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31110A -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31110A
CN105031110A CN201510575862.1A CN201510575862A CN105031110A CN 105031110 A CN105031110 A CN 105031110A CN 201510575862 A CN201510575862 A CN 201510575862A CN 105031110 A CN105031110 A CN 1050311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radix
herba
chinese medicinal
cervical spondylo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58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永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5758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311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0311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311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属中药领域;本发明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为:宝盖草、驳骨草、单条草、独活、地榆、臭柏、没药、榕须、地锦、三钻风、见血飞、半截叶、桑耳、卜芥、矮陀陀和白绿叶;本发明中药贴膏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行气化瘀、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治疗颈椎病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适于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主要症状是:
1、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
2、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
3、其严重的典型表现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
4、最严重者甚至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5、常伴有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
6、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
7、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
目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多种,有运动治疗、牵引治疗、按摩推拿治疗、理疗等,但是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病痛,不能根除并且治疗时间长,有些患者甚至服用西药来缓解颈椎病引起的肩颈疼痛,西药止痛见效快,但也无法达到治疗的目的,长期服用还会伤肝肾,副作用大,而手术治疗风险高,痛苦大,还可能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用于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必须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而中药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具有作用强、见效快、药效持久等优点,且没有依赖性、耐药性以及毒副作用,因此选择一种中药贴膏用于治疗颈椎病,对于治疗颈椎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贴膏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行气化瘀、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治疗颈椎病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适于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如下: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制成所述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宝盖草44~74份驳骨草41~71份单条草39~69份独活37~67份
地榆34~64份臭柏29~59份没药26~56份榕须24~54份
地锦22~52份三钻风19~49份见血飞17~47份半截叶15~45份
桑耳14~44份卜芥10~40份矮陀陀9~39份白绿叶4~34份。
制成所述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宝盖草67份驳骨草64份单条草62份独活60份
地榆57份臭柏52份没药50份榕须48份
地锦46份三钻风42份见血飞40份半截叶38份
桑耳37份卜芥33份矮陀陀32份白绿叶27份。
制成所述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宝盖草60份驳骨草57份单条草55份独活53份
地榆50份臭柏45份没药43份榕须40份
地锦39份三钻风35份见血飞33份半截叶31份
桑耳30份卜芥26份矮陀陀25份白绿叶20份。
制成所述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宝盖草52份驳骨草48份单条草47份独活46份
地榆42份臭柏37份没药34份榕须33份
地锦28份三钻风27份见血飞26份半截叶23份
桑耳22份卜芥18份矮陀陀17份白绿叶12份。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宝盖草、驳骨草、单条草、半截叶和白绿叶放置于容器内,炒至不黏手,取出,晾凉,研末,得到过200目的细粉,备用;
(2)将独活、地榆、三钻风和见血飞去除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日晒干燥,研末,得到过120目的细粉,备用;
(3)将臭柏、没药、地锦和卜芥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加5倍量蒸馏水,煎煮3小时,提取煎煮液;再加入3~4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4)将榕须、桑耳和矮陀陀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用黄酒溶液浸泡2小时,后加3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步骤(4)所得的稠膏制成药剂,并将药剂均匀涂抹于特制药棉上,高温消毒后封存,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
本发明所用中药的药性如下:
宝盖草:味辛、苦,性平;归肺、肝经。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消肿解毒。用于黄疸型肝炎,淋巴结结核,高血压,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跌打伤痛,骨折,黄水疮。《植物名实图考》载:“养筋,活血,止遍身疼痛。”
驳骨草:味苦、甘,性凉;归肺、肝、脾、大肠经。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肠炎,痢疾,风湿骨痛,跌打伤折。《云南中草药选》载:“清热解毒,止痛。”
单条草:味苦,性凉;归脾、肾经。清热解毒,活血止痛,;利温消肿。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乳痈,毒蛇咬伤,跌打骨折,风湿痹痛,脚气水。《贵州植药调查》载:“解表,清热。”
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药性论》载:“治中诸风湿冷,奔喘逆气,皮肌苦痒,手足挛痛,劳损,主风毒齿痛。”
地榆:味酸、苦、涩,性寒;归肝、大肠经。凉血上血,清热解毒。用于吐血衄血,血痢崩漏,肠风痔漏,痈肿湿疹,金疮烧伤。《本经》载:“主妇人乳痓痛,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臭柏:味辛、苦,性平。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痹痛,皮肤瘙痒,头痛,咳嗽。《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载:“祛风湿,活血止痛。”
没药:味苦,性平;归肝经。散血去瘀,消肿定痛。用于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纲目》载:“散血消肿,定痛生肌。”
榕须:味苦、涩,性平;归肺、脾、肾经。散风热,祛风湿,活血止痛。用于流感,百日咳,麻疹不透,扁桃体炎,风湿骨痛,湿疹阴痒,跌打损伤。《广西中药志》载:“祛风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利尿。治风湿骨痛。”
地锦:味微涩、辛,性温;归肝经。祛风止痛,活血通络。用于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载:“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三钻风:味辛,性温;归胃、肝经。温中行气,活血散瘀。用于心腹疼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疮毒。《陕西中草药》载:“活血舒筋,散瘀消肿。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见血飞:味辛、涩,性温;归肝、肺经。祛风散寒,活血舒筋,镇痛。用于风寒咳嗽,风湿麻木,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大便秘结。《陕西中草药》载:“舒筋活血,止血,消肿,镇痛。治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瘀血肿痛。”
半截叶:味微苦,性温。活血舒筋,燥湿杀虫。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骨折,肝炎,疟疾,蛔虫病。《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载:“舒筋活络,散瘀活血,止咳化痰,驱虫。治风湿骨痛,关节炎,疟疾,痰阻,蛔虫症。”
桑耳:味甘,性平;归肝、脾经。凉血止血,活血散结。用于衄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喉痹,症瘕积聚。《药性论》载:“能治风,破血,益。”
卜芥:味辛、微苦,性寒,有毒;归肺经。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用于流感,钩端螺旋体病,疮疡痛毒初起,蜂窝组织炎,慢性骨髓炎,毒蛇蛟伤。《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载:“解毒退热,消肿镇痛。治高热不退,毒蛇咬伤,肺结核,流感,肠伤寒,蜂窝织炎,无名肿毒,毒蜂螫伤。”
矮陀陀:味微苦、辛,性凉,有小毒。舒筋活络,祛风止痛,解热截疟。用于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胃痛,气胀腹痛,感冒发热,疟疾。
白绿叶:味甘、酸、淡,性平;归肺、肾、膀胱经。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止咳平喘。用于慢性肾炎,肾结石,尿路感染,黄疸型肝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胃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贴膏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和现代医药理论,具有行气化瘀、活血通络、舒筋止痛之功效,使用方便,吸收效果好,无不良及毒副作用,经临床验证,对治疗颈椎病有极好的缓解及治疗效果,适于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本发明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宝盖草73g驳骨草70g单条草68g独活66g
地榆63g臭柏58g没药55g榕须53g
地锦51g三钻风48g见血飞46g半截叶44g
桑耳43g卜芥39g矮陀陀38g白绿叶33g。
本发明中药贴膏制备方法的工艺步骤为:
(1)将宝盖草、驳骨草、单条草、半截叶和白绿叶放置于容器内,炒至不黏手,取出,晾凉,研末,得到过200目的细粉,备用;
(2)将独活、地榆、三钻风和见血飞去除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日晒干燥,研末,得到过120目的细粉,备用;
(3)将臭柏、没药、地锦和卜芥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加5倍量蒸馏水,煎煮3小时,提取煎煮液;再加入3~4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4)将榕须、桑耳和矮陀陀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用黄酒溶液浸泡2小时,后加3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步骤(4)所得的稠膏制成药剂,并将药剂均匀涂抹于特制药棉上,高温消毒后封存,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
用法用量:外用,敷用,每12小时更换一次,4~6个疗程治愈疾病,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实施例2
本发明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宝盖草67g驳骨草64g单条草62g独活60g
地榆57g臭柏52g没药50g榕须48g
地锦46g三钻风42g见血飞40g半截叶38g
桑耳37g卜芥33g矮陀陀32g白绿叶27g。
本实施例的中药贴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发明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宝盖草60g驳骨草57g单条草55g独活53g
地榆50g臭柏45g没药43g榕须40g
地锦39g三钻风35g见血飞33g半截叶31g
桑耳30g卜芥26g矮陀陀25g白绿叶20g。
本实施例的中药贴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4
本发明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为:
宝盖草52g驳骨草48g单条草47g独活46g
地榆42g臭柏37g没药34g榕须33g
地锦28g三钻风27g见血飞26g半截叶23g
桑耳22g卜芥18g矮陀陀17g白绿叶12g。
本实施例的中药贴膏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及用法用量与实施例1相同。
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选择我院或外院确诊的颈椎病患者300例临床观察,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0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77例,年龄29岁~56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1年~5年,平均2年。对照组150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80例,年龄33岁~52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1年~4年,平均1年。两组病例的病程、症状轻重程度基本一致,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药物选择:
治疗组患者敷用本发明中药贴膏,外用,敷用,每12小时更换一次,4~6个疗程治愈疾病,病情严重者遵医嘱酌增用量。
对照组服用颈康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2次,或遵医嘱。
3、疗效判定:
(1)治愈:颈脖僵硬,颈肩酸痛,运动后全身酸痛,手臂酸痛,平衡失调等症状消失;活动自如,身体痊愈。
(2)有效:上述症状有所缓解,活动自如,身体痊愈。
(3)无效:病症无变化。
4、结果:
服用本发明药物的治疗组中,治愈117例,有效22例,无效11例,治愈率78%,总有效率92.7%。
对照组中治愈99例,有效24例,无效27例,治愈率66%,总有效率82%。
以上结果显示,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典型病例举例:
1、郭××,男,33岁,工人,上海浦东人。患者患有颈椎病,颈脖僵硬,颈肩酸痛,运动后全身酸痛。敷用本发明中药贴膏2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服用2个疗程,以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2、鹏××,女,36岁,工人,吉林辽源人。患者从事服装工作10年,长时间低头工作导致患上颈椎病,颈背疼痛难受、头晕,脸部发麻,使用多种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均无法根治。敷用本发明中药贴膏2个疗程后,身体逐渐康复,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敷用4个疗程,以上症状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3、姜××,男,40岁,公司职工,河北唐山人。患者长期使用电脑工作,由于经常加班,导致肩颈酸痛,偶尔出现头晕现象,医院诊断为颈椎病,使用药膏外贴半年,只能暂时缓解,但症状并未好转。敷用本发明中药贴膏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敷用4个疗程后,以上症状消失,身体恢复健康,没有复发。
4、徐××,女,45岁,农民,山东东营人。患者患有颈椎病,一直依靠推拿按摩和服用西药进行治疗,均不见效。敷用本发明中药贴膏3个疗程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敷用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随访没有复发。
5、刘××,男,48岁,搬运工,安徽巢湖人。患者长时间低头进行搬运工作,导致患上颈椎病,颈背疼痛难受、手臂酸痛,使用多种方法均无法根治。敷用本发明中药贴膏3个疗程后,症状明显缓解,继续敷用4个疗程,以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至今未复发。
6、高××,男,55岁,建筑工人,浙江舟山人。患者一侧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敷用本发明中药贴膏3个疗程后,症状好转,继而敷用3个疗程后,身体恢复正常。随访至今未复发。

Claims (5)

1.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宝盖草44~74份驳骨草41~71份单条草39~69份独活37~67份
地榆34~64份臭柏29~59份没药26~56份榕须24~54份
地锦22~52份三钻风19~49份见血飞17~47份半截叶15~45份
桑耳14~44份卜芥10~40份矮陀陀9~39份白绿叶4~34份。
2.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宝盖草67份驳骨草64份单条草62份独活60份
地榆57份臭柏52份没药50份榕须48份
地锦46份三钻风42份见血飞40份半截叶38份
桑耳37份卜芥33份矮陀陀32份白绿叶27份。
3.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宝盖草60份驳骨草57份单条草55份独活53份
地榆50份臭柏45份没药43份榕须40份
地锦39份三钻风35份见血飞33份半截叶31份
桑耳30份卜芥26份矮陀陀25份白绿叶20份。
4.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其特征在于:制成所述中药贴膏有效成分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数为:
宝盖草52份驳骨草48份单条草47份独活46份
地榆42份臭柏37份没药34份榕须33份
地锦28份三钻风27份见血飞26份半截叶23份
桑耳22份卜芥18份矮陀陀17份白绿叶12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1)将宝盖草、驳骨草、单条草、半截叶和白绿叶放置于容器内,炒至不黏手,取出,晾凉,研末,得到过200目的细粉,备用;
(2)将独活、地榆、三钻风和见血飞去除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日晒干燥,研末,得到过120目的细粉,备用;
(3)将臭柏、没药、地锦和卜芥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中,加5倍量蒸馏水,煎煮3小时,提取煎煮液;再加入3~4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提取煎煮液,最后合并2次提取的煎煮液,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4)将榕须、桑耳和矮陀陀去除杂质,洗净,放入容器内,用黄酒溶液浸泡2小时,后加3倍量蒸馏水,煎煮2小时,过滤,得滤液,浓缩成60℃下相对密度为1.10~1.13的稠膏,备用;
(5)将步骤(1)、步骤(2)所得的细粉与步骤(3)、步骤(4)所得的稠膏制成药剂,并将药剂均匀涂抹于特制药棉上,高温消毒后封存,即为所述的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
CN201510575862.1A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50311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5862.1A CN105031110A (zh)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5862.1A CN105031110A (zh)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31110A true CN105031110A (zh) 2015-11-11

Family

ID=54438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5862.1A Pending CN105031110A (zh) 2015-09-10 2015-09-10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3111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0904A (zh) * 2020-07-13 2020-11-13 李道平 一种红药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0579A (zh) * 2014-04-02 2014-06-04 李志平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3877427A (zh) * 2014-04-19 2014-06-25 韩淑娥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30579A (zh) * 2014-04-02 2014-06-04 李志平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药膏及制备方法
CN103877427A (zh) * 2014-04-19 2014-06-25 韩淑娥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20904A (zh) * 2020-07-13 2020-11-13 李道平 一种红药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47284B (zh) 一种治疗癫痫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1926901A (zh) 一种治疗慢性鼻炎和鼻窦炎的中药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77165A (zh) 一种专用于术前麻醉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191382B (zh) 一种治疗痹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917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008674B (zh) 一种治疗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和类风湿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0208A (zh) 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338089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1207A (zh) 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3735756A (zh) 一种治疗腰腿疼痛的中药配方
CN103877427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CN105031110A (zh)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CN106038879A (zh) 一种用于治疗颈椎病的中药贴膏及制备方法
CN105497351A (zh) 一种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12803A (zh) 一种用于术前麻醉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343660A (zh) 一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中药制剂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73775A (zh) 颈源性头痛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05902670A (zh) 一种用于创伤性骨裂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1897822B (zh) 治疗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0427A (zh) 一种透皮通关散
CN105412484A (zh) 一种治疗关节疼痛的药物及制备方法
CN105641253A (zh) 一种防治颈椎病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40193A (zh) 一种治疗颈肩肌肉劳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3158A (zh)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181A (zh) 一种治疗风湿痹症的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