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54850B -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54850B
CN104854850B CN201380063004.8A CN201380063004A CN104854850B CN 104854850 B CN104854850 B CN 104854850B CN 201380063004 A CN201380063004 A CN 201380063004A CN 104854850 B CN104854850 B CN 1048548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action
control
electricity
acqui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300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54850A (zh
Inventor
岩城善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Corp filed Critical N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54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4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548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548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09Monitoring remote activity, e.g. over telephone lines or network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28Monitoring task completion, e.g. by use of idle timers, stop commands or wait comma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5Power saving in display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04W52/022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where the received signal is a wanted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6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 H04W52/027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components by controlling a display operation or backlight un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6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 H04W52/0274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 H04W52/028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ing power supply demand, e.g. depending on battery level by switching on or off the equipment or parts thereof switching on or off only a part of the equipment circuit blo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能够不管节电转移时间而根据使用状况来适当及时地转移到节电状态,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功耗。终端装置(104)具备:获取网络上的信息的获取单元(100);显示所述信息的显示单元(101);以及在由所述获取单元(100)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100)的硬件部(102)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的控制单元(103)。能够在正在从网络获取信息的期间,停止硬件部(102)的动作或抑制动作,能够抑制该动作停止相应的功耗或动作抑制相应的功耗,能够延长电池的持久性。

Description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特别是涉及能够作为因特网等的网络终端来使用的终端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被称为智能电话的多功能型的便携式电话机正在进行普及。智能电话不仅具备电话的功能,还具备邮件、浏览器等的网络终端的功能,是不限场所总是能够在喜欢的时候连接到因特网等的网络而访问各种各样的资源的、便利性非常高的便携式的通信终端。
虽是如此高便利性的智能电话,但存在电池的持久性较差这样的缺点。这是由于与老式的便携式电话机相比是多功能的,故而使用频度有升高的趋势。
对于智能电话等的便携式的终端装置中的耗电而言,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光源(所谓的背光)占了其大部分。因此,一般而言,进行有如下处理:在便携式终端未受到“给定时间”操作的情况下使其转移到熄灭背光的所谓节电状态(也称为待机状态)。另外,从节电状态到通常状态(使背光点亮的状态)的恢复,响应电源开关等的物理按钮的按压操作来进行。以下,将上述的给定时间方便地称为“节电转移时间”。
节电转移时间是预先规定的恒定值或用户能够设定的可变动的值。此外,节电转移时间的计量是每次进行用户操作都会开始的,因此,智能电话在从最后的用户操作起的经过时间达到了节电转移时间时转移到节电状态。例如,在将节电转移时间设为了2分钟的情况下,在从用户最后进行操作起2分钟后背光熄灭来转移到节电状态。
但是,对于这样的节电对策而言,由于节电转移时间是恒定值即“固定值”(即使是用户能够设定的可变动的值也在设定后作为恒定值的固定值来处理),因此存在无法消除到节电转移时间经过为止的期间(上述的例示中为2分钟的期间)的不必要的功耗这样的缺点。关于这一点,多数的智能电话构成为用户能够设定节电转移时间,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将节电转移时间从2分钟缩短为1分钟或数十秒钟或其以下这样的情况,来消除上述缺点,但另一方面,若缩短节电转移时间,则在观察画面的时候容易发生背光熄灭这样的状况,会导致招致使用方便性的恶化这样的新的缺点。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按照智能电话的使用状况来动态地变更节电转移时间的技术。
作为能够动态地变更节电转移时间的关联技术,例如存在如下的技术等:根据每个用户的键操作的速度(较快的键操作、较慢的键操作),在较慢的键操作的情况下较晚地开始节电控制(例如背光熄灭,以下同样),而在较快的键操作的情况下较早地开始节电控制这样的技术(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1);在从网络下载数据时电池余量较少的情况下不进行下载的技术(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2);或是具备保存有背光的熄灭这样的各部的节电设定信息的表,在进行节电控制时参照该表来一并进行包含背光在内的各部的节电设定的技术(参照下述的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7-2146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3-0878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JP特开2002-3054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技术只不过是根据每个用户的键操作的速度来进行节电控制(专利文献1)、或者在电池余量较少的情况下不进行数据的下载(专利文献2)、或者参照表来一并进行节电设定(专利文献3),均存在不能解决前面已经说明过的缺点(无法消除转移到节电状态为止的期间的功耗的浪费)这样的问题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能够不管节电转移时间而根据使用状况来适当及时地转移到节电状态,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功耗。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获取单元,其获取网络上的信息;显示单元,其显示所述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其在由所述获取单元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者抑制动作的控制。
本发明的终端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获取过程,获取网络上的信息;显示过程,显示所述信息;以及控制过程,在通过所述获取过程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所述获取过程中不需要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本发明的程序的特征在于,使终端装置的计算机作为如下单元而发挥作用:获取单元,其获取网络上的信息;显示单元,其显示所述信息;以及控制单元,其在由所述获取单元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终端装置、其控制方法以及程序,能够不管节电转移时间而根据使用状况来适当及时地转移到节电状态,能够抑制不必要的功耗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各实施方式共同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外观图。
图2是便携式电话机1的概略的硬件构成图。
图3是表示Web服务利用中的画面显示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由处理部11的CPU11a执行的控制程序的图。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图。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图。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图。
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图。
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说明图。
图12是附记1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向被称为智能电话的高功能型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应用为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各实施方式共同的便携式电话机的外观图。在该图中,作为便携式终端的一个形态的便携式电话机1具有适于手持的形状的壳体2,例如具有薄型箱形状的壳体2。在壳体2的主面(表面并且是成为主要操作对象的面),设置有透过型的触摸面板3,并且在该触摸面板3的背面设置有液晶显示器、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面板等的二维显示设备4,此外,在该触摸面板3的上端边侧的壳体2的表面设置有作为受话器的扬声器5,而在该触摸面板3的下端边侧的壳体2的表面设置有作为送话器的话筒6以及由用户任意操作的物理键7。而且,在壳体2的上侧面设置有电源开关8,并且在壳体2的下侧面设置有用于电池充电、外部连接的连接器9。
图2是便携式电话机1的概略的硬件构成图。在该图中,便携式电话机1具备操作部10、处理部11、通信部12、存储部13、计时部14以及显示部15等硬件部。另外,除此以外还具备包括电池等的电源部,但为了简化附图而省略。此外,在该图中,用波状线描绘了表示便携式电话机1的单点划线图形的下边,该波状线表示在构成便携式电话机1的硬件部中包含有其他的硬件部(或可以包含)。其他的硬件部各种各样,例如,可以是照相机部、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部等。
操作部10是提供对用户16(便携式电话机1的操作者)的输入接口的单元,该单元由图1的触摸面板3、物理键7以及电源开关8构成。操作部10响应于用户16的操作来产生所需要的操作信号,并将该操作信号输出到处理部11。
通信部12是用于电话、数据通信的无线通信单元,其通信标准一般使用便携式电话的第1代(1G)~第4代标准(4G)或其下一代标准,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是能够进行电话、数据通信的通信标准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简易型便携式电话的PHS(PersonalHandyphoneSystem,个人手持电话系统)标准。或者,也可以使用无线上网(Wi-Fi:注册商标)、蓝牙(Bluetooth:注册商标)等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标准。
通信部12不仅可以包含无线还可以包含基于有线的通信单元。该通信部12按照处理部11的控制,经由天线12a在与最近的基站17之间进行基于无线的数字数据的收发,或者用线缆将图1的连接器9与住宅等的路由器之间进行连接来进行基于有线的数字数据的收发。
基站17与因特网等的网络18连接,在该网络18,连接有针对来自客户端的要求提供某些服务的系统(以下称为服务器)19。
便携式电话机1不仅具有电话的功能还具有作为客户端的功能即网络终端的功能,能够针对服务器19要求所需要的服务。服务有各种各样的服务,但在此作为典型的服务,以主页等的内容浏览服务、图像文件等的数据下载服务(以下称为Web服务)为例。对Web服务的利用方法将在后面详细进行说明。
存储部13是可擦写并且非易失性(即使关闭电源也不会丢失存储内容)的存储单元,例如,能够由磁盘、闪存等的存储设备构成。
计时部14是用于进行计时(计量时间)的单元,其响应于来自处理部11的指令开始计时,并且若由处理部11适当设定的时间经过,则将该意思通知到处理部11。
显示部15是提供对用户16的输出接口的单元,该单元由图1的二维显示设备4构成。显示部15将从处理部11适当输出的信息可视化来提供给用户16。
在此,在将图1的二维显示设备4设为透过型的设备(典型的是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由于透过型的二维显示设备4是自己不发光的显示设备,因此需要一些光源(一般是背面光源,以下称为背光20),背光20的功耗与其他部分的功耗相比是相当大的,所以为了改善电池的持久性,该背光20的节电控制是不可缺少的。
处理部11是包含计算机或微型计算机(以下称为CPU)11a、只读半导体存储器(以下称为ROM)11b以及高速半导体存储器(以下称为RAM)11c以及未图示的外围电路在内的程序控制方式的控制要素,通过将预先保存到ROM11b中的控制程序等控制数据加载到RAM11c中并由CPU11a来执行,来总括以Web服务的利用控制、背光20的节电控制为首的、该便携式电话机1的各种控制动作。
图3是表示Web服务利用中的画面显示的一例的图。在该图中,在显示部15的画面21中,例如,显示有包含说明文显示区22、缩略图像显示区23以及锚点显示区24的Web页面25。在说明文显示区22中显示有该Web页面25的说明文,此外,在缩略图像显示区23中显示有将原图像缩小了的缩略图像,而且,在锚点显示区24中,显示有链接字符串作为对缩略图像的原图像(全尺寸图像)的锚点信息。
所谓链接字符串指的是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等的超文本语言中的以a要素的href属性将前后划分开的字符串,具体来说,指的是在Web页面25的源代码中,表记为<a href=“URL”>全尺寸图像的下载</a>的字符串。在“URL”中,放入网络18中的原图像的存在位置(地址)。
若用户16触摸该字符串(“全尺寸图像的下载”)的部分,则处理部11从网络18的给定位置(通过“URL”指定的位置)下载缩略图像的原图像。
一般缩略图像的原图像的文件尺寸相当大(根据图像的尺寸、画质也会达到数M字节~数十M字节),因此,通常是原图像的下载所需要的时间与只有文本信息以及缩略图像的Web页面25相比会变得相当长。当然,下载所需要的时间也会受通信速度、通信质量左右,但一般来说“原图像的下载所需要的时间”比“Web页面25的下载时间”长这种关系不变。
<第1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的要点在于,在进行了成为用于开始耗费时间的处理(若以上述例来说,则是下载文件尺寸较大的原图像的处理)的诱因(契机)的“特定操作”的情况下,在对应于该操作而执行的处理完成为止的期间,熄灭背光20来转移到节电状态,由此改善电池的持久性。
以下,详细说明用于实现第1实施方式的要点的动作。
图4是表示由处理部11的CPU11a执行的控制程序的图。该控制程序是摘录由CPU11a执行的控制程序中与实施方式的要点有关的部分,并进一步为了帮助把握其流程而进行了简单化(模式化)的控制程序,按照每个非常短的给定周期由CPU11a反复执行。因此,以下的说明中的动作的主体(控制的执行主体)虽然并未每次都明示,但均为处理部11的CPU11a。
若开始该控制程序,则首先,判定是否进行有用户16所进行的操作(步骤S1)。所谓用户16所进行的操作指的是针对操作部10适当进行的用户16的操作,具体来说,指的是触摸面板3的触摸操作、物理键7的按压操作或电源开关8的开关(ON/OFF)操作。
在步骤S1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即有用户16的操作未被判定的情况下,使用计时部14来进行计时器时间Ta的计时(步骤S2),接着,进行该计时器时间Ta与给定时间(节电转移时间kTa)的比较来判定是否为“Ta>kTa”(步骤S3)。然后,若不是“Ta>kTa”,则返回到步骤S1,另一方面,若是“Ta>kTa”则反复如下的动作:熄灭背光20来转移到节电状态(步骤S4)之后,返回到步骤S1。
因此,根据这些步骤S1~步骤S4,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直到给定时间(节电转移时间kTa)经过为止的期间成为点亮了背光20的通常的动作状态,另一方面给定时间(节电转移时间kTa)经过之后能够转移到熄灭了背光20的节电状态。
在步骤S1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即有用户16的操作被判定的情况下,首先,判定该操作是否为“特定操作”(步骤S5)。所谓特定操作指的是如上所述响应于该操作而执行的处理需要较长的时间的操作,其中一例是前面已经说明过的成为文件尺寸较大的原图像的下载处理的诱因的操作(对图3的锚点显示区24的触摸操作)。
在并非“特定操作”的情况(即进行了特定操作以外的操作的情况)下,判定当前的便携式电话机1的状态是否为节电状态(步骤S6),若是节电状态,则解除节电状态(步骤S7)而恢复到通常状态之后,执行与特定操作以外的操作相对应的处理(步骤S7a),之后返回到步骤S1,若不是节电状态,则维持不变,执行与特定操作以外的操作相对应的处理(步骤S7a)之后返回到步骤S1。
因此,根据这些步骤S5~步骤S7,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在进行了特定操作以外的操作的情况下,若处于节电状态,则立即解除该状态而返回到通常状态(背光20点亮的状态)。
在步骤S5中“特定操作”被判定的情况下,执行特定操作处理(步骤S8)。
图5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图。在该处理中,首先,开始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的执行(步骤S11)。所谓的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例如,若将特定操作设为对图3的锚点显示区24的触摸操作,则指的是下载缩略图像的原图像的处理。如上所述,缩略图像的原图像的文件尺寸较大,下载需要相当多的时间,所以为了改善电池的持久性,在此期间,熄灭背光20转移到节电状态(步骤S12)。然后,等待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在此是下载缩略图像的原图像的处理)的完成(步骤S13),若处理完成,则点亮背光20解除节电状态(步骤S14),并且针对用户16通过声音、振动或画面显示等进行节电状态已被解除的意思的告知或者下载已经完成的意思的告知或者这两者的告知(步骤S15),之后回到图4的处理。
因此,该特定操作处理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在执行耗费时间的处理的期间能够熄灭背光20来转移到节电状态,能够改善电池的持久性,并且能够在该处理的完成的同时立即从节电状态恢复到通常状态。
另外,在此,若在步骤S13中判定处理(下载)的完成,则在步骤S14中设为了立即点亮背光20来解除节电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下载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Group)等的经过压缩的动态图像的情况下,由于进行动态图像的复原处理、为了确保动态图像再生时的流畅度的向缓冲区的储存处理等,因而动态图像的再生会在储存处理后开始。因此,较为理想的是,步骤S13中的处理(下载)的完成判定在能够开始动态图像的再生的时间点、即用户16能够观察该图像的时间点进行。若这样,则执行动态图像的复原处理、为了确保动态图像再生时的流畅度的向缓冲区的储存处理等的期间也能够继续背光20的熄灭,能够更进一步实现节电化。
此外,在步骤S15中进行的对用户16的告知的定时不仅可以是下载的完成时(通信的结束时),还可以在用户16在显示部15的画面上能够视觉识别该站点信息时进行。所谓“能够视觉识别时”意味着能够以完整的状态把握该信息的时候、或者能够大致把握的时候。能够大致把握的时候例如是在像隔行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那样,按照文件的读入的进展从粗糙的图像向精细的图像变化的情况下,该变化中途的任意的时候(勉强能够判别图像的内容时)。
图6是第1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说明图。便携式电话机1的动作状态虽然最初处于点亮了背光20的通常状态,但在进行了成为需要时间的处理(上述例中为下载缩略图像的原图像的处理)的诱因(契机)的“特定操作”时,立即使便携式电话机1的动作状态转移到节电状态(背光20熄灭的状态),然后,若该处理完成(正确来说若用户能够看到该图像),则使便携式电话机1的动作状态从节电状态(背光20熄灭的状态)恢复到通常状态(背光20点亮的状态)。
因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在进行需要时间的处理(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的期间,便携式电话机1的动作状态转移到熄灭背光20的节电状态,所以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抑制该期间的电池消耗,能够改善电池的持久性。
而且,在该效果中,前面的“节电转移时间”完全没有参与(在步骤S11~步骤S15之间不包含与节电转移时间有关的处理),即使将节电转移时间设为所需要的充分的长度(例如,2分或其以上的长度等)也不会有任何问题。即,在改善电池的持久性方面,虽然较为理想的是尽可能缩短节电转移时间,但是若缩短则下次在观察画面的时候背光20熄灭,反而导致使用方便性变差这样的缺点。相对于此,在第1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中,由于“节电转移时间”完全没有参与,因此能够预先将“节电转移时间”设为所需要的充分的长度,所以最后能够获得不会导致使用方便性的恶化而能够改善电池的持久性这样特有的效果。
<第2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第1实施方式中,若开始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则立即转移到节电状态(步骤S12)。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例如是下载文件尺寸较大的原图像的处理,但该下载所需要的时间并非总是固定的。根据通信速度、通信质量会早或者迟。例如,在能够进行高速通信的环境下在短时间内完成下载也当然是可能的。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转移到节电状态,则画面突然变暗会给用户16带来不自然感,所以在此情况下,当较为理想的是不进行向节电状态的转移。
图7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图。另外,该特定操作处理是图5的特定操作处理的改良例,与图5的特定操作处理的不同在于如下方面:在步骤S11之后,追加了对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的完成预测时间Tb进行计算(例如,若是原图像的下载,则基于原图像的文件尺寸与通信速度来计算)的步骤S21、以及将该完成预测时间Tb与给定基准时间kTb进行比较来判定是否为“Tb>kTb”的步骤S22,而且,在步骤S22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执行图5的步骤S12之后的步骤,另一方面在步骤S22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追加了等待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的完成之后执行图5的步骤S15的步骤S23。
因此,根据第2实施方式,在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的完成预测时间(Tb)比给定基准时间(kTb)短的情况下,能够不进行向节电状态的转移。由此,即使是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在被预测为在短时间(由kTb决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成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转移到节电状态,能够不使用户16感觉到不自然感。
<第3实施方式>
在以上的说明中,将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例设为了下载文件尺寸较大的原图像的处理,但并不限于该例。总之只要是耗费时间的处理即可,例如,也可以是下载文本与图像这两者的处理等。
例如,在用户16为了浏览前面的图3的Web页面25而进行了直接输入该Web页面25的URL的操作(特定操作)、或者进行了选择对该Web页面25的链接(未图示)的操作(特定操作)的情况下,处理部11的CPU11a执行如下这一例的控制:经由通信部12以及网络18从服务器19下载Web页面25,并将该下载数据(Web页面25)显示于显示部15。
然后,图3的Web页面25包含文本以及图像的混合数据、即说明文显示区22、缩略图像显示区23以及锚点显示区24而构成。说明文显示区22以及锚点显示区24的数据为文本,缩略图像显示区23的数据为图像。一般数据量较少的文本的下载很快地完成,数据量多的图像的下载(与文本的下载相比)较慢地完成,但在通信速度极端缓慢的环境中,不用说图像,有时连文本的下载都很耗费时间。
在这样通信速度极端缓慢的环境中,有时即使文本的下载也产生与通信速度相应的较长的等待时间。因此,较为理想的是,通信速度极端缓慢的环境中的向节电状态的转移从等待时间开始的点、即若是下载图3的Web页面25的情况则从文本与图像的双方的下载的开始点进行。另一方面,若考虑大体能够仅根据文本数据来把握Web页面25的内容,则较为理想的是,通信速度极端缓慢的环境中的从节电状态的恢复在文本数据的下载完成点进行。
图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图。在该处理中,首先,开始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在此为了说明的方便,设为图3的Web页面25的下载处理)的执行(步骤S31)。
接着,判定上述的处理是否为文本与图像的双方的下载处理(步骤S32),若该判定结果为“否”,则执行图5的步骤S12~步骤S15之后,结束流程回到图4的处理,但在此,因为是图3的Web页面25的下载处理,所以步骤S32的判定结果为“是”,立即转移到节电状态(熄灭背光20的状态)(步骤S33)。
接着,进行待机直到文本的下载完成(步骤S34),若文本的下载完成,则立即解除节电状态而恢复到通常状态(点亮背光的状态)(步骤S35),并且针对用户16通过声音、振动或画面显示等进行解除了节电状态的意思的告知(步骤S36)之后,进行待机直到图像的下载完成(步骤S37)。
然后,若图像的下载完成,则针对用户16通过声音、振动或画面显示等进行图像的下载已经完成的意思的告知(步骤S38)之后,回到图4的处理。图像的下载完成不仅可以在通信的完成时进行判定,还可以在用户16在显示部15的画面上能够视觉识别该图像时进行判定。在该情况下,“能够视觉识别时”意味着将该图像以完整的状态进行再生而能够视觉识别的时候、或者能够大致把握的时候。能够大致把握的时候例如是在像隔行GIF那样,按照文件的读入的进展从粗糙的图像向精细的图像变化的情况下,该变化中途的任意的时候(勉强能够判别图像的内容时)。
因此,该特定操作处理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在开始了文本与图像的双方的下载的时间点转移到节电状态,并且在文本的下载完成的时间点解除节电状态而恢复到通常状态。
图9是第3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说明图。便携式电话机1的动作状态最初处于点亮背光20的通常状态,但在进行了成为需要时间的处理(图8的例子中为文本与图像的下载处理)的诱因(契机)的“特定操作”时,立即使便携式电话机1的动作状态转移到节电状态(背光20熄灭的状态),然后,该处理中,在文本的下载完成的同时,使便携式电话机1的动作状态从节电状态(背光20熄灭的状态)恢复到通常状态(背光20点亮的状态)。
因此,根据第3实施方式,在需要时间的处理中文本的下载完成为止的期间,便携式电话机1的动作状态转移到熄灭背光20的节电状态,所以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抑制该期间的电池消耗,能够改善电池的持久性。而且,在文本的下载完成时间点恢复到点亮背光20的通常状态,所以能够获得如下的效果:能够通过查看文本来进行Web页面25的大致的内容把握。
<第4实施方式>
而且,也可以将图5、图7或图8的特定处理操作如下进行改良。
图10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特定处理操作的图。在该处理中,首先,开始与特定操作相对应的处理的执行(步骤S41),接着,判定该处理是否为数据的下载(步骤S42)。
然后,若不是数据的下载,则回到图4的流程,另一方面若是数据的下载,则接着计算表示该下载的速度的指标值(步骤S43)。所谓的表示下载的速度的指标值就是表示每单位时间的数据通信量的指标值或与其相关的指标值,例如,若将下载对象的数据量设为A、将每单位时间的数据通信量设为B,则指的是表示B相对于A的比例是哪种程度的指标值。该指标值在通信速度快的环境中为较大的值,在通信速度慢的环境中为较小的值。
若计算表示下载的速度的指标值,则接着,按照该指标值,调整向节电状态的转移时间Tc(步骤S44)之后,判定下载是否已经完成(步骤S45)。
然后,若下载已经完成,则立刻结束流程返回到图4的处理,另一方面若下载尚未完成,在判定从下载的开始到当前的时间的经过是否已经达到向节电状态的转移时间Tc(步骤S46)。
在步骤S46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即从下载的开始到当前的时间的经过尚未达到向节电状态的转移时间Tc的情况下,返回到步骤S45,另一方面,在步骤S46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即从下载的开始到当前的时间的经过已经达到向节电状态的转移时间Tc的情况下,立即转移到节电状态(步骤S47)。
接下来,进行待机直到下载完成(步骤S48),若下载完成,则解除节电状态返回到通常状态(步骤S49),并且针对用户16通过声音、振动或画面显示等进行节电状态已被解除的意思的告知或者下载已经完成的意思的告知或者这两者的告知(步骤S50),之后返回到图4的处理。
因此,该特定操作处理能够获得如下的作用:按照表示下载的速度的指标值或与其相关的指标值,来调整向节电状态的转移时间Tc。
图11是第4实施方式的特定操作处理的说明图。如(a)所示,在表示下载的速度的指标值较大的情况下,按照该指标值将向节电状态的转移时间Tc设定为稍大的值(稍长的值)。因此,当然不用说数据的下载中途,即便是下载完成的时间点也会还未达到向节电状态的转移时间Tc,在该情况下,不转移到节电状态而维持通常状态。另一方面,如(b)所示,在表示下载的速度的指标值较小的情况下,按照该指标值将向节电状态的转移时间Tc设定为稍小的值(稍短的值)。因此,在数据的下载中途会达到向节电状态的转移时间Tc,在该情况下,在达到了转移时间Tc的时间点转移到节电状态,进而,在下载完成的时间点解除节电状态而恢复到通常状态。
因此,根据第4实施方式,可以获得能够实现在指标值较大的情况(即通信环境快的环境的情况)下成为难以转移到节电状态的特性,另一方面在指标值较小的情况(即通信环境慢的环境的情况)下成为容易转移到节电状态的特性,能够进行适于通信环境的节电状态控制这样的效果,能够提供一种切合实际的使用状况的有实用性的技术。
另外,在以上说明中,将节电状态设为了熄灭背光20的状态,但并不限定于此。不仅是背光20的熄灭(动作的停止),还可以是背光20的亮度降低(动作的抑制)。或者,也可以将二维显示设备4的显示电路(驱动器等)设为非工作状态、动作抑制状态,或者,也可以与其他的电路的非工作状态或者动作抑制状态进行组合。
总之,节电状态只要是使至少与需要时间的处理无关的硬件部的动作停止、或者抑制该动作的状态即可。背光20只不过是示出了该硬件部的一例而已。
而且,对于“特定操作”而言,也并不限定于锚点(参照图3的锚点显示区24)的选择操作。例如,也可以是书签的选择、或主页地址等的直接输入(URL输入)。或者,还可以是读入一次的地址的再读入操作(重新加载操作)。
此外,也不限定于对便携式电话机的应用。例如,在平板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笔记本PC、PDA(Personal Data Assistants:便携式信息终端)、游戏机等中也能够应用,总之能够应用于具有作为网络终端的功能的所有种类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主张以在2012年12月3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特愿2012-264306号为基础的优先权,并将其公开的全部内容援引到此。
以下,附记本发明的特征。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也能够被记载为以下的附记那样,但不限定于以下的附记。
(附记1)
图12是附记1的构成图。
附记1是一种终端装置104(相当于实施方式的便携式电话机1),其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单元100(相当于实施方式的通信部12),其获取网络上的信息;
显示单元101(相当于实施方式的显示部15),其显示所述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103(相当于实施方式的处理部11),其在由所述获取单元100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100以外的硬件部102(相当于实施方式的背光20)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根据附记1,能够在从网络正在获取信息的期间停止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该硬件部的动作,能够抑制该动作停止相应的功耗或动作抑制相应的功耗,能够延长电池的持久性。
(附记2)
附记2根据附记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的获取预测时间进行计算的计算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获取预测时间超过给定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在在由所述获取单元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根据附记2,仅在信息的获取预测时间超过给定基准时间的情况下,停止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所以不会进行无用的电力控制,能够实现使用方便性的改善。
(附记3)
附记3根据附记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是文本信息与图像信息的混合信息,
所述控制单元在由所述获取单元正在获取所述文本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根据附记3,伴随文本信息的获取完成,解除一部分的硬件部的动作的停止或动作的抑制,所以能够显示所获取到的文本信息来进行信息的内容确认。
(附记4)
附记4根据附记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对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的获取速度进行计算的计算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按照所述获取速度,来控制到停止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为止的时间。
根据附记4,按照信息的获取速度,来控制到停止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为止的时间,所以能够进行适应于通信质量的好坏的节电控制。
(附记5)
附记5是一种终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过程,获取网络上的信息;
显示过程,显示所述信息;以及
控制过程,在通过所述获取过程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所述获取过程不需要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根据附记5,能够获取与附记1同样的效果。
(附记6)
附记6是一种程序,其特征在于,使终端装置的计算机作为如下的功能单元而发挥作用:
获取单元,其获取网络上的信息;
显示单元,其显示所述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由所述获取单元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根据附记6,能够获得与附记1同样的效果。
符号说明
100 获取单元
101 显示单元
102 硬件部
103 控制单元
104 终端装置

Claims (4)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获取单元,其获取网络上的信息;
显示单元,其显示所述信息;以及
控制单元,其在由所述获取单元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者抑制动作的控制,
所述控制单元,
判断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是否是文本信息与图像信息的混合信息,
在判断为所述信息是文本信息与图像信息的混合信息的情况下,仅在由所述获取单元正在获取所述文本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还具备:计算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的获取预测时间的计算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在所述获取预测时间超过给定基准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在由所述获取单元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中停止至少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还具备:计算由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信息的获取速度的计算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按照所述获取速度,来控制到停止除了所述获取单元以外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为止的时间。
4.一种终端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过程,获取网络上的信息;
显示过程,显示所述信息;以及
控制过程,在通过所述获取过程正在获取所述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所述获取过程中不需要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所述控制过程中,
判断由所述获取过程获取的所述信息是否是文本信息与图像信息的混合信息,
在判断为所述信息是文本信息与图像信息的混合信息的情况下,仅在由所述获取过程正在获取所述文本信息的期间,进行停止至少所述获取过程中不需要的硬件部的动作或抑制动作的控制。
CN201380063004.8A 2012-12-03 2013-06-19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548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4306 2012-12-03
JP2012-264306 2012-12-03
PCT/JP2013/003813 WO2014087551A1 (ja) 2012-12-03 2013-06-19 端末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4850A CN104854850A (zh) 2015-08-19
CN104854850B true CN104854850B (zh) 2018-01-26

Family

ID=50882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300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54850B (zh) 2012-12-03 2013-06-19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98530B2 (zh)
EP (1) EP2928166A4 (zh)
JP (1) JP6315409B2 (zh)
CN (1) CN104854850B (zh)
WO (1) WO20140875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53825B (zh) * 2013-06-25 2018-04-13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数据浏览方法和装置
JP6514437B2 (ja) * 2014-03-24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JP6458704B2 (ja) * 2014-11-28 2019-01-30 キヤノンマーケティング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
WO2017200370A1 (en) * 2016-05-16 2017-11-23 Motorola Solutions, Inc. Portable communication device
KR102577409B1 (ko) * 2016-08-22 2023-09-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리셋회로,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JP7003962B2 (ja) 2019-04-02 2022-01-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006648B2 (ja) * 2019-04-02 2022-01-24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36099A (ja) * 1997-06-05 1998-12-18 Sony Corp 携帯端末装置
JP2002305475A (ja) 2001-04-04 2002-10-18 Kyocera Corp 省電力状態移行方法、及び移動通信機
JP2003087863A (ja) 2001-09-12 2003-03-20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ブラウザ機能を有する携帯端末
JP4352931B2 (ja) * 2004-02-26 2009-10-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移動無線lan端末およびその省電力方法、およびlanシステム
JP2007214628A (ja) 2006-02-07 2007-08-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情報端末
US20100167787A1 (en) * 2006-06-12 2010-07-01 Itamar Shmuel Weisbrod Mobile phone system and method
JP2009246881A (ja) * 2008-03-31 2009-10-22 Toshiba Corp コンテンツ受信装置
JP2010171902A (ja) * 2009-01-26 2010-08-05 Sumitomo Electric System Solutions Co Ltd 携帯端末装置、データ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638050B1 (ko) * 2009-12-15 2016-07-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8493316B2 (en) * 2010-04-22 2013-07-23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justing backlight intensity based on a progress of a task
US9250691B2 (en) * 2010-12-09 2016-02-02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power management through backlight and other peripheral controls
JP2013114499A (ja) * 2011-11-29 2013-06-10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及び更新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54850A (zh) 2015-08-19
WO2014087551A1 (ja) 2014-06-12
US9398530B2 (en) 2016-07-19
JPWO2014087551A1 (ja) 2017-01-05
JP6315409B2 (ja) 2018-04-25
EP2928166A4 (en) 2016-08-03
US20150312854A1 (en) 2015-10-29
EP2928166A1 (en) 2015-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4850B (zh) 终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1470499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위젯 제작 장치 및 방법
ES2336004T3 (es) Sistema y metodo para la disposicion y realizacion de una presentacion de medios.
KR20080103681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응용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변경을 위한장치 및 방법
CN105446726B (zh) 生成网页的方法和装置
CN106775637A (zh) 一种应用程序的页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US20190095185A1 (en) Application installation package gene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KR101658670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사용자 적응형 어플리케이션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88748A (zh) 一种智能手表显示时间的方法及智能手表
EP1770479A1 (en) Guidance display device
CN112579048A (zh) 小程序集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0152475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省エネ効果表示方法
JP2007141064A (ja)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メニュー表示切り替え方法
JP2006054669A (ja) 情報機器遠隔操作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機器
KR20150002301A (ko) 부팅 시 정보 표시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전자장치 및 휴대 단말기
JP2011070582A (ja) 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1833448B (zh) 一种基于buiw平台的信息条显示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91803B (zh) 创建对象管理引擎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JP2008085791A (ja) モバイル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モバイル機器
CN113176833A (zh) 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775396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输入操作方法和装置、移动终端
JP5284584B2 (ja) 携帯情報端末
JP2014134950A (ja) 携帯端末装置、情報の表示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15053009A (ja) アプリケーション販促装置、アプリケーション販促システム、アプリケーション販促方法、及びアプリケーション販促プログラム
JP2010165232A (ja) 携帯端末カスタマイズシステム、携帯端末カスタマイ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26

Termination date: 201906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