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10641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10641A CN104810641A CN201510043336.0A CN201510043336A CN104810641A CN 104810641 A CN104810641 A CN 104810641A CN 201510043336 A CN201510043336 A CN 201510043336A CN 104810641 A CN104810641 A CN 10481064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contact point
- plug
- mating terminals
-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2—Printed circuits being in the same plan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6—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 H01R24/68—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with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to apparatus or structure, e.g. to a wall mounted on directly pluggable apparatu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0—Pins, blades, or sockets shaped, or provided with separate member, to retain co-operating parts togeth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1—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engagement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可沿上下方向与配合连接器配合,配合连接器包括多个配合端子,每一个配合端子都具有配合接触点。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多个端子。所述端子至少部分地被所述壳体容纳。所述端子被设置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每一个端子都具有第一部、第二部和联接部。第一部包括接触点和引导部。接触点被定位成在垂直于上下方向和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第二部分开。在配合状态下,当配合接触点在第二方向上被定位在接触点和第二部之间时,接触点与配合接触点接触。引导部被定位在接触点之上并且在配合的基础上将配合接触点引导向接触点。联接部联接第一部与第二部。联接部在第一方向上被定位在与接触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得诸如电路板的物体彼此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JP 2009-217943公开了包括上述类型的连接器的连接器组件。如图31所示,JP 2009-217943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固定到电路板的连接器和固定到配合电路板的配合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壳体和由壳体保持的多个端子。配合连接器包括配合壳体和由配合壳体保持的多个配合端子。当连接器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时,当接触点被分别连接到配合接触点时,配合端子被部分地插入到连接器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使得物体彼此连接并且具有较小的轮廓。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可沿上下方向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所述配合连接器包括多个配合端子,每一个配合端子都具有配合接触点。所述连接器在使用时被安装到一物体。所述连接器包括壳体以及多个端子。所述端子至少部分地被所述壳体容纳。所述端子分别与所述配合端子相对应。所述端子被设置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每一个端子都具有第一部、第二部和联接部。所述第一部包括接触点和引导部。所述接触点被定位成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部分开。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合连接器配合时,在所述配合接触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被定位在所述接触点和所述第二部之间的情况下,所述接触点与所述配合接触点接触。所述引导部被定位在所述接触点之上。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合连接器配合时,所述配合接触点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被向下移动并且通过所述引导部被引导至所述接触点。当使用所述连接器时,所述第二部被固定至所述物体上。所述联接部联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所述联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在与所述接触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联接部的位置与所述接触点的位置不同。换句话说,所述联接部被设置成不与通过所述接触点并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的假象线重叠。所述配合端子的一部分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被容纳在定位于所述接触点的前部的空间中。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通过所述联接部的尺寸可保证所述空间的尺寸较大。换句话说,通过所述联接部的尺寸可以减小所述连接器的尺寸,同时可充分保证用于容纳所述配合端子的一部分的空间。
参考附图,通过研究下文的对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可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更完整地理解本发明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捅头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插头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插头的沿线III-III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包含在图1的插头中的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图4的插头端子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6的插座的另一立体图。
图8是示出图6的插座的沿线VIII-VIII的剖面图。
图9是包含在图6的插座中的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9的插座端子的另一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9的插座端子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图4的插头端子与图9的插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图4的插头端子与图9的插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另一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图4的插头端子与图9的插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图4的插头端子与图9的插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图16的插头的侧视图。
图18是示出图17的插头的沿线XVIII-XVIII的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包含在图16的插头中的插头端子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图19的插头端子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插座的立体图。
图22是示出图21的插座的另一立体图。
图23是示出图21的插座的沿线XXV-XXV的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包含在图21的插座中的插座端子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图24的插座端子的另一立体图。
图26是示出图24的插座端子的俯视图。
图27是示出图19的插头端子与图24的插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图19的插头端子与图24的插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另一立体图。
图29是示出图19的插头端子与图24的插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侧视图。
图30是示出图19的插头端子与图24的插座端子的连接状态的俯视图。
图31是示出JP 2009-217943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虽然本发明适用于多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是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在附图中以示例的形式示出了并且在本文中将详细地描述。然而,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附图和详细的说明不试图将本发明限定于公开的特定形式,但是相反地,试图覆盖落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的修改、等价物和替代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100(配合连接器,参见图1)以及插座200(连接器,参见图6和7)。插座200可沿Z方向(上下方向)与插头100配合。本实施例的插头100和插座200中的每一个都被安装在诸如电路板、柔性电路板(FPC)等的物体上(未示出)。
参考图1至3,插头100包括插头壳体(配合壳体)110和多个插头端子(配合端子)150。插头壳体110至少部分地容纳插头端子150。插头壳体110由绝缘体制成,并且每一个插头端子150都由导体制成。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头壳体110由树脂制成,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每一个插头端子150都由金属制成。
如图1-3所示,插头壳体110具有板状主体部120,该主体部120保持插头端子150和两个定位突出部130。定位突出部130在Y方向上(第一方向上)分别设置在主体部120的相对端。每一个定位突出部130在Z方向上朝向负Z方向突出。
主体部120保持布置在两行中的插头端子150。每一行的插头端子150被设置在Y方向上。两行插头端子150被设置成多行插头端子150中的一行与另一行插头端子150相对于在X方向(第二方向)上经过主体部120的中心并且在Y方向上延伸的直线成线对称。
如图1所示,主体部120形成有多个间隔部122和多个定位孔124。每一个间隔部122被定位在在Y方向上彼此靠近的插头端子150之间。换句话说,间隔部122与插头端子150交替地定位在Y方向上。如图1所示,每一个插头端子150朝向负Z方向突出到间隔部122之外。换句话说,每一个插头端子150在Z方向上突出到间隔部122之外。定位孔124分别与插头端子150相对应。每一个定位孔124在X方向上定位成比相应的插头端子150靠内。每一个插头端子150至少部分地暴露在相应的定位孔124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插头端子150可被电连接在相应的定位孔124中。
如图4和5所示,每一个插头端子150具有被保持部160,该被保持部160具有大致C型的截面。每一个插头端子150包括被固定到电路板(未示出)的被固定部170。被保持部160被设置有配合接触点162。配合接触点162被定位在被保持部160的外表面上。在每一个插头端子150被插头壳体110保持的情况下,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面对与插头端子150相对应的定位孔124(参见图3)。具体地,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在相应的定位孔124中是可接触的。如图5最好地示出,本实施例的插头端子150的配合接触点162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被固定部170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换句话说,被固定部170被设置成不与经过配合接触点162且在X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重叠。如图1所示,插头端子150被插头壳体110的主体部120保持,从而被固定部170在X方向上分别向外延伸。如从图1至3中可以理解的那样,当插头壳体110通过插入模制工艺(insert-mold)形成时,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头端子150被安装在插头壳体110中。
参考图6至8,插座200包括插座壳体(壳体)210和多个插座端子(端子)250。插座壳体210至少部分地容纳插座端子250。插座壳体210由绝缘体制成,并且每一个插座端子250由导体制成。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壳体210由树脂制成,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每一个插座端子250由金属制成。插座端子250分别与插头端子150相对应。
如图6-8所示,插座壳体210具有板状主体部220和两个定位凹部240。该主体部220保持插座端子250。两个定位凹部240在Y方向上分别设置在主体部220的相对端。每一个定位凹部240在Z方向上贯穿插座壳体210。定位凹部240分别与上述的定位突出部130(参见图1)相对应。当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时,每一个定位凹部240容纳相应的定位突出部130。另外,如果每一个定位凹部240可容纳相应的定位突出部130,那么每一个定位凹部240可以不贯穿插座壳体210。
主体部220具有薄板部222和侧部226。侧部226在X方向上分别被定位在薄板部222的相对端。薄板部222被定位在主体部220的中心。薄板部222设置有多个定位突出部224。每一个定位突出部224朝向正Z方向突出。定位突出部224分别与插头壳体110的定位孔124(参见图1)相对应。当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时,如后所述,每一个定位突出部224与插座端子250的一部分一起被容纳在相应的定位孔124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主体部220具有两个侧部226。两个侧部226中的每一个具有方形杆状形状并且在Y方向上延伸。如图7和8所示,侧部226的每一个底面(负Z侧表面)被定位成比薄板部222的底面(负Z侧表面)靠上(朝向正Z侧)。因此,空间228分别形成在侧部226的下方(朝向负Z侧)。在本实施例中,侧部226的每一个上表面(正Z侧表面)被定位成比薄板部222的上表面(正Z侧表面)靠上(朝向正Z侧)。具体地,当从上面(朝向正Z侧)观察插座200时,薄板部222相对于侧部226是凹陷的。换句话说,凹部由薄板部222A和侧部226A形成。当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时(参见图1),该凹部容纳插头100的主体部120。换句话说,在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的情况下,插头100的主体部120在X方向上被定位在插座200的侧部226之间。
主体部220形成有多个容纳部230,该容纳部230从薄板部222延伸到侧部226。容纳部230分别与插座端子250相对应。每一个容纳部230容纳相应的插座端子250的一部分。
如图8至11所示,每一个插座端子250具有第一部260、第二部270和联接部280,该联接部280使得第一部260与第二部270联接。
第一部260包括接触点262和支撑部264,该支撑部264具有弹性特征并且支撑接触点262。支撑部264支撑接触点262,以使得接触点262至少在X方向上是可移动的。接触点262在X方向上定位成与第二部270隔开并且面朝向第二部270(如图9所示朝向插座端子250的负X侧)。支撑部264的一部分设置有引导部266,该引导部266具有与Z方向和X方向相交的平面。换句话说,引导部266形成为支撑部264的一部分。引导部266定位成朝向接触点262的正Z侧(向上)。当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时(参见图3),每一个引导部266引导相对于插座200朝向负Z方向(向下)移动的相应的插头端子150的配合接触点162,从而每一个接触点262连接到相应的插头端子150的配合接触点16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260的远离接触点262的端部被分成两个部分。
第二部270具有压配部272和被安装部274。每一个压配部272被压配到插座壳体210中。每一个被安装部274通过焊接被安装和固定到作为物体的电路板(未示出)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270的远离被安装部274的端部被分成两个部分。
如图11最好地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260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第二部270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具体地,接触点262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被安装部274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尤其是,接触点262在Y方向上的中心与被安装部274在Y方向上的中心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插座端子250具有两个联接部280。两个联接部280将第一部260的两个部分分别与第二部270的两个部分联接。因此,联接部280、第一部260和第二部270形成可容纳区域285。本实施例的可容纳区域285具有在XY平面上在X方向上延伸的线性形状。如后文所述,在插座200(参见图8)被配合到插头100(参见图3)上的情况下,插头端子150的多个部分分别被容纳在可容纳区域285中,从而可容纳区域285允许插头端子150的多个部分在Z方向上分别被定位在与联接部280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如图11最好地示出,联接部280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接触点262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换句话说,联接部280被设置成不与经过接触点262且在X方向延伸的假象线重叠。
从图6至8可以理解,在每一个容纳部230容纳相应的插座端子250的一部分的情况下,当每一个压配部272被压配到插座壳体210的主体部220的侧部226中时,接触点262和引导部266被设置成在Y方向上分别靠近定位突出部224。当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时,接触点262、引导部266和相应的定位突出部224被分别插入到定位孔124中。因此,当插头端子150的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在相应的定位孔124中与相应的插座端子250的接触点262接触时,插头端子150的每一个被保持部160被夹在相应的插座端子250的第一部260和第二部270之间。具体地,在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的情况下,当插头端子150的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与相应的插座端子250的接触点262接触时,插头端子150的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在X方向上被定位在相应的插座端子250的接触点262和第二部270之间。
如图6至8所示,在插座端子250被插座壳体210保持的情况下,每一个被安装部274被定位在空间228中。具体地,每一个被安装部274被定位成比侧部226向下(朝向负Z侧)。从图8中可知,在插座端子250被插座壳体210保持的情况下,每一个联接部280被定位成比被安装部274稍稍向上(朝向正Z侧)。因此,在第一部260在Z方向上可移动时,每一个联接部280是可变形的。换句话说,每一个联接部280支撑第一部260,以使得第一部260至少在Z方向上是可移动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被安装部274和联接部280可设置在共用的XY平面中。换句话说,当插座200被安装在电路板(未示出)上同时每一个被安装部274被固定在电路板上时,每一个联接部280可与电路板接触。
如图6和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插座端子250的每一个第二部270从侧部226朝向正Z侧(向上)突出。换句话说,一个区域在Y方向上被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270之间并且被设置在侧部226之上。
如图11最好地示出,可容纳区域285被形成在接触点262和第二部270之间,并且联接部280不形成在上述两者之间。换句话说,可容纳区域285在Y方向上被形成为分别靠近联接部280。从图12至15可知,当插座端子250分别与插头端子150接触时(即,当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时),插头端子150的多个部分分别被容纳在可容纳区域285中,同时插头端子150的被容纳部在Z方向上分别被定位在与联接部280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因此,被保持部160的高度可被增大(即,被保持部160在Z方向上的尺寸能够被增大),从而能够增加接触点262在插头端子150上相对地滑动的距离(即,有效接触长度)。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插座200和插头100的高度能够被降低,同时能够保证足够的有效接触长度。
尤其是,从图15中可以理解,被固定部170和被安装部274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具体地,在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的情况下,从上面(正Z侧)观察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平面图时,可以理解的是,被固定部170和被安装部274被设置成不彼此重叠。因为如上所述,所述区域在Y方向上被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270之间并且被设置在侧部226之上,每一个被固定部170可以被定位在此区域中。因此,如图14所示,在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的情况下,被固定部170和第二部270的一部分被定位成在Y方向上对齐。换句话说,被固定部170在Z方向上可以被定位成与第二部270的一部分重叠。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的情况下,连接器组件在Z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减小。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被安装部274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接触点262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被安装部274在Y方向上可以被定位在与多个联接部280中的一个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
(第二实施例)
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插头100A(配合连接器,参见图16)以及插座200A(连接器,参见图21和22)。插座200A可沿Z方向(上下方向)与插头100A配合。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类似,本实施例的每一个插头100A和插座200A被安装在诸如电路板、柔性电路板(FPC)等的物体上(未示出)。
参考图16至18,插头100A包括插头壳体(配合壳体)110A和多个插头端子(配合端子)150A。插头壳体110A至少部分地容纳插头端子150A。插头壳体110A由绝缘体制成,并且每一个插头端子150A由导体制成。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头壳体110A由树脂制成,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每一个插头端子150A由金属制成。
如图16-18所示,插头壳体110A具有保持插头端子150A的板状主体部120A。
该主体部120A保持被设置在两行中的插头端子150A。各行插头端子150A都被设置在Y方向上。一行中的插头端子150A在X方向(第二方向)上分别与另一行中的插头端子150A相对应。一行插头端子150A中的每一个和另一行插头端子150A中的相应的一个被设置成相对于与它们的位置距离相等的点彼此点对称。
如图16所示,主体部120A由多个间隔部122A和多个定位孔124A形成。每一个间隔部122A被定位在在Y方向上彼此靠近的插头端子150A之间。换句话说,间隔部122A与插头端子150A交替地定位在Y方向上。如图17所示,每一个插头端子150A朝向负Z方向突出到间隔部122A之外。换句话说,每一个插头端子150A在Z方向上突出到间隔部122A之外。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定位孔124A在X方向上被设置成分别被一行的插头端子150A和另一行的相应的插头端子150A所共用的孔。因此,定位孔124A的总数量是插头端子150A的总数量的一半。每一个定位孔124A被定位在两个相应的插头端子150A之间。每一个插头端子150A至少部分地暴露在相应的定位孔124A中。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插头端子150A被电连接在相应的定位孔124A中。
如图19和20所示,每一个插头端子150A具有被保持部160A,该被保持部160A具有大致C型的截面。每一个插头端子150A包括被固定到电路板(未示出)的被固定部170A。被保持部160A被设置有配合接触点162A。配合接触点162A被定位在被保持部160A的外表面上。在每一个插头端子150A被插头壳体110A保持的情况下,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A暴露在与插头端子150A相对应的定位孔124中(参见图18)。具体地,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A在相应的定位孔124中是可接触的。如图20最好地示出,本实施例的插头端子150A的配合接触点162A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被固定部170A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换句话说,被固定部170A被设置成不与经过配合接触点162A且在X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线重叠。如图16所示,插头端子150A被插头壳体110A的主体部120A保持,以使得被固定部170A在X方向上分别向外延伸。如从图16和17中可以理解的那样,当插头壳体110A通过插入模制工艺形成时,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头端子150A被安装在插头壳体110A中。
参考图21至23,插座200A包括插座壳体(壳体)210A和多个插座端子(端子)250A。插座壳体210A至少部分地容纳插座端子250A。插座壳体210A由绝缘体制成,并且每一个插座端子250A由导体制成。具体地,根据本实施例的插座壳体210A由树脂制成,并且根据本实施例的每一个插座端子250A由金属制成。插座端子250A分别与插头端子150A相对应。
如图21至23所示,插座壳体210A具有保持插座端子250A的板状主体部220A。主体部220A具有薄板部222A和侧部226A。侧部226A在X方向上分别被定位在薄板部222A的相对端。薄板部222A被定位在主体部220A的中心。薄板部222A设置有多个定位突出部224A。每一个定位突出部224A朝向正Z方向突出。当从上方(正Z侧)观察插座200A时,根据本实施例的每一个定位突出部224A具有H型形状。具体地,每一个定位突出部224A具有沿X方向向内凹陷的两个凹口。定位突出部224A分别与插头壳体110A的定位孔124A(参见图18)相对应。换句话说,定位突出部224A的总数量是插头端子250A的总数量的一半。当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时,如后所述,每一个定位突出部224A与插座端子250A的一部分一起被容纳在相应的定位孔124A中。
根据本实施例的主体部220A具有两个侧部226A。两个侧部226A中的每一个具有方形杆状形状并且在Y方向上延伸。如图22和23所示,侧部226A的每一个底面(负Z侧表面)被定位成比薄板部222A的底面(负Z侧表面)靠上(朝向正Z侧)。因此,空间228A分别形成在侧部226A的下方(朝向负Z侧)。在本实施例中,侧部226A的每一个上表面(正Z侧表面)被定位成比薄板部222A的上表面(正Z侧表面)靠上(朝向正Z侧)。具体地,当从上面(朝向正Z侧)观察插座200A时,薄板部222A相对于侧部226A是凹陷的。换句话说,凹部由薄板部222A和侧部226A形成。当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时(参见图18),该凹部容纳插头100A的主体部120A。换句话说,在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的情况下,插头100A的主体部120A在X方向上被定位在插座200A的侧部226A之间。
主体部220A形成有多个容纳部230A,该容纳部230A从薄板部222A延伸到侧部226A。根据本实施例的容纳部230A分别包括形成在定位突出部224A上的前述的凹口。容纳部230A分别与插座端子250A相对应。容纳部230A的多个部分中的每一个容纳相应的插座端子250A。同时,插座端子250A的多个部分中的每一个被定位在形成在定位突出部224A上的相应的凹口中。
如图23至26所示,每一个插座端子250A具有第一部260A、第二部270A和联接部280A,该联接部280A使得第一部260A与第二部270A联接。
如图23至26所示,第一部260A包括接触点262A和支撑部264A,该支撑部264A具有弹性特征并且支撑接触点262A。支撑部264A支撑接触点262A,以使得接触点262A至少在X方向上是可移动的。接触点262A在X方向上定位成与第二部270A隔开并且面对第二部270A(如图24所示朝向插座端子250A的负X侧)。支撑部264A的一部分设置有引导部266A,该引导部266A具有与Z方向和X方向相交的平面。换句话说,引导部266A形成为支撑部264A的一部分。引导部266A定位成朝向接触点262A的正Z侧(向上)。当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时(参见图18),每一个引导部266A引导相对于插座200A朝向负Z方向(向下)移动的相应的插头端子150A的配合接触点162A,从而每一个接触点262A连接到相应的插头端子150A的配合接触点162A上。如图24至26所示,插座端子250A的第一部260A的远离接触点262A的端部朝向负Y方向延伸。
如图23至26所示,第二部270A具有通过焊接被安装和固定到作为物体的电路板(未示出)上的被安装部274A。如图24至26所示,插座端子250A的第二部270A的远离被安装部274A的端部朝向负Y方向延伸。
如图26最好地示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260A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第二部270A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具体地,接触点262A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被安装部274A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尤其是,接触点262A在Y方向上的中心与被安装部274A在Y方向上的中心对齐。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插座端子250A具有一个联接部280A。该联接部280A将第一部260A的端部与第二部270A的端部联接。因此,在Y方向上靠近联接部280A形成可容纳区域285A。具体地,可容纳区域285A如图23至26所示形成在朝向插座端子250A的负Y侧的位置。可容纳区域285A在X方向上被夹在第一部分260A和第二部分270A之间。如后文所述,在插座200A(参见图23)被配合到插头100A(参见图18)的情况下,插头端子150A的多个部分分别被容纳在可容纳区域285A中,从而可容纳区域285A允许插头端子150A的多个部分在Z方向上分别被定位在与联接部280A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如图26最好地示出,联接部280A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接触点262A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换句话说,联接部280A被设置成不与经过接触点262A且在X方向延伸的假象线重叠。
从图21和23可以理解,在插座端子250A的多个部分中的每一个被容纳在相应的容纳部230A中的情况下,第一部260A的多个部分中的每一个被定位在定位突出部224A的相应凹口中。因此,当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时,接触点262A、引导部266A和定位突出部224A分别被统一地插入到定位孔124A中(参见图18)。因此,插头端子150A的每一个被保持部160A被夹在相应的插座端子250A的第一部260A和第二部270A之间,同时插头端子150A的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A在相应的容纳部230A中与相应的插座端子250A的接触点262A接触。具体地,在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的情况下,插头端子150A的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A在X方向上被定位在相应的插座端子250A的接触点262A和第二部270A之间,同时插头端子150A的每一个配合接触点162A与相应的插座端子250A的接触点262A接触。
如图21至23所示,在插座端子250A被插座壳体210A保持的情况下,每一个被安装部274A被定位在空间228A中。具体地,每一个被安装部274A被定位成比侧部226A向下(朝向负Z侧)。从图23中可知,在插座端子250A被插座壳体210A保持的情况下,每一个联接部280A被定位成比被安装部274A稍稍向上(朝向正Z侧)。因此,在第一部260A可在Z方向上移动时,每一个联接部280A是可变形的。换句话说,每一个联接部280A支撑第一部260A,以使得第一部260A至少在Z方向上是可移动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被安装部274A和联接部280A可设置在共用的XY平面中。换句话说,当插座200A被安装在电路板(未示出)上同时每一个被安装部274A被固定在电路板上时,每一个联接部280A可与电路板接触。
如图21和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插座端子250A的每一个第二部270A从侧部226A朝向正Z侧(向上)突出。换句话说,一个区域在Y方向上被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270A之间并且被设置在侧部226A之上。
如图26最好地示出,可容纳区域285A被形成在接触点262A和第二部270A之间,并且联接部280A不形成在上述两者之间。换句话说,可容纳区域285A在Y方向上被形成为分别靠近联接部280A。从图27至30可知,当插座端子250A分别与插头端子150A接触时(即,当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时),插头端子150A的多个部分分别被容纳在可容纳区域285A中,同时插头端子150A的被容纳部在Z方向上分别被定位在与联接部280A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因此,被保持部160A的高度可被增大(即,被保持部160A在Z方向上的尺寸能够被增大),从而能够增加接触点262A的有效接触长度。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插座200A和插头100A的高度能够被降低,同时能够保证足够的有效接触长度。
尤其是,从图30中可以理解,被固定部170A和被安装部274A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具体地,在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的情况下,从上面(朝向正Z侧)观察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平面图时,可以理解,被固定部170A和被安装部274A被设置成不彼此重叠。因为如上所述,所述区域在Y方向上被设置在每两个相邻的第二部270A之间并且被设置在侧部226A之上,每一个被固定部170A可以被定位在此区域中。因此,如图29所示,在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的情况下,被固定部170A和第二部270A的一部分被定位成在Y方向上对齐。换句话说,被固定部170A在Z方向上可以被定位成与第二部270A的一部分重叠。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在插座200A与插头100A配合的情况下,连接器组件在Z方向上的尺寸可以减小。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被安装部274A在Y方向上被定位在与接触点262A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被安装部274在Y方向上可以被定位在与多个联接部280A中的一个的位置相同的位置上。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在插座200与插头100配合的情况下,被插座端子250、250A夹持的一部分(即,被保持部160、160A)仅仅组成插头端子150、150A的一部分。例如,在插头端子150、150A部分地暴露在插头壳体110、110的一部分上的情况下,或者在插头端子150、150A被插头壳体110、110的一部分保持的情况下,插头端子150、150A的一部分和插头壳体110、110的一部分可以被插座端子250、250A夹持。具体地,被插座端子250、250A夹持的一部分可由插头端子150、150A的一部分以及例如插头壳体110的一部分的绝缘体形成。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被保持部160、160A仅仅被插座端子250、250A夹持,但是被保持部160、160A可被插座端子250、250A的一部分以及例如插座壳体210、210A的一部分的绝缘体夹持。此外,上述的两种修改可以组合。
本发明基于之前于2014年1月29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JP2014-014459,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全部纳入此文。
虽然已经说明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内容,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其他的和进一步的修改,本发明试图要求落在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内的所有实施例。
Claims (13)
1.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沿上下方向与配合连接器配合,所述配合连接器包括多个配合端子,每一个配合端子都具有配合接触点,所述连接器在使用时被安装到一物体上,所述连接器包括:
壳体;以及
多个端子,所述多个端子至少部分地被所述壳体容纳,所述多个端子分别与所述配合端子相对应,所述多个端子在与所述上下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排列,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第一部、第二部和联接部,所述第一部包括接触点和引导部,所述接触点被定位成在垂直于所述上下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与所述第二部分开,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合连接器配合时,在所述配合接触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被定位在所述接触点和所述第二部之间的情况下,所述接触点与所述配合接触点接触,
所述引导部被定位在所述接触点之上,
基于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合连接器的配合,所述配合接触点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被向下移动并且被所述引导部引导至所述接触点,
当使用所述连接器时,所述第二部被固定至所述物体上,
所述联接部联接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所述联接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在与所述接触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在与所述第二部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配合端子具有被保持部;
所述配合接触点被设置在所述被保持部上;以及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合连接器配合时,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夹持所述被保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部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支撑所述接触点,以使得所述接触点在所述第二方向上能够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形成为所述支撑部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联接部支撑所述第一部,以使得所述第一部至少在所述上下方向上能够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所述联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多个端子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两个所述联接部。
9.一种连接器组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以及能够与所述连接器配合的配合连接器,其中:
可容纳区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分别靠近所述联接部而形成;以及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合连接器配合时,所述配合端子的多个部分分别被容纳在所述可容纳区域中,同时所述配合端子的被容纳的所述多个部分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分别被定位在与所述联接部的位置相同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配合连接器将被安装在配合物体上;
所述配合连接器包括配合壳体和所述多个配合端子,所述配合壳体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配合端子;
每一个所述配合端子还包括将被固定到所述配合物体上的被固定部;以及
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合连接器配合的情况下,所述被固定部和所述第二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在彼此不同的位置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被固定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被定位在与所述配合接触点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
所述多个配合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
所述配合壳体具有多个间隔部,所述多个间隔部与所述多个配合端子交替地定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及
每一个所述配合端子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突出到所述间隔部之外。
13.一种能够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配合的配合连接器,其中:
所述配合连接器包括配合壳体和所述多个配合端子,所述配合壳体至少部分地容纳所述配合端子;
所述多个配合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排列;
所述配合壳体具有多个间隔部,所述多个间隔部与所述多个配合端子交替地定位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以及
每一个所述配合端子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突出到所述间隔部之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1175008.7A CN107425324B (zh) | 2014-01-29 | 2015-01-28 | 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14459 | 2014-01-29 | ||
JP2014014459A JP6325262B2 (ja) | 2014-01-29 | 2014-01-29 | コネクタ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75008.7A Division CN107425324B (zh) | 2014-01-29 | 2015-01-28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10641A true CN104810641A (zh) | 2015-07-29 |
CN104810641B CN104810641B (zh) | 2017-05-17 |
Family
ID=536799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43336.0A Active CN104810641B (zh) | 2014-01-29 | 2015-01-28 | 连接器 |
CN201611175008.7A Active CN107425324B (zh) | 2014-01-29 | 2015-01-28 | 连接器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1175008.7A Active CN107425324B (zh) | 2014-01-29 | 2015-01-28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56407B2 (zh) |
JP (1) | JP6325262B2 (zh) |
KR (1) | KR101652383B1 (zh) |
CN (2) | CN104810641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45869A (zh) * | 2017-12-06 | 2018-03-27 | 东莞明家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插座铜片结构及电源插座 |
CN115207669A (zh) * | 2021-04-01 | 2022-10-1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809340B1 (ko) * | 2013-02-27 | 2017-12-14 | 파나소닉 아이피 매니지먼트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에 이용되는 헤더 및 소켓 |
US9728872B2 (en) * | 2014-09-22 | 2017-08-08 | Xiaomi Inc | Connector plug, connector socket, and connector |
JP6537890B2 (ja) * | 2014-09-26 | 2019-07-03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7178894B2 (ja) * | 2018-12-18 | 2022-11-28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組立体、コネクタ組立体のコネクタ対、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
JP7458224B2 (ja) * | 2020-03-27 | 2024-03-29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6901603B1 (ja) * | 2020-03-27 | 2021-07-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71129A (en) * | 1997-10-30 | 2000-06-06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Connector socket with contact enlarged base sections inserted in holding chamber attachment grooves and stopping projections in chamber to prevent contact from being withdrawn from chamber |
CN1617396A (zh) * | 2003-11-11 | 2005-05-1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257169A (zh) * | 2007-03-01 | 2008-09-03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201667411U (zh) * | 2010-03-31 | 2010-12-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1997212A (zh) * | 2009-08-11 | 2011-03-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78248A (en) | 1993-12-17 | 1995-12-26 | Berg Technology, Inc. | Connector for high density electronic assemblies |
US5409406A (en) | 1993-12-17 | 1995-04-25 | Berg Technology, Inc. | Connector for high density electronic assemblies |
JPH10116642A (ja) | 1996-10-15 | 1998-05-06 | Fujitsu Takamizawa Component Kk | コネクタ |
JP3969229B2 (ja) * | 2002-07-23 | 2007-09-05 |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CN1237662C (zh) * | 2002-07-23 | 2006-01-18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薄型连接器 |
CN2600941Y (zh) * | 2003-01-28 | 2004-01-2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4526428B2 (ja) * | 2005-04-18 | 2010-08-18 |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
JP4645475B2 (ja) * | 2006-02-23 | 2011-03-09 |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 基板間接続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TWM300882U (en) * | 2006-05-26 | 2006-11-11 | Advanced Connectek Inc |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
JP4802959B2 (ja) * | 2006-09-29 | 2011-10-26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8146888A (ja) | 2006-12-07 | 2008-06-26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 |
CN201117942Y (zh) * | 2007-08-28 | 2008-09-1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JP2009217943A (ja) | 2008-03-07 | 2009-09-24 | Jst Mfg Co Ltd | コネクタ |
JP2010073674A (ja) * | 2008-08-22 | 2010-04-02 | Alps Electric Co Ltd | 基板間接続コネクタの接続端子 |
JP5250450B2 (ja) * | 2009-02-27 | 2013-07-31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1159507A (ja) | 2010-02-01 | 2011-08-18 | Hirose Electric Co Ltd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
JP5458042B2 (ja) * | 2011-02-25 | 2014-04-02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815277B2 (ja) * | 2011-05-13 | 2015-11-17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908225B2 (ja) * | 2011-07-06 | 2016-04-26 | 第一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884036B2 (ja) * | 2011-08-31 | 2016-03-15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ヘッダならびに当該ヘッダを用いたコネクタ |
CN202308401U (zh) * | 2011-09-28 | 2012-07-0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 |
JP5522217B2 (ja) * | 2012-08-21 | 2014-06-1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8888506B2 (en) * | 2013-01-29 | 2014-11-18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Connector |
KR101489117B1 (ko) * | 2013-02-27 | 2015-02-02 | 파나소닉 주식회사 | 커넥터 및 상기 커넥터에 이용되는 헤더 및 소켓 |
-
2014
- 2014-01-29 JP JP2014014459A patent/JP6325262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2-05 KR KR1020140173493A patent/KR10165238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12-18 US US14/576,100 patent/US9356407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1-28 CN CN201510043336.0A patent/CN104810641B/zh active Active
- 2015-01-28 CN CN201611175008.7A patent/CN10742532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71129A (en) * | 1997-10-30 | 2000-06-06 |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 Connector socket with contact enlarged base sections inserted in holding chamber attachment grooves and stopping projections in chamber to prevent contact from being withdrawn from chamber |
CN1617396A (zh) * | 2003-11-11 | 2005-05-1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257169A (zh) * | 2007-03-01 | 2008-09-03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1997212A (zh) * | 2009-08-11 | 2011-03-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201667411U (zh) * | 2010-03-31 | 2010-12-08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45869A (zh) * | 2017-12-06 | 2018-03-27 | 东莞明家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插座铜片结构及电源插座 |
CN107845869B (zh) * | 2017-12-06 | 2024-05-10 | 东莞明家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电源插座铜片结构及电源插座 |
CN115207669A (zh) * | 2021-04-01 | 2022-10-18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356407B2 (en) | 2016-05-31 |
CN107425324A (zh) | 2017-12-01 |
KR101652383B1 (ko) | 2016-08-30 |
JP6325262B2 (ja) | 2018-05-16 |
CN104810641B (zh) | 2017-05-17 |
JP2015141827A (ja) | 2015-08-03 |
KR20150090824A (ko) | 2015-08-06 |
CN107425324B (zh) | 2020-03-20 |
US20150214681A1 (en) | 2015-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10641A (zh) | 连接器 | |
CN204538409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3199386B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06025630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2290649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4901086A (zh) | 连接器 | |
CN105958241A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05048179B (zh) | 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及板对板插座连接器 | |
CN105261892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394405B (zh) | 连接器 | |
CN204179274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TW201324969A (zh) |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 |
CN105390884A (zh) | 一种接触件模块及电连接器 | |
CN104577460A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390813A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070026U (zh) | 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及板对板插座连接器 | |
CN103390824A (zh) | 连接器和配合连接器 | |
CN104882689A (zh) |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01868615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102957008B (zh) | 卡缘连接器 | |
CN204481191U (zh) |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 |
CN10338403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667429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424529U (zh) | Usb插头 | |
CN220106966U (zh) | 导电端子、线缆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