中筒部一侧的位置比远离中筒部的一侧的位置更加靠近下凸缘部侧。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变压器绕线管的其他方面为,在上述的发明之外还进一步优选把导向壁面设置在比下凸缘部更向实装基板侧突出的导向壁部上。
并且,本发明所涉及的变压器绕线管的其他方面为,在上述的发明之外还进一步优选在端子台部中,与实装基板对着的相对面侧上,还设置有导向沟部,该导向沟部比该相对面更加向着远离实装基板一侧凹陷,同时把卷绕在绕线管部的导线引导至端子部件。
另外,发明所涉及的变压器绕线管的其他方面为,在上述的发明之外还进一步优选具有外端部,该外端部为导向壁面中,沿着接近或远离中心的方向,远离中筒部的端部,并且该外端部在远离实装基板的接近或远离基板方向上,位于比导向沟部的沟底面更加靠近实装基板一侧的位置上。
并且,发明所涉及的变压器绕线管的其他方面为,在上述的发明之外还进一步优选在导向壁面中远离中筒部的一侧还设置有外侧垂直壁面,该外侧垂直壁面沿着远离实装基板的接近或远离基板方向延伸,并连接着外端部,并且,外侧垂直壁面中沿着接近或远离基板方向远离实装基板的端部侧位于,比沿着接近或远离基板方向中的导向沟部的沟底面位置更加靠近实装基板一侧的位置上,并且外侧垂直壁面在接近或远离中心方向上的位置,比导向沟部中面向缝隙部,且位于中筒部一侧的角落位置,更加靠近中筒部侧。
另外,发明所涉及的变压器绕线管的其他方面为,在上述的发明之外还进一步优选从外侧垂直壁面中远离实装基板的端部侧的位置,与导向沟部的沟底面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为导线直径的1至3倍,此距离为沿着接近或远离基板的距离。
并且,导向壁面中,中筒部侧的内侧端部远离下凸缘部中的绕线管部侧,同时,该内侧端部和下凸缘部的绕线管部侧之间存在着沿着中筒部外表面的内侧垂直壁面。
发明所涉及的变压器的一个方面为,使用了上述发明所涉及的变压器绕线管,并且进一步优选具有一次绕组,该一次绕组被配置于绕线管部,同时位于中筒部侧,以及二次绕组,该二次绕组被配置于绕线管部,同时位于一次绕组的外侧。
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以使一次绕组的卷绕开始侧的末端远离磁芯中足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有关第1实施例的变压器的全体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变压器组成的侧截面图。
图3是表示图1中的变压器的E形磁芯形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图1中的变压器的X方向中心,沿YZ平面切断的状态下的半剖面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从上方观察图1变压器的变压器绕线管组成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从下方观察图1变压器的变压器绕线管时的状态立体图。
图7是表示放大图1变压器的导向沟部和导向壁面的外端部侧的位置关系的部分截面图。
图8是表示从底面观察图1变压器的状态底面图。
图9是表示有关第2实施例的变压器组成的侧截面图。
符号说明:
10A、10B…变压器,20…E形磁芯,21…磁芯底部,22…磁芯中足部(与磁芯部相对应),23…磁芯端面部,24…缺口部,30…盖子磁芯,40…一次绕组,41…导线,41a…开始末端,50…二次绕组,60A、60B…变压器绕线管,61…上凸缘部,62…下凸缘部,63…中筒部,63a…插通孔,64…上方系泊部,65…端子台部,66…绕线管部,67…缝隙部,68…导向壁部,68a…导向壁面,68b…外侧垂直壁面,69…内侧垂直壁面,70…端子部件,71…安装端子部,651…导向沟部,651a…沟底面,651b…角落部,652…倾斜部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以下,将对涉及到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变压器10A以及变压器绕线管60A,参照附图加以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会采用XYZ直角座标系来进行说明。其中,X方向作为连结变压器绕线管60A中的一对端子台部65的方向,X1侧在图1中为右手前方侧,X2侧在图1中为左里侧。另外,Y方向不但与X方向垂直相交,而且也是E形磁芯20以及盖子磁芯30的纵向方向,Y1侧在图1中为右里侧,Y2侧在图1中为左手前方侧。另外,Z方向为变压器10A的厚度方向,Z1侧在图1中为上侧,Z2侧在图1中为下侧。
<关于变压器10A的全体组成>
图1是表示变压器10A的全体组成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变压器10A的组成的侧截面图。如图1及图2所示,变压器10A具有E形磁芯20、盖子磁芯30、一次绕组40,和二次绕组50,这些都被安装在变压器绕线管60A上。
如图1及图2所示,E形磁芯20位于盖子磁芯30的下方侧(Z2侧)。图3是表示E形磁芯20形状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在变压器10A的X方向中心,沿YZ平面切断状态的半剖面状态的立体图。如图3及图4所示,E形磁芯20具有磁芯底部21、磁芯中足部22,及磁芯端面部23,从侧面看时其形状被设置成E形。这些部分里,磁芯底部21被沿Y方向设置得较长,而在磁芯底部21的纵向方向(Y方向)的中央部分,磁芯中足部22被设置成朝向上方侧(Z1侧)。
另外,磁芯中足部22的E形磁芯20的横向方向(X方向)的长度被设置成大于其在E形磁芯20的纵向方向(Y方向)的长度。由此,在磁芯中足部22的外周侧,隔着变压器绕线管60A的中筒部63配置了一次绕组40,而且在此一次绕组40的外侧配置着二次绕组50。另外,磁芯中足部22与磁芯部相对应。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磁芯端面部23被分别设置在E形磁芯20的纵向方向(Y方向)两端侧。此磁芯端面部23从磁芯底部21朝向上方侧(Z1侧)突出。另外,磁芯端面部23被设置成横跨磁芯底部21的幅宽方向(X方向)全长的形态。但是,磁芯端面部23的内周壁部没有被设置成平面状,其被设置成,比起此内周壁部的幅宽方向(X方向)的中央侧,其端部侧向着中央侧更加突出一些的形状,这样也就降低了与二次绕组50之间的空隙。
另外,在磁芯底部21的纵向方向(Y方向)的中央部分还设置有缺口部24。缺口部24是沿着磁芯底部21的幅宽方向(X方向),从磁芯底部21切去的部分,而且还是从幅宽方向(X方向)的两端侧开始向着磁芯中足部22凹陷的部分。为了把导线引导至变压器绕线管60A的中筒部63的后述导向壁部68就位于此缺口部24。
另外,优选磁芯中足部22的Y方向的中央部分,与缺口部24的Y方向的中央部分,在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Z方向)上,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即,如果不如上所述那样使它们位于同一面内,而是缺口部24侧切入磁芯中足部22内的话,那么在磁芯中足部22的磁路的截面积就会减少。另外,如果不如上所述那样使它们处于上述同一面内的话,也就是说缺口部24不但不呈侧切入磁芯中足部22的形态,而且缺口部24的凹陷比较小的情况下,后述的导向壁部68就会变薄。但是,如图2所示,磁芯中足部22的Y方向的中央部分,与在缺口部24的Y方向的中央部分是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位于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况下,磁芯中足部22的磁路截面积就不减少,而且能使后述的导向壁部的壁厚最大化。另外,可以使变压器绕线管60A的中筒部63内壁侧在同一面内,这样,变压器绕线管60A的制造也就变得容易进行了。
另外,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磁饱和,磁芯端面部23上端面的高度被设置得比磁芯中足部22的上端面的高度更高。由此,优选磁芯端面部23与盖子磁芯30相抵接,而磁芯中足部22与盖子磁芯30不相抵接的组成。然而,在不使用大电流,为此没有必要担心磁饱和的情况下,可以把磁芯端面部23上端面的高度设置得与磁芯中足部22上端面的高度一样高。
另外,为了防止磁饱和,各个磁芯端面部23的上端面的高度也可以被设置得比磁芯中足部22的上端面的高度低。这时,在各个磁芯端面部23和盖子磁芯30之间,合计形成有二个间隙。由此,就形成了下述特征,即即使流过大电流,也难以形成磁饱和。当然,此间隙可以是空气间隙,也可以是使用由非磁性且非导体的材料所构成的衬垫来形成的间隙。如果用衬垫的话,与空气间隙相比较,可以非常准确地确定盖子磁芯30和E形磁芯20的磁芯中足部22的位置,并且,也不会发生盖子磁芯30相对于E形磁芯20摇晃的问题。另外,如果用衬垫的话,也可以在磁芯中足部22和盖子磁芯30之间形成间隙。
并且,为了能使涉及本实施例的变压器10A小型化,可以用一张平坦的板状衬垫。这种情况下,此衬垫被设置于盖子磁芯30和E形磁芯20之间。这样,此衬垫的顶面与盖子磁芯30的下表面相接触,而此衬垫的下表面与E形磁芯20的磁芯中足部22上端表面及磁芯端面部23的上端表面相接触。通过此构造,即使随着本实施例的变压器10A的小型化,磁芯中足部22的上端表面或磁芯端面部23的上端表面的面积变小,也能形成精密的磁间隙。另外,可以改变与磁芯端面部23相接触的部位和与磁芯中足部22相接触的部位的衬垫的板厚,不过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板厚。
另外,盖子磁芯30,如图1及图2所示,是板状的磁芯部件,并与E形磁芯20的磁芯端面部23紧挨在一起。并且,盖子磁芯30与磁芯中足部22,隔着防止磁饱和的间隙相对。但是,在不使用大电流,为此不用担心磁饱和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盖子磁芯30与磁芯中足部22直接挨在一起的组成。
另外,在图2中显示了空气间隙的例子,不过为了精密地定位盖子磁芯30与E形磁芯20的磁芯中足部22的位置,并且,为了消除产生摇晃的问题,也可以用由非磁性的且为非导体的材料所组成的衬垫。这种情况下,可以用例如,由环氧树脂所组成的,具有一定高度的柱状部件。
另外,E形磁芯20及盖子磁芯30,其材质为磁性材料,作为磁性材料,可以使用例如,镍系铁氧体或锰系铁氧体等各种铁氧体,坡莫合金,或者铁铝硅合金等各种磁性材料,也可以使用各种磁性材料的混合物。
其次,就一次绕组40及二次绕组50加以说明。以导线41(参照图2)的卷绕开始侧与后述的变压器绕线管60A的中筒部63相接触的状态开始卷绕并形成一次绕组40。并且,随着导线41的卷绕,导线41向着外周侧逐渐被形成为多层层积状态的一次绕组40。由此,一次绕组40的卷绕结束侧比卷绕开始侧更位于外周侧。
另外,使导线41卷绕开始侧与一次绕组40的外周相接触的状态开始卷绕,从而形成了二次绕组50。并且,随着导线41的卷绕,导线41向着外周侧逐渐被形成为多层层积状态的二次绕组50,并且其卷绕结束侧比卷绕开始侧更位于外周侧。并且,在这些一次绕组40和二次绕组50之间,可以利用电磁感应来变换电压。
<关于变压器绕线管60A>
其次,就变压器绕线管60A加以说明。图5是表示从上方侧观察时的,变压器绕线管60A组成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从下方侧观察时的,变压器绕线管60A状态的立体图。通过把端子部件70配置在冲模内部,并向冲模内部注入溶融的树脂,来进行嵌件成型,从而形成了变压器绕线管60A。但是,也可以在变压器绕线管60A上预先形成具有插入端子部件70用的空穴部的形状,这样就不必进行嵌件成型也可以形成变压器绕线管60A。如图2、图5及图6所示,变压器绕线管60A具有上凸缘部61、下凸缘部62、中筒部63、上方系泊部64,以及端子台部65。
上凸缘部61、下凸缘部62及中筒部63,构成了一次绕组40及二次绕组50所在的绕线管部66。这其中,上凸缘部61是位于绕线管部66中的上方侧的凸缘状部分。另外,下凸缘部62是位于绕线管部66中的下方侧的凸缘状部分。另外,上凸缘部61及下凸缘部62,从中筒部63的中轴线的中心开始向着远离其的方向突出。
另外,中筒部63是绕线管部66里面连接上凸缘部61和下凸缘部62的、筒状的部分。并且,此中筒部63的内周侧还设置有插通孔63a,在此插通孔63a插通有E形磁芯20的磁芯中足部22。另外,在中筒部63的外周侧配置有一次绕组40及二次绕组50。另外,本实施例中,中筒部63被设置成从上面观察时呈长椭圆形状的形状。
另外,上方系泊部64是从上面凸缘部61的X方向的两端侧朝向上方侧(Z1侧)突出的部分。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盖子磁芯30位于上凸缘部61的上方侧(Z1侧),不过为了对此盖子磁芯30的幅宽方向(Y方向)进行定位,设置有上方系泊部64。另外,如图5及图6所示,上凸缘部61及下凸缘部62的外周缘部会仿照一次绕组40及二次绕组50弯曲着的形状。可是,上方系泊部64由于决定了盖子磁芯30位置,所以在Y方向上被设置成较长的长方形状。
另外,端子台部65是从下凸缘部62的X方向两端侧开始朝向下方侧(Z2侧)突出的部分。多个端子部件70的一部分被内插在此端子台部65上。端子部件70是金属制的,并可以把导线41的末端(包含开始末端41a)缠绕到其在端子台部65上的根部,从而使其与该导线41产生电连接。另外,端子部件70的下方还设置有安装端子部71,此安装端子部71与外部的实装基板等电连接。
这里,如图6所示,端子台部65的下方侧还设置有导向沟部651。导向沟部651是从端子台部65的下表面(相对面)侧开始按照规定的深度朝向上方凹陷的部分。此导向沟部651被设置成横跨位于Y方向的中央的缝隙部67,和端子台部65的Y1侧的端部的形态。另外,导向沟部651还伸展到Y1侧的端子部件70的根部。导向沟部651与Y1侧的端子部件70的根部之间还设置有倾斜部652。由此,能够更好地引导导线41,从而将其末端缠绕到Y1侧的端子部件70上。
另外,下凸缘部62及端子台部65的纵向方向(Y方向)的中央部分上还设置有缝隙部67。缝隙部67是从端子台部65中的X方向的外侧开始向着中筒部63侧(变压器绕线管60A的中央侧)延伸的、将端子台部65切缺的部分。另外,缝隙部67连接上述导向沟部651。另外,缝隙部67延伸的X方向与接近或远离中心的方向相对应。
如图2所示,变压器绕线管60A中,缝隙部67的里侧(变压器绕线管60A的中央侧)还设置有导向壁部68。如图6所示,导向壁部68比变压器绕线管60A中的端子台部65更位于靠近插通孔63a一侧,而此导向壁部68是位于E形磁芯20的缺口部24的部分。即,导向壁部68比下凸缘部62更向下方突出。另外,导向壁部68,随着从变压器绕线管60A中端子台部65的外侧开始向着变压器绕线管60A的中央侧延伸,还设置有朝向上方的斜坡状的导向壁面68a。
这里,如图2所示,导向壁面68a的中筒部63侧(即上方侧)根部是在绕线管部66的内周侧的角落部,或其附近。由此,一次绕组40卷绕开始侧的末端(也称之为开始末端41a),在进入绕线管部66之前的下方侧的部位,通过导向壁面68a,远离位于插通孔63a的磁芯中足部22。即,一次绕组40的开始末端41a,被导向壁面68a所支撑,由此可以防止此开始末端41a接近磁芯中足部22。特别是,即使在开始末端41a松弛了的状态下,通过导向壁面68a也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接近磁芯中足部22。由此,在比绕线管部66更位于下方侧的部位上,就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被配置成接近磁芯中足部22的样态,从而产生放电等的问题。
然而,开始末端41a与二次绕组50接近的话,在开始末端41a和二次绕组50之间也会产生放电等的问题。由此,导向壁面68a,以远离二次绕组50的样态,相对于水平方向(图2中的X方向)保持着充分的倾斜角度,即使在支撑着开始末端41a的情况下,也可以使开始末端41a充分远离二次绕组50。另外,作为导向壁面68a的倾斜角度的一个例子,例如其为45度,不过,也可以优选30度~60度之间任意的倾斜角度。
另外,导向壁部68上除了导向壁面68a,还设置有外侧垂直壁面68b。外侧垂直壁面68b是导向壁面68a里,与远离插通孔63a的外侧的端部(外端部)连接设置在一起。另外,外侧垂直壁面68b被设置成沿着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外侧垂直壁面68b,可以不被设置成很长,另外还可以采用省略此外侧垂直壁面68b的组成。
图7是放大表示导向沟部651与导向壁面68a的外端部(远离中筒部63的一侧的端部)的位置关系的部分截面图。如图2及图7所示,外侧垂直壁面68b的上端侧的高度位置,相对于导向沟部651的沟底面651a的高度位置,被设置为至少低开始末端41a的直径以上的距离L。另外,外侧垂直壁面68b,比角落部651b更位于内侧(插通孔63a侧)。由此,把导向沟部651中的缝隙部67开口部位的内侧(插通孔63a侧)的角落部651b作为开始末端41a的弯折部位。即,角落部651b变成勾挂住开始末端41a的部位。
另外,通过设置具有上述位置关系的外侧垂直壁面68b和角落部651b,开始末端41a可以在角落部651b附近形成比较平缓的弯曲的组成。由此,与例如外侧垂直壁面68b的上端侧的高度位置高于沟底面651a的高度位置的组成等情况相比较,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形成急剧的弯折部位,也就能防止开始末端41a产生断线等情况。
另外,优选外侧垂直壁面68b的上端侧的高度位置,比导向沟部651的沟底面651a的高度位置,低相当于开始末端41a直径的1~3倍左右,进一步优选低2倍左右。
图8是表示从底面侧观察变压器10A状态时的底面图。如图8所示,角落部651b被设置为远离E形磁芯20。而且,导向沟部651,随着角落部651b向着Y1侧延伸,被设置在向着X方向的两端侧延伸的位置上。由此,即使开始末端41a等的导线41位于导向沟部651,此导线41相对于E形磁芯20的距离可以达到绝缘距离以上的长度。
具有如以上同样组成的变压器10A,在形成一次绕组40的情况下,通过缝隙部67把开始末端41a导入绕线管部66,不过形成一次绕组40之后,开始末端41a呈位于中筒部63与导向壁面68a之间的边界附近的状态。另外,位于缝隙部67的开始末端41a,通过角落部651b被导入导向沟部651,不过,此开始末端41a在通过倾斜部652之后被捆扎在Y1侧的端子部件70上。另外,把开始末端41a捆扎在端子部件70的步骤,可以在形成一次绕组40之前,也可以在形成一次绕组40之后。
这里,位于缝隙部67的开始末端41a即使松弛了,导向壁面68a也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向着比此导向壁面68a更下方侧延伸。由此,可以使开始末端41a远离磁芯中足部22。另外,即使开始末端41a在缝隙部67松弛了,也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接近二次绕组50。
另外,如果开始末端41a没松弛,即在此开始末端41a被赋予张力的状态下,开始末端41a,横跨存在于角落部651b、中筒部63与导向壁面68a的边界附近之间,不过,在这种情况下,开始末端41a呈现出与导向壁面68a不太接触的状态。
<关于上述组成的作用>
通过具有如上所述的组成的变压器绕线管60A以及使用此变压器绕线管60A的变压器10A,在变压器绕线管60A上设置有缝隙部67,在此缝隙部67中设置有导向壁面68a,中筒部63侧比其相反侧(外侧)更位于上方侧(Z1侧)。由此,一次绕组40的开始末端41a被导向壁面68a所支撑,通过导向壁面68a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接近磁芯中足部22。特别是,即使在开始末端41a松弛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导向壁面68a防止开始末端41a接近磁芯中足部22,所以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被配置在接近磁芯中足部22的位置的情况带来的放电等问题的产生。
另外,本实施例中,导向壁面68a被设置在比下凸缘部62更向实装基板侧(下侧;Z2侧)突出的导向壁部68上。由此,导向壁部68的斜面长度可以变得较大,也就能够很好地使磁芯中足部22远离开始末端41a。
并且,本实施例中,在端子台部65的表面下侧还设置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导向沟部651。因此,开始末端41a可以从端子部件70开始,经过导向壁面68a,被很好地引导到绕线管部66。
另外,本实施例中,导向壁面68a中的外侧的端部(外端部),位于比导向沟部651的沟底面651a更下方侧(Z2侧)的位置上。因此,可以使从导向沟部651导出的开始末端41a,以接近导向壁面68a的状态,进入到缝隙部67里。
此外,导向壁部68里面,远离中筒部63的外侧,还设置有在上下方向(Z方向)延伸的外侧垂直壁面68b。并且,外侧垂直壁面68b上端侧的位置,比导向沟部651的沟底面651a的位置更加位于下方侧,同时,外侧垂直壁面68b的X方向的位置,比导向沟部651中面向缝隙部67,且位于中筒部63侧的角落部651b的位置,更加靠近中筒部63侧。因此,开始末端41a,可以在角落部651b附近形成比较平缓的弯曲的组成。为此,与例如外侧垂直壁面68b上端侧的高度位置比沟底面651a的高度位置更高的组成等相比较,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形成急剧弯折的地方,从而防止开始末端41a产生断线等情况。
另外,通过设置外侧垂直壁面68b,可以使导线41与实装基板之间的距离更远。由此,可以提高变压器10A和实装基板之间的绝缘性。另外,与不存在外侧垂直壁面68b的组成相比较,可以防止在导向壁部68上形成锐角部位。由此,就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与锐角部位相接触所导致的断线或者绝缘皮膜剥落的可能。另外,通过外侧垂直壁面68b的存在,还可以防止形成容易折断的锐角部位。并且,在用树脂的成型时,位于冲模内部的阳模变得容易拔出,也易于进行成型。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外侧垂直壁面68b中的上端侧的位置和沟底面651a的位置之间的上下方向的距离,可以设置成导线41直径的1~3倍。如此构成的情况下,可以使通过导向沟部651的开始末端41a更加容易地被导出到缝隙部67。另外,可以防止开始末端41a中以急剧的夹角形成折弯的部位。
(第2实施例)
以下,向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变压器10B及变压器绕线管60B加以说明。另外,本实施例中,涉及到与上述第1实施例的变压器10A以及变压器绕线管60A同样组成的部分,将采用同样的符号,同时省略说明。
图9是表示涉及第2实施例的变压器10B的组成的侧面截面图。另外,在图9中省略导线41(包含开始末端41a)的图示。如此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变压器绕线管60B的组成多少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变压器绕线管60B中,缝隙部67上设置有内侧垂直壁面69。内侧垂直壁面69,是从导向壁面68a的内侧端部(中筒部63侧的端部)向着上方延伸的部分,也是沿着中筒部63的外表面的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例里的变压器绕线管60B的导向壁面68a的倾斜角度,比在第1实施例里的变压器绕线管60A的导向壁面68a的倾斜角度更加和缓。然而,两者的倾斜角度也可以被构成为相等。
通过在变压器绕线管60B设置这样的内侧垂直壁面69,本实施例的导向壁面68a就比在第1实施例的导向壁面68a更加呈位于下方侧的状态。由此,本实施例中,可以确保从一次绕组40延伸出的开始末端41a与二次绕组50之间的距离,比第1实施例的组成中的开始末端41a与二次绕组50之间的距离要大,也就可以使开始末端41a和二次绕组50之间的绝缘性进一步提高。
<变形例>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加以说明,不过,本发明除此之外还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形。以下,将就此加以说明。
上述实施例中,缝隙部67中的端子台部65的外侧被设置呈开放状态。即,缝隙部67被设置成从外侧横切进去的形状。然而,缝隙部67的外侧也可以被构成为其外部被阻塞住的形态。在此情况下,如果在端子台部65的内侧存在缝隙部67,而此缝隙部67与导向沟部651们连通的话,就可以产生与上述变压器绕线管60A、60B同样的效果。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导向壁面68a被设置斜坡状,且呈平面状。然而,导向壁面68a,并不限于斜坡状且同时呈平面状的形态。例如,导向壁面68a,还可以是曲面形状,或是其角落部被倒角加工成台阶形状。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中,端子台部65被设置成与下凸缘部62呈一体。然而,端子台部65也可以采用与下凸缘部62分体设置的组成。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中,说明了作为磁芯可以采用E形磁芯20及盖子磁芯30的组成(EI形)。然而,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磁芯并不局限于此。另外,还可以用2个E形磁芯,或是适宜地搭配其他形状的磁芯。
另外,上述的实施例中,揭示了一次绕组40位于绕线管部66的内径侧,二次绕组50位于绕线管部66的外径侧的组成。然而,也可以采用二次绕组50位于绕线管部66的内径侧,一次绕组40位于绕线管部66的外径侧的组成。在此情况下,开始末端41a就成为构成二次绕组50的导线41的末端了。

Claims (8)

1.一种变压器绕线管,其具有中筒部,该中筒部上有插通磁芯部用的插通孔,
下凸缘部,该下凸缘部被设置成从上述中筒部的中轴线中心开始向着远离该中轴线中心的方向突出,并且,在该中筒部中位于被实装在实装基板的一侧,
上凸缘部,该上凸缘部被设置成从上述中筒部的中轴线的中心开始向着远离该中轴线中心的方向突出,同时,位于该中筒部中远离实装基板的一侧,
以及端子台部,该端子台部被设置成与上述下凸缘部一体或分体成型,同时,支撑着端子部件,
该变压器绕线管进一步具有由中筒部、下凸缘部及上凸缘部所构成的绕线管部,
其特征为,还设置有缝隙部,该缝隙部在横切上述端子台部及上述下凸缘部的同时,沿着接近或远离中心的方向,向着上述中筒部侧延伸,
在上述缝隙部中还设置有导向壁面,该导向壁面的靠近上述中筒部一侧的位置比远离上述中筒部的一侧的位置更加靠近上述下凸缘部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变压器绕线管,其特征为,把上述导向壁面设置在比上述下凸缘部更向上述实装基板侧突出的导向壁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变压器绕线管,其特征为,位于上述端子台部中,与上述实装基板对着的相对面侧上,还设置有导向沟部,该导向沟部比该相对面更加向着远离上述实装基板一侧凹陷,同时把卷绕在上述绕线管部的导线引导至上述端子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记述的变压器绕线管,其特征为,还具有外端部,该外端部为上述导向壁面中,沿着上述接近或远离中心的方向,远离上述中筒部的端部,并且该外端部在远离上述实装基板的接近或远离基板方向上,位于比上述导向沟部的沟底面更加靠近上述实装基板一侧的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记述的变压器绕线管,其特征为,在上述导向壁面中远离上述中筒部的一侧还设置有外侧垂直壁面,该外侧垂直壁面沿着远离上述实装基板的接近或远离基板方向延伸,并连接着上述外端部,
并且,此外侧垂直壁面中沿着上述接近或远离基板方向远离实装基板的端部侧,位于比沿着接近或远离基板方向中的上述导向沟部的沟底面位置更加靠近上述实装基板一侧的位置上,
并且该外侧垂直壁面在上述接近或远离中心方向上的位置,比上述导向沟部中面向上述缝隙部,且位于上述中筒部一侧的角落位置,更加靠近上述中筒部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记述的变压器绕线管,其特征为,上述外侧垂直壁面中远离上述实装基板的端部侧的位置,与上述导向沟部的沟底面位置之间的距离为上述导线直径的1至3倍,此距离为沿着上述接近或远离基板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1项所记述的变压器绕线管,其特征为,上述导向壁面中,上述中筒部侧的内侧端部远离上述下凸缘部中的上述绕线管部侧,同时,该内侧端部和上述下凸缘部的上述绕线管部侧之间存在着沿着上述中筒部外表面的内侧垂直壁面。
8.一种使用了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1项所记述的变压器绕线管的变压器,其特征为,其具有一次绕组,该一次绕组被配置于上述绕线管部,同时位于上述中筒部侧,以及二次绕组,该二次绕组被配置于上述绕线管部,同时位于上述一次绕组的外侧。
CN201510208686.8A 2014-05-15 2015-04-28 变压器绕线管及变压器 Active CN1050972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01207A JP6405695B2 (ja) 2014-05-15 2014-05-15 トランスボビンおよびトランス
JP2014-101207 2014-05-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7239A true CN105097239A (zh) 2015-11-25
CN105097239B CN105097239B (zh) 2017-04-05

Family

ID=54539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08686.8A Active CN105097239B (zh) 2014-05-15 2015-04-28 变压器绕线管及变压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87037B2 (zh)
JP (1) JP6405695B2 (zh)
CN (1) CN1050972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43867B1 (ko) * 2019-06-07 2020-08-12 (주) 트랜스온 Pfc용 슬림 트랜스포머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93243B1 (de) * 1996-02-29 2001-05-02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Transformator
CN201345287Y (zh) * 2009-01-22 2009-11-11 力信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压差变压器的绕线架
CN201570354U (zh) * 2009-11-20 2010-09-01 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压线圈骨架
CN202167335U (zh) * 2011-07-11 2012-03-14 联昌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CN203325687U (zh) * 2013-07-26 2013-12-04 慈溪市思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单绕线柱变压器骨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04663Y2 (zh) * 1971-05-21 1975-02-07
JPS61119324U (zh) * 1985-01-10 1986-07-28
JPH0566935U (ja) * 1992-02-13 1993-09-03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変圧器用巻枠
JPH0631125U (ja) 1992-09-18 1994-04-22 東光株式会社 昇圧トランス
JP3238862B2 (ja) * 1996-05-14 2001-12-17 東大無線株式会社 コイルボビン
US8692638B2 (en) * 2011-06-14 2014-04-08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ransformer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KR101197796B1 (ko) * 2011-06-30 2012-11-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1179384B1 (ko) * 2011-06-30 2012-09-03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93243B1 (de) * 1996-02-29 2001-05-02 Patent-Treuhand-Gesellschaft für elektrische Glühlampen mbH Transformator
CN201345287Y (zh) * 2009-01-22 2009-11-11 力信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压差变压器的绕线架
CN201570354U (zh) * 2009-11-20 2010-09-01 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高压线圈骨架
CN202167335U (zh) * 2011-07-11 2012-03-14 联昌电子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结构
CN203325687U (zh) * 2013-07-26 2013-12-04 慈溪市思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立式单绕线柱变压器骨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7239B (zh) 2017-04-05
JP2015220269A (ja) 2015-12-07
US20150332843A1 (en) 2015-11-19
US9287037B2 (en) 2016-03-15
JP6405695B2 (ja) 2018-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24170B (zh) 天线仪器及天线仪器的制造方法
JP5827216B2 (ja) 表面実装用磁気装置
CN208507409U (zh) 电抗器以及电气/电子设备
CN106063033B (zh) 天线以及制造天线的方法
CN104681991B (zh) 三轴线天线
JP5516357B2 (ja) 磁性素子
CN102446615B (zh) 磁性元件
CN104240918B (zh) 变压器结构
US8031040B1 (en) Magnetic component having a bobbin structure with integrated winding
JP2012015487A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426612A (zh) 表面安装电感器
CN105097239A (zh) 变压器绕线管及变压器
JP5088638B2 (ja) コイル部品、トランス、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4825693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06356180A (zh) 绝缘变压器安装基板及电源装置
JP5321336B2 (ja) 磁性素子
JP2011091136A (ja) コイル
TW200828364A (en) Co-planar assembly
CN209947624U (zh) 一种变压器
JP2013182927A (ja) コイル部品
CN208315364U (zh) 包覆成型式薄型变压器
CN206758252U (zh) 变压器及其绕线架
JP2018148583A (ja) アンテナ装置
JP2006049750A (ja) 導出壕を付与した空芯コイ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040705A (ja) 薄型コイ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とこれを用いた電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