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22517A -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22517A
CN104922517A CN201510332100.9A CN201510332100A CN104922517A CN 104922517 A CN104922517 A CN 104922517A CN 201510332100 A CN201510332100 A CN 201510332100A CN 104922517 A CN104922517 A CN 1049225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herba
urticaria
minutes
minu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210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Mei Quan Medical Scie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Mei Quan Medic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Mei Quan Medical Scie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Mei Quan Medical Scie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3210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225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922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225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当归11-18;玉米须9-17;浮萍10-16;山甘草7-12;大叶南苏9-11;莲子菜10-15;苍术7-13;山稔叶8-14;刺蒺藜10-13;荭草根12-16;何首乌8-11;满江红10-14;通天草12-15;毛麝香6-13;磨盘草9-16;朴树皮7-14;铁包金9-13。本发明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本发明产品制作简单,服用方便,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对荨麻疹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疗效显著,药源广,成本低廉,能够减轻患者负担。

Description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荨麻疹(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表现为时隐时现的、边缘清楚的、红色或白色的瘙痒性风团,俗称风团,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其迅速发生与消退、有剧痒。可有发烧、腹痛、腹泻或其他全身症状,全球范围内发生的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发病率高低取决于病因。人群发病率为1-30%,中国研究患病率为23% 。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起病较急,常于短期内痊愈,病情严重可伴有心慌、烦躁、恶心、呕吐甚至血压降低等过敏性休克样症状;皮损反复发作超过六周以上者称为慢性荨麻疹。大约10%的急性荨麻疹患者会转变为慢性荨麻疹。慢性者全身症状一般较急性者轻,反复发作,迁延数月,经年不断,偶可急性发作。中医称本病为“瘾疹”,认为其病因多由禀赋不耐,腠理失密,外感风热、风寒、风湿之邪或饮食失节,过食辛辣,膏粱厚味之品,致脾胃失调,湿热困脾,化热动风或卫外不固,汗出受风或外邪久郁化热伤及阴液或平素体弱,气血不足,加之风邪外袭,郁于皮毛肌腠之间,气血失和,风邪内伏而发病。临床急性荨麻疹多为实证,慢性者多虚实夹杂。在治疗过程中,应以“祛风止痒”为基本治疗方法。赵宏伟等人自拟慢荨汤(黄芪、白术、防风、荆芥、生地黄、当归、川芎、赤芍、麻黄、桂枝、白蒺藜、白僵蚕、浮萍、马齿苋),以益气固表、养血活血、祛风除湿为治疗方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申请公布号 CN 103393834 A(申请号 201310339301.2)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荨麻疹的药方,由下述重量配比的物质制成:黄芪10-30份、茯苓5-20份、赤小豆10-30份、沙参5-15份、红花5-15份、紫草10-20份,白芷10-25份、红花10-30份、玄参10-20份、荷叶10-20份、槐花20-30份、桔梗10-20份、千里光10-20份,当归10-20份、冬瓜皮15-20份、云芝5-10份、葛根5-25份、木瓜5-20份、白术10-30份、蝉蜕5-20份、地龙5-20份、厚朴5-20份、荆芥5-20份。申请公布号 CN 103908605 A(申请号 201410136246.1)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制剂,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金钱草15-20份、当归10-15份、牛膝2-5份、土茯苓5-10份、生地黄5-10份、苦参2-5份、木香1-2份、白鲜皮5-10份、黄芪10-15份、防风2-5份、陈皮2-5份和苍术5-10份。申请公布号 CN 104353000 A(申请号 201410507958.X)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由以下中药原料组成:荆芥穗10份、牛蒡子10份、丹皮9份、浮萍6份、蝉衣12份、甘草6份、徐长卿30份、防风9份、生姜6份。
目前西医治疗该病主要是抗过敏和对症治疗。对于急、慢性荨麻疹,常用抗组胺药、维生素C、钙剂等降低血管通透性,但西药存在不良反应较多,中断治疗易复发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疗效确切,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当归11-18;玉米须9-17;浮萍10-16;山甘草7-12;大叶南苏9-11;莲子菜10-15;苍术7-13;山稔叶8-14;刺蒺藜10-13;荭草根12-16;何首乌8-11;满江红10-14;通天草12-15;毛麝香6-13;磨盘草9-16;朴树皮7-14;铁包金 9-13。
优选的方案中,当归13-16;玉米须11-15;浮萍12-14;山甘草8-11;大叶南苏9.5-10.5;莲子菜11-14;苍术9-11;山稔叶10-12;刺蒺藜10.5-12.5;荭草根13-15;何首乌9-10;满江红11-13;通天草13-14;毛麝香8-11;磨盘草11-14;朴树皮9-12;铁包金10-12。
更加优选的,当归14.5;玉米须13;浮萍13;山甘草9.5;大叶南苏10;莲子菜12.5;苍术10;山稔叶11;刺蒺藜11.5;荭草根14;何首乌9.5;满江红12;通天草13.5;毛麝香9.5;磨盘草12.5;朴树皮10.5;铁包金11。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汤剂,制备方法如下:
(1)刺蒺藜去刺后,加入15%的盐水拌匀(刺蒺藜:食盐=30:1),闷12-18分钟(优选闷15分钟),取出,置炒制容器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干燥,粉碎备用;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
(2)将当归、苍术、荭草根、何首乌、通天草、朴树皮和铁包金一同粉碎成细粉,以乙醇和水为溶剂,按照渗漉法进行渗漉,待所收集的渗漉液的量为原料量的8-10倍(优选所收集的渗漉液的量为原料量的9倍)时停止渗漉,过滤,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冷却,备用;
(3)将除步骤(1)和步骤(2)以外的剩余原料药置于中药罐中,加入6-10倍量的清水浸泡26-42分钟(优选加入8倍量的清水浸泡34分钟),然后武火加热至沸,转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8-46分钟(优选第一次煎煮37分钟),第二次煎煮12-36分钟(优选第二次煎煮24分钟),第二次煎煮前补加清水至药面以上,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
(4)向步骤(3)所得滤液中加入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粉,文火加热,煎煮8-14分钟(优选煎煮11分钟),过滤,滤液与步骤(2)所得药液合并,干热灭菌,冷却,灌装,即得。
上述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2-1:4(优选的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2.5-1:3.5,更加优选的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3)。
上述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中所述乙醇的质量浓度为70%-90%(优选的所述乙醇的质量浓度为75%-85%,更加优选的所述乙醇的质量浓度为80%)。
所述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当归片置于黄酒中拌匀(当归:黄酒=10:1),闷10-20分钟(优选闷15分钟),待酒被吸尽后,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捣碎备用;
(2)何首乌片,加入12%的黄酒拌匀,润3-5小时(优选润4小时),然后转笼屉内蒸1-2小时(优选转笼屉内蒸1.5小时),取出稍晾,再加入锅内汁水,待汁液被完全吸尽,捞出,转蒸锅内,蒸黑为度,取出,干燥,粉碎备用;
(3)将除步骤(1)和(2)以外的原料药置于中药锅中,加入10-14倍量的清水(优选加入12倍量的清水),于25℃浸泡2-3小时(优选于25℃浸泡2.5小时),然后武火加热煮沸7-13分钟(优选武火加热煮沸10分钟),转文火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36-58分钟(优选第一次煎煮47分钟),第二次煎煮20-34分钟(优选第二次煎煮27分钟),第三次煎煮12-26分钟(优选第三次煎煮19分钟),第二次和第三次煎煮前补加清水至药面以上,合并三次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30-1.33的稠膏,冷却至室温,加入质量浓度为50%-70%的乙醇(优选加入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沿顺时针方向搅拌一次,静置18-24小时(优选静置21小时),过滤,减压蒸馏至无醇味,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研细,备用;
(4)将步骤(1)-(3)处理后的药粉混合,加入蔗糖细粉,搅拌均匀,过60-100目筛(优选过80目筛),加入含1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的乙醇溶液为黏合剂,制粒,整粒,干燥,包装,即得。
上述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4)中粘合剂的量为混合药粉量的0.12-0.18倍(优选的粘合剂的量为混合药粉量的0.14-0.16倍,更加优选的粘合剂的量为混合药粉量的0.15倍)。
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刺蒺藜去刺后,至蒸锅内,文火加热蒸3-5小时(优选文火加热蒸4小时),取出,晒干,捣碎,置白酒中拌匀,闷6-10分钟(优选闷8分钟),再置蒸锅内,蒸至发黑为度,取出,干燥,研细,备用;
(2)将剩余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细粉,置于中药提取器中,加入4-8倍量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优选加入6倍量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回流提取38-56分钟(优选第一次回流提取47分钟),第二次回流提取23-37分钟(优选第二次回流提取3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0-1.15的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研细备用;
(3)将步骤(1)和(2)所得原料药粉混合均匀,过100-140目筛(优选过120目筛),炼蜜为丸,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即得。
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刺蒺藜去刺后,至蒸锅内,文火加热蒸3-5小时(优选文火加热蒸4小时),取出,晒干,捣碎,置白酒中拌匀,闷6-10分钟(优选闷8分钟),再置蒸锅内,蒸至发黑为度,取出,干燥,研细,备用;
(2)将剩余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细粉,与步骤(1)所得原料药粉混合,加入蔗糖细粉和硬脂酸镁(混合药粉:蔗糖细粉:硬脂酸镁=4:1.2:0.9),混匀,过50-90目筛(优选过70目筛),置于压片机中压成片剂,即得。
各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分别为:
当归:基原: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干燥根。化学成份:根含挥发油,甘肃岷县产者含0.4%,四川汶县产者含0.7%。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有:亚丁基苯酞、邻羧基苯正戊酮及Δ2,4-二氢酞酐。性味:甘、辛,温。归经:归肝、心、脾经。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主治: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玉米须: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化学成份:含脂肪油2.5%、挥发油0.12%、树胶样物质3.8%、树脂2.7%、苦味糖甙1.15%、皂甙3.18%、生物碱O.05%。还含隐黄素、抗坏血酸、泛酸、肌醇、维生素K、谷甾醇、豆甾醇、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草酸等。药理作用:①利尿作用;②对循环系统的作用:麻醉犬静脉注射煎剂有显着降压作用;③降低血糖作用;④利胆、止血作用:性味:甘,平。归经:肾;胃;肝;胆经。功能主治:利尿,泄热,平肝,利胆。治肾炎水肿,脚气,黄疸肝炎,高血压,胆囊炎,胆结石,糖尿病,吐血衄血,鼻渊,乳痈。
浮萍:基原:为浮萍科植物紫背浮萍或青萍的全草。化学成份:紫萍全草含荭草素,木犀草素-7-单糖甙,牡荆素,芹菜素-7-单糖甙,β-胡萝卜素,叶黄素,环氧叶黄素,薹黄质及新黄质。还含脂类8%及蛋白质24.4%,脂类所含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棕榈酸及亚油酸,蛋白质中亮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含量占9.05%-9.79%,必需氨基酸指数为52.2-52.7。浮萍全草含反式-1,3-植二烯,十氢番茄红素,谷甾醇,植醇,4( R)-4-羟基异植醇,(10R)-羟基-7Z,11E,13Z-十六碳三烯酸,11Z-十六碳烯酸及7Z,10Z,13Z-十六碳三烯酸。药理作用:1.利尿作用:利尿成分为醋酸钾及氯化钾。2.对心血管的作用:浮萍水浸膏对奎宁引起衰竭的蛙心有强心作用,钙可增强之,大剂量使心脏停止于舒张期;并能收缩血管使血压上升。3.解热作用:浮萍煎剂及浸剂2g/kg,经口服给予因注射伤寒混合疫苗而发热的家兔,证明有微弱的解热作用。4.其它作用:浮萍抗菌、抗疟实验均为阴性。在实验室及现场对库蚊幼虫及蚊蛹有杀灭作用。性味:味辛;性寒。归经:肺;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主风热表证;麻疹不透;隐疹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
山甘草:基原: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毛玉叶金花的茎叶。药理作用:山甘草的枝叶,福建民间用其煎剂作为避孕药或堕胎药。搞早孕实验证明,本品中所含成分咖啡酸,阿魏酸对小白鼠有不同程度的搞早孕作用,并发现山甘草的水煎液和81%乙醇沉淀物为搞早孕活性有效部分。性味:甘微苦;凉。归经:膀胱;肺;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主感冒;中暑;发热;咳嗽;咽喉肿痛;泄泻;痢疾;肾炎水肿;湿热小便不利,疮疡脓肿;毒蛇咬伤。
大叶南苏:基原:为天南星科植物大叶南苏的全株。性味: 味苦;微甘;性凉。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舒筋活络;润肺止咳。主心绞痛;跌打肿痛;骨折;风湿疼痛;肢体麻木;支气管炎;百日咳。
莲子菜:基原:为苋科虾钳菜属植物莲子草的全草。性味:微甘、淡,凉。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湿消肿,拔毒止痒。用于痢疾,鼻衄,咯血,便血,尿道炎,咽炎,乳腺炎,小便不利;外用治疮疖肿毒,湿疹,皮炎,体癣,毒蛇咬伤。
苍术:基原:为菊科植物南苍术或北苍术等的根茎。化学成份:南苍术根茎含挥发油约5~9%。油的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茅术醇、β-桉叶醇等。药理作用:对血糖的影响:煎剂或醇浸剂8克/公斤口服或皮下注射,正常家兔的血糖略有上升的倾向。用煎剂10克/公斤灌胃,亦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同剂量灌注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家兔,则血糖略升后即下降到灌药前血糖水平以下,唯差别并不明显。此后在每日灌药的10天内,血糖不断下降,差别显着。性味:辛苦,温。归经:入脾、胃经。功能主治:健脾,燥湿,解郁,辟秽。治湿盛困脾,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时气感冒,风寒湿痹,足痿,夜盲。
山稔叶:基原:为桃金娘科植物桃金娘的叶。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治头痛,泻痢,疳积,外伤出血,疮疥。
刺蒺藜:基原: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化学成份:果实含山柰酚、山柰酚3-葡萄糖甙、山柰酚3-芸香糖甙、刺蒺藜甙、过氧化物酶。干果含脂肪油3.5%及少量挥发油、鞣质、树脂、甾醇、钾盐、微量生物碱等;又含皂甙1.47%。种子含生物碱哈尔满和哈尔明碱,不含皂甙。药理作用:①降低血压作用;②利尿作用。性味:苦辛,温。归经:入肝、肺经。功能主治:散风,明目,下气,行血。治头痛,身痒,目赤肿翳,胸满,咳逆,症瘕,乳难,痈疽,瘰疬。
荭草根:基原:为蓼科植物荭蓼的根茎。性味: 辛;性凉;有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除湿通络;生肌敛疮。主痢疾;肠炎;水肿;脚气;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荨麻疹;疮痈肿痛或久溃不敛。
何首乌:基原: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性味:苦、甘、涩.温。归经:归肝、心、肾经。药理作用:①降血脂作用,②降血糖作用,②抗菌作用。功效:解毒,消脱,润肠通便。主治:用于瘰疬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高血脂。
满江红:基原:为满江红科植物满江红的叶。化学成份:含3,4,5,6,7,-四羟基花色-5-葡萄糖甙,绿原酸,马栗树皮素,咖啡酸-3,4-二葡萄糖甙,6-(3-葡萄糖基咖啡酰)马栗树皮素,另外含少量的对-香豆酸的葡萄糖酯,咖啡酸和绿原酸的葡萄糖-1,6-二酯。性味:辛;性凉。归经:肺;膀胱经。功能主治:解表透疹;祛风胜湿,解毒。主感冒咳嗽;麻疹不透;风湿疼痛;小便不利;水肿;荨麻疹;皮肤瘙痒;疮疡;丹毒;烫火伤。
通天草:基原:为莎草科植物荸荠的地上部分。性味:味苦;性凉。归经:脾;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降逆。主热淋;小便不利;水肿;疔疮;呃逆。
毛麝香:基原:为玄参科植物毛麝香的全草。化学成份:全草含精油0.30%-0.40%,内有:α-侧柏烯,α-蒎烯,香桧烯,β-月桂烯,α-和γ-松油烯,间-聚伞素,1,8-桉叶素,α-和-β-蒈烯,芳樟醇,黄樟油素,(王古)(王巴)烯,β-榄香烯,α-和β-丁香烯,α-愈创木烯,β-荜澄茄油烯,α-芹子类,β-甜没药烯(β-荜澄茄油烯,α-芹子烯,β-甜没药烯,橙花叔醇,α-芹子烯醇等成分。性味:味辛;性温。功能主治:祛风湿;消肿毒;行气血;止痛痒。主风湿骨痛;小儿麻痹;气滞腹痛;疮疖肿毒;皮肤湿疹;跌打伤痛;蛇虫咬伤。
磨盘草:基原:为锦葵科植物磨盈草的全草。性味:甘;淡;性凉。归经:肺;肾经。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主感冒;发热;咳嗽;泄泻;中耳炎;耳聋;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疮痈肿毒;跌打损伤。
朴树皮:基原:为榆科植物朴树的树皮。化学成份:树皮具有生物碱及皂甙反应。性味:辛;苦;性平。功能主治:祛风透疹;消食化带。主麻疹透发不畅;消化不良。
铁包金:基原:为鼠李科植物老鼠耳的根。全年可采。化学成份:光枝勾儿茶地上部分含槲皮素,芸香甙和β-谷甾醇。性味:苦;微涩;平。归经:心;肺经。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止血镇痛;祛风除湿。主痈疽疔毒;咳嗽咯血;消化道出血;跌打损伤;烫伤;风湿骨痛;风火牙痛。
本发明的技术优势还体现在:
1、本发明中药方剂所选药材配伍相宜,符合中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理论,并具有祛风除湿、解毒止痒之功效,对各种原因引发的急、慢性荨麻疹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2、本发明产品制作简单,服用方便,安全可靠,无任何毒副作用,对荨麻疹的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3、疗效显著,药源广,成本低廉,能够减轻患者负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实施例1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55g/份):当归11份;玉米须9份;浮萍10份;山甘草7份;大叶南苏9份;莲子菜10份;苍术7份;山稔叶8份;刺蒺藜10份;荭草根12份;何首乌8份;满江红10份;通天草12份;毛麝香6份;磨盘草9份;朴树皮7份;铁包金9份。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刺蒺藜去刺后,加入15%的盐水拌匀(刺蒺藜:食盐=30:1),闷12分钟,取出,置炒制容器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干燥,粉碎备用;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
(2)将当归、苍术、荭草根、何首乌、通天草、朴树皮和铁包金一同粉碎成细粉,以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和水为溶剂(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2),按照渗漉法进行渗漉,待所收集的渗漉液的量为原料量的8倍时停止渗漉,过滤,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冷却,备用;
(3)将除步骤(1)和步骤(2)以外的剩余原料药置于中药罐中,加入6倍量的清水浸泡26分钟,然后武火加热至沸,转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8分钟,第二次煎煮12分钟,第二次煎煮前补加清水至药面以上,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
(4)向步骤(3)所得滤液中加入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粉,文火加热,煎煮8分钟,过滤,滤液与步骤(2)所得药液合并,干热灭菌,冷却,灌装,即得。
本发明所得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两次,每次160-180mL,7天一个疗程。
实施例2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35g/份):当归18份;玉米须17份;浮萍16份;山甘草12份;大叶南苏11份;莲子菜15份;苍术13份;山稔叶14份;刺蒺藜13份;荭草根16份;何首乌11份;满江红14份;通天草15份;毛麝香13份;磨盘草16份;朴树皮14份;铁包金13份。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是:
(1)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当归片置于黄酒中拌匀(当归:黄酒=10:1),闷15分钟,待酒被吸尽后,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捣碎备用;
(2)何首乌片,加入12%的黄酒拌匀,润4小时,然后转笼屉内蒸1.5小时,取出稍晾,再加入锅内汁水,待汁液被完全吸尽,捞出,转蒸锅内,蒸黑为度,取出,干燥,粉碎备用;
(3)将除步骤(1)和(2)以外的原料药置于中药锅中,加入12倍量的清水,于25℃浸泡2.5小时,然后武火加热煮沸10分钟,转文火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47分钟,第二次煎煮27分钟,第三次煎煮19分钟,第二次和第三次煎煮前补加清水至药面以上,合并三次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30-1.33的稠膏,冷却至室温,加入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沿顺时针方向搅拌一次,静置21小时,过滤,减压蒸馏至无醇味,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研细,备用;
(4)将步骤(1)-(3)处理后的药粉混合,加入蔗糖细粉,搅拌均匀,过80目筛,加入含1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的乙醇溶液为黏合剂(粘合剂的量为混合药粉量的0.15倍),制粒,整粒,干燥,包装,即得。
本发明所得中药颗粒剂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20-30g,7天一个疗程。
典型病例:张XX,女,31岁,患者自述:患有慢性荨麻疹已两年有余,每年冬春即发作,每遇冷水、冷风后症状加重,发作时全身起风团,瘙痒难耐,曾在当地某医院治疗,给予西药扑尔敏、多滤平等药物治疗,停药后即复发,一周前意外接触冷水后,胸背、四肢出现淡白色风团,伴有抓痕、血痂。经朋友介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于2010年12月7日来我院检查就诊。检查:患者周身起风团,大小不等,部分皮疹连成片,可见抓痕、血痂。舌苔薄白、质淡胖,脉细弱。确诊为慢性荨麻疹。
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颗粒剂,服用方法:每天三次,每次20-30g,7天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皮疹由大变小,逐渐消失,瘙痒完全消失。后来我院复查,症状全都消失。停药半年后回访,未复发。
实施例3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50g/份):当归13份;玉米须11份;浮萍12份;山甘草8份;大叶南苏9.5份;莲子菜11份;苍术9份;山稔叶10份;刺蒺藜10.5份;荭草根13份;何首乌9份;满江红11份;通天草13份;毛麝香8份;磨盘草11份;朴树皮9份;铁包金10份。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刺蒺藜去刺后,至蒸锅内,文火加热蒸 4小时,取出,晒干,捣碎,置白酒中拌匀,闷8分钟,再置蒸锅内,蒸至发黑为度,取出,干燥,研细,备用;
(2)将剩余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细粉,置于中药提取器中,加入6倍量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回流提取47分钟,第二次回流提取3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0-1.15的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研细备用;
(3)将步骤(1)和(2)所得原料药粉混合均匀,过120目筛,炼蜜为丸,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即得。
本发明所得中药丸剂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6-10丸,7天一个疗程。
实施例4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40g/份):当归16份;玉米须15份;浮萍14份;山甘草11份;大叶南苏10.5份;莲子菜14份;苍术11份;山稔叶12份;刺蒺藜12.5份;荭草根15份;何首乌10份;满江红13份;通天草14份;毛麝香11份;磨盘草14份;朴树皮12份;铁包金12份。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刺蒺藜去刺后,至蒸锅内,文火加热蒸4小时,取出,晒干,捣碎,置白酒中拌匀,闷8分钟,再置蒸锅内,蒸至发黑为度,取出,干燥,研细,备用;
(2)将剩余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细粉,与步骤(1)所得原料药粉混合,加入蔗糖细粉和硬脂酸镁(混合药粉:蔗糖细粉:硬脂酸镁=4:1.2:0.9),混匀,过70目筛,置于压片机中压成片剂,即得。
本发明所得中药片剂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三次,每次3-5片,7天一个疗程。
典型病例:王XX,女,11岁,其母代述:一个多月前的周末带孩子到水上乐园游玩,当天晚上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发现其大腿内侧有红色斑块,次日早上发现孩子身上红斑没有明显变化,并且观察孩子食欲和精神都很正常,所以并未带孩子检查资料。但是不久,孩子身上和脸上也出现了红色斑块,有瘙痒症状。遂于2012年4月22日来我院检查治疗。检查:患者周身起风团状红色斑块,皮肤瘙痒,患者舌淡红,脉浮数。诊断为急性荨麻疹。
服用本实施例所得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片剂,服用方法:每天三次,每次3-5片,7天一个疗程。治疗两个疗程后,患者红斑明显减小,患者自觉瘙痒减轻,其它症状亦明显好转,服用三个疗程后,患者风团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患者自感痊愈,半年后回访,症状无反复。
实施例5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45g/份):当归14.5;玉米须13;浮萍13;山甘草9.5;大叶南苏10;莲子菜12.5;苍术10;山稔叶11;刺蒺藜11.5;荭草根14;何首乌9.5;满江红12;通天草13.5;毛麝香9.5;磨盘草12.5;朴树皮10.5;铁包金11。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刺蒺藜去刺后,加入15%的盐水拌匀(刺蒺藜:食盐=30:1),闷15分钟,取出,置炒制容器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干燥,粉碎备用;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
(2)将当归、苍术、荭草根、何首乌、通天草、朴树皮和铁包金一同粉碎成细粉,以质量浓度为80%的乙醇和水为溶剂(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3),按照渗漉法进行渗漉,待所收集的渗漉液的量为原料量的9倍时停止渗漉,过滤,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冷却,备用;
(3)将除步骤(1)和步骤(2)以外的剩余原料药置于中药罐中,加入8倍量的清水浸泡34分钟,然后武火加热至沸,转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37分钟,第二次煎煮24分钟,第二次煎煮前补加清水至药面以上,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
(4)向步骤(3)所得滤液中加入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粉,文火加热,煎煮11分钟,过滤,滤液与步骤(2)所得药液合并,干热灭菌,冷却,灌装,即得。
本发明所得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是:每天两次,每次160-180mL,7天一个疗程。
试验例:  本发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实施例5)的临床应用: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诊断为荨麻疹的患者共317例,其中男性患者共185例,女性患者共132例,年龄在18-55岁,平均年龄32.5岁。
1.2  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以瘙痒和一过性风团为主要临床症状,风团持续时间小于24小时,皮损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病程大于6周以上,频繁发作。
(2)中医诊断标准: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剧,伴心烦易怒,口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沉细。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及病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服用本发明所得产品,服用方法:每天两次,每次160-180mL,7天一个疗程。对照组服用其他药品(如苯海拉明、扑尔敏、荨麻疹丸等常规药品),共观察治疗三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表1:症状评分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按下列公式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I)=(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后症状积分)/治疗前症状积×100%。给予SSRI的四级疗效评定标准如下:
临床治愈:风团消退、瘙痒消失,SSRI≥90%;
显效:风团消退后复发时间间隔明显延长,或瘙痒明显减轻,60%≤SSRI≤90%;
有效:风团减少35%以上,或瘙痒症状有所减轻,30%≤SSRI≤60%;
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SSRI≤30%。
1.5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结果
注: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 疗效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服用本发明所得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的实验组,临床治愈148例(70.5%);显效43例(20.5%);有效16例(7.6%);无效3例(1.4%);总有效率为98.6%,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本发明选择玉米须、山稔叶、赤小豆、铁包金、磨盘草、羌活、毛麝香、赤茯苓、莲子菜和陆英等原料药进行配伍,使得这些药物组合后产生协同作用,能够更有效地治疗荨麻疹。方中,玉米须具有利尿、泄热、平肝、利胆的作用;赤小豆利水除湿,和血排脓,消肿解毒;铁包金消肿解毒、祛风除湿;磨盘草疏风清热、化痰止咳、消肿解毒;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毛麝香祛风湿;消肿毒;莲子菜、满江红清热凉血,利湿消肿,拔毒止痒;通天草清热解毒、利尿、降逆。以上中草药有机组合,增强了该药物祛风除湿、解毒止痒的功效,治疗三个疗程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6%,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8.5%。
最后应说明的是,实施例只是本发明最优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当归11-18;玉米须9-17;浮萍10-16;山甘草7-12;大叶南苏9-11;莲子菜10-15;苍术7-13;山稔叶8-14;刺蒺藜10-13;荭草根12-16;何首乌8-11;满江红10-14;通天草12-15;毛麝香6-13;磨盘草9-16;朴树皮7-14;铁包金 9-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当归13-16;玉米须11-15;浮萍12-14;山甘草8-11;大叶南苏9.5-10.5;莲子菜11-14;苍术9-11;山稔叶10-12;刺蒺藜10.5-12.5;荭草根13-15;何首乌9-10;满江红11-13;通天草13-14;毛麝香8-11;磨盘草11-14;朴树皮9-12;铁包金10-1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当归14.5;玉米须13;浮萍13;山甘草9.5;大叶南苏10;莲子菜12.5;苍术10;山稔叶11;刺蒺藜11.5;荭草根14;何首乌9.5;满江红12;通天草13.5;毛麝香9.5;磨盘草12.5;朴树皮10.5;铁包金11。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汤剂,制备方法如下:
(1)刺蒺藜去刺后,加入15%的盐水拌匀(刺蒺藜:食盐=30:1),闷12-18分钟(优选闷15分钟),取出,置炒制容器中,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干燥,粉碎备用;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
(2)将当归、苍术、荭草根、何首乌、通天草、朴树皮和铁包金一同粉碎成细粉,以乙醇和水为溶剂,按照渗漉法进行渗漉,待所收集的渗漉液的量为原料量的8-10倍(优选所收集的渗漉液的量为原料量的9倍)时停止渗漉,过滤,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4,冷却,备用;
(3)将除步骤(1)和步骤(2)以外的剩余原料药置于中药罐中,加入6-10倍量的清水浸泡26-42分钟(优选加入8倍量的清水浸泡34分钟),然后武火加热至沸,转文火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28-46分钟(优选第一次煎煮37分钟),第二次煎煮12-36分钟(优选第二次煎煮24分钟),第二次煎煮前补加清水至药面以上,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
(4)向步骤(3)所得滤液中加入步骤(1)处理后的原料药粉,文火加热,煎煮8-14分钟(优选煎煮11分钟),过滤,滤液与步骤(2)所得药液合并,干热灭菌,冷却,灌装,即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2-1:4(优选的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2.5-1:3.5,更加优选的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汤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乙醇的质量浓度为70%-90%(优选的所述乙醇的质量浓度为75%-85%,更加优选的所述乙醇的质量浓度为80%)。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颗粒剂,制备方法如下:
(1)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当归片置于黄酒中拌匀(当归:黄酒=10:1),闷10-20分钟(优选闷15分钟),待酒被吸尽后,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放凉,捣碎备用;
(2)何首乌片,加入12%的黄酒拌匀,润3-5小时(优选润4小时),然后转笼屉内蒸1-2小时(优选转笼屉内蒸1.5小时),取出稍晾,再加入锅内汁水,待汁液被完全吸尽,捞出,转蒸锅内,蒸黑为度,取出,干燥,粉碎备用;
(3)将除步骤(1)和(2)以外的原料药置于中药锅中,加入10-14倍量的清水(优选加入12倍量的清水),于25℃浸泡2-3小时(优选于25℃浸泡2.5小时),然后武火加热煮沸7-13分钟(优选武火加热煮沸10分钟),转文火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36-58分钟(优选第一次煎煮47分钟),第二次煎煮20-34分钟(优选第二次煎煮27分钟),第三次煎煮12-26分钟(优选第三次煎煮19分钟),第二次和第三次煎煮前补加清水至药面以上,合并三次煎液,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80℃相对密度为1.30-1.33的稠膏,冷却至室温,加入质量浓度为50%-70%的乙醇(优选加入质量浓度为60%的乙醇),沿顺时针方向搅拌一次,静置18-24小时(优选静置21小时),过滤,减压蒸馏至无醇味,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研细,备用;
(4)将步骤(1)-(3)处理后的药粉混合,加入蔗糖细粉,搅拌均匀,过60-100目筛(优选过80目筛),加入含10%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的乙醇溶液为黏合剂,制粒,整粒,干燥,包装,即得。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粘合剂的量为混合药粉量的0.12-0.18倍(优选的粘合剂的量为混合药粉量的0.14-0.16倍,更加优选的粘合剂的量为混合药粉量的0.15倍)。
9.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丸剂,制备方法如下:
(1)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刺蒺藜去刺后,至蒸锅内,文火加热蒸3-5小时(优选文火加热蒸4小时),取出,晒干,捣碎,置白酒中拌匀,闷6-10分钟(优选闷8分钟),再置蒸锅内,蒸至发黑为度,取出,干燥,研细,备用;
(2)将剩余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细粉,置于中药提取器中,加入4-8倍量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优选加入6倍量的质量浓度为70%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回流提取38-56分钟(优选第一次回流提取47分钟),第二次回流提取23-37分钟(优选第二次回流提取30分钟),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0℃相对密度为1.10-1.15的稠膏,真空干燥得干膏粉,研细备用;
(3)将步骤(1)和(2)所得原料药粉混合均匀,过100-140目筛(优选过120目筛),炼蜜为丸,制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剂,即得。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其特征在于,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片剂,制备方法如下:
(1)玉米须洗净,置无烟炉火上煅至红透,然后倒入米醋内淬酥(玉米须:米醋=10:3),取出干燥,粉碎备用;刺蒺藜去刺后,至蒸锅内,文火加热蒸3-5小时(优选文火加热蒸4小时),取出,晒干,捣碎,置白酒中拌匀,闷6-10分钟(优选闷8分钟),再置蒸锅内,蒸至发黑为度,取出,干燥,研细,备用;
(2)将剩余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细粉,与步骤(1)所得原料药粉混合,加入蔗糖细粉和硬脂酸镁(混合药粉:蔗糖细粉:硬脂酸镁=4:1.2:0.9),混匀,过50-90目筛(优选过70目筛),置于压片机中压成片剂,即得。
CN201510332100.9A 2015-06-16 2015-06-16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9225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2100.9A CN104922517A (zh) 2015-06-16 2015-06-16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2100.9A CN104922517A (zh) 2015-06-16 2015-06-16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22517A true CN104922517A (zh) 2015-09-23

Family

ID=54110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2100.9A Pending CN104922517A (zh) 2015-06-16 2015-06-16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922517A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737A (zh) * 2012-11-22 2013-03-2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66256A (zh) * 2013-10-25 2014-02-12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3737A (zh) * 2012-11-22 2013-03-20 河南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66256A (zh) * 2013-10-25 2014-02-12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治疗荨麻疹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姚晓虹: "中医分型治疗荨麻疹150例", 《陕西中医函授》 *
朱海莲: "中医辨证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科技辑》 *
樊中州等: "《外科与皮肤疾病千首妙方续集》", 30 September 1994, 科学普及出版社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8245B (zh) 手足癣中药药浴及制备方法
CN10352057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47061B (zh) 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039148A (zh) 一种保肝蒙药
CN104840773A (zh)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CN104825892B (zh) 一种治疗排卵期出血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5906A (zh) 一种治疗干性支气管扩张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22517A (zh)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方剂及制备方法
CN105770760A (zh) 主治胃溃疡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031364A (zh) 一种防治风火牙痛的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87933A (zh) 一种医治动脉硬化的健脾益气中药制剂及制法
CN105853843A (zh) 一种临床用小儿伤口护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11564A (zh) 一种治疗淋巴癌的疏肝解郁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5288118A (zh) 主治尿毒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制法
CN105343688A (zh) 一种治疗心肌梗塞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887866A (zh) 治疗痛风的中药方剂
CN104815267A (zh) 治疗小儿食积的消食化积中药剂
CN105056073A (zh) 医治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998019A (zh) 一种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中药组合物
CN103877356A (zh) 一种治疗心肌梗死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3784706A (zh) 一种治疗马属动物肠臌气的药物组合
CN104940683A (zh) 治疗荨麻疹的中药剂及制法
CN105079631A (zh) 治疗哮喘的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4887865A (zh) 治疗痛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5056074A (zh) 一种治疗心律不齐的方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2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