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50451A - 牙刷 - Google Patents
牙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50451A CN105050451A CN201480014131.3A CN201480014131A CN105050451A CN 105050451 A CN105050451 A CN 105050451A CN 201480014131 A CN201480014131 A CN 201480014131A CN 105050451 A CN105050451 A CN 1050504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eces
- group
- toothbrush
- bristle
- h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B—BRUSHES
- A46B9/00—Arrangements of the bristles in the brush body
- A46B9/02—Position or arrangement of bristles in relation to surface of the brush body, e.g. inclined, in rows, in groups
- A46B9/04—Arranged like in or for toothbrush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D—MANUFACTURE OF BRUSHES
- A46D1/00—Bristle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bristles
- A46D1/02—Bristles details
- A46D1/0276—Bristles having pointed en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6—BRUSHWARE
- A46D—MANUFACTURE OF BRUSHES
- A46D1/00—Bristle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bristles
- A46D1/02—Bristles details
- A46D1/0292—Bristles having split ends
Landscapes
-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刷(1),在头部(2)的植毛面(20)植设有两个以上的将两个以上的刷毛束扎而成的毛束,该牙刷具有:第一毛束群(30),该第一毛束群是植设第一毛束而成的,该第一毛束具有顶端部分支的刷毛;以及第二毛束群(40),该第二毛束群植设有第二毛束(42),该第二毛束具有包围所述第一毛束群(30)、且顶端部未分支的刷毛。所述第二毛束(42)较好的是具有随着朝向顶端而缩径的刷毛,所述第二毛束(42)较好的是比所述第一毛束(32)长。采用本发明,能将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涂布于齿间部和牙颈部,并能良好地对口腔内进行清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牙刷。
本申请基于2013年4月1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3-075892号而要求优先权,并将其内容引用在此。
背景技术
对于作为口腔内清扫器具的牙刷,为了提高清扫效果,而对将刷毛束扎后的毛束的排列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随着卫生意识的提高,对于牙刷也要求更进一步提高清扫效果。
对于这种需求,提出了将不同直径的毛束组合的牙刷、或将不同毛长的毛束组合的牙刷。
对于蛀牙的预防、牙周病的预防和改善,利用杀菌剂等的有效成分或含有研磨剂的口腔用制剂而对齿间部和牙颈部进行清扫去除齿垢,杀灭成为原因的病原性细菌是有效的。因此,对于牙刷,在对口腔内进行清扫的期间,要求这样的功能:可将口腔用制剂保持于植设毛束而成的刷部,且可将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涂布于齿间部和牙颈部。
以往,提出了一种以提高口腔用制剂的保持能力为目的的牙刷。
例如,提出了这样一种牙刷:当对于植设于头部的毛束群的沿牙刷柄长轴方向的侧面轮廓形状设为A、沿短轴方向的侧面轮廓形状设为B、在毛束群短轴方向最大宽度的中央位置用平行于长轴的面切断后的截面轮廓形状设为C、在毛束群长轴方向最大宽度的中央位置用平行于短轴的面切断后的截面轮廓形状设为D、各自轮廓形状A、B、C、D中的上部轮廓线长度设为U、底部轮廓线长度设为L时,对于轮廓形状A、B、C、D中至少一个以上的轮廓形状,其比U/L设为大于1.0、且在3.0以下(专利文献1)。根据专利文献1的发明,通过将刷部的端面做成特定的形状,从而可实现有效成分保持能力的提高和牙膏起泡力的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250632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发明中,口腔用制剂的保持能力还不能说充分,不能将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涂布于齿间部和牙颈部。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将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涂布于齿间部和牙颈部、并能良好地对口腔内进行清扫的牙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技术方案的牙刷,在头部的植毛面植设有多个将多个刷毛束扎而成的毛束,该牙刷的特点是,具有:第一毛束群,该第一毛束群是植设第一毛束而成的,所述第一毛束具有顶端部分支的刷毛;以及第二毛束群,该第二毛束群包围所述第一毛束群,并且是植设第二毛束而成的,所述第二毛束由顶端部未分支的刷毛构成。
较好的是,所述第二毛束由随着朝向顶端而缩径的刷毛构成,更好的是,所述第二毛束比所述第一毛束长。
另外,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牙刷,在头部的植毛面植设有两个以上的将两个以上的刷毛束扎而成的毛束,该牙刷具有:第一毛束群,该第一毛束群植设有第一毛束,该第一毛束具有顶端部分支的刷毛;以及第二毛束群,该第二毛束群包围所述第一毛束群,并且植设有第二毛束,该第二毛束具有顶端部未分支的刷毛;
(2)如(1)所述的牙刷,所述第二毛束具有随着朝向顶端而缩径的刷毛;
(3)如(1)或(2)所述的牙刷,所述第二毛束比所述第一毛束长。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的牙刷,能将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涂布于齿间部和牙颈部,并能良好地对口腔内进行清扫。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牙刷的俯视图。
图1B是图1A中的B1-B1剖视图。
图2是表示分支毛的一例子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分支毛的一例子的主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牙刷的俯视图。
图4B是图4A的B4-B4剖视图。
符号说明
1、100牙刷
2头部
20植毛面
30、130、132第一毛束群
32第一毛束
40、140、142第二毛束群
42第二毛束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牙刷,以下参照图1A及图1B进行说明。
图1A及图1B所示的牙刷1具有:长条状的柄部3;以及沿柄部3延伸设置的头部2,在头部2的植毛面20具有第一毛束群30和第二毛束群40。
在图1A及图1B中,符号22表示头部2的宽度方向的一方侧缘,符号24表示头部2的宽度方向的另一方侧缘。
头部2的宽度方向在俯视时,是与从头部顶端21向柄部3的方向(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
第一毛束群30设在植毛面20的大致中央,且由从头部顶端21向柄部3而以2列×5行植设的第一毛束32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10个第一毛束32形成有一个第一毛束群30。“列”表示沿头部2的宽度方向排列的毛束数量,“行”是沿头部2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单位。所谓植毛面20的大致中央,是从头部2的顶端21向柄部方向处于10mm~24mm且在头部2的宽度方向上离开头部2的一方侧缘3.8mm~8.2mm的区域。
第二毛束群40,由将第一毛束群30包围一层而植设的20个第二毛束42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最接近侧缘22或24的毛束为第二毛束42。
在第二毛束群40与头部顶端21之间,从头部顶端21按顺序而植设有2列×1行、3列×1行的第三毛束52。在第二毛束群40与柄部3之间,植设有3列×1行的第三毛束52。
这样一来,植设第一毛束32、第二毛束42和第三毛束52而形成刷部4。
所谓的第二毛束群40包围第一毛束群30,是指将第一毛束群30放在当中,具有中心间距P3及P4的第二毛束群40位于其周围。
在牙刷1中,头部2和柄部3作为整体而一体成形为长条状(以下,有时将一体成形有头部2和柄部3的部分称为柄体),头部2和柄部3例如将树脂射出成形而获得。
构成柄体的树脂,考虑牙刷1所要求的刚性和机械特性等来决定,如有弯曲模量(JISK7203)处于500~3000MPa范围的高硬度树脂。作为这种高硬度树脂,如有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环己二甲对酞酸酯(PCT)、聚缩醛(POM)、聚苯乙烯(P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ABS)、纤维素丙酸酯(CP)、多芳基化合物、聚碳酸酯或丙烯腈-苯乙烯共聚树脂(AS)等。它们既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另外,柄部3也可例如部分或整体被覆有弹性体等的柔软树脂。
头部2的大小可考虑口腔内的操作性等来决定,例如,做成宽度10~15mm、长度15~40mm及厚度4~8mm。
第一毛束32被植设在形成于头部2的植毛孔34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毛束32是圆柱状。
一个第一毛束32中的刷毛数量(从植毛孔34突出的数量)不特别限定,较好的是例如4~100。
第一毛束32具有顶端分支的刷毛(所谓的分支毛)。由于第一毛束32具有分支毛,因此,能将口腔用制剂保持于分支毛的分支部。
作为分支毛,可使用以往公知的分支毛,例如有对中空的丝状体的顶端实施裁断处理后的羽毛状刷毛(日文:フェザード用毛)、或分支后的各个分支部随着朝向顶端而缩径的锥形分支毛等,其中,较好的是羽毛状刷毛。
图2表示羽毛状刷毛的一例子。图2的分支毛70的圆柱状的主体部72的顶端设有两个以上的分支部74。
作为羽毛状刷毛,例如有日本特开2005-131059号公报等所记载的刷毛。
图3表示锥形分支毛的一例子。在图3的分支毛80的横截面为3个叶的苜蓿叶形的主体部82的顶端设有三根分支部84。各分支部84的横截面是圆形,各分支部84随着朝向顶端而缩径。
作为锥形分支毛,有日本特开2003-339445号公报、日本特开2010-82094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19962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1-16982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98837号公报、日本特许第354767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339445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3-39268号公报等所记载的分支毛。
分支毛的材质可考虑分支毛的制造方法等来适当决定,例如,可使用6-12尼龙或6-10等聚酰胺、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或聚萘二酸丁醇酯(PBN)等的聚酯、PP等聚烯烃、或烯烃系弹性体、或苯乙烯系弹性体等的弹性体等合成树脂材料。这些合成树脂材料既可单独使用一种,也可组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分支毛的主体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不特别限定,例如有:正圆形或椭圆形等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星形等多边形;或3个叶的苜蓿叶形、或4个叶的苜蓿叶形等。所有的分支毛的主体部的横截面的形状既可相同,也可相互不同。
分支毛的主体部的粗度不特别限定,例如,在横截面为圆形的情况下,较好的是3~12mil(1mil=1/1000inch=0.025mm),更好的是4~10mil。所有的分支毛的粗度既可相同,也可不同。
分支毛的分支部的横截面的形状不特别限定,例如有:正圆形或椭圆形等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星形等的多边形;或3个叶的苜蓿叶形、或4个叶的苜蓿叶形等。所有的分支部的横截面的形状既可相同,也可相互不同。
分支毛的分支部的数量虽然不特别限定,但例如较好的是3~20,更好的是7~15。所述分支部的数量小于3,则能保持口腔用制剂的时间有可能变短,所述分支部的数量超过20,则分支部过分柔软,清扫效果有可能下降。所述分支毛的分支部的数量若是3~20,则能长时间将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保持于所述分支部,且分支部不过分柔软,清扫效果提高。
从分支部与主体部的边界至分支毛的顶端的长度,即分支部的长度(图2的h1及图3的h2)虽然不特别限定,但是,较好的是0.5~10mm,更好的是2~5mm。所述分支部的长度小于0.5mm,则所能保持的口腔用制剂的量有可能变少,所述分支部的长度超过10mm,则分支部过分柔软,清扫效果有可能下降。所述分支部的长度若是0.5~10mm,则能长时间将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保持于所述分支部,且分支部不过分柔软,清扫效果提高。
从植毛面20至第一毛束32的顶端的长度(即,毛长)H1可考虑第一毛束32的粗度R1等来决定,例如,较好的是6~13mm。所有的第一毛束32的毛长H1既可相同,也可相互不同。
第一毛束32的粗度R1可考虑第一毛束32的长度H1等来决定,例如,较好的是1~3mm,所有的第一毛束32的粗度R1既可相同,也可相互不同。第一毛束32的粗度R1是植毛面20中的第一毛束32的粗度。
头部2的长度方向中的第一毛束32互相之间的中心间距P1可考虑植毛孔34的大小和植毛样式等来适当决定。所述中心间距P1在所述第一毛束32中是在所述头部2的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且较好的是2.0mm~4.0mm,更好的是2.5mm~4.0mm,更加好的是2.5mm~3.5mm。
头部2的宽度方向中的第一毛束32互相之间的中心间距P2可考虑植毛孔34的大小和植毛样式等来适当决定。所述中心间距P2在所述第一毛束32中是在所述头部2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较好的是1.5mm~4.0mm,更好的是1.5mm~3.0mm,更加好的是2.0mm~3.0mm。
对于第一毛束32,也可包含分支毛以外的刷毛。
作为分支毛以外的刷毛,与构成后述的第二毛束42的刷毛相同。
由[一个第一毛束32中的分支毛的根数]/[构成一个第一毛束32的刷毛的根数]所表示的分支毛比例,较好的是0.5以上,更好的是0.7以上,更加好的是0.8以上,特别好的是0.9以上,也可是1。分支毛比例若是0.5以上,则能更多量、更长时间保持口腔用制剂。
第一毛束群30中的植毛密度,较好的是500~5000根/cm2,更好的是700~2000根/cm2。所述植毛密度小于500根/cm2,则所能保持的口腔用制剂的量有可能变少,所述植毛密度超过5000根/cm2,则第一毛束32的挠曲量过分受限制,清扫效果有可能下降。所述植毛密度若是500~5000根/cm2,则能保持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且第一毛束32的挠曲量不过分受限制,清扫效果提高。
第一毛束群30的植毛密度是植设成第一毛束群30的刷毛的数量除以第一毛束群30的植毛面积而得到的植毛密度。第一毛束群30的植毛面积,是由以最短的长度将植设有第一毛束32的植毛孔34的外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1所包围的区域。
此外,在第一毛束群30中,刷毛的顶端部的数量除以第一毛束群30的植毛面积而得到的顶端部密度,较好的是1000~16000根/cm2,更好的是2000~10000根/cm2,更加好的是2000~8000根/cm2,特别好的是5000~8000根/cm2。所述顶端部密度小于1000根/cm2,则所能保持的口腔用制剂的量有可能变少,所述顶端部密度超过16000根/cm2,则第一毛束32的挠曲量过分受限制,清扫效果有可能下降。所述顶端部密度若是1000~16000根/cm2,则能保持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且第一毛束32的挠曲量不会过分受限制,清扫效果提高。
在本发明中,所谓的刷毛的顶端部,是离开刷毛的顶端5mm以内、较好的是3mm以内的部分。
由[第一毛束群的植毛面积]/[刷部的植毛面积]所表示的第一毛束群的面积比例,较好的是0.10~0.80,更好的是0.20~0.80,更加好的是0.20~0.50。所述第一毛束群的面积比例小于0.10,则所能保持的口腔用制剂的量有可能变少,所述第一毛束群的面积比例超过0.8,则第二毛束42过分变少,清扫效果有可能下降。所述第一毛束群的面积比例若是0.1~0.80,则能保持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且第二毛束42不会过分变少,清扫效果提高。
刷部4的植毛面积是由以最短的长度将形成于头部2的植毛孔的外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0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
第二毛束42被植设在形成于头部2的植毛孔44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毛束42是圆柱状。
一个第二毛束42中的刷毛的数量(从植毛孔44突出的数量)不特别限定,例如,较好的是15~50根。
第二毛束42具有分支毛以外的刷毛(非分支毛)。第二毛束42由于具有非分支毛,因此可用更强的力对清扫对象进行清扫。
作为非分支毛,如有:随着朝向毛尖而缩径的刷毛(锥形毛);除了毛尖的圆部,外径大致相同的刷毛(直线形毛);螺旋形刷毛;以及卷曲形刷毛等。构成第二毛束42的非分支毛可根据第二毛束42所要求的效果来适当决定。例如,在重视去除齿间部和牙颈部污垢的情况下,较好的是锥形毛。另外,例如,在重视美白齿面的情况下,较好的是直线形毛等。
非分支毛的材质与分支毛的材质相同。此外,作为非分支毛,如有具有多重芯鞘构造的刷毛,多重芯鞘构造具有芯部和设在芯部外侧的至少一层以上的鞘部。多重芯鞘构造的刷毛由于能使用不同于芯部和鞘部的材质,因此,容易调整机械物理特性。因此,多重芯鞘构造的刷毛成为毛硬度硬、齿垢的刮去性更高的刷毛。
非分支毛的横截面的形状与分支毛的主体部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非分支毛的横截面的形状既可与分支毛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也可不同。
非分支毛的粗度可考虑材质等来决定,且与分支毛的主体部的粗度相同。非分支毛的粗度既可与分支毛的主体部的粗度相同,也可不同。
从植毛面20至第二毛束42的顶端的长度(即,毛长)H2可考虑刷毛的种类等来决定,例如,较好的是6~13mm。所有的第二毛束42的长度H2既可相同,也可相互不同。
第二毛束42的长度H2较好的是与第一毛束32的长度H1相同,或比第一毛束32的长度H1长,更好的是比第一毛束32的长度H1长。第二毛束42若比第一毛束32长,则口腔用制剂容易由第一毛束群30保持。此外,第二毛束42若比第一毛束32长,则第二毛束42容易进入齿间部和牙颈部,可更良好地清扫齿间部和牙颈部。
在第二毛束42的长度H2比第一毛束32的长度H1长的情况下,由H2-H1所求得的毛长差H3较好的是0.5~2mm,更好的是1~2mm。所述毛长差H3小于0.5mm,则难以获得相比于第一毛束32而将第二毛束42加长后的效果,所述毛长差H3超过2mm,则第一毛束32难以进入齿间部和牙颈部。所述毛长差H3若是0.5~2mm,则口腔用制剂容易由第一毛束群30保持,且第二毛束42容易进入齿间部和牙颈部,可更良好地清扫齿间部和牙颈部。
第二毛束42的粗度R2可考虑第二毛束42的长度H2来决定,例如,较好的是1~3mm,更好的是1.5~2mm。所述第二毛束42的粗度R2小于1mm,则第二毛束42过分柔软而有可能使清扫效果下降。所述第二毛束42的粗度R2超过3mm,则第二毛束42难以产生挠曲,构成第二毛束42的刷毛就难以进入齿间部和牙颈部,而有可能使清扫效果下降。所述第二毛束42的粗度R2若是1~3mm,则第二毛束42不会过分柔软,且第二毛束42容易挠曲,构成第二毛束42的刷毛就容易进入齿间部和牙颈部,清扫效果提高。
所有的第二毛束42的粗度R2既可相同,也可相互不同。第二毛束42的粗度R2既可与第一毛束32的粗度R1相同,也可不同。
从进一步提高清扫效果的观点看,第二毛束42的粗度R2较好的是比第一毛束32的粗度R1细。
头部2的长度方向中的第二毛束42互相之间的中心间距P3可考虑植毛孔44的大小和植毛样式等来适当决定。所述中心间距P3在所述第二毛束42中是在所述头部2的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较好的是1.5mm~4.0mm,更好的是1.5mm~3.0mm,更加好的是2.0mm~3.0mm。
头部2的宽度方向中的第二毛束42互相之间的中心间距P4可考虑植毛孔44的大小和植毛样式等来适当决定。所述中心间距P4在所述第二毛束42中是在所述头部2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毛束的中心长度,较好的是1.5mm~4.0mm,更好的是1.5mm~3.0mm,更加好的是2.0mm~3.0mm。
第二毛束群40中的植毛密度较好的是200~1000根/cm2,更好的是250~600根/cm2。所述第二毛束群40中的植毛密度小于200根/cm2,则各第二毛束群40的毛硬度过分变弱,清扫效果有可能下降,所述第二毛束群40中的植毛密度超过1000根/cm2,则第二毛束42的挠曲量过分受限制,清扫效果有可能下降。
第二毛束群40的植毛密度是第二毛束群40的刷毛数量除以第二毛束群40的植毛面积而得到的植毛密度。第二毛束群40的植毛面积是由以最短的长度将植设有第二毛束42的植毛孔44的外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2、和以最短的长度将植毛孔44的内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3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
由[第一毛束群30的植毛密度]/[第二毛束群40的植毛密度]所表示的植毛密度比较好的是1.0~5.0,更好的是1.2~4.0。所述植毛密度比小于1.0,则所能保持的口腔用制剂的量有可能变少,所述植毛密度比超过5.0,则由第一毛束群30保持的口腔用制剂容易流失。所述植毛密度比若是1.0~5.0,则能保持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且由第一毛束群30保持的口腔用制剂难以流失。
第三毛束52被植设在形成于头部2的植毛孔54内。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毛束52是圆柱状。
一个第三毛束52中的刷毛的数量(从植毛孔54突出的数量)不特别限定,例如,较好的是15~50。
第三毛束52的长度可考虑刷毛的种类等来决定,例如,较好的是6~13mm。第三毛束52的长度既可与第一毛束32的长度H1相同,也可不同。第三毛束52的长度既可与第二毛束42的长度H2相同,也可不同。
第三毛束52的粗度R3可考虑刷毛的种类等来决定,例如,较好的是1~3mm。第三毛束52的粗度R3既可与第一毛束32的粗度R1相同,也可不同。第三毛束52的粗度R3,既可与第二毛束42的粗度R2相同,也可不同。
第三毛束52既可由分支毛构成,也可由非分支毛构成,或也可将它们混在一起。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制造方法,能够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例如有:将毛束一折为二,通过将夹入其间的扁线装入植毛孔内而植设毛束的扁线式植毛;将毛束的下端压入成为植毛部的熔融树脂中并固定的热熔敷法;或对毛束的下端进行加热并形成熔融块、然后将热熔树脂注入模具中并形成植毛部的内模压方法等。
现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牙刷1的使用方法。
将牙膏等口腔用制剂涂布于刷部4,将刷部4放入口腔内。使牙刷1沿头部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此时,第一毛束32进入齿间部和牙颈部,将口腔用制剂涂布于齿间部和牙颈部,并将齿间部和牙颈部的齿垢刮出。此外,与分支毛相比具有顶端部的毛硬度强的非分支毛的第二毛束42,以强的压力对齿,面、齿间部和牙颈部进行刷扫。
另外,当对里面牙齿的咬合面进行清扫时,第二毛束群40一边包入里面牙齿一边在牙齿上滑动,保持有口腔用制剂的第一毛束群30将附着于齿间部和咬合面的污垢刮去。
在对口腔内进行清扫的期间,口腔用制剂即使由口腔内的唾液等稀释液也不直接扩散,而被保持于构成第一毛束32的分支毛的分支部。此外,当第二毛束42比第一毛束32长时,防止由第一毛束群30保持的口腔用制剂向外方流出的现象。并且,可长时间将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持续涂布于对象部位。
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毛束群30由具有分支毛的第一毛束32构成,因此,口腔用制剂被保持于分支毛的分支部。由于分支毛容易进入牙颈部和齿间部,因此,由分支部保持的口腔用制剂被容易地涂布于牙颈部和齿间部。
此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具有第一毛束群30和第二毛束群40,因此,主要由第一毛束群30将口腔用制剂中的有效成分(例如,异丙基苯酚等)保持成高浓度,且能通过第二毛束42使有效成分有效地到达牙颈部等的口腔内狭小部。
此外,由于第二毛束42的顶端部未分支,因此,顶端部的毛硬度强,容易刮去齿面和咬合面的污垢、齿间部和牙颈部的污垢。
(第二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牙刷,以下参照图4A及图4B进行说明。
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上相同的符号而省略其说明,主要对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地方进行说明。
图4A及图4B所示的牙刷100具有:设在植毛面20的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的中心与头部顶端21之间的第一毛束群(有时称为前方第一毛束群)130;以及设在前方第一毛束群130与柄部3之间的第一毛束群(有时称为后方第一毛束群)132。前方第一毛束群130由第二毛束42包围,后方第一毛束群132由第二毛束42包围。即,本实施方式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之处是,具有两个第一毛束群。
刷部104包括:第一毛束32;第二毛束42;以及第三毛束52。
前方第一毛束群130由植设成2列×2行的第一毛束32构成。
第二毛束群(有时称为前方第二毛束群)140由将前方第一毛束群130包围一层的12个第二毛束42构成。
后方第一毛束群132由植设成2列×2行的第一毛束32构成。
第二毛束群(有时称为后方第二毛束群)142由将后方第一毛束群132包围一层的12个第二毛束42构成。
在头部顶端21与前方第二毛束群140之间,植设有3列×1行的第三毛束52。
在后方第二毛束群142与柄部2之间,植设有3列×1行的第三毛束52。
前方第一毛束群130的植毛密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毛束群30的植毛密度相同。前方第一毛束群130的植毛面积是由以最短的长度将植设有前方第一毛束群130的第一毛束32的植毛孔34的外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11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
后方第一毛束群132的植毛密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毛束群30的植毛密度相同。后方第一毛束群132的植毛面积是由以最短的长度将植设有后方第一毛束群132的第一毛束32的植毛孔34的外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12所包围的区域的面积。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毛束群的植毛面积]/[刷部的植毛面积]所表示的第一毛束群的面积比例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毛束群的植毛面积]是前方第一毛束群130的植毛面积和后方第一毛束群132的植毛面积的总和。
前方第二毛束群140的植毛密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毛束群40的植毛密度相同。前方第二毛束群140的植毛面积是由以最短的长度将植设有前方第二毛束群140的第二毛束42的植毛孔44的外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13、和以最短的长度将该植毛孔44的内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14所包围的区域。
后方第二毛束群140的植毛密度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毛束群40的植毛密度相同。前方第二毛束群142的植毛面积是由以最短的长度将植设有前方第二毛束群142的第二毛束42的植毛孔44的外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15、和以最短的长度将该植毛孔44的内侧互相之间连接而得到的假想线T16所包围的区域。
由[前方第一毛束群130的植毛密度]/[前方第二毛束群140的植毛密度]所表示的植毛密度比,较好的是1.0~5.0,更好的是1.0~4.0。所述植毛密度比小于1.0,则所能保持的口腔用制剂的量有可能变少,所述植毛密度比超过5.0,则由前方第一毛束群130保持的口腔用制剂容易流失。
所述植毛密度比若是1.0~5.0,则能保持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且由前方第一毛束群130保持的口腔用制剂难以流失。
由[后方第一毛束群132的植毛密度]/[后方第二毛束群142的植毛密度]所表示的植毛密度比,较好的是1.0~5.0,更好的是1.0~4.0。所述植毛密度比小于1.0,则所能保持的口腔用制剂有可能变少,所述植毛密度比超过5.0,则由后方第一毛束群132保持的口腔用制剂容易流失。
所述植毛密度比若是1.0~5.0,则能保持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且由后方第一毛束群132保持的口腔用制剂难以流失。
(其它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毛束群与头部顶端之间植设有2列×1行、3列×1行的第三毛束,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毛束群与头部顶端之间植设有3列×1行的第三毛束。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植设在第二毛束群与头部顶端之间的第三毛束的数量可考虑头部的大小等来决定,既可是4列以上,也可是2列以下。此外,植设在第二毛束群与头部顶端之间的第三毛束既可是2行以上,也可没有。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毛束群与柄部之间植设有3列×1行的第三毛束。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植设在第二毛束群与柄部之间的第三毛束可考虑头部的大小等来决定,既可是4列以上,也可是2列以下。此外,植设在第二毛束群与柄部之间的第三毛束既可是2行以上,也可没有。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毛束群由10个第一毛束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既可由1~9个第一毛束构成第一毛束群,也可是由11个以上毛束构成第一毛束群。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一个第一毛束群由4个第一毛束构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既可由1~3个第一毛束构成第一毛束群,也可由5个以上第一毛束构成第一毛束群。
但是,从进一步提高口腔用制剂的保持量的观点看,构成一个第一毛束群的第一毛束的数量较好的是4~15。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具有两个第一毛束群,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一毛束群的数量也可是3个以上。但是,从提高口腔用制剂的保持量、并进一步提高清扫效果的观点看,第一毛束群的数量较好的是2~4,更好的是2~3。
在具有两个以上的第一毛束群的情况下,构成各第一毛束群的第一毛束的数量既可互相相同,也可不同。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具有前方第一毛束群和后方第一毛束群,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仅具有前方第一毛束群和后方第一毛束群中的任一方。
在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中,虽然第一~第三毛束被做成圆柱状,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第一~第三毛束也可是三棱柱状、四棱柱、五棱柱等多棱柱状。
在毛束是圆柱状以外的形状的情况下,毛束的粗度是毛束的横截面的外接圆的直径。
第一~第三毛束的形状既可全部相同,也可相互不同。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牙刷,较好的是:
具有在顶端设有头部的柄部,在所述头部的植毛面植设有两个以上的将两个以上的刷毛束扎而成的毛束,在该牙刷中,
具有:第一毛束群,该第一毛束群植设有具有顶端部分支的刷毛的第一毛束;以及第二毛束群,该第二毛束群包围所述第一毛束群、且具有顶端部未分支的刷毛的第二毛束,
所述顶端部分支的刷毛是羽毛状刷毛,
所述顶端部未分支的刷毛是锥形毛或直线形毛,
所述第一毛束的粗度是1~3mm,
所述第二毛束的粗度是1~3mm,
所述第一毛束群的植毛密度是500~5000根/cm2,
所述第二毛束群的植毛密度是200~1000根/cm2,
所述第一毛束群的植毛密度除以所述第二毛束群的植毛密度而得到的植毛密度比是1.0~5.0,
在所述第一毛束中在所述头部的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是2.0mm~4.0mm,
在所述第一毛束中在所述头部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是1.5mm~4.0mm,
在所述第二毛束中在所述头部的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是1.5mm~4.0mm,
在所述第二毛束中在所述头部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是1.5mm~4.0mm,
所述第二毛束比所述第一毛束长,
所述第二毛束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毛束的长度之差较好的是0.5~2mm。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牙刷,较好的是:
具有在顶端设有头部的柄部,在所述头部的植毛面植设有两个以上的将两个以上的刷毛束扎而成的毛束,在该牙刷中,
具有:两个第一毛束群,该第一毛束群植设有具有顶端部分支的刷毛的第一毛束;以及第二毛束群,该第二毛束群包围所述第一毛束群、且具有顶端部未分支的刷毛的第二毛束,
所述第一毛束群,具有:设在所述植毛面的中心与所述头部的顶端之间的前方第一毛束群;以及设在所述前方第一毛束群与柄部之间的后方第一毛束群,
所述前方第一毛束群由具有所述第二毛束的前方第二毛束群包围,所述后方第一毛束群由具有所述第二毛束的后方第二毛束群包围,
所述顶端部分支的刷毛是羽毛状刷毛,
所述顶端部未分支的刷毛是锥形毛或直线形毛,
所述第一毛束的粗度是1~3mm,
所述第二毛束的粗度是1~3mm,
所述前方第一毛束群的植毛密度是500~5000根/cm2,
所述后方第一毛束群的植毛密度是500~5000根/cm2,
所述前方第二毛束群的植毛密度是200~1000根/cm2,
所述后方第二毛束群的植毛密度是200~1000根/cm2,
所述第一毛束群的植毛密度除以所述前方第二毛束群的植毛密度而得到的植毛密度比是1.0~5.0,
所述第一毛束群的植毛密度除以所述后方第二毛束群的植毛密度而得到的植毛密度比是1.0~5.0,
在所述第一毛束中在所述头部的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是2.0mm~4.0mm,
在所述第一毛束中在所述头部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一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是1.5mm~4.0mm,
在所述第二毛束中在所述头部的长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是1.5mm~4.0mm,
在所述第二毛束中在所述头部的宽度方向相邻的所述第二毛束的中心间的长度是1.5mm~4.0mm,
所述第二毛束比所述第一毛束长,
所述第二毛束的长度与所述第一毛束的长度之差较好的是0.5~2mm。
实施例
以下,表示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由以下的记载所限定。
(使用材料)
分支毛:羽毛状刷毛。用切割器将Tynex0900HA(杜邦公司制)的顶端1~5mm裁断而得到的分支毛。分支部的数量=5~15根。主体部的横截面是圆形。
非分支毛a:锥形毛,PBT制。横截面是圆形。
非分支毛b:直线形毛,聚酰胺制。横截面是圆形。
(评价方法)
<制剂保持性>
将1g牙膏放置于牙刷的植毛部。用放有牙膏的植毛部对塑料板进行90秒种的擦扫(载荷:200g,速度:160次往返/分)。然后测定放置1g牙膏之前的牙刷的净重质量,测定擦扫后的牙刷的质量,求出残存于植毛部的牙膏的质量(残存量),利用下述(i)求出残存率。将求出的残存率分类成下述评价基准并评价了自己保持性。
残存率(质量%)=残存量(g)÷1g×100(i)
《评价基准》
A:残存率为35%以上。
B:残存率为30质量%以上、小于35质量%。
C:残存率为20质量%以上、小于30质量%。
D:残存率为15质量%以上、小于20质量%。
E:残存率为小于15质量%。
<清扫效果>
10名被试验者使用各例的牙刷对口腔内进行了清扫。根据判断基准而对此时的清扫的实际感受进行评分。将10人的分数的平均值分类成下述评价基准并评价了清扫效果。
《判断基准》
5分:非常感到清扫效果。
4分:感到清扫效果。
3分:稍微感到清扫效果。
2分:不太感到清扫效果。
1分:未感到清扫效果。
《评价基准》
A:平均分为3.5分以上。
B:平均分为3分以上、小于3.5分。
C:平均分为2分以上、小于3分。
D:平均分为1.5分以上、小于2分。
E:平均分为小于1.5分。
<综合评价>
根据下述评价基准,进行了综合评价。
《评价基准》
A: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评价都是“A”。
B: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评价都是“A”或“B”,一个以上是“B”。
C: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评价都是“C”~“A”,一个以上是“C”。
D: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评价都是“D”~“A”,一个以上是“D”。
E:对于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评价中有“E”。
(实施例1、2、6)
根据表1~2的规格,在聚丙烯制的柄体上植设有毛束,获得各例的牙刷。本例的牙刷与图1的牙刷1相同。在本例中,作为第三毛束而使用了与第二毛束相同的毛束,因此,在表中表示“毛束的配置”的图中,用与第二毛束相同的未涂满的圆“○”表示第三毛束。
对于所得到的牙刷,评价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其结果表示在表中。以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中。
表中,第一毛束的间距表示第一毛束互相之间的距离(即,第一毛束的中心间的距离),第二毛束的间距表示第二毛束互相之间的距离(即,第二毛束的中心间的距离)(以后相同)。
(实施例3)
根据表1的规格,获得与图4A及图4B的牙刷100相同的牙刷。在本例中,作为第三毛束而使用了与第二毛束相同的毛束。因此,在表中表示“毛束的配置”的图中,用与第二毛束相同的未涂满的圆“○”表示第三毛束。
对于所得到的牙刷,评价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其结果表示在表中。以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中。
(实施例4~5)
根据表1~2的规格,获得与“毛束的配置”的示图相同的牙刷。对于本例的牙刷,除了未植设有最接近头部顶端的第三毛束(2列×1行)以外,其余是与图1的牙刷相同的。在本例中,作为第三毛束而使用了与第二毛束相同的毛束。因此,对于表中表示“毛束的配置”的图,用与第二毛束相同的未涂满的圆“○”表示第三毛束。
对于所得到的牙刷,评价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其结果表示在表中。以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中。
(实施例7)
根据表2的规格,获得与“毛束的配置”的示图相同的牙刷。本例的牙刷,从头部顶部按顺序而植设有1列×1行、2列×7行的第一毛束并形成第一毛束群,且包围第一毛束群而植设有21个第二毛束。
对于所得到的牙刷,评价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其结果表示在表中。以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中。
(比较例1)
除了由锥形毛构成第一毛束、由分支毛构成第二~第三毛束以外,其余做成与实施例4相同而获得牙刷。
对于所得到的牙刷,评价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其结果表示在表中。以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中。
(比较例2)
根据表3的规格,获得与“毛束的配置”的示图相同的牙刷。本例的牙刷,在植毛面的中央植设有1列×8行的由分支毛构成的第一毛束,且在两侧植设有由锥形毛构成的第二毛束。
对于所得到的牙刷,评价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其结果表示在表中。以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中。
(比较例3)
根据表3的规格,获得与“毛束的配置”的示图相同的牙刷。本例的牙刷,使用由分支毛构成的第一毛束和由锥形毛构成的第二毛束,且从头部顶部按顺序而植设有3列×1行、4列×1行的第二毛束、4列×1行的第一毛束、4列×1行的第二毛束、4列×1行的第一毛束、4列×1行的第二毛束、4列×1行的第一毛束、以及4列×1行、3列×1行的第二毛束。
对于所得到的牙刷,评价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其结果表示在表中。以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中。
(比较例4)
根据表3的规格,获得与“毛束的配置”的示图相同的牙刷。本例的牙刷,除了所有的毛束是具有锥形毛的毛束以外,其余是与实施例2的牙刷相同的规格。
对于所得到的牙刷,评价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其结果表示在表中。以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中。
(比较例5)
根据表3的规格,获得与“毛束的配置”的示图相同的牙刷。本例的牙刷,除了所有的毛束是具有分支毛的毛束以外,其余是与实施例2的牙刷相同的规格。
对于所得到的牙刷,评价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其结果表示在表中。以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的结果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表示在表中。
[表1]
[表2]
[表3]
如表1~3所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7的综合评价都是“C”~“A”。即,实施例1~7的制剂保持性及清扫效果是优异的。
对于将第一毛束做成锥形毛的比较例1、第一毛束未由第二毛束包围的比较例2~3、由锥形毛构成第一毛束及第二毛束的比较例4,其制剂保持性都是“E”或“D”。
由分支毛构成第一毛束及第二毛束的比较例5,其清扫效果是“D”。
产业上的实用性
采用本发明,可提供一种能将足够量的口腔用制剂涂布于齿间部和牙颈部、且能良好地清扫口腔内的牙刷。
Claims (3)
1.一种牙刷,在头部的植毛面植设有两个以上的将两个以上的刷毛束扎而成的毛束,该牙刷的特征在于,
该牙刷具有:第一毛束群,该第一毛束群植设有第一毛束,该第一毛束具有顶端部分支的刷毛;以及第二毛束群,该第二毛束群包围所述第一毛束群,并且植设有第二毛束,该第二毛束具有顶端部未分支的刷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束具有随着朝向顶端而缩径的刷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牙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束比所述第一毛束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75892 | 2013-04-01 | ||
JP2013-075892 | 2013-04-01 | ||
PCT/JP2014/058485 WO2014162944A1 (ja) | 2013-04-01 | 2014-03-26 | 歯ブラシ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50451A true CN105050451A (zh) | 2015-11-11 |
CN105050451B CN105050451B (zh) | 2017-05-24 |
Family
ID=516582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4131.3A Active CN105050451B (zh) | 2013-04-01 | 2014-03-26 | 牙刷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2) | JPWO2014162944A1 (zh) |
KR (1) | KR102235228B1 (zh) |
CN (1) | CN105050451B (zh) |
WO (1) | WO2014162944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05541A (zh) * | 2015-01-29 | 2017-09-26 | 狮王株式会社 | 牙刷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712120B2 (ja) * | 2015-04-28 | 2020-06-17 |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 歯ブラシ |
JP7199139B2 (ja) * | 2016-08-03 | 2023-01-05 |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 歯ブラシ |
JPWO2021131527A1 (zh) * | 2019-12-26 | 2021-07-01 | ||
JP7535783B2 (ja) | 2020-11-06 | 2024-08-19 | エビス株式会社 | 歯ブラシ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6456A (zh) * | 2001-05-23 | 2002-12-25 |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单独嵌入式刷毛的牙刷 |
JP2003079432A (ja) * | 2001-09-14 | 2003-03-18 | Kao Corp | 歯ブラシ |
JP2003144229A (ja) * | 2001-11-14 | 2003-05-20 | Lion Corp | 歯ブラシ |
CN2598415Y (zh) * | 2003-02-14 | 2004-01-14 | 李雪 | 多功能牙刷 |
CN101150970A (zh) * | 2005-04-08 | 2008-03-26 | 权荣浚 | 制造具有针形刷毛的牙刷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牙刷 |
CN101321480A (zh) * | 2005-12-02 | 2008-12-10 | 日星瑞士股份公司 | 牙刷 |
CN101406344A (zh) * | 2003-03-14 | 2009-04-15 | 吉莱特公司 | 牙刷 |
CN101534675A (zh) * | 2006-11-16 | 2009-09-16 | 最优化成株式会社 | 具有锥形长度短的针形刷毛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成的牙刷 |
JP2010259743A (ja) * | 2009-05-02 | 2010-11-18 | Toshio Nishino | 歯列を挟んで磨く歯ブラシ |
CN102892328A (zh) * | 2009-12-10 | 2013-01-23 | 博朗有限公司 | 牙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50632A (ja) | 2002-02-28 | 2003-09-09 | Lion Corp | 歯ブラシ |
KR20070013844A (ko) * | 2005-07-27 | 2007-01-31 | 송창용 | 이종의 칫솔모가 식모된 칫솔 |
JP2008154808A (ja) * | 2006-12-25 | 2008-07-10 | Lion Corp | 歯ブラシ |
JP5802437B2 (ja) * | 2011-05-31 | 2015-10-28 | ライオン株式会社 | 歯ブラシ |
-
2014
- 2014-03-26 JP JP2015510026A patent/JPWO2014162944A1/ja active Pending
- 2014-03-26 WO PCT/JP2014/058485 patent/WO201416294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3-26 CN CN201480014131.3A patent/CN105050451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26 KR KR1020157020801A patent/KR10223522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8
- 2018-04-23 JP JP2018082609A patent/JP6621497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86456A (zh) * | 2001-05-23 | 2002-12-25 | 麦克内尔-Ppc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单独嵌入式刷毛的牙刷 |
JP2003079432A (ja) * | 2001-09-14 | 2003-03-18 | Kao Corp | 歯ブラシ |
JP2003144229A (ja) * | 2001-11-14 | 2003-05-20 | Lion Corp | 歯ブラシ |
CN2598415Y (zh) * | 2003-02-14 | 2004-01-14 | 李雪 | 多功能牙刷 |
CN101406344A (zh) * | 2003-03-14 | 2009-04-15 | 吉莱特公司 | 牙刷 |
CN101150970A (zh) * | 2005-04-08 | 2008-03-26 | 权荣浚 | 制造具有针形刷毛的牙刷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制造的牙刷 |
CN101321480A (zh) * | 2005-12-02 | 2008-12-10 | 日星瑞士股份公司 | 牙刷 |
CN101534675A (zh) * | 2006-11-16 | 2009-09-16 | 最优化成株式会社 | 具有锥形长度短的针形刷毛的制造方法以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成的牙刷 |
JP2010259743A (ja) * | 2009-05-02 | 2010-11-18 | Toshio Nishino | 歯列を挟んで磨く歯ブラシ |
CN102892328A (zh) * | 2009-12-10 | 2013-01-23 | 博朗有限公司 | 牙刷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05541A (zh) * | 2015-01-29 | 2017-09-26 | 狮王株式会社 | 牙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235228B1 (ko) | 2021-04-02 |
JP2018110987A (ja) | 2018-07-19 |
JP6621497B2 (ja) | 2019-12-18 |
WO2014162944A1 (ja) | 2014-10-09 |
KR20150136587A (ko) | 2015-12-07 |
CN105050451B (zh) | 2017-05-24 |
JPWO2014162944A1 (ja) | 2017-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539341B1 (ko) | 칫솔 | |
US3302230A (en) | Toothbrush | |
US20180279758A1 (en) | Head for an oral care implement, oral care imp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uch head | |
JP6621497B2 (ja) | 歯ブラシ | |
CN105101838A (zh) | 牙刷 | |
CN103052338A (zh) | 牙刷 | |
UA44768C2 (uk) | Щітковий виріб типу щітки, пензля чи їм подібного виробу | |
JP5168836B2 (ja) | 歯ブラシ | |
KR100659953B1 (ko) | 칫솔 | |
JP3547672B2 (ja) | 歯ブラシ | |
JP2001218623A (ja) | 歯ブラシ | |
JP2002191436A (ja) | 歯ブラシ | |
CN104510151B (zh) | 齿间牙刷兼用改进型牙刷 | |
TW201733493A (zh) | 牙刷 | |
JP6071386B2 (ja) | 歯ブラシ | |
JP2016209097A (ja) | 歯ブラシ | |
JP3140194U (ja) | 歯ブラシ用のフィラメント及び歯ブラシ | |
JP2009125558A (ja) | 歯列を跨いで磨く歯ブラシ | |
JP4530488B2 (ja) | 歯ブラシ | |
JP2012192175A (ja) | 歯ブラシ | |
KR101741486B1 (ko) | 칫솔 헤드 | |
CN212088582U (zh) | 双环柄双头牙刷 | |
JP2003144227A (ja) | 歯ブラシ | |
JPS6132502Y2 (zh) | ||
JP6928472B2 (ja) | 歯ブラ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