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2771A - 输送设备 - Google Patents

输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2771A
CN104972771A CN201510141688.XA CN201510141688A CN104972771A CN 104972771 A CN104972771 A CN 104972771A CN 201510141688 A CN201510141688 A CN 201510141688A CN 104972771 A CN104972771 A CN 1049727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coiled material
guiding
core
conve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416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庄亮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49727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277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22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28Attaching the leading end of the web to the replacement web-roll core or spi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2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for starting
    • B65H2301/522Threading web into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2Single-function printing machines, typically table-top machin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输送设备。输送设备包括安装有卷材的供给部,被配置为将安装在供给部中的卷材卷取到卷取芯上的卷取部以及被配置为将安装在供给部中的卷材连接到卷取芯的引导片材。

Description

输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卷取(reel)卷材(roll sheet)的输送设备。
背景技术
在使用卷材作为打印介质的打印装置中,存在一种包括输送机构的打印装置,该输送机构从供给部供给卷材并在卷取部(take-up section)中卷取卷材。当将卷材装载在输送机构中时,将卷在供给芯上的卷材安装在供给部中,并抽出卷材的前缘。卷材的前缘被引导至在卷材的输送方向上位于供给部下游处的图像形成部,并进一步被附装到在卷材的输送方向上位于图像形成部下游处的卷取部中的卷取芯。由于安装在供给部中的卷材是弯曲的,因此需要花费很多劳力来抽出卷材的前缘并使其通过输送路径。
因此,日本特开平第2-12706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克服上述问题的装载方法。在公开的装载方法中,使用了将一端固定到供给芯的引导片材。
公开的装载方法是在包括能够卷取卷材的供给部和卷取部、引导片材、以及图像形成部的装置中执行的。供给部和卷取部相对设置且在二者中间配置有图像形成部。引导片材的长度大体上等于供给部和卷取部之间的距离。将引导片材的一端固定到供给部中的供给芯,并且将引导片材的另一端可拆卸地附装到卷材的后缘。
将包含在卷取部中的卷材的一个边缘附装到引导片材,并将卷材的另一边缘固定到卷取芯。在供给部中从这种状态执行卷取。在完成供给部中的卷取后,执行图像形成。在图像形成期间,通过卷取部来卷取卷材。
当卷材被卷取部完全卷取时,引导片材的另一端也通过了图像形成部,并到达卷取部。然后,从卷材处移走引导片材,将卷在卷取芯上的卷材从卷取部中取出,并将卷在新卷取芯上的卷材安装在卷取部中。将引导片材的另一端附装到卷在卷取芯上的卷材的外围处的缘(对应于从供给部到卷取部在输送方向上的后缘)。通过在这种状态下围绕供给部中的供给芯依次卷取引导片材及卷材,就完成了供给部中卷材的安装,并且也完成了输送机构中卷材的装载。
在这种装载方法中,当在供给部卷取卷材时,安装在卷取部中的卷材犹如被引导片材拉着一样沿输送路径向供给部移动。因此,用户不需要沿输送路径进给卷材。此外,当将卷在卷取芯上的卷材安装到卷取部时,仅需要将卷在卷取芯上的卷材的外围处的缘(对应于从供给部到卷取部在输送方向上的后缘)附装到引导片材,而不需要将卷材附装到供给芯。
在公开的装载方法中,当包含在卷取部中的卷材在供给部中被卷取一次后,在卷取部中依次卷取供给部中的卷材以用于图像形成。在供给部和卷取部中卷取替换的卷材直到完成图像形成。如果在偏斜状态下卷取了卷材,则有必要在打开一次打印装置之后校正偏斜。这就需要劳力。
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结构中,将要附装引导片材的供给芯不是被从打印装置中移走,而是被重复地利用。在其他类型的打印装置中,卷在供给芯上的卷材与供给芯一起被替换。对于这种打印装置,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将一端固定到供给芯的引导片材是不适用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容易地装载与供给芯一起被替换的卷材的输送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输送设备包括:安装有卷材的供给部;卷取部,其被配置为将安装在所述供给部中的所述卷材卷取到卷取芯上;以及引导片材,其被配置为将安装在所述供给部中的所述卷材连接到所述卷取芯,其中,所述引导片材包括:具有柔韧性的片材部、被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第一端部中用以使所述第一端部可拆卸地固定到至少所述卷取芯的第一固定部件、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中用以使所述第二端部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卷材的第二固定部件。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打印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引导片材的示意剖面图。
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的流程图。
图4是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
图5是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将引导片材附装到卷取芯的状态。
图6是围绕卷取芯卷取引导片材的透视图。
图7是双面打印完成时的打印装置的剖面图。
图8是包括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打印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9是第二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的流程图。
图10是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
图11是第三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
图13是附装辅助片材的剖面图。
图14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与输送机构对应的最小宽度的卷材的装载操作。
图15是第四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与对应于输送机构的最小宽度不同的宽度的卷材的装载操作。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设备。在描述中,本发明的输送设备被应用于打印装置。
第一实施例
图1是包括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打印装置的示意剖面图。首先,将要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输送机构。在第一实施例中,将卷材用作打印介质。
输送机构51包括供给部20、卷取部23以及输送辊8,所述供给部20包括可旋转地在两端被支持的供给卷轴21,卷取部23包括类似地可旋转地在两端被支持的卷取卷轴26,以及输送辊8将卷材S从供给部20输送到卷取部23。
在供给芯25上围绕卷材S,并且将供给芯25附装到供给卷轴21。卷材S由附装到卷取卷轴26的卷取芯24所卷取。
在供给部20和卷取部23之间,配置了由输送辊8以及随输送辊8一起被驱动的夹紧辊9所形成的辊对,以将卷材S从供给部20输送到卷取部23。可以将输送辊8和夹紧辊9移动到相互分离以及相互接近。在供给部20和输送辊8之间,设置了具有U型转弯形状的输送引导对22以将卷材S从供给部20引导至输送辊8。在输送辊8及卷取部23之间,设置了由不锈钢制成的输送引导构件40。在本发明中,不锈钢是有磁性的不锈钢。
除了上述输送机构51,打印装置1还包括设置在输送辊8和卷取部23之间的图像形成部3。图像形成部3包括用于喷射液体的头部4、托架5及压印盘6,所述托架5能够在头部4安装于托架5的状态下在卷材S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上往复运动,所述压印盘6被设置在头部4对面用以支持卷材S并通过吸力使卷材S保持成大致平面的形式。输送引导构件40位于比压印盘6接近卷取部23的位置。在第一实施例中,输送引导构件40位于与压印盘6邻接的位置。
首先,将描述图像形成处理。在图像形成部3中,在停止输送卷材S期间,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托架5。此时,通过从头部4向卷材S上喷射液体来在卷材S上打印出一行。当完成一行的打印时,通过输送辊8及夹紧辊9的辊对在与主扫描方向垂直的图1中的箭头方向(副扫描方向)上以预定的输送量输送卷材S。然后,在主扫描方向上扫描托架5的同时再次打印出一行。通过这种方式,在重复卷材S的间歇输送的同时,在卷材S上对各行执行打印从而形成图像。
接下来,将要描述打印介质输送处理。从供给部20抽出的卷材S的前缘通过了输送引导对22,然后由输送辊8及夹紧辊9夹住。在随后对装载操作的描述中将描述卷材S的前缘被输送到输送辊8的方式。
通过输送辊8的驱动将卷材S依次送出到图像形成部3中。此时,通过未例示的转矩限制器的作用而不断地将旋转制动力应用于供给部20中的供给卷轴21。因此,预定张力被不断地应用于抽出的卷材S,因此使卷材S不会在输送路径中下垂。在卷材S通过图像形成部3的同时,执行上述图像形成处理。
在图像形成部3中执行了卷材S的打印后,将卷材S引导至卷取部23,并围绕附装到卷取部23中的卷取卷轴26的卷取芯24依次卷取卷材S。卷取卷轴26不断地从未例示的卷取电机接收卷取驱动力。在卷取卷轴26及卷取电机之间,设置了未例示的转矩限制器从而在生成大于预定张力的张力时使卷取电机空转。
如上所述,两个转矩限制器的作用、输送辊8的驱动以及卷取卷轴26的驱动允许对一卷卷材S稳定地执行连续打印。
上文已经描述了图像形成处理以及打印介质输送处理。接下来,将描述具有本发明特征的卷材S的装载操作。在本发明中,使用附装式引导片材。图2是第一实施例中的引导片材的示意剖面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的流程图,以及图4是例示第一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的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5是例示将引导片材附装到卷取芯的方式的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6是卷在卷取芯上的引导片材的透视图。
首先,将要描述第一实施例的引导片材30。将用作第一固定部件的磁铁31设置在引导片材30的一端处的第一端部30a的一个表面上。磁铁31可以从卷取芯24和输送引导构件40及被固定构件50(参见图8)拆卸。在引导片材30的另一端、与第一端部30a相反的第二端部30b是被分为第一片材部30b1及第二片材部30b2的翼状。引导片材30从第一端部30a线性地延伸到第二端部30b的第一片材部30b1。在第二端部30b中,将磁铁32和薄钢板(steel sheet)33分别设置在第一片材部30b1及第二片材部30b2的相对的表面上。磁铁32和薄钢板33构成第二固定部件37。将第二固定部件37可拆卸地附装到卷材S的前缘。分别将磁铁31和磁铁32以相同的朝向设置在第一端部30a和第一片材部30b1处。
接下来,将描述装载操作。
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从图像形成部3侧插入到处于分离状态的输送辊8及夹紧辊9之间的间隙中。然后,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朝向卷材S在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进给到供给部20附近的位置(S1)。
接下来,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S2)。第一端部30a具有磁铁31,并且输送引导构件40由不锈钢制成。因此,可以通过磁力将第一端部30a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换言之,输送引导构件40是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所固定到的被固定构件。
在第一实施例中,在卷材S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及中心处分别配置引导片材30(参见图4)。因此,通过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进给到供给部20附近的位置的步骤(S1)与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的步骤(S2)重复两次来设置三张引导片材30。一旦将第一端部30a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即使用户释放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的引导片材30,引导片材30也不会由于其自身的重量从输送引导构件40掉落。
在将三张引导片材30中每一张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后,执行将各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固定的步骤。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固定到卷在被附装到供给部20中的供给卷轴21的供给芯25上的卷材S的前缘(S3)。
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成翼状分为第一片材部30b1和第二片材部30b2。将磁铁32和薄钢板33分别设置在第一片材部30b1和第二片材部30b2的相对的表面上。因此,卷材S可以由磁铁32和薄钢板33所固定且其前缘被夹紧在第一片材部30b1及第二片材部30b2之间。剩余的两张引导片材30也被执行将第二端部30b固定到卷材S的前缘的步骤(S3)。
接下来,将输送辊8和夹紧辊9从分离状态解除,并使其移动使彼此更接近以夹住引导片材30(S4)。当通过未例示的传感器检测到解除了输送辊8和夹紧辊9的分离状态时,输送辊8执行进给操作以向卷取部23(即,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以预定的输送量输送引导片材30(S5)。
此时,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因此,通过上述进给操作,引导片材30下垂在输送辊8的下游侧。在这种状态下,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从输送引导构件40解除固定(S6)。通过使引导片材30下垂在输送辊8的下游侧,然后将第一端部30a从输送引导构件40解除固定,从而使第一端部30a向输送引导构件40的下游移动,并且没有被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
此后,当执行输送辊8的进给操作时,例如,通过操作未例示的操作面板,犹如卷材S被引导片材30抽出一样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卷材S,然后卷材S到达图像形成部3(S7)。
以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的第二片材部30b2与输送引导构件40及压印盘6相接触的方式,将引导片材30输送至卷取部23。因此,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的第一片材部30b1没有与输送引导构件40及压印盘6相接触。因此,第一片材部30b1中的磁铁32没有被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及压印盘6。
在卷材S的前缘到达输送辊8后,通过输送辊8的进给操作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进一步输送引导片材30和卷材S从而使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到达卷取部23中的卷取芯24(S8)。尽管为了说明的便利性将使卷材S到达图像形成部3的步骤(S7)以及使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到达卷取芯24的步骤(S8)描述为分开的步骤,但实际上它们是一连串的步骤。
由于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可拆卸地被附装到卷取芯24,因此将其固定到卷取芯24(S9)。具体地,按照三张引导片材30的配置将各自具有胶条的薄钢板34粘在卷取芯24上,并将各引导片材30上的第一端部30a中的磁铁31卷在相应的粘在卷取芯24上的薄钢板34上,并通过磁力将其固定(参见图5)。由于因弹性变形而产生的复原力在使磁铁31剥落的方向上作用于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的卷在卷取芯24上的部分上,因此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的部分是由高柔韧性的乙烯基材料制成的。
图6是卷在卷取芯24上的引导片材30的透视图。当将任何引导片材30以偏斜状态附装到卷取芯24时,可能会使被卷的引导片材30及卷材S起皱。因此,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中的磁铁31的在从第一端部30a到第二端部30b的方向上的两缘在该方向上都具有其各自的波状的形状。波状的形状是可以使磁铁31的两缘在卷取芯24的表面上相互配合(fit)的形状。此外,由于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的材料是透明的乙烯基材料,因此如果以偏斜状态设置引导片材30,则用户能够容易地从视觉上注意到该偏斜。
当执行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卷取芯24的步骤(S9)时,在输送机构51中完成装载卷材S的操作。当设置用于卷取卷轴26的驱动电源时,提前将驱动电源关闭。在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卷取芯24的步骤(S9)后,开启驱动电源。为了在打印期间使卷材S稳定的输送,引导片材30具有向卷材S传输通过应用于卷取芯24的驱动转矩所生成的张力的功能。因此,使用具有柔韧性及低拉伸性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作为引导片材30的除端部30a及30b以外的片材部30c的材料。此外,由于照这样将引导片材30卷在卷取芯24上,因此与第一端部30a所用材料同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是由高柔韧性的乙烯基材料制成的。
此外,在将卷在卷取芯24上的卷材S再次安装在供给部20中后,可以执行双面打印。在双面打印中,设置卷材S使其已被打印的面位于将要与压印盘6相接触的一侧。即,在双面打印中,卷材S的卷绕方向与单面打印时在供给部20中设置的卷材S的卷绕方向相反。
图7是双面打印完成时打印装置1的剖面图。图7例示了双面打印继续进行,以及卷材S的后缘从供给芯25(安装了在单面打印时使用的卷取芯24)分离并到达输送辊8附近的位置的状态。由于卷材S的后缘对应于在单面打印时的前缘,因此在双面打印完成时,通过引导片材30将卷材S的后缘与供给芯25相连接。因此,与单面打印时类似,通过未例示的转矩限制器将张力应用于卷材S。这样就允许了稳定的输送。
在各引导片材30的第二片材部30b2的不与第一片材部30b1相对的表面上的一个位置处设置用于抑制红外线反射的标记36(参见图2)。可以通过应用红外线吸收涂覆材料或通过在磁铁32为黑色时使磁铁32从设置在第二片材部30b2的孔中暴露来形成标记36。输送机构51还包括向输送辊8的上游侧放射红外线并检测红外线的反射的反射传感器7。通过利用反射传感器7检测标记36来检测卷材S的后缘,并基于该检测完成打印装置1的打印操作,从而不会错误地对引导片材30实施打印。
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引导片材30未被固定到任何卷取芯24和供给芯25,而是独立的。此外,可以在打印介质的宽度方向上自由地配置多个引导片材30。
综上所述可知,各引导片材30具有协助将卷材S的前缘从供给部20上拉至图像形成部3的功能。如果在输送机构51中安装了卷材S而没有使用引导片材30,那么用户需要将卷材S的前缘从供给部20向图像形成部3推入并使其通过U型转弯形状的输送引导对22。由于将卷材S的前缘从被卷在供给芯25上的状态中抽出,因此如果卷材S被极大地弯曲,则用户很难使卷材S的前缘通过输送引导对22。此外,如果卷材S的硬度低,那么即使在用户手动推入卷材S时,卷材S也会在输送引导对22中扭曲变形,因而很难使卷材S通过输送引导对22。
然而,不同于卷材S,引导片材30不会被弯曲,并且可以通过改变其材料来调整引导片材30的片材硬度。因此,可以容易地使引导片材30通过输送辊8及夹紧辊9之间和输送引导对22之内。因此,在将卷材S直接地安装在供给部20中并在打印后将其从卷取部23取出的输送机构51中,引导片材30可以使用户容易地装载卷材S。
由于在本发明中可以增加或减少引导片材30的数目,因此通过使用本发明的引导片材30可以装载任何宽度的卷材S。
此外,卷材S被安装在供给部20中、经由引导片材30被卷入卷取部23中并从卷取部23被取出。即,由于引导片材30仅由卷取部23所卷取,而不由供给部20所卷取。因此,就降低了卷材S偏斜的可能性。
第二实施例
将参照图8至图10描述第二实施例。省略与第一实施例中相似的结构的描述,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这些结构。图8是包括第二实施例的输送机构的打印装置的示意剖面图。图9是第二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的流程图。图10是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的方式。在第二实施例中,将由不锈钢制成的被固定构件50设置在输送引导构件40的下游侧,并且位于隔着卷材S的输送路径与输送引导构件40所在侧相反侧的位置处。引导片材30的结构与图2中例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并无不同。
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从图像形成部3侧插入到处于分离状态的输送辊8及夹紧辊9之间的间隙中。然后,向卷材S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进给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以到达供给部20附近的位置(S11)。
在这种状态中,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被固定构件50(S12)。具体地,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回折以卷在被固定构件50上,通过磁力将第一端部30a中的磁铁31固定到被固定构件50,并使第一端部30a夹在磁铁31和被固定构件50之间(参见图10)。在第二实施例中,使用三张引导片材30。因此,也对剩余的两张引导片材30执行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进给到供给部20附近的位置的步骤(S11)以及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被固定构件50的步骤(S12)。
接下来,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固定到卷在附装到供给部20中的供给卷轴21的供给芯25上的卷材S的前缘(S13)。然后,将输送辊8和夹紧辊9从分离状态解除,并使其移动使彼此更接近以夹住引导片材30(S14)。
在输送辊8和夹紧辊9夹住引导片材30后,将固定到被固定构件50的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放置在输送路径上(S15)。此后,执行输送辊8的进给操作从而在引导片材30抽出卷材S的同时向输送方向的下游输送卷材S直到其到达图像形成部3(S16)。在卷材S的前缘到达输送辊8后,使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到达卷取部23中的卷取芯24(S17)。尽管为了说明的便利性将使卷材S到达图像形成部3的步骤(S16)以及使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到达卷取芯24的步骤(S17)描述为分开的步骤,但实际上它们是一连串的步骤。
接下来,由于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可拆卸地被附装到卷取芯24,因此将其固定到卷取芯24(S18)。通过执行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卷取芯24的步骤(S18),完成了在打印装置1中装载卷材S的操作。当设置用于卷取卷轴26的驱动电源时,提前将驱动电源关闭。在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卷取芯24的步骤(S18)后,开启驱动电源。
在第二实施例中,可以在使装载操作所需步骤的数量少于第一实施例的同时,通过使用引导片材30而将卷材S装载在打印装置1中。
第三实施例
将参照图11至图13描述第三实施例。省略与上述实施例中相似的结构的描述,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这些结构。图11是第三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的流程图。图12是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第三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的方式。图13是附装辅助片材的剖面图。第三实施例的特征在于除了引导片材30外,还使用辅助片材60,所述辅助片材60作为与引导片材30分离的附件。打印装置1的配置与图1中例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相似,并且引导片材30的结构与图2中例示的第一实施例中采用的相似。
根据第三实施例的输送机构51可以输送各种宽度的卷材S,并且辅助片材60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最宽的卷材S的宽度。辅助片材60通过堆叠薄钢板61和磁铁片材62构成。通过将磁铁片材62放置为与由不锈钢制成的输送引导构件40相接触,可以容易地将辅助片材60固定到输送引导构件40。
接下来,将描述第三实施例中的装载操作。首先,将辅助片材60配置为覆盖压印盘6及输送引导构件40(S21)。此时,将辅助片材60的磁铁片材62配置为与输送引导构件40相对。
将各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从图像形成部3侧插入到处于分离状态的输送辊8及夹紧辊9之间的间隙中。然后,向卷材S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进给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以到达供给部20附近的位置(S22)。
接下来,使用第一端部30a中的磁铁31的磁力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辅助片材60上,即,固定到薄钢板61上(S23)。然后,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固定到卷在被附装到供给部20中的供给卷轴21的供给芯25上的卷材S的前缘(S24)。在第三实施例中,使用了三张引导片材30。因此,也对剩余的两张引导片材30执行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进给到供给部20附近的位置的步骤(S22)直到将第二端部30b固定到卷材S的前缘的步骤(S24)。
接下来,从输送引导构件40处剥离辅助片材60(S25)。
然后,通过向输送方向的下游拉动辅助片材60来拉动固定到辅助片材60的引导片材30以及附装到引导片材30的卷材S,从而使卷材S的前缘到达图像形成部3(S26)。实际上,拉动辅助片材60直到使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到达卷取芯24来作为与使卷材S的前缘到达图像形成部3的步骤(S26)一起将要被执行的步骤(S27)。
将输送辊8和夹紧辊9从分离状态解除(S28),并且从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处剥离辅助片材60(S29)。分开存储辅助片材60。
接下来,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卷取芯24(S30)。通过执行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卷取芯24的步骤(S30),完成在打印装置1中装载卷材S的操作。当设置用于卷取卷轴26的驱动电源时,提前关闭驱动电源。在将引导片材30的第一端部30a固定到卷取芯24的步骤(S30)后,开启驱动电源。
综上所述可知,辅助片材60起到用于同时向输送方向的下游拉动三张引导片材30的协助构件的作用。通过使用辅助片材60,用户可以手动拉动三张引导片材30,从而可以从供给部20抽出卷材S。因此,用户可以直观地抽出卷材S。
第四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了多个引导片材30。在第四实施例中,使用了一张引导片材30。将参照图14和图15描述第四实施例的详细内容。图14是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与输送机构对应的最小宽度的卷材S1的装载操作。图15是输送机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其例示了与最小宽度的卷材S1不同的卷材S2的装载操作。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与上述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相似的结构,并省略其描述。
当仅使用一张引导片材30时,引导片材30等于或窄于最小宽度的卷材S1。当引导片材30的宽度等于卷材S1的宽度时,如图14中所例示,将引导片材30的第二端部30b附装到卷材S1从而卷材S1的横向的两端与引导片材30的横向的两端一致。
相比之下,当引导片材30比最小宽度的卷材S1更窄时,或当使用与最小宽度不同宽度的卷材S2时,如图15中所示,建议将引导片材30附装到卷材S1或S2的横向的中央附近。这是因为,如果将引导片材30固定到偏向卷材S1或S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位置处,那么不平衡的张力被应用于卷材S1或S2,而这可能引起例如偏斜等。
引导片材30的结构与参照图2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相似,并且装载操作流程与参照图3至图6描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相似。
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磁铁31或32的磁力被用作用于将引导片材30固定到卷材S的前缘、卷取芯24、输送引导构件40、被固定构件50或辅助片材60的部件。这是因为需要考虑到耐久性以便重复使用引导片材30。然而,固定部件并不限于磁铁31或32,例如,可以使用具有成本优势的可重复剥离的胶条,尽管其在耐久性方面具有劣势。
根据本发明,当将安装在供给部中的卷材的前缘引导至卷取芯时,可以通过输送处于被附装到卷材前缘的状态中的引导片材来输送卷材。因此,可以使卷材的前缘通过输送路径而不受卷材的弯曲的影响。
此外,由于本发明的输送机构被配置为使安装在供给部中的卷材由卷取部所卷取,因此在卷取部仅执行一次卷取卷材的步骤。因此,降低了卷材偏斜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在被配置为使卷在供给芯上的卷材安装在供给部中并从卷取部取出已打印卷材的输送机构中,可以容易地实现卷材的装载。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当对权利要求的范围赋予最宽的解释,以使其涵盖所有这些变型例以及等同的结构及功能。

Claims (7)

1.一种输送设备,所述输送设备包括:
安装有卷材的供给部;
卷取部,其被配置为将安装在所述供给部中的所述卷材卷取到卷取芯上;以及
引导片材,其被配置为将安装在所述供给部中的所述卷材连接到所述卷取芯,
其中,所述引导片材包括:具有柔韧性的片材部、被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第一端部中用以使所述第一端部可拆卸地固定到至少所述卷取芯的第一固定部件、以及被设置在所述片材部的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中用以使所述第二端部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卷材的第二固定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
其中,在所述卷取芯上围绕薄钢板,
其中,可拆卸地附装到所述薄钢板的磁铁被设置为所述第一端部中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以及
其中,将所述第二端部成翼状划分为第一片材部和第二片材部,将磁铁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材部和所述第二片材部的相对的面的其中一个面上,将薄钢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片材部和所述第二片材部的所述相对的面的另一个面上,并且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所述磁铁及所述薄钢板构成所述第二固定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设备,
其中,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中的所述磁铁的在从所述第一端部至所述第二端部的方向上的两缘在该方向上具有各自的波状,以及
其中,所述两缘中的一缘及另一缘的所述波状将被相互配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所述输送设备还包括传感器,其中将要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到的标记被设置在所述引导片材的所述第二端部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所述输送设备还包括:被固定构件,其被设置为与所述卷材的输送路径相邻接以支持所述第一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送设备,
其中,输送辊被设置在所述被固定构件的在所述卷材的输送方向的上游或下游以将所述卷材从所述供给部输送到所述卷取部。
7.一种打印装置,所述打印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设备;以及
被配置为对所述卷材执行打印的图像形成部。
CN201510141688.XA 2014-04-01 2015-03-27 输送设备 Pending CN1049727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75260A JP2015196568A (ja) 2014-04-01 2014-04-01 搬送装置
JPJP2014-075260 2014-04-0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2771A true CN104972771A (zh) 2015-10-14

Family

ID=54189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41688.XA Pending CN104972771A (zh) 2014-04-01 2015-03-27 输送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74484A1 (zh)
JP (1) JP2015196568A (zh)
CN (1) CN10497277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717902A2 (de) * 2020-09-25 2022-03-31 Stucki Hans Aufrollvorrichtung für bahnförmiges Material.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2189A (ja) * 2003-07-01 2005-01-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サーマル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記録紙ロール
US20090057362A1 (en) * 2007-08-30 2009-03-05 Manroland A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ebbing-up a printing substrate web or a partial web in a web-fed rotary printing press
CN201728909U (zh) * 2010-06-08 2011-02-02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纸卷定位机构和具有该纸卷定位机构的打印装置
JP2013035682A (ja) * 2011-08-11 2013-02-21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用の紐、巻き取り用のロール媒体管セット、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00868A (en) * 1954-05-10 1959-08-25 Jr Clyde M Gaffney Film strip attachment
JPS6128985A (ja) * 1984-07-20 1986-02-08 Nec Corp 圧接ロ−ル位置制御装置
JPH03116948U (zh) * 1990-03-14 1991-12-03
US5105944A (en) * 1990-09-17 1992-04-21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Shipping package for perfluorinated membrane
JP4337048B2 (ja) * 2004-09-28 2009-09-30 ノーリツ鋼機株式会社 巻き取り装置
JP2011251797A (ja) * 2010-06-01 2011-12-15 Toppan Printing Co Ltd 巻取りロール
US9656825B2 (en) * 2011-10-24 2017-05-23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Leader devices usable with roll media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output member
JP2013157349A (ja) * 2012-01-26 2013-08-15 Murata Mfg Co Ltd テープフィーダ、テープフィーダの使用方法および巻取リール
JP6123424B2 (ja) * 2013-03-29 2017-05-1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22189A (ja) * 2003-07-01 2005-01-2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サーマルヘッド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記録紙ロール
US20090057362A1 (en) * 2007-08-30 2009-03-05 Manroland A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webbing-up a printing substrate web or a partial web in a web-fed rotary printing press
CN201728909U (zh) * 2010-06-08 2011-02-02 山东新北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纸卷定位机构和具有该纸卷定位机构的打印装置
JP2013035682A (ja) * 2011-08-11 2013-02-21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用の紐、巻き取り用のロール媒体管セット、記録装置、記録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96568A (ja) 2015-11-09
US20150274484A1 (en)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012639A (en) Device for conveying and folding blanks
TW201540635A (zh) 薄膜搬運裝置
JP2008087861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CN104972771A (zh) 输送设备
CN109789983A (zh) 绕线装置
JP2009023169A (ja) クランプ部材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07137480A (ja) ラベル貼付装置
JP5395103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US20060180989A1 (en) Sheet-conveying mechanism
EP2754560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18189121A (ja) 筒体の補強構造、ガイドローラ、及び搬送機構
JP2020116856A (ja) 塗布装置及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CN107710902A (zh) 元件供给装置、表面安装机及元件的供给方法
JP5246093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US9776437B2 (en) Printer accessory and printer
JP2016150805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プリント装置
JP5229152B2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
EP2701918B1 (en) Print media gripper arrangement
US8109682B2 (en) Printer for a plurality of layered sheets
JP6262061B2 (ja) プリンタ
US20130199128A1 (en) Printer with Split Platen for Printing Web Material and Method
JPH0769494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
JP6572050B2 (ja) 印刷機
JP6353885B2 (ja) 回転位置調整装置
JP4507197B2 (ja) プリン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