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704074A -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704074A
CN106704074A CN201510555805.7A CN201510555805A CN106704074A CN 106704074 A CN106704074 A CN 106704074A CN 201510555805 A CN201510555805 A CN 201510555805A CN 106704074 A CN106704074 A CN 1067040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temperature
thermostat
thermal
wat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5580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婷婷
林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555805.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04074A/zh
Publication of CN106704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7040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包括:具有散热器、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及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还包括:具有水泵、所述发动机机体和保温箱体的热循环回路,且所述热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热循环阀门。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由于保温箱体的预热作用,缩短了其冷启动时间。同时,将发动机的残余热量进行收集并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进行预热,大大缩短了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温度的时间,使发动机快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进而降低油耗。且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温度时间的缩短,进一步缩短了催化器的起燃时间,降低冷启动时污染物的排放量。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的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还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若不及时冷却将造成发动机零部件温度过高,尤其是直接与高温气体接触的零件,会因受热膨胀影响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运动件受阻甚至卡死。且高温还会造成发动机零部件的机械强度下降,使润滑油失去作用等,所以需要通过冷却装置对发动机进行降温处理,以保证其正常运行。
常见的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包括水泵、水套、散热器、风扇及节温器等部件。其中,水泵为整体冷却系统提供动力,带动系统内冷却液的流动,使高温冷却液流经散热器经热交换降低温度后流回至发动机,为发动机降温。并通过节温器控制冷却液大小循环,当冷却液温度达到一定预设值时,节温器初开,由节温器关闭时的小循环变换为大循环,而当冷却液达到另一预设值时,节温器全开,发动机正常工作。
然而,当车辆发动机在距上次关机已有一段时间的情况下,存在于发动机内的热冷却液以及高温的排气系统,在热传导的作用下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因而发动机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相一致。此时再开始启动,也就是冷启动时,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温度的时间完全取决于自然环境,在比较寒冷的区域还经常会发生冷启动困难的情况。
同时,车辆由冷启动到催化器起燃这段时间,一方面由于发动机没有达到最佳的工作温度,导致发动机燃烧不完全;另一方面,由于发动机自身温度未达到最佳工作温度,因此没有更多热量用于加热催化器,故催化器也没有达到起燃温度,进而起不到催化作用,导致污染物无法转化。因此,车辆由冷启动到催化器起燃的时间较长会导致冷启动时污染物排放量较大。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车辆冷启动时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温度所需时间长、冷启动困难、冷启动时污染物排放量大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该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车辆冷启动时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温度所需时间长、冷启动困难、冷启动时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问题,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包括:
具有散热器、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及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还包括:
具有水泵、所述发动机机体和保温箱体的热循环回路,且所述热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热循环阀门。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中,所述保温箱体内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液位传感器,所述保温箱体内液位达到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位置时所述水泵、所述热循环阀门均关闭。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中,所述节温器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子节温器,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为89-91摄氏度,初次全开温度为97-99摄氏度;且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为84-86摄氏度,再次全开温度为96-98摄氏度。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中,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为90摄氏度,初次全开温度为98摄氏度;且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为85摄氏度,再次全开温度为97摄氏度。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中,所述热循环阀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温箱体与所述水泵之间以及所述保温箱体与所述发动机机体之间,所述冷却循环回路中设置有冷却循环阀门,所述冷却循环阀门与所述节温器同时开闭。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中,所述保温箱体顶部设置有用于排气的压力盖,且所述保温箱体的外层设置有用于吸收热量的吸热层,所述水泵为电子水泵。
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包括冷却循环回路和热循环回路。其中,冷却循环回路包括散热器、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及水泵,节温器的开闭实现了冷却循环回路中散热器的接入与否,也就是大小循环。通过大循环、小循环的调节,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温度。热循环回路包括水泵、发动机机体、保温箱体和热循环阀门,热循环阀门用于接通或关闭热循环回路,保温箱体用于将发动机机体内的高温冷却液进行存储保温。
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热循环回路处于切断状态,通过冷却循环回路的大循环和小循环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温度,此时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及过程与普通发动机的工作相同。而当发动机停机后,接通热循环回路而冷却循环回路仍处于切断状态,开启水泵将发动机机体内高温的冷却液收集至保温箱体中进行储存。由于保温箱体的保温作用,高温冷却液在其中仍能够维持较高温度。进而,在车辆冷启动时,发动机启动前预先接通热循环回路,通过水泵将保温箱体中高温冷却液泵送至发动机机体内对其进行预热,便于发动机的冷启动。当发动机启动后,保温箱体进一步参与发动机的小循环,待发动机的温度升高到一定水平后切断热循环回路,开启冷却循环回路,发动机进入普通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可见,在发动机冷启动过程中,由于保温箱体的预热作用,缩短了其冷启动时间。将发动机的残余热量进行收集并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进行预热,大大缩短了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温度的时间,使发动机快速进入最佳工作状态,进而降低油耗。且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温度时间的缩短,进一步缩短了催化器的起燃时间,降低冷启动时污染物的排放量。
同时,将发动机的残余热量进行收集并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进行预热,充分利用了发动机所产生的热量,提高了能源利用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包括:
设置具有散热器、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及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设置具有所述发动机机体、水泵和保温箱体的热循环回路,且所述热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热循环阀门;
开启热循环回路,且在预设时间后或发动机达到预设温度后启动发动机;
发动机启动后,冷却液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通过所述节温器开启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关闭所述热循环回路;
所述发动机停机后,关闭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开启所述热循环回路,将所述发动机机体内的高温冷却液储存于所述保温箱体中;
达到预设条件时关闭所述热循环回路。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中,所述发动机停机后,待所述发动机降温至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所述热循环回路;待所述保温箱体内的冷却液达到预设液位时,关闭所述热循环回路。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中,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高于所述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且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初次全开温度高于所述节温器的再次全开温度。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中,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比所述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高4-6摄氏度,且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初次全开温度比所述节温器的再次全开温度高1-2摄氏度。
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是基于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提供的,因此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具有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的所有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冷启动时发动机开启前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发动机开启后的工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发动机停机后的工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散热器1,节温器2,帐壶水箱3,发动机机体4,冷却循环阀门5,水泵6,热循环阀门7,保温箱体8,液位传感器9,压力盖10;图中实心箭头所指方向为高温冷却液流动方向;虚心箭头所指方向为低温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以缩短车辆冷启动时发动机达到最佳工作温度所需的时间、减少冷启动时污染物排放量,便于车辆的冷启动。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冷启动时发动机开启前的工作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发动机开启后的工作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发动机停机后的工作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包括冷却循环回路和热循环回路。
其中,冷却循环回路包括散热器1、节温器2、发动机机体4及水泵6,节温器2的开闭实现了冷却循环回路中散热器1的接入与否,也就是大小循环。通过大循环、小循环的调节,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温度。具体散热器1、节温器2、发动机机体4及水泵6的结构、连接关系,大小循环过程等请参考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热循环回路包括水泵6、发动机机体4、保温箱体8和热循环阀门7。热循环阀门7用于接通或关闭热循环回路,保温箱体8用于将发动机机体4内的高温冷却液进行存储保温。水泵6具体的可以与冷却循环回路共用同一个水泵6,也可以在热循环回路中单独设置为热循环提供机械动力的水泵6。水泵6、发动机机体4、保温箱体8和热循环阀门7通过管路连接成回路结构。当热循环回路与冷却循环回路共用一个水泵6时,水泵6应既与热循环回路连接,又与冷却循环回路连接,通过两个回路各自的开闭并结合水泵6的正反转,带动两个回路内冷却液的流动。
采用上述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的车辆在进行冷启动时,请参阅图1,在发动机启动前,预先接通热循环回路,启动水泵6将保温箱体8内的高温冷却液泵送至发动机机体4内,为发动机进行预热。待发动机水套充满高温的冷却液后,由于节温器2处于关闭状态,在水泵6的带动下高温的冷却液在整个发动机的小循环中循环,以充分对发动机预热。当发动机充分预热后,即使在寒冷地区其冷启动也相对较为容易。
发动机启动后,随着发动机温度的升高,冷却液的温度亦升高,当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至节温器2的初开温度时,节温器2初开,随着冷却液温度升高至节温器2的全开温度时节温器2全开。
节温器2初开前,保温箱体8参与发动机的小循环,以使发动机达到其最佳工作温度;节温器2初开后,请参阅图2,冷却循环回路接通,热循环阀门7关闭,热循环回路被切断,冷却液在冷却循环回路内流动。在节温器2初开后,直至发动机停机,热循环回路一直处于切断状态,此时发动机处于一个普通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断通过大小循环调节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温度。
当发动机停机后,请参阅图3,冷却循环回路切断,热循环阀门7打开接通热循环回路,水泵6开启将发动机机体4内高温的冷却液泵送回保温箱体8中进行存储和保温,以备下次发动机冷启动时为发动机预热,而后热循环回路切断,车辆彻底停止工作。为保证发动机机体4中的冷却液能够储存于保温箱体8中,且在发动机下次冷启动时泵送至发动机机体4中足够对其预热,保温箱体8的容积应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设置,如设置为最大容积能够承载两倍于发动机水套的容积等。
进一步地,为便于发动机停机后,检测高温冷却液泵送回保温箱体8中的容量,可以在保温箱体8内设置液位传感器9,液位传感器9与控制器连接。保温箱体8内液位达到液位传感器9的位置时水泵6和热循环阀门7均关闭,也就是热循环回路切断,即车辆处于完全停机状态。此处的控制器一般的可以为车辆本身的ECU,也即电子控制单元。且上述发动机各个工作状态下相应的热循环阀门7的开闭也可以通过ECU控制,当然也可以通过另外设置控制器进行控制,或通过按钮等结构人工控制。当然,一般的通过控制器控制提高了车辆的自动化程度。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节温器2可以采用电子节温器,电子节温器的初开温度与全开温度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设置。具体的,可以设置电子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为89-91摄氏度,初次全开温度为97-99摄氏度;电子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为84-86摄氏度,再次全开温度为96-98摄氏度。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及下文提到的节温器2的初次初开温度和初次全开温度中的初次分别指发动机启动后,节温器2第一次初开和第一次全开。第一次初开后直至发动机停机时的所有初开均属于再次初开;第一次全开后直至发动机停机时的所有全开均属于再次全开。也就是,通过控制器设置电子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为89-91摄氏度,初次全开温度为97-99摄氏度,即发动机启动后,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当其达到初次初开温度时,电子节温器初次初开;冷却液温度达到初次全开温度时,电子节温器初次全开。而自此以后,控制器控制电子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为84-86摄氏度,再次全开温度为96-98摄氏度,即发动机进入普通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当然,对于某一确定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而言,上述电子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初次全开温度、再次初开温度和再次全开温度均应该为一确定值,且该值分别位于上述对应的数值范围内。具体的,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子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为90摄氏度,初次全开温度为98摄氏度;其再次初开温度为85摄氏度,再次全开温度为97摄氏度。
进一步地,热循环阀门7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保温箱体8与水泵6之间以及保温箱体8与发动机机体4之间。两个热循环阀门7同时开闭,共同作用实现热循环回路的切断或接通。两个热循环阀门7的设置,有效保证了热循环回路的正常工作。冷却循环回路中可以设置冷却循环阀门5,冷却循环阀门5与节温器2同时开闭。也就是,控制节温器2初开时,亦控制冷却循环阀门5开启,而当节温器2处于关闭状态时,亦控制冷却循环阀门5处于关闭状态。具体的冷却循环阀门5可以设置于水泵6与散热器1之间,当然也可以设置于冷却循环回路的其他位置,使其能够开闭该回路即可。
为了便于将热循环回路中的气体排出,可以在保温箱体8的顶部设置压力盖10,在循环过程中气体由压力盖10排出。当然,也可以在回路中设置其他排气装置用于气体排出。冷却循环回路中,一般设置帐壶水箱3,通过帐壶水箱3调节回路中的压力。
上述保温箱体8主要用于收集发动机机体4内高温的冷却液,由于发动机停机后,排气歧管与三元催化器等发热部件的温度仍较高,因此可以进一步吸收发热部件的余热用于发动机的再次冷启动。具体的,可以在保温箱体8外设置吸热层,吸热层能够吸收上述发热部件的热量,并将热量传递给保温箱体8内的冷却液。自然,吸热层与冷却液之间应为热传导层,以使热量能够传递而不被阻隔。
具体的,水泵6可以采用电子水泵,其泵送能力足够大,且需要时可以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的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01:设置具有散热器、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及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设置具有发动机机体、水泵和保温箱体的热循环回路,且热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热循环阀门;
S102:开启热循环回路;
在发动机启动前,预先接通热循环回路,启动水泵将保温箱体内的高温冷却液泵送至发动机机体内,为发动机进行预热。具体的可以为驾驶员将钥匙插进钥匙孔转动到ACC档,整车的部分电器开始工作,此时即接通热循环回路,启动水泵。
S103:在预设时间后启动发动机;
热循环回路启动后,待发动机水套充满高温的冷却液,由于节温器处于关闭状态,在水泵的带动下高温的冷却液在整个发动机的小循环中循环,以充分对发动机预热。当发动机充分预热后再启动,即使在寒冷地区其冷启动也相对容易。具体的,可以通过设置预设时间,即启动热循环后延迟预设时间后再启动发动机,此处的延迟具体可以为强制延迟,也就是预设时间后钥匙才能够转动至开启发动机档;也可以通过其他设置,如提醒驾驶员预设时间后再启动发动机等实现延迟。通过预设时间的设置,高温冷却液能够在发动机机体内循环以对其充分预热。预设时间具体可以设置为20秒,使高温冷却液能够在发动机中循环两次。当然,根据具体室外温度等情况可以对预设时间进行适当调整。也可以通过设置预设温度,当发动机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后再启动发动机,亦可达到延迟启动的目的。
S104:发动机启动后,冷却液的温度达到节温器的初开温度时,节温器初开,冷却循环回路开启,关闭热循环回路,冷却液的温度达到节温器的全开温度时,节温器全开;
发动机启动后,到达其最佳工作温度仍需一定时间,在此过程中保温箱体仍然参与发动机的小循环,也就是热循环回路仍处于接通状态。随着发动机温度的升高,冷却液的温度亦升高,当冷却液的温度升高至第一预设温度,也就是节温器的初开温度时,节温器初开,随着冷却液温度升高至节温器的全开温度时节温器全开。
节温器初开前,保温箱体参与发动机的小循环;节温器初开后,冷却循环回路开启,同时热循环阀门关闭,热循环回路关闭。在节温器初开后,直至发动机停机,热循环回路一直处于关闭状态,此时发动机处于一个普通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不断通过大小循环调节使发动机处于最佳工作温度。
S105:发动机停机后,关闭冷却循环回路,开启热循环回路,将发动机机体内的高温冷却液储存于保温箱体中;
当发动机停机后,具体的可以为将钥匙转动到ON档时,发动机停机。同时,冷却循环回路关闭,此时热循环回路仍处于关闭状态。
打开热循环阀门,开启热循环回路,同时启动水泵,将发动机机体内的高温冷却液泵送回保温箱体中储存,以备发动机下次冷启动时对其进行预热。
S106:达到预设条件时关闭热循环回路。
热循环回路开启后,水泵将发动机机体内的高温冷却液泵送回保温箱体中,达到预设条件时关闭热循环阀门关闭热循环回路。上述预设条件具体可以为当保温箱体内的冷却液达到一定容量或者达到预设液位,或者热循环开启一定时间,或者发动机降温至一定温度时,关闭热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由于直接将发动机机体的高温冷却液抽回至保温箱体中,发动机缸体容易变形,因此步骤S105中,发动机停机后,待发动机降温至第二预设温度时,再启动热循环回路。也就是发动机停机后,关闭冷却循环回路,待发动机的温度下降至安全温度以下,再打开热循环阀门接通热循环回路,开启水泵将发动机机体内高温的冷却液泵送回保温箱体中进行存储和保温,以备下次发动机冷启动时为发动机预热。具体上述第二预设温度可以设置为70摄氏度。当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以对上述温度进行适当调整。
发动机启动后,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预热,上述步骤S104中可以控制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高于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且控制节温器的初次全开温度高于节温器的再次全开温度。初次初开温度高于再次初开温度,也就是使得发动机在温度较高时再开启大循环为发动机降温,有助于发动机快速升温。具体的,可以控制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比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高4-6度,且控制节温器的初次全开温度比节温器的再次全开温度高1-2度。二者具体的差值可以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设置。
例如,发动机启动后,控制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为90摄氏度,初次全开温度为98摄氏度。冷却液的温度达到90摄氏度时,控制节温器初次初开,冷却循环回路开启,关闭热循环回路,冷却液的温度随发动机温度的升高而继续上升,当冷却液的温度达到98摄氏度时,控制节温器初次全开。
节温器初次初开后,控制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为85摄氏度,再次全开温度为97摄氏度。此处初次初开温度、初次全开温度及再次初开温度与再次全开温度的含义与上文所述相同。
通过控制器设置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为90摄氏度,初次全开温度为98摄氏度,即发动机启动后,随着冷却液温度的升高,当其达到初次初开温度时,电子节温器初次初开;冷却液温度达到初次全开温度时,电子节温器初次全开。而自此以后,控制器控制电子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为85摄氏度,再次全开温度为97摄氏度,即发动机进入普通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调整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和初次全开温度以及再次初开温度和再次全开温度,以满足不同需求。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且热循环阀门7的数量、水泵6等的进一步限定,及压力盖10及吸热层的设置可以单独限定或增加其中的一项或多项。也就是,上述各个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组合,由此组成的新的技术方案也应属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包括:
具有散热器(1)、节温器(2)、发动机机体(4)及水泵(6)的冷却循环回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具有水泵(6)、所述发动机机体(4)和保温箱体(8)的热循环回路,且所述热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热循环阀门(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体(8)内设置有与控制器连接的液位传感器(9),所述保温箱体(8)内液位达到所述液位传感器(9)的位置时所述水泵(6)、所述热循环阀门(7)均关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2)为与控制器连接的电子节温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为89-91摄氏度,初次全开温度为97-99摄氏度;且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为84-86摄氏度,再次全开温度为96-98摄氏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为90摄氏度,初次全开温度为98摄氏度;且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为85摄氏度,再次全开温度为97摄氏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循环阀门(7)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保温箱体(8)与所述水泵(6)之间以及所述保温箱体(8)与所述发动机机体(4)之间,所述冷却循环回路中设置有冷却循环阀门(5),所述冷却循环阀门(5)与所述节温器(2)同时开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体(8)顶部设置有用于排气的压力盖(10),且所述保温箱体(8)的外层设置有用于吸收热量的吸热层,所述水泵(6)为电子水泵。
7.一种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具有散热器、节温器、发动机机体及水泵的冷却循环回路;设置具有所述发动机机体、水泵和保温箱体的热循环回路,且所述热循环回路中设置有热循环阀门;
开启热循环回路,且在预设时间后或发动机达到预设温度后启动发动机;
所述发动机启动后,冷却液的温度达到第一预设温度时,通过所述节温器开启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关闭所述热循环回路;
所述发动机停机后,关闭所述冷却循环回路,开启所述热循环回路,将所述发动机机体内的高温冷却液储存于所述保温箱体中;
达到预设条件时关闭所述热循环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停机后,待所述发动机降温至第二预设温度时,开启所述热循环回路;待所述保温箱体内的冷却液达到预设液位时,关闭所述热循环回路。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高于所述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且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初次全开温度高于所述节温器的再次全开温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初次初开温度比所述节温器的再次初开温度高4-6摄氏度,且控制所述节温器的初次全开温度比所述节温器的再次全开温度高1-2摄氏度。
CN201510555805.7A 2015-09-02 2015-09-02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67040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5805.7A CN106704074A (zh) 2015-09-02 2015-09-02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55805.7A CN106704074A (zh) 2015-09-02 2015-09-02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704074A true CN106704074A (zh) 2017-05-24

Family

ID=5891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55805.7A Pending CN106704074A (zh) 2015-09-02 2015-09-02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70407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8129A (zh) * 2018-12-20 2019-04-0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温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082094A (zh) * 2019-12-31 2020-04-2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冷启动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冷启动方法
CN111749782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阀门位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55425A1 (en) * 2010-09-06 2012-03-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configuration for a motor vehicle
EP2500540A1 (en) * 2009-11-13 2012-09-19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Thermal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CN202611971U (zh) * 2012-06-26 2012-12-19 卢卡斯伟利达廊重制动器有限公司 汽车冷却系统预热装置
CN102878001A (zh) * 2011-07-14 2013-01-16 郭应中 储热式汽车驻车加热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CN104653269A (zh) * 2013-11-15 2015-05-27 沃尔沃汽车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蓄热装置
CN104832267A (zh) * 2014-02-27 2015-08-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00540A1 (en) * 2009-11-13 2012-09-19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Thermal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same
US20120055425A1 (en) * 2010-09-06 2012-03-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configuratio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2878001A (zh) * 2011-07-14 2013-01-16 郭应中 储热式汽车驻车加热系统及其启动方法
CN202611971U (zh) * 2012-06-26 2012-12-19 卢卡斯伟利达廊重制动器有限公司 汽车冷却系统预热装置
CN104653269A (zh) * 2013-11-15 2015-05-27 沃尔沃汽车公司 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蓄热装置
CN104832267A (zh) * 2014-02-27 2015-08-12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78129A (zh) * 2018-12-20 2019-04-0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温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578129B (zh) * 2018-12-20 2020-08-07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温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1749782A (zh) * 2019-03-27 2020-10-0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阀门位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11082094A (zh) * 2019-12-31 2020-04-28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冷启动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冷启动方法
CN111082094B (zh) * 2019-12-31 2021-10-29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冷启动装置、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冷启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89548B (zh) 采用固液相变储热器的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利用暖机系统及其方法
CN103147897B (zh) 发动机冷启动预热方法及预热系统
CN107839433A (zh)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9795312B (zh) 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整车热管理系统
GB2454349A (en) Heating hybrid vehicle engine oil
JP4558744B2 (ja) 熱機関車両内を循環する流体を熱的に制御する装置により実施される方法
Bent et al. The effectiveness of stop-start and thermal management measures to improve fuel economy
CN106704074A (zh) 发动机冷却保温系统及发动机冷却保温控制方法
CN108266259B (zh) 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2383999A (zh) 用于汽车的发动机装置
JP2011149385A (ja) 冷却水循環装置
CN108266260B (zh) 冷却系统的控制方法及车辆
JP5083277B2 (ja)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CN204694133U (zh) 采用固液相变储热器的发动机冷却液余热利用暖机系统
KR101339257B1 (ko) 차량의 엔진 냉각 시스템 및 방법
GB2572986A (en) Combined engine systems
CN103452731B (zh) 一种用于减少机动车冷启动排放的提前加热系统
JP2011094564A (ja) エンジン暖機用蓄熱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エンジン暖機システム
KR20110001711U (ko) 디젤엔진 발전기의 냉각수 예열장치
JP2020090948A (ja) 車両用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CN111434904A (zh) 内燃机的蓄热散热装置
CN111102056A (zh) 一种温度调节装置、工作方法及混合动力系统
JP2014070501A (ja) オイル冷却構造
CN218991767U (zh) 发动机启动系统及车辆
JP2012145008A (ja) 内燃機関の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419

Address after: No. 188, Miyun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Beijing,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Beijing treasure Car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2206 Changping District City, Shahe, Sha Yang Road, Beijing

Applicant before: Beiqi Futian Automobile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5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