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72707U -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72707U
CN205172707U CN201520891504.7U CN201520891504U CN205172707U CN 205172707 U CN205172707 U CN 205172707U CN 201520891504 U CN201520891504 U CN 201520891504U CN 205172707 U CN205172707 U CN 2051727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ed
water
radiator
water pump
water j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9150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朝军
张帆
张振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9150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727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727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7270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和发动机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上设有水套,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缸体之间设有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暖风机和散热器,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回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散热器进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暖风机进水管与所述暖风机连通,所述暖风机通过暖风机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结构紧凑,有效冷却了发动机缸体,降低了整机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增压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现有的汽车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结构复杂,布置空间较大。而且,需要冷却的零部件较多,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外部循环泵来驱动冷却系统,这样,导致管路复杂,而且不能够有效的对发动机及各个部件进行冷却,还提高了整机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有效冷却了发动机缸体,降低了整机成本的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和发动机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上设有水套,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缸体之间设有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暖风机和散热器,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回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散热器进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暖风机进水管与所述暖风机连通,所述暖风机通过暖风机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
所述散热器进水管在与所述水套连通的位置处设有节温器。
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缸体之间设有第二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增压器和膨胀箱,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回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通过增压器进水管与所述增压器连通,所述增压器通过增压器回水管与所述膨胀箱连通,所述膨胀箱通过膨胀箱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回水端连通。
所述第二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膨胀箱连通。
所述第二进水端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后端。
所述增压器回水管的管径扩径设置。
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缸体之间设有第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三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三进水端和第三回水端,所述第三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机油冷却器进水管与所述机油冷却器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机油冷却器回水管与所述第三回水端连通。
所述发动机缸体设有至少四个缸体本体,每个所述缸体本体上均设有水套,所述第三进水端与第四缸体本体的水套连通。
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和发动机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上设有水套,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缸体之间设有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暖风机和散热器,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回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散热器进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暖风机进水管与所述暖风机连通,所述暖风机通过暖风机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冷却液在水泵中增压后,通过水泵的第一进水端进入水套,从水套壁吸热升温后,经过散热器进水管流入散热器,并在散热器中降温,最后再由第一回水端流回水泵,并在此抽吸进入水套,如此循环,对发动机缸体进行冷却。同时,冷却液在水泵中增压后,通过水泵的第一进水端进入水套,从水套壁吸热升温后,直接通过暖风机进水管而进入暖风机,然后经过通过暖风机回水管流回水泵。这样,吹过暖风机的空气吸收冷却液的热量后,一部分用于挡风玻璃除霜,一部分送入车厢进行供暖。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第一冷却循环系统结构紧凑,并且通过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有效冷却了发动机缸体,降低了整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第一冷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第二冷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的第三冷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1…水泵2…发动机缸体3…散热器4…节温器5…暖风机6…散热器进水管7…散热器回水管8…暖风机进水管9…暖风机回水管10…增压器11…增压器进水管12…增压器回水管13…膨胀箱14…排气管路15…机油冷却器16…机油冷却器进水管17…机油冷却器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水泵1和发动机缸体2,所述发动机缸体2上设有水套,所述水泵1与所述发动机缸体2之间设有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暖风机5和散热器3,所述水泵1上设有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回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散热器进水管6与所述散热器3连通,所述散热器3通过散热器回水管7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暖风机进水管8与所述暖风机5连通,所述暖风机5通过暖风机回水管9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这样,与现有技术相比,冷却液在水泵1中增压后,通过水泵1的第一进水端进入水套,从水套壁吸热升温后,经过散热器进水管6流入散热器3,并在散热器3中降温,最后再由第一回水端流回水泵1,并在此抽吸进入水套,如此循环,对发动机缸体2进行冷却。同时,冷却液在水泵1中增压后,通过水泵1的第一进水端进入水套,从水套壁吸热升温后,直接通过暖风机进水管8而进入暖风机5,然后经过通过暖风机回水管9流回水泵1。这样,吹过暖风机5的空气吸收冷却液的热量后,一部分用于为挡风玻璃除霜,一部分送入车厢进行供暖。这样,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第一冷却循环系统结构紧凑,并且通过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有效冷却了发动机缸体2,降低了整机成本。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散热器进水管6在与所述水套连通的位置处设有节温器4。这样,节温器4可以作为控制冷却液流动路径的阀门。节温器4根据冷却液的温度高低而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3的水量,以调节散热器3的散热能力,有效地冷却了发动机缸体2。
参见附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水泵1与所述发动机缸体2之间设有第二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增压器10和膨胀箱13,所述水泵1上设有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回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通过增压器进水管11与所述增压器10连通,所述增压器10通过增压器回水管12与所述膨胀箱13连通,所述膨胀箱13通过膨胀箱13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回水端连通。这样,发动机运转时,冷却液经过水泵1加压后,经过增压器进水管11进入增压器10,并在增压器10中吸收掉有害的热量后,经过增压器回水管12进入膨胀箱13,并在膨胀箱13中冷却,冷却后经膨胀箱13回水管返回水泵1,进行下一个循环。当发动机停机后,水泵1也随之停止转动,不能依靠水泵1驱动冷却液冷却增压器10,这时,第二冷却循环系统水路中的冷却液可以通过热虹吸原理来冷却增压器10。即,第二冷却循环系统为闭式冷却循环,发动机停机后增压器10继续加热冷却液,体积膨胀,使得第二冷却循环系统中的气体密度变小、变轻并上升,进而使得水泵1中的冷却液倒吸进入到增压器10中,从而形成循环。这种利用热虹吸原理冷却增压器的方法,消除了增压器因过热产生的故障隐患,并且达到降低成本和节能的目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第二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排气管路14与所述膨胀箱13连通。这样,在冷却液加注过程中可能导致空气残留在发动机缸体2内,因此需要设计发动机缸体2的自动排气装置。冷却系统中的空气在水流的带动下进入水套,然后通过排气管路14将残余气体排入膨胀箱13。第二冷却循环系统与发动机缸体2的排气通路汇合后回到膨胀箱13,简单的管路兼有增压器冷却和发动机缸体2排气功能,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进水端设置在所述水泵1的后端。这样,增压器进水管11可以取得第二冷却循环系统中压力最大并且温度最低的冷却液,并且可以沿用原有的发动机缸体2,不需要对发动机缸体2进行任何修改,降低了生产成本。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增压器回水管12的管径扩径设置。这样,管径的扩大可以使得冷却液降低流速,避免增压器的水倒流到发动机缸体2。
参见附图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以是:所述水泵1与所述发动机缸体2之间设有第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三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15,所述水泵1上设有第三进水端和第三回水端,所述第三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机油冷却器进水管16与所述机油冷却器15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15通过机油冷却器回水管17与所述第三回水端连通。这样,冷却液在水泵1中增压后,进入水套,再通过机油冷却器进水管16进入到进油冷却器,与机油发生热交换后,通过机油冷却器回水管17返回水泵1,形成循环。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做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泵和发动机缸体,所述发动机缸体上设有水套,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缸体之间设有第一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暖风机和散热器,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一进水端和第一回水端,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散热器进水管与所述散热器连通,所述散热器通过散热器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暖风机进水管与所述暖风机连通,所述暖风机通过暖风机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回水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进水管在与所述水套连通的位置处设有节温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缸体之间设有第二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二冷却循环系统包括增压器和膨胀箱,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二进水端和第二回水端,所述第二进水端通过增压器进水管与所述增压器连通,所述增压器通过增压器回水管与所述膨胀箱连通,所述膨胀箱通过膨胀箱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回水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排气管路与所述膨胀箱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端设置在所述水泵的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器回水管的管径扩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与所述发动机缸体之间设有第三冷却循环系统,所述第三冷却循环系统包括机油冷却器,所述水泵上设有第三进水端和第三回水端,所述第三进水端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水套通过机油冷却器进水管与所述机油冷却器连通,所述机油冷却器通过机油冷却器回水管与所述第三回水端连通。
CN201520891504.7U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727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1504.7U CN205172707U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1504.7U CN205172707U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72707U true CN205172707U (zh) 2016-04-20

Family

ID=55736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9150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72707U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727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1281A (zh) * 2018-02-21 2019-08-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71281A (zh) * 2018-02-21 2019-08-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CN110171281B (zh) * 2018-02-21 2022-04-1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的冷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15302B (zh)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CN103352752B (zh) 具有分流冷却功能的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及相应的车辆
CN102182538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43500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3604032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02832753U (zh) 一种用于整车冷却系统的双芯节温器
CN108223097A (zh) 一种发动机高低温双循环冷却系统
CN106499494B (zh) 汽车发动机零流量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591971U (zh) 空冷系统
CN205172707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6894878B (zh) 一种mtu柴油机冷却循环系统及方法
CN103615333A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
CN202672204U (zh) 混合动力推土机冷却系统
CN105240101B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1608568A (zh) 一种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CN203604002U (zh) 一种机油预热系统
JP2014218952A (ja) エンジンの冷却システム
CN215293533U (zh) 一种自动变速箱冷却系统
CN105275574B (zh) 汽车发动机热管理装置的热管理控制方法
CN211145306U (zh) 一种混合动力变速箱的冷却装置
CN208069346U (zh) 一种利用传动油余热的推土机空调暖风系统
CN204060893U (zh) 发动机散热装置
CN203272025U (zh) 一种超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CN206513429U (zh) 一种新型发动机多面散热装置
CN102505998B (zh) 基于冷却水余热多级利用的气动-内燃混合动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Termination date: 202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