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751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1751B
CN104981751B CN201380000757.4A CN201380000757A CN104981751B CN 104981751 B CN104981751 B CN 104981751B CN 201380000757 A CN201380000757 A CN 201380000757A CN 104981751 B CN104981751 B CN 10498175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agnet part
holding section
fixed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075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1751A (zh
Inventor
蔡松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ynabook Inc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81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7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17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75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2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sliding enclosures, e.g. sliding keyboard or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进行移动的第二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的轴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一卡合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单元、且能够沿着所述轴部移动的移动部;第二卡合部,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移动部的附近,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时对所述移动部的移动进行限制;设于所述移动部的第一磁铁部;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上的、与所述第一磁铁部相斥的第二磁铁部;以及,金属构件,其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插拔,所述金属构件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时,通过吸引所述第二卡合部来解除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包括多个单元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笔记本型的个人电脑在广泛普及。对于这样的笔记本型的个人电脑,出于方便性考虑,期望有能够改变屏幕的位置的个人电脑、以及重量较轻的个人电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672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方便性的电子设备。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进行移动的第二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的轴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一卡合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单元、且能够沿着所述轴部移动的移动部;第二卡合部,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移动部的附近,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时对所述移动部的移动进行限制;设于所述移动部的第一磁铁部;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与所述第一磁铁部相斥的第二磁铁部;以及金属构件,其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插拔,所述金属构件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时,通过吸引所述第二卡合部来解除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手提式电脑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手提式电脑的铰链单元(右侧)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在将图1所示的手提式电脑的显示单元的后盖卸下的状态下从后侧示出的后视图。
图4是放大示出图1所示的手提式电脑的铰链单元的周围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状态下的手提式电脑某时的铰链单元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放大示出图5所示的铰链单元的第一固定部、移动部、以及锁定部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与图6不同的角度来放大示出图6所示的铰链单元的移动部和锁定部的立体图。
图8是沿着图4所示的F8-F8线的截面图,是示意性示出铰链单元的第一固定部、凹部、移动部、以及卡合于凹部的锁定部的截面图。
图9是示意性示出图8所示的铰链单元的第一固定部、凹部、移动部、插入构件、以及离开凹部而吸附于插入构件的锁定部的截面图。
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手提式电脑的显示单元向后方倾倒而位于沿着主体单元的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手提式电脑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的、铰链单元的第一固定部、凹部、移动部、插入构件、以及离开凹部而吸附于插入构件的锁定部的立体图。
图12是从主体单元的某个方向来示出图11所示的铰链单元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图1所示的手提式电脑的显示单元位于与主体单元重叠的位置的状态(书写板形态)的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的手提式电脑变为图1所示的状态时的、插入构件从孔部脱落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手提式电脑的铰链单元的第一固定部、凹部、移动部、卡合于凹部的锁定部、以及插入构件的立体图。
图16是沿着图15所示的F16-F16线的截面图,是示出铰链单元的第一固定部、凹部、移动部、卡合于凹部的锁定部、以及插入构件的截面图。
图17是示意性示出图17所示的铰链单元的第一固定部、凹部、移动部、插入构件、以及离开凹部而吸附于插入构件的锁定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4,对电子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说明书中,将跟前侧(即,用户侧)定义为前方向F、将从用户来看的进深侧定义为后方向B、将从用户来看的左侧定义为左方向L、将从用户来看的右侧定义为右方向R、将从用户来看的上方定义为上方向U、将从用户来看的下方定义为下方向D。
如图1至图4所示,作为电子设备的一例的手提式电脑11包括:作为第一单元的一例的主体单元12;作为第二单元的一例的显示单元13;以及介于主体单元12和显示单元13之间、且连结主体单元12和显示单元13的铰链单元14。
显示单元13具有显示面板15和包围显示面板15的周围的合成树脂制的显示外壳16。显示外壳16包含前盖17(屏框)和后盖18。作为显示面板15的一例,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液晶显示器。显示面板15并不限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例如,也可以例如是等离子显示器面板、有机EL、塑料显示器面板、片状显示器面板等,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显示器面板。显示外壳16也可以与主体外壳21一样由金属构件料来形成。
如图1至图4所示,主体单元12包括:例如,由金属构件料形成为箱状的主体外壳21;从外侧安装于主体外壳21上的键盘22;以及在主体外壳21的上表面设于键盘22的前侧的触摸板23。主体单元12在主体外壳21的内部还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24(主基板)。框体25由显示外壳16和主体外壳21构成。
主体外壳21例如由镁合金等金属构件料形成,但主体外壳21的材质并不限定于此。主体外壳21的材质可以为例如合成树脂,也可以为铝合金等其它的金属构件料。
如图2至图4所示,铰链单元14以显示单元13能够相对于主体单元12旋转的方式来对该显示单元13进行支承。铰链单元14可以使显示单元13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旋转,关闭状态为显示单元13与主体单元12重叠以使显示单元13的显示面板15与键盘22相对的的状态,打开状态为显示单元13相对于主体单元12立起的状态。如图13所示,铰链单元14可以使显示单元13移动,以呈现显示面板15的后面侧与键盘22相对(显示面板15朝向外侧的状态)、即书写板的形态。
本实施方式的铰链单元14是部分能动地使显示单元13能够滑动移动的滑动式铰链。铰链单元14组合金属制或者合成树脂制的多个构成要素而构成。
如图2至图4所示,铰链单元14具有:金属制(例如,不锈钢、铁等)的轴部26;将轴部26的一方的端部(下侧的端部)固定在显示单元13上的金属制的第一固定部27;将轴部26的另一方的端部(上侧的端部)固定在显示单元13上的金属制的第二固定部28;安装在轴部26且能够沿着轴部26进行移动的金属制的移动部31;通过螺钉等固定构件固定在主体单元12上的金属制的第一部分32;和通过螺钉等固定构件固定在移动部上的金属制的第二部分33。在第一部分32设有用于安装插入构件44的安装轴部49。第二部分33与第一部分32连结,且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部分32进行旋转。在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3之间设有由多个盘簧等构成的阻尼部50。通过阻尼部50的阻尼力使显示单元13以期望的角度被保持。
在第一固定部27的与轴部26相对的面设有圆形的凹部34。凹部34是固定于显示单元13(第二单元)上的第一卡合部的一例,在凹部34被插入后述的锁定部35的锁定主体36,从而锁定部35可以相对于凹部34被卡合。
如图4所示,移动部31通过第一部分32和第二部分33固定在主体单元12侧。
如图2、图5至图7所示,进一步地,铰链单元14具有:设于移动部31的内部的例如树脂制(聚缩醛树脂(POM)等)的轴承37;设于移动部31的凹陷部38(第二凹部);位于凹陷部38的周围地、设于第一固定部27上的一对的边缘部41;设置为能够在凹陷部38内相对于移动部移动(在接近轴部26或远离轴部26的方向能够进退、或在移动部31的附近能够移动)的锁定部35;跨越两个边缘部41而设置的、在锁定部35能够移动的状态下将锁定部35保持于凹陷部38内的锁座42;贯通第二部分33和移动部31而设置的孔部43;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第一部分32的安装轴部49进行旋转的、能够插入孔部43内的插入构件44。在锁定部35和凹陷部38的底部之间设有插入构件44能够被插入的间隙45。
移动部31在与轴部26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一磁铁部46。如图8所示,第一磁铁部46被设置为例如N极向着锁定部侧、S极向着锁定部的相反侧(轴部侧)。
锁定部35是在其与凹部34(第一卡合部)卡合时能够限制移动部31的移动的第二卡合部的一例。锁定部35例如由聚缩醛树脂(POM)等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锁定部35包括:形成为圆柱形的锁定主体36;设于锁定主体36的基部侧以防止锁定主体36从锁座42脱落的板状部47;和在板状部47上与移动部31相对的位置设置的第二磁铁部48。另外,在锁座42上设有用于穿过锁定主体36的通孔42A(参照图7)。
如图8所示,第二磁铁部48设为例如N极向着移动部31侧、S极向着移动部31的相反侧(第一固定部27侧、锁定主体36侧)。因此,第二磁铁部48以与第一磁铁部46相斥的朝向来设置。另外,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的朝向只是一个实例,只要第一磁铁部46与第二磁铁部48为相斥的朝向,将其逆向也是可以的(例如,S极之间相对)。
如图4、图5所示,插入构件44为金属构件的一例,由例如强磁性体(吸引于磁铁、高导磁率)的金属(例如,铁、碳素钢等)构成。插入构件44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安装轴部49。插入构件44包含:从安装轴部49的顶端附近开始呈棒状延伸的支持部51、和从支持部51的顶端开始向与支持部51交叉的方向突出的爪部52。爪部52的顶端部整体上带有圆弧,能够相对于孔部43圆滑地插拔。
如后文所述,通过显示单元13在图1所示的第一位置P1和图10所示的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使得插入构件44位于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或者从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离开。
如图4所示,插入构件44通过以安装轴部49为中心进行旋转,可以在从主体单元12突出的位置和被收容在主体单元12内的位置之间移动。
接着,参照图1、图5至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手提式电脑11的动作进行说明。
显示单元13在图1所示的状态(第一位置P1)下时,铰链单元14为图5所示的状态。该状态下,锁定部35处于图6、图7所示的状态,锁定部35的锁定主体36卡合于第一固定部27的凹部34(第一卡合部)(插入)。该状态下,移动部31不能相对于轴部26进行移动。
然后,通过用户的手使显示单元13从图1所示的状态变为图10所示的状态(第二位置)时,插入构件44被插入孔部43,成为图11和图12所示的状态。该状态(第二位置P2)下,在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配置有插入构件44。
在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配置有插入构件44时,即从图8所示的锁定部35卡合于凹部34的状态变为图9所示的锁定部35从凹部34解除卡合的状态。即,图8所示的状态下,在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产生相斥的磁场。但是,通过插入高导磁率材料的插入构件44,第一磁铁部46的磁场被吸收到插入构件44内从而产生磁屏蔽。由此,在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不产生相斥力或者该相斥力被弱化,通过第二磁铁部48的吸引力,锁定部35被吸附(吸引)到插入构件44上。
凹部34与锁定部35的卡合被解除时,移动部31和显示单元13变得可以沿着轴部26进行移动。该状态下,显示单元13从图10所示的状态被滑动移动到图13所示的状态。这样一来,手提式电脑11可以成为书写板形态。
另一方面,相反地,从书写板形态返回到显示单元13立起的状态时,通过用户的手使显示单元13移动到图10所示的位置。然后,通过用户的手使显示单元13立起到图1所示的位置。此时,如图14所示,插入构件44从孔部43脱离(离开),通过自重落到图5所示的位置。由此,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的相斥力恢复,如图8所示,锁定部35变为卡合到凹部34的状态。通过该卡合,沿着轴部26的移动部31的移动被限制,在显示单元13立起的状态下,移动部31和显示单元13变得不能移动。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手提式电脑11包括:第一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进行移动的第二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的轴部26;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一卡合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单元、且能够沿着轴部26移动的移动部31;第二卡合部,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被设置在移动部31的附近,该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时对移动部31的移动进行限制;设于移动部31的第一磁铁部46;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与第一磁铁部46相斥的第二磁铁部48;以及金属构件,其构成为能够在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插拔,在该金属构件位于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时,通过吸引第二卡合部,而解除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使用了两个磁铁部的简单的构造,即可以实现限制移动部31的移动的构造。即,第二卡合部与第一卡合部已经卡合的情况下,移动部31和第二单元的移动(第二单元相对于第一单元的相对移动)被限制。另一方面,金属构件位于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时,金属构件使第一磁铁部46侧的磁场减弱,进而通过第二磁铁部48的吸引力将第二卡合部吸引到金属构件。由此,解除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的卡合,使第二单元能够移动。这样一来,用户侧在必要时可以使第二单元移动,而且防止不经意时移动部31和第二单元却发生移动的不良情况。
所述金属构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单元突出的位置和收容在所述第一单元内的位置之间移动。根据这样的构成,即使在由于设有金属构件这样的结构而使该金属构件钩到手指、布料、衣服等的情况下,也可以移动金属构件使其收容于第一单元内。因此,可以防止这样的情况。
所述第二单元能够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立起的第一位置P1、和沿着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所述第二单元在第二位置P2时,所述金属构件位于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
根据该构成,第二单元位于第二位置P2时,可以使第二单元相对移动。由此,可以成为第二单元重叠于第一单元的形态。
接着,参照图15至图17,对电子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一例的手提式电脑11中,在第一固定部27侧固定有锁定部35和锁座42,在移动部31侧设有凹部34,这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其它部分都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因此,主要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对共通的部分省略图示或说明。
如图15、图16所示,铰链单元14具有:金属制的轴部26;将轴部26的一方的端部(下侧的端部)固定于显示单元13上的金属制的第一固定部27;将轴部26的另一方的端部(上侧的端部)固定于显示单元13上的金属制的第二固定部28(参照图3);安装于轴部26、且沿着轴部26能够移动的金属制的移动部31;通过螺钉等的固定构件固定于主体单元12上的金属制的第一部分32(参照图4);以及通过螺钉等的固定构件固定于移动部31的金属制的第二部分33(参照图4)。
移动部31的与第一固定部27相对的面上设有凹部34。凹部34是第一卡合部的一例,后述的锁定部35的锁定主体36被插入凹部34,能够使锁定部35卡合于凹部34。
铰链单元14包括:设于第一固定部27的凹陷部38(第二凹部);以位于凹陷部38的周围的方式设于第一固定部27上的一对的边缘部41;与轴部26平行地延伸,且与凹陷部38连续地设置的沟槽部61;设为能够在凹陷部38内相对于第一固定部27移动(在接近轴部26、或远离轴部26的方向能够进退)的锁定部35;跨越两个边缘部41而设置的、在锁定部35能够移动的状态下将其保持在凹陷部38内的锁座42;贯通第二部分33和第一固定部27地设置的孔部43;以及设为能够相对于第一部分32旋转,能够插入孔部43内的插入构件44。
沟槽部61被设为从第一固定部27的与主体单元12相对的面凹陷。在锁定部35和凹陷部38的底部之间设有插入构件44能够被插入的间隙45。
第一固定部27在与轴部26相对的位置具有第一磁铁部46。如图16所示,第一磁铁部46被设为例如N极朝向锁定部侧、S极朝向锁定部35的相反侧。
锁定部35是第二卡合部的一例。锁定部35由例如聚缩醛树脂树脂(POM)等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锁定部35包括:形成为圆柱形的锁定主体36;设于锁定主体36的基部侧用于防止锁定主体36从锁座42脱落的板状部47;以及设于板状部47的与第一固定部27相对的位置的第二磁铁部48。
如图16所示,第二磁铁部48被设为例如N极朝向第一固定部27侧、S极朝向第一固定部27的相反侧(移动部31侧、锁定主体36侧)。插入构件44的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接着,参照图1、图5、图10、图13至图17,对本实施方式的手提式电脑11的动作进行说明。
显示单元13是图1所示的状态时,铰链单元14是图16所示的状态。该状态下,锁定部35的锁定主体36卡合于移动部31的第一卡合部(插入)。该状态下,移动部31不能相对于轴部26进行移动。
接着,通过用户的手将显示单元13从图1所示的状态变为图10所示的状态时,插入构件44被插入孔部43,成为图17所示的状态。该状态下,在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配置有插入构件44。
在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配置有插入构件44时,从图16所示的锁定部35卡合于凹部34的状态、变为图17所示的锁定部35从凹部34解除卡合的状态。锁定部35的动作原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解除锁定部35相对于凹部34的卡合时,移动部31和显示单元13即可以沿着轴部26进行移动。此时,如图15所示,插入构件44能够穿过沟槽部61在凹部34的内外移动,因此,插入构件44不会刮到第一固定部27。该状态下,显示单元13通过用户的手从图10所示的状态滑动移动到图13所示的状态。由此,手提式电脑11可以成为书写板形态。
另一方面,相反地,从书写板形态返回到显示单元13起立的状态时,通过用户的手将显示单元13移动到图10所示的位置。然后,通过用户的手使显示单元13起立到图1所示的位置。此时,如图14所示,插入构件44从孔部43脱落,通过自重落到图5所示的位置。由此,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的相斥力恢复,使得锁定部35成为卡合于凹部34的状态。这样一来沿着轴部26的移动部31的移动被限制,在显示单元13起立的状态下,移动部31和显示单元13不能移动。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手提式电脑11包括:第一单元;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进行移动的第二单元;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的轴部26;将轴部26的一方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上的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单元上的、沿着轴部26能够移动且设有第一卡合部的移动部31;第二卡合部,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部的附近、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时限制移动部31的移动;设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磁铁部46;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上的、与所述第一磁铁部相斥的第二磁铁部48;以及金属构件,其被插入到第一磁铁部46和第二磁铁部48之间时,通过吸引所述第二卡合部来解除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用了两个磁铁部的简单的结构,可以实现限制移动部31的移动的构造。因此,用户侧在必要时可以使第二单元移动,还可以防止在不经意时使移动部31和第二单元发生移动。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所限定的设备,在实施阶段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而且,通过对上述实施方式公开的多个构成要素的适当的组合可以形成各种发明。例如,也可以从实施方式所示的全部构成要素删除若干构成要素。还可以跨越不同实施方式对构成要素进行适当组合。

Claims (7)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元;
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进行移动的第二单元;
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并在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重叠的关闭状态与所述第二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立起的打开状态之间旋转的轴部;
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的第一卡合部;
固定于所述第一单元、且能够沿着所述轴部移动的移动部;
第二卡合部,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移动部的附近,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时对所述移动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设于所述移动部的第一磁铁部;
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与所述第一磁铁部相斥的第二磁铁部;以及
金属构件,其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插拔,所述金属构件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时,通过吸引所述第二卡合部来解除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构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单元突出的位置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单元内的位置之间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元能够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立起的第一位置和沿着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金属构件位于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
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元;
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进行移动的第二单元;
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并在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重叠的关闭状态与所述第二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立起的打开状态之间旋转的轴部;
将所述轴部的一方的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上的固定部;
固定于所述第一单元上的、能够沿着所述轴部移动且设有第一卡合部的移动部;
第二卡合部,其能够移动地设于所述固定部的附近,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时对所述移动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设于所述固定部的第一磁铁部;
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上的、与所述第一磁铁部相斥的第二磁铁部;以及,
金属构件,其构成为能够在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插拔,所述金属构件被插入到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时,通过吸引所述第二卡合部来解除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的卡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构件能够在从所述第一单元突出的位置和收容于所述第一单元内的位置之间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单元能够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立起的第一位置和沿着所述第一单元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所述第二单元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金属构件位于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单元;
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进行移动的第二单元;
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并在所述第二单元与所述第一单元重叠的关闭状态与所述第二单元相对于所述第一单元立起的打开状态之间旋转的轴部;
固定于所述第二单元且设有第一卡合部的固定部;
固定于所述第一单元且能够沿着所述轴部移动的移动部;
第二卡合部,其能够进退地设于所述移动部的附近、在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时对所述移动部的移动进行限制;
设于所述移动部的第一磁铁部;
设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上的、设为与所述第一磁铁部相斥的第二磁铁部;以及,
金属构件,其能够位于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或者从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脱离,所述金属构件在位于所述第一磁铁部和所述第二磁铁部之间时,通过所述第二磁铁部的磁力来吸附所述第二卡合部,用以解除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卡合。
CN201380000757.4A 2013-01-31 2013-03-25 电子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17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17806A JP2014149663A (ja) 2013-01-31 2013-01-31 電子機器
JP2013-017806 2013-01-31
PCT/JP2013/058626 WO2014119016A1 (ja) 2013-01-31 2013-03-25 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751A CN104981751A (zh) 2015-10-14
CN104981751B true CN104981751B (zh) 2018-09-28

Family

ID=51261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075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81751B (zh) 2013-01-31 2013-03-25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49663A (zh)
CN (1) CN104981751B (zh)
WO (1) WO201411901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77671B2 (en) 2013-01-31 2016-03-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956523B2 (ja) * 2014-08-28 2016-07-27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着脱構造、携帯用情報機器、アクセサリ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セット
CN114661094B (zh) * 2015-11-06 2024-03-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
CN109139679B (zh) * 2018-09-30 2021-05-18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127184A (zh) * 2023-04-28 2023-11-28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防腐蚀方法、含镁组件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729A (zh) * 2006-03-29 2007-10-03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设备
JP2008113067A (ja) * 2006-10-27 2008-05-15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スライド機構及びチルト機構を有する電子デバイス、並びに関連する方法
JP2011164819A (ja) * 2010-02-08 2011-08-25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45927A (ja) * 2007-12-11 2009-07-02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ポータブル電子機器
US20120262857A1 (en) * 2011-04-13 2012-10-18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Terminal apparatus and hinge structur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47729A (zh) * 2006-03-29 2007-10-03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便携设备
JP2008113067A (ja) * 2006-10-27 2008-05-15 High Tech Computer Corp スライド機構及びチルト機構を有する電子デバイス、並びに関連する方法
JP2011164819A (ja) * 2010-02-08 2011-08-25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19016A1 (ja) 2014-08-07
JP2014149663A (ja) 2014-08-21
CN104981751A (zh)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1751B (zh) 电子设备
US927767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3582353B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
JP6224178B2 (ja) スライドレールキット
CN104076877A (zh) 电子设备
US8355250B2 (en)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computer
CN103823518A (zh) 信息设备和信息设备的连杆机构
US10146270B2 (en) Hinge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236463A (ja) 遊技機
JP2011139420A (ja)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CN105828563B (zh) 电子设备单元的印制电路板的固定构造
JP2011141978A (ja) クリップ型コネクタ
JP2015046031A (ja) 情報処理装置
US8085532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6626263B2 (ja) 自立装置を備えた遊技機
JP3182782U (ja) 薄型ディスプレイ取り付け装置
JP5627034B2 (ja) ゴム脚の支持構造
JP5956523B2 (ja) 着脱構造、携帯用情報機器、アクセサリ機器及び情報機器セット
JP6309441B2 (ja) 物品落下防止装置
US10013898B2 (en) Multi-position biased rotating logo component
JP2023119801A (ja) キーボード、スタンド、およびキーボード・スタンドセット
JP6781381B2 (ja) 電子装置
JP6612595B2 (ja) Atmブース
WO2011040271A1 (ja)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2017097454A (ja) Atmブー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109

Address after: No. 6, 15, 5 Dingmu, Toyota,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TOSHIBA CLIENT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ort area Zhi Pu Ding Ding 1, No. 1

Patentee before: Toshiba Corp.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