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7370A - 线束 - Google Patents

线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27370A
CN105027370A CN201480012513.2A CN201480012513A CN105027370A CN 105027370 A CN105027370 A CN 105027370A CN 201480012513 A CN201480012513 A CN 201480012513A CN 105027370 A CN105027370 A CN 105027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recess
external component
pipe portion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251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久江健
足立英臣
稻尾伸一
雄鹿达也
吉田博之
胜吕和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027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273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68Corrugated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 H02G3/0487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with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4Protective tubing or conduits, e.g. cable ladders or cable troughs
    • H02G3/0462Tubings, i.e. having a closed section

Abstract

外部部件(16)具有作为直部的多个非柔性管部(25)。多个凹部(30)形成在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上,以使内表面(23)凹陷。凹部(30)形成为在周向上延伸的环状凹部。另外,凹部(30)形成为具有预定深度的凹部。凹部(30)形成为在高压电气路径(15)插通外部部件(16)的同时,使凹部不能够与高压电气路径(15)进行接触的形状。

Description

线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束,其包括管状外部部件,以及插通该外部部件的一个或者多个电气路径。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辆或者电动车辆中,线束用作高压装置之间电连接的部件。
在以下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线束包括多个高压电线(电气路径)和分别容纳该高压电线的多个金属管。线束是长的部件,其从车辆的前部朝着后部延伸,并且沿着预定的路线布设。
通过将预定数量(在专利文献1中,三个)的高压电线插通处于直的状态的金属管,并且将金属管弯曲成与上述预定的路线相对应的形状,即三维形状,来制造线束。然后,在制造之后,在保持三维形状的同时,将线束运输到线束所布设的车辆。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4-22415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以上传统技术中,执行高压电线的插入操作以在金属管的内表面上滑动。此时,存在这一的问题:如果滑动摩擦阻力是大的,则可能降低插入的操作性。
鉴于以上情况而做出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使得能够提高当电气路径插通外部部件时的操作性。
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本发明中,为解决以上问题,线束包括:管状外部部件和插通所述外部部件的一个或者多个电气路径,并且所述外部部件具有直部,并且所述直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凹部,在插入所述电气路径时,该凹部变为不与所述电气路径接触。
根据具有以上构造的本发明,当电气路径插通外部部件时,电气路径穿过形成在外部部件的直部的内表面上的凹部。因为,当电气路径经过凹部时,电气路径与内表面的滑动面积减小,所以相比于不具有凹部的外部部件,本发明能够减小作用在电气路径上的滑动摩擦阻力。
而且,在本发明中,曲面或者锥形部形成在上述线束中的凹部的边缘处。
根据具有以上构造的本发明,因为凹部的边缘形成有曲面或者锥形部,所以电气路径难以被凹部卡住。因此,电气路径能够顺滑地插通外部部件。
而且,在本发明中,在上述线束中,所述电气路径形成为具有通过所述车辆底板的长度,并且跨越所述车辆底板而延伸,并且所述外部部件也形成为具有通过所述车辆底板的长度,并且跨越所述车辆底板延伸。
根据具有以上构造的本发明,上述线束是其电气路径具有长的插入距离的长线束,并且当在长的线束中采用本发明时,能够提高关于线束制造的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实现如下效果:能够提高当电气路径插通外部部件时的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布设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截面图。
图4是当电气路径插入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中的截面图。
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线束的透视图。
图6是图5的B-B线截面图。
参考标记列表
1 混合动力车辆
2 发动机
3 电机单元
4 逆变器单元
5 电池
6 发动机室
7 车辆后部
8、9 线束
10 中间部
11 车辆底板
12 接线块
13 后端
14 前端
15 高压电气路径(电气路径)
16 外部部件
17 高压电路
18 屏蔽部件
19 护套
20 导体
21 绝缘体
22 外表面
23 内表面
24 柔性管部
25 非柔性管部(直部)
26 凹部
27 凸部
28 长侧壁
29 短侧壁
30 凹部
31 凸部
32 曲面
33 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线束包括:管状外部部件,其内表面形成有凹部;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电气路径,其插通外部部件。曲面或者锥形部形成在凹部的边缘处。
实施例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图1是示出布设本发明的线束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的透视图。图3是图2的A-A线截面图。图4是当电气路径插入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线束中的截面图。图5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变形例的线束的透视图。图6是图5的B-B线截面图。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应用到布设在混合动力车辆(或者电动车辆或者普通车辆)中的线束。
在图1中,参考标号1表示混合动力车辆。混合动力车辆1是由发动机2和电机单元3两种动力混合驱动的车辆,并且来自电池5(电池组)的电力将经由逆变器单元4供应到电机单元3。本实施例中,发电机2、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装载在位于前轮等的位置处的发动机室6中。电池5装载在后轮等的车辆后部7中(电池5也能够装载在位于发动机室6的后方处的车辆内部空间中)。
电机单元3和逆变器单元4通过高压线束8而连接。电池5和逆变器单元4也通过高压线束9而连接。线束9的中间部10布设在车辆底板11的下方。中间部10与车辆底板11大致平行地布设。车辆底板11是公知的本体并且是所谓的板部件,并且通孔形成在预定位置处。线束9水密地通过这些通孔而插入。当线束9插通车辆底板11的通孔时,线束9的定位成夹置中间部10的后端13侧和前端14侧能够进入到车辆中,并且变为在车辆的底板的上方。
线束9和电池5通过电池5设置有的接线块12而连接。线束9的后端13利用公知的方法电连接到接线块12。线束9的前端14利用公知的方法电连接到逆变器单元4。
电机单元3在结构上包括电机和发电机。逆变器单元4在结构上包括逆变器和转换器。电机单元3形成为包括屏蔽外壳的电机组件。逆变器单元4也形成为包括屏蔽外壳的逆变器组件。电池5是镍氢电池或者锂离子电池,并且被模块化。此外,例如,可以使用诸如电容器这样的蓄电装置。只要电池5可以用于混合动力车辆1或者电动车辆,则不应当特别限定电池5。
在图2中,线束9包括:高压电气路径15(电气路径);外部部件16,其容纳并且保护高压电气路径15;屏蔽连接器(未示出),其设置在高压电气路径15的端部处;以及多个夹具(未示出)、索环等,其装接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
线束9可以具有这样的构造和结构:外部部件16容纳并且保护低压电气路径以及高压电气路径15。
高压电气路径15包括:两个高压电路17;屏蔽部件18,其覆盖两个高压电路17;以及护套19,其设置在屏蔽部件18的外侧上。本实施例中描述的高压电气路径15仅是一个实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高压电气路径15的构造和结构。
此处,高压电路17是公知的高压电线,并且包括导体20和覆盖导体20的绝缘体21。高压电路17形成为具有电连接装置所需的长度。因为线束9电连接逆变器单元4与电池5(接线块12)(参见图1),所以高压电路17形成为长的高压电路。具体地,高压电路17形成为具有跨越车辆底板11(参见图1)而延伸的长度,换句话说,等于或者大于连结两个通孔的路线的长度,车辆底板11设置有该通孔并且线束贯穿该通孔。
导体20由铜、铜合金、铝或者铝合金制成。导体20或者可以是其中股线绞合的导体结构,或者可以是其界面为矩形或圆形的棒状导体结构(例如,具有矩形单芯线或者圆形单芯线的导体结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电线本身变为棒状)。由绝缘树脂制成的绝缘体21压制在上述导体20的外表面上。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公知的高压电线作为高压电路17,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即,还能够将绝缘体设置到公知的汇流条以用作高压电路。
屏蔽部件18是共同地覆盖两个高压电路17的电磁屏蔽部件(作为抵抗电磁波的措施的屏蔽部件),并且采用通过将多条股线编织成管状而形成的公知的网状物。屏蔽部件18形成为具有与两个高压电路17的全长大致相同的长度。屏蔽部件18的一端通过上述屏蔽连接器(未示出)连接到逆变器单元4(参见图1)的屏蔽外壳(未示出)等。
屏蔽部件18可以采用例如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箔或者具有金属箔的部件,只要能够作为抵抗电磁波的措施。
通过将具有绝缘特性的树脂以预定的厚度挤出成型到屏蔽部件18的外侧上,而形成护套19,并且护套19放置在高压电气路径15的最外层处。
除了高压电气路径15之外,实例还包括公知的屏蔽电线。存在一条或者多条屏蔽电线。此外,实例包括高压同轴复合电气路径(未示出),其构造成使得一个高压同轴复合电气路径同轴地具有正电路和负电路,或者一个高压同轴复合电气路径同轴地具有三个以上的电路。
在图2和3中,外部部件16是由树脂制成的管状本体,其覆盖高压电气路径15,并且外部部件16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具有插入高压电气路径15所需的内径、容纳高压电气路径15所需的长度和保护高压电气路径15所需的厚度。外部部件16能够形成为如下形状:使得从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22到内表面23不存在狭缝。外部部件16形成为如下形状:能够使高压电气路径15远离水(防水),并且形成为长的形状。外部部件16设置在线束9的至少中间部10处,并且当线束9布设在车辆中时,其位于车辆底板11(参见图1)的下方处。因此,外部压16形成为具有跨越车辆底板11(参见图1)而延伸的长度,换句话说,等于或者大于连接两个通孔的路线的长度,车辆底板11设置有该通孔并且线束贯穿该通孔。外部部件16不限于由树脂制成的产品,而可以由金属制成。
在实施例中,外部部件16形成为具有大致矩形截面(截面形状仅为实例。也可以是圆形、卵形或者椭圆形。当然,在降低高度方面平坦形状比圆形更有益)。外部部件16具有:多个柔性管部24,其具有柔性;以及多个非柔性管部25(直部),其不具有柔性管部24所具有的柔性程度,换句话说,具有高于柔性管部24的刚性,并且形成为附图中所示的形状。
柔性管部24与非柔性管部25由树脂一体地模制,使得在柔性管部24不弯曲的同时,柔性管部24和非柔性管部25的整体变为直线状。柔性管部24和非柔性管部25在管轴向上(纵向)交替布置。
柔性管部24布置在与车辆装接形状(布设线束的目的地的形状。固定对象的形状)相对应的位置处。柔性管部24能够形成为具有与装接线束9的车辆的形状(后文中,称为车辆装接形状)相对应的长度。
通过使得柔性管部24的长度在管轴向上改变,柔性管部24能够根据与车辆装接形状相对应的所需长度而弯曲。当在制造线束9之后包装或者运输线束9并且使线束9沿着路线布设到车辆时,柔性管部24能够分别以期望的角度弯曲(未示出)。
柔性管部24能够弯曲成弯曲形状,并且当然,柔性管部24能够返回到原始的直线状。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管部24形成为波节管状(如果设置了柔性,则不特别限定形状)。具体地,柔性管部24形成为具有在管轴向上交替的周向凹部26和凸部27。
如以上说明中所得出的,柔性管部24布置成形成波纹管状。即,外部部件16形成为局部存在波纹管的形状。因为,外部部件16局部地具有作为如上所述的波纹管的特征结构的波节管状,所以外部部件16可以成为“波纹管”或者“局部波纹管”。
外部部件16形成为沿着管轴向不设置有狭缝的形状(换句话说,沿着管轴向不设置切割外部部件16的切口)。不设置狭缝的原因是通过防止水侵入外部部件16而提高防水性。另一个原因是高压电气路径15不会例如从弯曲部突出。而且,进一步原因是提高外部部件16自身的刚性。
如果能够满足以上几点,外部部件16可以形成为外部部件16能够在管轴向上的预定位置处分割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外部部件16通过结合或者焊接或者利用用于连接的附加部件来成为一体。
非柔性管部25形成为不弯曲部,当包装或者运输线束9并且沿着路线布设线束9时,该非柔性管部25不弯曲(不弯曲部是指该部分不主动保持柔性)。非柔性管部25形成为大致矩形截面的直管状(截面形状仅为实例。也可以是圆形、卵形或者椭圆形。当然,在降低高度方面平坦形状比圆形更有益)。非柔性管部25形成为具有与车辆装接形状相对应的长度并且形成在与车辆装接位置相对应的位置处。因为非油性管部25形成为如上所述的直管状(直的管状),所以非柔性管部25可以称为“直部”或者“直管部”。
大致矩形截面的非柔性管部25具有一对长侧壁28和一对短侧壁29。当在附图中的截面状态下观看时,一对长侧壁28形成为水平地延伸。另一方面,一对短侧壁29形成为在稍微弯曲的状态下垂直地延伸。如果非柔性管部25具有这样的截面,则能够说能够抵抗来自垂直方向的外力和来自垂直方向的外力。
在图3和4中,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形成有从内表面23凹入的多个凹部30。在与非柔性管部25的外表面22上与凹部30相对应的位置处,根据凹部30的形状而形成突出的多个凸部31。凹部30形成为周向延伸的圆形凹部。凹部30形成为预定深度的凹部。在本实施例中,凹部30形成为浅的凹部。
在高压电气路径15插通外部部件16(参见图4)的同时,凹部30形成为变为与高压电气路径15不接触。换句话说,凹部30形成为凹部30的空腔的底部(底表面)将不与高压电气路径15接触的形状。周向延伸的凹部30具有越过插通非柔性管部25的高压电气路径15的形状(换句话说,当从顶部观看非柔性管部25的内侧时,凹部30与高压电气路径15交叉)。此外,凹部30形成为具有这样的宽度和深度:使得插通非柔性管部25的高压电气路径15的末端部不会落入并且卡在凹部30中。在防止末端部卡住时,凹部30的边缘(由凹部30限定的开口的内部边缘)形成有弯曲表面32(或者锥形部)是有效的。上述凹部30布置成在管轴向上隔开预定的间隔。
当高压电气路径15插通非柔性管部25时,高压电气路径15在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上的滑动被凹部30中断,并且减小了高压电气路径15的滑动面积。结果,能够减小当高压电气路径15插通非柔性管部25时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
在多个非柔性管部25中,装接在车辆底板(参见图1)下方的非柔性管部25形成为比装接在车辆底板11上方的非柔性管部25长。形成为较长的非柔性管部25例如沿着加强部装接。
如下制造以上构造和结构的线束9(省略了图示)。即,通过将高压电气路径15从一端到另一端插通外部部件16而制造线束9,外部部件16作为整体树脂模制成大致直线状。此外,通过在外部部件16的外表面上将夹具、索环或者靴部(boot)装接到预定位置而制造线束9。此外,通过将屏蔽连接器设置到高压电气路径15的末端部而制造线束9。
在制造线束9时,当高压电气路径15从一端到另一端插通外部部件16时,使高压电气路径15顺滑地插入。这是因为利用凹部30而减小了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
在如上所述地制造之后,当执行弯曲使得折叠预定的柔性管部24时,线束9变为处于预定的包装状态(此时,线束9变为小型化)。
如参考图1至4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线束9包括外部部件16,其中,多个凹部30形成在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上。从而,当高压电气路径15从一端到另一端插通外部部件16时,能够利用凹部30中断高压电气路径15在内表面23上的滑动。因此,能够减小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并且从而使高压电气路径15能够顺滑地插通外部部件16(换句话说,即使外部部件16是长的,高压电气路径15也能够顺滑地插入)。本发明能够提高关于线束的制造的可操作性。
为了减小滑动摩擦阻力,例如可以设置如图5和6所示的线束9'。如下描述线束9'。
线束9'包括:与上述相同的高压电气路径15(电气路径);以及外部部件16',其容纳并且保护高压电气路径15。
外部部件16'具有:多个柔性管部24,其具有柔性;以及多个非柔性管部25'(直部),其不具有柔性管部24所具有的柔性程度,并且形成为例如附图所示的形状。非柔性管部25'的内表面23除了形成有周向凹部30之外,还形成有多个凹部33。凹部33形成为在管轴向上延伸的凹部。参考标号34表示随着凹部33的形成而产生的凸部。
通过增加凹部33,减小了高压电气路径15的滑动面积,并且当然能够进一步减小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而且,可以包括其它凹部,例如,在螺旋方向上延伸的凹部、或者凹坑状的凹部。
凹部33和凸部31作为提高非柔性管部25'的刚性的部件是有效的。此外,凹部33和凸部31作为使例如安装位置能够识别出的部分是有效的,诸如夹具这样的稍后装接的部件装接到该安装位置。
图5和6所示的线束9'具有凹部30和凹部33两者,并且即使线束9'仅具有凹部33,也能够获得能够减小作用在高压电气路径15上的滑动摩擦阻力的效果。
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目的的情况下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是明显的。
将在以下[1]至[3]中分别简要、概括地列出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线束的实施例的特征。
[1]一种线束(9、9'),包括:管状外部部件(16);以及一个或者多个电气路径(高压电气路径15),其插通所述外部部件,其中
所述外部部件具有直部(非柔性管部25),并且直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凹部(30、33),当所述电气路径插入时,所述凹部变为与所述电气路径不接触。
[2]根据以上[1]所述的线束,其中
曲面或者锥形部形成在所述凹部的边缘处。
[3]根据以上[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电气路径形成为具有通过所述车辆底板(11)的长度,并且跨越所述车辆底板而延伸,并且所述外部部件还形成为具有通过所述车辆底板的长度,并且越过所述车辆底板。
虽然参考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明显的是,在不背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做出各种修改和更正。
本申请是基于2013年3月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o.2013-043653),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的线束,获得了能够提高当电气路径插通外部部件时的操作性的效果。实现该效果的本发明用于如下线束:该线束包括管状外部部件和插通外部部件的一个或者多个电气路径。

Claims (3)

1.一种线束,包括:
管状外部部件;以及
一个或者多个电气路径,该电气路径插通所述外部部件,
其中,所述外部部件具有直部,并且所述直部的内表面形成有凹部,当所述电气路径插入时,所述凹部变为与所述电气路径不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其中,
曲面或者锥形部形成在所述凹部的边缘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束,其中,
所述电气路径形成为具有通过车辆底板的长度,并且跨越所述车辆底板延伸,并且
所述外部部件也形成为具有通过所述车辆底板的长度,并且跨越所述车辆底板延伸。
CN201480012513.2A 2013-03-06 2014-03-06 线束 Pending CN1050273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3653 2013-03-06
JP2013043653A JP6186615B2 (ja) 2013-03-06 2013-03-06 ワイヤハーネス
PCT/JP2014/055757 WO2014136869A1 (ja) 2013-03-06 2014-03-06 ワイヤハーネ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27370A true CN105027370A (zh) 2015-11-04

Family

ID=51491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2513.2A Pending CN105027370A (zh) 2013-03-06 2014-03-06 线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840211B2 (zh)
JP (1) JP6186615B2 (zh)
CN (1) CN105027370A (zh)
DE (1) DE112014001133B4 (zh)
WO (1) WO201413686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49535B2 (ja) * 2013-06-20 2017-06-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713139B1 (ja) 2014-11-12 2015-05-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保護パイプ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5700167B1 (ja) 2014-11-12 2015-04-1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保護パイプ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634046B2 (ja) * 2017-04-17 2020-0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配索材、及び、配索材の製造方法
JP2021032340A (ja) * 2019-08-26 2021-03-0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パイプ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2472A (ja) * 2006-05-17 2007-11-29 Yazaki Corp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JP2009143326A (ja) * 2007-12-12 2009-07-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三次元姿勢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形成方法、該方法で形成された三次元姿勢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外装保護材および該外装保護材の製造方法
JP2009290916A (ja) * 2008-05-27 2009-12-10 Fujikura Ltd グロメット
CN104756335A (zh) * 2012-11-21 2015-07-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和外部部件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872925A (ja) 1981-10-28 1983-05-02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素子
JPS5872925U (ja) * 1981-11-10 1983-05-17 東洋ハ−ネス株式会社 電線用保護管
WO1995028299A1 (en) 1994-04-15 1995-10-26 United Technologies Automotive, Inc. Wire harness assembly fixture retainer holder and detector
JP2004224156A (ja) 2003-01-22 2004-08-12 Honda Motor Co Ltd 車両用電力ケーブル保持構造
JP2009027856A (ja) 2007-07-20 2009-02-05 Toyota Motor Corp 蛇腹チューブ構造
JP2013043653A (ja) 2011-08-22 2013-03-04 Kirin Brewery Co Ltd マルチパック用包装箱
JP5737222B2 (ja) 2012-05-22 2015-06-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カバー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12472A (ja) * 2006-05-17 2007-11-29 Yazaki Corp ハーネスプロテクタ
JP2009143326A (ja) * 2007-12-12 2009-07-0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三次元姿勢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形成方法、該方法で形成された三次元姿勢のワイヤハーネス、ワイヤハーネスの外装保護材および該外装保護材の製造方法
JP2009290916A (ja) * 2008-05-27 2009-12-10 Fujikura Ltd グロメット
CN104756335A (zh) * 2012-11-21 2015-07-01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和外部部件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1133B4 (de) 2024-03-28
JP6186615B2 (ja) 2017-08-30
US9840211B2 (en) 2017-12-12
DE112014001133T5 (de) 2015-11-19
WO2014136869A1 (ja) 2014-09-12
US20150375696A1 (en) 2015-12-31
JP2014176107A (ja) 201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69257B2 (en) Wire harness
US9819164B2 (en) Wire harness intermediate member, and wire harness
US10286857B2 (en) Wire harness
CN104885316B (zh) 线束
CN104769797B (zh) 线束
US20140284100A1 (en) Wire harness
JP6209379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8133837A (ja) 導電路同士接続部の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US20170129424A1 (en) Exterior member for wire harness and wire harness
CN104756336A (zh) 线束和用于生产线束的外装部件的方法
CN105393417A (zh) 线束
CN105027370A (zh) 线束
US9643545B2 (en) Wire harness
US9590399B2 (en) Wire harnes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exterior member
US9758112B2 (en) Wire harness
CN104541421B (zh) 线束外部部件和线束
US10014642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wire harness
US10395802B2 (en) Wire harness manufacturing method
JP6145437B2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外装部材、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2015167116A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