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32267A -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32267A
CN104832267A CN201410068176.0A CN201410068176A CN104832267A CN 104832267 A CN104832267 A CN 104832267A CN 201410068176 A CN201410068176 A CN 201410068176A CN 104832267 A CN104832267 A CN 1048322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ump
motor
water tank
warming apparatus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681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丕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0681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832267A/zh
Publication of CN1048322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322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0Cooling circuit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part of engine or machin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2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cutting in and out of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10Pumping liquid coolant; Arrangements of coolant pumps
    • F01P2005/105Using two or mor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2007/14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using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发动机具有冷却循环系统,暖机装置包括:副水箱、第一水泵和控制器。副水箱适于与冷却循环系统相连。第一水泵分别与副水箱和冷却循环系统相连以将冷却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液泵入到副水箱内且将副水箱内的冷却液泵入到冷却循环系统内。控制器与第一水泵相连以控制第一水泵的运行状态。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实现了发动机热量的回收再利用,保证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又由于发动机在低温状态下能够快速加热和启动,使得发动机内机油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降低机油粘度,减少低温状态下发动机的机械摩擦损失,进而达到减少消耗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的目的。

Description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节能减排的低碳要求不断提高,因此精确的控制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保证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始终工作在最佳温度状态,成为当前发动机热管理的主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该暖机装置可提高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精确控制,保证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始终工作在最佳温度状态,进而达到发动机的节能减排的要求。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的汽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所述发动机具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暖机装置包括:副水箱,所述副水箱适于与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相连;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分别与所述副水箱和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相连以将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液泵入到所述副水箱内且将所述副水箱内的冷却液泵入到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内;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以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运行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通过设置副水箱、第一水泵和控制器,使得暖机装置可将发动机多余的热量存储在副水箱内,并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又将该部分热量回馈至发动机,从而减少了发动机的热量排放,实现了发动机热量的回收再利用,进而提高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由于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暖机装置可提高冷却循环系统内冷却液的温度,使得发动机的温度提高,从而实现冷却循环系统的动态管理,同时发动机能够快速启动和热车,进而保证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始终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又由于发动机在低温状态下能够快速加热和启动,使得发动机内机油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降低机油粘度,减少低温状态下发动机的机械摩擦损失,进而达到减少消耗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的目的。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暖机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副水箱内冷却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运行状态。从而使得控制器的控制过程简单、容易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暖机装置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连接在所述副水箱和所述冷却循环系统之间,所述第一水泵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个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第一控制阀。
进一步地,所述暖机装置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一水泵串联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其中一个上。由此,当第一水泵停止时,第二控制阀可截止第一水泵所在的连接管内的冷却液的流动,从而避免冷却液冲击第一水泵造成第一水泵的损坏。
更进一步地,所述暖机装置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另一个上,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水泵的动作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动作一致。从而提高副水箱和冷却循环系统之间冷却液的流通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第一水泵的负荷,从而延长第一水泵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的行车电脑相连以根据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动作。由此,暖机装置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工况精确控制发动机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实现发动机的精确的“热管理”。
具体地,在所述发动机处于热机状态或处于冷启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开启。由此,暖机装置可实现发动机的快速暖机,大大提升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大幅度降低发动机的启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副水箱包括:壳体,壳体内限定出盛装冷却液的容纳空间;隔热保温层,隔热保温层设在壳体的外表面上。从而提高副水箱的保温性,减少储存在副水箱内的冷却液的热量流失,使得发动机在低温状态下可获得更多热量,进而提高暖机装置的实用性。
可选地,副水箱还包括防腐材料层,所述防腐材料层设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从而避免冷却液腐蚀副水箱,进而延长暖机装置的寿命。同时,也避免了因副水箱腐蚀导致冷却液的污染。由于副水箱与冷却循环系统相连,因此也避免了冷却循环系统内冷却液的污染,进而避免污染的冷却液造成管路的阻滞。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冷却循环系统;暖机装置,所述暖机装置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暖机装置100、冷却循环系统200、
副水箱1、壳体11、容纳空间12、隔热保温层13、
第一水泵21、
控制器3、温度传感器4、
第一通道51、第二通道52、
第一控制阀61、第二控制阀6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100,其中,发动机具有冷却循环系统,冷却循环系统用于将发动机的部分热量散发出去,以保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发动机的冷却循环系统有风冷系和水冷系之分,以空气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为风冷系,以冷却液为冷却介质的冷却系为水冷系,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发动机采用水冷系的冷却循环系统200散热,为简练描述语言,下方描述中的冷却循环系统均指的是水冷系冷却循环系统200。需要说明的是,发动机、水冷系冷却循环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等已为现有技术,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
具体地,冷却循环系统200包括水套、水泵、节温器、散热器等组成构件,各个组成构件通过管路相连,冷却液在冷却循环系统200内循环流动。需要说明的是,冷却循环系统200各组成构件的结构、原理等已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100,如图1所示,包括:副水箱1、第一水泵21和控制器3。
参照图1,副水箱1适于与冷却循环系统200相连。具体地,副水箱1内盛装了冷却液,副水箱1通过连接管与冷却循环系统200相连。其中,连接管可以与冷却循环系统200的组成构件相连,连接管也可以与冷却循环系统200的组成构件之间的管路相连,只要副水箱1与冷却循环系统200之间可通过连接管交换冷却液即可。例如,连接管可以与水套相连,连接管也可以与散热器相连,连接管还可以与水套和散热器之间的管路相连。
进一步地,连接管与冷却循环系统200的连接位置可以根据暖机装置100的使用要求来具体设计,例如,副水箱1需要储存预定温度范围内的冷却液,此时可根据冷却液在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温度值选定连接管的连接位置。
更具体地,连接管可以是硬管,连接管也可以是软管,且连接管的材料不作具体限定,例如连接管可以是金属管、非金属管或者其他材质管。
参照图1,第一水泵21分别与副水箱1和冷却循环系统200相连,控制器3与第一水泵21相连以控制第一水泵21的运行状态。其中,第一水泵21设在连接管上,控制器3控制第一水泵21将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冷却液泵入到副水箱1内,并将副水箱1内的冷却液泵入到冷却循环系统200内。其中,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冷却液通过连接管流入副水箱1的过程为冷却液的泵入过程,副水箱1内的冷却液通过连接管流入冷却循环系统200的过程为冷却液的泵出过程。
冷却液的泵入过程和泵出过程可调节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从而调节发动机的温度。
具体而言,发动机在正常运行时,发动机的温度较高。冷却循环系统200中的水套设在发动机内,也就是说,发动机内也具有冷却液,散热器设在发动机外,冷却液在冷却循环系统200中流动可将发动机内冷却液的部分热量向外疏散,从而降低发动机的温度,保证发动机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此时,第一水泵21将副水箱1内的低温冷却液泵入冷却循环系统200,并将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高温冷却液泵入副水箱1储存。由此,副水箱1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上升、热量上升,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降低、热量下降,由此,冷却循环系统200需要向外疏散的热量减少,也就是说,暖机装置100将发动机冷却液中需要向外疏散的部分热量储存在副水箱1内。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在同一时间内,低温冷却液的温度低于高温冷却液,低温冷却液和高温冷却液的温度值由暖机装置100的实际设计来决定,这里不具体限定。
当发动机的温度较低,使得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低于副水箱1内的冷却液的温度时,第一水泵21将副水箱1内的高温冷却液泵入冷却循环系统200,并将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低温冷却液泵入副水箱,从而提高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由此,副水箱1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下降、热量降低,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上升、热量上升。当提高了温度的冷却液循环流动至发动机内时,发动机吸收冷却液中的热量,发动机的温度上升。也就是说,暖机装置100将发动机储存在副水箱1内的部分热量又回馈至发动机。
综上,暖机装置100可将发动机多余的热量存储在副水箱1内,并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暖机装置100又将该部分热量回馈至发动机,从而使得发动机能够快速启动和热车。通过控制流入发动机的冷却液的温度,从而保证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能够始终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同时,实现了发动机热量的回收再利用,减少了发动机的热量排放,提高了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
另外,由于发动机在低温状态下能够快速加热和启动,使得发动机内机油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降低机油粘度,减少低温状态下发动机的机械摩擦损失,进而达到减少消耗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的目的。尤其是在冬天寒冷的季节,能实现快速暖机,大大提升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大大降低发动机启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中,冷却液的泵入过程和泵出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例如,连接管为两根,冷却循环系统200中的冷却液由其中一根连接管泵入副水箱1,副水箱1中的冷却液由其中另一根连接管泵入冷却循环系统200。由此,在冷却循环系统200内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上,负责冷却液泵入过程的连接管可设在负责冷却液泵出过程的连接管的上游,同时,负责冷却液泵入过程的连接管和负责冷却液泵出过程的连接管与副水箱1的连接位置也可分隔,从而避免在泵入和泵出的过程中高温冷却液和低温冷却液在连接管附近快速换热,使得副水箱1在储存热量时存入的冷却液温度不高、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副水箱1传输给发动机的热量减少。由此,可提高副水箱1与冷却循环系统200之间的换热效率,从而提高暖机装置100的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100,通过设置副水箱1、第一水泵21和控制器3,使得暖机装置100可将发动机多余的热量存储在副水箱1内,并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又将该部分热量回馈至发动机,从而减少了发动机的热量排放,实现了发动机热量的回收再利用,进而提高发动机的能量利用率。由于在发动机温度较低时,暖机装置100可提高冷却循环系统200内冷却液的温度,使得发动机的温度提高,从而实现冷却循环系统200的动态管理,同时发动机能够快速启动和热车,进而保证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始终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又由于发动机在低温状态下能够快速加热和启动,使得发动机内机油的温度迅速上升,从而降低机油粘度,减少低温状态下发动机的机械摩擦损失,进而达到减少消耗和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的目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3适于与发动机的行车电脑(即ECU)相连,控制器3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控制第一水泵21的动作,由此,控制器3的控制过程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发动机的行车电脑可通过信号线将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传递至控制器3,由此,暖机装置100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信号线的适应性强,控制器3的安装位置可不受行车电脑的位置的限制,便于暖机装置100的合理排布。
具体地,发动机的行车电脑可将发动机的转速、功率、水温等参数传递至控制器3,控制器3将上述参数处理后判断出发动机的运行状态,从而判断出是否需要开启第一水泵21。由此,暖机装置100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工况精确控制发动机内的冷却液的温度,实现发动机的精确的“热管理”。
更具体地,当发动机处于热机状态时,冷却循环系统200中的冷却液温度较高,此时控制器3控制第一水泵21开启,以使副水箱1可储存高温冷却液。其中发动机处于热机状态,指的是发动机稳定运行时的状态,此时发动机内冷却液的温度较高,使得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较高。
在发动机处于冷启动状态时,冷却循环系统200中的冷却液温度较低,此时控制器3控制第一水泵21开启,副水箱1储存的高温冷却液进入冷却循环系统200,冷却循环系统200中的冷却液的温度提高,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温度。尤其是在冬天时,暖机装置100可实现发动机的快速暖机,大大提升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大幅度降低发动机的启动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当然本发明也不限于此,暖机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发动机温度或冷却循环系统200内冷却液温度的检测器,检测器与控制器3相连,当检测到发动机温度或冷却循环系统200内冷却液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检测器控制第一水泵21开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暖机装置100还包括用于检测副水箱1内冷却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4与控制器3相连,控制器3根据温度传感器4检测出的温度控制第一水泵21的运行状态。其中,温度传感器4通过信号线将检测出的温度传递至控制器3。
具体而言,当冷却循环系统200内冷却液的温度较高时,控制器3控制第一水泵21开启,以完成冷却液的泵入过程和泵出过程,直至温度传感器4检测出副水箱1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达到第一预定温度值,此时,控制器3控制第一水泵21停止。从而将冷却循环系统200中的热量存储于副水箱1中。
当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且冷却循环系统200内冷却液的温度较低时,控制器3控制第一水泵21开启,以完成冷却液的泵入过程和泵出过程,直至温度传感器4检测出副水箱1内的冷却液的温度达到第二预定温度值,此时,控制器3控制第一水泵21停止。从而将存储于副水箱1中的热量回馈至冷却循环系统20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预定温度值通常大于第二预定温度值,第一预定温度值和第二预定温度值的具体数值均由实际设计来设定,这里不做具体限定。
综上,控制器3可通过温度传感器4检测的温度值控制第一水泵21的停止动作,从而使得控制器3的控制过程简单、容易实现。
可选地,温度传感器4为至少一个,当温度传感器4为多个时,多个温度传感器4间隔设置,以提高温度检测的准确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暖机装置100包括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并联连接在副水箱1和冷却循环系统200之间。也就是说,连接管为多根,多根连接管中的一部分构成第一通道51,多根连接管中的另一部分构成第二通道52。由此,冷却循环系统200中的冷却液可通过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中的其中一个泵入副水箱1,副水箱1中的冷却液可通过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中的其中另一个泵入冷却循环系统200。
为方便描述,在以下的说明中限定冷却液的泵入过程在第一通道51内进行,冷却液的泵出过程在第二通道52内进行。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泵21设在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的其中一个上,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的另一个上设有一个与控制器3相连的第一控制阀61。由此,当控制器3控制第一水泵21开启时,控制器3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61打开,此时,冷却液的泵入过程和泵出过程可同时进行。当控制器3控制第一水泵21停止时,控制器3同时控制第一控制阀61关闭,此时,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内的冷却液同时停止流动,从而可减少冷却循环系统200内的冷却液和副水箱1内的冷却液在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内进行的热交换。
进一步地,暖机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控制阀62,第二控制阀62和第一水泵21串联设在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的其中一个上,由此,当第一水泵21停止时,第二控制阀62可截止第一水泵21所在的连接管内的冷却液的流动,从而避免冷却液冲击第一水泵21造成第一水泵21的损坏。
更进一步地,暖机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水泵,第二水泵设在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的另一个上,第二水泵与控制器3相连以使第二水泵的动作与第一水泵21的动作一致。也就是说,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并联设在副水箱1和冷却循环系统200之间,从而提高副水箱1和冷却循环系统200之间冷却液的流通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第一水泵21的负荷,从而延长第一水泵21的使用寿命。
其中,当第一水泵21开启时,第二水泵也开启,使得冷却液的泵入过程和泵出过程同时进行。当第一水泵21停止时,第二水泵也停止,使得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内的冷却液同时停止流动。由此,可避免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先后开启或先后停止造成副水箱1与冷却循环系统200之间的压差过大,从而减少了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内冷却液对第一水泵21或第二水泵的冲击。
综上,可以理解的是,当副水箱1和冷却循环系统200之间设有第一通道51和第二通道52时,第一水泵21、第一控制阀61、第二水泵和第二控制阀62之间的组合可使得暖机装置100具有多种结构,这些结构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面以第一水泵21设在第一通道51上为例来说明。
暖机装置100的第一种结构是,暖机装置100包括第一水泵21和第一控制阀61,第一水泵21设在第一通道51上,第一控制阀61设在第二通道52上。
暖机装置100的第二种结构是,暖机装置100包括第一水泵21、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第一水泵21和第二控制阀62设在第一通道51上,第一控制阀61设在第二通道52上。
暖机装置100的第三种结构是,暖机装置100包括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第一水泵21设在第一通道51上,第二水泵设在第二通道52上。
暖机装置100的第四种结构是,暖机装置100包括第一水泵21、第一控制阀61、第二水泵和第二控制阀62,第一水泵21和第二控制阀62设在第一通道51上,第二水泵和第一控制阀61设在第二通道52上。
当然,第一水泵21、第一控制阀61、第二水泵和第二控制阀62还具有其他组合形式,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可完成冷却液的泵入过程和泵出过程即可。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为电子水泵,从而实现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的自动化控制,同时实现冷却液泵入和泵出的容量的可调性及精确性。
可选地,第一水泵21和第二水泵为单向水泵。
可选地,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为电磁阀门,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通过电磁驱动,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第一控制阀61和第二控制阀62还可通过气动驱动或液力驱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副水箱1包括壳体11和隔热保温层13,壳体11内限定出盛装冷却液的容纳空间12,连接管与容纳空间12连通。隔热保温层13设在壳体11的外表面上,从而提高副水箱1的保温性,减少储存在副水箱1内的冷却液的热量流失,使得发动机在低温状态下可获得更多热量,进而提高暖机装置100的实用性。
具体地,壳体11可为金属壳,壳体11也可为塑料壳,壳体11还可为其他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副水箱1还包括防腐材料层,防腐材料层设在容纳空间12的内壁上。从而避免冷却液腐蚀副水箱1,进而延长暖机装置100的寿命。同时,也避免了因副水箱1腐蚀导致冷却液的污染。由于副水箱1与冷却循环系统200相连,因此也避免了冷却循环系统200内冷却液的污染,进而避免污染的冷却液造成管路的阻滞。
可选地,防腐材料层镀在壳体11的内表面上,从而使得防腐材料层加工容易,且不易与壳体11脱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汽车,包括发动机和暖机装置100,暖机装置100为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100。其中,发动机具有冷却循环系统200,暖机装置100与冷却循环系统200相连以实现发动机的热量的回收再利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所述发动机具有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水箱,所述副水箱适于与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相连;
第一水泵,所述第一水泵分别与所述副水箱和所述冷却循环系统相连以将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液泵入到所述副水箱内且将所述副水箱内的冷却液泵入到所述冷却循环系统内;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水泵相连以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副水箱内冷却液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运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并联连接在所述副水箱和所述冷却循环系统之间,所述第一水泵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另一个上设有一个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的第一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第一水泵串联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其中一个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水泵,所述第二水泵设在所述第一通道和所述第二通道的所述另一个上,所述第二水泵与所述控制器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水泵的动作与所述第一水泵的动作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适于与所述发动机的行车电脑相连以根据所述发动机的运行状态控制所述第一水泵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动机处于热机状态或处于冷启动状态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开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箱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出盛装冷却液的容纳空间;
隔热保温层,所述隔热保温层设在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水箱还包括防腐材料层,所述防腐材料层设在所述容纳空间的内壁上。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具有冷却循环系统;
暖机装置,所述暖机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
CN201410068176.0A 2014-02-27 2014-02-27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Pending CN10483226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8176.0A CN104832267A (zh) 2014-02-27 2014-02-27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068176.0A CN104832267A (zh) 2014-02-27 2014-02-27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32267A true CN104832267A (zh) 2015-08-12

Family

ID=53810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68176.0A Pending CN104832267A (zh) 2014-02-27 2014-02-27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83226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01620A (zh) * 2015-10-21 2015-12-30 无锡惠山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强制循环式冷水装置
CN106545451A (zh) * 2015-09-18 2017-03-2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的冷却预热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6704074A (zh) * 2015-09-02 2017-05-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CN107664057A (zh) * 2016-07-30 2018-02-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9404116A (zh) * 2017-08-15 2019-03-01 株式会社电装 热存储膨胀箱
CN113482831A (zh) * 2021-08-17 2021-10-08 南通大学 一种冷启动智能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91419A (ja) * 1986-06-11 1987-12-18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沸騰冷却装置
US5299630A (en) * 1991-11-09 1994-04-05 Oskar Schatz Method of rapidly heating a mass to an operative temperature, in particular a vehicle engine during cold starting
US5749329A (en) * 1994-11-14 1998-05-12 Thurfjell; Jens Heat-storage device
JP2003003939A (ja) * 2001-06-25 2003-01-08 Toyota Motor Corp 蓄熱装置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CN201778939U (zh) * 2010-07-29 2011-03-30 李庆辉 汽车保温预热器
CN102400831A (zh) * 2011-12-10 2012-04-04 常州常瑞天力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柴油机预热装置
CN102588068A (zh) * 2012-03-12 2012-07-18 大庆富新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静态蓄热升温装置
DE102012105632A1 (de) * 2011-12-09 2013-06-13 Hyundai Motor Co. Wärmespeicher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91419A (ja) * 1986-06-11 1987-12-18 Nissan Motor Co Ltd 内燃機関の沸騰冷却装置
US5299630A (en) * 1991-11-09 1994-04-05 Oskar Schatz Method of rapidly heating a mass to an operative temperature, in particular a vehicle engine during cold starting
US5749329A (en) * 1994-11-14 1998-05-12 Thurfjell; Jens Heat-storage device
JP2003003939A (ja) * 2001-06-25 2003-01-08 Toyota Motor Corp 蓄熱装置を備えた内燃機関
CN201778939U (zh) * 2010-07-29 2011-03-30 李庆辉 汽车保温预热器
DE102012105632A1 (de) * 2011-12-09 2013-06-13 Hyundai Motor Co. Wärmespeichervorrichtung für ein Fahrzeug
CN102400831A (zh) * 2011-12-10 2012-04-04 常州常瑞天力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柴油机预热装置
CN102588068A (zh) * 2012-03-12 2012-07-18 大庆富新自控技术有限公司 发动机静态蓄热升温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04074A (zh) * 2015-09-02 2017-05-24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CN106545451A (zh) * 2015-09-18 2017-03-2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的冷却预热循环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5201620A (zh) * 2015-10-21 2015-12-30 无锡惠山泵业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强制循环式冷水装置
CN107664057A (zh) * 2016-07-30 2018-02-0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7664057B (zh) * 2016-07-30 2019-09-1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控制装置、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9404116A (zh) * 2017-08-15 2019-03-01 株式会社电装 热存储膨胀箱
CN113482831A (zh) * 2021-08-17 2021-10-08 南通大学 一种冷启动智能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32267A (zh)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CN103129346A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106499494B (zh) 汽车发动机零流量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34819B (zh) 汽车尾气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CN201202507Y (zh) 发动机油水同步预热油底壳
CN205744252U (zh) 发动机快速暖机冷却系统
CN103939190A (zh) 一种利用排气管辅助加热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
CN107339141A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冷却系统
CN219082000U (zh) 一种带冷却功能的液压油箱
CN203114490U (zh) 柴油机燃油电气水联合加热系统
CN201339530Y (zh) 大中型柴油机冬季预热装置
CN105822455A (zh) 一种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换取热水的装置
CN206267909U (zh) 汽车排气热能回收利用减排降耗控制系统
CN204755059U (zh) 一种高效汽车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
CN205079328U (zh) 用于采暖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检测装置
CN104972944A (zh) 汽车及其座椅温度调节装置
CN203978653U (zh) 机动车流体温度调节装置
CN205639577U (zh) 轨道车用具有预热功能的复合冷却装置
CN106015189A (zh) 加热型工业液压油制冷机用于设备热源的降温方法
CN210858848U (zh) 发动机暖机系统及车辆
CN207609491U (zh) 一种双腔油箱新型加热装置
KR20120136944A (ko) 자동 변속기 열관리 시스템
CN205172707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757958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冷却水路系统
CN103147869B (zh) 缸壁可变导热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