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5682A - 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5682A
CN104955682A CN201380071603.4A CN201380071603A CN104955682A CN 104955682 A CN104955682 A CN 104955682A CN 201380071603 A CN201380071603 A CN 201380071603A CN 104955682 A CN104955682 A CN 1049556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bag body
heat shrink
shrink films
air bag
ba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7160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5682B (zh
Inventor
福田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556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56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56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56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01Packaging straps or envelopes for inflatable me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3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vehicle roof frames or pill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53/00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 B65B53/02Shrinking wrappers, containers, or container covers during or after packaging by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Bag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在安全气囊主体(11)的上下分别贴靠有2个防扭曲部件(31)。防扭曲部件(31)的长度方向是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在该状态下,安全气囊主体(11)、防扭曲部件(31)、引板(16)被热收缩膜(32)所覆盖,热收缩膜(32)被加热而热收缩。

Description

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使用热收缩膜来临时保持安全气囊的技术。
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形成于展开辅助部件的安全气囊的下表面上的展开方向限制部以及阻止安全气囊向与车厢相反一侧展开的护板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1714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1-1050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搭载于车辆上的安全气囊,已知有一种侧帘式安全气囊。侧帘式安全气囊能够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时,减轻对乘客头部的冲击,防止乘客飞出到车外,并防止因玻璃飞散而使乘客受伤。此外,侧帘式安全气囊在车辆发生正面(斜向)碰撞时,能够减轻车辆的立柱及玻璃对乘客头部的冲击。
此类侧帘式安全气囊被折叠为长条状,安装于车体上。安装侧帘式安全气囊时,通过安装于折叠后的侧帘式安全气囊的长边方向的多个位置的引板,将侧帘式安全气囊固定于车体上。
但是,由于折叠后的侧帘式安全气囊为长条状,在实施该安装作业时,可能出现在某个位置将引板安装到车体上时,侧帘式安全气囊的其他还未安装的部分产生扭曲的现象。因此,可能发生在该扭曲部位处于扭曲状态下将侧帘式安全气囊安装到车体上的情况。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可在避免产生扭曲的前提下将安全气囊主体安装到车体上。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第一方案为,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具有:增压泵;安全气囊主体,其处于折叠状态,当所述增压泵工作时,所述增压泵排出的气体流入其内部,使其发生膨胀;防扭曲部件,其防止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发生扭曲;热收缩膜,其覆盖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及所述防扭曲部件。
根据本发明,如果使热收缩膜热收缩,则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被防扭曲部件及收缩后的热收缩膜保持并固定。由此,安全气囊主体被防扭曲部件及热收缩膜所支承,不易弯折、挠曲。因此,在进行将安全气囊主体安装到车体上的作业时,尚未安装到车体上的安全气囊主体部分不易弯折、挠曲,因而在安装作业构成中,安全气囊主体不会发生扭曲。由此,能够防止安全气囊主体在扭曲状态下被安装于车体上。
此外,由于安全气囊主体在被热收缩膜覆盖的状态下安装于车体上,因此在安全气囊主体的安装作业过程中或安装后,能防止安全气囊主体因存在于车体表面的凹凸等而破损。
进而,由于安全气囊主体由热收缩后的热收缩膜保持并固定,因此能够在被充分压缩的状态下安装于车体上。由此,能够实现安全气囊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为,在第一方案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基础之上,所述防扭曲部件是以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长边方向为其长度方向而沿该安全气囊主体设置的棒状部件。
该情况下,能够由棒状部件即防扭曲部件,来防止安全气囊主体在扭曲状态下被安装到车体上。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为,在第一方案的基础之上,所述安全气囊装置其还具有用于将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安装到车体上的安装部,所述热收缩膜也覆盖所述安装部。
该情况下,安装部也被热收缩后的热收缩膜所覆盖,与安全气囊主体一同被牢固地保持并固定。由此,安装部保持直立于安全气囊主体上等状态,不会倒下。因此,便于进行将安装部安装到车体上的作业。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为,在第三方案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基础之上,所述安装部在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连续形成。
该情况下,能够由在安全气囊主体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连续形成的安装部与热收缩膜牢固地支承安全气囊主体,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安全气囊主体的扭曲。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为,在第一方案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基础之上,所述热收缩膜还具备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发生膨胀时断裂的断裂部。
该情况下,安全气囊主体的膨胀使热收缩膜在断裂部断裂,安全气囊主体从因该断裂而形成的热收缩膜的开口飞出。因此,热收缩膜不会妨碍安全气囊主体的展开。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为,在第五方案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基础之上,所述断裂部以不与所述防扭曲部件相接触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热收缩膜。
该情况下,在进行将安全气囊主体安装到车体上的作业等时,不会因防扭曲部件的压力而使断裂部意外断裂。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为,一种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其包括:将防止安全气囊主体发生扭曲的防扭曲部件贴靠在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上的工序;在该工序之后的以热收缩膜覆盖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及所述防扭曲部件的工序;以及在前两道工序之后的对所述热收缩膜进行加热使其热收缩的工序。
根据本发明,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被防扭曲部件及收缩后的热收缩膜保持并固定。由此,安全气囊主体被防扭曲部件及热收缩膜支承,不易弯折、挠曲。因此,在进行将安全气囊主体安装到车体上的作业时,尚未安装到车体上的安全气囊主体部分不易弯折、挠曲,因而在安装作业过程中,安全气囊主体不会发生扭曲。由此,能够防止安全气囊主体在扭曲状态下被安装于车体上。
此外,由于安全气囊主体在被热收缩膜覆盖的状态下安装于车体上,因此在安全气囊主体的安装过程中或安装后,能够防止安全气囊主体因存在于车体表面的凹凸等而破损。
进而,由于安全气囊主体被热收缩后的热收缩膜保持并固定,因此能够在被充分压缩的状态下安装于车体上。由此,能够实现安全气囊装置的小型化。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可在避免产生扭曲的前提下将安全气囊主体安装于车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上的安装结构的说明图。
图2是安装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前立柱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沿图2的A-A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4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主体上设置防扭曲部件及热收缩膜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主体上设置防扭曲部件及热收缩膜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主体上设置防扭曲部件及热收缩膜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说明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主体上设置防扭曲部件及热收缩膜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8是截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主体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之后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在车辆101上的安装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在图1及后述图2的各附图中,图示了车辆101的方向。此外,在图1、图2中,仅图示了安装于车辆101的右侧的安全气囊装置1,其实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在车辆101的左侧也安装有同样结构的安全气囊装置1。
如图1所示,车辆101具备:构成车体下部的地板102;构成车体上部的车顶103;构成车体侧部的前立柱111、中立柱112、后立柱113、车顶侧部导轨114;以及以覆盖车辆101的车厢123内的侧部的方式膨胀展开的侧帘式安全气囊装置(安全气囊装置)1。另外,在以下说明中,也将构成车体侧部的前立柱111等称作车体104。
在车辆101的地板102上,前后设置有供乘员就坐的前排座椅121及后排座椅122。在前排座椅121及后排座椅122的侧方,隔着中立柱112前后设置有车门开口部132。在车门开口部132,可开关地安装有车门133。在车门133上,可上下升降地设置有侧窗134。另外,虽均省略了图示,其实在车顶103的靠车厢123侧设置有内顶板,在前立柱111及后立柱113的靠车厢123侧设置有立柱装饰。这些内顶板及立柱装饰是从车厢123侧覆盖安全气囊装置1的内饰材料,防止处于非展开状态的安全气囊装置1向车厢123侧露出。
此外,虽省略了图示,在车辆101上设置有能够检测冲击的加速度传感器与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ECU是具备微型计算机的控制装置,其通过未图示的信号线与加速度传感器及后述的增压泵14相连接。加速度传感器例如位于地板102的侧部,分别配置于设置前排座椅121的部位附近或设置后排座椅122的部位附近等。
安全气囊装置1具备:沿侧窗134的上缘部(车厢123的侧部上方)配置的安全气囊主体11;用于将安全气囊主体11安装到车体104上的托架12;配置于安全气囊主体11与车体104之间的护板13;以及向安全气囊主体11内供应气体(具有压力的流体)的增压泵14。
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安全气囊主体11是在被增压泵14供应气体时向下方膨胀展开为帘状的布制部件。安全气囊主体11通过例如将多片底布缝合为袋状而成。安全气囊主体11从前立柱111经由车顶侧部导轨114配置到后立柱113,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较长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图中示意性地描绘了安全气囊主体11,通过例如将安全气囊主体11折叠为辊状、褶皱状等,并在安全气囊主体11的外表面卷绕多条带部件15,来保持安全气囊主体11的折叠状态。此外,一部分带部件15卷绕在安全气囊主体11与护板13这两个部件上,还具有连结这两个部件的功能。带部件15会在安全气囊主体11展开时断裂。
此外,在安全气囊主体11上分别一体设置有引板16及连接带17,该引板16成为用于将该安全气囊主体11安装到车体104上的安装部。
引板16是呈板状且为方形的安装片,其以从安全气囊主体11的上端部向其上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于安全气囊主体11上,并被固定于车体104上。引板16沿着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在安全气囊主体11上配置有多个,彼此间隔开间隔(图1所示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示例中,设置有5个引板,其中4个被托架12遮挡)。
图2是安装有本实施方式的安全气囊装置1的前立柱111部分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沿图2的A-A线剖切安全气囊主体11的剖视图。如图2所示,引板16上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16a。引板16通过插通安装孔16a的卡夹21安装于前立柱111上。虽省略了详细的图示,其实其他引板16夹设于托架12与车顶侧部导轨114之间而被保持。此外,托架12被卡夹21固定于车顶侧部导轨114上,由此,其他引板16被安装于车顶侧部导轨114的适当部位上。
如图1、图2所示,连接带17在安全气囊主体11的前后端部分别设置有1个,其连结安全气囊主体11与前立柱111及后立柱113,是可变形的带状部件。位于前方的连接带17从安全气囊主体11的前端部向前方突出设置,通过安装配件18被安装于前立柱111上。位于后方的连接带17从安全气囊主体11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设置,通过安装配件18被安装于后立柱113上。
如图1所示,托架12是金属制部件,沿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托架12例如通过对一张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使其弯折而成。托架12的前后端部(长边方向两端部)被卡夹21固定于车顶侧部导轨114上。
如图1、图2所示,护板13是树脂制部件,沿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有多个。护板13能够防止安全气囊主体11与车体104的凹凸等接触而发生损伤,并可控制安全气囊主体11的展开方向。护板13通过安装配件18被安装于车体104上的适当位置。如图2所示,护板13从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靠车外侧的外表面开始沿安全气囊主体11的靠上侧的外表面形成为曲面形状。
如图1所示,增压泵14安装于车顶侧部导轨114上。另外,托架12、护板13及增压泵14的设置位置和个数可以适当变更。
如图2、图3所示,在该例中,在处于例如折叠为辊状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1上的例如上下位置,分别设置有防扭曲部件31。防扭曲部件31是棒状部件,其由例如树脂、轻金属等形成,分别以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其为长度方向,沿处于折叠为辊状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表面配置。该防扭曲部件31是沿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表面配置,以防止安全气囊主体11发生扭曲的部件。
此外,该安全气囊主体11、防扭曲部件31及引板16,由热收缩膜32覆盖。热收缩膜32是具有加热收缩性质的薄膜。如前所述,在使防扭曲部件31贴靠在安全气囊主体11上的状态下,连同引板16都由热收缩膜32覆盖,热收缩膜32被加热而热收缩。由此,安全气囊主体11、防扭曲部件31及引板16,由热收缩后的热收缩膜32牢固地保持并固定。
如此,由收缩后的热收缩膜32保持并固定的安全气囊主体11、防扭曲部件31及引板16,在引板16处被卡夹21安装于车体104上。此外,包括该防扭曲部件31及引板16的安全气囊主体11,在由热收缩膜32保持并固定的状态下,在其外表面卷绕有多条带部件15。
此外,如图3所示(同时参照图6),在热收缩膜32上的例如靠安全气囊主体11的下侧位置,以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形成有断裂部33,该断裂部33例如为齿孔状切痕。该断裂部33是用于在由增压泵14向安全气囊主体11供应气体而使安全气囊主体11膨胀展开时,通过膨胀后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压力使热收缩膜32断裂的部位。也就是说,断裂部33是热收缩膜32中对来自膨胀后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压力的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部位,在受到安全气囊主体11的压力时会首先断裂。在图3等所示的示例中,由于安全气囊主体11的展开方向为下侧,因此断裂部33形成于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下侧。此外,如图3所示,断裂部33以不与防扭曲部件31的配置位置相接触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图3等所示的示例中,断裂部33仅设有1处,且其以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为其长度方向,其实断裂部33也可以形成为多处。
下面按顺序说明在安全气囊主体11上设置前述防扭曲部件31及热收缩膜32的工序(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图4~图7是说明在安全气囊主体11上形成防扭曲部件31及热收缩膜32的工序的说明图。图4、图5、图7为立体图,图6为仰视图。
(1)第一工序
首先,如图4所示,分别从上方和下方使2个防扭曲部件31贴靠在前述安全气囊主体11上。在进行该操作时使防扭曲部件31的长度方向沿着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另外,由于如图1所示安全气囊主体11为长条状,因此在图4~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仅截取了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上的一部分,用于图示安全气囊主体11、防扭曲部件31和热收缩膜32。
(2)第二工序
接着,在第一工序之后,如图4所示,以引板16为顶点,从上到下地将热收缩膜32卷绕在贴靠有防扭曲部件31的安全气囊主体11上,用热收缩膜32覆盖整个安全气囊主体11。
(3)第三工序
接着,在第二工序之后,以未图示的夹具等夹持引板16与覆盖它的热收缩膜32,固定这两者。这是为了避免在引板16部分的热收缩膜32出现皱褶。图5中未图示夹具等而示出了该状态。
(4)第四工序
接着,在第三工序之后,如图5所示,将位于安全气囊主体11的下部的热收缩膜32的两端部熔敷,并切断多余长度的热收缩膜32,在安全气囊主体11的下部形成热收缩膜32的熔敷部34。此时,使下侧的防扭曲部件31位于熔敷部34与安全气囊主体11之间。
(5)第五工序
接着,在第四工序之后,如图6所示(同时参照图3),在位于安全气囊主体11下部的热收缩膜32上,形成以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为其长度方向的齿孔状切痕、即断裂部33。该断裂部33以不与下侧的防扭曲部件31所处的位置相接触的方式形成。此外,断裂部33不仅可以是1个,还可以形成为2个以上。
(6)第六工序
最后,在第五工序之后,向整个热收缩膜32吹热风进行加热,如图7所示,使整个热收缩膜32热收缩,令热收缩膜32紧贴于安全气囊主体11、防扭曲部件31及引板16。由此,通过热收缩后的热收缩膜32的压力,使安全气囊主体11的体积缩小。
下面,对安全气囊装置1的作用进行说明。
首先,对安全气囊装置1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在通过未图示的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车辆101碰撞时的强烈冲击后,安装有安全气囊装置1的车辆101的未图示的ECU使增压泵14工作,将气体(具有压力的流体)送入安全气囊主体11内。由此,安全气囊主体11在极短的时间内膨胀,如图1中双点划线所示,向车厢123内展开。此时,前述未图示的内顶板及立柱装饰因膨胀后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压力而剥离。进而,安全气囊主体11从因该剥离而产生的内顶板及立柱装饰与车体104的缝隙向车厢123内展开。带部件15也因安全气囊主体11的膨胀压力而被切断。
此外,因安全气囊主体11的膨胀,使得热收缩膜32在断裂部33断裂,安全气囊主体11从因该断裂而产生的热收缩膜32的开口飞出。因此,热收缩膜32不会妨碍安全气囊主体11的展开。
下面,对将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于车辆101上的作业过程进行说明。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1在贴靠有防扭曲部件31的状态下,被热收缩后的热收缩膜32牢固地地保持并固定。由此,长条状的安全气囊主体11由防扭曲部件31及热收缩膜32支承,不易弯折、挠曲。如前所述,在安全气囊主体11上的例如5个位置设置有引板16,通过以卡夹21将该各引板16安装于车体104上,来将安全气囊装置1安装于车体104上。进而,在进行将该各引板16按顺序安装到车体104上的作业时,尚未安装到车体104上的引板16侧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部分不易弯折、挠曲。因此,安装作业过程中,安全气囊主体11不会扭曲。由此,能够防止安全气囊主体11在扭曲状态下被安装于车体104上。
此外,引板16也被热收缩后的热收缩膜32所覆盖,并与安全气囊主体11一起被热收缩膜32牢固地保持并固定。由此,即使被安装于由布制部件形成的柔软的安全气囊主体11上,引板16也能保持直立于安全气囊主体11上的状态而不会倒下。因此,便于进行将引板16安装到车体104上的作业。
进而,安全气囊主体11是在被热收缩膜32覆盖的状态下安装于车体104上。因此,能在安装安全气囊主体11过程中或安装后,防止因存在于车体104表面的凹凸等导致安全气囊主体11破损。
由于断裂部33以不与防扭曲部件31相接触的方式形成于热收缩膜32上,因此在进行将安全气囊主体11安装到车体104上的作业时等,断裂部33不会因防扭曲部件31的压力而意外断裂。
由于安全气囊主体11被热收缩后的热收缩膜32牢固地保持并固定,因此能够在被充分压缩的状态下安装于车体104上。由此,能够实现安全气囊装置1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自然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当然还包含各种变形例。
图8是截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全气囊装置1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是与前述图7相对应的附图。在前述安全气囊装置1中,如图1所示,例如以预定的间隔在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上排列设置有5个引板16。与此相对,本变形例中,引板16形成于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1的整个长边方向。也就是说,引板16沿安全气囊主体11的长边方向在安全气囊主体11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连续设置,且从安全气囊主体11突出。而且,在与处于折叠状态的安全气囊主体11长度大致相同的连续的引板16上以预定间隔形成有安装孔16a,该安装孔16a用于利用卡夹21将安全气囊主体11安装于车体104上。另外,由于安全气囊主体11为长条状,因此与图7等相同,图8中也仅截取安全气囊主体11的一部分进行图示。而且,对于在安全气囊主体11上沿它的长边方向在整个长边方向上连续设置的引板16,用热收缩膜32覆盖它的所有部分,并使热收缩膜32热收缩。
如此,在安全气囊主体11的整个长边方向上形成连续的引板16,并以热收缩膜32覆盖整个该连续的引板16。进而,只要使该热收缩膜32热收缩,则该引板16及覆盖它的热收缩膜32也能有助于防止安全气囊主体11发生扭曲。
此外,例如以侧帘式安全气囊装置为例,对所述安全气囊装置1进行了说明,其实,本发明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安全气囊装置。另外,关于防扭曲部件31,在前述示例中例举了棒状部件,其实,只要能够防止安全气囊主体11发生扭曲,防扭曲部件31可以采用各种形状的部件。防扭曲部件31不仅可以贴靠于安全气囊主体11上的上下位置,还可以贴靠于安全气囊主体11的左右侧部。
此外,如果热收缩膜32采用透明膜,则能够从外部确认安全气囊主体11的折叠状态。进而,如果热收缩膜32采用着色膜,则可以通过例如打印并标示安全气囊主体11的安装与使用注意事项等,来进行各种提醒注意。而且,若热收缩膜32采用较厚的材质,能够很好地防止安全气囊主体因存在于车体表面的凹凸等而破损。此外,还能够很好地防止构成安全气囊主体11的底布材料因发生氧化而劣化、水解、药品引发的劣化。
附图标记说明
1:安全气囊装置;11:安全气囊主体;14:增压泵;16:引板(安装部);31:防扭曲部件(棒状部件);32:热收缩膜;33:断裂部。

Claims (7)

1.一种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具有:
增压泵;
安全气囊主体,其处于折叠状态,当所述增压泵工作时,所述增压泵排出的气体流入其内部,使其发生膨胀;
防扭曲部件,其防止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发生扭曲;
热收缩膜,其覆盖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及所述防扭曲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扭曲部件是以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长边方向为其长度方向而沿该安全气囊主体设置的棒状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还具有用于将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安装到车体上的安装部,
所述热收缩膜也覆盖所述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在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的整个长边方向上连续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收缩膜还具有在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发生膨胀时断裂的断裂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裂部以不与所述防扭曲部件相接触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热收缩膜上。
7.一种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将防止安全气囊主体发生扭曲的防扭曲部件贴靠在处于折叠状态的所述安全气囊主体上的工序;
在该工序之后的以热收缩膜覆盖所述安全气囊主体及所述防扭曲部件的工序;以及
在前两道工序之后的对所述热收缩膜进行加热使其热收缩的工序。
CN201380071603.4A 2013-02-21 2013-12-12 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 Active CN1049556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31655 2013-02-21
JP2013031655 2013-02-21
PCT/JP2013/083315 WO2014129054A1 (ja) 2013-02-21 2013-12-12 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エアバッグ本体の被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5682A true CN104955682A (zh) 2015-09-30
CN104955682B CN104955682B (zh) 2017-08-04

Family

ID=51390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71603.4A Active CN104955682B (zh) 2013-02-21 2013-12-12 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539974B2 (zh)
JP (1) JP5897201B2 (zh)
CN (1) CN104955682B (zh)
BR (1) BR112015017902A2 (zh)
MX (1) MX366989B (zh)
WO (1) WO2014129054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4396A (zh) * 2016-03-31 2017-10-2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CN107428303A (zh) * 2015-04-20 2017-12-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帘式气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3008467B4 (de) * 2013-05-21 2017-03-23 Trw Automotive Gmbh Befest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n gefalteten Gassack
WO2016167087A1 (ja) * 2015-04-13 2016-10-2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5010978A1 (de) * 2015-08-26 2017-03-02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 d. Staates Delaware) Schutzanordnung für einen Insassen eines Fahrzeugs, Fahrzeug mit der Schutz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Schutzanordnung
JP6575438B2 (ja) * 2016-05-31 2019-09-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267600B1 (en) * 2016-09-02 2019-04-23 Honeywell Federal Manufacturing & Technologies, Llc Defeat system for vehicle attached improvised explosive devices
WO2018083959A1 (ja) * 2016-11-01 2018-05-11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DE102017124581A1 (de) * 2017-10-20 2019-04-25 Dalphi Metal Espana, S.A. Umhüllung eines gassacks eines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s und verfahren zum verpacken eines gassacks in einer umhüllung
KR102571625B1 (ko) * 2018-08-07 2023-08-28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루프탑 에어백 장치 및 그 패키징방법
DE202018106544U1 (de) * 2018-11-19 2020-02-26 Dalphi Metal Espana, S.A. Gassackmodu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11760298B2 (en) * 2018-12-12 2023-09-19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Curtain airbag with anti-twist structures
CN211765401U (zh) * 2019-12-31 2020-10-27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用于车辆的帘式气囊
JP2021127005A (ja) * 2020-02-13 2021-09-02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1465580B2 (en) * 2020-04-08 2022-10-11 Autoliv Asp, Inc. Bi-directional airbag cushion wrappers and related airbag assemblies and methods
US11345302B2 (en) * 2020-07-27 2022-05-31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Curtain airbag with integral airbag wrap
US11904791B1 (en) * 2022-12-29 2024-02-20 Rivian Ip Holdings, Llc Fabric molded roof rail airbag shell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28527A (en) * 1996-01-25 1997-05-13 Morton International, Inc. Cover/director for air bag
US6022044A (en) * 1999-03-29 2000-02-08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Support device for a vehicle occupant safety apparatus
US20030017285A1 (en) * 2001-07-16 2003-01-23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Heat shrinkable film and jacket
US6733035B2 (en) * 2002-03-05 2004-05-11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ide curtain air bag assembly
US6808199B2 (en) * 2002-04-09 2004-10-26 Autoliv Asp, Inc. Shrink wrap for inflatable curtain package
JP4343062B2 (ja) 2004-08-31 2009-10-1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516978B2 (en) * 2005-12-01 2009-04-14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nti-telescoping inflatable curtain
US20080122203A1 (en) * 2006-10-27 2008-05-29 Tk Holdings Inc. Airbag assembly
US7562901B2 (en) * 2007-04-23 2009-07-2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Inflatable curtain module with push-in fastener
JP5562009B2 (ja) * 2009-11-13 2014-07-30 オートリブ ディベロップメント エービー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展開補助部材の車両への取付け構造
JP5608749B2 (ja) 2010-07-23 2014-10-1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内装部品の配設構造
KR101207394B1 (ko) * 2010-11-02 2012-12-04 아우토리브 디벨롭먼트 아베 차량용 커튼 에어백의 꼬임방지장치
JP2012171412A (ja) 2011-02-18 2012-09-10 Toyoda Gosei Co Ltd エアバッグの仮保持方法及びエアバッグモジュー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28303A (zh) * 2015-04-20 2017-12-01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帘式气囊装置
CN107428303B (zh) * 2015-04-20 2019-08-23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帘式气囊装置
CN107284396A (zh) * 2016-03-31 2017-10-24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头部保护气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50367801A1 (en) 2015-12-24
MX2015010888A (es) 2016-07-20
US9539974B2 (en) 2017-01-10
MX366989B (es) 2019-07-31
BR112015017902A2 (pt) 2017-07-11
JPWO2014129054A1 (ja) 2017-02-02
WO2014129054A1 (ja) 2014-08-28
JP5897201B2 (ja) 2016-03-30
CN104955682B (zh) 2017-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5682A (zh) 安全气囊装置及安全气囊主体的被覆方法
CN101193776B (zh) 安全气囊装置
US6702320B1 (en) Motor vehicle air bag system with a cable-type gas generator
CN102294986B (zh) 窗帘气囊装置
US9637081B2 (en) Curtain airbag with protective sheet
KR102056425B1 (ko) 커튼 에어백 장치
JP4343062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9078716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2869549A (zh) 车用帘式气囊装置
CN101203407A (zh) 安全气囊装置
JP5528065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取付構造、ブラケット、タブおよび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取付方法
JP6895345B2 (ja) エアバッグ
CN101351360A (zh) 帘式气囊装置
JPWO2006013955A1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8239082A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ガーニッシュ部材
JP2016097696A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搭載車両のルーフサイド補強構造
JP6507011B2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の取り付け構造
JP2021091328A (ja) エアバッグ及びその折畳方法
JP2009078717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6476718B (zh) 车辆内饰组件及其成形方法
WO2018083959A1 (ja) 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6864643B2 (ja) 車両用カーテン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13203171A (ja) エアバッグ
US20220388470A1 (en) Curtain airbag apparatus
JP2012224284A (ja) エアバッ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