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3333A - 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43333A
CN104943333A CN201410418213.6A CN201410418213A CN104943333A CN 104943333 A CN104943333 A CN 104943333A CN 201410418213 A CN201410418213 A CN 201410418213A CN 104943333 A CN104943333 A CN 1049433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frame glue
size
electronic installations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1821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明祥
林宗亿
郭崇伦
王士诚
林明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te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nte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tek Corp filed Critical Winte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433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433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本发明电子装置包括第一组件、第二组件以及框胶。第一组件具有一透光区与一遮光区,其中遮光区位于透光区的一侧,且遮光区与透光区具有一交界。第二组件设置在第一组件的下侧,且第一组件相反于第二组件的一侧为用户的观测面。框胶设置在第一组件的下表面并位于遮光区,且框胶位于第一组件与第二组件之间,其中框胶是用来将第二组件固定于第一组件的下侧。框胶具有外缘与内缘,其中内缘较外缘更接近透光区,且内缘与交界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0.25毫米。本发明是将框胶点胶于接近用户观测面的组件中,此设计可以避免使用者从观测面看到框胶,能提高电子装置的强度,并改善按压时造成的水波纹问题。

Description

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可以改善产品良率与外观视觉效果的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显示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很多电子产品中,例如智能型手机与笔记本电脑。传统的触控显示设备是将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经由贴合工艺加以组合,然而,由于显示面板表面组件较复杂,例如上、下基底尺寸不同或偏光片规格不同等,这些因素会增加贴合工艺的难度,可能影响贴合后显示面板的平整度,进而影响良率。此外,当触控显示设备应用在可翻转的电子产品时,也可能因为翻转动作而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影响显示效果。因此,工业界仍须对上述问题进行研发,以改善触控显示设备的生产良率并提高其显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及其贴合方法,本发明是将框胶点胶于接近用户观测面的组件中,例如点胶于触控面板表面,而非将框胶点胶于显示面板表面,此设计可以避免使用者从观测面看到框胶。此外,本发明提供了框胶与透光区距离或面板外缘的距离规范,可以提高电子装置的强度,并改善按压时造成的水波纹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组件、一第二组件以及一框胶。该第一组件具有一透光区与一遮光区,其中该遮光区位于该透光区的一侧,且该透光区与该遮光区具有一交界。该第二组件设置在该第一组件的下侧,且该第一组件相反于该第二组件的一侧为用户的观测面。该框胶设置在该第一组件的下表面并位于该遮光区,且该框胶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其中该框胶是用来将该第二组件固定于该第一组件的下侧。该框胶具有外缘与内缘,其中该内缘较该外缘更接近该透光区,且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尺寸,该第一尺寸大于或等于0.25毫米。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一第一组件、一第二组件以及一框胶。该第一组件具有一透光区与一遮光区,其中该遮光区位于该透光区的一侧,且该透光区与该遮光区具有一交界。该第二组件设置在该第一组件的下侧,且该第一组件相反于该第二组件的一侧为用户的观测面。其中,在电子装置的任一位置上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沿着一堆栈方向具有一距离。该框胶设置在该第一组件的下表面并位于该遮光区,且该框胶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其中该框胶是用来将该第二组件固定于该第一组件的下侧。该框胶具有外缘与内缘,其中该内缘较该外缘更接近该透光区,且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的该距离。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是用来将该第二组件固定于该第一组件的下侧。
优选的,其中该第一尺寸为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最短距离,且该第一尺寸大于或等于0.4毫米。
优选的,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光学胶,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且该光学胶大体上被该框胶所环绕包围。
优选的,其中该光学胶的位置对应于该透光区以及该遮光区接近该透光区的部分。
优选的,其中该第二组件具有一显示区,且该光学胶完整覆盖该显示区。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的外缘与该第二组件的外缘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尺寸,且该第二尺寸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
优选的,其中当该电子装置的尺寸为10.1英寸以下时,该第二尺寸为约0.3到1.2毫米,当该电子装置的尺寸为大于10.1英寸到17英寸时,该第二尺寸为约0.3到1毫米,而当该电子装置的尺寸为大于17英寸时,该第二尺寸为约0.1到2毫米。
优选的,其中该第一组件的总尺寸大于该第二组件的总尺寸。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与该第一组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面积,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具有一第二接触面积,且该第一接触面积大于该第二接触面积。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在邻近于该第二组件的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
优选的,其中该第一组件的总尺寸小于该第二组件的总尺寸,且该框胶是沿着该第一组件的外缘设置。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接触的部分定义为一贴合部分,该贴合部分与该框胶的外缘的最短距离定义为一第三尺寸,且该第三尺寸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
优选的,其中设置在该遮光区内的该框胶具有框形图案,且该框胶具有多个开孔。
优选的,其中该框形图案具有两个长边与两个短边,且各该长边具有一个该开孔,而各该短边具有四个该开孔。
优选的,其中该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组件之间的距离为0.1毫米到0.2毫米。
优选的,其中该第二组件包括一平面显示面板,且该第一组件为一触控面板或一盖板。
优选的,其中该第二组件还包括一外框包覆于该平面显示面板外围,且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接触的部分是位于该外框表面。
优选的,其中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功能键感应电极设置在该第二组件的一侧,且该功能键感应电极与该框胶在一堆栈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优选的,其中该电子装置为一笔记本电脑的显示设备,且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旋转轴件,位于该电子装置的一侧边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该方法包括先提供一第一组件,其中该第一组件其具有一透光区与环绕包围该透光区的一遮光区,然后进行点胶步骤,于该第一组件的一表面设置一框胶,使该框胶位于该遮光区,且该框胶具有一框形图案,接着于该框形图案中设置液态光学胶,最后提供一第二组件,通过该框胶将该第二组件固定于该第一组件上具有该框胶的一侧。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包括一外缘以及一内缘,该内缘较该外缘更接近该透光区,且该透光区与该遮光区具有一交界,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尺寸,该第一尺寸大于或等于0.25毫米。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的外缘与该第二组件的外缘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尺寸,且该第二尺寸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与该第一组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面积,该框胶与该第二组间距有一第二接触面积,且该第一接触面积大于该第二接触面积。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邻近于该第二组件的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
优选的,其中该第一组件的总尺寸小于该第二组件的总尺寸,该框胶是沿着该第一组件的外缘设置。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接触的部分定义为一贴合部分,该贴合部分与该框胶的外缘的最短距离定义为一第三尺寸,该第三尺寸是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
优选的,其中该框胶具有多个开孔。
优选的,其中该框形图案具有两个长边与两个短边,且各该长边具有一个该开孔,而各该短边具有四个该开孔。
优选的,其中该第一组件为一触控面板或一盖板,而该第二组件包括一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3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4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5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6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电子装置应用于一电子产品的侧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一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二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三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四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五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7的剖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1001    电子装置
102、1021、1022、1023、1024、1025    第一组件
102a、103a、1031b、1032b、122a 下表面
102b、104a、110b 外缘        103、122       透明基底
1031、1032   透明膜片        1031a、1032a   上表面
104    第二组件              1041   显示区
105    平面显示面板          1051   上偏光片
1052   彩色滤光片基底        1053   薄膜晶体管基底
1054   下偏光片              106    透光区
108    遮光区                110    框胶
110a   内缘                  110b   外缘
1101   长边                  1102   短边
1103   贴合部分              112    光学胶
114    装饰层                116    导电层
1161   第一导电层            1162   第二导电层
117    保护层                1181、1182 开孔
120    外框                  1201   侧壁
122    透明基底              124、126、128    黏着层
130    旋转轴件              132    透明膜层
200    电子产品              202    电子构件
500~506  步骤               α     视角
A1、A2    总尺寸             a1     第一接触面积
a2     第二接触面积          B      交界
D1     第一尺寸              D2     第二尺寸
D3     第三尺寸              S      弧形表面
T      垂直距离              Z      堆栈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下文列举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构成内容及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请参考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而图2为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俯视示意图。本发明电子装置100包括一第一组件102、一第二组件104以及一框胶110。在实施例1中,本发明电子装置100举例为一触控显示设备,其中第一组件102为触控面板,而第二组件104为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在图1中,第二组件104设置在第一组件102的下侧,并且第一组件102相反于第二组件104的一侧为使用者的观测面,也就是图1中第一组件102的上侧为使用者触控面或操作面。第一组件102具有一透光区106与一遮光区108,其中遮光区108位于透光区106的一侧,且遮光区108与透光区106之间具有一交界B,本实施例的遮光区108环绕透光区106外围而具有类似框形的图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02举例为一单片玻璃式(one glass solution,OGS)触控面板,所谓单片玻璃式触控面板即是在第一组件102的一侧形成一层导电层116,但不以此为限。因此第一组件102包括一透明基底103,例如为玻璃基底、塑料基底、蓝宝石基底或透明陶瓷基底。当透明基底103是塑料基底时,可以是单层材质的基底或是两层以上不同材质堆栈而成的基底,其中材质可以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亚酰胺(Polyimide,PI)、聚环烯烃聚合物(Cyclo olefinpolymer,COP,例如是PMMA与PC双层材质堆栈的覆盖板。当透明基底103是玻璃基底时,此玻璃基底可以是经过化学或是物理强化的强化玻璃,因此可具有高机械强度,以保护如感应电极等电子组件与所搭配的第二组件104(例如显示面板),且透明基底103的厚度可介于0.25毫米到2毫米之间。透明基底103的下表面103a设有一装饰层114,装饰层114的图案大体上对应于遮光区108而具有框形图案。装饰层114的材料可包括陶瓷、类钻碳、油墨、光阻或树脂材料,可以为彩色、黑色或白色,且可为单层或复合膜层。此外,透明基底103的下表面103a设置了触控面板的电子组件,图1以一层导电层116作为触控面板的感应电极、导线等电子组件的代表,感应电极可由透明导电材料例如石墨烯、硅烯、氧化铟锡、氧化铟锌与氧化铝锌、金属或其他适合的导电材料所形成。上述的金属可包括金属材料例如铝、铜、银、铬、钛、钼、钕的其中至少一者、上述材料的复合层或上述材料的合金,但并不以此为限,且其型态可以为网格状电极,例如金属网格,网格的线宽介于0.8微米(μm)到10微米(μm)之间。金属网格可以采用微影、喷印、涂覆、压印出沟槽并填充金属等工艺方式制作而成。金属网格可以单层或多层金属堆栈而成,靠近用户的表面可以设置抗反射层、雾化层或黑化层以降低反射率。上述的导电材料可包括导电粒子、微米碳管或微米银丝,但并不以此为限,且其型态可以为网格状,例如导电网格。透明基底103的下表面103a另设有一保护层117,覆盖了导电层116表面以提供保护。本实施例的第二组件104较佳地为平面显示面板,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电泳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此外,第二组件104也可以为呈半成品状态的显示面板的一部分,例如仅为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基底,或是不具有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面板。再者,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02也可以仅为一透明盖板,其表面不具有复杂的导电组件或不具有任何导电组件,而第二组件104为任何需要透明盖板的电子构件,例如为外挂式触控显示面板或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但不以此为限。
在电子装置100中,框胶110是用来将第二组件104固定于第一组件102的下侧并位于第一组件102与第二组件104之间,且框胶110设置在第一组件102的下表面102a并位于遮光区108内。框胶110具有外缘110b与内缘110a,其中内缘110a较外缘110b更接近透光区106。根据本发明,框胶110的内缘110a与透光区106之间的最短距离定义为一第一尺寸D1,也可以说透光区106与遮光区108的交界B与框胶110的内缘110a之间的距离定义为第一尺寸D1,且第一尺寸D1大于或等于0.25毫米。然而,由于制作公差的关系,第一尺寸D1以大于或等于0.4毫米为较佳。此外,在电子装置100的任一位置上第二组件104与第一组件102之间在沿着堆栈方向Z上具有一垂直的距离T,其中距离T为约0.05毫米到0.25毫米,且距离T也可视为一光学胶112的任一位置的厚度或框胶110的任一位置的厚度。在此设计下,使用者若要从观测面看到装饰层114下侧的框胶110,则需要较大的视角。其中,遮光区108与透光区106的交界处(即交界B)的法线(与第一组件102的下表面102a相垂直的直线)和交界处与框胶110的内缘110a之间联机(或交界处与框胶110的内缘110a的切线)的夹角可定义为使用者观测到框胶110所需的视角α。根据本发明所定义的第一尺寸D1,视角α会大于或等于45度,例如会大于或等于60度或70度。由于观察到框胶110的视角α较大,用户不容易从观测面看到框胶110,所以本发明提供的框胶110设置位置可以使电子装置100有较好的视效。所以,根据本发明,为了使视角α大于或等于45度,第一尺寸D1应大于第二组件104与第一组件102之间的垂直距离T,并且,在不同实施例中,第一尺寸D1并不限于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4毫米而只需满足大于垂直距离T即可。也可以说,根据本发明,第一尺寸D1应大于框胶110的任意位置的厚度,例如其最大厚度T。再者,电子装置100的光学胶112位于第一组件102与第二组件104之间,且光学胶112大体上被框胶110所环绕包围。光学胶112举例为液态光学胶(liquid optical clearadhesive,LOCA),但不以此为限。如图2所示,框胶110位于遮光区108内而被装饰层114所遮蔽,且框胶110的内缘110a与透光区106之间具有第一尺寸D1,而光学胶112设置在具有框形图案的框胶110之间,所以光学胶112的位置对应于透光区106以及遮光区108接近透光区106的部分。再者,当第二组件104为显示面板时,其具有一显示区1041(包括可视区view area与主动区active area),大体上对应于透光区106,而光学胶112会完整覆盖显示区104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组件102的总尺寸A1大于第二组件104的总尺寸A2,因此虽然框胶110是沿着第二组件104的外缘104a设置,即使在进行贴合时发生框胶110往外侧渗出或溢出第二组件104的上表面,溢出的框胶110也会被上侧的第一组件102的装饰层114给遮住,不会影响视效。再者,本实施例的框胶110具有接近矩形的框形图案,例如具有两个长边1101与两个短边1102,且在优选实施例中,框胶110具有十个开孔1181、1182,其中各长边1101分别具有一个开孔1181,而各短边1102分别具有四个开孔1182。开孔1181、1182是作为贴合工艺时的排气孔,在贴合第一组件102与第二组件104时,会将第一组件102与第二组件104之间的空气排出,而本实施例的框胶110在短边1102各有四个开孔1182的设计可以促使空气更容易往短边1102排出而改善长边1101的翘曲问题,另外,液态的光学胶112也会沿着该些开孔1181、1182向外溢流,进而提高第一组件102与第二组件104在贴合后的平整性并改善良率。因此,本发明电子装置100的贴合工艺可在大气环境下进行便能组装出具有良好外观的电子装置100,不需像传统技术必须在真空环境下才能组装出平整的电子装置,因而本发明电子装置100的设计可以节省工艺成本。上述经由在框胶110的短边1102设置四个开孔1182而改善排气状况的情形,在电子装置100为7英寸以上或大尺寸的情况下,其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因此,框胶110具有十个开孔1181、1182的设计以应用于电子装置100为7英寸以上或甚至为10英寸到17英寸的情况为更好,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15,图15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500:提供第一组件102,其具有透光区106与遮光区108,其中遮光区108环绕包围透光区106;
步骤502:进行点胶步骤,于第一组件102的一表面设置框胶110,使框胶110位于遮光区108,且框胶110具有一框形图案,在图1中,框胶110设置在第一组件102的下表面102a上;
步骤504:于框形图案中设置液态光学胶;
步骤506:提供第二组件104,通过框胶110与光学胶112将第二组件104固定于第一组件102上具有框胶110的一侧,其中,将第二组件104固定于第一组件102的下表面102a后,可以利用光照、加热或其他方式使光学胶112固化,其中第一组件102相反于第二组件104的一侧为使用者观测面。
需注意的是,由于前述框胶110的十个开孔1181、1182的设计,因此上述步骤500到步骤506只需在大气环境下完成即可得到有良好平整性的电子装置100,也就是说,本发明电子装置100可利用大气贴合工艺所完成。再者,步骤502的点胶步骤是在例如触控面板的第一组件102表面点上框胶110,而非在例如显示面板的第二组件104表面点胶,此设计可以避免因第二组件104表面的不平整、第二组件104表面组件位置高低落差、第二组件104表面的固定胶带或偏光片的材料与贴附位置而影响点胶位置与效果。换句话说,由于步骤502是将框胶110点胶于第一组件102的下表面102a,且一般而言第一组件102具有较平整且完整、整面性的下表面102a,因此本发明框胶110的点胶位置具有高度稳定性,不论第二组件104的上侧是否有大小尺寸不同的组件(例如偏光片)或者有翘曲问题,其对于贴合工艺和贴合后的框胶110的稳定性的影响都会减小许多,有效提高工艺良率。此外,由于上述点胶位置提供了高稳定性的框胶110,因此可以减少50%以上的溢胶情形。请再参考图1,如前所述,由于本发明的点胶步骤是将框胶110点胶于第一组件102的下表面102a,再将第二组件104置于第一组件102具有框胶110的一侧使其与框胶110相接触以贴合在第一组件102的表面,因此框胶110在邻近于第二组件104的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S,且框胶110与第一组件102的接触面积(定义为第一接触面积a1)会大于框胶110与第二组件104的接触面积(定义为第二接触面积a2)。此结构同样增大了使用者从观测面可观察到框胶110的视角,因此能提高电子装置100的视效。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并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下文将继续介绍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或变化形,为了简化说明并突显各实施例或变化形之间的差异,下文中使用相同标号标注相同组件,并且不再对重复部分作赘述。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处在于第一组件102的总尺寸A1大体上相同于第二组件104的总尺寸A2,而框胶110不是沿着第二组件104的外缘104a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框胶110的外缘110b与第二组件104的外缘104a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尺寸D2,且第二尺寸D2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根据本实施例,当电子装置100的尺寸为10.1英寸以下时,第二尺寸D2大约是0.3到1.2毫米为较佳,当电子装置100的尺寸为大于10.1英寸到17英寸时,第二尺寸D2大约是0.3到1毫米为较佳,而当电子装置100的尺寸为大于17英寸时,第二尺寸D2大约是0.1到2毫米为较佳。此外,框胶110的内缘110a与透光区106的最短距离定义为第一尺寸D1,其条件如实施例1所述为较佳,不再赘述,以下实施例也相同。在此设计下,光学胶112会扩满整个显示区1041,能改善按压时的水波纹(ripple)问题,并能改善电子装置100的结构上受弯曲(bending)的强度,减少四个角的胶裂(peeling)问题而提高良率。再者,前述实施例的框胶110的开孔数量与开孔位置可应用于本实施例与后述实施例中,也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4,图4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3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不同处在于,虽然第一组件102的总尺寸A1仍大于第二组件104的总尺寸A2,但框胶110的外缘110b与第二组件104的外缘104a仍具有第二尺寸D2,且第二尺寸D2以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为较佳。再者,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可选择性地包括一外框120,包覆在第二组件104的外侧。在某些实施例中,外框120也可视为第二组件104的一部份。外框120举例为铁框或塑料框,但不以此为限。
请参考图5,图5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4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电子装置100的第二组件104包括平面显示面板105,其举例为液晶显示面板,因此平面显示面板105可包括(但不限于)上偏光片1051、彩色滤光片基底1052、薄膜晶体管基底1053及下偏光片1054,其中上偏光片1051和彩色滤光片基底1052的尺寸小于薄膜晶体管基底1053。本实施例电子装置100的第二组件104还包括外框120包覆于平面显示面板105外围,且框胶110与第二组件104接触的部分是位于外框120表面,例如其侧壁1201上,框胶110大体上并未与平面显示面板105相接触。因此,平面显示面板105的整个上表面都会被光学胶112所覆盖,此设计可以提高组合后电子装置100的整体强度,特别可以减少因外围或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变形现象或显示画面不均匀(mura)现象。
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5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处在于第二组件104的总尺寸A2大于第一组件104的总尺寸A1,且框胶110是沿着第一组件102的外缘102b设置。此外,框胶110与第二组件104接触的部分定义为一贴合部分1103,其中贴合部分1103与框胶110的外缘110b的最短距离定义为一第三尺寸D3,且第三尺寸D3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再者,本实施例的第一尺寸D1与第二尺寸D2的条件与定义可参考前处实施例,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6的剖面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类似于图3所示的,第一组件102与第二组件104具有相同的总尺寸,然而,装饰层114并没有设置在透明基底103的下表面103a,而是另外设置在一透明膜层132的下表面,其中透明膜层132举例为一塑料膜片,其可通过黏着层124而贴附于第一组件102的上表面。在某些实施例中,表面设有装饰层114的透明膜层132也可以视为第一组件102的一部分。再者,在某些实施例中,透明膜层132也可以为一透明基底,例如玻璃基底或塑料基底,作为电子装置100的保护盖板使用。
请参考图8,图8为本发明电子装置应用于一电子产品的侧面示意图。举例而言,本发明电子装置100为一显示设备,可以应用于任何需要显示设备的电子产品200中,例如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而电子装置100可具有如前述所有实施例的结构,且电子装置100选择性地还包括一旋转轴件130,位于电子装置100的一侧边区域并与电子产品200的另一电子构件202相接。通过旋转轴件130的设置,可以使电子装置100以旋转轴件130为轴心而前后翻转。由于本发明电子装置100的框胶110与透光区106和第二组件104的外缘104a具有特定的距离规范,且电子装置100的光学胶112会布满整个第二组件104的显示区1041,又例如图5框胶110设置在外框120上而非直接设置在平面显示面板105表面,因此,本发明电子装置100在应用于电子产品200时,即使电子装置100必须依用户需求而经由旋转轴件130前后翻转,本发明的设计仍然可以大幅减少因旋转所造成的局部应力集中而造成的变形现象以及水波纹现象,尤其是布满第二组件104或平面显示面板105表面的光学胶112可以提高电子装置100的强度,在电子装置100因旋转而可能发生变形时,上述设计可以避免局部应力集中而造成显示不均的现象。
虽然前述实施例的第一组件主要以单片玻璃式触控面板为例来介绍,但本发明的第一组件并不限于上述结构,可以为各种形式结构的触控面板,例如具有多个基底、膜片或多层导电层。以下介绍本发明第一组件的各种变化形。
请参考图9,图9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一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的第一组件1021为触控面板,其具有双基底与双导电层的结构,其包括一片透明基底122与一片透明膜片1031,其中透明基底122举例为玻璃基底、塑料基底,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为一透明膜层,与透明膜片1031具有相同的材料。透明膜片1031举例为塑料膜片,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具有类似于透明基底122的刚性材料。第一组件1021还包括第一导电层1161和第二导电层1162,分别形成于透明基底122的下表面122a与透明膜片1031的上表面1031a,其中第一导电层1161和第二导电层1162可分别代表触控面板的两层感应电极层或导线。透明基底122与透明膜片1031之间通过具绝缘性的黏着层126使两者相固定,黏着层126举例为光学胶,但不以此为限。此外,装饰层114设置在透明基底122的下表面122a,位于第一导电层1161与透明基底122之间。应用于本发明的电子装置100时,本变化形的第一组件1021是取代前述实施例中的第一组件102,也就是说框胶110会设置在第一组件1021的下表面102a上,而第二组件104会经由框胶110与选择性的光学胶112而贴合固定在第一组件1021的下侧。以下变化形的应用也相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0,图10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二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类似于第一变化形,本变化形的第一组件1022同样具有双基底与双导电层的结构,不同的是第二导电层1162是设置在透明膜片1031的下表面1031b,因此黏着层126会直接与透明膜片1031的上表面1031a相接触。
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三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的第一组件1023具有一盖板、一基底与双导电层结构,其中第一导电层1161与第二导电层1162分别形成于透明膜片1031的上表面1031a与下表面1031b,透明基底122再通过黏着层126而固定于透明膜片1031上。如前所述,透明基底122举例为玻璃基底与塑料基底,透明膜片1031可以为一塑料膜层,但不以此为限,例如在其他变化形中,透明膜片1031也可以为刚性基底。
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四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的第一组件1024具有一盖板、一基底与单层导电层结构,与前一变化形的不同处主要在于第一组件1024只具有单一导电层116,形成在透明膜片1031的上表面1031a,但在其他变化形中,导电层116也可以设置在透明膜片1031的下表面1031b。
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第一组件的第五变化形的剖面示意图。本变化形的第一组件1025具有一盖板、双基底与双层导电层结构。其中第一组件1025包括两层透明膜片1031、1032,而第一导电层1161与第二导电层1162分别形成于透明膜片1031、1032的表面。需注意的是,第一导电层1161与第二导电层1162并不限定要设置在透明膜片1031、1032的下表面1031b、1032b,也可以分别设置在透明膜片1031、1032的上表面1031a、1032a。透明膜片1031是通过具绝缘性的黏着层128固定于透明膜片1032的上侧,而透明基底122是通过黏着层126固定于透明膜片1031的上侧。在本变化形中,透明基底122为例如玻璃基底的刚性基底,透明膜片1031、1032为例如塑料膜片的软性膜层,但不以此为限,透明膜片1031、1032可以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材料,也可以分别为刚性基底。
请参考图14,图14为本发明电子装置的实施例7的剖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1001中,第一组件102可以为一透明盖板,具有透明基底103与设置在透明基底103表面的装饰层114,而第二组件104为具有触控功能的显示组件,例如为内嵌式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平面显示面板105与设置在平面显示面板105的上基底表面的导电层116,其中导电层116是用来提供触控功能,例如导电层116在透光区106的部分包括多个触控感应电极。在某些实例中,导电层116在遮光区108还包括至少一功能键感应电极,其中功能键感应电极可以为独立的电极,也可以是从透光区106延伸到遮光区108的电极。此外,功能键感应电极与框胶110在堆栈方向Z上至少部分重叠。上述功能键感应电极的设计可以应用在本发明的前述其他各实施例与变化形中,不再赘述。再者,在本实施例中,框胶110的内缘110a和透光区106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尺寸D1,而框胶110的外缘110b与第二组件104的外缘104a之间的距离为第二尺寸D2,其中第一尺寸D1与第二尺寸D2具有类似前述实施例的尺寸范围规范为较佳,以提高本发明电子装置1001的视效与良率。在某些变化形中,导电层116可设置在平面显示面板105的上基底下侧而不设置在上基底的上侧。再者,在其他变化形中,电子装置1001也可包括另一层导电层,设置在平面显示面板105的上基底的下侧,或设置在第一组件102的下侧。
需注意的是,虽然前述实施例都提到框胶的内缘与第一组件的透光区的最短距离较佳地具有大于或等于0.4毫米的第一尺寸限制,但在某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以只对框胶外缘与第二组件的外缘间的前述第二尺寸做规范,例如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而不限制第一尺寸。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前述第一尺寸的限制而使框胶内缘与透光区具有大于或等于0.4毫米以上的距离,此设计可以改善电子装置的视效,即使用户以较大视角观测本发明电子装置,也不易发现框胶。再者,本发明提出了前述第二尺寸有关框胶外缘与第二组件外缘的尺寸规范以及前述第三尺寸有关框胶与第二组件相接触的贴合部分与框胶外缘的限制,第二与第三尺寸的规范可以有效控制溢胶问题,避免框胶溢出到电子装置的侧边,同样能改善电子装置的外观。同时,前述框胶设置位置的规范可以使光学胶布满第二组件的整个显示区,减少显示画面不均匀的问题。此外,本发明公开了将框胶先点胶于具有平坦表面的第一组件上,再将表面可能不均匀的第二组件设置在第一组件上,可以提供框胶稳定性。再者,通过框胶开孔的设计方式,可以改善空气排出问题,使得贴合工艺可以在大气环境下进行即可得到良好工艺良率,能有效节省工艺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5)

1.一种电子装置,其包括:
一第一组件,该第一组件具有一透光区与一遮光区,该遮光区位于该透光区的一侧,且该透光区与该遮光区具有一交界;
一第二组件,设置在该第一组件的下侧,且该第一组件相反于该第二组件的一侧为用户的观测面;以及
一框胶,设置在该第一组件的下表面并位于该遮光区,且该框胶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其中该框胶包括:
一外缘;以及
一内缘,其中该内缘较该外缘更接近该透光区,且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尺寸,该第一尺寸大于或等于0.25毫米。
2.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是用来将该第二组件固定于该第一组件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尺寸为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最短距离,且该第一尺寸大于或等于0.4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胶,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且该光学胶被该框胶所环绕包围。
5.根据权利要求第4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胶的位置对应于该透光区以及该遮光区接近该透光区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第4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具有一显示区,且该光学胶完整覆盖该显示区。
7.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的外缘与该第二组件的外缘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尺寸,且该第二尺寸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第7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电子装置的尺寸为10.1英寸以下时,该第二尺寸为0.3到1.2毫米,当该电子装置的尺寸为大于10.1英寸到17英寸时,该第二尺寸为0.3到1毫米,而当该电子装置的尺寸为大于17英寸时,该第二尺寸为0.1到2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件的总尺寸大于该第二组件的总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与该第一组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面积,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具有一第二接触面积,且该第一接触面积大于该第二接触面积。
11.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在邻近于该第二组件的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件的总尺寸小于该第二组件的总尺寸,且该框胶是沿着该第一组件的外缘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第12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接触的部分定义为一贴合部分,该贴合部分与该框胶的外缘的最短距离定义为一第三尺寸,且该第三尺寸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
14.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该遮光区内的该框胶具有框形图案,且该框胶具有多个开孔。
15.根据权利要求第14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形图案具有两个长边与两个短边,且各该长边具有一个该开孔,而各该短边具有四个该开孔。
16.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与该第一组件之间的距离为0.1毫米到0.2毫米。
17.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包括一平面显示面板,且该第一组件为一触控面板或一盖板。
18.根据权利要求第17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还包括一外框包覆于该平面显示面板外围,且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接触的部分是位于该外框表面。
19.根据权利要求第1或17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括一功能键感应电极设置在该第二组件的一侧,且该功能键感应电极与该框胶在一堆栈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20.根据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为一笔记本电脑的显示设备,且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旋转轴件,位于该电子装置的一侧边区域。
21.一种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第一组件,其具有一透光区与一遮光区,该遮光区环绕包围该透光区;
进行点胶步骤,于该第一组件的一表面设置一框胶,使该框胶位于该遮光区,且该框胶具有一框形图案;
于该框形图案中设置液态光学胶;以及
提供一第二组件,通过该框胶将该第二组件固定于该第一组件上具有该框胶的一侧;
其中该第一组件相反于该第二组件的一侧为用户的观测面。
22.根据权利要求第2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框胶包括:
一外缘;以及
一内缘,其中该内缘较该外缘更接近该透光区;
其中该透光区与该遮光区具有一交界,且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一尺寸,该第一尺寸大于或等于0.25毫米。
23.根据权利要求第2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框胶的外缘与该第二组件的外缘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尺寸,且该第二尺寸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
24.根据权利要求第2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框胶与该第一组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面积,该框胶与该第二组间距有一第二接触面积,且该第一接触面积大于该第二接触面积。
25.根据权利要求第2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框胶邻近于该第二组件的表面具有一弧形表面。
26.根据权利要求第2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件的总尺寸小于该第二组件的总尺寸,该框胶是沿着该第一组件的外缘设置。
27.根据权利要求第26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接触的部分定义为一贴合部分,该贴合部分与该框胶的外缘的最短距离定义为一第三尺寸,该第三尺寸是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
28.根据权利要求第2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框胶具有多个开孔。
29.根据权利要求第28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框形图案具有两个长边与两个短边,且各该长边具有一个该开孔,而各该短边具有四个该开孔。
30.根据权利要求第2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的组件的贴合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件为一触控面板或一盖板,而该第二组件包括一显示面板。
3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组件,该第一组件具有一透光区与一遮光区,该遮光区位于该透光区的一侧,且该透光区与该遮光区具有一交界;
一第二组件,设置在该第一组件的下侧,且该第一组件相反于该第二组件的一侧为用户的观测面,其中在该电子装置的任一位置上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沿着一堆栈方向具有一距离;以及
一框胶,设置在该第一组件的下表面并位于该遮光区,且该框胶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其中该框胶包括:
一外缘;以及
一内缘,其中该内缘较该外缘更接近该透光区,且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距离大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的该距离。
32.根据权利要求第3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是用来将该第二组件固定于该第一组件的下侧。
33.根据权利要求第3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的该距离为0.05毫米到0.25毫米,而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距离大于0.25毫米。
34.根据权利要求第3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距离大于该框胶的任一位置的厚度。
35.根据权利要求第3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光学胶,位于该第一组件与该第二组件之间,且该光学胶被该框胶所环绕包围。
36.根据权利要求第35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缘与该交界之间的距离大于该光学胶的任一位置的厚度。
37.根据权利要求第35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具有一显示区,且该光学胶完整覆盖该显示区。
38.根据权利要求第3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的外缘与该第二组件的外缘之间的距离定义为一第二尺寸,且该第二尺寸大于或等于0.1毫米并小于或等于2毫米。
39.根据权利要求第3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与该第一组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面积,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具有一第二接触面积,且该第一接触面积大于该第二接触面积。
40.根据权利要求第3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件的总尺寸小于该第二组件的总尺寸,且该框胶是沿着该第一组件的外缘设置。
41.根据权利要求第40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接触的部分定义为一贴合部分,该贴合部分与该框胶的外缘的最短距离定义为一第三尺寸,且该第三尺寸大于或等于0.1毫米且小于或等于2毫米。
42.根据权利要求第3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该遮光区内的该框胶具有框形图案,且该框胶具有多个开孔。
43.根据权利要求第42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框形图案具有两个长边与两个短边,且各该长边具有一个该开孔,而各该短边具有四个该开孔。
44.根据权利要求第31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包括一平面显示面板,且该第一组件为一触控面板或一盖板。
45.根据权利要求第44项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组件还包括一外框包覆于该平面显示面板外围,且该框胶与该第二组件接触的部分是位于该外框表面。
CN201410418213.6A 2014-03-28 2014-08-22 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 Pending CN10494333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1820A TW201536559A (zh) 2014-03-28 2014-03-28 電子裝置及其元件之貼合方法
TW103111820 2014-03-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43333A true CN104943333A (zh) 2015-09-30

Family

ID=5415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18213.6A Pending CN104943333A (zh) 2014-03-28 2014-08-22 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43333A (zh)
TW (1) TW201536559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6913A (zh) * 2016-11-22 2017-03-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73095A (zh) * 2017-03-30 2017-05-31 宁波万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贴合方法及装置
CN107512852A (zh) * 2017-08-24 2017-12-26 深圳市零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晶体屏
CN108762559A (zh) * 2018-05-25 2018-11-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15584A (zh) * 2020-03-05 2020-07-14 深圳全息界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贴合工艺及显示装置
CN111459332A (zh) * 2020-03-30 2020-07-2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08341A (zh) * 2020-04-28 2020-08-07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3536872A (zh) * 2020-04-22 2021-10-2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块以及指纹识别装置
WO2022036854A1 (zh) * 2020-08-19 2022-02-24 太仓展新胶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遮光的oca光学胶的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64651B (zh) * 2019-10-25 2022-05-1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124181B (zh) * 2019-12-25 2022-11-11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102046A1 (en) * 2002-05-31 2003-12-11 Elsicon, Inc. Hybrid polymer materials for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layers
JP2006235135A (ja) * 2005-02-24 2006-09-07 Seiko Instruments Inc 液晶表示装置
CN102109629A (zh) * 2010-12-10 2011-06-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结构、偏光结构及粘贴触控面板于液晶面板的方法
US20120273127A1 (en) * 2007-09-12 2012-11-01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Apparatus of encapsulating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3033867A (zh) * 2011-10-07 2013-04-10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模块、触控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320202A (zh) * 2011-11-02 2013-05-16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貼合結構、具有該貼合結構之電子裝置及其貼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3102046A1 (en) * 2002-05-31 2003-12-11 Elsicon, Inc. Hybrid polymer materials for liquid crystal alignment layers
JP2006235135A (ja) * 2005-02-24 2006-09-07 Seiko Instruments Inc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273127A1 (en) * 2007-09-12 2012-11-01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Apparatus of encapsulating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2109629A (zh) * 2010-12-10 2011-06-29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结构、偏光结构及粘贴触控面板于液晶面板的方法
CN103033867A (zh) * 2011-10-07 2013-04-10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偏光片、显示模块、触控式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201320202A (zh) * 2011-11-02 2013-05-16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貼合結構、具有該貼合結構之電子裝置及其貼合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6913A (zh) * 2016-11-22 2017-03-22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CN106773095A (zh) * 2017-03-30 2017-05-31 宁波万维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栅贴合方法及装置
CN107512852A (zh) * 2017-08-24 2017-12-26 深圳市零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晶体屏
CN107512852B (zh) * 2017-08-24 2021-02-05 深圳市零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晶体屏
CN108762559A (zh) * 2018-05-25 2018-11-0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8762559B (zh) * 2018-05-25 2021-07-2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11415584A (zh) * 2020-03-05 2020-07-14 深圳全息界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贴合工艺及显示装置
CN111459332A (zh) * 2020-03-30 2020-07-2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536872A (zh) * 2020-04-22 2021-10-2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块以及指纹识别装置
CN113536872B (zh) * 2020-04-22 2023-10-13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模块以及指纹识别装置
CN111508341A (zh) * 2020-04-28 2020-08-07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盖板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与电子设备
WO2022036854A1 (zh) * 2020-08-19 2022-02-24 太仓展新胶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边缘遮光的oca光学胶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36559A (zh)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3333A (zh) 电子装置及其组件的贴合方法
CN102681709B (zh) 触控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1441538B (zh) 触控式装置的结构与触控式显示面板
CN100476531C (zh) 触控式平面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20140116754A1 (en) Conductive structure of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US9696832B2 (en) Touch-window
WO2020001357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移动终端
TW201409315A (zh) 觸控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08922406A (zh) 一种柔性盖板、有机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CN203561961U (zh) 装饰基板以及触控面板
US10088718B2 (en) Touch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16173258A1 (zh) 触摸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201543305A (zh) 形成有印刷層的觸控面板用覆蓋窗口及在觸控面板用覆蓋窗口形成印刷層的方法
TW201523363A (zh) 覆蓋板及觸控面板
JP2010079734A (ja) 静電容量型タッチパネル
CN103336639A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104123022A (zh) 触控面板及其盖板结构
CN111136960A (zh) 一种盖板及显示装置
CN103064572B (zh) 触控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
CN105302377B (zh) 保护盖板及应用其的触控装置
CN202205175U (zh) 触控显示装置
US20130335347A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s, cover lens thereof and bonding equipment for fabricating touch display device
CN103677462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201518106A (zh) 面板貼合結構以及貼合方法
CN202025303U (zh) 触控显示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