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398209B - Biaxial hinge device and its electronic equipment - Google Patents

Biaxial hinge device and its electronic equipment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398209B
TWI398209B TW098108112A TW98108112A TWI398209B TW I398209 B TWI398209 B TW I398209B TW 098108112 A TW098108112 A TW 098108112A TW 98108112 A TW98108112 A TW 98108112A TW I398209 B TWI398209 B TW I3982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
rotation
shaft
frame
hing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81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46002A (en
Inventor
Ryuta Kuramochi
Original Assignee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filed Critical Kato Electric & Machinary Co
Publication of TW2009460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460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3982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3982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雙軸鉸鏈裝置及其電子設備
本發明涉及一種以一定轉動順序對第一框體與第二框體進行開閉的雙軸鉸鏈裝置及其電子設備。
在PDA、筆記型電腦、(商标,Zaurus)以及易攜式電話機等小型電子設備中,公知有如下裝置:具有上表面設有鍵盤等操作部的第一框體及下表面設有LCD等顯示部的第二框體,並且透過鉸鏈裝置將所述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以能夠相互開閉的方式連接起來,所述電子設備透過鉸鏈裝置構成為:經由鉸鏈裝置將第二框體的上端部相對於第一框體的上端部能夠轉動地連接起來,從而能夠使第二框體的下表面設有顯示部與第一框體的上表面設有鍵盤等操作部重合,並且能夠將第二框體從重合狀態起相對於第一框體打開並使操作部和顯示部露出。
對於該鉸鏈裝置,提案有使用兩個鉸鏈軸將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以能夠轉動的方式連接起來的雙軸鉸鏈裝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2),該雙軸鉸鏈裝置包括鉸鏈殼體、第一鉸鏈係能夠轉動地設於鉸鏈殼體一端部,及第二鉸鏈係能夠轉動地設於鉸鏈殼體另一端部,經由第一鉸鏈將第一框體與鉸鏈殼體能夠轉動地連接起來,並且經由第二鉸鏈將第二框體與鉸鏈殼體能夠轉動地連接起來,從而經由雙軸鉸鏈裝置將第一框體與第二框體能夠轉動地連接起來。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83462號公報
專利文獻2: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07/0234521A1號公報
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雙軸鉸鏈裝置中,用第一鉸鏈與第二鉸鏈分別將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能夠轉動地連接起來,然而第一鉸鏈與第二鉸鏈分別由固定部件、鉸鏈軸、轉動部件、活動部件、螺旋彈簧、球體以及卡合凹部構成,使第二框體相對於第一框體進行開閉時的轉動動作是以一定轉動順序進行的,即,第一鉸鏈包括:固定部件,其嵌合固定於第一框體上;鉸鏈軸,其能夠轉動地支撐於固定部件;轉動部件,其安裝在該鉸鏈軸上,並且嵌合固定於鉸鏈殼體上;活動部件,其與該轉動部件面接觸,且被鉸鏈軸貫穿,並且與固定部件卡合,僅能夠沿鉸鏈軸的軸向移動;螺旋彈簧,其設於該活動部件和固定部件之間,並對活動部件向轉動部件側施力;兩個球體,它們埋設在活動部件與轉動部件對置的對置面;以及兩種且每種各兩個的卡合凹部,它們分別與所述兩個球體卡合,並且設於轉動部件的與活動部件對置的對置面,在鉸鏈殼體相對於第一框體轉動時,活動部件的球體在轉動部件的卡合凹部中從一方朝另一方移動,第二鉸鏈的結構與第一鉸鏈大致相同,在鉸鏈殼體相對於第二框體轉動時,第二鉸鏈的活動部件的球體在第二鉸鏈的轉動部件的卡合凹部中從一方朝另一方移動,因此,透過調節供第一鉸鏈的球體移動的第一鉸鏈的卡合凹部的傾斜面與供第二鉸鏈的球體移動的第二鉸鏈的卡合凹部的傾斜面的傾斜角度,能夠設定為:使第二框體相對於第一框體開閉時的轉動動作能夠以一定轉動順序進行,然而,由於第一鉸鏈和第二鉸鏈分別由固定部件、鉸鏈軸、轉動部件、活動部件、螺旋彈簧、球體以及卡合凹部構成,因此存在著部件個數較多且結構複雜、成本增加的問題。
此外,在專利文獻2所記載的雙軸鉸鏈裝置中,用第一鉸鏈和第二鉸鏈分別將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能夠轉動地連接起來,然而並沒有記載使第二框體相對於第一框體開閉時的轉動動作以一定轉動順序進行的詳細結構,例如,雖然提出了以使轉動動作以一定轉動順序進行的方式分別設置與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卡合的卡合部的方案,然而,除了雙軸鉸鏈裝置之外還需要有分別在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上設置卡合部的結構、以及用於製造該結構的裝置,而且存在著結構複雜且成本增加的問題。
是以,要如何解決上述習用之問題與缺失,即為本案之發明人與從事此行業之相關廠商所亟欲研究改善之方向所在者。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係提供一種在能夠以一定轉動順序進行轉動動作的基礎上實現了結構簡單、部件個數較少和成本降低的雙軸鉸鏈裝置及具有該雙軸鉸鏈裝置的電子設備。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提出一種雙軸鉸鏈裝置,該雙軸鉸鏈裝置係能夠開閉的方式連接一第一框體及一第二框體,該第一框體之上表面設有呈鍵盤之一操作部,該第二框體之下表面設有一顯示部,該雙軸鉸鏈裝置包括:鉸鏈殼體;以及固定到所述第一框體的端部的第一軸及固定到所述第二框體的端部的第二軸,所述第一軸與第二軸相對於所述鉸鏈殼體相互分離並對置設置,並且能夠一起向同一方向轉動,且在所述第一軸與所述第二軸之間設有轉動控制單元,所述轉動控制單元用於對所述第一框體及所述第二框體從它們相互重合的狀態進行相對開閉時,令所述第一軸與所述第二軸的轉動順序,係利用該轉動控制單元繞所述第一軸產生的第一轉矩與繞所述第二軸產生的第二轉矩之間的轉矩差。
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控制單元包含由產生所述第一轉矩與所述第二轉矩的凸輪機構,及限制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的轉動角度的轉動限制單元構成。
根據本發明,雙軸鉸鏈裝置包括:鉸鏈殼體;以及第一軸係固定第一框體的端部及第二軸係固定第二框體的端部,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相對於所述鉸鏈殼體相互分離並對置設置,並且能夠一起向同一方向轉動,在第一軸及第二軸之間設置轉動控制單元,所述轉動控制單元用於對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從它們相互重合的狀態進行相對開閉時,第一軸與第二軸的轉動順序,從而在使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相互開閉時使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轉動動作以一定轉動順序進行,並且,轉動控制單元係由對第一軸與第二軸進行作用的凸輪機構,以及限制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轉動角度的轉動限制單元構成,從而實現了結構簡單、部件個數減少以及成本降低。
在本發明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所述凸輪機構包括:第一凸輪體及第二凸輪體,它們設在所述鉸鏈殼體內,並以彼此分離且對置的方式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軸與所述第二軸上;第一凸輪從動件及第二凸輪從動件,它們同樣設在所述鉸鏈殼體內,並分別與所述第一凸輪體與所述第二凸輪體滑動接觸,從而控制所述第一凸輪體與所述第二凸輪體各自的轉動;以及彈性單元,其彈性設置於所述第一凸輪從動件及第二凸輪從動件之間。
此外,在本發明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在所述凸輪機構的所述第一凸輪體與所述第二凸輪體的外周上分別設有複數第一凸輪凹部及複數第二凸輪凹部,在所述第一凸輪從動件和所述第二凸輪從動件上分別設有第一凸輪凸部及第二凸輪凸部,前述第一、二凸輪凸部依據所述第一軸與所述第二軸的轉動角度而嵌入到各所述凹部中。
此外,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所述轉動限制單元設於所述第一軸與所述鉸鏈殼體之間,以及所述第二軸與所述鉸鏈殼體之間;此外,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所述轉動限制單元包括:設於所述第一軸與所述鉸鏈殼體之間的第一轉動限制單元,及設於所述第二軸與所述鉸鏈殼體之間的第二轉動限制單元;此外,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所述第一轉動限制單元包括:第一轉動限制體、第1A轉動限制凸部及第1B轉動限制部,所述第一轉動限制體安裝在所述第一軸上,所述第1B轉動限制部設於鉸鏈殼體上並與所述第1A轉動限制凸部卡合;所述第二轉動限制單元包括:第二轉動限制體、第2A轉動限制凸部及第2B轉動限制部,所述第二轉動限制體安裝在所述第二軸上,所述第2B轉動限制部設於鉸鏈殼體上並與所述第2A轉動限制凸部卡合;此外,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所述轉動控制單元包括滑動動作限制單元,在所述第二框體以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中的任一軸為支點進行轉動並於動作過程中,所述滑動動作限制單元限制第一凸輪從動件與第二凸輪從動件的滑動動作,從而限制所述第二框體以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中的任一另一軸為支點進行的轉動動作。
此外,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上分別沿軸向設有線纜貫穿孔,係以線纜貫穿於這些線纜貫穿孔中,並將所述第一框體和所述第二框體電性連接;此外,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在所述鉸鏈殼體上裝設有一罩部,係以能夠裝卸地將該鉸鏈殼體以及所述線纜一起覆蓋。
此外,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所述轉動控制單元構成為:在將所述第一框體和所述第二框體從它們相互重合的閉合狀態打開時,首先透過使所述鉸鏈殼體與所述第二框體一起以第一軸為支點轉動而打開,並於所述鉸鏈殼體的轉動被所述轉動限制單元的所述第一轉動限制單元限制之後,令所述第二框體與所述第二軸一起轉動而打開,且在轉動到預定轉動角度時,借助於所述第二轉動限制單元限制該轉動;此外,在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中,較佳係為所述轉動控制單元構成為:在使所述第一框體和所述第二框體從它們的使用角度以上的打開狀態閉合時,首先將第二框體以所述第二軸為支點閉合,然後在借助於所述第二轉動限制單元限制了該轉動之後,令所述第二框體與所述鉸鏈殼體一起以所述第一軸為支點閉合起來。
此外,本發明係另提出一種電子設備,該電子設備設有第一框體及第二框體,該第一框體之上表面設有呈鍵盤的操作部,該第二框體之下表面設有顯示部,並且使用一對上述的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將所述第一框體和所述第二框體以能夠開閉的方式連接起來。根據本發明,與上述相同地,所述雙軸鉸鏈裝置包括:鉸鏈殼體;以及固定到第一框體的端部的第一軸及固定到第二框體的端部的第二軸,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相對於所述鉸鏈殼體相互分離並對置設置,並且能夠一起向同一方向轉動,在第一軸和第二軸之間設有轉動控制單元,所述轉動控制單元用於對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進行相對開閉時,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轉動順序,係利用該轉動控制單元繞所述第一軸產生的第一轉矩與繞所述第二軸產生的第二轉矩之間的轉矩差,因此在能夠以一定轉動順序進行轉動動作的基礎上,還實現了結構簡單、部件個數減少以及成本降低。
如上述所說明的那樣,由於本發明的雙軸鉸鏈裝置包括:鉸鏈殼體;以及固定到第一框體的端部的第一軸及固定到第二框體的端部的第二軸,所述第一軸和所述第二軸相對於該鉸鏈殼體相互分離並對置設置,並且能夠一起向同一方向轉動,在第一軸和第二軸之間設有轉動控制單元,所述轉動控制單元用於對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從它們相互重合的狀態進行相對開閉時,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轉動順序,且轉動控制單元包括凸輪機構係對第一軸和第二軸進行作用,以及轉動限制單元限制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轉動角度所構成,因此能夠以一定轉動順序進行轉動動作,並且實現了結構簡單、部件個數減少以及成本降低。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及其結構與功能上的特性,將依據所附圖式之較佳實施例予以說明。
本發明係一種雙軸鉸鏈裝置及其電子設備,請參閱第1至第4圖係為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的電子設備的一個示例的圖;參閱第5至第14c圖係為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的一個示例的圖;參閱第1至第10圖所示,所述雙軸鉸鏈裝置係以能夠轉動地連接起第一框體11及第二框體12,該第一框體11之上表面設有呈鍵盤部的操作部13,第二框體12之下表面設有顯示部14;另外,第一框體11及第二框體12在圖2至圖10中以虛線表示。
作為本發明的電子設備10,以下對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掌上電腦)進行說明,然而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是筆記型電腦、(商標,Zaurus)等易攜式終端機、易攜式電話機、計算器、袖珍計算機、易攜式遊戲機等。下面對在作為電子設備10的一個示例的PDA中實施的情況進行說明,然而並不限定於此。
第一框體11從俯視大致呈現橫向較長的矩形形狀,例如由外側的第1A框體11a和內側的第1B框體11b構成,在第一框體11作為內表面的上表面設有例如鍵盤部等操作部13,在該第一框體11的前端部的兩端部附近,經由本發明所述的兩個雙軸鉸鏈裝置1連接有第二框體12,該第二框體12能夠沿縱向轉動,第二框體12係與第一框體11大致相同從俯視大致呈現橫向較長的矩形形狀,且其係由外側的第2A框體12a與內側的第2B框體12b構成,並且該第二框體12具有能夠覆蓋第一框體11的整個上表面的大小,在第二框體12的作為內表面的下表面上設有例如LCD等顯示部14,即,電子設備10構成為:第一框體11的上表面與第二框體12的下表面相互重合,從而將鍵盤部等操作部13和顯示部14收起(參照圖2);使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經由兩個雙軸鉸鏈裝置沿縱向轉動後,使操作部13以能夠操作的方式露出,並且使顯示部14以橫向較長的狀態露出(參照圖4),由於兩個雙軸鉸鏈裝置1對稱地形成,因此僅對一方進行說明,省略對另一方的說明,且對相同部件標以相同符號並省略重複說明。
續請參閱第1圖~第13圖所示,本發明的雙軸鉸鏈裝置1包括:鉸鏈殼體2;以及固定到第一框體11端部上之第一軸3及固定到第二框體12端部上之第二軸4,所述第一軸3與第二軸4相對於鉸鏈殼體2相互分離並對置設置,並且能夠一起向同一方向轉動,在第一軸3和第二軸4之間設有轉動控制單元5,所述轉動控制單元5用於對第一框體11和第二框體12從它們相互重合的狀態起進行相對開閉時,第一軸3與第二軸4轉動的順序,係由該轉動控制單元5之一凸輪機構7對第一軸3和第二軸4進行作用,以及該轉動控制單元5之一轉動限制單元9限制第一軸3和第二軸4的轉動角度所構成。
鉸鏈殼體2形成為大致矩形的筒體形狀,其兩端部的相對的兩條邊分別延伸出去並分別形成為第一鉸鏈支撐片21及第二鉸鏈支撐片22,且在所述第一鉸鏈支撐片21與第二鉸鏈支撐片22上分別設有呈圓形之鉸鏈支撐孔23、24,該第一鉸鏈支撐片21及第二鉸鏈支撐片22的前端部形成為半圓形,此外,在鉸鏈殼體2上設有用於透過例如小螺釘29等安裝鉸鏈罩18的罩安裝孔28,鉸鏈罩18覆蓋鉸鏈殼體2以及前述的線纜17,並且該鉸鏈罩18具有供小螺釘29等穿過的貫穿孔18a。
並且,在處於第一框體11與第二框體12重合的閉合狀態時,鉸鏈殼體2形成為在第一框體11和第二框體12的前端部沿第一框體11或第二框體12的厚度方向延伸的狀態,且前述鉸鏈殼體2的長邊方向之長度形成為比例如第一框體11與第二框體12重合後的厚度短的尺寸,第一軸3貫穿該鉸鏈殼體2下方的第一鉸鏈支撐片21的鉸鏈支撐孔23,並且第二軸4貫穿該鉸鏈殼體2上方的第二鉸鏈支撐片22的鉸鏈支撐孔24。
第一軸3為中空軸,該第一軸3的內部形成有線纜貫穿孔3b,該線纜貫穿孔3b係供線纜17貫穿,且線纜17電氣連接第一框體11和第二框體12,在第一軸3的一端部設有凸緣部3a,凸緣部3a之直徑比鉸鏈支撐孔23的直徑大,第一軸3的軸向長度形成為比第一鉸鏈支撐片21間長度長的尺寸,第一軸3的外形形成為相對置的兩個位置被平行地切去的大致橢圓形(小判狀),此外,在第一軸3的另一端部(即前端部)的外周也形成為相對置的兩個位置被平行地切去的大致橢圓形,在該第一軸3的前端部安裝有第一支架35。
第一支架35包括:安裝片36,其透過例如小螺釘等安裝到第一框體11上且具有貫穿孔35a;以及安裝部37,其安裝於第一軸3的前端部,前述安裝部37中設有大致呈橢圓形的安裝孔38,該安裝孔38與第一軸3的前端部外周相嵌合的狀態進行安裝,使第一軸3分別貫穿於兩個第一鉸鏈支撐片21的鉸鏈支撐孔23中,進而使從第一鉸鏈支撐片21中突出來的第一軸3的前端部貫穿第一支架35的安裝部37之安裝孔38,並將該前端部鉚接,從而將第一支架35以經由第一軸3能夠轉動的方式安裝到鉸鏈殼體2。
第二軸4為中空軸,該第二軸4的內部形成有線纜貫穿孔4b,該線纜貫穿孔4b係線纜17貫穿,並且該線纜17電氣連接第一框體11和第二框體12,在第二軸4的一端部設有凸緣部4a,前述凸緣部4a之直徑比鉸鏈支撐孔24的直徑大,該第二軸4的軸向長度形成為比第二鉸鏈支撐片22間長度長的尺寸,第二軸4的外形形成為相對置的兩個位置被平行地切去的大致橢圓形,此外,在第二軸4的另一端部(即前端部)的外周也形成為相對置的兩個位置被平行地切去的大致橢圓形,在該第二軸4的前端部安裝有第二支架45。
第二支架45包括:安裝片46,其透過例如小螺釘等安裝到第二框體12上且具有貫穿孔45a;以及安裝部47,其安裝於第二軸4的前端部,且在安裝部47中設有大致橢圓形的安裝孔48,該安裝孔48與第二軸4的前端部外周相嵌合的狀態進行安裝,使第二軸4分別貫穿於兩個第二鉸鏈支撐片22的鉸鏈支撐孔24中,進而使從第二鉸鏈支撐片22中突出來的第二軸4的前端部貫穿第二支架45的安裝部47的安裝孔48,並將該前端部鉚接,從而將第二支架45經由第二軸4能夠轉動的方式安裝到鉸鏈殼體2,由此,第一框體11和第二框體12經由雙軸鉸鏈裝置1能夠轉動地被連接起來,並於前述雙軸鉸鏈裝置1中具有用於使轉動動作以一定的轉動順序進行的轉動控制單元5。
轉動控制單元5包含前述凸輪機構7係對第一軸3與第二軸4進行作用,及前述轉動限制單元9限制第一軸3和第二軸4的轉動角度所構成,該轉動控制單元5例如設於鉸鏈殼體2內的第一軸3與第二軸4之間,凸輪機構7例如包含:第一凸輪體71及第二凸輪體73,它們設在鉸鏈殼體2內,並以彼此分離且對置的方式被分別安裝在第一軸3與第二軸4上;第一凸輪從動件72及第二凸輪從動件74,它們同樣設在鉸鏈殼體2內,並分別透過與第一凸輪體71及第二凸輪體73滑動接觸來控制第一凸輪體71和第二凸輪體73各自的轉動;以及彈性單元75,其彈性設置在所述第一凸輪從動件72及第二凸輪從動件74之間,並且,將該凸輪機構7繞第一軸3所產生的轉矩稱作第一轉矩,繞第二軸4的軸所產生的轉矩稱作第二轉矩。
前述第一凸輪體71與第二凸輪體73均形成為大致圓筒形,第一凸輪體71的內部形狀形成為能夠以嵌合於第一軸3的外周的狀態進行安裝的大致橢圓形狀,從而使該第一凸輪體71與第一軸3一起相對於鉸鏈殼體2轉動,此外,第二凸輪體73的內部形狀形成為能夠以嵌合於第二軸4的外周的狀態進行安裝的大致橢圓形,從而使該第二凸輪體73與第二軸4一起相對於鉸鏈殼體2轉動,並且在所述第一凸輪體71與第二凸輪體73間的鉸鏈殼體2內設有第一凸輪從動件72、第二凸輪從動件74以及彈性單元75。
第一凸輪從動件72與第二凸輪從動件74形成為大致相同且剖面為大致字的形狀,並且以字的内側相互對置的方式配置在鉸鏈殼體2中,該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底部的內表面的大致中央部,分別設有突部72a、74a,係由彈性單元75的壓縮彈簧75a內突出,另外,使用壓縮彈簧75a作為彈性單元75,然而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使用其他彈性單元,該壓縮彈簧75a被突部72a、74a與兩端部72b、74b以作用在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上的狀態收納於凸輪從動件72、74之間,並且該壓縮彈簧75a對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向第一凸輪體71和第二凸輪體73施力,在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底部的外側的大致中央部,分別設有剖面呈大致三角形的第一凸輪凸部77及第二凸輪凸部79,所述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二凸輪凸部79形成為與第一凸輪體71和第二凸輪體73的外周接觸。
在第一凸輪體71的外周設有例如兩個第一凸輪凹部76,這兩個第一凸輪凹部76係與設於第一凸輪從動件72上的第一凸輪凸部77卡合,所述第一凸輪凹部76之一的第一凸輪凹部76(有時稱作第1A凸輪凹部81)形成於在轉動角度為0°(包括大致為0°)時與第一凸輪凸部77卡合的位置。另外,本發明中的轉動角度是指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的角度,例如是沿第一框體11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直線與沿第二框體12的長邊方向延伸的直線所成的角度,且是在所述直線平行時為0°的角度,第1A凸輪凹部81較佳係形成為與轉動角度為0°相比,轉動角度例如為-10°(包括大致為-10°)時與第一凸輪凸部77完全卡合,透過如此地形成,在轉動角度為0°時,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A凸輪凹部81並非完全卡合而是處於卡合中途,即成為第一凸輪凸部77位於第1A凸輪凹部81的傾斜面(第一傾斜面81a)的中途的狀態;此外,第1A凸輪凹部81的第一傾斜面81a以例如從轉動角度為19°(包括大致為19°)起與第一凸輪凸部77開始卡合的方式平緩地形成。
此外,另一第一凸輪凹部76(有時稱作第1B凸輪凹部82。)形成於在轉動角度為76°(包括大致為76°)時與第一凸輪凸部77卡合的位置,另外,第1B凸輪凹部82的轉動角度並不限定於76°,能夠任意地設定,例如第1B凸輪凹部82與第一凸輪凸部77卡合的轉動角度可以不足76°或者超過76°,當然也可以是90°或者超過90°;此外,雖然在第一凸輪體71的外周設有兩個第一凸輪凹部76,然而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設置三個以上。
此外,在第二凸輪體73的外周設有例如三個第二凸輪凹部78,這三個第二凸輪凹部78與設於第二凸輪從動件74上的第二凸輪凸部79卡合,所述第二凸輪凹部78中的第一個第二凸輪凹部78(有時稱作第2A凸輪凹部83)形成為在轉動角度為0°時位於與第二凸輪凸部79卡合的位置,第二個第二凸輪凹部78(有時稱作第2B凸輪凹部84)形成于在向打開方向轉動時,比第二軸4相對於鉸鏈殼體2轉動時的第2A凸輪凹部83向轉動方向前方離開例如84°(包括大致為84°)的位置,第三個第二凸輪凹部78(有時稱作第2C凸輪凹部85)形成於向打開方向轉動時,比第二軸4相對於鉸鏈殼體2轉動時的第2A凸輪凹部83向轉動方向前方離開例如104°(包括大致104°)的位置,較佳係為第2C凸輪凹部85形成為例如在將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的轉動角度範圍限制在0°~180°(包括大致為180°)的情況下,在相對於第2A凸輪凹部83向轉動方向前方從104°轉動到114°(包括大致為114°)時與第二凸輪凸部79完全卡合;另外,第2B凸輪凹部84和第2C凸輪凹部85的位置並不特別限定,也可以設在其他位置,此外,在第二凸輪體73的外周設置了三個第二凸輪凹部78,然而並不限定於此,也可以設置兩個或者四個以上。
第1A凸輪凹部81的第一傾斜面81a和第2A凸輪凹部83的第一傾斜面83a(第2B凸輪凹部84側的傾斜面)形成為例如對第二框體12施力以使其從閉合狀態開始相對於第一框體11(參照圖2和圖5)朝向打開方向轉動時,在第一框體11(第一軸3)與鉸鏈殼體2之間產生的第一轉矩,小於第二框體12(第二軸4)與鉸鏈殼體2之間產生的第二轉矩,例如使第1A凸輪凹部81的第一傾斜面81a的傾斜角度比第2A凸輪凹部83的第一傾斜面83a的傾斜角度形成得更為平緩,由此,以第一軸3為軸使第二框體12與鉸鏈殼體2一起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打開方向轉動,且在轉動角度為76°,即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B凸輪凹部82卡合時,該轉動停止,該狀態為中間狀態(參照圖3和圖7)。
第1B凸輪凹部82的第一傾斜面82a(遠離第1A凸輪凹部81側的傾斜面)與第2A凸輪凹部83的第一傾斜面83a形成為例如在對第二框體12施力使其從中間狀態開始相對於第一框體11進一步向打開方向轉動時,第一轉矩比第二轉矩大,並且,第1B凸輪凹部82的第一傾斜面82a與第2B凸輪凹部84的第一傾斜面84a(遠離第2A凸輪凹部83側的傾斜面)形成為:例如在對第二框體12施力使其從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B凸輪凹部82卡合並且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B凸輪凹部84卡合的狀態(有時稱作第一打開狀態)開始相對於第一框體11進一步向打開方向轉動時,第一轉矩比第二轉矩大,由此,使得第二框體12以第二軸4為軸相對於第一框體11進一步向打開方向轉動,並且在所述轉動中,轉動角度為160°(包括大致160°)時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B凸輪凹部84卡合併暫時停止轉動,從而成為第一打開狀態(參照圖4和圖9),進而,轉動到轉動角度為180°(包括大致180°),即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C凸輪凹部85卡合並且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B凸輪凹部82卡合的狀態(有時稱作第二打開狀態)後停止,形成第二打開狀態(參照圖10)。
此外,第1B凸輪凹部82的第二傾斜面82b(第1A凸輪凹部81側的傾斜面)與第2C凸輪凹部85的第二傾斜面85b(第2B凸輪凹部84側的傾斜面)形成為例如從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以轉動角度為180°打開的第二打開狀態開始對第二框體12作用使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的力時,使第一轉矩大於第二轉動,例如使第2C凸輪凹部85的第二傾斜面85b的傾斜角度比第1B凸輪凹部82的第二傾斜面82b的傾斜角度形成得更為平緩,並且,第1B凸輪凹部82的第二傾斜面82b和第2B凸輪凹部84的第二傾斜面84b(第2A凸輪凹部83側的傾斜面)形成為從第一打開狀態開始對第二框體12作用使其相對於第一框體11進一步向閉合方向轉動的力時,使第一轉矩大於第二轉矩,例如使第2B凸輪凹部84的第二傾斜面84b比第1B凸輪凹部82的第二傾斜面82b的傾斜角度形成得更為平緩,由此,第二框體12以第二軸4為軸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且在所述轉動中,在轉動角度為160°(包括大致160°)時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B凸輪凹部84卡合併暫時停止轉動,進而,轉動到轉動角度為76°,即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A凸輪凹部83卡合的中間狀態後停止。
此外,第1B凸輪凹部82的第二傾斜面82b和第2A凸輪凹部83的第二傾斜面83b(遠離第2B凸輪凹部84側的傾斜面)形成為從中間狀態開始對第二框體12作用使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的力時,使第一轉矩大於第二轉矩,該情況下,第二框體12有以第二軸4為軸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的趨勢,然而由於設有用於限制第二框體像這樣地以第二軸4為軸轉動的轉動限制單元9,由此使得第二框體12與鉸鏈殼體2一起以第一軸3為軸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該轉動在轉動角度為0°,即第一框體11與第二框體12相互貼緊的閉合狀態下停止;另外,從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的閉合動作過程中的中間開閉角度對第二框體12作用使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的力時,也可以以使第一轉矩小於第二轉矩的方式形成第1B凸輪凹部82的第二傾斜面82b和第2A凸輪凹部83的第二傾斜面83b,該情況下可以無需轉動限制單元9。
轉動限制單元9用於限制第一軸3和第二軸4的轉動角度,例如參閱第11圖~第14C圖所示,轉動限制單元9包含第一轉動限制單元91係設於第一軸3與鉸鏈殼體2間,及第二轉動限制單元92設於第二軸4與鉸鏈殼體2間所構成。
第一轉動限制單元91例如包括:設於第一支架35與鉸鏈殼體2間的第一軸3外周上的第一轉動限制體93;設於該第一轉動限制體93的鉸鏈殼體2側的表面上的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以及設於鉸鏈殼體2上並與該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卡合的第1B轉動限制凸部95,該第一轉動限制單元91的轉動角度限制,例如是將鉸鏈殼體2相對於第一支架35的轉動限制在從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A凸輪凹部81卡合的狀態到與第1B凸輪凹部82卡合的狀態為止的76。的轉動範圍內。
第一轉動限制體93形成為大致環狀,且第一轉動限制體93的內部形狀形成為在其嵌合於第一軸3的前端部的外周的狀態下進行安裝的大致橢圓形,從而第一轉動限制體93與第一軸3(第一支架35)一起轉動,在該第一轉動限制體93的鉸鏈殼體2側的表面,在周端部上的相對置的兩個位置處分別設有沿軸向延伸的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沿著第一轉動限制體93形成為大致圓弧形,且在與該第一轉動限制體93對置的鉸鏈殼體2的表面,即第一鉸鏈支撐片21的外表面的鉸鏈支撐孔23附近的相對置的兩個位置上,分別設有沿軸向延伸的第1B轉動限制凸部95,第1B轉動限制凸部95與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設於大致同一圓周上。
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和第1B轉動限制凸部95形成為該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A凸輪凹部81卡合時,第1B轉動限制凸部95位於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的一端部(有時稱作第一端部94a)附近(參照圖11及圖14a),並且,從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A凸輪凹部81卡合的狀態開始使鉸鏈殼體2相對於第一支架35(第一軸3)向打開方向轉動時,第1B轉動限制凸部95離開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的第一端部94a並轉動76°後,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B凸輪凹部82卡合並且第1B轉動限制凸部95與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的另一端部(有時稱作第二端部94b)抵接,從而該轉動被限制(參照圖12、圖14b、圖14c),由此,第一轉動限制單元91將鉸鏈殼體2相對於第一支架35的轉動範圍限制在從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A凸輪凹部81卡合的狀態到與第1B凸輪凹部82卡合的狀態為止的76°的轉動範圍內。
第二轉動限制單元92包括:設於第二支架45與鉸鏈殼體2之間的第二軸4外周上的第二轉動限制體96;設於該第二轉動限制體96的鉸鏈殼體2側的表面上的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以及設於鉸鏈殼體2上並與該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卡合的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該第二轉動限制單元92的轉動角度限制,例如是將鉸鏈殼體2相對於第二支架45的轉動限制在從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A凸輪凹部83卡合的狀態到與第2C凸輪凹部85卡合的狀態為止的104°的轉動範圍內。
第二轉動限制體96形成為大致環形,第二轉動限制體96的內部形狀形成為在其嵌合於第二軸4的前端部的外周的狀態下進行安裝的大致橢圓形,從而第二轉動限制體96與第二軸4(第二支架45)一起轉動。在該第二轉動限制體96的鉸鏈殼體2側的表面上,在周端部上的相對置的兩個位置處分別設有沿軸向延伸的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沿第二轉動限制體96形成為大致圓弧形,且在與該第二轉動限制體96對置的鉸鏈殼體2的表面,即第二鉸鏈支撐片22的外表面的鉸鏈支撐孔24附近的相對置的兩個位置上,分別設有沿軸向延伸的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與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設於大致同一圓周上。
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和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形成為在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A凸輪凹部83卡合時,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與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的一端部(有時稱作第一端部98a)抵接,從而第二支架45(第二軸4)相對於鉸鏈殼體2向閉合方向的轉動被限制(參照圖11、圖12和圖14a、圖14b);此外,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和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形成為從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A凸輪凹部83卡合的狀態開始使第二支架45(第二軸4)相對於鉸鏈殼體2向打開方向轉動時,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離開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的第一端部98a,轉動104°後,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C凸輪凹部85卡合,並且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與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的另一端部(有時稱作第二端部98b)抵接,從而該轉動被限制(參照圖14c),由此,第二轉動限制單元92將第二支架45相對於鉸鏈殼體2的轉動範圍限制在從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A凸輪凹部83卡合的狀態到與第2C凸輪凹部85卡合的狀態為止的104°的轉動範圍內,因此,轉動限制單元9將鉸鏈殼體2相對於第一支架35的轉動範圍限制在76°,並且將第二支架45(第二軸4)相對於鉸鏈殼體2的轉動範圍限制在104°,從而將雙軸鉸鏈裝置1整體的轉動範圍限制在了180°,即,將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的轉動範圍限制在例如轉動角度為0°~180°的範圍內。
此外,較佳係為轉動限制單元5具有滑動動作限制單元8(圖6~圖8中以指示標記示出),該滑動動作限制單元8在以第一軸3和第二軸4中的任一軸為支點的轉動動作中,限制以第一軸3和第二軸4中的任一另一軸為支點的轉動動作,滑動動作限制單元8也可以使用例如第一凸輪從動件72的端部72b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的端部74b構成,即,將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的長度被設定為於該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一凸輪凹部76卡合,並且該第二凸輪凸部79從第二凸輪凹部78脫離時,或者在第一凸輪凸部77從第一凸輪凹部76脫離且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二凸輪凹部78卡合時,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的兩端部72b、74b的各端面相互抵接(參照圖6和圖8),由此,在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一凸輪凹部76卡合並且第二凸輪凸部79從第二凸輪凹部78脫離,並使第二支架45以第二軸4為軸相對於鉸鏈殼體2轉動時,能夠避免使第一凸輪凸部77從第一凸輪凹部76脫離而使第一支架35以第一軸3為軸相對於鉸鏈殼體2轉動,並且,該第一凸輪凸部77從第一凸輪凹部76脫離,且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二凸輪凹部78卡合,使第一支架35以第一軸3為軸相對於鉸鏈殼體2轉動時,能夠避免使第二凸輪凸部79從第二凸輪凹部78脫離而使第二支架45以第二軸4為軸相對於鉸鏈殼體2轉動。
接著,對本發明的雙軸鉸鏈裝置1及其電子設備10的作用進行說明。
電子設備10在未被使用的狀態下,通常為第一框體11和第二框體12相互重合的兩折的閉合狀態(參照圖2)。此時,在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借助於壓縮彈簧75a的彈力分別按壓第一凸輪體71和第二凸輪體73的狀態下,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A凸輪凹部81卡合並且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A凸輪凹部83卡合,因此第一框體11和第二框體12保持彼此基本完全重合的閉合狀態。
此外,處於閉合狀態時,雖然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A凸輪凹部81卡合,然而該卡合並不是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A凸輪凹部81完全(包括大致完全)地嵌合的狀態,而是第一凸輪凸部77的前端部位於第1A凸輪凹部81的第一傾斜面81a的中途位置的狀態(參照圖5),由此,又由於壓縮彈簧75a以使第一框體11與第二框體12重合的方式施加彈力,因此第一框體11與第二框體12不會晃動,保持閉合狀態。
在使用該電子設備10的情況下,例如在以手按壓第一框體11的狀態下,對第二框體12作用使其向打開方向轉動的力,這時,由於第一轉矩小於第二轉矩小,因此第二框體12以第一軸3為支點與鉸鏈殼體2一起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打開方向轉動,即,第一凸輪從動件72克服壓縮彈簧75a的彈力而在鉸鏈殼體2內向第二凸輪從動件74側移動,同時第一凸輪從動件72的第一凸輪凸部77從第1A凸輪凹部81中脫離,在第一凸輪體71的周面上滑動(參照圖6),此時,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A凸輪凹部83卡合並且第一凸輪凸部77從第1A凸輪凹部81中脫離,而且第一凸輪從動件72與第二凸輪從動件74的相互對置的兩端部72b、74b相抵接,從而使第二凸輪凸部79不會從第2A凸輪凹部83中脫離,因此限制了第二軸4的轉動,從而能夠可靠地僅進行第二框體12以第一軸3為軸與鉸鏈殼體2一起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打開方向轉動的轉動動作。
進而,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的轉動角度為76°時,第一凸輪從動件72在壓縮彈簧75a的彈力作用下向從第二凸輪從動件74側離開的方向移動,第一凸輪凸部77進入第1B凸輪凹部82中並與其卡合,第二框體12以第一軸3為軸相對於第一框體11的打開動作停止,從而成為中間打開狀態(參照圖3和圖7),此時,由於第一凸輪凸部77進入到第1B凸輪凹部82中,因此會產生觸碰(click)感,能夠容易地把握是否到達中間打開狀態的情況,此外,到達中間打開狀態後,第一轉動限制單元91的第1B轉動限制凸部95與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的第二端部94b抵接,限制了鉸鏈殼體2相對於第一支架35(第一軸3)向打開方向的轉動(參照圖14b)。
從中間打開狀態作用使第二框體12進一步向打開方向轉動的力後,由於鉸鏈殼體2相對於第一支架35(第一軸3)向打開方向的轉動被限制,這次第二框體12是以第二軸4為支點向打開方向轉動的。即,第二凸輪從動件74克服壓縮彈簧75a的彈力,在鉸鏈殼體2內向第一凸輪從動件72側移動,並且第二凸輪從動件74的第二凸輪凸部79從第2A凸輪凹部83中脫離,在第二凸輪體73的周面上滑動(參照圖8)。
並且,轉動角度達到160°後,在壓縮彈簧75a的彈力作用下第二凸輪從動件74向離開第一凸輪從動件72側的方向移動,進而第二凸輪凸部79進入第2B凸輪凹部84中並與其卡合,第二框體12以第二軸4為軸相對於第一框體11的轉動停止,從而形成第一打開狀態(參照圖4和圖9)。此時,由於第二凸輪凸部79進入到第2B凸輪凹部84中,因此會產生觸擊感,從而能夠容易地把握是否到達第一打開狀態的情況。
由此,由於將設於第一框體11上表面的鍵盤部等操作部13露出至能夠操作的狀態,並且將顯示部14露出至可視狀態,因此能夠在顯示部14處於橫向較長狀態下使用電子設備10,此時,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B凸輪凹部82卡合並且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B凸輪凹部84卡合,並且該卡合狀態由壓縮彈簧75a的彈力維持著,因此能夠將顯示部14保持在第一打開狀態。
進而,從第一打開狀態作用使第二框體12向打開方向轉動的力後,使第二框體12以第二軸4為支點進一步向打開方向轉動,轉動角度達到180°後,第二轉動限制單元92的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與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的第二端部98b抵接,使得該轉動停止(參照圖14c),此時,在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被壓縮彈簧75a的彈力分別按壓在第一凸輪體71和第二凸輪體73上的狀態下,由於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C凸輪凹部85卡合並且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B凸輪凹部82卡合,因此第一框體11和第二框體12被保持在第二打開狀態,在該第二打開狀態下,由於也將設於第一框體11上表面的鍵盤部等操作部13露出至能夠操作的狀態,並且將顯示部14露出至可視狀態,因此也能夠在顯示部14處於橫向較長狀態下使用電子設備10。
此外,在第二打開狀態下,雖然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C凸輪凹部85卡合,然而該卡合並不是第二凸輪凸部79與第2C凸輪凹部85完全(包括大致完全)地嵌合的狀態,而是第二凸輪凸部79的前端部位於第2C凸輪凹部85的第二傾斜面85a的中途位置的狀態(參照圖10),由此,由於壓縮彈簧75a以使第二框體12打開,即,使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與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的另一端部抵接的方式施加彈力,因此第一框體11與第二框體12不會晃動,從而保持在第二打開狀態。
這樣,在將閉合狀態的電子設備10打開時,首先,透過第一轉矩與第二轉矩的轉矩差,使第二框體12與鉸鏈殼體2一起以第一軸3為支點轉動,該轉動開始後,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的相互對置的兩個端部72b、74b相互抵接以限制第二軸4轉動,由於第二框體12不以第二軸4為軸轉動,因此到中間打開狀態為止,僅進行以第一軸3為軸的轉動,接著,從中間打開狀態開始,透過第一轉動限制單元91的第1B轉動限制凸部95與第1A轉動限制凸部94的抵接,從而以第一軸3為軸的轉動被限制,在到第一打開狀態和第二打開狀態為止僅進行以第二軸4為支點的轉動,因而,在0~76°的轉動角度範圍內僅進行以第一軸3為支點的轉動,在76~180°的轉動角度範圍內僅進行以第二軸4為支點的轉動,因此能夠一直以預定順序的轉動動作進行打開動作。
使第二框體12從第二打開狀態恢復到原始位置即閉合狀態時,例如在以手按壓第一框體11的狀態下,對第二框體12作用使其向閉合方向轉動的力,於是,在第一軸3和第二軸4上共同產生轉矩,然而由於使第二凸輪凸部79從第2C凸輪凹部85中脫離時所需的第二轉矩小於使第一凸輪凸部77從第1B凸輪凹部82中脫離時所需的第一轉矩,即第一轉矩比第二轉矩大,因此第二框體12以第二軸4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當轉動角度達到160°時,第二凸輪凸部79從第2C凸輪凹部85進入到第2B凸輪凹部84中,並與第2B凸輪凹部84卡合使得該轉動暫時停止,然而由於此時也存在上述的轉矩差,能夠使第二框體12繼續以第二軸4為軸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於是,由於第一凸輪從動件72和第二凸輪從動件74的兩端部72b、74b抵接,所以前述這些滑動被限制,其結果是,第一凸輪凸部77不會從第1A凸輪凹部81中脫離(參照圖8),因此第二框體12只以第二軸4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
並且,當轉動角度達到76°時,第二凸輪凸部79進入到第2A凸輪凹部83中並與其卡合,從而成為中間閉合狀態(參照圖3和圖7)。此時,產生觸碰感,此外,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與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的第一端部98a抵接,從而限制了第二支架45(第二框體12)以第二軸4為軸相對於鉸鏈殼體2向閉合方向的轉動(參照圖14b),由此,從中間閉合狀態作用使第二框體12進一步向閉合方向轉動的力時,第二支架45(第二框體12)以第二軸4為支點相對於鉸鏈殼體2向閉合方向的轉動被限制,第二框體12僅以第一軸3為支點與鉸鏈殼體2一起相對於第一框體11向閉合方向轉動,並且,當轉動角度為0°時,形成第一凸輪凸部77與第1A凸輪凹部81卡合並且第二框體12與第一框體11相互貼緊並重合的閉合狀態,從而該轉動停止(參照圖2和圖5)。
這樣,在將打開狀態下的電子設備10閉合時,首先,透過第一轉矩與第二轉矩的轉矩差以第二軸4為支點轉動,該轉動開始後,第二凸輪從動件72的兩端部72b與第二凸輪從動件74的兩端部74b相抵接以限制該滑動,從而不會以第一軸3為支點轉動,因此到中間閉合狀態為止,進行以第二軸4為支點的轉動,接著,從中間閉合狀態開始,透過第2A轉動限制凸部97與第2B轉動限制凸部98抵接,僅進行以第一軸3為支點的轉動,直至達到閉合狀態,因此,在180~76°的轉動角度範圍內僅進行以第二軸4為支點的轉動,在76~0°的轉動角度範圍內僅進行以第一軸3為支點的轉動,因此能夠一直以預定順序的轉動動作進行閉合動作。
因而,本發明的雙軸鉸鏈裝置1與電子設備10以如下的預定順序進行轉動動作,在將閉合狀態下的電子設備10打開時,僅以第一軸3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使第二框體12與鉸鏈殼體2一起轉動至中間打開狀態,從該中間打開狀態開始使第二框體12僅以第二軸4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轉動至第一打開狀態或第二打開狀態,並且,在將所述打開狀態下的電子設備10閉合時,最初使第二框體12僅以第二軸4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轉動至中間閉合狀態,進而從該中間閉合狀態開始僅以第一軸3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使第二框體12與鉸鏈殼體2一起轉動,如上述詳細說明的那樣,在實現了部件個數減少、成本降低的簡單結構的基礎上,能夠使第一框體11與第二框體12的開閉操作以預定開閉順序進行,因此也能夠實現操作性的提高;此外,透過換成彈力不同的壓縮彈簧75a,能夠對用於保持閉合狀態、第一打開狀態及第二打開狀態的保持力進行調整。
另外,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在從中間打開狀態將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進一步打開時,透過第二轉動限制單元92限制鉸鏈殼體2相對於第一軸3向打開方向轉動,進而,在使第二框體12相對於第一框體11從中間閉合角度開始閉合時,透過第一轉動限制單元91限制鉸鏈殼體2向閉合方向轉動,然而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僅透過利用第一轉矩與第二轉矩的轉矩差,以及借助滑動動作限制單元8來限制鉸鏈殼體2相對於第一軸3向打開方向轉動。
此外,在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中,以如下的一定轉動順序進行轉動動作:在將閉合狀態下的電子設備10打開時,僅以第一軸3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使第二框體12與鉸鏈殼體2一起轉動至中間打開狀態,從該中間打開狀態開始使第二框體12僅以第二軸4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轉動至第一打開狀態或第二打開狀態,並且,在將打開狀態下的電子設備10閉合時,使第二框體12僅以第二軸4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轉動至中間閉合狀態,從該中間閉合狀態開始僅以第一軸3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使第二框體12與鉸鏈殼體2一起轉動,然而並不限定於該轉動順序,也可以以其他轉動順序進行開閉,例如也可以構成為:在將閉合狀態下的電子設備10打開時,最初使第二框體12僅以第二軸4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轉動至中間打開狀態,從該中間打開狀態開始僅以第一軸3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使第二框體12與鉸鏈殼體2一起轉動至打開狀態,並且,在將打開狀態下的電子設備10閉合時,僅以第一軸3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使第二框體12與鉸鏈殼體2一起轉動至中間閉合狀態,從該中間閉合狀態開始使第二框體12僅以第二軸4為支點相對於第一框體11轉動。
如上面所詳細說明的那樣,本發明包括:鉸鏈殼體;以及固定到第一框體的端部的第一軸和固定到第二框體的端部的第二軸,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相對於鉸鏈殼體相互分離並對置設置,並且被設置成能夠一起向同一方向轉動,在第一軸和第二軸之間設有轉動控制單元,所述轉動控制單元用於從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相互重合的狀態對所述第一框體和第二框體進行相對開閉時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轉動順序,該轉動控制單元由對第一軸和第二軸進行作用的凸輪機構和限制所述第一軸和第二軸的轉動角度的轉動限制單元構成,因此在能夠以一定轉動順序進行轉動動作的基礎上,還實現了結構簡單,且部件個數減少以及成本降低,所以最適用於電子設備中,特別是PDA、筆記型電腦等。
按,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一最佳具體實施例,惟本發明的特徵並不侷限於此,任何熟悉該項技藝者在本發明領域內,可輕易思及的變化或修飾,皆應涵蓋在以下本發明的申請專利範圍中。
1...雙軸鉸鏈裝置
2...鉸鏈殼體
21...第一鉸鏈支撐片
22...第二鉸鏈支撐片
23...鉸鏈支撐孔
24...鉸鏈支撐孔
28...罩安裝孔
29...小螺釘
3...第一軸
3a...凸緣部
3b...線纜貫穿孔
35...第一支架
35a...貫穿孔
36...安裝片
37...安裝部
38...安裝孔
4...第二軸
4a...凸緣部
4b...線纜貫穿孔
45...第二支架
45a...貫穿孔
46...安裝片
47...安裝部
48...安裝孔
5...轉動控制單元
7...凸輪機構
71...第一凸輪體
72...第一凸輪從動件
72a...突部
72b...端部
73...第二凸輪體
74...第二凸輪從動件
74a...突部
74b...端部
75...彈性單元
75a...壓縮彈簧
76...第一凸輪凹部
77...第一凸輪凸部
78...第二凸輪凹部
79...第二凸輪凸部
8...滑動動作限制單元
81...第1A凸輪凹部
81a...第一傾斜面
82...第1B凸輪凹部
82a...第一傾斜面
82b...第二傾斜面
83...第2A凸輪凹部
83a...第一傾斜面
83b...第二傾斜面
84...第2B凸輪凹部
84a...第一傾斜面
84b...第二傾斜面
85...第2C凸輪凹部
85a...第二傾斜面
85b...第二傾斜面
9...轉動限制單元
91...第一轉動限制單元
92...第二轉動限制單元
93...第一轉動限制體
94...第1A轉動限制凸部
94a...第一端部
94b...第二端部
95...第1B轉動限制凸部
96...第二轉動限制體
97...第2A轉動限制凸部
98...第2B轉動限制凸部
98a...第一端部
98b...第二端部
10...電子設備
11...第一框體
11a...第1A框體
11b...第1B框體
12...第二框體
12a...第2A框體
12b...第2B框體
13...操作部
14...顯示部
17...線纜
18...鉸鏈罩
18a...貫穿孔
第1圖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裝置的電子設備示例的分解立體圖;
第2圖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裝置的電子設備示例之閉合狀態立體圖;
第3圖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裝置的電子設備示例之中間打開狀態的立體圖;
第4圖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裝置的電子設備示例之第一打開狀態的立體圖;
第5圖係為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控制單元的示例之閉合狀態的結構圖;
第6圖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控制單元示例之閉合狀態及中間打開狀態之間的狀態的結構圖;
第7圖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控制單元示例之中間打開狀態的結構圖;
第8圖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控制單元示例之中間打開狀態及第一打開狀態之間的狀態的結構圖;
第9圖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控制單元示例之第一打開狀態的結構圖;
第10圖係為本發明之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控制單元示例之第二打開狀態的結構圖;
第11圖係為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示例之閉合狀態的立體圖;
第12圖係為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示例之中間打開狀態的立體圖;
第13圖係為本發明所述的雙軸鉸鏈裝置示例之分解立體圖;
第14a圖係為本發明的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限制單元示例之閉合狀態的圖;
第14b圖係為本發明的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限制單元示例之中間打開狀態的圖;及
第14c圖係為本發明的雙軸鉸鏈裝置的轉動限制單元示例之第二打開狀態的圖。
1...雙軸鉸鏈裝置
2...鉸鏈殼體
3...第一軸
3b...線纜貫穿孔
35...第一支架
4...第二軸
4b...線纜貫穿孔
45...第二支架
5...轉動控制單元
7...凸輪機構
71...第一凸輪體
72...第一凸輪從動件
72a...突部
72b...端部
73...第二凸輪體
74...第二凸輪從動件
74a...突部
74b...端部
75...彈性單元
75a...壓縮彈簧
76...第一凸輪凹部
77...第一凸輪凸部
78...第二凸輪凹部
79...第二凸輪凸部
81...第1A凸輪凹部
81a...第一傾斜面
82...第1B凸輪凹部
82a...第一傾斜面
82b...第二傾斜面
83...第2A凸輪凹部
83a...第一傾斜面
83b...第二傾斜面
84...第2B凸輪凹部
84a...第一傾斜面
84b...第二傾斜面
85...第2C凸輪凹部
85b...第二傾斜面
10...電子設備
11...第一框體
12...第二框體
17...線纜

Claims (11)

  1. 一種雙軸鉸鏈裝置,該雙軸鉸鏈裝置係以能夠開閉的方式連接一第一框體及一第二框體,該第一框體之上表面設有呈鍵盤之一操作部,該第二框體之下表面設有一顯示部,該雙軸鉸鏈裝置包括:一鉸鏈殼體;一第一軸,係固定該第一框體的端部;一第二軸,係固定該第二框體的端部,且所述第一軸與第二軸相對於所述鉸鏈殼體相互分離並對置設置,並且能夠一起向同一方向轉動;及一轉動控制單元,係設於該第一軸及第二軸間,所述轉動控制單元用於對所述第一框體與所述第二框體進行相對開閉時,令所述第一軸及所述第二軸的轉動順序,係利用該轉動控制單元繞所述第一軸產生的第一轉矩與繞所述第二軸產生的第二轉矩之間的轉矩差;及其中所述轉動控制單元包含一凸輪機構係對該第一轉矩與第二轉矩作用,及一轉動限制單元限制所述第一軸與所述第二軸的轉動角度所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凸輪機構係包含:一第一凸輪體及一第二凸輪體,其係分別設於所述鉸鏈殼體內,並以相互分離且對置的方式分別安裝在所述第一軸與所述第二軸上;一第一凸輪從動件及一第二凸輪從動件,其係分別設於 所述鉸鏈殼體內,並分別與該第一凸輪體與該第二凸輪體滑動接觸,從而控制該第一凸輪體及該第二凸輪體各自的轉動;及一彈性單元,其彈性設置在所述第一凸輪從動件及第二凸輪從動件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凸輪機構的所述第一凸輪體及所述第二凸輪體的外周上分別設有複數第一凸輪凹部及複數第二凸輪凹部,所述第一凸輪從動件與所述第二凸輪從動件上分別設有一第一凸輪凸部及一第二凸輪凸部,所述第一、二凸輪凸部依據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的轉動角度而嵌入到前述各凸輪凹部中。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轉動限制單元分別設於該第一軸與該鉸鏈殼體間及所述第二軸與所述鉸鏈殼體間。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轉動限制單元包含一第一轉動限制單元係設於所述第一軸與所述鉸鏈殼體間,及一第二轉動限制單元設於所述第二軸與所述鉸鏈殼體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轉動限制單元包含一第一轉動限制體、一第1A轉動限制凸部及一第1B轉動限制部,所述第一轉動限制體安裝在所述第一軸上,所述第1B轉動限制部設於鉸鏈殼體上並與所述第1A轉動限制凸部卡合;及 所述第二轉動限制單元包含一第二轉動限制體、一第2A轉動限制凸部及一第2B轉動限制部,所述第二轉動限制體安裝在所述第二軸上,所述第2B轉動限制部設於鉸鏈殼體上並與所述第2A轉動限制凸部卡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轉動控制單元包括一滑動動作限制單元,所述第二框體相對於所述第一框體係以該第一軸及第二軸中的任一軸為支點進行轉動並於動作過程中,該滑動動作限制單元限制該凸輪機構之第一凸輪從動件與第二凸輪從動件的滑動動作,從而限制所述第二框體以該第一軸與該第二軸中的任一另一軸為支點進行的轉動動作。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第一軸與所述第二軸上分別沿軸向設有一線纜貫穿孔,係以一線纜貫穿於前述線纜貫穿孔中,並將所述第一框體及所述第二框體電氣連接。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鉸鏈殼體上裝設有一鉸鏈罩,係以能裝卸地將該鉸鏈殼體及一線纜一起覆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轉動控制單元用於對所述第一框體與所述第二框體從它們相互重合的閉合狀態打開時,係透過該第一軸為支點使所述鉸鏈殼體與所述第二框體一起轉動而打開,並於所述鉸鏈殼體的轉動被所述轉動限制單元的所述第一轉動限制單元限制之後,令所述第二框體與所述第二軸一 起轉動而打開,且在轉動到預定轉動角度時,藉由所述第二轉動限制單元限制該轉動。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軸鉸鏈裝置,其中所述轉動控制單元用於對該第一框體與該第二框體從它們的使用角度以上的打開狀態閉合時,令該第二框體與所述第二軸一起轉動而閉合,並藉由所述第二轉動限制單元限制該轉動,令所述第二框體與所述鉸鏈殼體一起以該第一軸為支點閉合起來。
TW098108112A 2008-03-13 2009-03-13 Biaxial hinge device and its electronic equipment TWI3982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4338A JP5112121B2 (ja) 2008-03-13 2008-03-13 2軸ヒンジ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46002A TW200946002A (en) 2009-11-01
TWI398209B true TWI398209B (zh) 2013-06-01

Family

ID=41104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8112A TWI398209B (zh) 2008-03-13 2009-03-13 Biaxial hinge device and its electronic equipment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112121B2 (zh)
KR (1) KR101031731B1 (zh)
CN (1) CN101534331B (zh)
TW (1) TWI39820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82790B2 (en) 2013-10-15 2015-11-10 Shin Zu Shing Co., Ltd. Phase-locked pivot assembly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20397A (ja) * 2010-04-06 2011-11-04 Nec Casio Mobile Communications Ltd 携帯機器
JP5864148B2 (ja) 2010-07-12 2016-02-17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ヒンジ装置
JP5039216B2 (ja) 2011-02-24 2012-10-03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5356435B2 (ja) * 2011-02-28 2013-12-0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5896670B2 (ja) * 2011-09-29 2016-03-30 加藤電機株式会社 平行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平行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小型電子機器
KR101406354B1 (ko) 2011-05-12 2014-06-27 가토오덴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평행2축 힌지 및 이 평행2축 힌지를 구비한 소형전자기기
KR101856780B1 (ko) 2011-07-13 2018-05-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이축 힌지 장치에서 기어 캠 장착 장치
US9192060B2 (en) 2011-09-21 2015-11-17 Nec Corporation Electronic device
CN103148087B (zh) * 2012-01-11 2015-11-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铰链装置和具有铰链装置的折叠设备
US8687354B2 (en) * 2012-01-30 2014-04-01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Dual shaft hinge with angle timing shaft mechanism
CN103257673B (zh) * 2012-02-21 2017-02-08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便携式计算机的过线铰链
CN103291737B (zh) * 2012-02-22 2015-03-04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卡锁式双轴枢纽器
US9134807B2 (en) 2012-03-02 2015-09-1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essure sensitive key normalization
US9075566B2 (en) 2012-03-02 2015-07-07 Microsoft Technoogy Licensing, LLC Flexible hinge spine
US20130300590A1 (en) 2012-05-14 2013-11-14 Paul Henry Dietz Audio Feedback
JP5704613B2 (ja) * 2012-05-30 2015-04-22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
KR101986762B1 (ko) * 2012-10-19 2019-06-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JP6197327B2 (ja) * 2013-03-27 2017-09-20 富士通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9304549B2 (en) * 2013-03-28 2016-04-0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mechanism for rotatable component attachment
TWI488570B (zh) * 2013-05-13 2015-06-11 Pegatron Corp 可攜式電子裝置及其鉸鍊組件
TWI482574B (zh) * 2013-05-15 2015-04-21 Wistron Corp 電子裝置
CN104460834B (zh) * 2013-09-16 2018-08-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04613089B (zh) * 2013-11-05 2017-04-12 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稳定开合的双轴铰链
US9009919B1 (en) 2013-11-22 2015-04-21 Sinher Technology Inc. Steady opening and closing double-axis hinge
JP6525233B2 (ja) * 2013-11-29 2019-06-05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JP6355233B2 (ja) * 2014-03-13 2018-07-11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TWI532930B (zh) * 2014-08-15 2016-05-11 First Dome Corp Multi - joint synchronous shaft structure
US9447620B2 (en) 2014-09-30 2016-09-20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mechanism with multiple preset positions
CN104747586B (zh) * 2015-03-31 2017-09-22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结构及电子设备
US10635141B2 (en) 2015-05-05 2020-04-28 Apple Inc. Mandrel flex circuit routing
US9513672B2 (en) 2015-05-05 2016-12-06 Apple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ynamic hinge gap cover
JP5892573B2 (ja) * 2015-05-14 2016-03-23 株式会社ナチュラレーザ・ワン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US9864415B2 (en) 2015-06-30 2018-01-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Multistage friction hinge
US10344797B2 (en) 2016-04-05 2019-07-09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Hinge with multiple preset positions
US10037057B2 (en) 2016-09-22 2018-07-31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iction hinge
CN108501783A (zh) * 2018-05-21 2018-09-07 大连理工大学 可折叠的座椅扶手
CN112888867B (zh) * 2018-12-28 2023-04-18 三菱制钢株式会社 铰链及电子设备
DE102019113924A1 (de) * 2019-05-24 2020-11-26 BohnenIT GmbH Ausrichthilfe für Bildschirme
CN111997991B (zh) * 2020-07-29 2022-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转轴机构及电子设备
CN114518783B (zh) * 2020-11-20 2023-08-08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2612324B (zh) * 2020-12-29 2023-02-07 广东虹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角度调整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JP7284444B1 (ja) * 2022-12-20 2023-05-31 富士通クライアント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3316B (en) * 2003-06-25 2006-04-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A foldable electronic machine and its cable wir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66694A (en) * 1995-09-28 1997-09-16 Hewlett-Packard Company Hinge arrangement
KR100294262B1 (ko) * 1997-10-15 2001-07-12 윤종용 케이블가이딩장치와케이블가이딩장치가설치된휴대용컴퓨터
JP4079407B2 (ja) * 2000-11-10 2008-04-23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複数のトルク発生部を有する1軸ヒンジ装置
KR200232585Y1 (ko) 2001-02-19 2001-09-29 김창근 힌지 장치
KR100432320B1 (ko) * 2001-07-11 2004-05-22 캠아이티(주) 액정 모니터용 힌지장치
JP4265948B2 (ja) * 2003-09-08 2009-05-20 スガツネ工業株式会社 2軸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機器
CN2627170Y (zh) * 2003-05-14 2004-07-21 建兴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铰链装置
JP4079833B2 (ja) * 2003-06-03 2008-04-23 三菱製鋼株式会社 回転規制機構付2軸ヒンジ
JP4111957B2 (ja) * 2004-04-09 2008-07-02 フェニックス コリア 株式会社 回転して広げられたり折り畳まれたりできる二つのユニットを備える携帯装置及びその携帯装置に使用されるヒンジ装置
JP2007107592A (ja) * 2005-10-12 2007-04-26 Strawberry Corporation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53316B (en) * 2003-06-25 2006-04-11 Casio Computer Co Ltd A foldable electronic machine and its cable wiring meth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82790B2 (en) 2013-10-15 2015-11-10 Shin Zu Shing Co., Ltd. Phase-locked pivot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031731B1 (ko) 2011-04-29
JP5112121B2 (ja) 2013-01-09
CN101534331A (zh) 2009-09-16
TW200946002A (en) 2009-11-01
KR20090098686A (ko) 2009-09-17
JP2009222079A (ja) 2009-10-01
CN101534331B (zh) 201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398209B (zh) Biaxial hinge device and its electronic equipment
TWI516196B (zh) 雙軸鉸鏈及應用此雙軸鉸鏈的終端機器
US99398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hinge thereof
US9915086B2 (en) Triaxial hing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179459B (zh) 双轴铰链及应用此双轴铰链的终端机器
KR100821294B1 (ko) 휴대기기
US10168746B2 (en) Hinge mechanism for a computing device
JP5112925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2015148296A5 (zh)
JP6338177B2 (ja) 2軸ヒンジ及びこの2軸ヒンジを用いた端末機器
TWI532929B (zh) 鉸鏈及具有該鉸鏈的電子裝置
US20130081229A1 (en) Hinge device
JP2011244123A (ja) 開閉装置
JP2009264460A (ja) 二軸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JP2015155708A5 (zh)
JP5762018B2 (ja) 2軸ヒンジ並びにこの2軸ヒンジ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US20110047754A1 (en) Hinge device and apparatus using hinge device
JP2009063039A (ja) チルトヒンジ装置
JP5019216B2 (ja) 折り畳み式携帯電子機器のヒンジ構造
JP5148152B2 (ja) チルトヒンジ及び電子機器
TWM447660U (zh) 順暢開合的雙軸鉸鏈
JP2009052581A (ja) ヒンジユニット及び折り畳み式電子機器
JP2009085229A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JP5187755B2 (ja) ヒンジ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JP5334191B2 (ja) ヒンジ構造、及び携帯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