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0933A - 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40933A
CN104840933A CN201510311841.9A CN201510311841A CN104840933A CN 104840933 A CN104840933 A CN 104840933A CN 201510311841 A CN201510311841 A CN 201510311841A CN 104840933 A CN104840933 A CN 104840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em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radix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118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生林
申开玉
申燕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1031184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409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40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40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药物组合物包括中药组合物和西药组合物,药物组合物为中药组合物提取制备后与西药组合物混合制成,中药组合物包括: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蒲颓叶、半夏、杏仁、桃仁、枇杷叶、甘草、皂角、干姜、白果、桑白皮、陈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石膏。本发明处方科学、制备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方便服用,能够迅速治疗咳嗽和哮喘。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咳嗽和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该病人的本身遗传素质、免疫状态、精神心理状态、内分泌和健康状态等主观因素外,变应原、病毒感染、职业因素、气候、药物、运动和饮食等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哮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十余年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哮喘患病率和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全世界约有一亿哮喘患者,已成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一种主要慢性疾病,我国哮喘的患病率约为1%,儿童可达3%,据测算全国约有一千万以上哮喘患者。典型的哮喘,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胸闷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紫绀等,但一般可自行或用自行或用平喘药物等治疗后缓解,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甚至导致哮喘持续状态。咳嗽和哮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长期以来,西医的治疗方法是一直采用抗菌消炎的方法来治疗咳嗽和哮喘。但是,有些病人使用抗菌素治疗一个月也不见效,使得病人非常痛苦,病情说不定还会因为西药加重。因此,根据中医疗法,研发治疗咳嗽和哮喘的中成药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医认为是正气虚,表卫不固,肺脾胃功能失调,不能适应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天人合一,而引起的哮喘咳嗽,目前的治疗药物繁多,但效果不理想,各个方剂的针对性不同,而且中药汤剂的煎煮和服用都十分不便,煎煮时间和服用不当会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影响,不能令人满意。
中国专利CN201410249863.2公开了一种治疗感冒后咳嗽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药颗粒混悬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药物有效成分和药学上适宜的药用辅料,制备所述有效成分的中药原料为:炙麻黄4-6重量份、紫苏叶4-6重量份、地龙4-6重量份、炙枇杷叶4-6重量份、苏子2-4重量份、蝉蜕3-5重量份、前胡3-5重量份、牛蒡子4-6重量份和五味子3-5重量份;按常规方法制成药物有效成分;药学上适宜的药用辅料包括填充剂、稀释剂、粘合剂、增溶剂、助溶剂、吸附剂、矫味剂。该发明所制得的颗粒混悬剂兼有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的优点,口服吸收迅速、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携带运输方便。但是该方法制备的药品气味难闻,口感很差,难以服用下咽。
因此急需一种处方科学、制备方法简单、疗效显著、方便服用的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
发明内容
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从祖国医学宝库中,按照中医组方理论,提取精华,重新组合,使其药物特定针对哮喘症状起作用,发挥治疗咳嗽和哮喘的功效,采用现代生物制药手段,具有处方科学、制备方法简单、加工成本低、疗效显著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药物组合物包括中药组合物和西药组合物,药物组合物为中药组合物提取制备后与西药组合物混合制成,中药组合物包括: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蒲颓叶、半夏、杏仁、桃仁、枇杷叶、甘草、皂角、干姜、白果、桑白皮、陈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石膏,西药组合物包括: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组成:苏子10份~12份、莱菔子10份~12份、白芥子6份~8份、灵芝15份~20份、蒲颓叶10份~15份、半夏10份~12份、杏仁5份~10份、桃仁5份~10份、枇杷叶3份~6份、甘草1份~3份、皂角1份~3份、干姜3份~6份、白果2份~6份、桑白皮3份~6份、陈皮10份~12份、青皮3份~6份、黄苓6份~8份、白芍3份~6份、橘红5份~10份、石膏0.1份~0.3份。
进一步的,西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组成:氨茶碱0.1份~0.3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1份~0.3份。
进一步的,药物组合物还包括:苦参1~3份、茯苓3~6份。
更进一步的,中药组合物重量份组成为:苏子12份、莱菔子11份、白芥子8份、灵芝19份、蒲颓叶12份、半夏10份、杏仁8份、桃仁9份、枇杷叶5份、甘草2份、皂角1份、干姜3份、白果5份、桑白皮4份、陈皮10份、青皮3份、黄苓7份、白芍4份、橘红8份、石膏0.2份、苦参3份、茯苓5份。
其中,上述中草药成分的主要作用为: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能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苏子降气消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灵芝味甘能补,性平偏温,入肺经,补益肺气,温肺化痰,止咳平喘,常可治痰饮证,见形寒咳嗽、痰多气喘者,尤其对痰湿型或虚寒型疗效较好。
白芥子化痰逐饮;散结消肿。主咳喘痰多;胸满胁痛;肢体麻木;关节肿痛;湿痰流注;阴疽肿毒。治乳痈、乳癌、乳腺疼痛、结核、痰饮咳喘,胸胁胀满疼痛,反胃呕吐,中风不语,肢体痹痛麻木,脚气,阴疽,肿毒,跌打肿痛。
蒲颓叶味酸、性平,无毒,主治咳嗽气喘,咳血,痈疽,外伤出血。桃仁,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清肺气。
杏仁,味甘、苦,气温,可升可降,阴中阳也,专入太阴肺经;乃利下之剂,除胸中气逆喘促,止咳嗽,坠痰,润大肠,气闭便难,逐痹散结。
干姜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治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甘草,味甘、气平,性温,可升可降,阳中阳也,无毒;入太阴、少阴、厥阴之经。能调和攻补之药,尤善止诸痛,除阴虚火热,止渴生津;但其性又缓,凡急病最宜用之,能补上中下三焦元气,和诸药解诸急,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补阳不足,大有奇功;养血补胃,身实良方;可除邪热、利咽痛、理中气、坚筋骨、长肌肉、通经脉、利血气、止咳嗽、润肺道。
皂角味辛、性温,微毒,主祛风痰,除湿毒,杀虫;治中风口眼歪斜、头风头痛、咳嗽痰喘、肠风便血、下痢噤口、痈肿便毒、疮癣疥癞。
半夏入肝、脾、肺三经,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内痰眩晕、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症;生用外治痈肿痰核。
枇杷叶味苦、性微寒,归肺、胃经,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白果性平,味甘苦涩,有小毒;入肺、肾经;能敛肺气,定喘嗽,止带浊,缩小便,消毒杀虫。主治哮喘,痰嗽,梦遗,白带,白浊,小儿腹泻,虫积,肠风脏毒,淋病,小便频数,以及疥癣、漆疮、白瘤风等病症。
桑白皮味甘性寒,入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主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消化不良。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青皮味苦、辛,性温;归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胀痛,疝气,乳核,乳痈,食积腹痛。
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白芍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柔肝、平肝止痛。敛阴收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橘红味辛、苦,性温;归膀胱、小肠、肺、脾、大肠、胃经;能散寒燥湿、理气化痰、宽中健胃。主风寒咳嗽;痰多气逆;恶心呕吐;胸脘痞胀。
石膏味甘、辛,大寒,归肺、胃经;用于肺热咳嗽、气喘。邪热袭肺,身发高热、咳嗽、气急鼻煽、口渴欲饮等症。
上述添加的中草药成分的主要作用为:
苦参味苦、性寒,入心、肺,肾、大肠经,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在本发明中,苦参用以泄肺脏之邪气,配合诸药其治疗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在本发明中,茯苓用以补充肾气,提高人体免疫力,辅助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按要求称取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半夏、陈皮,提取后过滤,得到药液和药渣。
第二步,将蒲颓叶、杏仁、桃仁、枇杷叶、甘草、皂角、干姜、白果、桑白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苦参、茯苓混合粉碎后过10目筛,与第一步的药渣一起加水提取,过滤,提取液备用。
第三步,按要求称取石膏和西药组合物,超微粉碎成粉末,备用。
第四步,将第一步得到的药液和第二步得到的提取液合并,经过干燥、粉碎,与第三步中粉末混合后添加辅料,制粒,制成所需要的颗粒剂,或丸剂,或软胶囊剂,或胶囊剂,或片剂。
进一步的,在第一步中,提取的方式为:加入60份~130份重量的清水,煮沸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再煮沸30分钟,反复四次。
进一步的,在第二步中,加水提取的方式为:加药材混合重量20~25倍的纯净水在95℃~100℃的条件下提取6小时~10小时。
进一步的,在第三步中,超微粉碎后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
进一步的,在第四步中,所述提取液干燥的方式为: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或常压高温干燥。
进一步的,在第四步中,提取液经过干燥、粉碎后粒径在10~25μm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是:
1.发明中的药物组合物,中西医结合,利用现代制药工艺,在古方的基础上修改,使疗效更加迅速;
2.发明中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简单、加工成本低;
3.发明中的药物组合物,疗效显著、药力强、见效快,能迅速消除咳嗽症状,同时提高人体免疫力,采用现代工艺制药,方便服用。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用来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绝不限于本发明。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药材原料、试剂材料等,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购买产品。
实施例1
原料药组成:(单位:g)
苏子1200、莱菔子1200、白芥子800、灵芝2000、蒲颓叶1500、半夏1200、杏仁1000、桃仁1000、甘草600、皂角300、枇杷叶300、干姜600、白果600、桑白皮600、陈皮1200、青皮600、黄苓300、白芍600、橘红1000、石膏30、氨茶碱30、马来酸氯苯那敏30、苦参300、茯苓600。
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称取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半夏、陈皮,加入13kg的清水,煮沸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再煮沸30分钟,反复四次后过滤,得到药液和药渣。
(2)按要求称取蒲颓叶、半夏、杏仁、桃仁、甘草、皂角、枇杷叶、干姜、白果、桑白皮、陈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苦参、茯苓混合粉碎过10目筛,与第一步的药渣一起加水222kg在95℃提取10小时,过滤,提取液备用。
(3)按要求称取石膏、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超微粉碎成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的粉末90g,备用。
(4)将(1)得到的药液和(2)得到的提取液,在常压温度为95℃的条件下,浓缩成干膏,经过超微粉碎,得到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的粉末1695g;与(3)中粉末混合后按照药物粉末:淀粉:蔗糖=3:1:1的比例加入淀粉585g、蔗糖585g,混合均匀,制粒,制成颗粒剂,分装,每袋5g,共得颗粒剂585袋。
实施例2
原料药组成:(单位:g)
苏子100、莱菔子100、白芥子60、灵芝150、蒲颓叶100、半夏100、杏仁50、桃仁50、枇杷叶30、甘草10、皂角10、干姜30、白果20、桑白皮30、陈皮100、青皮30、黄苓10、白芍30、橘红50、石膏1、氨茶碱1、马来酸氯苯那敏1、苦参10、茯苓30。
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称取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半夏、陈皮,加入6kg的清水,煮沸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再煮沸30分钟,反复四次后过滤,得到药液和药渣。
(2)按要求称取蒲颓叶、半夏、杏仁、桃仁、甘草、皂角、枇杷叶、干姜、白果、桑白皮、陈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苦参、茯苓混合粉碎过10目筛,与第一步的药渣一起加水12.15kg在97℃提取8小时,过滤,提取液备用。
(3)按要求称取石膏、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超微粉碎成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的粉末3g,备用。
(4)将(1)得到的药液和(2)得到的提取液,在干燥压强为47kPa,温度为71℃条件下将滤液干燥成药物提取物固体;后经过超微粉碎,得到粒径在10μm~25μm的药物组合物粉末81kg,与(2)中粉末混合后加入75%乙醇适量,制粒,以80℃的温度烘1.5小时,干燥后将药物混合物粉末经过压片机压片处理,每片400mg,得到药品210片。
实施例3
原料药组成:(单位:g)
苏子110、莱菔子110、白芥子70、灵芝175、蒲颓叶125、半夏110、杏仁80、桃仁90、枇杷叶50、甘草20、皂角10、干姜30、白果50、桑白皮40、陈皮110、青皮30、黄苓20、白芍40、橘红80、石膏2、氨茶碱2、马来酸氯苯那敏2、苦参30、茯苓50。
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称取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半夏、陈皮,加入9.5kg的清水,煮沸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再煮沸30分钟,反复四次后过滤,得到药液和药渣。
(2)要求称取蒲颓叶、半夏、杏仁、桃仁、甘草、皂角、枇杷叶、干姜、白果、桑白皮、陈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苦参、茯苓混合粉碎过10目筛,与第一步的药渣一起加水20.75kg在100℃提取6小时,过滤,提取液备用。
(3)按要求称取石膏、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超微粉碎成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的粉末6g,备用。
(4)将(1)得到的药液和(2)得到的提取液,在干燥室压力110Pa,加热板温度43℃,在预冻温度-42℃,冻结时间8h;升华干燥方式为直接将搁板温度设定为49℃,冷阱中部循环管温度设定为-44℃,干燥时间为7h的条件下对滤液冷冻干燥处理;后经过超微粉碎,得到粒径在10μm~25μm的药物组合物粉末125g,与(3)中粉末混合后加入70%乙醇适量,拌匀后以60℃的温度烘1小时,制粒,以70℃的温度烘1.5小时,干燥后将药粉混合物粉末经过制粒机装胶囊处理,每粒装胶囊400mg,得到胶囊327粒。
实施例4
原料药组成:(单位:g)
苏子1200、莱菔子1100、白芥子800、灵芝1900、蒲颓叶1200、半夏1000、杏仁800、桃仁900、枇杷叶500、甘草200、皂角100、干姜300、白果500、桑白皮400、陈皮1000、青皮300、黄苓700、白芍400、橘红800、石膏20、氨茶碱20、马来酸氯苯那敏20、苦参300、茯苓500。
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称取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半夏、陈皮,加入12kg的清水,煮沸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再煮沸30分钟,反复四次后过滤,得到药液和药渣。
(2)按要求称取蒲颓叶、半夏、杏仁、桃仁、甘草、皂角、枇杷叶、干姜、白果、桑白皮、陈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苦参、茯苓混合粉碎过10目筛,与第一步的药渣一起加水191kg在97℃提取8小时,过滤,提取液备用。
(3)按要求称取石膏、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超微粉碎成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的粉末60g,备用。
(4)将(1)得到的药液和(2)得到的提取液,在进风温度205℃、入料流量65mL/min、喷头转速25000r/min时喷雾干燥得到药物粉末1.285kg;与(3)中粉末混合后加入蜂蜡、氢化棕榈油、大豆磷脂充分搅拌,混合均匀,静置,抽真空,待药液中气泡基本去除,用已化好的胶液压丸,每粒装400mg压制,得到软胶囊7600粒。
实施例5
原料药组成:(单位:kg)
苏子1.1、莱菔子1.2、白芥子0.7、灵芝1.8、蒲颓叶1.4、半夏1.1、杏仁1、桃仁1、枇杷叶0.4、甘草0.2、皂角0.1、干姜0.5、白果0.4、桑白皮0.3、陈皮1.1、青皮0.5、黄苓0.1、白芍0.5、橘红0.9、石膏0.02、氨茶碱0.03、马来酸氯苯那敏0.01、苦参0.15、茯苓0.45。
通过如下方法制备:
(1)称取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半夏、陈皮,加入11kg的清水,煮沸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再煮沸30分钟,反复四次后过滤,得到药液和药渣。
(2)按要求称取蒲颓叶、半夏、杏仁、桃仁、甘草、皂角、枇杷叶、干姜、白果、桑白皮、陈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苦参、茯苓混合粉碎过10目筛,与第一步的药渣一起加水193kg在99℃提取9小时,过滤,提取液备用。
(2)按要求称取石膏、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超微粉碎成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的粉末60g,备用。
(3)将(1)得到的提取液,在常压温度为95℃的条件下,浓缩成干膏,经过超微粉碎,得到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的粉末1.32kg;与(3)中粉末混合后加入蜂蜜4.3kg,经过起模、成型、盖面制得每粒10g的丸剂566粒。
实验例1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本实施例2通过小鼠口服给药药物半数致死量的测定,考察了实施例2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取小鼠30只,每组10只,分3组,即高、中、低3个剂量组(0.8、0.4、0.2ml/15g)灌胃给药3次/日,预测药物半数致死量的范围。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测不出半数致死量,故将药物灌胃给药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改做最大体积下之最大弄点—最大耐受量的测定。
取小鼠30只,空腹12小时后,以预测选定的0.8ml/15g计量逐只灌胃给药给受试动物3次/日,连续观察7天。
在灌胃给受试品24小时,小鼠自发性活动下降,摄食、摄水减少;第二天自发性活动逐渐趋于正常,大、小便未见异常,小鼠活动、摄食量、体重增长、粪便等均正常,观察期满后受试小鼠全部存活。
观察期满后处死全部受试小鼠肉眼尸检,发现各重要脏器,如心、肝、脾、肺、肾、卵巢、肠、胃等无明显病理形态改变。
药物灌胃给药的最大给药量试验结果表明:30只小鼠给药后均无明显的毒性反应,一周内亦无死亡。给小鼠灌胃给药药物后测得最大耐受量为43.9g/kg·d,如按临床成人口服剂量8.0g/60kg计算,则该药的小鼠一日灌胃最大耐受量为临床成人一日口服量的[(43.9g/kg)÷(8.0g/60kg)≈329]倍。说明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安全性好。
实验例2
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观察
1、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患者共4000例,年龄25岁以下20例,26~55岁76例,56岁以上24例,平均分成2组,每份2000人,一份治疗组,一份对照组,两份的人员组成相同。
2、诊断标准
哮喘的典型症状为咳嗽、气阻、咳痰、呼吸急促、喉中痰鸣、声如拉锯。
哮喘病患者发生程度不等,咳嗽、气阻、咳痰,有时会痰中带血,严重的引起气管炎和肺管破裂,甚至不能长时间行走,上台阶困难,严重者日常生活也不得安宁。
3、治疗方法
选用上述实验例1药剂,给患者服用,每日2次,每次1剂,分两次温服。3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哮喘症状痊愈,恢复正常;
有效:哮喘症状减轻,病情逐步好转;
无效:达不到好转标准者。
5、治疗结果(见下表):
类型 显效 有效 治愈率 有效率
治疗组 1300 1980 65% 99%
对照组 40 1960 2% 98%
在上述治疗中,治疗组用本发明药物治疗哮喘患者1300例,结果有效1980例,有效率99%,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高的治愈率和有效率,由此认为,本发明药物治疗哮喘、咳嗽具有显著的疗效。
以上仅为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中药组合物和西药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为中药组合物提取制备后与西药组合物混合制成,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蒲颓叶、半夏、杏仁、桃仁、枇杷叶、甘草、皂角、干姜、白果、桑白皮、陈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石膏,所述西药组合物包括:氨茶碱、马来酸氯苯那敏,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组成:苏子10份~12份、莱菔子10份~12份、白芥子6份~8份、灵芝15份~20份、蒲颓叶10份~15份、半夏10份~12份、杏仁5份~10份、桃仁5份~10份、枇杷叶3份~6份、甘草1份~3份、皂角1份~3份、干姜3份~6份、白果2份~6份、桑白皮3份~6份、陈皮10份~12份、青皮3份~6份、黄苓6份~8份、白芍3份~6份、橘红5份~10份、石膏0.1份~0.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西药组合物由下述重量份组成:氨茶碱0.1份~0.3份、马来酸氯苯那敏0.1份~0.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还包括:苦参1~3份、茯苓3~6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中药组合物重量份组成为:苏子12份、莱菔子11份、白芥子8份、灵芝19份、蒲颓叶12份、半夏10份、杏仁8份、桃仁9份、枇杷叶5份、甘草2份、皂角1份、干姜3份、白果5份、桑白皮4份、陈皮10份、青皮3份、黄苓7份、白芍4份、橘红8份、石膏0.2份、苦参3份、茯苓5份。
5.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01:按要求称取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灵芝、半夏、陈皮,提取后过滤,得到药液和药渣;
步骤S02:将蒲颓叶、杏仁、桃仁、枇杷叶、甘草、皂角、干姜、白果、桑白皮、青皮、黄苓、白芍、橘红、苦参、茯苓混合粉碎后过10目筛,与步骤S01的药渣一起加水提取,过滤,提取液备用;
步骤S03:按要求称取石膏和西药组合物,超微粉碎成粉末,备用;
步骤S04:将步骤S01得到的药液和步骤S02得到的提取液合并,经过干燥、粉碎,与步骤S03中粉末混合后添加辅料,制粒,制成所需要的颗粒剂,或丸剂,或软胶囊剂,或胶囊剂,或片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1中,所述提取的方式为:加入60份~130份重量的清水,煮沸30分钟,冷却至室温后再煮沸30分钟,反复四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2中,所述加水提取的方式为:加药材混合重量20~25倍的纯净水在95℃~100℃的条件下提取6小时~10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3中,所述超微粉碎后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4中,所述提取液干燥的方式为:喷雾干燥,或真空干燥,或真空冷冻干燥,或常压高温干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04中,提取液经过干燥、粉碎后粒径在10μm~25μm之间。
CN201510311841.9A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48409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1841.9A CN104840933A (zh)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11841.9A CN104840933A (zh)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40933A true CN104840933A (zh) 2015-08-19

Family

ID=538411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11841.9A Pending CN104840933A (zh) 2015-06-09 2015-06-09 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40933A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3054A (zh) * 2000-12-26 2002-01-30 高守荣 止咳平喘药剂
CN1730068A (zh) * 2005-08-04 2006-02-08 刘益斌 一种治疗咳喘的药物颗粒
CN103656009A (zh) * 2013-12-11 2014-03-26 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痰喘的中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3054A (zh) * 2000-12-26 2002-01-30 高守荣 止咳平喘药剂
CN1730068A (zh) * 2005-08-04 2006-02-08 刘益斌 一种治疗咳喘的药物颗粒
CN103656009A (zh) * 2013-12-11 2014-03-26 山东中大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痰喘的中药组合物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贾育新: "贾斌教授治疗咳喘经验探析",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
连秀英: "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的体会", 《内蒙古中医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00417B (zh) 一种治疗牛羊瘤胃鼓气的中药组合物
CN102106965B (zh) 一种治疗软组织急性损伤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53028A (zh) 一种治疗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47536A (zh) 一种治疗痔疮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81153A (zh) 治疗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02416144A (zh) 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
CN102805834B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60773A (zh) 用于治疗心肌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21332A (zh) 治疗肛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473401C (zh) 一种预防和治疗脑血栓及后遗症的中药制剂
CN104435641A (zh)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中药制剂
CN103816420A (zh)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CN107854662A (zh) 一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0861B (zh) 一种治疗霍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40933A (zh) 一种治疗咳嗽和哮喘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0351B (zh) 治疗偏头疼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36857B (zh) 一种治疗痿症的中药
CN102580032A (zh) 具有促排石作用的中药组合物片剂、散剂、口服液及制备方法
CN102988883B (zh) 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98781A (zh) 一种治疗急性胃肠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05079319A (zh)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剂
CN105796881A (zh) 一种含有艾叶的治疗脓毒症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56617A (zh) 一种治疗肝郁化火证的内服中药丸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2919A (zh) 一种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88344A (zh) 一种用于治疗肝胆结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