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14598A - 双面粘合膜、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 Google Patents

双面粘合膜、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14598A
CN104914598A CN201510111648.0A CN201510111648A CN104914598A CN 104914598 A CN104914598 A CN 104914598A CN 201510111648 A CN201510111648 A CN 201510111648A CN 104914598 A CN104914598 A CN 1049145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nding coat
separation layer
transparent facestock
film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116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新山聪
田中信幸
尾形雄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145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145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生产性的提高成为可能的双面粘合膜。该双面粘合膜(50A)具备粘合层(2A),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2A)的一面、并且设置了金属层(3A)的第一隔离层(4A),和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2A)的另一面的第二隔离层(7A)。

Description

双面粘合膜、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面粘合膜、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显示面板(被贴合物)的表面被透明面材所保护的显示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显示面板被透明面材所保护的显示装置通过以下方法来制造:即,将透明面材的一面贴附了粘合层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介由粘合层来贴合于显示面板的表面,或将显示面板的一面贴附了粘合层的带粘合层的显示面板介由粘合层来贴合于透明面材的表面。
另外,此处所说的“透明”通常是指对可见光具有透光性。因此,对“透明面材”也意即为对可见光具有透光性的面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1/148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制造上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时,先准备(制作)粘合层的两面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了隔离层(也称为保护膜、脱模膜)的双面粘合膜。然后,通过将一方的隔离层从该双面粘合膜剥离后将透明面材贴附于粘合层的表面,藉此能够高效地制造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此外,在该制造方法的场合下,能够应对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进一步大型化。再者,如果通过连续工艺进行该制造方法,则可提高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使生产性的提高成为可能的双面粘合膜和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双面粘合膜的特征在于,具备:粘合层,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的一面、并且设置了金属层的第一隔离层,和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的另一面的第二隔离层。
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形态所涉及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特征在于,具备:粘合层,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的一面、并且设置了金属层的隔离层,和贴附于所述粘合层的另一面的透明面材。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一个形态,能够提供使生产性的提高成为可能的双面粘合膜和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显示具备贴合了图1所示的所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显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面粘合膜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显示双面粘合膜的原膜(日文:原反)的立体图。
图5是显示用于制造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装置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的图,是显示对原膜实施切割加工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的图,是显示对原膜实施了切割加工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各制造工序的图,是显示将留白部分(日文:余白部分)的第二隔离层从原膜剥离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各制造工序的图,是显示从原膜除去了留白部分的第二隔离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各制造工序的图,是显示将留白部分的粘合层和形成双面粘合膜的部分的第二隔离层从原膜剥离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各制造工序的图,是显示从原膜除去了留白部分的粘合层和形成双面粘合膜的部分的第二隔离层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各制造工序的图,是显示将透明面材贴附于第一隔离层上的粘合层的工序的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各制造工序的图,是显示第一隔离层上的粘合层贴附了透明面材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
此外,以下说明中,为了便于理解各构成要素,附图中有时会根据构成要素而使尺寸的比例尺不同来显示。
先对使用了双面粘合膜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的概要进行说明。首先,准备具备粘合层、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粘合层的一面的第一隔离层、和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粘合层的另一面的第二隔离层的长条带状双面粘合膜的原膜(日文:原反)。有必要通过冲裁加工等从该双面粘合膜的原膜切割出与透明面材的大小相对应的双面粘合膜。通过将切割出的双面粘合膜的一方的隔离层剥离而贴附于透明面材,藉此制造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用于在隔离层剥离后与被贴合物贴附,因此具有比粘合层大的面积的隔离层较易剥离。为此,在上述冲裁加工后,必需要有将一侧的隔离层重新贴附到比它更大的隔离层的作业,工艺烦杂。
此外,在上述使用了冲裁刀的冲裁加工中,将粘合层切掉后,有时在成为双面粘合膜的部分和留白部分之间的粘合层切割面会产生附着,因此存在冲裁工序中发生不良的可能性变高的问题。例如在像IPS模式液晶面板这样的液晶面板有可能在液晶面板上发生显示不均的场合下,有时在介由粘合层与透明面材的贴合工序中采用弹性模量低(柔软性高)的粘合层。该场合下,在弹性模量低的粘合层的情况下切割面处的再附着特别容易发生。
此外,也可以如下所述地通过连续工艺来制造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板。首先,一边搬运具备粘合层、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粘合层的一面的第一隔离层、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粘合层的另一面的第二隔离层的长条带状双面粘合膜的原膜,一边用冲裁刀对该双面粘合膜的原膜实施冲裁加工。此时,通过用冲裁刀自第二隔离层侧以不切割第一隔离层、而切掉第二隔离层和粘合层的方式冲裁至足够的深度,藉此将第一隔离层上的第二隔离层和粘合层切割成与所述双面粘合膜对应的大小(形状)。此外,为了易于对原膜进行冲裁加工,作为冲裁加工的前阶段,也可预先将长条带状的原膜切割成规定的尺寸。
另外,为了对被搬运的双面粘合膜的原膜连续地进行该冲裁加工,成为所述双面粘合膜的部分可沿着搬运方向排列形成在第一隔离层上。
然后,将成为所述双面粘合膜的部分留下,而将除此以外的留白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和粘合层、以及成为所述双面粘合膜的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从双面粘合膜的原膜剥离。
接着,在成为所述双面粘合膜的部分处的粘合层上贴附透明面板。透明面板相对于上述的沿着搬运方向排列的成为所述双面粘合膜的部分依次贴附。之后,将留白部分中、即成为所述双面粘合膜的部分之间的第一隔离层切掉。藉此,可通过连续工艺或半连续工艺来制造所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即使是上述连续工艺,由冲裁刀切出的切割面处的再附着问题也会发生,因此正寻求能够信赖性更高、效率更佳地制造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双面粘合膜。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首先,对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例如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板1进行说明。图1是显示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可用于通过透明面材5来保护显示面板(被贴合物)101表面的用途等中,该透明面材5介由粘合层2而贴合于后述显示装置100所具备的显示面板(被贴合物)101的表面。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该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具备粘合层2,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粘合层2的一面2a、并且设置了金属层3的第一隔离层4,和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粘合层2的另一面2b的透明面材5。
(粘合层)
粘合层2是液状的粘合剂或粘合剂前体材料固化而成的粘合层,由具有粘合性的透明树脂组合物构成。具体而言,作为粘合剂,可使用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或热固化性树脂组合物等。其中,从能够在低温下固化、且固化速度快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含有固化性化合物和聚合引发剂的光固化性树脂组合物。
作为粘合剂中所含的固化性化合物,从容易调整其粘度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如下的固化性化合物:即,含有具有固化性基团、且数均分子量为1000~100000的低聚物(A)的一种以上,和具有固化性基团、且分子量为125~600的单体(B)的一种以上,单体(B)在低聚物(A)和单体(B)的总量(100质量%)中的比例为20质量%~80质量%的固化性化合物。
作为低聚物(A)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例如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不饱和基团与巯基的组合等。其中,从固化速度快和得到透明性高的粘合层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选自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作为低聚物(A)的固化性基团。
作为低聚物(A),从固化性和机械特性的角度考虑,优选每1分子平均具有1.8~4个固化性基团的低聚物。作为低聚物(A),可例举具有氨基甲酸酯键的氨基甲酸酯低聚物、聚氧化烯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聚酯多元醇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等。此外,从通过氨基甲酸酯链的分子设计等能够对固化后的机械特性、以及与密合性等进行较大范围的调整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氨基甲酸酯低聚物(A1)作为低聚物(A)。低聚物(A)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作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可例举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等加成聚合性的不饱和基团,或不饱和基团与巯基的组合等。其中,从固化速度快和得到透明性高的粘合层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选自丙烯酰氧基、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基团作为单体(B)的固化性基团。
作为单体(B),从密合性及各种添加剂的溶解性的角度考虑,优选包含具有羟基的单体(B3)。作为具有羟基的单体(B3),优选使用具有1~2个羟基、碳数3~8的羟烷基的丙烯酸羟基酯或甲基丙烯酸羟基酯等。具体而言,可例举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2-羟基丁酯、丙烯酸-4-羟基丁酯、丙烯酸-6-羟基己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丙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基己酯等。其中,特别优选丙烯酸-4-羟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丁酯。此外,单体(B)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粘合剂可包含以下的非固化性低聚物(D)。具体而言,该非固化性低聚物(D)是固化时不与低聚物(A)和单体(B)发生固化反应的具有羟基的低聚物,其数均分子量(Mn)为400~8000,其每1分子的羟基数为0.8~3个。
在包含非固化性低聚物(D)的场合下,由于源自含有单体(B3)的固化物的羟基与非固化性低聚物(D)的羟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容易获得在固化后使非固化性低聚物(D)稳定化的效果。据推测单体(B3)与非固化性低聚物(D)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有氢键参与。
作为含有羟基的非固化性低聚物(D),可例举高分子量的多元醇等。其中,优选使用聚氧化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作为非固化性低聚物(D)。通过使非固化性低聚物(D)包含低聚物(A)的合成中所用的多元醇,固化前的粘合剂的相容性(日文:様相性)提高。此外,非固化性低聚物(D)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并用2种以上。
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例举乙酰苯类、缩酮类、苯偶姻或苯偶姻醚类、氧化膦类、二苯酮类、噻吨酮类、醌类等光聚合引发剂。通过并用吸收波长范围不同的2种以上的聚合引发剂,能够进一步加快固化时间,提高粘合层2的表面固化性。
粘合剂或粘合剂前体材料的粘度优选为1Pa·s~100Pa·s、更优选为2Pa·s~50Pa·s,进一步优选为3Pa·s~30Pa·s。如果粘合剂或粘合剂前体材料的粘度在1Pa·s以上,则涂布时在涂布面上不会扩散过广,能够充分维持粘合剂或粘合剂前体材料的层高。而如果粘合剂或粘合剂前体材料的粘度在100Pa·s以下,则能够容易地涂布粘合剂或粘合剂前体材料。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E型粘度计来测定25℃下的粘合剂或粘合剂前体材料的粘度。
粘合层2的25℃下的剪切弹性模量优选为103Pa~106Pa,更优选为103Pa~105Pa,进一步优选为103Pa~104Pa。
如果粘合层2的剪切弹性模量在103Pa以上,则能够维持粘合层2的形状。而且,即使在粘合层2的厚度较厚的场合下,也能均匀地维持粘合层2的厚度。再者,如果粘合层2的剪切弹性模量在103Pa以上,则在剥离隔离层4时容易抑制粘合层2的变形。而如果粘合层2的剪切弹性模量在106Pa以下,则能够在粘合层2与显示面板之间的界面处发挥出良好的密合性。此外,对于贴附于透明面材5的粘合层2,即使例如剪切弹性模量比103Pa~106Pa的范围小,也能通过透明面材5的支持而充分维持其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以下方法来测定25℃下的粘合层2的剪切弹性模量。使用流变仪(安东帕(Anton paar)公司制,模块化流变仪Physica MCR-301),使测定心轴和透光性的平台之间的间隙与粘合层2的平均厚度相同,在该间隙内配置未固化的粘合剂。继而,一边对未固化的粘合剂施加固化所需的热或光,一边测定固化过程中的剪切弹性模量,将规定的固化条件下的测定值作为粘合层2的剪切弹性模量。
粘合层2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03mm~2mm,更优选为0.1mm~0.8mm,进一步优选为0.3mm~0.5mm。如果粘合层2的平均厚度在0.03mm以上,则粘合层2会有效地缓冲由来自透明面板5侧的外力所造成的冲击等,能够保护显示面板。而且,在显示装置的制造时,即使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与显示面板之间混入不超过粘合层2厚度的异物,粘合层2的厚度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对透明性能的影响小。而如果粘合层2的平均厚度在2mm以下,则显示装置整体的厚度不会不必要地变厚。此外,作为调整粘合层2厚度的方法,可例举在制造时调节粘合剂量的方法。
(金属层)
金属层3在后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制造工序中用于在通过激光照射来切割粘合层2时防止隔离层4被切割。考虑到与粘合层2的密合性,金属层3优选配置在隔离层4的层内。但是,对于金属层3,也可以配置在隔离层4的粘合层2一侧的面,或者配置在与其相反一侧的面而构成。
金属层3优选具有作为反射激光的反射层的功能、和作为激光照射时放热的散热层的功能。此外,通过将金属层3配置在隔离层4的层内,具有作为和隔离层4一同保护粘合层2的保护层的功能。作为具有这样的功能的金属层3,可合适地使用Al膜或Al合金膜。另外,也可使用除此以外的金属膜。例如,可在形成隔离层4的树脂层的一面上贴附金属箔之后、或在采用真空蒸镀法或溅射法等形成金属膜之后,使形成隔离层4的另一树脂层贴合到该面上,藉此将金属层3配置在隔离层4的层内。
(隔离层)
隔离层4具有作为保护粘合层2的一面(与贴附了透明面材5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2a的保护膜的功能、和作为以可剥离地方式贴附于粘合层2的一面2a的脱模膜的功能。此外,作为隔离层4的形成材料,优选采用在粘合层2的形成过程中伸长率小的树脂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的聚酯类树脂,或尼龙-6、尼龙-66等的聚酰胺树脂,双轴拉伸的聚丙烯等的烯烃类树脂等。此外,在对隔离层4的形成材料比较“伸长率”的场合下,采用ASTM D638中规定的方法所测得的伸长率的值。
隔离层4和金属层3的合计厚度(以下称为保护层厚度)根据材质而异,但在采用上述双轴拉伸的聚丙烯等较为柔软的树脂材料的场合下,保护层厚度优选为40μm~120μm的范围。如果保护层厚度在40μm以上,则在将隔离层4和金属层3从粘合层2剥离时能够抑制隔离层4和金属层3的变形。而如果保护层厚度在120μm以下,则剥离时隔离层4和金属层3易翘曲,使剥离变得容易。此外,如图1所示,隔离层4具有比与粘合层2贴附的区域大的面积时会使剥离变得容易,因而优选。
在采用上述PET等伸长率较小的树脂材料的场合下,保护层厚度优选为20μm~100μm的范围。如果保护层厚度在20μm以上,则在将隔离层4和金属层3从粘合层2剥离时能够抑制隔离层4和金属层3的过度变形。而如果保护层厚度在100μm以下,则剥离时隔离层4和金属层3易翘曲,使剥离变得容易。
优选在隔离层4的与粘合层2贴附的一侧的面上涂布脱模剂。藉此,能够减小对粘合层2的密合力,能够容易地从粘合层2剥离。此外,对于脱模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采用以往所使用的脱模剂作为隔离层4的脱模剂。另外,也可将预先在聚酯膜等的基材膜上涂布了脱模剂的脱模膜以上述脱模剂与粘合层2接触的方式贴合到隔离层4的与粘合层2贴附的一侧的面,来代替涂布脱模剂。脱模膜的贴合可采用干式层叠法等。在采用干式层叠法的场合下,脱模膜的基材膜和隔离层4介由其它接合层而贴附。此外,可采用聚烯烃或氟树脂等的与粘合层的密合力小的树脂膜作为脱模膜的替代而与隔离层4贴合。作为聚烯烃,可例举聚乙烯或聚丙烯等,但从机械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采用双轴拉伸的聚丙烯。
隔离层4可具有涂布了上述剥离剂的树脂膜(称为第一膜)和作为基材希望伸长率小的树脂膜(称为第二膜)介由金属层3层叠的结构。在该结构的场合下,优选以第一膜的涂布了剥离剂的面作为粘合层2一侧,以第二膜作为与粘合层2相反的一侧。第一膜和第二膜可采用相同的材料,也可采用不同的材料。
此外,上述第一膜或第二膜也可具有设置了气体阻挡层(图中未示出)的结构。在该结构的场合下,能够抑制与显示面板贴合时的空隙。作为气体阻挡层,可使用无机化合物或树脂中分散了无机化合物的材料。此外,也可在第一膜和第二膜之间夹持具有气体阻挡效果的膜。在金属层3具有气体阻挡性的场合下,可省略气体阻挡层。
(透明面材)
透明面材5具有作为保护显示面板的保护板的功能。作为透明面板5的形成材料,可采用平行平板状、或具有曲面的板状玻璃或透明树脂、或者玻璃与透明树脂层叠而成的材料。其中,从透明性、耐光性、低双折射性、平面精度、耐表面损伤性(耐擦伤性)和机械强度等角度考虑,优选采用玻璃。
作为玻璃,可例举钠钙玻璃等玻璃材料。其中,更优选采用铁成分更低、蓝色度更小的高透射玻璃(超白平板玻璃)。此外,为了提高安全性,也可以采用强化玻璃作为玻璃,也可采用实施了化学强化处理的玻璃。
作为透明树脂,例如可例举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等的透明性高的树脂材料。此外,如果必需要有透明性,则可采用2种以上的树脂材料层叠而成的树脂板,也可采用以2种以上的树脂材料或填料混合而成的树脂组合物为形成材料的树脂板。
对于透明面材5,可实施用于提高与粘合层2的界面粘合力的表面处理。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可例举用硅烷偶联剂处理透明面材5的表面的方法。此外,在透明面材5为玻璃板的场合下,可例举利用由火焰喷灯产生的氧化焰来形成氧化硅薄膜的方法作为表面处理的方法。
透明面材5的厚度从机械强度和透明性的角度考虑来设定即可。例如,在透明面材5为玻璃板的场合下,厚度优选为0.3mm~25mm的范围。此外,在室内使用的电视接收机或PC用显示器等用途中,从显示装置的轻量化的角度考虑,透明面材5的厚度更优选为0.3mm~6mm的范围。另外,在设置于室外的公共显示用途中,透明面材5的厚度更优选为1mm~20mm的范围。在使用化学强化玻璃作为透明面材5的场合下,为了确保足够的强度,透明面材5的厚度优选为0.3mm~1.5mm的范围。在使用透明树脂作为透明面材5的场合下,透明面材5的厚度优选为1mm~10mm的范围。
(遮光层)
在透明面材5的与粘合层2贴附的一侧的面上设有画框状的遮光层6。遮光层6从透明面材5侧对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进行遮光。此外,遮光层6还将设置了与显示面板连接的布线、电路等的区域(周边电路区域)遮蔽。另一方面,被遮光层6所包围了的内侧区域设为例如与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相对应的大小。于是,该区域成为能够从透明面材5侧辨识显示面板的图像显示区域的区域(以下称为透光区域)5a。
遮光层6在透明面材5为玻璃板的场合下,为了提高遮光性,例如可通过使用包含黑色颜料或白色颜料的陶瓷涂料、经陶瓷印刷而形成。遮光层6为黑色的场合下,遮光层6的厚度优选为5μm~20μm的范围。而遮光层6为白色的场合下,遮光层6的厚度优选为15μm~50μm的范围。
此外,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中,例如在由显示装置的框体等其它构件来遮蔽显示面板的周边电路区域、以使得从透明面材5侧无法辨识到显示面板的周边电路区域的场合下,或者在与显示面板以外的被贴合物贴合的场合下,有时不在透明面材5上设置遮光层6。
<显示装置>
下面对具备贴合了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的一例参照图2予以说明。图2是显示具备贴合了上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显示面板101的显示装置100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
显示装置100如图2所示具备显示面板101和透明面材5的一面粘附了粘合层2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A。显示装置100具有通过介由粘合层2而贴合在显示面板101表面的透明面材5对该显示面板101的表面进行保护的结构。
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00可通过从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将隔离层4连同金属层3一起自粘合层2的一面2a剥离后、将该透明面材5的一面贴附了粘合层2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A介由粘合层2贴合到显示面板101的表面而得到。此外,也可将粘合层2设为2层、并在该粘合层2之间配置触控基板而构成。
此外,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A与显示面板101的贴合可在减压气氛下进行。通过在减压气氛下进行贴合,显示面板101与粘合层2之间的界面处不易产生空隙。此外,在贴合后恢复至大气压气氛下时,即使粘合层2与显示面板101之间的界面处产生空隙,也会因空隙内的压力(维持减压)和施加于粘合层2的压力(大气压)之间的压差而容易使空隙的体积减少。再者,体积减少了的空隙内气体容易溶解于粘合层2而被吸收。
采用显示装置100,能够在不被上述空隙所影响、不受光学扭曲的情况下透过透明面材5而辨识显示面板101的显示图像。
(显示面板)
显示面板101是透射型的液晶面板,具有第一透明基板102和第二透明基板103之间夹持了液晶层104的结构。此外,是在第一透明基板102的与液晶层104相对的一侧的面上设置了TFT、像素电极和取向膜等的TFT基板。另一方面,也是在第一透明基板102的与液晶层104相对的一侧的面上设置了彩色滤光片、对向电极和取向膜等的彩色滤光片基板。再者,在第一透明基板102和第二透明基板103的与液晶层104相对的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配置着一对偏振片105、106。此外,显示面板101中还接续着搭载了使该显示面板101工作的驱动IC的柔性印刷布线板(FPC)107。
此外,上述图2所示的显示装置100中,作为显示面板101采用了透射型的液晶面板来构成,但也可采用反射型的液晶面板。另外,作为液晶面板的驱动方式,可例举TN模式、STN模式、VA模式、IPS模式等。此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显示面板,除了上述的液晶面板以外,还可例举有机EL面板、等离子体面板、电子油墨型面板等。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通过具备设置了金属层3的隔离层4,在后述的制造工序中,能够防止通过激光照射来切割粘合层2时隔离层4被切割,同时防止切掉的粘合层2的切割面附着。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得到可靠性高的高品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
<双面粘合膜>
下面,对作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例如图3所示的双面粘合膜50予以说明。图3是显示双面粘合膜50的简要结构的剖视图。此外,以下说明中,对于和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相同的部位省略其说明,同时在附图中标以相同的符号。
双面粘合膜50如图3所示,具备粘合层2,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2的一面2a、并且设置了金属层3的第一隔离层4,和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2的另一面2b的第二隔离层7。也就是说,该双面粘合膜50是用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了第二隔离层7的结构来代替构成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透明面材5。
第二隔离层7具有作为保护粘合层2的另一面2b的保护膜的功能、和作为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粘合层2的另一面2b的脱模膜的功能。此外,作为第二隔离层7的形成材料,可采用和上述隔离层4相同的材料。
此外,第二隔离层7的与粘合层2贴附的一侧的面优选涂布有脱模剂。藉此,可减少对粘合层2的密合力,能够容易地从粘合层2剥离。此外,对于脱模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采用作为隔离层4的脱模剂的以往所使用的脱模剂。
另外,对于第二隔离层7的与粘合层2贴附的一侧的面的表面粗糙度,以十点平均粗糙度Rz计优选为2.0μm~20μm的范围。如果在该范围内,则将上述透明面材5贴附时的空隙残留可得以抑制。
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可通过从双面粘合膜50将第二隔离层7自粘合层2的另一面2b剥离后、将透明面材5贴附到该粘合层2的另一面2b来得到。
第二隔离层7优选对粘合层2具有比设置了金属层3的第一隔离层4轻的剥离性。藉此,在将第二隔离层7从粘合层2的另一面2b剥离时,能够防止第一隔离层4比该第二隔离层7先从粘合层2的一面2a剥离。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膜50与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相同,通过具备设置了金属层3的第一隔离层4,在后述的制造工序中,能够防止通过激光照射来切割粘合层2时第一隔离层4被切割,同时防止切掉的粘合层2的切割面附着。因此,本实施方式可得到可靠性高的高品质双面粘合膜50。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方法>
下面对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方法予以说明。
制造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时,首先,准备(制作)图4所示的双面粘合膜50的原膜50A。图4是显示双面粘合膜50的原膜50A的立体图。
双面粘合膜50的原膜50A如图4所示,是设置了金属层3a的第一隔离层4A、粘合层2A和第二隔离层7A依次层叠而成的长条带状的层叠板。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装置)
下面对用于制造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装置的一例参照图5予以说明。图5是显示用于制造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装置200的简要结构的示意图。
图5所示的制造装置200是一边搬运双面粘合膜50的原膜50A和多块透明面材5、一边连续地制造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装置。
具体而言,该制造装置200如图5所示具备搬运原膜50A的第一搬运部210和搬运多块透明面材5的第二搬运部202。第一搬运部201配置在第二搬运部202的上方。
第一搬运部201具备以辊状卷取了原膜50A的原膜辊203、和将自原膜辊203卷出的原膜50A依次引导的多个导向辊204、205、206。
原膜50A自原膜辊203卷出。自原膜203卷出的原膜50A在导向辊204之间沿水平方向(图5中所示的搬运方向X)被搬运。此时,原膜50A是在第二隔离层7A侧朝上方的状态下被搬运的。另外,原膜50A被导向辊204反转了搬运方向之后,被位于比导向辊204更下方的导向辊205、206所引导,搬运至与透明面材5相对的位置。此时,原膜50A是在第一隔离层4A侧朝上方的状态下被搬运的。
第二搬运部202具有多根辊207a排列配置的辊式传送带207。多块透明面材5以规定的间隔并排在这些多根辊207a上沿水平方向(图5中所示的搬运方向Y)被搬运。此外,各透明面材5的与辊207a接触的面上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着第三隔离层8。此外,第三隔离层8可采用和上述隔离层4相同的材料。
制造装置200在原膜辊203和导向辊204之间被搬运的原膜50A的搬运路线中,自X方向开始依次具有第一切割部208、第一剥离部209和第二剥离部210。此外,制造装置200在多块透明面材5的搬运路线中,自Y方向开始依次具有贴合部211和第二切割部212。
第一切割部208用激光L对原膜50A实施切割加工。具体而言,该第一切割部208具有激光加工机213。激光加工机213位于原膜50A的上方,从原膜50A的第二隔离层7A侧照射激光L。藉此,将原膜50A的第一隔离层4A上的第二隔离层7A和粘合层2A切割成与双面粘合膜50A对应的大小(形状)。此外,该切割加工可对被搬运的原膜50A连续地进行。为此,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沿着搬运方向排列形成在第一隔离层4A上。
第一剥离部209将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留下,而将除此以外的留白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B从切割加工后的原膜50A剥离。具体而言,该第一剥离部209具有第一剥离辊214、第一支承辊215和第一卷取辊216。原膜50A通过互为对向的第一剥离辊214和第一支承辊215之间。此时,将留白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B沿着剥离辊214的外周面从原膜50A剥离。被剥下的第二隔离层7B被卷取到第一卷取辊214上。
第二剥离部210从剥下了第二隔离层7B的原膜50A将留白部分处的粘合层2B和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剥离。具体而言,该第二剥离部210具有第二剥离辊217、第二支承辊218、第二卷出辊219和第二卷取辊220。此外,第二剥离部210中,从第二卷出辊219卷出的粘合片221通过第二剥离辊217和第二支承辊218之间后,卷取构成第二卷取辊220。
原膜50A通过互为对向的剥离辊217和第二支承辊218之间。此时,留白部分处的粘合层2B和形成上述双面粘合膜的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在贴附于粘合层221的状态下从原膜50A被剥离。剥下的粘合层2B和第二隔离层7与粘合片221一起被卷取到第二卷取辊220上。
藉此,原膜50A处于长条带状的第一隔离层4A上仅残留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处的粘合层2的状态。于是,该原膜50A在由导向辊204使搬运的方向反转后,一边被导向辊205、206所引导,一边被搬运至贴合部211。
贴合部211将在多根辊207上搬运的透明面材5和第一隔离层4A上的粘合层2贴合。具体而言,该贴合部211具有加压辊222和支承辊223。透明面材5和原膜50A在将透明面材贴附在粘合层2上的同时通过互为对向的加压辊222和支承辊223之间。此时,在加压辊222和支承辊223之间被加压的同时,将透明面材5贴附在粘合层2上。
第二切割部212将留白部分、即粘合层2上贴附了透明面材5的部分之间的第一隔离层4A切掉。具体而言,在该第二切割部212中,采用切割器224将第一隔离层4A连同金属层3A一起在分割方向上切掉。此外,也可采用输出功率比上述激光加工机213大的激光加工机(未图示)来代替切割机224,将第一隔离层4A连同金属层3A一起切掉。
通过使用以上这样的制造装置,可通过连续工艺来制造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板。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造工序)
下面对采用了上述图5所示的制造装置200来进行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工序参照图6~图13予以说明。图6~13是用于说明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各制造工序的图。
在采用了上述图5所示的制造装置200来进行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工序中,首先,如图6所示,对构成双面粘合膜50的原膜50A,从第二隔离层7A侧照射激光L,将第一隔离层4A上的第二隔离层7A和粘合层2A切割成与双面粘合膜50对应的大小(形状)。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由激光L的照射来切割第一隔离层4A上的第二隔离层7A和粘合层2A时,金属层3反射激光L。此外,激光L的照射时所产生的热通过金属层3A而散掉。藉此,可防止第一隔离层4因激光L照射而被切割。此外,在采用了激光进行的切割加工中,激光L的照射位置处形成将第二隔离层7A和粘合层2A断开的沟部9(参照图9)。在切割加工后的原膜50A中,通过该沟部9可防止切掉的粘合层2A的切割面附着。
然后,如图8所示,将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留下,而将除此以外的留白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B从切割加工后的原膜50A剥离。第二隔离层7A由于将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留下而被切割成框状,除此以外的留白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B被连续卷取到第一卷取辊216上。藉此,原膜50A如图9所示,进入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残留、而留白部分处的粘合层2B露出的状态。
接着,如图10所示,将留白部分处的粘合层2B和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从剥掉了第二隔离层7B的原膜50A上剥离。留白部分处的粘合层2B和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在贴附于粘合片221上的状态下从原膜50A上被剥离。藉此,原膜50A如图11所示,进入长条带状的第一隔离层4A上仅残留成为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处的粘合层2的状态。
随后,如图12所示,在第一隔离层4上的粘合层2的另一面2b上贴附透明面材5。藉此,如图13所示,进入多根辊207上的透明面材5与第一隔离层4上的粘合层2互相贴合的状态。
之后,将留白部分、即粘合层2上贴附了透明面材5的部分之间的第一隔离层4A切掉。具体而言,采用切割机224将第一隔离层4A连同金属层3A一起在分割方向上切割。藉此,第一隔离层4A和金属层3A被分割成第一隔离层4和金属层3。
通过以上这样的工序,可通过连续工艺来制造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板1。
此外,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板1的制造工序中,也可在上述的使透明面材5与第一隔离层4A上的粘合层2贴合之前,对于图11所示的原膜50A,在粘合层2的露出面上贴合另一脱模膜而暂时卷取后,用另外的工序来剥离脱模膜,进行透明面材5与第一隔离层4A上的粘合层2的贴合。该场合下的脱模膜可以是宽度几乎相同的连续膜,也可以是与粘合层相对应的片状膜。此外,在将图11所示的原膜50A分割成规定尺寸而制成片状后,也可贴合剥离膜。再有,分割了的片上也可设置多张粘合层2。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制造方法中,在通过激光照射L来切割第二隔离层7A和粘合层2时,能够通过金属层3A来防止第一隔离层4被切割,同时能够防止切掉的粘合层2的切割面附着。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制造可靠性高的高品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此外,在该制造方法的场合下,能够应对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进一步大型化。再者,如果通过连续工艺进行该制造方法,则可提高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的生产效率。
<双面粘合膜的制造方法>
下面对上述图4所示的双面粘合膜50的制造方法予以说明。
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制造方法包括:对上述双面粘合膜50的原膜50A从第二隔离层7A侧照射激光、将第二隔离层7A和粘合层2A切割成与双面粘合膜50对应的大小的工序,和将成为双面粘合膜50的部分留下、而将除此以外的留白部分处的第二隔离层7B和粘合层2B从切割加工后的原膜50A上剥离的工序。
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膜50的制造方法中,在上述图5所示的制造装置200中,第二剥离部210采用没有粘合性的转印片(未图示)来代替粘合片221。藉此,留白部分处的粘合层2A在粘贴于转印片的状态下从原膜50A被剥离。
之后,省略贴合部221,第二切割部212中采用切割机224将第一隔离层4A连同金属层3A一起在分割方向上切割。藉此,第一隔离层4A和金属层3A被分割成第一隔离层4和金属层3。
通过以上这样的工序,可通过连续工艺来制造上述图4所示的双面粘合膜50。
此外,通过在从该双面粘合膜50将第二隔离层7自粘合层2的另一面2b剥离后,在粘合层2的另一面2b粘附透明面材5,能够制造上述图1所示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双面粘合膜50的制造方法中,在通过激光照射L来切割第二隔离层7A和粘合层2A时,能够通过金属层3A来防止第一隔离层4被切割,同时能够防止切掉的粘合层2的切割面附着。
因此,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制造可靠性高的高品质双面粘合膜50。此外,在该制造方法的场合下,能够应对双面粘合膜50的进一步大型化。再者,如果通过连续工艺进行该制造方法,则可提高双面粘合膜50的生产效率。
另外,本发明不必受上述实施方式所限,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加以各种变化。
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制造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贴合在显示面板上的显示装置的场合进行了说明,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也可贴合在例如触摸屏等坐标输入装置上而使用。此外,构成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透明面材也可以是具有带触摸屏的显示装置中构成触摸屏部分的透明电极的透明面材。
符号说明
1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2   粘合层
3   金属层
4   隔离层(第一隔离层)
5   透明面材
6   遮光层
7   第二隔离层
8   第三隔离层
9   沟部
50  双面粘合膜
50A 双面粘合膜的原膜
100 显示装置
101 显示面板
200 制造装置
201 第一搬运部
202 第二搬运部
203 原膜辊
208 第一切割部
209 第一剥离部
210 第二剥离部
211 贴合部
212 第二切割部
213 激光加工机
L   激光

Claims (11)

1.双面粘合膜,具备:粘合层,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的一面、并且设置了金属层的第一隔离层,和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的另一面的第二隔离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粘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层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粘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与所述粘合层贴附的一侧的面涂布有脱模剂。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由Al膜或Al合金膜构成。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层对所述粘合层具有比设置了所述金属层的第一隔离层轻的剥离性。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层和所述粘合层被部分切割。
7.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具备:粘合层,以可剥离的方式贴附于所述粘合层的一面、并且设置了金属层的隔离层,和贴附于所述粘合层的另一面的透明面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设置于所述隔离层的层内。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的与所述粘合层贴附的一侧的面涂布有脱模剂。
10.如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由Al膜或Al合金膜构成。
11.如权利要求7~10中任一项所述的双面粘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具有比与所述粘合层贴附的区域大的面积。
CN201510111648.0A 2014-03-14 2015-03-13 双面粘合膜、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Pending CN1049145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1594 2014-03-14
JP2014051594A JP2015174903A (ja) 2014-03-14 2014-03-14 両面粘着フィルム、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14598A true CN104914598A (zh) 2015-09-16

Family

ID=5408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11648.0A Pending CN104914598A (zh) 2014-03-14 2015-03-13 双面粘合膜、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5174903A (zh)
CN (1) CN104914598A (zh)
TW (1) TW20153468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5768A (zh) * 2015-12-22 2017-07-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制造方法以及膜卷出方法
CN106953048A (zh) * 2015-12-22 2017-07-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制造方法
CN108663832A (zh) * 2017-03-27 2018-10-16 株式会社迪恩士先端贴合科技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CN109773882A (zh) * 2019-02-02 2019-05-21 昆山尚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胶模切加工方法
CN111284074A (zh) * 2020-02-21 2020-06-16 王超锋 瓦楞纸包装表面个性化图案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31556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KR102075323B1 (ko) * 2017-12-28 2020-02-07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적층체의 제조 방법
CN110509624A (zh) * 2017-12-28 2019-11-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层叠体的制造方法
WO2022163233A1 (ja) * 2021-01-28 2022-08-0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離型フィルム付き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35768A (zh) * 2015-12-22 2017-07-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制造方法以及膜卷出方法
CN106953048A (zh) * 2015-12-22 2017-07-1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制造方法
CN106953048B (zh) * 2015-12-22 2021-03-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制造方法
CN106935768B (zh) * 2015-12-22 2021-07-2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膜制造方法以及膜卷出方法
CN108663832A (zh) * 2017-03-27 2018-10-16 株式会社迪恩士先端贴合科技 粘合装置以及粘合方法
CN109773882A (zh) * 2019-02-02 2019-05-21 昆山尚为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胶模切加工方法
CN111284074A (zh) * 2020-02-21 2020-06-16 王超锋 瓦楞纸包装表面个性化图案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CN111284074B (zh) * 2020-02-21 2021-11-16 桂林澳群彩印有限公司 瓦楞纸包装表面个性化图案处理系统及其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5174903A (ja) 2015-10-05
TW201534681A (zh) 2015-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14598A (zh) 双面粘合膜、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TWI609894B (zh) 用於製造光學構件的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組成物之用途
TWI433822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device
CN103826855B (zh) 光学构件的制造方法及用于该制造方法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组合物的应用
KR101099404B1 (ko) 수지 조성물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JP4920513B2 (ja) 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456060B1 (ko) 하드 코트 필름 및 이것을 이용한 터치패널
CN105764686B (zh) 带粘接层的透明面材以及显示装置
KR20130100345A (ko) 하드코트층 부착 폴리카보네이트
KR20130080775A (ko) 점착층 형성 투명 면재, 표시 장치 및 그들의 제조 방법
JP6035599B2 (ja) 両面粘着フィルム
CN103249552A (zh)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显示装置及它们的制造方法
KR20160119783A (ko) 터치 패널용 자외선 경화형 접착제 조성물, 그것을 이용한 광학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경화물 및 터치 패널
WO2018135495A1 (ja) 充填接合材、保護シート付き充填接合材、積層体、光学デバイス及び光学デバイス用保護パネル
TW201602295A (zh) 雙面黏著膜、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積層體
TW201318868A (zh) 積層體之製造方法
TW201437039A (zh) 透明面材及使用其之顯示裝置
TW201418038A (zh) 附黏著層之透明面材及顯示裝置
JP2015114624A (ja) 粘着層付き透明面材
CN107209410B (zh)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用于该方法的固化性树脂组合物、触控面板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160055134A (ko) 광학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것에 이용하는 자외선 경화형 수지 조성물
TW201419079A (zh) 圖符片的製造方法、圖符片及使用該圖符片的觸控面板
CN106662771B (zh) 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图像显示装置
KR20090110635A (ko) 양면 점착 시트,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4065172A (ja)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付アクリル樹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