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9792A - 镜头模块以及携带型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块以及携带型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9792A
CN104919792A CN201380068327.6A CN201380068327A CN104919792A CN 104919792 A CN104919792 A CN 104919792A CN 201380068327 A CN201380068327 A CN 201380068327A CN 104919792 A CN104919792 A CN 1049197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camera
shooting
br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83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9792B (zh
Inventor
高桥武博
酒本章人
大坪宏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ell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axel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axell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axell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97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97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97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97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15/02Illuminating scene
    • G03B15/03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lighting apparatus; Flash units
    • G03B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apparatus;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L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BEING PORTABLE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TRANSPORTATION
    • F21L4/00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with self-contained electric batteries or cells
    • F21L4/02Electric lighting devices with self-contained electric batteries or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two or more light sour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1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with 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23/00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 F21V23/04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 F21V23/0442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 F21V23/0457Arrangement of electric circuit elements in or on lighting devices the elements being switches activated by means of a sensor, e.g. motion or photodetectors the sensor sensing the operating status of the lighting device, e.g. to detect failure of a light source or to provide feedback to the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24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for reproducing or copying at short object distan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03B17/14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interchangeabl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6Accessories
    • G03B17/565Optical accessories, e.g. converters for close-up photography, tele-convertors, wide-angle conver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6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provided with illuminat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04N23/632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for displaying or modifying preview images prior to image capturing, e.g. variety of image resolutions or capturing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70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 H04N23/75Circuitry for compensating brightness variation in the scene by influencing optical camera compon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apparatus
    • A61B2560/0443Modular apparatu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59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 A61B5/0075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using light, e.g. diagnosis by transillumination, diascopy, fluorescence by spectroscopy, i.e. measuring spectra, e.g. Raman spectroscopy,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4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integumentary system, e.g. skin, hair or nails
    • A61B5/441Skin evaluation, e.g. for skin disorder diagnos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22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03B2215/0564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light source
    • G03B2215/0567Solid-state light source, e.g. LED, las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15/00Special procedure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Apparatus therefor
    • G03B2215/05Combinations of cameras with electronic flash units
    • G03B2215/0589Diffusors, filters or refraction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Accessories Of Cameras (AREA)
  • Color Television Image Signal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在拍摄时适当控制光源的亮灯、灭灯,在光源亮灯时能够确实通过摄像头进行拍摄的携带型拍摄装置。具有:具备摄像头(2)的智能手机(1)和具有波长不同的2个种类的LED(12)、(13)、转换镜头(11)、光源控制单元(16)的镜头模块(10),智能手机(1)具备用于检测LED(12)、(13)的各自的亮灯和灭灯的亮灭灯检测单元(3a)、控制摄像头(2)的拍摄的拍摄控制单元(3b)以及将通过摄像头(2)拍摄的拍摄图像与LED(12)、(13)关联起来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上的显示控制单元(3c),因此在拍摄时确切地控制LED(12)、(13)的亮灯、灭灯,在LED(12)、(13)亮灯时能够准确地通过智能手机(1)的摄像头(2)拍摄皮肤。

Description

镜头模块以及携带型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具备摄像头的携带型终端可装卸地安装的镜头模块以及具备该镜头模块和所述携带终端的携带型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的有:对带摄像头的携带电话(包括智能手机)或带摄像头的平板型电子设备等带摄像头的携带型电子设备安装转换镜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通过将转换镜头安装在电子设备侧的镜头(主镜头)上,即使携带型电子设备的摄像头的镜头是单焦点镜头,也能够将焦距变化成广角侧或望远侧。此外,有时作为转换镜头使用具有近拍功能(微距拍摄功能)的镜头,来进行微距拍摄。
此外,已知的还有放大拍摄脸部皮肤而分析皮肤状态的皮肤用摄像头,例如,对携带电话的摄像头附加作为皮肤用摄像头的功能,例如附加放大被摄体而近拍的功能的转换镜头也是已知的。该情况下,例如,将所拍摄的皮肤图像用邮件等发送给进行皮肤图像分析的公司,就能够容易地用邮件返回皮肤分析结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2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使携带电话具备皮肤拍摄功能的转换镜头贴近皮肤而近拍(微距拍摄)皮肤。此外,在携带电话或智能手机中,作为摄像头拍摄时的照明,具有将LED作为光源的闪光灯装置的情况较多。
一般将在该闪光灯装置中所使用的LED设定成通过适度光量照明距离摄像头1m左右的被摄体。
因此,使用该闪光灯装置且进行了基于转换镜头的近拍时,闪光灯装置的LED距离被摄体太近,造成作为被摄体的皮肤没有被均匀地照明,或照明过度而在拍摄到的图像中产生泛白的可能性。虽然也可考虑不使用闪光灯装置而用外光或室内的照明光来拍摄皮肤,但根据状况存在照明状态大幅度变动的可能性。
因为这些问题,考虑在转换镜头上设置适合于微距拍摄的闪光灯装置。此时,作为成为闪光灯装置的光源的LED电源内置电池并且设置电源开关,在拍摄操作开始时用户打开闪光灯装置的电源开关而发光,在拍摄操作结束时用户关闭闪光灯装置的电源开关而灭灯。
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用闪光灯装置,则闪光灯装置并非瞬间发光,而是在比较长的时间,闪光灯装置保持打开的状态,与一般闪光灯装置那样只亮灯一瞬间的情况相比,使用电力变大,需要大容量的大型电池或电池更换时期提前。
此外,在拍摄皮肤状态的时候,需要进行主要使用表面反射光来捕捉皮肤表面的形状的照明模式(细纹模式)下的拍摄和去除表面反射光来捕捉皮肤内部状态的照明模式(斑点模式)下的拍摄等2个种类的拍摄。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被安装在具备摄像头的携带终端,在拍摄皮肤等被摄体时,进行多个种类的拍摄,并且在拍摄时能够确切地控制光源的亮灯、灭灯的镜头模块以及在光源亮灯时能够确实地通过携带终端的摄像头进行拍摄的携带型拍摄装置。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镜头模块被可装卸地安装在具备摄像头的携带终端上,该镜头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
波长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光源,其向被摄体照射的光;
转换镜头,其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被所述被摄体反射而得到的反射光汇聚在所述摄像头;以及
光源控制单元,其分别控制所述多个种类的光源的亮灯和灭灯。
在本发明中,由于具有对皮肤等被摄体照射光的波长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光源,因此容易地进行多个种类的拍摄,并且通过光源控制单元来控制多个种类的光源的亮灯和灭灯,由此在拍摄时能够确切地控制光源的亮灯、灭灯。
此外,本发明的携带型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摄像头的携带终端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
所述携带终端具备:亮灭灯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多个种类的光源的各自的亮灯和灭灯;拍摄控制单元,其在通过该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各个所述光源的亮灯和灭灯时,控制基于所述摄像头的拍摄;以及显示控制单元,其通过该拍摄控制单元的控制,将通过所述摄像头拍摄的拍摄图像与所述光源的种类关联起来显示在所述携带终端的画面上。
在本发明中,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多个种类的光源的各自的亮灯时,拍摄控制单元可使摄像头进行拍摄,直到检测出多个种类的光源的各自的灭灯为止,拍摄控制单元可使摄像头的拍摄持续待机,因此可确实地通过摄像头拍摄基于多个种类的光源的被摄体。
此外,通过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将通过摄像头拍摄的拍摄图像与光源种类关联起来显示在携带终端的画面上,因此用户可容易确认显示在画面上的拍摄图像的种类。
此外,在本发明的所述结构中,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摄像头拍摄的拍摄图像根据其波长成分与光源关联起来显示在所述携带终端的画面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将拍摄图像根据其波长成分与光源关联起来显示在画面上,因此在通过摄像头进行拍摄时,也可以不将拍摄图像与光源的种类关联起来。因此,具有可加大光源从规定值偏离的容许值,降低光源的价格的优点。
即,搭载于镜头模块上的LED等光源需要搭载例如细纹拍摄用、斑点拍摄用的光源,并且还需要搭载从规定值偏离较少的光源。可是,实时上,由于光源的波长会有参差,因此选择靠近规定值的波长的光源来使用。因此,LED等光源,虽然价格高,但根据所述结构,可加大光源从规定值偏离的容许值,可降低光源的价格。
此外,在本发明的所述构成中,所述镜头模块的所述光源控制单元重复进行如下的控制:使多个种类的所述光源依次亮灯预定时间,并且在多个种类的所有光源亮灯后,使所有光源灭灯预定时间,
在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所有光源的灭灯后,检测出最初的所述光源的亮灯时,所述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
之后,所述拍摄控制单元以预定时间间隔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以便与所述多个种类的光源的亮灯同步。
根据这样的结构,具有以下优点:光源控制单元重复进行使多个种类的光源依次亮灯预定时间,并且在多个种类的所有光源的亮灯后,使所有光源灭灯预定时间的控制时,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所有光源的灭灯后,检测出最初光源的亮灯时,拍摄控制单元对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之后,拍摄控制单元以预定时间间隔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以便与所述多个种类的光源的亮灯同步,因此可确实地通过携带终端的摄像头进行基于多个种类的光源的拍摄,并且亮灭灯检测单元只需检测所有光源的灭灯和该灭灯后的最初的光源的亮灯,就可进行基于多个种类的光源的拍摄。
此外,在本发明的所述结构中,所述镜头模块的所述光源控制单元进行如下的控制:每隔预定时间依次重复进行多个种类的所述光源的亮灯和灭灯,
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通过检测出所述各光源的光的波长,来检测出哪个光源正在亮灯,
在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出所述各光源的亮灯的情况下,所述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
此外,对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表示拍摄控制单元按下摄像头的快门。
根据这样的结构,光源控制单元每隔预定时间依次重复进行多个种类的所述光源的亮灯和灭灯的情况下,亮灭灯检测单元通过检测出各光源的光的波长,来检测出哪个光源正在亮灯时,拍摄控制单元对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因此可确实地通过携带终端的摄像头进行基于多个种类的光源的拍摄。
此外,在本发明的所述结构中,所述镜头模块的所述光源控制单元重复进行如下的控制:使多个种类的所述光源依次亮灯预定时间,并且在多个种类的所有光源亮灯后,使所有光源灭灯预定时间,
该携带型拍摄装置依次重复进行如下的工序:
在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所有光源的灭灯后,通过波长检测出最初的所述光源的亮灯是哪个光源的亮灯的情况下,所述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
接着,在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所有光源的灭灯后,通过波长检测出下个所述光源的亮灯是哪个光源的亮灯的情况下,所述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
根据这样的结构,光源控制单元进行使多个种类的光源依次亮灯预定时间,且在多个种类的所有光源亮灯后,使所有光源灭灯预定时间的控制时,该携带型拍摄装置依次重复进行如下的工序: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所有光源的灭灯后,通过波长检测出最初的光源的亮灯是哪个光源的亮灯的情况下,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拍摄控制单元将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接着,在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所有光源的灭灯后,通过波长检测出下个光源的亮灯是哪个光源的亮灯的情况下,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因此可确实地通过携带终端的摄像头来进行基于多个种类的光源的拍摄,并且可在准确的定时进行基于各光源的拍摄。
此外,本发明的镜头模块在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镜头模块中,具备:收发单元,其接收来自所述携带终端的光源亮灯指示信号和光源灭灯指示信号,并且向所述携带终端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和光源灭灯通知信号,
所述光源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光源亮灯指示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光源亮灯,并且使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携带终端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在接收到所述光源灭灯指示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光源灭灯,并且使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携带终端发送光源灭灯通知信号。
根据这样的结构,光源控制单元从携带终端接收到光源亮灯指示信号时,使光源亮灯,并且使收发单元向所述携带终端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因此可根据基于摄像头的拍摄在适当的定时进行光源的亮灯。
此外,光源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光源灭灯指示信号时使光源灭灯,并且使收发单元向所述携带型终端发送光源灭灯通知信号,因此可根据摄像头的拍摄的结束在适当的定时进行光源的灭灯。
此外,本发明的携带型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摄像头的携带终端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块,
所述携带终端具备终端侧收发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显示控制单元,其中,终端侧收发单元接收来自所述镜头模块的收发单元的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和光源灭灯通知信号,并且向所述镜头模块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和光源灭灯通知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在从所述镜头模块经由所述收发单元和终端侧收发单元接收到光源亮灯通知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在基于该摄像头的拍摄结束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终端侧收发单元和收发单元向所述镜头模块发送光源灭灯指示信号;在从所述镜头模块经由所述收发单元和终端侧收发单元接收到光源灭灯通知信号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终端侧收发单元和收发单元向所述镜头模块发送光源亮灯指示信号,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摄像头拍摄的拍摄图像与所述光源的种类关联起来显示在所述携带终端的画面上。
根据本发明,携带终端的控制单元经由收发单元和终端侧收发单元接收到来自镜头模块的光源亮灯通知信号时,使摄像头进行拍摄,因此可确实地通过摄像头对被摄体进行拍摄。
此外,基于摄像头的拍摄后,经由携带终端收发和收发单元向镜头模块发送光源灭灯指示信号,,因此可确实地使光源灭灯,防止电池的消耗。
此外,通过显示控制单元,将通过摄像头拍摄的拍摄图像与光源的种类关联起来显示在携带终端的画面上,因此用户可容易确认显示在画面上的拍摄图像的种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镜头模块,在拍摄皮肤等被摄体时,可进行多个种类的拍摄,并且在拍摄时可准确地控制光源的亮灯、灭灯。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携带型拍摄装置,在光源亮灯时可确实通过携带终端的摄像头进行拍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的图,是其主视图。
图2是表示镜头模块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镜头模块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镜头模块的镜头壳体部分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镜头模块的镜头壳体部分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镜头模块的LED基板的平面图。
图7A是框图。
图7B是智能手机的主视图,图7B(a)是表示将拍摄按钮配置在画面的上端部的图,图7B(b)是表示将拍摄按钮配置在画面的上端部略右半部的图。
图8是说明通过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拍摄人的脸部皮肤的方法的例子的图,是表示第1例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第2例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3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第4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5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第6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第7例的流程图,是表示皮肤镜头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第7例的流程图,是表示智能手机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8例的流程图,是表示智能手机侧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的框图。
图18是通过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拍摄人的脸部皮肤的方法的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图7B所示,该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由智能手机1(图示于图1和图7A)和镜头模块10构成,其中,智能手机1是具备数码摄像头(具备摄像元件的图2所示的摄像头2)的携带型电子设备(携带终端),镜头模块10具备由安装在智能手机1的摄像头2上而用于放大皮肤24(图示于图7A)来进行近拍的2枚透镜11a、11b(图示于图3~图5、图7A)构成的转换镜头11和拍摄照明用LED12、13(图示于图3~图7A)。
此外,在图1、图2中,对于镜头模块10,未图示具备用于支持转换镜头11的镜筒20a(图示于图3~图5)的后述的镜头壳体20部分除外的壳体10a的前面部分,而是图示了可看见安装有内部的电池17、电源开关19、电子电路部16a的电路基板16b的状态。
镜头模块10具备壳体10a,壳体10a除了镜头壳体20外形成为扁平的箱状,配置成使转换镜头11与设有智能手机1的显示器(省略图示)的正面的相反侧即背面的摄像头2的镜头部分重合。
例如,可以通过夹式或带式将该壳体10a固定在智能手机1。夹式例如在镜头模块10设置在镜头模块10之间夹住智能手机1的夹部件(省略图示)。即,在镜头模块10与固定在该镜头模块10上的夹部件之间通过弹性力来夹住智能手机1。
此时,在容许范围内,可对智能手机1的背面纵横移动镜头模块10,可对应于智能手机1的各机型的摄像头2的配置。
带式例如手表的表带那样,在镜头模块上安装橡皮带等可伸缩的带(省略图示),通过将智能手机1插入到带内,将镜头模块10固定在智能手机1上,该情况下也可以对智能手机1的背面纵横移动转换镜头11。
镜头模块10具备:上述的转换镜头11和LED12、13、驱动LED12的LED驱动电路14(图标于图7A)、驱动LED13的LED驱动电路15(图标于图7)。
此外,镜头模块10如图4、图5所示具备用于收纳转换镜头11的镜头壳体20。镜头壳体20在基端侧(安装有摄像头2的一侧)具备支撑转换镜头11的镜筒20a,前端面是拍摄皮肤24时与皮肤24碰触的碰触部20b,构成为碰触部20b与皮肤24碰触的状态下遮蔽外光。此外,在碰触部20b形成矩形状(略正方形状)的开口部20c,拍摄面对开口部20c的皮肤24的部分。
如图3~图5所示,镜筒20a在支撑由透镜11a和透镜11b构成的转换镜头11的状态下,被固定在镜头壳体20的基端部(安装在摄像头2的一侧的端部)内。此外,在镜筒20a的基端部设有后述的第2偏光板22。此外,在镜头壳体20内支持有具备向碰触部20b的开口部20c照射拍摄用照明光的LED12、13的LED基板12a(图示于图3~图6)。
将LED12、13设置在LED基板12a上。此外,如后所述,拍摄皮肤24的细纹的LED13有1个,拍摄皮肤24的斑点的LED12有2个。此外,LED基板12a的2个LED12成为被后述的第1偏光板21覆盖的状态。此外,LED驱动电路14、15也被设在LED基板12a上。此外,也可以将LED驱动电路14、15设在电路基板16b上。
此外,如图3~图5所示,将LED基板12a配置成该LED12、13直接照明面对镜头壳体20的开口部20c的皮肤24,但也可以通过半反射镜的反射,使LED12、13的光向面对开口部20c的皮肤24照射。
此外,镜头模块10在固定于壳体10a的电路基板16b具备对LED驱动电路14、15、CPU16等供给电力的电池17的电源电路18(图标于图7A)和电源开关19。另外,作为电池17图示了圆板状的钮扣电池,但电池例如也可以是七号电池。电源开关19可以采用滑动式、按下式等各种开关。设置电源开关19的设置场所并不不限于皮肤镜头10的壳体部分,也可以在碰触皮肤的碰触部设置按下式的电源开关。该按下式电源开关也可以与皮肤接触而打开开关。此时,在由硅胶构成的接触部件以朝着外侧弹出的状态从碰触部凸出,通过接触部件接触皮肤而成为打开电源开关,离开时成为关闭。此外,也可以赋予较强力的弹力,用手进行长按来进行打开、关闭。该情况下,即使接触皮肤,也不会打开电源开关。
此外,上述二个LED12、13的发光色稍微不同,LED12使用于皮肤24的斑点的摄像,发光色略白。相对于此,LED13使用于皮肤24的细纹的摄像,相对于LED12的发光色,黄色较重,较接近于肤色的颜色。
此外,在斑点拍摄用LED12上设有第1偏光板21,在转换镜头11与摄像头2之间设有第2偏光板22。这是用于拍摄位于皮肤24表面稍微下方的斑点,通过这些偏光板21、22,通过用LED12拍摄皮肤24的斑点时的皮肤24内部的反射光,大幅降低皮肤24表面的反射光,容易拍摄斑点。此外,在第1偏光板21和第2偏光板22中,偏光方向正交。LED12的光通过第1偏光板21后被偏光,该偏光即使被皮肤24反射仍会维持,成为难以通过第2偏光板22的状态。相对于此,在皮肤24内部反射的光消除了偏光而会通过第2偏光板22。此外,也可以不设置偏光板21、22。
在这种镜头模块10中,通过电子电路部的CPU16的控制,在拍摄细纹时设成使LED13发光(亮灯),并且熄灭了LED12的状态,在拍摄斑点时设成使LED12发光,并且熄灭了LED13的状态。
智能手机1具有公知的作为携带电话的功能,能够进行使用无线线路的通话。此外,智能手机1具有未图示的显示器,并且通过无线线路能够与因特网连接,可经由因特网进行电子邮件的收发,可通过作为应用程序(App)的浏览器浏览网站。此外,例如,可对网站等服务器上传文件,也可从网站等服务器下载文件。
此外,智能手机1具备具有CPU、ROM、RAM等的控制单元(图示于图7A)3,可执行作为程序的应用程序。此外,控制单元3与作为存储装置的闪存4连接,可以保存下载的应用程序或音乐文件、动画文件、静止图像文件等应用程序(程序)。
此外,控制单元3能够控制摄像头2而进行拍摄(摄像),并且可将拍摄的图像数据保存到闪存4中。此外,通过图像处理或图像解析用应用程序,可进行图像数据的解析或处理。
摄像头2具有摄像原件,可拍摄静止图像、运动图像,例如以设定成30fps等的帧率拍摄图像。
并且,控制单元3具有:亮灭灯检测单元3a,其检测LED12、13的亮灯和灭灯;拍摄控制单元3b,其在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各个LED12、13的亮灯和灭灯时,控制摄像头2的拍摄;以及显示控制单元3c,其通过该拍摄控制单元3b的控制,将用摄像头2拍摄的拍摄图像与LED12、13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携带终端的画面上。
皮肤镜头(镜头模块)10具备:所述转换镜头11和LED12、13、驱动LED12的LED驱动电路14、驱动LED13的LED驱动电路15。此外,镜头模块10具备:经由LED驱动电路14、15控制LED12、13的亮灯和灭灯的作为光源控制单元的CPU16。此外,CPU16实际上并非CPU单体,而是具备ROM、RAM等存储单元的单芯片微电脑(IC芯片)。
此外,皮肤镜头(镜头模块)10具备:具有对LED驱动电路14、15、CPU16等供给电力的电池17的电源电路18和电源开关19。
此外,皮肤镜头(镜头模块)10具备转换镜头11的镜筒20。镜筒20支撑转换镜头11,并且作为遮光罩(hood)发挥功能,在前端面与皮肤接触的状态下遮蔽外光。
(第1例)
接着,参照图8说明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来拍摄人的脸部皮肤的方法的控制序列的第1例。
首先,拍摄者(用户)打开智能手机1的电源后,在其画面选择“简易皮肤诊断”的应用程序(步骤US1)。
这样,智能手机1的拍摄处理就会开始(步骤SS1)。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显示“请打开皮肤镜头的电源,并放在皮肤上。准备完成后请触摸拍摄按钮”的信息(步骤SS1)。该信息可以是语音,也可以是并用。
在皮肤镜头10中,打开电源开关时(步骤HS1),对该皮肤镜头10进行初期化处理(步骤HS2),开始LED的亮灭模式。即,CPU(光源控制单元)16进行每隔预定时间依次重复2个种类的LED12、13的亮灯和灭灯的控制。
首先,使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2秒(步骤HS3)后,使该LED13灭灯0.5秒(步骤HS4)。接着,使斑点拍摄用LED12亮灯2秒(步骤HS5)后,使该LED12灭灯0.5秒(步骤HS4)。
之后,依次反复步骤HS3~步骤HS5,从初期化处理(步骤HS2)后经过30秒后(步骤HS6),CPU16进行关闭电源的处理(步骤HS7)。在步骤HS6中没有经过30秒的情况下,依次反复步骤HS3~步骤HS5,经过30秒后(步骤HS6),CPU16进行关闭电源的处理(步骤HS7)。
这样,在皮肤镜头10中,每隔预定时间(亮灯2秒、灭灯0.5秒)依次反复LED13、12的亮灯和灭灯。
在此,在皮肤镜头10(镜头模块)的电池17快消耗完的情况下,在步骤HS6经过30秒,在步骤HS7关闭电源前,在预定时间(例如3秒)进行使LED12、13中的至少某一方闪烁预定间隔(例如0.2秒间隔),由此向用户通知电池块消耗完的情况。此时,预先对LED驱动电路14、15设定如上所述的闪烁处理,皮肤镜头10的CPU16经由电源电路18检测到电池17的消耗的情况下,向LED驱动电路14、15进行指示,使LED12、13如上所述地闪烁即可。若如此构成,则不需要使用户知道电池17消耗的特别的显示功能,而能确准确地通知电池17的消耗。
此时,在电源电路18中设置电池电压下降检测电路等电源电压监视单元,并具有在电池17的电压在设定的基准电压以下时,输出信号的功能。
此外,在快消耗完的电池17中,一旦LED12、13开始闪烁,电压急剧下降,在经过所述步骤HS6中的30秒前,设置在电源电路18中的电池电压下降检测电路动作,有时会通过CPU16的指示而停止LED闪烁动作。为了防止这种电池17已经消耗的状态下的少于规定时间(30秒)的时间的LED闪烁结束,进行如下的处理。即,在所述步骤HS6中的30秒的期间,CPU16经由所述电池电压下降检测电路没有检测出一次电池电压下降的情况下,将该信息记录在设于皮肤镜头10中的未图标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作为标志信息。
然后,下次按下了电源开关19时,若有所述标志信息,则CPU16指示LED驱动电路14、15而不进行LED12、13的皮肤拍摄用亮灯。将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所记录的所述标志更换为新的电池17,例如检测到电池电压在4.3V以上时,才会从该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清除(删除)。
这样的将电池17消耗通知给用户的功能和电池17已经消耗的状态下的用于防止少于规定时间(30秒)的LED闪烁的功能,在后述的第2例~第8例中也是同样的。
在皮肤镜头中的上述LED的闪烁模式中,拍摄者将携带型拍摄装置放置在皮肤上(步骤US2)后,触摸显示在智能手机的画面中的拍摄按钮(步骤US3)。
拍摄操作中,用户很难看到画面。因此,将画面中的拍摄按钮设置成即使用户不看画面也能触摸,并且,不会碰到显示在画面中的其他按钮而进行错误操作。即,如图7B(a)所示,假定用手保持智能手机1并且用食指来触摸拍摄按钮1a,而在画面的上端部分显示拍摄按钮1a。期望拍摄按钮1a在从上端至画面纵尺寸的1/5~1/3的范围内。
此外,对于用右手操作的用户,如图7B(b)所示,将拍摄按钮1b配置在画面的上述范围中的右半部,优选的是配置在从画面右端向左1/4~1/2的范围内。对于用左手操作的用户,优选的是将拍摄按钮1b配置在该对称的位置。这是在假定用户利用手镜边看摄像头的拍摄画面边操作的情况下,有效的方法。
并且,还需要在画面中配置用于取消拍摄的按钮,但需要配置在用户在拍摄时最不容易误碰触的部分。若考虑用户一边用手拿智能手机而接触皮肤一边用食指碰触拍摄按钮的情况,则有选的是配置在画面的下半部的位置、从画面下端到纵画面尺寸1/3的位置。此外,取消时用户一般会看着画面进行操作,因此优选的是从画面下端向纵画面尺寸1/5的位置。
用户触摸拍摄按钮时,通过语音向用户提示“开始拍摄。请等待5秒”的信息(步骤SS3)。
在所述智能手机1中,步骤SS3的后,在亮灭灯检测单元3a确认LED12、13的灭灯前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S4)。在步骤SS4确认了LED12、13的灭灯后,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细纹拍摄用LED13的光波长,来检测出该LED13正在亮灯(步骤SS5)。接着,拍摄控制单元3b考虑该LED13的亮灯时间(2秒),在亮灯时间内的适当的时间对所述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6)。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可取得细纹用拍摄图像。
接着,在亮灭灯检测单元3a确认LED12、13的灭灯的前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S7)。一旦能够确认灭灯,则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斑点拍摄用LED12的光的波长,从而检测出该LED12正在亮灯(步骤SS8)。接着,拍摄控制单元3b考虑该LED12的亮灯时间(2秒),在亮灯时间内的适当的时间对所述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9)。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得静止图像。由此,可取得斑点用拍摄图像。
接着,显示控制单元3c将所述摄像头2拍摄的细纹用和斑点用2个种类的拍摄图像与LED13、12关联起来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步骤SS10)。即,区别要显示的拍摄图像是以LED13为光源而拍摄的细纹用图像还是以LED12为光源而拍摄的斑点用图像后进行显示。
在步骤SS6由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是细纹用图像,在步骤SS8用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是斑点用图像,因此分别将用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作为细纹用而保存在存储器4中,并且作为斑点用而保存在存储器4中。因此,通过从存储器4读取各图像,可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显示细纹用拍摄图像和斑点用拍摄图像。
一旦该显示结束,则在智能手机1中是结束拍摄处理,用户选择是再次拍摄或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中的某个。在图8的流程中记载了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US4),前进至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的情况(步骤SS11)。
此外,在本例中,在拍摄细纹后,进行斑点拍摄,但也可以是相反的。
此外,智能手机1有各种机型,LED的波长检测和拍摄摄像头控制处理的时间根据机型而不同。在本例中,虽然考虑最花时间的机型而将LED亮灯时间设为2秒,但实质上即使设成1秒左右也不会有问题。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LED亮灯时间设成2秒,但亮灯需要时间依存于智能手机1的摄像头性能。在智能手机1的摄像头2,在对焦调整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情况下,需要将LED亮灯时间设定成长时间,相反,在对焦调整较快的智能手机1中,由于LED亮灯时间是长时间,因此存在等待时间变长的问题。
因此,也可追加能够变更LED亮灯时间的功能。例如,对镜头模块10的LED驱动电路14、15预先设定多个亮灯时间(例如,1.5秒、2.0秒、2.5秒、3.0秒),一旦长按电源开关19(例如5秒),则CPU16检测出这些,而向LED驱动电路14、15进行指示,依次(例如,1.5秒、2.0秒、2.5秒、3.0秒的顺序)变更(切换)LED亮灯时间即可。
若这样构成,则每次长按电源19时能够变更LED亮灯时间,因此可根据智能手机1的摄像头性能(对焦性能),设定适当的LED亮灯时间。
这样LED亮灯时间的变更功能在后述的第2例~第8例中也可以同样地仅追加。
此外,当变更了LED亮灯时间时,需要向给用户通知该变更,但该通知例如在电源开关19设置可发出多个种类光线的LED,将多个亮灯时间与LED的多个发光色分别对应起来,在每次长按电源开关19时改变LED的发光色即可。
此外,在镜头模块10的适当部位设置与LED亮灯时间相应的多个LED,每次长按电源开关19时,使与LED亮灯时间对应的LED亮灯即可。
此外,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在细纹拍摄用LED13的波长检测后,未检测到斑点拍摄用LED12波长的情况下,在细纹拍摄用LED13的波长检测时,有可能偶尔将外光判别成细纹拍摄用LED13,该情况下,需要重新进行处理。
根据本例,在光源控制单元(CPU)16进行每隔预定时间依次重复LED13、12的光源的亮灯与灭灯的控制的情况下,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LED12、13的各自的亮灯时,拍摄控制单元3b使摄像头2进行拍摄,在检测到LED12、13的灭灯时,在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到LED12或LED13的波长前,使摄像头的拍摄待机,因此能够准确地用摄像头2进行细纹用和斑点用的皮肤的拍摄。
此外,通过显示控制单元3c将由摄像头2拍摄的拍摄图像与LED12或LED13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因此用户可容易地确认显示在画面的拍摄图像的种类。即,用户可容易地确认是细纹用拍摄图像还是斑点用拍摄图像。
(第2例)
在所述第1例中,检测出细纹拍摄用LED13的波长,通过摄像头2进行细纹拍摄后,在确认了LED13、12的灭灯后,进行斑点拍摄用LED12的波长检测。
该方式的优点在与,通过智能手机1的性能提高等,LED波长检测和拍摄的摄像头控制时间变短,即使出现在皮肤镜头10侧缩短斑点拍摄用LED12和细纹拍摄用LED13的亮灯时间即2秒的机型,智能手机1侧的软件不变更,无论哪种皮肤镜头机型都能处理。另一方面,将来若不变更斑点拍摄用LED12和细纹拍摄用LED13的亮灯时间即2秒,则也可以以细纹拍摄用LED13的亮灯时间是2秒为前提,省略之后的LED12、13的0.5秒的灭灯。此时的控制顺序如以下所示。即,参照图9说明通过第1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来拍摄人的脸部皮肤的方法的控制顺序的第2例,。
首先,在本例中,所述步骤US1~步骤US4、所述步骤SS1~步骤SS3与所述第1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皮肤镜头10中,在初期化处理后,CPU(光源控制单元)16依次使2个种类的LED13、12亮灯预定时间(2秒),并且在LED13、12亮灯后,反复进行使LED13、12灭灯预定时间(0.5秒)的控制。
即,CPU16首先使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2秒(步骤HS13)后,使该LED13灭灯,同时使斑点拍摄用LED12亮灯2秒(步骤HS14)。与LED13的灭灯一起使LED12亮灯,因此在LED13与LED12之间的亮灯、灭灯中,不会出现LED13、12双方都灭灯的情况。之后,使LED13、12灭灯0.5秒(步骤HS15)。
然后,依次重复步骤HS13~步骤HS15,从初期化处理(步骤HS2)开始经过30秒后(步骤HS16),CPU16进行关闭电源的处理(步骤HS17)。在步骤HS16没有经过30秒的情况下,依次重复步骤HS13~步骤HS15,一旦经过30秒后(步骤HS16),CPU16进行关闭电源的处理(步骤HS17)。
这样,在皮肤镜头10中,使LED13、12依次亮灯预定时间(2秒),并且在LED13、12亮灯后,重复进行使LED13、12灭灯预定时间(0.5秒)的控制。
在所述智能手机1中,步骤SS3之后,在亮灭灯检测单元3a确认LED12、13的灭灯之前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S14)。在步骤SS14确认了LED12、13的灭灯后,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细纹拍摄用LED13的光波长,从而检测出该LED13正在亮灯(步骤SS15)。
接着,使定时器启动(步骤SS16)。该计时器内置于智能手机1中作为计时功能,所述控制单元3能够检测出定时器的打开/关闭控制以及定时器的经过时间。
使计时器启动后,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镜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驟SS17)。即,发出摄镜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在所述步骤SS15确认了细纹拍摄用LED13正在亮灯,因此可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
接着,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2秒,因此若控制单元3通过定时器检测出经过了2秒(步骤SS18),则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19)。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在所述步骤SS15确认了细纹拍摄用LED13正在亮灯,从该亮灯经过了2秒,因此在步骤SS19斑点拍摄用LED12亮灯。因此,能够得到斑点用拍摄图像。
这样,拍摄控制单元3b以与LED13、12的亮灯同步地,以预定时间(2秒)间隔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因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和斑点用拍摄图像。
接着,显示控制单元3c将所述摄像头2拍摄的细纹用和斑点用2个种类的拍摄图像与LED13、12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步骤SS20)。即,区别要显示的拍摄图像是以LED13为光源而拍摄的细纹用图像还是以LED12为光源而拍摄的斑点用图像后进行显示。在步骤SS17通过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是细纹用图像,在步骤SS19通过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是斑点用图像,因此分别将通过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作为细纹用保存在存储器4中,并且作为斑点用而保存在存储器4中。因此,通过从存储器4读取各图像,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能够显示细纹用拍摄图像和斑点用拍摄图像。
一旦该显示结束,则用户选择在智能手机1选择结束拍摄处理或进行再次拍摄或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等中的某个。在图9的流程中记载了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US4),而前进至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的情况(步骤SS11)。
另外,在本例中,在细纹拍摄之后,进行斑点拍摄,但也可以是相反的。
根据本例,CPU(光源控制单元)16依次使2个种类的LED13、12亮灯预定时间,并且在LED13、12的亮灯后,重复进行使该LED13、12灭灯预定时间(0.5秒)的控制的情况下,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到LED13、12的灭灯后,检测出最初的LED13的亮灯时,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之后,拍摄控制单元3b与LED12的亮灯同步的方式,通过定时器以预定时间(2秒)间隔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因此能够准确地通过智能手机1的摄像头2进行基于2个种类LED13、12的拍摄。此外,具有如下的优点,即:亮灭灯检测单元3a只需检测出LED13、12的灭灯和该灭灯之后的最初的LED13的亮灯,就能够进行基于2个种类的LED13、12的拍摄。
此外,与第1例同样地,通过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摄像头2拍摄的拍摄图像与LED12或LED13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因此用户可容易确认显示在画面的拍摄图像的种类。即,用户可容易确认是细纹用拍摄图像还是斑点用拍摄图像。
(第3例)
在所述第1和第2例中,首先等待细纹拍摄用LED13的波长的检测后进行摄像头拍摄。该情况下,正好在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开始之后,触摸了拍摄按钮时,细纹拍摄用LED13灭灯,接着斑点拍摄用LED12进行亮灯、灭灯。接着,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后,开始进行摄像头拍摄。为了防止因拍摄按钮的触摸定时拍摄开始前的时间不同,判别LED的波长是细纹拍摄用还是斑点拍摄用,然后进行拍摄为较佳。该情况下,与单纯判别细纹拍摄用LED13或斑点拍摄用LED12是否亮灯相比,处理上较花时间。因此,LED12、13的亮灯时间,与第1例和第2例的情况相比,越长则越安全,在本第3例中设为2.2秒。参照图10说明此时的控制顺序,。
首先,在本例中,所述步骤US1~步骤US4、所述步骤SS1~步骤SS3、步骤HS1~步骤HS7与所述第1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但是,在本例中,在步骤HS3中,将细纹拍摄用LED13的亮灯时间设成2.2秒,在步骤HS5中,将斑点拍摄用LED12的亮灯时间设成2.2秒,这点与第1例不同。
此外,在肌肤镜头10中重复进行如下的控制,即:使LED13、12依次亮灯预定时间(2.2秒),并且在LED13、12亮灯后,使LED13、12灭灯预定时间(0.5秒),但在该重复过程中,在LED12、13的灭灯后,不知道哪个LED(LED13还是LED12)正在亮灯,因此通过智能手机1进行LED的波长判别,判断哪个LED(LED13还是LED12)正在亮灯(步骤SS26和步骤SS31)。此外,在图10中,将“细纹或斑点拍摄LED亮灯2.2秒”的步骤设为步骤HS3(5),将“斑点或细纹拍摄LED亮灯2.2秒”的步骤设为步骤HS5(3)。
在所述智能手机1中,步骤SS3之后,在亮灭灯检测单元3a确认LED12、13的灭灯的前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S24)。在步骤SS24确认了LED12、13的灭灯后,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LED12或LED13的亮灯(步骤SS25),接着,进行LED12或LED13的波长判别(步骤SS26),由此,判断正在亮灯的LED是斑点拍摄用LED12还是细纹拍摄用LED13。
若亮灯的LED是细纹拍摄用LED13,则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27)。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
另一方面,若亮灯的LED是斑点拍摄用LED12,则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28)。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的拍摄图像。
接着,在亮灭灯检测单元3a确认LED12、13的灭灯前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S29)。之后,与步骤SS25的情况同样地,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LED12、13的亮灯(步骤SS30),接着与步骤SS26的情况同样地,进行LED12、13的波长判别(步骤SS31),判断正在亮灯的LED是斑点拍摄用LED12还是细纹拍摄用LED13。
若亮灯的LED是细纹拍摄用LED13,则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32)。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
另一方面,若亮灯的LED是斑点拍摄用LED12,则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33)。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的拍摄图像。
这样,在本例中,分别进行2次细纹用拍摄和斑点用拍摄。
接着,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所述摄像头2拍摄的细纹用和斑点用2个种类的拍摄图像与LED13、12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步骤SS34)。即,区别要显示的拍摄图像是以LED13为光源而拍摄的细纹用图像还是以LED12为光源而拍摄的斑点用图像后进行显示。
一旦该显示结束,则用户选择在智能手机1中结束拍摄处理或进行再次拍摄或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等中的某个。在图10的流程中记载了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US4),而前进至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的情况(步骤SS11)。
根据本例,除了可获得与第1例同样的效果,还具有如下的优点,即:可以防止因拍摄按钮的触摸定时而拍摄开始的时间不同。
(第4例)
在第1例~第3例中,为了在判别是智能手机1侧的细纹拍摄用LED13的波长还是斑点拍摄用LED12的波长时不发生错误,搭载于肌肤镜头10上的LED需要搭载细纹拍摄用和斑点拍摄用的LED13、12,并且要搭载偏差少于规定值的LED。但是,实时上,由于LED的波长散乱,因此区别靠近规定值的波长的LED来使用。因此,LED价格变高。第4例表示从规定值开始的偏差的容许值变大,且实现LED价格下降的例子。为此,LED的波长成分不是通过绝对值来判别,而是对两个LED13、12进行相对性比较,将更靠近红色的波长成分的LED判别成细纹拍摄用LED13,将更靠近蓝色的波长成分的LED判别成斑点拍摄用LED12即可。参照图11说明此时的控制顺序。
首先,在本例中,所述步骤US1~步骤US4、所述步骤SS1~步骤SS3、步骤HS1~步骤HS7与所述第3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智能手机1中,步骤SS3之后,在亮灭灯检测单元3a确认LED12、13的灭灯前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S4)。在步骤SS4确认了LED12、23的灭灯后,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LED12或LED13的亮灯(步骤SS40)。在该步骤SS40中,亮灭灯检测单元3a仅检测出LED的亮灯,而不判别LED是细纹拍摄用LED13还是斑点拍摄用LED12。
一旦检测出LED的亮灯,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41)。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可获得细纹用拍摄图像或斑点用拍摄图像。
接着,在亮灭灯检测单元3a确认LED12、13的灭灯前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S42),在确认了灭灯之后,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LED12或LED13的亮灯(步骤SS43)。亮灭灯检测单元3a仅检测出LED的亮灯,而不判别LED是细纹拍摄用LED13还是斑点拍摄用LED12。可是,在该步骤SS43中,若在步骤40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则斑点拍摄用LED12亮灯。相反,若在步骤40斑点拍摄用LED12亮灯,则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
一旦检测出LED的亮灯,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44)。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可获得细纹用拍摄图像或斑点用拍摄图像。在该步骤SS44中,若在步骤SS41获得了细纹用拍摄图像,则可获得斑点用拍摄图像。相反,若在步骤SS41获得了斑点用拍摄图像,则可获得细纹用拍摄图像。
接着,显示控制单元3c比较在步骤SS41和步骤SS44获得的拍摄图像的波长成分,将红色成分相对较多的图像保存在闪存4中作为细纹图像(步骤SS45),接着,将蓝色成分相对较多的图像保存在闪存4中作为斑点图像(步骤SS46)。也可以调换该步骤SS45和步骤SS46的顺序。
接着,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所述摄像头2拍摄的细纹用和斑点用2个种类的拍摄图像与LED13、12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步骤SS47)。即,区别要显示的拍摄图像是以LED13为光源而拍摄的细纹用图像还是以LED12为光源而拍摄的斑点用图像后进行显示。
一旦该显示结束,用户选择在智能手机1中结束拍摄处理或进行再次拍摄或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等中的某个。在图11的流程中记载了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US4),而前进至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的情况(步骤SS11)。
根据本例,可获得与第4例同样的效果。此外,将获得的拍摄图像根据其波长成分与LED12、13关联起来而显示在画面,因此在通过摄像头进行拍摄的时,可以不将拍摄图像与LED12、13关联起来。因此,具有可加大从LED的规定值的偏差的容许值,而降低LED价格的优点。
(第5例)
在所述例子中,在确认了细纹拍摄用LED13、斑点拍摄用LED12的灭灯后,进行LED的波长检测,在进行了细纹拍摄用LED13的亮灯确认后,进行摄像头2的拍摄控制,之后再次进行细纹拍摄用LED13、斑点拍摄用LED12的灭灯确认后,在进行了斑点拍摄用LED12的亮灯确认后,进行摄像头2的拍摄控制,但在本第5例中,LED12、13的灭灯确认只进行最初的1次,来谋求处理的快速化。参照图12说明此时的控制顺序。
首先,在本例中,所述步骤US1~步骤US4、所述步骤SS1~步骤SS3、步骤HS1~步骤HS7与所述第1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所述智能手机1中,步骤SS3之后,在亮灭灯检测单元3a确认LED12、13的灭灯前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S4)。在步骤SS4中确认了LED12、13的灭灯后,启动定时器(定时器设定T=0)(步骤SS50)。将该定时器内置于智能手机1内作为计时功能,所述控制单元3能够检测定时器的打开/关闭控制和定时器的经过时间。
接着,启动定时器起经过1秒之前等待(步骤SS50a),经过1秒后,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LED12、13的亮灯,进行LED12、13的波长判别(步骤SS51)。
若点灯的LED是斑点拍摄用LED12,则从定时器启动开始经过3.5秒后(T=3.5(秒))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2)。即,关闭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拍摄图像。LED12在LED12、13的灭灯后,亮灯2秒,因此LED12的亮灯开始后0.5秒后~1.0秒后,在LED12亮灯的期间的大致中间时间点(中央时间点),使摄像头2的快门开闭。
接着,从定时器启动后经过6.0秒后(T=3.5+2.0+0.5),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3)。即,关闭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LED13在LED12、13灭灯后,LED12的2秒的亮灯、LED12、13的0.5秒的灭灯后,会亮灯2秒,因此LED13的亮灯开始后0.5秒后~1.0秒后,在该LED13亮灯的期间的大致中间时间点(中央时间点),使摄像头2的快门开闭。
另一方面,在步骤SS51中,若正在亮灯的LED是细纹拍摄用LED13,则从定时器启动起经过3.5秒后(T=3.5(秒)),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4)。即,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LED13在LED12、13的灭灯后,亮灯2秒,因此在LED13亮灯的期间的大致中间时间点(中央时间点),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
接着,从定时器启动起经过6.0秒后(T=3.5+2.0+0.5),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5)。即,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拍摄图像。LED12在LED12、13的灭灯后,LED13的2秒的亮灯、LED12、13的0.5秒的灭灯后,会亮灯2秒,因此在该LED12亮灯的期间的大致中间时间点(中央时间点),使摄像头2的快门开闭。
接着,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所述摄像头2拍摄的细纹用和斑点用2个种类的拍摄图像与LED13、12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步骤SS10)。即,区别要显示的拍摄图像是以LED13为光源而拍摄的细纹用图像还是以LED12为光源而拍摄的斑点用图像而进行显示。
一旦该显示结束,用户选择在智能手机1中结束拍摄处理或进行再次拍摄或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等中的某个。在图12的流程中记载了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US4),而前进至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的情况(步骤SS11)。
根据本例,可获得与第1例同样的效果。此外,LED12、13的灭灯确认只进行最初的1次,因此可实现处理的快速化。此外,摄像头2的拍摄在LED12、13亮灯的时间的大致中间时间点(中央时间点)进行,因此可确实地进行拍摄。
(第6例)
第2例是节省LED12、13之间的0.5秒灭灯的情况的例子,但在本第6例中,除了这些外,不需要进行LED的波长判别。参照图13说明此时的控制顺序。
首先,在本例中,所述步骤US1~步骤US4、所述步骤SS1~步骤SS3、步骤HS1~步骤HS7与所述第2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但是,在肌肤镜头10侧的控制中,与第2例不同,进行如下的控制,即:在初期化处理后,CPU(光源控制单元)16首先使LED13、12灭灯预定时间(0.5秒)(步骤SS15)后,使2个种类的LED13、12依次亮灯预定时间(2秒),并且在LED13、12亮灯后,使LED13、12灭灯预定时间(0.5秒)。
在所述智能手机1中,在步骤SS1~SS3之后,亮灭灯检测单元3a确认了LED12、13的灭灯(步骤SS61)后,使定时器启动(定时器设定T=0)(步骤SS62)。
接着,从定时器启动起经过1秒后(T=1.0(秒)),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63)。即,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即,LED12、13灭灯后,首先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因此通过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可获得细纹用拍摄图像。LED13在LED12、13的灭灯后,亮灯2秒,因此在LED13亮灯的2秒间的中间时间点(中央时间点(亮灯开始起0.5~1.0秒后)),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
接着,从定时器启动起经过3.0秒后(T=1.0+2.0),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64)。即,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拍摄图像。LED12在LED12、13的灭灯后,LED13的2秒的亮灯后,亮灯2秒,因此在该LED12亮灯的期间的中间时间点(中央时间点(亮灯开始起经过0.5~1.0秒后)),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
接着,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所述摄像头2拍摄的细纹用和斑点用2个种类的拍摄图像与LED13、12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步骤SS10)。即,区别要显示的拍摄图像是以LED13为光源而拍摄的细纹用图像还是以LED12为光源而拍摄的斑点用的图像后进行显示。
一旦该显示结束,用户选择在智能手机1中结束拍摄处理或进行再次拍摄或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等中的某个。在图13的流程中记载了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US4),而前进至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的情况(步骤SS11)。
根据本例,除了可获得与所述第2例同样的效果外,由于摄像头2的拍摄在LED12、13亮灯时间的中间时间点(中央时间点)进行,因此还具有可确实拍摄的优点。
另外,在第5例、第6例中,在LED亮灯开始后经过0.5后最快速地进行拍摄摄像头控制,但并不一定在开始拍摄摄像头控制起经过0.0秒后进行拍摄,因此也可在LED亮灯开始时间点开始拍摄摄像头控制。
此外,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1例~第6例中,全部都是在肌肤镜头10的电源关闭之后,使LED12、13交互地亮灯,在经过预定时间后全部灭灯,但通过如下地进行动作,能够防止电池的消耗。
即,通过在肌肤镜头10中搭载发光检测装置或DTMF(Dual-ToneMulti-Frequency,双音多频)检测装置来识别拍摄按钮触摸,通过闪光灯发光或发出预定音阶(不容易与生活语言发生混淆的音阶,容易让检测装置进行检测的音阶),首先使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2秒,接着使斑点拍摄用LED13亮灯2秒,在各自的2秒的中央时间点的定时按下快门,由此能够防止电池的消耗。
此外,于本实施例中,虽然肌肤镜头的LED从电源开关打开起经过30秒后自动灭灯来抑制因忘记关灯所致的电力消耗,但也可设计成用户拍摄后经过15秒后自动灭灯,该时间用户可以操作应用程序而自由设定。
在上述的第1例~第6例中,在肌肤镜头10上设置手动进行打开/关闭的开关单元,在拍摄前用户手动打开开关,而开始LED12、13的亮灯、灭灯控制,并且在用户将肌肤摄像头与皮肤接触时,第2开关自动地(用户不需要有意思地操作开关的打开)成为打开,开始LED12、13的亮灯、灭灯控制,由此可提高消耗电力的抑制/用户操作性,可如下地抑制外光的影响。另外,也可取消主开关而通过所述第2开关单元构成。
此外,作为第2自动开关单元的例子列举如下的例子。
(1)在肌肤镜头与皮肤接触的部分(在图2,是碰触部20b的一面)设置1个或等间隔设置多个1.0mm程度弹性凸出的按压开关。
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CPU16检测出碰触部20b与皮肤接触而按下了按压开关,该CPU16检测出将开关(电源开关19)设成打开,碰触部20b远离皮肤、按压开关因弹性恢复力而返回到原来状态,该CPU16将开关(电源开关19)设成关闭。
(2)在遮光的镜筒内部设置光电传感器,一旦从明亮状态切换成暗状态时,即所述碰触部20b与皮肤接触(密接)而使镜筒内部从明亮状态切换成暗状态时,识别为打开开关而进行控制。相反,所述碰触部20b远离皮肤而使镜筒内部从暗状态切换成明亮状态时,识别为关闭开关而进行控制。
该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即:CPU16通过来自光电传感器的信号检测镜筒内部从明亮状态切换成暗状态的情况,该CPU16将开关(电源开关19)设成打开,相反CPU16通过来自光电传感器的信号检测镜筒内部从暗状态切换成明亮状态的情况,该CPU16将开关(电源开关19)设成关闭。
LED12、13的亮灯、灭灯通过摄像头显像是亮的还是暗的来判别。但是,除了LED12、13亮灯而变明亮以外,还应注意外光进入而变亮。总结明、暗的情况,则有如以下的表1所示的模式。
[表1]
状态No.1和2是正规的拍摄状态,如状态No.3~6所示,在皮肤没有与镜头密接的状态下,摄像头显像的明暗依存于镜头的外光入射的有无。
为了减少状态No.3~6的误判别,在透镜与皮肤密接的部分设置开关,通过使皮肤与镜头密接,将皮肤拍摄装置的电源设成打开,开始LED的闪烁处理即可。表2表示此时的拍摄处理的流程。
[表2]
在表2的No.5中,在进行拍摄处理的时间点,是镜头与皮肤密接的状态,认为没有外光射入而进行处理。此外,若皮肤镜头10的电源开关不采用与皮肤密接时打开的方式,则存在打开开关后,在皮肤镜头与皮肤接触的时间点,已经经过了30秒而LED不在亮灯的情况,但在本方式就不会有这种顾虑。
(第7例)
在第1例~第4例中,通过LED12、13的波长来进行细纹用LED13、斑点用LED12的判别,但作为其他方式,也可在LED12、13的亮灯时间、灭灯时间的定时,进行LED的判别。
图14和图15表示第7例的处理顺序。该第7例是通过灭灯时间的长度来判别LED12、13的例子,图14表示皮肤测定装置(皮肤镜头10)侧的处理顺序,图15表示智能手机1侧的处理顺序。将皮肤测定装置10的电源开关19设成如上所述一旦与皮肤接触则自动变为打开,但也可如上所述手动设成打开。
首先,在本例中,所述步骤US1~步骤US4、所述步骤SS1~步骤SS3与所述第5例相同,因此省略其图示和说明。
如图14所示,在皮肤镜头(皮肤拍摄装置)10侧,一旦用户使皮肤摄像头与皮肤接触时,自动地(用户无需有意思地操作开关的打开)电源开关成为打开(HS1),进行初期化处理(HS2)。接着,进行闪存4的CRC检查(步骤HS20)后,将定时器设定成30秒(步骤HS21)。
接着,使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2秒(步骤HS23)后,使该LED13灭灯0.5秒(步骤HS24)。接着,使斑点拍摄用LED12亮灯2秒(步骤HS25)后,使该LED12灭灯1秒(步骤HS26)。
之后,依次重复步骤HS23~步骤HS26,从定时器设定(步骤HS21)起经过30秒后(步骤HS27),CPU16进行关闭电源的处理(步骤HS28)。在步骤HS27没有经过30秒的情况下,依次重复步骤HS23~步骤HS26,一旦经过30秒(步骤HS27)后,CPU16进行关闭电源的处理(步骤HS28)。
这样,使细纹用LED13亮灯2秒后,使该LED13灭灯0.5秒,使斑点用LED12亮灯2秒后,使该LED12灭灯1秒,通过这样的灭灯时间的差,可判别是哪个LED正在亮灯。
如图15所示,在所述智能手机1中,所述步骤SS3之后,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LED12、13哪一方的LED的亮灯前处理等待状态(步骤SS4a)。检测到LED的亮灯之后,检测出该亮灯的LED的灭灯之前处于等待状态(步骤SS4b)。
在步骤SS4b中确认了LED的灭灯后,启动定时器(定时器设定T=0)(步骤SS50a)。该定时器测量LED的灭灯时间。
此外,将定时器内置于智能手机1内作为计时功能,所述控制单元3可检测出定时器的打开/关闭控制和定时器的经过时间。
接着,若检测出LED的亮灯(步骤SS51a),则通过定时器测量该LED在步骤SS4b中灭灯后在步骤SS51a亮灯的时间而得到定时器值(灭灯时间)(步骤SS50b)。
若在步骤SS50b中获得的计时器值是约0.5秒的情况下,细纹用LED13灭灯,因此接着斑点用LED12亮灯。因此,考虑该LED12的亮灯时间2秒),在亮灯时间内的适当的时间,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驟SS52a)。即,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拍摄图像。
此外,在步骤SS50b中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1.0秒的情况下,进入后述的处理(步骤SS54a),但计时器值是约0.5秒或约1.0秒以外的值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S4a。
接着,在检测到LED12的熄灯后(步骤SS52b),使定时器启动(定时器设定T=0)(步骤SS52c)。该定时器测量LED12的灭灯时间。
接着,若检测到LED12的亮灯(步骤SS52d),则该LED12在步骤SS52b灭灯起至LED13亮灯为止的时间,可通过所述定时器进行测量而获得定时器值(灭灯时间)(步骤SS52e)。
在步骤SS52e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1.0秒的情况下,由于斑点用LED12灭灯,因此接着细纹用LED13亮灯。因此,考虑该LED13的亮灯时间(2秒),在亮灯时间内的适切时间,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2f)。即,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
此外,在步骤SS52e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1.0秒以外的值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S4a。
另一方面,在步骤SS50b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1.0秒的情况下,由于斑点用LED12灭灯,因此接着细纹用LED13亮灯。因此,考虑该LED13的亮灯时间(2秒),在亮灯时间内的适当时间,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4a)。即,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
接着,在检测到LED13的灭灯之后(步骤SS54b),使定时器启动(定时器设定T=0)(步骤SS54c)。该定时器测量LED13的灭灯时间。
接着,若检测到LED13的亮灯(步骤SS54d),则通过所述定时器测量该LED13在步骤SS54b灭灯起至LED12亮灯的时间而获得定时器值(灭灯时间)(步骤SS54e)。
在步骤SS54e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0.5秒的情况下,由于细纹用LED13灭灯,因此接着斑点用LED12亮灯。因此,考虑该LED12的亮灯时间(2秒),在亮灯时间内的适当时间,拍摄控制单元3b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4f)。即,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拍摄图像。
此外,在步骤SS54e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0.5秒以外的值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S4a。
接着,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所述摄像头2拍摄的细纹用和斑点用2个种类的拍摄图像与LED13、12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步骤SS10)。即,区别要显示的拍摄图像是以LED13为光源而拍摄的细纹用图像还是以LED12为光源而拍摄的斑点用图像后进行显示。
一旦该显示结束,用户选择在智能手机1中结束拍摄处理或进行再次拍摄或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等中的某个。在图15的流程中记载了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US4),而前进至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的情况(步骤SS11)。
根据本例,通过LED12、13的亮灯时间、灭灯时间的定时,来进行LED的判别,因此可谋求处理的迅速化。
此外,在本例中,想要使LED12、13的灭灯时间不同,但也可使该LED12、13灭灯时间相同,使细纹用LED13和斑点用LED12的亮灯时间分别为例如1.5秒和2.0秒而不同,在最初的灭灯后测量亮灯的LED的亮灯时间,来判定目前亮灯的是细纹用LED13还是斑点用LED12中的哪一个,并从下个LED亮灯起开始进行拍摄即可。
(第8例)
本例是组合了所述第7例和基于LED的波长的识别的例子。可以排除外光的波长恰好与细纹用LED、斑点用LED的波长一致的情况的误拍摄,或外光的明暗定时恰好与LED的亮灯、灭灯定时一致情况的误拍摄。
肌肤镜头10(肌肤测定装置)侧的处理顺序与图14所示的第7例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智能手机1侧的处理顺序如以下所示。
如图16所示,在智能手机1中,与图15所示的第7例同样地,按照步骤SS4a、步骤SS4b、步骤SS50a、步骤SS51a、步骤SS50b的顺序进行处理。
在步骤SS50b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0.5秒的情况下,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斑点拍摄用LED12的光波长,由此检测出该LED12正在亮灯(步骤SS52)。若检测出LED12正在亮灯,则拍摄控制单元3b在该LED12的亮灯时间内的适当时间,对所述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2a)。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拍摄图像。
接着,在检测到LED12的灭灯之后(步骤SS52b),使定时器启动(定时器设定T=0)(步骤SS52c)。该定时器系测量LED12的灭灯时间。
接着,若检测到LED12的亮灯(步骤SS52d),则可通过所述定时器测量该LED12在步骤SS52b灭灯起至LED13亮灯的时间,而获得定时器值(灭灯时间)(步骤SS52e)。
在步骤SS52e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1.0秒的情况下,由于斑点用LED12灭灯,因此接着细纹用LED13亮灯。
接着,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细纹拍摄用LED13的光波长,由此检测出该LED13正在亮灯(步骤SS53)。若检测出LED13正在亮灯,则拍摄控制单元3b在该LED13的亮灯时间内的适当时间,对所述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2f)。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
另一方面,在步骤SS50b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1.0秒的情况下,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细纹拍摄用LED13的光波长,由此检测出该LED13正在亮灯(步骤SS53)。若检测出LED13正在亮灯,则拍摄控制单元3b在该LED13的亮灯时间内的适当时间,对所述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4a)。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
接着,在检测到LED13的灭灯之后(步骤SS54b),使定时器启动(定时器设定T=0)(步骤SS54c)。该定时器测量LED13的灭灯时间。
接着,若检测到LED13的亮灯(步骤SS54d),则通过所述定时器测量该LED13在步骤SS54b灭灯起至LED12亮灯的时间,而获得定时器值(灭灯时间)(步骤SS54e)。
在步骤SS54e获得的定时器值是约0.5秒的情况下,由于细纹用LED13灭灯,因此接着斑点用LED12亮灯。
接着,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斑点拍摄用LED12的光波长,由此检测出该LED12正在亮灯(步骤SS52)。若检测出LED12正在亮灯,则拍摄控制单元3b在该LED12的亮灯时间内的适当时间,对所述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54f)。即,发出摄像头2的快门声而取入静止图像。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拍摄图像。
接着,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所述摄像头2拍摄的细纹用和斑点用2个种类的拍摄图像与LED13、12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步骤SS10)。即,区别要显示的拍摄图像是以LED13为光源而拍摄的细纹用图像还是以LED12为光源而拍摄的斑点用图像后进行显示。
一旦该显示结束,用户选择在智能手机1中结束拍摄处理或进行再次拍摄或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等中的某个。在图16的流程中记载了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US4),而前进至下个应用程序处理的情况(步骤SS11)。
根据本例,通过亮灭灯检测单元3a检测出LED12、13的光波长,由此检测出该LED12、13正在亮灯,因此存在如下优点,即:可以排除外光的波长恰好与细纹用LED13、斑点用LED12的波长一致的情况的误拍摄或外光的明暗定时恰好与LED12、13的亮灯、灭灯定时一致的情况的误拍摄。
另外,虽然在所述第7例和第8例中,通过灭灯时间的长度来判别LED,但也可测定LED的亮灯时间来判别LED的种类。
此外,在所述第8例等中,为了检测出细纹用LED波长、斑点用LED,而使用波长检测的表现来进行了说明,但在实际的处理中,与测定波长本身相比,根据波长来判别改变的颜色为较佳。
(第2实施形态)
图17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的框图。本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与所述第1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的不同点在于,在智能手机1与肌肤镜头(镜头模块)10之间具备可进行数据或信号的收发的收发单元,因此关于携带型拍摄装置的结构,会详细说明该点,而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肌肤镜头(镜头模块)10具备:收发单元25,其从智能手机1接收光源亮灯指示信号和光源灭灯指示信号,并且向该智能手机1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和光源灭灯通知信号。该收发单元25例如由蓝牙模块25构成,通过CPU16控制该蓝牙模块25。
另外,光源亮灯指示信号是用于使所述LED12、13亮灯的信号,光源灭灯指示信号是用于使LED12、13灭灯的信号。此外,光源亮灯通知信号系是用于通知LED12、13亮灯的信号,光源灭灯通知信号是用于通知LED12、13灭灯的信号。
此外,CPU(光源控制单元)16在从智能手机1经由收发单元25接收到光源亮灯指示信号时,使LED12、13亮灯,并且使收发单元25向智能手机1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此外,在从智能手机1经由收发单元25接收到光源灭灯指示信号时,使LED12、13灭灯,并且使收发单元25向智能手机1发送光源灭灯通知信号。
此外,智能手机1具备:智能手机收发单元(终端侧收发单元)26,其接收来自肌肤镜头(镜头模块)10的收发单元25的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和光源灭灯通知信号,并且向肌肤镜头(镜头模块)10发送光源亮灯指示信号和光源灭灯指示信号的(以下,将智能手机收发单元26称作收发单元26)。该收发单元26例如由蓝牙模块26构成,通过控制单元3控制该蓝牙模块26。
此外,控制单元3在从肌肤镜头(镜头模块)10经由收发单元25和收发单元26接收到光源亮灯通知信号时,使摄像头2进行拍摄,在该摄像头2的拍摄结束时,将光源灭灯指示信号经由收发单元26和收发单元25发送给肌肤镜头(镜头模块)10,在从肌肤镜头(镜头模块)10经由收发单元25和收发单元26接收到光源灭灯通知信号时,将光源亮灯指示信号经由收发单元26和收发单元25发送给肌肤镜头(镜头模块)10。
并且,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拍摄控制单元3b拍摄的拍摄图像与LED12、13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
接着,参照图18说明通过第2实施方式的携带型拍摄装置来拍摄人的脸部皮肤的方法的控制顺序的一例,。
首先,拍摄者(用户)打开智能手机1的电源后,在其画面选择“简易皮肤诊断”的应用程序(步骤US1)。
这样,智能手机1的拍摄处理开始(步骤SS1)。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显示“请打开肌肤镜头的电源,并放在皮肤上。若准备完成请触摸拍摄按钮」的信息(步骤SS2)。
之后,拍摄者将携带型拍摄装置放置在皮肤上(步骤US2)之后,触摸显示在智能手机的画面中的拍摄按钮(步骤US3)。
此外,在肌肤镜头10中,一旦打开电源开关(步骤HS1),则该皮肤镜头10进行初期化处理(步骤HS2),之后,基于蓝牙模块的收发单元25成为接收待机状态(步骤HS70)。
在肌肤镜头10的初期化处理中,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显示“开始拍摄。保持该状态请等待○秒”的信息(步骤SS3)。
一旦拍摄者(用户)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触摸拍摄按钮时,智能手机1的控制单元3生成用于使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的亮灯指令(光源亮灯指示信号)(步骤SS70)。该亮灯指令作为信号从收发单元26进行发送,通过肌肤镜头10的收发单元25接收该信号。然后,通过接收该亮灯指令,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步骤HS71)。一旦细纹拍摄用LED13亮灯,则从肌肤镜头10的收发单元25向智能手机1发送LED亮灯通知信号(光源亮灯通知信号)。一旦智能手机1经由收发单元26接收LED亮灯通知信号时,控制单元3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71)。即,按下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细纹用拍摄图像。
在通过摄像头2获得细纹用拍摄图像后,智能手机1的控制单元3生成由于使细纹拍摄用LED13灭灯的灭灯指令(光源灭灯指示信号)(步骤SS72)。从收发单元26发送该灭灯指令作为信号,通过肌肤镜头10的收发单元25接收该信号。然后,通过接收该灭灯指令,细纹拍摄用LED13灭灯(步骤HS72)。
一旦细纹拍摄用LED13灭灯,从肌肤镜头10的收发单元25向智能手机1发送LED灭灯通知信号(光源灭灯通知信号)。通过接收该LED灭灯通知信号,控制单元3生成用于使斑点拍摄用LED12亮灯的亮灯指令(光源亮灯指示信号)(步骤SS73)。从收发单元26发送该亮灯指令作为信号,通过肌肤镜头10的收发单元25接收该信号。然后,通过接收该亮灯指令,斑点拍摄用LED12亮灯(步骤HS73)。
一旦LED12亮灯,从肌肤镜头10的收发单元25向智能手机1发送LED亮灯通知信号(光源亮灯通知信号)。一旦智能手机1经由收发单元26接收该LED亮灯通知信号,控制单元3对摄像头2进行拍摄控制(步骤SS74)。即,打开摄像头2的快门。由此,能够得到斑点用拍摄图像。
接着,控制单元3生成用于使斑点拍摄用LED12灭灯的灭灯指令(光源灭灯指示信号)(步骤SS75)。从收发单元26发送该灭灯指令作为信号,通过肌肤镜头10的收发单元25接收该信号。然后,通过接收该灭灯指令,斑点拍摄用LED12灭灯(步骤HS74)。
接着,在肌肤镜头10中,在步骤HS75判断是否从智能手机1发送了下个细纹用LED13的亮灯指令,若发送了该亮灯指令,则返回到步骤HS71而进行同样的处理。另一方面,若没发送亮灯指令,则关闭电源(步骤HS76)而结束处理。
另一方面,在智能手机1中,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所述摄像头2拍摄的细纹用和斑点用2个种类的拍摄图像与LED13、12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步骤SS76)。即,区别要显示的拍摄图像是以LED13为光源而拍摄的细纹用图像还是以LED12为光源而拍摄的斑点用图像后进行显示。
在步骤SS71中通过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是细纹用图像,在步骤SS74中通过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是斑点用的图像,因此分别将通过摄像头2拍摄的图像作为细纹用而保存在存储器4中,并且作为斑点用而保存在存储器4中。因此,通过从存储器4读取各图像,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可显示细纹用拍摄图像和斑点用拍摄图像。
一旦该显示结束,在智能手机1中选择结束拍摄处理或是拍摄者选择下个应用程序处理(US4),则前进至下个应用程序处理(步骤SS11)。
根据本实施发送,肌肤镜头10的光源控制单元(CPU)16从智能手机1经由收发单元26、25接收到光源亮灯指示信号时,使LED12、13分别亮灯,并且使收发单元25向智能手机1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因此根据基于摄像头2的拍摄而在适当的定时进行LED12、13的亮灯。
此外,光源控制单元16在通过收发单元26、25接收到光源灭灯指示信号时,使LED12、13灭灯,并且使收发单元25向智能手机1发送光源灭灯通知信号,因此可根据基于摄像头的拍摄的结束而在适当的定时进行光源的灭灯。
此外,智能手机1的控制单元3在经由收发单元25和收发单元26接收到来自皮肤镜头10的LED亮灯通知信号(光源亮灯通知信号)时,进行摄像头2的拍摄控制(进行拍摄),因此可确实地通过摄像头2拍摄被摄体的皮肤。
并且,进行摄像头2的拍摄后,经由收发单元26、25将LED灭灯指示信号发送给皮肤镜头10,因此可确实地使LED12、13灭灯,可防止电池的消耗。
此外,通过显示控制单元3c将通过摄像头2拍摄的拍摄图像与LED12、13关联起来而显示在智能手机1的画面中,因此用户可容易确认显示在画面中的拍摄图像是细纹用拍摄图像还是斑点用拍摄图像。
此外,在所述第1和第2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具备数码摄像头的携带终端以智能手机1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作为具备摄像头的携带终端,并不限于智能手机1。例如,也可以是具备数码摄像头的通常的移动电话、具备数码摄像头的平板等。
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在智能手机1与皮肤镜头(镜头模块)10之间进行数据或信号的收发的收发单元,采用了无线通信之一的蓝牙模块25、26,但收发单元并不限于无线通信,也可以是有线通信,例如通过USB进行连接。
符号说明
1 智能手机(携带终端)
2 摄像头
3 控制部
3a 亮灭灯检测部
3b 拍摄控制单元
3c 显示控制单元
10 皮肤镜头(镜头模块)
12 斑点拍摄用LED(光源)
13 细纹拍摄用LED(光源)
16CPU (光源控制单元)

Claims (8)

1.一种镜头模块,其被可装卸地安装在具备摄像头的携带终端上,该镜头模块的特征在于,具备:
波长不同的多个种类的光源,其向被摄体照射光;
转换镜头,其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被所述被摄体反射而得到的反射光汇聚在所述摄像头;以及
光源控制单元,其分别控制所述多个种类的光源的亮灯和灭灯。
2.一种携带型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摄像头的携带终端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
所述携带终端具备:亮灭灯检测单元,其检测所述多个种类的光源的各自的亮灯和灭灯;拍摄控制单元,其在通过该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各个所述光源的亮灯和灭灯时,控制基于所述摄像头的拍摄;以及显示控制单元,其通过该拍摄控制单元的控制,将通过所述摄像头拍摄的拍摄图像与所述光源的种类关联起来显示在所述携带终端的画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型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摄像头拍摄的拍摄图像根据其波长成分与光源关联起来显示在所述携带终端的画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型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模块的所述光源控制单元重复进行如下的控制:使多个种类的所述光源依次亮灯预定时间,并且在多个种类的所有光源亮灯后,使所有光源灭灯预定时间,
在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所有光源的灭灯后,检测出最初的所述光源的亮灯时,所述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
之后,所述拍摄控制单元以预定时间间隔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以便与所述多个种类的光源的亮灯同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型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模块的所述光源控制单元进行如下的控制:每隔预定时间依次重复进行多个种类的所述光源的亮灯和灭灯,
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通过检测出所述各光源的光的波长,来检测出哪个光源正在亮灯,
在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分别检测出所述各光源的亮灯的情况下,所述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型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模块的所述光源控制单元重复进行如下的控制:使多个种类的所述光源依次亮灯预定时间,并且在多个种类的所有光源亮灯后,使所有光源灭灯预定时间,
该携带型拍摄装置依次重复进行如下的工序:
在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所有光源的灭灯后,通过波长检测出最初的所述光源的亮灯是哪个光源的亮灯的情况下,所述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
接着,在所述亮灭灯检测单元检测出所有光源的灭灯后,通过波长检测出下个所述光源的亮灯是哪个光源的亮灯的情况下,所述拍摄控制单元对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型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携带型拍摄装置具备:收发单元,其接收来自所述携带终端的光源亮灯指示信号和光源灭灯指示信号,并且向所述携带终端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和光源灭灯通知信号,
所述光源控制单元在接收到所述光源亮灯指示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光源亮灯,并且使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携带终端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在接收到所述光源灭灯指示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光源灭灯,并且使所述收发单元向所述携带终端发送光源灭灯通知信号。
8.一种携带型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摄像头的携带终端和权利要求7所述的镜头模块,
所述携带终端具备终端侧收发单元、控制单元以及显示控制单元,其中,终端侧收发单元接收来自所述镜头模块的收发单元的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和光源灭灯通知信号,并且向所述镜头模块发送光源亮灯通知信号和光源灭灯通知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在从所述镜头模块经由所述收发单元和终端侧收发单元接收到光源亮灯通知信号的情况下,使所述摄像头进行拍摄;在基于该摄像头的拍摄结束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终端侧收发单元和收发单元向所述镜头模块发送光源灭灯指示信号;在从所述镜头模块经由所述收发单元和终端侧收发单元接收到光源灭灯通知信号的情况下,经由所述终端侧收发单元和收发单元向所述镜头模块发送光源亮灯指示信号,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将通过所述摄像头拍摄的拍摄图像与所述光源的种类关联起来显示在所述携带终端的画面上。
CN201380068327.6A 2012-12-27 2013-12-20 镜头模块以及携带型拍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197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84670 2012-12-27
JP2012-284670 2012-12-27
PCT/JP2013/084327 WO2014103954A1 (ja) 2012-12-27 2013-12-20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携帯型撮影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9792A true CN104919792A (zh) 2015-09-16
CN104919792B CN104919792B (zh) 2018-05-01

Family

ID=51021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8327.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19792B (zh) 2012-12-27 2013-12-20 镜头模块以及携带型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9547218B2 (zh)
EP (1) EP2924977B1 (zh)
JP (1) JP6255351B2 (zh)
KR (1) KR102010995B1 (zh)
CN (1) CN104919792B (zh)
TW (1) TWI599839B (zh)
WO (1) WO2014103954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4638A (zh) * 2015-09-18 2015-12-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7837070A (zh) * 2017-09-30 2018-03-27 精诚工坊电子集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大拍摄面积的便携式皮肤检测仪
CN108632526A (zh) * 2018-02-01 2018-10-09 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鸟类追踪系统
CN109219389A (zh) * 2016-04-22 2019-01-15 菲特斯津公司 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皮肤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CN109567759A (zh) * 2019-01-08 2019-04-05 深圳市视泰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皮肤检测仪
CN109688899A (zh) * 2016-06-30 2019-04-26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矫正镜片的组件、计算机程序、系统、以及套件
CN111357275A (zh) * 2017-09-20 2020-06-30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闪光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5404A (zh) * 2020-08-14 2020-11-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微距成像系统、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32723B1 (ko) * 2012-12-28 2018-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장치
US20150172522A1 (en) * 2013-12-16 2015-06-18 Olloclip, Ll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close-up imaging with a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TWI662356B (zh) * 2014-11-12 2019-06-11 日商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O2016099099A1 (en) * 2014-12-15 2016-06-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sensing protection device
US9781319B2 (en) 2015-01-27 2017-10-03 Moment Inc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case for mobile photography
KR101683667B1 (ko) * 2015-04-29 2016-12-08 주식회사 하이소닉 휴대단말기용 발광 액세서리 및 휴대단말기용 액세서리 발광 시스템
CN105141848A (zh) * 2015-09-20 2015-12-09 成都宇珩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摄像头直播用带声控模块的转接设备
CN105141819A (zh) * 2015-09-20 2015-12-09 成都宇珩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主播用电脑摄像头
CN105141818A (zh) * 2015-09-20 2015-12-09 成都宇珩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主播用带声控的电脑摄像头
CN105141845A (zh) * 2015-09-20 2015-12-09 成都宇珩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摄像头直播用转接设备
CN105141817A (zh) * 2015-09-20 2015-12-09 成都宇珩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主播用带离开提示效果的电脑摄像头
CN105141820A (zh) * 2015-09-20 2015-12-09 成都宇珩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主播用带红外线感应器的电脑摄像头
CN105141846A (zh) * 2015-09-20 2015-12-09 成都宇珩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脑摄像头直播用带扬声器的转接设备
US10298906B2 (en) 2016-08-18 2019-05-21 Verily Life Sciences Llc Dermal camera attachment
ES2882498T3 (es) 2016-10-18 2021-12-02 Koninklijke Philips Nv Dispositivo accesorio y dispositivo de formación de imágenes
US10795240B2 (en) 2016-11-18 2020-10-06 Moment Inc Protective case for a mobile device
KR20180064705A (ko) * 2016-12-06 2018-06-15 전자부품연구원 휴대폰을 이용한 휴대용 바이러스 검출 장치
EP3567425B1 (en) * 2017-01-06 2024-05-01 Fuji Corporatio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image capturing
JP6808529B2 (ja) * 2017-02-14 2021-01-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7259929B2 (ja) * 2017-12-27 2023-04-18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アタッチメント
EP3738302A2 (en) 2018-01-08 2020-11-18 Scandit AG Mobile device case and techniques for multi-view imaging
US10656405B2 (en) * 2018-01-20 2020-05-1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capture under controlled environment for mobile devices
JP6966953B2 (ja) * 2018-02-21 2021-11-17 ヤーマン株式会社 撮像システム、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818040B2 (en) 2018-12-27 2020-10-27 Sephora USA, Inc. Image capture device for a color customization system
KR102190520B1 (ko) * 2019-06-26 2020-12-11 주식회사 옵티맥 3차원 카메라 모듈
KR20210075673A (ko) 2019-12-13 2021-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사용자의 피부 상태를 측정하는 전자 장치와 이의 동작 방법
US11003048B1 (en) * 2019-12-13 2021-05-11 VG Technology Inc. Polarized imaging apparatus for use with a mobile device
KR20220033924A (ko) * 2020-09-10 2022-03-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증강 현실 장치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2022120681A (ja) * 2021-02-05 2022-08-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0431A (zh) * 2004-01-23 2007-02-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系统以及照相机
JP2010160286A (ja) * 2009-01-07 2010-07-22 Softbank Mobile Corp 携帯電話用拡張機器
JP2012008283A (ja) * 2010-06-23 2012-01-12 Mouse Inc 写真撮影装置の補助レンズ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136886A (en) * 1981-02-18 1982-08-2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JPH0879770A (ja) * 1994-08-31 1996-03-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撮像装置
JP3980722B2 (ja) * 1997-04-03 2007-09-26 株式会社モリテックス Ccdマイクロスコープ
JP4192407B2 (ja) * 2000-06-23 2008-12-10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腕時計
JP3859196B2 (ja) * 2001-01-31 2006-12-20 富士フイルム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カメラ
JP3805658B2 (ja) * 2001-10-04 2006-08-02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
CN1672021A (zh) 2002-07-26 2005-09-2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系统
JP2004187248A (ja) * 2002-11-29 2004-07-02 Earth Green:Kk 肌撮影用テレビカメラ装置
JP4616318B2 (ja) * 2004-01-23 2011-01-1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カメラ
JP2006081842A (ja) * 2004-09-17 2006-03-30 Morita Mfg Co Ltd 撮影用補助装置
JP4887011B2 (ja) 2005-07-15 2012-02-29 株式会社モリテックス 拡大撮像装置
JP5036423B2 (ja) 2007-06-28 2012-09-26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画像撮像装置
JP5493754B2 (ja) * 2009-11-19 2014-05-14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影システム、カメラおよび撮影用照明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0431A (zh) * 2004-01-23 2007-02-07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系统以及照相机
JP2010160286A (ja) * 2009-01-07 2010-07-22 Softbank Mobile Corp 携帯電話用拡張機器
JP2012008283A (ja) * 2010-06-23 2012-01-12 Mouse Inc 写真撮影装置の補助レンズ具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4638A (zh) * 2015-09-18 2015-12-3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5204638B (zh) * 2015-09-18 2019-01-1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信息处理方法
CN109219389A (zh) * 2016-04-22 2019-01-15 菲特斯津公司 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皮肤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CN109219389B (zh) * 2016-04-22 2022-07-12 菲特斯津公司 使用电子设备进行皮肤分析的系统和方法
CN109688899A (zh) * 2016-06-30 2019-04-26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矫正镜片的组件、计算机程序、系统、以及套件
CN109688899B (zh) * 2016-06-30 2021-04-30 卡尔蔡司光学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确定矫正镜片的组件、计算机程序、系统、以及套件
CN111357275A (zh) * 2017-09-20 2020-06-30 深圳传音通讯有限公司 闪光灯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837070A (zh) * 2017-09-30 2018-03-27 精诚工坊电子集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具有大拍摄面积的便携式皮肤检测仪
CN108632526A (zh) * 2018-02-01 2018-10-09 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鸟类追踪系统
CN108632526B (zh) * 2018-02-01 2020-06-23 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鸟类追踪系统
CN109567759A (zh) * 2019-01-08 2019-04-05 深圳市视泰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皮肤检测仪
CN111935404A (zh) * 2020-08-14 2020-11-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微距成像系统、方法和装置
CN111935404B (zh) * 2020-08-14 2021-10-1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微距成像系统、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9792B (zh) 2018-05-01
TWI599839B (zh) 2017-09-21
JP6255351B2 (ja) 2017-12-27
WO2014103954A1 (ja) 2014-07-03
US20150355527A1 (en) 2015-12-10
US9547218B2 (en) 2017-01-17
EP2924977B1 (en) 2018-05-09
TW201432363A (zh) 2014-08-16
KR102010995B1 (ko) 2019-08-14
JPWO2014103954A1 (ja) 2017-01-12
EP2924977A4 (en) 2016-07-20
KR20150094751A (ko) 2015-08-19
EP2924977A1 (en) 2015-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9792A (zh) 镜头模块以及携带型拍摄装置
KR101006660B1 (ko) 카메라 결합형 이동단말기의 적외선 촬영 장치 및 방법
WO2019184809A1 (zh) 悬浮触控摄像头模组、电子设备及触控方法
KR100962607B1 (ko) 휴대폰을 이용한 보안인쇄물 진위식별기
GB2547492A (en) Flashgun for use with mobile devices
CN102801906B (zh) 具有日夜双光圈的监控相机
JP5970251B2 (ja) レンズ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撮影方法
JP6059012B2 (ja) 光通信装置、光通信方法および肌撮像システム
EP2458436A1 (en) Projection display device, portable terminal device, and portable camera
CN105847639A (zh) 显示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575349A (zh) 控制成像读取器的目标照明的系统及方法
CN107764822A (zh) 焊接质量检测平台
CN103618851A (zh) 一种自拍方法及终端
US7756410B2 (en) Camera accessory and camera
JP2016173385A (ja) 電子機器及び電子機器の制御方法
CN107667327A (zh) 生物认证设备
JP4471401B1 (ja) 帳票読取り装置および帳票検出方法
TW200515448A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with proximity sensing function
CN211206231U (zh)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现场痕迹多光谱成像检测装置
CN105525850A (zh) 多功能智能猫眼
JP2008134438A (ja) カメラ
JP5223705B2 (ja) カメラ
KR20100031908A (ko) 감시 카메라, 이의 구동 장치 및 방법
CN112825491A (zh) 用于实现发光装置检测的方法和系统
CN116647748A (zh) 摄像装置和摄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Mike SEIR Holdings Co., 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Maxell, 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01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