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95709A - 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95709A
CN104995709A CN201380057795.3A CN201380057795A CN104995709A CN 104995709 A CN104995709 A CN 104995709A CN 201380057795 A CN201380057795 A CN 201380057795A CN 104995709 A CN104995709 A CN 1049957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ontactor
push rod
high voltage
voltage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779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边东弼
徐基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 Tai Tong
Original Assignee
(zhu) Tai To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201243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93066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2013011544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495748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 Tai Tong filed Critical (zhu) Tai Tong
Publication of CN104995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957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12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 H01H1/1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 H01H1/24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 H01H1/26Conta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nner in which co-operating contacts engage by abutting with resilient mounting with spring blade sup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5/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actuation in opposite directions, e.g. slide switch
    • H01H15/02Details
    • H01H15/04Stationary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00Mechanisms for operating contacts
    • H01H3/3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 H01H3/42Driving mechanisms, i.e. for transmitting driving force to the contacts using cam or eccentr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1/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in the form of a pivotable member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g. by a hand
    • H01H21/02Details
    • H01H21/18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21/22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 H01H2021/225Operating parts, e.g. handle with push-pull operation, e.g. which can be pivoted in both directions by pushing or pulling on the same extremity of the operating memb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上述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包括:外壳,在上述外壳的上侧形成有开口部;第一触点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下侧;第二触点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下侧,并配置于上述第一触点部的正上方;以及接触器,上述接触器的一端部固定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一侧,上述接触器的另一端部配置于上述第一触点部与上述第二触点部之间,上述接触器包括:推杆部,上述推杆部以使上述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连续的方式形成,并且上述推杆部的中间部分以贯通上述开口部来突出的方式向上侧弯折而成;以及加强凸缘,形成于上述接触器的表面,上述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通过防止接触器的变形来强化耐久性。

Description

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High load switch),更详细地,涉及比较易于制造,通过减少部件数量来降低制造费用,并防止产生启动噪音,通过加强刚性来防止变形及强化耐久性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
背景技术
通常,在车辆配置有多种开关装置,以便利用从电源部(未图示)供给的电流来启动车辆的主要结构。
图1a为表示现有技术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1b为表示图1a的结构中的接触器的工作过程的剖视图。
尤其,开关装置中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用于负荷较大的开关装置。作为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例如有电动车窗开关。
如图1a及图1b所示,电动车窗开关为,若为了防止由高压负荷引起的火花的发生而通过使用人员来向接触器5提供外力,则瞬间与第一触点部10a接触来执行开启(On)触点,若去除使用人员的外力,则瞬间从第一触点部10a隔开后,瞬间与相反侧的第二触点部10b接触,来执行关闭(Off)触点的开关装置。
更加详细地,若使用人员为了开放车窗而向接触器5提供外力,则在接触器5与第一触点部10a接触的瞬间,产生基于用于开放车窗的开启触点的电信号,若使用人员为了停止开放车窗的动作而从接触器5去除外力,则接触器5从第一触点部10a隔开后,在瞬间与第二触点部10b接触的瞬间产生基于用于停止开放车窗关闭触点的电信号。这种接触方式被称作“相向接触方式”。
如图1a及图1b所示,在现有技术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中,若使用人员传递操作力来使推杆15向外壳20的内外部上下移动,则推杆15配置于外壳20的内部,而上述推杆15的另一端5b以固定有与推杆15的末端15a相接触的接触器5的一端5a为基准来做圆弧运动。
另一方面,在接触器5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弹性部,上述弹性部具有规定的弹力,当接触器5的另一端5b以一端5a为基准来做圆弧运动时,弹性部25向接触器5提供规定的弹力,从而可瞬间向第一触点部10a及第二触点部10b的方向发生弹性变形。在这里,接触器5也以圆弧形的方式形成,以便可以借助从弹性部25提供的弹力来发生瞬间变形。
因此,当上述接触器5的另一端5b以一端5a为基准来做圆弧运动时,若以大于一端弹性部25的阻力的方式提供使用人员的操作力,则与上述第一触点部10a瞬间接触,若使用人员的外力被去除,则借助上述弹性部25的阻力来重新与作为原位置的第二触点部10b瞬间接触。
但是,如图1所示,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现有技术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中,上述接触器5的一端5a和上述弹性部25需固定于配置在上述外壳20的内部设置部3,而为了使上述接触器5能够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变形并瞬间接触,需考虑上述设置部3的尺寸来准确制造接触器5。即,在上述接触器5与上述设置部3的尺寸不匹配的情况下,在弹力方面产生差异,从而具有有可能发生作为高压负荷开关的顽固性问题的产生火花的忧虑。
并且,在使用人员向上述推杆15提供过度的外力的情况下,存在上述接触器5永久变形的忧虑,即使制造上述接触器5时的尺寸准确,也会根据组装时所产生的尺寸的变化及组装差量而存在有可能对主要功能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的忧虑。
并且,最大的问题是,为了执行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功能,需要与上述第一触点部10a和上述第二触点部10b瞬间接触,因而在接触时产生“噼啪”的接触噪音。这种接触噪音成为降低消费者对产品的感性质量的问题。
由于向这种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施加大的负荷,因而存在因高压负荷而导致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部件发生变形,从而降低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耐久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产生启动噪音,易于制造产品,防止产生火花,并减少部件数量来降低产品的制造费用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防止接触器发生变形来加强耐久性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局限于上述的问题,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从以下记载中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包括:外壳;第一触点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下侧;第二触点部,配置于上述第一触点部的正上方;以及接触器,上述接触器的一端部以悬臂梁方式固定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一侧,上述接触器的另一端部借助使用人员所提供的外力来向下侧移动之后,与上述第一触点部接触,若去除使用人员的外力,则借助弹力来向上侧移动,之后与上述第二触点部接触,上述接触器包括推杆部,上述推杆部以使上述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连续的方式形成,并且上述推杆部的中间部分以贯通向外壳的上侧开口的开口部来突出的方式弯折而成。
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在详细说明及附图中。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具有以下效果中的一个或多个。
第一,除了接触器的推杆部之外,能够以水平方式制造接触器,因而具有易于制造的效果。
第二,与以往相比,不需要作为额外的结构物的推杆部,因而减少了部件数量,从而具有降低制造费用的效果。
第三,防止产生启动噪音,从而具有防止降低使用人员对产品的感性质量的效果。
第四,具有可防止由使用人员的强大的外力或持续性的外力导致的接触器变形的效果。
第五,具有通过防止接触器的变形来加强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耐久性的优点。
本发明的效果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效果,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可从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明确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表示现有技术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b为表示图1a的结构中的接触器的工作过程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优选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优选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图2及图3的结构中的接触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接触器的侧视图。
图6a及图6b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接触器的工作过程的图。
图7a及图7b为表示在接触器没有加强凸缘和桥接器的情况下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接触器的工作过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的实施例会让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实现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更加明确。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所公开的实施例,能够以互不相同的各种方式实施,本实施例只用于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仅由发明要求保护范围定义。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结构要素。
图2为示出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优选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优选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表示图2及图3的结构中的接触器的立体图,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接触器的侧视图,图6a及图6b为表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接触器的工作过程的图,图7a及图7b为表示在接触器没有加强凸缘和桥接器的情况下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接触器的工作过程的图。
参照图2及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100包括:外壳110,在上述外壳110的上侧形成有开口部111;第一触点部120,上述第一触点部120配置于外壳110的内部的下侧;第二触点部130,上述第二触点部130配置于外壳110的内部,并配置于第一触点部120的正上方;接触器200,上述接触器200的一端部210固定于外壳110的内部的一侧,上述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位于第一触点部120与第二触点部130之间。
开口部111以使外壳110的内外部相连通的方式形成,并形成于外壳110的上面部的中间部分。在开口部111的上侧配置有通过使用人员来以跷跷板的方式工作的旋钮101(参照图6a及图6b)的下端部101a。并且,可形成多个开口部111,在本发明优选的一实施例中,可在外壳110的上面部的中间部分以隔开的方式形成有两个开口部111。
在这里,接触器200可包括推杆部230,上述推杆部230以一端部210与另一端部220之间连续的方式形成,并且上述推杆部230的中间部分的一部分以贯通开口部111向外壳110的外侧突出的方式向上侧弯折而成。
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将在接触器200的部位中除推杆部230的剩余部分,即,分别以推杆部230为基准来使接触器200固定的一侧的部分称为“一端部210”,将与之相向的部分称为“另一端部220”来进行说明。
由一端部210、推杆部230及另一端部220形成的接触器200仅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划分了结构,实际上是由一种材质连续形成的一体型。
如上所述,推杆部230以贯通开口部111的方式向外壳110的外侧突出,并与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相接触,从而接收使用人员的操作力。
推杆部230以与其他结构(一端部210及另一端部220)连续的方式在接触器200形成为一体,在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100的优选的一实施例中,由于在接触器200无需用于提供使用人员的外力的额外的外力传递部件(即,参照附图1b中的附图标记15所指的以往的“推杆”),因而具有减少部件的数量,并在组装时,也减少组装工序的数量的优点。
接触器200的一端部210借助固定部件105来以悬臂梁的形状固定于外壳110的内部的一侧。并且,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以可以在第一触点部120与第二触点部130之间上下移动的方式配置。
可在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形成有突出部140,上述突出部140以使第一触点部120与第二触点部130容易接触的方式上下突出。但是,当不与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相接触时,即,在不向接触器200提供使用人员的外力的情况下,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继续维持与第二触点部130相接触的状态。
如上所述,推杆部230以贯通开口部111的方式向外壳110的外侧突出,并与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相接触。因此,推杆部230可接收对旋钮101进行操作的使用人员的操作力。
推杆部230以一体方式形成于接触器200,由于不需要用于提供使用人员的外力的其他结构物,因而具有减少部件的数量,还减少组装工序的数量的优点。
推杆部230大致形成于接触器200的一端部210与另一端部220之间。推杆部230包括:一对垂直部231a、231b,以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方式配置;以及延伸部231,用于使一对垂直部的上端延伸,推杆部230以呈下侧开口的“U”字形形状弯折而成。
这种弯折形状具有在向接触器200提供外力的情况下,形状容易变形,若形状发生变形,则借助接触器200所具有的固有的弹力来恢复为原有的形状的性质。
尤其,延伸部231为与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相接触的部分,并能以圆弧形的方式形成,使得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柔和地下降。推杆部230能够以越从上侧靠近下侧,与垂直部232a、232b之间的隔开距离相对应的宽度变得越大的方式形成。
但是,推杆部230并不是必须以越从上侧靠近下侧,垂直部232a、232b的宽度越大的方式形成,还能以除垂直部232a、232b与延伸部231的连接部分及各垂直部232a、232b与一端部210及另一端部220之间的连接部分之外的一侧垂直部232a与另一侧垂直部232b之间的宽度相同的方式形成。
并且,推杆部230的中间部分的宽度可大于开口部111。因此,在不向接触器200提供外力的情况下,推杆部230可始终与开口部111相接触。但是,并不是必须以推杆部230始终与开口部111相接触的方式设置。
对以如上所述的形状形成的接触器200与以往的接触器200进行对比,在以往的接触器中,由于施加高压负荷,因而需要与第一触点部及第二触点部瞬间接触,因此在制造接触器的形状方面需要精密性,相反,在本发明中,在制造接触器200时无需精密性,因而易于制造。换言之,在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实施例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情况下,对组装接触器200时所需的尺寸差量及组装差量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因而具有总体上改善质量的效果。
并且,在以往的接触器200中,若由使用人员提供或去除规定的外力,则接触器瞬间改变形状,并与第一触点部110接触或第二触点部130接触,此时,产生很大的接触噪音,但在本发明中,没有接触器200的瞬间改变形状的过程,而仅有基于提供渐进的外力的接触过程,因而可防止产生接触噪音。
换言之,在本发明的情况下,接触器200与以往的推杆15实现一体化,因而能够以操作人员实际操作旋钮101的慢速执行触点的开启(ON)及关闭(OFF),尤其,推杆部230以“U”字形形状形成,弹性佳,从而提高了缓冲效果,最终带来了减少启动噪音的优点。
参照附图(尤其,图7a及图7b)对此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参照图7a,若使用人员启动旋钮101,使得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与推杆部230的一侧相接触,从而向另一侧推动推杆部230,则如图7b所示,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在与第二触点部130相接触的状态向第一触点部110移动。
在这里,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二触点部130相接触的状态为,例如,在由车辆的电动车窗开关启动的车窗中,指车窗停止的状态。虽然处于车窗停止的状态,但在车窗停止之前的状态为进行开放或封闭车窗的动作的状态,因而在使上述的动作状态停止的意义上,可称为关闭触点。相反,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一触点部110相接触的状态是指进行开放或封闭车窗的动作的状态,因而在使车窗进行动作的意义上,可称为开启触点。即,在本发明的优选的一实施例中,适用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上述第一触点部110及上述第二触点部130接触的相向接触方式。
另一方面,若使用人员的外力经由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来向接触器200传递,则接触器200从图7a中的关闭触点状态变更为图7b中的开启触点状态。此时,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在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以跷跷板的方式完全旋转之前与第一触点部110相接触,若使用人员之后继续旋转旋钮101来供给外力,则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在与第一触点部110相接触的状态下发生形状变形。即,接触器200以在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一触点部110相接触的状态下,若使用人员继续旋转旋钮101来供给外力,则借助“U”字形形状的推杆部230继续扩开的方式构成,从而维持适当接触压力,并发生形状变形。
更为详细地,由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提供的外力向推杆部230传递,向推杆部230传递的外力向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传递,此时,若第一触点部110与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相接触,则第一触点部110对所要继续提供的外力起阻力作用,由使用人员提供的外力与从第一触点部110传递的阻力相互冲突,从而使接触器200的形状发生变形。
但是,与以往的接触器不同,这种形状的变形并是用于使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一触点部110瞬间接触的形状发生变更,严格来讲,这种形状的变形用于在使接触器以持续接收使用人员的外力的方式设置后,由于持续提供的外力使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维持与第一触点部110之间的规定的接触压力,并防止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从第一触点部110任意脱离。最终,这种防止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任意脱离可与防止有可能在高压负荷开关100中成问题的产生火花的功能相联系。
并且,接触器200的形状变形属于在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一触点部110接触之后产生的现象,因而接触时所产生的接触噪音非常小。因此,可防止接触噪音导致的降低使用人员对接触器的感性质量的问题。
另一方面,可以充分预测的是,以“U”字形状的推杆部230逐渐扩开的方式变更接触器200的形状,并使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继续与第一触点部110接触,以便若由使用人员提供外力,则当接触器200的形状变形时,推杆部230的水平方向的隔开距离逐渐变大。这是因为,在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100中,从一开始就以形状容易变形的方式制造接触器200,对于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以从推杆部230的一侧偏离的方式来提供的外力,推杆部230的形状变形为以如上所述的方式使水平方向的隔开距离逐渐变大的形状。
相反,若由使用人员去除外力,则按从第二触点部130向第一触点部110移动的顺序相反的顺序,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在与第一触点部110接触的状态下向第二触点部130移动,并与第二触点部130接触。
此时,如图7a及图7b所示,去除由使用人员提供的外力的状态为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从推杆部230隔开为止的状态,因此,若在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从推杆部230隔开的瞬间,由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二触点部130接触,则也可充分减少第二触点部130的接触噪音,这是理所当然的。
另一方面,在不提供使用人员的外力的情况下,接触器200以除上述推杆部230,由上述一端部210和另一端部220在一条直线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由此,预计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100的优选实施例的高压负荷开关防止产生火花并充分减少接触噪音,从而预防消费者的感性质量的下降,并且,由于无需以准确的数值进行制造,因而不仅提高产品的生产率,而且因无需额外的推杆而可以减少组装工序的数量等。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100的优选的一实施例还可包括:加强凸缘240,以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接触器200的表面;以及桥接器250,用于维持一对垂直部232a、232b的规定的宽度。
桥接器250与形成推杆部230的垂直部232a、232b中的一个垂直部的内侧面相结合。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以在与第二触点部130接触时,也维持规定的接触压力的方式设置。但是,在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二触点部130之间形成的规定的接触压力使得相当于推杆部230的下部侧的一对垂直部232a、232b之间的隔开距离变窄,若这种现象持续存在,则有可能以推杆部230的一对垂直部232a、232b之间的隔开距离变窄的状态发生永久变形。像这样,若一对垂直部232a、232b永久变形,则在上述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二触点部130之间形成的最初的接触压力将逐渐变小,这种接触压力的下降可演变为与第二触点部130的接触不良,并可对接触器200的耐久性产生影响。
桥接器250起到如下作用:以在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二触点部130之间维持持续的接触压力的方式使与一对垂直部232a、232b之间的隔开距离相对应的宽度维持规定距离。
加强凸缘240与接触器200的表面相结合,来以大于张力的阻力防止接触器200发生变形。加强凸缘240形成于接触器200的一端部210与推杆部230之间和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推杆部230之间。加强凸缘240可在接触器200的表面设为多个列。
并且,加强凸缘240可延伸至推杆部230。在本实施例中,加强凸缘240可延伸至推杆部230的垂直部232a、232b。像这样,在加强凸缘240的长度以长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可向广泛的范围分散张力,具有有效阻碍接触器200的变形的优点。对于向接触器200施加的作用力的影响,将进行后述。
加强凸缘240向接触器200的长度方向形成。加强凸缘240可借助注塑成型等方法来与接触器200形成为一体。并且,加强凸缘240以突出的方式形成于接触器200的表面。加强凸缘240的突出高度越高,越可以有效地阻碍接触器200的变形。但是,若上述加强凸缘240的突出高度过高,则存在有可能使组装性性等下降的忧虑。因此,优选地,加强凸缘240形成为适当的突出高度。
在向接触器200的推杆部230提供使用人员的外力的情况下,加强凸缘240的另一端部220借助外力来向下侧移动。由此,接触器200与第一触点部120相接触。在接触器200与第一触点部120相接触之后持续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张力会向接触器200施加。并且,借助向接触器200施加的外力,向第一触点部120施加的接触压力上升。不仅如此,借助张力,接触器变弯或发生变形。因此,加强凸缘240起到承受向接触器200施加的张力来防止接触器200变弯或发生变形的功能。即,通过防止由向接触器200施加的外力引起的接触器200的变形,可恒定维持接触器200的接触压力,并加强接触器200的耐久性。
桥接器250与推杆部230的垂直部231a、231b中的一个垂直部的内侧面相结合。在本实施例中,桥接器250与一端部210侧的垂直部232a的内侧面相结合。如上所述,桥接器250使推杆部230的垂直部232a、232b的宽度维持规定距离,从而与使用时间无关地维持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二触点部130之间的规定的接触压力。
在向接触器200的推杆部230提供使用人员的外力的情况下,桥接器250借助外力使另一端部220向下侧移动,由此,接触器200的垂直部232a、232b的宽度扩大,在此情况下,桥接器250从另一端部220侧的垂直部231b的内侧面相隔开。
参照图5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如下:若向推杆部230提供使用人员的外力,则形成于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的突出部140与第一触点部接触。此时,接触器200以具有“U”字形形状的剖面的推杆部230的垂直部232a、232b逐渐扩开的方式发生形状变形。
若推杆部230以具有“U”字形的形状的剖面的方式形成,则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推杆部230的“U”字形的形状的剖面以贯通开口部111来向外壳110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从而无需设置额外的如推杆(参照现有附图)等的外力传递部件,因而具有减少部件的数量的优点。但在本发明中,没必要必须排除推杆等外力传递部件。第二,与未形成有推杆部230而单纯以“一”字形形状形成接触器200的情况相比,推杆部230的“U”字形的形状的剖面具有能够以小的按压力来实现转换的优点。即,若接触器200的形状呈“一”字形形状,则需要更多的按压力,但借助具有“U”字形形状的剖面的推杆部230,即使按压力小,也因只要向推杆部230的形状开始变形的部分为止提供按压力就足够,因而具有借助更小的按压力也能进行转换的优点。
在这里,在接触器200的形状变形不大于接触器200一开始就具有的固有的弹力的情况下(即,不发生永久变形的情况),若去除外力,则复原成原来的形状。这种接触器200的形状变形可通过适当调节向接触器200提供外力的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来调整。
桥接器250起到以下作用:当执行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二触点部130接触的关闭触点时,防止垂直部232a、232b的宽度小于规定距离以下,从而防止出现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与第二触点部130之间的接触不良的现象。因此,可防止接触器200发生变形,并可加强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耐久性。
在本发明中,接触器200与以往的推杆形成一体化,从而能够以操作人员实际操作旋钮101的慢速来执行开启触点及关闭触点,尤其,通过推杆部230以“U”字形形状形成,使得借助更小的按压力也能够进行转换,并且由于弹力佳,因而增加了接触时的缓冲效果,最终具有减少启动噪音的优点。
参照附图(尤其,参照图6a至图7b),对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构成的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作用进行说明则如下。
首先,对执行关闭触点时的桥接器250的作用进行说明则如下。
参照图7a,作为完全不提供使用人员的操作力的情况,在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借助规定的接触压力来与作为关闭触点的第二触点部130接触的情况下,可产生借助持续的接触压力,从而发生推杆部230的下端部变窄的现象。如上所述的推杆部230的形状变形在不属于永久变形的界限下,属于优选现象,但在借助上述接触压力来产生永久变形的情况下,引起接触压力相对下降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存在有可能演变为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启动不良的问题。
在这里,参照图6a,桥接器250固定于构成推杆部230的垂直部232a、232b中的一个垂直部的内侧面,来起到防止一对垂直部232a、232b的隔开距离变窄的作用。像这样,借助桥接器250来与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与第二触点部130之间的接触压力无关地防止推杆部230永久变形,从而提供提高本发明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的耐久性的优点。
另一方面,对开启触点时的推杆部230的作用进行说明则如下。
参照图7b,若使用人员操作旋钮101,则旋钮101的下端部101a按压推杆部230,使得接触器200的另一端部220向第一触点部120移动,从而执行开启触点。此时,推杆部230呈“U”字形形状,并以推杆部230容易扩开的方式发生形状变形。
像这样,推杆部230以经由外壳110的开口部111从外壳110的内侧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从而不仅无需额外外力传递部件,而且以形状发生变形,并借助固有的弹力来复原成原来的状态的方式构成,从而提供顺畅地形成相向接触的优点。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示出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特定实施例,在不脱离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要求的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由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实施多种变形,并且,这种变形实施不应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前景中单独理解。

Claims (16)

1.一种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外壳;
第一触点部,配置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下侧;
第二触点部,配置于上述第一触点部的正上方;以及
接触器,上述接触器的一端部以悬臂梁方式固定于上述外壳的内部的一侧,上述接触器的另一端部借助使用人员所提供的外力来向下侧移动之后,与上述第一触点部接触,若去除使用人员的外力,则借助弹力来向上侧移动,之后与上述第二触点部接触,
上述接触器包括推杆部,上述推杆部以使上述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连续的方式形成,并且上述推杆部的中间部分以贯通向外壳的上侧开口的开口部来突出的方式弯折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推杆部以向上述外壳的内部的下侧开口的“U”字形形状弯折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推杆部以圆弧形的方式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以形成上述推杆部的方式弯折的上述中间部分的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上述开口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推杆部以越靠近上部,水平方向的隔开距离越小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若使用人员提供外力来使上述接触器的另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触点部接触,则上述推杆部以上述水平方向的隔开距离逐渐变大的方式改变形状,并使上述接触器的另一端部与上述第一触点部继续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未提供使用人员的外力的情况下,上述接触器以除上述推杆部之外的上述一端部与另一端部在一条直线上延伸的方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器还包括加强凸缘,上述加强凸缘形成于上述接触器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凸缘设为多个列。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凸缘形成于上述一端部与上述推杆部之间及上述另一端部与上述推杆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凸缘延伸至上述推杆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加强凸缘向上述接触器的长度方向形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
上述推杆部包括:
一对垂直部,以具有规定的宽度的方式配置;以及
延伸部,用于使上述一对垂直部的上端延伸,
上述推杆部的下侧呈开口的“U”字形形状,
上述接触器还包括桥接器,上述桥接器用于维持上述一对垂直部之间的宽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桥接器与形成上述推杆部的上述一对垂直部中的一个垂直部的内侧面相结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桥接器以能够与上述一对垂直部中的剩余一个垂直部的内侧面相接触的方式配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其特征在于,上述接触器以使上述一端部与上述另一端部之间连续的方式形成。
CN201380057795.3A 2012-11-05 2013-10-31 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 Pending CN10499570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2-0124325 2012-11-05
KR1020120124325A KR101393066B1 (ko) 2012-11-05 2012-11-05 차량의 고부하 스위치
KR10-2013-0115448 2013-09-27
KR20130115448A KR101495748B1 (ko) 2013-09-27 2013-09-27 차량용 고부하 스위치
PCT/KR2013/009766 WO2014069907A1 (ko) 2012-11-05 2013-10-31 차량용 고부하 스위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95709A true CN104995709A (zh) 2015-10-21

Family

ID=5062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7795.3A Pending CN104995709A (zh) 2012-11-05 2013-10-31 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659718B2 (zh)
EP (1) EP2916337B1 (zh)
JP (1) JP6027257B2 (zh)
CN (1) CN104995709A (zh)
WO (1) WO20140699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6157A (zh) * 2014-07-02 2015-04-29 苏州旲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高负荷开关
JP2022154779A (ja) * 2021-03-30 2022-10-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接点端子および接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03294A (en) * 1965-09-14 1968-09-24 Wagner Electric Corp Load compensated series type flasher
US3319021A (en) * 1966-04-04 1967-05-09 Robertshaw Controls Co Electric switch
JPS5980945U (ja) * 1982-11-24 1984-05-31 生方 進 熱応動リレ−
FR2597658B1 (fr) * 1986-04-16 1992-09-11 Vialy Roger Commutateur miniature a rupture brusque
JPS62180832U (zh) * 1986-05-07 1987-11-17
DE4012547A1 (de) * 1989-04-19 1990-10-25 Tokai Rika Co Ltd Schaltervorrichtung
JPH0715073Y2 (ja) 1989-04-26 1995-04-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負荷駆動装置
JPH0492341U (zh) * 1990-12-26 1992-08-11
DE9320696U1 (de) * 1993-07-15 1994-11-24 Gruner Kg Relais Fabrik Relais zum Schalten hoher Stromstärken
JP3947307B2 (ja) * 1997-06-30 2007-07-18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大電流用の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KR19990020662U (ko) * 1997-11-27 1999-06-15 전주범 변형 방지 구조를 갖는 노브 스위치 장치
DE19858755C1 (de) * 1998-12-18 2000-06-08 Euro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Kontakteinheit für elektromagnetische Relais
JP3851526B2 (ja) * 2001-08-24 2006-11-29 Smk株式会社 アースターミナル
JP2004158241A (ja) * 2002-11-05 2004-06-03 Alps Electric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US7030325B2 (en) * 2002-12-16 2006-04-18 Trw Automotive U.S. Llc Electrical switch assembly
DE20303116U1 (de) 2003-02-20 2003-07-17 Takata Petri Ag Schalter mit selbstreinigenden Kontakten
DE102004052413B4 (de) * 2004-10-28 2007-09-13 Cherry Gmbh Subminiaturschalter
JP4720737B2 (ja) * 2006-12-13 2011-07-13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リーフスイッチ
KR200442411Y1 (ko) * 2007-04-23 2008-11-05 주식회사 신창전기 차량용 고부하 스위치
JP5394870B2 (ja) * 2009-09-25 2014-01-22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マイクロスイッチ
US8440927B2 (en) * 2011-01-28 2013-05-14 Zippy Technology Corp. Enhanced returning elasticity micro switc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16337A1 (en) 2015-09-09
WO2014069907A1 (ko) 2014-05-08
EP2916337B1 (en) 2018-01-03
US20150303004A1 (en) 2015-10-22
JP6027257B2 (ja) 2016-11-16
EP2916337A4 (en) 2016-08-10
US9659718B2 (en) 2017-05-23
JP2015533452A (ja) 2015-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51897B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及其装配方法
CN111180233A (zh) 一种超薄x平衡架机械按键
CN104995709A (zh) 车辆用高压负荷开关
CN104037005A (zh) 切换装置
CN103247287B (zh) 键盘设备
CA1160269A (en) Pushbutton key switch
US9318282B2 (en) Keyboard
CN102386028B (zh) 塑壳式断路器的传动及脱扣机构
CN204464125U (zh) 数据输入设备、其按键钮、按键开关、按键框、电路板
CN103325629B (zh) 双断点断路器的复位机构
CN202585283U (zh) 双断点断路器的复位机构
CN108155047A (zh) 一种按钮开关
JP3776743B2 (ja) 押圧式スイッチ
CN204878691U (zh) 一种电动操纵器
CN207705079U (zh) 一种按钮开关
JP2005135913A (ja) キートップ(key−top)
JP4412819B2 (ja) 電磁継電器
CN203659772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快速闭合机构
EP3547343B1 (en) Insertion structure between static spring and bobbin
CN105097347B (zh) 能抑制电弧的开关
CN108695102B (zh) 开关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5264627U (zh) 一种高压直流继电器
CN215069850U (zh) 一种断路器辅助触点
CN209504274U (zh) 一种汽车门框饰条冲切模具的微型卸料装置
CN210925812U (zh) 一种触点组合铆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