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2011B - 电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电接线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782011B CN104782011B CN201380053130.5A CN201380053130A CN104782011B CN 104782011 B CN104782011 B CN 104782011B CN 201380053130 A CN201380053130 A CN 201380053130A CN 104782011 B CN104782011 B CN 1047820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portion
- connector
- housing
- circuit board
- terminal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8—Electrical distribution center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8—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 H02G3/16—Distribution boxes;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support for line-connecting terminals within the box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47—Electrical details of casings, e.g. terminals, passages for cables or wi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nection Or Junction Boxe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电接线盒,所述电接线盒具有通过壳体中的开口暴露到壳体外部的连接器,并且能够防止杂质通过在开口部和连接器之间的间隙进入。突出板部(28)形成至被容纳在壳体(18)中的开口部(36)中的连接器(22),所述突出板部平行于电路板(20),用于覆盖所述突出板部(28)的覆盖板部(42)形成在壳体(18)中的开口部(36)的内周表面(40a)上,覆盖板部(42)相对于突出板部(28)位于与电路板(20)相反的一侧上,并且连接器(22)和壳体(18)中的开口部(36)之间的间隙由突出板部(28)和覆盖板部(42)封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设置在汽车等中的电接线盒,具体地涉及如下一种电接线盒,在该电接线盒中在被容纳于壳体内的电路板上设置的连接器通过壳体中的开口部暴露到外部。
背景技术
通常,例如为了将来自诸如电池这样的电源的动力有效地分配到各电部件,已将电接线盒用于汽车等中。例如,JP 2008-172889A(专利文件1)公开了这样的电接线盒的一种已知例子,其构造为ECU(电子控制单元),其中电路板容纳在壳体内,并且该电接线盒能够安装到诸如接线盒的另一电接线盒上或与其分离。
通过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的电接线盒,设置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通过设置在壳体中的开口部暴露到外部。然后,当壳体安装到另一电接线盒时,从而连接器连接到设置于另一电接线盒中的另一连接器。
对于这种电接线盒,壳体内的电路板通过连接器和壳体中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暴露到外部。由于这个原因,壳体外部的诸如灰尘等杂质会通过间隙进入或者意外地插入间隙中,从而会产生破坏壳体内电路板的风险。
为了防止这样的杂质进入,要求连接器和壳体中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尺寸形成地尽可能小。然而,为了在电接线盒的制造期间允许连接器通过开口部插入,并且为了用于确保容纳在许多情况下是母连接器的另一连接器的空间,总是需要间隙具有预定的尺寸。此外,由树脂成形的物件制成的壳体中的开口部在成形期间有时会翘曲,因此难以确保尺寸的精确度。因此,已经限制了仅设置在连接器和壳体中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的尺寸的设计值的能力,并且需要新的方法。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件1:JP 2008-172889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鉴于上述情况,获得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新颖结构的电接线盒,其中连接器通过壳体中的开口部暴露到壳体外部,并且能够防止杂质通过开口部和连接器之间的间隙进入。
问题解决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一种电接线盒,其中,电路板容纳在壳体内,并且其中被设置成从电路板突出的连接器布置在形成于壳体中的开口部内且暴露到壳体外部,与连接器的纵向方向正交地延展的且与电路板平行的突出板部形成在从电路板突出的连接器的基端部处,覆盖板部形成在壳体中的开口部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内周表面上,该覆盖板部朝向连接器突出,该覆盖板部相对于突出板部位于与电路板相反的一侧上,且该覆盖板部覆盖突出板部,并且在连接器和壳体中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由突出板部和覆盖板部阻挡。
在本发明中,从连接器突出的突出板部和从壳体突出的覆盖板部彼此重叠。这使得当从上方观察时(在连接器的突出方向上从前侧观察的投影图中),能够由覆盖板部和突出板部阻挡在连接器和壳体中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结果,能够防止电路板通过在开口部和连接器之间的间隙暴露到壳体外部,并且防止电路板被杂质通过间隙进入而破坏。
进一步地,连接器的突出板部和壳体的覆盖板部在竖直方向(连接器的突出方向,它是电路板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叠。从而,即使当在突出板部和覆盖板部沿突出方向(与连接器的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它是电路板的表面方向)彼此分离的方向上发生壳体和连接器的尺寸公差时,也能够吸收在突出板部和覆盖板部彼此重叠的部分处的公差,并且维持突出板部和覆盖板部的重叠。具体地,当从上方观察时(在连接器的突出方向上从前侧观察的投影图中),与相对较厚且形成为块形状的连接器相比,相对较薄且形成为盒形状的壳体更可能在成形期间翘曲,并且开口部可能在沿纵向方向延伸的内周表面与连接器分离的方向上翘曲。因此,通过使壳体的覆盖板部和连接器的突出板部彼此重叠,能够吸收在覆盖板部和突出板部彼此重叠的部分处的开口部的内周表面的翘曲,并且有效地防止在开口部和连接器之间发生间隙。结果,能够可靠地阻挡在连接器和壳体中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
应该注意,本发明不限于应用到诸如ECU单元的电接线盒,该电接线盒安装到诸如接线盒的另一电接线盒。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接线盒,其中连接器通过壳体中的开口部暴露到外部,并且本发明还可以应用到以独立方式使用的而不是安装到另一电接线盒的电接线盒。
在根据第一方面的本发明第二方面中,多个加强肋形成在沿壳体中的开口部的纵向方向延伸的内周表面上,加强肋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朝向覆盖板部延伸,加强肋从内周表面突出的尺寸随着加强肋朝向覆盖板部延伸而增加。
通过这个方面,覆盖板部由加强肋加强,并且这使得能够减小覆盖板部的尺寸变化。此外,每个加强肋形成为三角形形状,当加强肋朝向开口部内的电路板延伸时该三角形形状接近连接器,并且这使得能够使用加强肋将另一连接器引入,该另一连接器将要连接到电路板上的连接器且插入到开口部中,并且平滑地将该另一连接器连接到此。
在根据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本发明第三方面中,通过将壳体安装到另一电接线盒上,连接器能够连接到设置于另一电接线盒上的另一连接器。
通过这个方面,在诸如ECU单元的电接线盒(该电接线盒安装到诸如接线盒的另一电接线盒)中,能够防止杂质通过在连接器和壳体中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并且防止壳体内的电路板被破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从电路板突出的连接器布置在壳体中的开口部内且设置有与电路板平行地延展的突出板部,并且覆盖板部设置在壳体中的开口部的内周表面上,该覆盖板部相对于突出板部位于与电路板相反的一侧上且与突出板部重叠的覆盖板部。这使得能够由突出板部和覆盖板部阻挡在连接器和壳体中的开口部之间的间隙,并且防止杂质进入。结果,能够防止电路板被破坏。具体地,通过使突出板部和覆盖板部在作为连接器突出方向的竖直方向上彼此重叠,能够维持突出板部和覆盖板部的重叠,并且在即使当壳体和连接器的尺寸发生改变时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阻挡在连接器和开口部之间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接线盒以及将要连接到该电接线盒的另一电接线盒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图1中示出的电接线盒的底视图。
图3是将要被容纳在图2中示出的电接线盒中的电路板的底视图。
图4是沿图2中的线IV-IV截取的被包含在图2中示出的电接线盒中的壳体的主要部分的横截面图。
图5是沿图2中的线V-V截取的横截面中的图4中示出的壳体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图6是图2中示出的电接线盒的在与图5中相同的位置处的横截面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图1示出包括ECU单元10的接线盒12,该ECU单元与用作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接线盒有关。通过将ECU单元10安装到用作另一电接线盒的本体单元13而构成接线盒12。
图2示出ECU单元10。ECU单元10构造成使得在图3中示出的、用作电路板的印刷电路板20容纳在壳体18中,该壳体18形成为矩形盒状,并且通过将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上壳体14(见图1)和下壳体16组装而获得。
印刷电路板20设置有连接器22。连接器22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长块形状。分别形成在连接器22的纵向方向(图3中的竖直方向)的两端上的螺栓固定部24由螺栓(未示出)固定到印刷电路板20,由此连接器22从印刷电路板20突出。在连接器2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且在与连接器22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突出的突出板部28一体地成形在连接器22的一个外表面26a上,所述一个外表面26a在纵向方向(图3中的竖直方向)上延伸。如下文所述的图6中清晰所示,突出板部28从由印刷电路板20突出的连接器22的基端部突出,并且突出板部28与印刷电路板20稍微分离,并且突出板部28与印刷电路板20平行地延展。应该注意,突出板部28设置有多个腿部30(见图6),该腿部30在纵向方向(图3中的竖直方向)上布置有预定的间隙,并且朝向印刷电路板20突出,并且通过使所述多个腿部30与印刷电路板20接触,由印刷电路板20支撑突出板部28。此外,在与外表面26a相反的一侧上的外表面26b上一体地形成安装板部32,,该安装板部32朝向与突出板部28相反的一侧突出并且在连接器2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安装板部32形成在从印刷电路板20突出的连接器20的基部处,并且与印刷电路板20接触。
另一方面,如图2中所示,下壳体16设置有开口部36。开口部36形成为长矩形形状,并且在与下壳体16中的连接器22对应的位置处穿透下壳体16的底表面38。开口部36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图2中的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比包括螺栓固定部24的连接器22的在纵向方向上的尺寸稍小,并且开口部36的在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图2中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形成为比连接器22的在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尺寸稍大。
如图4和图5中所示,覆盖板部42一体地形成在开口部36的内周表面40中的、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内周表面40a上。应该注意,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图5和图6中的上侧是本体单元13的一侧(见图1)。在与开口部36的开口边缘部44相反的一侧上在内周表面40a的端部处形成覆盖板部42,并且覆盖板部42形成为板形状以在纵向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从基本整个开口部36朝向开口部36内侧突出。应该注意,在开口边缘部44的一侧上,在覆盖板部42的前边缘部上形成渐缩表面46。从而,防止将在下文中描述的母连接器62被覆盖板部42捕获。
一体地形成在内周表面40a上的多个加强肋48联接到覆盖板部42。所述多个加强肋48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在内周表面40a上从开口部36的开口边缘部44朝向覆盖板部42延伸,并且从内周表面40a朝向开口部36的内侧(图5的右侧)突出。每个加强肋48形成为基本上为直角三角形的板形状,其中从内周表面40a突出的尺寸形成为随着加强肋48从开口边缘部44朝向覆盖板部42延伸而逐渐变大。多个这样的加强肋48在覆盖板部42的纵向方向(图4中的左右方向)上形成有预定间隙,并且联接到覆盖板部42。
上壳体14(见图1)和下壳体16彼此安装,以将印刷电路板20夹在中间。上壳体14和下壳体16借助于接合框架49而彼此安装,该接合框架49形成在下壳体16的外周表面上的多个位置处,且该接合框架49与形成在上壳体14上的相对应位置处的接合爪50接合。从而,将印刷电路板20容纳在由上壳体14和下壳体16构成的壳体18中,从而形成ECU单元10。
如图6中所示,在印刷电路板20容纳在壳体18中的情况下,连接器22布置在下壳体16的开口部36内,并且通过开口部36暴露到壳体18的外部。连接器22的前端部51插入通过开口部36,并且处于宽松插入状态下,在该宽松插入状态下在整个圆周上借助于间隙使前端部51与开口部36的内周表面40分离。应该注意,在连接器22的在纵向方向上的两端部处形成的螺栓固定部24穿过槽口52设置在下壳体16内,该槽口52形成在开口部36的内周表面40上。
进一步地,在连接器22布置在开口部36内的情况下,连接器22的突出板部28朝向内周表面40a突出,并且覆盖板部42从内周表面40a朝向连接器22突出。覆盖板部42相对于突出板部28布置在与印刷电路板20相反的一侧上,并且如由图6中的箭头A指示的,在连接器22的突出方向上(在图6中,从上侧到下侧)从前侧(图6中的上侧)观察的投影图(见图2)中覆盖板部42与突出板部28重叠。因此,突出板部28由覆盖板部42覆盖,从而开口部36的内周表面40a和连接器22之间的间隙S1由覆盖板部42和突出板部28阻挡。此外,在连接器22中,在图6中的箭头A指示的投影图中,朝向与突出板部28相反的一侧突出的安装板部32突出到开口部36的内周表面40b。从而,在图6中的箭头A指示的投影图中,内周表面40b和连接器22之间的间隙S2由安装板部32阻挡。
借助于具有这种结构的ECU单元10,如图1中所示,在开口部36的开口侧面对本体单元13的状态下,下壳体16的底表面38位于本体单元13的安装表面54之上,并且在下壳体16上形成的锁定爪56与在本体单元13上的的相对应位置处形成的锁定框58接合。从而,ECU单元10的壳体18安装到本体单元13,从而构成接线盒12。从本体单元13的安装表面54突出的母连接器62插入到ECU单元10的开口部36中,并且该母连接器62连接成被插入到ECU单元10的连接器22中。结果,ECU单元10的印刷电路板20经由连接器22和母连接器62连接到电路(未示出),诸如设置在本体单元13中的印刷配线电路。
在本实施例的ECU单元10中,从在壳体18中的开口部36的内周表面40a突出的覆盖板部42与从连接器22突出的突出板部28重叠,从而在连接器22和内周表面40a之间的间隙S1(见图6)被阻挡。从而,防止连接器22周围的印刷电路板20通过间隙S1暴露到壳体18外部,因此能够防止杂质通过间隙S1进入。结果,能够防止印刷电路板20被杂质进入而损坏。
具体地,在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下壳体16的开口部36的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内周表面40a可能会在与内周表面40a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该方向由图6中的箭头H所指示)上翘曲。然而,通过本实施例,覆盖板部42在作为下壳体16厚度方向的竖直方向(图6中的竖直方向)上与突出板部28重叠。从而,即使当在与内周表面40a的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和内周表面40a与连接器22分离的方向上发生翘曲时,也能够维持覆盖板部42和突出板部28的重叠,且甚至进一步地防止杂质进入。
进一步地,覆盖板部42由被设置在内周表面40a上的多个加强肋48加强。这使得能够抑制内周表面40a和覆盖板部42的变形,并且更可靠地阻挡连接器22和开口部36之间的间隙。此外,由于每个加强肋48从内周表面40a突出的尺寸形成为随着加强肋48朝向覆盖板部42延伸而变大,所以能够在本体单元13的一侧上将将要插入到开口部36中的母连接器62引入,并且将母连接器62平滑地连接到连接器22,并且防止母连接器62与覆盖板部42冲突。
虽然已经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具体的描述。例如,覆盖板部可以形成在壳体中的开口部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两个内周表面(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周表面40a和40b)上,或者形成在例如在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内周表面上。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应用到诸如ECU单元的电接线盒,该电接线盒安装到诸如上述实施例中的接线盒的另一电接线盒。本发明可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电接线盒,例如保险丝盒和以独立方式使用的接线盒。
附图标记列表
10:ECU单元(电接线盒),12:接线盒,13:本体单元(另一电接线盒),18:壳体,20:印刷电路板(电路板),22:连接器,28:突出板部,30:腿部,32:安装板部,36:开口部,40:内周表面,42:覆盖板部,44:开口边缘部,48:加强肋,52:槽口,62:母连接器(另一连接器)。
Claims (3)
1.一种电接线盒,其中,电路板被容纳在壳体内,并且其中,被设置成从所述电路板突出的连接器被布置在形成于所述壳体中的开口部内,且所述连接器被暴露到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连接器的前端部插入通过所述开口部,并且处于宽松插入状态下,在该宽松插入状态下,在整个外周上借助于间隙使所述前端部与所述开口部的内周表面分离;
在从所述电路板突出的所述连接器的基端部处形成有突出板部,所述突出板部以正交于所述连接器的纵向方向且平行于所述电路板的方式延展,并且所述突出板部一体地形成在所述连接器的在纵向方向上延伸的一个外表面上,
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开口部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内周表面上形成有覆盖板部,所述覆盖板部朝向所述连接器突出,并且相对于所述突出板部位于与所述电路板相反的一侧上,并且所述覆盖板部覆盖所述突出板部,在所述连接器的突出方向上从前侧观察的投影图中,所述覆盖板部与所述突出板部重叠,并且
位于所述连接器和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开口部之间的间隙由所述突出板部和所述覆盖板部所阻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接线盒,
其中,在所述壳体中的所述开口部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所述内周表面上形成有多个加强肋,所述加强肋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边缘部朝向所述覆盖板部延伸,所述加强肋的、从所述内周表面突出的突出尺寸随着所述加强肋朝向所述覆盖板部的延伸而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接线盒,
其中,通过将所述壳体安装到另一电接线盒,从而所述连接器能够被连接到设置于所述另一电接线盒上的另一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27450 | 2012-10-12 | ||
JP2012227450A JP5929692B2 (ja) | 2012-10-12 | 2012-10-12 | 電気接続箱 |
PCT/JP2013/063441 WO2014057703A1 (ja) | 2012-10-12 | 2013-05-14 | 電気接続箱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782011A CN104782011A (zh) | 2015-07-15 |
CN104782011B true CN104782011B (zh) | 2018-01-30 |
Family
ID=504771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53130.5A Active CN104782011B (zh) | 2012-10-12 | 2013-05-14 | 电接线盒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5929692B2 (zh) |
CN (1) | CN104782011B (zh) |
WO (1) | WO20140577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327476B2 (ja) * | 2015-04-28 | 2018-05-23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CN105529662B (zh) * | 2016-02-05 | 2017-12-01 | 沈阳莹和科技有限公司 | 接线盒组件结构 |
DE112018003373T5 (de) * | 2017-06-29 | 2020-03-12 | Denso Corporation | Motor und Motorherstellungsverfahren |
JP7139997B2 (ja) * | 2019-02-25 | 2022-09-21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電子モジュール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9739Y2 (ja) * | 1987-12-16 | 1995-11-13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H01101112U (zh) * | 1987-12-22 | 1989-07-07 | ||
JP2002064920A (ja) * | 2000-08-11 | 2002-02-28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ジャンクションボックス |
JP4278898B2 (ja) * | 2001-11-08 | 2009-06-17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電気接続箱 |
-
2012
- 2012-10-12 JP JP2012227450A patent/JP5929692B2/ja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5-14 WO PCT/JP2013/063441 patent/WO201405770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5-14 CN CN201380053130.5A patent/CN10478201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929692B2 (ja) | 2016-06-08 |
JP2014082816A (ja) | 2014-05-08 |
CN104782011A (zh) | 2015-07-15 |
WO2014057703A1 (ja) | 2014-04-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82011B (zh) | 电接线盒 | |
CN102273331B (zh) | 组合型电子元件外壳 | |
US10772189B2 (en) | Electricity storage unit | |
US20100055962A1 (en) |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 |
EP3024704B1 (en) |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center including a bulkhead | |
CN103563040B (zh) | 熔断体安装结构和电接线盒 | |
US20180013230A1 (en) | Drainage structure for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 |
CN109156085B (zh) | 基板单元 | |
US9578774B2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unit | |
JP2004297975A (ja) | 電気接続箱の防水構造 | |
US8641441B2 (en) | Connector | |
US20190229509A1 (en) |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and Protection Member | |
KR20140136152A (ko) | 정션박스 | |
US9293902B2 (en) |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
US20190281718A1 (en) | Passenger protection control device | |
US20150280408A1 (en) |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 |
CN103199359B (zh) | 线缆组件 | |
JP5888801B1 (ja) | 電気接続箱 | |
CN112582955B (zh) | 电连接箱 | |
JP5566066B2 (ja) | 電気接続箱 | |
WO2014054464A1 (ja) | 電気接続箱 | |
KR101001887B1 (ko) | 차량용 박스 | |
EP2720521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 |
JP2011254657A (ja) | 電気接続箱 | |
JP2015050829A (ja) | 電気接続箱及びその梱包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