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4778A - 输送器 - Google Patents

输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4778A
CN104924778A CN201510113064.7A CN201510113064A CN104924778A CN 104924778 A CN104924778 A CN 104924778A CN 201510113064 A CN201510113064 A CN 201510113064A CN 104924778 A CN104924778 A CN 1049247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conveying roller
sheet material
driven voller
pl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306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24778B (zh
Inventor
川俣范幸
太田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24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4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24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4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06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responsive to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or incorrect separation or fe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69Driving devic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3/00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 B65H3/02Separating articles from piles using friction forces between articles and separator
    • B65H3/06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 B65H3/0684Rollers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s on moving support, e.g. pivoting, for bringing the roller or like rotary separator into contact with the pi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06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 B65H5/062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by rollers or balls, e.g.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rollers or ba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8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reversing the forward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B65H2402/441Housings movable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to area inside the housing, e.g. pivoting or sl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6Table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40Toothed gearings
    • B65H2403/42Spur gearing
    • B65H2403/422Spur gearing involving at least a swing g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50Driving mechanisms
    • B65H2403/51Cam mechanisms
    • B65H2403/513Cam mechanisms involving elongated cam, i.e. parallel to linear transport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3/00Power transmission; Driving means
    • B65H2403/90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Other features of machine drive
    • B65H2403/942Bidirectional powered handl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10Rollers
    • B65H2404/14Roller pairs
    • B65H2404/144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 B65H2404/1441Roller pairs with relative movement of the rollers to / from each other involving controlled actuat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 B65H2404/6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 B65H2404/6111Longitudinally-extending strips, tubes, plates, or wires arranged to form a channel and shaped for curvilinear transport pat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30Other features of supports for sheets
    • B65H2405/33Compartmented support
    • B65H2405/33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 B65H2405/3322Superposed compartments discharge tray superposed to feed tr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2Distance
    • B65H2511/224Nip between rollers, between belts or between rollers and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10Ensuring correct operation
    • B65H2601/11Clearing faulty handling, e.g. j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输送器包括:包括输送辊的输送辊单元;传递机构;包括从动辊的从动辊单元;支撑输送辊单元和从动辊单元以允许输送辊单元和从动辊单元以占据输送位置或缩回位置的支撑构件;以及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可移动构件,在该第一位置,输送辊和从动辊占据输送位置,在该第二位置,输送辊和从动辊占据缩回位置。当输送辊在第二位置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可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Description

输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送器,该输送器用于输送片材。
背景技术
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特开2013-230921所披露的打印机包括:在保持纸的同时输送纸的第一辊和第二辊;能够在第二辊与第一辊接触的第一状态以及第二辊与第一辊分离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的辊支撑构件;以及构造成切换辊支撑构件的状态的滑动器。在该打印机中,当卡纸发生时,响应于使用者拉出滑动器的操作,执行切换到第二辊与第一辊分离的第二状态。这使得能够容易去除被夹在第一辊和第二辊之间的纸。
在以上文献所述的打印机中,在卡阻的纸的去除以后,使用者操作滑动器以切换到第二辊与第一辊接触的第一状态。为此,如果使用者忘了操作滑动器并在没有操作滑动器的情况下指示纸输送,则由于第一辊和第二辊仍在第二状态下而不正确输送纸。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方面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正确输送片材的输送器。
本发明的输送器包括:驱动马达;输送辊单元,所述输送辊单元包括输送辊;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马达传递到所述输送辊;从动辊单元,所述从动辊单元包括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输送辊对置,并且所述从动辊被构造成在与所述输送辊保持片材的同时输送所述片材;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所述输送辊单元和所述从动辊单元,以允许所述输送辊单元和所述从动辊单元占据输送位置或缩回位置,在所述输送位置,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在保持所述片材的同时输送所述片材,在所述缩回位置,由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保持所述片材的保持力比在所述输送位置中的保持力小;和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与在所述输送辊单元和所述从动辊单元中的至少所述输送辊单元啮合,并且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占据所述输送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占据所述缩回位置,当在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所述输送辊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根据这种布置,当输送片材时,输送辊在一个方向上旋转。这样,即使输送辊和从动辊占据缩回位置,当输送片材时,输送辊和从动辊也占据传递位置。这使得能够正确输送片材。
本发明优选地布置成使得所述输送器进一步包括偏置部件,所述偏置部件将所述输送辊朝向所述从动辊偏置,至少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输送辊接触,并且所述偏置部件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偏置所述输送辊的挤压力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比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大。这样,输送辊和可移动构件之间的摩擦力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比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大。来自输送辊的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力因此有效地被传递到可移动构件,且这有助于可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除上之外,本发明优选地布置成使得:所述输送辊包括轴构件和位于所述轴构件上的齿轮,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主体部分和啮合部分,所述主体部分能够与所述轴构件接触,所述啮合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在所述轴构件延伸的方向上突出,并且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所述啮合部分与所述齿轮啮合,并且当与所述齿轮啮合时,随着所述齿轮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所述啮合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一起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这使得能够确定地将可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除上之外,本发明优选地布置成使得: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引导构件,随着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移动,所述引导构件引导所述轴构件,以致使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占据所述输送位置,并且随着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所述引导构件引导所述轴构件,以致使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占据所述缩回位置。由于该原因,当可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输送辊和从动辊确定地占据缩回位置,而当可移动构件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输送辊和从动辊确定地占据输送位置。
除上之外,本发明布置成使得:所述输送器进一步包括馈送辊,所述馈送辊被构造成朝向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片材,并且当所述馈送辊输送所述片材时,优选地,所述传递机构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驱动马达传递到所述馈送辊,并使所述输送辊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这样,即使输送辊和从动辊占据缩回位置,当馈送辊输送片材时,这些辊也占据输送位置。这使得能够正确输送片材。
除上之外,本发明布置成使得:所述输送器进一步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马达,并且在基于指示由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片材的输送指令控制所述驱动马达之前,优选地,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马达,以致使所述输送辊在与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片材的方向相反的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这样,即使输送辊和从动辊占据缩回位置,当输送片材时,这些辊也占据输送位置。这使得能够正确输送片材。
除上之外,本发明布置成使得所述输送器进一步包括:卡阻检测单元,所述卡阻检测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片材的卡阻;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所述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片材的卡阻处理的完成;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马达,并且优选地,在所述卡阻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卡阻之后,当所述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卡阻处理的完成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马达,以致使所述输送辊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这样,即使输送辊和从动辊占据缩回位置,在馈送辊输送片材之前,这些辊也占据输送位置。这使得能够正确输送片材。
除上之外,本发明布置成使得: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所述输送辊与所述从动辊彼此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器的多功能机器的斜透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打印机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传递机构的斜透视图。
图4是控制器的方框图。
图5是基座和侧框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由侧框支撑的导轨、对准辊对、压板、排出辊对、释放杆(release rod)和侧框的斜透视图。
图7是从前侧看时的多功能机器的平面图。
图8A和图8B中的每个是释放杆的斜透视图。
图9是示出当释放杆在第一位置时对准辊对和排出辊对的状态的局部斜透视图。
图10是示出当释放杆在第二位置时对准辊对和排出辊对的状态的局部斜透视图。
图11A和图11B中的每个是示出当释放杆在第一位置时对准辊对、排出辊对和压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A和图12B中的每个是示出当释放杆在第二位置时对准辊对、排出辊对和压板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适当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以下描述中,参照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输送器1的多功能机器10设置成方便可用的状态定义上下方向7,在设置开口13的一侧是前侧(前面)的假定之下定义前后方向8,且在从前侧看多功能机器10(即,看到机器10的前面)的假定之下定义左右方向9。
[多功能机器10的总体结构]
如图1所示,多功能机器10是大致矩形平行六面体形状并设有在下部的打印机单元11。多功能机器10具有诸如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的功能。作为打印功能,多功能机器10具有通过喷墨在纸12(片材:参见图2)的一面上记录图像的功能。多功能机器10可在片材12的两面上记录图像。如图2所示,打印机单元11包括构造成在多功能机器10内输送片材12的输送器1。输送器1包括稍后描述的构件诸如控制器180、输送马达2(对应于驱动马达)、传递机构3、馈送单元16、压板42、对准辊对50、排出辊对60、侧框120和130以及释放杆70A和70B。
穿过打印机单元11的前表面形成开口13(参见图1)。打印机单元11设有馈送盘20,该馈送盘20能够储存具有不同规格的片材12,并且馈送盘20能够通过开口13在前后方向上拆卸和附接。排出盘21位于馈送盘20的上方。排出盘21与馈送盘20一起移动。排出盘21支撑已通过稍后描述的记录单元24记录图像并已通过排出辊对60排出的片材12。
打印机单元11包括基座100(参见图5)和从上方覆盖基座的外盖14。基座100支撑诸如馈送单元16、对准辊对50、记录单元24、压板42和侧框120和130的构件,并且用外盖14覆盖基座100。
馈送单元16从馈送盘20拾取片材12,并将该片材12馈送到输送通道35。在校正已通过馈送单元16馈送到输送通道35的片材12的歪斜之后,对准辊对50将片材12输送到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压板42从下方支撑被对准辊对50输送的片材12。记录单元24通过喷射墨滴在被压板42支撑的片材12上记录图像。排出辊对60将已通过记录单元24记录图像的片材12排出到排出盘21。
[输送通道35]
如图2所示,输送通道35从馈送盘20的后端部延伸。输送通道35包括弯曲输送通道33和直线输送通道34。弯曲输送通道22以如下方式弯曲和延伸,所述方式使得打印机单元11的后侧是弯曲的外侧,而打印机11的前侧是弯曲的内侧。直线输送通道34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由馈送盘20支撑的片材12在弯曲输送通道33上向上输送以形成U形转弯,且然后在直线输送通道34上向前后方向8上的前方输送,并到达记录单元24。已由记录单元24形成图像的片材12在前后方向8上在直线输送通道34上进一步向前输送,然后被排出到排出盘21。换言之,在图2中所示的点划线箭头表示的输送方向15上输送片材12。
弯曲输送通道33由以预定间隙彼此对置的外引导构件18和内引导构件19构成。外引导构件18形成弯曲输送通道33的弯曲的外侧。内引导构件19形成弯曲输送通道33的弯曲的内侧。直线输送通道34由以预定间隙彼此对置的记录单元24和压板42构成。
外引导构件18由稍后描述的基座100可旋转地支撑。在外引导构件18的下端部中的在左右方向9上的各端处,轴48形成为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轴48被插入到穿过基座100形成的未示出孔中。这允许外引导构件18在覆盖弯曲输送通道33的覆盖位置(图2中用实线表示)和暴露弯曲通道33的暴露位置(图2中用虚线表示)之间旋转。
在覆盖位置中,外引导构件18和与外引导构件对置的内引导构件19形成输送通道35的弯曲输送通道33。同时,当外引导构件18在暴露位置中时,内引导构件19的外表面暴露于打印机单元11的外部。换言之,在暴露位置中的外引导构件18致使输送通道35的弯曲输送通道33暴露于外部。这允许多功能机器10的使用者去除卡在弯曲输送通道33的片材12(所谓的卡阻处理)。
[馈送单元16]
如图2所示,馈送单元16设置在打印机单元11中、在馈送盘20的上方且在记录单元24的下方。馈送单元16包括馈送辊25、第一馈送臂26a、第二馈送臂26b和驱动传递机构27。馈送辊25在第一馈送臂26a的前端上枢转。第一馈送臂26a布置成能够在由箭头29a表示的方向上绕设置在近端部处的支撑轴26c旋转。通过这种布置,馈送辊25能够与馈送盘20或由馈送盘20支撑的片材12接触和分离。
第二馈送臂26b布置成能够在由箭头29b表示的方向上绕设置在近端部处的支撑轴28旋转。驱动传递机构27包括:附接到第一馈送臂26a并彼此啮合的四个齿轮27a至27d;以及附接到第二馈送臂26b并彼此啮合的两个齿轮27e和27f。驱动传递机构27将输送马达2(参见图3)的驱动力传递到馈送辊25。齿轮27a将从齿轮27b传递的旋转力传递到馈送辊25。随着支撑轴28的旋转,齿轮27f在与支撑轴28相同的方向上旋转,以将旋转力传递到齿轮27e。如下所述,支撑轴28在输送马达2正向驱动时如图2所示顺时针旋转,而在输送马达2逆向驱动时如图2所示逆时针旋转。
当输送马达2正向驱动时,随着支撑轴28的旋转,第二馈送臂26b旋转到图2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位置,在该位置,齿轮27e与齿轮27d分离。同时,当输送马达2逆向驱动时,随着支撑轴28的旋转,第二馈送臂26b旋转到图2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在该位置,齿轮27e与齿轮27d啮合。这样,当输送马达2正向驱动时,第二馈送臂26b位于驱动传递机构27不能将输送马达2的驱动力传递到馈送辊25的非传递位置,而当输送马达2逆向驱动时,第二馈送臂26b位于驱动传递机构27能够将输送马达2的驱动力传递到馈送辊25的传递位置。
[对准辊对50]
如图2所示,对准辊对50由对准辊52和夹持辊53构成,并位于记录单元24的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上。本实施例中的对准辊52包括轴构件52a和辊52b。通过对轴构件52a的外周表面进行陶瓷涂布形成辊52b。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圆筒轴(空心轴)用作轴构件52a。然而,对准辊52的具体布置不限于此。可通过将辊52b从外部配合到轴构件52a形成对准辊52,或者实心轴可用作轴构件52a。本实施例的对准辊52位于夹持辊53的下方,并与从弯曲输送通道33引导到直线输送通道34的片材12的下表面接触。随着对准辊52经由传递机构3(对准辊齿轮150)接收到来自输送马达的驱动力,对准辊52旋转。
同时,每个夹持辊53定位成与对准辊52对置,并与片材12的上表面接触。夹持辊53随着对准辊52的旋转而旋转。对准辊52和夹持辊53配合以在上下方向7上保持片材12并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片材12。
[排出辊对60]
如图2所示,排出辊对60由排出辊62(对应于输送辊和输送辊单元)和齿辊63(对应于从动辊和从动辊单元)构成,并被设置在记录单元24的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上。本实施例中的排出辊62位于齿辊63的下方,并与在直线传递通道34上输送的片材12的下表面接触。排出辊62由轴构件64和辊65构成,该轴构件64由于其从输送马达2接收驱动力而旋转,该辊65从外部配合到轴构件64,并与轴构件64一起旋转。同时,齿辊63定位成与排出辊62对置,并与片材12的上表面接触。每个齿辊63由轴构件66和从外部配合到轴构件66的齿63a构成,并随着排出辊62的旋转而旋转。排出辊62和齿辊63配合,以在上下方向7上保持片材12并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片材12。作为结果,片材12被从排出辊对60朝向位于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上的开口13输送,并被排出到排出盘21,该排出盘21被插入稍后描述的盘容纳空间107。
[传递机构3]
如图3所示,传递机构3包括对准辊齿轮150、两个同步皮带轮151和152、同步皮带153以及七个齿轮141至147。对准辊齿轮150固定到轴构件52a的左端部,同时与输送马达2的齿轮2a啮合。这样,对准辊52由于其从正向驱动的输送马达2接收驱动力而正向旋转。对准辊52的正向旋转表示使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的旋转。即,在图2中,对准辊52的正向旋转表示顺时针旋转,而夹持辊53的正向旋转表示逆时针旋转。同时,对准辊52由于其从逆向驱动的输送马达2接收驱动力而逆向旋转。对准辊52的逆向旋转表示使片材12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的旋转。即,在图2中,对准辊52的逆向旋转表示逆时针旋转,而夹持辊53的逆向旋转表示顺时针旋转。
同步皮带轮151从外部配合到轴构件52a的左端部的附近,以与轴构件52a一起旋转。同步皮带轮152从外部配合到轴构件64的左端部,以与轴构件64一起旋转。同步皮带153是绕这些同步皮带轮151和152延伸的无端皮带。通过这种布置,随着对准辊52旋转,排出辊62在与对准辊52相同的方向上旋转。更具体地,排出辊62由于其从正向驱动的输送马达2接收驱动力而正向旋转。排出辊62的正向旋转表示使片材12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的旋转。即,在图2中,排出辊62的正向旋转表示顺时针旋转,而齿辊63的正向旋转表示逆时针旋转。同时,排出辊62由于其从逆向驱动的输送马达2接收驱动力而逆向旋转。排出辊62的逆向旋转表示使片材12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的旋转。即,在图2中,排出辊62的逆向旋转表示逆时针旋转,而齿辊63的逆向旋转表示顺时针旋转。
齿轮141从外部配合到轴构件52a的右端部,以与轴构件52a一起旋转。五个齿轮142至146由基座100可旋转地支撑。齿轮142定位成与齿轮141啮合。齿轮143包括大直径部分143a和小直径部分143b,且大直径部分143a定位成与齿轮142啮合。齿轮144定位成与小直径部分143b及齿轮145啮合。齿轮146定位成与齿轮145及齿轮147啮合。齿轮147固定到支撑轴28的右端部,以在与支撑轴28相同的方向上旋转。支撑轴28由基座100可旋转地支撑。
通过这种布置,当输送马达2正向驱动时,随着支撑轴28经由对准辊齿轮150、对准辊52以及7个齿轮141至147从输送马达2接收驱动力,支撑轴28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作为结果,第二馈送臂26b位于非传递位置。同时,当输送马达2逆向驱动时,随着支撑轴28经由对准辊齿轮150、对准辊52以及7个齿轮141至147从输送马达2接收驱动力,支撑轴28在图2中逆时针旋转。作为结果,第二馈送臂26b位于传递位置处,并且馈送辊25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这样,片材12被馈送辊25馈送到输送通道35。当馈送辊25将片材12朝向对准辊对50输送时,对准辊对旋转,以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12。这样,对准辊对50执行过由馈送辊25输送的片材12的前端的歪斜校正。此后,随着输送马达2正向驱动,在通过对准辊对50的歪斜校正之后的片材12通过对准辊对50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在该阶段处,由于第二馈送臂26b在非传递位置中,因此输送马达2的驱动力没有传递到馈送辊25。此外,由于馈送辊25在自由可旋转状态下,因此,即使通过对准辊对50输送的片材12与馈送辊25接触,也能正确地输送片材12。
[压板42]
如图2所示,压板42设置在直线输送通道34的下方且在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之间。压板42被定位成与记录单元24在上下方向7上对置,并且压板42从下方支撑在直线输送通道34上输送的片材12。
[记录单元24]
如图2所示,记录单元24位于直线输送通道34的上方,以与压板42在上下方向7上对置。记录单元24包括滑架40、记录头38和驱动机构40a(参见图4)。滑架40由两个导轨45和46支撑。两个导轨45和46定位成在前后方向8上彼此分离,且每个导轨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滑架40设置成与两个导轨45和46接触。此外,驱动机构40a包括滑架驱动马达40M,并在控制器180的控制下使滑架40在左右方向9上沿两个导轨45和46往复移动,该左右方向9是主扫描方向。记录头38安装在滑架40上。记录头38通过记录头38的下表面中的喷嘴39喷射从未示出的墨盒供应的墨。因此,随着在滑架40在左右方向9上移动的同时从记录头38的喷嘴39朝向压板42喷射墨滴,在由压板42支撑的片材12的上表面上记录图像。
[控制器180]
如图4所示,控制器180包括诸如CPU(中央处理单元)181、ROM(只读存储器)182、RAM(随机访问存储器)183和ASIC(特定用途集成电路)184的部件,且这些部件配合以控制诸如滑架驱动马达40M、记录头38和输送马达2的部件的操作。例如,基于从诸如PC的外部装置发送的打印命令,控制器180控制记录头38、滑架驱动马达40M、输送马达2等以在片材12上打印图像等。虽然图4示出了一个CPU181和一个ASIC184,但控制器180可仅包括CPU181且该单CPU181可一体地执行必需过程,或控制器180可包括多个CPU181,且这些CPU181可以以分布的方式执行必需过程。可替换地,控制器180可以仅包括ASIC184,并且该单ASIC184可以一体地执行必需过程,或者控制器180可包括多个ASIC184,且这些ASIC184可以以分布的方式执行必需过程。虽然本实施例的控制器180控制滑架驱动马达40M、记录头38和输送马达2的操作,但控制器180可仅控制输送马达2的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打印机单元11包括控制记录头38和滑架驱动马达40M的操作的另一控制器。
[基座100]
如图5所示,基座100包括:位于在左右方向9上的中央部分的中央基座101;以及在左右方向9上邻接中央基座101的侧面基座102和103。侧面基座102邻接中央基座101的右方。侧面基座103邻接中央基座101的左方。中央基座101在左右方向9上设置在侧面基座102和103之间。通过树脂材料的一体模制形成本实施例的基座100。
中央基座101包括在前后方向8上的后侧上的主壁113和在前后方向8上的前侧上的主壁114。主壁113和114设置成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在侧面基座102和103之间延伸。主壁113和114在前后方向8上彼此分离。主壁113支撑诸如馈送单元16、记录单元24、对准辊对50、排出辊对60和压板42的构件。主壁114支撑诸如未示出的控制基板的构件,该控制基板构成被构造成控制多功能机器10的操作的控制器180。
如图7所示,中央基座101设有容纳馈送盘20和排出盘21的盘容纳空间107(参见图7)。如图7所示,盘容纳空间107在上下方向7上设置在中央基座101的主壁113和114的下方。盘容纳空间107在前后方向8上被设置在几乎整个基座100上。此外,盘容纳空间107被设置在左右方向9上与中央基座对应的位置处(即,在基座100的中央部分处)。
如图5所示,在左右方向9上在主壁113的上表面的两端部处,设置突出部分115A、115B、116A和116B。突出部分115A和115B设置在主壁113的上表面的右端处,以在前后方向8上彼此分离。突出部分116A和116B设置在主壁113的上表面的左端处,以在前后方向8上彼此分离。
内引导构件19在前后方向8上设置在主壁113的后端部。由馈送盘20支撑的片材12被内引导构件19从主壁113的下表面引导到主壁113的上表面侧。此外,沿主壁113的上表面和侧壁114的下表面将片材12引导到前后方向8上的前侧。换言之,弯曲输送通道33沿主壁113的后端部从主壁113的下表面侧到主壁113的上表面侧弯曲。直线输送通道34设置成在沿主壁113的上表面和主壁114的下表面延伸的水平表面上在前后方向8上是直线。
如图5所示,成对侧框120和130附接到主壁113的上表面,以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分离。通过板金加工形成这些侧框120和130。通过将板形基部121与支撑壁122组合以大致在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中形成L形,从而形成侧框120。通过将板形基部131与支撑壁132组合以大致在横向方向上的横截面中形成L形,从而形成侧框130。
基部121在其纵向方向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情况下附接到主壁113的上表面。在基部121中,通孔123A和123B形成为在前后方向8上彼此分离。在突出部分115A和115B分别插入到通孔123A和123B中时,侧框120附接到主壁113。这样,侧框120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相对于主壁113定位。
支撑壁122设置成从基部121的在横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突出。换言之,在侧框120附接到主壁113之后的支撑壁122向上突出并在前后方向8上延伸。支撑壁122设有:向上突出的突出片124和125;以及第一接纳部分126和第二接纳部分127,第一接纳部分126和第二接纳部分127在厚度方向上穿透支撑壁122,并在侧框120的纵向方向上彼此分离。在侧框120附接到主壁113之后的支撑壁122中,从前后方向8上的后侧到前侧依次设置突出片124、第一接纳部分126、第二接纳部分127和突出片125。
侧框130的结构与侧框120的结构相同。即,基部131具有通孔133A和133B。此外,支撑壁132设有突出片134和135以及第一接纳部分136和第二接纳部分137。由于该原因,因此在侧框120和130附接到主壁113之后,支撑壁122和132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对置。更具体地,在前后方向8上,突出片124和134彼此对置,突出片125和135彼此对置,第一接纳部分126和136彼此对置,且第二接纳部分127和137彼此对置。
如图6所示,导轨45由侧框120和130支撑。更具体地,导轨45具有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分离并在厚度方向上(图6中,在上下方向7上)穿透导轨45的通孔45A和45B。这些通孔45A和45B被定位成对应于侧框120和130的突出片124和134,并被成形为对应于突出片124和134。为此,当导轨45由侧框120和130的上端支撑时,突出片124和134被插入到相应通孔45A和45B中。这样,导轨45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相对于侧框120和130定位。
除上之外,虽然未在附图中示出,与导轨45一样,导轨46由侧框120和130的上端支撑,并通过突出片125和135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定位。即,导轨45和46由侧框120和130支撑以在前后方向8上彼此分离,且每个导轨在左右方向9上延伸。
如图6所示,轴承54和55从外部配合到对准辊52,以在轴向方向(左右方向9)上彼此分离。更具体地,轴承54和55在与侧壁120和130的第一接纳部分126和136对应的位置处从外部配合到对准辊52。轴承54由侧框120的第一接纳部分126支撑,而轴承55由侧框130的第一接纳部分136支撑。
对准辊对50包括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分离的夹持辊53。夹持辊53分别由四个辊保持器56支撑。每个辊保持器56包括接合部分56A。接合部分56A穿过在厚度方向上穿透导轨45的通孔45C,并与导轨45的上表面接合。换言之,每个辊保持器56由导轨45支撑。
在导轨45和每个辊保持器56之间,设置螺旋弹簧58(参见图11B),该螺旋弹簧58将每个辊保持器56即每个夹持辊53朝向对准辊52偏置。螺旋弹簧58将辊保持器56向下偏置,以将每个夹持辊53挤压到对准辊52上。
除上之外,释放轴(release shaft)57被插入到形成在每个辊保持器56中的孔56C(参见图11B)中。释放轴57沿对准辊52的轴构件52a设置,以能够在径向方向上移动。释放轴57设置在前后方向8上与夹持辊53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更具体地,释放轴57位于夹持辊53的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上。在向上移动中,释放轴57与辊保持器56的限定孔56C的壁表面接触,从而抵抗螺旋弹簧58的偏置力而将每个辊保持器56向上移动。换言之,每个夹持辊53布置成可径向移动。
如图6所示,排出辊62由轴构件64和辊65构成,辊65从外部配合到轴构件64,以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分离。经由从外部配合以在轴向方向上彼此分离的未示出轴承由侧框120和130可旋转地支撑轴构件64。更具体地,从外部配合到轴构件64的轴承由侧框120和130(对应于支撑构件)的第二接纳部分127和137支撑,以允许排出辊62可径向移动。通过这种布置,排出辊62能够占据输送位置和缩回位置,在输送位置,排出辊62与齿辊63接触(图11A和图11B中所示),在缩回位置,排出辊与齿辊63分离(图12A和图12B中所示)。输送位置是排出辊对60能够在保持所输送的片材12的同时输送该片材12的位置。缩回位置是排出辊62与齿辊63分离的位置,且用于保持片材12的排出辊对60的保持力小于在输送位置的保持力。此外,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附近,两个齿轮64a被固定到轴构件64(参见图9至图12B)。每个齿轮64a位于从外部配合到轴构件64的轴承附近并在轴承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内侧上。轴构件64被螺旋弹簧67(对应于偏置部件;参见图11A)向上偏置。换言之,排出辊62被朝向齿辊63偏置。齿辊63定位成对应于排出辊62的相应辊65。每个齿辊63的轴构件66由支撑板68(参见图11A)可旋转支撑。该支撑板68由导轨46支撑。
导轨45和46、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由侧框120和130支撑。滑架40(即,记录单元24)经由导轨45和46由侧框120和130支撑。换言之,导轨45和46、对准辊对50、记录单元24和排出辊对经由侧框120和130由基座100的主壁113支撑。同时,馈送单元16由主壁113直接支撑。
如图6所示,接合部分42A和42B设置在压板42的前端部。接合部分42A和42B在压板42的纵向方向上(即,在左右方向9上)彼此分离。更具体地,接合部分42A从压板42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个边缘向前突出。同时,接合部分42B从压板42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向前突出。接合部分42A从上方与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的外表面接触。接合部分42B从下方与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的外表面接触。换言之,接合部分42A和42B在上下方向7上夹着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换言之,压板42由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支撑。
除上之外,如图11A所示,突出片42C设置在压板42的后端部以向后突出。更具体地,突出片42C从压板42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向后突出。这些突出片42C中的每个在它的上表面处与对准辊52的轴承54或55的外表面接触,并在它的下表面处接收未示出螺旋弹簧的偏置力。换言之,突出片42C被螺旋弹簧向上偏置,而突出片42C的向上移动受轴承54和55限制。
除上之外,如图6所示,释放杆70A和70B(对应于可移动构件)沿侧框120和130设置。更具体地,释放杆70A和70B设置在侧框130的基部131的上表面上,以在前后方向8上沿侧框130的支撑壁132的右表面延伸。释放杆70B设置在侧框120的基部121的上表面上,以在前后方向8上沿侧框120的支撑壁122的左表面延伸。释放杆70A和70B布置成能够在前后方向8上沿侧框120和130移动。
如图8A和图8B所示,释放杆70A包括基部71、第一接触部分72、第二接触部分73和握把74。由于在释放杆70A和70B之间除了第一接触部分72、第二接触部分73和握把74相对于基部71的安装位置相反之外,释放杆70A和70B是完全相同构造的,因此以下将仅描述释放杆70A。在释放杆70A的构件的以下描述中,将使用当释放杆70A附接到多功能机器10时的方向(即,上下方向7、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
基部71是在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板形构件。基部71是在前后方向8上比在左右方向9上长的长构件。基部71定位成大致平行于侧框130的基部131。为此,随着释放杆70A在前后方向8上移动,基部71沿侧框130的基部131的上表面移动。
第一接触部分72是在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板形构件。在是基部71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一端(即,在前后方向8上的尾端)和基部71的在横向方向上的一端(即,在左右方向9上的左端)的位置处,第一接触部分72在基部71的厚度方向上(即,在上下方向7上向上)延伸。换言之,基部71和第一接触部分72在交叉方向上延伸。
第一接触部分72由从基部71向上突出的近端部75和从近端部75的上端向前突出的前端部76构成。前端部76包括轴承接触部分77和轴接触部分78,该轴承接触部分77与支撑对准辊52的轴构件52a的轴承55的外表面接触,轴接触部分78与释放轴57的外表面接触。轴承接触部分77设置在前端部76的下部,而轴接触部分78设置在前端部能76的上部。
轴接触部分78的上表面由第一表面78A、第二表面78B和斜面78C构成。第一表面78A和第二表面78B设置成在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上彼此分离且每个大致在水平平面上延伸。更具体地,第一表面78A定位到第二表面78B的前方和下方。为此,在上下方向7上,第二表面78B离轴承接触部分77比第一表面78A离轴承接触部分77远。斜面78C连接第一表面78A的尾端与第二表面78B的前端。斜面78C从第一表面78A到第二表面78B向上倾斜(即,向后倾斜)。
第二接触部分73是在上下方向7和前后方向8上延伸的板形构件。在基部71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即,在前后方向8上的前端)和基部71的在横向方向上的一端(即,在左右方向9上的左端)的位置处,第二接触部分73在基部71的厚度方向上(即,在上下方向7上向上)延伸。换言之,基部71和第二接触部分73在交叉方向上延伸。第一接触部分72和第二接触部分73延伸成大致彼此平行。(更具体地,这些部分72和73大致在同一个平面上)。
第二接触部分73(对应于主体部分)具有在厚度方向上(即,在左右方向9上)穿透第二接触部分73的通孔79(对应于引导构件)。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被插入到该通孔79中。限定通孔79的上边缘的壁表面包括保持表面79A和引导表面79B。保持表面79A位于通孔79的上边缘的前端,且大致水平。引导表面79B连接到保持表面79A的前端,并倾斜使得后侧低于前侧。
除上之外,第二接触部分73具有啮合部分73a,该啮合部分73a从在保持表面79A和引导表面79B的上方的位置向右突出。啮合部分73a由齿条构成,该齿条在它的下表面上具有齿73a1。当排出辊对60占据缩回位置(即,释放杆70A和70B占据稍后描述的第二位置)时,啮合部分73a定位成在上下方向7上与排出辊62重叠并允许齿73a1与固定到轴构件64的齿轮64a啮合。
握把74是在上下方向7和左右方向9上延伸的板形构件。从是基部71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即在前后方向8上的前端)和基部71的在横向方向上的另一端(即在左右方向9上的右端)位置处,握把74向右突出。即,握把74在与基部71、第一接触部分72及第二接触部分73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此外,如图7所示,握把74暴露于盘容纳空间107。
这样,通过将馈送盘20和排出盘21从盘容纳空间107拉出,使用者能够通过开口13握紧握把74。更具体地,通过将他/她的手通过开口13放入盘容纳空间107并握紧握把74,使用者能够将在第一位置处的释放杆70A向前(即,朝向开口13)抽出并将释放杆70A移动到第二位置。换言之,释放杆70A和70B被布置成能够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释放杆70A和70B在第一位置中时,对准辊52和每个夹持辊53彼此接触,且排出辊62的每个辊65和每个齿辊63的齿63a彼此接触。第一位置是在图11A和图11B中所示的位置,且在该位置,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占据输送位置。同时,当释放杆70A和70B在第二位置中时,对准辊52和每个夹持辊53彼此分离,且排出辊62的每个辊65和每个齿辊63的齿63a彼此分离。第二位置是在图12A和图12B中所示的位置,且在该位置,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占据缩回位置。虽然在以下描述中参照的图9至图12B仅示出释放杆70B,释放杆70A被以相同的方式构造。
当释放杆70A和70B位于第一位置中时,如图9和图11A所示,释放轴57由轴接触部分78的第一表面78A支撑。换言之,在第一位置中的释放杆70A的第一表面78A与在释放轴57的在轴向方向上的一端侧(即,在左右方向9上的左侧)上的外表面接触。同时,在第一位置中的释放杆70B的第一表面78A与在释放轴57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侧(即,在左右方向9上的右侧)上的外表面接触。此外,如图9和图11A所示,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不与在释放杆70A和70B的通孔79中的保持表面79A和引导表面79B接触。这样,如图11A和11B所示,对准辊52和每个夹持辊53彼此接触,并且排出辊62的辊65和每个齿辊63的齿63a彼此接触。压板42被维持成大致水平。
随后,当使用者为了卡阻处理等将释放杆70A和70B拉出到第二位置时,第一接触部分72进入在上下方向7上在对准辊52的轴承55和释放轴57之间的空间。换言之,轴承55进入由基部71、近端部75和前端部76限定的空间。此后,如图10和图12A中所示,轴承接触部分77从上方与轴承55的外表面接触。换言之,在第二位置中的释放杆70A的轴承接触部分77与支撑轴构件52a的一个端侧的轴承55的外表面接触。同时,在第二位置中的释放杆70B的轴承接触部分77与支撑轴构件52a的另一个端侧的轴承54的外表面接触。
此外,在将释放杆70A和70B拉出到第二位置的过程期间,释放轴57在斜面78C上从第一表面78A侧移动到第二表面78B侧。一旦释放杆70A和70B到达第二位置,释放轴57就如图10和图12A中所示由第二表面78B支撑。换言之,在第二位置中的释放杆70A的第二表面78B与在释放轴57的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侧上的外表面接触。同时,在第二位置中的释放杆70B的第二表面78B与在释放轴57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侧上的外表面接触。
在释放轴57沿斜面78C的向上移动过程中,释放轴57与限定每个辊保持器56的孔56C的壁表面接触,并且释放轴57抵抗螺旋弹簧58的偏置力而将辊保持器56向上移动。这致使夹持辊53与辊保持器56一起向上移动,且当如图12B中所示释放杆70A和70B到达第二位置时,夹持辊53占据与对准辊52分离的缩回位置。换言之,当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对准辊对50从输送位置切换到缩回位置。输送位置是对准辊对50能够在保持片材的同时输送片材12的位置,而缩回位置是对准辊52与夹持辊53分离且用于保持片材12的对准辊对50的保持力小于在输送位置中的保持力的位置。
除上之外,在将释放杆70A和70B拉出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在通孔79中向后移动,并与引导表面79B接触。然后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被引导表面79B引导,并抵抗螺旋弹簧67的偏置力而向下移动。一旦释放杆70A和70B到达第二位置,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由保持表面79A支撑(即,由于螺旋弹簧67的偏置力而引起的向上移动受限)。这样,如图12A和图12B中所示,排出辊62的辊65与齿辊63分离,并且排出辊对60占据缩回位置。
除上之外,在将释放杆70A和70B拉出到第二位置的过程中,假设压板42的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上游端部是旋转中心,而由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支撑的压板42的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端部是旋转前端,则压板42以如下方式旋转,所述方式使得压板42的旋转前端与排出辊62的轴构件64一起向下移动。一旦释放杆70A和70B到达第二位置,压板42的在输送方向15上的下游端部在压板42的上游端部的下方,如图12A和图12B所示。换言之,压板42在输送方向15上向下倾斜。
这样,当使用者将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构成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中的每个辊对的两个辊彼此分离。这使得能够将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的夹压解除,结果,片材12变得能够容易从辊中去除。
现在,将描述将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二位置返回到第一位置的操作。例如,当被输送用于图像记录的片材12被卡阻在输送通道35中时,使用者如上所述将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并执行用于去除卡阻的片材12的卡阻处理。在该卡阻处理之后,从馈送盘20重新输送片材12。当释放杆70A和70B在第二位置中时,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在缩回位置中。
当从馈送盘20输送片材12时,在本实施例的输送器1中,输送马达2由控制器180控制以逆向驱动。这样,馈送辊25在图2中顺时针旋转,并且片材12被输送到输送通道35。在该阶段处,排出辊对60也旋转,以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片材12。更具体地,轴构件64在图2中逆时针旋转,这在图10中用箭头6表示。在该阶段处的释放杆70A和70B的啮合部分73a与齿轮64a啮合。因此,由于齿轮64a的旋转,释放杆70A和70B向前后方向8上的后方移动。换言之,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随着释放杆70A和70B以该方式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执行与上述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移动相反的操作,即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从缩回位置返回到输送位置。压板42也返回到初始位置。
根据一个变型,彼此啮合的啮合部分73a和齿轮64a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以如下方式布置,所述方式使得输送马达2的逆向驱动仅将释放杆70A和70B移动到在第二位置和第一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在这种情况下,轴构件64在中间位置处与引导表面79B(斜面)接触。由于该引导表面79B的倾斜部分被由螺旋弹簧67偏置的轴构件64挤压,因此释放杆70A和70B自动从中间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以与上述相同的方式从缩回位置返回到输送位置。
除上之外,在通过馈送辊25输送的片材12的前端到达对准辊对之前,对准辊对50返回到输送位置。这允许对准辊对50执行对片材12的前端的歪斜校正。
此后,控制器180正向驱动输送马达2。这样,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片材12。在该阶段处,控制器180控制滑架驱动马达40M和记录头38,以在由压板42支撑的片材12上记录图像。这样,在卡阻处理之后从馈送盘20输送片材12,且已通过记录单元24记录图像的片材12被排出到排出盘21。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输送器1中,当输送片材12时,通过排出辊62在一个方向(该方向用箭头6表示,且是使片材12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的方向)上的旋转,将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为此,即使对准辊对50(对准辊52和夹持辊53)和排出辊对60(排出辊62和齿辊63)占据缩回位置,当输送片材12时,这些辊对50和60也占据输送位置。这使得能够正确输送片材12。
为了将排出辊62朝向齿辊63偏置而设置螺旋弹簧67。与第一位置相比,当释放杆70A和70B在第二位置中时,螺旋弹簧67被压缩。换言之,螺旋弹簧67相对于释放杆70A和70B挤压排出辊62的力在第二位置中比在第一位置中大。为此,齿轮64a和啮合部分73a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二位置中比在第一位置中大。来自排出辊62的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力(图10中用箭头6表示)因此被有效地传递到释放杆70A和70B,并且这有助于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根据另一变型,可不设置齿轮64a和啮合部分73a。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螺旋弹簧67,轴构件64和保持表面79A之间的摩擦力在第二位置中比在第一位置中大。来自排出辊62的在一个方向上的旋转力(图10中用箭头6表示)因此被有效地传递到释放杆70A和70B。作为结果,仅通过排出辊62的一个方向的旋转将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由于释放杆70A和70B设有在第二位置中与排出辊62的齿轮64a啮合的啮合部分73a,因此释放杆70A和70B被确定地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
释放杆70A和70B中的每个具有包括保持表面79A和引导表面79B的通孔79。由于该原因,当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排出辊62和齿辊63确定地占据缩回位置,而当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排出辊62和齿辊63确定地占据输送位置。
当馈送辊25输送片材12时,传递机构3使排出辊62在一个方向(用箭头6表示)上旋转。通过这种布置,即使对准辊对50和排出辊对60占据缩回位置,当馈送辊25输送片材12时,辊对50和60也占据输送位置。这使得能够正确输送片材12。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适当组合辊对50和60以及馈送辊25的旋转方向,即使释放杆70A和70B在第二位置中并且辊对50和60在缩回位置中,当从馈送盘20输送片材12时,释放杆70A和70B也返回到第一位置,并且辊对50和60也返回到输送位置。可替换地,辊对50和60以及馈送辊25可被单独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在基于输送片材12的输送指令驱动与辊对50和60及馈送辊25对应的输送马达之前,控制器180仅驱动与排出辊62对应的输送马达,以致使排出辊62在使片材12在与输送方向15相反的方向上输送的方向上旋转。这使得能够确定地将释放杆70A和70B返回到第一位置且将辊对50和60返回到输送位置,而不用考虑馈送辊25和排出辊62的旋转方向的组合。这种布置实现与以上实施例的效果类似的效果。
根据另一变型,如图4用虚线表示,可另外提供:多个片材传感器185;和盘附接传感器186。所述多个片材传感器185沿输送通道35设置,以检测所输送片材12的前端并输出片材检测信号到控制器180。基于来自每个片材传感器185的片材检测信号,控制器180执行卡阻检测的确定。即,当来自片材传感器185的片材检测信号的第一输出和来自下一片材传感器的片材检测信号的输出之间的时间间隔超过预定时间间隔时,控制器180确定卡阻已发生在输送通道35中。这样,片材传感器185和控制器180构成卡阻检测单元。盘附接传感器186检测从馈送盘20被附接的状态(第一状态)到馈送盘20未被附接的状态(第二状态)的变化以及馈送盘20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的状态变化,并将表示馈送盘20的附接状态变化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80。
当控制器180确定在片材的输送期间卡阻已经发生时,控制器180控制未示出的通知单元(例如,蜂鸣器)以通知使用者卡阻发生。当通知了卡阻发生时,使用者拆卸馈送盘20,并将释放杆70A和70B移动到第二位置。这样,去除了卡阻的片材12。此后,使用者附接馈送盘20。在该阶段处,盘附接传感器186将表示从第二状态变化到第一状态的信号输出到控制器180。当检测到卡阻并且从盘附接传感器186输出表示从第二状态变化到第一状态的信号时,控制器180确定片材12的卡阻处理已完成。这样,盘附接传感器186和控制器180构成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当确定卡阻处理已完成时,控制器180控制输送马达2,以使排出辊62在一个方向(用箭头6表示)上旋转。通过这种布置,当在卡阻处理之后附接馈送盘20时,当释放杆70A和70B在第二位置中时,将释放杆70A和70B从第二位置移动到第一位置。这使得能够正确输送片材12。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可以是设置在多功能机器10的外盖14上的按钮开关。总之,在卡阻处理之后表示馈送盘20被附接并且卡阻处理完成的信号被输出到控制器180的条件下,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可以以各种方式布置。可替换地,设置构造成检测外引导构件18的打开和关闭的传感器作为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并且表示外引导构件18的状态已从打开状态改变到关闭状态的信号被从传感器输出到控制器。这也使得能够检测从外引导构件18侧去除卡阻的片材12的卡阻处理的完成。
除上之外,齿轮64a可设置在对准辊52的轴构件52a上,代替排出辊62。在这种情况下,啮合部分73a优选地定位成当释放杆70A和70B在第二位置中时与该齿轮64a啮合。此外,可不设置排出辊对60。在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将齿轮64a设置在对准辊52的轴构件52a上,并且啮合部分73a定位成当释放杆70A和70B在第二位置中时与齿轮64a啮合。这种布置实现与以上类似的效果。
除上之外,代替齿轮64a,在是轴构件64的外周表面的一部分并与通孔79的壁表面对置的位置处,可以设置高摩擦构件,该高摩擦构件具有比轴构件64的外周表面高的相对于通孔79的壁表面而言的摩擦系数。这种布置实现与以上类似的效果。此外,当作为可移动构件的释放杆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要么齿辊63要么排出辊62和齿辊63都可被移动到缩回位置。根据另一变型,当可移动构件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时,要么对准辊52要么对准辊52和夹持辊53都可被移动到缩回位置。
虽然在以上实施例中排出辊62用作输送辊单元并且齿辊63用作从动辊单元,但每个辊单元可包括用于支撑每个辊的轴构件的另一支撑构件(例如,辊保持器56、释放轴57等)。在这种情况下,当用轴构件代替支撑构件并且作为可移动构件的释放杆70A和70B被移动时,实现了如在以上实施例和变型中那样从输送位置到缩回位置的切换。
根据另一变型,可不设置螺旋弹簧67。在这种情况下,排出辊62和齿辊63之间的关系上下颠倒,并且排出辊62通过它的自重从缩回位置返回到输送位置。螺旋弹簧67可由另一弹性构件构成。
根据另一变型,当外引导构件18在关闭状态下时,作为可移动构件的释放杆70A和70B能够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
本发明不仅能够被用于多功能机器中,而且能够被用于行式或串列式喷墨打印机和激光式或热式记录装置。此外,片材12不限于片材,只要它是片材形即可。
虽然上述对准辊对50布置成具有校正片材12的歪斜的功能,但对准辊对50可以是仅在输送方向15上输送片材12的输送辊对。
虽然已结合上述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显然,很多替换物、变型和变体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旨在说明而不是限制。在不偏离如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8)

1.一种输送器,包括:
驱动马达;
输送辊单元,所述输送辊单元包括输送辊;
传递机构,所述传递机构被构造成将驱动力从所述驱动马达传递到所述输送辊;
从动辊单元,所述从动辊单元包括从动辊,所述从动辊与所述输送辊对置,并且所述从动辊被构造成在与所述输送辊保持片材的同时输送所述片材;
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支撑所述输送辊单元和所述从动辊单元,以允许所述输送辊单元和所述从动辊单元占据输送位置或缩回位置,在所述输送位置,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在保持所述片材的同时输送所述片材,在所述缩回位置,由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保持所述片材的保持力比在所述输送位置中的保持力小;和
可移动构件,所述可移动构件与在所述输送辊单元和所述从动辊单元中的至少所述输送辊单元啮合,并且所述可移动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占据所述输送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占据所述缩回位置,
当在所述第二位置中的所述输送辊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所述可移动构件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器,进一步包括:
偏置部件,所述偏置部件将所述输送辊朝向所述从动辊偏置,
至少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所述可移动构件与所述输送辊接触,并且
所述偏置部件相对于所述可移动构件偏置所述输送辊的挤压力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比在所述第一位置中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中,
所述输送辊包括轴构件和位于所述轴构件上的齿轮,
所述可移动构件包括主体部分和啮合部分,所述主体部分能够与所述轴构件接触,所述啮合部分从所述主体部分在所述轴构件延伸的方向上突出,并且当所述可移动构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时,所述啮合部分与所述齿轮啮合,并且
当与所述齿轮啮合时,随着所述齿轮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所述啮合部分与所述主体部分一起从所述第二位置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器,其中,
所述主体部分包括引导构件,随着从所述第二位置到所述第一位置的移动,所述引导构件引导所述轴构件,以致使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占据所述输送位置,并且随着从所述第一位置到所述第二位置的移动,所述引导构件引导所述轴构件,以致使所述输送辊和所述从动辊占据所述缩回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器,进一步包括:
馈送辊,所述馈送辊被构造成朝向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片材,
当所述馈送辊输送所述片材时,所述传递机构将所述驱动力从所述驱动马达传递到所述馈送辊,并使所述输送辊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器,进一步包括: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马达,
在基于指示由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片材的输送指令控制所述驱动马达之前,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马达,以致使所述输送辊在与所述输送辊输送所述片材的方向相反的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器,进一步包括:
卡阻检测单元,所述卡阻检测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片材的卡阻;
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所述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片材的卡阻处理的完成;和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被构造成控制所述驱动马达,
在所述卡阻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卡阻之后,当所述卡阻处理完成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卡阻处理的完成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驱动马达,以致使所述输送辊在所述一个方向上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器,其中,
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所述输送辊与所述从动辊彼此分离。
CN201510113064.7A 2014-03-19 2015-03-16 输送器 Active CN104924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6201A JP6135567B2 (ja) 2014-03-19 2014-03-19 搬送装置
JP2014-056201 2014-03-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4778A true CN104924778A (zh) 2015-09-23
CN104924778B CN104924778B (zh) 2019-09-27

Family

ID=54112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3064.7A Active CN104924778B (zh) 2014-03-19 2015-03-16 输送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650221B2 (zh)
JP (1) JP6135567B2 (zh)
CN (1) CN10492477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19252B2 (ja) * 2015-03-18 2019-05-2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用紙収容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54264A (ja) * 2016-02-29 2017-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剥離装置および印刷装置
US11388302B2 (en) * 2020-04-30 2022-07-1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1939A (ja) * 1996-12-19 1998-07-07 Canon Inc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14718A (ja) * 1999-01-22 2000-08-04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US20030217657A1 (en) * 2002-05-22 2003-11-27 Agfa Corporation Nip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US20060280520A1 (en) * 2005-06-13 2006-12-14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0593012C (zh) * 2004-05-28 2010-03-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双面文件传送设备
CN102070032A (zh) * 2009-11-18 2011-05-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被输送材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JP2012071563A (ja) * 2010-09-30 2012-04-1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2971A (ja) * 2011-01-25 2012-08-1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53912B2 (ja) 2012-05-01 2016-07-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954215B2 (ja) * 2013-02-18 2016-07-2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JP6111961B2 (ja) * 2013-09-30 2017-04-1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1939A (ja) * 1996-12-19 1998-07-07 Canon Inc 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0214718A (ja) * 1999-01-22 2000-08-04 Ricoh Co Ltd 記録装置
US20030217657A1 (en) * 2002-05-22 2003-11-27 Agfa Corporation Nip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0593012C (zh) * 2004-05-28 2010-03-03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双面文件传送设备
US20060280520A1 (en) * 2005-06-13 2006-12-14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070032A (zh) * 2009-11-18 2011-05-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被输送材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处理装置
JP2012071563A (ja) * 2010-09-30 2012-04-12 Brother Industries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2152971A (ja) * 2011-01-25 2012-08-16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4778B (zh) 2019-09-27
JP2015178401A (ja) 2015-10-08
US20150266686A1 (en) 2015-09-24
US9650221B2 (en) 2017-05-16
JP6135567B2 (ja)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43541B1 (en) Sheet discharge apparatus including pressing member for giving wavy shape to shee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8132905B2 (en) Recording device having a conveying unit that conveys a recording medium
US8899575B2 (en) Sheet feed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100166473A1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7422206B2 (en) Returner incorporated in automatic feeder,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or liquid or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provided with the same
US9187283B2 (en) Conveyor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9580265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P1661837B1 (en) Sheet discharge system
CN104924778A (zh) 输送器
JP5234021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8157262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having shiftable conveyor unit
JP6201396B2 (ja) 印刷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57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93392B2 (ja) 印刷機
CN104842666A (zh) 图像读取和记录装置及方法
JP7404900B2 (ja) 印刷装置
US9517646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US8801173B2 (en) Sheet-discharge device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the sheet-discharge device
JPH11130301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4650641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記録装置
JPH10258946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印字方法
JP4400759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JP2006327762A (ja) 記録装置
JP2005047701A (ja) 記録装置
JP2006276557A (ja) ジャム処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