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8577A - 染色设备 - Google Patents

染色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08577A
CN105008577A CN201480009527.9A CN201480009527A CN105008577A CN 105008577 A CN105008577 A CN 105008577A CN 201480009527 A CN201480009527 A CN 201480009527A CN 105008577 A CN105008577 A CN 1050085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ite
dyeing
hertzian wave
unit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95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08577B (zh
Inventor
太田康夫
犬塚稔
矢野笃
田中基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h K K
Nide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dech K 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296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2435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2961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363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2961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1517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h K K filed Critical Nidech K K
Publication of CN1050085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5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085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085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24Vacuum evapor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009Production of 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865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 B29D11/00894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colouring or tinting
    • B29D11/00903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colouring or tinting on the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11/00Producing optical elements, e.g. lenses or prisms
    • B29D11/00865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 B29D11/00923Applying coatings; tinting; colouring on lens surfaces for colouring or tin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24Vacuum evaporation
    • C23C14/28Vacuum evaporation by wave energy or particle radi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0Substrate hold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
    • C23C14/541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subst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54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coating process
    • C23C14/542Controlling the film thickness or evaporation rate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3Transfer printing
    • D06P5/004Transfer printing using subliming dy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13Fugitive dyeing or stripping dye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20Physical treatments affecting dyeing, e.g. ultrasonic or electric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02B1/041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2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by surface treatment, e.g. by irradi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phthalmology & Optome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olo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染色设备通过将被附着到染色基体的升华染料蒸发和沉积在安装单元中设置的树脂体并且将染料固色到树脂体而对树脂体染色。该染色设备利用泵来降低封闭树脂体的周围的封闭腔室内的压力(S27)。在附着了染料的染色基体的附着表面无接触地面对树脂体的状态下,通过加热被附着到压力降低的封闭腔室内的染色基体的染料,染料升华、蒸发并且沉积在树脂体上(S28)。封闭腔室内的压力升至高于在蒸发和沉积时的压力(S30)。通过利用电磁波照射其上蒸发和沉积了染料的树脂体,树脂体被加热并且染料被固色(S36)。

Description

染色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通过对附着了染料的树脂体加热以将染料固色到树脂体上而执行染色的染色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通过加热附着了染料的树脂体而在树脂体上执行染色的技术。例如,在于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染色塑料透镜的方法中,在其表面上施加升华染料的基体无接触地面对真空环境中的塑料透镜。接着,通过利用加热设备执行加热,升华染料升华并且在塑料透镜的表面上形成染料层。
另外,已知一项通过利用红外光照射附着了染料的树脂体以加热树脂体而使染料固色的技术。例如,在塑料透镜的不蒸发和沉积染料的区域被遮蔽装置遮蔽的状态下,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染色设备利用红外光照射塑料透镜。结果,不蒸发和沉积染料的部位中,抑制了由于加热而产生黄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1-277814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No.4802138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将提及现有技术的一个方面。例如,在使用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技术的情形中,即使当染料附着在树脂体的表面上时,附着的染料仍然很可能再次升华,这是因为用于固色的加热是在真空环境中执行的。因此,利用专利文献1中的染色设备执行稳定的染色尚不可能。
将提及现有技术的其它方面。例如,如果通过利用电磁波诸如红外光照射而加热树脂体,则存在如下情形,即其中由于树脂体形状等的影响,适当地控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增加是不可能的。例如,为了均匀地加热大体板形的树脂体,假设这样一种情形,即其中在树脂体的表面上均匀地施加电磁波。在该情形中,如果树脂体的厚度不是恒定的,则因为与薄部分的温度相比,厚部分的温度更加难以升高,所以在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之间引起温差。即,在现有技术中在利用电磁波照射树脂体以通过加热使染料固色的同时适当地控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是困难的。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执行优选的染色的染色设备。
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染色设备,该染色设备通过将被附着到染色基体的升华染料蒸发和沉积到在安装单元中设置的树脂体并且将染料固色到树脂体而对树脂体染色,该染色设备包括:封闭腔室,该封闭腔室至少封闭设置在安装单元中的树脂体的周围;压力降低装置,该压力降低装置用于降低封闭腔室内的压力;染料加热装置,该染料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被附着到染色基体的染料;树脂体加热装置,该树脂体加热装置用于利用电磁波加热树脂体;和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染色设备的操作,其中控制装置包括:压力降低控制装置,该压力降低控制装置用于通过使用压力降低装置而降低封闭腔室内的压力;蒸发控制装置,该蒸发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在附着了染料的染色基体的附着表面无接触地面对树脂体的状态下利用染料加热装置对被附着到在压力被压力降低控制装置降低的封闭腔室内的染色基体的染料加热以升华染料而将染料蒸发和沉积在树脂体上;和固色控制装置,该固色控制装置用于通过在树脂体的周围的压力升至高于在利用蒸发控制装置蒸发和沉积时的压力的状态下利用来自树脂体加热装置的电磁波照射其上蒸发并且沉积了染料的树脂体以加热树脂体而使染料固色。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通过加热被安装在安装单元处的树脂体来将被附着到树脂体的表面的染料固色到树脂体并且对树脂体染色的染色设备,该染色设备包括:电磁波产生装置,电磁波产生装置用于产生电磁波;和分布调节装置,该分布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从电磁波产生装置施加在树脂体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
根据本公开的染色设备能够执行优选的染色。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染色设备1的透视图。
图2是在上盖4和前盖5打开的状态下染色设备1的透视图。
图3是分布调节单元14的平面视图。
图4是封闭腔室20和与封闭腔室20相关联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5是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的透视图。
图6是安装单元50的透视图。
图7是在安装了染色基体57的状态下安装单元50的透视图。
图8是缩回机构60的透视图。
图9是示意染色设备1的电气构造的框图。
图10是用于描述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染色的树脂体的制造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由染色设备1执行的染色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用于示意在根据第一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中包括的距离调节单元90的视图。
图13是示意评价测试的结果的视图。
图14是用于示意在根据第二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中包括的分布调节单元94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首先,参考图1和图2,将描述与该实施例有关的染色设备1的总体构造。在下列说明中,图1和图2的斜向下左侧、斜向上右侧、斜向上左侧和斜向下右侧分别称作染色设备1的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
染色设备1包括具有大体长方体形状的壳体2。壳体2在内部容纳用于对树脂体(在该实施例中,塑料透镜)染色的各种构造。壳体2包括基部3、上盖4和前盖5。基部3支撑染色设备1的全体。上盖4被支撑成在基部3的后部中在竖直方向上绕转。通过允许上盖4的前部向上绕转,壳体2的上侧敞开。前盖5是板形的并且被支撑成在基部3的前侧端部的下端处在往复方向上绕转。通过允许前盖5的上部在向前方向上绕转,壳体2的前侧敞开。
在基部3的上表面的中央上设置在其表面上包括触摸面板6的显示器7。操作员能够通过操作触摸面板6向染色设备1输入各种指令。在上盖4的后表面上,在右部和左部上并排地设置使染色设备1的内部冷却的两个冷却风扇8(参考图9)。
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在壳体2的内部中主要地容纳加热单元10、封闭腔室20、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和安装单元50。加热单元10设置成加热塑料透镜和被附着到染色基体57(参考图7)的升华染料。封闭腔室20封闭被安装在安装单元50处的塑料透镜的周围并且在内部中形成大体真空状态下的空间。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往复地移动安装单元50。在安装单元50中,安装塑料透镜和染色基体57。在下文中,将参考图2到图8详细描述每一个构造。
将描述加热单元10。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加热单元10主要包括电磁波产生单元11、分布调节单元14、调节单元旋转马达80(参考图9)、马达齿轮17和调节单元安置齿轮18。
将描述电磁波产生单元11。根据该实施例的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由塑料透镜和染色基体57(参考图7)吸收的电磁波(在该情形中,红外光)。更具体地,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中使用产生红外光的红外光加热器12。然而,能够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中使用其它构造诸如卤素灯或者远红外辐射加热器。另外,可以使用产生其它电磁波诸如紫外线或者微波的构造。设置电磁波产生单元11,从而在上盖4内侧(即,在上盖4打开的状态下在前侧上)在右部和左部上并排的两个单元中同时执行两个塑料透镜的染色。此外,使得塑料透镜吸收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全部电磁波是不必要的。另外,显然能够同时使用的被染色的树脂体的数目不限于两个。
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中产生电磁波的产生部形成为与设置在将在以后描述的分布调节单元14中的开口15(参考图3)的形状对应的环形。详细地,根据该实施例的开口15形成为圆环形,并且电磁波的产生部也形成为圆环形。例如,在开口单元15的形状形成为矩形环形的情形中,优选的是电磁波的产生部也形成为矩形环形。通过允许电磁波的产生部的形状对应于开口15的形状,与采用其它形状诸如板形、直线形等的产生部的情形相比较,由分布调节单元14阻挡的电磁波的量降低。结果,电磁波从开口15有效地施加在塑料透镜上。另外,“对应的环形”并不示意电磁波的产生部的形状和大小与开口15的形状和大小完全地一致的情形。即,电磁波的产生部和开口15的形状可以近似地一致。而且,并不要求电磁波和开口15的大小(例如,直径)必须地一致。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中,通过组合多个红外光加热器12形成了环形的产生部。更具体地,为了使得由U形的两个红外光加热器12的每一个的U形部分形成圆环,布置了两个红外光加热器12。与具有包括U形的其它形状的红外光加热器相比较,具有圆环形的产生部的红外光加热器难以制造,并且需要高的成本。然而,通过组合多个红外光加热器12,容易地以低的成本形成具有环形的产生部。另外,显然在一个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中使用的红外光加热器12的数目和形状能够改变。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两个U形的红外光加热器12被布置成彼此交叉。换言之,包括一个红外光加热器12的电磁波产生单元的平面和包括另一个红外光加热器12的电磁波产生单元的平面在两个红外光加热器12的布置位置处彼此交叉。结果,能够控制在塑料透镜上施加的电磁波的强度的非均匀性。另外,在电磁波的产生部形成为环形的情形中,产生部可以不具有连续环形而是具有非连续环形。
将描述分布调节单元14。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在右部和左部上并排地设置了两个分布调节单元14从而在上盖4打开的状态下将分布调节单元定位在两个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中的每一个的前侧上。因此,如果上盖4关闭,则分布调节单元14位于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下侧处。
如在图3中所示意地,分布调节单元14具有板形状。在分布调节单元14中,形成允许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磁波的一部分通过的开口15。染色设备1利用分布调节单元14的开口15调节从电磁波产生单元11在下侧上施加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详细地,开口15形成为连续环形。通过允许电磁波通过环形的开口15,染色设备1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容易地调节在下侧上施加的电磁波的波束的中心部的强度及其周边的强度。更具体地,根据该实施例的开口15具有如下形状,即其中用于支撑在内侧上的圆盘形的部位的具有放射状样式的四个支撑片16以恒定间隔在环形的孔上形成。然而,在以环形形成开口单元15的情形中,开口单元15可以形成为连续环形。可以通过以环形布置多个孔而形成环形的开口15。另外,在该实施例中,为了适当地调节在圆形的塑料透镜上施加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开口15的形状形成为圆环形。然而,开口15的形状可以根据待染色的树脂体的形状适当地改变。因此,也能够使用其它形状诸如多边形环形、椭圆形环形等的开口。
在所述两个分布调节单元14中的每一个中,形成多个开口15(在该实施例中,两个开口15A和15B),所述多个开口15中的至少一个开口在大小和形状方面不同于其它的开口。在该实施例中,开口15A的大小(直径)大于开口15B的大小。仅仅通过切换位于待加热的物体(例如,塑料透镜)和电磁波产生单元11之间的开口15A和15B,染色设备1便能够容易地切换在物体上施加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另外,显然在分布调节单元14中形成的开口15的数目不受限制。
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在上盖4中设置了被调节单元旋转马达80(参考图9)旋转的两个马达齿轮17。马达齿轮17与两个调节单元安置齿轮18中的每一个啮合并且旋转调节单元安置齿轮18。在所述两个调节单元安置齿轮18中的每一个的末端侧(在图2中的状态狭,前侧)上,将分布调节单元14安置成被附接和拆卸。通过驱动调节单元旋转马达80以旋转分布调节单元14,染色设备1切换分布调节单元14的姿势。结果,位于待加热的物体和电磁波产生单元11之间的开口15A和15B自动地切换而不要求操作员的操作。另外,所使用的切换开口15A和15B的方法能够改变。例如,通过无旋转地滑动分布调节单元14,可以改变分布调节单元14的位置并且可以切换开口15A和15B。
将描述封闭腔室20和与封闭腔室20相关联的构造。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封闭腔室20大体设置在壳体2的内部的中央上。如果壳体2的上盖4关闭,则封闭腔室20位于加热单元10的下侧处。如在图4中所示意地,封闭腔室20的形状是大体矩形箱形状。封闭腔室20包括封闭腔室主体21和封闭腔室前壁22(参考图2和图7)。封闭腔室主体21具有其前侧敞开的大体箱形状。封闭腔室前壁22能够封闭在封闭腔室主体21的前侧上的敞开部。
如在图4中所示意地,在封闭腔室主体21的上壁上,在右部和左部上并排地设置圆筒形的两个电磁波通过单元23。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参考图2)产生的电磁波通过通过电磁波通过单元23内部的空间而到达封闭腔室20的内部。在所述两个电磁波通过单元23中的每一个中,设置了检测封闭腔室20内部的大气温度的热电偶24。
如在图2中所示意地,在所述两个电磁波通过单元23中的每一个上端边缘中,设置其直径比电磁波通过单元23的内径长的圆盘形状的透射单元25从而阻挡电磁波通过单元23的上开口。透射单元25可以由允许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磁波的至少一部分透过的材料形成。而且,优选的是透射单元25的材料具有耐热性以承受由于电磁波引起的温度升高。在该实施例中,作为透射单元25的材料,使用允许红外光透过的耐热玻璃。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实例,并且能够改变透射单元25的材料。封闭腔室20利用封闭腔室主体21、封闭腔室前壁22、电磁波通过单元23和透射单元25封闭空间内部。如果透射单元25设置于在封闭腔室20的内部和电磁波产生单元11之间的部位处,则即便电磁波产生单元11设置在封闭腔室20的外部,仍然在封闭腔室20的内部上施加了电磁波。因此,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不被封闭腔室20内部中的压力的改变所影响。
如在图2和图4中所示意地,在封闭腔室20的上侧上,设置用于保持透射单元25的位置的保持板27。保持板27是其外形为矩形的板形构件,并且包括在右部和左部上并排的两个开口,所述两个开口的直径比圆盘形状的透射单元25的直径短。保持板27的后端部安置成相对于壳体2绕转。如果保持板27在向上方向上绕转,则变得能够相对于电磁波通过单元23设置和移除透射单元25(参考图2)。如果保持板27在向前方向上绕转,则透射单元25被保持板27从向上方向挤压并且透射单元25相对于电磁波通过单元23的位置得以保持。另外,如在下文中详细描述地,在将染料蒸发和沉积于塑料透镜上的步骤中,封闭腔室20的内部变成大体真空状态。在该情形中,通过对于封闭腔室20的内部减压,透射单元25的位置被牢固地固定。因此,保持板27并不需要利用强力对于透射单元25减压。
如在图4中所示意地,在封闭腔室主体21的后侧上,设置压力控制单元30。在压力控制单元30和封闭腔室主体21的后部之间,连接了空气供应和排放管道(未被示意)。压力控制单元30包括泵31和电磁阀33(参考图9)。通过驱动泵31,染色设备1能够从空气供应和排放管道朝向外部排放封闭腔室20中的气体并且降低封闭腔室20内部的压力。另外,通过关闭电磁阀33,染色设备1维持封闭腔室20的内部的密封性能。而且,通过打开电磁阀33,染色设备1能够将气体从外部引入到处于减压状态下的封闭腔室20的内部中并且升高封闭腔室20内部的压力。此外,在封闭腔室20(在该实施例中,封闭腔室主体21的后表面)中,设置了检测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的压力传感器84(参考图9)。
将描述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如上所述,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在往复方向上移动安装单元50(参考图2和图6)。如果安装单元50被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在向后方向上移动,则安装单元50变得稳定在封闭腔室20内部。如果被往复地移动,则安装单元50位于封闭腔室20和壳体2(参考图2)的外部。
如在图5中所示意地,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包括主框架41、中心框架42、两个侧框架43、往复移动马达81、驱动滑轮45、从动滑轮46和皮带47。主框架41布置在壳体2(参考图2)的底部上并且支撑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的全体。中心框架42当从平面视图看时形成为T形并且布置在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上。中心框架42的前侧端部固定到安装单元50和封闭腔室前壁22(参考图7)中的至少一个的底表面。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安装单元50安置在封闭腔室前壁22上。所述两个侧框架43是在往复方向延伸的大体杆形状的构件并且分别安置在中心框架42的右部和左部上。通过在往复方向上的移动,在主框架41的右部和左部上,引导侧框架43。侧框架43的前侧(末端侧)分别固定在封闭腔室前壁22的右部和左部上。
往复移动马达81设置在主框架41的后端部处并且产生用于往复地移动安装单元50的驱动力。驱动滑轮45被保持成在主框架41的后端部中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上旋转并且利用往复移动马达81的驱动力旋转。从动滑轮46被保持成在主框架41的前端部中在左右方向的中央上旋转。驱动滑轮45的旋转轴线和从动滑轮46的旋转轴线两者均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皮带47桥接在驱动滑轮45和从动滑轮46上。中心框架42的后端部固定到皮带47。
如果往复移动马达81旋转,则驱动滑轮45旋转。随之,在驱动滑轮45上桥接的皮带47旋转。如果皮带47旋转,则固定到皮带47的中心框架42往复地移动。结果,固定到中心框架42的安装单元50往复地移动。由侧框架43和主框架41引导安装单元50的往复移动。
将描述安装单元50。如上所述,在安装单元50中设置了塑料透镜和染色基体57。如在图6中所示意地,安装单元50包括支撑板51和两个圆筒形单元53。支撑板51是当从平面视图看时大体矩形的板形构件。圆筒形单元53的内径形成为稍微地比待染色的塑料透镜的直径长。所述两个圆筒形单元53在支撑板51的上表面上在右部和左部上并排地设置。在支撑板51的上表面上,被所述两个圆筒形单元53中的每一个包围的部位(即,圆筒形单元53的底壁的部分)是附着体安置单元52。
在附着体安置单元52的中心部上,安置相对于树脂体(在该实施例中,塑料透镜)具有附着性的附着体55。塑料透镜放置(设置)在附着体55的上表面上并且在附着附着体55的状态下被加热。因此,即使在塑料透镜的一部分的温度高于塑料透镜的其它部分的温度的情形中,因为热扩散到附着体55,所以在塑料透镜的每一个部位之间的温差降低。另外,附着体安置单元52被安置成附接和拆卸附着体55。因此,在附着体55发生污染、损坏等的情形中,在期望将附着体55改变为其形状等不同的其它附着体55的情形中等,操作员能够容易地交换附着体55。
关于附着体55的材料,优选的是使用其导热率等于或者高于塑料透镜的导热率的材料。在该情形中,其温度变得高于塑料透镜的其它部分的温度的部位的热有效地扩散到附着体55。结果,在塑料透镜的每一个部位之间的温差大大地降低。然而,附着体55的导热率可以与塑料透镜的导热率相同。即便附着体55的导热率低于塑料透镜的导热率,与不使用附着体55的情形相比较,温差仍然降低。另外,优选的是附着体55的硬度从三到30度。难以制造具有小于三度的硬度的附着体55,而且,即便能够制造该附着体55,该附着体55如此柔软,以至难以维持附着体55的形状。另外,如果硬度高于30度,则变得难以根据各种塑料透镜的曲率附着附着体55。在硬度从三到30度时,因为附着体55容易地附着到塑料透镜,所以温差更加有效地降低。附着体55的更加优选的硬度范围为从五到10度。在该实施例中,树脂体55由硬度为六度的硅形成。
在附着体55中,优选的是至少其上安置塑料透镜的部分(在该实施例中,全部附着体)的厚度为从1mm到10mm。如果厚度小于1mm,则变得难以将塑料透镜的热扩散到附着体55,并且因此难以抑制温差的产生。另外,在厚度大于10mm的情形中,难以根据塑料透镜的曲率附着附着体55。在厚度为从1mm到10mm时,因为附着体55容易地附着到塑料透镜,所以更加有效地抑制温差。
另外,在塑料透镜的在其上安置附着体55的一侧上的表面弯曲成球面形状的情形中,在附着体55中,优选的是其上安置塑料透镜的安置表面(上表面)的曲率半径为从50mm到200mm。在该情形中,附着体55容易地附着到其曲率半径长的塑料透镜且也容易地附着到其曲率半径短的塑料透镜。即,在该情形中,在附着体55和塑料透镜之间确保了足够的接触面积,并且因此更加有效地抑制温差的产生。
另外,当从平面视图看时,优选的是附着体55的大小是比待加热的树脂体的大小大的大小。在该情形中,在加热其温度在外周上比在内侧上能够更加容易地升高的树脂体(例如,正透镜或者凸透镜)和其温度在内侧上比在外周上能够更加容易地升高的树脂体(例如,负透镜或者凹透镜)中的任何一个的情形中,附着体55附着到全部树脂体。相应地,能够与树脂体的形状无关地抑制温差的产生。另一方面,如果当从平面视图看时与树脂体相比较附着体55太大,则来自染料的污点能够容易地附着到附着体55。因此,优选的是附着体55的大小与待加热的树脂体的大小相同。然而,能够改变附着体55的大小。例如,在染色设备1仅仅加热负透镜的情形中,即便允许附着体55小于负透镜并且附着到负透镜的中心部,仍然能够充分地抑制温差的产生。
如在图7中所示意地,在安装单元50的前侧处,固定了封闭腔室前壁22。另外,在于塑料透镜上蒸发并且沉积染料的步骤中,保持染色基体57的基体保持框架58安置(设置)在圆筒形单元53的上部上。在该实施例中,在染色基体57中,使用具有适度硬度的矩形的纸。然而,关于染色基体57的材料,可以使用其它材料诸如玻璃板、耐热树脂、陶瓷、金属膜等。优选的是应用具有耐热性而且并不引发与染料的化学反应的材料作为染色基体57的材料。在染色基体57的下侧表面(即,在面对塑料透镜的一侧上的表面)上,根据目标染料的外观,利用打印机打印其中染料经历溶解或者微粒分散的墨(用于染色的材料)。是一种电子计算机的个人计算机(PC)创建用于驱动打印机的打印数据(颜色数据),从而以操作员期望的颜色和密度在操作员期望的部位上染色。因此,在染色基体57中,正确地附着在适当的位置处的适当量的升华染料。如果保存了打印数据,则易于多次地以相同的方式执行染色。与其它染色方法诸如浸渍染色等相比较,易于执行复杂染色诸如渐变。附着到染色基体57的染料的颜色可以是一种颜色或者多种颜色。
基体保持框架58是当从平面视图看时其外形为大体矩形的板形构件并且保持染色基体57。在基体保持框架58中,对应于安装单元50的圆筒形单元53(参考图6)的位置和大小,在右部和左部上并排地形成圆形的两个开口。在形成开口的位置处,电磁波直接施加在染色基体57上,而不被基体保持框架58阻挡。另外,从染色基体57升华的染料顺利地朝向下部上的塑料透镜侧流动。而且,在该实施例中,基体保持框架58由磁性物质(例如,铁)形成。如果基体保持框架58设置在圆筒形单元53的上端部上,则在染色基体57的下部上的一侧无接触地面对被设置在附着体55上方的塑料透镜。
参考图8,将描述缩回机构60。缩回机构60使由基体保持框架58保持的染色基体57(参考图7)从安装单元50缩回。缩回机构60主要包括两个支撑臂61、操作臂63、缩回马达82和旋转链接件65。该所述两个支撑臂61在往复方向上平行地延伸。每一个支撑臂61的后端侧被保持成相对于壳体2(参考图1和图2)旋转。操作臂63是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大体杆形的构件。操作臂63的左端部固定到在左侧上的支撑臂61的前端部。操作臂63的右端部固定到在右侧上的支撑臂61的前端部。操作臂63包括在底部处的磁体(未被示意)。如果操作臂63的底部与基体保持框架58形成接触,则基体保持框架58吸附到操作臂63的磁体。
缩回马达82设置在缩回机构60的左侧上。旋转链接件65处于缩回马达82的附近并且被支撑成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作为中心而旋转。旋转链接件65利用缩回马达82的动力旋转。在旋转链接件65的右侧表面上在旋转轴线的外侧上,设置了向右延伸的圆柱形的突出单元66。另外,在左侧上的支撑臂61中,形成了在往复方向上延伸的长接合孔62。长接合孔62在末端方向上的宽度(短直径)与突出单元66的直径一致。突出单元66与长接合孔62接合。
通过驱动缩回马达82使旋转链接件65旋转,染色设备1能够旋转在后端侧上定中的左侧上的支撑臂61。如果左侧上的支撑臂61旋转,则操作臂63和右侧上的支撑臂61也旋转。在加热染色基体57的染料(蒸发和沉积的步骤)完成之前,染色设备1将操作臂63定位在与基体保持框架58相比较的上侧处。如果蒸发和沉积的步骤完成,则利用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参考图5),染色设备1使安装单元50(参考图7)从封闭腔室主体21(参考图4)的内部朝向前侧移动。操作臂63的位置降低从而基体保持框架58吸附到操作臂63的底部处的磁体。接着,操作臂63的位置再次升高。结果,利用缩回机构60使由基体保持框架58保持的染色基体57自动地从安装单元50缩回。
参考图9,将描述染色设备1的电气构造。染色设备1包括负责染色设备1的控制的CPU70。在CPU70中,RAM71、ROM72、非易失性存储器73、触摸面板6、显示器7、冷却风扇8、泵31、电磁阀33、压力传感器84、热电偶24、加热器驱动单元75和马达驱动单元76通过总线连接。
RAM71暂时地存储各项信息。在ROM72中,存储用于控制染色设备1的操作的控制程序(例如,用于控制在图11中示意的染色步骤的染色控制程序等)。非易失性存储器73是当供电切断时能够保持所存储的内容的存储介质(例如,硬盘驱动器、快闪ROM等)。加热器驱动单元75连接到两个红外光加热器12并且控制红外光加热器12的驱动。马达驱动单元76控制调节单元旋转马达80、往复移动马达81和缩回马达82中的每一个的驱动。
将描述与该实施例有关的对树脂体染色的制造方法的概要。在现有技术中,作为通过对树脂体染色而制造染色树脂体的方法,经常地使用浸渍染色方法(在下文中被称作浸渍方法)。在浸渍方法中,染料分散到的液体被加热并且将树脂体浸渍到被加热的液体中以执行染色。在该浸渍方法中,能够发生各种问题诸如由于染料的凝集等引发的不稳定染色、过度染料浪费、不良操作环境等。另外,还有一种通过加热染料使固体形式的升华染料升华而对树脂体染色的方法。然而,难以以定量方式吹落固体形式的升华染料,并且还难以调节颜色。作为对照,在与该实施例有关的染色方法(在下文中称作气相转录染色方法)中,升华染料附着到板形的染色基体57并且染料从染色基体57转录(蒸发和沉积)在树脂体上。接着,通过加热树脂体,染料在树脂体上固色。因此,色彩分散和密度降低以及染色质量被稳定。因为优选的是染色需要的染料(即,附着到染色基体的染料)的量小于根据浸渍方法分散到液体的染料的量,所以浪费的染料的量小于在浸渍方法中浪费的量。另外,与执行浸渍方法的情形相比较,操作环境得以改善。而且,在该实施例中"被固色"示意附着到树脂表面的染料利用热在单分子水平上在树脂内扩散的状态。还存在其中“被固色”示意染色或者着色的情形。此外,在固色的步骤中,转录到树脂体的染料可以被加热。还在该实施例中,利用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处于可视范围中的光,染料连同树脂体一起地被加热并且固色到树脂体。
在利用气相转录染色方法对树脂体染色的情形中,通过蒸发和沉积的步骤加热染色基体57的染料并且通过固色的步骤加热树脂体。在蒸发和沉积的步骤中,为了在正确地蒸发和沉积染料的同时保护染料的凝集等,需要在树脂体的周围处于大体真空状态下的情况下加热染料。另外,在固色的步骤中,如果在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中温差发生,则存在染料的固色变得非均匀的情形。还存在通过加热在树脂体上产生的着色效果非均匀地出现的情形,并且因此外观看起来并不是良好的。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的气相转录染色方法中,在于大体真空环境中执行利用电磁波加热的蒸发和沉积步骤之后,树脂体移动到烤炉并且执行利用烤炉的固色步骤。通过使用烤炉,树脂体的温度缓慢地升高,并且因此能够抑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差的产生。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的气相转录染色方法中,连同用于执行固色步骤的烤炉一起地使用用于执行蒸发和沉积步骤的设备。在该情形中,需要用于安装两个设备的宽广的空间,并且难以降低引入该设备的成本。因此,例如,难以在销售眼镜的零售店中执行气相转录染色方法,并且快速地向消费者提供产品是不可能的。而且,在执行利用烤炉固色的步骤的情形中,需要用于将树脂体移动到烤炉的时间,并且利用烤炉的温度增加速度也是缓慢的。因此,还难以降低固色步骤需要的时间。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优选的是使用在蒸发和沉积步骤中在加热染料中使用的电磁波产生单元,也在固色步骤中在加热树脂体中使用该电磁波产生单元。然而,如上所述,在利用电磁波照射树脂体以进行加热的情形中,存在其中在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中温差发生并且染色质量降低的情形。另外,如果在树脂体的周围的压力低时执行固色步骤,则存在附着到树脂体的染料再次升华并且染色质量不稳定的可能性。根据在该实施例中例示的技术,能够解决以上问题并且还在短时期中以低成本制造高质量染色树脂体。
参考图10,将详细描述与该实施例有关的染色树脂体的制造步骤。首先,执行创建染色基体57的步骤(S1)。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打印机基于由PC创建的打印数据在基体(在该实施例中,一张纸)上打印包含升华染料的墨。结果,创建了染色基体57。因此,在染色基体57中,处于适当位置的适当量的升华染料被正确地附着。在PC中打印数据的创建、修改、保存等能够容易地实现。因此,还能够容易地实现复杂的染色,并且因此能够重复相同的染色。然而,即便在不使用PC或者打印机的情况下创建染色基体57,仍然能够实现本公开。例如,操作员可以通过使用喷射等在一张纸上附着升华染料而创建染色基体57。
接着,操作员将待染色的树脂体和在S1中创建的染色基体57设置在执行染色的位置处(S2)。在该实施例中,是树脂体的塑料透镜设置在安装单元50的附着体55(参考图6)上。在染色基体57被保持在基体保持框架58(参考图7)中的同时将染色基体57设置在安装单元50的圆筒形单元53的上端上。染色基体57被布置成使得附着升华染料的附着表面无接触地面对树脂体。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染色基体57被布置成使得附着表面面对下侧。
接着,执行降低树脂体的周围的压力的步骤和将附着体55附着到树脂体的步骤(S3)。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利用泵31(参考图9)将封闭腔室20中的气体排放到外部,封闭腔室20的内部变得处于大体真空状态下。在此期间,在树脂体的底表面和附着体55的上表面之间存在的气体被抽吸并且附着体55附着到树脂体的底表面(即,与在其上蒸发和沉积染料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即便不执行将附着体55推靠树脂体等的步骤,在形成大体真空空间的步骤中,附着体55仍然附着到树脂体。也不存在附着到树脂体的附着体55变成蒸发和沉积(即,染料从染色基体57附着到树脂体的表面)的妨碍的情形。
接着,执行将升华染料蒸发和沉积在树脂体上的步骤(S4)。在该实施例中,染色基体57被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磁波加热。结果,附着到染色基体57的下侧上的一侧的升华染料被加热和升华以蒸发和沉积在树脂体的上表面上。
接着,执行升高树脂体的周围的压力的步骤(S5)。在该实施例中,电磁阀33(参考图9)打开,并且通过封闭腔室20内的供应和排放管道引入外部的气体。结果,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恢复,直至压力达到高值。
接着,执行从安装单元50缩回染色基体57的步骤(S6)。在该实施例中,首先,安装单元50被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参考图5)移动到封闭腔室20的外部。由染色基体57保持的基体保持框架58被缩回机构60(参考图8)从安装单元50缩回。在此之后,安装单元50被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返回至封闭腔室20的内部。
接着,执行在树脂体上使染料固色的步骤(S7)。在该实施例中,其中使用蒸发和沉积的步骤(S4)的电磁波产生单元11被再次驱动。为了缩回染色基体57,在树脂体上施加的电磁波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而不受到染色基体57阻挡。因此,因为染色基体57并不燃烧,所以并不由于灰烬等降低染色质量。电磁波的照射分布被分布调节单元14(参考图3)适当地调节。而且,附着体55附着到树脂体,并且在树脂体的部分处局部地产生的热扩散到附着体55。因此,在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中的温差几乎不会发生。在与其上附着附着体5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在该实施例中,上表面)上,电磁波照射树脂体。因此,电磁波到达树脂体而不经过附着体55,并且被蒸发和沉积在树脂体的上表面上的染料被有效地固色。
接着,执行树脂体的缓慢冷却(S8),并且染色树脂体的制造步骤终止。在该实施例中,在封闭腔室20内或者在封闭腔室20的前侧上的空间(前腔室)中,允许树脂体待机超过预定时间。结果,树脂体的温度缓慢地降低。染色设备1将温度降低的树脂体移动到壳体2的外部并且终止该步骤。通过执行缓慢冷却步骤(S8),染色设备1能够降低操作员被烫伤的风险。另外,还降低了由于树脂体温度的快速降低产生的变形和裂纹的可能性。
参考图11,将描述由染色设备1的CPU70执行的染色步骤。如上所述,在染色设备1的ROM72中,存储了用于控制染色步骤的染色控制程序等。在染色设备1通电时,CPU70根据染色控制程序执行在图11中示意的染色处理。在染色处理中,自动地执行上述染色树脂体制造步骤(参考图10)的步骤S3到S8。
首先,确定是否输入了开口转换指令和透镜信息(S21)。开口转换指令是用于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安装单元50(参考图1)之间切换在于分布调节单元14(参考图3)中形成的多个开口15当中已定位的开口15的指令。用于切换开口15的指令可以是用于直接指定开口15的大小的指令。另外,透镜信息是待染色的塑料透镜的参数。该参数例如能够使用透镜的材料、直径、频率、折射率、上端表面的高度、中心表面的高度、形状等。操作员能够通过操作触摸面板6向染色设备1输入开口转换指令和透镜信息。另外,染色设备1还能够通过网络等从其它设备输入开口转换指令和透镜信息。
如果输入了开口转换指令和透镜信息中的任何一项(S21:否),则该步骤无改变地前进到S24的确定。如果输入了开口转换指令(S21:是),则通过利用调节单元旋转马达80(参考图9)旋转分布调节单元14,开口15被切换(S22)。另外,如果输入了透镜信息(S21:是),从而为了使用适于加热具有输入参数的透镜的开口15,调节单元旋转马达80被驱动。作为一个实例,在该实施例中,作为透镜信息,输入了透镜(正透镜、负透镜等)的形状。CPU70根据输入的透镜形状切换开口15。该步骤前进到S24的确定。
在该实施例中,在使用具有长的直径的开口15A的情形中,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在塑料透镜的外侧上比在其中心部上强。另外,在具有短的直径的开口15B的情形中,通过环形的开口15B的电磁波与塑料透镜的中心部重叠。结果,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在塑料透镜的中心部上比在其外侧上强。因此,在指定负透镜作为待染色的塑料透镜的情形中,CPU70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安装单元50之间定位具有长的直径的开口15A。在该情形中,其厚度在外侧上比在中心部上大的负透镜的每一个部分被以大体均匀的方式加热。同时,在指定正透镜作为待染色的塑料透镜的情形中,CPU70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安装单元50之间定位具有短的直径的开口15B。在该情形中,其厚度在中心部上比在外侧上大的正透镜的每一个部分被以大体均匀的方式加热。
接着,确定是否输入了开始染色的指令(S24)。操作员在安装单元50中设置塑料透镜和染色基体57。接着,通过触摸与在显示器7上显示的开始按钮(未被示意)对应的位置,操作员在触摸面板6上向染色设备1输入染色开始指令。在尚未输入染色开始指令的情形中(S24:否),该步骤返回S21的确定并且重复S21和S24的确定。
如果输入了染色开始指令(S24:是),则往复移动马达81(参考图5)被驱动,并且通过使安装单元50往复移动,安装单元50被输送到封闭腔室20中(S26)。结果,封闭腔室20的内部被封闭腔室主体21、封闭腔室前壁22和透射单元25封闭。接着,封闭腔室20中的气体被泵31(参考图9)排放到外部,并且封闭腔室20内部的压力降低以处于大体真空状态下(S27)。结果,附着体55自动地附着到塑料透镜。
如果由压力传感器84(参考图9)检测的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等于或者小于阈值并且确定气体的排放完成,则红外光加热器12(参考图2)打开并且产生电磁波(在该实施例中,红外光)(S28)。电磁波被朝向设置在安装单元50中的染色基体57施加。结果,附着到染色基体57下侧上的表面的升华染料被加热并且升华以附着(蒸发和沉积)在塑料透镜上侧上的表面上。在根据该实施例的S28的步骤中,在最大输出下从红外光加热器12施加电磁波。结果,能够在短时期中执行稳定的蒸发和沉积。另外,用于蒸发和沉积的电磁波的照射时间被预先设定。如果经过照射时间,则红外光加热器12关闭(S29)。电磁阀33(参考图9)打开,气体被从外部引入到封闭腔室20中,并且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大体增加至大气压力(S30)。
接着,往复移动马达81被驱动并且安装单元50移动到封闭腔室20的外部(前方)(S32)。在缩回马达82(参考图8)被驱动并且基体保持框架58被磁力吸附到缩回机构60的操作臂63之后,操作臂63升高。结果,从被电磁波产生单元11加热的位置,染色基体57缩回(S33)。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执行染色而不允许操作员执行缩回染色基体57的操作。在此之后,安装单元50被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再次输送到封闭腔室20的内部(S34)。
接着,在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与大气压力相同或者与大气压力大体相同的状态下,红外光加热器12打开,并且产生电磁波(S36)。为了使得染色基体57缩回,电磁波直接施加在设定于安装单元50的附着体55上的塑料透镜上并且加热塑料透镜。结果,被蒸发和沉积在塑料透镜的上表面上的染料被固色。因为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近似为大气压力,所以附着到塑料透镜的染料由于再次升华而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是低的。施加在塑料透镜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被分布调节单元14适当地调节。因此,塑料透镜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被适当地控制(从而是大体均匀的)。另外,附着体55附着在塑料透镜的下侧表面上。因此,即使在塑料透镜的一部分的温度高于其它部分的温度的情形中,以比在其它部分中大的量产生的热仍然扩散在附着体55上。结果,能够抑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率差异的产生。
在根据该实施例的步骤S36中,首先,在最大输出下从红外光加热器12施加电磁波。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在短时期中升高塑料透镜的温度。接着,如果塑料透镜的温度升高完成,则CPU70调节红外光加热器12的输出从而塑料透镜的温度得以维持。调节输出的定时可以是当由热电偶24(参考图4)检测到预定温度时的定时或者当从电磁波的照射开始时间经过预定时间时的定时。在该实施例中中使用的升华染料的温度升高到170℃。同时,为了在短时期中完成固色,优选的是在尽可能高的温度下执行固色步骤。因此,优选的是:CPU70控制红外光加热器12从而塑料透镜的温度从130℃到170℃。更加优选地,红外光加热器12被控制成使得在140℃到160℃的范围中执行固色。作为一个实例,在该实施例中,红外光加热器12可以被控制成使得由热电偶24检测到的温度变成150℃。另外,预先设定用于固色的电磁波的照射时间。另外,通过在固色步骤期间切换开口15,染色设备1可以维持塑料透镜的温度(S36)。如果经过照射时间,则红外光加热器12关闭(S37)。允许塑料透镜在封闭腔室20或者前腔室内待机,并且执行塑料透镜的冷却(S38)。如果完成了缓慢冷却,则安装单元50被安装单元往复移动机构40移动到壳体2的外部(S39)并且染色步骤终止。另外,当至少产生电磁波时,冷却风扇8总是被驱动。因此,在壳体2内浪费的热被冷却风扇8排放到外部。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在塑料透镜周围的压力(即,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为大气压力的状态下执行固色步骤。因此,被蒸发和沉积在塑料透镜的上表面上的染料将再一次升华的可能性降低。然而,在固色时塑料透镜周围的压力不限于大气压力。例如,塑料透镜周围的压力可以是高于大气压力的压力。另外,塑料透镜周围的压力可以设定在蒸发和沉积时的压力和大气压力之间。即,与在与在蒸发和沉积时的压力相同的压力下执行固色步骤的情形相比较,如果在固色时的压力至少高于在蒸发和沉积时的压力,则染色设备1能够降低染料的再次升华率。
参考图12,将描述以上实施例的第一修改。在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中,在通过使分布调节单元14旋转来切换开口15A和15B的情形中,或者在分布调节单元14被切换的情形中,电磁波的照射分布改变。同时,在于图12中示意的第一变型例中,通过调节在分布调节单元14和设置在安装单元50中的塑料透镜88之间的距离D,电磁波的照射分布改变。
如在图12中所示意地,还在第一变型例中,如在以上实施例中,在具有圆环形的电磁波产生部的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是树脂体的塑料透镜88之间设置具有圆环形的开口15的分布调节单元14。而且,在第一变型例中,设置用于相对于安装单元50(竖直)移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分布调节单元14的距离调节单元90。各种构造能够应用于距离调节单元90。在第一变型例中,作为距离调节单元90应用齿条和小齿轮机构。通过旋转未被示意的距离调节马达,染色设备1驱动齿条和小齿轮机构。然而,齿条和小齿轮机构可以由操作员以人工方式驱动。
如果在分布调节单元14和塑料透镜88之间的距离D是短的,则通过开口15的电磁波的波束并不高度地扩散,并且强烈地施加在塑料透镜88的外周的附近。结果,在塑料透镜88的外周附近的温度升高率高于中心的温度升高率。同时,如果距离D是长的,则通过开口15的电磁波的波束处于在到达塑料透镜88时提前扩散的状态下。如果通过环形的开口15的电磁波的波束被扩散,则在塑料透镜88的中心上,扩散的电磁波重叠。结果,与距离D短的情形相比较,相对于外周附近,中心的温度升高率高。如上所述,通过利用距离调节单元90改变在分布调节单元14和安装单元50之间的距离,第一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动态地改变被施加在塑料透镜88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另外,染色设备1可以通过改变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分布调节单元14之间的距离P而改变电磁波的强度分布。通过改变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分布调节单元14之间的距离和在分布调节单元14和安装单元50之间的距离,强度分布可以改变。另外,通过竖直移动安装单元50,可以调节该距离。
而且,第一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在S21和S22(参考图11)中根据输入的透镜信息调节距离D。作为一个实例,与输入指示塑料透镜88的类型是正透镜的信息的情形相比较,在输入指示塑料透镜88的类型是负透镜的透镜信息的情形中,距离D短。因此,第一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在塑料透镜88上根据透镜参数以适当的强度分布照射电磁波。
另外,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输出恒定的情形中,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设置在安装单元50中的塑料透镜88之间的距离P(未示意)变得越长,到达塑料透镜88的电磁波变得越弱。因此,塑料透镜88的温度升高率根据距离P改变。在该情形中,难以保持塑料透镜88的染色质量是恒定的。即便距离P改变从而塑料透镜88的温度升高率是近似均匀的,第一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仍然根据距离P控制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输出(电压)。更具体地,在距离P增加的情形中,染色设备1的CPU70将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输出控制为等于或者大于在距离P增加之前的输出的输出(即,距离P变得越长,输出变得越大)。另外,在距离P缩短的情形中,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输出被控制为等于或者小于在距离P缩短之前的输出的输出(即,距离P变得越短,输出变得越小)。因此,第一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根据距离P抑制树脂体的温度升高率的差异的产生。
另外,在根据距离P调节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输出的情形中,能够适当地设定具体的输出调节方法。例如,CPU70可以使输出与距离P成正比地增加。输出还可以在每次距离P增加一定量时逐渐地增加。另外,可以同时执行通过切换开口15交换强度分布的方法(在以上实施例中例示的方法)和通过切换距离D交换强度分布的方法(在第一变型例中例示的方法)。在该情形中,染色设备1能够更加正确地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
[评估测试]本公开的发明人执行了评估测试从而检查包括开口15的分布调节单元14是否能够调节电磁波的照射分布。在该评估测试中,如在图12中所示意地,本发明人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塑料透镜88之间布置在分布调节单元14中形成的开口15。接着,本发明人将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分布调节单元14之间的距离固定为20mm并且在其中在分布调节单元14和塑料透镜88之间的距离是30mm、40mm、50mm、60mm和70mm的情形中测量塑料透镜88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温度测量的定时是当在利用电磁波的加热开始之后经过300秒时的时间。相对于具有不同形状的两个类型的塑料透镜88执行以上测试。
另外,在测量其温度的部位中,A部分是塑料透镜的中心,B部分是离开中心20mm的位置,并且C部分是离开中心35mm的位置(即,外周的附近)。另外,所述两个类型的塑料透镜88的直径都是大约70mm。然而,在所述两个类型的塑料透镜88之间,每一个部分的厚度是不同的。更具体地,在带有(CR S-0.00)的塑料透镜88中,A部分的厚度是2.30mm,B部分的厚度是2.30mm,并且C部分的厚度也是2.30mm。在带有(CR S-4.00)的塑料透镜88中,A部分的厚度是1.80mm,B部分的厚度是3.45mm,并且C部分的厚度是7.25mm。即便在分布调节单元14和塑料透镜88之间的距离D改变,从而塑料透镜88的温度是近似均匀的,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电压仍然根据在分布调节单元14和塑料透镜之间的距离D而被调节。在图13中示意了评估测试的结果。
如在图13中所示意地,与塑料透镜88的类型无关地,距离D越短,外周附近的温度升高率越高于中心的温度升高率。另外,距离D越长,外周附近的温度升高率越低于中心的温度升高率。其原因在于,根据分布调节单元14的开口15的形状、分布调节单元14的位置等,施加在塑料透镜88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被确定。因此,通过改变距离D,染色设备1能够使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变化。另外,通过切换开口15A和15B(参考图3),染色设备1也能够使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变化。
在带有(CR S-0.00)的塑料透镜88中,每一个部分的厚度是恒定的。作为对照,在带有(CR S-4.00)的塑料透镜88中,因为中心的厚度小于外周附近的厚度,与外周附近的温度相比,中心的温度很可能升高。如果考虑评估测试的结果,则与(CR S-0.00)相比,对于(CR S-4.00)而言,中心的温度升高率高。因此,为了允许塑料透镜88中的每一个部分的温度升高率是均匀的并且改善染色质量,优选的是根据塑料透镜88的形状适当地改变电磁波的强度分布。根据评估测试的结果,对于(CRS-0.00)而言,在距离D从48到49mm的情形中,认为每一个部分的温度升高率是尽可能均匀的。另外,对于(CR S-4.00)而言,在距离D是45mm的情形中,认为每一个部分的温度升高率是尽可能均匀的。然而,在仅仅染色具有一个形状的塑料透镜88的情形等中,不需要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动态地改变。即,“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不仅意味着动态地改变强度分布,而且还为了根据树脂体的部位照射带有适当强度的电磁波,意味着静态地调节强度分布。另外,如上所述,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的方法不限于改变距离D的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切换开口15A和15B的方法等。
参考图14,将描述实施例的第二变型例。根据以上实施例的分布调节单元14利用开口15调节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同时,在于图14中示意的第二变型例中,染色设备1利用反射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磁波的至少一部分的反射单元92调节在塑料透镜88上施加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
如在图14中所示意地,在第二变型例的分布调节单元94中,相对于电磁波产生单元11在与塑料透镜88相反的位置处(即,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上侧上)设置了反射单元92。反射单元92的面对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一侧上的表面(即,下侧表面)反射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磁波。在该实施例中,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下侧表面形成为其上部为凹形的球形(凹形表面形状)。因此,在反射单元92上的从电磁波产生单元11照射的电磁波被反射单元92反射到下侧。反射的电磁波的波束直径朝向下侧缓慢地变短。因此,由反射单元92反射并且施加在塑料透镜88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在塑料透镜88的中心部上比在其外侧上大。同时,来自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与下侧接触的电磁波的强度在塑料透镜88的外侧上比在其中心部上大。因此,通过使用分布调节单元94的反射单元92,第二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适当地调节被施加在塑料透镜88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另外,通过使用反射单元92,第二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在塑料透镜88上有效地照射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磁波。
另外,第二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包括改变在塑料透镜88和反射单元92之间的距离的构造。即,第二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竖直移动塑料透镜88和反射单元92中的至少一个。通过改变在塑料透镜88和反射单元92之间的距离,在反射单元92上反射并且施加在塑料透镜88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改变。因此,第二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动态地改变被施加在塑料透镜88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
另外,显然,染色设备1能够适当地改变反射单元92的位置和形状。例如,反射单元92的在面对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一侧处的形状可以根据所执行的加热的状态而改变为其它形状诸如平板形、圆锥形等。反射单元92可以位于电磁波产生单元11侧上。可以包括其中将反射单元92切换为不同形状的反射单元92的构造。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中描述的分布调节单元14和变型例是实例。即,也能够改变用于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的构造。例如,通过调节所述多个红外光加热器的布置,可以调节强度分布。另外,通过调节所述多个红外光加热器中的每一个的输出,可以调节强度分布。作为一个实例,在被施加在塑料透镜的中心部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大于在外周上的情形中,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中心部上,可以以高于在外周上的密度布置红外光加热器。另外,布置在电磁波产生单元的中心部上的红外光加热器的输出可以高于布置在外周上的红外光加热器的输出。
另外,在以上实施例和变型例中,例示了其中加热具有恒定形状并且具有放射状样式的塑料透镜的情形。即,在允许塑料透镜在垂直于透镜表面的通过透镜的几何中心的轴线上定中地旋转的情形中,在根据以上实施例和变型例的塑料透镜中,旋转变得在任何角度下都是对称的。因此,开口15不为椭圆形而是完全地圆形,并且反射单元92为均匀球形。然而,即使在加热放射状的非均匀形状的树脂体(例如,包括圆柱成分的复曲面透镜)的情形中,仍然能够应用本公开。在该情形中,例如,通过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树脂体之间布置作为分布调节单元的柱面透镜,染色设备1可以调节被施加在树脂体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在该情形中,通过包括旋转柱面透镜的机构或者移动柱面透镜的机构,能够更加适当地根据树脂体的形状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另外,在加热放射状的非均匀形状的树脂体的情形中,分布调节单元14的开口15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通过在改变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树脂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同时照射电磁波,可以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
另外,也能够通过组合分布调节单元来使用上述多个分布调节单元中的两个或更多个。例如,通过使用在以上实施例中例示的开口15和在第二变型例中例示的反射单元92两者,可以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在该情形中,优选的是考虑利用开口15调节的强度分布和利用反射单元92调节的强度分布两者并且设定这两者的形状、位置等。通过组合所述多个分布调节单元,更加适当地调节了电磁波的强度分布。
如上所述,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被泵31降低(S27)。在染色基体57无接触地面对树脂体的状态下,通过加热被附着到在压力降低的封闭腔室20内的染色基体57的染料,染色设备1使染料升华并且将染料蒸发和沉积在树脂体上(S28)。在树脂体周围的压力升至高于在蒸发和沉积时的压力的状态下,通过在其上蒸发和沉积染料的树脂体上照射电磁波,染色设备1加热树脂体并且使染料固色(S30、S36)。因此,与在低压下执行固色步骤的情形(例如,同时执行蒸发和沉积与固色的情形)相比较,染色设备1能够降低在固色步骤期间被蒸发和沉积在树脂体上的染料再次升华的可能性。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利用一个设备稳定并且执行根据气相转录染色方法的染色。
在以上实施例中,利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在蒸发和沉积时的加热和在固色时的加热这两者均得以执行。因此,染色设备1具有容易的构造并且能够容易地小型化。还降低了用于引入设施的成本。
在以上实施例中,电磁波产生单元11设置在封闭腔室20的外部。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降低由于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降低而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中产生缺陷的可能性。无需应用具有高的耐压性的电磁波产生单元11。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封闭腔室20的在设置在安装单元50中的树脂体和电磁波产生单元11之间的部位处设置了透射单元25,电磁波透过该透射单元25。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有效地从被设置在封闭腔室20外部的电磁波产生单元11向封闭腔室20的内部施加热能。即,染色设备1能够在降低由于压力降低而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中产生缺陷的可能性的同时有效地执行蒸发和沉积与固色。也无需用于敞开封闭腔室20的一部分的步骤。
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包括缩回机构60。缩回机构60使染色基体57从被电磁波产生单元11加热的位置缩回。通过在染色基体57被缩回机构60缩回的状态下执行固色步骤,染色设备1能够防止树脂体的染色质量由于在固色步骤期间在染色基体57中产生的燃烧、变形等而降低。
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包括驱动缩回机构60的缩回马达82。CPU70控制缩回马达82并且在染色基体57缩回的状态下执行固色步骤。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在不导致操作员执行用于缩回染色基体57的操作的情况下从蒸发和沉积步骤到固色步骤地执行固色步骤。
根据以上实施例和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利用分布调节单元14和94调节被施加在树脂体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因此,能够在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上照射具有适当强度的电磁波。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在利用电磁波的照射来加热树脂体以固色染料的同时适当地控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
如果利用电磁波的照射适当地执行固色步骤,则能够获得各种效果。例如,与使用其它加热装置诸如烤炉的情形相比较,染色设备1能够短时间地加热树脂体。还促进了设备主体的小型化。另外,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利用一个电磁波产生单元11执行蒸发和沉积步骤和固色步骤。而且,通过扫描电磁波的波束,能够考虑一种抑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的方法。然而,因为用于扫描电磁波的波束的构造和控制是复杂的,所以难以缩短染色时间。作为对照,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利用容易的构造控制树脂体的温度升高,并且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能够缩短染色时间。
根据以上实施例的分布调节单元14包括允许电磁波的至少一部分通过的开口15。在该情形中,通过允许电磁波通过开口15,染色设备1能够容易地并且适当地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另外,根据以上实施例的开口15形成为环形。通过允许电磁波通过分布调节单元14的开口15,染色设备1能够利用简易的构造容易地调节所施加的电磁波的波束中的中心部的强度和周边部的强度。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中产生电磁波的产生单元形成为与开口15的形状对应的环形。因此,与使用具有其它形状诸如球形、表面形状等的产生单元的电磁波产生部的情形相比较,染色设备1能够有效地在树脂体上从开口15照射电磁波。
根据以上实施例的调节单元安置齿轮18以可拆卸方式安置所述多个分布调节单元14中的每一个,所述多个分布调节单元14在开口15的大小或者形状方面彼此不同。因此,通过利用调节单元安置齿轮18安置具有适合于树脂体的形状等的开口15的分布调节单元14,操作员能够适当地调节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
在根据以上实施例的分布调节单元14中,形成了在大小或者形状方面彼此不同的所述多个开口15A和15B。在染色设备1中,通过旋转分布调节单元14并且切换其姿势,在所述多个开口15A和15B当中,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的开口15A和15B被切换。因此,通过仅仅切换分布调节单元14的姿势,操作员便能够容易地调节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另外,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根据树脂体的参数(在以上实施例中,透镜信息)切换开口15。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通过根据树脂体使用适当的开口15而在不导致操作员执行很多操作的情况下,在树脂体上照射电磁波。
第一变型例(参考图12)的染色设备1包括改变在分布调节单元14和安装单元50之间的距离的距离调节单元90。通过驱动距离调节单元90,第一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动态地改变被施加在树脂体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适当地控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另外,第一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根据输入的透镜信息改变在分布调节单元14和安装单元50之间的距离。因此,在不导致操作员执行很多操作的情况下,能够根据透镜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另外,第一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根据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安装单元50之间的距离控制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输出。因此,能够抑制根据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和树脂体之间的距离而产生树脂体的温度升高率差异。因此,在染色质量方面难以产生差异。
第二变型例(参考图13)的染色设备1包括在分布调节单元94中的反射单元92。通过反射由电磁波产生单元11产生的电磁波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改变传播方向,反射单元92调节被施加在树脂体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因此,第二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利用简易的构造适当地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另外,通过调节在安装单元50和反射单元92之间的距离,第二变型例的染色设备1能够动态地改变强度分布。通过根据树脂体的参数调节距离,能够在树脂体上照射具有适合于树脂体的强度分布的电磁波。
在下文中,将述及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率。如果通过照射电磁波诸如红外光而加热树脂体,则由于树脂体的形状等的影响,存在如下情形,其中在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率中产生差异。例如,为了均匀地加热大体板形的树脂体,假设在树脂体的板表面上均匀地照射电磁波的情形。在该情形中,如果树脂体的厚度不是恒定的,则因为与薄部分的温度相比,较厚部分的温度难以升高,所以在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中产生温差。如果不能均匀地加热树脂体,则存在产生缺陷诸如色斑的可能性。即,利用现有技术,在利用电磁波的照射来加热树脂体以使染料固色的同时抑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差异的产生是困难的。
在以上实施例中示意的染色树脂体制造方法是通过加热其表面上附着染料的树脂体以将染料固色到树脂体而制造染色树脂体的制造方法,并且包括:在树脂体上附着相对于树脂体具有附着性的附着体的附着步骤;和通过从产生电磁波的电磁波产生装置照射电磁波,相对于在附着步骤中在其上附着附着体的树脂体,加热树脂体以使染料固色的在树脂体上使染料固色的固色步骤。因此,即使在其中树脂体的一部分的温度高于其它部分的温度的情形中,因为热扩散到附着体55,所以温差的产生受到抑制。因此,能够在利用电磁波的照射加热树脂体以固色染料的同时抑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率的差异的产生。
在以上实施例中例示的附着体55的导热率等于或者大于树脂体的导热率。因此,在树脂体中局部地产生的热有效地扩散到附着体55。因此,根据根据以上实施例的制造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率。
在以上实施例中例示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蒸发和沉积步骤,其中,在其上附着升华染料的染色基体的附着表面无接触地在大体真空状态下面对在附着步骤中在其上附着附着体的树脂体的状态下,通过加热和升华被附着到染色基体的染料,染料蒸发和沉积在树脂体上。附着步骤是在附着体与树脂体接触的状态下,通过降低其中存在附着体和树脂体的空间的压力,将附着体附着到树脂体的步骤。即,通过仅仅在附着体55与树脂体接触的状态下降低该压力,蒸发和沉积需要的处于大体真空状态下的空间便得以形成并且附着体55还附着到树脂体。因此,操作员或者染色设备1并不需要执行将附着体55压靠树脂体等的步骤。
在以上实施例中例示的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基体创建步骤,其中通过基于在电子计算机中设定的颜色数据在基体上附着其中升华染料经历溶解或者微粒分散的用于染色的材料而创建染色基体。因此,因为染料在染色基体57的正确的位置上附着,所以能够获得具有较高质量的染色树脂体。而且,操作员能够利用电子计算机容易地并且自由地设定染色的状态(设计)。
在以上实施例中,树脂体是塑料透镜。附着体55的材料是硬度从三到30度的硅。在附着体55中,其上至少承载塑料透镜的部分的厚度从1mm到10mm。在该情形中,附着体55容易地附着到树脂体。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中的温差。另外,在附着体55中,其上承载树脂体的承载表面的曲率半径从50mm到200mm。在该情形中,确保了附着体55和树脂体的足够的接触面积,并且附着体55容易地附着到树脂体。
还能够如下表达在以上实施例中例示的染色设备1。染色设备是通过加热在其表面上附着染料的树脂体而固色被附着到树脂体的表面的染料以对树脂体染色的设备,并且包括其中设置树脂体的安装单元和相对于被设置在安装单元中的树脂体产生电磁波的电磁波产生装置,同时安装单元在与树脂体接触的部位中包括附着体安置单元,在附着体安置单元中安置相对于树脂体具有附着性的附着体。
能够将各种改变添加到以上实施例和变型例。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通过使用电磁波产生单元11执行蒸发和沉积步骤和固色步骤。结果,简化了构造。然而,也能够分开地提供用于在蒸发和沉积时加热染色基体57的染料的装置和用于在固色时利用电磁波加热树脂体的装置。还在该情形中,通过在比在蒸发和沉积时的压力高的压力下执行固色步骤,染色设备1能够利用一个设备执行稳定的染色。即使在染色设备中(其中,如果在蒸发和沉积步骤中使用的加热装置在染色设备中是与在固色步骤中使用的电磁波产生单元分开地提供的),仍然能够应用分布调节单元14的构造。分布调节单元14的构造可以应用于仅仅执行固色步骤的染色设备。另外,“电磁波产生单元用作染料加热装置和树脂体加热装置”并不意味着用于在蒸发和沉积时加热染色基体57的染料的装置和用于在固色时利用电磁波加热树脂体的装置是完全地共享的。例如,即使在电磁波产生单元11由所述多个加热器构造,在蒸发和沉积时使用所述多个加热器的一部分,并且在固色时使用所述多个加热器的全部的情形中,仍然能够简化构造。即,如果共享在蒸发和沉积时的加热装置和在固色时的加热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仍然能够简化构造。
通过在封闭腔室20中设置透射单元25,在允许电磁波从外部向内部透过封闭腔室20的同时,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保持封闭腔室20内的密封性能。因此,能够有效地加热被附着到染色基体57的染料。然而,也能够利用电磁波加热染料而不设置透射单元25。例如,在染色基体57与钢板的板表面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利用电磁波加热钢板,染色设备1可以加热并且升华染色基体57的升华染料。另外,考虑压力变化施加到电磁波产生单元11的影响,优选的是电磁波产生单元11设置在封闭腔室20的外部处。然而,也能够在封闭腔室20内部设置电磁波产生单元11。
当蒸发和沉积步骤完成时,通过利用缩回机构60自动地缩回染色基体57,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前进到固色步骤。因此,操作员无需缩回染色基体57。还缩短了染色需要的时间。然而,也能够由操作员缩回染色基体57。另外,例如,在使用其中几乎不产生燃烧、变形等的染色基体57等的情形中,即便在不缩回染色基体57的情况下执行固色步骤,染色质量仍然不太可能降低。
在以上实施例中,例示了在用于大体圆盘形状的眼镜的塑料透镜上执行染色的情形。然而,本公开还能够应用于染色除了塑料透镜之外的树脂体的情形。例如,本公开能够应用于染色各种树脂体诸如蜂窝电话的罩、用于汽车灯的罩、附件、玩具等的情形。另外,根据与本公开有关的气体转录染色,与是否在待染色的树脂体上执行涂覆无关地,能够执行高质量的染色。例如,在对用于眼镜的塑料透镜染色的情形中,能够在染色之前或者之后在塑料透镜上执行用于获得抗水性的防水涂覆、用于防止光的反射的防反射涂覆、用于防止损坏的硬涂覆、用于防止裂纹的涂底涂覆等。即,在树脂体上执行涂覆的情形中,“树脂体的表面”可以被视为涂层的表面或者被视为位于涂层下方的树脂体自身的表面。
根据以上实施例的开口15形成为环形。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利用简易的构造调节电磁波的波束中的中心部的强度和周边部的强度。然而,即便开口为除了环形之外的形状,仍能够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例如,可以使用并非环形而是圆形的开口。另外,在以上实施例中,根据开口15的形状,电磁波的产生部的形状也为环形。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有效地在树脂体上从开口15照射电磁波。然而,即便电磁波产生部的形状改变,通过使用分布调节单元14,电磁波的强度分布仍然被适当地调节。
如在以上实施例中,优选的是分布调节单元14以可拆卸方式安置在染色设备1上。然而,可以使用不能够拆卸的分布调节单元14。同样在该情形中,如果使用其中切换所述多个开口15A和15B的构造,或者其中调节在构件之间的距离的构造(参考图12),则能够改变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另外,如在以上实施例中,通过在分布调节单元14中设置所述多个开口15A和15B,能够容易地切换所要使用的开口15A和15B。然而,也能够在分布调节单元14中设置仅仅一个开口15。
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包括用于切换所要使用的开口15的调节单元旋转马达80。因此,操作员无需切换开口15。然而,即使在操作员以人工方式切换开口15的情形中,仍能够动态地改变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另外,在以上实施例和变型例中,电磁波产生单元11设置在树脂体和染色基体57的上侧上并且电磁波从上侧施加在树脂体和染色基体57上。然而,可以改变各种构造的位置关系。例如,也能够从树脂体和染色基体的下侧、横侧或者斜对侧照射电磁波。
在以上实施例中,使用了如在蒸发和沉积步骤和固色步骤中使用的同一开口15。然而,在蒸发和沉积步骤和固色步骤中,染色设备1可以通过开口15的改变等而改变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在该情形中,染色设备1能够通过使用同一电磁波产生单元11实现用于加热染色基体57的染料的适当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和用于加热树脂体的适当电磁波的强度分布。因此,能够更加顺利地根据气相转录染色方法执行染色。另外,为了适当地控制树脂体的温度,优选的是使用分布调节单元14和附着体55中的至少一个。然而,能够在不使用分布调节单元14和附着体55的情况下实现本公开。
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染色设备1,通过使用分布调节单元14,能够抑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度升高率差异的产生。因此,能够通过均匀地加热树脂体而执行固色步骤并且改善染色质量。然而,能够应用分布调节单元14的情形不限于均匀地加热树脂体的情形。例如,即使在有意地允许树脂体的一部分的温度升高率高于其它部位的温度升高率的情形中,仍然能够应用分布调节单元14。
根据以上实施例的安装单元50包括在其上安置附着体55的附着体安置单元52。因此,染色设备1能够利用被附着到树脂体的附着体55抑制树脂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温差的产生。然而,染色设备1可以不包括附着体安置单元52。另外,操作员可以在附着体55预先附着到树脂体之后将附着了附着体55的树脂体设置在安装单元50中。
在以上实施例中,在附着体55附着到树脂体的状态下封闭腔室20内的压力降低。因此,操作员或者染色设备1并不需要单独地执行将附着体55压靠树脂体等的步骤。然而,操作员或者染色设备1可以单独地执行在树脂体上附着附着体55的步骤。在该情形中,附着体55更加确实地附着到树脂体。

Claims (21)

1.一种染色设备,所述染色设备用于通过将升华染料蒸发和沉积到树脂体并将所述染料固色到所述树脂体来对所述树脂体进行染色,所述升华染料被附着到染色基体,所述树脂体被设置在安装单元中,所述染色设备包括:
封闭腔室,所述封闭腔室至少封闭在所述安装单元中设置的所述树脂体的周围;
压力降低装置,所述压力降低装置用于降低所述封闭腔室内的压力;
染料加热装置,所述染料加热装置用于加热被附着到所述染色基体的所述染料;
树脂体加热装置,所述树脂体加热装置用于通过电磁波加热所述树脂体;和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染色设备的操作,
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压力降低控制装置,所述压力降低控制装置用于通过使用所述压力降低装置而降低所述封闭腔室内的压力;
蒸发和沉积控制装置,在所述染料被附着到的所述染色基体的附着表面无接触地面对所述树脂体的状态下,通过由所述染料加热装置对被附着到被所述压力降低控制装置降低压力的所述封闭腔室内的所述染色基体的所述染料进行加热以升华所述染料,所述蒸发和沉积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染料蒸发和沉积在所述树脂体上;和
固色控制装置,在所述树脂体的周围的压力升至高于在通过所述蒸发和沉积控制装置蒸发和沉积时的压力的状态下,通过用来自所述树脂体加热装置的电磁波对所述染料被蒸发和沉积到的所述树脂体进行照射以加热所述树脂体,所述固色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染料固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设备,其中用于产生电磁波的电磁波产生装置用作所述染料加热装置和所述树脂体加热装置两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染色设备,其中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封闭腔室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染色设备,其中至少在所述封闭腔室的在所述安装单元中设置的所述树脂体和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之间的部位处设置透射单元,所述透射单元允许由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产生的电磁波透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染色设备,进一步包括缩回装置,所述缩回装置用于使所述染色基体从由所述树脂加热装置加热的位置缩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染色设备,进一步包括缩回驱动装置,所述缩回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缩回装置,
其中在所述缩回驱动装置被控制以缩回所述染色基体的状态下,所述固色控制装置用来自所述树脂体加热装置的电磁波照射所述树脂体。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染色设备,进一步包括分布调节装置,所述分布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从所述树脂体加热装置施加在所述树脂体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
8.一种染色设备,通过加热在安装单元处安装的树脂体,所述染色设备被构造成将被附着到所述树脂体的表面的染料固色到所述树脂体并对所述树脂体进行染色,所述染色设备包括:
用于产生电磁波的电磁波产生装置;和
分布调节装置,所述分布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从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施加在所述树脂体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染色设备,其中所述分布调节装置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和所述安装单元之间,并且所述分布调节装置的所述至少一部分包括开口,所述开口被构造成允许由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产生的电磁波的一部分通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染色设备,其中所述开口的形状呈连续环形或非连续环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染色设备,其中在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中的产生电磁波的产生部与所述开口的形状对应地被形成为环形。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染色设备,进一步包括安置单元,在所述开口的大小和形状中的至少一方面不同的多个所述分布调节装置中的每一个分布调节装置被安置在所述安置单元上,以便附接和拆卸。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染色设备,其中
所述分布调节装置包括在大小和形状中的至少一个方面不同的多个所述开口;并且
通过切换所述分布调节装置的姿势或位置,在所述多个开口中切换调节电磁波的强度分布的所述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染色设备,进一步包括:
用于输入所述树脂体的参数的参数输入装置;和
开口切换装置,所述开口切换装置用于根据由所述参数输入装置输入的参数切换在电磁波的强度分布的调节中使用的所述开口。
15.根据权利要求8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染色设备,其中所述分布调节装置包括反射单元,通过反射由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产生的电磁波的至少一部分并改变电磁波的传播方向,所述反射单元调节被施加在所述树脂体上的电磁波的强度分布。
16.根据权利要求8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染色设备,进一步包括距离调节装置,所述距离调节装置用于改变在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和所述分布调节装置之间的距离与在所述分布调节装置和所述安装单元之间的距离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染色设备,进一步包括用于输入所述树脂体的参数的参数输入装置,
其中所述距离调节装置根据由所述参数输入装置输入的参数改变所述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染色设备,进一步包括输出控制装置,在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和所述安装单元之间的距离被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增加的情形中,所述输出控制装置用于将在所述距离增加之后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的输出控制为大于在所述距离增加之前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的输出,并且在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和所述安装单元之间的距离被所述距离调节装置减小的情形中,所述输出控制装置用于将在所述距离减小之后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的输出控制为小于在所述距离减小之前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的输出。
19.根据权利要求8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染色设备,进一步包括:
封闭腔室,所述封闭腔室至少封闭在所述安装单元中设置的所述树脂体的周围;
压力降低装置,所述压力降低装置用于降低所述封闭腔室内的压力;和
操作控制装置,所述操作控制装置用于至少控制所述压力降低装置和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的操作,
其中所述操作控制装置包括:
蒸发和沉积控制装置,在升华染料被附着到的染色基体的附着表面无接触地面对所述树脂体的状态下,并且在所述封闭腔室内的压力被所述压力降低装置降低的状态下,通过用来自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的电磁波照射所述染色基体以升华所述染料,所述蒸发和沉积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染料蒸发和沉积在所述树脂体上;和
固色控制装置,通过用由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产生的电磁波对由所述蒸发和沉积控制单元蒸发和沉积了所述染料的所述树脂体进行照射,所述固色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染料固色在所述树脂体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染色设备,其中在所述封闭腔室内的压力升至高于在通过所述蒸发和沉积控制装置蒸发和沉积时的压力的状态下,所述固色控制装置用电磁波照射所述树脂体。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染色设备,
其中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封闭腔室的外部;并且
在所述封闭腔室中,至少在所述安装单元中设置的所述树脂体和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之间的部位处设置透射单元,所述透射单元允许由所述电磁波产生装置产生的电磁波透过。
CN201480009527.9A 2013-02-19 2014-02-18 染色设备 Active CN1050085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9617A JP6172435B2 (ja) 2013-02-19 2013-02-19 染色装置
JP2013029615A JP6136340B2 (ja) 2013-02-19 2013-02-19 染色装置
JP2013-029615 2013-02-19
JP2013-029617 2013-02-19
JP2013029616A JP6115173B2 (ja) 2013-02-19 2013-02-19 染色樹脂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染色装置
JP2013-029616 2013-02-19
PCT/JP2014/053697 WO2014129435A1 (ja) 2013-02-19 2014-02-18 染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8577A true CN105008577A (zh) 2015-10-28
CN105008577B CN105008577B (zh) 2017-10-13

Family

ID=51391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9527.9A Active CN105008577B (zh) 2013-02-19 2014-02-18 染色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88708B2 (zh)
EP (1) EP2960354B1 (zh)
KR (1) KR102094025B1 (zh)
CN (1) CN105008577B (zh)
WO (1) WO20141294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024552A1 (ja) * 2014-08-12 2016-02-18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染色装置
WO2016024550A1 (ja) * 2014-08-12 2016-02-18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染色装置および染色樹脂体の製造方法
JP6796006B2 (ja) * 2017-03-03 2020-12-02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釣り用リールのハンドル
KR20210014581A (ko) * 2019-07-30 2021-02-09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니데크 염색 시스템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9662A (ja) * 1987-10-30 1989-05-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有機物薄膜の製造法
JPH0843602A (ja) * 1994-07-28 1996-02-16 Nikon Corp 着色光学部品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JPH0843601A (ja) * 1994-07-26 1996-02-16 Nikon Corp 着色光学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520999B1 (en) * 1998-08-27 2003-02-18 Nidek Co., Ltd. Method of dyeing plastic lens and a dyeing system used therein
CN1477408A (zh) * 2002-06-26 2004-02-25 Hoya��ʽ���� 镜片的染色方法和染色装置
US20080078037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Nidek Co., Ltd. Lens dye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yeing base body for dyeing lens
US20080276386A1 (en) * 2007-05-10 2008-11-13 Nidek Co., Ltd. Lens dyeing method and lens dyeing apparatus
JP2008288451A (ja) * 2007-05-18 2008-11-27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987320A (zh) * 2009-07-31 2011-03-23 保谷株式会社 对塑料透镜进行染色的方法和设备
JP2011075690A (ja) * 2009-09-29 2011-04-14 Hoya Corp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染色方法および染色装置
CN102193128A (zh) * 2011-05-27 2011-09-21 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台式镜片染色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97996A (ja) 1986-02-24 1987-09-01 Toshiba Corp 半導体メモリのセンスアンプ
JPH01277814A (ja) 1988-04-30 1989-11-08 Hoya Corp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染色方法
US5514214A (en) * 1993-09-20 1996-05-07 Q2100, Inc. Eyeglass lens and mold spin coater
US5820673A (en) * 1996-11-12 1998-10-13 Sentilles; J. Bruce Apparatus for applying coatings to lenses and curing the coatings
JPH11170387A (ja) * 1997-12-08 1999-06-29 Nikon Corp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726463B2 (en) * 2001-02-20 2004-04-27 Q2100, Inc. Apparatus for preparing an eyeglass lens having a dual computer system controller
JP3817203B2 (ja) * 2002-07-22 2006-09-06 Hoya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染色方法及び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染色装置
JP6010349B2 (ja) * 2011-06-09 2016-10-19 株式会社ニデック 染色方法及び染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19662A (ja) * 1987-10-30 1989-05-1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有機物薄膜の製造法
JPH0843601A (ja) * 1994-07-26 1996-02-16 Nikon Corp 着色光学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43602A (ja) * 1994-07-28 1996-02-16 Nikon Corp 着色光学部品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US6520999B1 (en) * 1998-08-27 2003-02-18 Nidek Co., Ltd. Method of dyeing plastic lens and a dyeing system used therein
CN1477408A (zh) * 2002-06-26 2004-02-25 Hoya��ʽ���� 镜片的染色方法和染色装置
US20080078037A1 (en) * 2006-09-29 2008-04-03 Nidek Co., Ltd. Lens dye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yeing base body for dyeing lens
US20080276386A1 (en) * 2007-05-10 2008-11-13 Nidek Co., Ltd. Lens dyeing method and lens dyeing apparatus
JP2008281729A (ja) * 2007-05-10 2008-11-20 Nidek Co Ltd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染色方法及び染色装置
JP2008288451A (ja) * 2007-05-18 2008-11-27 Renesas Technology Corp 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1987320A (zh) * 2009-07-31 2011-03-23 保谷株式会社 对塑料透镜进行染色的方法和设备
JP2011075690A (ja) * 2009-09-29 2011-04-14 Hoya Corp プラスチックレンズの染色方法および染色装置
CN102193128A (zh) * 2011-05-27 2011-09-21 江苏万新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台式镜片染色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08577B (zh) 2017-10-13
US9988708B2 (en) 2018-06-05
EP2960354B1 (en) 2018-08-01
KR102094025B1 (ko) 2020-03-27
KR20150120990A (ko) 2015-10-28
US20160002768A1 (en) 2016-01-07
WO2014129435A1 (ja) 2014-08-28
EP2960354A4 (en) 2016-11-16
EP2960354A1 (en)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08577A (zh) 染色设备
AU2007299024B2 (en) A device and a process for coating a peripheral surface of a sleeve body
US20100167224A1 (en) Drying furnace for cated film
KR20150083098A (ko) 기판들의 두께 제어
CN104849913A (zh) 一种光配向装置及系统
CN101987320A (zh) 对塑料透镜进行染色的方法和设备
JP2018127722A (ja) 染色装置及び染色方法
US8291610B2 (en) Apparatus for drying a painting product and operating method thereof
CN202516731U (zh) 制备燃料电池膜电极用的喷涂机
JP6136340B2 (ja) 染色装置
JP6172435B2 (ja) 染色装置
JP6115173B2 (ja) 染色樹脂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染色装置
JP6547250B2 (ja) 染色装置および染色樹脂体の製造方法
JP6327056B2 (ja) 染色装置および染色樹脂体の製造方法
US6316747B1 (en) Apparatus for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substrates
JP6428037B2 (ja) 染色装置および染色樹脂体の製造方法
JP6432202B2 (ja) 染色装置および染色樹脂体の製造方法
JP6379842B2 (ja) 染色装置
WO2016024550A1 (ja) 染色装置および染色樹脂体の製造方法
WO2016024552A1 (ja) 染色装置
KR200355182Y1 (ko) 근적외선 디스플레이 건조 시스템
KR20160106810A (ko) 양자점 합성 장치
JP6476645B2 (ja) 染色装置
CN105722607B (zh) 在应用区域中把uv辐射施加到衬底的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208346246U (zh) 一种蒸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