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2840B - 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2840B
CN104782840B CN201510203164.9A CN201510203164A CN104782840B CN 104782840 B CN104782840 B CN 104782840B CN 201510203164 A CN201510203164 A CN 201510203164A CN 104782840 B CN104782840 B CN 1047828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francolin
strip
processing
tea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2031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2840A (zh
Inventor
陈德力
刘洋洋
马国需
赵祥升
弓宝
魏建和
杨美华
许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Development of CAMS and PUMC
Priority to CN2015102031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828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828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8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28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28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切叶、晒青、静置晾青、摇青、炒青、第一次揉捻、初烘、第二次揉捻和复烘干燥。所述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适于商品化生产,经本方法处理的鹧鸪茶叶的水分≤7.0%、水浸出物≥32%、总灰分≤6.5%、碎茶≤16%、粉末≤1.3%,符合内外销茶国家质量标准及GB 9679‑88茶叶卫生标准,是一种安全的鹧鸪茶乌龙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具体涉及食品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乌龙茶(oolong tea),亦称为青茶、半发酵茶及全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居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的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分享并有“绿叶红镶边”美誉。
鹧鸪茶(Mallotus furetianus),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野桐属(MallotusLour.)植物,在海南有上千年的食用历史,主要分布于海南的山区、丘陵以及沿海地区,尤以万宁东山岭为盛,是海南的一种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代茶饮料植物和药用植物。鹧鸪茶叶圆味甘,是一种奇特的野生茶叶。此茶甘冽爽口,并有好闻的药香,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利胆、降压、减肥、健脾、养胃之效,还可防治感冒,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灵芝草”。
鹧鸪茶植物体带有零陵香(蕙草、薰草,因其在零陵多产,故俗称零陵香,气味芳香,为我国古代著名香料)的味道,海南居民习惯用鹧鸪茶的叶子来泡茶,以解油腻、助消化、消暑热、防感冒、健脾养胃还能用来防腐。
在海南民间鹧鸪茶的传统制作方法颇为简单:从山上将鹧鸪茶叶片带枝条一并采回,然后逐片摘下叶片,并卷成直径约为4-5cm的球状“茶叶团”,再用椰子树的叶片撕成细长条带扎紧,然后又将15-20团这样的鹧鸪茶叶片球状“茶叶团”串成念珠状的一串,晒干后或风干后即成产品。
目前,海南鹧鸪茶的商品还停留在最原始的初级产品阶段,这些产品工艺简单,形式单一,附加值低,既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也不利于鹧鸪茶产业化发展。因此,鹧鸪茶叶的加工工艺及其产品形式急需提升和改造。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试验研究,提供了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营养成分流失率降低,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发明提供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切叶:将清洗后的鹧鸪茶叶切成叶宽2cm~2.5cm,叶长3cm~3.5cm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
2)晒青:将所述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晒青处理,摊叶厚度为2cm~3cm,晒青温度为20℃~40℃,晒青时间为80min~100min。
3)静置晾青:将经过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静置晾青时间为1h~2h。
4)摇青:将进行过静置晾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温度为20℃~35℃。
第一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2min~5min,第一次摇青后静置0.5h~2h。
第二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10min,第二次摇青后静置0.5h~2h。
第三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10min,第三次摇青后静置0.5h~2h。
第四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10min,第四次摇青后静置0.5h~2h。
5)炒青:将经过摇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炒青处理,炒青温度为200℃~300℃。
6)第一次揉捻:将经过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第一次揉捻处理,第一次揉捻时间为3min~6min,制得条状鹧鸪茶叶。
7)初烘:将经过第一次揉捻处理的条状鹧鸪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00℃~120℃,初烘时间为5min~15min。
8)第二次揉捻:将经过初烘处理的条状的鹧鸪茶叶打包,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2min~4min,揉捻后将条状的鹧鸪茶叶松包分散。
9)复烘干燥:将经过第二次揉捻处理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复烘干燥处理,复烘干燥温度为80℃~90℃,复烘干燥时间为20min~3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日光晒青时间为40min~50min,碘钨光晒青时间为40min~50min。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所述摇青处理采用摇青机处理,所述摇青机转速为20转/min~40转/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适于商品化生产,经本方法处理的鹧鸪茶叶的水分≤7.0%、水浸出物≥32%、总灰分≤6.5%、碎茶≤16%、粉末≤1.3%,符合内外销茶国家质量标准及GB 9679-88茶叶卫生标准,是一种安全的鹧鸪绿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现通过以下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做的显而易见的改变和修饰也包含在本发明范围之内。
实施例1
1)切叶:采摘充分成熟的深绿色鹧鸪茶叶,并洗去表面的灰尘,将清洗后的鹧鸪茶叶切成叶宽2cm,叶长3cm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
2)晒青:将所述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晒青处理,摊叶厚度为2cm,晒青温度为20℃,用日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50min,再用碘钨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40min~50min,晒青时间为50min。
3)静置晾青:将经过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静置晾青时间为1h。
4)摇青:将进行过静置晾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摇青机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机转速为20转/min,摇青温度为20℃。
第一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2min,第一次摇青后静置0.5h。
第二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二次摇青后静置0.5h。
第三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10min,第三次摇青后静置0.5h。
第四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四次摇青后静置0.5h。
5)炒青:将经过摇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炒青处理,炒青温度为200℃。
6)第一次揉捻:将经过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第一次揉捻处理,第一次揉捻时间为3min,制得条状鹧鸪茶叶。
7)初烘:将经过第一次揉捻处理的条状鹧鸪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00℃,初烘时间为10min。
8)第二次揉捻:将经过初烘处理的条状的鹧鸪茶叶用6CWSB-75型速包机打包,然后置于6CSB-75型包揉机上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2min,揉捻后将条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松包机进行松包分散。
9)复烘干燥:将经过第二次揉捻处理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复烘干燥处理,复烘干燥温度为80℃,复烘干燥时间为20min。
实施例2
1)切叶:采摘充分成熟的深绿色鹧鸪茶叶,并洗去表面的灰尘,将清洗后的鹧鸪茶叶切成叶宽2.2cm,叶长3.2cm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
2)晒青:将所述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晒青处理,摊叶厚度为2.5cm,晒青温度为30℃,用日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40min,再用碘钨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50min。
3)静置晾青:将经过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静置晾青时间为1.5h。
4)摇青:将进行过静置晾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摇青机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机转速为25转/min,摇青温度为25℃。
第一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2min,第一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二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二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三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10min,第三次摇青后静置1h。
第四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四次摇青后静置1h。
5)炒青:将经过摇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炒青处理,炒青温度为220℃。
6)第一次揉捻:将经过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第一次揉捻处理,第一次揉捻时间为4min,制得条状鹧鸪茶叶。
7)初烘:将经过第一次揉捻处理的条状鹧鸪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10℃,初烘时间为13min。
8)第二次揉捻:将经过初烘处理的条状的鹧鸪茶叶用6CWSB-75型速包机打包,然后置于6CSB-75型包揉机上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3min,揉捻后将条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松包机进行松包分散。
9)复烘干燥:将经过第二次揉捻处理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复烘干燥处理,复烘干燥温度为85℃,复烘干燥时间为25min。
实施例3
1)切叶:采摘充分成熟的深绿色鹧鸪茶叶,并洗去表面的灰尘,将清洗后的鹧鸪茶叶切成叶宽2.5cm,叶长3.5cm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
2)晒青:将所述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晒青处理,摊叶厚度为2cm,晒青温度为20℃,用日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50min,再用碘钨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50min。
3)静置晾青:将经过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静置晾青时间为2h。
4)摇青:将进行过静置晾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摇青机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机转速为30转/min,摇青温度为30℃。
第一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一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二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二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三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三次摇青后静置1h。
第四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四次摇青后静置1h。
5)炒青:将经过摇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炒青处理,炒青温度为240℃。
6)第一次揉捻:将经过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第一次揉捻处理,第一次揉捻时间为5min,制得条状鹧鸪茶叶。
7)初烘:将经过第一次揉捻处理的条状鹧鸪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初烘时间为10min。
8)第二次揉捻:将经过初烘处理的条状的鹧鸪茶叶用6CWSB-75型速包机打包,然后置于6CSB-75型包揉机上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2min,揉捻后将条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松包机进行松包分散。
9)复烘干燥:将经过第二次揉捻处理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复烘干燥处理,复烘干燥温度为80℃,复烘干燥时间为20min。
实施例4
1)切叶:采摘充分成熟的深绿色鹧鸪茶叶,并洗去表面的灰尘,将清洗后的鹧鸪茶叶切成叶宽2cm,叶长3.5cm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
2)晒青:将所述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晒青处理,摊叶厚度为2.5cm,晒青温度为30℃,用日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45min,再用碘钨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45min。
3)静置晾青:将经过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静置晾青时间为2h。
4)摇青:将进行过静置晾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摇青机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机转速为35转/min,摇青温度为35℃。
第一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2min,第一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二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二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三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三次摇青后静置1h。
第四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四次摇青后静置1h。
5)炒青:将经过摇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炒青处理,炒青温度为260℃。
6)第一次揉捻:将经过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第一次揉捻处理,第一次揉捻时间为6min,制得条状鹧鸪茶叶。
7)初烘:将经过第一次揉捻处理的条状鹧鸪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初烘时间为15min。
8)第二次揉捻:将经过初烘处理的条状的鹧鸪茶叶用6CWSB-75型速包机打包,然后置于6CSB-75型包揉机上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3min,揉捻后将条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松包机进行松包分散。
9)复烘干燥:将经过第二次揉捻处理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复烘干燥处理,复烘干燥温度为85℃,复烘干燥时间为25min。
实施例5
1)切叶:采摘充分成熟的深绿色鹧鸪茶叶,并洗去表面的灰尘,将清洗后的鹧鸪茶叶切成叶宽2cm,叶长3.5cm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
2)晒青:将所述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晒青处理,摊叶厚度为2cm,晒青温度为40℃,用日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50min,再用碘钨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40min。
3)静置晾青:将经过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静置晾青时间为2h。
4)摇青:将进行过静置晾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摇青机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机转速为38转/min,摇青温度为25℃。
第一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2min,第一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二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二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三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三次摇青后静置1h。
第四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10min,第四次摇青后静置1h。
5)炒青:将经过摇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炒青处理,炒青温度为280℃。
6)第一次揉捻:将经过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第一次揉捻处理,第一次揉捻时间为4min,制得条状鹧鸪茶叶。
7)初烘:将经过第一次揉捻处理的条状鹧鸪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初烘时间为15min。
8)第二次揉捻:将经过初烘处理的条状的鹧鸪茶叶用6CWSB-75型速包机打包,然后置于6CSB-75型包揉机上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4min,揉捻后将条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松包机进行松包分散。
9)复烘干燥:将经过第二次揉捻处理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复烘干燥处理,复烘干燥温度为90℃,复烘干燥时间为20min。
实施例6
1)切叶:采摘充分成熟的深绿色鹧鸪茶叶,并洗去表面的灰尘,将清洗后的鹧鸪茶叶切成叶宽2cm,叶长3.5cm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
2)晒青:将所述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晒青处理,摊叶厚度为3cm,晒青温度为40℃,用日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40min,再用碘钨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45min。
3)静置晾青:将经过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静置晾青时间为2h。
4)摇青:将进行过静置晾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摇青机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机转速为40转/min,摇青温度为25℃。
第一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2min,第一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二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10min,第二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三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10min,第三次摇青后静置1h。
第四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四次摇青后静置1h。
5)炒青:将经过摇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炒青处理,炒青温度为300℃。
6)第一次揉捻:将经过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第一次揉捻处理,第一次揉捻时间为5min,制得条状鹧鸪茶叶。
7)初烘:将经过第一次揉捻处理的条状鹧鸪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初烘时间为15min。
8)第二次揉捻:将经过初烘处理的条状的鹧鸪茶叶用6CWSB-75型速包机打包,然后置于6CSB-75型包揉机上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2min,揉捻后将条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松包机进行松包分散。
9)复烘干燥:将经过第二次揉捻处理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复烘干燥处理,复烘干燥温度为90℃,复烘干燥时间为30min。
实施例7
1)切叶:采摘充分成熟的深绿色鹧鸪茶叶,并洗去表面的灰尘,将清洗后的鹧鸪茶叶切成叶宽2cm,叶长3cm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
2)晒青:将所述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晒青处理,摊叶厚度为2cm,晒青温度为20℃,用日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45min,再用碘钨光对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晒青,晒青时间为40min。
3)静置晾青:将经过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静置晾青时间为2h。
4)摇青:将进行过静置晾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摇青机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机转速为20转/min,摇青温度为25℃。
第一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3.5min,第一次摇青后静置2h。
第二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7min,第二次摇青后静置2h。
第三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7min,第三次摇青后静置2h。
第四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7min,第四次摇青后静置2h。
5)炒青:将经过摇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炒青处理,炒青温度为250℃。
6)第一次揉捻:将经过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第一次揉捻处理,第一次揉捻时间为4.5min,制得条状鹧鸪茶叶。
7)初烘:将经过第一次揉捻处理的条状鹧鸪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20℃,初烘时间为10min。
8)第二次揉捻:将经过初烘处理的条状的鹧鸪茶叶用6CWSB-75型速包机打包,然后置于6CSB-75型包揉机上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3min,揉捻后将条状的鹧鸪茶叶放入松包机进行松包分散。
9)复烘干燥:将经过第二次揉捻处理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复烘干燥处理,复烘干燥温度为85℃,复烘干燥时间为25min。
市场上的乌龙茶成品茶的品质较低,主要问题有成品茶带青、带涩,难于形成协调的品质,主要是在乌龙茶的加工中存在重要的问题。鹧鸪茶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叶绿素、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等物质,各种主要的成分影响着成品茶的品质和特性,其中鹧鸪茶叶的茶多酚含量比普通的茶叶的含量要高,使得鹧鸪茶叶加工成优质的乌龙茶的难度加大。本发明合理优化了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工艺,精选九道工序制成鹧鸪茶乌龙茶,在保证鹧鸪茶有效营养组分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了鹧鸪茶乌龙茶成品品质,解决了现有乌龙茶加工技术在加工鹧鸪茶叶上的缺陷,同时解决了鹧鸪茶产品单一处理方式的问题。
本发明晒青处理中选择日光结合碘钨光分别对鹧鸪茶叶进行晒青处理,摇青处理中选择多次不同的摇青条件对鹧鸪茶叶进行处理,有效的降低了鹧鸪茶叶中茶多酚、水分的含量,有效的提高了水浸出物的含量和水浸出物的总量,茶多酚含量的降低,有利于减少茶汤的苦涩味,改善茶汤的醇度,有助于协调茶叶的品质。茶叶水浸出物中主要含有多酚类(包括水溶性色素)、可溶性糖、水溶果胶、水溶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咖啡碱、水溶蛋白、无机盐等,其中可溶性糖是茶叶的主要滋味成分之一,本发明有效的降低了可溶性糖的损失,进而提高了鹧鸪茶乌龙茶的品质。
对比试验设置设置如下对比组
对比组1
参照鹧鸪茶叶传统工艺:从山上将鹧鸪茶叶片带枝条一并采回,然后逐片摘下叶片,并卷成直径约为4cm~5cm的球状“茶叶团”,再用椰子树的叶片撕成细长条带扎紧,然后又将15团~20团这样的鹧鸪茶叶片球状“茶叶团”串成念珠状的一串,晒干后或风干后即成产品。
本发明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产品成分检测
一、检测方法
鹧鸪茶乌龙茶感官评价方法:取实施例1~7制得的鹧鸪茶乌龙茶各3.0g,150mL沸水冲泡,静置5min,审评茶样,外形20%,内质80%(汤色5%,香气30%,滋味35%,叶底10%),用评分与评语相结合的方法反映其品质,参考《茶叶审评与检验》.第3版及GBT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理化指标测定:鹧鸪茶乌龙茶中水浸出物测定参照GBT 8305-2013,鹧鸪茶乌龙茶中总灰分测定参照GB/T 8306—2013,鹧鸪茶乌龙茶中水分测定参照GBT8304-2013,鹧鸪茶乌龙茶中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参照GBT8311-2013。杀菌辐照剂量用1,2和4kGy,卫生品质检测有砷、铅、铜、细菌总数、霉菌和大肠杆菌。
二、结果
实施例组与对比组的比较
表1
表1中的评分系数,总分的各自占比为:外形20%;汤色5%;香气30%;滋味35%;叶底10%。
表2
组别 水分 水浸出物 总灰分 碎茶 粉末 茶多酚
实施例1 6.1 32.8 6.1 14 1.2 15.2
实施例2 5.4 38.6 5.2 10.7 0.47 13.6
实施例3 6.2 33.7 6.9 12.1 0.95 15.1
实施例4 5.9 34.2 5.7 13.8 0.86 14.9
实施例6 5.7 35.1 6.0 11.5 1.2 14.8
实施例7 5.3 33.9 5.8 15.4 1.3 14.3
对比组1 6.4 28.1 6.2 13.5 1.2 19.8
表2中的单位为(/%)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适于商品化生产,经本方法处理的鹧鸪茶叶的水分≤7.0%、水浸出物≥32%、总灰分≤6.5%、碎茶≤16%、粉末≤1.3%,符合内外销茶国家质量标准及GB 9679-88茶叶卫生标准,是一种安全的鹧鸪茶乌龙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切叶:将清洗后的鹧鸪茶叶切成叶宽2.2cm,叶长3.2cm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
2)晒青:将所述条片状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晒青处理,摊叶厚度为2.5cm,晒青温度为30℃,晒青时间为90min,其中日光晒青时间为40min,碘钨光晒青时间为50min;
3)静置晾青:将经过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静置晾青处理,静置晾青时间为1.5h;
4)摇青:将进行过静置晾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摇青处理,摇青温度为25℃,摇青机转速为25转/min;
第一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2min,第一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二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二次摇青后静置1h;
第三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10min,第三次摇青后静置1h;
第四次摇青处理:摇青时间为5min,第四次摇青后静置1h;
5)炒青:将经过摇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炒青处理,炒青温度为220℃;
6)第一次揉捻:将经过炒青处理的条片状的鹧鸪茶叶进行第一次揉捻处理,第一次揉捻时间为4min,制得条状鹧鸪茶叶;
7)初烘:将经过第一次揉捻处理的条状鹧鸪茶叶进行初烘处理,初烘温度为110℃,初烘时间为13min;
8)第二次揉捻:将经过初烘处理的条状的鹧鸪茶叶打包,进行第二次揉捻,揉捻时间为3min,揉捻后将条状的鹧鸪茶叶松包分散;
9)复烘干燥:将经过第二次揉捻处理的鹧鸪茶叶摊平,进行复烘干燥处理,复烘干燥温度为85℃,复烘干燥时间为25min。
CN201510203164.9A 2015-04-27 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Active CN1047828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3164.9A CN104782840B (zh) 2015-04-27 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203164.9A CN104782840B (zh) 2015-04-27 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2840A CN104782840A (zh) 2015-07-22
CN104782840B true CN104782840B (zh) 2018-08-31

Family

ID=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600A (zh) * 2008-11-14 2009-04-08 张金松 一种含纳米硒的铁观音有机茶叶及其采制方法
CN102919405A (zh) * 2012-11-20 2013-02-13 林贵生 浓香型铁观音的制作方法
CN103070256A (zh) * 2013-01-25 2013-05-01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1600A (zh) * 2008-11-14 2009-04-08 张金松 一种含纳米硒的铁观音有机茶叶及其采制方法
CN102919405A (zh) * 2012-11-20 2013-02-13 林贵生 浓香型铁观音的制作方法
CN103070256A (zh) * 2013-01-25 2013-05-01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一种延缓乌龙茶生产高峰期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青茶工艺制作山苦茶的研究";闫佳,等;《农产品加工·学刊》;20120831(第8期);第71-72页 *
"鹧鸪茶的研究进展与开发利用现状";顾文亮,等;《热带农业科学》;20150228;第35卷(第2期);第28-35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90498B (zh) 一种金银花茶的加工方法
CN104186725B (zh) 一种新型黄茶毛尖的制作工艺
CN104585380B (zh) 老叶红茶的制作方法
CN104171075A (zh) 一种高香型黑茶的制备方法
CN105994764B (zh) 一种铁皮石斛花红茶紧压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34362B (zh) 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58139A (zh) 保健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2934A (zh) 客家绿茶加工工艺
CN103988927A (zh) 茶叶薯尖配方绿茶
CN105533054A (zh) 一种松针形蒸青石榴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83174B (zh) 冷溶型绿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90495B (zh) 一种神秘果降血糖保健茶
CN105379876A (zh) 保健藏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70530A (zh) 一种鹧鸪茶抹茶的制备方法
WO2023179295A1 (zh) 一种高花果香红茶的加工制作方法
CN105394221B (zh) 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43138A (zh) 一种化积消暑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97216A (zh) 一种绿茶加工工艺
CN107125576A (zh) 一种绿茶挂面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82840B (zh) 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CN110692758A (zh) 一种绿茶加工制备工艺
CN105230885A (zh) 一种青刺尖茶的制作方法
CN104798957A (zh) 一种鹧鸪茶绿茶的制备方法
CN104322722A (zh) 一种采用分段速冷式的绿茶加工工艺
CN104782840A (zh) 一种鹧鸪茶乌龙茶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