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9665A - 架空乘人装置及用于其的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架空乘人装置及用于其的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9665A
CN104859665A CN201510290122.3A CN201510290122A CN104859665A CN 104859665 A CN104859665 A CN 104859665A CN 201510290122 A CN201510290122 A CN 201510290122A CN 104859665 A CN104859665 A CN 1048596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slipper
manned equipment
overhead manned
br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9012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9665B (zh
Inventor
李允旺
丁明华
代素梅
田丰
白森
贾正乾
严序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CUMT
Priority to CN20151029012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596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48596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96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96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96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BRAILWAY SYSTEMS; EQUIPMENT THEREFOR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1B12/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1B7/00 - B61B11/00
    • B61B12/06Safety devices or measures against cable fra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包括:支架;断绳制动机构,断绳制动机构与支架相连且包括:固定杆,固定杆为至少三个且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安全绳,安全绳平行地设在牵引绳的下方,且安全绳固定在至少三个固定杆的另一端;制动组件,制动组件连接在抱索器上并与安全绳相连,在发生断绳事故时,制动组件与安全绳接触以对吊椅组件进行制动;飞车抓捕机构,飞车抓捕机构与支架相连且包括:安装架,安装架与支架相连;驱动器,驱动器与安装架相连;第一制动块,第一制动块与驱动器相连以由驱动器驱动竖直运动;第二制动块,第二制动块与安装架相连且位于第一制动块下方。该保护装置能够在发生飞车或断绳时及时可靠地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架空乘人装置及用于其的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架空乘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和具有该保护装置的架空乘人装置。
背景技术
架空乘人装置在现代运输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煤矿辅助运输技术中的架空乘人装置已成为运输人员上下井的主要运输手段。
架空乘人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靠牵引绳与驱动轮之间的摩擦力实现运输,而且,运途较长时,牵引绳不仅需要张紧而且需要与托绳轮和压绳轮接触以防止其垂度过大,所以长期使用后,牵引绳会出现磨损,严重时会发生断绳事故,不仅会对乘坐人员构成安全威胁,而且影响正常的运输生产。
因此,针对架空乘人装置提供一种及时可靠的断绳保护机构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该保护装置能够在牵引绳发生飞车或断绳时及时可靠地进行保护,从而保障运送货物及乘坐人员的安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所述架空乘人装置包括:驱动轮和尾轮;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形成为环形且安装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尾轮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以使所述牵引绳运动;吊椅组件,所述吊椅组件与所述牵引绳相连且所述吊椅组件随所述牵引绳运动以实现运输;所述保护装置安装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尾轮之间,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支架;断绳制动机构,所述断绳制动机构与所述支架相连,且所述断绳制动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用于固定所述安全绳;安全绳,所述安全绳与所述牵引绳平行且所述安全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连接在所述吊椅组件上并与所述安全绳相连,在所述架空乘人装置发生断绳事故时对所述吊椅组件进行制动;以及飞车抓捕机构,所述飞车抓捕机构与所述支架相连,且所述飞车抓捕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可拆卸地相连;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安装架相连;第一制动块,所述第一制动块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相连以由所述驱动器驱动竖直运动;第二制动块,所述第二制动块与所述安装架相连且所述制动块位于所述第一制动块的正下方;托绳轮,所述托绳轮与所述安装架可枢转地相连,由所述牵引绳带动所述托绳轮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通过将断绳制动机构与支架相连,将安全绳设为与牵引绳平行,并将安全绳的两端固定,将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另一端与安全绳相连,通过将制动机构连接在吊椅组件上,并使制动机构与安全绳相连,在架空乘人装置发生断绳事故时对吊椅组件进行制动,同时,通过将安装架与支架可拆卸的相连,使飞车抓捕机构安装在支架上,并将驱动器与安装架相连,利用驱动器驱动与驱动端相连的第一制动块使第一制动块竖直运动,并将与安装架相连的第二制动块设在第一制动块的正下方,利用托绳轮对牵引绳进行限位,使架空乘人装置在发生飞车事故时,利用飞车抓捕机构对牵引绳进行抓捕,从而可以及时可靠地在发生断绳、飞车事故时进行保护,进而保障乘坐人员的安全。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还可以具有以下的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所述制动组件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吊椅组件可拆卸地相连;
制动架,所述制动架呈“Ω”形且所述制动架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制动架与所述安全绳相连,所述制动架底部两边的内侧开有安装槽;
滑块,所述滑块为两个,所述两个滑块分别配合在两个所述安装槽内且两个所述滑块彼此相对的一面形成为外凸的弧形面;
绳槽块,所述绳槽块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绳槽块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制动架内构成“倒V”形。
优选地,所述安装槽远离开口端的一侧与所述滑块的插入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制动架与所述绳槽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具体地,所述连接杆包括相连的平直部和夹持部,所述平直部与所述夹持部正交,所述吊椅组件可拆卸地夹持在所述夹持部内。
优选地,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形成为U形,所述固定杆的邻近所述安全绳的位置连接有楔形块且所述安全绳固定在所述楔形块上。
优选地,所述安全绳为钢丝绳。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所述托绳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托绳轮位于所述第一制动块沿牵引绳延伸方向的两侧。
具体地,所述牵引绳位于所述第一制动块与所述第二制动块之间,且所述第一制动块与所述第二制动块常分离。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架空乘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
优选地,所述保护装置为多个,且所述多个保护装置间隔分布在驱动轮和尾轮之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安装在巷道中的主视图;
图2为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在正常运行时的主视图;
图4为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的等轴测图;
图5为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在断绳制动时的主视图;
图6为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的飞车抓捕机构的剖视图;
图7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在正常运行时的制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8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在断绳制动时的制动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9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在断绳制动时的制动架的全剖图;
图10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在制动架通过固定杆时的制动机构的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
1000:保护装置;2000:吊椅组件;3000:牵引绳;
100:支架;200:断绳制动机构;300:飞车抓捕机构;
1:安全绳;
2:固定杆;
  21:第一竖直段;22:底段;23:第二竖直段;24:楔形块;25:固定环;
3:制动组件;
  31:制动架;
    311:第一平架;312:弧形架;313:第二平架;314:限位条;
    3121:第一凸耳;
 32:滑块;
   321:第一滑块;322:第二滑块;323:限位块;
 33:绳槽块;
   331:第二凸耳;332:安装孔;333:销轴;
 34:连接杆;
   341:平直部;342:夹持部;3421:第一夹持件;3422:第二夹持件;
 35:锁紧件;
 36:安装槽;
   361:第一安装槽;362:第二安装槽;
 37:第一弹簧;
 38:第二弹簧;
4:安装架;
  41:卡块;42:第三弹簧;
     411:限位孔;
5:驱动器;51:液压缸;511:活塞杆;
6:第一制动块;
7:第二制动块;
8:托绳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9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1000进行详细描述,该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1000可用于对架空乘人装置进行保护,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架空乘人装置可包括:驱动轮、尾轮、牵引绳3000和吊椅组件2000。其中,牵引绳3000形成为环形,且牵引绳3000安装在驱动轮和尾轮上,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驱动轮转动,吊椅组件2000的上部可与牵引绳3000相连,乘坐人员可乘坐在吊椅组件2000的底部。当驱动装置驱动驱动轮转动时,安装在驱动轮上的牵引绳3000与驱动轮之间会产生摩擦,牵引绳3000利用与驱动轮之间产生摩擦力发生运动,从而带动吊椅组件2000运动,进而实现乘坐人员从驱动轮安装位置到尾轮安装位置之间的运输。保护装置1000可安装在驱动轮和尾轮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2所示,保护装置1000可以包括:支架100、断绳制动机构200和飞车抓捕机构300,其中,断绳制动机构200可以包括:安全绳1、固定杆2和制动组件3,飞车抓捕机构300可以包括:安装架4、驱动器5、第一制动块6、第二制动块7和托绳轮8。
具体而言,支架100可用于支撑和固定断绳制动机构200和飞车抓捕机构300,使断绳制动机构200和飞车抓捕机构300能够稳定可靠地安装在支架100上。
如图3所示,断绳制动机构200可以安装在支架100上。其中,安全绳1可设在牵引绳3000的下方,并且,安全绳1和牵引绳3000平行,安全绳1的两端分别固定,这样,在断绳事故发生时,可以通过安全绳1实现保护,避免乘坐人员的伤亡。
固定杆2的一端可固定在支架100上,另一端可用于固定安全绳1,如图2和图3所示,由此,不仅能够防止固定杆2发生位移,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安全绳1的垂度过大,从而提高安全绳1工作的可靠性。
如图3所示,制动组件3可以连接在吊椅组件2000上,并且制动组件3可与安全绳1相连,在架空乘人装置正常工作时,牵引绳3000带动吊椅组件2000运动,与吊椅组件2000相连的制动组件3沿安全绳1运动,此时,制动组件3与安全绳1不接触,而在架空乘人装置发生断绳事故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吊椅组件2000向下运动,从而与吊椅组件2000相连的制动组件3向下运动,及时与安全绳1接触并摩擦制动,进而实现对吊椅组件2000的制动,保护乘坐人员。
对于飞车抓捕机构300而言,如图2所示,飞车抓捕机构300可与支架100相连。其中,安装架4与支架100可拆卸地相连,以方便其他部件的安装,使飞车抓捕机构300能够安全可靠地安装在支架100上,实现后续抓捕动作。
如图2所示,驱动器5与安装架4相连,由此,驱动器5可安装在安装架4上并为与其相连的第一制动块6提供动力,从而使第一制动块6运动,完成后续抓捕工作。
第一制动块6可与驱动器5的驱动端相连,如图2所示,通过驱动器5为第一制动块6提供动力,使驱动器5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完成发生飞车事故时对牵引绳3000的抓捕工作。
如图2所示,第二制动块7可与安装架4相连,并且,第二制动块7可位于第一制动块6的正下方,同时,牵引绳3000可常位于第一制动块6和第二制动块7之间,由此,发生飞车事故时,驱动器5可驱动第一制动块6竖直向下运动,从而第一制动块6可与第二制动块7接触,对位于第一制动块6和第二制动块7之间的牵引绳3000进行抓捕。
托绳轮8可与安装架4可枢转地相连,并且,牵引绳3000可带动托绳轮8转动。这样,可以通过托绳轮8对牵引绳3000进行限位,并减轻牵引绳3000的振动,使牵引绳3000稳定地位于第一制动块6和第二制动块7之间。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1000,通过将安全绳1平行地设在牵引绳3000的下方,并将固定杆2的一端固定在支架100上,另一端与安全绳1相连,将制动组件3连接在吊椅组件2000上,同时将制动组件3与安全绳1相连,在架空乘人装置正常工作时,牵引绳3000带动吊椅组件2000运动,与吊椅组件2000相连的制动组件3沿安全绳1运动,此时,制动组件3与安全绳1不接触,而在牵引绳3000发生断绳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吊椅组件2000向下运动,带动与吊椅组件2000相连的制动组件3向下运动,从而制动组件3可以及时地与安全绳1接触并摩擦制动,进而实现对吊椅组件2000的制动,保护乘坐人员,同时,通过将安装架4与支架100可拆卸的相连,使飞车抓捕机构300安装在支架100上,并将驱动器5与安装架4相连,利用驱动器5驱动与驱动端相连的第一制动块6使第一制动块6竖直运动,并将与安装架4相连的第二制动块7设在第一制动块6的正下方,利用托绳轮8对牵引绳3000进行限位,在发生飞车事故时,驱动器5驱动第一制动块6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一制动块6与第二制动块7接触并对位于二者之间的牵引绳3000进行抓捕,从而可以及时可靠地在发生断绳、飞车事故时进行保护,进而保障乘坐人员的安全。
下面首先结合图1-图4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1000的支架100进行详细描述。
支架100可用于固定和支撑断绳制动机构200的固定杆2和飞车抓捕机构300的安装架4,避免固定杆2和安装架4发生位移,进一步固定与固定杆2相连的安全绳1和与安装架4相连的驱动器5及托绳轮8,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这些部件工作正常。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支架100可以为多个,且多个支架100可以间隔分布,从而更好地对固定杆2和安装架4进行固定。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支架100可以固定在安装架空乘人装置的巷道侧壁上,此时,支架100可以形成为一水平延伸的横杆,支架100的两端固定在巷道的两个侧壁上,由此,不仅可以节省材料,而且可以提高支架100的稳定性,降低损坏的概率,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更为优选地,如图2所示,支架100可以是工字钢。由于工字钢的刚度大,抗弯能力强,所以利用工字钢制成的支架100强度较高,同时,工字钢具有重量轻、易加工等特点,不仅方便加工,而且易于安装,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当然,支架100还可以是槽钢,T型钢或角钢等,对于支架100的具体构成材料,可根据工况、效果和成本等因素进行选择,对此,本发明并不做具体限定。
综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利用工字钢制成支架100,并将支架100的两端固定在运输巷道的两侧壁上,利用支架100固定和支撑固定杆2和安装架4,使断绳制动机构200和飞车抓捕机构300能够稳定牢固地安装在架空乘人装置的运输巷道内,完成后续保护工作。
下面参考图2-图10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1000的断绳制动机构200。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断绳制动机构200可以包括:安全绳1、固定杆2和制动组件3。
下面首先详细描述制动组件3的具体结构。
如图7所示,制动组件3可以包括制动架31、滑块32、绳槽块33和连接杆34。
其中,连接杆34的一端与制动架31相连,另一端与吊椅组件2000的吊杆相连。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连接杆34可以包括平直部341和夹持部342,平直部341的左端与制动架31相连,右端可与夹持部342相连,吊椅组件2000夹持在夹持部342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夹持部342和吊椅组件2000之间的连接为可拆卸式的,例如,如图7所示,夹持部342可以包括第一夹持件3421和第二夹持件3422,第一夹持件3421和第二夹持件3422的朝向彼此的一面可朝向远离彼此的一面凹入,从而限定出容纳腔,吊椅组件2000可安装在该容纳腔内,第一夹持件3421和第二夹持件3422可分离,这样,可以快速方便地将吊杆从夹持部342内拆下,方便维修或更换。
更为优选地,如图10所示,还可以包括锁紧件35,锁紧件35穿过所述第一夹持件3421和第二夹持件3422的两侧,以通过锁紧件35改变第一夹持件3421和第二夹持件3422之间的容纳腔的尺寸,实现对吊杆的紧固,避免发生断绳事故时吊杆与夹持部342发生位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断绳制动机构200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锁紧件35可为螺纹连接件,具体地,如图10所示,锁紧件45可以为螺栓和螺母的组合,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第一夹持件3421和第二夹持件3422相连,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紧固作用,保证可靠性,而且能够使安装和拆卸简单快速,提高装拆效率,同时,由于螺栓和螺母为常用标准零件,所以采用螺栓和螺母对第一夹持件3421和第二夹持件3422进行紧固还可以降低生产制造和安装的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制动架31可呈“Ω”形,并且,制动架31与连接杆34的平直部341相连,优选地,制动架31与平直部341通过焊接相连,由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制动架31和连接杆34之间的强度,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例中,如图7所示,制动架31可以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平架311、弧形架312和第二平架313,具体而言,第一平架311的左端为自由端,第一平架311的右端与弧形架312的一端相连,弧形架312的另一端与第二平架313相连。其中弧形架312可以形成为在其延伸方向上向上突起的弧形,安全绳1可以容纳在该弧形架312内,且安全绳1与弧形架312常分离。
如图9所示,第一平架311和第二平架313的邻近彼此的一面上均可设有安装槽36,且安装槽36可沿第一平架311和第二平架313的形成方向延伸,也就是说第一平架311的内侧开设有第一安装槽361,第二平架313的内侧开设有第二安装槽362,以使滑块32装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所示,滑块32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滑块32分别配合在两个安装槽36内,具体地,第一滑块321安装在第一安装槽361内,第二滑块322安装在第二安装槽362内,优选地,第一滑块321和第一安装槽361可为间隙配合,以使第一滑块321能够在第一安装槽361内运动,完成后续动作,相应的,第二滑块322与第一滑块321的安装方式相同,从而确保安全绳1在制动架31内部,避免因安全绳1滑出而出现无法制动的现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两个滑块32的彼此相对的一面可以形成为弧形面,并且,该弧形面向外凸出,这样,可以通过弧形面缓冲固定杆2与制动架31相遇时的力,减轻碰撞,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制动组件3的使用寿命。
更为优选地,如图9所示,安装槽36的远离开口端的一侧与滑块32的插入端之间可以设有第一弹簧37,也就是说,第一滑块321可以由第一弹簧37连接在第一安装槽361内,第二滑块322可以由第一弹簧37连接在第二安装槽362内,并且,在正常工作时,第一弹簧37可以处于压缩状态,由此,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37由于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能,所以可以为滑块32提供一朝向安装槽36的开口端的力,使第一滑块321和第二滑块322朝向彼此运动,从而利用第一滑块321和第二滑块322将制动架31的底部封闭,使安全绳1常容纳于制动架31内。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7所示,制动架31和滑块32的其中一个上可以设有第一限位件,另一个上可设有与第一限位件配合的第二限位件,通过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的配合,可以对滑块32进行限位,避免滑块32从安装槽36内滑出,保证其正常工作。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第一限位件可为限位条314,并且,限位条314可以设在第一平架311和第二平架313的底部位于安装槽36开口端的位置,而第二限位件可以是限位块323,且限位块323可以设在滑块32底部远离弧形面的位置,通过限位条314和限位块323,在第一弹簧37推动滑块32向安装槽36的开口运动的过程中,当滑块32邻近开口时,限位块323可与限位条314抵接,阻止滑块32进一步运动,从而防止滑块32滑出安装槽36,进而保证安全绳1常位于制动架31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7所示,弧形架312的内部可以安装有绳槽块33,绳槽块33为两个,两个绳槽块33可形成“倒V”形,并且两个绳槽块33均可相对于弧形架312枢转。绳槽块33可以形成为具有一定厚度的方形板,例如,如图7所示,绳槽块33可以形成为长方体。
具体而言,弧形架312内部的位于顶部的两侧可以设有两个第一凸耳3121,绳槽块33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可以设有第二凸耳331,如图7所示,两个第一凸耳3121分别与两个绳槽块33上的第二凸耳331邻近设置,使两个绳槽块33形成“倒V”形,并且,每个第一凸耳3121和第二凸耳331上可以形成有安装孔332,安装孔332内可以安装有销轴333,从而使两个绳槽块33能够相对于制动架31转动,以完成后续的制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动架31和绳槽块33之间可以设有第二弹簧38,具体地,如图9所示,第二弹簧38设在邻近第一凸耳3121和第二凸耳331的位置,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弹簧38为扭簧。进一步地,第二弹簧38可常处于压缩状态,也就是说,第二弹簧38的一端与弧形架312接触,另一端与绳槽块33的上部接触,并且,第二弹簧38一直处于压缩状态,这样,第二弹簧38可以常驱动绳槽块33向下扭转,在架空乘人装置正常运输时,使绳槽块33的下端与弧形架312的内壁面接触,将安全绳1限定在倒V形绳槽块33与底部滑块32之间,由于此时形成为倒V形的两个绳槽块33之间的夹角较大,所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安全绳1由于振动等原因施加给绳槽块33的力,降低制动组件3误动作的概率。而在发生断绳事故时,吊杆带动制动组件3向下运动,安全绳1可与绳槽块33接触并使绳槽块33向上转动,与安全绳1进行摩擦,实现制动,此时,两个绳槽块33形成的倒V形夹角变小,增大与安全绳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制动组件3制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制动组件3的制动性能更优。
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每个绳槽块33上的第二凸耳331可以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二凸耳331可互相平行,对应地,弧形架312的每一侧上的第一凸耳3121也可以为两个,且每一侧的两个第一凸耳3121可互相平行,从而使弧形架312与绳槽块33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牢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损坏的概率。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绳槽块33上的两个第二凸耳331之间可间隔一定距离,同时,弧形架312每一侧上的两个第一凸耳3121之间可间隔一定距离,并且,两个第一凸耳3121之间的距离可以大于两个第二凸耳331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将第二弹簧38通过销轴333安装在两个第二凸耳331之间,并将两个第二凸耳331和第二弹簧38安装在两个第一凸耳3121之间,以使每个绳槽块33相对于制动架31的转动更加稳定。
下面参考图2-图4对安全绳1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安全绳1设在牵引绳3000的下方,并且,安全绳1与牵引绳3000平行,这样,在牵引绳3000发生断绳事故时,制动组件3可快速与安全绳1接触并摩擦,实现对吊杆的制动,进而实现保护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安全绳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杆2上,在架空乘人装置正常工作时,牵引绳3000带动吊椅组件2000运动,从而使制动组件3沿安全绳1的延伸方向运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安全绳1可以为钢丝绳,由于钢丝绳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等特点,所以采用钢丝绳作为安全绳1能够提高断绳制动机构200的可靠性。
下面参考图2-图4详细描述固定杆2。
固定杆2分别与支架100和安全绳1相连,具体地,如图2所示,固定杆2的上端可固定在支架100上,而另一端与安全绳1相连,用于固定安全绳1。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固定杆2为至少三个,例如,固定杆2可以为三个,并且,三个固定杆2可互相间隔分布。其中,两个固定杆2可设在安全绳1的两端,另一个可位于二者之间,由此,两端的两个固定杆2可实现对安全绳1的固定,而位于中间的固定杆2不仅可以固定安全绳1,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安全绳1的垂度,避免安全绳1的垂度太大,从而提高断绳制动机构2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固定杆2可以为多个,多个固定杆2的上端固定在支架100上,下端与安全绳1相连,通过多个固定杆2对安全绳1进行支撑和固定,不仅可以增加安全绳1的承载能力,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绳1的振动,从而保证运送的货物或乘坐人员的安全,同时,多个固定杆2与安全绳1相连,可以减小安全绳1的垂度,确保在断绳事故发生时,制动组件3与安全绳1能迅速接触并制动,从而提高断绳保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如图3所示,固定杆2的底部可以形成为U形。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固定杆2可以包括顺次相连的第一竖直段21、底段22和第二竖直段23。其中,第一竖直段21的上端与支架100固定相连,使固定杆2固定在支架100上,第一竖直段21的下端与底段22的一端相连,底段22的另一端与第二竖直段23的下端相连,从而使固定杆2的底部形成为U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竖直段21的长度大于第二竖直段23的长度,由此,可以通过U形固定杆2的开口避让制动组件3,使架空乘人装置在正常工作时,制动组件3能够沿安全绳1正常运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动组件3误动作的概率。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固定杆2的邻近安全绳1的部分可以连接有楔形块24,即第二竖直段23的顶部与楔形块24的底部相连,并且,楔形块24可以沿安全绳1的长度方向延伸,进一步优选地,楔形块24的沿其长度方向的尺寸至少大于沿其宽度方向的尺寸,换言之,若以水平面将楔形块24截开,则楔形块24的截面可形成为近似菱形。这样,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当牵引绳3000带动吊椅组件2000运动时,与吊椅组件2000相连的制动组件3可以沿安全绳1运动,当制动组件3运动至固定杆2的位置时,楔形块24可以辅助制动组件3越过固定杆2,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制动组件3受到的阻力,并减轻制动组件3与固定杆2相遇时产生的碰撞,进而减轻振动,延长断绳制动机构200的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安全绳1固定在楔形块24上,具体地,如图3所示,楔形块24底部与固定杆2的第二竖直段23相连,而楔形块24的顶部可以设有固定环25,安全绳1可以固定在固定环25内,由此,可以通过固定环25将安全绳1固定在固定杆2上,避免安全绳1错位,影响制动,同时,由于安全绳1固定在固定环25内,从而可以加强固定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安全绳1更加牢固可靠。
下面结合图2-图6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飞车抓捕机构300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飞车抓捕机构300与支架100相连,飞车抓捕机构300可以包括安装架4、驱动器5、第一制动块6、第二制动块7和托绳轮8。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安装架4可形成为M型,且安装架4可与支架100相连,以将安装架4固定在支架100上,从而实现对驱动器5和制动块的固定,进而实现后续抓捕功能。
如图2所示,驱动器5可安装在支架100上,并且,驱动器5的驱动端安装有第一制动块6,从而驱动器5的驱动端可驱动第一制动块6在竖直方向运动,使第一制动块6可以上下移动,完成飞车抓捕动作。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器5可为液压缸51,具体而言,液压缸51的上端与安装架4相连,液压缸51的活塞杆511与第一制动块6相连。这样,通过控制液压缸51内高压油的流向即可控制第一制动块6上下移动,从而可以控制飞车抓捕机构300对牵引绳3000进行抓捕,不仅结构简单易操作,而且成本较低。
当然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示例中,驱动器5还可以是四连杆等其他机构,只要能够驱动第一制动块6竖向运动即可,对此,本发明并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安装架4上可设有卡块41,卡块41平行与第一制动块6且卡块41上可以形成有限位孔411,如图2和图6所示,活塞杆511可穿过卡块41并定位在限位孔411内,由此可以对活塞杆511进行限位,避免液压缸51因晃动影响稳定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飞车抓捕机构300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液压缸51内的高压油可常通向液压缸51的下油腔,并且,第一制动块6与安装架4之间可设有在竖直方向上常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三弹簧42,这样,在架空乘人装置和飞车抓捕机构300都正常工作时,活塞杆511收缩,使第一制动块6与第二制动块7常分离,位于第一制动块6与第二制动块7之间的牵引绳3000可正常牵引,完成运输;当架空乘人装置正常运行,而液压缸51发生高压油泄露等故障时,位于第一制动块6与安装架4之间的第三弹簧42由于具有恢复原状的特性,可带动第一制动块6向下运动,从而对牵引绳3000进行抓捕,实现制动,以对液压缸51的性能进行监测;而在架空乘人装置发生飞车事故时,高压油通往液压缸51的上油腔,以驱动活塞杆511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第一制动块6向下运动,对位于第一制动块6和第二制动块7之间的牵引绳3000进行抓捕制动,进而保障乘坐人员的安全。
对于托绳轮8而言,如图2所示,托绳轮8可安装在安装架4上,且托绳轮8可相对于安装架4转动,在架空乘人装置正常运输时,牵引绳3000与托绳轮8的上端接触,并且,牵引绳3000可带动托绳轮8转动,使牵引绳3000在运行时避免其垂度过大,为架空乘人装置提供一定保护,同时为后续抓捕动作提供依据和准备。可以理解的是,托绳轮8的旋转轴与牵引绳3000的延伸方向垂直。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托绳轮8可为两个,且两个托绳轮8可位于第一制动块6的沿牵引绳3000延伸方向的两侧,换言之,如图2所示,两个托绳轮8可以分别位于第一制动块6的左侧和右侧。这样,牵引绳3000在带动抱索器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两个托绳轮8,使两个托绳轮8绕各自的旋转轴转动,从而确保牵引绳3000在经过第一制动块6和第二制动块7时平行于第一制动块6和第二制动块7,降低牵引绳3000在运动过程中因垂度过大或晃动等因素与第一制动块6或第二制动块7接触的概率,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飞车抓捕机构300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托绳轮8的旋转轴上可安装有传感器,传感器用于检测托绳轮8的转速,从而检测牵引绳3000的运行速度,为判断架空乘人装置是否发生飞车事故提供依据。优选的,传感器可以为编码器。由于编码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寿命长和价格低廉等优点,选用编码器不仅可以使飞车抓捕机构300结构紧凑、动作可靠,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节约资源。
可以理解的是,飞车抓捕机构300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并且控制器可与编码器、液压缸51的换向组件等元器件相连,以控制各个零部件的运行状态。
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1000,通过将吊椅组件2000与夹持部342可拆卸地相连,利用锁紧件35对第一夹持件3421和第二夹持件3422进行锁紧,并将制动架31设为“Ω”形,在第一平架311和第二平架313的邻近彼此的一面上设置安装槽36,并将两个滑块32分别配合在两个安装槽36内,通过第一弹簧37将安装槽36和滑块32相连,并在第一平架311和第二平架313上设置限位条314,在滑块32上设置限位块323,并通过将两个滑块32的邻近彼此的一面设为外凸的弧形面,通过两个滑块32将制动架31的底部常封闭,同时避让固定杆2,使制动架31能够沿安全绳1运动。并且,在弧形架312内部的两侧设置两个绳槽块33,通过两个绳槽块33对安全绳1进行限位,避免正常工作时发生误动作。同时将固定杆2的底部设为U形,并在固定杆2的邻近安全绳1的位置设置楔形块24,在制动架31运动至与固定杆2相遇时,通过楔形块24顶开两个滑块32,使制动组件3方便地通过多个固定杆2。同时,安全绳1选用钢丝绳,在架空乘人装置发生断绳事故时,与吊椅组件2000相连的牵引绳3000断裂,吊椅组件2000会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于吊椅组件2000相连的制动组件3向下运动,此时,与牵引绳3000平行的安全绳1与两个绳槽块33接触,两个绳槽块33之间的夹角变小,使安全绳1与绳槽块33之间的摩擦力变大,从而实现制动组件3的减速,进而使吊椅组件2000减速直至停落在安全绳1上,及时可靠地对吊椅组件2000进行保护。
同时,通过将安装架4与支架100可拆卸的相连,使飞车抓捕机构300安装在支架100上,并将驱动器5与安装架4相连,利用驱动器5驱动与驱动端相连的第一制动块6使第一制动块6竖直运动,并将与安装架4相连的第二制动块7设在第一制动块6的正下方,利用托绳轮8对牵引绳3000进行限位,在发生飞车事故时,驱动器5驱动第一制动块6向下运动,从而使第一制动块6与第二制动块7接触并对位于二者之间的牵引绳3000进行抓捕,从而可以及时可靠地在发生断绳、飞车事故时进行保护,进而保障乘坐人员的安全。
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架空乘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1000。
优选的,保护装置1000可为多个,并且多个保护装置1000可以互相间隔地分布在驱动轮和尾轮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架空乘人装置的其他组成部分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熟知,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所述架空乘人装置包括:驱动轮和尾轮;牵引绳,所述牵引绳形成为环形且安装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尾轮上;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驱动轮转动以使所述牵引绳运动;以及吊椅组件,所述吊椅组件与所述牵引绳相连且所述牵引绳带动所述吊椅组件运动,以实现运输;所述保护装置安装在所述驱动轮和所述尾轮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断绳制动机构,所述断绳制动机构与所述支架相连,且所述断绳制动机构包括: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为至少三个且至少三个所述固定杆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
安全绳,所述安全绳平行地设在所述牵引绳的下方,且所述安全绳固定在至少三个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
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连接在所述抱索器上并与所述安全绳相连,在所述架空乘人装置发生断绳事故时,所述制动组件与所述安全绳接触以对所述吊椅组件进行制动;以及
飞车抓捕机构,所述飞车抓捕机构与所述支架相连,且所述飞车抓捕机构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支架可拆卸地相连;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与所述安装架相连;
第一制动块,所述第一制动块与所述驱动器的驱动端相连以由所述驱动器驱动竖直运动;
第二制动块,所述第二制动块与所述安装架相连,所述制动块位于所述第一制动块的正下方,且所述牵引绳常位于所述第一制动块和所述第二制动块之间;
托绳轮,所述托绳轮与所述安装架可枢转地相连,由所述牵引绳带动所述托绳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组件包括: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吊椅组件可拆卸地相连;
制动架,所述制动架呈“Ω”形且所述制动架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上且所述制动架与所述安全绳相连,所述制动架底部两边的内侧开有安装槽;
滑块,所述滑块为两个,所述两个滑块分别配合在两个所述安装槽内且两个所述滑块彼此相对的一面形成为外凸的弧形面;
绳槽块,所述绳槽块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绳槽块可枢转地安装在所述制动架内构成“倒V”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断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远离开口端的一侧与所述滑块的插入端之间设有第一弹簧,且所述制动架与所述绳槽块之间设有第二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断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包括相连的平直部和夹持部,所述平直部与所述夹持部正交,所述吊椅组件可拆卸地夹持在所述夹持部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断绳制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形成为U形,所述固定杆的邻近所述安全绳的位置连接有楔形块且所述安全绳固定在所述楔形块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绳为钢丝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绳轮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托绳轮位于所述第一制动块的沿牵引绳延伸方向的两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位于所述第一制动块与所述第二制动块之间,且所述第一制动块与所述第二制动块常分离。
9.一种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架空乘人装置的保护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架空乘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装置为多个,且所述多个保护装置间隔分布在驱动轮和尾轮之间。
CN201510290122.3A 2015-05-29 2015-05-29 架空乘人装置及用于其的保护装置 Active CN1048596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0122.3A CN104859665B (zh) 2015-05-29 2015-05-29 架空乘人装置及用于其的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90122.3A CN104859665B (zh) 2015-05-29 2015-05-29 架空乘人装置及用于其的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9665A true CN104859665A (zh) 2015-08-26
CN104859665B CN104859665B (zh) 2017-05-03

Family

ID=53905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290122.3A Active CN104859665B (zh) 2015-05-29 2015-05-29 架空乘人装置及用于其的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5966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6802A (zh) * 2015-11-17 2016-01-06 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架空索道乘人吊具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5711599A (zh) * 2016-01-20 2016-06-2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空中乘车的牵引钢丝绳保护装置
CN113187538A (zh) * 2021-04-23 2021-07-30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井下掘进工作面逃生与运输系统
CN113788032A (zh) * 2021-09-14 2021-12-14 安徽金兰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断绳结构的煤矿架空乘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16802A (zh) * 2015-11-17 2016-01-06 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架空索道乘人吊具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5711599A (zh) * 2016-01-20 2016-06-29 山东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空中乘车的牵引钢丝绳保护装置
CN113187538A (zh) * 2021-04-23 2021-07-30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井下掘进工作面逃生与运输系统
CN113187538B (zh) * 2021-04-23 2024-02-20 华北科技学院(中国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心) 井下掘进工作面逃生与运输系统
CN113788032A (zh) * 2021-09-14 2021-12-14 安徽金兰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断绳结构的煤矿架空乘人装置
CN113788032B (zh) * 2021-09-14 2022-12-02 安徽金兰机电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防断绳结构的煤矿架空乘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9665B (zh) 2017-05-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9665A (zh) 架空乘人装置及用于其的保护装置
US5524548A (en) Festoon brake system
CN202729746U (zh) 堆垛机载货台超速保护装置
CN205044732U (zh) 架空乘人装置及用于其的保护装置
CN111003013A (zh) 一种安全制动的矿车
CN204641740U (zh) 绳牵引运输装置及用于其的断绳保护组件
CN104816731A (zh) 绳牵引运输装置及用于其的断绳保护组件
CN201209078Y (zh) 摩擦提升机防滑装置
CN116789018A (zh) 一种大采高采煤工作面索道运输装置
CN208561348U (zh) 一种矿用断绳抓捕器
CN102153017B (zh) 一种矿井用桥式起重机小车
CN202897813U (zh) 一种行车吊钩
CN215851199U (zh) 架空乘人装置托绳轮吊架机构
CN104139726B (zh) 防喷作业修井设备专用运输车
CN207810983U (zh) Sc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保护装置
CN105366576B (zh) 井下单轨吊
CN206826648U (zh) 矿用架空乘人装置
CN102229408A (zh) 一种矿井用桥式起重机
CN207748700U (zh) 一种用于矿山提升机的液压制动装置
CN104555277B (zh) 胶带输送机逆止器及胶带输送机
CN202022668U (zh) 矿井用桥式起重机
CN107814289A (zh) Sc施工升降机防坠安全保护装置
CN202116225U (zh) 立井罐笼稳罐锁罐装置
CN211871213U (zh) 一种桥式起重机大车防碰撞装置
KR200408594Y1 (ko) 하역장비용 케이블 가이드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Yunwang

Inventor after: Tian Feng

Inventor after: Hao Jingbin

Inventor after: Liu Wanli

Inventor after: Zhou Jia

Inventor after: Dai Sumei

Inventor after: Ding Minghua

Inventor after: Wang Haibin

Inventor after: Sun Baisuo

Inventor after: Niu Zhiqing

Inventor after: Yuan Leiming

Inventor after: Zhao Lala

Inventor after: Yan Xingjie

Inventor before: Li Yunwang

Inventor before: Ding Minghua

Inventor before: Dai Sumei

Inventor before: Tian Feng

Inventor before: Bai Sen

Inventor before: Jia Zhengqian

Inventor before: Yan Xuc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