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8436B - 液体容纳体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纳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08436B CN104908436B CN201510112482.4A CN201510112482A CN104908436B CN 104908436 B CN104908436 B CN 104908436B CN 201510112482 A CN201510112482 A CN 201510112482A CN 104908436 B CN104908436 B CN 1049084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liquid container
- supply department
- containing portion
-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3/00—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 B65D83/14—Containers or packages with special means for dispensing contents for delivery of liquid or semi-liquid contents by internal gaseous pressure, i.e. aerosol containers comprising propellant for a product delivered by a propellant
- B65D83/38—Details of the container bod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26—Electrical contacts to the cartridg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液体容纳体,将提供在液体容纳体的向液体消耗装置的连接时以少的零件达成对于液体消耗装置的连接功能的技术作为第一目的。能够与液体消耗装置可装卸地连接的液体容纳体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位于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侧的液体供应部;容纳体侧电连接部,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具有能够与设置于液体消耗装置的装置侧电连接部接触的接触部;以及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具有连结液体供应部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的连结部以及能够握持的把手部。
Description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考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3月14日申请的、申请号2014-51792号和申请号2014-51794号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全部通过参考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可装卸地安装到液体消耗装置上的液体容纳体。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向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打印机供应液体的技术,已知一种液体容纳体,其包括将液体容纳在内部的液体容纳部和容纳液体容纳部的壳体(例如,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号WO2004/03754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2009-27987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2011-235652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打印机抽出的壳体中容纳液体容纳部。另外,在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技术中,在包围整个液体容纳部的壳体中容纳液体容纳部,包括液体容纳部和壳体的液体容纳体以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装卸自由的方式连接。
另外,以往,已知一种液体容纳体,其包括液体容纳部、安装于液体容纳部的密封部(密封重合部)的液体供应口以及设置于与液体容纳部不同的支承零件(安装部件、接合器)上的存储单元(例如,专利文献1、2)。容纳于液体容纳部的液体被供应给打印机(液体消耗装置)。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3的技术中,液体容纳部(液体容纳袋)以容纳于壳体的状态与液体消耗装置连接。因而,存在发生以下记载的各种缺点的情况。例如,在液体容纳部的大小、液体容纳部的形状、液体容纳部容纳的液体的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需要根据液体容纳部的改变来改变壳体的大小或形状。另外,在液体容纳部所容纳的液体的特性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以防液体从液体容纳部漏出的情况等也需要将壳体改变成与液体的特性相应的材料。另外,在安装液体消耗装置包括的液体容纳体的部分(盒安装部)发生形状的改变等设计改变的情况下,液体容纳体的壳体也需要对应其改变而改变。这样,在对于液体容纳体或液体消耗装置发生改变部分的情况下,也需要对应改变部分而改变其它部分。
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储单元在从液体供应口离开的位置处以可变状态被安装到液体容纳部。而且,当将液体容纳部与液体消耗装置连接时,一边考虑液体供应口的位置和存储单元的位置一边将液体容纳部安装到盒壳体内,使用安装了液体容纳部的盒壳体将液体容纳部与液体消耗装置连接。从而,在以往的技术中存在发生以下缺点的情况。例如,存在到将液体容纳部与液体消耗装置连接为止的作业工序多的情况。另外,例如,存在由于液体供应口和存储单元支承于不同的零件而不能容易地进行液体供应口和存储单元相对于液体消耗装置的对位的情况。另外,例如,发生还使用称为盒壳体的其它部件的零件数目增加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液体容纳体具有容纳液体容纳部的托盘,液体容纳体以接合器固定于托盘的状态被安装到液体消耗装置。在该情况下,为了将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供应给液体消耗装置需要使用托盘。因而,需要进行接合器和托盘的定位。如上,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发生零件数目增加或者用于进行液体容纳体的制造的作业工序增加等缺点。并且,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在将接合器安装到液体容纳部时,以接合器的锷部件和止动部夹着并按压液体容纳部的密封部。在该情况下,存在由于按压密封部破损从而容纳于液体容纳部的液体(例如,墨水)向外部漏出的情况。
因此,本发明将提供即使在对于液体容纳体或液体消耗装置发生改变部分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对应于改变部分而改变的部分的技术作为第一目的。另外,本发明将提供在液体容纳体向液体消耗装置连接时、以少的零件达成对于液体消耗装置的连接功能的技术作为第二目的。另外,本发明将提供能够以简单的作业工序将液体容纳体连接到液体消耗装置的技术作为第三目的。另外,在以往的技术中,期望低成本化、省资源化、制造的容易化、使用难易的提高等。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一部分而成,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能够与液体消耗装置可装卸地连接的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侧的液体供应部;容纳体侧电连接部,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具有能够与设置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装置侧电连接部接触的接触部;以及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具有连结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的连结部以及能够握持的把手部。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液体供应部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由具有把手部的连结部件连结。由此,利用者握持把手部而使连结部件移动,从而液体供应部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与连结部件的活动连动。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供应部向液体消耗装置的连接和接触部向装置侧电连接部的接触。
(2)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还具有接合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的接合部,所述液体供应部被与所述接合部连接,所述连结部件被与所述接合部连结。
此处,连结部件具有能够握持的把手部,因此容易向连结部件或连接于连结部件的部件施加外力。根据该方式个液体容纳体,连结部件被连结到接合部。由此,能够降低液体容纳部之中接合部以外的部分损伤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容纳于液体容纳部的液体向外部漏出的可能性。
(3)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连结部件被一体地形成。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能够容易制造。另外,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液体供应部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的定位。
(4)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应部、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和所述连结部件被一体地形成。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能够容易制造。另外,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液体供应部、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和连结部件的定位。
(5)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接合部具有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部凸出的凸出部,所述连结部件具有卡合到所述凸出部的卡合部,所述卡合部卡合到所述凸出部,从而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接合部连结。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连结部件和接合部能够由独立部件形成,因此设计的自由度能够提高。
(6)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件具有用于决定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的位置的部件定位部。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供应部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的定位。因而,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液体供应部向液体消耗装置的连接和接触部向装置侧电连接部的接触。
(7)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流通部,所述流通部具有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所述部件定位部具有包围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的外形形状。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能够抑制与液体供应部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的错位。
(8)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卡合部被设置多个。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当利用者握持了把手部时,由液体容纳部的自重产生的荷重对多个卡合部分散地施加,因此能够降低接合部损伤的可能性。
(9)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多个卡合部在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供应部的位置处。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由液体容纳部的自重产生的荷重施加到卡合部之中夹着液体供应部的部分上。由此,当将液体容纳体连接到液体消耗装置时,能够降低相对于液体供应部、接合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比另一侧大地倾斜的可能性。因而,能够将液体供应部精度良好地连接(安装)到液体消耗装置。
(10)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多个卡合部在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隔着所述接触部的位置处。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由液体容纳部的自重产生的荷重施加到卡合部之中夹着接触部的部分上。由此,当将液体容纳体连接到液体消耗装置时,能够降低相对于接触部、接合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比另一侧大地倾斜的可能性。因而,能够将接触部精度良好地接触到液体消耗装置(详细地,装置侧电连接部)。
(11)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沿着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把手部的宽度比沿着所述一端部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接合部的宽度小,关于所述一端部的长度方向,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位于所述把手部的所述一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2个端部之间。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当利用者握持了把手部时,能够可靠地支承液体供应部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
(12)根据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提供能够与液体消耗装置可装卸地连接的液体容纳体。该液体容纳体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液体供应部,所述液体供应部用于使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液体流通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以及被连接到所述液体供应部、能够握持的把手部,所述把手部和所述液体供应部被以独立部件形成。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把手部和液体供应部是独立部件,因此即使在容纳于液体容纳部的液体的种类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液体供应部的材料的需要改变的情况下,把手部的材料也不需要改变。由此,即使在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发生了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对应于其改变而改变的其它部分。
(13)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液体供应部之中至少与所述液体接触的部分被以对所述液体有耐性的材料形成。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能够降低液体供应部由于液体而劣化(破损)的可能性。
(14)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把手部之中至少液体供应部被直接地连接的部分以抗变形性或抗蠕变性优良的材料形成。
液体供应部是连接于液体消耗装置的重要的部分。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被直接地连接的部分(供应部连接部分)由抗变形性或抗蠕变性优良的材料形成,因此供应部连接部分的变形被抑制。由此,能够抑制由供应部连接部分的变形引起的液体供应部的错位,能够将液体供应部良好地连接到液体消耗装置。
(15)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隔着所述把手部位于所述液体供应部的相反侧,当所述液体容纳体被连接到所述液体消耗装置时被按压。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利用者能够通过按按压部而容易进行液体供应部向液体消耗装置的连接。
(16)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把手部和所述按压部被以不同的部件形成。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把手部和按压部由独立部件构成,从而能够不拘于把手部的形状或大小自由地设定按压部的形状或面积。因而,也能够以按压部的一部分与液体容纳部重叠的方式来配置。以按压部的一部分与液体容纳部重叠的方式来配置,能够有效地利用被限制了的空间使按压部的外形变大,同时将液体容纳部的容积确保为一定以上。
(17)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按压部呈用于识别容纳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液体的颜色的外观。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能够通过肉眼确认按压部来容易地识别容纳于液体容纳部的液体的颜色。
(18)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按压部具有以容纳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液体的颜色着色的识别部分。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能够通过肉眼确认着色部分来容易地识别容纳于液体容纳体部的液体的颜色。另外,即使在容纳于液体容纳部的液体的颜色有改变的情况下只要改变识别部分的颜色即可。
(19)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按压部具有以与用于连接所述液体容纳体的液体消耗装置的连接用部件相同的颜色着色的着色部分。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能够通过肉眼确认着色部分来容易地识别液体容纳体对应的连接用部件。因而,能够降低原本不应当被安装的容纳不同的颜色的液体容纳体错误地被连接到液体消耗装置的可能性。
(20)如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也可以是:所述把手部具有用于承受由所述液体容纳部产生的荷重的多个支承部。
根据该方式的液体容纳体,能够由多个支承部分散加到把手部上的荷重,因此能够抑制把手部的变形。由此,能够抑制液体供应部的错位,因此能够良好地进行液体供应部和液体消耗装置的连接。
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方式具有的多个构成要素并非全部是必须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为了达到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地对所述多个构成要素的一部分构成要素进行其改变、削除、与新的其它构成要素的替换、限定内容的一部分削除。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为了达到本说明书所记载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将上述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含有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与上述的本发明的其它方式所含有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组合和成为本发明的独立的一个方式。
例如,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也能够作为包括了液体容纳部、液体供应部、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和连结部件多个要素之内的1个以上的要素的装置来实现。即,该装置可以具有液体容纳部,也可以不具有。另外,该装置可以具有液体供应部,也可以不具有。另外,该装置可以具有容纳体侧电连接部,也可以不具有。另外,该装置可以具有连结部件,也可以不具有。
另外,例如,本发明的其它一个方式能够作为包括了液体容纳部、液体供应部和把手部多个要素之内的1个以上的要素的装置来实现。即,该装置可以具有液体容纳部,也可以不具有。另外,该装置可以具有液体供应部,也可以不具有。另外,该装置可以具有把手部,也可以不具有。
根据这样的各方式,能够解决装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省资源化、制造的容易化、使用难易的提高等种种问题的至少1个。另外,前述的液体容纳体的各方式的技术特征的一部分或全部都能够适用于该装置。
本发明能够以种种方式实现,例如,除了液体容纳体之外,能够以液体容纳体的制造方法、包括液体容纳体和液体消耗装置的液体消耗系统等形态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液体消耗系统的简要构成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示出液体消耗系统的简要构成的第二立体图;
图3是用于说明液体供应装置的第一图;
图4是用于说明液体供应装置的第二图;
图5是用于说明装卸单元的第一立体图;
图6是用于说明装卸单元的第二立体图;
图7是液体容纳体的第一立体图;
图8是液体容纳体的第二立体图;
图8A是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
图8B是液体容纳体的后视图;
图9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第一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第二立体图;
图11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第三立体图;
图12是示出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第四立体图;
图13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主视图;
图14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15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6是液体容纳体的一部分的右视图;
图16A是图13的F13-F13剖视图;
图16B是电路基板的主视图;
图16C是图16B的箭头F16B方向视图;
图17A是操作部件的第一分解立体图;
图17B是操作部件的第二分解立体图;
图17C是操作部件的后视图;
图17D是液体容纳体的主视图;
图17E是图17D的F17Da-F17Da局部剖视图;
图17F是图17D的F17Db-F17Db局部剖视图;
图18是液体容纳体被安放在装卸单元上时的图;
图19是图18的F18-F18局部剖视图;
图20是液体容纳体被安装到装卸单元时的图;
图21是图20的F20-F20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A-1.液体消耗系统的构成:
图1是示出液体消耗系统1000的简要构成的第一立体图。图2是示出液体消耗系统1000的简要构成的第二立体图。图3是用于说明液体供应装置20的第一图。图4是用于说明液体供应装置20的第二图。在图3和图4中,示出后述的液体容纳体被卸下的状态。在图1~图4中描绘有彼此正交的XYZ轴。
如图1所示,液体消耗系统1000包括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打印机10和2个液体供应装置20。在液体消耗系统1000的使用状态下,打印机10被设置在由X轴方向和Y轴方向规定的水平的面上。即,Z轴方向作为铅垂方向(上下方向)。另外,-Z轴方向作为铅垂下方向,+Z轴方向作为铅垂上方向。液体供应装置20向打印机10供应作为液体的墨水。液体供应装置20包括的液体容纳体50(液体容纳袋单元50)能够相对于打印机10可装卸地连接(安装)。
打印机10是喷墨打印机。打印机10包括记录机构11、供纸盘16和排出盘17。供纸盘16在铅垂方向的不同高度位置处被设置有多个。供纸盘16被设置在打印机10的装置第一面(装置前面)102上。在供纸盘16中容纳通过打印机10印刷(记录)文字等图像的记录介质(例如、纸张)。
记录机构11包括喷出墨水的记录头(未图示)。记录头经由管等流通管与液体供应装置20连通。记录头通过使用从液体供应装置20供应的墨水并将墨水喷出到记录介质上来进行记录(印刷)。被记录了的记录介质被向排出盘17排出。
2个液体供应装置20被设置在与打印机10的装置第一面(也称作装置前面或装置前壁)102交叉的装置第二面(也称作装置第一侧面或装置第一侧壁)104和装置第三面(也称作装置第二侧面或装置第二侧壁)106上。装置第一面102~装置第三面106分别是在打印机10的使用状态下相对于设置面近似垂直的面。装置第二面104和装置第三面106对置。此处,也将被设置在装置第二面104上的液体供应装置20称作第一液体供应装置20A,将被设置在装置第三面106上的液体供应装置20称作第二液体供应装置20B。在不区别使用第一和第二液体供应装置20A、20B的情况下,只称作液体供应装置20。
如图1所示,第一液体供应装置20A包括1个盖部件22和1个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袋单元)50,以及1个装卸单元30(图3)。如图2所示,第二液体供应装置20B包括1个盖部件22和3个液体容纳体50,以及与各液体容纳体50对应的3个装卸单元30(图4)。此处,在区别使用2个盖部件22的情况下,使用符号“22A”、“22B”。另外,在区别使用4个液体容纳体50的情况下,使用符号“50K”、“50C”、“50M”、“50Y”。另外,在区别使用4个装卸单元30的情况下使用符号“30K”、“30C”、“30M”、“30Y”。盖部件22、液体容纳体50、装卸单元30的个数不被限定为上述。例如,液体容纳体50也可以是3个以下,还可以是5个以上。另外,装卸单元30也可以对应于液体容纳体50的个数设置。另外,盖部件22也可以是1个,还可以是3个以上。
在4个液体容纳体50中容纳(填充)有相互不同种类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墨水分别容纳于不同的液体容纳体50。液体容纳体50K具有容纳了黑色墨水的液体容纳部,液体容纳体50C具有容纳青色墨水的液体容纳部,液体容纳体50M具有容纳品红色墨水的液体容纳部,液体容纳体50Y具有容纳黄色墨水的液体容纳部。如图3和图4所示,液体容纳体50被容纳在以盖部件22划分的容纳空间部26。具体地,液体容纳体50K容纳于容纳空间部26A(图3),液体容纳体50C、50M、50Y容纳于容纳空间部26B(图4)。
示于图3和图4的装卸单元30装卸自如地安装液体容纳体50。装卸单元30K被配置在盖部件22A的内侧,装卸单元30C、30M、30Y被配置在盖部件22B的内侧。如图3所示,装卸单元30K被设置在打印机10的装置第二面104上。如图4所示,装卸单元30C、30M、30Y被设置在打印机10的装置第三面106上。在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装卸单元30上的情况下,通过打印机10包括的具有泵功能的供应机构(未图示)容纳于液体容纳体50的墨水被供应给打印机10的记录头。
如图3和图4所示,盖部件22被构成为以通过将铅垂下方向侧的一端部23作为支点使铅垂上方向侧的另一端部24旋转而开闭自如。在液体容纳体50容纳的墨水被消耗掉后,利用者打开盖部件22将被消耗了的液体容纳体50从装卸单元30卸下。而且,利用者将新的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装卸单元30之后关闭盖部件22。
A-2.装卸单元30的构成:
图5是用于说明装卸单元30的第一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装卸单元30的第二立体图。图5示出可动部件40相对固定部件35向外方凸出的第一状态(安放时状态)。图6示出可动部件40容纳于固定部件35的第二状态(安装时状态)。在图5和图6中,虽然以装卸单元30C为例进行对于构成的说明,但是对于其它装卸单元30K、30M、30Y也具有与装卸单元30C同样的构成。如图5所示,装卸单元30包括固定部件35和可动部件40。
液体容纳体50通过执行以下2个操作来被安装到装卸单元30。也将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装卸单元30的状态称作“安装状态(连接状态)”。安装状态(连接状态)是后述的液体容纳体50的液体供应部57(流通部57)被连接到装卸单元30的液体导入部(液体导入针)362,且液体容纳体50的电路基板582被与装卸单元30的电连接部(装置侧电连接部)382电连接的状态。在安装状态下,容纳于液体容纳体50的墨水成为能够流通到打印机10侧的状态。
·第一操作:
利用者在使装卸单元30成为第一状态之后将液体容纳体50安放到可动部件40上。
·第二操作:
在第一操作后,利用者通过经由液体容纳体50将可动部件40压进固定部件35侧来使装卸单元30成为第二状态。
在装卸单元30的第二状态下,可动部件40通过锁定机构限制向+K1轴方向侧相对于固定部件35的移动。在第二状态下,通过将可动部件40相对于固定部件35向内侧方向(-K1轴方向)推压来解除锁定机构的锁定。由此,能够使可动部件40以对于固定部件35向外方(+Z轴方向)凸出的方式移动而将装卸单元30的状态从第二状态切换到第一状态。
固定部件35由作为固定部的多个螺丝302固定到打印机10的面104、106上(图3和图4)。详细地,装卸单元30K(图3)由多个螺丝302固定到第二面104上,装卸单元30C、30M、30Y(图4)由多个螺丝302固定到第三面106上。
固定部件35包括液体导入机构36和触点机构38。液体导入机构36具有液体导入部362。在液体导入部362,通过连接液体容纳体50包括的后述的液体供应部,容纳于液体容纳体50的墨水流通。液体导入部362与打印机10的记录头连通。
液体导入部362是在内部墨水能够流通的针状。液体导入部362沿着中心轴CL延伸。将沿着该中心轴CL的方向(液体导入部362延伸的方向)作为K1轴方向。K1轴方向与Z轴方向正交。将与K1轴方向和Z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K2轴方向。由K1轴方向和K2轴方向规定的面和由图1所示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规定的面平行。K1轴方向之中,朝向打印机10的外方的方向是+K1轴方向,朝向打印机10的内方的方向是-K1轴方向。
液体导入机构36和触点机构38沿着K2轴方向并列地配置。K2轴方向之中,从液体导入机构36朝向触点机构38的方向是+K2轴方向,从触点机构38朝向液体导入机构36的方向是-K2轴方向。另外,在装卸单元30中,也将Z轴方向称作“高度方向”,也将K1轴方向称作“宽度方向”,也将K2轴方向称作“纵深方向”。
如图5和图6所示,触点机构38包括: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9个)装置侧端子381的电连接部382和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2个)装置侧基板定位部384、385。在液体容纳体50的安装状态下,电连接部382的装置侧端子381与液体容纳体50的电路基板接触(电连接)。由此,在液体容纳体50的电路基板和打印机10之间各种信息(例如,液体容纳体50的墨水颜色或制造年月日)能够通信。装置侧端子381由能够弹性变形的金属制板簧形成。装置侧基板定位部384、385被配置在电连接部382的K2轴方向(液体导入机构36和触点机构38排列的方向)的两侧。装置侧基板定位部384、385在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装卸单元30时进行液体容纳体50的电路基板相对电连接部382的最终的定位。装置侧基板定位部384、385是沿着K1轴方向延伸的部件。
可动部件40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部件35沿着K1轴方向移动。可动部件40包括基部41、供应部支承部42和基板支承部48。供应部支承部42和基板支承部48分别被连接到基部41。供应部支承部42和基板支承部48分别是从基部41向+Z轴方向侧(上侧)延伸的部件。
供应部支承部42是用于决定液体容纳体50(具体地,是液体供应部)相对于液体导入部362的位置的部件。当沿着K1轴方向看装卸单元30时,供应部支承部42被设置在与液体导入部362重叠的位置。供应部支承部42以朝向-Z轴方向形成凹形状的方式被设置。供应部支承部42在K2轴方向的两侧形成槽部407。液体容纳体50的后述的定位部伸入槽部407,因而液体容纳体50包括的液体供应部的移动被限制,相对于液体容纳体50的装卸单元30的某种程度的定位被进行。即,通过区分形成供应部支承部42的多个面部(例如,第一支承面部402、第二支承面部403、第三支承面部404)来限制液体容纳体50包括的液体供应部的移动。供应部支承部42之中,在位于液体导入部362侧的第一支承面部402形成有切口部406。切口部406是+Z轴方向侧开口的凹形状。当沿着K1轴方向看装卸单元30时,切口部406被设置在与液体导入部362重叠的位置。在使可动部件40相对于固定部件35向最+K1轴方向移动的第一状态下,切口部406位于比液体导入部362靠+K1轴方向侧。另外,如图6所示,在第二状态下液体导入部362的前端位于切口部406内。
基板支承部48是用于决定体容纳体50(详细是电路基板)相对于触点机构38的位置的部件。当沿着K1轴方向看装卸单元30时,基板支承部48被设置在与触点机构38重叠的位置。基板支承部48以朝向-Z轴方向形成凹形状的方式被设置。通过区分形成基板支承部48的多个面部(例如,第一基板支承面部482)来限制液体容纳体50的电路基板的移动。
如上所述,可动部件40用于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因而,也将可动部件40称作“连接用部件40”,连接用部件40以容纳不同颜色的墨水的多个液体容纳体50K、50C、50M、50Y之中的、应当被连接到装卸单元30的液体容纳体50K、50C、50M、50Y容纳的墨水的颜色着色。例如,被连接到容纳黄色墨水的液体容纳体50Y的装卸单元30Y包括的连接用部件40以黄色着色。此处,“以墨水颜色着色”包括以与墨水颜色同类色着色。“同类色”只要是利用者能够通过肉眼确认连接用部件40来识别应当被连接的液体容纳体50的范围的颜色即可。“同类色”例如意味着在由JIS规格(JIS Z 8102)采用的20色色相环(也称作修正孟塞尔色相环)中色相差是0(零)~3的颜色。
A-3.液体容纳体50的构成:
图7是液体容纳体50的第一立体图。图8是液体容纳体50的第二立体图。图8A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主视图。图8B是液体容纳体50的后视图。在图7、图8、图8A、图8B中示出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装卸单元30上的状态(安装状态)下的Z轴、K1轴、K2轴。另外,图7和图8示出作为液体的墨水被填充且被安装到装卸单元30之前的状态(未使用状态)下的液体容纳体50。对于用于说明后述的液体容纳体50的图也根据需要示出彼此正交的Z轴、K1轴、K2轴。在图7以后的附图中,虽然以液体容纳体50C为例进行对于构成的说明,但是关于液体容纳体50K、50M、50Y也是与液体容纳体50C同样的构成。
如图7所示,液体容纳体50包括液体容纳部52(液体容纳袋52)和操作部件(连结部件、把手部)53。操作部件53被安装到液体容纳部52。操作部件53包括握持部(支承部)54、液体供应单元55、基板单元(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和按压部545(图8)。握持部54是利用者用于支承(握持)液体容纳体50的部分。因而,能够将握持部54称作“把手部54”或“把手部分”。液体供应单元55是对应于装卸单元30包括的液体导入部362和供应部支承部42(图6)的部分。基板单元58是对应于装卸单元30包括的电连接部382和基板支承部48(图6)的部分。操作部件53的握持部54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被形成为“ロ”字状,但是也可以形成为“C”字状或“T”字状。
液体容纳部52能够容纳作为液体的墨水。液体容纳部52以袋面(外表面)露出的状态安装到操作部件53。即,液体容纳部52被构成为不容纳于壳体等而能够从外部肉眼确认。液体容纳部52伴随着所容纳的墨水的减少容积减少。
液体容纳部52具有第一薄膜521、第二薄膜522和第三薄膜523。第一~第三薄膜521~523区分用于将墨水容纳到内侧的空间部。此处,液体容纳部52之中,将安装了操作部件53的一侧作为一端(一端部、上端)501侧,将与一端501对置的一侧作为另一端(另一端部、底端)502侧。另外,液体容纳部52之中,将一端侧(+K2轴方向侧)作为第一侧端(第一侧端部)503侧,将另一端侧(-K2轴方向侧)作为第二侧端(第二侧端部)504侧。如图8A所示,液体供应单元55(液体供应部57)和基板单元58位于液体容纳部52的一端部501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如图8A沿着K1轴方向看液体容纳体50时,液体供应单元55和基板单元58以至少在一部分与一端部501重叠的方式设置。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液体容纳体50的安装状态下,第一薄膜521和第二薄膜522构成液体容纳部52的侧面。另外,在液体容纳体50的安装状态下,第三薄膜523构成液体容纳部52的底面。第一薄膜521和第二薄膜522被面对面配置。第一薄膜521和第二薄膜522熔敷彼此的边缘区域51W的一部分。详细地,边缘区域51W之中,熔敷一端501侧部分、第一侧端503侧部分和第二侧端504侧部分。为了便于理解,在图7和图8中,在熔敷了第一和第二薄膜521、522的部分附有交叉影线。另外,在液体容纳部52的一端501(详细地,第一和第二薄膜521、522的一端)上熔敷有操作部件53。即,操作部件53是能够安装到液体容纳部52的一端501的部件。为了便于理解,在图7和图8中,在操作部件53以及第一和第二薄膜521、522的熔敷部分附有实线的单向影线。虽然详细后述,但是在操作部件53的安装部(接合部)549通过熔敷来安装第一和第二薄膜部件521、522。
如图7所示,第三薄膜523熔敷由第三薄膜523的边缘区域51Y以及第一薄膜521和第二薄膜522的边缘区域51W的一部分。在第三薄膜523熔敷于第一和第二薄膜521、522的部分附有点划线的单影线。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纳部52是通过熔敷等粘着3个薄膜521、522、523的类型(所谓的具有底面的袋状型)。
第一~第三薄膜521~523分别是具有可挠性的部件。作为第一~第三薄膜521~523的材料(材质),例如使用PET(PET)、尼龙、聚乙烯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层压了多个以这些材料构成的薄膜的层压构造来形成第一~第三薄膜521~523。在这样的层压构造中,例如,也可以由抗冲击性优异的PET或尼龙来形成外层,以耐墨水性优良的聚乙烯来形成内层。并且,也可以将具有沉积了铝等的层的薄膜作为层压构造的1个构成部件。由此,由于能够提高阻气性,因此例如能够抑制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的浓度变化。这样,液体容纳部52的材质能够任意地设定。
另外,液体容纳部52的形状和大小能够分别任意地设定。例如,可以是容纳黑色的墨水的液体容纳部52K比容纳其它颜色(例如,青色)的墨水的液体容纳部52C容积(大小)大。另外,例如,液体容纳部52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时通过熔敷等粘着第一~第三薄膜521~523的类型,但是也可以是省略第三薄膜523,通过熔敷等粘着第一和第二薄膜521、522的类型(所谓的枕型)。此处,如上所述,液体容纳部52和操作部件53是分开的部件。因而,操作部件53在使用相同的零件的同时,能够容易地改变液体容纳部52的种类(形状、大小和材质)。即,能够根据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液体的特性或量等来设定液体容纳部52的形状、大小和材质,因此能够提高设计的自由度。
液体容纳体50还具有用于使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流通到液体供应单元55(详细是后述的液体供应部)的流路部件70。在本实施方式中,流路部件70是管。流路部件70被配置在液体容纳部52的内侧。
使用图8A如下所述,液体容纳体50的各部具有以下的关系。将沿着液体容纳部52的一端部501的长度方向(K2轴方向)的握持部54的宽度作为宽度W54。另外,将沿着接合部549的长度方向(K2轴方向)的接合部549的宽度作为宽度W549。宽度W54是长度方向(K2轴方向)上的握持部54的一端部54A和另一端部54B的距离。在该情况下,宽度W54比宽度W549小。另外,在长度方向(K2轴方向)上,液体供应单元55和基板单元58位于握持部54的两端部54A、54B之间。
图9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第一立体图。图10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第二立体图。图11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第三立体图。图12是示出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第四立体图。图13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图14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后视图。图15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16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一部分的右视图。图16A是图13的F13-F13剖视图。图16B是电路基板582的主视图。图16C是图16B的箭头F16B方向视图。在图9~图16A中,液体容纳体50包括的液体容纳部52的图示省略。
如图9和图10所示,操作部件(把手部)53包括:握持部54、第一连接部546、第二连接部547、基部(连结部)548和安装部549。此处,关于操作部件53,也将Z轴方向称作“高度方向”,也将K1轴方向称作“厚度方向”,也将K2轴方向称作“宽度方向”。可以理解成安装部549是如上述的操作部件53的构成要素,也可以理解成操作部件53和安装部549是不同的构成要素。
握持部54、第一连接部546、第二连接部547和基部548分别是棒状。由握持部54、第一连接部546、第二连接部547和基部548形成框状部件。由此,在操作部件53上区分形成用于接受利用者的手的近似矩形状的接受空间部542。
握持部54是能够握持的部分。握持部54是利用者握持液体容纳体50的部分。握持部54沿着K2轴方向延伸。如图11所示,握持部54具有与接受空间部542相接的握持面(支承面)541。握持面541是由利用者直接支承(握持)的部分。握持面541是在安装于装卸单元30的安装状态下与Z轴方向近似垂直的平面。
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部546是从握持部54之中K2轴方向上的一端部延伸到基部548侧(-Z轴方向侧、图7所示的液体容纳部52侧)的部件。第二连接部547是从握持部54之中K2轴方向上的另一端部延伸到基部548侧(-Z轴方向侧、图7所示的液体容纳部52侧)的部件。基部548是隔着接受空间部542与握持部54对置的部分。基部548沿着K2轴方向延伸。在基部548上安装有后述的定位部56、电路基板保持部(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9和按压部545(图12)。即,液体供应单元55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详细地,电路基板保持部59)经由基部548彼此连结。由此,液体供应单元55和电路基板保持部(接触部配置部)59与基部548的移动连动。即,利用者能够通过操作一个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时基部548)的移动来操作用于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的液体供应单元55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的移动。此处,“连结”表示以被连结的部件间彼此连动地移动的方式连接。
安装部(接合部)549隔着基部548位于握持部54所处侧的相反侧。安装部549与基部548邻接。安装部549沿着K2轴方向延伸。安装部549是通过熔敷等安装液体容纳部52的一端501(图7)的部分(被接合的部分)。安装部549被连结到操作部件53。另外,如图13和图16A所示,安装部549具有使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流通到液体供应部57的导出部550。流路部件70被连接到导出部550,由此流过流路部件70的墨水经由导出部550流通到液体供应部57。另外,为了便于理解,在图13和图14中,在安装部549之中安装了液体容纳部52的部分附有单向影线。
如图9和图10所示,液体供应单元55包括液体供应部57和定位部56。但是,定位部56被与液体供应部57分开构成,并与液体供应部57之间形成有小的间隙。液体供应单元55被从操作部件53向外方(-K1轴方向)凸出地设置。
液体供应部57使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流通到打印机10。液体供应部57具有作为一端的液体供应口572和作为另一端的供应连接部573。液体供应口572与液体容纳部52的内部连通,使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向外部(打印机10)流出。液体供应口572规定垂直于握持面541的平面(由Z轴方向和K2轴方向规定的面)。供应连接部573被连接到操作部件53。液体供应部57是沿着K1轴方向(中心轴CT方向)延伸的筒状部件(环状部件)。液体供应部57被从操作部件53向外方(-K1轴方向)凸出地设置。
液体供应部57包括中心轴CT。中心轴CT与K1轴方向平行。此处,K1轴方向之中,从液体供应口572朝向供应连接部573的方向是+K1轴方向,从供应连接部573朝向液体供应口572的方向是-K1轴方向。
如图15所示,握持面541被配置在垂直于液体供应部57的中心轴CT方向(K1轴方向)的方向(+Z轴方向)侧。包括握持面541的操作部件53以相对于液体供应口572偏离中心轴CT方向的方式被设置。换言之,当从与握持面541正交的方向且从液体供应部57朝向握持面541的方向(+Z轴方向)侧看液体容纳体50时,液体供应口572被配置在与握持面541(操作部件53)不重叠的位置。即,当将液体容纳体50投影到垂直于握持面541的面时,握持面541和液体供应口572处于不重叠的位置关系。
如图9所示,在液体容纳体50的未使用状态下,液体供应口572由薄膜99堵塞。由此,在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装卸单元30(图5)之前,能够抑制墨水从液体供应口572向外部漏出。薄膜99当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装卸单元30时被液体导入部362(图5)破坏。
如图16A所示,在液体供应部57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开闭由液体供应部57形成的液体流路的阀机构551。阀机构551包括阀座552、阀芯554和弹簧556。从液体供应部57的液体供应口572朝向供应连接部573,以阀座552、阀芯554、弹簧556的顺序容纳于液体供应部57内。
阀座552是大致圆环状的部件。阀座552例如由橡胶或高弹体等弹性体构成。阀座552被压入到液体供应部57的内部。阀芯554是大致圆柱状的部件。阀芯554在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装卸单元30之前的状态下堵塞形成于阀座552的孔(阀孔)。弹簧556是压缩螺旋弹簧。弹簧556在朝向阀座552侧的方向上对阀芯554进行施力。在液体容纳体50的安装状态下,液体导入部362(图5)将阀芯554压到供应连接部573侧,从而阀芯554移动到供应连接部573侧。由此,阀芯554从阀座552离开从而阀机构551成开状态。当阀机构551是开状态时,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图7)的墨水能够流过流路部件70、操作部件53的内部流路558和液体供应部57并向外部流出。
如图9所示,定位部56当液体容纳体50被连接到打印机10时,进行对于包括液体供应口572的液体容纳部50的打印机10的某种程度的定位。定位部56被与操作部件53一体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56与操作部件53通过一体成型制成,由此被与操作部件53一体地设置。此处,“一体地设置”意味着定位部56以与操作部件53的移动连动的方式设置于操作部件5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熔敷等安装定位部56于操作部件53从而将定位部56与操作部件53一体地设置。另外,虽然定位部56以在液体供应口572的近旁围绕除了液体供应口572的上方的圆周方向的方式设置,但是在操作部件53由难以变形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在从操作部件53之中的液体供应口572些许离开的位置。定位部56从操作部件53向-K1轴方向凸出。
如图9和图10所示,定位部56被配置在液体供应口572的近旁。另外,如图13所示,定位部56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液体供应口572的液体容纳部52(图7)侧(-Z轴方向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部56被配置在将中心轴CT作为中心的液体供应部57的周围。详细地,定位部56被配置在液体供应部57的周围之中除了握持部54侧的周围。定位部56当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时,被配置在装卸单元30(图5)包括的供应部支承部42的内侧。由此,区分形成供应部支承部42的多个面部(例如,示于图5的第一支承面部402、第二支承面部403、第三支承面部404)和定位部56碰到,从而液体供应部57的移动被限制,液体容纳体50被某种程度定位。然后,液体供应口572在通过在液体供应口572的上下左右的位置处设置于液体供应部57的凸起577(577A、577B、577C、577D)和设置于液体导入部362的上下左右的示于图5和图6的定位凸起366(366A、366B、366C、366D)来定位的状态下被连接到液体导入部362。
液体供应单元55具有将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图7)的墨水供应到打印机10的功能。因而,液体供应单元55能够理解成“液体供应部”。在该情况下,作为液体供应部的液体供应单元55包括在一端具有液体供应口572的液体供应部(液体流通部)57和定位部56。
如图9和图10所示,基板单元(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包括电路基板582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基板单元58从操作部件53向外方(-K1轴方向)凸出地设置。基板单元58的凸出方向与液体供应部57的凸出方向(-K1轴方向)相同。基板单元58的凸出方向和液体供应部57的凸出方向可以不同,也可以实质上平行。“实质上平行”不止包括完全平行的状态,也包括由于些许的误差或些许的错位大体平行的状态。即,“实质上平行”也包括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起到效果的范围内不完全平行的状态。另外,在本说明说中“面”包括平的面、有些许凹凸的面或些许弯曲的面。另外,基板单元58和液体供应部57相对于操作部件53朝向相同的一侧(-K1轴方向侧)从操作部件53凸出。
如图15所示,基板单元58在与握持面541平行的方向上与液体供应单元55并列地设置。具体地,基板单元58和液体供应单元55是在与握持面541平行的方向且作为与中心轴CT正交的方向的K2轴方向上并列的设置。
如图9所示,电路基板保持部59在液体容纳体50被连接到打印机10时,相对于打印机10定位电路基板582。电路基板保持部59被与操作部件53一体地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电路基板保持部59与操作部件53通过一体成型制成,从而被与操作部件53一体地设置。此处,“一体地设置”意味着电路基板保持部59以与操作部件53的移动连动的方式设置于操作部件53。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对于操作部件53通过熔敷等安装电路基板保持部59,从而将电路基板保持部59与操作部件53一体地设置。
电路基板保持部59是+Z轴方向侧(握持部54所处的一侧)开口的凹形状。凹形状的底部594相对于握持面541(图11)倾斜。通过在底部594上安装电路基板582,电路基板582如上所述地向电路基板保持部59倾斜并保持。电路基板保持部59的至少一部分(底部594)被设置在电路基板582的液体容纳部52(图7)侧(-Z轴方向侧)。即,基板单元(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之中,与接触部cp(图16B)不同的至少一部分(底部594)被设置在接触部cp的液体容纳部52侧。
电路基板保持部59具有从底部594的K2轴方向的两侧分别向+Z轴方向侧延伸的第一侧壁部592和第二侧壁部592。如图10所示,第一侧壁部592具有槽部592t。如图9所示,第二侧壁部593具有槽部593t。当液体容纳体50被连接到打印机10时,电路基板保持部59首先由基板支承部48(图5)支承。由此,电路基板保持部59和电路基板582相对于装置侧端子381(图5)的某种程度的定位被进行。而且,通过使示于图5的装卸单元30的可动部件40向-K1轴方向移动,示于图6的装置侧基板定位部385伸入到电路基板保持部59的槽部593t(图9),另外,示于图6的装置侧基板定位部384(图6)伸入到电路基板保持部59的槽部592t(图10)。由此,电路基板保持部59和电路基板582相对于装置侧端子381的定位被进行。
如图13所示,电路基板582在表面上具有多个端子581。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581对应于装置侧端子381的数目(9个)配置9个。在本实施方式中,端子581的外形是大致矩形状。另外,在电路基板582的背面配置有存储装置583(图16B)。存储装置583存放关于液体容纳体50的信息(例如,墨水色、墨水残量等)。存储装置583和多个端子581被电连接。在安装状态下,多个端子581分别被与打印机10包括的电连接部382的对应的装置侧端子381(图6)电连接。
如图16B所示,在电路基板582的+Z轴方向侧的上侧端部586形成凸台槽584,在电路基板582的-Z轴方向侧的下侧端部587形成有凸台孔585。电路基板582使用凸台槽584和凸台孔585固定于底部(配置部)594。
如图16B和图16C所示,电路基板582具有设置于表面582fa的液体容纳体侧端子群580和设置于背面582fb的存储装置583。表面582fa和背面582fb是平面。
液体容纳体侧端子群580由9个端子581A~581I构成。存储装置583存放关于液体容纳体50的信息(例如,墨水残量、墨水色)等。
如图16B所示,9个液体容纳体侧端子581A~581I分别形成为大致矩形,以在Z轴方向的不同的位置形成2列Ln1、Ln2的方式配置。列Ln1、Ln2平行于K2轴方向。
在液体容纳体侧端子581A~581I各自的中央部具有与对应的装置侧端子381(图6)接触的接触部cp。能够认为上述的列Ln1、Ln2是由多个接触部cp形成的列。在不区别使用9个液体容纳体侧端子581A~581I的情况下使用符号“581”。
这样,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具有能够和装置侧电连接部382接触的接触部cp。另外,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如图9所示,被一体地设置于操作部件53。
如图15所示,握持面541被设置在垂直于液体供应部57的中心轴CT方向的方向(+Z轴方向)侧。作为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的基板单元58以相对于包括握持面541的操作部件53向中心轴CT方向偏移的方式被设置。换言之,当从与握持面541正交的方向且从液体供应部57朝向握持面541的方向(+Z轴方向)侧看液体容纳体50时,基板单元58被配置在不与握持面541(操作部件53)重叠的位置。即,当液体容纳体50投影到垂直于握持面541的面时,握持面541和基板单元58处于不重叠的位置关系。在该情况下,只要基板单元58之中至少电路基板582被设置在与握持面541(操作部件53)不重叠的位置即可。
如图9和图12所示,将操作部件53之中-K1轴方向侧作为第一侧53fa、将操作部件53之中作为第一侧53fa的相反侧的+K1轴方向侧作为第二侧53fb。如图9所示,电路基板保持部59和定位部56被设置在作为相同侧的第一侧53fa。
如图12所示,按压部545隔着操作部件53被设置在与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对置的第二侧53fb。即,相对于如图11所示,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被设置在基部548之中第一侧53fa的表面上,如图12所示,按压部545被设置在基部548之中第二侧53fb的表面上。另外,如图15和图16所示,按压部545的至少一部分隔着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操作部件53对置。
按压部545是当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时由利用者按压的部分。即,按压部545是被手动按压的部分。通过向-K1轴方向侧按按压部545来使安放了液体容纳体50的可动部件40(图6)向-K1方向侧移动。
按压部545从操作部件53向外方(+K1轴方向)凸出地设置。由此,能够容易地识别按压部545和其它部分,当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时,能够对利用者提醒按压按压部545的操作。另外,如图14所示,按压部545当从沿着K1轴方向看操作部件53时,按压部545的外形的一部分比基部548超出外侧。由此,由于能够扩大按压部545的表面积,因此利用者能够易于按压按压部545。
操作部件53、电路基板保持部59、定位部56、液体供应部57、按压部545可以由同一材料形成,也可以根据用途由不同的材料形成。作为操作部件53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ABS树脂等合成树脂。
图17A是操作部件53的第一分解立体图。图17B是操作部件53的第二分解立体图。图17C是操作部件53的后视图。图17D是液体容纳体50的主视图。图17E是图17D的F17Da-F17Da局部剖视图。图17F是图17D的F17Db-F17Db局部剖视图。在图17A~图17C中为了便于理解也图示流路部件70。另外,图17C是卸下了后述的第三部件(按压用部件)53C的图。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操作部件(连结部件、把手部)53包括第一部件53A、第二部件53B和第三部件53C。通过组合第一部件53A~第三部件53C来形成操作部件53。详细地,以由第一部件53A和第三部件53C夹着第二部件53B的方式来组合各部件53A~53C。第一部件53A~第三部件53C分别被通过一体成型合成树脂等材料来形成。
第一部件53A包括握持部54。第一部件53A的形状是框状。第一部件53A是沿着垂直于K1轴方向(中心轴CT方向)的平面的板状部件。在第一部件53A之中连结部548(详细地,连结部548的第一侧53fa部分)通过一体成型连接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如以上,操作部件53之中第一部件53A本身也叫作“连结部件53A”或“把手部53A”。
如图17B所示,在第一部件53A的第二侧53fb具有用于通过与第二部件53B卡合来连结(连接)第一部件53A和第二部件53B的3个卡合部511A、511B、511C。3个卡合部511A、511B、511C沿着K2轴方向(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排列的方向)并列地配置。卡合部的数量既可以是2个以下也可以是4个以上。另外,在不区别使用3个卡合部511A、511B、511C的情况下使用符号“511”。
卡合部511设置于第一部件53A的第二侧53fb之中的基部5480。卡合部511的形状是大致立方体形状。即,卡合部511的外形形状是大致矩形,是包围沿着K1轴方向(流通部57的中心轴CT方向)的方向的形状。卡合部511是从基部548向第二部件53B侧(+K1轴方向侧)凸出的凸部。
另外,如图17B所示,在第一部件53A的第二侧53fb包括用于通过与按压用部件53C卡合来连结(连接)第一部件53A和第三部件53C的8个(在图中只图示7个)部件卡合部588。部件卡合部588是凹形状。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在第二部件53B通过一体成型连接液体供应部57。另外,在第二部件53B通过一体成型连结(连接)安装部(接合部)549。
另外,第二部件53B具有用于通过与卡合部511卡合来将第一部件53A安装到第二部件53B的3个卡合部513A、513B、513C。在不区别使用3个卡合部513A、513B、513C的情况下使用符号“513”。卡合部513既可以是4个以上又可以是2个以下。
3个卡合部513A、513B、513C被对应于第一部件53A具有的3个卡合部511A、511B、511C而设置。卡合部513是贯穿K1轴方向的通孔。卡合部513的外形形状是卡合部511能够被嵌合的形状。卡合部513的外形形状是大致矩形,是包围沿着K1轴方向(流通部57的中心轴CT方向)的方向(K1轴方向)的形状。
如图17C所示,凸状的卡合部511A、511B、511C被嵌入到作为对应的通孔的卡合部513A、513B、513C,从而在第一部件53A上安装第二部件53B。即,设置了卡合部513的部分517也被称作从接合部549向液体容纳部52(图7)的外部凸出的“凸出部517”。并且,在凸出部517具有的卡合部513卡合连结部件53A的卡合部511,从而连结部件53A与接合部549连结。
把手部53A的3个卡合部511A、511B、511C通过与安装了液体容纳部52的第二部件53B卡合来发挥如下功能。即,当利用者通过握持把手部53A拿着液体容纳体50时,3个卡合部511A、511B、511C作为承受由液体容纳部52的自重产生的荷重分的部分而发挥功能。因而,也将3个卡合部511A、511B、511C分别称作支承部511A、511B、511C。
通过安装把手部53A和第二部件53B,把手部53A被连接到液体供应部57。在本段落中记载的“连接”除了直接连接把手部53A和液体供应部57的状态以外,还包括经由其它部件间接地连接把手部53A和液体供应部57的状态。
通过卡合部511B和卡合部513B卡合来限制第二部件53B相对于连结部件53A的K2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移动。通过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3A卡合、卡合部511C和卡合部513C卡合来限制第二部件53B相对于连结部件53A的Z轴方向的移动。即,卡合部511和卡合部513具有彼此包围沿着中心轴CT方向(K1轴方向)的方向(K1轴方向)的外形形状,从而能够抑制与中心轴CT方向正交的面方向(被以Z轴方向和K2轴方向规定的面方向)的连结部件53A和第二部件53B之间的位置错位。
如图17B所示,连结部件53A还具有凸状的卡止爪511Da、511Db。卡止爪511Da、511Db设置于第一部件53A之中连结部548的第二侧53fb。另外,第二部件53B在对应于凸状的卡止爪511Da、511Db的位置具有通孔513Da、513Db。
如图17E和图17F所示,卡止爪511Da、511Db被卡止到形成通孔513Da、513Db的部件上,从而限制第二部件53B相对于连结部件53A向+K1轴方向的移动。另外,第二部件53B相对于连结部件53A向-K1轴方向的移动通过第二部件53B的一部分碰到连结部件53A的一部分来限制。
如上,连结部件53A的卡合部511通过与第二部件53B的卡合部513卡合来进行两部件53A、53B间的定位。此处,在连结部件53A上连结有电路基板保持部59,在第二部件53B上连结有连接于打印机10的液体供应部57。因而,通过连结部件53A的卡合部511和第二部件53B的卡合部513卡合来决定液体供应部57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之间的位置。此处,也将卡合部511称作“部件定位部511”。
如图17C所示,在接合部549的长度方向(K2轴方向)上,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1B被设置在隔着液体供应部57的位置处。另外,在长度方向(K2轴方向)上,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1C配置于隔着液体供应部57的位置。另外,在长度方向(K2轴方向)上,卡合部511B和卡合部511C配置于隔着电路基板582(接触部cp)的位置。另外,在长度方向(+K2轴方向)上,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1C配置于隔着电路基板582(接触部cp)的位置。
如图17B所示,第三部件53C包括按压部545。第三部件53C的形状是与第一部件53A的形状对应的框状。第三部件53C是沿着垂直与K1轴方向(中心轴CT方向)的平面的板状部件。在第三部件53C之中第一侧53fa部分包括8个卡合部515。卡合部515的数目不被限定于此。通过卡合部515与示于图17B的部件卡合部588卡合来连结第一部件53A和第三部件53C。
连结部件53A(把手部53A)、第二部件53B和第三部件53C各自是不同的部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部53A、第二部件53B和第三部件53C以不同的材料被形成。优选至少把手部53A和第二部件53B以不同的材料形成。
把手部53A被以抗变形性或抗蠕变性优良的材料形成。把手部53A被利用者握持,具有在施加了由液体容纳部52的自重产生的荷重的情况下难以变形的充分的抗变形性或抗蠕变性。把手部53A被以比第二部件53B或第三部件53C抗变形性更优异的(高的)材料形成。另外,优选把手部53A以比第二部件53B及第三部件53C抗蠕变性更优良的(高的)材料形成。把手部53A由ABS树脂、与通常的ABS相比耐热性提高了的耐热性ABS树脂或聚乙烯(PS)等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手部53A使用ABS树脂来形成。耐热性ABS可以是1.82MPa下的荷重挠曲温度为120℃以上的部件。也可以是把手部53A之中至少连接了液体供应部57的部分以抗变形性或抗蠕变性优良的材料形成。
抗变形性能够将弯曲弹性率的大小作为指标来评价。“抗变形性优良的材料”优选为例如JIS K 7171的弯曲弹性率是1800MPa以上的材料,更优选为是2000MPa以上的材料,进一步优选为是2500MPa以上的材料。另外,“抗变形性优良的材料”优选为JIS K 7171的弯曲弹性率比聚乙烯高的材料。
抗蠕变性能够将对使用预定的材料形成的部件持续加上一定荷重(例如,2.8MPa)时的变形量(翘曲量)的大小作为指标来评价。“抗蠕变性优良的材料”优选在形成了预定形状的部件的情况下、比聚乙烯变形量小的材料。
第二部件53B被以相对于液体容纳部52容纳的墨水有耐性的材料形成。第二部件53B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聚甲醛(POM)等材料形成。
“对液体有耐性”也称作“耐化学腐蚀性”。另外,“对液体有耐性的材料”是指在浸入到液体的情况下,不与液体反应材料(由材料形成的部件)。即,“对液体有耐性的材料”是指在浸入到液体的情况下,在液体中不产生预定值以上的固形物等杂质的材料(由材料形成的部件)。例如,“对液体有耐性的材料”能够如下地评价。即,将使用评价的材料形成的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第二部件53B)在浸入到液体容纳部52容纳的墨水之后在高温环境下(例如,80℃)放置预定的时间(例如,48时间)。在放置了第二部件53B预定的时间之后以以下3个观点进行观察。
(I)在墨水中有无固形物。
(II)第二部件53B在浸入到墨水前后的质量变化是否在±5%以内。
(III)第二部件53B有无外观形状的变化。
在上述(I)~(III)中,在认定了墨水中没有固形物,且质量上没有大的变化(±5%以内),且外观形状上没有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能够评价为是“对液体有耐性的材料”。也可以将第二部件53B之中至少和墨水接触的部分(即,液体供应部57的内面)以对墨水有耐性的材料形成。
如图17A和图17B所示,第三部件53C例如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或聚甲醛(POM)等材料形成。设置于第三部件53C的按压部545隔着把手部53A位于液体供应部57的相反侧。第三部件53C被以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的颜色着色。例如,在容纳了黄色的墨水的液体容纳体50Y的情况下,第三部件53C被以黄色着色。此处,“以墨水的颜色着色”包括以与墨水颜色同类色着色。“同类色”只要是利用者通过目视第三部件53C而能够确认所容纳的墨水的颜色的范围的颜色即可。“同类色”例如是指由JIS规格(JIS Z 8102)采用的20色色相环(也称作修正孟塞尔色相环)中色相差是0(零)~3的颜色。
如上所述,第三部件53C作为以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容纳墨水)的颜色着色的识别部分发挥功能。识别部分(被着色了的部分)不需要是第三部件53C整体,能够从外部肉眼确认的一部分即可。例如,可以是第三部件53C之中按压部545的至少一部分是识别部分。
另外,利用者为了识别容纳墨水的颜色,可以以与墨水的颜色相同的颜色着色第三部件53C,但是不限于此,第三部件53C呈现用于识别容纳墨水的颜色的外观即可。例如,可以是在按压部545表面以文字信息表示墨水色。
此处,连接用部件40(图5)也被以容纳墨水的颜色识别,因此第三部件53C也称作具有以与应当被连接的连接用部件40相同的颜色着色了的着色部分。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着色部分是第三部件53C整体,也但是可以是第三部件53C的一部分(例如,按压部545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着色部分。
A-4.液体容纳体50向装卸单元30的安装方法:
图18是液体容纳体50被安放到装卸单元30上时的图。图19是图18的F18-F18局部剖视图。图20是液体容纳体50被安装到装卸单元30上时的图。图21是图20的F20-F20局部剖视图。示于图18和图19的装卸单元30的状态与图5同样是第一状态。示于图20和图21的装卸单元30的状态与图6同样是第二状态。
如图19所示,当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装卸单元30时,进行使液体容纳体50向安放方向移动的操作(安放操作或第一操作)和向连接方向移动的操作(连接操作或第二操作)的2个操作。安放方向是包括铅垂下方向(-Z轴方向)分量的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安放方向是铅垂下方向。
利用者对于处于第一状态的装卸单元30将液体容纳体50安放到装卸单元30的可动部件40上。具体地,利用者以操作部件53成比液体容纳部52靠铅垂上方向的状态握持握持部54。而且,如图18和图19所示,使液体容纳体50的定位部56配置到供应部支承部42内,并且使电路基板保持部59配置到基板支承部48内。
在液体容纳体50被安放到可动部件40上之后,如图19的箭头F所示,利用者将按压部545按到-K1轴方向侧。由此,液体容纳体50和可动部件40向连接方向(-K1轴方向)移动。
如图21所示,在可动部件40被容纳到固定部件35的装卸单元30的第二状态下,在液体供应部57内插入(连接)了液体导入部362(图19)。另外,在第二状态下,电路基板582的端子581(图13)和电连接部382的装置侧端子381(图6)接触,从而电路基板582和电连接部382被电连接。
A-5.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和打印机10的连接所需要的定位部56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电路基板保持部59)被一体地设置到操作部件53(图9)。由此,不需要为了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而设置其他零件(例如,用于安装液体容纳体50的壳体)。由此,能够达成用于以少的零件个数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的功能。另外,定位部56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电路基板保持部59)被一体地设置在操作部件53上,从而当将液体容纳体50(液体容纳袋单元50)连接到打印机10时,能够握持操作部件53来操作液体容纳体50,因此与没有操作部件53相比操作性好。
另外,不需要将液体容纳体50预先安装到壳体上,因此能够简化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的工序。另外,由于不需要壳体因此能够使液体容纳体50小型化。并且,不需要壳体,因此能够使消耗掉了墨水的液体容纳部52容易地变小来处分。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液体容纳部52是从液体容纳体50的外部能够肉眼确认的状态,液体容纳部52被安装到操作部件53(图7)。由此,能够从容积变化、形状变化或墨水量的变化等的液体容纳部52的状态的变化从外部容易地识别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的量。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被设置到操作部件53的第一侧53fa,在隔着操作部件53与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对置的第二侧53fb设置有按压部545(图9和图12)。由此,能够从外部容易地肉眼确认用于进行对于打印机10的定位的定位部56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以及当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时所按压的按压部545。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容纳体50向打印机10的连接操作。
在液体容纳体50落下了的情况下,以容纳了墨水的重量大的液体容纳部52成比操作部件53靠下方的姿勢落下的可能性高。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定位部56的至少一部分被设置在液体供应口572的液体容纳部52侧(-Z轴方向侧)(图7和图13)。由此,即使在液体容纳体50落下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定位部56来降低液体供应口572与地面等对象物碰撞的可能性。因而,能够降低液体供应口572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电路基板保持部59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电路基板582的液体容纳部52侧(-Z轴方向侧)(图7和图13)。由此,即使在液体容纳体50落下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电路基板保持部59来降低电路基板582与地面等对象物碰撞的可能性。因而,能够降低电路基板582破损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对液体供应部57使握持面541配置到垂直于液体供应部57的中心轴CT方向的方向(+Z轴方向)时,以握持面541相对于液体供应口572向中心轴CT方向偏移的方式设置操作部件53(图15)。由此,当利用者拿着操作部件53的握持部54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打印机10时,液体供应口572变成不隐藏到操作部件53中而能够肉眼确认。因而,利用者能够将液体容纳体50容易地安装到打印机10。另外,利用者握持操作部件53而处理液体容纳体50,因此能够降低利用者碰到液体容纳部52的可能性。由此,能够降低液体容纳部52破损而容纳于内部的墨水漏出到外部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液体供应单元55从操作部件53向外方(-K1轴方向)凸出地设置(图9和图10)。由此,利用者能够容易地认识到液体供应单元55的凸出方向是用于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的连接方向(图9)。因而,利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打印机10。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液体容纳体50具有定位部56(图9)。由此,由定位部56进行包括了液体供应部57的液体容纳体50相对打印机10的某种程度的定位,因此能够以适当的状态(正确的安装状态)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打印机10。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使握持面541配置到垂直于液体供应部57的中心轴CT方向的方向(+Z轴方向)上时,基板单元58以相对于握持面541偏移的方式被设置(图15)。由此,当利用者拿着操作部件53的握持面541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打印机10时,基板单元58能够肉眼确认。因而,利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打印机10。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基板单元58的凸出方向(-K1轴方向)和液体供应部57的凸出方向(-K1轴方向)相同(图9和图10)。由此,当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打印机10时,利用者变得容易同时识别基板单元58和液体供应部57。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供应部57向打印机10的连接和基板单元58向打印机10的电连接。另外,当利用者拿着操作部件53的握持面541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打印机10时,如图19所示,能够认识到基板单元58向打印机10的连接方向(-K1轴方向)和液体供应部57向打印机10的连接方向(-K1轴方向)相同。因而,利用者能够更容易地将液体容纳体50安装到打印机10。并且,通过将液体供应部57连接到打印机10,也能够进行基板单元58向打印机10的电连接。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基板单元58和液体供应单元55在作为与握持面541平行的方向且与中心轴CT正交的方向的K2轴方向上被并列地设置(图9和图10)。由此,在与连接方向(-K1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两单元58、55并列,因此能够更容易地进行基板单元58和电连接部382的电连接以及液体供应部57向打印机10的连接。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液体供应单元55(详细地,定位部56)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电路基板保持部59)由连结部件53A连结(图17A)。由此,利用者握持握持部54而使连结部件53A移动,从而液体供应单元55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与连结部件53A的移动连动。由此,液体供应单元55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电路基板保持部59)的移动连动,从而不需要将各部55、59分别独立地连接到打印机10的对应的部分36、38(图6)。因而,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供应单元55和电路基板保持部59向打印机10的连接。即,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供应部57向打印机10的连接和接触部cp向装置侧电连接部382的接触。
此处,连结部件53A具有能够握持的握持部54,因此容易向连结部件53A或接合于连结部件53A的部件(例如,接合部549)施加外力。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7A所示,液体供应部57被与接合部549一体成型。即,液体供应部57被与接合部549连接。另外,如图17A所示,连结部件53A通过被安装到第二部件53B来与接合部549连结。由此,能够降低向液体容纳部52之中安装于接合部549的部分以外(主要部分)施加外力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液体容纳部52的主要部分损伤的可能性。因而,能够降低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向外部漏出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7B所示,具有握持部54的连结部件53A和包括安装于液体容纳部52的接合部549的第二部件53B由独立部件构成。而且,设置于第二部件53B的凸出部517的卡合部513和设置于连结部件53A的卡合部511卡合,从而连结部件53A和第二部件53B连结。即,能够由独立部件形成安装于液体容纳部52的接合部549和连结部件53A,因此设计的自由度提高。例如,只要使连结部件53A的卡合部511成为与第二部件53B的卡合部511对应的形状,就能够将不同的形状的连结部件53A连结到第二部件53B。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7B所示,通过连结部件53A的卡合部511与第二部件53B的卡合部513卡合,来进行连结部件53A和第二部件53B之间的定位。即,能够通过作为部件定位部的卡合部511来容易地进行液体供应部57和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电路基板582)之间的定位。由此,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液体供应部57和电路基板582向打印机10的连接。即,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液体供应部57向打印机10的连接和接触部cp向装置侧电连接部382的接触。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7B所示作为部件定位部的卡合部511具有包围沿着液体供应部57的中心轴CT的方向(K1轴方向)的外形形状(详细是大致矩形)。由此,能够抑制与设置了液体供应部57第二部件53B和设置了电路基板582(接触部cp)的第一部件53A之间的中心轴CT垂直的方向(由Z轴方向和K2轴方向规定的面内方向)的位置错位。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7B所示连结部件53A具有在与重力方向(Z轴方向)交叉的方向(K2轴方向)上排列的3个卡合部511A、511B、511C。由此,当利用者握持握持部54时,由液体容纳部52的自重产生的荷重对于3个卡合部511A、511B、511C分散地施加,因此能够降低卡合部511损伤的可能性。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7C所示,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1B、或者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1C在接合部549的长度方向(K2轴方向)上,被设置在隔着液体供应部57的位置。由此,由液体容纳部52的自重产生的荷重加在连结部件53A和第二部件53B之中隔着液体供应部57的两侧。因而,能够降低相对于液体供应部57接合部549的一侧(+K2轴方向侧)比另一侧(-K2轴方向侧)大地倾斜的(大地变形的)可能性。因而,能够抑制液体供应部57的错位,从而能够将液体供应部57精度良好地连接到打印机10。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7C所示,卡合部511B和卡合部511C或者卡合部511A和卡合部511C在接合部549的长度方向(K2轴方向)上被设置在隔着电路基板582(接触部cp)的位置。由此,由液体容纳部52的自重产生的荷重加在连结部件53A和第二部件53B之中隔着电路基板582(接触部cp)的两侧。因而,能够降低相对于电路基板582(接触部cp)接合部549的一侧(+K2轴方向侧)比另一侧(-K2轴方向侧)大地倾斜的(大地变形的)可能性。因而,能够抑制接触部cp的错位,从而能够将接触部cp精度良好地接触到打印机10。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8A所示,握持部54的宽度W54比接合部549的宽度W549小,液体供应单元55和基板单元58位于握持部54的两侧的端部54A、54B之间。由此,当利用者握持握持部54时,能够由握持部54可靠地支承液体供应单元55和基板单元58。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7A所示,把手部53A和液体供应部57被以独立部件形成。液体容纳体50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例如,即使在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的种类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改变液体供应部57的材料的需要的情况下,把手部53A的材料也不需要改变。例如,存在改变墨水的种类从而以往使用的液体供应部57在改变了的墨水中大量地溶出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需要改为由对改变了液体供应部57的墨水具有耐化学腐蚀性的材料形成。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液体供应部57的第二部件53B和包括握持部54的把手部53A是对立部件,因此把手部53A的材料不需要改变。即,能够以与用途对应的材料分别制作把手部53A和液体供应部57。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液体供应部57被以对液体容纳部52容纳的墨水有耐性的材料形成。由此,能够降低液体供应部57由于墨水而劣化(破损)的可能性。另外,能够降低液体供应部57的一部分在墨水中溶出等在向打印机10侧供应的墨水中产生杂质的可能性。
另外,把手部53A是由利用者握持从而直接接受外力的部分。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把手部53A被以抗变形性或抗蠕变性优异的材料形成,因此能够抑制把手部53A的变形。另外,在把手部53A上连接有定位部56或电路基板保持部59。两部件56、59是当将液体容纳体50连接到打印机10时、进行对于打印机10的定位等的重要的部分。能够通过抑制把手部53A的变形来抑制相对于两部件56、59的把手部53A的错位。因而,能够将液体容纳体50良好地连接到打印机10。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5和图17B所示,液体容纳体50在隔着把手部53A与液体供应单元55处于相反侧的位置处的按压部545。由此,利用者能够通过按按压部545容易地进行液体供应部57向打印机10的连接。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如图17A所示,把手部53A和形成按压部545的第三部件53C被使用独立部件形成。由此,液体容纳体50的设计的自由度提高。例如,能够不拘于把手部53A的形状或大小自由地设定按压部545的形状或面积。因而,也能够以按压部545的一部分与液体容纳部52重叠的方式配置。按压部545的一部分与液体容纳部52重叠的方式配置,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被限制了的空间使按压部545的外形变大,同时将液体容纳部52的容积确保为一定以上。
另外,根据上述实施方式,按压部545呈用于识别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的颜色的外观。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按压部545的第三部件53C(图17B)被以墨水的颜色着色。由此,利用者能够通过肉眼确认第三部件53C来容易地识别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的颜色。另外,即使在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颜色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也可以只更换第三部件53C。另外,按压部545的颜色是与连接用部件40(图5)的颜色相同的颜色。因而,利用者能够通过肉眼确认按压部545来容易地识别与液体容纳体50对应的连接用部件40。因而,能够降低本来不应当被安装的容纳不同的颜色的液体容纳体50错误地被连接到打印机10的可能性。
B.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也可能是如下的变形。
B-1.第一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液体容纳部52由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形成,但是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作为能够将液体容纳到内部的液体容纳部发挥功能即可。例如,液体容纳部52可以由一部分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形成,也可以由与液体的消耗量无关容积不变化的硬质的部件形成。液体容纳袋52(液体容纳部52)的至少一部分由具有可挠性的部件形成,从而液体容纳部52的容积根据容纳于液体容纳部52的墨水量变化。
B-2.第二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操作部件53是框状(图13),但是形状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够被利用者握持的形状即可。例如,操作部件53也可以是压着Z轴方向延伸的棒状(板状)。
B-3.第三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如图17B所示通过组合3个部件53A、53B、53C来形成把手部53A、液体供应单元55、电路基板保持部59等,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一体地形成组合3个部件53A、53B、53C而形成的组合体。作为一体的形成方法,可以举出一体成型或通过粘结剂等安装各部件53A、53B、53C的方法等。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液体容纳体50的制造。另外,液体供应单元55和基板单元58能够一体地形成,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进行两单元55、58间的定位。另外,能够一体地形成连结部件53A和接合部549。由此,当利用者握持了连结部件53A时,能够降低由于液体容纳部52的重量而接合部549和连结部件53A分离的可能性。另外,当利用者握持了连结部件53A时,由液体容纳部52的自重产生的荷重经由接合部549施加在连结部件53A上。由此,能够降低施加到液体容纳部52自身的外力,因此能够降低液体容纳部52损伤的可能性。
B-4.第4变形例:
本发明不限于喷墨打印机及其液体容纳体50,也可以适用于喷射墨水以外的其它液体的任意的印刷装置(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用于容纳其液体的液体容纳体。例如,可以适用于如下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液体容纳体。
(1)传真装置等的图像记录装置
(2)在液晶显示器等图像显示装置用的滤色器的制造中使用的色料喷射装置
(3)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显示器和面发光显示器(FieldEmissionDisplay、FED)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料喷射装置
(4)喷射包含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5)作为精密移液管的试样喷射装置
(6)润滑油的喷射装置
(7)树脂液的喷射装置
(8)向时钟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定点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
(9)为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硬化树脂液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0)为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性或碱性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11)具有喷出其他的任意的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
“液滴”是指从液体喷射装置喷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以及尾部拖延成线状的液体。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液体”可以是物质处于液相的状态的材料,也包括溶胶、凝胶水、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液状态的材料。并且,“液体”除了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以外,还包括将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形物形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中而形成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以列举出墨水或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性墨水等各种液体组合物。另外,在将能够照射紫外线固化的UV墨水容纳到该液体容纳体并连接到打印机的情况下,液体容纳部从设置面浮起,因此设置面的热传给液体容纳部而硬化的可能性降低。
B-5.第5变形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包括电路基板582,但是不限于此,也可以具有能够和装置侧电连接部382接触的接触部cp。例如,电路基板582也可以不包括存储装置583。例如,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可以包括用于液体容纳体50的装卸检测的端子的接触部。另外,容纳体侧电连接部58也可以包括柔性印刷电路基板(FPC)这样的包括柔性的线缆的全部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在一端侧具有能够与装置侧电连接部382接触的接触部。另一端侧例如于重置装置相连。上述的变形例可以代替电路基板582采用,也可以与电路基板582一起采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变形例,能够在不超出其主旨的范围中以各种构成来实现。与在发明内容部分中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方式、实施例、变形例中的技术特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为了达成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能够适当地进行替代或组合。另外,只要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说中没有作为必须的特征进行说明,则能够适当地削除。
符号说明
10…打印机
11…记录机构
16…供纸盘
17…排出盘
20…液体供应装置
20A…第一液体供应装置
20B…第二液体供应装置
22…盖部件
22A…盖部件
22B…盖部件
23…一端部
24…另一端部
26…容纳空间部
26A…容纳空间部
26B…容纳空间部
30(30C,30K,30M,30Y)…装卸单元
35…固定部件
36…液体导入机构
38…触点机构
40…可动部件(连接用部件)
41…基部
42…供应部支承部
48…基板支承部
50(50C,50K,50M,50Y)…液体容纳体
51W…边缘区域
51Y…边缘区域
52…液体容纳部(液体容纳袋)
53…操作部件
53A…第一部件(连结部件、把手部)
53B…第二部件(按压用部件)
53C…第三部件
53fa…第一侧
53fb…第二侧
54…握持部
54A…一端部
54B…另一端部
55…液体供应单元(液体供应部)
56…定位部
57…液体供应部(流通部)
58…基板单元(容纳体侧电连接部)
59…电路基板保持部
70…流路部件
99…薄膜
102…装置第一面
104…装置第二面
106…装置第三面
302…螺丝
362…液体导入部
366(366A~366D)…定位凸起
381…装置侧端子
382…电连接部
384…装置侧基板定位部
385…装置侧定位部
402…第一支承面部
403…第二支承面部
404…第三支承面部
406…切口部
407…槽部
482…第一基板支承面部
501…一端
503…第一侧端
504…第二侧端
511……部件定位部(卡合部、支承部)
511A…卡合部(支承部)
511B…卡合部(支承部)
511C…卡合部(支承部)
511DA,511DB…卡止爪
513…卡合部
513A…卡合部
513B…卡合部
513C…卡合部
513Da…通孔
515…卡合部
517…凸出部
521…第一薄膜
522…第二薄膜
523…第三薄膜
541…握持面
542…接受空间部
545…按压部
546…第一连接部
547…第二连接部
548…基部
549…安装部
550…导出部
551…阀机构
552…阀座
554…阀芯
556…弹簧
558…内部流路
572…液体供应口
573…供应连接部
581…端子
582…电路基板
583…存储装置
588…部件卡合部
592…第一侧壁部
592t…槽部
593…第二侧壁部
593t…槽部
594…底部
1000…液体消耗系统
CT…中心轴
CL…中心轴
cp…接触部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容纳体,能够与液体消耗装置可装卸地连接,包括:
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
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侧的液体供应部;
容纳体侧电连接部,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侧,并具有能够与设置于所述液体消耗装置的装置侧电连接部接触的接触部;以及
连结部件,所述连结部件位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一端部侧,并具有连结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的连结部以及能够握持的把手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还具有:
接合于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的接合部,
所述液体供应部被与所述接合部连接,
所述连结部件被与所述接合部连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连结部件被一体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液体供应部、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和所述连结部件被一体地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接合部具有向所述液体容纳部的外部凸出的凸出部,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卡合到所述凸出部的卡合部,
通过所述卡合部卡合到所述凸出部,所述连结部件与所述接合部连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具有部件定位部,所述部件定位部进行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之间的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液体供应部具有流通部,所述流通部具有在预定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
所述部件定位部具有包围沿着所述中心轴的方向的外形形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连结部件的所述卡合部被设置多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多个卡合部在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在隔着所述液体供应部的位置处。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
所述多个卡合部在所述接合部的长度方向上被设置在隔着所述接触部的位置处。
11.如权利要求2、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中,沿着所述液体容纳部的所述一端部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把手部的宽度比沿着所述一端部的长度方向的所述接合部的宽度小,
关于所述一端部的长度方向,所述液体供应部和所述容纳体侧电连接部位于所述把手部的所述一端部的长度方向上的2个端部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51794 | 2014-03-14 | ||
JP2014051794A JP6492404B2 (ja) | 2014-03-14 | 2014-03-14 | 液体収容体 |
JP2014051792A JP6402457B2 (ja) | 2014-03-14 | 2014-03-14 | 液体収容体 |
JP2014-051792 | 2014-03-1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08436A CN104908436A (zh) | 2015-09-16 |
CN104908436B true CN104908436B (zh) | 2017-07-14 |
Family
ID=52684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12482.4A Active CN104908436B (zh) | 2014-03-14 | 2015-03-13 | 液体容纳体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22776B2 (zh) |
EP (2) | EP3686018B1 (zh) |
CN (1) | CN10490843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437831B1 (ko) | 2018-07-13 | 2022-08-29 |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 인쇄 액체 공급부 |
CN111923603B (zh) | 2018-07-13 | 2022-09-09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接口结构及组件、钥匙笔、打印液体供应接口结构及装置 |
BR112020021117B1 (pt) | 2018-07-13 | 2022-04-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parelho de fornecimento de líquido de impressão e estrutura de interface |
CN111655498A (zh) | 2018-07-13 | 2020-09-11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打印液体供应 |
CN111655495B (zh) | 2018-07-13 | 2021-12-31 |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打印液供给器互连件、打印机及打印液供给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45094A (zh) * | 2002-03-20 | 2003-10-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盒及墨盒座 |
CN102615986A (zh) * | 2011-01-26 | 2012-08-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容器 |
CN103203996A (zh) * | 2012-01-13 | 2013-07-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以及印刷装置 |
CN203391475U (zh) * | 2012-05-31 | 2014-01-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2295A (en) * | 1977-05-02 | 1980-03-11 | M.U. Engineering & Mfg. Co. | Bedside drainage bag |
US4804119A (en) * | 1985-12-06 | 1989-02-14 | Goodall Donald T | Liquid dispenser |
US4848602A (en) * | 1985-12-28 | 1989-07-18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Container with baffled outlet |
US5500664A (en) * | 1991-01-25 | 1996-03-19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detachably mountable ink jet cartridge |
US6170937B1 (en) * | 1997-01-21 | 2001-01-09 | Hewlett-Packard Company | Ink container refurbishment method |
US6022101A (en) * | 1997-08-29 | 2000-02-08 | Topaz Technologies, Inc. | Printer ink bottle |
JP2001071523A (ja) * | 1999-09-03 | 2001-03-21 | Canon Inc | プリント装置 |
US6416166B1 (en) * | 2001-08-16 | 2002-07-09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 cartridge with alignment features and method of inserting cartridge into a printer receptacle |
US6749292B2 (en) | 2001-10-18 | 2004-06-15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Replaceable ink container for an inkjet printing system |
US7438401B2 (en) * | 2002-06-17 | 2008-10-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nk cartridge |
JP4432025B2 (ja) * | 2003-08-08 | 2010-03-17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JP4631253B2 (ja) * | 2002-06-17 | 2011-02-1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
ES2720857T3 (es) | 2002-10-23 | 2019-07-25 | Seiko Epson Corp | Bolsa que contiene líquido y eyector de líquido |
US20060152561A1 (en) * | 2004-12-31 | 2006-07-13 | Belfiore David A | Ink bag assembly |
WO2006116393A1 (en) * | 2005-04-25 | 2006-11-02 | Litrex Corporation | Integral printhead assembly |
BRPI0718248B8 (pt) | 2006-11-06 | 2021-03-09 | Seiko Epson Corp | recipiente de líquido e aparelho de consumo de líquido |
KR101104475B1 (ko) | 2006-11-06 | 2012-01-12 | 세이코 엡슨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액체 수용 용기 |
US8192003B2 (en) * | 2007-12-28 | 2012-06-05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ing apparatus |
ES2375810T3 (es) * | 2008-03-25 | 2012-03-06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istema de inyección de chorro de l�?quido, soporte y aparato de inyección de chorro de l�?quido que tiene un soporte. |
JP5099510B2 (ja) | 2008-05-23 | 2012-12-19 | 株式会社セイコーアイ・インフォテック | インク袋アダプタ、アダプタ付きインク袋、及び印刷装置 |
US8857956B2 (en) * | 2011-12-06 | 2014-10-14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artridges and recording apparatuses |
US8931887B2 (en) | 2012-01-13 | 2015-01-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liquid supply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
US9440755B2 (en) | 2012-01-13 | 2016-09-13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
RU2016131474A (ru) | 2012-01-13 | 2018-12-07 | Сейко Эпсон Корпорейшн | Картридж, система для подачи печатающего материала и печата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US8960871B2 (en) | 2012-01-13 | 2015-02-24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ounting member, liquid container with mounting member, and liquid supply system |
-
2015
- 2015-03-11 US US14/645,062 patent/US9522776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3-12 EP EP20160053.3A patent/EP3686018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3-12 EP EP15158785.4A patent/EP2918414B1/en active Active
- 2015-03-13 CN CN201510112482.4A patent/CN10490843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45094A (zh) * | 2002-03-20 | 2003-10-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墨盒及墨盒座 |
CN102615986A (zh) * | 2011-01-26 | 2012-08-01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安装到液体喷射装置的液体容纳容器 |
CN103203996A (zh) * | 2012-01-13 | 2013-07-17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盒以及印刷装置 |
CN203391475U (zh) * | 2012-05-31 | 2014-01-15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86018A1 (en) | 2020-07-29 |
EP2918414A3 (en) | 2017-04-19 |
EP3686018B1 (en) | 2023-05-03 |
US9522776B2 (en) | 2016-12-20 |
EP2918414A2 (en) | 2015-09-16 |
US20150259130A1 (en) | 2015-09-17 |
EP2918414B1 (en) | 2020-04-29 |
CN104908436A (zh) | 2015-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08436B (zh) | 液体容纳体 | |
CN102336063B (zh) | 液体容纳容器、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 |
CN103203996B (zh) | 盒以及印刷装置 | |
US9643423B2 (en) | Liquid container with optically transparent area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including liquid container with visual recognition portion | |
CN204398530U (zh)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3204006B (zh) |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材料供应系统 | |
CN103568576B (zh) | 盒 | |
CN104553339A (zh) |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 |
CN103522763B (zh) | 印刷材料供应系统及其盒 | |
CN105189124A (zh) | 液体供给装置以及液体容纳体 | |
CN104228353A (zh) | 液体容纳体 | |
EP2105307A2 (en) | LIquid jetting system, liquid container, holder, and liquid jetting apparatus having holder | |
KR102213326B1 (ko) | 액체 수용체 | |
US10759178B2 (en) | Liquid supply unit | |
CN105026162A (zh) | 液体容纳体 | |
CN105398221A (zh) | 液体容纳体、液体消耗装置以及电气连接体 | |
EP0816098B1 (en) | Keying system for ink supply containers | |
CN105398222B (zh) | 液体容纳体、电连接器和液体消耗装置 | |
CN104908434A (zh) | 液体容纳容器 | |
CN104842659B (zh) | 液体供应装置、液体容纳体 | |
CN105667094B (zh) | 保护部件、液体供应单元的套件 | |
CN103568571B (zh) | 盒 | |
CN106457836B (zh) | 液体容纳体、液体消耗装置以及电连接体 | |
CN105196702B (zh) | 用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 |
CN105564037A (zh) | 液体消耗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