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4969A -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324969A
TW201324969A TW101136743A TW101136743A TW201324969A TW 201324969 A TW201324969 A TW 201324969A TW 101136743 A TW101136743 A TW 101136743A TW 101136743 A TW101136743 A TW 101136743A TW 201324969 A TW201324969 A TW 20132496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ield
mounting
connector hous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alignment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6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rkady Zerebilov
Steven E Minich
Original Assignee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filed Critical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Publication of TW2013249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4969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52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ng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4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shield being mounted on a PCB and connecte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4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 Y10T29/49208Contact or terminal manufacturing by assembling plural 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組件其可包括一護罩及一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可包括一連接器外殼,而護罩可被設置用來以交錯之方式安裝到連接器外殼上。該護罩與連接器外殼可包括互補的對準構件,該互補的對準構件被設置成可以相互干擾。在將護罩與連接器外殼安裝到如印刷電路板之下層基板之過程中,對準構件可對準護罩所界定的安裝構件。

Description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本發明關於電連接器組件及其安裝方法,尤指一種被設置用來沿著安裝方向被安裝到下層基板上之電連接器組件以及用來將電連接器組件沿著安裝方向安裝到基板上之方法。
電連接器利用導電性接觸,或電接觸,來提供電子裝置間的信號連接。在一些應用中,電連接器提供一個或多個基板,例如,印刷電路板,之間的可連接的介面。這種電連接器之元件可以包括一連接器外殼,其用來裝設多個電接觸器,及用來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上,並包括一護罩,用來至少部分封閉連接器外殼及/或電接觸器,並用來被安裝到連接器外殼及印刷電路板上。一般而言,連接器外殼及護罩具有各自的安裝構件,當元件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時,安裝構件必須與印刷電路板上對應的安裝孔洞相對準。因為各元件具有需要對準的安裝構件,故一般在安裝電連接器之元件時,需要二個獨立的對準與安裝程序。
依據一實施例,用來沿著安裝方向被安裝到底層基板的電連接器組件,包括電連接器及導電性護罩。電連接器包括連接器外殼及至少一個被連接器外殼承載的電接觸器。護罩可以在部份安裝之位置上相對於連接器外殼而被安裝在連接器外殼上,而且當護罩在部份安裝位置時,連接器可以在安裝方向比護罩延伸更遠。電接觸器包括至少一個安裝末端,用來安裝到下層基板及配 接端,用來電性地配接到互補的電元件上。連接器外殼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後者具有沿選擇方向的一初始厚度。導電性護罩可被安裝適配整個連接器外殼,護罩包括安裝構件,其被設置用來被容納在下面基板的互補孔洞內,以及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對準構件,其具有沿選擇方向之一初始厚度。當護罩被安裝到連接器外殼而使得安裝構件與互補孔洞對準時,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之一被另一個所容納。被容納的對準構件會被另一個對準構件壓縮,使得被容納之對準構件的厚度變小到不大於另一對準構件之厚度。
依照另一個實施例,電連接器組件沿安裝方向被安裝到下層基板。電連接組件包括電連接器及導電性護罩。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性連接器外殼及多個被連接器外殼承載的電接觸器。連接器外殼有一下外部表面及一上外部表面,下外部表面界定了被安裝到下層基板的安裝界面,而上外部表面係在下外部表面的相對端。各電接觸器有一配接端及一安裝末端,各安裝末端被設置在安裝界面附近,且終止於一位置,該位置沿著安裝方向離開上外部表面一第一距離。導電性護罩可在相對於連接器外殼之第一位置上及沿安裝方向偏離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上而被安裝到連接器外殼上。導電性護罩可包括至少一個安裝構件,當護罩在第二位置時,安裝構件可被容納在下層基板的互補孔洞內。當護罩在第一位置上被安裝到連接器外殼時,安裝構件終止於一位置,該位置離開連接器外殼之上外部表面一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短於第一距離。此外,護罩及連接器外殼界定了一機械干擾,該機械干擾可抵抗護罩沿連接器外殼由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使得當護罩 受到一超過機械干擾之外力時,護罩可由第一位置移向第二位置,藉此可使安裝構件移向互補的孔洞中。
當參考附圖來閱讀本發明說明書時,將可更清楚瞭解本發明前述內容及實施例之詳述。本發明之交錯安裝電連接器之目的,亦被顯示於圖式之實施例中。然而應瞭解到,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圖式所示之精確的安排及/或機構。
為方便起見,圖式中各種不同實施例的相同的或等價的元件都以相同的參考數字來標示。下面說明所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方便而非用來限制。字語「左」(left)、「前」(front)、「後」(rear)、「上」(upper)、及「下」(lower)表示參考圖式中之方向。字語「向前」(forward)、「向前」」(forwardly、「向後」(rearward)、「內」(inner)、「向內」(inward)、「向內」(inwardly)、「外」(outer)、「向外」(outward)、「向外」(outwardly)、「向上」(upward)、「向上」(upwardly)、「向下」(down ward)、及「向下」(downwardly)。各分別用來表示朝向或離開所提物體之幾何中心及零件的方向。非用來限定的術語包括上列之字語、其衍生字語、及類似含義之字語。
首先,請參考圖1-3,依照一實施例,電連接器系統99可包括電連接器組件100及基板,如印刷電路板104,電連接器組件100可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電連接器組件100可包括電連接器102及導電性護罩106,導電性護罩至少可部分地圍繞電連接器102。導電性護罩106及電連接器102二者均可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使得電連接器組件100可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
電連接器102可包括介電的或電絕緣的連接器外殼112及多個電接觸器118,後者由連接器外殼112所支撐。當電連接器102沿著安裝方向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時,電接觸器118可與印刷電路板104形成電性連通。導電性護罩106可配置到連接器外殼112,且可沿著連接器外殼112沿安裝方向移動,藉此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電連接器系統99可另包括互補的電連接器,互補的電連接器可配接電連接器102,因而可在電連接器102之電接觸器118與互補的電連接器之互補的電接觸器之間建立起電之連通,也可以使被安裝的互補的電連接器的電元件有電的連通。例如被安裝的互補的電連接器的電元件可以是像印刷電路板之下層基板,或其他合適的電子裝置。
依據所示之實施例,電連接器102可被安裝用來當作卡邊連接器(card-edge connector),例如CXP卡邊連接器,其係依據“Supplement to InfiniBandTM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Volume 2 Release 1.2.1”Annex A6:120 Gb/s 12x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CXP),Interface Specification for Cables,Active Cables,& Transceivers,InfiniBandSM Trade Association(2009年9月),其揭露全部被併入此處做為參考。然而應瞭解到,電連接器102也可以想要的任何合適的方式來安裝。
電連接器102可被用來當作直角連接器,其具有一配接界面114及一安裝界面116,安裝界面本質上可垂直延伸到配接界面114。配接界面114可用來配接互補的電連接器的互補的配接界面,該互補的電連接器係要配接到電連接器102。安裝界面116被安裝到像印刷電路板104之下層基板。配接界面114可包括第一 及第二插座袋114a及114b,其中第一插座袋為上部插座袋,而第二插座袋為下部插座袋。
請參考圖2,電連接器102可包括多個導線框架組件126,後者被連接器外殼112所支撐。各導線框架組件126可包括介電的或電絕緣的導線框架外殼128,導線框架外殼承載多個分開的電接觸器118。因此可以說,電接觸器118係被連接器外殼112所承載。導線框架組件126可被安裝用來當作插入模製的導線框架組件(insert molded leadframe assemblies)(IMLAs),藉此,導線框架外殼128可被包覆模製到多個分開的電接觸器118。可替代地,電接觸器118可被連結到導線框架外殼128,或是可另由導線框架外殼128所支撐。
此處說明各種不同的結構,這些結構沿著縱長方向”L”及側邊方向“A”水平地延伸,及沿著橫向方向“T”垂直地延伸,側邊方向“A”係垂直於縱長方向“L”,而橫向方向“T”係分別垂直於縱長方向“L”及側邊方向“A”。如圖所示,橫向方向“T”沿著垂直方向延伸,且界定了安裝方向M,其係電連接器102及印刷電路板104之一或二者相對於彼此之移動方向,藉此來將包括電連接器102及護罩106之電連接器組件100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同樣地,連接器外殼112及護罩106之一或二者可沿著安裝方向M相對於彼此移動,藉此將護罩106連結到連接器外殼112上(請參考圖6)。例如,電連接器102之安裝方向可以是沿著橫向方向“T”之向下方向。側邊方向”A”沿著電連接器102之寬度延伸。如圖所示,縱向方向”L”沿著電連接器組件100之向前/向後之方向,且界定了配接之方向,電連接器102及互補的連接器之一 或二者可沿著該配接方向相對於彼此而移動,藉此,與其他電連接器相配接。例如,電連接器102之配接方向係沿著縱長方向“L”之向前方向,且電連接器相對於互補連接器沿著相反縱長方向的向後方向移動時,可使電連接器脫離互補連接器。
因此,除非此處有其他說明,述語「側邊的」(lateral)、「縱長的」(longitudinal)、及「橫的」(transverse)被用來說明各種不同元件的互相垂直方向的分量。述語「板內」(inboard)、「內部」(inner)、及「板外」(outboard)、「外面」(outer)及類似述語,使用於指定方向分量時,係表示沿著朝向或離開所述裝置之中心的方向。此外,述語「進入」(in)使用於指定的方向分量時,係表示單一的指定方向,而述語「沿著」(along)使用於指定的方向分量時,係表示方向分量之二個方向(亦即,朝向或離開)。應瞭解到,雖然縱長及側邊方向係沿著水平平面延伸,而橫向方向係沿著垂直平面延伸,包含各種不同方向的平面在使用時可以是不相同,其決定於例如,各種不同元件的方位。因此,方向述語「垂直的」(vertical)及「水平的」(horizontal)被用來說明電連接器組件100及其元件時,僅是為了清楚與方便,應瞭解到這些方位在使用時可能會改變。
現在請參考圖2-3,依據所示之實施例,連接器外殼112包括介電的或電絕緣的殼體115及至少一個像多個對準構件132之類的元件,後者被殼體115所支撐。殼體115包括前端115a及相對的後端115e,後端115e沿著縱長方向”L”與前端115a相隔開。前端115a可界定配接界面114,配接界面被設置用來配接互補電連接器,因而可使電連接器102與互補電連接器有電的連通。殼體 115可另包括上端115b及相對的下端115d,下端115d沿著橫方向”T”與上端115b相隔開。下端115b可界定出一安裝界面116,用來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下端115d一般可位於由縱長方向”L”與側邊方向”A”所界定之平面上。殼體115另可包括第一及第二相對邊115c,它們沿著側邊方向”A”彼此相互隔開。側邊方向”A”及縱向方向”L”水平地延伸,而橫方向”T”垂直地延伸,如電連接器系統99之方位之所示,但應瞭解到,電連接器系統之方位可隨意願而改變。
各末端115a-e與連接器外殼112可以形成一體。可替代地,末端115a-e之不同端,例如下端115d及後端115e可以是分開的元件,而可被固定於連接器外殼112上,或是可以獨立的一體的元件被提供而被固定到連接器外殼112上。連接器外殼112可另包括接觸塊130,接觸塊130位於殼體115之前端115a,使得接觸塊130可承載電接觸器118之各別的配接端122。例如接觸塊130可界定一內部孔洞131,內部孔洞131可被分為二部分,使得接觸塊130界定第一及第二插座袋114a-b,它們彼此沿著橫方向”T”相隔開。因此,連接器外殼112可界定第一及第二插座袋114a-b。
仍請參考圖2-3,殼體115,及因此是連接器外殼112,有一外部表面113。外部表面113可包括一個或多個,例如全部,連接器外殼112之各別的面向外的表面。例如,前端115a處之外部表面113可界定前面外部表面113a,後端115e處之外部表面113可界定後面的外部表面113e,上端115b處之外部表面113可界定上面的外部表面113b,下端115d處之外部表面113可界定下面的外 部表面113d,及側邊115c處之外部表面113可界定各別的側邊外部表面113c。應瞭解到,下面外部表面113d可被設置於安裝界面116上,且當電連接器102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時,其面向下層的印刷電路板104。
請繼續參考圖2-3,電接觸器118可界定各別的配接端122,其被設置在配接界面114附近,且可電性地配接到互補的電元件上。例如配接端122可被設置在配接界面114之插座袋上,例如在插座袋114a及114b之一。因此當電連接器102與互補電連接器配接時,配接端122可與互補電連接器之互補電接觸器形成電的連通。配接端122之方位可取向沿著配接的方向,其垂直於安裝方向M。電接觸器118另界定了各別的配接端,其被設置用來當作安裝末端,像壓接末端,其被設置於安裝界面116之附近且可用來被安裝到下層的印刷電路板104上。例如,像安裝末端124之安裝端可以是壓接末端而可用來插入,或壓接入印刷電路板104(參考圖5A-6)之個別孔105中,藉此,當電連接器102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時,可將安裝末端124與對應的電接觸器118電性地連接到印刷電路板104之個別的電跡線上。安裝末端124之方位可取向沿著安裝方向M,孔105可被設置成鍍有金屬的通孔,其可將安裝末端124電性地連接到印刷電路板104之個別的電跡線上。雖然電接觸器118之安裝末端被設置成壓接末端,但應瞭解到,安裝末端可被設置用來與印刷電路板104之電跡線形成電的連通,其符合任何合適的替代性的實施例。例如,安裝末端可以是被安裝的表面,且可被熔接,例如焊接,到印刷電路板104之互補的接觸墊上。
各電接觸器118可另包括一中間部分120,中間部分120延伸於配接末端122與相對的壓接末端之間。各導線框架組合126,及各導線框架組合126之個別的電接觸器118,可被設置於沿橫方向”T”延伸的個別行C上,且可沿側邊方向”A”與其他的導線框架組合126相隔開,側邊方向A可界定列之方向。行C之方位本質上可垂直於印刷電路板104之上表面,電連接器102係被安裝在印刷電路板104上。
電接觸器118可界定插座式的配接末端122,因為電接觸器118之配接末端122被設置為插座式的配接末端,故電連接器102可被稱為插座連接器。甚者,因為配接界面114之方位本質上垂直於安裝界面116,故電連接器102可被稱為直角連接器,但應瞭解到,電連接器102可替代地被設置成合適的任何所要的結構,藉此可將下層基板,像印刷電路板,電性地連接到互補的電連接器上。例如,電連接器102可替代地被設置成插頭或是具有電接觸器118之插頭式連接器,電接觸器118具有鏟,或是被設置成插頭式配接末端,其被設置用來插入,或是被接納於,互補的電連接器之電接觸器之互補的插座型配接末端,該互補的電連接器要被安裝到電連接器102上。此外,電連接器102可被設置成垂直連接器,藉此,可使配接界面114之方位本質上平行於安裝界面116。
電接觸器118之配接末端122由個別的導線框架外殼128沿著縱長方向L向前延伸,縱長方向L本質上垂直於橫方向T。因此電連接器102被設置用來沿著縱長方向與互補的電連接器相配接,其可界定向前插入或配接之方向。電接觸器118之安裝末端 124沿著橫方向T由個別的導線框架外殼128向下延伸。因此可以說,配接末端122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沿著第一或配接方向延伸,同時,安裝末端124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沿著第二或安裝方向M延伸,第二方向本質上垂直於第一方向。
導線框架組合126可彼此相鄰地沿著側邊方向A被設置於連接器外殼112上。因此導線框架組合126可在電連接器102內沿著側面列方向被隔開,藉此界定出電接觸器118對應的側向隔開的行C。各分開的導線框架組合126的電接觸器118的安裝末端124本質上沿著縱長方向C被隔開,且沿著橫方向T由個別的導線框架外殼128向下延伸。各分開的導線框架組合126之配接末端122沿著橫方向T被隔開。電連接器102,例如導線框架組合126,可包含介電材料,像空氣或塑膠,其可使電接觸器118彼此能夠電性絕緣。
請參考圖4A-6,連接器外殼112可另包括至少一個,像多個第一對準構件132,其被設置用來與互補對準構件相連接,互補對準構件由護罩106所界定,因而可將護罩106與連接器外殼112沿著縱長方向L與側邊方向A之至少一或二者固定在相對位置上,其細節如下所述。電連接器組合100可包括導電性護罩106,導電性護罩106被設置用來安裝到連接器外殼112上。護罩106包括上護罩板110及護罩體111。上護罩板110界定上末端106a,上末端106a沿著橫方向T與護罩體之下末端106d相隔開。護罩體可界定下末端106d及第一與第二相對邊壁106b,後者沿著側向A彼此相隔開,護罩體可另界定後末端106c及前末端106e,後者沿著縱長方向L與後末端106c相隔開。雖然,側面方向A與縱長 方向L水平地延伸,而橫方向T垂直地延伸,其符合所示的電連接器系統99的方位,但應瞭解到,電連接器系統之方位可隨意願而改變。因此,護罩106可界定內部袋,或孔洞134,其被設置用來至少部分地圍住連接器外殼112之外部表面113。因此,孔洞134可被設置用來至少部分地圍住連接器外殼112。
護罩體111可另界定插座袋108,插座袋108可設置於護罩106之前末端106e。當護罩106完全連接到連接器外殼112時,插座袋可相對於電接觸器118之配接末端122沿著縱長方向向前突出。護罩106之插座袋108可被設置用來,當安裝互補連接器到電連接器102時,可承納互補電連接器之互補安裝界面,因而可使互補連接器之互補電接觸器之個別安裝末端與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一與第二插座口114a-b相對準。
護罩106可包括至少一個,例如多個安裝構件136,其被設置用來被互補開孔所容納,該互補開孔在下層基板,例如印刷電路板104,依據所示實施例,護罩106界定一對具有腿部137之形狀的安裝構件136,各腿部137相對於護罩106之下末端106d沿著橫方向向下延伸。各安裝構件136可被設置用來被下層基板之個別互補開孔138所容納。例如互補開孔138至少延伸入印刷電路板104之上表面。所示之安裝構件可沿著本質上垂直於安裝方向的方向來取向。因此可以說,安裝構件136係在安裝方向M上由護罩體111向外凸出。
仍請參考圖4A-6,安裝構件136(即腿部137)被設置於,或座落於前末端106e與後末端106c上沿著縱長方向L之中點附近。所示之腿部137具有本質上成圓柱形的切面。應瞭解到,護罩106 不被限制於所示的安裝構件,而且護罩106可以任何所要的其他合適的安裝構件來替代,而且護罩106可替代地以或多或少的安裝構件來建構,該安裝構件可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任何形狀,其可設置在罩體不同的位置上,或是其任何之組合。
請參考圖6,護罩體111界定一內部表面117,當護罩106被配設在連接器外殼時,內部表面117面向連接體外殼112之外部表面113。內部表面117可包括一個或多個,例如全部的,護罩體111的個別的內,或內向的表面。例如,內部表面可包括對應於相對邊壁106b之個別向內表面的側向的相對邊表面,及對應於後末端106c之向內或向前方向的表面之後表面,或是其任何的組合。依據實施例,內部表面可包括至少一個,例如全部的,護罩106的內表面,護罩106界定孔洞134。
護罩106可另包括至少一個,例如多個,第二對準構件139。護罩106的對準構件139可包括由護罩體111之內部表面117所支撐的凹部140。護罩106之對準構件139可被設置用來接觸連接器外殼112之互補對準構件。對準構件139可包括一個或多個側邊,其界定凹部140。依據所示之實施例,護罩106包括一對第二對準構件139,後者包括相對側邊157及上末端159,其在護罩體111之內部表面117內界定凹部140。各凹部140可被相對側邊157及上末端159所包圍,相對側邊157沿著一選擇方向彼此相隔開,該選擇方向可以是縱長方向L(也參看圖9A-D),上末端159沿著一選擇方向在相對側邊157之間延伸。例如由一相對側邊157到另一相對側邊157,該選擇方向可以是縱長方向L。上末端159可被設置於護罩106之上末端106a之鄰近。例如各凹部140可被延 長(亦即,取向)於安裝方向M,且可在橫方向T由護罩體111之下末端106d向上延伸到上末端159。因此可以說,凹部140可取向於本質上垂直選擇方向之方向上。也請參考圖9A-D,可以說,護罩106之各個第二對準構件139(亦即凹部140)沿著選擇方向有一初始厚度T1,該初始厚度可被相對側邊157之間的距離所界定,相對側邊157界定沿著選擇方向的各凹部140,該選擇方向可以是縱長方向L,因為凹部140可被護罩體111之內部表面所支撐,故它們可被稱為內部的對準構件。
也請參考圖7,連接器外殼112可另包括至少一個,例如多個,第一對準構件132,其被設置成可被護罩106之互補對準構件所容納。對準構件132可被支撐於外殼體115上,例如於外部表面113上。依據所示實施例,對準構件132被側邊外部表面113c所承載,但應瞭解到,對準構件132可被任何想要的替代的外表面所承載。依據示於圖3及6之實施例,連接器外殼112包括一對第一對準構件132,其被支撐於連接器外殼112之相對側邊115c之個別的側邊外部表面1130上。第一對準構件132可由外殼體115之外部表面113向外凸出。
各第一對準構件132可包括對準體135及至少一個可壓縮的壓碎肋152,其沿著例如垂直於安裝方向M之方向由對準體135向外凸出。對準構件132可依據一實施例而被設置成肋133。例如各肋133可被延長於安裝方向M上,且可沿著例如側邊方向A之方向由連接器外殼112之外部表面113向外凸出,特別是由側邊115c之外部側邊表面113c向外凸出。各所示的對準構件132沿著側邊方向由側邊115c之個別的外部側邊表面113c向外延伸,且另 可沿著上末端115b及下末端115d間之橫方向T延伸,例如由上末端115b到末端115d。對準體135,因此是第一對準構件132,可界定第一末端或下末端156及第二末端或上末端151,第一對準構件132之第一末端(亦即下末端156)之位置,當電連接器102被安裝到下層基板(亦即印刷電路板104)時,比起第一對準構件132之第二末端(亦即上末端151)較靠近下層基板。例如下末端156可座落在外殼112之下末端115d之鄰近,而上末端151可座落於外殼112之上末端115b之鄰近。第一對準構件132之第二末端或上末端151可逐漸變細,且可界定一前端用來配接護罩106之互補對準構件139,其細節如下所述。例如對準構件132可包括具有錐形邊緣150之上末端151,因而可使對準構件132容易地導入護罩106之互補對準構件139中。因為對準構件132(亦即肋133)可被支撐於連接器外殼112之外表表面113上,故它們可被稱為外部對準構件。
請參考圖7及9A-D,對準體135可界定面向外的外部表面154,其可包括一對相對的側邊155,後者沿著例如選擇方向的方向相互隔開,該選擇方向可以是縱長方向L,及包括外端161,後者沿著縱長方向在相對側邊155之間延伸。壓碎肋152可由外部表面154向外凸出,例如由相對側邊155之一沿著選擇方向向外凸出。如所示,選擇方向是縱長方向L,但應瞭解到,例如當壓碎肋152替代地由外端161向外延伸時,選擇方向可以是側邊方向。各壓碎肋152可沿著安裝方向M由第一對準構件132之第一末端(亦即下末端156)之鄰近處朝向第一對準構件132之相對的第二末端(亦即上端151)之鄰近處延長。因此可以說,對準構件132 取向於本質上垂直於選擇方向的方向。甚者可以說,連接器外殼112之各第一對準構件132(亦即肋133)沿著選擇方向具有一個初始厚度T2,該初始厚度T2由沿著選擇(亦即縱長)方向在相對側邊155間之距離與壓碎肋152沿著選擇方向由相對側邊155之凸出距離之總和所界定。因此,連接器外殼112之對準構件132之厚度,當壓碎肋152被壓縮時可減小,所以對準構件132之厚度T3可比初始厚度T2小。
電連接器102被設置用來沿著安裝方向M被安裝在下層基板上。例如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一對準構件132(亦即肋133)可被設置成,當護罩106安裝到連接器外殼時,可容納於第二對準構件139(亦即凹部140)內,使得安裝構件136可與互補開孔138對準,且護罩106沿著電連接器102之移動使得安裝構件136可容納於互補開孔138中,而第一對準構件136可被相對側邊157之一所壓縮。相對側邊157界定凹部140(亦即第二對準構件),如此使得第一對準構件132之厚度T3可減小到不大於第二對準構件139之厚度T1。例如,對準構件139之相對側邊157之一可被設置成,當護罩配置在連接器外殼112上時,可壓縮壓碎肋152。可替代地,至少一個護罩106的對準構件可容納於至少一個對應的連接器外殼上之對準構件。因此可以說,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之一可被設置成,當護罩106被安裝到連接器外殼112上時,其可被容納於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的另一個,如此使得安裝構件136可被容納於互補開孔138中,且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中被容納的那一個可被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之另一個所壓縮,如此使得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中被容納的那一個的厚度可被減小到不大於第一與第二對 準構件中的另一個的厚度。如此處進一步的說明,第一對準構件不被限定包括一個可壓縮的壓碎肋152,後者由一個相對的側邊155向外凸出。例如第一對準構件132可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可壓縮的壓碎肋,後者沿著選擇方向由相對側邊155之另一個向外凸出。因此對準構件139之另一個相對側邊157可被設置成,當護罩106配置在連接器外殼112時,其可壓縮第二壓碎肋。
護罩106之對準構件139可包括凹部140,後者可位於或被設置在罩體111之內部表面117內,如此使得支撐於連接器外殼112之對準構件132,在護罩106被安裝到或連接到連接器外殼112時,其可被容納於凹部140中。護罩106之上端106a的前面邊緣本質上沿著橫方向對準於印刷電路板104之前面邊緣。
凹部140之大小可用來在壓力下容納肋133或摩擦配合,如此使得凹部140及肋133,因此是護罩106及連接器外殼112,可界定一機械干擾而用來阻止護罩106沿著連接器外殼112移動,其細節如下所述。例如,參考圖8A-B,凹部140之大小可用來容納對準構件132,而界定在肋133之外部表面及凹部140之內部表面之間的孔洞158。當護罩106在安裝方向M沿連接器外殼112移動時,壓碎肋152可被壓縮,且孔洞158可在壓碎肋152被壓縮後至少部分地被肋152插入,藉此,可在護罩106與連接器外殼112之間施加一機械性干擾,例如保持力量(亦即壓合)。應瞭解到,護罩106不被限定為所示的對準構件,且護罩106可替代地以其他任何想要的合適的對準構件來設置。例如護罩106可替代地以或多或少的對準構件來放置,該對準構件可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幾何形狀,該對準構件可被設置在護罩之不同位置,或是其 任何的組合。
所示對準構件132(即肋133)可位於或被設置於實質上個別側邊115c之前邊緣,接觸塊130之最近的後端。所示肋133之高度約為連接器外殼112之橫向高度的四分之三。可壓縮的壓碎肋152之高度實質上等於肋133。所示壓碎肋152之高度實質上等於肋133之下端156與錐形邊150之底之間沿安裝方向M之距離。應瞭解到,連接器外殼112不被限定為所示之對準構件,且連接器外殼可替代地以任何其他想要的合適的對準構件來設置。例如連接器外殼112可替代地以或多或少的對準構件來設置,該對準構件可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幾何形狀,該對準構件可被設置於連接器外殼112之外部表面113上不同位置上,或是其任何的組合。甚者,應瞭解到,對準構件132不被限定為所示之壓碎肋,且對準構件可替代地以任何想要的合適的壓碎肋來設置。例如,對準構件132可替代地以或多或少的壓碎肋來設置,該壓碎肋可具有相同的或不同的幾何形狀,該壓碎肋可被設置於對準構件132之外部表面154上不同的位置,或是其任何的組合。
另應瞭解到,連接器外殼112之外部對準構件不需要由連接器外殼112之外部表面113向外延伸。例如外部表面113,即外部側邊表面113c,可界定凹部形式的外部對準構件,其凹入個別的外部側邊表面113c內。同樣地,護罩106之內部對準構件不需要包括凹部140,後者凹入護罩106之內部表面117內。例如內部表面,像各側邊壁106b之內表面,可界定肋形式之個別的內部對準構件,其由個別的側邊壁106b沿個別的朝向護罩中心之方向向外突出。仍應瞭解到,連接器外殼112之外部對準構件及護罩106 之內部對準構件可被界定為對準構件之任何結合,其分別凹入,或突出連接器外殼112及護罩106之外部及內部表面。
茲請參考圖4A-B,依據所示實施例,連接器外殼112及護罩106可分開地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例如在第一步驟中,承載於連接器外殼112的電接觸器118的安裝末端124可對準於印刷電路板104所界定的個別孔105,而連接器外殼112可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其係沿著安裝或橫方向T施加一力量到連接器外殼112上來達成,如此使得安裝末端124被壓入個別的孔105內,且連接器外殼112之下端115d會抵靠著印刷電路板104之上表面。
在第二步驟中,護罩106可被安裝到連接器外殼112上,例如將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一對準構件132,像肋133,對準護罩106之互補第二對準構件139(參看圖9A),且沿著安裝方向M對護罩106施加一力量。當施加力量時,肋133可在凹部140內滑動(參看圖9B-D),如此使得護罩106向下朝著印刷電路板104前進。第一對準構件132及第二對準構件139可合作來使護罩106之安裝構件136,像腿部137,對準印刷電路板104上個別的孔洞138,如此使得當護罩106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向下移動時,腿部137可被容納於個別的孔洞138中。應瞭解到,第一與第二對準構件,若與護罩106之上端壁106a及側邊壁106b前緣之後面的工具(Tooling)相結合,則可以利用岩石平板機(flat-rock machinery)142來將護罩106安裝到連接器外殼112上。
請再參考圖5A-B,依據所示實施例,護罩106及連接器外殼112可被如此設置,使得護罩106在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一 位置及第二位置上被安裝到連接器外殼112上,第二位置與第一位置在安裝方向M上相互偏離或交錯。第一位置(參看圖9C)可以是護罩106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之部分安裝的或交錯的位置,而第二位置(參考圖9D)可以是護罩106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之完全安裝的位置。
請參考圖9A-D,護罩106,例如在連接器外殼112已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之後,可以操作於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在所示實施例中之一示範安裝程序中,電連接器組件100可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其係將護罩106安裝在相對於連接器外殼的第一或交錯的位置。當電連接器組件100被進一步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時,護罩106由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之交錯位置被操作到相對於印刷電路板104之第二或完全安裝的位置。在第二或完全安裝的位置上時,護罩106之安裝構件136,例如腿部137可被容納於印刷電路板104上個別的孔洞138中。當電連接器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時,連接器外殼112及護罩106之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132及139可共同操作用來將護罩106之安裝構件136對準個別的孔洞138。
再請參考圖5A-B,在連接器外殼112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之前,護罩可在第一安裝位置(亦即部分安裝位置)上預安裝(亦即部分安裝)到連接器外殼112。因此在連接器外殼112到印刷電路板104之安裝之後,就不需要護罩到已安裝的連接器外殼112的接合。護罩106可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被安裝在連接器外殼112之部分安裝位置上,如此使得當護罩106在部分安裝位置時,護罩106被連接到連接器外殼112上,且連接器外殼112在安裝方 向M延伸得比護罩106更遠。當護罩106被安裝到連接器外殼之第一位置時,取向於安裝方向M上之電接觸器118之安裝末端124,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之上端115b,在安裝方向M(亦即下)上之延伸會遠於護罩106之安裝構件136的延伸。尤其電接觸器118之各壓合末端可被設置接近安裝界面116,且可終止於一位置,該位置沿著安裝方向M與連接器外殼112之上外部表面113b相隔開一第一距離D1。當護罩106在第一位置時,安裝構件136可終止於一位置,該位置與連接器外殼112之上外部表面113b相隔開一第二距離D2,第二距離D2小於第一距離D1。甚者,護罩106及連接器外殼112可界定一機械干擾,該機械干擾可阻止護罩106沿著連接器外殼112由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如此使得當一力量施加到護罩用來克服機械干擾時,護罩可由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藉此將安裝構件136移動朝向互補孔洞138。這樣的力量可被施加在安裝方向M上,且可使護罩106由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
例如護罩106之第二對準構件139可被設置用來機械性干擾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一對準構件132,以便在護罩106在第一位置時可提供機械干擾。尤其第一對準構件132可被設置容納於第二對準構件139,且第一構件可包括至少一個可壓縮的壓碎肋152,壓碎肋152可被設置成,當護罩106在第一位置時,其可機械性干擾護罩。一力量可被施加用來克服機械干擾並可引起護罩106壓縮壓碎肋152,如此使得當護罩由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移動時,對準構件可進一步容納第一對準構件132。
護罩106及/或連接器外殼112可被設置成,當護罩106在第 一位置被連結到連接器外殼112時,其可界定一機械干擾;且在連接器外殼112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時,該機械干擾足夠大到阻止護罩106由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該機械干擾可將護罩106維持在第一位置上。機械干擾之產生,例如可由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個別的幾何形狀來產生。例如,至少是部分,像肋133及/或凹部140之全部,其大小及/或形狀可被如此設置,使得一旦133已進入凹部140一距離時,護罩106可在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一位置上,其阻止肋133繼續進入凹部140之力量(即機械干擾),其大小會大於電接觸器之安裝末端124插入印刷電路板104個別的孔105的力量。請參考圖8A-B,機械干擾可產生自壓碎肋152,對準體135,與凹部140之間的交互作用。例如當凹部140向下朝對準構件132之下端156前進時,壓碎肋152會有更多部分被壓入而至少部分充滿孔洞158,孔洞158係在第一對準構件132之外部表面154與至少第二對準構件139之一側邊157之間(參考圖8B)。例如依據所示之實施例,壓碎肋152可被壓入至少部分填滿孔洞158,孔洞158係在第一對準構件之一側邊155與第二對準構件139之一側邊157之間。依據實施例,安裝末端124可被設置用來,在護罩106沿著安裝方向M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之完全安裝的第二位置之前,其可完全插入個別的孔105內。可替代地,連接器外殼112可被設置成,在安裝末端124完全插入個別的孔105之前,其可被安裝到護罩106上。在如此的實施例中,第二對準構件139的上端151可在安裝方向M施加一力量到連接器外殼112之對準構件132的上端151,藉此可將電連接器102在安裝方向M上移動到相對於印刷電路板104之完全安裝的位置 上。當護罩106被連接到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二位置時,實質上所有壓碎肋152都可被彈性地或塑性地被壓縮。壓碎肋152可至少部分塑性地被壓縮,就像液晶聚合物一樣,但應瞭解到,任何合適之材料均可使用。甚者,壓碎肋115可與連接器外殼112之對準構件132整體的或一體的形成。可替代地,壓碎肋152可以個別的元件被提供,其可固定到對準構件132,因此固定到連接外殼112上。
操作時,護罩106可置放在連接器外殼上而被連接到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一位置上,如此使得連接器外殼112之對準構件132至少部分地被容納於護罩106之對準構件139內。將護罩106連接到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一位置(參看圖9C)時,電連接器102可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在所示實施例中,當約一半的對準構件132被容納於凹部140時,就是第一位置,但依據不同的實施例,在第一位置時,對準構件132插入凹部140之長度可以改變。依據所示實施例,當護罩106在第一位置時,護罩106在視線方向不會干擾安裝末端124之端部,後者終止於安裝方向M上,其中視線係沿著實質上垂直於安裝方向M的方向。例如當護罩106在第一位置時,護罩體111之下端106d可沿著安裝方向M至少向上與安裝末端124之末端相隔開,安裝末端124終止於安裝方向M上。依據所示實施例,當護罩106在第一位置時,相對側邊壁106b及下端106d在連接器外殼112之下外部表面113d上面沿著安裝方向M相隔開。
因為電接觸器118之安裝末端124可突出安裝構件136之末端外面,故安裝構件136不會干擾安裝末端124與印刷電路板104 之個別孔105的對準。因此當護罩106在第一位置時,安裝末端124可沿著安裝方向M與下層基板的互補孔105對準,如此使得安裝末端124可至少部分地插入互補孔105中。因為使安裝末端124插入孔105所需之力量,其大小可小於克服護罩106與連接器外殼112間之機械干擾所需的力量,故在護罩沿著安裝方向M由第一位置移向第二位置之前,連接器外殼112可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
因此當護罩106在第一位置時,安裝末端124可與印刷電路板之對應孔105相對準而不會有安裝末端與對應孔105之護罩106間的干擾,其干擾方向係例如垂直於安裝方向M之方向。因此連接器外殼112與護罩106可被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上而不會發生破裂或使安裝末端124彎曲。
一旦安裝末端124已插入孔105而使得連接器外殼112被安裝在印刷電路板104之安裝位置上,沿著安裝方向M繼續對護罩106施加力量,力量之大小可累積並達到大於護罩106與連接器外殼112間之機械干擾,故可克服機械干擾而使護罩106可沿著安裝方向M由第一位置(參看圖9C)移向第二位置(參看圖9D)。力量可在安裝方向M上施加到護罩106,直到護罩在第二位置上,藉此將至少一個安裝構件136移向互補孔138,直到其插入互補孔內為止。當護罩106由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時,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132及139可共同合作而將護罩106之安裝構件136與印刷電路板104上之個別孔138相對準,如此使得當護罩106由第一位置前進到第二位置時,安裝構件可插入孔138內。
仍請參考圖5A-B,如果使用合適的工具,如利用岩石平板技 術也可達成上述之將電連接器組件100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之方法。應瞭解到,機械干擾之產生並不限定於護罩106之對準構件139與連接器外殼112之對準構件132的幾何形狀及性質,且機械干擾可因電連接器組件100之其他特性而產生。例如護罩106及/或連接器外殼112可包括機械性保持構件,該保持構件被設置用來將護罩106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保持在第一位置上,直到沿著安裝方向M施加到護罩106之力量超過使保持構件失效所需之大小,保持構件之失效可釋放護罩106,而使後者可相對於連接器外殼112由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保持構件可包括至少一個,例如多個保持構件,至少一個保持構件可與連接器外殼112之一個或多個第一對準構件一體形成,也可與護罩106之一個或多個第二對準構件一體形成,或是分開地固定到連接器外殼112或護罩106上,或是其任何的組合。
應瞭解到,電連接器102可以以被預安裝到連接器外殼112之第一或交錯的位置(參考圖5A-B及9C)上的護罩106之方式而被提供。可替代地,護罩106與連接器外殼112在電連接器102安裝到印刷電路板104之前,以未接合之方式被提供,及也可以以彼此相互接合在第一位置之方式被提供。
雖然此處已經以較佳實施例及/或較佳方法來說明交錯安裝電連接器組合,但應瞭解到,此處所使用的字詞係用來說明及顯示,而非意欲限制,也要瞭解到,本發明之範圍並非用來限定這些特色,而是要延伸至交錯安裝電連接器之所有構造及方法及/或用途。所屬領域中技術人員可依照本說明書所教示者,對此處所述之交錯安裝電連接器作出許多不背離本發明之範圍及精神(例如 申請專利範圍所述者)之修正及改變。
99‧‧‧電連接器系統
100‧‧‧電連接器組件
102‧‧‧電連接器
104‧‧‧印刷電路板
105‧‧‧孔
106‧‧‧護罩
106a‧‧‧上末端
106b‧‧‧第一與第二相對邊壁
106c‧‧‧後末端
106d‧‧‧下末端
106e‧‧‧前末端
108‧‧‧插座袋
110‧‧‧護罩板
111‧‧‧護罩體
112‧‧‧連接器外殼
113‧‧‧外部表面
113a‧‧‧前面外部表面
113b‧‧‧上面的外部表面
113c‧‧‧側邊外部表面
113d‧‧‧下面的外部表面
113e‧‧‧後面的外部表面
114‧‧‧配接界面
114a‧‧‧第一插座袋
114b‧‧‧第二插座袋
115‧‧‧介電的或電絕緣的殼體
115a‧‧‧前端
115b‧‧‧上端
115c‧‧‧第一及第二相對邊
115d‧‧‧下端
115e‧‧‧後端
116‧‧‧安裝界面
117‧‧‧內部表面
118‧‧‧電接觸器
120‧‧‧中間部分
122‧‧‧配接端
124‧‧‧安裝末端
126‧‧‧導線框架組件
128‧‧‧導線框架外殼
130‧‧‧接觸塊
131‧‧‧內部孔洞
132‧‧‧對準構件
133‧‧‧肋
134‧‧‧孔洞
135‧‧‧對準體
136‧‧‧安裝構件
137‧‧‧腿部
138‧‧‧互補開孔
139‧‧‧第二對準構件
140‧‧‧凹部
142‧‧‧岩石平板機
150‧‧‧錐形邊緣
151‧‧‧第二末端或上末端
152‧‧‧壓碎肋
154‧‧‧外部表面
155‧‧‧側邊
156‧‧‧第一末端或下末端
157‧‧‧側邊
158‧‧‧孔洞
159‧‧‧上末端
161‧‧‧外端
A‧‧‧側邊方向
C‧‧‧行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L‧‧‧縱長方向
M‧‧‧安裝方向
T‧‧‧橫向方向
T1、T2‧‧‧初始厚度
T3‧‧‧厚度
圖1是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電連接器系統的透視圖,其包括一電連接器組件及一下層基板,電連接器組件包括一電連接器及一護罩,藉此顯示電連接器組件被安裝到下層基板上;圖2是圖1之電連接器系統的橫剖面透視圖,顯示護罩已被移除;圖3是圖1之電連接器的透視圖;圖4A是電連接器系統之透視圖,顯示對準的護罩安裝到電連接器及下層基板上;圖4B是電連接器系統之透視圖,顯示護罩安裝到電連接器上並被對準以便安裝到下層基板上;圖5A-B是圖1之電連接器系統的透視圖,顯示在安裝電連接器到下層基板之前,被安裝到電連接器之護罩上;圖6是圖1之電連接器系統的分解圖;圖7是依照一實施例之連接器外殼之對準構件的透視圖;圖8A是電連接器組件之部分的底部平面圖,顯示圖7之連接器外殼的對準構件,其連結到依照一實施例之護罩的對準構件上;圖8B是電連接器組件之部分的剖面頂部平面圖,顯示圖7之連接器外殼的對準構件,其連結到依照如圖8A所示之實施例之護罩的對準構件上;圖9A是電連接器組件之部分的剖面側視圖,顯示依照一實施例之護罩的對準構件,該護罩被對準於連接到沿安裝方向的連接器外殼的對準構件上; 圖9B是電連接器組件之部分的剖面側視圖,顯示護罩的對準構件,該護罩部分地連接到連接器外殼的對準構件上;圖9C是電連接器組件之部分的剖面側視圖,顯示護罩的對準構件,該護罩另連接到連接器外殼的對準構件上;以及圖9D是電連接器組件之部分的剖面側視圖,顯示護罩的對準構件,該護罩完全連接到連接器外殼的對準構件上。
99‧‧‧電連接器系統
100‧‧‧電連接器組件
104‧‧‧印刷電路板
105‧‧‧孔
106‧‧‧護罩
106a‧‧‧上末端
106b‧‧‧第一與第二相對邊壁
106c‧‧‧後末端
106d‧‧‧下末端
106e‧‧‧前末端
108‧‧‧插座袋
110‧‧‧護罩板
112‧‧‧連接器外殼
124‧‧‧安裝末端
132‧‧‧對準構件
134‧‧‧孔洞
136‧‧‧安裝構件
137‧‧‧腿部
138‧‧‧互補開孔
140‧‧‧凹部

Claims (23)

  1. 一電連接器組件,其被設置用來沿著安裝方向被安裝到下層基板上,該電連接器組件包括:一電連接器,其包括一介電連接器外殼及至少一個承載於該連接器外殼之電接觸器,該至少一個電接觸器包括一安裝末端及一配接端,該安裝末端被設置用來被安裝到該下層基板上,該配接端被設置用來電性地配接到一互補的電元件上,該連接器外殼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其在一選擇方向上具有一初始厚度;以及一導電性護罩,其被設置用來配置在該連接器外殼上,該護罩包括至少一個沿著該選擇方向上具有一初始厚度的第二對準構件,該護罩另包括一安裝構件,該安裝構件被設置用來插入該下層基板之一互補孔中,其中,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之一被設置成,當該護罩被安裝到該連接器外殼時,其可為該等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中的另一個所容納,如此使得該安裝構件可對準於該互補孔,且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中被容納的那一個可被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中的另一個壓縮,如此使得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中被容納的那一個的厚度會減小到不大於第一及第二對準構件中的另一個的厚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連接器外殼包括界定一外部表面的一外殼體,及至少一個被支撐於該外部表面的第一對準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至少一個 第一對準構件自該外部表面向外凸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包括一對準體及至少一個可壓縮的壓碎肋,該壓碎肋沿著該選擇方向由對準體向外凸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護罩包括界定一內部表面之一護罩體,及至少一個含有一凹部之第二對準構件,該內部表面在該護罩被配置在該連接器外殼上時面向該連接器外殼之該外部表面,該凹部被支撐於該內部表面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二對準構件包括一個或多個界定一凹部之側邊,該凹部由該護罩體之該內部表面所界定,該凹部被沿著該選擇方向相互隔開的第二對準構件的相對側邊所包圍,其中該第二對準構件之該等相對側邊之一被設置成,當該護罩配置在該連接器外殼上時,其可壓縮該壓碎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安裝構件在該安裝方向上自該罩體向外凸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至少一個壓碎肋沿著該安裝方向由該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之一第一端鄰近朝向該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之一第二端鄰近延伸,當該電連接器被安裝到該下層基板上時,該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之該第一端比至少一個第一構件之該第二端更接近該下層基板。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構件的該第二端係逐漸變細。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包括一第二可壓縮的壓碎肋,該壓碎肋沿著該選擇方向由該等相對側邊之另一個側邊向外凸出,且當該護罩配置在該連接器外殼上時,該第二對準構件之相對側邊的另一個側邊被設置用來壓縮該第二壓碎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等安裝末端是壓合末端。
  12. 一電連接器組件,其被設置用來沿著一安裝方向被安裝到一下層基板上,該電連接器組件包括:一電連接器,其包括一介電性連接器外殼及多個承載於連接器外殼的電接觸器,該連接器外殼具有一下外部表面及一上外部表面,該下外部表面界定一安裝界面用來被安裝到該下層基板上,以及一相對於該下外部表面之上外部表面,各電接觸器界定一配接端及一安裝末端,其中各安裝末端被設置於接近該安裝界面且終止於一位置,該位置是沿著該安裝方向與該上外部表面相隔開一第一距離;以及一導電性護罩,其被設置用來以相對於該連接器外殼之第一位置及在該安裝方向偏離第一位置的第二位置上被安裝到該連接器外殼,該導電性護罩包括至少一個安裝構件,該安裝構件被設置成,當該護罩在該第二位置時,其可插入該下層基板的一互補孔中,該安裝構件終止於一位置,該位置與該連接器外殼之該上外部表面隔開一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小於該護罩以該第一位置安裝到該連接器外殼時的該第一距離,其中,該護罩與該連接器外殼界定一機械性干擾用來阻止 該護罩沿著該連接器外殼由該第一位置移動到該第二位置,如此使得當一力量施加到該護罩來克服機械干擾時,該護罩可以由該第一位置移向該第二位置,藉此可將該安裝構件移向該互補孔。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力量可使得該護罩由該第一位置移到該第二位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等配接端沿著垂直於該安裝方向之方向取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等安裝末端沿著該安裝方向取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連接器外殼另包括一第一對準構件,而該護罩包括一第二對準構件,該第二對準構件被設置用來機械性干擾該第一對準構件,使得當該護罩在該第一位置時可提供機械干擾。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第一對準構件被設置用來插入該第二對準構件,且該第一對準構件包括至少一個可壓縮的壓碎肋,該壓碎肋被設置成,當該護罩在該第一位置時,其可機械性干擾該護罩。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該力量可使該護罩壓縮該壓碎肋,如此使得當該護罩由該第一位置移向該第二位置時,該第二對準構件可進一步容納該第一對準構件。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電連接器組件,其中當該護罩在該第一位置時,沿著垂直於該安裝方向之一方向上該護罩不 會對該等安裝末端之終端造成干擾。
  20. 一方法,其用來將一電連接器組件沿著一安裝方向安裝到一基板上,該連接器組件包括一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括一介電外殼及多個被支撐於介電外殼的電接觸器,該電連接器組件另包括一導電性護罩,該方法包括下列之步驟:將該護罩以相對於該連接器外殼之該第一位置連接到該連接器外殼上,如此使得該電接觸器之該等安裝末端終止於一位置,該位置沿著該安裝方向與該連接器外殼之該上外部表面隔開一第一距離,且該護罩之至少一個安裝構件終止於一位置,該位置沿著該安裝方向與該連接器外殼之該上外部表面隔開一第二距離,該第二距離小於該第一距離,其中在第一位置之該護罩與該連接器外殼界定了一機械性干擾,該機械性干擾可阻止該護罩沿該著連接器外殼由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當該護罩在第二位置時,至少一個安裝構件被容納於該下層基板的一互補孔中;當該護罩在該第一位置時,該等安裝末端可沿著該安裝方向對準該下層基板的該等互補孔,如此使得該等安裝末端可至少部分地被容納於該等互補孔中;以及將一力量在該安裝方向上施加到該護罩上,如此使得該力量可克服機械干擾,藉此將該護罩由該第一位置移向該第二位置。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力量之施加另包括:將該力量在該安裝方向上施加到該護罩上,直到該護罩在 該第二位置為止,藉此將該至少一個安裝構件移向該互補孔直到其被容納於該互補孔為止。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連接器外殼另包括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而該護罩包括至少一個第二對準構件,其中將該護罩在該第一位置連接到該連接器外殼另包括:將該護罩置放在該連接器外殼上,如此使得該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可以至少部分地被容納於該至少一個第二對準構件中,其中該至少一個第二對準構件可機械地干擾該至少一個第一對準構件,使得當該護罩在該第一位置時可提供一機械性干擾。
  23. 一電連接器組件,其被設置用來沿著一安裝方向被安裝到一下層基板上,該電連接器組件包括:一電連接器,其包括一介電性連接器外殼及至少一個承載於連接器外殼的電接觸器;以及一導電性護罩,其在相對於該連接器外殼之部分安裝的位置時被安裝在該連接器外殼上,如此使得該護罩被連接到該連接器外殼,且當該護罩在部分安裝的位置時,該連接器外殼在該安裝方向上延伸得比該護罩更遠。
TW101136743A 2011-10-04 2012-10-04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TW2013249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161543053P 2011-10-04 2011-10-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4969A true TW201324969A (zh) 2013-06-16

Family

ID=47992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6743A TW201324969A (zh) 2011-10-04 2012-10-04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039449B2 (zh)
TW (1) TW20132496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27793B2 (en) * 2011-03-11 2014-05-20 Cisco Technology, Inc. Optical module design in an SFP form factor to support increased rates of data transmission
CN204216285U (zh) * 2014-07-15 2015-03-18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9748681B1 (en) * 2016-05-31 2017-08-29 Te Connectivity Corporation Ground contact module for a contact module stack
TWI788394B (zh) 2017-08-03 2023-01-01 美商安芬諾股份有限公司 電纜總成及製造其之方法
CN115632285A (zh) 2018-04-02 2023-01-20 安达概念股份有限公司 受控阻抗线缆连接器以及与其耦接的装置
US11189943B2 (en) * 2019-01-25 2021-11-30 Fci Usa Llc I/O connector configured for cable connection to a midboard
CN113557459B (zh) 2019-01-25 2023-10-20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被配置用于线缆连接到中板的i/o连接器
WO2021055584A1 (en) 2019-09-19 2021-03-25 Amphenol Corporation High speed electronic system with midboard cable connector
CN113258325A (zh) 2020-01-28 2021-08-13 富加宜(美国)有限责任公司 高频中板连接器
EP3930104A1 (de) * 2020-06-24 2021-12-29 Rosenberger Hochfrequenztechnik GmbH & Co. KG Aussenleiterbaugruppe, elektrischer steckverbinder und elektrische verbindungsanordn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9586Y2 (ja) * 1989-06-27 1995-07-05 ホシデ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US6517382B2 (en) 1999-12-01 2003-02-11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Pluggable module and receptacle
US6540412B2 (en) 2000-02-10 2003-04-0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transceiver
TW476459U (en) * 2000-11-28 2002-0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533470B2 (en) 2001-03-16 2003-03-18 Infineon Technologies North America Corp. Single-piece cage for pluggable fiber optic transceiver
US6478623B1 (en) * 2001-12-11 2002-11-12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Header connector with shell
US7371965B2 (en) 2002-05-09 2008-05-13 Finisar Corporation Modular cage with heat sink for use with pluggable module
US6655995B1 (en) 2002-07-31 2003-12-02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receptacle cage with interlocking upper and lower shells
CN2737005Y (zh) * 2004-09-09 2005-10-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7967639B1 (en) * 2009-12-03 2011-06-28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attery connector
US8021188B1 (en) * 2010-08-04 2011-09-20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084744A1 (en) 2013-04-04
US9039449B2 (en) 2015-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RE49901E1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for transmitting high speed signal
US1009694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device assembled with the same therein
TW201324969A (zh) 交錯安裝的電連接器
CN106684595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系统
US9735484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including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KR101471283B1 (ko) 커넥터 장치
US9843142B2 (en) Connector receptacle having good signal integrity
US20200403358A1 (en) Compact high speed connector
US948467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atches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US20110250769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 structures
KR101958063B1 (ko) 전기 커넥터
KR20120022624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회로 보드 어셈블리
TWI583073B (zh) 電連接器組合
JP5315912B2 (ja) 多連装電気コネクタ
US10177467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backshell
US820210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floating contact
CN109256634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US20160006152A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JP5218786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US7815444B2 (en) Low 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20672890U (zh) 连接器模组
CN220066166U (zh) 连接器模组
WO2021140918A1 (ja) 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および該電気コネクタセットの実装された回路基板
TW201742338A (zh) Usb連接器
TWM653389U (zh) 連接器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