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47729A - 便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便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047729A
CN101047729A CNA2007100913325A CN200710091332A CN101047729A CN 101047729 A CN101047729 A CN 101047729A CN A2007100913325 A CNA2007100913325 A CN A2007100913325A CN 200710091332 A CN200710091332 A CN 200710091332A CN 101047729 A CN101047729 A CN 101047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mentioned
shell
respect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100913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仓持竜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toh Electrical Machine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047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047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5Slidable or telescopic telephones, i.e. with a relative translation movement of the body parts; Telephone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ranslation and other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37Sliding mechanism with one degree of freedo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16Foldable in one direction, i.e. using a one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设备,其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并利用开闭机构形成由第二壳体覆盖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闭合状态、和使第一壳体的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其特征在于,开闭机构具有半自动单元和转动单元,半自动单元具有:基座部件,其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任一个壳体上;滑块部件,其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上,并且与该基座部件滑动卡合;和施力单元,其设在基座部件和滑块部件之间,该施力单元的一端部与基座部件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与滑块部件连接,该施力单元对该滑块部件相对于基座部件从预定位置向打开方向或闭合方向滑动施力,转动单元设在基座部件和一个壳体之间,其具有:轴,其安装于基座部件和一个壳体中的任一方;和托架,其安装于基座部件和一个壳体中的另一方并且可转动地支承于该轴,在打开状态时,该托架以使第二壳体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的方式支承第二壳体。

Description

便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设备,其适合在能够使例如构成便携电话机、PDA、掌上电脑这样的便携设备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互相重合的状态下相对开闭时使用。
背景技术
在作为便携设备的便携电话机、PDA、掌上电脑等中,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这样的带开闭装置的设备:具有在上表面设有键盘等的第一壳体、和在上表面设有显示器和扬声器等的第二壳体,并且产生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重合的、由第二壳体覆盖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闭合状态,和使第二壳体相对第一壳体滑动从而使第一壳体的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作为这样的便携设备,公知的有日本特开2003-125052号公开专利公报中记载的设备。
该公开专利公报中所记载的便携设备是这样的结构的设备:通过在第二壳体的下表面安装使滑盖和锁板重合并紧固在一起而构成的滑动壳体,并且在第一壳体的上表面安装可滑动地收纳安装在滑动壳体内的滑块,能够使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滑动。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操作、即滑动操作必须全部用手动来进行,在操作性上存在困难。因此,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能够半自动进行滑动操作的便携设备。
该便携设备是这样的设备,其例如由以下部件构成:基座部件,其安装在第一壳体的上表面;滑块,其可滑动地与该基座部件卡合;和施力单元,其设在基座部件和滑块之间,并且对滑块从相对于基座部件的预定滑动位置向闭合方向或打开方向滑动施力,由于滑块被施力成从相对于基座部件的预定滑动位置向闭合方向或者打开方向滑动,所以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预定的位置自动开闭。但是,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沿长度方向以侧视时呈直线形状即平行的方式滑动移动而变成打开状态时,存在有时难使用的不方便情况。即,在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位于大致平行的位置,所以例如在把第一壳体放在桌子等上的情况下,很难看见显示在第二壳体的显示器上的图像,使用便利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便利性得到提高的便携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并利用开闭机构形成由上述第二壳体覆盖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闭合状态、和使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其特征在于,上述开闭机构具有半自动单元和转动单元,上述半自动单元具有:基座部件,其安装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任一个壳体上;滑块部件,其安装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上,并且与上述基座部件滑动卡合;和施力单元,其设在上述基座部件和上述滑块部件之间,该施力单元的一端部与上述基座部件连接,并且其另一端部与上述滑块部件连接,该施力单元对该滑块部件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从预定位置向打开方向或闭合方向滑动施力,上述转动单元设在上述基座部件和上述一个壳体之间,该转动单元具有:轴,其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和上述一个壳体中的任一方;和托架,其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和上述一个壳体中的另一方,并且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轴,在上述打开状态时,托架以使上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转动的方式支承上述第二壳体。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半自动单元,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从预定的位置自动地向打开方向或闭合方向滑动,所以能够半自动地进行开闭。并且,通过具有转动单元,在打开状态时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所以可以改变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角度。因此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在本发明的便携设备中,优选的是:上述转动单元具有把上述托架按压到上述轴上以产生摩擦的摩擦部件,并构成为在使上述第二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旋转后使其停止旋转时,第二壳体在该位置停止。另外,在本发明的便携设备中,优选的是: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的任一个壳体上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通过与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卡合,来限制上述第二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的转动,在上述另一个壳体上设有转动允许部,该转动允许部在上述打开状态下,解除上述限制部和上述另一个壳体的卡合,从而允许上述第二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的转动。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便携设备,通过具有半自动单元和转动单元,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从预定的位置自动地向打开方向或闭合方向滑动,所以能够半自动地进行开闭,并且在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所以可以改变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角度,因此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一例的立体图,(a)为表示闭合状态的图、(b)为表示打开状态的图、(c)为表示使第二壳体从打开状态旋转后的打开旋转状态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闭合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打开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打开旋转状态的一例的侧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打开状态的一例的局部截面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打开旋转状态的一例的局部截面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闭合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中立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打开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打开旋转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打开旋转状态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装置的一例的分解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一例。
图1~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一例的图。图7~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开闭机构的一例的图。如图1~图6所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由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构成,并且利用开闭机构4形成由第二壳体3覆盖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的闭合状态(参照图1(a)和图2)、和使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两个打开状态:即,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从闭合状态相互滑动从而露出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的打开状态(参照图1(b)、图3以及图5)、和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从该打开状态进一步转动后的状态(参照图1(c)、图4和图6),在本发明中,把前者的打开状态简称为打开状态,而把后者的打开状态称为打开转动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1,不作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列举出便携电话机、PDA、掌上电脑、ザウルス(商标)、电子计算器、便携游戏机等。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便携设备,除此以外还包括烟灰缸和壳体盖等。即,只要是使两个壳体相互移动的设备,则不特别限定。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时不特别限定便携设备。
本发明的便携设备1如图2~图14所示,其特征在于,开闭机构4具有半自动单元5和转动单元6,半自动单元5具有:基座部件7,其安装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中的任一个壳体上,例如安装在第一壳体2上;滑块部件8,其安装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中的另一个壳体上,例如安装在第二壳体3上,并且与该基座部件7滑动卡合;和施力单元9,其设在基座部件7和滑块部件8之间,该施力单元9的一端部与上述基座部件7连接,并且其另一端部与滑块部件8连接,该施力单元9对该滑块部件8相对于基座部件7从预定位置向闭合方向或打开方向滑动施力,转动单元6设在基座部件7和第一壳体2之间,该转动单元6具有:轴11,其安装于基座部件7和一个壳体中的任一方,例如安装于基座部件7;和托架12,其安装于基座部件7和一个壳体中的另一方,例如安装于第一壳体2,并且可转动地支承于该轴11,在打开状态时,该托架12以使第二壳体3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2转动的方式支承第二壳体3。另外,在本发明中,基座部件7安装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中的任一个壳体上,例如安装于第一壳体2,但实际上,在基座部件7和第一壳体2之间设有转动单元6,基座部件7不是直接安装于第一壳体2,而是将转动单元6的托架12直接安装于第一壳体2。并且,虽然把基座部件7安装于第一壳体2,并把滑块部件8安装在第二壳体3,但是也可以把基座部件7安装于第二壳体3,并把滑块部件8安装于第一壳体2。
第一壳体2在上表面例如具有键盘(未图示)等。第一壳体2例如形成为横向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即,第一壳体2形成为上下方向的长度短而左右方向(宽度方向)的长度长的横向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在该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设有托架容纳部21。第二壳体3例如具有LCD等显示器31等。第二壳体3例如形成为可以重合于第一壳体2的横向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在第二壳体3的下表面例如通过螺钉或小螺钉等安装有开闭机构4的滑块部件8。
滑块部件8形成为横向较长的大致矩形平板状。在滑块部件8的上表面的两侧部附近分别设有与基座部件7滑动卡合的滑动凹部81。滑动凹部81的所面向的一侧(前方侧)的端部(常称为封闭端部)被封闭。在滑块部件8的两侧部附近设有例如六个安装孔82,该安装孔82用于把滑块部件8安装到第二壳体3的下表面。并且,在滑块部件8的两侧部附近的大致中央部附近分别设有臂安装孔83。
基座部件7位于第一壳体2的大致中央部的上方。基座部件7形成为横向较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基座部件7的宽度形成为比滑块部件8的宽度长的尺寸。基座部件7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为向上方弯曲90°、然后向内侧弯曲90°的大致コ字状。即,基座部件7由矩形平板状的基部7a、从基部7a弯曲90°的直行部7b和从直行部7b弯曲的平行部构成,该平行部作为部件安装部71形成。直行部7b的近前侧(后方侧)的端部被切除从而形成为轴安装部72。在部件安装部71的前方侧,靠近直行部7b设有与直行部7b平行地延伸的U字状的切口71a。并且,在部件安装部71的大致中央部,靠近直行部7b设有安装孔71b。并且,在部件安装部71的近前侧附近,靠近直行部7b设有安装孔71c。在该部件安装部71上安装有滑动部件73。
滑动部件73形成为与部件安装部71大致相同的矩形板状。该滑动部件73安装成与部件安装部71重合。在滑动部件73的与切口71a的弯曲部和两个安装孔71b、71c对置的部位上分别设有安装孔73a、73b、73c,例如通过使用安装销78、79并铆接该安装销78、79,来将滑动部件73安装于部件安装部71。该滑动部件73的对置侧在大致中央部弯曲成曲柄状并作为滑动部74形成,滑块部件8的滑动凹部81位于该滑动部74和部件安装部71之间,并且滑动部74与滑动凹部81卡合,滑块部件8相对于基座部件7滑动移动。由此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在闭合状态到打开状态之间滑动。
施力单元9设在基座部件7和滑块部件8之间。施力单元9的一端部与基座部件7连接,并且其另一端部与滑块部件8连接,该施力单元9对滑块部件8相对于基座部件7从预定的位置、例如从中立状态向打开方向或闭合方向滑动施力。施力单元9不作特别限定,其例如可以由以下部件构成:回转臂91,其可回转地安装在基座部件7和滑块部件8中的任一方,例如安装在滑块部件8上;和施力部件,其安装在基座部件7和滑块部件8中的另一方,例如安装在基座部件7上,该施力部件使作用力作用于回转臂91以对回转臂91施力使其从中立状态向某方向回转,从而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从中立状态自动地开闭。
在回转臂91的一端部设有回转孔91a,该回转孔91a的直径尺寸大于回转轴95的回转支承部95a的直径,而且小于回转轴95的头部95b的直径。将回转轴95的回转支承部95a插入到该回转孔91a中,并将回转轴95安装在滑块部件8的臂安装孔83中,从而,回转臂91能够在滑块部件8的内表面相对于该内表面平行地回转。即,回转臂91通过回转轴95以可在大致180°的范围内回转的方式枢轴安装在滑块部件8上。在回转臂91的自由端部设有安装孔91b。在安装孔91b中以从回转臂91的表面立起设置的方式安装有施力销96。在施力销96外周的前端部附近,沿该施力销96的周向设有施力部件卡合槽96a。
施力部件不作特别限定,其通过使作用力作用于回转臂91以对回转臂91施力使其从中立状态向某方向回转,从而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从中立状态(参照图8。)自动地开闭。作为施力部件优选为在周向上伸缩的例如盘簧92等。
盘簧92通过弹簧安装部件93安装在基座部件7上。弹簧安装部件93形成为圆板状。在该弹簧安装部件93的一个面即内表面的大致中央部设有两个弹簧卷绕部93a。在这些弹簧卷绕部93a的前端面上分别设有安装凸部93b,通过把这些安装凸部93b插入并铆接在基座部件7的安装孔7d中,弹簧安装部件93就被安装到基座部件7的内表面。在该弹簧安装部件93的弹簧卷绕部93a之间安装有盘簧92的基端部,在弹簧卷绕部93a的外周卷绕有盘簧92,从而,盘簧92通过弹簧安装部件93安装在基座部件7上。
盘簧92的大小不作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位于基座部件7的内表面上的尺寸即可。并且,盘簧92优选形成为始终向螺旋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大致周向产生作用力。盘簧92的自由端部向螺旋方向的相反方向弯曲成大致半圆形状,作为安装部92a来形成。自由端部的内径优选形成为与施力销96的施力部件卡合槽96a的内径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尺寸。该安装部92a卡合在施力销96的施力部件卡合槽96a中。
该盘簧92、回转臂91、基座部件7以及滑块部件8构成为:设置成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中央线为轴对称,并且在滑块部件8与基座部件7滑动卡合而成为闭合状态时,回转臂91的自由端部与回转臂91的回转轴相比位于前方侧,从而,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以保持闭合状态的方式被一直施力。并且,当使滑块部件8相对于基座部件7滑动以从闭合状态变为打开状态时,在其滑动的途中,例如在中立状态下施加在回转臂91的前端部的作用力作用向回转臂91的回转轴方向,该中立状态的时候是盘簧92的作用力不作用在滑块部件8上的时候,当滑块部件8从该状态即使是稍微向打开状态方向移动时,回转臂91的自由端部与回转臂91的回转轴相比位于近前侧,从而,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被施力成变成打开状态。并且,在打开状态时,回转臂91的自由端部与回转臂91的回转轴相比位于前方侧,从而,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以保持打开状态的方式被一直施力。
转动单元6设在基座部件7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中的任一个壳体之间,例如设在基座部件7与第一壳体2之间。该转动单元6例如具有:轴11,其安装于基座部件7;和托架12,其安装于第一壳体2,并且可转动地支承于该轴11。
轴11由圆板状的基部11a、设在该基部11a的一个面上的安装部11b、和设在基部11a的另一个面上的转动支承部11c构成。安装部11b设在与基部11a的中央部相比向下方偏心的位置上。在安装部11b上设有安装孔11d。安装部11b例如通过安装销79安装在基座部件7的轴安装部72上,轴11以从基座部件7的两端部沿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分别安装在基座部件7上。转动支承部11c同轴地设在基部11a上。转动支承部11c的直径形成为小于基部11a的直径的尺寸。该转动支承部11c由通过将对置的两个部位相互平行地切除而构成的平行部和弯曲部构成,并大致形成为长圆状。
托架12由以下部件构成:平板矩形形状的安装部12a,其容纳在第一壳体2的托架容纳部21中,并通过小螺钉或螺钉等进行安装;和转动部12b,其可转动地支承于轴11。转动部12b形成为圆板状。在转动部12b上同轴地设有转动孔12c。转动孔12c的直径形成为略微大于转动支承部11c的直径的尺寸。托架12通过该转动部12b的转动孔12c可转动地支承在轴11的转动支承部11c的轴的周围。在托架12的转动部12b的前后的转动支承部11c上分别设有垫圈15、16。即,在轴11的基部11a和托架12的转动部12b之间、以及在托架12的转动部12b和后述的碟形弹簧13之间分别设有垫圈15,并且在碟形弹簧13的外侧(垫圈15的相反侧)即转动支承部11c的前端部设有垫圈16。这些垫圈15、16的贯通孔15a、16a形成为形状略微大于转动支承部11c的形状,垫圈15、16设成能够在转动支承部11c上沿其轴向移动但不可转动。转动支承部11c的前端部从垫圈16突出,且该突出的部分被铆接,从而将托架12可转动地支承在轴11上。
优选在转动单元6上设有摩擦部件,该摩擦部件通过把托架12的转动部12b按压到轴11的基部11a上(实际上是隔着垫圈15来按压)以产生摩擦。作为摩擦部件不作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碟形弹簧13等。碟形弹簧13优选设在例如托架12的转动部12b和前端部侧的垫圈16之间,实际上是垫圈15和垫圈16之间的转动支承部11c的轴的周围。由此,由于把托架12的转动部12b按压到轴11的基部11a上,产生了摩擦,在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旋转后使其停止旋转时,第二壳体3在该位置停止。
并且,优选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中的任一个壳体例如第二壳体3上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通过与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中的另一个壳体例如第一壳体2卡合,来限制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的转动。作为限制部,并不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在第二壳体3的下表面、在近前侧的端部附近向下方突出的凸部35等。凸部35形成为:在闭合状态以及从闭合状态到即将成为打开状态之前的期间内,与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接触从而限制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的转动。
并且,优选在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设有转动允许部25。转动允许部是这样的部件:在使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从闭合状态相互滑动而成为打开状态时,转动允许部允许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旋转,并且在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达到预定的角度,例如转动角度为40°的时候,转动允许部停止上述旋转。转动允许部25例如在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形成为凹状。即,优选为在当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相互滑动而成为滑动打开状态时与第二壳体3的凸部35接触的位置,设置凹状的转动允许部25,从而使第二壳体3能够转动。并且,优选为该转动允许部25具有止挡部(未图示),在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的转动角度达到40°时,该止挡部停止其转动。由此,当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从闭合状态相互滑动而成为打开状态时,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以轴11为轴旋转,并在转动角度达到40°时停止旋转从而成为打开转动状态。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便携设备的作用。
在不使用便携设备1的通常的状态下,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处于相互重合的闭合状态。这时,借助于盘簧92的作用力,回转臂91的自由端部被向滑块部件8的所面向的一侧(前方侧)施力,从而使滑动部件73抵接在滑动凹部81的封闭端部,基座部件7和滑块部件8卡定,所以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保持为相互重合的闭合状态。此外,为了更可靠地维持该闭合状态,也可以设置锁定机构。
在使用该便携设备1的情况下,例如使力作用于第二壳体3,以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滑动以便成为打开状态。即,对第二壳体3施力以使其相对于第一壳体2向打开方向滑动。这样,回转臂91以轴11为轴转动。这时,在盘簧92上作用有滑动时的力,使得盘簧92承受负荷,从而克服其作用力而在周向上伸长。
然后,在成为中立状态时(参照图8。),当盘簧92对回转臂91的自由端部施加的作用力沿轴11的方向作用时,作用在滑动部件73上的滑动方向的作用力消失。即,滑动力为0。当超过了该中立状态时,回转臂91的轴支点(轴11的中心)和其自由端部的位置相对互换,通过盘簧92,回转臂91的自由端部以轴11为中心被向远离轴11的方向施力,所以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自动地向打开方向滑动移动从而成为打开状态。另外,优选在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上设置滑动限制部,以使在成为打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的滑动停止。
在该打开状态下,借助于盘簧92的作用力,回转臂91的自由端部被向滑块部件8的近前侧施力,所以第一壳体2和第二壳体3保持为打开状态。由此,设置在第一壳体2的上表面的键盘露出,所以可进行键盘操作。另外,为了更可靠地维持该打开状态,也可以设置锁定机构。由此,在从闭合状态向打开状态滑动移动时,可以半自动地进行滑动动作。
这时,在很难看见第二壳体3的显示器31的时候,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旋转。即,在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二壳体3的凸部35位于转动允许部25上,所以第二壳体3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2转动,因此能够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以轴11为轴旋转直到转动到其转动角度达到40°。当在转动途中停止转动时,托架12的转动部12b通过碟形弹簧13被按压到轴11的基部11a上从而产生摩擦,所以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保持在使其旋转停止的位置上。其结果为,可以把显示器31的角度改变为任意的角度,所以能够在容易看见显示器31上显示的图像的状态下进行键盘操作等,因此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在使用后,为了回到闭合状态,在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旋转以返回到打开状态后,在使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从打开状态向闭合状态滑动时,盘簧92克服作用力而在周向上伸长。当超过中立状态、回转臂91的轴支点和其自由端部的位置相对互换时,借助于盘簧92的作用力,以轴11为中心对第二壳体3和第一壳体2向闭合方向施力。其结果为,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向闭合方向自动地滑动移动,使得滑动部件73抵接于滑动凹部81的封闭端部而成为闭合状态。由此,在从打开状态滑动移动到闭合状态时可以半自动地进行滑动动作。
因此,本发明的便携设备1能够半自动地进行开闭,并且可以改变第二壳体3相对于第一壳体2的角度,所以使用方便。
另外,由于利用回转臂91、盘簧92、碟形弹簧13等半自动地进行滑动动作并且进行转动动作,所以可以减少部件数量、降低成本以及实现小型化。并且,通过改变盘簧92的弹性特性等和回转臂91的位置以及长度,能够设定各种滑动动作。例如,通过增大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下的施力单元9的作用力,能够增大维持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的力,从而能够可靠地维持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便携设备通过具有半自动单元和转动单元,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从预定的位置自动地开闭,所以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半自动地滑动,并且在打开状态时,由于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转动,所以可以改变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的角度,因此能够提高使用便利性,所以特别适合应用于便携终端设备。

Claims (3)

1.一种便携设备,该便携设备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构成,并利用开闭机构形成由上述第二壳体覆盖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的闭合状态、和使上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露出的打开状态,其特征在于,
上述开闭机构具有半自动单元和转动单元,
上述半自动单元具有:基座部件,其安装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任一个壳体上;滑块部件,其安装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上,并且与上述基座部件滑动卡合;和施力单元,其设在上述基座部件和上述滑块部件之间,该施力单元的一端部与上述基座部件连接,并且其另一端部与上述滑块部件连接,该施力单元对该滑块部件相对于上述基座部件从预定位置向打开方向或闭合方向滑动施力,
上述转动单元设在上述基座部件和上述一个壳体之间,该转动单元具有:轴,其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和上述一个壳体中的任一方;和托架,其安装于上述基座部件和上述一个壳体中的另一方,并且可转动地支承于上述轴,在上述打开状态时,该托架以使上述第二壳体能够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转动的方式支承上述第二壳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动单元具有把上述托架按压到上述轴上以产生摩擦的摩擦部件,并构成为在使上述第二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旋转后使其停止旋转时,第二壳体在该位置停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任一个壳体上设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通过与上述第一壳体和上述第二壳体中的另一个壳体卡合,来限制上述第二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的转动,
在上述另一个壳体上设有转动允许部,该转动允许部在上述打开状态时,解除上述限制部和上述另一个壳体的卡合,从而允许上述第二壳体相对于上述第一壳体的转动。
CNA2007100913325A 2006-03-29 2007-03-29 便携设备 Pending CN1010477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091851 2006-03-29
JP2006091851A JP4845558B2 (ja) 2006-03-29 2006-03-29 携帯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047729A true CN101047729A (zh) 2007-10-03

Family

ID=38639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A2007100913325A Pending CN101047729A (zh) 2006-03-29 2007-03-29 便携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4845558B2 (zh)
KR (1) KR100821294B1 (zh)
CN (1) CN101047729A (zh)
TW (1) TW200850108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616A (zh) * 2009-03-27 2010-09-29 加藤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的操作机构
CN102005552A (zh) * 2009-08-31 2011-04-06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可拆卸且可开闭的盖的电子设备
CN102088831A (zh) * 2009-12-04 2011-06-08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小型电子装置的开阖装置及小型电子装置
CN101873771B (zh) * 2009-04-23 2013-04-1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US8494602B2 (en) 2009-04-16 2013-07-23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4981751A (zh) * 2013-01-31 2015-10-14 株式会社东芝 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5029B2 (ja) * 2006-10-27 2011-12-28 エイチティーシー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機構及びチルト機構を有する電子デバイス、並びに関連する方法
JP2009071511A (ja) * 2007-09-12 2009-04-02 Panasonic Corp 携帯端末
JP4712786B2 (ja) * 2007-12-13 2011-06-29 京セラ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
JP4565002B2 (ja) 2007-12-28 2010-10-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
JP5085343B2 (ja) 2008-01-11 2012-11-28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のスライド機構及び携帯機器
JP2009278411A (ja) * 2008-05-15 2009-11-26 Sony Ericsson Mobile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携帯装置
JP5015226B2 (ja) * 2008-12-18 2012-08-29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JP4490503B1 (ja) 2009-01-21 2010-06-30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ユニット機構
JP4948568B2 (ja) * 2009-06-04 2012-06-06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チルト機構及びスライド装置
JP5199210B2 (ja) * 2009-09-28 2013-05-15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5149264B2 (ja) * 2009-12-01 2013-02-20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チルト機構
JP4865886B2 (ja) 2010-06-07 2012-02-01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ユニット機構
JP5274517B2 (ja) * 2010-06-24 2013-08-28 京セラ株式会社 携帯通信端末
JP5673096B2 (ja) * 2010-12-28 2015-0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機器開閉機構および情報機器
TW201250441A (en) * 2011-06-08 2012-12-16 Ortek Technology Inc Carrying device for integrating protective cover and wireless keyboard
JP5469234B2 (ja) * 2012-11-29 2014-04-16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チルト機構
US9277671B2 (en) 2013-01-31 2016-03-01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534426A (zh) * 2016-11-30 2017-03-22 冯雪平 一种多功能手机壳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44169A (ja) * 2001-07-31 2003-02-14 Casio Comput Co Ltd 電子機器
JP3874750B2 (ja) * 2003-08-28 2007-01-31 正博 舟川 スライド機能を有する折畳み型携帯端末
KR100533038B1 (ko) * 2003-12-30 2005-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개폐장치
JP2006066526A (ja) * 2004-08-25 2006-03-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開閉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100626970B1 (ko) * 2004-09-09 2006-09-20 주식회사 팬택 슬라이드형 이동통신 단말기
JP4378333B2 (ja) * 2005-09-07 2009-12-02 株式会社ストロベリ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スライド装置並びにスライド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8616A (zh) * 2009-03-27 2010-09-29 加藤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设备及其壳体的操作机构
TWI483607B (zh) * 2009-03-27 2015-05-01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可攜式電子設備之殼體的操作機構及具有該操作機構之可攜式電子設備
US8494602B2 (en) 2009-04-16 2013-07-23 Htc Corpo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101873771B (zh) * 2009-04-23 2013-04-17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2005552A (zh) * 2009-08-31 2011-04-06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可拆卸且可开闭的盖的电子设备
CN102005552B (zh) * 2009-08-31 2013-08-07 佳能株式会社 具有可拆卸且可开闭的盖的电子设备
CN102088831A (zh) * 2009-12-04 2011-06-08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小型电子装置的开阖装置及小型电子装置
CN104981751A (zh) * 2013-01-31 2015-10-14 株式会社东芝 电子设备
CN104981751B (zh) * 2013-01-31 2018-09-28 株式会社东芝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7267238A (ja) 2007-10-11
KR20070098520A (ko) 2007-10-05
TW200850108A (en) 2008-12-16
KR100821294B1 (ko) 2008-04-11
JP4845558B2 (ja) 2011-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47729A (zh) 便携设备
CN1756469A (zh) 便携式设备的滑动机构及便携式电话机
CN1303801C (zh) 携带式终端机
TWI398209B (zh) Biaxial hinge device and its electronic equipment
CN1728928A (zh) 用于便携式设备的滑动摆转机构
CN1681274A (zh) 用于显示信息的便携式通信终端
CN1717549A (zh) 带旋转规制机构的2轴铰链
TWI398584B (zh) A biaxial hinge, and a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biaxial hinge
CN1649479A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的旋转型铰链设备
CN1610356A (zh) 便携式终端及其回转铰链组件
CN1825859A (zh) 便携式设备的铰链装置和移动电话机
JP2011244123A (ja) 開閉装置
CN1741723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双轴铰链装置及其安装机构
KR20070007161A (ko) 피봇식 힌지 기구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전자 장치
CN1782446A (zh) 开闭装置
CN101076042A (zh) 铰链装置以及便携式设备
JP2009187059A (ja) 電子機器
TW201128355A (en) Slide-type electronic device
CN1941795A (zh) 带有相机的便携终端
JP2010041523A (ja) 携帯機器並びにこの携帯機器の開閉装置
CN101321199B (zh) 便携式设备的铰链装置及便携式设备
CN1822606A (zh) 具有双轴侧旋合叶的移动通信终端
CN1842100A (zh) 便携式设备
JP2007174144A (ja) 携帯機器のスライド機構及び携帯電話機
JP2006057701A (ja) 回転支持機構および携帯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0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