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70120A -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 Google Patents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0120A
CN104970120A CN201510318660.9A CN201510318660A CN104970120A CN 104970120 A CN104970120 A CN 104970120A CN 201510318660 A CN201510318660 A CN 201510318660A CN 104970120 A CN104970120 A CN 1049701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wigs
chaste tree
tree leaf
consumption
weight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86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Younite Tea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Younite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Younite Te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Younite Te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186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0120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70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01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茶叶的用量为6-9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配方红茶依次按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个步骤生产,本发明克服了茶叶和荆条叶混合在一起制红茶,红茶会又苦又涩的行业偏见,制出的红茶涩味消除,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好,口味和色泽佳,且具有荆条叶独特的清香。

Description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红茶,具体涉及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背景技术
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发酵时茶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变成红色氧化物,成为红茶。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钾,当冲泡后70%的钾可溶于茶水内。钾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减少钙在体内的消耗。因红茶中所含的锰是骨结构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因而常喝红茶对骨骼强健也有益处。
红茶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1)萎凋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萎凋的目的有二,一是散失适当的水分,减少细胞张力,使叶片柔软,韧性增加,为揉捻做形和叶细胞损伤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随着水分的散失,细胞液浓缩,细胞膜渗透作用加强,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逐渐活化,使多酚类化合物开始氧化,并引起内含物产生一系列的相应变化,为形成红茶特有品质特征创造条件。(2)揉捻揉捻是红茶外形形成的主要工序。红茶揉捻目的有二,一是塑造外形,使工夫红茶叶片卷成紧直条索,红碎茶成颗粒状;二是破坏叶细胞,使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便于发酵,而且茶汁溢聚叶表,干燥后色泽乌润有光泽,冲泡有效成分迅速溶解,增进茶汤浓度。红茶揉捻一般采用大型揉捻机,作业过程中加压要遵循“轻-重-轻”的原则。(3)发酵发酵是红茶品质形成关键,发酵是在一定温湿度、供氧条件下,茶叶中酶活性极大增强,发生以多酚类化合物酶促氧化为主的一些化学变化,促进内含物发生深刻的变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做好准备。(4)毛火毛火的主要作用是利用高温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化合物继续酶促氧化。(5)足火足火是进一步蒸发茶坯水分,紧缩茶条,固定红茶品质。
荆条为马鞭草科牡荆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华中、西南等地的山区丘陵地带。荆条根茎主治支气管炎、疟疾、肝炎;鲜叶可直接食用,也可干燥后代茶饮用,具有清脑、醒脑、软化血管等功效,而荆条叶具有清热解表,化湿截症,止咳平喘,理气止痛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叶的水浸剂还具有良好的抗疲劳作用;民间用其叶泡水代茶饮时,具有清脑、醒脑、软化血管作用荆条为芳香植物,叶、花、枝等各部位均具有宜人的清香、凉香香气,其中荆条叶挥发油具有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的活性,是治疗慢性气管炎的有效药物。
由于红茶有一种过重的涩味,荆条叶有苦味,因此,在制茶行业存在着不能将二者混合制茶的偏见,人们偏见地认为若将茶叶和荆条叶配制在一起制作红茶,口味会又苦又涩,会进一步影响红茶的品质,并影响一部分害怕苦味的人们的饮用习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制茶的行业的偏见,而提供一种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通过荆条叶的添加来改善红茶过重的涩味。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9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所述的配方红茶依次按如下步骤制备:
1)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后薄摊在室内或室外弱阳光条件下,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2-15%,存放在通风的自然环境下备用;
2)揉捻:将步骤1)中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物反复揉捻,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使叶细胞被破坏,使其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将步骤2)揉捻后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物通过发酵机进行发酵,至嫩叶色泽红匀,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为止;
4)干燥:将步骤3)中发酵好的茶坯,在80-120℃条件下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即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9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2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2.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3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3.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4重量份。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克服了茶叶和荆条叶混合在一起制红茶,红茶会又苦又涩的行业偏见,本发明方式制出的红茶涩味消除,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好,口味和色泽佳,且具有荆条叶独特的清香。(2)该配方制成的红茶具有清热解毒,抗炎的保健功效。(3)本发明配方红茶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大规模生产,现有的茶叶因采摘的人工成本高,使制茶的成本提高,价格较高,但荆条叶的采摘相对茶叶容易得多,因此,成本价格相对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9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所述的配方红茶依次按如下步骤制备:
1)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后薄摊在室内或室外弱阳光条件下,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2-15%,存放在通风的自然环境下备用;
2)揉捻:将步骤1)中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物反复揉捻,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使叶细胞被破坏,使其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将步骤2)揉捻后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物通过发酵机进行发酵,至嫩叶色泽红匀,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为止;
4)干燥:将步骤3)中发酵好的茶坯,在80-120℃条件下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即得成品。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9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2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2.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3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3.5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4重量份。
实施例1: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9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所述的配方红茶依次按如下步骤制备:
1)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后薄摊在室内或室外弱阳光条件下,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3%,存放在通风的自然环境下备用;
2)揉捻:将步骤1)中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物反复揉捻,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使叶细胞被破坏,使其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将步骤2)揉捻后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物通过发酵机进行发酵,至嫩叶色泽红匀,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为止;
4)干燥:将步骤3)中发酵好的茶坯,在100℃条件下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即得成品。
表1实施例1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较高,口味和色泽俱佳。
实施例2: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4%,步骤4)中在100℃条件下烘焙。
表2实施例2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最高,口味和色泽达到最佳。
实施例3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8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2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2%,步骤4)中在80℃条件下烘焙。
表3实施例3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3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高,口味和色泽俱佳。
实施例4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7.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2.5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3%,步骤4)中在90℃条件下烘焙。
表4实施例4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4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较高,口味和色泽较佳。
实施例5: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7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3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4%,步骤4)中在100℃条件下烘焙。
表5实施例5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5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一般,口味和色泽一般。
实施例6: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3.5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4%,步骤4)中在110℃条件下烘焙。
表6实施例6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6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合格,口味和色泽合格。
实施例7: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殊之处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
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方法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5%,步骤4)中在120℃条件下烘焙。
表7实施例7感官品质评定标准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实施例7生产出的配方红茶各指标的感官品质评分都合格,口味和色泽合格。
从上述7个实施例的感官品质评定标准实验中可以看出,实施例2生产出的配方红茶效果最好。
下面通过对比实验来说明本发明配方红茶与传统红茶在萎凋工艺中含水量与去除涩味效果比较:
实验组中,控制本发明配方红茶萎凋工艺中的含水量在12-15%;
对照组中,控制本发明配方红茶萎凋工艺中的含水量小于10%,控制传统红茶萎凋工艺中的含水量小于10%,其它步骤均相同,详细结果见表8。
表8去除涩味效果比较
种类 萎凋工艺中的含水量 涩味
传统红茶 含水量小于10% 有涩味
本发明配方红茶 含水量12-15% 无涩味
本发明配方红茶 含水量小于10% 有涩味
从表8中可知:控制本发明配方红茶在萎凋工艺中含水量在12-15%是去除涩味中的关键,传统红茶和本发明配方红茶若在萎凋工艺中含水量小于10%,则不能去除红茶中的涩味。
按实施例2的配方,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按上述步骤制备成配方红茶,进行清热解毒及抗炎效果的验证实验如下:
以中医身体内热为例,选择中医诊断内热为标准:体内常有低热、盗汗、口干、口腔溃疡、小便短赤、易生疮疖等,如上症状,即可确诊。选择确诊的对象,男性72例,女性42例,无其它严重疾病,年龄为40岁~70岁,平均年龄55岁。
疗效判定:
1、显效:身体低热、盗汗消失;口干、口腔溃疡显著缓解;小便短赤消失,小便清爽;疮疖肿痛消失,身体舒适。
2、有效:低热、盗汗、口腔溃疡、小便短赤、疮疖肿痛有所缓解。
3、无效:症状无变化。
实验组:男性24例,女性14例,临床实验时,停服其它药物和营养保健品,服用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2制作的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观察3个月为一个疗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袋,每袋净含量7.5克,饭后开水冲服,1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
临床实验的38人中,显效27人,有效8人,无效3人,总有效率92.1%。
对照组1:男性24例,女性14例,临床实验时,停服其它药物和营养保健品,服用没有添加荆条叶的红茶,观察3个月为一个疗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袋,每袋净含量7.5克,饭后开水冲服,1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
临床实验的38人中,显效8人,有效2人,无效28人,总有效率26.3%。
对照组2:男性24例,女性14例,临床实验时,停服其它药物和营养保健品,服用荆条叶冲泡的水,观察3个月为一个疗程;
服用方法:每日3次,每次1袋,每袋净含量7.5克,饭后开水冲服,1个月后症状即有缓解,服用3个月后,症状明显改善;
临床实验的38人中,显效6人,有效1人,无效31人,总有效率18.4%。
由此可见,实施例2制作的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清热解毒及抗炎效果显著。

Claims (8)

1.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它由茶叶和荆条叶组成,所述茶叶的用量为6-9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4重量份,总量为10重量份;所述的配方红茶依次按如下步骤制备:
1)萎凋:将采摘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后薄摊在室内或室外弱阳光条件下,搁放使其水份含量至12-15%,存放在通风的自然环境下备用;
2)揉捻:将步骤1)中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物反复揉捻,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使叶细胞被破坏,使其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
3)发酵:将步骤2)揉捻后的茶叶和荆条叶混合物通过发酵机进行发酵,至嫩叶色泽红匀,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为止;
4)干燥:将步骤3)中发酵好的茶坯,在80-120℃条件下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即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9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重量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1.5重量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8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2重量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2.5重量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7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3重量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5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3.5重量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叶的用量为6重量份,荆条叶的用量为4重量份。
CN201510318660.9A 2015-06-11 2015-06-11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Pending CN1049701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8660.9A CN104970120A (zh) 2015-06-11 2015-06-11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8660.9A CN104970120A (zh) 2015-06-11 2015-06-11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0120A true CN104970120A (zh) 2015-10-14

Family

ID=54267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8660.9A Pending CN104970120A (zh) 2015-06-11 2015-06-11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70120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5921A (zh) * 2016-12-08 2017-05-17 曾琼 一种竹叶茶红茶
CN108522684A (zh) * 2018-05-30 2018-09-14 湖南益阳香炉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花梨黑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0029A (zh) * 2019-01-18 2019-03-19 马莉 一种具有养生功效的花枣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9071A (zh) * 2006-07-10 2007-01-24 王浩贵 一种预防中暑保健茶
CN103749843A (zh) * 2014-01-16 2014-04-30 蓝照斓 一种一碗水保健茶
CN103988945A (zh) * 2014-05-19 2014-08-20 武汉市木兰湖绿岛茶业有限公司 茶叶薯尖全发酵配方红茶
CN103999967A (zh) * 2014-05-16 2014-08-27 安徽新津铁皮石斛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预防流感的石斛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9071A (zh) * 2006-07-10 2007-01-24 王浩贵 一种预防中暑保健茶
CN103749843A (zh) * 2014-01-16 2014-04-30 蓝照斓 一种一碗水保健茶
CN103999967A (zh) * 2014-05-16 2014-08-27 安徽新津铁皮石斛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预防流感的石斛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8945A (zh) * 2014-05-19 2014-08-20 武汉市木兰湖绿岛茶业有限公司 茶叶薯尖全发酵配方红茶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郎江明: "《广东养生茶》", 28 February 2007, 广东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65921A (zh) * 2016-12-08 2017-05-17 曾琼 一种竹叶茶红茶
CN108522684A (zh) * 2018-05-30 2018-09-14 湖南益阳香炉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黄花梨黑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80029A (zh) * 2019-01-18 2019-03-19 马莉 一种具有养生功效的花枣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32752B (zh) 红茶的制作工艺及其制成的红茶
CN101690534B (zh) 一种桑红茶的制备方法
CN104430989A (zh) 一种花果香黄茶加工方法
CN103988945B (zh) 茶叶薯尖全发酵配方红茶
CN105230843A (zh) 黄芩混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24057A (zh) 一种高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94353B (zh) 女士用保健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55973A (zh) 一种棕香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3771A (zh) 一种荔枝白兰地的生产方法
CN103027142A (zh) 一种莞香花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4186834A (zh) 以刺五加茶为基茶加入松针的配制茶
CN105029606A (zh) 茉莉花醋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6617047A (zh) 一种桑椹酵素及其生产工艺
CN104970120A (zh) 荆条叶茶叶配方红茶
CN104431065A (zh) 一种桑叶乌龙茶的制作方法
CN107125390A (zh) 一种枸杞叶青砖茶的制备方法
CN106689447A (zh) 一种绿茶的制作方法
KR101297610B1 (ko) 석이버섯 발효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하여 제조된 석이버섯 발효주
KR101838576B1 (ko) 발효 야관문 추출물과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함유한 음료
CN102258104B (zh) 桑叶叶柄茶的制备方法
CN106281714A (zh) 一种特色金花茶烟用香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961699A (zh) 一种腊梅花茶的制作方法
CN106720629B (zh) 一种石斛兰香红茶
KR101037572B1 (ko) 복분자를 이용한 발효분말 제조방법
KR102363848B1 (ko) 맛과 향이 우수한 증류주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