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5491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75491A
CN104875491A CN201510077165.3A CN201510077165A CN104875491A CN 104875491 A CN104875491 A CN 104875491A CN 201510077165 A CN201510077165 A CN 201510077165A CN 104875491 A CN104875491 A CN 1048754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liquid
face
located adjacent
adjacen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7716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75491B (zh
Inventor
宫嶋弘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75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54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754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754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33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lm type, deformed by bending and disposed on a diaphrag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B41J2/16511Constructions for cap positio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62Assembling elements of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91Electrical connection

Landscapes

  •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cattering Control In Inkjet Printers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护罩主体向液体喷射头的定位精度并实现小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具有形成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液体喷射面(20a)、及配置在形成多个喷嘴开口的区域的外侧的定位抵接部(150)的液体喷射头(1);以能够与液体喷射头(1)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且具有在与液体喷射面(20a)交叉的方向上立起的侧壁(213)的护罩主体(210);被收纳于护罩主体(210)的内侧,在通过液体喷射头(1)与护罩主体(210)的相对移动而以包围所述区域的状态与定位抵接部(150)抵接从而在护罩主体(210)的内侧形成密封空间(212)的密封部件(211),通过护罩主体(210)的侧壁(213)在沿液体喷射面(20a)的面方向的方向上的一侧处与定位抵接部(150)抵接,从而限定液体喷射头(1)与密封部件(211)的沿液体喷射面(20a)的方向的相对位置。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以及对液体喷射头进行护盖的护罩主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例如可举出具备作为液体将油墨以油墨滴的形式喷出的喷墨式记录头,并且使从喷墨式记录头的喷嘴被喷出的油墨滴喷落在记录纸张等的被喷射介质上而形成点,从而实施图像等的记录的喷墨式记录装置。
在这样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设置有用于从喷嘴开口抽吸增粘后的油墨、混入了气泡及尘埃等异物的油墨的护罩主体(参照专利文献1)。
护罩主体通过在对喷墨式记录头进行支承的支承框架上设置凸部,并在护罩保温连接线上设置凹部,使凸部与凹部相嵌合,从而实施两者的定位。
然而,由于被设置于护罩主体上的密封部件与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面抵接并进行密封,因此,在将护罩主体定位于支承框架等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即,因构成喷墨式记录头的部件和支承框架等部件的尺寸公差、和彼此的位置偏移而引起的误差累计,从而可能在向密封部件的密封区域的定位产生较大的误差。
另外,为了即便密封部件发生位置偏移也能够切实地对喷嘴开口进行密封,从而不得不增大密封部件所抵接的空白部分,进而存在导致喷墨式记录头将会大型化的问题。
此外,这样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喷墨式记录装置,也存在于喷射油墨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32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护罩主体向液体喷射头的定位精度,并实现小型化的液体喷射装置。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方式的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具有形成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液体喷射面、以及被配置在形成有多个所述喷嘴开口的区域的外侧的定位抵接部;护罩主体,其以能够与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被配置,且具有在与所述液体喷射面交叉的方向上立起的侧壁;密封部件,其被收纳配置于所述护罩主体的内侧,并且通过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护罩主体的相对移动而以包围所述区域的状态与所述定位抵接部抵接,从而在所述护罩主体的内侧形成密封空间,通过使所述护罩主体的所述侧壁在沿着所述液体喷射面的面方向的方向上的一侧处与所述定位抵接部抵接,从而限定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密封部件的沿着所述液体喷射面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在这种方式中,由于使护罩主体的侧壁与供密封部件所抵接的定位抵接部抵接而定位,因此,在密封部件与定位抵接部之间仅夹有护罩主体,因此,能够抑制因所所夹的多个部件的尺寸公差、相互的位置偏移等误差累计而产生大的误差,能够将密封部件相对于定位抵接部高精度地定位。因此,无需在密封部件所抵接的区域上形成考虑到位置偏移的多余的区域,从而能够使液体喷射头小型化并且能够使护罩主体小型化。
在此,优选为,所述定位抵接部以包围所述区域的方式被配置,所述定位抵接部在与沿着所述液体喷射面的面方向的方向上的一侧对应的端部具有弯曲部。据此,能够通过弯曲部而提高定位抵接部的刚性,并且能够通过弯曲部而抑制因护罩主体的侧壁与定位抵接部相抵接而引起的变形。
另外,优选为,所述定位抵接部具有所述弯曲部,并且具有以面接触的方式与所述侧壁的内侧抵接的抵接面。据此,由于侧壁与弯曲部是面接触的,因此能够抑制相互磨削等的破坏的发生,能够维持高精度的定位。
另外,优选为,所述侧壁相对于所述定位抵接部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与被喷射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一侧抵接。据此,能够实现液体喷射头的相对移动方向的小型化,能够缩短隔着液体喷射头而被设置的输送单元的输送距离,能够高精度地固定被喷射介质的姿态。
另外,优选为,所述定位抵接部具有能够使所述液体喷射面露出的露出开口部,该露出开口部与所述液体喷射面以在该液体喷射面的面内方向上存在间隙的方式被配置。据此,能够使液体喷射面小型化从而减少成本。
另外,优选为,在所述定位抵接部上设置有所述液体喷射面。据此,能够减少部件个数从而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立体图。
图2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的俯视图。
图4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主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7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头主体的剖视图。
图8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清洁单元的立体图。
图9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清洁单元的俯视图。
图10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清洁单元的剖视图。
图11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记录头与护罩主体的剖视图。
图12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记录头与护罩主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3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记录头与护罩主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4为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记录头与护罩主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15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记录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装置的立体图。
在图1所示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中,喷墨式记录头1被搭载于滑架3。如图3所示,在喷墨式记录头1的一面上设置有形成有多个喷嘴开口21的液体喷射面20a。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作为被喷射介质的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称作第1方向X。另外,滑架3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被设置于在装置主体4上被安装的滑架轴5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滑架轴5的轴向、即滑架3的移动方向称作与第1方向X交叉的第2方向Y。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与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的双方交叉的方向称作第3方向Z。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为了容易理解说明,将各方向(X、Y、Z)的关系设为正交,但各结构的配置关系并不是一定要限定于正交。
在滑架3上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作为用于向喷墨式记录头1供给油墨的油墨贮留单元的墨盒2。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墨盒2被搭载于滑架3上的结构,但并不特别地受此限定,也可以将油墨箱等的液体贮留单元固定于装置主体4上,并经由软管等供给管来对液体贮留单元与喷墨式记录头1进行连接。
并且,通过使驱动电机6的驱动力经由未图示的多个齿轮以及正时带7而传递至滑架3,从而搭载有喷墨式记录头1的滑架3沿着滑架轴5而在第2方向Y上进行移动。
另一方面,在装置主体4上设置有作为输送单元的输送辊8,作为纸等的记录介质的记录薄片S通过输送辊8而在第1方向X上被输送。此外,对记录薄片S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并不限定于输送辊,也可以是带和鼓等。
另外,在装置主体4的滑架3的移动方向的一端部、即非印字区域内,设置有成为用于在电源断开时或在对喷墨式记录头1进行维护的情况下使滑架3所位置的维护位置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的成为第3方向Z的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有维护单元200,所述维护单元200实施各种维护动作,以便良好地维持从喷墨式记录头1的油墨滴的喷射。
首先,参照图2至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头1进行说明。此外,图2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分解立体图,图3为喷墨式记录头的液体喷射面侧的俯视图,图4为沿图3中的A-A′线的剖视图,图5为沿图3中的B-B′线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喷墨式记录头1具备流道部件130、头主体140、以及作为定位抵接部的罩盖150。
流道部件130为,直接或者经由其他流道部件而安装有墨盒,并用于将墨盒2的油墨供给至头主体140。在这样的流道部件130上设置有将墨盒2的油墨供给至各头主体140的供给通道131。例如,在流道部件130上直接安装墨盒2的情况下,在供给通道131的一端设置有油墨供给针等。此外,虽然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图示了在流道部件130的第3方向Z的一面上且在内部设置有供给通道131的圆筒状的突起部以代替油墨供给针,但当然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前端尖细的圆锥状的油墨供给针。
在此,参照图6以及图7对头主体140进一步详细说明。此外,图6是头主体的分解立体图,图7是头主体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头主体140具备流道形成基板10、连通板15、喷嘴板20、保护基板30以及壳体部件等多个部件,这些多个部件通过粘合剂等而被进行接合。
流道形成基板10能够使用不锈钢和Ni等的金属、以ZrO2或Al2O3为代表的陶瓷材料、玻璃陶瓷材料、MgO、LaAlO3那样的氧化物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流道形成基板10由硅单结晶基板构成。在该流道形成基板10上,通过从一面侧进行各向异性蚀刻,从而使被多个间隔壁划分而成的压力产生室12,沿着喷出油墨的多个喷嘴开口21所并排设置的方向而被并排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将该方向称作压力产生室12的并排设置方向,并使其与上述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的第1方向X一致。即,喷墨式记录头1以压力产生室12(喷嘴开口21)的并排设置方向成为第1方向X的方式搭载于喷墨式记录装置I。另外,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中,压力产生室12在第1方向X上被并排设置而成的列为多列,在本实施方式中为设置有2列。压力产生室12的、沿着第1方向X而形成的压力产生室12的列被排列设置多个时的排列设置方向与第2方向Y一致。
另外,也可以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上,且在压力产生室12的第2方向Y的一端部侧设置有供给通道等,所述供给通道与该压力产生室12相比开口面积较窄,从而向流入压力产生室12的油墨赋予流道阻力。
另外,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一面侧(层叠方向且-Z方向)上接合有连通板15。另外,在连通板15上接合有喷嘴板20,在该喷射板20上贯穿设置有与各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多个喷嘴开口21。
在连通板15上设置有将压力产生室12与喷嘴开口21连通的喷嘴连通通道16。连通板15具有大于流道形成基板10的面积,喷嘴板20具有小于流道形成基板10的面积。通过以此方式使喷嘴板20的面积比较小从而能够实现成本的减少。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嘴板20的开口喷嘴开口21并且油墨滴被喷出的面称作为液体喷射面20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板20的液体喷射面20a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形成有喷嘴开口的区域”。
另外,在连通板15中设置有构成歧管100的一部分的第1歧管部17、以及第2歧管部(节流流道、孔流道)18。
第1歧管部17以在厚度方向(连通板15与流道形成基板10的层叠方向)上贯穿连通板15的方式被设置。
另外,第2歧管部18以在厚度方向上不贯穿连通板15,而在连通板15的喷嘴板20侧开口的方式被设置。
进而,在连通板15上,针对每个压力产生室12而独立地设置有与压力产生室12的第2方向Y的一端部连通的供给连通通道19。该供给连通通道19将第2歧管部18与压力产生室12连通。
作为这样的连通板15,能够使用不锈钢和Ni等的金属、或者锆等的陶瓷等。此外,连通板15优选线膨胀系数与流道形成基板10的线膨胀系数相同的材料。即,在作为连通板15而使用线膨胀系数与流道形成基板10的线膨胀系数大不相同的材料的情况下,当被加热或冷却时因流道形成基板10与连通板15的线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将会产生翘曲。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通板15通过使用与流道形成基板10相同的材料、即硅单结晶基板,从而能够抑制因热而引起的翘曲、或因热而引起的裂缝、剥离等的发生。
另外,在喷嘴板20上设置有经由喷嘴连通通道16而与各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喷嘴开口21。即,喷射相同种类的液体(油墨)的喷嘴开口21在第1方向X上被并排设置,并且喷嘴开口21在该第1方向X上被并排设置而成的喷嘴开口21的列(喷嘴列)在第2方向Y上形成有2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嘴板20的开口有喷嘴开口21的第3方向Z的一面称作为液体喷射面20a。
作为这样的喷嘴板20,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SUS)等的金属、聚酰亚胺树脂这种有机物、或者硅单结晶基板等。此外,作为喷嘴板20通过使用硅单结晶基板,从而使喷嘴板20的线膨胀系数与连通板15的线膨胀系数相同,进行能够抑制因被加热或冷却而引起的翘曲、和因热而引起的裂缝、剥离等的发生。
另一方面,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与连通板15相反的面侧形成有振动板5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板50,设置有弹性膜51和绝缘体膜52,其中,所述弹性膜51被设置在流道形成基板10侧并由氧化硅构成,所述绝缘体膜52被设置在弹性膜51上并由氧化锆构成。此外,压力产生室12等的液体流道通过从一面侧(接合有喷嘴板20的面侧)对流道形成基板10进行各向异性蚀刻而被形成,压力产生室12等的液体流道的另一面通过弹性膜51而被划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振动板50的绝缘体膜52上通过成膜以及光刻法而层叠形成有第1电极60、压电体层70以及第2电极80,从而构成压电致动器300。在此,压电致动器300是指包括第1电极60、压电体层70以及第2电极80在内的部分。通常,将压电致动器300的某一个电极设为共同电极,并针对每个压力产生室12进行图案形成而构成另一个电极以及压电体层70。并且,在此,将由被进行了图案形成的某一个电极以及压电体层70构成,且通过向两电极施加电压而产生压电变形的部分称作为压电体能动部。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1电极60设为压电致动器300的共同电极,并将第2电极80设为压电致动器300的独立电极,但也可以根据驱动电路、布线的情况而将第1电极60设为压电致动器300的独立电极,将第2电极80设为压电致动器300的共同电极也无妨。此外,由于在上述的示例中,第1电极60遍及多个压力产生室12而连续地设置,因此,第1电极60作为振动板的一部分而发挥功能,但当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不设置上述的弹性膜51以及绝缘体膜52中的某一方或者两方,而仅将第1电极60作为振动板而发挥作用。
另外,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压电致动器300侧的面上,接合有具有与流道形成基板10大致相同的大小的保护基板30。保护基板30具有作为用于保护并收纳压电致动器300的空间的保持部31。另外,在保护基板30上设置有沿作为厚度方向的第3方向Z而贯穿的贯穿孔32。引线电极90的与连接于第2电极80的一端部相反侧的另一端部以在该贯穿孔32内露出的方式被延伸配置,引线电极90与安装有驱动IC等的驱动电路120的布线基板121在贯穿孔32内电连接。
另外,在这样结构的头主体140上固定有壳体部件40,该壳体部件40与头主体140一起划分形成同多个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歧管100。壳体部件40在俯视观察时具有与上述的连通板15大致相同的形状,并且与保护基板30接合,并且也与上述的连通板15接合。具体而言,壳体部件40在保护基板30侧具有可收纳流道形成基板10以及保护基板30的深度的凹部41。该凹部41具有与保护基板30的与流道形成基板10被接合的面相比较宽的开口面积。并且,在凹部41中收纳了流道形成基板10等的状态下凹部41的喷嘴板20侧的开口面通过连通板15而被密封。由此,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外周部通过壳体部件40与头主体140而被划分了第3歧管部42。并且,通过被设置于连通板15中的第1歧管部17以及第2歧管部18、以及利用壳体部件40与头主体140而被划分的第3歧管部42,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歧管100。
此外,作为壳体部件40的材料,例如能够使用树脂、金属等。也就是说,作为壳体部件40,通过由树脂材料成形,从而能够以低成本进行批量生产。
另外,在连通板15的第1歧管部17以及第2歧管部18所开口的面上设置有可塑性基板45。该可塑性基板45对第1歧管部17与第2歧管部18的液体喷射面20a侧的开口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可塑性基板45具备密封膜46以及固定基板47。密封膜46由具有挠性的薄膜(例如,由聚苯硫醚(PPS)、不锈钢(SUS)等形成的厚度为20μm以下的薄膜)构成,固定基板47由不锈钢(SUS)等的金属等的硬质的材料形成。由于该固定基板47的与歧管100对置的区域成为在厚度方向上完全被去除的开口部48,因此歧管100的一面成为作为仅通过具有挠性的密封膜46而被密封的挠性部的可塑性部。
此外,在壳体部件40中设置有与歧管100连通且用于向各歧管100供给油墨的导入通道44。另外,在壳体部件40中设置有与保护基板30的贯穿孔32连通且供布线基板121插通的连接口43。
在这样结构的头主体140中,当喷射油墨时,从墨盒2经由流道部件130而由导入通道44取得油墨,并利用油墨将从歧管100至喷嘴开口21为止的流道内部充满。随后,通过根据来自驱动电路120的信号,而对与压力产生室12对应的各压电致动器300施加电压,从而使振动板50与压电致动器300一起挠曲变形。由此,压力产生室12内的压力提高,油墨滴从预定的喷嘴开口21被喷射。
如图2至图5所示,这样的头主体140在上述的流道部件130上沿喷嘴列的排列方向、即第2方向Y以预定的间隔固定有4个。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头1上,设置有8列喷嘴开口21被并排设置而形成的喷嘴列。通过以此方式使用多个头主体140而实现喷嘴列的多列化,从而与在一个头主体140上形成多列喷嘴列相比能够防止成品率的降低。另外,为了实现喷嘴列的多列化而使用多个头主体140,由此能够增大能够由1张硅晶片而形成的头主体140的获取数,能够使硅晶片的无用的区域减少从而减少制造成本。
另外,固定于流道部件130上的4个头主体140的液体喷射面20a侧通过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件的罩盖150而被覆盖。
罩盖150具备使头主体140的液体喷射面20a露出的露出开口部151、以及对露出开口部151进行划分的接合部152。
露出开口部151以使得各头主体140的液体喷射面20a独立地露出的方式形成有4个。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露出开口部151具有使喷嘴板20露出的大小、即与可塑性基板45相同的开口。
接合部152以对露出开口部151进行划分、并且堵塞在第2方向Y上相邻的头主体140之间的空间的方式被设置。并且,接合部152接合于可塑性基板45的与连通板15相反的面侧,并且盖住可塑性部49的与流道(歧管100)相反侧的空间。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形成有喷嘴开口21的区域亦即喷嘴板20的液体喷射面20a的外侧设置有作为定位抵接部的罩盖150,罩盖150以包围液体喷射面20a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另外,通过使罩盖150的露出开口部151以大于喷嘴板20的开口面积而形成,从而在露出开口部151的开口边缘部与头主体140的喷嘴板20之间形成有缝隙。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喷嘴板20与罩盖150的露出开口部151之间的缝隙中填充有填充剂142。填充剂142被形成为,在喷嘴板20侧位于低于液体喷射面20a的位置(与液体喷射方向反对的方向)处,且在罩盖150侧位于低于罩盖150的表面的位置处。由此,能够抑制如下的情况,即,当利用护罩主体210而从喷嘴开口21抽吸油墨时等,油墨被填充保持在喷嘴板20与露出开口部151的开口边缘部之间的缝隙中,并且被保持的油墨在意外的时刻下落到记录薄片S上而污染记录薄片S的情况,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
此外,填充剂142只要是具有耐液体性的材料便无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粘合剂等。另外,填充剂142例如也可以是将罩盖150粘合于可塑性基板45上的粘合剂的一部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罩盖150具有弯曲部153,所述弯曲部153以从液体喷射面20a侧起将端部弯曲以覆盖头主体140的侧面(与液体喷射面20a交叉的面)的方式被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液体喷射面20a的第1方向X的两侧的侧面以及第2方向Y的两侧的侧面的共计4个部位处设置有弯曲部153。通过以此方式设置弯曲部153,从而能够提高罩盖150的刚性,抑制了罩盖150的变形。另外,作为罩盖150使用了未设置弯曲部153的平板状的部件的情况下,虽然罩盖150的刚性变低,但通过以使平板状的部件的周围进行弯曲的方式而设置弯曲部153,从而与平板状的罩盖150相比能够提高罩盖150的刚性。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维护单元的护罩主体210以与罩盖进行抵接的方式来定位,因此如果罩盖150的刚性较低则容易变形,但通过设置弯曲部153,从而即便护罩主体210与罩盖150抵接,罩盖150也难以发生变形,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另外,弯曲部153的外侧的面成为供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的护罩主体210的定位面进行抵接的抵接面153a。
作为这样的罩盖150,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等的金属材料、陶瓷材料、玻璃陶瓷材料、氧化物等。
另外,罩盖150经由粘合剂141而被接合于头主体140的液体喷射面20a侧。即,4个头主体140共同被固定于一个罩盖150。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粘合剂141也被填充设置在壳体部件40与弯曲部153之间。由此,罩盖的刚性、特别是弯曲部153的刚性得以提高。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当护罩主体210与罩盖150的弯曲部153抵接时弯曲部153发生变形,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叙述。此外,通过使粘合剂141设置于全部的弯曲部153与壳体部件40之间,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罩盖150的刚性,但只要至少在护罩主体210的侧壁所抵接的弯曲部153与壳体部件40之间填充粘合剂141,就能够抑制因护罩主体210的抵接而引起的罩盖150的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的罩盖150以在油墨(液体)的喷出方向上与喷嘴板20的液体喷射面20a相比向记录薄片S侧突出的方式被设置。以此方式,通过使罩盖150与液体喷射面20a相比向记录薄片S侧突出,从而记录薄片S不易与喷嘴板20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因记录薄片S与喷嘴板20接触而引起的喷嘴板20的变形以及剥离等的发生。
而且,如上所述,这样的喷墨式记录头1以第2方向Y成为作为滑架3的移动方向的主扫描方向的方式被搭载于喷墨式记录装置I。
另一方面,参照图8至图11,对维护单元200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图8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护罩主体的立体图,图9为护罩主体的俯视图,图10为沿图9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11为喷墨式记录头以及护罩主体的剖视图。
如图所示,维护单元200具备具有大致矩形箱状的护罩主体210,在护罩主体210的上面侧(第3方向Z)上,以构成护罩开口部的方式形成有具有矩形环状的多个密封部件211。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211以覆盖4个头主体140的液体喷射面20a的大小来形成。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211以与作为定位抵接部的罩盖150的第3方向Z的记录薄片S侧的面抵接的大小来形成。换句话说,密封部件211以对被设置于罩盖150上的4个露出开口部151进行内包的大小来形成。由此,密封部件211与罩盖150的接合部152的记录薄片S侧的面抵接,并在护罩主体210的内侧形成密封空间212(参照图11)。此外,密封部件211也可以针对头主体140中的每一个头主体140而独立地设置。即,也可以设置有针对4个露出开口部151中的每一个露出开口部151而形成独立的密封空间212的4个密封部件211。
另外,在护罩主体210上具有在第3方向Z上向喷墨式记录头1侧突出的侧壁213。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213以在作为护罩主体210的输送方向的第1方向X的一侧向第3方向Z突出的方式被设置。这样的侧壁213的向密封部件211侧开口的凹部214沿着第3方向Z而被设置,在侧壁213的凹部214的两侧、即第2方向Y的两侧设置有2个定位面215。
此外,在护罩主体210的密封部件211侧的内侧设置有具有凹形状的支座216。在支座216上保持有未特别图示的由多孔材料等形成的液体吸收材等,吸收保持从喷嘴开口21抽吸的油墨。
另外,在维护单元200上具备用于使护罩主体210沿第3方向Z升降的升降装置(未图示)。而且,通过在使滑架3移动至初始位置的状态下,利用升降装置而使护罩主体210沿第3方向Z上升,从而密封部件211的上端密接于喷墨式记录头1的罩盖150,全部的喷嘴开口21被护罩主体210的密封部件211所覆盖。另外,升降装置(未图示)以能够使护罩主体210相对于喷墨式记录头1而在第2方向Y上进行移动的方式被设置,通过利用升降装置而使护罩主体210进行移动,从而护罩主体210相对于喷墨式记录头1进行第2方向Y上的定位。
具体而言,通过使作为侧壁213的密封部件211侧的内表面的2个定位面215与罩盖150的弯曲部153的外侧的抵接面153a相抵接,从而实施喷墨式记录头1与护罩主体210的液体喷射面20a的面内方向中的、本实施方式的第2方向Y的定位。换句话说,使护罩主体210在第2方向Y上进行移动,从而使侧壁213的定位面215与罩盖150的弯曲部153的第2方向Y的外侧的抵接面153a面相接触。由此,护罩主体210与罩盖150的第2方向Y上的位置被限定。即,侧壁213的定位面215与密封部件211被相互定位,通过使定位面215与罩盖150的抵接面153a相抵接,从而能够高精度地实施密封部件211向罩盖150的抵接位置的定位。换句话说,密封部件211经由护罩主体210的侧壁213、罩盖150的弯曲部153而被定位于罩盖150的接合部152。因此,能够将护罩主体210的密封部件211高精度地定位于罩盖150。
与此相对,例如,当欲使密封部件211与喷嘴板20的液体喷射面20a直接抵接时,由于密封部件211至喷嘴板20为止在其间介在有护罩主体210、罩盖150、可塑性基板45以及连通板15这4个部件,因此各部件的尺寸公差以及相互的定位误差被累计,从而在密封部件所抵接的位置处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而且,当在密封部件211所抵接的位置处产生较大的误差时,有可能无法利用密封部件211来切实地覆盖全部的喷嘴开口21,从而产生喷嘴开口21的清洁不良等。另外,为了即便发生密封部件211的位置偏移也能够切实地覆盖全部的喷嘴开口21,从而需要预先交广地获得密封部件211所抵接的区域,将会导致喷嘴板20大型化,喷墨式记录头1的大型化。特别是,当使液体喷射面20a的作为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的第1方向X大型化时,在记录薄片S的输送方向上,隔着喷墨式记录头1而被设置的未图示的输送单元的距离将会变远,从而记录薄片S的固定的控制变得困难。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211至所抵接的罩盖150为止仅介在有护罩主体210这一个部件,因此即便部件的尺寸公差以及相互的定位误差被累计也难以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无需考虑到密封部件211的位置偏移而宽广地配置与喷墨式记录头1抵接的区域,从而能够实现喷墨式记录头1的小型化。特别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作为输送方向的第1方向X上,能够实施密封部件211与喷墨式记录头1的高精度的定位,因此,能够缩短隔着喷墨式记录头1而被设置的未图示的输送单元的距离,从而容易地实施记录薄片S的固定的控制,抑制因喷落位置偏移等而引起的印刷不良,并且能够抑制输送单元的大型化从而使喷墨式记录装置I小型化。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2个定位面215,并且使2个定位面215与被设置于第2方向Y的一方的弯曲部153的抵接面153a的第1方向X的两端侧相抵接,因此能够进行密封部件211的旋转方向的高精度的定位。另外,虽然使定位面215以遍及抵接面153a的整个面而与抵接面153a相抵接的大小来形成,但如果定位面215的面积增大,则相应地难以以较高的面精度来形成定位面215。另外,在仅设置了一个面积较小的定位面215的情况下,在定位面215与抵接面153a抵接的状态下,有可能以所抵接的部分作为支点的旋转方向的定位精度将会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方向X上离开的位置处设置与一个抵接面153a抵接的2个定位面215,从而能够减少定位面215的面积,能够以较高的面精度容易地形成,能够提高旋转方向的定位精度。
此外,在护罩主体210的支座216上连接有未图示的抽吸泵等的抽吸单元,使护罩主体210使密封部件211与罩盖150抵接,形成与支座216连通的密封空间212,在进行密封之后,通过抽吸单元的抽吸而使支座216以及密封空间212内设为负压,并从喷嘴开口21与气泡一起抽吸喷墨式记录头1的流道内的油墨来实施抽吸动作(清洁动作)。另外,也可以通过在非印刷时利用护罩主体210的密封部件211来覆盖喷嘴开口21,从而抑制喷嘴开口21附近的油墨的干燥。
另外,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侧壁213的定位面215所抵接的罩盖150的弯曲部153在与壳体部件40之间填充有粘合剂141,因此提高可弯曲部153的刚性。因此,通过使定位面215与弯曲部153抵接,从而能够抑制弯曲部153的变形、即弯曲部153的角度的改变,从而能够抑制因弯曲部153的变形而引起的位置偏移。另外,由于定位面215与抵接面153a面接触,因此能够抑制因护罩主体210的侧壁213以及罩盖150相互接触而被削薄或破损,抑制因两者的破损而引起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长期间维持高精度的定位。
此外,也可以在维护单元200上设置未特别图示的对液体喷射面20a、罩盖150的记录薄片S侧的面进行擦拭的由橡胶等的弹性部件形成刮板部件等。通过设置这样的刮板部件,从而在实施了由护罩主体210进行的喷墨式记录头1的压盖之后,利用刮板部件来擦拭液体喷射面20a,从而能够良好地保持喷嘴开口21的油墨的弯液面。
实施方式2
图12为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以及护罩主体的剖视图。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作为定位抵接部的罩盖150的弯曲部153向相对于第3方向Z倾斜的方向弯曲地被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弯曲部153以向随着从液体喷射面20a离开而从壳体部件40离开的方向弯曲的方式设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153与壳体部件40之间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相同地填充有粘合剂141,通过粘合剂141而提高了弯曲部153的刚性。
在使护罩主体210定位于这样的喷墨式记录头1时,通过使侧壁213的定位面215与弯曲部153的顶端、即弯曲部153的与液体喷射面20a相反侧的端部进行接触,从而被实施。此时,由于定位面215与弯曲部153不是面接触而是线接触,因此,能够高精度地实施护罩主体210相对于弯曲部153的定位。即,如上述的实施方式1那样,使定位面215与弯曲部153的抵接面153a进行面接触来进行定位的情况下,必须以较高的面精度来形成定位面215与抵接面153a,但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定位面215与弯曲部153进行线接触而并非面接触,从而无需弯曲部153的高的面精度。因此,只要仅将顶端部的位置的精度以高精度限定即可,因此能够简化制造工序,从而能够以较高的精度对护罩主体210的密封部件211与罩盖150进行定位。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弯曲部153以随着从液体喷射面20a趋向第3方向Z的壳体部件40侧而从壳体部件40离开的角度进行了弯曲,但是并不特别地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使弯曲部153以随着从液体喷射面20a趋向第3方向Z的壳体部件40侧而接近壳体部件40的方式来弯曲。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定位面与弯曲部153的液体喷射面20a侧、即与弯曲部153和接合部152的弯曲的区域进行线接触,能够起到与上述结构相同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14为作为本发明的液体喷射头的一个示例的喷墨式记录头以及护罩主体的剖视图。此外,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4所示,在喷墨式记录头1的罩盖150上未设置弯曲部153。但是,接合部152以与流道部件130的液体喷射面20a侧的面相比较大的面积而形成,并且在第2方向Y上与流道部件130相比向第2方向Y突出地设置。
另外,在由接合部152与流道部件130而形成的角部上设置有粘合剂141,接合部152的与流道部件130相比突出的区域借助粘合剂141而提高了刚性。
护罩主体210的侧壁213的定位面215抵接于这样的喷墨式记录头1的罩盖150上。即,定位面215与罩盖150的接合部152的端部抵接。即便是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密封部件211相对于罩盖150而高精度地进行定位。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并不限定于上述的结构。
例如,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3的喷墨式记录头1对在作为定位抵接部的罩盖150与喷嘴板20之间形成缝隙,两者相互未接合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在此,在图15中示出了喷墨式记录头的其他示例。此外,图15为其他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式记录头的剖视图。
如图15所示,喷墨式记录头1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上直接接合有喷嘴板20。即,在流道形成基板10与喷嘴板20之间未设置连通板15,流道形成基板10的与压电致动器300相反侧的开口通过喷嘴板20而被密封。在这样的流道形成基板10上设置有压力产生室12、构成歧管的一部分的第1歧管部13、将第1歧管部13与压力产生室12连通的油墨供给通道14a以及连通通道14b。油墨供给通道14a以与压力产生室12相比第1方向X上的宽度较窄的宽度被形成,从而将从第1歧管部13向压力产生室12流入的油墨的流道阻力保持为恒定。连通通道14b以第1方向X上的截面面积为成为与压力产生室12大致相同的截面面积的大小而形成。这些压力产生室12、第1歧管部13、油墨供给通道14a、连通通道14b以在作为厚度方向的第3方向Z上贯穿流道形成基板10的方式而设置,一侧的开口同构喷嘴板20而被密封,另一侧的开口通过振动板50而被密封。
另外,在流道形成基板10的压电致动器300侧的面上接合有保护基板30。在保护基板30上形成有构成歧管100的一部分的第2歧管部33。第2歧管部33以在厚度方向上贯穿保护基板30的方式被设置,由流道形成基板10的第1歧管部13以及保护基板30的第2歧管部33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歧管100。
另外,在保护基板30上设置有对歧管100进行密封的可塑性基板45。
并且,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3相同地,在喷嘴板20上接合有设置了露出开口部151的罩盖150。即,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罩盖150与喷嘴板20的液体喷射面20a接合。
在这样的结构中,借助罩盖150的露出开口部151而露出的喷嘴板20的液体喷射面20a的一部分相当于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形成有喷嘴开口的区域”。即,也包括如上述的实施方式1~3那样形成有喷嘴开口21的区域与定位抵接部以隔着缝隙而分离的方式被配置的结构,也包括如图15所示那样以接触的方式直接连续的结构。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示例中,作为定位抵接部而例示了罩盖150,但并不特别受此限定,定位抵接部也可以是喷嘴板20。即,也可以使喷嘴板20的一部分延伸设置,并使所延伸设置的喷嘴板20的一部分与护罩主体210的侧壁213抵接。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护罩主体210的密封部件211当然与喷嘴板20的记录薄片S侧的面、即液体喷射面20a直接抵接而形成密封空间212即可。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在搭载有喷墨式记录头1的滑架3移动至第2方向Y的初始位置之后,护罩主体210沿第1方向X进行移动,使侧壁213与喷墨式记录头1的罩盖150抵接,但并不特别受此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喷墨式记录头1的移动而使罩盖150与护罩主体210的侧壁213抵接。另外,侧壁213的位置并不特别地限定,也可以设置于作为滑架3的移动方向的第2方向Y的一侧。另外,也能够通过在第1方向X的一侧、第2方向Y的一侧的两个位置处设置侧壁213,从而进行护罩主体210与喷墨式记录头1的第1方向X以及第2方向Y上的高精度的定位。
进而,虽然上述的各实施方式的喷墨式记录装置I对喷墨式记录头1被搭载于滑架3上并沿主扫描方向进行移动的结构进行了例示,但并不特别受此限定,例如,也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将喷墨式记录头1进行固定,并仅通过使纸张等的记录薄片S沿副扫描方向进行移动来实施印刷的、所谓的行式记录装置。
另外,虽然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使压力产生室12产生压力变化的压力产生单元,而使用薄膜型的压电致动器300而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受此限定,例如,能够使用通过粘贴生片等方法而形成的厚膜型的压电致动器、使压电材料与电极形成材料交替层叠并沿轴向进行伸缩的纵向振动型的压电致动器等。另外,作为压力产生单元,能够使用在压力产生室内配置发热元件,借助利用发热元件的发热而产生的气泡而从喷嘴开口喷出的液滴的压力产生单元,使在振动板与电极之间产生静电,并利用静电力而使振动板发生变形从而从喷嘴开口喷出液滴的所谓的静电式致动器等。
进而,本发明以广泛的具备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的全部作为对象,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使用了如下液体喷射头的液体喷射装置,所述液体喷射头为,打印机等图像记录装置中所使用的各种喷墨式记录头等的记录头、在液晶显示器等彩色滤光器的制造中使用的颜色材料喷射头、在有机EL显示器、FED(场致发射显示器)等的电极形成中使用的电极材料喷射头、以及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射头等。
符号说明
I:喷墨式记录装置(液体喷射装置);1:喷墨式记录头(液体喷射头);10:流道形成基板;20:喷嘴板;20a:液体喷射面;21:喷嘴开口;30:保护基板;40:壳体部件;100:歧管;120:驱动电路;121:布线基板;130:流道部件;140:头主体;141:粘合剂;150:罩盖(定位抵接部);151:露出开口部;152:接合部;153:弯曲部;153a:抵接面;200:维护单元;210:护罩主体;211:密封部件;212:密封空间;213:侧壁;214:凹部;215:定位面;216:支座;300:压电致动器(压力产生单元)。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该液体喷射头具有形成有喷射液体的喷嘴开口的液体喷射面、以及被配置在形成有多个所述喷嘴开口的区域的外侧的定位抵接部;
护罩主体,其以能够与所述液体喷射头进行相对移动的方式被配置,且具有在与所述液体喷射面交叉的方向上立起的侧壁;
密封部件,其被收纳配置于所述护罩主体的内侧,并且通过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护罩主体的相对移动而以包围所述区域的状态与所述定位抵接部抵接,从而在所述护罩主体的内侧形成密封空间,
通过使所述护罩主体的所述侧壁在沿着所述液体喷射面的面方向的方向上的一侧处与所述定位抵接部抵接,从而限定所述液体喷射头与所述密封部件的沿着所述液体喷射面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抵接部以包围所述区域的方式被配置,
所述定位抵接部在与沿着所述液体喷射面的面方向的方向上的一侧对应的端部具有弯曲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抵接部具有所述弯曲部,并且具有以面接触的方式与所述侧壁的内侧抵接的抵接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相对于所述定位抵接部在所述液体喷射头与被喷射介质的相对移动方向的一侧抵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抵接部具有能够使所述液体喷射面露出的露出开口部,该露出开口部与所述液体喷射面以在该液体喷射面的面内方向上存在间隙的方式被配置。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定位抵接部上设置有所述液体喷射面。
CN201510077165.3A 2014-02-28 2015-02-12 液体喷射装置 Active CN1048754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39406 2014-02-28
JP2014039406A JP6365819B2 (ja) 2014-02-28 2014-02-28 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75491A true CN104875491A (zh) 2015-09-02
CN104875491B CN104875491B (zh) 2017-07-18

Family

ID=53943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77165.3A Active CN104875491B (zh) 2014-02-28 2015-02-12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9434168B2 (zh)
JP (1) JP6365819B2 (zh)
CN (1) CN10487549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4127A (zh) * 2018-11-22 2020-05-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91804B2 (ja) * 2017-09-11 2022-01-13 ローランドディー.ジー.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347A (ja) * 1997-07-24 1999-02-09 Oki Data:Kk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237620A (ja) * 2003-02-06 2004-08-2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20040263559A1 (en) * 2003-04-04 2004-12-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CN1840342A (zh) * 2005-03-29 2006-10-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封盖装置和装有头封盖装置的液体喷射设备
CN101003208A (zh) * 2006-01-19 2007-07-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68919775T2 (de) * 1988-09-07 1995-07-13 Seiko Epson Corp Abdichtung für Tintenstrahldrucker.
DE60031215T2 (de) * 1999-09-07 2007-08-23 Seiko Epson Corp. Tintenstrahlaufzeichnungsgerät, Verfahren zur Tintenabfuhr aus der im Gerät eingebauten Verschliessvorrichtung und für das Gerät verwendete Tintenzusammenstellung
JP4178727B2 (ja) * 1999-09-07 2008-11-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JP2003175617A (ja) * 2001-08-28 2003-06-24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複写装置
JP3827302B2 (ja) * 2002-06-07 2006-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7175254B2 (en) * 2002-06-21 2007-02-1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the same
US6722756B2 (en) * 2002-07-01 2004-04-2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apping shroud for fluid ejection device
JP3733936B2 (ja) * 2002-08-21 2006-01-1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
JP2006205495A (ja) * 2005-01-27 2006-08-10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311472B2 (ja) * 2007-04-26 2009-08-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流体噴射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444866B2 (ja) * 2009-06-18 2014-03-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5333130B2 (ja) 2009-09-30 2013-11-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5786566B2 (ja) * 2011-08-31 2015-09-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JP5884377B2 (ja) * 2011-09-30 2016-03-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935338B2 (ja) * 2012-01-16 2016-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08102B2 (ja) * 2012-08-17 2016-10-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347A (ja) * 1997-07-24 1999-02-09 Oki Data:Kk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237620A (ja) * 2003-02-06 2004-08-26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US20040263559A1 (en) * 2003-04-04 2004-12-3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CN1840342A (zh) * 2005-03-29 2006-10-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头封盖装置和装有头封盖装置的液体喷射设备
CN101003208A (zh) * 2006-01-19 2007-07-2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头及液体喷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4127A (zh) * 2018-11-22 2020-05-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液体喷出头以及液体喷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65819B2 (ja) 2018-08-01
US20150246541A1 (en) 2015-09-03
CN104875491B (zh) 2017-07-18
US9434168B2 (en) 2016-09-06
US9550361B2 (en) 2017-01-24
JP2015163436A (ja) 2015-09-10
US20160347067A1 (en) 2016-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3397B (zh) 液体喷射头模块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4339860A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9821565B2 (en) Flow path member,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689515B (zh) 喷液头及喷液装置
CN102218917B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和液体喷射装置
US9446589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4772987A (zh) 液体喷射头、液体喷射头单元、液体喷射行式头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EP2839960B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673134B (zh) 液体喷射头组件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9090069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liquid ejecting head unit,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EP2835261B1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9855751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quid ejecting head
JP6288439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CN104875491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6292396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並びに液体噴射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6798541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352596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with wiring board positioned between transport rollers
JP5614082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の位置決め機構、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384656B2 (ja) 流路部材、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292392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436281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384655B2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5163437A (ja)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