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1483A -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 Google Patents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1483A
CN104901483A CN201510094363.0A CN201510094363A CN104901483A CN 104901483 A CN104901483 A CN 104901483A CN 201510094363 A CN201510094363 A CN 201510094363A CN 104901483 A CN104901483 A CN 1049014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tator
electrode surface
brace
electrode
protuber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436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智广
出口大祐
伊藤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9014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14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换向器包括沿轴向延伸且绕中心轴线呈环状排列的多个换向片和保持所述多个换向片的由绝缘材料制成的保持体,所述多个换向片分别将电极面朝向径向外侧暴露,该电极面是对圆筒面进行周向分割而得的切片,所述多个换向片的所述电极面的包络面是所述圆筒面,所述电极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熔点与铝的熔点不同的良导体材料覆盖,所述换向片具有由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电极面部件,该电极面部件具有所述电极面且沿轴向延伸,所述换向片具有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连接片,该连接片朝向轴向上侧延伸且呈棒状或钩状,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电极面部件接合,所述换向片的表面中的所述电极面部件与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边界被密封材料覆盖。

Description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有刷马达的换向器以及包括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背景技术
有刷马达通常具有线圈和由铜制成的换向器。线圈大多使用由铜制成的导线。但是,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553931号公报中,通过卷绕由铝制成的导线而构成线圈。作为线圈与换向器的接合方法,例如采用熔接接合。
但是,在通过电阻焊接将线圈与换向器接合时,由于铝和铜的熔点不同,因此很难稳定地进行熔焊。并且,由于换向器与线圈是不同种类的金属,因此在接合部位发生电蚀。为了防止该电蚀,在有刷马达的批量生产工序中,需要在换向器与线圈接合的部位涂抹树脂。因此,批量生产时的成本以及工序的增加成了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向器以及利用该换向器的有刷马达,该换向器由铜制成且与由铝制的导线构成的线圈被稳定地焊接。
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的换向器具有保持体和多个换向片。多个换向片沿轴向延伸且绕中心轴线呈环状排列。保持体由绝缘材料制成,且保持多个换向片。多个换向片分别将电极面朝向径向外侧暴露,所述电极面是对圆筒面进行周向分割而得的切片。多个换向片的电极面的包络面是该圆筒面。电极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熔点与铝的熔点不同的良导体材料覆盖。换向片具有由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电极面部件,所述电极面部件具有电极面且沿轴向延伸。换向片具有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连接片。连接片朝向轴向上侧延伸且呈棒状或钩状。连接片与电极面部件接合。换向片的表面中的电极面部件与连接片之间的边界被密封材料覆盖。
在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边界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极面部件的内侧面。边界中的不处于电极面部件的内侧面的部位被密封材料覆盖。在电极面部件的内侧面配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轴向与连接片的轴向下侧的端部接触。
在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在电极面部件的内侧面配置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凸部。在保持体的外侧面配置有至少一个与凸部对应的凹部。凸部配置在凹部内。凸部的轴向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逐渐变大。凸部的端部的径向位置与连接片的内侧面的径向位置相同。
在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电极面部件的周向宽度比连接片的周向宽度大。
在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保持体作为密封材料发挥作用,密封材料覆盖边界。
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优选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有刷马达具有电枢和转子。转子借助轴承机构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电枢旋转。转子具有电枢和上述换向器。电枢由多个线圈构成。换向器固定于轴。换向器与构成线圈的导线的端部连接。导线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在多个换向片的连接片熔敷固定有导线。
通过本申请例示性的一实施方式,由铝制的导线构成的线圈稳定地与换向器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有刷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电枢的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器的立体图。
图4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器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器的剖视图。
图6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片的立体图。
图7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片的主视图。
图8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连接片的局部放大图。
符号说明
J1:中心轴线;
1:马达;
11:转子;
2:外壳;
21:壳体;
22:后罩;
211:圆盘部;
212:圆筒部;
213:上侧凹部;
214:贯通孔;
23:上侧轴承部;
24:磁铁;
221:下侧凹部;
25:下侧轴承部;
3:电枢;
31:铁芯;
32:线圈;
311:铁芯背部;
312:齿;
3121:卷线部;
3122:末端部;
321:引出线;
3111:贯通孔;
4:轴;
5:换向器;
51:保持体;
52:换向片;
53:电极面部件;
54:连接片;
531:电极面;
532:台阶部;
533:倾斜面;
534:凸部;
55:贯通孔;
511:第一内侧面;
512:第二内侧面;
513:第一外侧面;
514:第二外侧面;
515:第一台阶部;
516:延伸部;
517:容纳槽部;
518:第二台阶部;
56:凹部;
6:电路板;
61:连接器;
62:电刷板;
7:电刷;
8: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将马达的中心轴线J1方向中的图1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另外,上下方向并不表示组装于实际设备时的位置关系和方向。并且,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图1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有刷马达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电枢的俯视图。
有刷马达1(以下称马达1)是直流马达。马达1具有转子11和电枢3。马达1还具有外壳2。转子11借助后述轴承机构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电枢3旋转。
如图1所示,外壳2具有壳体21和后罩22。壳体21呈有盖的圆筒状。壳体21具有圆盘部211和圆筒部212。圆盘部211呈圆板状。在圆盘部211的中央配置有朝向轴向下侧凹陷的上侧凹部213。在上侧凹部213内配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214。在上侧凹部213中配置有上侧轴承部23。
圆筒部212从圆盘部21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朝向轴向下侧延伸。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磁铁24呈圆环状。磁铁24配置于圆筒部212的内侧面。磁铁24通过例如粘接剂或压入等方法固定于圆筒部212的内侧面。
另外,磁铁24也可以由多个磁铁构成。此时,多个磁铁沿周向配置于圆筒部212的内侧面。
后罩22呈圆板状,且覆盖壳体21的开口。后罩22通过例如铆接或焊接等固定于壳体21。在后罩22的中央配置有朝向轴向下侧凸出的下侧凹部221。在下侧凹部221内配置有下侧轴承部25。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侧轴承部23以及下侧轴承部25分别是球轴承。上侧轴承部23以及下侧轴承部25将后述轴4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机构由上侧轴承部23和下侧轴承部25构成。
另外,也可以代替球轴承将滑动轴承或流体动压轴承等其他种类的轴承用作上侧轴承部23和下侧轴承部25。并且,上侧轴承部23和下侧轴承部25也可以使用不同种类的轴承。
并且,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侧轴承部23的大小比下侧轴承部25的大小大。但是,上侧轴承部23的大小与下侧轴承部25的大小也可以相同。上侧轴承部23也可以比下侧轴承部25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枢3具有铁芯31和线圈32。铁芯31通过在轴向上层叠多张电磁钢板而构成。铁芯31具有铁芯背部311和多个齿312。铁芯背部311呈圆环状。铁芯背部311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与圆盘部211对置。
各齿312具有卷线部3121和末端部3122。卷线部3121从铁芯背部311的外侧面朝向径向外侧延伸。末端部3122从卷线部3121的外端部朝向周向两侧延伸。末端部3122在径向与磁铁24的内侧面对置。
在各卷线部3121隔着绝缘件等绝缘部件配置有线圈32。线圈32通过卷绕导线而构成。多个引出线321从各线圈32引出。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线的材料使用了铝或铝合金。
圆柱状的轴4穿过铁芯背部311的贯通孔3111。轴4通过例如压入或粘接等固定于贯通孔3111的内侧面。即,轴4固定于电枢3。轴4的下端配置在下侧凹部221内。轴4的下端被下侧轴承部25支承为能够旋转。轴4的上端穿过圆盘部211的贯通孔214并比圆盘部211向轴向上侧突出。在轴4的上端部例如安装有具有多个叶片的叶轮等。轴4的轴向上侧的至少一部分在径向与上侧凹部213的内侧面对置。轴4的轴向上侧的至少一部分被上侧轴承部23支承。由此,轴4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磁铁24相对旋转。
另外,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轴4呈实心的圆柱状。但是,轴4也可以是空心。
如图1所示,换向器5配置在电枢3与下侧轴承部25之间。换向器5呈圆筒状,且具有贯通孔55。轴4穿过贯通孔55。轴4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换向器5。
在换向器5的径向外侧配置有电路板6。电路板6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与电枢3对置。电路板6的至少一部分与换向器5电连接。电枢3具有连接器61和电刷板62。电刷板62呈圆板状。电刷板62例如由树脂材料构成。电路板6与从线圈32引出的引出线321的至少一部分电连接。并且,电路板6与连接器61电连接。从外部电源(省略图示)经由连接器61向电路板6供电。
多个电刷7配置在电刷板62上,且多个电刷7配置在换向器5的径向外侧。电刷7由多个正极电刷(省略图示)和多个负极电刷(省略图示)构成。在电刷7的径向外侧安装有弹性部件8。例如将弹簧用作弹性部件8。弹性部件8将电刷7朝向换向器5按压。
当从外部电源(省略图示)经由连接器61向电路板6供电时,在电枢3与磁铁24之间通过电磁力的相互作用产生沿周向的转矩。由此,包括轴4在内的电枢3能够相对于磁铁24在周向旋转。并且,随着轴4进行旋转,固定于轴4的换向器5也同时旋转。随着换向器5的旋转,各电刷7与换向器5周期性地接触。其结果是,从电路板6经由电刷7、换向器5以及引出线321向线圈32以规定的顺序周期性地供电。
图3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器的立体图。图4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器的俯视图。图5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器的剖视图,示出了用A-A截面切断图4所示的换向器时的截面。图6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片的立体图。图7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换向片的主视图。图8是本申请发明所涉及的连接片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换向器5呈圆筒状,且具有保持体51和多个换向片52。多个换向片52沿轴向延伸,且绕中心轴线J1呈环状排列。保持体51由绝缘材料制成,保持多个换向片52。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保持体51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材料构成。
多个换向片52分别具有电极面部件53和连接片54。电极面部件53由良导体材料构成。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面部件53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电极面部件53沿轴向延伸。电极面部件53是板状的部件。
多个换向片52分别具有电极面531。更详细而言,电极面部件53具有电极面531。电极面531是对圆筒面进行周向分割而得的切片。电极面531朝向径向外侧暴露。多个换向片52的电极面531的包络面是该圆筒面。即,换向器5的外形呈圆筒状。
电极面531的至少一部分被熔点与铝的熔点不同的良导体材料覆盖。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面531的至少一部分被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覆膜(例如氧化亚铜)覆盖。优选该覆膜的厚度为数微米。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电极面531的整个面被覆膜覆盖。
在电极面部件53的径向内侧的面(即,内侧面)配置有台阶部532。更详细而言,电极面部件53的上部的板厚比电极面部件53的下部的板厚薄。台阶部532连接电极面部件53的上部与下部。
在电极面部件53的轴向上侧的端部配置有相对于中心轴线J1倾斜的倾斜面533。中心轴线J1与倾斜面533在径向上的距离随着朝向轴向上侧而逐渐变大。
并且,在电极面部件53的内侧面配置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凸部534。凸部534的轴向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逐渐变小。凸部534的径向内侧的端面是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面。凸部53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是相对于中心轴线J1倾斜的倾斜面。凸部534的周向宽度与台阶部532的周向宽度相同。
连接片54由铝或铝合金制成。优选连接片54呈朝向轴向上侧延伸的板状或钩状。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片54呈钩状。连接片54的钩状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与电极面部件53的上端部对置。连接片54的轴向上侧的末端部位于比电极面部件53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连接片54的轴向下侧的端部在轴向与台阶部532接触。由此,在轴向上相对于电极面部件53对连接片54进行定位。连接片54的轴向下侧的端部在轴向与凸部534的至少一部分对置。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凸部534的上表面在轴向与连接片54的下端部对置。
凸部534的端部的径向位置与连接片54的内侧面的径向位置相同。换言之,连接片54的径向内侧的面的径向位置与凸部534的径向内侧的面的径向位置相同。
连接片54的周向宽度比电极面部件53的周向宽度窄。换言之,电极面部件53的周向宽度比连接片54的周向宽度大。
连接片54与电极面部件53接合。更详细而言,连接片54的径向外侧的面(即,外侧面)与电极面部件53的内侧面通过超声波接合等接合。换言之,换向片52的表面中的电极面部件53与连接片54之间的边界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电极面部件53的内侧面。
在多个换向片52的连接片54熔敷固定有导线。更详细而言,如图8所示,从线圈32引出的引出线321包围连接片54的钩状部位并与该钩状部位接触。引出线321通过焊接等固定于连接片54。即,在各换向片52中,与上述电刷7接触的部分由铜制成,与导线接触的部分由铝制成。
在此,若考虑连接片54由铜制成的情况,则在将由铝制成的导线与连接片54接合时,由于是不同种类的金属,因此需要采取电蚀对策。作为电蚀对策,有在不同种类的金属之间的边界处涂抹树脂等来阻断空气等方法。但是,在换向器5的批量产生工序中进一步采用电蚀对策工序会导致工序数增加,并增加生产成本。并且,铜的熔点与铝的熔点不同。因此,在连接片54由铜制成且导线由铝制成的情况下,难以进行焊接。
但是,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连接片54以及导线均由铝或铝合金制成。因此,在连接片54与导线之间不会产生电蚀。即,在换向器5的批量生产工序中,无需采用电蚀对策工序。并且,由于接合相同种类的金属,因此能够容易地对连接片54与导线进行焊接。
保持体51是圆筒状的部件。保持体51的上部位于比连接片54的最上部靠轴向上侧的位置。保持体51的下端部与电极面部件53的下端部处于同一水平面。
保持体51具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55。上述轴4穿过贯通孔55朝向下侧凹部221延伸。贯通孔55配置在保持体51的中央。构成贯通孔55的内侧面具有第一内侧面511、第二内侧面512以及内侧台阶部519。第一内侧面511在保持体51的上表面形成了成为贯通孔55的开口的边缘。换言之,第一内侧面511从贯通孔55的位于轴向上侧的开口的边缘朝向轴向下侧延伸。
第二内侧面512在保持体51的下表面形成了成为贯通孔55的开口的边缘。换言之,第二内侧面512从贯通孔55的位于轴向下侧的开口的边缘朝向轴向上侧延伸。在第一内侧面511与第二内侧面512之间配置有内侧台阶部519。内侧台阶部519连接第一内侧面511的轴向下侧的端部与第二内侧面512的轴向上侧的端部。中心轴线J1与第二内侧面512之间的径向距离随着朝向轴向上侧而逐渐变小。由此,例如在利用模具的树脂成型中成型保持体51时,容易从第二内侧面拆掉用于成型第二内侧面512的模具。
中心轴线J1与第一内侧面511之间的径向距离比中心轴线J1与第二内侧面512之间的径向距离短。在从轴向观察时,第一内侧面511的外缘被第二内侧面512的外缘包围。
轴4的外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第一内侧面511接触。在轴4的外侧面配置有至少一个沿轴向延伸的槽。该槽配置在轴4的外侧面中的与第一内侧面511接触的部位。在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轴4的外周面上沿周向配置有多个该槽。因此,在通过嵌件成型等树脂成型将轴4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保持体51时,形成保持体51的材料进入到槽内。其结果是,轴4牢固地固定于保持体51。在此,也可以在轴4的外侧面中的与第一内侧面511接触的部位设置除了槽以外的凹凸或滚花槽等。并且,也可以将该部位的表面粗糙度设成比轴4的外侧面的其他部位的表面粗糙度粗。由此,也能够将轴4牢固地固定于保持体51。
保持体51还具有第一外侧面513、第二外侧面514以及第一台阶部515。第一外侧面513配置在保持体51的上部。第一外侧面513的上部配置在比连接片54的轴向上侧的端部靠轴向上侧的位置。中心轴线J1与第一外侧面513之间的距离随着朝向轴向上侧而逐渐变小。
第二外侧面514配置在第一外侧面513的轴向下侧。在第二外侧面514与第一外侧面513之间配置有第一台阶部515。第一台阶部515的上表面配置在比电极面部件53的倾斜面533靠轴向上侧的位置。换言之,电极面部件53的倾斜面533的至少一部分被保持体51覆盖。第二外侧面514借助第一台阶部515与第一外侧面513连接。中心轴线J1与第二外侧面514之间的径向距离比中心轴线J1与第一外侧面513之间的径向距离长。
在第一外侧面513配置有多个延伸部516。各延伸部516从第一台阶部515朝向轴向上侧延伸。各延伸部516的周向位置与连接片54的周向位置相等。各延伸部516的上端部与连接片54的上端部配置在相同的位置,或者各延伸部516的上端部配置在比连接片54的上端部靠轴向上侧的位置。延伸部516的外侧面与连接片54的内侧面接触。由此,保持体51能够支承连接片54,从而防止了连接片54向径向内侧倾倒。
在第二外侧面514配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多个容纳槽部517。各容纳槽部517在第二外侧面514上朝向径向内侧凹陷。多个容纳槽部517分别在第二外侧面514上沿周向排列配置。各容纳槽部517的周向位置与各连接片54的周向位置大致相等。在各容纳槽部517内配置有连接片54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外侧面514的至少一部分与连接片54接触。更详细而言,构成容纳槽部517的内侧面的至少一部分与连接片54的内侧面接触。第二外侧面514中的位于容纳槽部517的周向两侧的部位与电极面部件53的内侧面接触。即,换向片52的表面中的电极面部件53与连接片54的边界被密封材料覆盖。在此,密封材料是保持体51的一部分。保持体51作为密封材料发挥作用,密封材料覆盖边界。由于边界被保持体51(即,树脂材料)覆盖,因此在制造换向器5时,无需进行通过在边界处另外涂抹树脂来将连接片54与电极面部件53的接合部和空气进行阻断的工序。
在容纳槽部517的下端部与第二外侧面514之间配置有第二台阶部518。容纳槽部517的轴向下侧的边缘与第二台阶部518连接。第二台阶部518的上表面与电极面部件53的台阶部532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连接片54的轴向下侧的端部与第二台阶部518接触。即,连接片54的轴向下侧的端部与第二台阶部518以及电极面部件53的台阶部532这两者接触。由此,在轴向上相对于保持体51对连接片54进行定位。
另外,连接片54也可以只与第二台阶部518以及电极面部件53的台阶部532中的任一方接触。此时,优选将电极面部件53的厚度减薄与连接片54的径向厚度相应的量。
并且,在保持体51的外侧面配置有至少一个与凸部534对应的凹部56。凸部534配置在凹部56内。更详细而言,在第二外侧面514沿周向配置有多个凹部56。各凹部56的轴向位置与电极面部件53的凸部534的轴向位置大致相等。各凹部56的周向位置与电极面部件53的凸部534的周向位置大致相等。在形成换向器5时,在各凹部56内容纳凸部534。由此,防止了电极面部件53从保持体51向径向外侧拔出。并且,防止了电极面部件53相对于保持体51沿周向移动。
另外,在制造换向器5时,优选采用嵌件成型等树脂成型法。作为制造换向器5的工序,首先,通过超声波接合等将由铝制成(或者由铝合金制成)的板材与由铜制成的板材接合。对被接合的板材进行冲压加工来进行成型。接着,切断被接合的板材,形成具有多个接合片的电极面部件53。并且,在模具内配置多个电极面部件53。此时,通过夹具等将各电极面部件53以及各连接片54定位于模具内。并且,将轴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模具内。优选对轴4的外侧面实施凹凸等加工。在实施了加工时,以该实施凹凸加工的部位位于模具内的方式配置轴4。接着,向模具内流入熔融的树脂。流入的树脂在模具内固化。在树脂固化之后,拆掉模具。由此,形成保持体51,同时形成轴4、多个换向片52(多个电极面部件53以及多个接合片)以及保持体51成为一体的换向器5。并且,在组装马达1时,将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导线挂在连接片54,并通过焊接等进行接合。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以外,本发明能够进行各种变形。
例如,电极面部件53与连接片54除了利用超声波焊接接合之外,也可以通过压接轧制接合以及利用电子束的焊接等进行接合。电极面部件53的周向宽度也可以与连接片54的周向宽度相等。即使在该情况下,保持体51的一部分(即,树脂材料)也会进入相邻的换向片52之间,因此防止了换向片52之间相互接触。电极面部件53的凸部534的形状也可以变更为各种形状。凸部534的径向内侧的端面可以不是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面,也可以是弯曲面。凸部534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也可以是弯曲面。
并且,导线除了由铝或铝合金制成以外,也可以使用铝和铜的包覆线。即使在该情况下,换向器5也能够直接采用上述结构。
如上所述,各延伸部516分别配置在与各连接片对应的位置。即,延伸部516的数量与连接片54的数量相等。但是,连接片54的数量也可以比延伸部516的数量多。即,也可以将一个延伸部516与两个以上的连接片54接触。此时,优选相邻的连接片54隔着间隙配置。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例如能够用于有刷马达或发动机冷却扇等。

Claims (10)

1.一种换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包括:
多个换向片,所述多个换向片沿轴向延伸且绕中心轴线呈环状排列;以及
保持体,其由绝缘材料制成,且保持所述多个换向片,
所述多个换向片分别将电极面朝向径向外侧暴露,所述电极面是对圆筒面进行周向分割而得的切片,
所述多个换向片的所述电极面的包络面是所述圆筒面,
所述电极面的至少一部分被熔点与铝的熔点不同的良导体材料覆盖,
所述换向片具有由良导体材料制成的电极面部件,所述电极面部件具有所述电极面且沿轴向延伸,
所述换向片具有由铝或铝合金制成的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朝向轴向上侧延伸且呈棒状或钩状,
所述连接片与所述电极面部件接合,
所述换向片的表面中的所述电极面部件与所述连接片之间的边界被密封材料覆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界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电极面部件的内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界中的不处于所述电极面部件的内侧面的部位被所述密封材料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面配置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在轴向与所述连接片的轴向下侧的端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内侧面配置有朝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凸部,
在所述保持体的外侧面配置有至少一个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凹部,
所述凸部配置在所述凹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轴向尺寸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逐渐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的端部的径向位置与所述连接片的内侧面的径向位置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面部件的周向宽度比所述连接片的周向宽度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体作为所述密封材料发挥作用,所述密封材料覆盖所述边界。
10.一种有刷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有刷马达包括:
电枢;以及
转子,其借助轴承机构被支承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电枢旋转,
所述转子具有:
电枢,其由多个线圈构成;以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向器,其固定于轴,且所述换向器与构成所述线圈的导线的端部连接,
所述导线由铝或铝合金制成,
在多个换向片的连接片熔敷固定有所述导线。
CN201510094363.0A 2014-03-07 2015-03-03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Pending CN1049014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5699A JP6349793B2 (ja) 2014-03-07 2014-03-07 コミュテータ、およびコミュテータを用いたブラシ付モータ
JP2014-045699 2014-03-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1483A true CN104901483A (zh) 2015-09-09

Family

ID=5363742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379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1647U (zh) 2014-03-07 2015-03-03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CN201510094363.0A Pending CN104901483A (zh) 2014-03-07 2015-03-03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12379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481647U (zh) 2014-03-07 2015-03-03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349793B2 (zh)
CN (2) CN2044816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31047A (zh) * 2017-07-14 2017-10-03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转子总成及其制作方法
CN108352772A (zh) * 2015-09-30 2018-07-31 日立汽车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有刷电机的转子以及有刷电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49793B2 (ja) * 2014-03-07 2018-07-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コミュテータ、およびコミュテータを用いたブラシ付モータ
WO2020250600A1 (ja) * 2019-06-14 2020-12-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整流子と巻線との接続構造及びそれを有するロータ、モータ、並びに整流子と巻線との接続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8449A (en) * 1970-10-13 1972-06-06 Olin Corp Aluminum clad copper commutator for use with aluminum armature wire
JPS63198557A (ja) * 1987-02-12 1988-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直流電動機
JPH09182385A (ja) * 1995-12-28 199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整流子電動機の電機子製造方法
CN101676135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马达
CN102064447A (zh) * 2009-11-17 2011-05-18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481647U (zh) * 2014-03-07 2015-07-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40644A (en) * 1974-10-15 1976-02-24 Union Carbide Corporation Plural brush DC machine and commutator assembly
JPH01101159U (zh) * 1987-12-26 1989-07-07
JPH06253507A (ja) * 1993-02-26 1994-09-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回転機の電機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8449A (en) * 1970-10-13 1972-06-06 Olin Corp Aluminum clad copper commutator for use with aluminum armature wire
JPS63198557A (ja) * 1987-02-12 1988-08-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直流電動機
JPH09182385A (ja) * 1995-12-28 1997-07-1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整流子電動機の電機子製造方法
CN101676135A (zh) * 2008-09-19 2010-03-24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马达
CN102064447A (zh) * 2009-11-17 2011-05-18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换向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481647U (zh) * 2014-03-07 2015-07-15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352772A (zh) * 2015-09-30 2018-07-31 日立汽车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有刷电机的转子以及有刷电机
CN108352772B (zh) * 2015-09-30 2020-01-14 日立汽车系统工程株式会社 有刷电机的转子以及有刷电机
CN107231047A (zh) * 2017-07-14 2017-10-03 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转子总成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481647U (zh) 2015-07-15
JP6349793B2 (ja) 2018-07-04
JP2015171264A (ja) 2015-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12257B (zh) 马达
JP5729091B2 (ja) バスバー、モータ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US10411545B2 (en) Motor including busbar portion
JP6651545B2 (ja) モータ
CN204481647U (zh) 换向器以及利用换向器的有刷马达
US10079519B2 (en) Motor
CN111295819B (zh) 汇流条及包括该汇流条的电机
CN104283336A (zh) 马达
CN202455235U (zh) 电动机
EP3429067B1 (en) Motor, end cap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150207253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erminal, and terminal
CN107005132A (zh) 旋转电机的转子及旋转电机
US7082805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cylindrical part
JP5896333B2 (ja) モータ
JP5533930B2 (ja) 回転電機
JP4422162B2 (ja) 回転電機の回転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0129790U (zh) 马达
US11444503B2 (en)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otor
CN211018477U (zh) 马达
JP2018093581A (ja) ステータ、モータ
WO2020080548A1 (ja) モータ
JP4692386B2 (ja) 端末モジュールを有する回転機
JP4247151B2 (ja) 回転電機
WO2019082668A1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6513933B2 (ja) 整流子及び整流子を形成す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