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8425A -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8425A
CN104908425A CN201510096655.8A CN201510096655A CN104908425A CN 104908425 A CN104908425 A CN 104908425A CN 201510096655 A CN201510096655 A CN 201510096655A CN 104908425 A CN104908425 A CN 104908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component
head unit
electric power
mentio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66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8425B (zh
Inventor
大塚修司
野村勋
臼田秀范
松山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08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84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84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84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28Driving-belts with a contact surface of special shape, e.g. tooth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00Driving-belts
    • F16G1/22Driving-belts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202Drive control means for carriage mov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用FFC就从主体部侧向滑架侧传输电力,且即使在液体等附着在电力传输所涉及的构件的情况下也确保安全性的液体排出装置。使液体排出装置具备:第一滑轮(34a);第二滑轮(34b);排出液体的头单元(40);被设置有头单元的滑架(32);产生用于驱动滑架(32)的动力的电机(33);供给用于从头单元排出液体的电力的电源单元(5);带(35),其被挂在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上,用于通过从电机(33)供给的动力使滑架驱动,而将电力传递到头单元。带包括用于将电源单元和头单元电连接的导电构件(101)和电阻率比导电构件的电阻率高的构件。

Description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例如涉及打印机等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有驱动打印头(以下,称为头。)的驱动控制部与头一起被搭载在滑架的构成的打印机。以下,在这种方式的打印机中,将除了滑架和其搭载物的部分称为“主体部”。
在上述的构成的打印机中,需要从其主体部侧向滑架侧传输打印信号,所以主体部和滑架以弯曲性高的柔性扁平电缆(以下,称为FFC(Flexible Flat Cable)。)连结。该FFC也被用于从主体部的电源单元向滑架的驱动控制部的电力供给。
在此,由于滑架例如是沿主扫描方向移动的构件,所以在其移动时,FFC容易成为机构上的物理性障碍。另外,通过FFC噪声容易附着到打印信号等控制信号。由于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期待着不使用FFC就构成液体排出装置的技术。
根据上述的情况,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由金属等导电性物质构成使滑架往复移动的同步带,经由同步带和滑轮向滑架的驱动控制部进行电力供给的液体排出装置。另外,在该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液体排出装置中,对于控制信号使用无线通信技术而将其供给到滑架。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1-46118号公报
然而,在使用由导电性物质构成的同步带的情况下,在雾化的油墨等异物附着到通电中的同步带的情况下,存在短路带来的发热等危险性。另外,在同步带中产生了因被称为静电放电(Electro StaticDischarge;ESD)的放电现象引起的静电噪声的情况下,向滑架供给的电力产生变动,存在作为电子电路的驱动控制部的动作受到影响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不使用FFC而能够从主体部向滑架供给电力,且即使在电力的供给所涉及的构件上附着了液体等异物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安全性的液体排出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的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头单元,其排出液体;滑架,其被设置有上述头单元;电机,其产生用于驱动上述滑架的动力;电力源,其供给用于使液体从上述头单元排出的电力;以及带,其被挂在上述第一滑轮和上述第二滑轮上,并用于通过从上述电机供给的上述动力使上述滑架驱动,而将上述电力传递到上述头单元,上述带包括用于将上述电力源和上述头单元电连接的第一构件;以及电阻率比上述第一构件的电阻率高的第二构件。
根据该方式,带具备适于输电的导电性的构件(第一构件),因此能够进行向使用带的头单元的电力供给,无需以往电力供给等所使用的FFC。另外,与将带整体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情况比较,大幅降低异物的附着等引起的短路等的危险性。即,只要雾化的油墨等异物不附着在第一构件就确保安全性。另外,在将带整体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即使是强度高的材料也无法使用非导电性的材料,但根据本方式,能够使用非导电性材料来增强带的强度。
根据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的表面积中,上述第一构件所占的面积比上述第二构件所占的面积小。
根据该方式,带的表面积中,即使雾化的油墨等异物附着也比较安全的第二构件所占的比例比第一构件所占的比例大,因此更降低漏电、异物附着等的危险性。
根据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动力通过上述第一滑轮而被传递到上述带,在上述第二构件上形成有被从上述第一滑轮传递上述动力的动力传递槽部,在上述第一滑轮形成有用于向上述动力传递槽部传递上述动力的动力传递突起部。
根据该方式,基于电机的动力经由第一滑轮被传递到带。具体地说,通过形成于第一滑轮的动力传递突起部和形成于带的动力传递槽部,动力被传递到带。在此动力传递槽部形成于带中的不用供给电力的第二构件上,所以能够抑制因第一滑轮与带之间的摩擦产生的ESD所涉及的噪声给供给电力带来的影响。此外,动力传递突起部和动力传递槽部优选与从第一滑轮侧向带侧的电位的供给路径绝缘。
根据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电力通过上述第一滑轮以及上述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方而被传递到上述带,在上述第一构件上形成有被从上述第一滑轮以及上述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方传递上述电力的带侧卡合部,在上述第一滑轮以及上述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向上述带侧卡合部传递电力的滑轮侧卡合部。
根据该方式,通过相互卡合的带侧卡合部和滑轮侧卡合部,使电力从滑轮侧向带侧传递,因此能够防止例如同步带在滑轮的外周面上沿滑轮的厚度方向偏离而切断电力的传递。
根据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构件、上述第二构件、上述第一滑轮以及上述第二滑轮由具有带电为相同极性的特性的材料构成。
根据该方式,即使在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一滑轮以及第二滑轮通过摩擦等而带电的情况下也带电为相同极性,因此能够降低ESD所涉及的噪声,提高从滑轮向带的供给电位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该液体排出装置具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头单元,其排出液体;滑架,其被设置有上述头单元;电机,其产生用于驱动上述滑架的动力;电力源,其供给用于使液体从上述头单元排出的电力;以及带,其包括用于将上述电力源和上述头单元电连接的第一构件、以及电阻率比上述第一构件的电阻率高的第二构件,上述带被挂在上述第一滑轮和上述第二滑轮上,通过从上述电机供给的上述动力使上述滑架驱动,上述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具有:经由上述第一构件向上述头单元供给上述电力的步骤;以及被供给了上述电力的上述头单元排出液滴的步骤。
根据该方式,带具备适于输电的导电性的构件(第一构件),因此能够进行向使用带的头单元的电力供给,而无需以往电力供给等所使用的FFC。另外,与将带整体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情况比较,大幅降低异物的附着等引起的短路等的危险性。即,只要雾化的油墨等异物不附着在第一构件就确保安全性。另外,在将带整体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情况向,即使是强度高的材料也无法使用非导电性的材料,但根据本方式,能够使用非导电性材料来增强带的强度。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还包括下述的方式。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带,其被挂在上述第一滑轮和上述第二滑轮上;滑架,其被设置有排出液滴的头单元,并与上述带连接;以及电源,其输出电平为第一电位的第一电源信号,上述带包括被供给上述第一电源信号,并与上述头单元电连接的第一构件;以及电阻率比上述第一构件的电阻率高的第二构件。
根据该方式,带具备适于输电的导电性的构件(第一构件),能够进行向使用带的头单元的电力供给,无需以往电力供给等所使用的FFC。另外,与将带整体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情况比较,大幅降低异物的附着等引起的短路等的危险性。即,只要雾化的油墨等异物不附着在第一构件就确保安全性。另外,在将带整体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即使是强度高的材料也无法使用非导电性的材料,但根据本方式,能够使用非导电性材料来增强带的强度。
在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带的表面积中,上述第一构件所占的面积比上述第二构件所占的面积小。
根据该方式,带的表面积中,即使雾化的油墨等异物附着也比较安全的第二构件所占的比例比第一构件的大,所以更降低漏电、异物附着等的危险性。
在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滑轮以及上述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方的外周面形成有被供给上述第一电源信号的导电部和向上述带突出的动力传递突起部,在上述带中的与上述外周面接触的面形成有与上述动力传递突起部啮合的动力传递槽部,上述动力传递突起部和上述导电部设置在上述外周面中的不同区域。
根据该方式,在滑轮和带中,与动力传递所涉及的部位分开地(在不同区域)设置有规定电位的供给所涉及的部位,所以在规定电位的供给中因滑轮与带之间的摩擦产生的ESD所涉及的噪声对供给电位的影响被降低。此外,优选作为齿状部的动力传递突起部和动力传递槽部与从滑轮侧向带侧的电位的供给路径绝缘。
在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构件以及上述导电部中的一方形成为向另一方突出的突出构件,上述第一构件以及上述导电部中的上述另一方形成为与上述突出构件卡合的卡合构件。
根据该方式,带和滑轮具备相互卡合的部位,所以防止同步带在滑轮的外周面上沿滑轮的厚度方向偏离。
在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构件、上述第二构件、上述第一滑轮以及上述第二滑轮由具有带电为相同极性的特性的材料构成。
根据该方式,第一构件、第二构件、第一滑轮以及第二滑轮即使在通过摩擦等带电的情况下也带电为相同极性,因此降低ESD所涉及的噪声,提高从滑轮向带的供给电位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还具备以能够移动的方式支承上述滑架的支承部,上述电源输出电平为第二电位的第二电源信号,并向上述支承部供给上述第二电源信号,经由上述滑架从上述支承部将上述第二电源信号供给到上述头单元。
根据该方式,从支承滑架的支承部向头单元供给第二电源信号。因此,无需新设置用于将第二电源信号向头单元供给的构件,所以实现更简易的构成。在此,“供给第二电源信号”是指包含经由将支承部固定在框体的固定构件,将支承部和框体电连接的方式的概念。在该情况下,将作为框体的电位的第二电源信号以框体→固定构件→支承部的路径供给到支承部。
在上述的液体排出装置的一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被供给上述第二电源信号的框体。根据该方式,实现从头单元通过支承部和固定构件而放电到框体的放电路径。
本发明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的一方式的特征在于,该液体排出装置具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带,其被挂在上述第一滑轮和上述第二滑轮上,包括第一构件和电阻率比该第一构件高的第二构件;滑架,其包括排出液滴的头单元,并被固定于上述带;以及电源,其输出电平为第一电位的第一电源信号和电平为第二电位的第二电源信号,上述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具有:将上述第二电源信号向上述头单元供给,同时经由上述带的上述第一构件,将上述第一电源信号向上述头单元供给的步骤;以及通过上述第一电源信号以及上述第二电源信号被供电的上述头单元排出液滴的步骤。
根据该方式,带具备适于输电的导电性的构件(第一构件),因此能够进行向使用带的头单元的电力供给,无需以往使用的FFC。另外,与将带整体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情况比较,大幅减少因异物附着等导致的短路等的危险性。即,只要雾化的油墨等异物不附着到第一构件就确保安全性。另外,在将带整体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情况下,即使强度高的材料也无法使用非导电性的材料,但根据本方式,能够使用非导电性材料来增强带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机的系统构成的框图。
图2是表示打印机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打印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头中的喷嘴的排列的图。
图5是头单元所具备的头驱动电路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原驱动信号产生部的输入输出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原信号ODRV、打印信号PRT(i)以及驱动信号DRV(i)的波形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从主体部侧(电源单元)向滑架侧(头驱动电路)的电力供给的一方式的示意图。
图9是同步带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将第一滑轮沿径向切断而得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一滑轮的外周面的一方式的图。
图12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的同步带的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的第一滑轮沿径向切断而得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的第一滑轮的外周面的一方式的图。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的同步带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将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的第一滑轮沿径向切断而得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中的第一滑轮的外周面的一方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各图中,使各部的尺寸以及比例尺与实际的情况适当地不同。另外,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例,所以被附加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本发明的范围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主旨的记载,就并不限定于这些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作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排出装置,以串行式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打印机1的系统构成的框图。图2是表示打印机1的内部构成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的打印机的侧面剖视图。
打印机1如图1所示与作为外部装置的计算机110连接地被使用。即,打印机1若接收从计算机110发送的打印数据,则通过控制器10控制各部,在记录用纸(以下,称为用纸。)S上形成图像。此时,打印机1内的状况被检测器组50监视,基于其检测结果,控制器10控制各部。
框体3具备收容各构成构件的箱体、和设置于其内侧的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机械框架3a。
电源单元5被固定在框体3。该电源单元5经由电线等而与家庭用AC插座等连接,由此作为42V等的DC电源发挥作用,向各部供给电力。电源单元5具备42V的正极端子和经由机械框架3a电接地的接地端子作为电力供给用的输出端子。
此外,电源单元5所具备的输出端子可以并不一定是正极端子,也可以是输出电平为负极性电位的电源信号的负极端子。换句话说,电源单元5具备输出电平为规定电位的第一电源信号和电平为基准电位(例如接地(GND)电平)的第二电源信号的输出端子即可。即,电源单元5作为供给用于使液体从头单元40的喷嘴排出的电力的电力源发挥作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为了使液体(墨滴)从头单元40的喷嘴排出而使用压电元件时,压电元件是通过充电和放电进行位移的元件,因此向头单元40(头驱动电路61)的供电路径也可以说是向压电元件的充电路径。
当电力由电压与电流的积(电力P[W]=电压E[V]·电流I[A])计算时,为了传输电力,需要将电流从产生电力的电力源流入到负荷的供电路径和返回的电流从负荷向电力源流动的放电路径。即,电力源经由供电路径以及放电路径而与负荷电连接,电力源向供电路径以及放电路径施加电源电压。更具体地说,通过向供电路径供给第一电源信号,向放电路径供给第二电源信号,从而将被作为第一电源信号和第二电源信号的电位差赋予的电源电压施加到供电路径以及放电路径。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电力”是指包含向供电路径以及放电路径施加电源电压的情况、向供电路径以及放电路径中的至少一方供给电源信号的情况的概念。
控制器10也被固定设置在框体3。而且,控制器10具有接口部11、CPU12、存储器13、单元控制电路14和发送机17。接口部11在计算机110与打印机1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CPU12是进行打印机1整体的控制的运算处理装置,经由单元控制电路14对各部进行控制。存储器13确保存储CPU12的程序的区域、作业区域等。发送机17对后述的打印信号PRT等各种信号进行无线发送。
输送单元20是将用纸S送入到能够打印的位置,并且在打印时在输送方向上以规定的输送量输送用纸S的装置,并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有供纸辊21、输送电机22、输送辊23、滚筒24以及排纸辊25。供纸辊21将需打印的用纸S送到输送辊23的位置。
然后,若作为图1所示的检测器组50之一的纸检测传感器51检测到向输送辊23送出的用纸S的前端,则控制器10使输送辊23旋转,将用纸S定位到打印开始位置。
在用纸S被定位到打印开始位置时,头41的下表面41a的至少一部分的喷嘴与用纸S对置。滚筒24被设置在能够与头41的下表面41a对置的位置,从下方支承打印中的用纸S。
在滑架32设置有头单元40和接收机37。
滑架32被固定在框体3的导轨36支承并且引导,在图2所示的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滑架移动方向)上往复移动。具体来说,滑架32将设置于框体3的滑架电机33作为动力源,固定(连接)有同步带35的一部分,通过该同步带35的输送进行移动。
作为滑架32的支承部发挥作用的导轨36例如是使滑架32的移动方向为长边方向(轴向)的大致柱状构件(轴体)。在此滑架32上形成有在其移动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导轨36被插入通过该贯通孔。
虽后面详述,但该导轨36与头驱动电路61的接地端子62G电连接,作为所谓的放电路径被利用。导轨36与框体3(机械框架3a)电连接,并被设定为基准电位(例如GND电平的电位)。换而言之,向导轨36供给电平为基准电位的第二电源信号。在此,“向导轨36供给第二电源信号”是指包括经由将导轨36固定在框体3(机械框架3a)的固定构件(未图示),将导轨36和框体3(机械框架3a)电连接的方式的概念。在该情况下,作为框体3(机械框架3a)的电位的第二电源信号以框体3(机械框架3a)→固定构件(未图示)→导轨36的路径,被供给到导轨36。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力经由同步带35供给到头单元40,并且在返回的电流流动的放电路径使用导轨36,但也可以将同步带35作为放电路径使用。换句话说,也可以构成为将同步带35作为供电路径以及放电路径这两路径发挥作用。
同步带35如图2所示被挂在(搭在)第一滑轮34a和第二滑轮34b上,经由它们,将滑架电机33的驱动力向同步带35传递送出。
在此,由于同步带35的一部分被固定在滑架32,所以若第二滑轮34b被滑架电机33旋转驱动而送出同步带35,则滑架32向滑架移动方向移动。即,头41相对于用纸S向滑架移动方向移动。
接收机37接收从控制器10的发送机17无线发送的信号并向头单元40的头驱动电路61供给。具体地说,接收机37接收的信号例如是打印信号PRT、原信号生成用参数(后述)等用于驱动头41的控制信号。
头单元40被搭载在滑架32。而且,具有用于向用纸S排出墨滴的头41和为了从头41的喷嘴排出墨滴而驱动头41的头驱动电路61(参照图5)。在头41的下表面41a设置有多个喷嘴,在各喷嘴设置有供油墨进入的油墨室和作为用于使油墨室的容量发生变化来排出墨滴的驱动元件的压电元件。而且,通过头驱动电路61基于打印信号PRT等来驱动压电元件,从而墨滴被排出。
检测器组50包括线性式编码器52(参照图2)、旋转式编码器53(参照图3)等。线性式编码器52检测滑架32的位置。旋转式编码器53检测输送辊23的旋转量。
在这样的构成的打印机1中,将使墨滴从沿滑架移动方向移动的头41间歇排出而在用纸S上形成点的点形成动作、和在输送方向上输送用纸S的输送动作交替地反复。通过这种方式,在与通过前面的点形成动作而形成的点列(光栅行)的输送方向的不同位置形成点列,由此在用纸S上完成图像。
此外,该打印机1也能够进行双向打印,换句话说,也能够在滑架移动方向的往路以及复路上向用纸S排出墨滴而形成图像。在该情况下,在往路与复路的点形成动作的期间,进行用纸S的输送动作。
图4是表示头41中的喷嘴的排列的图。在头41的下表面41a按黑色(K)、青色(C)、品红色(M)、黄色(Y)各色分别设置有包括多个(例如180个)喷嘴#1~#n的喷嘴列411。喷嘴列411所包含的喷嘴#1~#n沿用纸S的输送方向以规定的喷嘴间隔P(例如180dpi)排列成直线状。另外,这些喷嘴列411相互在滑架移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平行配置。
图5是头单元40所具备的头驱动电路61的说明图。在该图中以双点划线围起的构件是头驱动电路61所包含的构件。该头驱动电路61例如是对头单元40的各部进行驱动控制的电路基板61a,被配置在滑架32内,并具备原驱动信号产生部63和驱动信号整形部65。此外,均例如由电路构成。
头驱动电路61按各喷嘴列411,即按黑色(K)、青色(C)、品红色(M)以及黄色(Y)这各色的喷嘴列411的每一个设置。另外,按各喷嘴进行压电元件的驱动。在该图中,标在各信号名的末尾的括弧内的数字表示该信号被供给的喷嘴的编号。
各喷嘴所具备的压电元件若被向设置于其两端的电极间施加规定时间幅度的电压,则根据电压的施加时间而进行伸展,使油墨的流路的侧壁变形。由此,油墨的流路的体积根据压电元件的伸缩而收缩,与该收缩量相当的油墨量变成墨滴从各色的各喷嘴#1~#180排出。
如图5所示,第一滑轮34a以及同步带35也作为用于向搭载在滑架32的头驱动电路61(参照图5)供电的供电系统发挥作用。对这些构件的详细构成等后述。
如图6所示,向原驱动信号产生部63输入对原信号ODRV的波形形状等进行规定的原信号生成用参数。基于该原信号生成用参数,原驱动信号产生部63生成被共同使用于各喷嘴#1~#n的原信号ODRV。在此,如图7所示,该原信号ODRV是在一像素量的期间内(滑架32横穿一像素的间隔的时间内),包括第一脉冲W1和第二脉冲W2这2个脉冲的信号。
另一方面,如图6所示,从原驱动信号产生部63向驱动信号整形部65输入原信号ODRV,并且基于打印数据而输入打印信号PRT。打印信号PRT是与分配给一像素的像素数据对应的信号。也就是说,打印信号PRT是与打印数据所包含的像素数据相应的信号。
驱动信号整形部65基于与各喷嘴(i)对应的打印信号PRT(i),按每个喷嘴(i)将原信号ODRV切断或使之通过。例如,如图7所示,在打印信号PRT(i)是2位信号且为“00”的情况下,切断原信号ODRV的两脉冲W1、W2,另外,在打印信号PRT(i)同“01”的情况下,仅切断脉冲W1使脉冲W2通过,在打印信号PRT(i)同“10”的情况下,仅切断脉冲W2使脉冲W1通过,在打印信号PRT(i)同“11”的情况下,使两脉冲W1、W2通过。
然后,驱动信号整形部65将通过的脉冲作为驱动信号DRV(i),向各喷嘴(i)的压电元件输出。各喷嘴(i)的压电元件基于来自驱动信号整形部65的驱动信号DRV(i)进行驱动来进行墨滴的排出。
以下,对向头驱动电路61供电的供电系统进行说明。头驱动电路61例如由电路等构成,利用被供给的电力来进行工作。
头驱动电路61的电路基板被设置在滑架32。在以往的打印机中主体部侧的电源单元和滑架侧的电路基板通过FFC连接,从电源单元经由该FFC向电路基板61a供给电力。此外,在以往的打印机中,FFC除了电力之外也将控制信号等从主体部侧(控制器)向滑架侧(头驱动电路)供给。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在以下说明的方式中从主体部侧(电源单元5)向滑架32侧(头驱动电路61)供给电力,由此无需FFC。
图8是表示从主体部侧(电源单元5)向滑架32侧(头驱动电路61)的电力供给的一方式的示意图。图9是表示将同步带35沿厚度方向切断而得的剖面的图。图10是表示将第一滑轮34a以包含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切断而得的剖面的一部分(以轴构件229为边界的一侧)的剖面概略图。换而言之,图10是表示将第一滑轮34a沿径向切断而得的剖面的一部分(以轴构件229为边界的一侧)的图。图11是表示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的一方式的图。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将滑架32的移动所涉及的第一滑轮34a以及同步带35,作为向头驱动电路61供电的供电系统而同时采用。此外,对于第二滑轮34b,希望由非导电性材料形成。
如图2以及图8所示,一个滑轮(在本例中为第一滑轮34a)设置在滑架32的往复移动路径的一端。另一个滑轮(在本例中为第二滑轮34b)与设置在该往复移动路径的另一端的滑架电机33的驱动旋转轴33b同芯固定。
此外,在本例中为了便于说明,采用将第二滑轮34b固定在滑架电机33的驱动旋转轴33b的构成,当然也可以为将滑架电机33的驱动旋转轴33b固定在第一滑轮34a的构成。另外,也可以在第一滑轮34a和第二滑轮34b双方上分别设置滑架电机33来固定驱动旋转轴33b,能够适当地切换使之动作的滑架电机33以便驱动任意一方的滑轮。
在上述一对滑轮34a、34b悬挂环状的同步带35,并且经由连接部将滑架32与同步带35的一部分连接(固定)。该连接部是例如固定设置在滑架32侧的一对把持构件,该把持构件夹住同步带35的一部分,从而同步带35和滑架32不能相对移动地被物理性连结。由此,经由同步带35将滑架电机33的驱动力传递到滑架32,由此滑架32被往复移动。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同步带35具备导电性构件(以下,称为导电构件。)101。在此同步带35本身由电阻率比导电构件101的电阻率高(例如非导电性或者绝缘性)的材料构成。具体地说,同步带35由即使油墨等液体附着也几乎没有短路等的危险性的材料构成。导电构件101是由适于输电的电阻率的材料构成的线状构件,具体地说能够列举线状的金属(例如钢等)。
即,导电构件101作为在同步带35中将从电源单元5输出的电力(第一电源信号)供给到头单元40的第一构件发挥作用。另外,同步带35本身作为电阻率比该第一构件(导电构件101)的电阻率高的第二构件发挥作用。
对同步带35来说,在其内部沿长边方向配设(埋设)导电构件101,并且以该导电构件101的至少一部分露出到外部的方式形成切口部35c。另外,在同步带35形成有与形成于第一滑轮34a以及第2滑轮34b的外周面的齿状部199(动力传递突起部)啮合的齿状部99(动力传递槽部)。
如图9所示该切口部35c形成在同步带35的背面(与第一滑轮34a、第二滑轮34b接触侧的面)。由此,抑制异物会通过切口部35c附着在导电构件101。
此外,为了更可靠地防止异物通过了切口部35c向导电构件101的附着,当然也可以进一步设置覆盖同步带35的背面的罩构件39(参照图8)。
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同步带35,而在能够进行使用同步带35的输电的基础上,与将同步带35整体由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情况相比安全性大幅提高。在此,优选在导电构件101中露出外部的部位的面积(以下,称为导电露出面积。)与在同步带35中露出外部的部位的面积(以下,称为非导电面积。)之和的面积中,导电露出面积所占的比例比非导电面积所占的比例小。由此,更降低来自导电构件101的漏电、对导电构件101的异物附着等的危险性。
如图11所示,在第一滑轮34a中的与同步带35接触的外周面200,形成有插入到同步带35的切口部35c而与导电构件101接触的导电突起部201(导电部)、以及被从同步带35传递动力的齿状部199(突起部)。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以及导电突起部201例如由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导电突起部201是向与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垂直的方向凸出的突起部。这样,在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相互独立地形成作为用于电位的供给的导电部的导电突起部201和作为用于动力的传递的突起部的齿状部199。
在此第一滑轮34a的导电突起部201与上述的电源单元5的正极端子电连接。具体地说,例如与电源单元5的正极端子电接续的刷构件(未图示)与具有导电性的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滑动接触,经由该外周面200从电源单元5的正极端子向导电突起部201供给电力(第一电源信号)。
此外,在第一滑轮34a中的从轴构件229到导电突起部201的部位由具有导电性的材料构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例如经由轴构件229从电源单元5向导电突起部201供给电力(第一电源信号)。
另外,图5所示的头驱动电路61的电路基板61a的电力供给用端子62P(例如正极端子)以与同步带35内的导电构件101接触的方式被延长到滑架32与同步带35的连接部位,而与导电构件101电连接。
通过上述的构成,从电源单元5,经由设置于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的导电突起部201和同步带35的导电构件101,向电力供给用端子62P供给电力(第一电源信号)。
不过,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为了使头驱动电路61的接地端子62G电接地,而利用导轨36。具体地说沿导轨36的长边方向遍及大致全长地设置导电性部分,将该导电性部分与框体3的机械框架3a电连接而接地。而且,使头驱动电路61的接地端子62G经由刷构件等而与该导轨36的导电性部分滑动接触。由此,构成导轨36和头驱动电路61的接地端子62G被电连接,从头驱动电路61流动返回的电流的放电路径。
此外,即使雾化的油墨等异物附着到导轨36的导电性部分,在供给到该导电性部分的第二电源信号的电平为GND电平的情况下,与不是这样的情况相比安全性进一步增加。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能够不使用FFC就构成向头驱动电路61供电的供电路径(第一电源信号的供给路径)和放电路径(第二电源信号的供给路径),能够进行从主体部侧向滑架32侧的输电。另外,被用于输电的同步带35本身是具有高电阻率的构件(例如非导电性的构件),所以即使油墨等液体附着也是安全的。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电源单元5与通过同步带35而从动旋转的第一滑轮34a电连接,经由该第一滑轮34a向头驱动电路61供电,但不限于这样的方式,当然也可以将电源单元5与通过滑架电机33驱动旋转的第二滑轮34b电连接,经由第二滑轮34b向头驱动电路61供电。其中,在哪个情况下,都希望对于不与电源单元5连接的滑轮,由非导电性材料形成。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的供电路径和放电路径由相互相反的方式构成。即,也可以将第一滑轮34a以及同步带35用作放电路径(第二电源信号的供给路径),将导轨36用作供电路径(第一电源信号的供给路径)。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第一滑轮34a以及第二滑轮34b这两滑轮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此外,优选同步带35、导电构件101、第一滑轮34a以及第二滑轮34b由具有带电为相同极性的特性的材料构成。由此,即使在这些通过摩擦等而带电的情况下也带电为相同极性,因此降低ESD所涉及的噪声,提高向同步带35供给的电位的稳定性。
另外,作为第一滑轮34a的导电部的导电突起部201形成于向设置于同步带35的导电构件101(第一构件)突出的部位,该导电构件101(第一构件)形成于插入有作为第一滑轮34a的导电部的导电突起部201的切口部35c。而且,同步带35的切口部35c与插入到该切口部35c的第一滑轮34a的导电突起部201卡合,进行同步带35的位置限制。因此,即使不在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设置边缘部222,同步带35也不会沿第一滑轮34a的厚度方向偏离,所以也不一定在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设置边缘部222。
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如图5所示的例子那样设置DC-DC转换器67,由此,将电源单元5的电压变压为头驱动电路61所需的适当的电压(在该图所示的例子中为3.3V)来进行供电。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进行说明。为了避免说明的重复,对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用点省略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是用于能够进行从第一滑轮34a侧向同步带35侧的电力供给(第一电源信号的供给)的、第一滑轮34a以及同步带35的构成。
图12是表示将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的同步带35沿厚度方向切断而得的剖面的图。图13是表示将第一滑轮34a以包含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切断而得的剖面的一部分(以轴构件229为边界的一侧)的剖面概略图。换而言之,图13是表示将第一滑轮34a沿径向切断而得的剖面的一部分(以轴构件229为边界的一侧)的图。图14是表示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的一方式的图。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滑轮34a的导电突起部201插入到同步带35的切口部35c,从而使导电构件101与导电突起部201接触而能够进行电力的供给(第一电源信号的供给)。
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同步带35中与第一滑轮34a接触的面的一部分通过铝的蒸镀等而设置导电层101-1,且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将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中的至少与导电层101-1接触的部位构成为导电部201-1。
即导电层101-1作为在同步带35中将从电源单元5输出的电力(第一电源信号)向头单元40供给的第一构件发挥作用。另外,同步带35本身作为电阻率比该第一构件(导电层101-1)的电阻率高的第二构件发挥作用。
另外,供给电力(第一电源信号)的导电部201-1和与同步带35的齿状部99(动力传递槽部)啮合的齿状部199(动力传递突起部)相互独立地形成在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
在此,通过如图12所示将导电层101与齿状部99分开地(在相互不同的区域)设置,且如图13所示将导电部201-1与齿状部199分开地(在相互不同的区域)设置,而能够降低因第一滑轮34a的齿状部199与同步带35的齿状部99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ESD所涉及的噪声给从第一滑轮34a侧向同步带35侧供给的电力(第一电源信号)带来的影响。此外,齿状部99、199优选与从第一滑轮34a侧向同步带35侧的电位的供给路径绝缘。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构成,能够进行经由第一滑轮34a的导电部201-1和同步带35的导电层101-1,从第一滑轮34a侧向同步带35侧的电力(第一电源信号)供给。
此外,作为在同步带35的背面(与第一滑轮34a、第二滑轮34b接触侧的面)具备导电层101-1的方法,例如能够列举下述的方法。即,能够列举:在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同步带35的表面设置非导电性的覆盖层的方法;在由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同步带35的背面设置导电性的覆盖层的方法;由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同步带35的表面侧且由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背面侧的方法;以及以露出由非导电性的材料形成的同步带35的背面侧的方式将导电性的构件埋设在同步带35的方法等。
第三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进行说明。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共用点省略说明。
图15是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同步带35的剖视图。图16是表示将第一滑轮34a以包含旋转中心轴的平面切断而得的剖面的一部分(以轴构件229为边界的一侧)的剖面概略图。换而言之,图16是表示将第一滑轮34a沿径向切断而得的剖面的一部分(以轴构件229为边界的一侧)的图。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中的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的一方式的图。
第一实施方式与第三实施方式的主要不同点是用于能够进行从第一滑轮34a侧向同步带35侧的电力(第一电源信号)供给的、第一滑轮34a以及同步带35的构造。在本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在同步带35侧设置导电性的突起部(导电突起部101-2),在第1滑轮34a侧设置导电性的槽部(导电槽部201-2)。
即,导电突起部101-2作为在同步带35中将从电源单元5输出的电力(第一电源信号)向头单元40供给的第一构件发挥作用。另外,同步带35本身作为电阻率比该第一构件(导电突起部101-2)的电阻率高的第二构件发挥作用。
另外,在第一滑轮34a的外周面200相互独立地形成作为被供给电力(第一电源信号)的导电部的导电槽部201-2和与同步带35的齿状部99(动力传递槽部)啮合的齿状部199(动力传递突起部)。
在此,作为同步带35的第一构件的导电突起部101-2形成在向作为第一滑轮34a的导电部的导电槽部201-2突出的部位,作为第一滑轮34a的导电部的导电槽部201-2形成在与作为同步带35的第一构件的导电突起部101-2卡合的部位。
具体地说,导电突起部101-2以及导电槽部201-2例如由金属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在此通过将同步带35的导电突起部101-2插入到第一滑轮34a的导电槽部201-2,从而这些互相的导电部位接触能够供给电力(第一电源信号)。
在此,通过将导电突起部101-2如图15所示设置在与齿状部99不同的区域,且将导电槽部201-2如图16所示设置在与齿状部199不同的区域,从而能够降低因第一滑轮34a的齿状部199与同步带35的齿状部99之间的摩擦产生的ESD所涉及的噪声给从第一滑轮34a侧向同步带35侧供给的电力(第一电源信号)带来的影响。
此外,上述的各实施方式是用于使本发明的理解变得容易的例子,不是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的。本发明不脱离其主旨地能够变更、改良,并且当然在本发明中也包括其等价物。特别是,即使是以下所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将打印信号PRT等控制信号从控制器10向滑架32的头驱动电路61无线发送的方法,使用了基于电波的方法,但只要是能够无线发送就丝毫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控制信号进行光传输。即,也可以将激光照射部设置在控制器10侧,将光电转换部设置在滑架32侧,将控制信号从激光照射部向光电转换部作为激光传输。此外,在该情况下,激光照射部的激光与滑架移动方向平行地照射。由此,能够在滑架32的往复移动路径的整个范围,激光照射部向光电转换部照射激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油墨的排出方式,例示了基于压电元件的压电效应方式,但丝毫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对油墨进行加热,通过在该油墨中产生的气泡将油墨从喷嘴排出的热喷方式。
附图标记说明
1…打印机,10…控制器,101…导电构件,101-1…导电突起部,101-2…导电层,11…接口部,110…计算机,13…存储器,14…单元控制电路,17…发送机,20…输送单元,201…导电突起部,201-1…导电槽部,201-2…导电部,21…供纸辊,22…输送电机,222…边缘部,23…输送辊,24…滚筒,25…排纸辊,3…框体,32…滑架,33…滑架电机,33b…驱动旋转轴,34a…第一滑轮,34b…第二滑轮,35…同步带,35c…切口部,36…导轨,37…接收机,40…头单元,41…头,411…喷嘴列,5…电源单元,50…检测器组,51…纸检测传感器,52…线性式编码器,53…旋转式编码器,61…头驱动电路,61a…电路基板,62G…接地端子,62P…电力供给用端子,63…原驱动信号产生部,65…驱动信号整形部,67…转换器,99…齿状部。

Claims (6)

1.一种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滑轮;
第二滑轮;
头单元,其排出液体;
滑架,其被设置有所述头单元;
电机,其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滑架的动力;
电力源,其供给用于使液体从所述头单元排出的电力;以及
带,其被挂在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上,并用于通过从所述电机供给的所述动力使所述滑架驱动,而将所述电力传递到所述头单元,
所述带包括:
用于将所述电力源和所述头单元电连接的第一构件;以及
电阻率比所述第一构件的电阻率高的第二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的表面积中,所述第一构件所占的面积比所述第二构件所占的面积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通过所述第一滑轮而被传递到所述带,
在所述第二构件上形成有被从所述第一滑轮传递所述动力的动力传递槽部,
在所述第一滑轮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动力传递槽部传递所述动力的动力传递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力通过所述第一滑轮以及所述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方而被传递到所述带,
在所述第一构件上形成有被从所述第一滑轮以及所述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方传递所述电力的带侧卡合部,
在所述第一滑轮以及所述第二滑轮中的至少一方形成有用于向所述带侧卡合部传递电力的滑轮侧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构件、所述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滑轮以及所述第二滑轮由具有带电为相同极性的特性的材料构成。
6.一种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液体排出装置具备:
第一滑轮;
第二滑轮;
头单元,其排出液体;
滑架,其被设置有所述头单元;
电机,其产生用于驱动所述滑架的动力;
电力源,其供给用于使液体从所述头单元排出的电力;以及
带,其包括用于将所述电力源和所述头单元电连接的第一构件、以及电阻率比所述第一构件的电阻率高的第二构件,该带被挂在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上,通过从所述电机供给的所述动力使所述滑架驱动,
该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具有:
经由所述第一构件向所述头单元供给所述电力的步骤;以及
被供给了所述电力的所述头单元排出液滴的步骤。
CN201510096655.8A 2014-03-14 2015-03-04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Active CN1049084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52212 2014-03-14
JP2014052212A JP6349806B2 (ja) 2014-03-14 2014-03-14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駆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8425A true CN104908425A (zh) 2015-09-16
CN104908425B CN104908425B (zh) 2017-07-28

Family

ID=540680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6655.8A Active CN104908425B (zh) 2014-03-14 2015-03-04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91238B2 (zh)
JP (1) JP6349806B2 (zh)
CN (1) CN10490842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2783A (zh) * 2021-01-18 2021-04-30 鼎勤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换向装置
CN113400698A (zh) * 2021-05-11 2021-09-17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传动带及其制备方法、薄膜水电镀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910409T3 (es) 2015-03-31 2022-05-12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td Sistema para administrar gases a una vía respiratoria
EP3995168A1 (en) 2016-08-11 2022-05-11 Fisher & Paykel Healthcare Limited A collapsible conduit, patient interface and headgear connec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507645U1 (de) * 1985-03-15 1986-03-27 Triumph-Adler Aktiengesellschaft für Büro- und Informationstechnik, 8500 Nürnberg Zugmittelgetriebe
TW200514935A (en) * 2003-10-30 2005-05-01 Benq Corp Belt tensioning device
JP2009018596A (ja) * 2008-10-21 2009-01-2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2011046118A (ja) * 2009-08-27 2011-03-1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2013184426A (ja) * 2012-03-09 2013-09-19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色補正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225046Y2 (zh) * 1972-01-19 1977-06-07
ES2182190T3 (es) * 1998-07-16 2003-03-01 Hewlett Packard Co Dispositivo de impulsion por correa.
JP2002331709A (ja) * 2001-05-11 2002-11-19 Shinichi Furuyama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超小型プリンター
JP2006248784A (ja) * 2005-03-09 2006-09-21 Inventio Ag ベルト状の駆動手段を有する扉駆動装置およびそのような扉駆動装置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設備
JP2010069752A (ja) * 2008-09-19 2010-04-0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8507645U1 (de) * 1985-03-15 1986-03-27 Triumph-Adler Aktiengesellschaft für Büro- und Informationstechnik, 8500 Nürnberg Zugmittelgetriebe
TW200514935A (en) * 2003-10-30 2005-05-01 Benq Corp Belt tensioning device
JP2009018596A (ja) * 2008-10-21 2009-01-29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2011046118A (ja) * 2009-08-27 2011-03-1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2013184426A (ja) * 2012-03-09 2013-09-19 Canon Inc 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の色補正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2783A (zh) * 2021-01-18 2021-04-30 鼎勤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换向装置
CN113400698A (zh) * 2021-05-11 2021-09-17 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电传动带及其制备方法、薄膜水电镀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8425B (zh) 2017-07-28
US9291238B2 (en) 2016-03-22
JP2015174322A (ja) 2015-10-05
US20150258823A1 (en) 2015-09-17
JP6349806B2 (ja) 2018-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8425A (zh) 液体排出装置以及液体排出装置的驱动方法
CN106218222B (zh) 具有数字通信的工业喷墨印刷机
JP5428652B2 (ja) 印刷装置
KR101390391B1 (ko) 정전기력을 이용하는 3차원 형상 표면 인쇄장치
CN102292217B (zh) 液滴喷射装置及方法
US9139028B1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program for printing apparatus
JP5540794B2 (ja) 液体噴射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KR100917279B1 (ko) 액적분사장치
EP1954499A1 (en) Synchronously stimulating a plurality of fluid jets
US20180086075A1 (en) Liquid discharge apparatus
US863216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08515625A (ja) 非導電性流体液滴の特定化装置及び方法
JP633170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01850656B (zh) 记录设备
JP6256130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CN1171728C (zh) 打印设备和打印控制方法
US9315025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JP2011110920A (ja) 液体吐出装置
TWI675757B (zh) 噴頭單元及液體噴射裝置
US20120223986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384071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駆動方法
JP6303655B2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20120218332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6852553B2 (ja) 印刷装置
JP2018202643A (ja)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コネ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