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1125B - 片材安装装置、电线加工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片材安装装置、电线加工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01125B
CN104901125B CN201510098003.8A CN201510098003A CN104901125B CN 104901125 B CN104901125 B CN 104901125B CN 201510098003 A CN201510098003 A CN 201510098003A CN 104901125 B CN104901125 B CN 1049011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material
sheet
stop
connecting portion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980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01125A (zh
Inventor
松野大志
居原利幸
土持庆次
米谷敏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01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1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01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0112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14Extreme weather resilient electric power supply systems, e.g. strengthening power lines or underground power cabl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rocessing Of Terminals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片材安装装置、电线加工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其目的在于向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高效率地供给止水剂并将封固用片材安装于加工对象部位。片材安装装置是用于向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例如,接线部)供给止水剂并安装封固用的片材的装置。片材安装装置具备:能够供给带状片材的片材供给机构;将带状片材从第一片材位置向第二片材位置拉出的片材拉出机构;在第二片材位置安设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的电线安设机构;在第一片材位置及第二片材位置的各自的位置供给止水剂的止水剂供给机构;在第一片材位置与第二片材位置之间,将带状片材切断的片材切断机构;将片材向加工对象部位安装的片材安装机构。

Description

片材安装装置、电线加工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 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电线的中间接线部等供给止水剂而安装片材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连接电线彼此而成的中间接线部进行止水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向保护片材上供给止水剂,并在止水剂上载置中间接线部。并且,通过将保护片材折弯,而利用该保护片材将中间接线部及向其供给的止水剂覆盖。然后,来自UV(ultraviolet)光照射装置的UV光透过保护片材而向止水剂照射。由此,止水剂固化。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0633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为了利用止水剂将接线部的附近更完全地覆盖,优选向保护片材上供给止水剂,在该止水剂上载置接线部,在该接线部上供给止水剂。
然而,这种情况下,需要按顺序依次进行第一次止水供给工序、接线部的载置工序及第二次止水供给工序。因此,接线部的止水加工所需的时间变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高效率地向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供给止水剂并将封固用片材向加工对象部位安装。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一方案涉及一种片材安装装置,向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供给止水剂并安装封固用片材,其中,所述片材安装装置具备:片材供给机构,能够连续地供给带状片材;片材拉出机构,将从所述片材供给机构供给的带状片材经由第一片材位置向第二片材位置拉出;电线安设机构,在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部分安设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止水剂供给机构,向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一片材位置的部分供给止水剂,并向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部分上且为所安设的加工对象部位上供给止水剂;及片材安装机构,将封固用片材安装于加工对象部位,以利用封固用片材将供给到加工对象部位的止水剂封固。
第二方案以第一方案的片材安装装置为基础,其中,所述止水剂供给机构包括:一个喷嘴;及喷嘴移动机构,使所述喷嘴在第一供给位置与第二供给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供给位置是在所述第一片材位置的上方能够供给止水剂的位置,所述第二供给位置是在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上方能够供给止水剂的位置在使所述喷嘴从所述第二供给位置退避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供给位置从所述喷嘴供给止水剂,并利用所述片材安装机构将封固用片材安装于加工对象部位。
第三方案涉及一种电线加工装置,具备:第一或第二方案的片材安装装置;下一工序电线搬运机构,将利用所述片材安装装置安装有封固用片材的电线向下一加工位置搬运;片材卷绕装置,设置成朝向所述下一加工位置能够进退移动,在朝向所述下一加工位置进行了移动的状态下,将安装于所述加工对象部位的封固用片材绕着加工对象部位卷绕;及固化用光照射装置,设置成能够从与所述片材卷绕装置不同的方向朝向所述下一加工位置进退移动,在朝向所述下一加工位置进行了移动的状态下,照射用于使附着于加工对象部位附近的止水剂固化的光。
第四方案涉及一种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使用第一或第二方案的片材安装装置,实施如下工序:(a)将带状片材经由第一片材位置向第二片材位置拉出的工序;(b)向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一片材位置的部分供给止水剂的工序;(c)在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部分安设将多个电线的露出的芯线部彼此接合而成的接线部作为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的工序;(d)向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部分上且为所安设的接线部上供给止水剂的工序;(e)在所述第一片材位置与所述第二片材位置之间,将带状片材切断而形成封固用片材的工序;及(f)将封固用片材安装于接线部的工序,以利用封固用片材将向接线部供给的止水剂封固。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在第一片材位置向带状片材供给止水剂,将其向第二片材位置拉出,安设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能够向该加工对象部位上供给止水剂。并且,能够将切断而形成的封固用片材向加工对象部位安装。因此,能够向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高效率地供给止水剂,并将封固用片材安装于加工对象部位。
根据第二方案,在使所述喷嘴从所述第二供给位置退避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供给位置的上方从所述喷嘴供给止水剂,并利用所述片材安装机构将封固用片材安装于加工对象部位,因此能够使1个喷嘴高效率地运转。
根据第三方案,在将加工对象部位从片材安装装置向下一加工位置搬运的状态下,能够实施片材卷绕工序和止水剂固化工序。因此,能够减少电线的移动量地实施止水剂的供给、封固用片材的安装、卷绕及止水剂的固化。
根据第四方案,在第一片材位置向带状片材供给止水剂,将其向第二片材位置拉出,安设接线部,并能够向接线部上供给止水剂。并且,能够将切断而形成的封固用片材向接线部安装。因此,能够向电线的接线部高效率地供给止水剂,并将封固用片材向接线部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线加工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3是表示电线加工装置的概略侧视图。
图4是表示电线加工装置的概略俯视图。
图5是表示片材安装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片材安装装置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片材安装装置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8是表示片材安装装置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表示片材安装装置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片材安装装置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片材安装装置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片材安装装置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片材安装装置的动作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表示片材卷绕装置的主视图。
图15是表示上述的片材卷绕装置的俯视图。
图16是表示片材卷绕装置的旋转支承机构旋转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旋转支承机构及按压部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
图19是表示将按压部向接线部附近的片材压紧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0是表示按压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1是表示按压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2是表示按压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3是表示按压部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24是表示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主视图。
图25是表示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用于使光照射部移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7是表示用于使光照射部移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28是表示使光照射部旋转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29是表示使光照射部旋转移动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1是表示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2是表示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4是表示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35是表示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36是表示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37是表示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38是表示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39是表示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40是表示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41是表示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标号说明】
Q1 第一片材位置
Q2 第二片材位置
R1 第一供给位置
R2 第二供给位置
P5 下一加工位置
10 电线模块
20 接线部
22 电线
30 封固用片材
30B 带状片材
40 止水剂
50 电线加工装置
60、62 进退驱动部
68 控制单元
70 电线搬运机构
72 第一搬运机构
82 第二搬运机构
92 第三搬运机构
100 固化用光照射装置
200 片材卷绕装置
300 片材安装装置
310 片材供给机构
320 片材支承台
324 片材夹持部
330 片材切断机构
334 切断刃
340 片材安装机构
342 安装用驱动部
346 片材卡盘部
350 片材拉出机构
356 拉出用片材夹持部
400 止水剂供给机构
402 止水剂供给头
403 喷嘴
406 升降驱动部
410 前后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实施方式的片材安装装置、电线加工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电线的止水中间接线部>
对包含接线部20的电线模块1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包含接线部20的电线模块10的概略立体图。
该电线模块10具备多个电线22、接线部20、止水剂40、片材30。
电线22具备芯线部26、将包覆部24的周围覆盖的包覆部24。包覆部24通过向芯线部26的周围挤压包覆绝缘树脂而形成。
接线部20是在电线2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局部性地除去包覆部24而使芯线部26露出,在该芯线部26上接合其他的电线22的芯线部26而成。其他的电线22的芯线部26可以在该电线2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露出,也可以在该电线22的端部露出。在此,以后者的例子进行说明。而且,电线22只要是多根即可。芯线部26彼此的接合通过电阻焊接、超声波焊接、激光焊接等,或者通过对中间压接端子进行压接等来进行。在本实施方式中,接线部20是加工对象部位。
止水剂40遍及地存在于上述接线部20附近、尤其是在接线部20露出的芯线部26的外周表面、电线22的长度方向上的芯线部26的两侧的包覆部24的外周表面。尤其是止水剂40优选在露出的芯线部26的长度方向的两侧,以呈填充状地遍及的方式存在于多个电线22的包覆部24之间。该止水剂40在向接线部20供给的阶段是如上述那样具有能够遍及接线部20的各部的程度的流动性的液体状。并且,止水剂40在向接线部20供给之后发生固化。
作为该止水剂40,使用的是以上述那样的具有流动性的液体状涂敷之后、利用光的照射而能够固化的光固化剂。更具体而言,作为光固化剂,可使用光固化树脂、例如包含光聚合引发剂的紫外线(ultraviolet)固化性树脂等。
不过,以未使用后面说明的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结构为前提时,作为止水剂40,除此之外,也可以使用利用热量而固化的树脂等。
片材30以与供给到接线部20而固化的止水剂40的表面紧贴的状态下,至少覆盖该止水剂40。
即,在接线部20附着有固化前的止水剂40的状态下,以将该止水剂40封固的方式将作为封固构件的片材30向接线部20卷绕。在此,片材30以将附着于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覆盖的方式呈对折状地卷绕,进而,从接线部20延伸出的部分绕着接线部20卷绕。由此,在固化前的状态下,止水剂40以覆盖接线部20的方式被封固。
另外,在止水剂40固化了的状态下,片材30追随该固化了的止水剂40的表面的凹凸形状而变形,与固化后的止水剂40的表面紧贴。
需要说明的是,片材30优选具有自身紧贴性,以在绕着接线部20及止水剂40卷绕的中途及卷绕后的状态下,能够维持该卷绕状态。具体而言,作为片材30,可以使用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及聚偏二氟乙烯等烯烃系树脂的卷绕片材、或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等通用树脂的卷绕片材。
另外,作为片材30,可以使用使止水剂40固化的光能够透过的材料。即,在使用UV固化性树脂作为止水剂40的情况下,片材30优选具有高的UV透过率,而且,优选为薄膜的材料。
<电线加工装置>
对电线加工装置5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2及图3是表示电线加工装置50的概略侧视图,图4是表示电线加工装置50的概略俯视图。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及图4中,省略电线搬运机构70,在图3中示出电线搬运机构70。
电线加工装置50具备支承框架52、片材安装装置300、片材卷绕装置200、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电线搬运机构70。
<片材安装装置、片材卷绕装置及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整体配置结构>
对本片材安装装置、片材卷绕装置及固化用光照射装置的整体配置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电线加工装置50中,作业者在站立于支承框架52的外周附近的一方侧的位置(图2~图4中的右侧)的状态下,安设包含接线部20的电线22组,而且,将包含接线部20的电线模块10取出。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业者所在的一侧作为前方(图2~图4中的右侧),并将其相反侧作为后方(图2~图4中的左侧)进行说明。而且,有时以站立于所述位置的作业者观察到本电线加工装置50的情况为基准而作为右侧(图4中的上侧)及左侧(图4中的下侧)进行说明。
支承框架52设为将多个棒状构件及板状构件等组合的结构,具备下侧水平支承部53、前侧铅垂支承部55、中间铅垂支承部56、后侧铅垂支承部57。
前侧铅垂支承部55、中间铅垂支承部56、后侧铅垂支承部57以竖立设置状态支承于下侧水平支承部53。前侧铅垂支承部55、中间铅垂支承部56、后侧铅垂支承部57依次隔开间隔地竖立设置。作业者站立于前侧铅垂支承部55的外侧位置(图2~图4的左侧的位置)进行各种作业。
另外,电线待机用基体部58以朝向中间铅垂支承部56突出的姿势支承在前侧铅垂支承部55的上端部。板状的电线限动片58a竖立设置在电线待机用基体部58的上部。并且,多个接线部20以捆扎的状态载置支承于电线待机用基体部58的上表面且电线限动片58a的前侧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向接线部20的两侧延伸出的电线22的组在电线待机用基体部58的两侧外方以捆扎的状态延伸出。
另外,推出用支承部59以朝向中间铅垂支承部56突出的姿势支承在前侧铅垂支承部55的中间部。并且,在对接线部20实施了止水剂40的供给、片材30的安装、卷绕、进而止水剂40的固化工序之后,该接线部20由推出用支承部59推出。
如后面说明那样,接线部20从电线待机用基体部58以比较短的移动距离移动,而且,不会较大地旋转地实施止水剂40的供给、片材30的安装、卷绕、进而止水剂40的固化工序,最后,由电线待机用基体部58的下方的推出用支承部59推出。因此,向接线部20的两侧延伸出的电线22的组在电线待机用基体部58的两侧外方维持捆扎的状态,并能够实施上述的各工序,因此能够高效地实施对多个接线部20的连续的作业。
片材安装装置300设置在电线待机用基体部58的后方侧,能够向作为加工对象部位的接线部20供给止水剂40并安装作为封固用片材的片材30。在本片材安装装置300中,将片材30以对折的状态安装于接线部20。
在此,片材安装装置300概略地具备片材供给机构310、片材拉出机构350、止水剂供给机构400。
片材供给机构310以悬臂状支承在中间铅垂支承部56的上端部,能够连续地供给长条状的带状片材30B。需要说明的是,从片材供给机构310连续供给的长条状的带状片材30B在本片材供给机构310中被切断成适合于向接线部20安装的长度的片材30。
片材拉出机构350支承在前侧铅垂支承部55的上端部,能够从片材供给机构310拉出带状片材30B。
另外,止水剂供给机构400对于从片材供给机构310拉出的带状片材30B及由片材拉出机构350拉出而切断后的片材30能够供给止水剂40。而且,利用片材供给机构310和片材拉出机构350,对接线部20安装片材30。
关于该片材安装装置300,在后文详细叙述。
片材卷绕装置200能够将对折状地安装于接线部20的片材30绕着接线部20卷绕。
在此,片材卷绕装置200在片材安装装置300的下方位置,被支承为朝向片材安装装置300的下方的下一加工位置P5能够进退移动。更具体而言,在中间铅垂支承部56的延伸方向中间部设有进退驱动部60,利用该进退驱动部60,驱动片材卷绕装置200从中间铅垂支承部56朝向前方的下一加工位置P5进退。进退驱动部60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的直线促动器构成。并且,本片材卷绕装置200在从下一加工位置P5向侧方进行了待机移动的待机位置(参照图2)起向下一加工位置P5侧的进入位置进行了移动的状态下,将呈对折状地安装于接线部20的片材30向该接线部20卷绕。
关于该片材卷绕装置200自身的结构,在后文详细叙述。
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能够照射用于使附着于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固化的光。
在此,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在片材安装装置300的下方位置,被支承为能够从与片材卷绕装置200不同的方向朝向下一加工位置P5进退移动。更具体而言,在下侧水平支承部53设置进退驱动部62,利用该进退驱动部62,驱动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朝向上方的下一加工位置P5进退。该进退驱动部62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构成。并且,本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在从下一加工位置P5向下方进行了待机移动的待机位置(参照图2)起向下一加工位置P5侧的进入位置进行了移动的状态下,照射用于使附着于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固化的光。
关于该片材卷绕装置200自身的结构,在后文详细叙述。
这样,片材卷绕装置200和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相对于下一加工位置P5,向不同的方向、即侧方和下方进行退避移动。因此,在使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向下方进行了退避移动的状态下,使片材卷绕装置200朝向下一加工位置P5进入移动,而能够进行片材30的卷绕。而且,反之,在使片材卷绕装置200向侧方退避移动的状态下,使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朝向下一加工位置P5进入移动,能够照射固化用光。由此,在将接线部20支承于下一加工位置P5的状态下,能够进行片材30的卷绕及止水剂40的固化,能够减少上述的作业中的接线部20的移动距离。
<关于电线加工装置的接线部的移动路径及电线搬运机构>
在此,说明本电线加工装置的接线部20的移动路径及用于使该接线部20移动的电线搬运机构70。
首先,接线部20设置在电线待机用基体部58上的待机位置P1。
然后,通过作业者,使接线部20朝向片材安装装置300上的把持位置P2移动。在该把持位置P2处,向接线部20的两端延伸出的电线22由电线搬运机构70把持。
然后,电线搬运机构70对电线22进行搬运,由此接线部20从位置P2经由P3~P7被朝向推出位置P8搬运。
在位置P3,接线部20设置在片材30上。并且,在接线部20从位置P3向位置P4移动时,片材30以对折状安装于接线部20。
然后,接线部20从位置P4向下一加工位置P5移动,在该下一加工位置P5,实施片材30的卷绕工序及固化用光的照射工序。
然后,接线部20经由位置P6~P7,被向推出位置P8推出。
电线搬运机构70对向接线部20的两端延伸出的电线22进行支承,由此将接线部20从位置P2朝向位置P8搬运。
在此,如图3所示,电线搬运机构70具备第一搬运机构72、第二搬运机构82、第三搬运机构9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仅图示了在电线加工装置50的一方侧设置的结构部分,但是在本电线加工装置50的另一方侧也设置有同样结构的部分。
第一搬运机构72把持向接线部20的两端部延伸出的电线22,由此将接线部20从位置P2搬运至位置P5。
更具体而言,第一搬运机构72具备把持机构74、升降驱动机构76、水平驱动机构78。
水平驱动机构78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构成,以悬臂状支承在中间铅垂支承部56的中间部且片材卷绕装置200的上方位置。通过该水平驱动机构78,经由可动部79将升降驱动机构76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水平往复驱动。
升降驱动机构76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构成,能够将把持机构74沿上下方向往复驱动。
另外,把持机构74通过由电磁卡盘、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促动器构成的驱动主体部74a,驱动一对把持部74b开闭。一对把持部74b向前方打开,能够从其前方将电线22设置在一对把持部74b间。并且,在一对把持部74b间设置有电线22的状态下,通过将一对把持部74b关闭而能够把持电线22,通过将一对把持部74b打开而能够解除电线22的把持。
并且,在位置P2,通过把持机构74把持电线22,然后,通过升降驱动机构76的驱动而使把持机构74下降,由此能够使接线部20从位置P2向位置P3移动。而且,然后,通过升降驱动机构76及水平驱动机构78的驱动,使把持机构74下降并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使接线部20从位置P3向位置P4移动。进而,然后,通过升降驱动机构76的驱动而使把持机构74下降,由此能够使接线部20从位置P4向位置P5移动。在该状态下,通过将一对把持部74b打开而能够将所把持的电线22向第二搬运机构82交接。
这样,在第一搬运机构72使接线部20从位置P2朝向位置P5移动之后,第一搬运机构72向在位置P2能够把持电线22的初始位置返回,重复进行上述动作。该第一搬运机构72也是将利用片材安装装置安装有片材的电线22朝向下一加工位置P5搬运的下一工序电线搬运机构。而且,第一搬运机构72也是通过使接线部20从位置P2向P3移动而向带状片材30B中的向后述的第二片材位置拉出的部分安设接线部20的电线安设机构。上述的下一工序电线搬运机构和电线安设机构也可以通过不同的结构实现。
第二搬运机构82通过把持向接线部20的两端部延伸出的电线22,而将接线部20从位置P5搬运到位置P6。
更具体而言,第二搬运机构82具备把持机构84、水平驱动机构88。
水平驱动机构88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的直线促动器构成,呈悬臂状地支承在前侧铅垂支承部55的中间部且处于待机位置的光照射装置100的上方位置。通过该水平驱动机构88,经由可动部89将把持机构84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水平往复驱动。
把持机构84通过由电磁卡盘、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促动器构成的驱动主体部84a,驱动一对把持部84b开闭。一对把持部84b向后方打开,从其后方能够将电线22设置在一对把持部84b间。在此,在第一搬运机构72以使接线部20位于下一加工位置P5的方式支承电线22的状态下,把持机构84从位于比位置P5靠前方的位置朝向位置P5而向后方移动,由此能够在一对把持部84b间设置电线22。在此状态下,通过将一对把持部84b关闭而能够把持电线22。
并且,然后,解除第一搬运机构72对电线22的把持,利用水平驱动机构88,使把持机构84朝向前方移动,由此能够使接线部20从位置P5向位置P6移动。在该状态下,将一对把持部84b打开,由此能够将所把持的电线22向第三搬运机构92交接。
这样,在第二搬运机构82使接线部20从位置P5朝向位置P6移动之后,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第三搬运机构92对向接线部20的两端部延伸出的电线22进行支承,由此将接线部20从位置P6搬运至位置P8。
更具体而言,第三搬运机构92具备载置支承部94、旋转驱动机构96、升降驱动机构98。
升降驱动机构98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构成,支承在前侧铅垂支承部55的中间部且比光照射装置100靠上侧的位置。通过该升降驱动机构98,经由可动部99将载置支承部94支承为能够升降驱动。
可动部99以比前侧铅垂支承部55向后方侧延伸出的方式呈悬臂状地被支承,载置支承部94能够旋转地支承在该可动部99的后端侧前端部。载置支承部94相对于能够载置支承电线22的支承面,在后侧突出设置有电线支承突部。
旋转驱动机构96由电动机、或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和将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的传递机构等构成,驱动上述载置支承部94旋转。载置支承部94在对电线22进行支承的状态下,设为使支承面为沿着水平方向的旋转姿势,在将该电线22向位置P8推出时,以使电线支承突部向位置P8侧移动的方式旋转。
并且,在使载置支承部94向位置P6的下方移动的状态下,第二搬运机构82的把持机构84向位置P6移动,在该状态下,通过升降驱动机构98的驱动使载置支承部94朝向位置P6移动,由此向位于位置P6的接线部20的两端侧延伸出的电线22载置支承在载置支承部94上。
然后,把持机构84进一步向前侧退避移动,然后,利用升降驱动机构98的驱动而使载置支承部94从位置P6朝向位置P7移动,由此接线部20从位置P6朝向位置P7移动。
然后,利用旋转驱动机构96的驱动,使载置支承部94以其电线支承突部向前侧倾斜的方式旋转,由此电线22被朝向位置P8推出,接线部20从位置P7向位置P8移动。
这样,第三搬运机构92在使接线部20从位置P6朝向位置P8移动之后,第三搬运机构92返回比位置P6靠下方的初始位置,重复进行上述动作。
在以下的说明中,利用上述电线搬运机构70搬运向接线部20的两端侧延伸出的电线22,由此,以接线部20从位置P2朝向位置P8移动的前提进行说明。因此,有时省略对于由电线搬运机构70进行的搬运动作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电线加工装置50的各部的动作控制由控制单元68进行。控制单元68具备微型处理器、与微型处理器结合的主存储部、辅助存储部。主存储部由RAM(RandomAccess Memory)等构成,辅助存储部由闪存、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硬盘装置等的非暂时性的存储装置构成。在辅助存储部存储记载有对微型处理器的指示的程序,微型处理器读入该程序而执行后述的各处理步骤。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单元68执行的各种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由硬件实现。在此,在程序中记载有上述各驱动部的驱动时点(条件)、动作内容(移动位置、移动方向、旋转方向、旋转量)等,本装置的各部按照该程序的记载,执行后文说明的动作。
根据本电线加工装置50,在将电线22的接线部20从片材安装装置300向下一加工位置P5搬运的状态下,能够实施片材30的卷绕工序、止水剂40的固化工序。因此,能够减少电线22的移动量地实施止水剂40的供给、片材30的卷绕工序、止水剂40的固化工序。例如,向多个接线部20的外侧延伸出的电线22即使在从接线部20分离一定程度的位置上保持被捆扎结束的状态下,也能够实施上述作业。因此,能够高效率地实施对多个接线部20的连续的作业。
<片材安装装置>
对片材安装装置300进行说明。片材安装装置300向接线部20供给止水剂40并能够安装片材30。
片材安装装置300具备片材供给机构310、片材拉出机构350、电线安设机构、止水剂供给机构400、片材切断机构330、片材安装机构340。
片材供给机构310、片材切断机构330、片材安装机构340支承在中间铅垂支承部56的上端部。在上述的前方位置,片材拉出机构350支承在前侧铅垂支承部55的上端部。止水剂供给机构400在片材供给机构310等的上方位置,由后侧铅垂支承部57支承。而且,如上所述,电线安设机构由第一搬运机构72实现。
<关于止水剂供给机构>
止水剂供给机构400能够向带状片材30B中的向后述的第一片材位置Q1拉出的部分供给止水剂40,并能够向带状片材30B中的向后述的第二片材位置Q2拉出的部分上且被安设了的接线部20上供给止水剂40。带状片材30B中的向后述的第二片材位置Q2拉出的部分在向该部分供给止水剂40的时刻,可以保持与第一片材位置Q1侧的带状片材30B相连的状态,也可以切离。
即,止水剂供给机构400具备止水剂供给头402、止水剂积存部404、升降驱动部406、左右驱动部408、前后驱动部410。
前后驱动部410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构成,以从后侧铅垂支承部57向前方延伸出的方式呈悬臂状地被支承。利用该前后驱动部410,经由中间支承部411将左右驱动部408支承为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
左右驱动部408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构成,以沿左右方向的姿势支承在中间支承部411的前端部。利用该左右驱动部408,将升降驱动部406支承为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
升降驱动部406以沿着铅垂方向的姿势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地支承于左右驱动部408。升降驱动部406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构成,经由中间支承部407将止水剂积存部404支承为能够升降移动。
止水剂积存部404能够积存止水剂40,以铅垂姿势支承于中间支承部407。止水剂供给头402呈下垂状地支承于止水剂积存部404的下端部。并且,将从止水剂积存部404断续或连续地供给的止水剂40从本止水剂供给头402的喷嘴403连续或断续地喷出并供给。
本止水剂供给头402通过升降驱动部406、左右驱动部408、前后驱动部410的驱动,沿前后方向、左右方向及上下方向进行移动驱动。由此,能够使止水剂供给头402在后述的第一片材位置Q1与第二片材位置Q2之间移动,进而也能够向从上述的位置Q1、Q2退避的退避位置移动。
即,止水剂供给机构400包括:1个喷嘴403;使该喷嘴403在第一供给位置R1(参照图7)与第二供给位置R2(参照图11)之间移动的作为喷嘴移动机构的升降驱动部406和前后驱动部410,该第一供给位置R1是在第一片材位置Q1的上方能够供给止水剂40的位置,该第二供给位置R2是在第二片材位置Q2的上方能够供给止水剂40的位置。
<关于片材供给机构、片材拉出机构、片材切断机构及片材安装机构>
图5是表示片材供给机构310、片材拉出机构350、片材切断机构330及片材安装机构340的概略立体图。
片材供给机构310、片材切断机构330及片材安装机构340是经由图示省略的支承框架等而安装于中间铅垂支承部56的部分,片材拉出机构350是由前侧铅垂支承部55支承的部分。如上所述,在其上方设置有止水剂供给机构400。在图5中,关于止水剂供给机构400,仅图示了止水剂供给头402。而且,如已经说明那样,在它们的两侧方设有作为电线安设机构的电线搬运机构70。
片材供给机构310能够连续地供给带状片材30B。在此,片材供给机构310具备片材卷绕部30C、片材支承部312。
片材卷绕部30C卷绕收容带状片材30B,为了供其中心轴通过而形成插通孔。
片材支承部312形成为圆棒状,其一端部或两端部经由图示省略的支承框架等,利用中间铅垂支承部56,以沿左右方向的水平姿势被支承。片材支承部312向片材卷绕部30C的插通孔插通,片材卷绕部30C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片材支承部312。
并且,通过使片材卷绕部30C旋转,而能够将卷绕收容于片材卷绕部30C的带状片材30B沿着水平方向从后方朝向前方连续地拉出。
在从片材供给机构310拉出带状片材30B的拉出方向侧设有片材支承台320。
片材支承台320形成为方形板状,以沿水平方向的姿势,经由图示省略的支承框架等而支承于中间铅垂支承部56。片材支承台320的宽度尺寸是与带状片材30B的宽度尺寸相同或比其大的尺寸。而且,带状片材30B的拉出方向上的片材支承台320的长度尺寸是与安装于接线部20的片材30相同或比其大的尺寸。
在片材支承台320中的带状片材30B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的两端部设有一对片材夹持部324。片材夹持部324通过由电磁卡盘、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促动器而构成的驱动主体部324a,驱动夹持部324b朝向片材支承台320进退。
并且,驱动夹持部324b从片材支承台320的拐角部向上方移动,由此能够使带状片材30B通过片材支承台320上、夹持部324b的下方地拉出。而且,通过驱动夹持部324b在片材支承台320上朝向拐角部而向下方移动,由此能够将设置在片材支承台320上的带状片材30B的侧部(拉出方向侧的角部)夹持。
需要说明的是,在片材支承台320中的带状片材30B的拉出方向侧的端部且夹持部324b的更内侧的位置形成有一对凹部321。利用该凹部321,进行后文说明的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对带状片材30B的拉出方向侧端部的夹持。
片材拉出机构350能够将从片材供给机构310供给的带状片材30B经由第一片材位置Q1向第二片材位置Q2拉出。在此,第一片材位置Q1是片材支承台320上的位置,第二片材位置Q2相对于片材支承台320是带状片材30B的拉出方向侧的位置。
在此,片材拉出机构350具备进退驱动部352、中间支承部354、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
进退驱动部352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等构成且由前侧铅垂支承部55支承。在一方向上长的方形板状的中间支承部354沿着带状片材30B的拉出方向即前后水平方向,由该进退驱动部352驱动而朝向片材供给机构310(或片材支承台320)进退。
在中间支承部354进行了退避移动的状态下,在中间支承部354与片材支承台320之间,分隔出与安装于接线部20的片材30的长度尺寸相同程度的距离。而且,在中间支承部354进入移动的状态下,中间支承部354中的片材供给机构310(或片材支承台320)侧的端部与片材支承台320接近设置。
在中间支承部354中的片材供给机构310(或片材支承台320)侧的端部设有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
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具备由电磁卡盘、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促动器构成的驱动主体部356a、一对下侧夹持部356b、一对上侧夹持部356c。
下侧夹持部356b形成为细长板状,在中间支承部354的后侧端部的两端部以向其后方延伸的方式安装。
驱动主体部356a安装在中间支承部354的后侧端部。
上侧夹持部356c在驱动主体部356a的两端侧且在上述一对下侧夹持部356b的上方位置,以向其后方延伸的方式安装。上侧夹持部356c形成为L字棒状构件,包括从驱动主体部356a向后方延伸的部分和从该后端部向下方弯曲而朝向下侧夹持部356b的前端部延伸的部分。
并且,利用驱动主体部356a的驱动,驱动一对上侧夹持部356c下降,由此能够将带状片材30B或片材30的前端部的两端部夹持在一对下侧夹持部356b与一对上侧夹持部356c之间。
上述一对下侧夹持部356b的前端部能够设置在形成于片材支承台320的一对凹部321内。并且,在使中间支承部354进入移动的状态下,能够将一对下侧夹持部356b的前端部设置在形成于片材支承台320的一对凹部321内。在该状态下,驱动一对上侧夹持部356c下降,由此能够夹持片材支承台320上的带状片材30B的前端部。从该状态使中间支承部354退避移动,由此能够将带状片材30B向片材支承台320的前方拉出。在使中间支承部354退避移动的状态下,成为向片材支承台320与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之间拉出了适合于向接线部20安装的长度尺寸的带状片材30B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从中间支承部354的后端部朝向下方延伸地设置片材承受部358。
片材切断机构330在第一片材位置Q1与第二片材位置Q2之间,将带状片材30B切断,能够形成适合于向接线部20安装的长度尺寸的封固用片材30。
即,片材切断机构330具备切断驱动部332和切断刃334。切断驱动部332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直线促动器构成,以沿着片材支承台320的前侧缘部的姿势,经由图示省略的支承框架等而支承于中间铅垂支承部56。
切断刃334是在一侧部形成有能够将带状片材30B切断的刃尖的细长板状的切断刃,被支承为从切断驱动部332下垂的状态。切断刃334在片材支承台320的前侧缘部的前方位置,被支承为沿着该前端缘部能够驱动。
在从片材支承台320拉出带状片材30B时等,上述切断刃334待机在从带状片材30B向侧方分离的位置。并且,在利用上述片材拉出机构350从片材支承台320拉出了带状片材30B的状态下,利用切断驱动部332使切断刃334向在片材支承台320的前方位置横切带状片材30B的方向移动,由此带状片材30B被切断成片材支承台320上(即,第一片材位置Q1)的部分和比片材支承台320靠前方侧(即,第二片材位置Q2)的部分,由此形成片材30。
片材安装机构340以利用片材30将供给到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封固的方式将片材30安装于接线部20。
在此,片材安装机构340具备安装用驱动部342和片材卡盘部346。
安装用驱动部342由电磁卡盘、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促动器构成,支承在片材支承台320的下方部分。中间支承部345被支承为朝向比该安装用驱动部342靠前方侧能够进退驱动。
片材卡盘部346在片材支承台320的前方位置,能够对切断后的片材30的后端部进行支承。在此,片材卡盘部346构成为在上部形成有吸引孔346h,在片材卡盘部346上设置有片材30的状态下,利用吸引装置从吸引孔346h进行吸引,由此来吸引保持该片材30。
在中间支承部345退避的状态下,片材卡盘部346相对于片材支承台320的前方缘部在隔开间隙(在此是切断刃334能够通过的间隙)的状态下,位于片材支承台320的前方。因此,由切断刃334切断后的片材30的后端部由本片材卡盘部346吸引保持。在该状态下,当驱动中间支承部345朝向片材承受部358进入时,在片材卡盘部346的前侧面与片材承受部358之间形成有能够利用片材30对折地夹持接线部20的间隙。
需要说明的是,在片材承受部358,优选装入使棒状构件等从对折的片材30的端部朝向折痕移动等、能够使止水剂40朝向接线部20缩入的机构。
<关于片材安装装置的动作>
对上述片材安装装置300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片材安装装置300的下述动作基于控制单元68的指示进行。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如图6所示,将从片材供给机构310拉出的带状片材30B拉出到片材支承台320上的第一片材位置Q1。带状片材30B的前端部位于片材支承台320的前侧端部与片材卡盘部346之间。
在该状态下,一对片材夹持部324在片材支承台320的前方位置夹持带状片材30B的前侧部分。而且,止水剂供给头402待机在第一片材位置Q1的上方位置,切断刃334待机在带状片材30B的侧方位置,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待机在从片材支承台320向前方分离的位置。
并且,如图7所示,止水剂供给头402进行下降移动,一边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一边在带状片材30B的宽度方向中间部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由此,在带状片材30B中的设置在第一片材位置Q1的部分的中央部呈锯齿状地供给止水剂40。
接着,如图8所示,止水剂供给头402向上方进行退避移动,并且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朝向第一片材位置Q1进入移动。并且,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的上侧夹持部356c进行下降移动,将带状片材30B的前侧部分的两端部夹持在一对下侧夹持部356b与一对上侧夹持部356c之间。
接着,如图9所示,将一对片材夹持部324对带状片材30B的夹持解除,将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从第一片材位置Q1经由第二片材位置Q2向前方拉出。由此,将带状片材30B经由片材支承台320上的第一片材位置Q1向片材支承台320的前方的第二片材位置Q2拉出。在该状态下,将带状片材30B中的在第一片材位置Q1被供给止水剂40的部分设置在第二片材位置Q2。而且,在将带状片材30B拉出之后,利用片材卡盘部346,在第二片材位置Q2的后端侧位置(片材支承台320的前方位置)吸引保持带状片材30B。
在该状态下,使切断刃334在第一片材位置Q1与第二片材位置Q2之间沿着带状片材30B的宽度方向移动。由此,将带状片材30B切断,带状片材30B的拉出侧端部残存于第一片材位置Q1,并且被切断的片材30以由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和片材卡盘部346保持的状态保持在第二片材位置Q2。
接着,如图10所示,利用电线搬运机构70,将由作业者移动到位置P2的接线部20安设在位置P2,即支承于第二片材位置Q2的片材30的前后方向中间部。由此,接线部20被安设在片材30上且在被供给的止水剂40上。需要说明的是,接线部20的安设可以在将带状片材30B切断之前的状态下进行。即,只要是在带状片材30B中的向第二片材位置Q2拉出的部分安设接线部20的结构即可,带状片材30B中的向第二片材位置Q2拉出的部分相对于处于第一片材位置Q1的部分既可以被切断,也可以保持相连的状态。
然后,如图11所示,止水剂供给头402向位于第二片材位置Q2的片材30上移动,一边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一边在片材30的宽度方向中间部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由此,在设置于第二片材位置Q2的片材30中的已经供给完的止水剂40上且接线部20上供给止水剂40。这样,向片材30上供给止水剂40,在该止水剂40上安设接线部20,在该接线部20上进而供给止水剂40,因此能够尽量向接线部20的附近平均地供给止水剂40。
接着,如图12所示,止水剂供给头402移动到第一片材位置Q1的上方的待机位置。而且,片材卡盘部346朝向前方移动,并且对应于此,电线搬运机构70使接线部20朝向下方斜前方,即,从位置P3朝向P4移动。由此,前端部由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保持且后端部由片材卡盘部346支承的片材30以接线部20的安设位置为折痕,一边对折,一边安装于接线部20。此时,被供给到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成为通过对折的片材30而封固的状态。
另外,此时,止水剂供给头402朝向第一片材位置Q1的带状片材30B下降移动,一边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一边在带状片材30B的宽度方向中间部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由此,在带状片材30B中的设置于第一片材位置Q1的部分的中央部呈锯齿状地供给止水剂40。
即,在使止水剂供给头402的喷嘴403从第二片材位置Q2上的第二供给位置R2退避的状态下,在第一片材位置Q1上的第一供给位置R1从喷嘴403供给止水剂40,并利用片材安装装置300将片材30安装于接线部20。
并且,如图13所示,将拉出用片材夹持部356及片材卡盘部346对片材30的支承解除,利用电线搬运机构70使安装有片材30的接线部20下降移动,即,从位置P4朝向位置P5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位置P5,进行片材30的卷绕及止水剂40的固化。而且,片材卡盘部346进行退避移动,并且止水剂供给头402向上方进行退避移动。
然后,通过反复进行图8以后的动作,对于多个接线部20能够依次实施止水剂40的供给及片材30的安装作业。
由此,能够制造出向接线部20供给止水剂40并以将止水剂40封固的方式在接线部20安装有片材30的包含接线部20的电线模块10。然后,根据需要而将片材30向接线部20进一步卷绕,而且,使止水剂40固化。
<关于片材安装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的效果等>
根据上述片材安装装置300及电线模块10的制造方法,能够在第一片材位置Q1向带状片材30B供给止水剂40,将其向第二片材位置Q2拉出而安设接线部20,并向该接线部20上供给止水剂40。因此,能够将对于带状片材30B事先供给的止水剂40和对于片材30上的接线部20事后供给的止水剂40在不同的部位高效率地供给,并能够将片材30向接线部20安装。
另外,通过作为喷嘴移动机构的升降驱动部406和前后驱动部410,使1个喷嘴403在第一供给位置R1与第二供给位置R2之间移动,而在上述的各部位进行止水剂40的供给,因此能够高效率地使1个喷嘴403运转,而进行止水剂40的供给。由此,能够实现装置的低成本化等。
<片材卷绕装置>
根据上述片材安装装置300,片材30呈对折状地安装于接线部20。该片材卷绕装置200是用于将片材30绕着接线部20卷绕的装置。
图14是表示片材卷绕装置200的主视图,图15是表示该片材卷绕装置200的俯视图,图16是表示片材卷绕装置200的旋转支承机构230旋转的状态的主视图。
片材卷绕装置200是在附着于作为电线22的加工对象部位的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上呈对折状地安装片材30的状态下用于将该片材30绕着接线部20卷绕的装置,具备按压部210、旋转支承机构230、旋转驱动机构250。
按压部210能够将片材30朝向支承在规定的下一加工位置P5的电线22的接线部20按压。
旋转支承机构230在利用按压部210将片材30朝向接线部20按压的状态下,将该按压部210支承为绕着接线部20能够旋转。
另外,旋转驱动机构250能够驱动旋转支承机构230旋转。
并且,在电线22支承于下一加工位置P5的状态下,利用按压部210将安装于接线部20的片材30按压的状态下,该按压部210绕着接线部20旋转。由此,片材30在将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覆盖的状态下,卷绕于该接线部20。
以下,对各部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旋转支承机构>
图17是表示按压部210及旋转支承机构230的主视图,图18是图17的XVIII-XVIII线剖视图,图19是表示将按压部210向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压紧的状态的说明图。如图14~图19所示,旋转支承机构230具备旋转支承主体部232及齿轮部238。
旋转支承主体部232从形成为圆柱形状的部分的外周的一部分朝向中心形成有凹部234。凹部234具备从旋转支承主体部232的外周的一部分朝向中央的规定宽度的部分234a和在旋转支承主体部232的中心位置成为宽幅的宽幅部分234b。宽幅部分234b的底面在与所述部分234a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而且,凹部234在旋转支承主体部232的两端面开口。
并且,能够使包含接线部20的电线22通过凹部234的部分234a而设置在该宽幅部分234b内。该旋转支承主体部232的沿着中心轴的位置是下一加工位置P5。
另外,齿轮部238通过螺纹紧固等而固定在旋转支承主体部232的一方侧的端面。在此,齿轮部238的外径比旋转支承主体部232的外径小(在此为稍小),但齿轮部238的外径也可以比旋转支承主体部232的外径大,还可以相同。
在齿轮部238的外周形成有齿,与后述的中继齿轮254能够啮合。而且,在齿轮部238形成有凹部239,以使上述凹部234的一端侧开口向外方开口。
该旋转支承机构230由装置基体部24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
即,装置基体部240具备框架242、利用框架242以隔开间隔的平行状态支承的一对基体侧板部244a、244b。
一对基体侧板部244a、244b的间隔尺寸设定得比上述旋转支承机构230的长度尺寸小(在此为稍小)。
在一方的基体侧板部244a形成有比齿轮部238的外径小(在此为稍小)的外径的弧状开口245a。在该弧状开口245a的内表面侧周缘部形成有能够将齿轮部238收容成能够旋转的弧状凹部245a1。
另外,在另一方的基体侧板部244b形成有比旋转支承主体部232的外径小(在此为稍小)的外径的弧状开口245b。在该弧状开口245b的内表面侧周缘部形成有能够将旋转支承主体部232中的与齿轮部238相反侧的端部收容成能够旋转的弧状凹部245b1。
另外,上述弧状开口245a、245b向装置基体部240的上方及一侧方开口,但形成为比3/4弧状形状更长地延伸。
并且,将旋转支承机构230设置在一对基体侧板部244a、244b间,将齿轮部238收容于弧状凹部245a1,并将旋转支承主体部232的另一端部收容在弧状凹部245b1内,由此将旋转支承机构230在一对基体侧板部244a、244b间支承为能够旋转。
另外,在使旋转支承机构230的凹部234朝向上方的姿势下,能够使电线22的接线部20从上方朝向凹部234内或与之相反地移动,在使旋转支承机构230的凹部234朝向外侧方的姿势下,能够使电线22的接线部20从外侧方朝向凹部234内或与之相反地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方的基体侧板部244a的内表面形成有2个中继齿轮设置用凹部246a和驱动齿轮设置用凹部246b。
本旋转支承机构230将按压部210支承为绕着下一加工位置P5能够旋转。
更具体而言,按压部210在旋转支承机构230的凹部234的宽幅部分234b内,以从其底面突出的状态被支承。
该按压部210具备一对辊212和环状带构件214。
一对辊212形成为圆柱状,在宽幅部分234b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位置被支承为能够旋转。更具体而言,一对支轴部218在旋转支承机构230的轴向上隔开间隔地分别突出设置在宽幅部分234b的两侧部。并且,分别在宽幅部分234b的两侧部,辊212由一对支轴部218支承为能够旋转。
环状带构件214以卷挂于一对辊212的状态能够环绕。环状带构件214例如是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宽幅的环状构件。环状带构件214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辊212的长度尺寸为同等程度或比其小(优选为稍小)。而且,环状带构件214的环绕方向的长度尺寸能够将环状带构件214卷挂于一对辊212,并且在将接线部20压紧于环状带构件214中的一对辊212之间的部分的状态下,该环状带构件214设定为朝向一对辊212之间能够凹陷变形(参照图19)的程度的尺寸。
另外,环状带构件214的宽度方向中间部形成在比其两侧部凹陷的凹部215a。在此,环状带构件214在形成为宽幅环状的构件214a的两侧部装配有形成为窄幅环状的一对构件214b,由此在构件214a的外表面与一对构件214b之间形成凹部215a。构件214a与2147b优选通过粘结剂等接合。当然,构件214a与构件214b也可以一体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在该环状带构件214向安装在电线22的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上的片材30压紧的状态下,两侧部的构件214b设置在片材30中的与电线22的包覆部24对应的位置,凹部215a设置在与接线部20对应的位置。
为此,例如,优选凹部215a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接线部20的长度尺寸相同程度,环状带构件214的宽度尺寸设定为与片材30的宽度尺寸相同程度。
<旋转驱动机构>
参照图14~图16,对旋转驱动机构250进行说明。
旋转驱动机构250能够驱动旋转支承机构230旋转。更具体而言,旋转驱动机构250具备旋转驱动部252和作为中继传递部的多个(在此为2个)中继齿轮254。
旋转驱动部252由电动机等构成,固定在一对基体侧板部244a、244b之间且旋转支承机构230的斜下方的一定位置。该旋转驱动部252的驱动轴部252a的延伸方向与旋转支承机构230的旋转轴的方向一致。在该驱动轴部252a上连结有驱动用齿轮253。本驱动用齿轮253能够旋转地设置在一方的基体侧板部244a的内表面侧的驱动齿轮设置用凹部246b内,驱动用齿轮253在该驱动齿轮设置用凹部246b内旋转。
一对中继齿轮254分别能够旋转地设置在一方的基体侧板部244a的内表面侧的中继齿轮设置用凹部246a内,能够与齿轮部238和驱动用齿轮253这双方啮合。
一对中继齿轮254相对于驱动用齿轮253在其外周的不同的位置处啮合,并且相对于齿轮部238在其外周的不同的位置处啮合。并且,旋转驱动部253的旋转驱动力经由一对中继齿轮254向齿轮部238传递,根据旋转驱动部252的旋转方向、转速及旋转量,使旋转支承机构230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在齿轮部238形成有凹部239,因此当使旋转支承机构230旋转一周时,能产生齿轮部238与任一方的中继齿轮254未啮合的状态。然而,即使在该情况下,另一方的中继齿轮254也与齿轮部238啮合。即,一对中继齿轮254相对于齿轮部238在其周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啮合,因此一对中继齿轮254的至少一方成为与齿轮部238啮合的状态。因此,无论有无凹部239,都能够使旋转支承机构230旋转一周以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旋转驱动部252由控制单元68进行动作控制。
<动作>
对片材卷绕装置20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如图14所示,旋转支承机构230设为使凹部234的外周侧开口朝向上方的状态。
在该状态下,片材卷绕装置200利用进退驱动部60的驱动而朝向位置P5进入移动(参照图2)。在该状态下,利用电线搬运机构70,使电线22的接线部20从位置P4,通过凹部234,从凹部234的外侧位置朝向里侧的位置、即处于旋转支承机构230的旋转中心的下一加工位置P5移动。
由此,按压部210成为被压紧于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的状态。更具体而言,环状带构件214中的一对辊212间的部分成为被压紧于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的状态(参照图14、图19及图20)。
接着,控制单元68向一对旋转驱动部252赋予旋转指令,使旋转支承机构230旋转。由此,按压部210在保持压紧于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的状态下,绕着接线部20旋转。
此时,电线22中的接线部20的两端外方部分由一对把持部80a把持,在下一加工位置P5处被支承为非旋转状态。因此,当按压部210绕着接线部20旋转时,如图21及图22所示,片材30中的重叠而向外方延伸出的部分在片材30中的已经卷绕完的部分从其基端侧依次被压紧。由此,片材30的整体绕着接线部20卷绕。
此时,环状带构件214相对于一对辊212能够环绕地卷绕,因此按压部210能够使环状带构件214环绕,并绕着接线部20旋转。
即,假设在按压部与片材30之间未发生滑动时,按压部使片材30绕着接线部20旋转。因此,伴随着按压部210的旋转,根据对片材30附近的表面的按压位置而从动地使环状带构件214环绕,由此抑制片材30的旋转。
另外,在按压部210压紧于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的状态下,环状带构件214中的一对辊212之间的部分凹陷。由此,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难以从按压部210向一对辊212的外侧方逃避,能够稳定地按压片材30(参照图19)。
而且,在环状带构件214将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压紧的状态下,主要是环状带构件214的两侧部的构件214b按压片材30中的电线22的包覆部24附近的部分(参照图23)。并且,在片材30中的与接线部20对应的部分设置凹部215a,在该部分,几乎不按压片材30。由此,片材30的两侧部更可靠地被按压于电线22的包覆部24,更可靠地卷绕。相对于此,片材30的中央部几乎未被按压,因此,在该部分更可靠地维持积存有止水剂40的状态。
旋转支承机构230在旋转成能够将片材30的整体卷绕的程度之后,在使凹部234的外周侧开口朝向外侧方的状态下旋转停止(参照图16)。需要说明的是,旋转支承机构230的旋转量根据片材30的长度尺寸来决定。若从接线部20延伸出的片材30的长度尺寸长,则需要使旋转支承机构230更多地旋转,若从接线部20延伸出的片材30的长度尺寸短,则旋转支承机构230的旋转量可以较少。无论如何,旋转支承机构230旋转直至至少片材30的整体绕着接线部20卷绕完成为止。
在该状态下,利用进退驱动部60的驱动而使片材卷绕装置200从位置P5朝向外侧方移动。并且,片材卷绕装置200从位置P5移动到向侧方分离的位置,电线22的接线部20通过凹部234,从凹部234的里侧的位置朝向外侧方位置进行相对移动(参照图16)。
由此,实施片材30的卷绕工序,能够得到向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卷绕片材30的电线模块10。
根据该片材卷绕装置200及包含接线部20的电线模块10的制造方法,在利用按压部210将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朝向电线22的接线部20按压的状态下,使按压部210绕着接线部20旋转,由此能够高效率地绕着附着于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卷绕片材30。
另外,由于未使电线22旋转而使按压部210旋转,因此能够实现电线22的损伤及止水性能的稳定化。即,作为使电线22旋转的结构,可假定使夹入电线22的部分向互不相同的方向相对移动而使它们之间的电线22旋转的结构等。然而,这种情况下,电线22存在损伤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电线22的旋转而接线部20及其附近部分存在紊乱的可能性。相对于此,通过使按压部210旋转,能抑制上述那样的电线22的损伤、抑制接线部20及其周边部分的紊乱,能够使其止水性能稳定化。
另外,按压部210具备一对辊212和能够环绕地卷挂于一对辊212的环状带构件214,因此环状带构件214中的一对辊212间的部分压紧于片材30的状态下,当按压部210旋转时,伴随该旋转,环状带构件214相对于片材30的表面从动地环绕。因此,能抑制接线部20的片材30的旋转。由此,片材30的卷绕状态稳定。而且,止水剂40从片材30难以泄漏。而且,能抑制环状带构件214的局部的磨损,也能够实现环状带构件214的长寿命化。
另外,环状带构件214的宽度方向两侧的构件214b在接线部20的两端侧外方压紧于包覆部24附近的片材30,因此能够将该片材30牢固地卷绕于包覆部24。而且,在环状带构件214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凹部215a,因此片材30不会被较强地压紧于接线部20。由此,接线部20与片材30之间的止水剂40难以向外方泄漏,能够更可靠地将规定量的止水剂40封固,而且,也能抑制周围的污染等。
另外,在环状带构件214压紧于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的状态下,环状带构件214中的一对辊212间的部分凹陷,因此接线部20附近的片材30难以从环状带构件214逃避,能够更可靠地持续按压片材30,能够更可靠地进行片材30的卷绕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按压部210未必非要具备一对辊212及环状带构件214。旋转支承机构的凹部的底部分也可以形成为适合于片材的压紧的按压面形状。这种情况下,也能抑制片材的逃避,因此按压面优选在压紧片材的部分形成为沿着接线部的延伸方向(旋转轴方向)凹陷的形状。而且,在片材的宽度方向中央积存止水剂,通过包覆部更可靠地按压片材的宽度方向两侧,因此按压面优选形成为在其宽度方向中央(即,旋转轴方向的中央)凹陷的形状。
<固化用光照射装置>
图24是表示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的主视图,图25是表示该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的俯视图。
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是用于使附着在作为电线22的加工对象部位的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固化的装置,具备光照射部110、旋转支承机构120、旋转驱动机构130。
光照射部110能够照射用于使止水剂40固化的光,在此为UV光。
旋转支承机构120在将来自光照射部110的光朝向支承在规定的下一加工位置P5上的电线22的接线部20照射的状态下,将光照射部110支承为能够绕着接线部20旋转。
旋转驱动机构130驱动旋转支承机构120旋转。
并且,在电线22支承于下一加工位置P5的状态下,将来自光照射部110的光向接线部20照射,光照射部110绕着接线部20旋转。由此,向附着于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附近的大致整体照射光。
以下,对各部更具体地进行说明。
<光照射部>
本实施方式的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具备多个、更具体而言具备3个光照射部110。不过,光照射部110只要设置至少1个即可。
光照射部110具备基体部112和发光部114(参照图26及图27)。
发光部114能够在接线部20的延伸方向整体上照射光。在此,发光部114包含呈直线状地排列的多个紫外线发光二极管。需要说明的是,发光部114也可以由紫外线灯构成。
基体部112形成为长条状、在此为细长板状。在该基体部112的一主面上安装发光部114。
<旋转支承机构>
旋转支承机构120具备一对旋转支承板122、夹设支承棒部128。
各旋转支承板122形成为圆板状。并且,一对旋转支承板122利用夹设支承棒部128及上述基体部112,在支承于下一加工位置P5的电线22的延伸方向上,以隔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被支承。
更具体而言,在旋转支承板122形成有从其外周的一部分朝向中央(旋转中心)呈U字状开口的电线设置用凹部124。通过利用该电线设置用凹部124,能够将电线22的接线部20从本旋转支承板122外周侧设置于中央。需要说明的是,一方的旋转支承板122的外周部形成于齿轮形状的外周齿轮部122t。
另外,上述3个基体部112中的1个设置在一对旋转支承板122之间且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底相对的位置,并且2个夹设支承棒部128设置在一对旋转支承板122之间且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外侧开口的两侧附近的位置。基体部112及2个夹设支承棒部128的两端部分别利用螺钉等而连结于旋转支承板122,由此,一对旋转支承板122以隔开间隔的状态被支承。
该旋转支承机构120由装置基体部140支承为能够旋转。
即,装置基体部140具备基体基部142、由基体基部142以隔开了间隔的平行状态支承的一对基体侧板部144。
一对基体侧板部144的间隔尺寸设定为与上述一对旋转支承板122的间隔尺寸相同程度。
另外,在基体侧板部144形成有将旋转支承板1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的圆形形状的开口145。开口145在基体侧板部144的上方的连通部145a朝向外部空间敞开,而且,在基体侧板部144的下部与后述的齿轮设置用开口147a相连。在上述的部分以外,开口145呈将旋转支承板122包围的圆形形状。并且,将一对旋转支承板122设置在一对基体侧板部144的各开口145内,在各基体侧板部144的外表面安装压板146,利用该压板146能够将旋转支承板122的外表面朝向内侧压紧,由此一对旋转支承板122分别能够旋转地支承在开口145内,由此,旋转支承机构120由装置基体部140支承为能够旋转。
另外,本旋转支承机构120将多个光照射部110支承为绕着下一加工位置P5能够旋转。
更具体而言,旋转支承机构120将3个光照射部110中的1个在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底部侧支承于一定位置。而且,旋转支承机构120将3个光照射部110中的2个支承为在朝向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突出的突出位置与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退避的退避位置之间能够移动。
即,为了向在设置于下一加工位置P5的电线22的接线部20附着的止水剂40的周围整体平均地照射光,优选将多个(在此为3个)光照射部110在下一加工位置P5附近尽量紧密且均等间隔地设置。
在此,作为在电线设置用凹部124内设置接线部20的方法,可考虑使电线22沿着旋转支承机构120的旋转中心移动的方法和使电线22从旋转支承机构120的外周侧朝向中心移动的方法。
然而,在前者的方法中,电线22为长条物,因此其处理困难。在后者的方法中,如上所述,需要在旋转支承机构120上形成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由于将电线22设置在该电线设置用凹部124内,当光照射部110存在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内时,成为电线22的设置作业的障碍。
因此,通过如下的结构,将多个光照射部110中的一部分(在此为2个)支承为在朝向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突出的位置与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退避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
即,如图24~图29所示,在一对旋转支承板122的向内部分中的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两侧外方部分形成有引导槽126。引导槽126沿着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延伸方向在正交的方向上,形成为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两侧部朝向旋转支承板122的外方延伸的浅槽状。需要说明的是,一对旋转支承板122的厚度尺寸设定得比基体侧板部144的厚度尺寸大,引导槽126的底面以与基体侧板部144的内表面成为齐面状的方式设定。一对引导槽126分别形成于一对旋转支承板122。
在该引导槽126内,可动体116被支承为在朝向电线设置用凹部124接近的位置与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远离的位置之间能够移动。
可动体116形成为平板状,其上下部分形成为沿着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上下缘部的延伸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形状。
光照射部110的基体部112的两端部利用螺纹紧固等而连结固定在相对的可动体116中的电线设置用凹部124侧的部分。由此,相对的可动体116以平行状态被连结支承。并且,相对的可动体116在一对旋转支承板122上设置于相对的引导槽126内,由此被支承为在朝向电线设置用凹部124接近的位置(以下,称为进入位置)与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远离的位置(以下,称为退避位置)之间能够移动。
在可动体116中的远离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一侧的部分形成有承受槽118。在此,承受槽118形成在可动体116的向内部分。承受槽118形成为沿着旋转支承板122的周向延伸的弧状槽,其两端部向外方开口。承受槽118的内周壁部分及外周壁部分无需严格地精加工成与旋转支承板122的曲率半径相同的曲率半径。承受槽只要是在旋转支承板122旋转时形成能够设置后述的进退用销158的弧状的空间的结构即可。
并且,在可动体116接近电线设置用凹部124侧的状态下,光照射部110成为向电线设置用凹部124侧突出的状态。而且,可动体116中的远离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一侧的部分沿着旋转支承板122的周缘部设置,成为收纳在旋转支承板122的周缘部内的状态。
另外,在可动体116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远离的状态下,光照射部110成为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退避的状态。而且,可动体116中的远离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的一侧的部分成为从旋转支承板122的周缘部突出而设置的状态。
上述可动体116由如下的进退驱动机构150驱动而移动。
即,进退驱动机构150具备驱动部152、进退用可动部154、进退用销158。
进退用可动部154具备一对进退用板部154a和将一对进退用板部154a连结的连结部154b。一对进退用板部154a以平行状态连结在连结部154b的两端部,一对进退用板部154a被支承在与一对承受槽118相对的位置。
驱动部152由气缸、液压缸或直线电动机等促动器和齿轮、连杆机构等传递机构构成,将上述进退用可动部154支承为相对于旋转支承板122能够进退驱动。
另外,进退用销158突出设置在进退用板部154a的向外部分,该进退用销158向可动体116的承受槽118插入。
并且,当使进退用可动部154退避移动时,进退用销158与承受槽118的外周侧的面抵接。由此,可动体116一边由引导槽126引导,一边向退避位置移动(参照图26)。
另外,通过使进退用销158进入移动,而进退用销158与承受槽118的内周侧的面抵接。由此,可动体116由引导槽126引导并向进入位置移动(参照图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对可动体116进入的状态下,在设置用凹部124成为各自的前端部相互抵接的状态。
另外,在可动体116移动到进入位置的状态下,承受槽118沿着以旋转支承机构120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弧的方向延伸。因此,在保持使可动体116向进入位置移动的状态下,能够使旋转支承机构120旋转(图28及图29)。
另外,承受槽118的两端部开口,因此能够使旋转支承机构120旋转至使进退用销158从承受槽118脱出的程度(参照图28)。
需要说明的是,在可动体116位于上侧的状态下,即使进退用销158成为从承受槽118脱离的状态,也能通过相反侧的设于可动体116或旋转支承板122的承受部分等来阻挡该可动体116,由此能够保持在一定位置。
另外,在此,在可动体116位于下侧的状态下,进退用销158维持成位于承受槽118内的状态,由此,可动体保持在一定位置。
<旋转驱动机构>
参照图24及图25,对旋转驱动机构130进行说明。
旋转驱动机构130能够驱动旋转支承机构120旋转。更具体而言,旋转驱动机构130具备旋转驱动部132和作为中继传递部的多个(在此为2个)中继齿轮134。
旋转驱动部132由电动机等构成,固定在一对基体侧板部144之间且在旋转支承机构120的下方的一定位置。该旋转驱动部132的驱动轴部132a的延伸方向与旋转支承机构120的旋转轴的方向一致。在该驱动轴部132a连结有驱动用齿轮133。在一方的基体侧板部144形成有能够设置驱动用齿轮133的齿轮设置用开口147a,驱动用齿轮133在该齿轮设置用开口147a内旋转。
一对中继齿轮134设置在一方的基体侧板部144侧。该一对中继齿轮134以能够与驱动用齿轮133及一方的旋转支承板122的外周齿轮部122t啮合的状态被支承为能够旋转。
即,在一方的基体侧板部144中的将开口145与旋转驱动部132连结的部分的两侧部形成有齿轮设置用开口147b。而且,在一方的基体侧板部144的外表面安装有辅助侧板144a。并且,一对中继齿轮134在齿轮设置用开口147b内,利用辅助侧板144a经由轴部能够旋转地被支承。
一对中继齿轮134相对于驱动用齿轮133在其外周的不同的位置进行啮合,并且相对于一方的基体侧板部144的外周齿轮部122t在其外周的不同的位置从下方啮合。并且,旋转驱动部132的旋转驱动力经由一对中继齿轮134向一方的基体侧板部144传递,根据旋转驱动部132的旋转方向、转速及旋转量,旋转支承机构120旋转。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驱动部152及旋转驱动部132由控制单元68进行动作控制。
<动作>
关于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的动作,参照图30~图34进行说明。
首先,在初始状态下,如图30所示,旋转支承机构120成为使设置用凹部124的外周侧开口朝向上方的状态。而且,一对可动体116位于退避位置,一对光照射部110设置在从设置用凹部124退避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来自光照射部110的光也可以持续照射,还可以仅在旋转支承机构120的旋转中照射。
在该状态下,利用进退驱动部62的驱动,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从下方位置朝向下一加工位置P5上升(参照图2)。由此,在位置P5被支承的电线22的接线部20通过设置用凹部124,从设置用凹部124的外侧位置向旋转支承机构120的旋转中心移动。此时,一对光照射部110处于从设置用凹部124退避的位置,因此能够使电线22的接线部20顺畅地向设置用凹部124的里侧移动。
接着,如图31所示,一对可动体116从退避位置向进入位置移动。由此,一对光照射部110向设置用凹部124内进入移动。
在该状态下,多个(在此为3个)光照射部110成为以均等间隔包围下一加工位置P5附近的状态。更具体而言,3个光照射部110成为以120度间隔包围下一加工位置P5附近的状态。因此,利用多个光照射部110,能够向附着于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的附近尽量均匀地照射光。
接着,如图22及图23所示,旋转驱动部132旋转。在此,设置3个光照射部110,因此若各个光照射部110旋转120度,则能够向附着于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的附近整体照射光。因此,控制单元68对旋转驱动部132施加指示而使旋转驱动部132旋转120度。更具体而言,旋转驱动部132以初始位置为基准向±方向旋转60度,由此光照射部110以120度的范围旋转。即,控制单元68对旋转驱动部132施加指令,以使旋转驱动部132向规定方向(在图32中为右转方向)旋转60度。由此,如图32所示,旋转支承机构120及光照射部110绕着下一加工位置P5向规定方向旋转60度。接着,即,控制单元68对旋转驱动部132施加指令,使旋转驱动部132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在图33中为左转方向)旋转120度。由此,如图33所示,旋转支承机构120及光照射部110在下一加工位置P5附近向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120度。并且,控制单元68对旋转驱动部132施加指令,使旋转驱动部132返回初始位置(即,向规定方向旋转60度)。由此,3个光照射部110旋转120度,向下一加工位置P5附近的360度的范围照射光。
需要说明的是,使旋转支承机构120以规定的初始位置为基准旋转±60度,返回初始位置是为了尽量减小旋转支承机构120的旋转范围。由此,具有向光照射部110的配线构件的简化变得容易这样的优点。
另外,旋转支承机构120的旋转范围根据光照射部110的个数等而不同。通常,n个光照射部110在下一加工位置P5附近以均等间隔设置的情况下,若使旋转支承机构120在(360/n)度的范围内旋转,则能够向接线部20的外周整体照射光。
并且,如图34所示,在旋转支承机构120返回初始姿势的状态下,一对驱动部152进行从进入位置向退避位置移动的驱动。由此,一对光照射部110从设置用凹部124进行退避移动。
在该状态下,利用进退驱动部62的驱动,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从下一加工位置P5朝向下方移动。由此,电线22的接线部20通过设置用凹部124,朝向设置用凹部124的外侧进行相对移动。此时,一对光照射部110处于从设置用凹部124退避的位置,因此能够将电线22的接线部20顺畅地从设置用凹部124的里侧取出。
由此,能够得到实施了止水剂40的固化工序且止水剂40更可靠地固化的电线模块10。
根据该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及使用了该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的电线模块10的制造方法,光照射部110在将其光朝向支承在下一加工位置P5上的电线22的接线部20照射的姿势下,绕着该接线部20旋转。因此,能够使来自光照射部110的光更均匀地向附着于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附近照射。由此,能够使该止水剂40更可靠地固化,能够抑制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的部分的固化不足,能够使其止水性能稳定化。
另外,不使电线22旋转而使光照射部110旋转,因此能够实现电线22的损伤及止水性能的稳定化。即,作为使电线22旋转的结构,可设想使夹入电线22的部分向互不相同的方向相对移动,从而使之间的电线22旋转的结构等。然而,这种情况下,电线22存在损伤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电线22的旋转而存在接线部20及其周边部分紊乱的可能性。相对于此,通过使光照射部110旋转,能抑制上述那样的电线22的损伤、接线部20及其周边部分的紊乱,能够实现其止水性能的稳定化。
需要说明的是,将上述止水剂40封固的构件除了片材之外,也可以是热收缩管等。而且,将止水剂40封固的构件并非必须。
另外,光照射部110在接线部20附近设置多个,绕着该接线部20旋转,因此能够将来自多个方向的光向附着于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照射。由此,能够使附着于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更可靠地固化。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多个光照射部110的情况并非必须。也可以是使一个光照射部绕着接线部20旋转的结构。
不过,在设置多个光照射部110的情况下,具有即便不使旋转支承机构120旋转1圈也能够向附着于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的周围整体照射光的优点。
在此,使3个光照射部110分别在120度的范围内旋转,由此能够向附着于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的周围整体照射光。由此,能够以比较简易的结构且迅速地向止水剂40的周围整体照射光,也能够使止水性能稳定化。
另外,一部分的光照射部110能够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进退移动,因此通过使光照射部110向从电线设置用凹部124退避的位置移动,能够将接线部20通过电线设置用凹部124而容易地设置在内部。而且,通过将光照射部110以突出的方式设置在电线设置用凹部124,由此从该电线设置用凹部124也能够照射来自光照射部110的光。由此,能够将来自多个光照射部110的光向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附近更整体性地照射,能够使附着于接线部20附近的止水剂40更可靠地固化。
不过,一部分的光照射部110并不是必须如上述那样设置成能够进退移动。
<整体动作>
着眼于带状片材30B、片材30及接线部20,说明本电线加工装置50的整体动作及包含接线部20的电线模块10的制造方法。
首先,如图35所示,从喷嘴403向带状片材30B中的拉出到第一片材位置Q1的部分供给止水剂40。
接着,如图36所示,将带状片材30B经由第一片材位置Q1向第二片材位置Q2拉出,在第一片材位置Q1与第二片材位置Q2之间,利用切断刃334将带状片材30B切断,形成适合于向接线部20安装的长度尺寸的片材30。
并且,如图37所示,利用电线搬运机构70使接线部20移动到位置P3,由此,将接线部20安设在处于第二片材位置Q2的片材30上的止水剂40上。
然后,如图38所示,从喷嘴403向接线部20的更上方供给止水剂40。由此,成为向电线22的接线部20的上侧及下侧供给止水剂40的状态。
接着,如图39所示,利用电线搬运机构70使接线部20从位置P3移动到位置P5,并利用片材卡盘部346使片材30的后端部朝向前端部移动,由此将片材30对折,将片材30的中间部向接线部20及止水剂40卷绕,并将两端部朝向外方以重合的状态拉出。需要说明的是,片材30的重合部分利用自身紧贴性而维持成重合状态。成为止水剂40与接线部20一起被封固于片材30之间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片材安装装置300中,在实施该工序期间,如图35所示,实施事先向带状片材30B供给止水剂40的工序。
然后,利用电线搬运机构70,将接线部20从位置P4朝向位置P5搬运。
在位置P5处,如图40所示,利用片材卷绕装置200,将片材30的重合部分绕着接线部20及止水剂40卷绕。片材30的卷绕状态由片材30的自身紧贴性来维持。
如上所述,在片材30安装于接线部20的状态下,片材30的两侧部在接线部20的两侧部向多个电线22的包覆部24紧贴。因此,止水剂40被封固在接线部20与卷绕的片材30之间,且遍及接线部20的外周部与片材30之间,将接线部20的外周围整体覆盖,并且止水剂40也向芯线部26间及电线22间被挤压而将上述的间隙填埋。
接着,在位置P5处,如图41所示,利用固化用光照射装置100,使来自光照射部110(在图41中仅图示1个)的光透过片材30而向止水剂40照射。由此,来自光照射部110的光均匀地向附着于接线部20的止水剂40附近照射,能够得到止水剂40更可靠地固化的电线模块10。
如以上那样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上述的说明在全部的方面上是例示,没有将本发明限定于此。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可认为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而能想到。

Claims (3)

1.一种片材安装装置,向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供给止水剂并安装封固用片材,其中,所述片材安装装置具备:
片材供给机构,能够连续地供给带状片材;
片材拉出机构,将从所述片材供给机构供给的带状片材经由第一片材位置向第二片材位置拉出;
电线安设机构,在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部分安设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
止水剂供给机构,向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一片材位置的部分供给止水剂,并向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部分上且为所安设的加工对象部位上供给止水剂;及
片材安装机构,将封固用片材安装于加工对象部位,以利用封固用片材将供给到加工对象部位的止水剂封固,
所述止水剂供给机构包括:一个喷嘴;及喷嘴移动机构,使所述喷嘴在第一供给位置与第二供给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第一供给位置是在所述第一片材位置的上方能够供给止水剂的位置,所述第二供给位置是在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上方能够供给止水剂的位置,
在使所述喷嘴从所述第二供给位置退避的状态下,在所述第一供给位置从所述喷嘴供给止水剂,并利用所述片材安装机构将封固用片材安装于加工对象部位。
2.一种电线加工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安装装置;
下一工序电线搬运机构,将利用所述片材安装装置安装有封固用片材的电线向下一加工位置搬运;
片材卷绕装置,设置成朝向所述下一加工位置能够进退移动,在朝向所述下一加工位置进行了移动的状态下,将安装于所述加工对象部位的封固用片材绕着加工对象部位卷绕;及
固化用光照射装置,设置成能够从与所述片材卷绕装置不同的方向朝向所述下一加工位置进退移动,在朝向所述下一加工位置进行了移动的状态下,照射用于使附着于加工对象部位附近的止水剂固化的光。
3.一种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其中,
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安装装置,实施如下工序:
(a)将带状片材经由第一片材位置向第二片材位置拉出的工序;
(b)向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一片材位置的部分供给止水剂的工序;
(c)在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部分安设将多个电线的露出的芯线部彼此接合而成的接线部作为电线的加工对象部位的工序;
(d)向带状片材中的拉出到所述第二片材位置的部分上且为所安设的接线部上供给止水剂的工序;
(e)在所述第一片材位置与所述第二片材位置之间,将带状片材切断而形成封固用片材的工序;及
(f)将封固用片材安装于接线部的工序,以利用封固用片材将向接线部供给的止水剂封固。
CN201510098003.8A 2014-03-05 2015-03-05 片材安装装置、电线加工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112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2335A JP6070604B2 (ja) 2014-03-05 2014-03-05 シート取付装置、電線加工装置及びスプライス部を含む電線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4-042335 2014-03-0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01125A CN104901125A (zh) 2015-09-09
CN104901125B true CN104901125B (zh) 2017-04-19

Family

ID=540336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98003.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01125B (zh) 2014-03-05 2015-03-05 片材安装装置、电线加工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70604B2 (zh)
CN (1) CN1049011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18229B (zh) * 2019-04-01 2020-05-08 杭州勒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线缆用快速修复连接系统
CN110176704B (zh) * 2019-05-29 2020-11-17 泉州台商投资区新克力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输电线分线设备
CN110265936B (zh) * 2019-07-05 2024-06-14 上海理工大学 电缆接口自动缠绕胶带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5318A (zh) * 2010-09-30 2013-06-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的止水中间绞接部的制造方法和电线的止水中间绞接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36795B2 (ja) * 1991-05-09 1999-08-2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接続部の防水加工方法
JPH0878128A (ja) * 1994-09-08 1996-03-2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粘着テープの巻き付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5318A (zh) * 2010-09-30 2013-06-12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线的止水中间绞接部的制造方法和电线的止水中间绞接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70604B2 (ja) 2017-02-01
CN104901125A (zh) 2015-09-09
JP2015170399A (ja) 2015-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01125B (zh) 片材安装装置、电线加工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CN204150744U (zh) 用于将涂胶的帘线带连同并行导引的中间层幅一起卷绕到料卷上的卷绕系统
RU2546277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упакованных кип
CN110114919B (zh) 卷绕整组设备
DE112012004359T5 (de) Vorrichtung zur formung einer langgestreckten kunststofffolie zu einem rohr rund um artikel variabler grösse
ES2898253T3 (es) Dispositivo para proporcionar un producto de acolchado en forma de bobina para fines de embalaje
CN208117053U (zh) 一种软管材焊接成型机
EP2707287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umreifung von gebinden, packgüter oder gruppierten artikeln
DE102012101426A1 (de) Gebindepackung
ES2337605T3 (es)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para la union de los extremos de dos bandas de tubulares planas.
DE19958920A1 (de) Zweikammerbehälter
US10934035B2 (en) Machine for packaging flexible hoses
CN108656636B (zh) 一种多次折叠纸质手提成型机及手提成型方法
CN211056299U (zh) 收卷机用自动接料收卷装置
KR101615717B1 (ko) 박스 포장용 밴드의 피딩 및 텐션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밴딩 장치
CN103434889B (zh) 一种篱笆卷收捆扎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12165054U (zh) 一种假发帘子扎把装置及包括其的假发生产线
CN1490220A (zh) 捆扎装置
JP2011025994A (ja) 合成樹脂製袋の玉シール部製造装置及び玉シール部製造方法
ITBO20060682A1 (it) Apparecchiatura per il confezionamento di un prodotto.
CN214163346U (zh) 一种竹丝帘的生产设备
DE102018009507B4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Etikettieren von Formteilen aus thermoplastischer Kunststofffolie
CN104868259B (zh) 固化用光照射装置及包含接线部的电线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697730A (zh) 用于制造特别是用于储存食品的容器的系统和方法
CN112079164B (zh) 一种柔性板材包装装置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