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740A - 助力转向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助力转向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43740A CN104943740A CN201410690707.XA CN201410690707A CN104943740A CN 104943740 A CN104943740 A CN 104943740A CN 201410690707 A CN201410690707 A CN 201410690707A CN 104943740 A CN104943740 A CN 10494374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housing section
- gear wheel
- wheel shaft
- rack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03—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common housing for motor and gear box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B62D5/0421—Electric motor acting on or near steering gea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57/023—Mounting or installation of gears or shafts in the gearboxes, e.g. methods or means for assemb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00—Steering gears
- B62D3/0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 B62D3/12—Steering gears mechanical of rack-and-pinion typ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5/00—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 B62D5/04—Power-assisted or power-driven steering electrical, e.g. using an electric servo-motor connected to, or forming part of, the steering gea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21—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alignm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4—Gearboxes combined or connected with electric machin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2—Gearboxes; Mounting gearing therein
- F16H2057/02039—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F16H2057/02082—Gearbox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application in vehicles other than propelling, e.g. adjustment of par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462—Gear making
- Y10T29/49464—Assembling of gear into force transmitting devi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助力转向装置以及装配助力转向装置的方法。该助力转向装置包括:齿条轴;转向盘侧齿轮轴,由于转向盘的转动而旋转;辅助侧齿轮轴,由驱动单元驱动而旋转,从而辅助转向盘侧齿轮轴的旋转;以及齿轮壳体,容纳齿条轴,并且具有固定到车体的第二腿部。齿轮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容纳齿条轴与转向盘侧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第二壳体,容纳齿条轴与辅助侧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以及第三壳体,设置有第二腿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力转向装置以及装配助力转向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作为用于车辆的转向装置的实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EPS)中,具有齿轮齿条转向装置的EPS的实例包括:齿轮辅助EPS,该齿轮辅助EPS驱动与齿条轴啮合的齿轮;和齿条辅助EPS等,该齿条辅助EPS驱动齿条轴自身。
这里,通常地,在齿轮辅助EPS中,电动机基于转向力矩驱动齿轮。齿轮辅助EPS具有由于安装电动机而使转向齿轮壳体尺寸增大的问题,从而限制了EPS在车辆上的安装,或者EPS在发动机室内的布置。
提出了一种双齿轮EPS,其中由电动辅助机构驱动的齿轮被设置成与连接到转向轴的齿轮分离,并且电动机能够被安置在齿条轴上的期望位置。(参考作为实例的JP-UM-B-02-021346).
发明内容
在具有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所述助力转向装置中,所述齿条轴设置有与由于转向单元转动而旋转的第一齿轮轴的齿轮相啮合的齿条,以及与由驱动单元驱动的第二齿轮轴的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所述齿条分别与第一齿轮轴和第二齿轮轴的齿轮相啮合,然而例如,由于在齿条轴上的各个齿条的位置的变化,所以该齿条可能未分别与齿轮良好地啮合。提出以下措施。分别制造壳体,第一和第二齿轮轴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并且在壳体在齿条轴的周向上旋转的同时,调整在分离的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然而,与在周向上的旋转相关地,用于将壳体固定到固定装置等的固定部的位置偏离其原始位置,并且因此可能使助力转向装置的装接精度恶化。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保持齿条和齿轮的良好啮合的同时防止助力转向装置的装接精度的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助力转向装置,包括:齿条轴,该齿条轴具有齿条并且使被转向单元移动;第一齿轮轴,该第一齿轮轴具有与所述齿条轴的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并且由于转向单元转动而旋转;第二齿轮轴,该第二齿轮轴具有与所述齿条轴的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并且由驱动单元驱动而旋转,从而辅助所述第一齿轮轴的旋转;以及壳体,该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并且具有固定到车体的固定部。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该第一壳体部容纳在所述齿条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第二壳体部,该第二壳体部是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离的分离体,并且容纳在所述齿条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以及第三壳体部,该第三壳体部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离的分离体,并且设置有所述固定部。
这里,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部的任意一个可以具有装接到车体的另一固定部。
所述第一壳体部可以具有另一固定部。
在所述第二壳体部插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壳体部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壳体部可以设置成在齿条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三壳体部对置。
各第一到第三壳体部都可以包括固定机构,在第一至第三壳体部之间的各相对位置能够通过该固定机构在齿条轴的周向上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装配助力转向装置的方法,包括:齿条轴,该齿条轴具有齿条并且使被转向单元移动;第一齿轮轴,该第一齿轮轴具有与所述齿条轴的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并且由于转向单元转动而旋转;第二齿轮轴,该第二齿轮轴具有与所述齿条轴的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并且由驱动单元驱动而旋转,从而辅助所述第一齿轮轴的旋转;以及壳体,该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并且具有多个固定到车体的固定部。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部,该第一壳体部容纳在所述齿条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并且该第一壳体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壳体部,该第二壳体部是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离的分离体,并且容纳在所述齿条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以及第三壳体部,该第三壳体部是与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离的分离体,并且设置有所述固定部。所述方法包括:将所述第一壳体部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到固定装置的步骤;将所述第三壳体部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固定装置的步骤;以及调整在所述齿条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之间的所述啮合,并且然后调整在所述齿条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之间的啮合的步骤。
在所述第二壳体部插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壳体部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壳体部可以设置成在齿条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三壳体部对置。
在对所述第一齿轮轴与由所述第一和第三壳体部支撑的所述齿条轴之间的啮合进行调整,将所述第一和第三壳体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固定装置之后,调整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位置,从而相对于所述齿条轴调整所述第二齿轮轴的啮合。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能够在保持齿条和齿轮的良好啮合的同时防止助力转向装置的装接精度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的示意顶视图。
图2是示出实施例的所述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的传动机构单元的构造图。
图3是示出实施例的所述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的辅助单元的构造图。
图4是描述实施例的所述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的第一连接部的构造图。
图5是描述实施例的所述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的部件的构造的表格。
图6A至6C是描述装配实施例的所述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的方法的视图。
图7A和7B是描述其他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的构造图。
图8A和8B是描述其他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的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会参考附图具体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助力转向装置的整体构造]
图1是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示意顶视图。图2是描述该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传动机构单元3的构造图,是沿着图1中的线Ⅱ-Ⅱ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该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辅助单元5的构造图,并且是沿着图1中的线Ⅲ-Ⅲ截取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是所谓的双齿轮助力转向装置。电动动力传动装置1具有:传动机构单元3,该传动机构单元3将转向力从转向单元(转向盘)传送到齿条轴24;以及辅助单元5,该辅助单元5将转向辅助力从驱动单元30传送到齿条轴24,从而辅助齿条轴24的运动。
在下面的描述中,纵向仅指的是齿条轴24的纵向,并且周向仅指的是齿条轴24围绕其中心轴线的周向。
齿轮壳体(壳体)10在轴向上被分成多个部分。具体地,在图1中示出的齿轮壳体10具有:第一壳体(第一壳体部)10A,该第一壳体10A支撑传动机构单元3的转向盘侧齿轮轴23(参考图2);第二壳体(第二壳体部)10B,该第二壳体10B连接到第一壳体10A,并且支撑辅助单元5的辅助侧齿轮轴33(参考图3);以及第三壳体(第三壳体部)10C,在第二壳体10B插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三壳体之间的情况下,该第三壳体10C在与第一壳体10A相反的一侧上连接到第二壳体10B,并且该第三壳体10C包括第二腿部10E(将被描述)。
齿轮壳体10具有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该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是利用螺栓(未示出)固定到车体框架9(参考图5)的固定部(其它固定部)。在所示的实例中,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分别设置在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具体地,第一腿部10D设置在第一壳体10A上,并且第二腿部10E设置在第三壳体10C上。在所示的实例中,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通过使用压模铸造的方法,分别与第一壳体10A和第三壳体10C一体地形成。被制造为分离体的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可以分别固定到第一壳体10A和第三壳体10C。
第二壳体10B不设置有固定部。即,在所示的实例中,第二壳体10B不具有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中的任何一个。
第一壳体10A、第二壳体10B以及第三壳体10C分别具有筒状部11A、筒状部17A和筒状部29A,各筒状部都具有大致筒状的形状,并且在筒状部11A、筒状部17A和筒状部29A允许齿条轴24在轴向上(在车辆的侧向上,在图1中的横向上)移动的同时容纳齿条轴24。
当第一壳体10A、第二壳体10B,以及第三壳体10C在齿条轴24的纵向上互相连接时,构造齿轮壳体10。具体地,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通过第一连接部10G互相连接。第二壳体10B和第三壳体10C通过第二连接部10H互相连接。第一连接部10G和第二连接部10H将在后文详细描述。
右和左横拉杆48A和48B分别连接到齿条轴24的对置的端部。横拉杆48A和48B通过各自的转向节臂(未示出)分别连接到作为转向单元的轮胎(未示出)。在良好地保持了齿条轴24在图1的横向上的可滑动性的同时,齿条轴24由轴承(未示出)所支撑,该轴承分别设置在第一壳体10A的第一部件11(参考图2)以及第二壳体10B的第一部件17(参考图3)中。
[传动机构单元3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单元3的第一壳体10A被分成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装配到一起,从而形成作为容纳部的壳体。第一部件11、第二部件12和第三部件13利用固定螺栓(未示出)固定到一起。
如图2所示,传动机构单元3具有连接到转向盘(未示出)的输入轴21。传动机构单元3具有转向盘侧齿轮轴(输出轴、第一齿轮轴)23,该转向盘侧齿轮轴23通过力矩杆22连接到输入轴21,并且与输入轴21同轴。
转向盘侧齿轮轴23具有齿轮23P,并且齿轮(第一齿轮)23P与齿条轴24的转向盘侧齿条24A相啮合。因此,由于将转向力矩施加在转向盘上,所以齿条轴24能够直线地移动,并且在图1所示的齿轮壳体10的横向上移动。第一部件11将在转向盘侧齿轮轴23与齿条轴24之间的连接部(啮合部)容纳于其中。
输入轴21由设置在第一壳体10A的第三部件13中的轴承21J所保持。转向盘侧齿轮轴23由设置在第一壳体10A的第一部件11内的轴承23J和设置在第二部件12中的轴承23K所保持。
齿条引导部50设置在第一壳体10A的第一部件11中,从而针对转向盘侧齿轮轴23的齿轮23P推动齿条轴24的转向盘侧齿条24A,并且从而能够滑动地支撑齿条轴24。齿条引导部50插入到第一部件11的筒状部11A中。
传动机构单元3包括力矩检测装置40,该力矩检测装置40检测在输入轴21与转向盘侧齿轮轴(输出轴)23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并且基于所检测的相对旋转角度检测转向力矩。该力矩检测装置40将旋转力矩的检测结果发送到未示出的电子控制单元(ECU)。ECU基于从力矩检测装置40获得的转向力矩的检测结果,控制辅助单元5的驱动单元30(参考图1)。
[辅助单元5的构造和功能]
如图3所示,辅助单元5包括:第二壳体10B;辅助侧齿轮轴33;涡轮34,该涡轮34连接到辅助侧齿轮轴33;以及驱动单元30(参考图1),该驱动单元30驱动涡轮34的旋转。辅助单元5具有齿条引导部60,该齿条引导部60引导连接到辅助侧齿轮轴33的齿条轴24的运动。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10B被分成第一部件17和第二部件18。第一部件17和第二部件18装配到一起,从而形成作为容纳部的壳体。
覆盖部件19装配到第二部件18。筒状的空间形成在各第一部件17和第二部件18的内侧。第一部件17形成主要用于在辅助侧齿轮轴33与齿条轴24之间的连接部(啮合部)的壳体。第二部件18形成主要用于在辅助侧齿轮轴33和涡轮34之间的连接部的壳体。
第一部件17具有嵌合部17J,第一部件17和第二部件18通过该嵌合部17J嵌合到一起。第二部件18具有嵌合部18J,第二部件18和第一部件17通过该嵌合部18J嵌合到一起。在该实施例中,嵌合部18J具有相比嵌合部17J的内径略小的外径。在密封部件S插置在嵌合部17J和嵌合部18J之间的情况下,嵌合部18J插入到嵌合部17J中,并且因此使第一部件17和第二部件18嵌合到一起。第一部件17和第二部件18利用固定螺栓BL固定到一起。
如图3所示,覆盖部件19通过使用固定螺栓20固定到第二部件18。覆盖部件19被设置成覆盖第一部件17的开口部。
安装在车辆中的辅助侧齿轮轴33被安置成与垂直方向交叉。在该实施例中,辅助侧齿轮轴33被放置在大致水平方向上,从而位于沿着车辆的纵向上(参考图1)。
如图3所示,辅助侧齿轮轴(第二齿轮轴)33具有齿轮(第二齿轮)33P。辅助侧齿轮轴33的齿轮33P连接到齿条轴24的辅助侧齿条24B。在该实施例的辅助单元5中,辅助侧齿轮轴33的第二齿轮33P和齿条轴24的辅助侧齿条24B中的至少一个是斜齿轮,该斜齿轮的齿螺旋与其中心轴线倾斜地交叉。在该实施例中,辅助侧齿轮轴33由金属制成。
辅助侧齿轮轴33设置有涡轮34。辅助侧齿轮轴33经由涡轮34接受来自驱动单元30的旋转驱动力从而旋转。
辅助侧齿轮轴33的一端部由设置在第一部件17中的第一轴承33J所保持。辅助侧齿轮轴33的另一端部由设置在第二部件18中的第二轴承33K所保持。
在第二轴承33K的内环插置在辅助侧齿轮轴33的毂33H与锁定螺母36之间的情况下,第二轴承33K的内环装接在辅助侧齿轮轴33的外周上。在第二轴承33K的外环插置于形成在第二部件18中的保持部18H与弹性挡圈C之间的情况下,第二轴承33K的外环固定到第二部件18。
相比之下,第一轴承33J的外环被挤压嵌合到第一部件17中,并且辅助侧齿轮轴33的一端部松散地嵌合到第一轴承33J的内环中。
由于辅助侧齿轮轴33由被挤压嵌合到第一部件17中第一轴承33J所保持,所以限制了辅助侧齿轮轴33朝着第一部件17运动。
第二轴承33K的内环通过使用具有内置螺丝的锁定螺母36固定到辅助侧齿轮轴33。第二轴承33K的外环通过使用弹性挡圈C固定到第二部件18的保持部18H。从而,限制了辅助侧齿轮轴33朝着第二部件18运动。
同样地,辅助侧齿轮轴33以如下方式装接到第二部件10B:使辅助侧齿轮轴33能够旋转地保持,但辅助侧齿轮轴33不在其轴向上移动。
涡轮34设置在辅助侧齿轮轴33的、与形成在辅助侧齿轮轴33上的33P相反的一端部中。涡轮34的旋转轴与辅助侧齿轮轴33的轴线同轴。如图3所示,涡轮34与驱动单元30的蜗杆32相啮合。在该实施例中,涡轮34由树脂制成,并且与金属辅助侧齿轮轴33的毂33H一体地形成。
齿条引导部60装接到第二壳体10B的第一部件17,从而针对辅助侧齿轮轴33的第二齿轮33P推动齿条轴24的辅助侧齿条24B,并且从而能够滑动地支撑齿条轴24。齿条引导部60插入到第一部件17的筒状部17A中。
如图1所示,驱动单元30具有电动机31和蜗杆32(参考图3),该蜗杆32由电动机31驱动而旋转。ECU(未示出)基于来自力矩检测装置40(参考图2)的检测结果来控制电动机31的驱动。如图3所示,蜗杆32连接到涡轮34,并且将输出力矩从电动机31传送到涡轮34。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中,施加在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以在输入轴21与转向盘侧齿轮轴(输出轴)23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来表达,并且因此力矩检测装置40基于在输入轴21与转向盘侧齿轮轴23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来检测转向力矩。即,ECU基于力矩检测装置40输出的、与输入轴21与转向盘侧齿轮轴23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相对应的值来计算转向力矩,并且ECU基于计算的转向力矩来控制驱动单元30的驱动。
由驱动单元30产生的力矩传送到转向盘侧齿轮轴23,从而将辅助力应用于转向力,驾驶员将该转向力施加在转向盘上。即,转向盘侧齿轮轴23由于转向盘的旋转而产生的转向力矩和通过驱动单元30施加的辅助力矩而旋转。
[第一连接部10G的构造和功能]
图4是描述实施例的所述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第一连接部10G的构造图。
接着,将参考图4描述连接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的第一连接部10G。将不会具体描述第二连接部10H(参考图1),并且连接第二壳体10B和第三壳体10C的第二连接部10H也与第一连接部10G相似地构造。
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10G包括:第一凸缘101,该第一凸缘101设置在第一壳体10A的纵向上的一端部上;和第二凸缘107,该第二凸缘107设置在第二壳体10B在纵向上的一端部上。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7利用诸如螺栓111、垫圈113以及螺母115这样的周知的固定工具连接到一起,并且因此使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成为一体。
具体地,第一凸缘101包括:凸缘部(大直径部)102,该凸缘部102在径向上从第一壳体10A的筒状部11A的外周面向外突出;以及通孔105,该通孔105沿着轴向穿过凸缘部102。在所示的实例中,在凸缘部102的末端形成有表面(图4未示出),从而使该表面垂直于轴向。多个(两个)通孔105沿着凸缘部102的周向安置。
相比之下,第二凸缘107包括:凸缘部108,该凸缘部108在径向上从第二壳体10B的筒状部17A的外周面向外突出;以及椭圆形孔109,该椭圆形孔109沿着轴向穿过凸缘部108,并且该椭圆形孔109的纵向沿着凸缘部108的周向而形成。在所示的实例中,在凸缘部108的末端形成有表面108A,从而使该表面108A垂直于轴向。多个(两个)椭圆形孔109沿着周向设置,并且椭圆形孔109安置在与第一凸缘101的通孔105相对应的各个位置处。
当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通过第一连接部10G连接到一起时,首先,第一凸缘101的中心轴线与第二凸缘107的中心轴线相重叠,并且具体地,在凸缘部102的末端处的表面与凸缘108的末端面108A相接触。随后,在第一凸缘101的通孔105分别在位置上与第二凸缘107的椭圆形孔109和垫圈113的中心孔对准的同时,螺栓111分别穿过通孔105、椭圆形孔109和中心孔,并且与螺母115紧固到一起。从而,使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7连接到一起。
在第一连接部10G利用螺栓111和螺母115未完全紧固(固定)的状态下,能够调整在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7之间的相对周向位置,即,在两者之间的相对周向角度(参考图4中的箭头A)。换句话说,由于第一凸缘101和第二凸缘107插置在螺栓111和螺母115之间,所以能够改变在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之间的相对周向位置,而不需要改变第一壳体10A和第二壳体10B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
[固定位置之间的关系]
图5是描述实施例的所述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部件之间的关系的表格。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参考图1)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到车体框架9,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固定到该固定装置。即,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的各个位置相对于车体框架9固定。
如上所述,转向盘侧齿轮轴23的齿轮23P以如下方式安置:齿轮23P与齿条轴24(参考图2)的转向盘侧齿条24A(参考图2)相啮合。辅助侧齿轮轴33的齿轮33P以如下方式安置:齿轮33P与齿条轴24的辅助侧齿条24B(参考图3)相啮合。从而,转向盘侧齿轮轴23和辅助侧齿轮轴33的各自的周向位置相对于齿条轴24固定。如上所述,由于齿条轴24在轴向上移动,所以转向盘侧齿轮轴23和辅助侧齿轮轴33的各自的轴向位置相对于齿条轴24改变。
如图5所示,第一腿部10D和转向盘侧齿轮轴23设置在第一壳体10A中。第二腿部10E设置在第三壳体10C中。辅助侧齿轮轴33设置在第二壳体10B中。
这里,通常地,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诸如齿条轴24这样的部件可以由于制造过程的影响而具有尺寸的变化。通常地,由于尺寸的变化,在固定到固定装置(未示出)的第一腿部10D与第二腿部10E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在周向上偏离设计的(理论的)相对位置。类似地,例如,转向盘侧齿轮轴23和辅助侧齿轮轴33分别装配到的齿轮壳体(未示出)的装配孔(未示出)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在周向上偏离所设计的相对位置。
不同于该实施例,假定一种结构:在该结构中,齿轮壳体(未示出)在轴向上一体地设置。在该构造中,例如,在当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固定到固定装置(未示出)时发生尺寸变化的情况下,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未充分地固定到固定装置,并且因此在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中产生所谓的轴向间隙。例如,在当转向盘侧齿轮轴23和辅助侧齿轮轴33分别装配到齿轮壳体的装配孔(未示出)时发生尺寸变化的情况下,假定由齿轮壳体支撑的齿条轴24未充分地与转向盘侧齿轮轴23和辅助侧齿轮轴33相啮合。
相比之下,在该实施例中,齿轮壳体10具有第一壳体10A、第二壳体10B和第三壳体10C。第一壳体10A、第二壳体10B和第三壳体10C通过第一连接部10G和第二连接部10H连接到一起。
调整在第一壳体10A、第二壳体10B和第三壳体10C之间的相对周向位置(角度),从而能够在调整设置在第一壳体10A中的第一腿部10D与设置在第三壳体10C中的第二腿部10E之间的相对周向位置的同时,调整设置在第一壳体10A中的转向盘侧齿轮轴23与设置在第二壳体10B中的辅助侧齿轮轴33之间的相对周向位置。从而,使转向盘侧齿轮轴23和辅助侧齿轮轴33与齿条轴24良好地啮合,并且防止了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参考图1)的装接精度恶化。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调整第一壳体10A至第三壳体10C的各自的周向位置之后,能够调整转向盘侧齿轮轴23和辅助侧齿轮轴33的每个相对于齿条轴24的对齐,并且能够调整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的每个相对于车体框架9的对齐。换言之,在该实施例中,能够通过调整第一壳体10A至第三壳体10C的各自的周向位置而吸收在齿条和齿轮(齿条轴24和转向盘侧齿轮轴23,以及齿条轴24和辅助侧齿轮轴33)的脊峰中的对齐误差。
[装配方法]
图6A至图6C是描述装配该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方法的视图。
下面,将参考图6A至6C描述装配该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方法。
首先,当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装配未完成时,第一连接部10G和第二连接部10H的螺栓111从完全紧固位置松开。更具体地,将螺栓111松开到如下程度:能够改变在第一壳体10A至第三壳体10C之间的相对周向位置,而不改变他们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
在该状态下,根据作为调整的基准部件的第一壳体10A,调整第二壳体10B和第三壳体10C的各自的位置。
更具体地,如图6A所示,设置在第一壳体10A上的第一腿部10D通过使用螺栓(未示出)固定到固定装置(未示出)。从而,使第一壳体10A的位置固定。由于固定了第一壳体10A,所以也固定了转向盘侧齿轮轴23的位置。将齿条轴24的位置相对于转向盘侧齿轮轴23对齐。更具体地,调整齿条轴24的周向角度。
接着,如图6B所示,设置在第三壳体10C上的第二腿部10E通过使用螺栓(未示出)固定到固定装置(未示出)。从而,固定了第一壳体10A和第三壳体10C的各自的位置。此时,固定插置在第一壳体10A和第三壳体10C之间的第二壳体10B的轴向位置。相比之下,能够改变(移动)第二壳体10B的周向位置。
接着,如图6C所示,相对于齿条轴24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位置。此时,在不改变齿条轴24的周向角度的同时,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周向角度,该齿条轴24的位置相对于转向盘侧齿轮轴23对齐。在相对于齿条轴24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角度之后,紧固第一连接部10G和第二连接部10H的螺栓111。从而,固定了第一壳体10A至第三壳体10C的各自位置。
在上述固定方法中,固定第二壳体10B的对置端、即第一壳体10A和第三壳体10C,并且因此固定第二壳体10B的位置。即,在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分别相对于固定装置(未示出)固定之后,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位置。从而,由于在第二壳体10B被限制在轴向上移动的状态下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周向位置,所以容易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位置。
在上述的固定方法中,在固定转向盘侧齿轮轴23的位置的状态下,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位置。这里,如上所述,相比于通过力矩杆22(参考图2)连接到输入轴21的转向盘侧齿轮轴23,与输入轴21(参考图1)分离的辅助侧齿轮轴33具有在周向位置上更高的自由度。因此,由于在使转向盘侧齿轮轴23固定的状态下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所以容易调整转向盘侧齿轮轴23和辅助侧齿轮轴33各自的位置。
在上述描述中,在设置在第一壳体10A上的第一腿部10D固定到固定装置(未示出),并且齿条轴24的位置相对于转向盘侧齿轮轴23对齐之后,将设置在第三壳体10C上的第二腿部10E固定到固定装置,并且相对于齿条轴24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位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固定方法。例如,固定方法可以如下构造:在设置在第一壳体10A上的第一腿部10D固定到固定装置,并且设置在第三壳体10C上的第二腿部10E固定到固定装置之后,相对于转向盘侧齿轮轴23对齐齿条轴24的位置,而后调整第二壳体10B的位置,并且因此相对于齿条轴24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位置。换言之,在固定第一壳体10A和第三壳体10C的各自的位置之后,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10A和第三壳体10C调整和固定第二壳体10B的位置。
在以上描述中,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固定到固定装置。
这里,固定到固定装置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可以在移除固定装置的情况下固定到车体框架9,或者可以连同固定装置一起固定到车体框架9。
用于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固定装置的对象能够优选地支撑第一壳体10A的第一腿部10D和第三壳体10C的第二腿部10E。例如,第一壳体10A的第一腿部10D和第三壳体10C的第二腿部10E可以在固定到车体框架9的同时装配而替代固定装置。
上述的固定装置(未示出)优选地具有平坦装接表面,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分别装接到该平坦装接表面。另外,用于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的固定装置的各个装接表面可以设置在周向上的不同位置处,或者可以形成在不同的方向上。
[其它实施例]
图7A和图7B是描述其它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20G和30G的构造图。
下面,将参考图7A和7B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第一连接部10G(参考图4)的其它实施例。
首先,如图7A所示,第一连接部20G包括:小直径部201,该小直径部201具有比设置在第一壳体20A的纵向上的一端部上的筒状部21A的外径更小的直径;以及大直径部203,在该大直径部203中,设置在第二壳体20B的纵向上的一端部上的筒状部27A的内径是大的,并且该大直径部203具有适合将插入到大直径部203中的小直径部201的外径的嵌合尺寸。
小直径部201插入并嵌合(挤压嵌合)到大直径部203中,并且因此能够连接第一壳体20A和第二壳体20B。第二壳体20B相对于第一壳体20A周向旋转(转动),并且因此能够改变在第一壳体20A和第二壳体20B之间的相对周向位置,而不改变他们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
如图7B所示,第一连接部30G包括:第一凸缘301,该第一凸缘301设置在第一壳体30A的纵向上的一端部上;以及第二凸缘307,该第二凸缘307设置在第二壳体30B的纵向上的一端部上。
这里,第一凸缘301包括:凸缘部302,该凸缘部302在径向上从第一壳体30A的筒状部31A的外周面向外突出;多个通孔303,该多个通孔303周向设置在凸缘部302中;以及小直径部304,该小直径部304设置在凸缘部302的纵向上的一端部上,并且具有比筒状部31A的外径更小的直径。
第二凸缘307包括:凸缘部308,该凸缘部308在径向上从第二壳体30B的筒状部37A的外周面向外突出;多个椭圆形孔309,该多个椭圆形孔309周向设置在凸缘部308中,并且该多个椭圆形孔309的纵向沿着周向形成;以及大直径部310,其中在第二壳体30B的纵向上的一端部增大筒状部37A的内径,并且该大直径部310具有适合将插入到大直径部310中的小直径部304的外径的嵌合直径。
在小直径部304嵌合到大直径部310中的状态下,第二壳体30B相对于第一壳体30A周向旋转(转动),并且因此能够改变在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30B之间的相对周向位置,而不改变他们之间的相对轴向位置。在调整相对周向位置之后,螺栓111(参考图4)穿过第一凸缘301的各个通孔303,以及第二凸缘307的各个椭圆形孔309。因此,能够连接第一凸缘301和第二凸缘307,并且能够防止在相对周向位置上的改变以及在相对轴向位置上的改变。
在以上描述中,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30B利用螺栓111连接到一起。然而,在第一壳体30A的端部与第二壳体30B的端部相接触的状态下、能够使第一壳体30A和第二壳体30B周向旋转并且固定相对周向位置和相对轴向位置的范围内,可以使用诸如焊接或者粘合这样的周知的固定机构。
第一连接部10G(参考图1)和第二连接部10H(参考图1)可以采用不同的固定机构。例如,在图1中示出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可以包括在图7B中示出的替代第一连接部10G的第一连接部30G,以及在图7A中示出的替代第二连接部10H的第一连接部20G。
图8A和8B是描述其它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401和501的构造图。
下面,将参考图8A和8B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1的其它实施例。在图8A和8B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指定为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结构部件相同的结构部件,并且将省略其描述。
首先,如图8A所示,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401的壳体200可以在轴向上被分成四个或者更多个壳体。在图8A中示出的壳体200具有:第一壳体40A,该第一壳体40A支撑转向盘侧齿轮轴23(参考图2);第二壳体40B,该第二壳体40B连接到第一壳体40A并且包括第一腿部40E;第三壳体40C,该第三壳体40C连接到第二壳体40B并且支撑辅助侧齿轮轴33(参考图3);以及第四壳体40D,该第四壳体40D连接到第三壳体40C并且包括第二腿部40F。
第一壳体40A和第二壳体40B通过第一连接部40G连接到一起。第二壳体40B和第三壳体40C通过第二连接部40H连接到一起。第三壳体40C和第四壳体40D通过第三连接部40I连接到一起。
例如,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401通过下述方法固定到车体框架9(参考图6)。即,将第一腿部40E(第二壳体40B)和第二腿部40F(第四壳体40D)固定到车体框架9(参考图6)。相对于转向盘侧齿轮轴23(参考图2)调整齿条轴24的位置,而后第一壳体40A通过第一连接部将40G固定。随后,相对于齿条轴24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参考图3)的位置,而后通过第二连接部40H和第三连接部40I使第三壳体40C固定。
由于如上所述的壳体200被分成四个或者更多个壳体,能够精细地调整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401的部件的各自的周向位置。
如图8B中所示,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501可以在轴向上仅设置一个第一腿部50D。
在示出的实例中,壳体300具有:第一壳体50A,该第一壳体50A支撑转向盘侧齿轮轴23(参考图2);第二壳体50B,该第二壳体50B连接到第一壳体50A并且包括第一腿部50D;以及第三壳体50C,该第三壳体50C连接到第二壳体50B并且支撑辅助侧齿轮轴33(参考图3)。
第一壳体50A和第二壳体50B通过第一连接部50G连接到一起。第二壳体50B和第三壳体50C通过第二连接部50H连接到一起。
例如,将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501通过下述方法固定到车体框架9(参考图6)。即,将第一腿部50D(第二壳体50B)固定到车体框架9。相对于转向盘侧齿轮轴23调整齿条轴24的位置,而后通过第一连接部50G将第一壳体50A固定。随后,相对于齿条轴24调整辅助侧齿轮轴33的位置,而后通过第二连接部50H使第三壳体50C固定。
由于如上所述在轴向上仅设置一个第一腿部50D,容易固定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501。
在以上描述中,如图1中所示,设置诸如第一腿部10D和第二腿部10E这样的两个腿部,或者如图8A中所示,设置诸如第一腿部40E和第二腿部40F这样的两个腿部,或者如图8B中所示,仅设置诸如第一腿部50D这样的一个腿部。然而,电动的助力转向装置可以包括三个或者更多个腿部。或者,仅一个壳体(例如,图1中的第一壳体10A)可以包括多个腿部。
上述示出了所述实施例及其修改实例,但所述实施例和其修改例可以结合到一起。
本公开不限于该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的多个实施例的范围内,能够以多种形式实现实施例。
Claims (8)
1.一种助力转向装置,包括:
齿条轴,该齿条轴具有齿条并且使被转向单元移动;
第一齿轮轴,该第一齿轮轴具有与所述齿条轴的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并且该第一齿轮轴由于转向单元转动而旋转;
第二齿轮轴,该第二齿轮轴具有与所述齿条轴的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并且该第二齿轮轴由驱动单元驱动而旋转,从而辅助所述第一齿轮轴的旋转;以及
壳体,该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并且具有固定到车体的固定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部,该第一壳体部容纳所述齿条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
第二壳体部,该第二壳体部是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离的分离体,并且容纳所述齿条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以及
第三壳体部,该第三壳体部是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离的分离体,并且设置有所述固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转向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中的任意一个壳体部都具有装接到所述车体的另一固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力转向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具有另一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助力转向装置,
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部插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三壳体部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壳体部被设置成在所述齿条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三壳体部对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助力转向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和所述第三壳体部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固定机构,在所述第一壳体部、所述第二壳体部和所述第三壳体部之间的每个相对位置都能够通过所述固定机构在所述齿条轴的周向上改变。
6.一种装配助力转向装置的方法,该助力转向装置包括:
齿条轴,该齿条轴具有齿条并且使被转向单元移动;
第一齿轮轴,该第一齿轮轴具有与所述齿条轴的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并且该第一齿轮轴由于转向单元转动而旋转;
第二齿轮轴,该第二齿轮轴具有与所述齿条轴的所述齿条相啮合的第二齿轮,并且该第二齿轮轴由驱动单元驱动而旋转,从而辅助所述第一齿轮轴的旋转;以及
壳体,该壳体容纳所述齿条轴,并且具有固定到车体的多个固定部,所述多个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体部,该第一壳体部容纳所述齿条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并且该第一壳体部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部;
第二壳体部,该第二壳体部是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分离的分离体,并且容纳所述齿条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之间的啮合部;以及
第三壳体部,该第三壳体部是与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离的分离体,并且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部,
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第一壳体部的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到固定装置;
将所述第三壳体部的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固定装置;以及
调整在所述齿条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之间的啮合,并且,在调整所述齿条轴与所述第一齿轮轴之间的啮合之后,调整在所述齿条轴和所述第二齿轮轴之间的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助力转向装置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二壳体部插置在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三壳体部之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壳体部被设置成在所述齿条轴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三壳体部对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配助力转向装置的方法,
其中,在对所述第一齿轮轴与由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三壳体部支撑的所述齿条轴之间的所述啮合进行调整,将所述第一壳体部和所述第三壳体部的各个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固定到所述固定装置之后,调整所述第二壳体部的位置,从而调整所述第二齿轮轴相对于所述齿条轴的所述啮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65290 | 2014-03-27 | ||
JP2014065290A JP6078018B2 (ja) | 2014-03-27 | 2014-03-27 |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組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43740A true CN104943740A (zh) | 2015-09-30 |
CN104943740B CN104943740B (zh) | 2018-09-14 |
Family
ID=52292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690707.XA Active CN104943740B (zh) | 2014-03-27 | 2014-11-25 | 助力转向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27524B2 (zh) |
JP (1) | JP6078018B2 (zh) |
CN (1) | CN104943740B (zh) |
GB (1) | GB2524605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4476A (zh) * | 2016-05-25 | 2017-12-08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CN110576900A (zh) * | 2019-09-26 | 2019-12-17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液转向器和车辆 |
CN110997455A (zh) * | 2017-08-21 | 2020-04-10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 |
CN111332359A (zh) * | 2018-12-19 | 2020-06-2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转向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08277B2 (en) * | 2015-07-22 | 2019-06-04 |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 Spherical washer assembly |
FR3039491B1 (fr) * | 2015-07-31 | 2017-08-11 | Jtekt Europe Sas | Dispositif de direction assistee avec coque de protection etanche |
US20180086364A1 (en) * | 2016-09-23 | 2018-03-29 | Mando Corporation | Steering column for vehicle |
DE102016013269A1 (de) * | 2016-11-09 | 2018-05-09 | Thyssenkrupp Ag | Zahnstangenlenk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mit Schneckengetriebe |
JPWO2018135107A1 (ja) * | 2017-01-20 | 2019-12-12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10322750B2 (en) * | 2017-03-27 | 2019-06-18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Power steering assembly mounts with tapered protrusions |
WO2019220603A1 (ja) * | 2018-05-17 | 2019-11-21 |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DE102020210601A1 (de) * | 2020-08-20 | 2022-02-24 |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 Lenksystem mit drei Gehäuseteilen und mit darin gelagerten Getriebekomponenten |
CN114194279A (zh) * | 2020-09-17 | 2022-03-1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转向齿轮箱的安装结构及安装方法 |
WO2023112151A1 (ja) * | 2021-12-14 | 2023-06-22 |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83442A1 (en) * | 2002-03-29 | 2003-10-02 | Koyo Seiko Co., Ltd. | Vehicle steering apparatus |
JP2004243988A (ja) * | 2003-02-17 | 2004-09-02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20050257992A1 (en) * | 2004-05-19 | 2005-11-24 | Hitachi, Ltd.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
CN100361853C (zh) * | 2004-05-21 | 2008-01-1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动力转向装置 |
CN102951200A (zh) * | 2011-08-22 | 2013-03-06 |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 整体式动力转向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36374U (ja) | 1983-08-22 | 1985-03-13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S60151774U (ja) * | 1984-03-21 | 1985-10-08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電動式パ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ボツクス構造 |
JPH0423738Y2 (zh) * | 1985-11-28 | 1992-06-03 | ||
DE10049570A1 (de) * | 1999-10-08 | 2002-04-18 | Honda Motor Co Ltd | Elektrische Servolenkvorrichtung |
JP2004074831A (ja) * | 2002-08-09 | 2004-03-11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KR20040068651A (ko) * | 2003-01-27 | 2004-08-02 | 주식회사 만도 | 전동식 파워 스티어링 장치 |
US7475755B2 (en) * | 2003-11-18 | 2009-01-13 | Jtekt Corporatio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
JP5632345B2 (ja) * | 2011-09-20 | 2014-11-26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ステ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5613128B2 (ja) * | 2011-09-29 | 2014-10-22 |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JP2013193711A (ja) * | 2012-03-22 | 2013-09-30 | Showa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2014
- 2014-03-27 JP JP2014065290A patent/JP607801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11-21 US US14/550,342 patent/US9527524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24 GB GB1420810.2A patent/GB2524605A/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11-25 CN CN201410690707.XA patent/CN1049437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183442A1 (en) * | 2002-03-29 | 2003-10-02 | Koyo Seiko Co., Ltd. | Vehicle steering apparatus |
JP2004243988A (ja) * | 2003-02-17 | 2004-09-02 | Honda Motor Co Ltd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US20050257992A1 (en) * | 2004-05-19 | 2005-11-24 | Hitachi, Ltd.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 |
CN100361853C (zh) * | 2004-05-21 | 2008-01-16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动力转向装置 |
CN102951200A (zh) * | 2011-08-22 | 2013-03-06 | 日立汽车系统转向器株式会社 | 整体式动力转向装置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44476A (zh) * | 2016-05-25 | 2017-12-08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CN107444476B (zh) * | 2016-05-25 | 2021-06-04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CN110997455A (zh) * | 2017-08-21 | 2020-04-10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用于车辆的转向系统 |
US11459020B2 (en) | 2017-08-21 | 2022-10-04 | Robert Bosch Gmbh | Steering systems for a vehicle |
CN111332359A (zh) * | 2018-12-19 | 2020-06-26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转向器 |
CN110576900A (zh) * | 2019-09-26 | 2019-12-17 | 湖南行必达网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液转向器和车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GB2524605A (en) | 2015-09-30 |
US9527524B2 (en) | 2016-12-27 |
US20150274198A1 (en) | 2015-10-01 |
JP2015186973A (ja) | 2015-10-29 |
JP6078018B2 (ja) | 2017-02-08 |
CN104943740B (zh) | 2018-09-14 |
GB201420810D0 (en) | 2015-0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43740A (zh) | 助力转向装置及其装配方法 | |
US11192575B2 (en) |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 |
KR101452557B1 (ko) | 전동식 동력 보조 조향장치 | |
US9314835B2 (en) |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
US20070209864A1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 |
CN103569189B (zh) | 转向柱辅助系统 | |
CN101844582B (zh) | 低成本的齿条式转向传动机构 | |
US20090050399A1 (en) |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device | |
US10953913B2 (en) | Electromechanical power steering system having a pivotable bearing for a helical gearing | |
US9664273B2 (en) | Steering column assist system | |
KR20200144973A (ko) | 스티어 바이 와이어식 조향장치 | |
JP5227203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WO2013117982A1 (en) | Universal joint and yoke | |
JP2001180506A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CN214648540U (zh) | 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器 | |
EP3072785B1 (en) | Steering column assist system | |
JP5210186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210218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5210185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JP6413753B2 (ja) | 電動アシスト装置の製造方法 | |
KR101421339B1 (ko) | 자동차의 조향컬럼 | |
US11001294B2 (en) | Steering column power assist assembly housing | |
CN112013091A (zh) | 用于车辆动力转向组件的球式螺母组件的支承件 | |
CN104071210A (zh) | 转向设备 | |
JP5227204B2 (ja)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6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SHOWA Corp.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