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3109A -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和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和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813109A
CN104813109A CN201380061812.0A CN201380061812A CN104813109A CN 104813109 A CN104813109 A CN 104813109A CN 201380061812 A CN201380061812 A CN 201380061812A CN 104813109 A CN104813109 A CN 104813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ne particle
mixing part
air
diff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618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813109B (zh
Inventor
镰田敬三
三角胜
大冢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813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31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8131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81310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07Ventilation with forced fl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24F13/078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combined with lighting fix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3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i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23/00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e.g. into the atmosphe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压力损失少、噪声小、尘埃或昆虫等异物不易附着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具备:搅拌部(6),其生成同心圆状的涡流;微小粒子发生部(4、4),其产生微小粒子;分离部(14、14、14、14),其使上述涡流从搅拌部(6)分离;以及通风口(13),其设置在搅拌部(6)的外周部附近。

Description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和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和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微小粒子扩散装置有特开2012-10430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装置。该微粒子扩散装置具备西洛克风扇,将从设于该西洛克风扇的轴向的一方空气流入口吸入的空气从上述西洛克风扇的径向吹出,将该吹出的空气经由空气通路从空气排出口向微粒子扩散装置的外部排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12-1043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现有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将空气从西洛克风扇的轴向的一方吸入,之后向西洛克风扇的径向吹出,因此由空气的方向转换造成的压力损失大,而且空气碰到包括上述西洛克风扇的搅拌部而在垂直的方向上改变空气流,因此存在产生较大噪声的问题。
另外,上述现有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使用西洛克风扇,因此动翼间的间隔窄,空气中的尘埃、昆虫或者鸟的羽毛等异物非常易于蓄积在动翼之间,因此存在尘埃等异物蓄积在动翼间,西洛克风扇的动态平衡恶化,并且由西洛克风扇吹出的风量骤减,微小粒子的扩散能力大幅度地降低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压力损失少、噪声小、尘埃或昆虫等异物不易附着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搅拌部,其具有多个动翼,生成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涡流;
微小粒子发生部,其面向上述搅拌部的上述旋转轴的方向的一方侧,产生微小粒子;
空气流入口,其使空气从上述搅拌部的外周部附近流入上述搅拌部;
空气流出口,其排出来自上述搅拌部的外周部附近的空气;以及
分离部,其位于比上述搅拌部的上述动翼靠径向的外侧,并且将通过上述搅拌部的上述动翼的旋转而形成的空气的上述搅拌部的周向的涡流从上述搅拌部分离,
从上述空气流入口流入的空气不经过上述搅拌部的中心,成为上述涡流,在上述搅拌部的周向流动,从上述空气流出口流出,
由上述微小粒子发生部产生的上述微小粒子乘着要从上述空气流出口流出的空气、或者乘着已从上述空气流出口流出的空气向外部释放。
根据上述构成,通过上述搅拌部的动翼的旋转而形成的以动翼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空气的涡流利用分离部而从动翼的旋转方向偏离,成为沿着分离部的气流而从空气流出口流出。
这样,从上述空气流入口流入的空气由于由动翼产生的涡流而较少与搅拌部垂直地碰上,沿着分离部从空气流出口流出,因此,空气与搅拌部的碰撞较少,能降低噪声。
另外,从上述空气流入口流入的空气沿着上述涡流流动,沿着分离部从空气流出口流出,因此较少改变空气流的方向,压力损失少、动力损失少。
另外,通过上述搅拌部的动翼的旋转而生成以动翼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涡流,因此即使尘埃、小型的昆虫等异物流入搅拌部,也不易附着于动翼,能防止动翼的动态平衡的恶化,能提高可靠性。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中,
上述微小粒子发生部以与上述动翼的径向的外侧端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将由微小粒子发生部产生的微小粒子向最强的涡流部分释放,因此能向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外部有效地释放微小粒子。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中,
上述搅拌部具备旋转圆板部,该旋转圆板部固定上述动翼,并且设于上述搅拌部的上述旋转轴的方向的另一方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上述搅拌部具备旋转圆板部,该旋转圆板部固定有动翼,因此能在动翼和旋转圆板部之间消除间隙,提高送风效率,并且上述旋转圆板部能覆盖上述搅拌部的另一方侧而使其不露出,因此能减少侵入搅拌部内部的尘埃或异物的量。
另外,上述旋转圆板部设于搅拌部的旋转轴的方向的另一方侧,因此当释放由微小粒子发生部产生的微小粒子时旋转圆板部不会成为阻碍,能将由微小粒子发生部产生的微小粒子向要从上述空气流出口流出的空气、或者已从上述空气流出口流出的空气有效地释放。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中,
具备平板,上述平板位于上述旋转轴的方向的另一方侧,覆盖上述旋转圆板部,并且在与上述旋转圆板部之间具有间隙。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搅拌部的旋转轴的方向的另一方侧产生的涡流被平板妨碍其生成,由于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的空气流小,因此,能确保流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内的空气,能防止喘振。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中,
上述旋转圆板部和上述平板之间的距离比上述动翼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和上述分离部之间的距离大。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一边阻碍在搅拌部的旋转轴的方向的另一方侧产生的涡流的生成,一边利用分离部分离在搅拌部的旋转轴的方向的一方侧产生的涡流,因此,能可靠地确保流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内的空气,能防止喘振。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中,
具备控制上述搅拌部的控制单元。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控制搅拌部,能控制动翼的旋转。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中,
上述微小粒子是荷电粒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通过荷电粒子进行空气净化。该荷电粒子也可以是仅为负的荷电粒子、仅为正的荷电粒子、或者是正负荷电粒子。
另外,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中,
上述微小粒子是作为H+(H2O)m(m是任意的自然数)的正离子和作为O2 (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数)的负离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上述微小粒子是作为H+(H2O)m(m是任意的自然数)的正离子和作为O2 (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数)的负离子,因此能附着于空气中的浮游细菌的表面,进行化学反应而生成作为活性种的H2O2或者·OH(羟自由基),包围作为空气中的浮游细菌的霉菌或杂菌而使其非活化、将其去除。
另外,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上述任意一种方式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
根据上述构成,能提供具备压力损失少、噪声小、尘埃或昆虫等异物不易附着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照明装置。
发明效果
从以上可知,根据本发明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能实现压力损失少、噪声小、尘埃或昆虫等异物不易附着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和使用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照明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上述照明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上述照明装置的从图2的A-A线观看的纵截面的示意图。
图4是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搅拌部的立体图。
图6是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控制框图。
图7是表示由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产生的空气流的从图2的B-B线观看的横截面图。
图8是表示由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产生的空气流的从图7的I-I线观看的纵截面的通风口部分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由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产生的空气流的从图7的II-II线观看的纵截面的通风口部分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由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产生的空气流的从图7的III-III线观看的纵截面的通风口部分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通风口部分的最佳形状的纵截面的示意图。
图12是表示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通风口部分的最佳形状的纵截面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通风口部分的最佳形状的纵截面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的搅拌部的最佳形状的搅拌部的俯视图的示意图。
图15是表示动翼的设置数量和风速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动翼的设置数量和离子数量的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动翼的设置数量和噪声值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距离C和离子数量的关系的图。
图19是表示将分离部设于4处的情况下的角度z2和正负离子数量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和照明装置。
该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如图1所示,设于具备主体1和遮罩2的照明装置。
上述主体1如图2所示具有:旋转凹曲面的外周面,其能旋转生成从上部100朝向底部110逐渐扩展的指数曲线或双曲线等凹曲线;以及圆筒形状的外周面,其与该旋转凹曲面的外周面的底部110侧的一端相连。在上述主体1的底部110中,设于主体1内部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一部分从中央部突出,在该突出部分的侧面开口形成有成为空气流入口和空气流出口的通风口13。此外,在主体1的底部110中设有包括LED(发光二极管)或有机EL(电致发光)等的发光部80(在图6中示出)。
上述遮罩2如图1所示是俯视为环状的圆板,主体1位于中央。另外,该遮罩2,如图2所示从侧面观看时以位于上述主体1的圆筒形状的外周面的中央的方式安装。
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如图2、图3所示位于上述主体1的中央部。在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下部设有作为平板的一例的下部壳体12,在该下部壳体12和主体1的底部110之间设有通风口13。
在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下部壳体12的主体1的内部侧,如图3所示,设有搅拌部6和上部壳体11以及分离部14,由上部壳体11覆盖搅拌部6和分离部14。另外,在上部壳体11的顶面的上部设有微小粒子发生部的一例的离子发生器4和驱动部5以及控制部70(在图6中表示)。上述离子发生器4、搅拌部6、上部壳体11、下部壳体12以及分离部14构成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一个实施方式。
上述离子发生器4,在一端具有产生离子的离子发生部41,以搅拌部6的旋转轴60为中心左右对称地设有2个。该2个离子发生器4、4的一方产生正离子,另一方产生负离子。上述离子发生器4、4配置为离子发生部41从上部壳体11的顶面向由上部壳体11和下部壳体12包围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露出。另外,离子发生器4、4的离子发生部41、41配置在与后述的搅拌部6的动翼22的径向的外侧端部相对的位置。
在上述驱动部5中设有电机(未图示)和旋转轴15,该电机经由上述旋转轴15使搅拌部6旋转。因而,该旋转轴15的中心成为搅拌部6的旋转轴60。此外,驱动部5的电机可以是内转子的类型,也可以是外转子的类型。
上述搅拌部6具有旋转圆板部21和动翼22,在旋转圆板部21固定动翼22。在该搅拌部6的中心设有通过上述驱动部5旋转的旋转轴15所插入的轴承部23。另外,在上述搅拌部6中,旋转圆板部21的没有固定动翼22的平坦的面配置为面对下部壳体12。在旋转圆板部21和下部壳体12之间,如图3所示设有固定的间隙W1,使得旋转圆板部21与下部壳体12不接触。
上述旋转圆板部21,如图3、图4所示,是俯视为环状的平板形状,上述动翼22是大致平板形状。在上述旋转圆板部21中从轴承部23向径向辐射状地相对于旋转圆板部21垂直地固定上述动翼22。在旋转圆板部21的与下部壳体12面对的面,虽未图示,但设有以动翼22的旋转轴60为中心的圆形的槽,提高成型性。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高度约为0.5mm,宽度约为9.6mm的槽。此外,槽的大小能根据设计来变更。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搅拌部6,如图5所示,5个动翼22按等间隔安装于旋转圆板部21。这样构成搅拌部6,由此轴承部23发挥肋的功能,能防止搅拌部6的动态平衡的恶化并且减小动翼22的摆振。上述轴承部23的内部是用于收纳螺母17(在图4中表示)的空洞,上述螺母17用于固定旋转轴15,为了扩大上述动翼22的面积来增大风量且使搅拌部6实现轻量化,尽可能将上述轴承部23的内部实现小型化。此外,上述旋转圆板部21、动翼22以及轴承部23也可以分别单独地形成后进行组合,也可以一体地形成。
另外,如图4所示,在上述搅拌部6的外周、即搅拌部6的动翼22、22、22、22、22的径向外侧设有4个分离部14、14、14、14。在分离部14、14、14、14和搅拌部6的动翼22、22、22、22、22的径向的外侧端部之间,如图3所示,设有固定的间隙W2。该间隙W2设为比旋转圆板部21和下部壳体12之间的间隙W1小。该分离部14、14、14、14,如图7所示,俯视时是腿的一方为倾斜面,搅拌部6侧成为底边的大致梯形,利用环状的环罩51位于同一圆周上。另外,如图7所示,上述分离部14、14、14、14以分别成为正方形的顶点的方式配置。但是,不限于正方形的顶点,也可以是其它的梯形的顶点等不均等的形状。
在上述下部壳体12中设有4个固定凸起16、16、16、16(在图4中仅记载2个)。该固定凸起16、16、16、16分别贯通分离部14、14、14、14,一端固定于下部壳体12,并且另一端(例如通过螺钉紧固)固定于上部壳体11。这样,在贯通分离部14、14、14、14的位置设置固定凸起16、16、16、16,由此能最大限度地增大上述通风口13。
在上述上部壳体11中,在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侧的与上述分离部14、14、14、14对应的位置设有突出部52、52、52、52。该突出部52、52、52、52具有与分离部14、14、14、14的外周侧的面吻合的面,消除分离部14、14、14、14和上部壳体11之间的间隙,提高送风效率。另外,上部壳体11的内周面沿着外周面的形状平滑地形成,能无损失且有效地使空气流流动。
上述控制部70,如图6所示,基于来自操作部90的信号控制离子发生器4、驱动部5以及发光部80。能通过该控制部70控制驱动部5,调节搅拌部6的动翼22的旋转速度的高低,或者自如地切换旋转方向的正反。另外,当动翼22的旋转速度是固定值以上时,还能控制离子发生器4使其产生离子。此外,操作部90是用于进行离子发生器4的接通、关断或者驱动部5的电机的旋转速度的变更等的装置,可以是遥控器,也可以直接设于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
下面,说明上述构成的照明装置中的微小粒子的扩散。
当使照明装置工作时,从未图的电源部向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驱动部5供给电能,驱动部5经由旋转轴15使搅拌部6旋转。这样,如7所示,在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中产生以搅拌部6的旋转轴60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空气的涡流X(第1涡)。
离心力作用于该涡流X,因此搅拌部6内的空气旋转并同时朝向径向外侧移动,由于分离部14、14、14、14而从搅拌部6的旋转方向偏离。因此,在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中,沿4个方向形成流动方向不同的空气流。
并且,由于在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中形成的4个方向的空气流,位于搅拌部6的外周部附近、且位于照明装置的外部的空气从通风口13、13、13、13的空气流入部13a、13a、13a、13a流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该流入的空气沿着搅拌部6的涡流流动,由分离部14、14、14、14引导而从通风口13、13、13、13的空气流出部13b、13b、13b、13b向主体1的外部流出。
此时,通过上述控制部70调节搅拌部6的旋转速度,由此能在约5°~10°的范围内变更由分离部14、14、14、14引导的空气的吹出方向。
与由上述驱动部5带来的搅拌部6的旋转同时地,还对离子发生器4供给电能,对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释放正负离子。并且,该正负离子乘着形成的4个方向的空气流向主体1的外部流出,向照明装置外部的空气中扩散。
此时,从上述通风口13、13、13、13的空气流入部13a、13a、13a、13a流入的空气沿着形成于搅拌部6的空气的涡流流动,并且如图8所示沿着上部壳体11向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的上部流动,产生涡流Y(第2涡)。并且,在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中产生的涡流Y,如图9、图10所示,一边卷入从离子发生器4释放的正负离子,一边沿着轴承部23朝向旋转圆板部21流动,由于通过搅拌部6的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朝向径向外侧。之后,如上所述,由于分离部14、14、14、14而从搅拌部6的旋转方向偏离,从通风口13、13、13、13的空气流出部13b、13b、13b、13b向主体1的外部流出。
根据上述构成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通过上述搅拌部6的动翼22的旋转而形成的以动翼22的旋转轴60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空气的涡流X由于分离部14而从动翼22的旋转方向偏离,成为沿着分离部14的气流并从通风口13的空气流出部13b流出。
这样,从上述空气流入部13a流入的空气由于通过动翼22的旋转而产生的涡流X而较少垂直地碰到搅拌部6,沿着分离部14从通风口13的空气流出部13b流出,因此空气与搅拌部6的碰撞少,能降低噪声。
另外,从上述空气流入部13a流入的空气沿着上述涡流X流动,沿着分离部14从通风口13的空气流出部13b流出,因此较少改变空气流的方向,压力损失少、动力损失少。
而且,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不仅产生沿着动翼22的旋转方向流动的涡流X(第1涡),还产生沿着与包括该涡流X的假设平面大致垂直的平面流动的涡流Y(第2涡),该涡流X与涡流Y相互结合形成3维气流。该3维气流与仅使用涡流X的情况(2维气流)相比,是较强的空气流,因此能提高搅拌效果。由此,能使由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离子实现细微分散化,因此能使从4个空气流出部13b、13b、13b、13b释放出的离子的数量均匀。
另外,在离子发生部41与搅拌部6的动翼22的径向的外侧端部相对的位置配置有离子发生器4,因此能将由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离子向涡流X的最强部分释放。因而,能向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外部有效地释放离子。
此外,在上述照明装置是垂吊型悬挂照明灯的情况下特别显著,当搅拌部6的旋转开始时和旋转停止时,主体1由于惯性力而摆动。因此,通过控制部70来控制驱动部5,使搅拌部6的旋转速度阶段性地上升或者下降,防止主体1的摆动。
本实施方式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在利用分离部14分离涡流的部分,由动翼22的旋转造成的离心力的方向与空气的分离方向大致一致,因此,朝向搅拌部6的外侧的强的流体力(自清洁作用)作用于附着于动翼22的尘埃等。另外,在动翼22的翼间,尘埃等与动翼22的相対速度小,因此将尘埃等向动翼22按压的压力小。因此,即使例如小昆虫或鸟的羽毛等比较大的异物从通风口13的空气流入部13a流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由于上述自清洁作用也不会堵塞在动翼22的翼间,而从通风口13的空气流出部13b向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外部排出。
这样,生成通过上述搅拌部6的动翼22的旋转而形成的以动翼22的旋转轴60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空气的涡流,因此即使尘埃、小型的昆虫等异物流入搅拌部6也不易附着于动翼22,能容易地排出,因此能防止动翼22的动态平衡的恶化,且能提高可靠性。
特别是在照明装置中,小昆虫侵入其内部是要解决的很大问题,但具备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照明装置解决了该昆虫侵入的问题。
如现有的那样,为了防止尘埃或异物等侵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当缩小通风口13的尺寸,或者在通风口13中安装过滤器时,则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送风能力会降低,无法使微小粒子充分地向空气中扩散。但是,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即使尘埃或异物等侵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也能容易地将其排出,因此无需缩小通风口13的尺寸,或者无需在通风口13中安装过滤器,不会导致没有必要的送风能力的降低。
另外,上述搅拌部6具备旋转圆板部21,动翼22固定于该旋转圆板部21,因此在动翼22和旋转圆板部21之间消除间隙,能提高送风效率。但是,即使没有该旋转圆板部21,也能发挥压力损失少、噪声小、尘埃或昆虫等异物不易附着等本发明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效果。
另外,在搅拌部6的下部壳体12侧设置上述旋转圆板部21,由此当向由上部壳体11和下部壳体12包围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释放由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正负离子时,旋转圆板部21不会成为阻碍,能向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有效地释放由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正负离子,能扩散充分包含正负离子的空气。
另外,能通过设置上述下部壳体12来覆盖上述搅拌部6而不使其露出,因此能确保安全且能减少侵入搅拌部6的内部的尘埃或异物的量。
而且,以覆盖上述旋转圆板部21且在旋转圆板部21和下部壳体12之间具有间隙W1的方式设置下部壳体12,由此即使从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朝向外部产生强的空气流,也能一边阻止在搅拌部的旋转轴的方向的另一方侧产生的涡流的生成,一边通过分离部分离在搅拌部的旋转轴的方向的一方侧产生的涡流,因此能确保流入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内的空气,能抑制还成为噪声的原因的喘振的发生。另外,旋转圆板部21和下部壳体12之间的距离W1比动翼22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和分离部14之间的距离W2大,因此能可靠地确保向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内流入的空气。
此外,优选上述下部壳体12的上表面(与旋转圆板部21的没有固定动翼22的面面对的面)是肋等没有凹凸的平坦的平面。其原因是,如果在下部壳体12的上表面存在凹凸,则由于在旋转圆板部21和下部壳体12之间流动的空气而发生压力变动,成为噪声的原因。此外,如果在下部壳体12的上表面设置圆形的肋或槽,则造成噪声值的增大,但提高下部壳体12的成型性。
但是,当使上述照明装置工作时,从LED等发光部或电子部件产生热。该热经由上部壳体11向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传递。通过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形成的空气流将传递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4的内部120的热向外部释放,冷却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即,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还能起到作为上述照明装置的冷却装置的作用。
在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中,作为离子发生器4使用释放作为H+(H2O)m(m是任意的自然数)的正离子和作为O2 (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数)的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这些正负离子附着于空气中的浮游细菌的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后生成作为活性种的H2O2或者·OH(羟自由基)。H2O2或者·OH示出极强的活性,因此包围作为空气中的浮游细菌的霉菌或杂菌而使其非活化、将其去除。
另外,上述正负离子以正离子和负离子成对的状态被释放,由此对空气中的浮游细菌的非活化、去除发挥效果。但是,这些正离子和负离子在对没有空气流、或者空气流少的场所释放的情况下,会相互靠拢抵消并消失。上述照明装置通过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形成空气流,因此能防止上述正离子和负离子抵消而消失。
另外,上述微小粒子发生装置作为微小粒子发生部使用产生作为H+(H2O)m(m是任意的自然数)的正离子和作为O2 (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数)的负离子的离子发生器4,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利用高电压的产生通常离子的离子发生器,进而也可以是产生不同的荷电粒子的离子发生器。而且,例如也可以将与荷电粒子一起释放香味成分、或者用微小粒子代替荷电粒子释放香味成分的装置作为微小粒子发生部使用。但是,优选作为香味成分的上述微小粒子与上述离子为相同程度的大小,但不优选与尘埃等为相同程度的大小。其原因是,在与尘埃等为相同程度的大小的粒子附着于放电电子的情况下,有可能导致放电不良。
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虽然产生正负离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产生正离子或者仅产生负离子。另外,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设置2个离子发生器4,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设置1个,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
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将产生的离子向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的内部120释放,向从通风口13的空气流出部13b流出前的空气释放离子,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从主体1的底部110释放出离子,对从通风口13的空气流出部13b流出的空气释放离子。
另外,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具有5个搅拌部6的动翼22,但不限于此,只要是1个以上,则也可以是多个。此外,即使是0个动翼22,即,是平坦的圆板,也能产生本发明所谋求的涡流。
但是,动翼22的数量的不同会影响风速、风量、离子数量、噪声性、防尘性、部件的成型性等。例如在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在4处设有分离部14的情况下,产生图15、图16、图17所示的差异。此外,风速、离子数量以及噪声值是在距离搅拌部6的旋转轴60为700mm的位置测定的值。
即,当动翼22是3个时,风速高,但噪声值最大。另外,当动翼22是5个时,风速与3个时相同,但噪声值比3个时低,而且,离子数量为1.5倍以上。另外,当动翼22是7个时,噪声值最低,但风速、离子数量均最低。
因而,关于动翼22的数量,可如下所示进行评价。
动翼3个:风量○  离子数量○  噪声×  成型性×
动翼5个:风量○  离子数量○  噪声○  成型性○
动翼7个:风量△  离子数量△  噪声○  成型性◎
(◎…最好  ○…好  △…一般  ×…不好)
根据以上内容,优选在4处设有分离部14的情况下,设置5个动翼22。
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在4处设有分离部14,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仅设置1个分离部14。也可以设置5个以上。另外,上述分离部14以分别成为正方形的顶点的方式配置,但只要是搅拌部6的外周,则也能自由地变更位置。通过改变分离部14的位置能变更通风口13的大小或空气流动的方向,因此能调节离子的扩散量或扩散方向。
此外,分离部14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俯视为大致梯形,也可以设为大致矩形或平板形状,或者也可以设为在周向双方具有倾斜面的形状。即,只要是能设为使由搅拌部6形成的空气的涡流偏离而沿着分离部14流动的形状,则也可以是任何形状。
优选在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中,在图3所示的上部壳体11的顶面和动翼22之间的距离C设定为15mm。如图18所示,能通过将距离C设为15mm来释放最多的离子。
另外,优选从图11所示的旋转圆板部21的底面到动翼22的上表面为止的尺寸H是30mm,优选旋转圆板部21的底面与动翼22的侧面所成的角度z1是72°。而且,优选图12所示的上部壳体11的旋转凹曲面的内周面和动翼22的上表面的端部之间的距离t1是9.5mm,优选上部壳体11的圆筒形状的内周面和旋转圆板部2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t2是7.5mm。另外,优选上部壳体11的旋转凹曲面的外周面和圆筒形状的外周面之间的曲面R的曲率半径是26mm。这样构成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由此能确保高的离子释放量,进而能降低起因于空气的流出流入的噪声。
另外,如图13所示,上部壳体11的内周面和动翼22的侧面之间的距离h1、h2、h3、h4构成为从h1趋向h4逐渐变大。这样构成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由此能降低起因于空气的流出流入的噪声,能将风量、风速以及离子的数量实现最佳化。
另外,如图14所示,如果将经过搅拌部6的旋转轴60并将2个离子发生器4的中心连接的线设为X、将经过搅拌部6的旋转轴60并与X垂直的线设为Y,则通过改变经过图14所示的搅拌部6的旋转轴60并将贯通相对的分离部14、14的固定凸起16的中心连接的线与Y所成的角度z2,由此能调节从各通风口13的空气流出部13b释放的离子数量。离子的总数根据离子发生器4的性能或设置数量来决定,但能使从某1处的通风口13的空气流出部13b释放的离子数量多于其它空气流出部13b的离子数量,或者调节正(负)离子的释放比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z2=35°。如图19所示,在分离部14的设置数量是4处的情况下,如果设为z2=35°,则正负离子数量的平衡成为最佳。此外,在图19中,L1是与正离子有关的曲线,L2是与负离子有关的曲线。
另外,如图14所示,如果将搅拌部6的旋转圆板部21的直径设为D,将经过2个离子发生器4的搅拌部6的旋转轴60侧的面的两端并以搅拌部6的旋转轴60为中心的圆的直径设为d,则优选D和d满足0.5d<D<2d的关系。为了满足该关系,设置动翼22和旋转圆板部21,由此能将由离子发生器4产生的正负离子向形成于搅拌部6的涡流的流速高的部分释放。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D=Φ100、d=Φ74,满足上述关系。
另外,优选图3所示的上部壳体11的顶面和动翼22之间的距离C、以及图14所示的旋转圆板部21的直径D满足0.05D<C<0.2D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上部壳体11的顶面和动翼22之间的距离C设为15mm,因此优选旋转圆板部21的直径D是75~300mm。将旋转圆板部21的直径D设为75~300mm,由此能维持最佳的离子释放量,同时能抑制搅拌部6的大小,将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设为小型。
另外,将上述搅拌部6的旋转轴60和离子发生器4的中心连接的线不与将动翼22的中心和分离部14的中心连接的线交叉。因此,能将由离子发生器4生成的离子可靠地向形成于搅拌部6的空气的涡流释放。
在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中,能够向通过搅拌部6的动翼22的旋转形成的空气的涡流由于分离部14而从动翼22的旋转方向偏离的方向释放离子,因此能用1个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向多个方向扩散离子。因此,在向不同的多个方向释放离子的情况下,无需对方向不同的流路单独地设置微小粒子发生装置3,能抑制部件数量并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将大致平板形状的动翼22相对于旋转圆板部21垂直地固定,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动翼22的形状弯曲。如果使动翼22的旋转方向的前面弯曲为凹面,则能输送大量的空气,提高搅拌部6的能力。
此外,优选尽可能薄地形成动翼22的厚度。使动翼22变薄,由此能减少尘埃等积蓄在动翼22的外侧端部(沉淀点)。此外,沉淀点是指从外部流入的空气最初与动翼22接触的动翼22的外侧端部。
上述搅拌部6的动翼22的旋转方向,不管是正向旋转还是逆向旋转,均起到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如果使上述搅拌部6的动翼22向同一方向持续旋转,则有可能在沉淀点积蓄不少尘埃等。在这种情况下,由控制部70切换动翼22的旋转方向,改变沉淀点的场所,由此不会在积蓄尘埃等的沉淀点处进一步积蓄尘埃等。并且,通过由动翼22的旋转带来的离心力和由空气流带来的流体力,自清洁作用发挥作用,能去除积蓄于动翼22的尘埃等。
上述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不限于照明装置,例如还能在电冰箱、视频设备、个人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中使用。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
2…遮罩
3…微小粒子扩散装置
4…离子发生器
5…驱动部
6…搅拌部
11…上部壳体
12…下部壳体
13…通风口
13a…空气流入部
13b…空气流出部
14…分离部
15…旋转轴
16…固定凸起
17…螺母
21…旋转圆板部
22…动翼
23…轴承部
41…离子释放部
51…环罩
52…突出部
60…旋转轴
70…控制部
80…发光部
90…操作部
100…上部
110…底部
120…内部

Claims (9)

1.一种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其特征在于,具备:
搅拌部(6),其具有多个动翼(22),生成以旋转轴(60)为中心的同心圆状的涡流;
微小粒子发生部(3),其位于上述搅拌部(6)的上述旋转轴(60)的方向的一方侧,产生微小粒子;
空气流入口(13a),其使空气从上述搅拌部(6)的外周部附近流入上述搅拌部(6);
空气流出口(13b),其排出来自上述搅拌部(6)的外周部附近的空气;以及
分离部(14),其位于比上述搅拌部(6)的上述动翼(22)靠径向的外侧,并且将通过上述搅拌部(6)的上述动翼(22)的旋转而形成的空气的上述搅拌部(6)的周向的涡流从上述搅拌部(6)分离,
从上述空气流入口(13a)流入的空气不经过上述搅拌部(6)的中心,成为上述涡流,在上述搅拌部(6)的周向流动,从上述空气流出口(13b)流出,
由上述微小粒子发生部(3)产生的上述微小粒子乘着要从上述空气流出口(13b)流出的空气、或者乘着已从上述空气流出口(13b)流出的空气向外部释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其特征在于,
上述微小粒子发生部(3)以与上述动翼(22)的径向的外侧端部相对的方式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其特征在于,
上述搅拌部(6)具备旋转圆板部(21),该旋转圆板部(21)固定上述动翼(22),并且设于上述搅拌部(6)的上述旋转轴(60)的方向的另一方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其特征在于,
具备平板(12),上述平板(12)位于上述旋转轴(60)的方向的另一方侧,覆盖上述旋转圆板部(21),并且覆盖在与上述旋转圆板部(21)之间具有间隙的上述旋转圆板部(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其特征在于,
上述旋转圆板部(21)和上述平板(12)之间的距离比上述动翼(22)的径向的外侧端部和上述分离部(14)之间的距离大。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上述搅拌部(6)的控制单元(7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其特征在于,
上述微小粒子是荷电粒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其特征在于,
上述微小粒子是作为H+(H2O)m(m是任意的自然数)的正离子和作为O2 (H2O)n(n是任意的自然数)的负离子。
9.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微小粒子扩散装置(3)。
CN201380061812.0A 2012-10-01 2013-09-25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和照明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31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9492 2012-10-01
JP2012-219492 2012-10-01
JP2013-085853 2013-04-16
JP2013085853A JP6200679B2 (ja) 2012-10-01 2013-04-16 微小粒子拡散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PCT/JP2013/075822 WO2014054479A1 (ja) 2012-10-01 2013-09-25 微小粒子拡散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3109A true CN104813109A (zh) 2015-07-29
CN104813109B CN104813109B (zh) 2017-07-07

Family

ID=5043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61812.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813109B (zh) 2012-10-01 2013-09-25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和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200679B2 (zh)
CN (1) CN104813109B (zh)
WO (1) WO201405447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9631A (zh) * 2015-08-10 2017-02-22 通用电气照明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通风套件和具有通风功能的嵌入式灯具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13017B (zh) * 2015-01-28 2017-09-15 浙江美尔凯特集成吊顶有限公司 换气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7198A (ja) * 2002-04-12 2003-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機
JP2005273458A (ja) * 2004-03-22 2005-10-06 Deiiru Ekoshisu:Kk 空気攪拌機及び吸気流案内板
JP2006156145A (ja) * 2004-11-30 2006-06-15 Tesco Co Ltd 照明器具
CN1849491A (zh) * 2003-09-08 2006-10-18 夏普株式会社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冰箱
CN101765453A (zh) * 2007-07-30 2010-06-30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CN201663347U (zh) * 2008-08-28 201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JP2012104304A (ja) * 2010-11-09 2012-05-31 Panasonic Corp イオン発生装置
CN102753897A (zh) * 2010-01-06 2012-10-24 夏普株式会社 风扇、循环器、微粒扩散装置及空气循环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7888U (ja) * 1993-02-25 1994-09-22 リコーエレメックス株式会社 クロスフローファン
JP2004278989A (ja) * 2003-03-18 2004-10-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冷却用ポンプおよび受熱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07198A (ja) * 2002-04-12 2003-10-3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送風機
CN1849491A (zh) * 2003-09-08 2006-10-18 夏普株式会社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冰箱
JP2005273458A (ja) * 2004-03-22 2005-10-06 Deiiru Ekoshisu:Kk 空気攪拌機及び吸気流案内板
JP2006156145A (ja) * 2004-11-30 2006-06-15 Tesco Co Ltd 照明器具
CN101765453A (zh) * 2007-07-30 2010-06-30 夏普株式会社 空气净化机
CN201663347U (zh) * 2008-08-28 2010-12-01 夏普株式会社 离子发生装置以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02753897A (zh) * 2010-01-06 2012-10-24 夏普株式会社 风扇、循环器、微粒扩散装置及空气循环方法
JP2012104304A (ja) * 2010-11-09 2012-05-31 Panasonic Corp イオン発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39631A (zh) * 2015-08-10 2017-02-22 通用电气照明解决方案有限公司 通风套件和具有通风功能的嵌入式灯具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813109B (zh) 2017-07-07
WO2014054479A1 (ja) 2014-04-10
JP2014087586A (ja) 2014-05-15
JP6200679B2 (ja) 2017-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39219B2 (ja) イオン発生装置
KR101934457B1 (ko) 환기 장치와 이를 포함한 환기 시스템
US8814513B2 (en) Ceiling mounted ventilation fan with illumination
JP3223079U (ja) 新型の永久磁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システムを備えたスクロールケーシング遠心送風機
CN202802275U (zh) 离子产生器
JP2013530334A (ja) 細隙ノズル組立体により空気を吹き込むための装置
CN103597288A (zh) 空气调节机
KR20180000878A (ko) 공기정화장치
TW200530539A (en) Integral air conditioner
CN105737354A (zh) 吊顶空调机
CN104813109A (zh) 微小粒子扩散装置和照明装置
CN212838463U (zh) 一种风扇灯扩散通道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风扇灯
JP4874360B2 (ja) 羽根車並びに多翼送風機並びに空気調和機
CN107926104B (zh) 除电装置
KR20170085739A (ko) 팬 모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JP2008267780A (ja) 空気調和機
JP5213999B2 (ja) 冷却装置
CN208909928U (zh) 食品加工装置及其主机
CN220248455U (zh) 机头机构和风扇设备
JP5097847B1 (ja) 照明装置
CN213064010U (zh) 一种风扇灯风道系统和具有该系统的风扇灯
CN219345070U (zh) 机头机构和风扇设备
CN212429256U (zh) 一种风扇灯及模块化风扇灯
CN209925237U (zh) 一种高速离心鼓风机
JP2023067420A (ja) ドレンソケ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7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