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4299A -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84299A
CN105084299A CN201410199458.4A CN201410199458A CN105084299A CN 105084299 A CN105084299 A CN 105084299A CN 201410199458 A CN201410199458 A CN 201410199458A CN 105084299 A CN105084299 A CN 1050842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crifice layer
layer
hard mask
perforate
e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994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84299B (zh
Inventor
伏广才
李华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filed Critical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Shanghai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1994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8429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842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42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842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842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ying Of Semi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牺牲层后,在牺牲层上形成以非硅氧化合物为材料的硬掩模层,刻蚀所述硬掩模层形成硬掩模,并沿着所述硬掩模刻蚀所述牺牲层,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开孔。以非硅氧化合物为硬掩模层材料,可有效避免刻蚀硬掩模层时,采用含氟基的刻蚀气体与牺牲层以及硬掩模层反应形成含有氟(F)、碳(C)、氧(O)和硅(Si)的副产物,进而避免上述副产物残留在牺牲层的开孔内,继而影响后续在牺牲层的开孔内形成的金属插塞的电学性能。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简称MEMS)是利用微细加工技术在芯片上集成传感器、执行器、处理控制电路的微型系统。
如在压力传感器等MEMS形成工艺中,在半导体衬底的第一表面形成安装压力传感器的膜片,之后在半导体衬底第二表面形成露出所述膜片的上端开口的腔体,并后在腔体上方形成诸如梳齿状等结构的传感器结构。由传感器结构的空隙对膜片施加要测量的压力。
参考图1~图4所示,压力传感器的制备过程包括:
以半导体衬底10上形成膜片14,之后再所述半导体衬底10的上覆盖牺牲层11,在牺牲层11形成以氧化硅为材料的硬掩模12后,以所述硬掩模12为掩模刻蚀所述牺牲层11在牺牲层11内形成开孔15,所述开孔15露出半导体衬底10内互连线结构13;之后向所述开孔15内,以及硬掩模12上形成第一金属材料层16,所述第一金属材料层16填充满所述开孔15,形成金属插塞161;经化学机械研磨(CMP)等工艺去除多余的金属材料层16和硬掩模12后,露出牺牲层11;在牺牲层11上覆盖第二金属材料层15,刻蚀所述第二金属材料层15,露出部分的牺牲层11表面,形成传感器结构;之后去除部分牺牲层11后,在相邻的金属插塞161以及传感器结构之间形成空腔17。
在现有工艺中,常采用无定型碳(Amorphouscarbon)作为牺牲层材料,无定形碳和氧气反应后以形成二氧化碳等气体,继续参考图4所示,在形成所述传感器结构后,可向传感器结构的空隙18中通入氧气等气体,用以去除多余的牺牲层,便于形成所述空腔17。
但现有工艺形成的MEMS器件的性能不稳定,为此如何提高MEMS性能的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以提高半导体器件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牺牲层;
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硬掩模,所述硬掩模的材料为非硅氧化合物;
以所述硬掩模为掩模刻蚀所述牺牲层,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第一开孔。
可选地,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硬掩模的工艺包括:
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硬掩模材料层;
以干法刻蚀工艺刻蚀所述硬掩模材料层形成所述硬掩模,所述干法刻蚀工艺包括:采用非氟基气体作为刻蚀剂刻蚀所述硬掩模层。
可选地,所述非氟基气体为溴化氢、氧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可选地,刻蚀所述硬掩模材料层的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
气压为5~15mtorr,射频功率为400~600W,偏置功率为200~400W,氧气的流量为0.01~10sccm,溴化氢的流量为100~150sccm,氯气的流量为100~150sccm。
可选地,刻蚀所述牺牲层的工艺为干法刻蚀工艺,所述干法刻蚀工艺采用非氟基气体作为刻蚀剂。
可选地,所述非氟基气体为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可选地,刻蚀所述牺牲层的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
气压为90~110mtorr,射频功率为800~1200W,偏置功率为200~400W,氩气的流量为30~80sccm,氧气的流量为200~3000sccm。
可选地,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第一开孔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干法清洗,以清洗牺牲层内的第一开孔;
所述干法清洗的步骤包括:以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清洗剂。
可选地,所述干法清洗步骤的工艺参数为:
气压为90~100mtorr,射频功率为250~350W,偏置功率为250~350W,氧气的流量为0.01~30sccm,氩气的流量为200~400sccm。
可选地,所述清洗剂还含有四氟化碳气体,且所述四氟化碳气体的体积百分比含量小于或等于1/100。
可选地,在所述干法清洗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湿法清洗。
可选地,所述湿法清洗的步骤中以氟化氨和氢氟酸的混合溶液为清洗剂。
可选地,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第一开孔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金属材料层,所述金属材料层填充满所述牺牲层内的第一开孔,在所述第一开孔内形成金属插塞。
可选地,所述硬掩模的材料与所述金属材料层的材料相同。
可选地,在形成所述金属材料层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去除所述牺牲层上方的金属材料层和硬掩模,露出所述牺牲层。
可选地,在露出所述牺牲层后,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传感器结构,所述传感器结构内包括露出所述牺牲层的第二开孔,向所述第二开孔内通入刻蚀气体,去除部分牺牲层,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空腔。
可选地,所述硬掩模的材料为锗硅材料。
可选地,所述牺牲层材料为无定形碳。
可选地,所述牺牲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可选地,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内且裸露在所述基底表面的互连结构;
以所述硬掩模为掩模刻蚀所述牺牲层,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第一开孔的工艺包括:
刻蚀所述牺牲层形成露出所述互连结构的所述第一开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在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牺牲层后,在牺牲层上形成以非硅氧化合物为材料的硬掩模层,刻蚀所述硬掩模层形成硬掩模,并沿着所述硬掩模刻蚀所述牺牲层,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开孔。以非硅氧化合物为硬掩模层材料,可有效避免刻蚀硬掩模层时,采用含氟基的刻蚀气体与牺牲层以及硬掩模层反应形成含有氟(F)、碳(C)、氧(O)和硅(Si)的副产物,进而避免上述副产物残留在牺牲层的开孔内,继而影响后续在牺牲层的开孔内形成的金属插塞的电学性能,从而提高最终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以无定形碳为牺牲层的材料,便于后续去除部分牺牲层,从而形成MEME器件的空腔;以非氟基气体作为刻蚀剂刻蚀硬掩模层,可有效避免刻蚀所述硬掩模层,露出牺牲层后,残留的F离子与牺牲层反应,形成含有F、Si、O和C的副产物;以非氟基气体作为刻蚀剂刻蚀牺牲层在牺牲层内形成开孔,可有效避免刻蚀所述牺牲层过程中,F离子与牺牲层反应,形成含有F和C的副产物,进而影响后续形成与牺牲层开孔内的金属插塞的电性能。
进一步地,在牺牲层内形成开孔后,还包括采用干法清洗工艺,清洗所述开孔,从而有效清除在刻蚀牺牲层过程中,刻蚀气体与牺牲层反应所形成含有C的副产物,进一步地,干法清洗工艺采用的清洗剂包括含量百分含量小于1/100的四氟化碳气体,从而提高含有C的副产物清除速率同时,抑制形成氟离子与无定形碳反应形成含有C和F的副产物。进而避免降低形成于牺牲层内的金属插塞的电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是现有技术MEMS器件的空腔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图5为刻蚀牺牲层后硬掩模表面的电镜图;
图6至图13为本发明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6至图13所示的形成方法形成的半导体结构的电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工艺形成的MEMS器件的稳定性较差,分析其原因,参考图2和图5所示,图5为形成空腔15后的硬掩模12表面的电镜图,在现有的MEMS器件形成工艺中,在刻蚀牺牲层形成空腔15时,会在空腔15内壁以及硬掩模12上形成诸多副产物19,这些副产物19难以去除,在后续向所述空腔15内填充金属材料时,副产物19会混在形成的金属插塞161内,从而影响金属插塞161电学性能,进而降低最终形成的MEMS器件的稳定性。
这些副产物19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现有的MEMS器件形成工艺中,在刻蚀牺牲层时,多采用氧化硅作为硬掩模的材料,在所述在硬掩模形成工艺中,向牺牲层上形成硬掩模材料后,会采用氟(F)基气体(如CF3和CF4)刻蚀硬掩模材料以形成硬掩模。
然而,在刻蚀硬掩模材料层以形成露出部分牺牲层的硬掩模过程中,氟(F)会与牺牲层中的碳(C),以及硬掩模层中的氧(O)和硅(Si)反应,从而形成含F、O、Si或C的副产物(如,SiFxOy和SiFxOyCz),即上述副产物19。这些副产物19会附着在硬掩模12上,并在之后刻蚀牺牲层时,进一步与刻蚀气体和牺牲层反应,副产物量逐渐增大。尤其是随着MEMS技术发展,MEMS器件的空腔深度不断增加,牺牲层的厚度也不断增加,干法刻蚀持续时间也随之增加,干法刻蚀工程中形成的副产物量也不断增大,而副产物对于半导体器件性能影响也不断增强。
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以非硅氧化合物作为位于牺牲层上的硬掩模层的材料,从而避免采用F基气体刻蚀硬掩模层时F基气体中的F离子与硬掩模层反应,形成含F、O、Si或C的副产物。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非硅氧化合物指不同时含有硅(Si)和氧(O)的物质。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以压力传感器的形成工艺为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做详细的说明。
图6至图13为本发明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包括:
先参考图6所示,提供半导体衬底20,在所述半导体衬底20上形成牺牲层21,并所述牺牲层21上形成硬掩模材料层22。
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导体衬底20用于形成压力传感器。所述半导体衬底20包括基底、设置在所述基底内的互连结构23和位于所述基底表面的膜片24。其中,所述互连结构23的表面裸露在所述基底表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底为硅基底,所述膜片24的材料为铝,所述互连结构23的材料为钨。但所述基底、膜片24以及互连结构23的材料以及结构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中,所述牺牲层21的材料为无定型碳,厚度大于或等于,形成工艺可选为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VaporDeposition,CVD)
所述硬掩模材料层22的材料为非硅氧化合物。本实施例中,所述硬掩模材料层22为锗硅材料(SiGe),形成工艺为低压化学气象沉积(LowPressureChemicalVaporDeposition,LPCVD)。
在传感器制备过程中,后续会在所述半导体衬底内形成金属插塞,如锗硅材料插塞。本实施例中,所述硬掩模材料层22的采用与后续所要形成的金属插塞相同的材料,从而提高工艺的便捷性。但除锗硅材料外的其他非硅氧化合物同样适用于本发明,如氮化硅等。
参考图7所示,在所述硬掩模材料层22上形成光刻胶掩模23,所述光刻胶掩模23包括露出部分所述硬掩模材料层22的开口240。
所述光刻胶掩模23的形成工艺包括先在所述硬掩模材料层22上涂覆光刻胶层,之后经曝光、显影等工艺图案化所述光刻胶层形成所述光刻胶掩模23。上述光刻胶掩模23的形成工艺为本领域的成熟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参考图8所示,以所述光刻胶掩模23为掩模,沿着所述开口240刻蚀所述硬掩模材料层22形成硬掩模221,所述硬掩模包括露出所述牺牲层21表面的通孔241。
本实施例中,刻蚀所述硬掩模材料层22的工艺为干法刻蚀工艺,所述干法刻蚀工艺采用非氟基气体为刻蚀剂,所述干法刻蚀工艺具体包括:
所述非氟基气体为溴化氢(HBr)、氧气(O2)和氯气(Cl2)的混合气体;其中,所述氧气的流量为0.01~10sccm,溴化氢的流量为100~150sccm、氯气的流量为100~150sccm。所述干法刻蚀工艺中,控制气压为5~15mtorr、射频功率为400~600W、偏置功率为200~400W。
相比于现有的以氧化硅为材料的硬掩模材料层的刻蚀工艺,对氧化硅进行刻蚀的气体多为氟基气体(如CF3和CF4),在刻蚀氧化硅过程中,所述氟基气体与所述氧化硅会形成含有F、O和Si的聚合物(SiFxOy);此外,所述通孔241露出部分牺牲层21,在刻蚀过程中,露出所述牺牲层21后,刻蚀气体中的F离子(或是残留在通孔241中的F离子)会与牺牲层21发生反应,形成含有F、O、Si或C的聚合物(SiFxOyCz),上述聚合物(SiFxOy和SiFxOyCz))难以除去,进而会影响后续形成与牺牲层21内的金属插塞性能。本实施例中,以锗硅材料为硬掩模材料层22的材料,且以非氟基气体作为刻蚀气体,从而可有效避免形成上述聚合物,从而确保后续形成与牺牲层21内的金属插塞的电学性能。
结合参考图9所示,之后沿着所述硬掩模221的通孔241,继续刻蚀所述通孔241露出的所述牺牲层21,在所述牺牲层21内形成第一开孔2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孔25贯穿所述牺牲层21,露出所述半导体衬底20内的互连结构23,所述第一开孔25后续用于形成金属插塞。
本实施例中,刻蚀所述牺牲层21的工艺为干法刻蚀工艺,所述干法刻蚀工艺采用非氟基气体作为刻蚀剂。所述干法刻蚀工艺具体包括:
所述非氟基气体为氩气(Ar)和氧气(O2)的混合气体。其中,所述氩气的流量为30~80sccm,氧气的流量为200~3000sccm。刻蚀过程中,控制气压为90~110mtorr、偏置功率为800~1200W,偏置功率为200~400W。
本实施例中,采用非氟基气体作为刻蚀剂,可有效避免在刻蚀过程中,氟基气体中的F离子与无定形碳(牺牲层)反应,形成含有C和F的聚合物,并由此避免含有C和F的聚合物残留在所述第一开孔25内而成为副产物,进而降低后续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孔25内的金属插塞的性能。
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发明在刻蚀所述硬掩模材料层22以及牺牲层21后,降低了副产物形成的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上述刻蚀牺牲层21过程中,在所述牺牲层21内仍然可能会形成一些含C的聚合物(如图14中位于开孔15周边的聚合物29)。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牺牲层21内形成所述第一开孔25后,还进行干法清洗步骤,去除位于所述通孔241和第一开孔25内的聚合物,从而避免这些聚合物影响后续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孔25内的金属插塞的电学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法清洗步骤采用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清洗剂,所述清洗步骤的具体工艺包括:
控制气压为90~100mtorr,射频功率为250~350W,偏置功率为250~350W,所述氧气的流量为0.01~30sccm,氩气的流量为200~400sccm。
相比与上述牺牲层21的刻蚀工艺,上述干法清洗步骤的清洗剂中,减小了氧气的流量,加大了氩气的流量。其中氩气可轰击附着于第一开孔25侧壁和底部的聚合物,而氧气则可和聚合物中的C进一步反应形成二氧化碳等气体,提高含有C聚合物的去除效率。
但若氧气的量多大,则可能会与无定形碳(牺牲层)反应,造成牺牲层21受损,第一开孔25出现较大形变,进而影响后续形成的金属插塞的结构。
可选地,在所述干法清洗剂还可含有微量的四氟化碳气体,以提高含C的聚合物的去除速率。
但若所述四氟化碳气体含量过高,四氟化碳气体中的F离子会与无定形碳反应,以及残留的O离子反应,形成含有F、O和C的聚合物,形成新的污染源。
本实施例中,所述干法清洗剂中的四氟化碳气体的体积百分比含量小于或等于1/100。具体地,所述四氟化碳气体的流量小于3sccm。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干法清洗步骤后,还可进行湿法清洗步骤。以进一步清洗残留在第一开孔25内的副产物。
本实施例中,所述湿法清洗步骤采用的清洗剂为氟化氨和氢氟酸的混合溶液。
接着参考图9和图10所示,在干法刻蚀步骤后,位于所述硬掩模221表面的光刻胶在干法刻蚀所述牺牲层21的过程中被消耗完全,若还残留部分光刻胶,则在清洗完所述第一开孔25后,采用湿法清洗工艺去除所述硬掩模221上的光刻胶;之后,在所述硬掩模221上形成金属材料层26,所述金属材料层26填充满所述第一开孔25,在所述第一开孔25内形成金属插塞261。
本实施例中,采用湿法清洗工艺去除所述硬掩模221上的光刻胶,以避免传统灰化工艺去除光刻胶的同时,造成牺牲层21损伤。去除所述光刻胶层的湿法清洗工艺为本领域成熟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材料层26的材料为锗化硅材料,形成工艺为低压化学气象沉积(LowPressureChemicalVaporDeposition,LPCVD)。
参考图11所示,去除所述牺牲层21上的硬掩模221和金属材料层26,露出所述牺牲层21。
本实施例中,去除所述硬掩模221和金属材料层26的工艺为化学机械研磨(CMP)。
本实施例中,所述硬掩模221和金属材料层26的材料相同,均为锗硅材料,因而采用一步CMP工艺便可除尽硬掩模221和多余的金属材料层26,从而简化硬掩模221和金属材料层26的去除工艺,降低工艺成本。
参考图12所示,在露出所述牺牲层21后,在所述牺牲层21上形成传感器结构27。所述传感器结构27内含有露出所述牺牲层21表面的第二开孔271。
所述传感器结构27的形成工艺包括:
在所述牺牲层21的表面形成器件材料层(图中未显示),之后刻蚀所述器件材料层,形成上述结构的传感器结构27。
本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结构27的材料为锗硅(GeSi)材料,但除本实施例外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结构27还可为其他材料,如多晶硅材料或是金属材料,所述器件材料层的材料根据具体的器件要求决定,但其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参考图13所示,由传感器结构27的第二开孔271内传感器结构27下方的牺牲层21内通入刻蚀气体,去除位于所述半导体衬底20和传感器结构27之间以及相邻的金属插塞261之间的牺牲层,以形成空腔28,同时在空腔28的上方保留传感器结构27。
刻蚀牺牲层的工艺为本领域的成熟工艺,在此不再赘述。
结合参考图9和图14所示,图14为形成所述第一开孔25后,所述硬掩模211表面的电镜图。对比图5和图14可知,相比于图5所示的现有技术中,刻蚀牺牲层后,在硬掩模表面形成大量的副产物,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在刻蚀所述牺牲层21形成所述第一开孔25后,所述硬掩模211表面较为整洁,只残留了极少数的聚合物29(所述聚合物为含C的聚合物,可在后续的干法清洗和湿法清洗过程中基本被清除干净),大大减少了副产物的量。为此,参考图10所示,在向所述第一开孔25内填充金属材料层26以形成金属插塞261时,减少混入所述金属插塞261内的杂质,进而提高最终形成的半导体器件的性能。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半导体衬底;
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形成牺牲层;
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硬掩模,所述硬掩模的材料为非硅氧化合物;
以所述硬掩模为掩模刻蚀所述牺牲层,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第一开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硬掩模的工艺包括:
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硬掩模材料层;
以干法刻蚀工艺刻蚀所述硬掩模材料层形成所述硬掩模,所述干法刻蚀工艺包括:采用非氟基气体作为刻蚀剂刻蚀所述硬掩模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氟基气体为溴化氢、氧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刻蚀所述硬掩模材料层的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
气压为5~15mtorr,射频功率为400~600W,偏置功率为200~400W,氧气的流量为0.01~10sccm,溴化氢的流量为100~150sccm,氯气的流量为100~150sc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刻蚀所述牺牲层的工艺为干法刻蚀工艺,所述干法刻蚀工艺采用非氟基气体作为刻蚀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氟基气体为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刻蚀所述牺牲层的干法刻蚀工艺的参数包括:
气压为90~110mtorr,射频功率为800~1200W,偏置功率为200~400W,氩气的流量为30~80sccm,氧气的流量为200~3000scc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第一开孔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干法清洗,以清洗牺牲层内的第一开孔;
所述干法清洗的步骤包括:以氩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作为清洗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法清洗步骤的工艺参数为:
气压为90~100mtorr,射频功率为250~350W,偏置功率为250~350W,氧气的流量为0.01~30sccm,氩气的流量为200~400sccm。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剂还含有四氟化碳气体,且所述四氟化碳气体的体积百分比含量小于或等于1/100。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干法清洗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湿法清洗。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法清洗的步骤中以氟化氨和氢氟酸的混合溶液为清洗剂。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第一开孔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金属材料层,所述金属材料层填充满所述牺牲层内的第一开孔,在所述第一开孔内形成金属插塞。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掩模的材料与所述金属材料层的材料相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所述金属材料层后,所述形成方法还包括去除所述牺牲层上方的金属材料层和硬掩模,露出所述牺牲层。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露出所述牺牲层后,在所述牺牲层上形成传感器结构,所述传感器结构内包括露出所述牺牲层的第二开孔,向所述第二开孔内通入刻蚀气体,去除部分牺牲层,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空腔。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掩模的材料为锗硅材料。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层材料为无定形碳。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牺牲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衬底包括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基底内且裸露在所述基底表面的互连结构;
以所述硬掩模为掩模刻蚀所述牺牲层,在所述牺牲层内形成第一开孔的工艺包括:
刻蚀所述牺牲层形成露出所述互连结构的所述第一开孔。
CN201410199458.4A 2014-05-12 2014-05-12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Active CN1050842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9458.4A CN105084299B (zh) 2014-05-12 2014-05-12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99458.4A CN105084299B (zh) 2014-05-12 2014-05-12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4299A true CN105084299A (zh) 2015-11-25
CN105084299B CN105084299B (zh) 2017-02-01

Family

ID=54565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99458.4A Active CN105084299B (zh) 2014-05-12 2014-05-12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8429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8462A1 (en) * 1999-08-03 2002-06-06 Kim Dong-Wan Method of etching a material layer and forming a lithography mask for use in manufacturing a microstructure
CN102364670A (zh) * 2011-09-15 2012-02-29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金属铜大马士革互联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2420168A (zh) * 2011-04-29 2012-04-18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湿法清洗等离子体刻蚀残留物的方法
CN102693935A (zh) * 2011-03-22 2012-09-26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互连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2692294A (zh) * 2012-05-29 2012-09-26 上海丽恒光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式压力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03066011A (zh) * 2011-10-20 2013-04-2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378064A (zh) * 2012-04-28 2013-10-30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金属互连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3400762A (zh) * 2013-08-26 2013-11-20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3594345A (zh) * 2012-08-15 2014-02-1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三维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68462A1 (en) * 1999-08-03 2002-06-06 Kim Dong-Wan Method of etching a material layer and forming a lithography mask for use in manufacturing a microstructure
CN102693935A (zh) * 2011-03-22 2012-09-26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互连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2420168A (zh) * 2011-04-29 2012-04-18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湿法清洗等离子体刻蚀残留物的方法
CN102364670A (zh) * 2011-09-15 2012-02-29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金属铜大马士革互联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3066011A (zh) * 2011-10-20 2013-04-24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3378064A (zh) * 2012-04-28 2013-10-30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金属互连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2692294A (zh) * 2012-05-29 2012-09-26 上海丽恒光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复合式压力传感器及其形成方法
CN103594345A (zh) * 2012-08-15 2014-02-19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三维晶体管的制造方法
CN103400762A (zh) * 2013-08-26 2013-11-20 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84299B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28094B2 (ja) 選択的に高k材をエッチングするためのプラズマ組成
US9018084B2 (en) Tapered fin field effect transistor
US8383485B2 (en) Epitaxial process for form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KR20120091453A (ko)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8119537B2 (en) Selective etching of oxides to metal nitrides and metal oxides
KR102287682B1 (ko) 웨이퍼의 이산화규소 제거 방법 및 집적회로 제조 공정
JP4740599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336662A (zh)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6486365B (zh) 半导体器件的形成方法
JP2006108268A (ja) 強誘電体キャパシタ構造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JP2008218999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3000520B (zh) Mos表面栅极侧壁层的刻蚀方法
CN104681424A (zh) 晶体管的形成方法
CN104979271B (zh) 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5719972A (zh)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5336585B (zh) 刻蚀方法和互连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5590859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JP4728826B2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エッチング液
CN108231806B (zh) 电容及其形成方法、图像传感器电路及其形成方法
CN105084299A (zh) 半导体结构的形成方法
CN102637586B (zh) 金属栅极的形成方法
JP2010098101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5336664B (zh) 刻蚀方法
CN105304480A (zh) 锗的干法刻蚀方法
JP2005136097A (ja)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