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7308B -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7308B
CN104917308B CN201510109098.9A CN201510109098A CN104917308B CN 104917308 B CN104917308 B CN 104917308B CN 201510109098 A CN201510109098 A CN 201510109098A CN 104917308 B CN104917308 B CN 1049173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electric wire
stator
groove portion
ozz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0909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17308A (zh
Inventor
庄子裕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17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173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73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得到能抑制产生电线的末端与和导通用槽部导通的导线、搭接线等的连接不良的电动机的定子、具备该电动机的定子的制冷剂压缩机、具备该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空调机、该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该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具备:定子铁心(11);卷绕于绕线部(13a)的电线(12);形成有约束电线(12)的末端的约束用槽部(13c1~13c4)的型腔(13b1、13b2);以及形成有以导通状态夹持电线(12)的末端的导通用槽部(14a1、14a2)的压接端子(14),电线(12)的末端的平均导体直径(D1、D2)比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大。

Description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电动机的定子的 制造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机的定子、具备上述电动机的定子的制冷剂压缩机、具备上述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空调机、制造上述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制造上述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电动机的定子,例如存在如下的电动机的定子,该电动机的定子具备:定子铁心,该定子铁心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磁极齿;装配于磁极齿的绝缘部件;以及卷绕于绝缘部件的绕线部的电线。在电线的末端装配于形成在绝缘部件的型腔的约束用槽部而被约束的状态下,压接端子插入于上述型腔,由此形成为电线的末端被导通用槽部夹持的状态。由于插入前的电线的导体直径比导通用槽部的宽度大,因此在进行上述插入时电线的绝缘覆膜被导通用槽部除去,电线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成为导通状态,结果,电线的末端与和导通用槽部导通的导线、搭接线等成为电连接状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11362号公报(段落[0016]~段落[0024],图1~图5)
在现有的电动机的定子中,例如,型腔的约束用槽部以及压接端子的导通用槽部以与电线的卷绕于绕线部的区域内的平均导体直径对应的宽度形成。但是,在电线的长边方向上,导体直径、弹性模量等并不均匀,并且,当将电线卷绕于绕线部的绕线动作时在电线的端子产生的张力等也不均匀。
因此,例如会产生如下的情况:电线的末端的导体直径变细,该末端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之间的接触压力变得不充分,由此导致将电线的末端夹持于导通用槽部而使电线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成为导通状态的可靠性降低。另外,例如会产生如下的情况:电线的末端的导体直径变细,绝缘覆膜的除去变得不充分,该末端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不足,由此导致将电线的末端夹持于导通用槽部而使电线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成为导通状态的可靠性降低。而且,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产生电线的末端与和导通用槽部导通的导线、搭接线等之间的连接不良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而提出的,得到一种能够抑制产生电线的末端与和导通用槽部导通的导线、搭接线等之间的连接不良的电动机的定子。另外,得到一种具备这种电动机的定子的制冷剂压缩机、以及具备这种制冷剂压缩机的制冷空调机。另外,得到这种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这种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具备:定子铁心,上述定子铁心具有多个磁极齿;电线,上述电线卷绕于绝缘部件的绕线部,且具有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上述绝缘部件装配于上述磁极齿;型腔,上述型腔形成有约束用槽部,上述约束用槽部对上述电线的上述卷绕开始末端以及上述卷绕结束末端中的至少一方的末端进行约束;以及压接端子,上述压接端子形成有导通用槽部,上述导通用槽部以导通状态夹持由上述约束用槽部约束的上述末端,上述末端的平均导体直径比上述电线的卷绕于上述绕线部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大。
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构成为:电线的末端的平均导体直径比电线的卷绕于绕线部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大。因此,例如在型腔的约束用槽部以及压接端子的导通用槽部以与电线的卷绕于绕线部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对应的宽度形成的情况下等,能够提高将电线的末端夹持于导通用槽部而使电线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成为导通状态的可靠性,能够抑制产生电线的末端与和导通用槽部导通的导线、搭接线等之间的连接不良的情况。另外,反之,例如能够将型腔的约束用槽部以及压接端子的导通用槽部以与电线的卷绕于绕线部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对应的宽度形成等,设计容易化。另外,电线的末端的平均导体直径大,由此,连接部的电阻变小,电动机的铜损减少,因此电动机的性能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
图5A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示出压接端子的俯视图。
图5B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示出压接端子的主视图。
图5C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示出压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6A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示出压接端子的俯视图。
图6B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示出压接端子的主视图。
图6C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示出压接端子的侧视图。
图7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9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1A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是示出卷绕于绕线部的角部的部位的电线的截面形状的图。
图11B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是示出卷绕于绕线部的角部的部位的电线的截面形状的图。
图12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应用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4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标号说明
1:电动机的定子;11:定子铁心;12:电线;12a:卷绕开始末端;12b:卷绕结束末端;13:绝缘部件;13a:绕线部;13b1、13b2:型腔;13c1~13c4:约束用槽部;13d:导入用槽部;14:压接端子;14a1、14a2:导通用槽部;21:导线;22:搭接线;51:制造装置;61:绕线机;71:电线容器;72:引导轮;73:按压力施加装置;74:管嘴;74a:通路;75:电线把持装置;75a:第一把持部;75b:第二把持部;91:控制装置;100:制冷空调机;101:制冷剂压缩机;102:流路切换装置;103:室内热交换器;104:减压装置;105:室外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进行说明。
此外,以下说明的结构、动作等是一个例子,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动作等的情况。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或者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或者省略标号的标注。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细部构造,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图示。另外,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以下,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进行说明。
<概要结构>
首先,使用图1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
图1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图1中示出电动机的定子1的俯视图。
电动机的定子1具备:定子铁心11,该定子铁心11具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磁极齿;电线12,该电线12具有卷绕开始末端12a与卷绕结束末端12b;以及绝缘部件13,该绝缘部件13分别装配于定子铁心11的多个磁极齿。电线12由导体以及包覆该导体的绝缘覆膜构成。电线12只要加工性优良且导体的电阻率低即可。电线12的导体例如为金、银、铜、铝、铁或者它们的合金。在电线12的导体为铜或者铝的情况下,能够稳定地获取,且能够削减成本。
电线12的卷绕开始末端12a与卷绕结束末端12b之间被卷绕于绝缘部件13的绕线部13a,由此分别形成线圈u1~w3。在形成线圈u1、v1、w1的电线12的卷绕开始末端12a电连接有导线21。线圈u1~u3通过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线圈v1~v3通过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线圈w1~w3通过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以串联的方式电连接。形成线圈u3、v3、w3的电线12的卷绕结束末端12b通过搭接线22(中性点侧搭接线)电连接。即,在定子1形成有u相的线圈u1~u3、v相的线圈v1~v3、以及w相的线圈w1~w3,线圈u1~w3以在定子铁心11的周方向上u相的线圈、v相的线圈以及w相的线圈的组反复出现的方式配置。
<连接部的详细结构>
接下来,使用图2~图6C对电线12的末端(卷绕开始末端12a、卷绕结束末端12b)与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中性点侧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图2~图6C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电线的末端与搭接线之间的连接部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图2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线圈u1、v1、w1周边部的俯视图,在图3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线圈u1、v1、w1周边部的侧视图。另外,在图4中示出图2的A-A线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另外,在图5A~5C以及图6A~6C中分别示出压接端子14的三面视图(俯视图、主视图、侧视图)。
在绝缘部件13的靠定子铁心11的轴向的一端侧的面形成有型腔13b1、13b2。绕线部13a与型腔13b1、13b2可以作为绝缘部件13一体化,也可以分体形成。
在型腔13b1形成有贯通型腔13b1的侧壁并且上表面侧开口的约束用槽部13c1、13c2,在型腔13b2形成有贯通型腔13b2的侧壁并且上表面侧开口的约束用槽部13c3、13c4。电线12的卷绕开始末端12a由约束用槽部13c1约束,电线12的卷绕结束末端12b由约束用槽部13c3约束。在连接有导线21的线圈u1、v1、w1中,在约束用槽部13c2未装配线材。在未连接导线21的线圈u2、u3、v2、v3、w2、w3中,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由约束用槽部13c2约束。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或者中性点侧搭接线)由约束用槽部13c4约束。电线12的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平均导体直径为D1,电线12的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为D2,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内的平均导体直径为d。平均导体直径的定义以及各平均导体直径的关系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在型腔13b1、13b2插入有压接端子14。在压接端子14形成有贯通压接端子14的侧壁并且下表面侧开口的导通用槽部14a1、14a2。压接端子14具有适度的弹性。另外,压接端子14的硬度、即压接端子14的至少形成有导通用槽部14a1、14a2的区域的硬度只要为电线12的导体的硬度以上即可。通过以这种方式构成,使电线12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14a1、14a2成为导通状态的可靠性提高。例如,压接端子14的形成有导通用槽部14a1、14a2的区域为由铜、铁或者它们的合金构成的材料即可。为了抑制表面氧化,也可以实施镀锡等表面处理。
在压接端子14插入于型腔13b1之前的状态下,导通用槽部14a1的宽度比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导体直径小。因此,若压接端子14被插入于型腔13b1,则电线12的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绝缘覆膜被除去,成为电线12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14a1导通的状态、且成为电线12的卷绕开始末端12a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状态。在连接有导线21的线圈u1、v1、w1中,导线21与压接端子14连接,导通用槽部14a1与导线21成为导通状态,由此,电线12的卷绕开始末端12a与导线21电连接。另外,在未连接导线21的线圈u2、u3、v2、v3、w2、w3中,电线12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14a1成为导通状态,同时导通用槽部14a2与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成为导通状态,由此,电线12的卷绕开始末端12a与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电连接。
另外,在压接端子14插入于型腔13b2之前的状态下,导通用槽部14a1的宽度比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导体直径小。因此,若压接端子14被插入于型腔13b2,则电线12的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绝缘覆膜被除去,成为电线12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14a1导通的状态、且成为电线12的卷绕结束末端12b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状态。电线12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14a1成为导通状态,同时导通用槽部14a2与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或者中性点侧搭接线)成为导通状态,由此,电线12的卷绕结束末端12b与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或者中性点侧搭接线)电连接。
另外,在绝缘部件13形成有导入用槽部13d,上述导入用槽部13d用于以不使绕线部13a的绕线占空系数降低的方式收纳由后述的绕线机61的电线把持装置75把持的卷绕开始末端12a。
此外,压接端子14可以如图5A~5C所示形成为截面形状呈倒U字状而导通用槽部14a1、14a2不跨越折返部,另外也可以如图6A~6C所示形成为截面形状呈U字状且导通用槽部14a1、14a2跨越折返部。
<制造装置的结构>
接下来,使用图7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制造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图7中示出制造装置51的俯视图。另外,在图7中示出制造装置51开始执行绕线动作的状态。
制造装置51具备:绕线机61,该绕线机61将电线12卷绕于装配在定子铁心11的绝缘部件13的绕线部13a;以及对绕线机61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91。对于控制装置91,构成控制装置91的全部或者各部例如可以由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单元等构成,另外也可以由固件等能够更新的部分构成,另外,也可以是根据来自CPU等的指令执行的程序模块等。
绕线机61具有:电线容器71;引导轮72,该引导轮72对从电线容器71拉出的电线12进行引导;按压力施加装置73,该按压力施加装置对电线12进行按压,从而使得在所送出的电线12产生张力;管嘴74,该管嘴74绕X轴被旋转驱动,且伴随着该旋转驱动而送出电线12;电线把持装置75,该电线把持装置75把持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定子保持装置(省略图示),该定子保持装置保持要进行绕线的电动机的定子1。控制装置91对按压力施加装置73的按压力、管嘴74的驱动、电线把持装置75的驱动等进行控制。
在管嘴74形成有将由引导轮72引导的电线12从前端送出的通路74a。通路74a的轴线与连结管嘴74和管嘴74的旋转中心的直线平行。另外,管嘴74在X、Y、Z轴方向活动自如。因此,在绕线机61中,能够使用将电线12卷绕于绕线部13a的管嘴74,而将卷绕结束末端12b装配于约束用槽部13c3。
电线把持装置75具有:第一把持部75a,该第一把持部75a对卷绕开始末端12a的距端部远的一侧的部位进行把持;以及第二把持部75b,该第二把持部75b对卷绕开始末端12a的距端部近的一侧的部位进行把持。第一把持部75a的角部带有圆角(R),以便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绝缘覆膜损伤这一情况。另外,第二把持部75b呈与楔部吻合的形状,以便可靠地把持卷绕开始末端12a。另外,第一把持部75a与第二把持部75b之间的间隔比绝缘部件13的型腔13b1的外尺寸、即约束用槽部13c1的在与图7中X轴平行的方向上的全长长。而且,电线把持装置75在X、Y、Z轴方向活动自如。因此,在绕线机61中,能够使用对卷绕开始末端12a进行把持的电线把持装置75将卷绕开始末端12a装配于约束用槽部13c1。
<制造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使用图7~图13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8~13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图8中示出图7的B-B线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8中示出制造装置51正进行第一周绕线的状态。另外,在图9中示出制造装置51的俯视图。另外,在图9中示出制造装置51结束绕线动作后的状态。另外,在图10中示出管嘴74处于图8的b点的状态下的管嘴74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1A以及图11B中示出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各部位处的截面形状。另外,在图12中示出图7的B-B线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2中示出制造装置51结束绕线动作后的状态。另外,在图13中,作为一个例子示出在线圈u1、v1、w1中将压接端子14插入于型腔13b1时的电线12与压接端子14的状态。
首先,控制装置91使电线把持装置75把持卷绕开始末端12a,并使电线把持装置75以使得电线12被收纳于绝缘部件13的导入用槽部13d的方式移动。此时,控制装置91使管嘴74与电线把持装置75联动地移动,以免被从管嘴74拉出后的电线12与其他部件(定子铁心11、绝缘部件13等)接触。此外,在该连动中,为了抑制电线12松弛这一情况,控制装置91以使得在电线12的处于电线把持装置75与管嘴74之间的区域产生必要最低限度的张力的方式进行控制。
接下来,如图8所示,控制装置91使按压力施加装置73施加按压力,并使管嘴74以X轴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管嘴74的旋转,从电线容器71被拉出的电线12通过按压力施加装置73,并被从管嘴74的通路74a的前端送出,从而电线12在产生有张力的状态下被卷绕于绝缘部件13的绕线部13a。
之后,控制装置91在第一周绕线的中途使管嘴74朝图7中的-X方向移动与电线12的线径、即导体直径加上绝缘覆膜的厚度量而得的尺寸大致相同的距离,以使得第二周绕线与第一周绕线不干涉。控制装置91在第二周以后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卷绕,并且若第一层的绕线结束,则使管嘴74朝图7中+X方向移动规定量而进行第二层的绕线。控制装置91在第二层以后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卷绕,并且如图9所示,若所有层的绕线结束,则使管嘴74的旋转停止而结束绕线动作。
当管嘴74位于图8所示的a点、b点以及c点时,即电线12开始卷绕于绕线部13a的角部时,在电线12产生的张力最大。而且,电线12的卷绕于该角部的部位的截面形状如图11A所示为长圆状。另外,如图10所示,因通路74a的前端处的电线12的弯曲,在电线12产生有将电线12朝通路74a的内壁推压的推压力。而且,由于该推压力是张力的合力,因此当管嘴74位于图8所示的a点、b点以及c点时,即电线12开始卷绕于绕线部13a的角部时,在电线12的与管嘴74的前端抵接的部位产生大的变形。而且,如图11B所示,电线12的受到大推压力的部位的截面形状成为具有平坦部的形状。即,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导体直径会因在电线12产生的张力的变动而在电线12的长边方向产生差别。
这里,导体直径被定义为最大导体直径Dmax与最小导体直径Dmin的平均值。另外,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处的平均导体直径d被定义为:对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包含卷绕于绕线部13a的长边部的部位、卷绕于绕线部13a的短边部的部位、以及卷绕于绕线部13a的角部的部位在内的所有部位处的导体直径进行平均而得的值。
另一方面,卷绕开始末端12a由电线把持装置75的第一把持部75a与第二把持部75b把持,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由第一把持部75a把持的部位与被第二把持部75b把持的部位之间的区域难以受到在绕线动作中产生的张力的影响,因此,在该区域中,导体直径变细这一情况得到抑制。因此,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平均导体直径D1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相比变大,并且导体直径的差别变小。这里,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平均导体直径D1被定义为:对卷绕开始末端12a的所有部位处的导体直径进行平均而得的值。
之后,控制装置91使管嘴74从图12所示的u点的位置移动,从而将被从管嘴74送出的电线12装配于型腔13b2的约束用槽部13c3。然后,控制装置91使电线把持装置75移动,将卷绕开始末端12a的位于由第一把持部75a把持的部位与由第二把持部75b把持的部位之间的区域装配于型腔13b1的约束用槽部13c1。然后,控制装置91解除电线把持装置75对卷绕开始末端12a的把持,使电线把持装置75移动至管嘴74的附近,对装配在型腔13b2的约束用槽部13c3的电线12的位于约束用槽部13c3与管嘴74之间的区域进行把持。然后,控制装置91使切断装置(省略图示)将装配在型腔13b2的约束用槽部13c3的电线12的位于约束用槽部13c3与电线把持装置75之间的区域切断,从而在电线12形成卷绕结束末端12b。被切断后的电线12的由电线把持装置75把持的一侧成为下次绕线动作中的卷绕开始末端12a。
之后,控制装置91驱动搭接线把持装置(省略图示),将搭接线22(导线侧搭接线或者中性点侧搭接线)装配于型腔13b1的约束用槽部13c2、以及型腔13b2的约束用槽部13c4的规定位置,并驱动压接端子插入装置(省略图示),将压接端子14插入于型腔13b1、13b2。此外,搭接线把持装置或者压接端子插入装置的动作可以由电线把持装置75进行,另外也可以手动进行。
这里,若压接端子14插入之前的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与设计时所设想的导体直径相比过小,则会产生电连接不良的情况。即,如图13所示,在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小的情况下,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14a1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小,另外,导通用槽部14a1的张开量变小,接触压力变得不充分,因此不能追随于因周围温度的变化而引起的膨胀收缩,存在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在绕线动作时,卷绕开始末端12a由电线把持装置75的第一把持部75a与第二把持部75b把持,因此,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平均导体直径D1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处的平均导体直径d相比变大。因此,特别地,即便在约束用槽部13c1和导通用槽部14a1以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对应的宽度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与导通用槽部14a1的宽度相比过小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另外,反之,例如能够将约束用槽部13c1和导通用槽部14a1以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对应的宽度形成等,设计容易化。另外,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平均导体直径D1大,由此,连接部的电阻变小,电动机的铜损降低,因此电动机的性能提高。
另外,若压接端子14被插入之前的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与设计时所设想的导体直径相比过大,则存在产生电连接不良的情况。即,如图13所示,在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大的情况下,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导体的未被收纳于导通用槽部14a1的部分被削掉,虽然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14a1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但导通用槽部14a1的张开量变小,接触压力变得不充分。因此,和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与设计时所设想的导体直径相比过小的情况相同,存在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在绕线动作时,卷绕开始末端12a由电线把持装置75的第一把持部75a与第二把持部75b把持,因此卷绕开始末端12a的导体直径的差别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大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另外,同时,也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小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
<应用例>
接下来,使用图14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应用例进行说明。
图14是用于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应用例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图14中,用实线的箭头表示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用虚线的箭头表示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另外,用实线表示制热运转时的流路切换装置102的流路,用虚线表示制冷运转时的流路切换装置102的流路。
如图14所示,电动机的定子1适于作为制冷空调机100的制冷剂循环回路的构成要素亦即制冷剂压缩机101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101、流路切换装置102、室内热交换器(负载侧热交换器)103、减压装置104以及室外热交换器(热源侧热交换器)105通过配管连接,从而构成制冷剂循环流路。制冷空调机100也可以是具有制冷剂循环回路的其他制冷循环装置。
实施方式2.
以下,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进行说明。
此外,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重复的说明。
<制造装置的结构>
使用图15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制造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5是用于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图15中示出图7的B-B线处的剖视图。另外,在图15中示出制造装置51结束绕线动作后的状态。
绕线机61具有管嘴74,该管嘴74绕X轴被旋转驱动,并伴随着该旋转驱动而送出电线12。控制装置91对管嘴74的驱动等进行控制。在管嘴74形成有从前端送出电线12的通路74a。通路74a的轴线以前端侧从连结管嘴74和管嘴74的旋转中心的直线向与管嘴7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方式倾斜。另外,管嘴74在X、Y、Z轴方向活动自如。因此,在绕线机61中,能够使用将电线12卷绕于绕线部13a的管嘴74,将卷绕结束末端12b装配于约束用槽部13c3。
<制造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使用图15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控制装置91使管嘴74以X轴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管嘴74的旋转,电线12被从管嘴74的通路74a的前端送出,电线12以产生有张力的状态被卷绕于绝缘部件13的绕线部13a。控制装置91在绕线动作结束后使管嘴74从图15所示的u点的位置移动,将从管嘴74被送出的电线12装配于型腔13b2的约束用槽部13c3。
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在管嘴74位于x点的状态、即电线12被卷绕于绕线部13a的角部的状态下,电线12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被从管嘴74送出。因此,会在电线12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产生变形。但是,通路74a的轴线是以前端侧从连结管嘴74和管嘴74的旋转中心的直线向与管嘴7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方式倾斜的轴线,因此,将电线12推压于通路74a的内壁的推压力降低,能够抑制该变形。
因此,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与通路74a的轴线平行于连结管嘴74和管嘴74的旋转中心的直线的实施方式1相比较,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导体直径的变细减少,另外,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导体直径的差别减少。而且,在卷绕结束末端12b,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相比,平均导体直径D2变大,并且导体直径的差别变小。这里,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2被定义为:对卷绕结束末端12b的所有部位处的导体直径进行平均而得的值。
此外,通路74a的轴线是以前端侧从连结管嘴74和管嘴74的旋转中心的直线向与管嘴7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方式倾斜的轴线,并且其倾斜量为如下量即可,即:使得在管嘴74处于x点的状态下通路74a的轴线与电线12的所被送出的方向平行的量。即便上述倾斜量不是使得在管嘴74处于x点的状态下通路74a的轴线与电线12的所被送出的方向平行的量,因将电线12推压于通路74a的内壁的推压力而产生的变形也减少,在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产生的导体直径的差别也减少,电线12的绕线中的排列精度提高。另外,在卷绕结束末端12b产生的导体直径的差别减少,能够抑制在电线12的导体与导通用槽部14a1之间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
另外,在电线12为杨氏模量比较小的铝的情况下,与电线12为通用地广泛使用的铜的情况相比,使平均导体直径D2变粗这一情况、以及使导体直径的差别减少这一情况变得更加显著。
即,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通路74a的轴线是以前端侧从连结管嘴74和管嘴74的旋转中心的直线向与管嘴7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方式倾斜的轴线,由此,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2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中的平均导体直径d相比变大。因此,特别地,即便是在约束用槽部13c3和导通用槽部14a1以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对应的宽度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与导通用槽部14a1的宽度相比过小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另外,反之,例如,能够将约束用槽部13c3和导通用槽部14a1以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对应的宽度形成等,设计容易化。另外,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2大,由此,连接部的电阻变小,电动机的铜损减少,因此电动机的性能提高。
另外,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通路74a的轴线是以前端侧从连结管嘴74和管嘴74的旋转中心的直线向与管嘴74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方式倾斜的轴线,因此,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导体直径的差别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大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另外,同时也能够抑制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小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
实施方式3.
以下,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进行说明。
此外,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重复的说明。
<制造装置的结构>
使用图16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制造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16是用于对实施方式3、4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的图。此外,在图16中示出制造装置51的俯视图。另外,在图16中示出制造装置51结束绕线动作后的状态。
绕线机61具有对卷绕开始末端12a进行把持的电线把持装置75。控制装置91对电线把持装置75的驱动等进行控制。电线把持装置75具有对卷绕开始末端12a的距端部近的一侧的部位进行把持的第二把持部75b。第二把持部75b形成为与楔状吻合的形状,以便可靠地把持卷绕开始末端12a。电线把持装置75在X、Y、Z轴方向活动自如。因此,在绕线机61中,能够使用对卷绕开始末端12a进行把持的电线把持装置75将卷绕开始末端12a装配于约束用槽部13c1。
<制造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使用图16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控制装置91使管嘴74以X轴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管嘴74的旋转,电线12被从管嘴74的通路74a的前端送出,从而电线12以产生有张力的状态被卷绕于绝缘部件13的绕线部13a。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即直至电线12被卷绕于绕线部13a的至少第一个角部为止,控制装置91使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减小,然后使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增大。
在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在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之前、即至少电线12的成为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区域到达被从管嘴74送出的位置之前,控制装置91使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变小。然后,若绕线动作结束,则控制装置91使电线把持装置75移动,以在卷绕开始末端12a产生有张力的状态将卷绕开始末端12a装配于型腔13b1的约束用槽部13c1。
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变小。因此,在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产生的张力减少,导体直径的变细减少,另外,导体直径的差别减少。而且,在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相比,平均导体直径D1、D2变大,并且导体直径的差别变小。
此外,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只要为使得电线12的平均延展率在1.5%以上的按压力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电线12的绕线中的排列精度提高。
另外,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只要为使得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1、D2比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大0.5%以上的按压力即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少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导体直径的差别。
即,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变小,因此,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1、D2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中的平均导体直径d相比变大。因此,特别地,即便在约束用槽部13c1、13c3和导通用槽部14a1以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对应的宽度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与导通用槽部14a1的宽度相比过小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另外,反之,例如能够将约束用槽部13c1、13c3和导通用槽部14a1以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对应的宽度形成等,设计容易化。另外,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1、D2大,由此,连接部的电阻变小,电动机的铜损减少,因此电动机的性能提高。
另外,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变小,因此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导体直径的差别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大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另外,同时,也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小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
另外,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电线把持装置75可以不具有对卷绕开始末端12a的距端部远的一侧的部位进行把持的第一把持部75a,因此,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由电线把持装置75损伤的情况,能够抑制产生断线等的情况,电动机的可靠性提高。
此外,控制装置91也可以形成为:在管嘴74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之前、即电线12开始卷绕于绕线部13a的第一个角部之后,使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增大。在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之后、即电线12至少卷绕于绕线部13a的第一个角部之后,控制装置91使按压力施加装置73所施加的按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使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1、D2比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中的平均导体直径d大。
实施方式4.
以下,对实施方式4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进行说明。
此外,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与实施方式1~3所涉及的电动机的定子重复的说明。
<制造装置的结构>
使用图16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制造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
绕线机61具有对卷绕开始末端12a进行把持的电线把持装置75。控制装置91对电线把持装置75的驱动等进行控制。电线把持装置75具有对卷绕开始末端12a的距端部近的一侧的部位进行把持的第二把持部75b。第二把持部75b形成为与楔状吻合的形状,以便可靠地把持卷绕开始末端12a。电线把持装置75在X、Y、Z轴方向活动自如。因此,在绕线机61中,能够使用对卷绕开始末端12a进行把持的电线把持装置75将卷绕开始末端12a装配于约束用槽部13c1。
<制造装置的动作>
接下来,使用图16对电动机的定子1的制造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控制装置91使管嘴74以X轴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旋转。伴随着管嘴74的旋转,电线12被从管嘴74的通路74a的前端送出,电线12以产生有张力的状态卷绕于绝缘部件13的绕线部13a。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即电线12卷绕于绕线部13a的至少第一个角部为止,控制装置91使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减小,然后使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增大。控制装置91可以通过使管嘴74旋转的角加速度变化而使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变化。
在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在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之前、即至少电线12的成为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区域到达被从管嘴74送出的位置之前,控制装置91使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减小。然后,在绕线动作结束后,控制装置91使电线把持装置75移动,以在卷绕开始末端12a产生有张力的状态将卷绕开始末端12a装配于型腔13b1的约束用槽部13c1。
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变小。因此,在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产生的张力减少,导体直径的变细减少,另外,导体直径的差别减少。而且,在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相比,平均导体直径D1、D2变大,并且导体直径的差别变小。
此外,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只要为使得电线12的平均延展率在1.5%以上的加速度即可。在这种情况下,电线12的卷绕中的排列精度提高。
另外,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只要为使得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1、D2比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大0.5%以上的加速度即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加可靠地减少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导体直径的差别。
即,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变小,因此,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1、D2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中的平均导体直径d相比变大。因此,特别地,即便在约束用槽部13c1、13c3和导通用槽部14a1以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对应的宽度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与导通用槽部14a1的宽度相比过小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另外,反之,例如能够将约束用槽部13c1、13c3和导通用槽部14a1以与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d对应的宽度形成等,设计容易化。另外,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1、D2大,由此,连接部的电阻变小,电动机的铜损减少,因此电动机的性能提高。
另外,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在绕线动作开始后直至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为止的期间、以及接近绕线动作的结束时管嘴74至少到达图15所示的x点附近后的期间中,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变小,因此,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导体直径的差别变小。因此,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大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另外,同时,也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由导通用槽部14a1夹持的部位的导体直径过小而产生导通不良的情况。
另外,在电动机的定子1中,电线把持装置75可以不具有对卷绕开始末端12a的距端部远的一侧的部位进行把持的第一把持部75a,因此,能够抑制卷绕开始末端12a由电线把持装置75损伤的情况,能够抑制产生断线等的情况,电动机的可靠性提高。
此外,控制装置91可以在管嘴74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之前、即电线12开始卷绕于绕线部13a的第一个角部后使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增大。当控制装置91在管嘴74至少移动至图8所示的b点之后、即电线12至少卷绕于绕线部13a的第一个角部之后使送出电线12的加速度增大的情况下,能够可靠地使卷绕开始末端12a以及卷绕结束末端12b的平均导体直径D1、D2比电线12的卷绕于绕线部13a的区域中的平均导体直径d大。
以上对实施方式1~4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例如,也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进行组合。

Claims (18)

1.一种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的定子具备:
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多个磁极齿;
电线,所述电线卷绕于绝缘部件的绕线部,且具有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所述绝缘部件装配于所述磁极齿;
型腔,所述型腔形成有约束用槽部,所述约束用槽部对所述电线的所述卷绕开始末端以及所述卷绕结束末端中的至少一方的末端进行约束;以及
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形成有导通用槽部,所述导通用槽部以导通状态夹持由所述约束用槽部约束的所述末端,
所述末端的平均导体直径比所述电线的卷绕于所述绕线部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的平均导体直径比所述电线的卷绕于所述绕线部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大0.5%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的导体的硬度在所述压接端子的形成有所述导通用槽部的区域的硬度以下。
4.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剂压缩机具备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机的定子。
5.一种制冷空调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空调机具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剂压缩机。
6.一种定子制造装置,
所述定子制造装置制造电动机的定子,
所述电动机的定子具备:
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多个磁极齿;
电线,所述电线卷绕于绝缘部件的绕线部,且具有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所述绝缘部件装配于所述磁极齿;
型腔,所述型腔形成有约束用槽部,所述约束用槽部对所述电线的所述卷绕开始末端以及所述卷绕结束末端中的至少一方的末端进行约束;以及
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形成有导通用槽部,所述导通用槽部以导通状态夹持由所述约束用槽部约束的所述末端,
所述定子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制造装置具备绕线机,所述绕线机将所述电线卷绕于所述绕线部,
所述绕线机使所述末端的平均导体直径比所述电线的卷绕于所述绕线部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是卷绕开始末端,
所述绕线机具有电线把持装置,所述电线把持装置设置有第一把持部和第二把持部,所述第一把持部把持所述卷绕开始末端的第一部位,所述第二把持部把持所述卷绕开始末端的第二部位,
在使所述电线把持装置把持所述卷绕开始末端的所述第一部位以及所述第二部位的状态下,将所述电线卷绕于所述绕线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把持装置将所述卷绕开始末端的所述第一部位与所述第二部位之间的区域装配于所述约束用槽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定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是卷绕结束末端,
所述绕线机具有管嘴,所述管嘴在内部形成有通路,并且边从所述通路的前端向所述绕线部送出所述电线边绕所述绕线部旋转,
所述通路的轴线从平行于连结所述管嘴与所述管嘴的旋转中心的直线的状态以所述前端侧向与所述管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方式倾斜。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是卷绕开始末端,
所述绕线机边将被按压的所述电线向所述绕线部拉出边将所述电线卷绕于所述绕线部,
至少在所述电线开始卷绕于所述绕线部的第一个角部之后,使在所述电线产生的张力增加。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的定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末端是卷绕结束末端,
所述绕线机边将被按压的所述电线向所述绕线部拉出边将所述电线卷绕于所述绕线部,
至少在所述卷绕结束末端被向所述绕线部拉出之前,使在所述电线产生的张力降低。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机使施加于所述电线的按压力变化,从而使在所述电线产生的张力变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机使施加于所述电线的按压力变化,从而使在所述电线产生的张力变化。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机使所述电线被向所述绕线部拉出的加速度变化,从而使在所述电线产生的张力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定子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绕线机使所述电线被向所述绕线部拉出的加速度变化,从而使在所述电线产生的张力变化。
16.一种定子制造装置,
所述定子制造装置制造电动机的定子,
所述电动机的定子具备:
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多个磁极齿;
电线,所述电线卷绕于绝缘部件的绕线部,且具有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所述绝缘部件装配于所述磁极齿;
型腔,所述型腔形成有约束用槽部,所述约束用槽部对所述电线的所述卷绕结束末端进行约束;以及
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形成有导通用槽部,所述导通用槽部以导通状态夹持由所述约束用槽部约束的所述卷绕结束末端,
所述定子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制造装置具备绕线机,所述绕线机将所述电线卷绕于所述绕线部,
所述绕线机具有管嘴,所述管嘴在内部形成有通路,并且边从所述通路的前端向所述绕线部送出所述电线边绕所述绕线部旋转,
所述通路的轴线从平行于连结所述管嘴与所述管嘴的旋转中心的直线的状态以所述前端侧向与所述管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方式倾斜。
17.一种定子制造方法,
所述定子制造方法制造电动机的定子,
所述电动机的定子具备:
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多个磁极齿;
电线,所述电线卷绕于绝缘部件的绕线部,且具有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所述绝缘部件装配于所述磁极齿;
型腔,所述型腔形成有约束用槽部,所述约束用槽部对所述电线的所述卷绕开始末端以及所述卷绕结束末端中的至少一方的末端进行约束;以及
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形成有导通用槽部,所述导通用槽部以导通状态夹持由所述约束用槽部约束的所述末端,
所述定子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制造方法具备将所述电线卷绕于所述绕线部的工序,
在所述工序中,使所述末端的平均导体直径比所述电线的卷绕于所述绕线部的区域的平均导体直径大。
18.一种定子制造方法,
所述定子制造方法制造电动机的定子,
所述电动机的定子具备:
定子铁心,所述定子铁心具有多个磁极齿;
电线,所述电线卷绕于绝缘部件的绕线部,且具有卷绕开始末端以及卷绕结束末端,所述绝缘部件装配于所述磁极齿;
型腔,所述型腔形成有约束用槽部,所述约束用槽部对所述电线的所述卷绕结束末端进行约束;以及
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形成有导通用槽部,所述导通用槽部以导通状态夹持由所述约束用槽部约束的所述卷绕结束末端,
所述定子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制造方法具备将所述电线卷绕于所述绕线部的工序;
在所述工序中,利用管嘴将所述电线卷绕于所述绕线部,所述管嘴在内部形成有通路、并且边从所述通路的前端向所述绕线部送出所述电线边绕所述绕线部旋转,
所述通路的轴线从平行于连结所述管嘴和所述管嘴的旋转中心的直线的状态以所述前端侧向与所述管嘴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偏移的方式倾斜。
CN201510109098.9A 2014-03-12 2015-03-12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49173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9124 2014-03-12
JP2014049124A JP6261393B2 (ja) 2014-03-12 2014-03-12 電動機の固定子の製造装置、及び、電動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7308A CN104917308A (zh) 2015-09-16
CN104917308B true CN104917308B (zh) 2017-11-17

Family

ID=5408611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09098.9A Active CN104917308B (zh) 2014-03-12 2015-03-12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CN201520141313.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41347U (zh) 2014-03-12 2015-03-12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41313.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4741347U (zh) 2014-03-12 2015-03-12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261393B2 (zh)
CN (2) CN1049173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61393B2 (ja) * 2014-03-12 2018-01-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固定子の製造装置、及び、電動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EP4007127A4 (en) * 2019-07-31 2023-04-19 Toshiba Carrier Corporation ELECTRIC MOTOR, COMPRESSOR,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N ELECTRIC MOTO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1406A (zh) * 2000-10-30 2002-05-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绕组用绕线机和绕线方法
CN102957229A (zh) * 2011-08-16 2013-03-0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机的定子
CN204741347U (zh) * 2014-03-12 2015-11-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96425Y2 (ja) * 1992-12-28 1999-06-14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巻線機の速度制御装置
JP2901869B2 (ja) * 1994-04-28 1999-06-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波形巻線形成装置
JP3566753B2 (ja) * 1994-07-20 2004-09-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ンション装置
JP4631243B2 (ja) * 2001-09-27 2011-02-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動機の製造方法、電動機
JP2007336780A (ja) * 2006-06-19 2007-12-27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ステータ
JP5109466B2 (ja) * 2007-05-02 2012-12-2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それに使用するバスバーユニット及びそのバスバー用端子とコイル端末との接続構造
JP2010158100A (ja) * 2008-12-26 2010-07-15 Komatsu Ltd 電動機の電機子および電動機の電機子の製造方法
JP2010166643A (ja) * 2009-01-13 2010-07-2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1406A (zh) * 2000-10-30 2002-05-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旋转电机绕组用绕线机和绕线方法
CN102957229A (zh) * 2011-08-16 2013-03-06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电机的定子
CN204741347U (zh) * 2014-03-12 2015-11-04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73571A (ja) 2015-10-01
CN104917308A (zh) 2015-09-16
CN204741347U (zh) 2015-11-04
JP6261393B2 (ja) 2018-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54424B2 (ja) 巻線および巻線接続部を製作するための方法
JP3741600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
US7825562B2 (en)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crank-shaped continuously winding coil, distribution winding stator and forming method thereof
JP3668661B2 (ja) 車両用交流発電機
JP2008187779A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及び空気調和機及び電動機の製造方法
CN203761166U (zh) 马达用连接部件以及马达装置
JP4818306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及び送風機及びポンプ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4917308B (zh) 电动机的定子、制冷剂压缩机、制冷空调机、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装置、以及电动机的定子的制造方法
JP3923871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モールド電動機及び送風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KR20140019240A (ko) 단일 또는 이중-형상 권선 구성을 구비하는 전기 기계 및 방법
MX2012009592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elaborar un estator para una maquina electrica y estator de maquina electrica con alto factor de llenado.
US20190123608A1 (en) Armature, an end module for an armature and a method for assembling an armature
CN106463257A (zh) 多线绕线方法、多线绕线装置以及绕线型线圈部件
JP4841590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及び電動機及び送風機及びポンプ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6463258B (zh) 多线绕组方法、多线绕组装置以及绕组型线圈部件
WO2019062897A1 (zh) 定子组件和具有其的电机和车辆
JP4708816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の巻線方法と、その電動機の固定子
JP2013219900A (ja) 通電カシメした端子をコネクタ又は端子台にはんだ付けしたモータ構造
JP2005027494A (ja) 二層の重ね巻線を製作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04767311A (zh) 电动机的定子、送风机用电动机以及空调机
CN107659088A (zh) 一种电机绕组及其绕制方法
JP2602829B2 (ja) 回転電機の電機子巻線
CN107408876A (zh) 有刷电动机用转子和车载用的有刷电动机
JP4920499B2 (ja)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巻線
JP4781538B2 (ja) 電動機の固定子とその接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