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81628B - 负载附加装置 - Google Patents

负载附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81628B
CN104981628B CN201480007998.6A CN201480007998A CN104981628B CN 104981628 B CN104981628 B CN 104981628B CN 201480007998 A CN201480007998 A CN 201480007998A CN 104981628 B CN104981628 B CN 1049816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ckwork spring
attachment device
load attachment
load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079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81628A (zh
Inventor
小林贵雄
伊藤隆広
高桥芳幸
平冈和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HK Sp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HK Sp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HK Sp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HK Spr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816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6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81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816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12Transmitting gear between valve drive and valve
    • F01L1/18Rocking arms or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02Actuators for final output members
    • F16H2007/0804Leaf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02Actuators for final output members
    • F16H2007/081Torsion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7/00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by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 F16H7/08Means for varying tension of belts, ropes, or chains
    • F16H2007/0889Path of movement of the finally actuated member
    • F16H2007/0893Circular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 Springs (AREA)
  • 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采用发条弹簧的结构,且振动缓冲力较大,能够抑制产生敲击声,结构简单的负载附加装置。以漩涡状卷绕薄板材的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引导部件5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的状态下配置在引导部件5与固定部件11之间。

Description

负载附加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以将环状传送带、链条的张力保持为固定而使用的张紧器为首的负载附加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负载附加装置之一的张紧器例如通过以规定的力按压汽车的发动机中使用的正时链条或正时带,并且在正时链条或者正时带发生伸长或者松弛的情况下进行作用,使其张力保持一定。
图31示出了汽车发动机主体200的内部。在发动机主体200的内部配置有作为从动轴的一对凸轮链轮210、210和作为驱动轴的曲柄链轮220,正时链条230以环状架设在这些的链轮210、210、220之间。而且,通过曲柄链轮220的旋转,正时链条230在链轮210、210、220之间移动(行进)。在正时链条230的移动路径上以与正时链条230接触的方式配置有链条导向件240,正时链条230在链条导向件240上滑行的同时移动。链条导向件240能够以主轴250为中心进行摆动,通过该摆动调整正时链条230的张力。
符号300是为了将链条导向件240压向正时链条230而设在发动机主体200的内部的张紧器。张紧器300的结构一般形成为通过向轴向进行伸缩而按压链条导向件240。该张紧器300包括固定的在发动机主体200内的壳体310以及以在壳体310的内部可进退移动的方式配置的推进轴320。推进轴320被设在壳体310的内部的盘簧(未图示)施力而能够从壳体310进入。推进轴320的前端部抵接于链条导向件240,通过按压链条导向件240,从而对正时链条230赋予张力。
在图31所示的张紧器300中,形成为盘簧和推进轴320配置在壳体310内的结构,并且,由于推进轴320沿轴方向进退,所以沿轴向变长、向轴向缩小缩短上受到限制,存在难以适用于小型发动机中的问题。为此,目前还开发出了利用发条弹簧(ゼンマイバネ)的张紧器(参照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的张紧器形成为包括由朝正时链条拉紧的方向摆动链条导向件的偏心凸轮构成的凸轮部件、以及施力以使凸轮部件向按压链条导向件的方向摆动的发条弹簧的结构。凸轮部件通过与防逆转爪啮合,从而防止其逆转。发条弹簧的内端与发动机主体的固定销卡合,外端与凸轮部件卡合,通过进行扩径动作来对凸轮部件施力而摆动,并通过凸轮部件的摆动来按压链条导向件。
专利文献2的张紧器也是采用发条弹簧和凸轮部件的装置,凸轮部件形成为渐开线(involute)曲线的凸轮面的结构。并且,链条导向件上安装有滚动轴承,该滚动轴承在凸轮部件的凸轮面以可滚动的方式接触。因此,通过凸轮部件摆动,滚动轴承在凸轮面上滚动。发条弹簧的外端与发动机主体卡合,内端与凸轮部件卡合,从而对凸轮部件进行旋转施力,凸轮部件摆动而按压链条导向件。
根据上述的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张紧器,是连接于发条弹簧的凸轮部件与链条导向件接触并摆动而赋予正时链条的张力的结构,没有在轴方向进退,为此,能够进行轴向的缩短化。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1495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40972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记载的张紧器中,凸轮部件的刚性较高,因此不仅衰减来自正时链条的振动的缓冲力较小,还存在产生敲击声的问题。并且,需要用于防止凸轮部件逆转的部件、连接发条弹簧和凸轮部件的连接部件,因此,存在部件数量多结构复杂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的张紧器等负载附加装置,其即使是采用发条弹簧的结构,也能够实现较大的振动缓冲力且抑制产生敲击声。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特征在于,将漩涡状卷绕多圈薄板材而成的发条弹簧能进行缩径及扩径动作地配置在可移动体与固定部件之间,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与所述可移动体以及所述固定部件直接或间接抵接。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弹簧的内端部形成用于卷起发条弹簧的卷起部,所述卷起部对应发条弹簧的卷起、发条弹簧的扩径、缩径,在所述漩涡状的内部能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隔着间接部件与所述可移动体间接地抵接。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四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通过板状的弹性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间接地抵接。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五方面中,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发条弹簧的扩径,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至少在两处与所述固定部件、所述可移动体、所述间接部件或所述板状的弹性部件抵接。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六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件、所述间接部件或所述板状的弹性部件中的与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相对部分,形成有三角形、圆弧形或直线状的接受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七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与所述间接部件或所述固定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八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间接部件之间以沿来自所述可移动体的负载的方向设有多个所述发条弹簧,在相邻的发条弹簧之间配置有中间部件。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九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状的弹性部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固定部件或者间接部件接触,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与所述固定部件或间接部件隔着可挠曲变形的空间地相对。
根据本发明第八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十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条弹簧的发条弹簧间的薄板材连续。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十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或中间部件由在与来自所述可移动体的负载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分割的多个分割体构成,随着所述发条弹簧扩径或缩径,所述分割体在与所述间接部件接触的方向能进退移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十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可移动体之间隔着长度方向的调整机构。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十三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负载附加装置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发条弹簧保持为卷起状态的临时固定单元。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十四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体是在汽车的发动机内呈环状移动的正时链条或者正时带。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至第十四方面中任一方面的负载附加装置,在本发明第十五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体是为了开关汽车发动机的进气阀而进行摇摆动作的摇臂。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发条弹簧的外周部与可移动体直接抵接或者通过间接部件间接抵接,且通过该抵接按压可移动体,因此,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并且,降低刚性,衰减振动的缓冲力增大,可抑制敲击声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组装有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发动机主体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立体图。
图3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侧视图,图3的(b)是正视图,图3的(c)是仰视图。
图4是示出卷起发条弹簧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将卷起发条弹簧后的图4的a-a线截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7是发条弹簧的挠曲-负载线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变形方式的侧视图。
图9是用于变形方式的张紧器的卷起用筒体,(a)是侧视图,(b)是正视图。
图10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器,(a)是示出发条弹簧卷起状态的侧视图,(b)是正视图。
图11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器中的发条弹簧进行扩径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2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器中使用的第一壳体部,(a)是侧视图,(b)是正视图,(c)是b-b线截面图。
图13示出了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器中使用的第二壳体部,(a)是侧视图,(b)是正视图,(c)是c-c线截面图。
图14示出了推进部件,(a)是侧视图,(b)是正视图。
图15的(a)~(d)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16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侧视图。
图17示出了第三实施方式的张紧器中使用的缓冲部件,(a)是后视图,(b)是侧视图。
图18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张紧器,(a)是(b)的d-d线截面图,(b)是正视图。
图19是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侧视图。
图20是示出将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张紧器安装在发动机主体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1是第六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正视图。
图22是图21的f-f线截面图。
图23是示出将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张紧器安装在发动机主体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24是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示意图,(a)是侧视图,(b)是正视图。
图25的(a)~(d)是说明第八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作用的侧视图。
图26是示出了第八实施方式的张紧器中的静态刚性-挠曲量的图表。
图27是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示意图,(a)是(b)的j-j线截面图,(b)是正视图。
图28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的张紧器的截面图。
图29是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截面图。
图30是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的截面图。
图31是示出将一般的张紧器安装在发动机主体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2是示出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液压间隙调节器的配置的截面图。
图33的(a)是第十二实施方式的液压间隙调节器(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ー)的俯视图,(b)是(c)的k-k线截面图,(c)是正视图。
图34是示出将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十三实施方式安装在发动机主体上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35是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于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以使其相对应。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7示出了作为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之一的张紧器10的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设有张紧器10的发动机主体1的示意图,设有作为驱动轴的曲柄链轮2以及作为从动轴的两个凸轮链轮3,这些链轮2、3之间环状架设有作为可移动体的正时链条4。正时链条4通过曲柄链轮2的旋转在链轮2、3、3之间移动(行进)。正时链条4的移动路径上以与正时链条4接触的方式配置有链条导向件5,正时链条4在链条导向件5上滑动的同时移动。链条导向件5能够以主轴6为中心进行摆动,通过该摆动来调整正时链条4的张力。
张紧器10以与链条导向件5相对的方式设在发动机主体1的内部,按压链条导向件5并使链条导向件5摆动,从而赋予正时链条4张力。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后面说明,张紧器10具有发条弹簧20,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抵接于链条导向件5,从而发条弹簧20的弹力通过链条导向件5间接地传递至作为可移动体的正时链条4。因此,作为引导部件的链条导向件5构成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间接地抵接于正时链条(可移动体)4的间接部件。另一方面,正时链条4通过旋转凸轮链轮3(凸轮轴),从而接受转矩波动,移动时伴有张力波动。因此,张紧器10从正时链条4、链条导向件5接受振动(交替负载)。
图2以及图3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发条弹簧20收容在作为收容该弹簧20的固定部件的壳体11内。
作为固定部件的壳体11通过底板部14和顶板部15形成有收容部13,该收容部13内收容有发条弹簧20。在壳体11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凸缘部12,通过在该凸缘部12上安装螺栓等,从而将张紧器10固定在发动机主体1的内部。
发条弹簧20是将具有弹性的薄板材卷成漩涡状而形成的,收容在收容部13内使用。在收容在壳体11中的状态下,发条弹簧20的薄板材的板宽方向的两端部被底板部14和顶板部15从两侧夹住。从而,发条弹簧20以薄板材在板宽方向未产生偏移的状态(没有错乱的状态)收容在壳体11内。并且,在壳体11设有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接触的弹簧接受部(接受部)18(参照图3、图4、图6)。在该实施方式中,弹簧接受部18形成为平面状(直线状),外周部21与直线状的弹簧接受部(接受部)18接触,从而,发条弹簧20受到壳体11的支撑。
在收容于壳体11的状态,发条弹簧20为其外周部21的一部分从壳体11露出的状态。符号21a是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中的露出部分,该露出部分21a直接与链条导向件5侧的接受部7抵接(参照图6)。通过直接与该接受部7抵接,发条弹簧20能够直接对链条导向件5作用使链条导向件5摆动的施力。并且,来自链条导向件5的振动直接输入发条弹簧20。
在发条弹簧20,漩涡状卷取的内端部形成为六边形的卷起部22,外端部为挂在壳体11上卡合的外端卡合部23。卷起部22从形成在壳体11的顶板部15的缺口部16露出,能够将六角扳手等卷起部件30通过缺口部16插入卷起部22(参照图4以及图5)。由此,可以操作卷起部件30卷起发条弹簧20(使缩径)。在壳体11的底板部14插入有卷起部件30的前端部,从而形成与卷起部件30的前端部卡合的六边形的临时固定孔(仮止め穴)17。卷起部件30的前端部与临时固定孔17卡合,从而卷起部件30的旋转受到拘束。从而,能够以卷起状态(缩径的状态)暂时固定发条弹簧20。这样的临时固定孔17构成将发条弹簧20保持在卷起状态的临时固定单元。另外,发条弹簧20的卷起部22以及壳体11的临时固定孔17形成为对应于卷起部件30的外形的非圆形形状,卷起部件30的外形为三角截面、四边形截面时,形成为对应于这些形状的非圆形。
其次,说明该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的操作。在固定于发动机主体1之前,将卷起部件30插入发条弹簧20的卷起部22,朝图4所示的卷起方向A旋转。由此,发条弹簧20卷起并缩径后储存弹力。发条弹簧20缩径后,如图5所示,将卷起部件30的前端部卡合于壳体11的临时固定孔17。从而,张紧器10暂时固定于发条弹簧20被卷起的状态。之后,将张紧器10安装于发动机主体1。通过该安装,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露出部分21a与链条导向件5的接受部7相对。
在安装在发动机主体1之后,拔出卷起部件30。从而,发条弹簧20借助储存的弹力进行扩径。通过扩径,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壳体11的弹簧接受部18以及链条导向件5的接受部7抵接。通过该抵接,发条弹簧20承受来自正时链条4的负载,同时承受壳体11的负载(支撑力)。发条弹簧20通过弹簧接受部18保持外周部21,因此,通过扩径,外周部21的露出部分21a按压链条导向件5使链条导向件5摆动。由此,能够通过链条导向件5向正时链条4赋予张力。
图6示出了发条弹簧20与链条导向件5抵接,从而从链条导向件5接受负载的状态。发条弹簧20夹在链条导向件5的接受部7与壳体11的弹簧接受部(接受部)18之间,从链条导向件5接受从链条导向件5作用的以箭头B所示的交替负载(振动)。通过该交替负载,发条弹簧20朝箭头C方向膨出,露出部分21a朝箭头B方向挠曲。发条弹簧20是将具有弹性的薄板材漩涡状卷绕多圈的部件,所以成为重叠的薄板材的弹簧且能够承受较强的交替负载。
图7是示出了向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施加静态负载时的发条弹簧20的挠曲-负载线图。发条弹簧20是将薄板材卷绕多圈的部件,一旦施加负载则薄板材之间产生摩擦。从链条导向件5接受箭头B方向的交替负载(振动)的张紧器10被压向箭头B方向后发挥很大的力。另一方面,朝与B方向相反方向扩径时变成较小的力。通过该大小力的差异(滞后特性),在箭头B方向与B方向的相反方向之间产生很大的差异。通过该滞后特性,能够吸收从链条导向件5接受的交替负载(振动),因此,能够增大用于衰减振动的缓冲力。相对于此,如果以压缩盘簧这样的滞后特性较小的弹性部件代替发条弹簧,则B方向与B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的差异非常少,因此,难以吸收从链条导向件5接受的交替负载(振动)。并且,发条弹簧20是将薄板材卷绕多圈形成的,因此,与实心部件不同,其刚性较低,因此,具有抑制敲击声的静音效果。
另一方面,当正时链条4延伸且链条导向件5朝与箭头B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时,跟随该移动,发条弹簧20无阶段地扩径。通过该扩径,外周部21按压链条导向件5,因此,能够无阶段地调整正时链条4的拉紧状态。这时,由于发条弹簧20由薄板材形成,所以发条弹簧20进行扩径时的各薄板之间产生的板间摩擦板很大。由此,扩径时的负载变小。并且,扩径速度变慢,因此,能够减少瞬间过度张弛。由此,温和地按压链条导向件5,正时链条4的张力不会大到需要以上。相反,在正时链条4被拉紧时,如图6中说明,发条弹簧20挠曲,从而能够抑制正时链条4的过度张力。
并且,发条弹簧20形成为卷绕薄板材的外形,因此能够实现张紧器10的小型化,能够缩小设置用专用空间。并且,作为张紧器10的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
图8是该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的张紧器10示意图。该方式的张紧器10没有在发条弹簧20的内端形成六边形的卷起部22,而是在发条弹簧20的内端设置了卷起用筒体31。如图9所示,卷起用筒体31由形成为与发条弹簧20中的薄板材的板宽大致相同长度的筒主体31a、形成在筒主体31a的中间部分的六边形的卷起用孔31b以及在筒主体31a的外面沿长度方向形成的卡合凹部31c形成。
将该卷起用筒体31插入发条弹簧20的内端,并将发条弹簧20的内端卡合部24卡合于卡合凹部31c,从而实现与发条弹簧20的连接。之后,将六角扳手等卷起部件30挿入卷起用筒体31的卷起用孔31b中进行旋转操作。从而,能够卷起发条弹簧20并在发条弹簧20中储存弹力。在卷取发条弹簧20之后,将卷起部件30的前端部卡合在壳体11的临时固定孔17中,从而能够使发条弹簧20以储存弹力的状态暂时固定。这样,通过设置独立于发条弹簧20的部件的卷起用筒体31,从而无需对发条弹簧20的内端进行加工,因此,能够简单地制造发条弹簧20。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图15是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A的示意图。张紧器10A除了第一实施方式1的张紧器10的壳体11以及发条弹簧20之外,还组装有推进部件40。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推进部件40在圆周方向覆盖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中的露出部分21a,随着发条弹簧20的扩径以及缩径动作,相对于壳体11进行进退移动。在该实施方式中,推进部件40覆盖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从而设在该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链条导向件5之间。从而,推进部件40构成使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间接抵接于正时链条(可移动体)4的间接部件。
图14示出了推进部件40,由具有与发条弹簧20的薄板材的板宽大致相同宽度的板材形成。该推进部件40由覆盖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中的露出部分21a的覆盖部41、从覆盖部41的两侧的端部直线状朝远离链条导向件5的方向拉伸的引导部42、以及形成在引导部42的端部的限位部(stopper)43形成。
覆盖部41形成为以圆弧部41a为正中且两个斜直线部41b从圆弧部41a的两侧连续的形状。两个斜直线部41b以从圆弧部41a彼此分离的倾斜状态延伸。由圆弧部41a以及斜直线部41b构成的覆盖部41在从发条弹簧20的缩径状态起到扩径状态为止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接触。即在发条弹簧20的缩径状态下,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中的露出部分21a抵接于覆盖部41的圆弧部41a(参照图10),在发条弹簧20的扩径状态下,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抵接于覆盖部41的斜直线部41b(参照图11)。该覆盖部41构成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相对并接受该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接受部。这时,覆盖部41的圆弧部41a变成圆弧形来接受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圆弧部41a的两侧的两个斜直线部41b用于变成三角形来接受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
推进部件40的引导部42在推进部件40进行进退移动时在壳体11上进行滑动,从而推进部件40的进退移动变为稳定。通过推进部件40的进入,限位部43与壳体11卡合,由此将推进部件40的进入限定在规定的范围内,并且,防止推进部件40脱离壳体11。
图12示出了形成作为固定部件的壳体11的第一壳体部11a,图13示出了第二壳体部11b。
如图12所示,第一壳体部11a由平板状凸缘部70、以及从凸缘部70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分一体式立起的弹簧接受部(接受部)71形成。凸缘部70是用于实现与第二壳体部11b的组装的部位,形成有与卷起部件30卡合的由六角孔构成的临时固定孔17。
弹簧接受部(接受部)71以对应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方式从凸缘部70立起。弹簧接受部71的高度与发条弹簧20的薄板材的板宽大致相同。弹簧接受部71形成为以圆弧部71a为正中且两个斜直线部71b从圆弧部71a的两侧连续的形状。斜直线部71b之间设有圆弧部71a,从而在发条弹簧20被卷起的最缩状态下,发条弹簧20进入圆弧部71a和推进部件40中的覆盖部41的圆弧部41a之间,从而能够防止在发条弹簧20、和弹簧接受部71以及推进部件40之间能够形成空间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弹簧接受部71变长。两个斜直线部71b以倾斜状态朝从圆弧部71a的两侧彼此远离的倾斜方向延伸。该弹簧接受部71在从发条弹簧20的缩径状态起到扩径状态为止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接触,在发条弹簧20的缩径状态下,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中的露出部分21a接触于圆弧部71a(参照图10),在发条弹簧20的扩径状态下,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接触于斜直线部71b(参照图11)。该接受部71的圆弧部71a与推进部件40中的覆盖部41的圆弧部41a相同地形成为圆弧形来接受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圆弧部71a的两侧的两个斜直线部71b形成为三角形来接受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
如图13所示,第二壳体部11b由长度方向两侧的平板状的凸缘部73、从各个凸缘部73以与发条弹簧20的薄板材的板宽大致相同的高度立起的立起部74、以及连接立起部74的顶板部75形成。顶板部75覆盖发条弹簧20的上部,并形成有卷起部件30插通的缺口部16。立起部74是用于使推进部件40的引导部42滑动的部件,通过该滑动,推进部件40稳定地进行进退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A中,发条弹簧20配置在由壳体11的弹簧接受部71和推进部件40围绕形成的空间中。在该状态下,通过将卷起部件30插入发条弹簧20的卷起部22内后朝卷起方向旋转,从而卷起发条弹簧20进行缩径。由此,发条弹簧20中储存弹力。图10示出了卷起发条弹簧20的状态,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壳体11的弹簧接受部71的圆弧部71a以及推进部件40的覆盖部41的圆弧部41a接触(参照图15的(a))。图15的(a)~(d)中的三角形表示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中的接触部27。
如果从卷起部22解下卷起部件30且放开发条弹簧20,则发条弹簧20借助储存的弹力进行扩径。通过该扩径,如接触部27所示,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在两个位置与壳体11的弹簧接受部71接触,同时在两个位置与推进部件40接触。即如图15的(b)所示,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弹簧接受部71的各个斜直线部71b和推进部件40的覆盖部41中的各个斜直线部41b接触。在该接触状态下,如果接受来自链条导向件5的交替负载,则在四点按压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因此,与在两点接触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相比,发条弹簧20的轴方向的刚性增大,轴方向的挠曲较少,因此能够承受较大的交替负载。
图15示出了该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A的作用。如上所述,如果发条弹簧20进行扩径,则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弹簧接受部71的呈三角形的两个斜直线部71b在两个位置接触,且与推进部件40的覆盖部41的呈三角形的两个斜直线部41b在两个位置接触,在该接触状态下,推进部件40进入。随着发条弹簧20进行扩径,如图15的(b)、(c)、(d)依次示出,接触部27相对于弹簧接受部71以及推进部件40进行移动,推进部件40的覆盖部41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离开。由此,推进部件40进行比发条弹簧20的扩径量更大的进入量的进入,能够获得较大的动作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1、图15的(b)~(d)所示,推进部件40和弹簧接受部71串联状配置在发条弹簧20的圆形部分的外周部21。在该方式中,如果接受来自发动机的振动(来自正时链条(可移动体)4的负载),则推进部件40以及弹簧接受部71通过斜直线部41b、71b在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上扩张,在滑行的同时朝推进部件40的后退方向(B方向)挠曲。另一方面,如果来自发动机的振动(来自正时链条(可移动体)4的负载)变为缓慢,则在发条弹簧20(发条弹簧的外周部21)上缩小斜直线部41b和71b的同时滑动,朝推进部件40的推进方向(B方向的相反方向)进入。这与在圆环部件上放置盘簧后施加或解除负载的情况相同,在推进方向上产生较大的摩擦(滑动导致的负载的差异(滞后特性))。在这样的结构中,除了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的采用发条弹簧20一个部件时的滞后特性之外,还有推进部件40和弹簧接受部71发挥的第二的滞后特性,因此具有获得很大的缓冲特性的优点。
也就是说,在图15中的发条弹簧20的最缩径状态的外径为φD1、发条弹簧20扩径后的开放状态的外径为φD2的情况下,推进部件40的进入量S大于φD2-φD1(S>φD2-φD1)。例如,设φD1为直径12mm、φD2为直径20mm的情况下,S是12mm左右。由于φD2-φD1=8mm,所以可以获得发条弹簧20的扩径量的约1.5倍的动作量。
另外,作为本发明中的推进部件40以及壳体11的弹簧接受部71,只要在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相对的部分形成有圆弧部41a、71a以及与其连续形成的斜直线部41b、71b即可。也就是说,推进部件40以及弹簧接受部70的整体可以不形成为图10、图11所示的形状,还可以仅在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相对的部分(相对面)形成圆弧部41a、71a以及与其连续形成的斜直线部41b、71b即可。并且,还可以在推进部件40以及弹簧接受部71中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接触三点以上。并且,作为推进部件40的覆盖部41以及弹簧接受部71还可以形成为只有圆弧部的圆弧形,还可以形成为只有倾斜交叉的两个斜直线部的三角形。另外,圆弧部41a的形状的形成目的在于缩短推进部件40的长度,并不限定于圆弧形状,可以自由变更设计为符合对应部件(接受部7)的形状的直线状、尖端状、凸状等。
(第三实施方式)
图16以及图17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B。该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B相对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A的结构组装有缓冲部件50。
如图16所示,缓冲部件50以夹在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中的露出部分21a与推进部件40之间的方式介装。缓冲部件50中的推进部件40侧的相对面51沿推进部件40的覆盖部41中的圆弧部41a以及斜直线部41b形成。另一方面,推进部件40中的发条弹簧20侧的相对面52沿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形成为圆弧形。该发条弹簧20侧的相对面52上形成有凹凸部53。
如图17所示,凹凸部53形成在缓冲部件5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该凹凸部53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接触。通过在设在推进部件40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之间的缓冲部件50的与发条弹簧20的相对面52上设置凹凸部53,从而来自链条导向件5的负载以分散状态进入发条弹簧20。因此,能够对发条弹簧20作用平均化后的负载,且能够减轻发条弹簧20的一部分摩耗。作为缓冲部件50,可以采用钢板等金属,但是也可以通过树脂形成,从而进一步减少发条弹簧20的磨损量。另外,缓冲部件50上还可以不形成凹凸部53。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B中,缓冲部件50配置在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作为间接部件的推进部件40之间,但是也可以配置在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作为固定部件的壳体11之间,还可以配置在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推进部件40之间以及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壳体11之间两者中。
(第四实施方式)
图18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C。张紧器10C以横向排列的方式配置左右两个发条弹簧20,同时两个发条弹簧20之间配置有中间部件60。两个发条弹簧20沿从正时链条4(可移动体)滑动的链条导向件5输入的负载的方向以横向排列的方式配置。
推进部件40形成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推进部件40相同的形状,为覆盖位于链条导向件5侧的右侧的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方式按压链条导向件5。中间部件60设在左右两个发条弹簧20之间,从而通过左侧的发条弹簧20的扩径朝链条导向件5的方向移动,向链条导向件5侧(右侧)按压右侧的发条弹簧20。由此,右侧的发条弹簧20也压向相同的方向,通过该扩径动作,向链条导向件5侧按压推进部件40。因此,推进部件40进行对应于左右两个发条弹簧20的扩径动作的进入量的动作,能够增大推进部件40的动作量。
在该实施方式中,中间部件60的与两个发条弹簧20相对的左右的相对面61、62形成为圆弧形,与左右的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大面积接触。由此,能够将左侧的发条弹簧20的扩径动作可靠地传递给右侧的发条弹簧20。并且,从链条导向件5输入右侧的发条弹簧20的负载被圆弧形的中间部件60的左右的相对面61、62分散,因此能够缓冲所冲击的负载。
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接受左侧的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壳体11的弹簧接受部71以及对应于右侧的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推进部件40的覆盖部41形成为圆弧形,增加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接触的面积。
在该实施方式中,沿从链条导向件5输入的负载的方向并列配置有三个以上的发条弹簧20,且可在相邻的各个发条弹簧20之间配置中间部件60。由此,根据并列配置的发条弹簧20的数量,能够增大推进部件40的进入量。并且,可根据发条弹簧20的数量以及中间部件60的数量,扩大缓冲效果。
(第五实施方式)
图19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D。在张紧器10D中,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露出部分21a相对地凹陷形成有与外周部21抵接的链条导向件5的接受部7。并且,在该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从发动机主体1拉伸的弹簧接受部71,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该弹簧接受部71接触。发条弹簧20被配置为夹在该弹簧接受部71和链条导向件5的接受部7之间,利用盖子83覆盖,从而固定于发动机主体1。发动机主体1的弹簧接受部71作为固定发条弹簧20的固定部件而发挥功能。
(第六实施方式)
图20~图22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E。如图20所示,张紧器10E构成为固定于发动机主体1内,以发动机主体1为固定部件,发条弹簧20固定于该发动机主体1上。也就是说,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从发动机主体1的发动机模块77一体地起立形成作为接受发条弹簧20的接受部的圆弧形的接受块78,使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抵接于该接受块78,并利用按压盖79覆盖发条弹簧20后螺丝卡定,从而发条弹簧20固定在发动机主体1。由此,发条弹簧20被夹在接受块78(发动机主体1)与链条导向件5的凹陷状的接受部7之间动作。
发条弹簧20的内周部为空洞状,向该内周部可供给发动机主体1的液压。也就是说,发动机模块77上形成有与发动机的液压泵连通的流路81,该流路81朝发条弹簧20的内周部开口。从而,向发条弹簧20的内部供给液压。由此,能够在发条弹簧20的弹力上加上液压的状态下按压正时链条4。也就是说,随着发动机的旋转数发生变化,从正时链条4(链条导向件5)接受的振动变为过大时,仅靠发条弹簧20的弹力有时按压正时链条4的力较弱,但是在该实施方式中是附加液压来辅助发条弹簧20的弹力。因此,即使在正时链条4很强地振动时,也能够抑制正时链条4的振动。并且,即使在液压起作用时,发条弹簧20会变形挠曲,因此能够获得温和的按压特性。
(第七实施方式)
图23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七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F。张紧器10F配置在发动机主体1的内部,但发动机主体1上未设置作为间接部件的链条导向件5。而且,安装在壳体11的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直接抵接于作为可移动体的正时链条4,通过该抵接,直接按压正时链条4。通过这样的直接抵接也能够调整正时链条4的张力。
(第八实施方式)
图24~图26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八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G。张紧器10G除了具有推进部件40之外,还具有板状的弹性部件80。
推进部件40是形成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推进部件40相同的形状的间接部件,设为覆盖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并接受来自链条导向件5的负载。推进部件40由覆盖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圆弧形的覆盖部41、从覆盖部41的两侧的端部呈直线状朝远离链条导向件5的方向延伸的引导部42、以及形成在引导部42的端部的限位部43形成。覆盖部41具有圆弧部41a、以及从圆弧部41a的两侧连续的两个斜直线部41b。
收容发条弹簧20的作为固定部件的壳体11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壳体11相同,通过组装第一壳体部11a以及第二壳体部11b而形成。第一壳体部11a上形成有从凸缘部70立起的弹簧接受部71。弹簧接受部71由圆弧部71a和从圆弧部71a的两侧连续的两个斜直线部71b形成。
板状弹性部件80配置在发条弹簧20与推进部件40之间以及发条弹簧20与壳体11的弹簧接受部71之间,从而相对于张紧器10G组装有两个。作为板状弹性部件80可采用板簧。
各个板状弹性部件80配置在发条弹簧20与推进部件40之间以及发条弹簧20与弹簧接受部71之间。推进部件40侧的板状弹性部件80的与发条弹簧20的板宽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85与推进部件40中的覆盖部41的圆弧部41a隔着可挠曲变形的空间87地与圆弧部41a相对。并且,弹簧接受部71侧的板状弹性部件80的与发条弹簧20的板宽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85与弹簧接受部71的圆弧部71a隔着可挠曲变形的空间87地与圆弧部71a相对。
来自正时链条(可移动体)4的负载作用于板状弹性部件80,从而推进部件40侧的板状弹性部件80中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86与推进部件40的斜直线部41b接触,另一方面,弹簧接受部71侧的板状弹性部件8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86与弹簧接受部71的斜直线部71b接触,从而承受来自链条导向件5的负载(下面,在实施方式中,称为轴方向负载)。
图25的(a)~(d)示出了随着发条弹簧20的扩径或缩径的板状弹性部件80的接触位置的变化。在图25中,黑三角是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与板状弹性部件80接触的接触部27a,白三角是板状弹性部件80的两端部82与推进部件40以及弹簧接受部71接触的接触部27b。
图25的(a)是发条弹簧20最缩径的状态,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接触部27a与两个各自的板状弹性部件80的中间部85接触。并且,与推进部件40以及弹簧接受部71接触的接触部27b均为板状弹性部件80的两端部86。在该状态下,成为接触部27a与接触部27b之间的距离较长,因此,板状弹性部件80的挠曲增大,板状弹性部件80的刚性(k2)降低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发条弹簧20,卷绕圈数较多外径较小,因此,成为发条弹簧20单体的刚性(k1)较高的状态。
图25的(b)~(d)示出了发条弹簧20进行扩径的状态,随着发条弹簧20的扩径,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接触部27a沿板状弹性部件80的长度方向移动,因此,接触部27a与接触部27b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小。在图25的(d),与发条弹簧20的接触部27a向板状弹性部件80的两端部86侧移动,因此缩短接触部27a与接触部27b之间的距离,板状弹性部件80的刚性(k2)变高。另一方面,在发条弹簧20,卷绕圈数减少外径变大,因此,发条弹簧20单体的刚性(k1)变低。从而,随着发条弹簧20的扩径缩径,加上发条弹簧20的刚性和板状弹性部件80的刚性的张紧器10G整体刚性发生变化。
图26是示出了基于以上动作,描绘推进部件40的突出尺寸(出代寸法)G(参照图24)和刚性(静态负载和推进部件40的前端部的移位量)的关系的图表。其中,以推进部件40和弹簧接受部71为刚体进行说明。图26的横轴是形成在壳体11的凸缘部70的张紧器安装孔70g的中心与推进部件40的前端部之间的距离,是图24的(a)所示的距离G。由于具有两个板状弹性部件80,因此,张紧器10G整体刚性(k)和板状弹性部件80的刚性(k2)和发条弹簧20的刚性(k1)的关系是1/k=(1/k1)+2×(1/k2)。因此,如图26的特性曲线k所示,张紧器10G整体的刚性(k)的变化较小,可使刚性变化缓和。另一方面,由于来自发动机的振动(来自正时链条(可移动体)4的负载),图25示出的弹性部件80一边使与推进部件40和弹簧接受部71的接触部27b摩擦并滑动,一边向B方向/与B方向相反的方向挠曲。由此,产生第三滞后特性,即B方向与B方向的相反方向的力的差异(滞后特性)。由于刚性变化的缓和和第三滞后特性,实现更加柔软且稳定的张紧器。
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板状弹性部件80中,可以变更其形状、尺寸、材质、或者可以组合使两个板状弹性部件80的板厚、刚性不同、或者可以设置一个板状弹性部件80、或者根据需要的特性任意地变更设计。
(第九实施方式)
图27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九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H。张紧器10H的结构与图18所示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C相同,沿从链条导向件5(作为可移动体的正时链条4)输入的负载的方向以横向排列的方式(左右方向)配置有两个发条弹簧20,两个发条弹簧20之间设有中间部件60。并且,在位于链条导向件5侧的右侧的发条弹簧20上配置有推进部件40。中间部件60的与两个发条弹簧20相对的左右的相对面61、62为圆弧形,与左右的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大面积接触。并且,推进部件40的覆盖部41形成为圆弧形,与右侧的发条弹簧20大面积接触,同时对应于左侧的发条弹簧20的弹簧接受部71形成为圆弧形,从而与左侧的发条弹簧20大面积接触。
在该实施方式中,将一张薄板材29漩涡状卷起来形成左右的两个发条弹簧20,薄板材29在两个发条弹簧20之间为连续状态。这时,右侧的发条弹簧20和左侧的发条弹簧20的薄板材29的卷绕方向相反,在左右的发条弹簧20中卷起部22彼此相反。一张薄板材29通过中间部件60与推进部件40的引导部42之间,从而成为左右两个发条弹簧20连接状态。这样,在卷取一张薄板材29而形成两个发条弹簧20的结构中,能够减少薄板材29的数量。并且,与第四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C相同地,推进部件40以对应于左右两个发条弹簧20的扩径动作的进入量进行动作,因此,能够增大推进部件40的动作量。
图28示出了第九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的张紧器10I。与图27的张紧器10H相同地,该张紧器10I是反漩涡状卷取一张薄板材29而形成,由此,以一张薄板材29形成左右两个发条弹簧20。在该方式的张紧器10I中,在中间部件60的上下方向的中间部的瓶颈部分形成缝隙65,使薄板材29通过缝隙65,从而连接左右的发条弹簧20,能够进行与图27的张紧器10H相同的动作。
(第十实施方式)
图29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十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J。张紧器10J沿从链条导向件5(作为可移动体的正时链条4)输入的负载的方向以横向排列的方式(左右方向)配置有两个发条弹簧20,两个发条弹簧20之间设有中间部件60。位于链条导向件5侧的右侧的发条弹簧20侧配置有作为间接部件的推进部件40。推进部件40具有覆盖部41以及从覆盖部41向远离链条导向件5的方向直线状延伸的上下两个引导部42。引导部42在形成在壳体11(下壳体部11b)的立起部74上滑动。左右的两个发条弹簧20是向相反方向卷绕一张薄板材29而形成,薄板材29在两个发条弹簧20之间为连续的状态。
两个发条弹簧20之间的中间部件60在与来自链条导向件5的负载方向正交(垂直)的上下方向上分为两个,从而中间部件60由分割体60a和分割体60b形成。薄板材29通过该分割体60a、60b之间,从而连接两个发条弹簧20。
在这样的结构中,如果从链条导向件5输入负载,则左右的发条弹簧20被按压后将分割体60a、60b朝彼此分离的上下方向推开。分割体60a、60b一旦被推开,则各分割体60a、60b朝与推进部件40的引导部42接触的方向(箭头100方向)移动。由此,引导部42受到壳体11的立起部74的按压,由于该按压,引导部42与立起部74之间的摩擦力变大,因此,限制引导部42(推进部件40)向来自链条导向件5的负载方向移动。因此,张紧器10J的刚性变为非线性特性,发挥增大推进部件40的后退方向的抵抗力的效果,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30示出了用作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张紧器10K。在张紧器10K,作为固定部件的壳体11内配置有一个发条弹簧20。并且,壳体11上以能够在链条导向件5的方向进退的方式设有作为间接部件的推进部件40。推进部件40具有覆盖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覆盖部41、以及从覆盖部41向远离链条导向件5的方向直线状延伸的上下两个引导部42。
壳体11中的推进部件40的进退方向后侧的内部设有接受块89。接受块89由与从链条导向件5(作为可移动体的正时链条4)输入的负载的方向正交(垂直)的上下方向的两个分割体89a、89b形成。从侧面观察时,每个分割体89a、89b形成为三角形,具有用于接受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21的斜面状的承受面98。并且,两个分割体89a、89b与推进部件40的引导部42对应地设在壳体11内,并且,随着发条弹簧20的扩径或缩径,能够向与引导部42接触的方向(箭头101方向)进退移动。另外,发条弹簧20的外端卡合部23卡合于下侧的分割体89a。
在上述结构中,如果从链条导向件5输入负载,则发条弹簧20被按压后将分割体89a、89b朝彼此分离的上下方向推开。分割体89a、89b一旦被推开,各个分割体89a、89b朝与推进部件40的引导部42接触的箭头101方向移动。通过该移动,增大分割体89a、89b与引导部42之间的摩擦力,所以限制引导部42(推进部件40)向来自链条导向件5的负载方向的移动。因此,张紧器10K的刚性变为非线性,发挥增大推进部件40的后退方向的抵抗力的效果,能够提高设计自由度。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32以及图33示出了将本发明的负载附加装置适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液压间隙调节器120的第十二实施方式。
如图32所示,发动机的汽缸盖131上设有用于开关汽缸的进气阀(未图示)的阀杆132。阀杆132在汽缸盖131的贯通孔133向上下方向移动。阀杆132的上端部安装有弹簧座圈(スプリングリテーナ)134,该弹簧座圈134与汽缸盖131之间配置有向关阀方向对进气阀(阀杆132)进行那个施力的阀弹簧135。
液压间隙调节器120为了调整阀杆132的上端面与摇臂137之间的间隙而设在汽缸盖131的上表面,以便接近阀杆132。为了将液压间隙调节器120安装在汽缸盖131上,在汽缸盖131的上表面形成有调节器安装孔131a。
摇臂137为本实施方式的可移动体,通过阀杆132开关进气阀。摇臂137设为架设在阀杆132的上端面与液压间隙调节器120的上端部之间的状态下,能够在汽缸盖131的上方摇摆动作。在摇臂137的上表面,安装在凸轮轴138的凸轮139接触,通过凸轮139旋转,摇臂137在上下方向进行摇摆动作,开关进气阀。摇臂137在与凸轮139接触的臂主体137a的左右两端部具有碗状的抵接部137b和推杆137c,抵接部137b与液压间隙调节器120抵接,推杆137c与阀杆132抵接。
如图33所示,液压间隙调节器120具有漩涡状卷绕薄板材形成的发条弹簧20、安装有发条弹簧20的壳体11、以及在壳体11的相反侧覆盖发条弹簧20的推进部件40。
壳体11构成固定部件,并固定于形成在汽缸盖131上的调节器安装孔131a内。壳体11中的与发条弹簧20的相对面上形成有用于接受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的弹簧接受部71。
推进部件40构成间接部件,其具有覆盖发条弹簧20的覆盖部41以及从覆盖部41向与摇臂137相反侧延伸的两个腿部49。覆盖部41与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接触,与第二实施方式的覆盖部41相同地,由形成为圆弧形的圆弧部41a以及从圆弧部41a的两侧连续的两个斜直线部41b形成,通过这些圆弧部41a以及两个斜直线部41b,接受发条弹簧20的外周部。由此,推进部件40随着发条弹簧20的扩径缩径进行进退移动。另一方面,覆盖部41的圆弧部41a以陷入摇臂137的碗状的抵接部137b中的状态与抵接部137b抵接,承受摇臂137的摇摆动作带来的负载。另外,两个腿部49在与两个斜直线部41b的配置位置正交的位置从圆弧部41a延伸,其端部部分向内侧弯曲,从而形成限位部43。通过限位部43与壳体11抵接,从而停止推进部件40的推进。
在这样的液压间隙调节器120中,能够通过发条弹簧20的弹力控制摇臂137的摇摆动作,由此,调整阀杆132的上端面与摇臂137之间的间隙。因此,无需设置现有的采用液压柱塞的液压间隙调节器。
另外,在液压间隙调节器120中,可以省略推进部件40并使发条弹簧20与摇臂137接触,还可以如第四实施方式,沿来自摇臂137的负载的方向以横向排列方式配置多个发条弹簧20。
(第十三实施方式)
图34以及图3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十三实施方式的负载附加装置140。如图34所示,负载附加装置140配置在发动机主体1的内部,并固定于作为固定部件的发动机模块8内。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主体1,作为可移动体的正时链条4环状架设在曲柄链轮2与凸轮链轮3、3之间。正时链条4在链条导向件5上滑动的同时移动,该链条导向件5可摆动地设在主轴(支軸)6。负载附加装置140配置在作为固定部件的发动机模块8与作为可移动体的正时链条4之间。
如图35所示,负载附加装置140具有固定在发动机模块8的壳体141、组装于壳体141的长度方向的调整机构142、以及配置在壳体141内的发条弹簧20。长度方向的调整机构142具有插入壳体141内的筒状的支撑轴143、沿轴方向插入支撑轴143内以便进入壳体141的推进轴144、以及对推进轴144施力的盘簧145。推进轴144的前端部抵接于正时链条4(链条导向件5),根据正时链条4的长度方向的变化进行进退,赋予正时链条4张力。
并且,长度方向的调整机构142具有设在壳体141内的棘轮147。棘轮147配置在支撑轴143的后端侧(左端侧),与推进轴144的后端部(左端部)的锥形面144a接触。支撑轴143内插入有保持框架148,保持框架148与棘轮147之间配置有棘轮用弹簧149,从而棘轮147被向与推进轴144接触的方向施力。
发条弹簧20夹在支撑部件151与推进部件153之间,其外周部与支撑部件151和推进部件153接触。这时,支撑部件151配置在壳体141内部的后端侧,推进部件153以与支撑轴143的后端部抵接的状态配置。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负载附加装置140中,当正时链条4拉伸而长度方向的变化较大时,通过具有棘轮147的长度方向的调整机构142对应该延伸量。发条弹簧20接收针对来自正时链条4的负载的缓冲效果。由此,可以顺从正时链条4的永久延伸的同时实现缓冲效果。
符号说明
10、10A、10B、10C、10D、10E、10F、10G、10H、10I、10J、10K张紧器(负载附加装置)
4正时链条(可移动体)
5链条导向件(引导部件(间接部件))
7接受部 11壳体
17临时固定孔 18弹簧接受部(接受部)
20发条弹簧 21外周部
22卷起部 29薄板材
30卷起部件 40推进部件(间接部件)
41覆盖部 41a圆弧部
41b斜直线部 50缓冲部件
53凹凸部 60中间部件
60a、60b分割体 71弹簧接受部(接受部)
71a圆弧部 71b斜直线部
80板状的弹性部件 85中间部
86两端部 87空间
89接受块 89a、89b分割体
120液压间隙调节器(负载附加装置)
140负载附加装置 142长度方向的调整机构。

Claims (17)

1.一种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将漩涡状卷绕多圈薄板材而成的发条弹簧能进行缩径及扩径动作地配置在可移动体与固定部件之间,以便通过施加负载而在薄板材之间产生摩擦,
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与所述可移动体以及所述固定部件直接或间接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条弹簧的内端部形成用于卷起发条弹簧的卷起部,所述卷起部能对应发条弹簧的卷起、发条弹簧的扩径、缩径,在所述漩涡状的内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隔着间接部件与所述可移动体间接地抵接或隔着板状的弹性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间接地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隔着间接部件与所述可移动体间接地抵接或隔着板状的弹性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间接地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隔着间接部件与所述可移动体间接地抵接和隔着板状的弹性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间接地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隔着间接部件与所述可移动体间接地抵接和隔着板状的弹性部件与所述固定部件间接地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发条弹簧的扩径,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至少在两处与所述固定部件、所述可移动体、所述间接部件或所述板状的弹性部件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件、所述间接部件或所述板状的弹性部件中的与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相对的部分,形成有三角形、圆弧形或直线状的接受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发条弹簧的外周部、与所述间接部件和所述固定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之间配置有缓冲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间接部件之间沿来自所述可移动体的负载的方向设有多个所述发条弹簧,在相邻的发条弹簧之间配置有中间部件。
11.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状的弹性部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与所述固定部件或者所述间接部件接触,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与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间接部件隔着可挠曲变形的空间地相对。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发条弹簧的发条弹簧间的薄板材连续。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或所述中间部件由在与来自所述可移动体的负载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割的多个分割体构成,随着所述发条弹簧扩径或缩径,所述分割体能在与所述间接部件接触的方向进退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件与所述可移动体之间设置有长度方向的调整机构。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负载附加装置还设有用于将所述发条弹簧保持为卷起状态的临时固定单元。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体是在汽车的发动机内呈环状移动的正时链条或者正时带。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载附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移动体是为了开关汽车发动机的进气阀而进行摇摆动作的摇臂。
CN201480007998.6A 2013-02-07 2014-02-06 负载附加装置 Active CN104981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2631 2013-02-07
JP2013-022631 2013-02-07
PCT/JP2014/052810 WO2014123204A1 (ja) 2013-02-07 2014-02-06 荷重付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81628A CN104981628A (zh) 2015-10-14
CN104981628B true CN104981628B (zh) 2018-10-26

Family

ID=51299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07998.6A Active CN104981628B (zh) 2013-02-07 2014-02-06 负载附加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869378B2 (zh)
JP (1) JP6243361B2 (zh)
CN (1) CN104981628B (zh)
WO (1) WO201412320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909507B1 (en) * 2012-10-22 2019-08-14 Litens Automotive Partnership Tensioner with increased damping
CN105793540B (zh) * 2013-11-18 2019-01-29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发动机的增压器
WO2016021567A1 (ja) * 2014-08-08 2016-02-11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荷重付加装置
WO2016021566A1 (ja) * 2014-08-08 2016-02-11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荷重付加装置
JP2016142111A (ja) * 2015-02-05 2016-08-08 株式会社グレイプ 制振構造
JP6874341B2 (ja) * 2016-11-22 2021-05-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時計用駆動機構、機械式時計およびゼンマイの操作方法
JP6600105B2 (ja) * 2017-02-02 2019-10-30 大同工業株式会社 テンショナ
US10989280B2 (en) * 2017-06-16 2021-04-27 Gates Corporation Tensioner
US10968988B2 (en) * 2017-06-16 2021-04-06 Gates Corporation Tensioner
CN109458435A (zh) * 2017-09-06 2019-03-12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机械张紧装置
JP6948992B2 (ja) * 2018-08-01 2021-10-13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テンショナ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6129C (de) * 1936-05-27 1940-01-04 John Weller Kettenspannvorrichtung
DE4339596A1 (de) * 1993-11-20 1995-05-24 Skf Gmbh Temperaturabhängige Spannvorrichtung
DE102010018204A1 (de) * 2010-04-26 2011-10-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Zugmitteltrieb mit einer Spiralfeder und separatem Dämpfungselement
CN202251761U (zh) * 2010-08-09 2012-05-30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链条用张紧器杆

Family Cites Families (4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701820A (en) * 1925-12-08 1929-02-12 Morse Chain Co Tensioning device for drive chains
US2130571A (en) * 1936-05-27 1938-09-20 Weller John Tensioning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chains and the like
FR1249477A (fr) * 1959-11-18 1960-12-30 Renault Perfectionnements aux tendeurs de chaînes automatiques
US3358522A (en) * 1965-08-16 1967-12-19 Morse Chain Co Cam chain tensioner
JPS5848788B2 (ja) * 1979-10-12 1983-10-31 日本発条株式会社 推進力付与装置におけるロツク機構
JPS59136063U (ja) * 1983-03-01 1984-09-11 光洋精工株式会社 ベルトテンシヨナ−
DE3704521C2 (de) * 1987-02-13 1996-09-12 Skf Gmbh Spannvorrichtung für Treibriemen
DE3810188A1 (de) * 1988-03-25 1989-10-05 Skf Gmbh Laufschiene zum spannen einer transmission
US4990123A (en) * 1989-06-13 1991-02-05 Gkn Automotive, Inc.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system having a variable diameter pulley with resiliently biased belt engaging members
US4906222A (en) * 1989-07-07 1990-03-06 Dayco Products, Inc. Belt tensio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4938734A (en) * 1989-09-06 1990-07-03 Dayco Products, Inc. Belt tensio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4971589A (en) * 1989-12-13 1990-11-20 Dayco Products, Inc. Belt tensio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805390B2 (ja) * 1990-10-12 1998-09-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5176581A (en) * 1991-06-06 1993-01-05 Kumm Industries, Inc. Self-energized controllable belt tensioner
DE4209914A1 (de) * 1992-03-27 1993-09-30 Schaeffler Waelzlager Kg Spannvorrichtung für Riemen oder Ketten
US5370586A (en) * 1992-07-22 1994-12-06 Hasco Spring Industries, Inc. Tension regulating device for belt drives
US5277667A (en) * 1992-09-18 1994-01-11 Dayco Products, Inc. Belt tens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making
US5354242A (en) * 1992-10-08 1994-10-11 St John Richard C Automatic belt tensioner with an enclosed flat wire power spring and improved zeroing and damping means
JP3382379B2 (ja) * 1994-09-28 2003-03-04 日鍛バルブ株式会社 油圧式ラッシュアジャスタ
US5462494A (en) * 1994-10-20 1995-10-31 Dayco Products, Inc. Belt tensio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5443424A (en) * 1994-10-20 1995-08-22 Dayco Products, Inc. Belt tensione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DE4437926C1 (de) * 1994-10-24 1996-02-08 Daimler Benz Ag Vorrichtung zum Spannen einer Kette eines Verbrennungsmotores
US5558587A (en) * 1995-05-15 1996-09-24 Eaton Corporation Self-contained hydraulic belt tensioner
US5647812A (en) * 1995-11-30 1997-07-15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Coil spring chain tensioner
JP3280339B2 (ja) * 1999-03-24 2002-05-13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チェーン伝動用テンショナレバー
US6231465B1 (en) * 1999-08-13 2001-05-15 Dayco Products, Inc. Belt tensioner assembly with unidirectional damping
US7163478B2 (en) * 2001-12-12 2007-01-16 Dayco Products, Llc Belt tensioner having an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 travel stop
US6689001B2 (en) * 2001-12-12 2004-02-10 Dayco Products, Llc Adaptive belt tensioner system for control of reversible torque load pulley
JP2003222208A (ja) * 2002-01-31 2003-08-08 Tsubakimoto Chain Co 伝動媒体用テンショナレバー
US7118504B2 (en) * 2002-02-07 2006-10-10 Dayco Products, Llc Hydraulic asymmetric damped belt tensioner
US6682452B2 (en) * 2002-02-14 2004-01-27 Dayco Products, Llc Belt tensioner with pivot bushing
US7837582B2 (en) * 2002-09-30 2010-11-23 Fenner, Inc. Bi-directional belt tensioner
US20110207568A1 (en) * 2002-09-30 2011-08-25 Gary Smith Bi-Directional Belt Tensioner
US7883436B2 (en) * 2004-09-15 2011-02-08 Fenner U.S., Inc. Bi-directional tensioner
US7354363B2 (en) * 2004-05-18 2008-04-08 Dayco Products, Llc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 V-ribbed belt tensioner with through shaft
ITTO20030819A1 (it) * 2003-10-17 2005-04-18 Dayco Europe Srl Tenditore bi-braccio per una cinghia di trasmissione di un autoveicolo.
US7261655B2 (en) * 2004-06-24 2007-08-28 Vargas Eladio A Variable speed flat belt transmission and variable diameter pulley for use in same
EP1893894B1 (en) * 2005-06-20 2010-12-22 Dayco Europe S.R.L. Con Unico Socio Asymetric damping belt tensioner
US8083623B2 (en) * 2005-07-29 2011-12-27 Dayco Europe S.R.L. Con Unico Socio Shoe tensioner for a synchronous belt drive for use with oil
WO2007106971A1 (en) * 2006-03-22 2007-09-27 Litens Automotive Partnership Tensioner for flexible drives
JP4473301B2 (ja) * 2007-10-29 2010-06-0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チェーン伝動用テンショナレバー
US20100261564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Hughes Thomas E Rotary tensioner
JP2011140972A (ja) * 2010-01-06 2011-07-21 Ntn Corp 巻き掛け伝動装置における巻き掛け伝動部材の張力調整装置
US20110230286A1 (en) * 2010-03-17 2011-09-22 Eli Cohen Variable Drive Transmission
EP2395259B1 (de) * 2010-06-11 2012-11-07 iwis motorsysteme GmbH & Co. KG Spannvorrichtung mit Rastspange
JP2013249939A (ja) * 2012-06-04 2013-12-12 Tsubakimoto Chain Co 油圧式テンショナ
DE102013102562B4 (de) * 2013-03-13 2021-05-27 Muhr Und Bender Kg Verwendung einer Feder in einer Riemenspannvorrichtung, Riemenspannvorrichtung und Aggregatanordnu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6129C (de) * 1936-05-27 1940-01-04 John Weller Kettenspannvorrichtung
DE4339596A1 (de) * 1993-11-20 1995-05-24 Skf Gmbh Temperaturabhängige Spannvorrichtung
DE102010018204A1 (de) * 2010-04-26 2011-10-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Zugmitteltrieb mit einer Spiralfeder und separatem Dämpfungselement
CN202251761U (zh) * 2010-08-09 2012-05-30 株式会社椿本链条 链条用张紧器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243361B2 (ja) 2017-12-06
CN104981628A (zh) 2015-10-14
WO2014123204A1 (ja) 2014-08-14
JPWO2014123204A1 (ja) 2017-02-02
US20160153529A1 (en) 2016-06-02
US9869378B2 (en) 2018-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1628B (zh) 负载附加装置
EP1915549B1 (en) Long mechanical tensioner with a compliant blade spring
JP4815234B2 (ja) ブレードテンショナ
US5222917A (en) Tensioner lever having an i-shaped section
CN101427054B (zh) 用于链条驱动的棘齿张紧器
US7632200B2 (en) Common link dual arm tensioning device
CN201679604U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辅助驱动系统的液压张紧装置
CN102301158A (zh) 链条导轨和紧链器装置
CN102398640A (zh) 履带机构
US8608601B2 (en) Tensioning device
JP2008544195A (ja) 追従性ブレードスプリングを備えた機械式チェーンテンショナ
US20050197223A1 (en) Hydraulic tensioner
CN100458226C (zh) 可调节的张紧装置
US6375587B1 (en) Timing chain having multiple blade tensioners contacting the same section of chain
JPS6154979B2 (zh)
US20020107097A1 (en) Blade tensioner
CN213949670U (zh) 一种液压自动张紧辊装置
US10794455B2 (en) Tensioner
US20040132570A1 (en) Blade tensioner
CN110114592A (zh) 卷绕传动体张紧装置
CN208230726U (zh) 一种易拉罐盖体转移时的装夹装置
JPH03232608A (ja) ベルトコンベアのテークアップ
JP4777660B2 (ja) ブレードテンショナ装置
JPH084856A (ja) オートテンショナ
CN205427426U (zh) 缩微胶片数字存档机的走片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