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9887B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空调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9887B
CN104999887B CN201510177836.3A CN201510177836A CN104999887B CN 104999887 B CN104999887 B CN 104999887B CN 201510177836 A CN201510177836 A CN 201510177836A CN 104999887 B CN104999887 B CN 1049998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upside
handling
guide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778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99887A (zh
Inventor
中岛野分
七间豊
林直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leo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aleo Jap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leo Jap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aleo Jap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998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98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998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98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6Filtering
    • B60H3/0608Filter arrangements in the air stream
    • B60H3/0616Filter arrangements in the air stream with provisions for replacing the filte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507Details, e.g. mounting arrangements, desaeration devices
    • B60H1/00514Details of air conditioning housings
    • B60H1/00521Mounting or fastening of components in housings, e.g. heat exchangers, fans, electronic regul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3/00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 B60H3/06Filte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为小型,过滤器的装卸容易。该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壳体,其具有空气通路;装卸用开口部,其装卸过滤器;下侧引导部,其从与装卸用开口部相对的相对壁形成到装卸用开口部;下侧安装部,其形成于相对壁侧;下侧轨道部,其形成于下侧安装部的装卸用开口部侧,使得其与下侧安装部的交叉角在上侧大于180度;上侧引导部;上侧安装部,其形成于相对壁侧;第一上侧轨道部,其形成于上侧安装部的装卸用开口部侧,使得其与下侧安装部的间隔朝向装卸用开口部侧扩大;第二上侧轨道部,其形成于比第一上侧轨道部靠近装卸用开口部侧,使得其与下侧安装部的间隔朝向装卸用开口部侧缩窄。

Description

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车辆中进行制冷制热以及防止前挡玻璃等产生雾气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用空调装置将被蒸发器冷却的冷气和被加热器芯加热的热气在混合室中混合而作为空调用空气,并将该空调用空气向车室内吹出,从而对乘客进行舒适的制冷制热,还防止前挡玻璃、侧挡玻璃等产生雾气。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制热方式大致分为使车内空气(内部气体)利用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鼓风机循环并进行制冷制热的内部气体循环模式、将从车外取入的空气(外部气体)冷却或加热等而进行制冷制热的外部气体取入模式。
车辆用空调装置利用进气节气门切换外部气体的取入和内部气体的取入,配置于进气节气门的下游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鼓风机将空气送向蒸发器。在进气节气门与鼓风机之间配置有过滤器,该过滤器在取入外部气体时除去外部气体中的粉尘等,在使内部气体循环时除去内部气体中的粉尘等。过滤器在车辆的制造工序中安装在规定位置,在维修检查时对其进行清扫或更换。因此,希望容易进行过滤器的装卸。
然而,车辆用空调装置一般配置在驾驶座或副驾驶座附近的狭窄空间内,用于装卸过滤器的装卸用开口部配置在仪表板、储物盒等附近的狭窄空间。这种配置上的制约在过滤器的安装作业中产生了制约。为了减少通气阻力和噪音,不得不将过滤器与鼓风机之间确保某种程度的间隔,从而在装卸用开口部的配置上产生制约。因此,有可能使过滤器的装卸作业性进一步下降。
为了实现能够消除或减轻这样的过滤器装卸作业性下降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为了使过滤器的装卸容易而具有相对配置的下引导部和上引导部。
如图8所示,为了载置过滤器3的下表面部,该车辆用空调装置1具有沿水平延伸的搁板状的下引导部5。上引导部6具有:安装引导部6a,其配置在里侧(与装卸用开口部相对的一侧)附近,用于保持过滤器3;倾斜引导部,其配置在安装引导部6a及装卸用开口部之间,用于限制过滤器3的装卸角度。
安装引导部6a配置成与下引导部5平行,其与下引导部5之间的间隔比过滤器3的厚度稍大。倾斜引导部具有第一倾斜引导部6b和第二倾斜引导部6c。第二倾斜引导部6c从安装引导部6a朝向装卸用开口部7逐渐与引导部5分离(向上侧变高),第一倾斜引导部6b从第二倾斜引导部6c的顶点6t(上引导部的顶点6t)向装卸用开口部7逐渐接近下引导部5(高度变低)。即,上引导部6的倾斜引导部(第一倾斜引导部6b和第二倾斜引导部6c)形成为向上侧凸起。
因此,如图9(a)所示,从装卸用开口部7插入过滤器3时,能够使插入角度倾斜至第一倾斜引导部6b的倾斜角度(能够从装卸用开口部7的斜下方装卸)。插入过滤器3使其前端部3a到达上引导部的顶点6t时(图9(c)),之后的插入角度由第二倾斜引导部6c进行限制而逐渐接近水平(图9(d))。不久后,过滤器前端部3a到达安装引导部6a,使过滤器大致呈水平(图9(e))。进一步地,使过滤器前端部3a向上引导部的安装引导部6a与下引导部5之间插入,过滤器前端部3a到达安装引导部6a的里侧端部(图9(f)),从而结束过滤器3的安装(过滤器3保持在空气通路的规定位置。)。需要说明的是,过滤器3的拆卸按照相反的顺序进行。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6437号公报
然而,在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上引导部6向上侧凸起,下引导部5与上引导部的顶点6t之间的间隔变大(因为上引导部6变高),所以阻碍了车辆用空调装置1的小型化。
另外,在采用与平板型进气节气门2相比通气阻力小的滚筒型进气节气门2’来使车辆用空调装置1小型化的情况下(图10),不得不使滚筒型进气节气门的旋转轴2c与上引导部6(特别是第一倾斜引导部6b)的间隔缩窄。然而,因为上引导部6的位置较高,所以为了避免滚筒型进气节气门的旋转轴2c与上引导部6的干涉,不得不使旋转轴2c相对于装卸用开口部7的位置提高。这样就会阻碍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小型化。
除此之外,如果为了确保旋转轴2c与上引导部6之间的间隔而将装卸用开口部7的位置设定为较低,则过滤器3与鼓风机4之间的间隔缩窄,从而通气阻力及通气噪音增大。
另外,在车辆用空调装置1中,下引导部5与上引导部6之间的间隔从装卸用开口部7向里侧逐渐增大,并在中途达到最大之后,朝向安装引导部6a减小。因此,在插入过滤器3时,过滤器前端部3a到达安装引导部6a的期间,能够确保支承过滤器的下引导部5只是装卸用开口部附近7a(图9(a)~(d)),不能说下引导部5的引导功能发挥充分。
即,在过滤器前端部3a到达安装引导部6a的期间,过滤器3以装卸用开口部近傍7a为支点,由于重力而产生旋转力F。如图9(a)所示,在插入过滤器3的初期(过滤器的重心3g位于装卸用开口部的外侧时),该旋转力F以使过滤器前端部3a上升的方式发挥作用(以使过滤器前端部3a与第一倾斜引导部6b接触的方式发挥作用)。
然而,如图9(b)所示,在过滤器的重心3g到达装卸用开口的内侧(过滤器前端部3a到达比空气通路的大致中央稍微靠近里侧的位置)时,旋转力F的方向逆转,过滤器前端部3a要与第一倾斜引导部6b分开而下降(过滤器3的姿态不稳定,过滤器外侧端部3b要上升)。
然而,为了避免在装卸用开口部7的周边配置的搭载设备与过滤器发生干涉,直到过滤器前端部3a到达上引导部的顶点6t为止,不得不不使过滤器外侧端部3b抬起。因此,作业人员不得不对过滤器外侧端部3b施加向下的力。然而,随着过滤器3的插入,过滤器的重心3g从装卸用开口部附近7a向里侧移动,因此使过滤器外侧端部3b上升的旋转力F增强。此时,因为装卸用开口部附近7a与过滤器外侧端部3b的距离较短,所以施加与旋转力F相对的力是极其困难的。
上述状况在过滤器3的拆卸时也同样发生,因此作业人员在装卸过滤器3时,不仅需要施加过滤器3的装卸方向的力,还需要对过滤器外侧端部3b施加向下的力,因此装卸作业并不容易。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实现一种使倾斜地装卸过滤器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小型化,并且在装卸过滤器时利用下引导部等的较宽区域支承过滤器的底面侧等(提高下引导部等的引导功能),从而在过滤器的装卸过程中能够使过滤器姿态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第一方面)具有:壳体,其在内部形成有空气通路;装卸用开口部,其形成于壳体,用于与空气通路交叉地装卸过滤器;下侧引导部,其从与装卸用开口部相对的空气通路的相对壁形成到装卸用开口部,在过滤器的下侧引导过滤器的装卸;上侧引导部,其在过滤器的上侧引导过滤器的装卸。
在此,下侧引导部具有:下侧安装部,其形成于相对壁侧,限制过滤器的安装位置;下侧轨道部,其形成于装卸用开口部侧;下侧安装部与下侧轨道部在上侧的交差角度大于180度。
因此,下侧轨道部的装卸用开口部侧比下侧安装部位置靠近下侧,因此在从装卸用开口部插入过滤器时,下侧轨道部与过滤器的底部接触,能够以稳定的姿态向下侧安装部顺畅地引导过滤器。
另外,上侧引导部具有:上侧安装部,其形成于相对壁侧,限制过滤器的安装位置;第一上侧轨道部,其形成于比该上侧安装部靠近装卸用开口部侧,其与下侧安装部的间隔从上侧安装部侧朝向装卸用开口部侧扩大;第二上侧轨道部,其形成于比该第一上侧轨道部靠近装卸用开口部侧,其与下侧安装部的间隔从第一上侧轨道部侧朝向装卸用开口部侧缩窄。
因此,在过滤器从装卸用开口部插入而使过滤器前端部到达第二上侧轨道部时,第二上侧轨道部与过滤器的上部面接触(或线接触),从而能够以稳定的姿态向相对壁侧的第一上侧轨道部引导过滤器。这样,过滤器前端部到达第一上侧轨道部时,第一上侧轨道部能够向下侧轨道部按压过滤器前端部,不久就能够向上侧安装部顺畅地引导过滤器前端部。
在具有下侧引导部和上侧引导部的引导部中,第一上侧轨道部与第二上侧轨道部的边界区域(上侧引导顶部)位于最上侧。这里,上侧引导顶部比装卸用开口部位于靠近相对壁附近的位置。因此,装卸用开口部与相对壁之间的空气通路的中间区域的引导部的高度降低,从而能够在该中间区域配置例如进气节气门的旋转轴,其结果,能够使车辆用空调装置小型化。
上侧引导部还可以具有第三上侧轨道部,该第三上侧轨道部位于比第二上侧轨道部靠近装卸用开口部侧(第二方面)。这里,第二上侧轨道部与第三上侧轨道部的交差角度形成为在上侧引导部的下侧大于180度。并且,第三上侧轨道部与下侧轨道部的间隔从装卸用开口部侧朝向第二上侧轨道部缩窄。因此,第三上侧轨道部能够向第二上侧轨道部顺畅地引导从装卸用开口部插入的过滤器的前端部侧。
下侧安装部与下侧轨道部的从相对壁侧朝向装卸用开口部侧的长度(过滤器插入方向的长度)可以大致相等(第三方面)。这样形成的下侧安装部与下侧轨道部的边界区域位于装卸用开口部与相对壁的大致中间位置。
这样,即使安装于空气通路内的过滤器的重心到达比装卸用开口部与相对壁的大致中间靠近相对壁的位置,也是发生在即将结束过滤器的安装之前。因此,下侧轨道部在过滤器的几乎整个插入过程中维持与过滤器的底部的面接触(或线接触),从而能够以稳定的姿态向下侧安装部和上侧安装部引导过滤器。
并且,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可以具有用于从空气通路拆卸过滤器的开口内引导部(第四方面)。这里,比上侧引导部位置靠近下侧的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与上侧引导部之间通过面(平面或曲面)连接。因此,在拆卸安装状态的过滤器时,过滤器的装卸开口部侧被开口内引导部的面引导,从而能够容易且顺畅地进行过滤器的拆卸。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能够实现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过滤器装卸时的引导功能,能够使过滤器装卸过程中的过滤器的姿态稳定,还能够容易地拆卸安装于引导部的过滤器。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安装在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的过滤器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的引导部附近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用于说明将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安装在储物盒的深处的情景的视图。
图5(a)~(f)是用于说明将过滤器向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引导部安装的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形成于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装卸用开口部附近的开口内引导部附近的剖面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的引导部的变形例的视图。
图8是表示现有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剖面结构的例子的示意图。
图9(a)~(f)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现有车辆用空调装置中的过滤器的装卸的视图。
图10用于说明在图8所示的现有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使用滚筒型进气节气门的情况下滚筒型进气节气门的旋转轴与上引导部的关系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车辆用空调装置;11 壳体;12 空气通路;13 装卸用开口部;20 过滤器;113相对壁;131 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3 开口内引导部;141 上侧引导部;141a 上侧安装部;141b 第一上侧轨道部;141c第二上侧轨道部;141d 第三上侧轨道部;142 下侧引导部;142a 下侧安装部;142b 下侧轨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概略]
如图1所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具有壳体11、形成于壳体11的内部的空气通路12、用于装卸安装于空气通路12的过滤器20(参照图2)而在壳体11上设置的装卸用开口部13、用于引导过滤器20的引导部14,在引导部14的下方还设置有鼓风机15。
空气通路12具有用于将车外的空气取入的外部气体取入口121和用于将车内的空气取入的内部气体取入口122。引导部14具有配置在上侧的上侧引导部141和配置于下侧的下侧引导部142。空气通路12具有用于将通过了引导部14的空气导向鼓风机15的内部通气口(喇叭口)123。
车辆用空调装置10配置在例如储物盒的行驶方向的前方。在该情况下,过滤器20的安装在将储物盒安装于仪表板之前进行(在更换过滤器时,拆卸储物盒)。
在图1中,在装卸用开口部13的右上方标注的401为储物盒40的里壁。储物盒里壁401的上侧缘部配置在比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1稍靠上方且室内侧的位置,储物盒里壁401的下侧缘部(未图示)配置在比装卸用开口部的下侧缘部132靠近下方的位置。即,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1与下侧缘部132的间隔形成为比过滤器20的厚度大,从而能够使过滤器20的装卸顺畅。
<进气节气门>
如图1所示,在外部气体取入口121和内部气体取入口122的附近配置有滚筒型进气节气门(以下称为进气节气门)30。进气节气门30具有旋转轴301,由以该旋转轴301为中心轴的曲面形成的门周壁302、在门周壁302与旋转轴301的两侧端之间安装的扇形周壁支承部303(周壁支承部303的汇集部与旋转轴301连结)。
因此,门周壁302随着进气节气门30的旋转而在外部气体取入口121和内部气体取入口122的附近滑动。在门周壁302堵塞外部气体取入口121时,内部气体取入口122的开口率最大,从而鼓风机15能够从内部气体取入口122取入空气。这样取入的口气在流过门周壁302的内侧之后,流过安装于引导部14的过滤器20、内部通气口(喇叭口)123及鼓风机15。流过鼓风机15的空气进一步流向蒸发器(未图示)而被冷却。
在门周壁302堵塞内部气体取入口122时,外部气体取入口121的开口率最大,利用鼓风机15从外部气体取入口121取入的空气流向蒸发器。这样,进气节气门30切换为内部气体循环模式或外部气体取入模式。
<引导部>
引导部14是用于以使过滤器20与空气通路12的通气方向交叉(典型的是大致正交)的方式安装过滤器20的部件。引导部14附近的空气通路12的壁部的截面形状为大致长方形。在该大致长方形的一边侧(在图1中为右侧)配置有装卸用开口部13,在与装卸用开口部13相对一侧的空气通路12的内壁成为相对壁113,过滤器插入方向的左右侧成为空气通路12的侧壁。
在左右侧壁的内侧形成有上侧引导部141和下侧引导部142。如图3所示,上侧引导部141配置成从相对壁113侧朝向装卸用开口部13的上侧。另一方面,下侧引导部142从相对壁113侧配置到装卸用开口部的下侧缘部132侧。
上侧引导部141至少具有相对壁113侧附近的上侧安装部141a、配置成从上侧安装部141a朝向装卸用开口部13侧的第一上侧轨道部141b、配置成从第一上侧轨道部141b朝向装卸用开口部13侧的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
从相对壁113到旋转轴301附近的区域中的上侧引导部141的大半由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构成。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比第一上侧轨道部141b长,具有从其与第一上侧轨道部141b的边界(上侧引导顶部141t)至少到进气节气门的旋转轴301附近的长度(引导部14的结构部件的长度是过滤器20的装卸方向上的长度)。
下侧引导部142从相对壁113侧具有跨设在相对壁113与装卸用开口部13的大致中间区域的下侧安装部142a以及从下侧安装部142a配置到装卸用开口部的下侧缘部132侧的下侧轨道部142b。下侧安装部142a与下侧轨道部142b的边界区域(下侧引导中央部142c)配置在旋转轴301的大致正下方。下侧引导部142形成为向上侧凸起,下侧安装部142a与下侧轨道部142b所成的角度如图3(图3中的θ1)所示,在上侧大于180度(例如187度),并且下侧轨道部142b与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大致平行。
上侧安装部141a和下侧安装部142a配置成大致平行。第一上侧轨道部141b与下侧安装部142a的间隔朝向装卸用开口部13侧扩大,另一方面,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与下侧安装部142a的间隔朝向装卸用开口部13侧缩窄。即,上侧引导部141与下侧安装部142a的间隔在上侧引导顶部141t处最大。另外,旋转轴301附近的上侧引导部141与下侧引导部142的间隔和上侧安装部141a与下侧安装部142a之间的间隔大致相等。
<过滤器>
如图2所示,过滤器20形成为俯视图中的轮廓形成为大致长方形的框体。框体的四个壁部是构成两侧壁的第一侧壁部202及第二侧壁部202、在装卸时供作业人员把持过滤器的把持部侧壁部203、与把持部侧壁部203相对的里侧壁部204。过滤器20在框体内保持过滤体21(过滤部件)。
过滤器20的厚度(第一侧壁部201和第二侧壁部202的高度)比上侧安装部141a与下侧安装部142a的间隔稍短。第一侧壁部的底面201a形成为以第一侧壁部201的厚度为短边且长边与第一侧壁部201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长方形,第一侧壁部的上表面201b也形成为相同的长方形。第二侧壁部的底面202a与上表面202b也同样为长方形。
把持部侧壁部203的外侧形成把持部外壁203a,内侧形成把持部内壁203b。把持部外壁203a和把持部内壁203b在把持部侧壁部203的上表面侧被槽部203c隔开。另一方面,在把持部侧壁部203的底面203d侧,把持部外壁203a和把持部内壁203b一体地形成。把持部外壁203a和把持部内壁203b的上表面与第一侧壁部的上表面201b(及第二侧壁部的上表面202b)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
把持部侧壁部的底面203d位于比第一侧壁部的底面201a(及第二侧壁部的底面202a)靠近下方的位置。第一侧壁部的底面201a和第二侧壁部的底面202a在把持部侧壁部203附近与把持部侧壁部的底面203d通过曲面连接。
[过滤器的装卸]
车辆用空调装置10配置于在仪表板50上设置的储物盒40的里侧(行驶方向的前方)。一拆卸储物盒里壁401,如图4所示,就能够看见车辆用空调装置10的装卸用开口部13及收纳鼓风机15的壳体151。作业人员不得不将过滤器装卸于在储物盒里壁401的更里侧看得见的装卸用开口部13。图5是用于说明该装卸的视图。
<过滤器的插入初期>
如图5(a)所示,将过滤器20插入装卸用开口部13。于是,过滤器20的里侧壁部204的第一侧壁部的底面201a和第二侧壁部202a在装卸用开口部13附近与侧轨道部142b的上表面点接触。
此时,过滤器20以里侧壁部204为支点,在把持部侧壁部203侧产生能够上下变动的游隙(图5(a)中的箭头X0方向),过滤器20的插入方向大致在以下的两个方向之间变动。即,插入方向在与下侧轨道部142b的上表面交叉的方向(图5(a)中的箭头X1)和与下侧轨道部142b的上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图5(a)中的箭头X2)之间变动。
这样,能够引导部14使过滤器20的插入初期的插入角度具有幅度。作业人员在该幅度范围内插入过滤器20即可,即使是储物盒等里侧的狭小空间,也能够容易插入过滤器20。
另外,插入初期的过滤器20在插入方向的两端侧(把持部侧壁部203及里侧壁部204附近)被支承而姿态稳定。因此,作业人员只要把持把持部侧壁部203使过滤器20的插入方向维持在图5(a)中的箭头X1和X2所示的范围内,就能够将过滤器20向下侧轨道部142b的上表面插入(能够容易地插入过滤器20)。
如果接着插入过滤器20,就能够如图5(b)所示,使过滤器20的第一侧壁部的底面201a和第二侧壁部的底面202a与下侧轨道部142b的上表面面接触。因此,能够使过滤器20的插入方向大致收敛于下侧轨道部142b的倾斜方向(箭头X2的方向)。即,车辆用空调装置10能够提高引导部14的引导功能(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插入过滤器20)。
<过滤器的插入中途>
如图5(c)所示,直到过滤器20以70%~80%的程度插入到引导部14为止,过滤器20的重心点G都在下侧轨道部142b上。此时,过滤器20的第一侧壁部的底面201a和第二侧壁部的底面202a与下侧轨道部142b的上表面面接触,因此,过滤器20在下侧轨道部142b上稳定。除此之外,过滤器20的第一侧壁部的上表面201b和第二侧壁部的上表面202b与第一上侧轨道部141b的下表面面接触,所以过滤器20的插入方向逐渐收敛(向X2方向逐渐收敛)。
此时,作用在过滤器20上的力为两种,即作业人员插入过滤器20的力以及重力作用于过滤器20的重心点G而使过滤器20在下侧轨道部142b上向装卸用开口部13移动的力,这两个力的方向为180度相反。因此,插入过滤器20的力不会由于作用在重心点G的重力而改变方向,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插入过滤器20。
直到插入过滤器20而使里侧壁部204到达上侧引导顶部141t为止,里侧壁部204与下侧安装部142a的间隔持续变大。此时过滤器20的重心点G位于比下侧引导中央部142c靠近装卸用开口部13侧的位置,把持部侧壁部203不会由于重力而上下移动(图5(c))。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插入过滤器20。
<过滤器插入方向的变化>
接着插入过滤器20,不久,在通过上侧引导顶部141t之后,如图5(d)所示,与第一上侧轨道部141b接触。于是,过滤器20的插入方向从X2方向变化为朝向X1方向(里侧壁部204向下侧安装部142a接近,把持部侧壁部203上升)。
此时,过滤器20的重心点G仍在下侧轨道部142b上,过滤器20的插入方向的变化由第一上侧轨道部141b限制,不取决于作用于重心点G的重力。因此,过滤器20的插入方向难以产生上下变动。当然,把持部内壁203b仍位于比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1靠近外侧的位置。
如图5(e)所示,里侧壁部204通过第一上侧轨道部141b到达上侧安装部141a时,过滤器20的重心点G向比下侧引导中央部142c靠近相对壁113侧移动。这样,过滤器20的第一侧壁部的底面201a和第二侧壁部的底面202a与下侧安装部142a接触(过滤器20的插入方向从X2方向变化为朝向X1方向)。此时,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1位于把持部侧壁部的槽部203c的内部。
<过滤器的安装的结束>
进一步插入过滤器20,如图5(f)所示,在里侧壁部204位于上侧安装部141a与下侧安装部142a之间且与相对壁113抵接(或大致抵接)时,结束过滤器20的安装作业。
此时,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1当然位于把持部侧壁部的槽部203c的内部,把持部侧壁部的把持部外壁203a与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1的外侧表面大致抵接。或者,把持部外壁203a也可以构成为堵塞装卸用开口部13(成为装卸用开口部13的盖部件)。
<过滤器的拆卸>
过滤器20的拆卸按照如下所述进行。作业人员把持把持部侧壁部203将过滤器20从引导部14拆卸。在拆卸的初期,里侧壁部204的位置被上侧安装部141a和下侧安装部142a限制,因此过滤器20在下侧安装部142a上滑动而向装卸用开口部13移动(向与箭头X1相反的方向)。
里侧壁部204在从上侧安装部141a被拔出之前(图5(e))或被拔出时(图5(d)),过滤器20的重心点G向比下侧引导中央部142c靠近装卸用开口部13的方向移动。于是,里侧壁部204和上侧安装部141a的下表面开始滑动。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在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1的内侧形成有朝向上侧引导部14的开口内引导部133。开口内引导部的开口内引导面(具有平面或曲面或具有平面和曲面二者的面)133a实质上不具有台阶部,而从上侧引导部14朝向上侧缘部131的端部形成。
因此,在里侧壁部204与上侧安装部141a的下表面开始滑动时,过滤器20的把持部内壁203b利用其上表面与开口内引导部的开口内引导面133a滑动,向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1的下侧顺畅滑动。这样,能够实现过滤器20的拆卸作业的顺畅性。
需要说明的是,开口内引导部的开口内引导面133a只要形成于装卸用开口部13附近的至少左右侧壁附近即可(当然也可以在装卸用开口部13的左右侧壁之间连续形成)。
并且,在里侧壁部204通过上侧引导顶部141t附近之后(图5(c)),过滤器20的第一侧壁部的底面201a和第二侧壁部的底面202a与下侧轨道部142b接触,或者过滤器20的第一侧壁部的上表面201b和第二侧壁部的上表面202b与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接触。因此,过滤器20利用下侧轨道部142b和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顺畅地被引导而拆卸下来。
并且,在里侧壁部204通过下侧引导中央部142c附近时,如图5(b)所示,作业人员使过滤器20的第一侧壁部的底面201a和第二侧壁部的底面202a与下侧轨道部142b接触,从而能够顺畅地拆卸过滤器20。这样,随着过滤器20的拆卸,拆卸角度逐渐扩大。
在里侧壁部204接近装卸用开口部13时,过滤器20成为如图5(a)所示的状态。因此,作业人员能够一边把持把持部侧壁部203将过滤器20的拆卸方向选择为图5(a)中的箭头X1、X2所示范围内容易作业的方向,一边拆卸过滤器20。
<变形例>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引导部14还可以如图7所示在比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靠近装卸用开口部13侧的位置具有第三上侧轨道部141d。
在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与第三上侧轨道部141d的边界区域配置有上侧引导部拐点141e。该上侧引导部拐点141e优选在下侧引导中央部142c的大致上方,配置在进气节气门的旋转轴301(未图示)的大致正下方且附近。上侧引导部拐点141e与下侧引导中央部142c的间隔和上侧安装部141a与下侧安装部142a的间隔大致相等。如图7所示,第三上侧轨道部141d与第二上侧轨道部141c的交叉角度(图7中的θ2)在下侧大于180度(例如为187度,第三上侧轨道部141d例如配置成与下侧安装部142a大致平行)。
第三上侧轨道部141d的开口侧端部141f配置在比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缘部131靠近上侧的位置,或者第三上侧轨道部141d与下侧引导部142的间隔从装卸用开口部13侧朝向上侧引导部拐点141e(下侧引导中央部142c附近)逐渐缩窄。
因此,具有第三上侧轨道部141d的引导部14能够更顺畅地引导从装卸用开口部13插入的过滤器20,并将过滤器20安装在空气通路12的规定位置,另外,能够将安装于规定位置的过滤器20更顺畅地取出。
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可以在不改变其要旨的情况下进行适当变形而实施。例如,可以使下侧安装部与下侧轨道部连续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在下侧安装部与下侧轨道部之间在三维空间内也存在几何学上的交叉及交叉角度。第二上侧轨道部和第三上侧轨道部的关系等也一样。
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能够在工业上制造,也能够成为商业交易的对象,因此成为具有经济价值而能够在工业上利用的发明。

Claims (5)

1.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
壳体;
空气通路,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装卸用开口部,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用于装卸与所述空气通路交叉地安装的过滤器;
下侧引导部,其在所述空气通路中从与所述装卸用开口部相对的相对壁形成到所述装卸用开口部,在所述过滤器的下侧引导所述过滤器的装卸;
上侧引导部,其形成于所述下侧引导部的上侧,引导所述过滤器的装卸;
下侧安装部,其在所述下侧引导部中形成于所述相对壁侧,限制所述过滤器的安装位置;
上侧安装部,其在所述上侧引导部形成于所述相对壁侧,限制所述过滤器的安装位置;
第一上侧轨道部,其在所述上侧引导部中形成于比所述上侧安装部靠近所述装卸用开口部侧的位置,其与所述下侧安装部的间隔从所述上侧安装部侧朝向所述装卸用开口部侧扩大;
第二上侧轨道部,其在所述上侧引导部中形成于比所述第一上侧轨道部靠近所述装卸用开口部侧,其与所述下侧安装部的间隔从所述第一上侧轨道部侧朝向所述装卸用开口部侧缩窄;
该车辆用空调装置的特征在于,
进一步具有下侧轨道部,该下侧轨道部在所述下侧引导部中形成于比所述下侧安装部靠近所述装卸用开口部侧,其与所述下侧安装部在上侧的交叉角度大于180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引导部还具有第三上侧轨道部,该第三上侧轨道部形成于比所述第二上侧轨道部靠近所述装卸用开口部侧,该第三上侧轨道部与所述第二上侧轨道部在下侧的交叉角度大于180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引导部的下侧安装部和下侧轨道部的、从所述相对壁侧朝向所述装卸用开口部侧的长度大致相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侧引导部的下侧安装部和下侧轨道部的、从所述相对壁侧朝向所述装卸用开口部侧的长度大致相等。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卸用开口部的上侧即上侧缘部比所述上侧引导部位置靠近下侧,
所述上侧引导部与所述上侧缘部之间通过平面和曲面二者或者其中之一连接而具有开口内引导部,该开口内引导部在从所述空气通路拆卸所述过滤器时将所述过滤器的所述装卸开口部侧向所述上侧缘部引导。
CN201510177836.3A 2014-04-24 2015-04-15 车辆用空调装置 Active CN1049998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0486A JP6295134B2 (ja) 2014-04-24 2014-04-24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2014-090486 2014-04-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9887A CN104999887A (zh) 2015-10-28
CN104999887B true CN104999887B (zh) 2017-05-17

Family

ID=54261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77836.3A Active CN104999887B (zh) 2014-04-24 2015-04-15 车辆用空调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95134B2 (zh)
CN (1) CN104999887B (zh)
DE (1) DE1020151060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62843B2 (ja) * 2018-03-27 2021-11-05 株式会社日本クライメイトシステムズ 車両空調用送風装置
JP7090047B2 (ja) * 2019-03-20 2022-06-23 マーレ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車両用空調装置
JP7322760B2 (ja) * 2020-03-12 2023-08-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空調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08033A (ja) * 2006-05-18 2007-11-29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空調用外気取り入れ構造
KR20120088114A (ko) * 2011-01-31 2012-08-08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12236437A (ja) * 2011-05-10 2012-12-06 Sanden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299130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更换车辆的空气过滤器的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75633U (zh) * 1979-11-16 1981-06-20
JPS5925015U (ja) * 1982-08-06 1984-02-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11235913A (ja) * 1998-02-20 1999-08-31 Calsonic Corp 自動車用空気調和装置のインテークユニット
JP4389715B2 (ja) * 2004-08-05 2009-12-2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送風機ユニット
JP2013136259A (ja) * 2011-12-28 2013-07-11 Keihin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EP2664472B1 (en) * 2012-05-15 2016-03-30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08033A (ja) * 2006-05-18 2007-11-29 Kubota Corp 作業車の空調用外気取り入れ構造
KR20120088114A (ko) * 2011-01-31 2012-08-08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JP2012236437A (ja) * 2011-05-10 2012-12-06 Sanden Corp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2991308A (zh) * 2011-09-09 2013-03-27 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更换车辆的空气过滤器的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95134B2 (ja) 2018-03-14
CN104999887A (zh) 2015-10-28
JP2015209033A (ja) 2015-11-24
DE102015106093A1 (de) 2015-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99887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CN103707737B (zh) 车辆hvac系统
CN103375083B (zh) 连接装置、玻璃板组件、车窗调节器组件、以及安装和拆卸方法
CN106163846B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EP2058157A1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JP2019098878A (ja) レジスタ
CN105722704B (zh) 车辆用座椅空调装置
JP5935721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291755A (zh) 车辆用空调装置
JP4215298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9720365B (zh) 轨道车辆的空调风道和轨道车辆
US10370008B2 (en)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railroad vehicle equipped with same
CN107284181A (zh) 车辆加热、通风和空调系统
KR20210077996A (ko) 자동차 벤트덕트 금형 제조방법
CN107585111A (zh) 发动机护板机构
CN205468423U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低轮廓通风系统
JP6544729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WO2020230548A1 (ja) 車両用エアコン装置
CN212046883U (zh) 用于车辆的中控组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KR100613707B1 (ko) 자동차의 벤트덕트 및 그 제조 금형
CN209441167U (zh) 一种汽车天窗帘布导向块
KR100550614B1 (ko) 자동차 에어덕트 조립구조
JP2011111082A (ja) 車両用ルーフ構造
KR100492368B1 (ko) 공기안내 구조가 개량된 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KR200360679Y1 (ko) 철도차량의 트랙션 모터 냉각 에어 분할 공급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