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98386A - 成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98386A
CN104898386A CN201410452332.3A CN201410452332A CN104898386A CN 104898386 A CN104898386 A CN 104898386A CN 201410452332 A CN201410452332 A CN 201410452332A CN 104898386 A CN104898386 A CN 1048983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ner
particle
image
recording medium
photorecep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23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98386B (zh
Inventor
栗林将隆
小出隆史
北岛克之
纸崎信
师冈泰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8983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83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983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983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 G03G15/0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 G03G15/080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 G03G15/0818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developing using a solid developer, e.g. powder developer on a donor element, e.g. belt, roller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donor member, e.g. surface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潜像形成单元、显影单元、转印单元、偏压施加单元和定影单元,所述潜像形成单元在感光体上形成潜像,所述显影单元容纳有包含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显影剂,并利用该显影剂使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平均主轴长度为7μm至20μm,平均厚度为1μm至3μm,并且该扁平状调色剂颗粒包含扁平状的金属颜料。根据本发明的成像装置,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光亮性得到提高。

Description

成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JP-A-2004-037996(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成像装置,其至少包括:图像保持部件;第一充电单元,其对图像保持部件的表面充电;第一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单元,其在图像保持部件上形成调色剂图像;转印单元,其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以及定影单元,其对记录介质和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或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至记录介质,其中所述转印单元为保持并输送记录介质的带状部件,并且所述成像装置还包括:第二充电单元,该第二充电单元对带状部件充电以使其具有与图像保持部件表面相同的极性;以及第二潜像形成单元,其在带状部件上形成与在图像保持部件上所形成的静电潜像相同的静电潜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能够提高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光亮性(brilliance)。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感光体上形成潜像;
显影单元,其容纳有包含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显影剂,并利用所述显影剂使所述潜像显影,从而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偏压施加单元,其向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施加偏压,使得所述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主轴方向基本上朝向相同的方向,并且使得所述扁平状调色剂颗粒沿着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平置;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施加了所述偏压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
其中所述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平均主轴长度为7μm至20μm,平均厚度为1μm至3μm,并且包含扁平状的金属颜料。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成像装置中,所述金属颜料的平均主轴长度为5μm至12μm,平均厚度为0.01μm至0.5μm。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成像装置中,所述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为0.5至0.9。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成像装置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第一辊以及与该第一辊相对布置的第二辊,所述记录介质夹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并且在使形成于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滑动的同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根据第四方面的成像装置中,所述圆周速度之差为0.95倍至1.05倍。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成像装置中,所述偏压施加单元包括两个辊,并在所述辊之间形成电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六方面的成像装置中,施加至所述偏压施加单元的电压在±200V至±500V的范围内。
与不具有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根据第一至第三方面、以及第六至第七方面,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光亮性得到提高。
与不具有本发明的构造的情况相比,根据第四和第五方面,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光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构造实例的示意图;
图2A和2B是示出转印至记录介质的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A是示出当未向光亮性调色剂颗粒施加偏压而定影时,该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3B和3C是示出当向光亮性调色剂颗粒施加偏压后定影时,该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示出偏压施加装置的构造实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成像装置
首先,将对成像装置的主要构造进行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的构造实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例如,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配置有电子照相感光体12(以下称作“感光体”;其为图像保持部件的实例)。感光体12呈圆柱状,其通过诸如齿轮之类的驱动力传送部件(未示出)连接至驱动单元27(例如马达),该驱动单元27以使感光体12围绕由黑点表示的转轴旋转的方式对感光体12进行驱动。在图1的例子中,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对感光体12进行旋转驱动。
在感光体12附近,沿感光体12的旋转方向依次布置有(例如)充电装置15、潜像形成装置16、显影装置18、转印装置31、清洁装置22、以及擦除装置24。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中,布置有偏压施加装置60和定影装置26。偏压施加装置60布置在转印装置31和定影装置26之间。下文中,将对成像装置10的各个组件进行详细说明。感光体
例如,感光体12包括导电性基体,形成于该导电性基体上的底涂层,以及形成于该底涂层上的感光层。该感光层可以是包括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双层结构。另外,感光层可以具有最外表面设置有保护层的构造。所述底涂层包含粘结剂树脂、金属氧化物颗粒和电子接受性化合物。
充电装置充电装置15对感光体12的表面充电。充电装置15设置为与感光体12的表面接触或不接触,并且包括对感光体12的表面充电的充电部件14和对充电部件14施加充电电压的电源28(用于充电部件的电压施加单元的实例)。电源28电连接至充电部件14。
充电装置15的充电部件14的例子包括利用导电性充电辊、充电刷、充电膜、充电橡胶刮片、充电管等的接触型充电器。另外,充电部件14的其他例子包括非接触型辊充电器、以及诸如利用电晕放电的栅格充电器或电晕管充电器之类的公知充电器。
例如,充电装置15(包括电源28)电连接至设置在成像装置10中的控制器36。控制器36控制充电装置15,从而对充电部件14施加充电电压。由电源28向充电部件14施加充电电压,而充电部件14按照所施加的充电电压将感光体12充电至充电电位。因此,当调节由电源28所施加的充电电压时,可将感光体12充电至不同的充电电位。
潜像形成装置
潜像形成装置16(潜像形成单元的例子)在感光体12的已充电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具体而言,例如,潜像形成装置16电连接至设置在成像装置10中的控制器36。控制器36控制潜像形成装置16,从而以基于待形成图像的图像信息而调制的光L照射感光体12(其被充电部件14充电)的表面。其结果是,在感光体12上形成与图像信息的图像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潜像形成装置16的例子包括具有光源的光学装置,该光学装置根据图像形状发射半导体激光、LED光、液晶快门光等。
显影装置
例如,显影装置18设置在被潜像形成装置16的光L照射位置的沿感光体1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处。显影装置18内设置有容纳显影剂的容纳单元。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该容纳单元容纳有下述的“包含光亮性调色剂的显影剂”。例如,光亮性调色剂在被充电的状态下容纳在显影装置18中。以下将对“包含光亮性调色剂的显影剂”进行说明。
例如,显影装置18包括:显影部件18A,其利用包含调色剂的显影剂将形成于感光体1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及电源32(用于显影部件的电压施加单元的例子),其向显影部件18A施加显影电压。例如,该显影部件18A电连接至电源32。
依据显影剂的类型选择显影装置18的显影部件18A,其例子包括一种显影辊,该显影辊具有包裹磁铁的套管。
例如,显影装置18(包括电源32)电连接至设置在成像装置10中的控制器36。控制器36控制显影装置18,从而对显影部件18A施加显影电压。根据显影电压将施加了显影电压的显影部件18A充电至显影电位。例如,被充电至显影电位的显影部件18A将显影剂(其容纳在显影装置18内部)保持在表面上,并将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由显影装置18内部供给至感光体12的表面。
例如,供给至感光体12的调色剂通过静电力附着在形成于感光体12的静电潜像上。具体而言,例如,由于感光体12和显影部件18A彼此相对的区域中的电位差,即,由于该区域中感光体12表面的电位与显影部件18A的显影电位之间的电位差,使得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被供给至感光体12中形成有静电潜像的区域。当显影剂包含载体时,该载体在保持于显影部件18A上的同时返回至显影装置18。
例如,通过由显影部件18A供给的调色剂使感光体1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感光体12上形成对应于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装置
例如,转印装置31设置在显影部件18A的沿感光体1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例如,转印装置31包括:转印部件20,其将形成于感光体1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30A(转印介质的例子);以及电源30(用于转印部件的电压施加单元的例子),其对转印部件20施加转印电压。例如,转印部件20呈圆柱状,记录介质30A在被插入转印部件20和感光体12之间的同时被传输。例如,转印部件20电连接至电源30。
转印装置31的转印部件20的例子包括使用带、辊、膜、橡胶刮片等的接触型转印充电器;以及公知的非接触型转印充电器,例如利用电晕放电的栅格充电器或电晕管充电器。
例如,转印装置31(包括电源30)电连接至设置在成像装置10中的控制器36。控制器36控制转印装置31,从而对转印部件20施加转印电压。将施加了转印电压的转印部件20根据转印电压充电至转印电位。
当由转印装置31的电源30向转印部件20施加与调色剂(其包含在形成于感光体12上的调色剂图像中)的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时,在(例如)感光体12和转印部件20彼此相对的区域(参见图1中的转印区域32A)中会形成具有场强的转印电场。由此,包含在位于感光体12上的调色剂图像中的调色剂在静电力的作用下由感光体12转移至转印部件20。
记录介质30A(转印介质的例子)容纳在容纳单元(未示出)中,通过多个输送部件将其由容纳单元(未示出)沿供给路径34输送,并使其到达感光体12与转印部件20彼此相对的转印区域32A。在图1的例子中,沿箭头B所指示的方向输送记录介质30A。例如,由于在上述区域中形成的转印电场(其通过施加至转印部件20的转印电压而形成),位于感光体12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到达转印区域32A的记录介质30A。即,例如,通过调色剂由感光体12的表面移动至记录介质30A,从而使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30A。
清洁装置
清洁装置22设置在转印区域32A的沿感光体1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记录介质30A之后,清洁装置22除去附着在感光体12上的材料。清洁装置22将附着在感光体12上的诸如残留调色剂或纸粉之类的材料除去。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清洁装置22包括板状部件22A(下文中称作“清洁刮板”),其在预定的线压力下与感光体12接触。清洁刮板22A在(例如)10g/cm至150g/cm的线压力下与感光体12接触。
擦除装置
例如,擦除装置24(擦除单元的例子)设置在清洁装置22A的沿感光体1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后,擦除装置24将待擦除的感光体12的表面曝光。具体而言,例如,擦除装置24电连接至设置在成像装置10中的控制器36。控制器36控制擦除装置24,从而使待擦除的感光体12的整个表面(具体而言,成像区域的整个表面)曝光。
擦除装置24的例子包括具有光源的装置,例如,发射白光的钨灯或发射红光的发光二极管(LED)。
偏压施加装置
例如,偏压施加装置60设置在转印区域32A的沿供给路径34上的记录介质30A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例如,偏压施加装置60向转印至记录介质30A的调色剂图像施加偏压。
偏压施加装置60的例子包括公知的栅格或电晕管转印充电器,以及在其与感光体的表面间产生电场的导电性电极板。通过偏压施加装置60所施加的电位可以是DC分量、AC分量、或DC分量上叠加了AC分量的分量。施加至偏压施加装置60的电压优选在±200V至±500V的范围内。
记录介质30A通过沿供给路径34传输并通过感光体12和转印部件20彼此相对的区域(转印区域32A)从而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其上,该记录介质30A通过(例如)输送部件(未示出)沿供给路径34到达偏压施加装置60的安装位置,并向其施加偏压。将对具体的构造实例进行说明。
图2A和2B为示出了转印至记录介质的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状态的示意图。如下所述,光亮性调色剂颗粒70为扁平状并具有主轴72。当施加转印电场时,扁平状调色剂颗粒被极化并进行取向,从而使得光亮性调色剂颗粒70的主轴方向朝向转印电场的方向。即,光亮性调色剂颗粒70的主轴方向与记录介质30A的表面相交,并直立于记录介质30A的表面。
图3A为示出了当未向光亮性调色剂颗粒施加偏压而定影时,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状态的示意图。当在光亮性调色剂颗粒70从记录介质30A的表面立起的同时被定影时,如图3A所示,光亮性调色剂颗粒70在其主轴方向散乱分布的状态下被定影。在该状态下,据认为未充分展现出光亮性调色剂的光亮性。
另一方面,偏压施加装置60向转印至记录介质30A的调色剂图像施加偏压,使得扁平状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各自的主轴方向互相匹配,并使得各扁平状光亮性调色剂颗粒沿记录介质30A的表面而平置。通过施加偏压使得形成于记录介质上的图像(定影图像)的光亮性得以提高。
图3B为示出了当向光亮性调色剂颗粒施加偏压后而定影时,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状态的示意图。图3C是沿图3B中的直线A-A截取得到的截面图。如图3B和图3C所示,可以推测的是,通过向光亮性调色剂颗粒70施加偏压,由记录介质30A的表面立起的光亮性调色剂颗粒70被平置,使得主轴72的方向互相匹配,其结果是光亮性调色剂的光亮性得到充分体现。
图4为示出了偏压施加装置60的构造例的示意图。偏压施加装置60包括第一输送辊62、第二输送辊64和电源66。第一输送辊62和第二输送辊64被布置为与输送带34A的背面侧相接触,该输送带34A沿供给路径34布置。在这种情况下,输送带34A的放置有记录介质30A的表面为正面,其反面为背面。输送方向由箭头指示。第二输送辊64置于第一输送辊62的沿输送方向的下游侧。
当通过电源66在第一输送辊62和第二输送辊64之间施加电压时,在第一输送辊62和第二输送辊64之间产生由虚线表示的电场。当输送记录介质30A并使其通过第一输送辊62和第二输送辊64之间时,通过在输送辊之间所产生的电场的作用,位于记录介质30A上的扁平状光亮性调色剂颗粒70沿记录介质30A的表面平置。
定影装置
定影装置26布置在偏压施加装置60的沿记录介质30A在供给路径34上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例如,定影装置26将转印至记录介质30A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例如,定影装置26电连接至设置在成像装置10中的控制器36。控制器36控制定影装置26,从而利用热或热和压力将转印至记录介质30A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30A上。
定影装置26的例子包括公知的定影单元,如热辊定影单元或烘箱定影(oven fixing)单元。图1示出了热辊定影单元作为定影装置26。定影装置26(其为热辊定影单元)包括加热辊26A和与加热辊26A相对布置的加压辊26B。其上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介质30A夹在加热辊26A和以相反方向旋转的加压辊26B之间,并被加热和加压。
加热辊26A和加压辊26B可以按照不同的圆周速度以相反的方向旋转。通过使加热辊26A和加压辊26B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使得调色剂图像在其上滑动,并且使得光亮性调色剂颗粒沿着记录介质30A的表面平置。例如,加压辊26B以比加热辊26A的圆周速度快1.03倍的圆周速度旋转。圆周速度之差优选为0.95倍至1.05倍,更优选为0.97倍至1.03倍。
成像操作
这里,将对成像装置10的成像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充电装置15对感光体12的表面充电。潜像形成装置16基于图像信息将感光体12的已充电表面暴光。其结果是,在感光体12上形成了与图像信息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在显影装置18中,利用含有光亮性调色剂的显影剂使形成于感光体12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由此,在感光体12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转印装置31中,形成于感光体12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至记录介质30A。通过偏压施加装置60将偏压施加至转印至记录介质30A的调色剂图像。由于偏压的施加,扁平状的光亮性调色剂颗粒平置于记录介质30A的表面上,从而使得主轴方向互相匹配。在扁平状光亮性调色剂颗粒平置的状态下,利用定影装置26将转印至记录介质30A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如上所述通过利用光亮性调色剂形成图像,在记录介质30A上形成了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在扁平状光亮性调色剂颗粒处于平置的状态下,将转印至记录介质30A的调色剂图像定影。由此,具有金属光泽的图像的光亮性得到提高。通过多个输送部件(未示出)将通过使调色剂图像定影而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30A排出至成像装置10的外部。
另一方面,在转印调色剂图像之后,利用清洁装置22清洁感光体12的表面并利用擦除装置24进行擦除。在用擦除装置24擦除之后,利用充电装置15将感光体12再次充电至充电电位。
包含光亮性调色剂的显影剂
接着,将对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亮性调色剂进行说明。
光亮性调色剂概述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亮性调色剂(以下,简称作“光亮性调色剂”)包含调色剂颗粒,该调色剂颗粒含有金属颜料。光亮性调色剂通过含有包含金属颜料的调色剂颗粒从而能够反射光并表现出光亮性。本文中所述的“光亮性”表示诸如如下所述的光亮性:当对使用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光亮性调色剂形成图像进行目视识别时所表现出的金属光泽。
如下所述,金属颜料具有大粒径且呈扁平状(条形)。因此,包含金属颜料的调色剂颗粒也呈扁平状。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包含金属颜料的调色剂颗粒含有扁平状金属颜料,且其平均主轴长度为7μm至20μm、平均厚度为1μm至3μm。以下将对金属颜料的形状以及含有金属颜料的调色剂颗粒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
光亮性
此处,将对“光亮性”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光亮性调色剂中,当形成密实图像(solid image)时,并且当以入射角为-45°的入射光照射该密实图像并用变角光度计测量该入射光的反射率时,优选的是,在+30°的光接收角下的反射率A与在-30°的光接收角下的反射率B之间的比值(A/B)为2至100。
比值(A/B)为2以上表示反射至与入射侧相对的一侧(+角度侧)的光强度高于反射至入射光的入射侧(-角度侧)的光强度,并且表示入射光的漫反射受到抑制。在发生漫反射(入射光沿各个方向进行反射)的情况中,当对反射光进行目视识别时,其颜色看起来暗淡。因此,在比值(A/B)低于2的情况中,即使可目视识别反射光,也不能看到光泽并且光亮性可能较差。
另一方面,当比值(A/B)高于100时,能够目视识别出反射光的视角过窄,并且镜面反射光分量大。因此,根据视角的不同,反射光可能看起来较暗。另外,难以制备比值(A/B)高于100的调色剂。
比值(A/B)更优选为50至100,还更优选为60至90,且还更优选为70至80。
采用变角光度计的比值(A/B)测量
这里,首先将对入射角和光接收角进行说明。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使用变角光度计的测量过程中将入射角设置为-45℃的原因是,对于具有宽光亮性范围的图像,测量灵敏度高。另外,将光接收角设置为-30°和+30°的原因是,其对于评价具有光亮性的图像和不具有光亮性的图像而言,测量灵敏度最高。
接着,将对比值(A/B)的测量方法进行说明。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在比值(A/B)的测量过程中,首先采用以下方法形成“密实图像”。以显影剂样品填充DocuCentre-III C7600(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制造)的显影单元,并在定影温度为190℃、定影压力为4.0kg/cm2且调色剂施加量为4.5g/cm2的条件下在记录纸(OK Topcoat+,由Oji Paper株式会社制造)上形成密实图像。所述“密实图像”是指覆盖率为100%的图像。
使用变角分光光度计GC5000L(由Nippon Denshoku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用入射光以-45°的入射角照射所形成的密实图像的图像部分,从而测量+30°的光接收角下的反射率A和-30°的光接收角下的反射率B。在400nm至700nm的波长范围内每隔20nm对光进行测量,得到各波长下的反射率的平均值作为反射率A和反射率B。由这些测量结果计算比值(A/B)。
调色剂组成
接着,将对光亮性调色剂的组成进行说明。
所述光亮性调色剂包含含有金属颜料的调色剂颗粒。另外,光亮性调色剂可任选地包含外部添加剂。含有金属颜料的调色剂颗粒包含金属颜料和粘结剂树脂。另外,调色剂颗粒可任选地包含防粘剂和其他添加剂。以下,将对金属颜料、粘结剂树脂、防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进行说明。
金属颜料
用于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金属颜料的例子包括铝、黄铜、青铜、镍、锌等的金属粉末。另外,可使用被覆颜料,其中在该被覆颜料中,金属颜料的表面被覆有选自由二氧化硅、氧化铝和二氧化钛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金属氧化物。
这其中,从可得到和易获得扁平状的角度考虑,优选包含铝(Al)的颜料作为金属颜料。当使用包含Al的颜料作为金属颜料时,金属颜料中Al的含量优选为40重量%至100重量%,更优选为60重量%至98重量%。
金属颜料的平均主轴长度和平均厚度分别优选为5μm至12μm和0.01μm至0.5μm。金属颜料的主轴是指当由金属颜料的厚度方向观察时,金属颜料的最长部分。
当金属颜料的平均主轴长度小于5μm时,光亮性调色剂可能难以表现出光亮性。当金属颜料的平均主轴长度大于12μm时,可能难以制造该调色剂。金属颜料的平均主轴长度优选为5μm至12μm,更优选为5μm至9μm。
另外,当金属颜料的平均厚度小于0.01μm时,由于金属颜料的变形和收缩,光亮性可能下降。当金属颜料的平均厚度大于0.5μm时,光亮性调色剂可能难以表现出光亮性。金属颜料的平均厚度优选为0.01μm至0.5μm,更优选为0.01μm至0.3μm。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50个颜料颗粒拍摄放大照片,由该照片获得的放大图像测量并计算得到金属颜料的平均主轴长度和平均厚度。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下述粘结剂树脂,光亮性调色剂中金属颜料的含量优选为1重量份至70重量份,更优选为5重量份至50重量份。
粘结剂树脂
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由以下单体的均聚物、或者将两种或更多种这些单体组合所获得的共聚物形成的乙烯基树脂,这些单体包括苯乙烯类(例如,苯乙烯、对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类(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和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烯属不饱和腈系(例如,丙烯腈和甲基丙烯腈)、乙烯基醚类(例如,乙烯基甲醚和乙烯基异丁醚)、乙烯基酮类(例如,乙烯基甲酮、乙烯基乙酮和乙烯基异丙烯酮)、以及烯烃类(例如,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粘结剂树脂的例子包括:非乙烯基树脂,例如环氧树脂、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聚酰胺树脂、纤维素树脂、聚醚树脂和改性松香;这些树脂与上述乙烯基树脂的混合物;以及在这些非乙烯基树脂共存的情况下使乙烯基单体聚合而获得的接枝聚合物。这些粘结剂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是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优选聚酯树脂作为粘结剂树脂。聚酯树脂的例子包括公知的聚酯树脂。聚酯树脂的例子包括多元羧酸和多元醇的缩聚物。作为非晶态聚酯树脂,可以使用市售产品或合成产品。
多元羧酸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元羧酸(例如,草酸、丙二酸、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琥珀酸、烯基琥珀酸、己二酸和癸二酸)、脂环族二元羧酸(例如,环己烷二羧酸)、芳香族二元羧酸(例如,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和萘二羧酸)、它们的酸酐、以及它们的低级烷基酯(例如,具有1至5个碳原子)。其中,例如优选芳香族二元羧酸作为多元羧酸。
作为多元羧酸,可以使用采用了交联结构或分支结构的三元或更多元的羧酸与二元羧酸的组合。三元或更多元羧酸的例子包括偏苯三酸、均苯四酸、它们的酸酐、以及它们的低级烷基酯(例如,具有1至5个碳原子)。多元羧酸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多元醇的例子包括脂肪族二醇(例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和新戊二醇)、脂环族二醇(例如,环己二醇、环己烷二甲醇和氢化双酚A)、以及芳香族二醇(例如,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合物和双酚A的环氧丙烷加合物)。这其中,例如,作为多元醇,优选芳香族二醇和脂环族二醇,更优选芳香族二醇。
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采用了交联结构或分支结构的三元或更多元的多元醇与二元醇的组合。三元或更多元的多元醇的例子包括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和季戊四醇。多元醇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或更多种组合使用。
聚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优选为50℃至80℃,更优选为50℃至65℃。玻璃化转变温度是由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曲线而获得的。更具体而言,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根据JISK7121-1987中的“塑料的转变温度测量方法”中用于获得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方法中所描述的“外推玻璃化转变起始温度”获得的。
聚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5,000至1,000,000,更优选为7,000至500,000。聚酯树脂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2,000至100,000。聚酯树脂的分子量分布Mw/Mn优选为1.5至100,更优选为2至60。
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来测定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利用HLC-8120(GPC,由Tosoh公司制造)作为测量装置,使用TSKgel Super HM-M(Tosoh公司制造的柱子,15cm)并且使用THF溶剂,从而通过GPC进行分子量测量。利用单分散聚苯乙烯标样,根据上述测量结果绘制分子量校正曲线,从而计算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
制备聚酯树脂的方法的例子包括公知的方法,具体而言为以下方法:将聚合温度设定在180℃至230℃的范围内,任选地降低反应体系的内部压力,并且在进行反应的同时除去在缩合过程中产生的水或乙醇。
当原料单体在反应温度下不溶解或彼此不相容时,可以添加高沸点溶剂作为增溶剂来溶解单体。在这种情况下,在进行缩聚反应的同时通过蒸馏将增溶剂除去。当共聚反应中存在相容性较差的单体时,相容性较差的单体可以预先与待与该单体缩聚的酸或醇缩合,然后再与主要成分缩聚。
例如,在包含金属颜料的调色剂颗粒中,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粘结剂树脂的含量优选为40重量%至95重量%,更优选为50重量%至90重量%,还更优选为60重量%至85重量%。
防粘剂
防粘剂的例子包括:烃基蜡(hydrocarbon-based waxes);天然蜡,如巴西棕榈蜡、米糠蜡(rice wax)和小烛树蜡(candelilla wax);合成蜡或矿物/石油基蜡,如褐煤蜡;以及酯基蜡(ester waxes),如脂肪酸酯和褐煤酸酯(montanic acid esters)。防粘剂并不限于这些例子。
防粘剂的熔融温度优选为50℃至110℃,更优选为60℃至100℃。熔融温度是基于通过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得到的DSC曲线,由JIS K7121:1987中的“塑料的转变温度的测量方法”中用于获得熔融温度的方法中所描述的“熔融峰值温度”获得的。
相对于全部调色剂颗粒,防粘剂的含量优选为(例如)1重量%至20重量%,更优选为5重量%至15重量%。
其他添加剂
其他添加剂的例子包括公知的添加剂,例如磁性材料、电荷控制剂和无机粉末等。调色剂颗粒含有这些添加剂作为内部添加剂。
调色剂颗粒的形状
接着,将对调色剂颗粒的形状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包含金属颜料的调色剂颗粒呈“扁平状”,这取决于金属颜料的形状。
包含金属颜料的调色剂颗粒(下文中,在对调色剂形状的描述中称作“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主轴长度为7μm至20μm,平均厚度为1μm至3μm。
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主轴长度和平均厚度分别优选为7μm至20μm和1μm至3μm。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主轴是指当由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厚度方向观察时调色剂颗粒的最长部分。
当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主轴长度小于7μm时,光亮性可能变差。当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主轴长度大于20μm时,图像颗粒性(graininess)可能变差。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主轴长度优选为7μm至20μm,更优选为8μm至15μm。
另外,当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厚度小于1μm时,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流动性可能变差。当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厚度大于3μm时,由于排列波动,光亮性可能会变差。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厚度优选为1μm至3μm。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利用SEM拍摄100个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放大照片,并由该照片获得的图像测量并计算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主轴长度和平均厚度的值。
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优选为0.5至0.9。当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小于0.5时,图像颗粒性可能变差。当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大于0.9时,可能会由于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滚动性而导致清洁失效。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更优选为0.5至0.9,还更优选为0.5至0.8。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使用FPIA-3000(由Sysmex公司制造)作为流动式颗粒图像分析仪来测量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作为具体的测量方法,将作为分散剂的0.1mL至0.5mL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添加到100mL至150mL水(其中的固体杂质已经被预先除去)中,向其中进一步添加0.1g至0.5g的测量样品。利用超声分散机对其中分散有测量样品的悬浮液进行分散处理1分钟至3分钟,以使该分散液的浓度为3,000个颗粒/μL至10,000个颗粒/μL。然后,使用上述分析仪测量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由下式计算圆度。圆度=当量圆直径的周长/周长=[2×(Aπ)1/2]/PM。
在该式中,A表示投影面积,PM表示周长。
由上式得到圆度,并得到其平均值作为平均圆度。
光亮性调色剂颗粒的体均粒径优选为1μm至30μm,更优选为3μm至20μm。
体均粒径通过以下方法获得。在基于通过利用诸如MULTISIZER II(由Beckman Coulter公司制造)的测量仪器所测得的粒径分布而划分的粒度范围(通道)内,从最小直径一侧开始绘制体积累积分布和数量累积分布。将累积值为16%的粒径定义为累积体均粒径D16v和累积数均粒径D16p,将累积值为50%的粒径定义为累积体均粒径D50v和累积数均粒径D50p,并将将累积值为84%的粒径定义为累积体均粒径D84v和累积数均粒径D84p。使用这些值,由(D84v/D16v)1/2计算体均粒径分布指数(GSDv)。
调色剂的制造方法
可通过制造调色剂颗粒并向该调色剂颗粒中添加外部添加剂而制备所述光亮性调色剂。对调色剂颗粒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利用公知的方法制造调色剂颗粒,如干法(例如捏合粉碎法)或湿法(例如乳液聚集法或溶解悬浮法)。
显影剂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显影剂至少包含上述光亮性调色剂。所述显影剂可以是仅包含光亮性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是包含光亮性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对载体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载体。载体的例子包括:被覆载体,其中,由磁性粉末形成的芯体表面被覆有包覆树脂;磁性粉末分散型载体,其中,磁性粉末分散并混入基体树脂中;以及树脂浸渍型载体,其中,多孔磁性粉末浸渍有树脂。磁性粉末分散型载体和树脂浸渍型载体可以是包含以下组分的载体:作为芯的载体的构成颗粒;以及用于包覆载体的构成颗粒的包覆树脂。
磁性粉末的例子包括:磁性金属,如氧化铁、镍或钴;以及磁性氧化物,如铁氧体或磁铁矿。导电性颗粒的例子包括:金属颗粒,例如金、银或铜颗粒;以及炭黑、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锡、硫酸钡、硼酸铝、钛酸钾等的颗粒。
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的例子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氯乙烯、聚乙烯基醚、聚乙烯基酮、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包含有机硅氧烷键的直链有机硅树脂或其改性产物、氟树脂、聚酯、聚碳酸酯、酚醛树脂、以及环氧树脂。包覆树脂和基体树脂可含有其他添加剂,如导电性材料。
用包覆树脂包覆芯体表面的方法的例子包括使用包覆层形成用溶液的包覆方法,在该包覆层形成用溶液中,包覆树脂以及任选的各种添加剂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溶剂中。对于溶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并且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包覆树脂、包覆适应性等进行选择。
树脂包覆方法的具体例子包括:浸渍法,将芯体浸渍在包覆层形成用溶液中;喷涂法,将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喷洒至芯体表面;流化床法,在通过流动空气使芯体漂浮的同时,将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喷洒至芯体表面;以及捏合涂布机法,在捏合涂布机中将载体的芯体与包覆层形成用溶液混合并除去溶剂。
在双组分显影剂中,光亮性调色剂与载体的混合比(重量比,调色剂:载体)优选为1:100至30:100,更优选为3:100至20:100。
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成像装置的构造仅仅是示例性的。毋庸赘述,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对这些构造进行改进。
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已经对包括显影装置的单色图像形成装置进行了说明,其中该显影装置容纳有包含光亮性调色剂的显影剂,但是成像装置的构造并不限于此。可以采用包括多个成像单元的串联式成像装置,其中每个成像单元均包括容纳有包含光亮性调色剂的显影剂的显影装置。
另外,可以采用这样的成像装置,其中,将调色剂图像由感光体一次转印至中间转印部件,然后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向二次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调色剂图像施加偏压,从而提高形成于记录介质的图像的光亮性。
实施例
以下,将利用实施例和比较例对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示例性实施方案并不限于以下例子。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份”和“%”表示“重量份”和“重量%”。
粘结剂树脂的合成
·己二酸二甲酯:74份
·对苯二甲酸二甲酯:192份
·双酚A的环氧乙烷加合物:216份
·乙二醇:38份
·酞酸四丁酯(催化剂):0.037份
将上述组分置于已经加热并干燥的双颈烧瓶中,并通过将氮气引入容器中而将该烧瓶保持在惰性气氛中,并在搅拌下进行加热,之后在160℃下进行7小时的共缩聚反应。接着,将混合物加热至220℃并保持4小时,同时将压力缓慢降至10托。暂时将压力恢复至常压之后,向混合物中加入9份偏苯三酸酐,再次将压力缓慢降至10托,并且在220℃下将混合物物保持1小时。由此合成得到粘结剂树脂。
根据ASTMD3418-8,使用差式扫描量热计(DSC-50,由Shimadzu株式会社制造),在由室温(25℃)至150℃的温度范围内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测量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玻璃化转变温度为吸热部分中的基线与上升线的延长线之间的交叉点处的温度。该粘结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3.5℃。
树脂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粘结剂树脂:160份
·乙酸乙酯:233份
·氢氧化钠水溶液(0.3N):0.1份
将上述组分置于1000mL的可拆式烧瓶中,加热至70℃,并利用THREE-ONE MOTOR(由Shinto Scientific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搅拌。由此,制得树脂混合溶液。在90rpm下进一步搅拌该树脂混合溶液,并将373份离子交换水缓慢加入其中,随后进行转向乳化和溶剂去除。由此得到树脂颗粒分散液(固体成分浓度:30%)。该树脂颗粒分散液的体均粒径为162nm。
防粘剂分散液的制备
·巴西棕榈蜡(RC-160,由TOA Kasei株式会社制造):5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K,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制造):1.0份
·离子交换水:200份
将上述组分的混合物加热至95℃,并利用均质器(ULTRATURRAX T50,由IKA公司制造)分散该混合物,随后利用Manton-Gaulin高压均质器(由Gaulin公司制造)分散360分钟。由此制得了分散有体均粒径为0.23μm的防粘剂颗粒的防粘剂分散液(固体浓度:20%)。
金属颜料颗粒分散液的制备
·铝颜料(2173EA,由Showa Aluminum Powder K.K.株式会社制备):100份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NEOGEN R,由Dai-Ichi Kogyo Seiyaku株式会社制备):1.5份
·离子交换水:900份
将溶剂从铝颜料糊浆中除去之后,将上述组分混合、溶解,并利用乳化分散器CAVITRON(CR1010,由Pacific Machinery&Engineering公司制造)分散约1小时。由此,制备了其中分散有金属颜料颗粒(铝颜料)的金属颜料颗粒分散液(固体浓度:10%)。所述铝颜料(金属颜料)的平均主轴长度为8μm,其平均厚度为0.1μm。调色剂的制备
·树脂颗粒分散液:380份
·防粘剂分散液:72份
·金属颜料颗粒分散液:140份
将金属颜料颗粒分散液、树脂颗粒分散液和防粘剂分散液投入2L的圆筒状不锈钢容器中,并利用均质器(ULTRA TURRAX T50,由IKA公司制造)在以4000rpm对其施加剪切力的同时使之分散并混合。接着,向混合分散液中缓慢滴加1.75份聚氯化铝的10%硝酸水溶液作为混凝剂,并利用均质器以5000rpm的旋转速率对该混合分散液进行分散和混合。由此,获得原料分散液。
接着,将原料分散液倒入包括搅拌装置(其具有双桨搅拌叶片)和温度计的聚合釜中,并且在810rpm的搅拌旋转速率下利用覆套式加热器加热至54℃。聚集颗粒在54℃下生长。另外,此时,利用0.3N的硝酸和1N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将该原料分散液的pH值控制在2.2至3.5的范围内。使原料分散液保持在上述pH值范围内约2小时,从而形成聚集颗粒。
接下来,额外加入树脂颗粒分散液,从而使粘结剂树脂的树脂颗粒附着在聚集颗粒的表面上。随后将温度升高至56℃,并且在利用光学显微镜和MULTISIZER II确定颗粒的大小和形状的同时调节聚集颗粒。之后,将pH值升高至8.0并且将温度升高至67.5℃,从而使聚集颗粒聚结。在利用光学显微镜确定聚集颗粒的聚结之后,将pH降低至6.0,同时保持温度为67.5℃。1小时之后,停止加热分散液,并以1.0℃/分钟的降温速率冷却分散液。之后,通过20μm筛对分散液进行反复过筛,并用水清洗,之后利用真空干燥器干燥。由此获得调色剂颗粒。
随后,用暖风干燥机在45℃下对调色剂颗粒加热1小时。
利用样品磨以10000rpm将1.5份的疏水性二氧化硅(RY50,由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和1.0份的疏水性二氧化钛与100份的经加热的调色剂颗粒混合30秒。之后,利用45μm目的振动筛对混合物进行筛分。由此,制备调色剂。
所述调色剂的体均粒径为12.2μm,平均主轴长度为15μm,平均厚度为1.5μm,平均圆度为0.6。
载体的制备
·铁氧体颗粒(体均粒径:35μm):100份
·甲苯:14份
·全氟癸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1.6份
·炭黑(商品名:VXC-72,由Cabot株式会社生产):0.12份
·交联三聚氰胺树脂颗粒(平均粒径:0.3μm,不溶于甲苯):0.3份
首先,将经甲苯稀释的炭黑加入全氟癸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中,之后利用砂磨机进行分散。接着,利用搅拌器将上述除铁氧体颗粒以外的其他组分分散在上述分散液中10分钟。由此,制备包覆层形成用溶液。接下来,将包覆层形成用溶液和铁氧体颗粒置于真空脱气捏合机中,并且在60℃的温度下搅拌30分钟。然后,通过减压蒸馏除去甲苯。由此形成树脂包覆层,并得到载体。
显影剂的制备
将36份调色剂和414份载体置于2L的V-型混合器中,搅拌20分钟,并用212μm筛进行过筛。由此,制备显影剂。
实施例1
对“700DCP”(由Fuji Xerox株式会社制造)进行改装,从而在转印装置和定影装置之间设置有偏压施加装置。将显影剂样品填充至显影单元中。在32℃和80%RH的高温高湿环境中,将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纸(OK Topcoat+,由Oji Paper株式会社制造),随后在50μA的恒定电流条件下,通过偏压施加装置向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施加偏压(-400V)。在190℃的定影温度和4.0kg/cm2的定影压力下将记录纸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从而在记录纸上形成调色剂施加量为4.5g/m2的密实图像。在1000张记录纸上重复形成上述图像。
比较例1
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形成密实图像,不同之处在于在定影之前、转印之后未施加偏压。
实施例2
利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形成密实图像,不同之处在于在定影过程中,加热辊与加压辊的圆周速度之差为1.03。
光亮性的评价
利用以下方法评价图像的光亮性。
根据JIS K 5600-4-3:1999“Testing methods for paints-Part 4: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film-Section 3:Visual comparison of thecolor of paints(油漆的测试方法-第4部分:膜的视觉特性-第3部分:油漆颜色的目视比较)”,在用于颜色观察的照明(自然日光照明)下,目视评价所获得的密实图像的光亮性。
在光亮性的评价中,评价了颗粒性(闪闪发光的光亮效果)和光学效果(色调随视角而发生的改变),并且评价结果用以下五个等级进行表示。等级2以上为实际可用的等级。
光亮性等级
5:颗粒感和光学效果协调
4:稍微表现出颗粒感和光学效果
3:未表现出特别的感觉
2:表现出雾翳(fogging)的感觉
1:完全未表现出颗粒感和光学效果
在于定影之前、转印之后施加了偏压的实施例1中,光亮性等级为4。在于定影之前、转印之后未施加偏压的比较例1中,光亮性等级为3。从该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在定影之前、转印之后施加偏压,光亮性水平得到提高。
在于定影之前、转印之后施加了偏压,并且在定影过程中加热辊和加压辊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的实施例2中,光亮性等级为5。从该结果可以看出,通过使加热辊和加压辊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与实施例1相比,可进一步提高光亮性。
已经为了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案进行了上述描述。并非旨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明显地,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各种变型和修改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这些实施方案为的是更好地阐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多种实施方案,并且进行多种变型以适用于所预期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范围旨在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限定。

Claims (7)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潜像形成单元,其在感光体上形成潜像;
显影单元,其容纳有包含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显影剂,并利用所述显影剂使所述潜像显影,从而在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单元,其将形成于所述感光体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
偏压施加单元,其向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调色剂图像施加偏压,使得所述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主轴方向基本上朝向相同的方向,并且使得所述扁平状调色剂颗粒沿着所述记录介质的表面平置;以及
定影单元,其将施加了所述偏压的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
其中所述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平均主轴长度为7μm至20μm,平均厚度为1μm至3μm,并且包含扁平状的金属颜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金属颜料的平均主轴长度为5μm至12μm,平均厚度为0.01μm至0.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扁平状调色剂颗粒的平均圆度为0.5至0.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定影单元包括第一辊以及与该第一辊相对布置的第二辊,
所述记录介质夹在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之间,并且
所述第一辊和所述第二辊以不同的圆周速度旋转,并且在使形成于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滑动的同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圆周速度之差为0.95倍至1.05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所述偏压施加单元包括两个辊,并在所述辊之间形成电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装置,
其中施加至所述偏压施加单元的电压在±200V至±500V的范围内。
CN201410452332.3A 2014-03-03 2014-09-05 成像装置 Active CN1048983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41008 2014-03-03
JP2014041008A JP6098550B2 (ja) 2014-03-03 2014-03-03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98386A true CN104898386A (zh) 2015-09-09
CN104898386B CN104898386B (zh) 2018-09-11

Family

ID=54006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2332.3A Active CN104898386B (zh) 2014-03-03 2014-09-05 成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44392B2 (zh)
JP (1) JP6098550B2 (zh)
CN (1) CN1048983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2042B2 (ja) 2014-09-10 2018-08-29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772638B2 (ja) * 2016-08-01 2020-10-2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8155828A (ja) * 2017-03-16 2018-10-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トナー、トナーの製造方法、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1814A (ja) * 1999-02-04 2000-08-11 Ricoh Co Ltd 定着方法及び赤外線定着用トナーの作製方法
US20020106574A1 (en) * 2001-02-06 2002-08-08 Satoshi Haneda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flattened spheroidal toner
JP2003005425A (ja) * 2001-06-22 2003-01-08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015344A (ja) * 2001-07-04 2003-01-17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CN1681871A (zh) * 2002-09-19 2005-10-12 日清纺绩株式会社 扁平粒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54869A (zh) * 2012-05-30 2013-12-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亮泽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29365A (ja) * 2001-02-06 2002-08-14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29444A (ja) * 2001-07-17 2003-01-29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方法
JP4202061B2 (ja) 2002-07-05 2008-12-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4804A (ja) * 2009-03-17 2010-09-30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記録方法及び記録装置
JP2010256613A (ja) * 2009-04-24 2010-11-11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
JP5834893B2 (ja) * 2011-12-26 2015-12-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光輝性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輝性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JP5954018B2 (ja) * 2012-07-24 2016-07-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08153B2 (ja) * 2012-11-26 2017-04-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21814A (ja) * 1999-02-04 2000-08-11 Ricoh Co Ltd 定着方法及び赤外線定着用トナーの作製方法
US20020106574A1 (en) * 2001-02-06 2002-08-08 Satoshi Haneda Image forming method using flattened spheroidal toner
JP2003005425A (ja) * 2001-06-22 2003-01-08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2003015344A (ja) * 2001-07-04 2003-01-17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CN1681871A (zh) * 2002-09-19 2005-10-12 日清纺绩株式会社 扁平粒子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54869A (zh) * 2012-05-30 2013-12-1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亮泽色调剂、显影剂、色调剂盒、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98550B2 (ja) 2017-03-22
JP2015166776A (ja) 2015-09-24
CN104898386B (zh) 2018-09-11
US20150248081A1 (en) 2015-09-03
US9244392B2 (en) 2016-0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99490B2 (ja) 光輝性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光輝性トナーの製造方法
US7955774B2 (en) Electrostatic developing toner,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electrostatic developer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019865B2 (ja) トナー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471697B2 (ja) 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トナー収容容器、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CN102411271B (zh) 静电图像显影用调色剂及其制造方法、显影剂以及成像方法
US20140193751A1 (en) Toner s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6592895B2 (ja) トナー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4984913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KR101531547B1 (ko) 정전하상 현상 토너 및 그 제조 방법, 카트리지,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5522073B2 (ja)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5079156A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911366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459561B2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6139054A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892095B2 (ja) 光輝性トナー、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266565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トナー製造方法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6146056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像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4898386A (zh) 成像装置
JP6156395B2 (ja) トナーセット、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265077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215298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静電荷像現像剤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63896B2 (ja) 非磁性一成分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方法、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122884A (ja) 静電荷現像用トナ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静電荷現像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067437B2 (e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develop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217578B2 (ja) 光輝性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