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816420A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816420A CN103816420A CN201410081883.3A CN201410081883A CN103816420A CN 103816420 A CN103816420 A CN 103816420A CN 201410081883 A CN201410081883 A CN 201410081883A CN 103816420 A CN103816420 A CN 10381642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uctus
- parts
- acne
- semen
- chinese medic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药食同源用于祛痘组合物,从内部着手,清毒、化湿、调节内分泌,根治青春痘痤疮。发明人参考现代药理研究,遵循中医学理论,秉着以口服中药制剂为本,外擦中药制剂为辅的原则进行治疗。以白茅根、枸杞子、佛手、鱼腥草、八角茴香、葛根、山楂、胖大海、枳椇子、玉竹、桔红、桑葚、肉桂、桂圆、金银花、薄荷、紫苏子、莲子、蒲公英、酸枣仁为原料,清热解毒、调节内分泌并带来祛痘的功效,使顽固性痤疮得到缓解或痊愈。本组合物配方全部来自药食同源的药物,原料来源广泛、价格底料、毒副作用小,适宜产业化生产和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祛除痤疮的中草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痤疮是毛囊皮脂腺单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好发于青少年,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很大,但青春期后往往能自然减轻或痊愈。临床表现以好发于面部的粉刺、丘疹、脓疱、结节等多形性皮损为特点。痘是痤疮的俗称,又叫“青春痘”、“暗疮,,或“粉刺”,是常见的一种皮脂腺慢性病,是由于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发的一种皮肤病。青春期时,体内的荷尔蒙会刺激毛发生长,促进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毛发和皮脂腺因此堆积许多物质,使油脂和细菌附着,引发皮肤红肿的反应。由于这种症状常见于青年男女,所以才称它为“青春痘”。其实,青少年不一定都会长青春痘,而青春痘也不一定只长在青少年的身上。还有一种成年人顽固性的“痘”,是由于其体内激素分泌失衡、饮食不当、生活无规律等造成的。
祛痘是运用医学技术或方法消除青春痘的过程。目前市面上祛痘的产品很多如:祛痘洗面奶、祛痘面膜、祛痘液,祛痘胶囊等,由于皮肤的正常代谢周期是一个月左右,中医祛痘抓住长痘痘的根本原因,遵循祖国医学“口服治本、外擦治标、标本兼治,,的祛痘原理。以皮肤自然新陈代谢周期为一个疗程,用中药调节体内,使脏腑功能正常,从根本解决皮脂腺皮脂分泌过多的问题,配合外用中药祛痘水,中药祛痘面膜。内外双管齐下,运用配方祛痘理论彻底祛除痤疮,粉刺,青春痘。西药与中药相比,见效快,但是副作用较大容易反弹。
因此,仅仅依靠市面上现有的洗面奶、抗生素、雄性激素等仅能起到治标的作用,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祛除该类成年人顽固性的“痘”的问题,而且还有具有一定副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人在研究实践中认为,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顽固性的痤疮、青春痘虽生长在皮肤表面,但与脏腑功能失调息息相关,如肺热,肝气阻滞,血热内盛,胃肠道肝胆湿热等原因。这些因素会引起:1.内分泌功能失调,激素分泌增高;2.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堆积;3.毛囊口上皮过度增生角化,皮脂排出不畅;4.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导致毛囊炎症反应等。因此,对于青少年及部分成年人顽固性的痤疮、青春痘的祛痘必须内外结合才能标本兼治。
本发明的一种药食同源的药品构成的祛痘药物组合物,是根据中医理论,内服外用;从内部着手,清毒、化湿、调节内分泌,根治青春痘及成人顽固性痤疮。发明人参考现代药理 研究,遵循中医学理论,秉着以口服中药制剂为本,外擦中药制剂为辅的原则进行治疗。以白茅根、枸杞子、佛手、鱼腥草、八角茴香、葛根、山楂、胖大海、枳椇子、玉竹、桔红、桑葚、肉桂、桂圆、金银花、薄荷、紫苏子、莲子、蒲公英、酸枣仁为原料,清热解毒、调节内分泌并带来祛痘的功效,使顽固性痤疮得到缓解或痊愈。
本发明所选用药物的功能主治分别为:
1.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Imperata cμlindrica Beauv.var.ma jor(Nees)C.E.Hubb.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胃、膀胱经。【功能与主治】凉血止盘,清热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湿热黄疸,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2.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功能与主治】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
3.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L var.sarcodac-tyl is Swingle的干燥果实。【性味与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功能与主治】疏肝理气,和胄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4.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性味与归经】辛,微寒。归肺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5.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ium verum Hook.f.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肾、脾、胃经。【功能与主治】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
6.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性味与归经】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功能与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7.山楂:为蔷薇科植物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ida Bge.var.majorN.E.Br.或山楂Crataegus pin.nati fida Bge.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与归经】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能与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胸痹心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8.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与归经】甘,寒。归肺、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清热润肺.利咽开音,润肠通便。用于肺 热声哑,干咳无痰,咽喉干痛,热结便闭,头痛目赤。
9.枳椇子:别名拐枣、鸡爪树,鸡脚爪、万字果、万寿果、桔扭子等,为鼠李科枳椇属植物拐枣Hovenia dulcis Thunb.,以树皮与种子入药。树皮全年可采;种子于果熟时采集晒干,碾碎果壳收种子。【性味与归经】甘,平。【功能与主治】清热利尿,止咳除烦,解酒毒。用于热病烦渴,呃逆,呕吐,小便不利,酒精中毒。
10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的干燥根茎。【性味与归经】甘,微寒。归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11.桔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桔CitrusgrandisOsbeckvar.tomentosaHort.或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功能主治】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12.桑葚:【性味与归经】甘;酸;性寒。归肝;肾经。【功效与主治】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不足和血虚精亏的头晕目眩;腰酸耳鸣;须发早白;失眠多梦;津伤口渴;消渴;肠燥便秘。
13.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性味与归经】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能与主治】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14.桂圆:【拉丁名】:Euphoria longan(Lour.)Steud.【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入肝、心、脾三经。”。【功能与主治】:泻火解毒;治感冒,疟疾,疔肿,痔疮。
15.薄荷: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与归经】辛,凉。归肺、肝经。【功能与主治】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败坏气。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16.紫苏子: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与归经】味辛,性温。归肺经。功效降气消痰、【功能与主治】止咳平喘、润肠。
17.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与归经】甘、涩,平。归脾、肾、心经。【功能与主治】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18.枸杞子:为茄科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肝、肾经。【功能与主治】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 耳鸣,阳萎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19.金银花:【性味】性甘、寒;【功能主治】有清热、解毒、消炎、抗菌之作用。《本草纲目》载“金银花,善于化毒,故治痈疽、肿毒、疮癣等”。自古以来,金银花常用于清热解毒,治疗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疡等症,亦用于风热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抑菌、抗病毒、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等作用。
20.蒲公英:为菊科植物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碱地蒲公英Taraxacum borealisinense Kitam.或同属种植物的干燥全草。【性味与归经】苦、干,寒。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本发明一种中草药祛痘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
白茅根3-5份、枸杞子3-5份、佛手3-5份、鱼腥草3-5份、八角茴香3-5份、葛根3-5份、山楂3-5份、胖大海3-5份、枳椇子2-6份、玉竹2-6份、桔红2-6份、桑葚2-6份、肉桂2-6份、桂圆2-6份、薄荷1-4份、紫苏子0.1-3份、莲子0.1-3份、金银花0.1-3份、蒲公英0.1-3份、酸枣仁0.1-3份。
进一步的,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
白茅根4份、枸杞子4份、佛手4份、鱼腥草4份、八角茴香4份、葛根4份、山楂4份、胖大海4份、枳枳子3份、玉竹3份、桔红3份、桑葚3份、肉桂3份、桂圆3份、薄荷2份、紫苏子1份、莲子1份、金银花1份、蒲公英1份、酸枣仁1份。
一种中草药祛痘组合物,所述具体步骤如下:
1)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组分及用量称取各原料药,并用纯化水洗净;
2)将原料药装入加热器皿中,放入适量纯化水,用100-150℃的温度蒸15-30分钟,冷却至室温,干燥后将其粉碎成粗末备用;
3)将粉碎后备用的中药混合粉碎成300-400目粉末,混合均匀后,即得成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组方严谨,药少力专全部选用“药食同源”的药材,毒副作用小,使用安全。
2.本发明组方,且全部选用“药食同源”的药材,口感较好,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及改善人体健康和的治疗疾病有效成分,且有宜人的芳香气味、口感好,不含蔗糖,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还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提高免疫力,达到保健、美容、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本发明组方采用内服外用的祛痘治疗方式,能够通过内服补充患者体内微量元素、维 生素等,改善体内环境,减少“长痘”的内因,并结合药物外敷,促进痤疮成熟、结疤。通过内外因素的调理,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有效消除形成痤疮的内外因素,达到较好的效果。
4.本发明药材原料容易获取,成本低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一种中药祛痘组合物。
实施例1:
取白茅根30g、枸杞子30g、佛手30g、鱼腥草30g、八角茴香30g、葛根30g、山楂30g、胖大海30g、枳椇子20g、玉竹20g、桔红20g、桑葚20g、肉桂20g、桂圆20g、薄荷10g、紫苏子1g、莲子1g、金银花1g、蒲公英1g、酸枣仁1g,洗净,放入高压锅内,锅内放入适量纯化水,将温度控制在120℃左右,高压隔水蒸40分钟,冷却至室温,晒干后粉碎成粗末备用;
按然后将粉碎后备用的中药材混合粉碎成300目粉末,混合均匀后,按每袋10g的用量装入袋状包装袋,即得成品。
实施例2:
取白茅根50g、枸杞子50g、佛手50g、鱼腥草50g、八角茴香50g、葛根50g、山楂50g、胖大海50g、枳椇子60g、玉竹60g、桔红60g、桑葚60g、肉桂60g、桂圆60g、薄荷40g、紫苏子30g、莲子30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酸枣仁30g,洗净,放入高压锅内,锅内放入适量纯化水,将温度控制在130℃左右,高压隔水蒸20分钟,冷却至室温,烘干后粉碎成粗末备用;
按然后将粉碎后备用的中药混合粉碎成400目粉末,混合均匀后,按每袋50g的用量装入袋状包装袋,即得成品。
实施例3:
取白茅根40g、枸杞子40g、佛手40g、鱼腥草40g、八角茴香40g、葛根40g、山楂40g、胖大海40g、枳椇子30g、玉竹30g、桔红30g、桑葚30g、肉桂30g、桂圆30g、薄荷20g、紫苏子10g、莲子10g、金银花10g、蒲公英10g、酸枣仁10g,洗净,放入电高压锅内,锅内放入适量纯化水,将温度控制在110℃左右,高压隔水蒸40分钟,冷却至室温,自然风干后粉碎成粗末备用;
按然后将粉碎后备用的中药混合粉碎成300目粉末,混合均匀后,按每袋30g的用量装入袋状包装袋,即得成品。
实施例4:
取白茅根35g、枸杞子35g、佛手45g、鱼腥草45g、八角茴香40g、葛根40g、山楂35g、胖大海35g、枳椇子20g、玉竹30g、桔红60g、桑葚60g、肉桂25g、桂圆60g、薄荷40g、紫苏子25g、莲子15g、金银花18g、蒲公英27g、酸枣仁13g,洗净,放入电高压锅内,锅内放入适量纯化水,将温度控制在150℃左右,高压隔水蒸20分钟,冷却至室温,冻干后粉碎成粗末备用;
按然后将粉碎后备用的中药混合粉碎成300目粉末,混合均匀后,按每袋20g的用量装入袋状包装袋,即得成品。
实施例5:
取白茅根45g、枸杞子30g、佛手45g、鱼腥草30g、八角茴香35g、葛根45g、山楂45g、胖大海45g、枳椇子35g、玉竹55g、桔红55g、桑葚55g、肉桂25g、桂圆25g、薄荷15g、紫苏子2g、莲子3g、金银花3g、蒲公英3g、酸枣仁3g,洗净,放入电高压锅内,锅内放入适量纯化水,将温度控制在130℃左右,高压隔水蒸30分钟,冷却至室温,晒干后粉碎成粗末备用;
按然后将粉碎后备用的中药混合粉碎成400目粉末,混合均匀后,按每袋30g的用量装入袋状包装袋,即得成品。
治疗痤疮、青春痘疗效观察
痤疮、青春痘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见于青春期的男女,好发于面部,影响容貌。2012年-2013年采用本发明生产的产品用于痤疮1-3级的患者30使用例,取得良好效果。
典型临床病例入选标准:
入选标准: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符合痤疮1-3级的患者的诊断标准,使用本发明产品期间及使用前的30天内未使用任何药物,而且没有合并其他疾病。
剔除标准:对本发明产品过敏者;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者;症状性痤疮、青春痘;中断治疗及不能复诊者。
入选病例30例,入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病人。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38岁,最小13岁,平均21岁;病程最短3周,最长5年。
用药及观察方法:一天的早中晚饭后,各取一袋粉末用开水泡开后食用;早、中、晚3次将粉末用纯化水调匀,使用时取医用棉签,在受损肌肤等同面积上均匀涂抹,每日服用、外敷三次,十天为一个疗程。
于治疗前和治疗期间的4个疗程进行临床评分。评分的方法为将临床表现炎症丘疹、脓庖按无-0,轻-1,中-2,重-3,评分后累加起来既为临床得分;
治疗后临床改善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
疗效判定:采用4级标准
痊愈临床改善率≥95%;显效临床改善率<95%,≥60%;
有效临床改善率<60%,≥20%;无效临床改善率<20%;
痊愈加显效合计为有效率。
治疗结果见表1
痊愈(例%) | 显效(例%) | 有效(例%) | 无效(例%) | 有效率(%) | |
第一疗程(10天后) | 0 | 10(33.3%) | 12(40%) | 8(26.7%) | 73.3% |
第二疗程(20天后) | 3(10%) | 9(30%) | 12(40%) | 6(20%) | 80% |
第三疗程(30天后) | 5(16.7%) | 12(40%) | 8(26.7%) | 5(16.7%) | 83.3% |
第四疗程(40天后) | 6(20%) | 14(46.7%) | 7(23.3%) | 3(10%) | 90% |
表1
副作用观察:
病例1:刘某,女,28岁。面部起顽固性痤疮、粉刺、红色丘疹1年多,查体见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红色丘疹,额部、双颊为著。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的产品及用量进行内服外用进行治疗,每日服用3次、每次一袋,每日外用3次、每次外用1/3袋,第二疗程后粉刺及丘疹减少;第四疗程后丘疹、粉刺全部消失,双颊原先较痤疮较重的部位仅有少许痘印,痊愈。
病例2:廖某,男,17岁。面部起粉刺、红色丘疹2年余,查体见面部密集米粒大小粉刺及粟粒大红色丘疹,额部、双颊为著。诊断寻常性痤疮。采用本发明实施例2的的产品及用量进行内服外用进行治疗,每日服用3次、每次一袋,每日外用3次、每次外用1/3袋,第一疗程后皮疹明显减少;第二疗程后大部分消失丘疹消失;第三疗程后丘疹、脓庖全部消失,残留米粒大小粉刺。
病例3:蒋某,女,18岁。面部常年患有红色丘疹、脓庖已达3年多,查体见面部多个丘疹、脓庖,绿豆粒大小,少许粉刺。采用本发明实施例3的的产品及用量进行内服外用进行治疗,每日服用3次、每次一袋,每日外用3次、每次外用1/3袋。第一疗程后皮疹明显减少,第二疗程后大部分红色丘疹消失,第四疗程后痊愈。
病例4:甘某,女,12岁。面部起红色丘疹、脓疱8个月,查体见面部密集粟粒大红色丘疹、脓疱,分布对称,额部、双颊为著。诊断寻常性痤疮。采用本发明的的产品及用量进行内服外用进行治疗,每日服用3次、每次一袋,每日外用3次、每次外用1/3袋。第一疗程后皮疹明显减少,第二疗程后大部分红色丘疹消失,第四疗程后仅残留少许粉刺。
病例5、何某,男,31岁。面部患痤疮多年,查体见面部密集粉刺及粟粒大红色丘疹、脓疱,额部、双颊为著。采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产品及用量进行内服外用进行治疗,每日服用3次、每次一袋,每日外用3次、每次外用1/3袋,第三疗程后脓疱大部分消失,丘疹减少;第四疗程后丘疹大部分消失、仅有少许红色痘印和少许粉刺,效果显著,有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中草药祛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
白茅根3-5份、枸杞子3-5份、佛手3-5份、鱼腥草3-5份、八角茴香3-5份、葛根3-5份、山楂3-5份、胖大海3-5份、枳椇子2-6份、玉竹2-6份、桔红2-6份、桑葚2-6份、肉桂2-6份、桂圆2-6份、薄荷1-4份、紫苏子0.1-3份、莲子0.1-3份、金银花0.1-3份、蒲公英0.1-3份、酸枣仁0.1-3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草药祛痘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
白茅根4份、枸杞子4份、佛手4份、鱼腥草4份、八角茴香4份、葛根4份、山楂4份、胖大海4份、枳椇子3份、玉竹3份、桔红3份、桑葚3份、肉桂3份、桂圆3份、薄荷2份、紫苏子1份、莲子1份、金银花1份、蒲公英1份、酸枣仁1份。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组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组分及用量称取各原料药,并用纯化水洗净;
2)将原料药装入加热器皿中,放入适量纯化水,用100-150℃的温度蒸15-30分钟,冷却至室温,干燥后将其粉碎成粗末备用;
3)将粉碎后备用的中药混合粉碎成300-400目粉末,混合均匀后,即得成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81883.3A CN103816420A (zh) | 2014-03-07 | 2014-03-07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81883.3A CN103816420A (zh) | 2014-03-07 | 2014-03-07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816420A true CN103816420A (zh) | 2014-05-28 |
Family
ID=50751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81883.3A Pending CN103816420A (zh) | 2014-03-07 | 2014-03-07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3816420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4103A (zh) * | 2014-11-19 | 2015-04-01 | 朴正爱 | 一种天然植物降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727011A (zh) * | 2017-01-04 | 2017-05-31 | 广州聚澜健康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祛痘润肤水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92887A (zh) * | 2013-08-19 | 2013-11-20 | 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 金银花保健茶 |
-
2014
- 2014-03-07 CN CN201410081883.3A patent/CN10381642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92887A (zh) * | 2013-08-19 | 2013-11-20 | 湖北神农本草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 金银花保健茶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洪普等: "中医治疗痤疮临床研究概况", 《山东中医杂志》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74103A (zh) * | 2014-11-19 | 2015-04-01 | 朴正爱 | 一种天然植物降糖剂及其制备方法 |
CN106727011A (zh) * | 2017-01-04 | 2017-05-31 | 广州聚澜健康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祛痘润肤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58045A (zh) | 一种润肠通便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825970A (zh) | 一种诺丽果浆保健品 | |
CN105749179A (zh) | 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512616B (zh) | 一种中草药祛痘组合物 | |
CN104740437A (zh) | 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16440A (zh)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
CN106266999A (zh) | 一种治疗心神不安及心悸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805834B (zh) | 一种治疗胃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394030B (zh) | 一种治疗肝郁脾虚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079676A (zh) |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16420A (zh)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
CN104491596A (zh) | 一种治疗肝肾阴虚型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应用 | |
CN103479971A (zh) | 用于治疗肝阳上亢的中药制剂 | |
CN102247473A (zh) | 一种治疗青春痘的中药配方 | |
CN103800744A (zh)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
CN105362914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521332A (zh) | 治疗肛裂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4771585A (zh) | 一种治疗急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3800740A (zh)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
CN103800742A (zh)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
CN103656199B (zh) | 一种治疗肾阴不足证型咳嗽的中药 | |
CN103330861B (zh) | 一种治疗霍乱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860968A (zh)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
CN103816439A (zh) | 一种全部以药食同源药材制备的祛痘组合物 | |
CN105079319A (zh) | 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方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