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81105B - 车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用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81105B
CN104781105B CN201380059908.3A CN201380059908A CN104781105B CN 104781105 B CN104781105 B CN 104781105B CN 201380059908 A CN201380059908 A CN 201380059908A CN 104781105 B CN104781105 B CN 1047811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rangible
frangible portion
lower frame
auto u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990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81105A (zh
Inventor
伊藤哲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S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TS 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811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11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811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811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09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residual deformation or fracture of th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07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 B60N2/421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 B60N2/4228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rection of the g-forces longitudinal due to impact coming from the re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4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the seat constructed to protect the occupant from the effect of abnormal g-forces, e.g. crash or safety seats
    • B60N2/4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 B60N2/42727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 B60N2/42745Seats or parts thereof displaced during a crash involving substantially rigid displacement of the back-r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在被施加冲击负荷时,使座椅的变形传递方向扩散并提高冲击吸收性。车用座椅(S)具备具有成为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20)的座椅框架(2)。座椅靠背框架(20)具备位于左右侧方的侧部框架(22)、以及连结侧部框架(22)的下方的下部框架(30)。下部框架(30)具备在被施加冲击负荷时变形的脆弱部(40)、以及引导脆弱部(40)的变形方向的变形引导部(50)。脆弱部(40)及变形引导部(50)配置于使下部框架(30)的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的中央,并被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Description

车用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用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谋求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能量吸收效率提高的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一般,当车辆的后方部被追尾或车辆在倒车行驶时受到巨大碰撞等,即后面碰撞时,存在就座的乘客由于惯性而急速后方移动的同时,乘客的上半身后倾的情况。
各种构成为由于所述乘客的急剧的后方移动,后方负荷施加于座椅靠背框架时,座椅靠背框架的侧部框架成为弯曲的构成,缓解后方移动时施加于乘客的冲击负荷的技术被各种提出(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框架具备位于左右侧方的侧部框架、以及连结所述侧部框架的下方的下部框架。
所述下部框架,由从中央部朝左右两端部向上下方向扩展的形状构成,在左右两端部的上方部分,形成弯曲性的收缩部。
所述收缩部从左右两端部的左右外侧的两端向座椅内侧水平地延伸设置,越向座椅内侧越向上方倾斜,朝左右两端部的上端长尺地延伸设置。
以车辆后面碰撞时等,冲击负荷施加于座椅时,所述收缩部优先变形,从收缩部向左右两端部的上端传递变形的方式配置。
如此,通过限定座椅靠背框架的变形部位,冲击负荷不会传递至座椅靠背框架整体,可以稳定地吸收冲击能量。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77764号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专利文献1的车用座椅中,施加冲击负荷时,从收缩部朝左右两端部的上端向一方向传递变形,因此,不能使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扩散。为此,期待一种使座椅的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扩散并进一步提高冲击吸收性的车用座椅。
还有,如专利文献1的车用座椅中,具备施加冲击负荷时优先弯曲变形的收缩部,因此,期待一种在通常使用时进一步提高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的车用座椅。
还有,专利文献1的车用座椅的收缩部设置于下部框架的左右两端部,从左右外侧的两端向左右内侧长尺地延伸设置,因此,期待一种形成收缩部的部分被限制的情况下,即使收缩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的长度变短,也可以充分吸收冲击的车用座椅。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碰撞时,特别是施加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负荷时,使座椅的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扩散并进一步提高冲击吸收性的车用座椅。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加冲击负荷时,通过座椅弯曲变形而吸收冲击负荷的车用座椅中,通常使用时使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进一步提高的车用座椅。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加冲击负荷时,充分吸收冲击的同时,具备小型化地形成的脆弱部的车用座椅。
所述课题通过下述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车用座椅,是具备了座椅靠背框架的车用座椅,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具备,位于左右侧方的侧部框架、以及连结该侧部框架的下方的下部框架;该下部框架具备,施加冲击负荷时变形的脆弱部、以及引导该脆弱部的变形方向的变形引导部;所述下部框架的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比左右两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较小地形成;所述脆弱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使所述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内;所述变形引导部设置于上下方向中与所述脆弱部对应的位置。
如此,脆弱部设置于下部框架中,使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内,因此,后面碰撞时等的冲击负荷施加于车用座椅时,以脆弱部为起点,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容易向脆弱部的上方及下方扩散。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冲击吸收性的车用座椅。
还有,变形引导部设置于上下方向中与脆弱部对应的位置,因此,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被变形引导部引导,进一步从脆弱部向上方及下方扩散变得容易。
还有,脆弱部设置于下部框架中、使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内,因此,可以小型化地形成脆弱部。
此时,优选所述中央部的上端及下端水平地延伸;所述左右两端部的上端及下端以从所述中央部的上端及下端连续并分别向上方及下方扩展的方式延伸;所述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的一方比另一方,从更靠近所述脆弱部的部分向上方或下方延伸。
如此,左右两端部的上端及下端以从中央部的上端及下端连续并分别向上方及下方扩展的方式延伸,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通常使用时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
还有,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的一方比另一方,从更靠近所述脆弱部的部分向上方或下方延伸,因此,在另一方侧,可以确保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的同时,在一方侧,施加冲击负荷时,使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优先变形变得容易。因此,可以成为考虑到确保刚性的部分以及使变形的传递方向优先的部分的座椅靠背框架的形状。
此时,优选所述脆弱部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地延伸;所述脆弱部与所述变形引导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如此,脆弱部与变形引导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因此,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通过变形引导部被更容易地引导,从脆弱部向上方及下方扩散变得容易。
此时,优选具备,具有位于左右侧方的衬垫侧部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所述脆弱部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衬垫侧部框架的上端位于更下方,沿着所述衬垫侧部框架的外缘被设置。
如此,由于脆弱部的至少一部分比衬垫侧部框架的上端位于更下方,沿着衬垫侧部框架的外缘被设置,因此,通过在靠近下部框架中、与衬垫侧部框架连结的部分配置脆弱部,变得容易接受由于冲击负荷导致的应力集中。因此,可以有效地吸收冲击负荷。还有,由于沿着衬垫侧部框架的外缘,因此,形成脆弱部时,衬垫侧部框架不会干涉,操作性提高。
此时,优选在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具备可旋转地连结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倾斜机构;该倾斜机构安装于所述衬垫侧部框架,具备将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向立起状态施力的弹簧部件;卡止所述弹簧部件的延伸端部的卡止部件固定于所述下部框架;所述脆弱部比所述卡止部件所固定的部分设置于更下方。
如此,由于卡止弹簧部件的延伸端部的卡止部件固定于下部框架,脆弱部比所述卡止部件所固定的部分设置于更下方,因此,通过在下部框架中,靠近倾斜机构,特别是具备弹簧部件的部分而配置该脆弱部,变得容易接受由于冲击负荷导致的应力集中。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吸收冲击负荷。
此时,优选所述左右两端部具备由于冲击负荷而从所述脆弱部向所述左右两端部的上端及下端的至少一方变形的变形区域;所述下部框架至少具备一个孔部;该孔部设置于所述变形区域内。
如此,由于孔部设置于下部框架的左右两端部中,由于冲击负荷而变形的变形区域内,因此,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容易向孔部扩散。即,通过孔部设置于下部框架,可以以脆弱部为起点引导变形至想要传递的方向。
此时,优选所述左右两端部的上端及下端中,所述变形区域内形成被切口的切口部;所述孔部配置于连结所述脆弱部的左右内侧端部与所述切口部的直线上。
由于如此构成,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可以容易地向孔部及切口部所形成的部分扩散。
此时,优选在所述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设置有从该上端及下端向前后方向突出的法兰部;该法兰部在所述上端及下端中,于所述变形区域被切口。
如此,在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设置有法兰部,法兰部在上端及下端中,于所述变形区域被切口,因此,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容易向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中,法兰部被切口的部分扩散。即,通过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中,法兰部设置被切口部分,可以以脆弱部为起点引导变形至想要传递的方向。
此时,优选所述变形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的所述左右两端部;所述下部框架在所述中央部具备突出部;该突出部在一对所述变形引导部之间向左右方向延伸。
如此,下部框架在中央部具备突出部,突出部在一对变形引导部之间向左右方向延伸,因此,通过设置突出部确保下部框架的刚性的同时,可以使在脆弱部的应力集中变得容易。
因此,可以使通常使用时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提高,施加冲击负荷时,可以使应力集中于脆弱部,有效吸收冲击负荷。
此时,优选所述变形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的所述左右两端部;所述脆弱部比所述变形引导部更设置于左右外侧;所述下部框架在所述中央部具备突出部;该突出部延伸至左右方向中被所述变形引导部以及所述脆弱部夹住的位置。
如此,脆弱部比变形引导部更设置于左右外侧,突出部延伸至左右方向中被变形引导部以及脆弱部夹住的位置,因此,通过设置突出部可以进一步确保下部框架的刚性的同时,可以使应力集中于脆弱部变得容易。
此时,优选所述脆弱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使所述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的中央。
由于如此构成,以脆弱部为起点,向脆弱部的上方及下方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变得更容易扩散。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冲击吸收性。
还有,可以小型化地形成脆弱部。
此时,优选所述脆弱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的所述左右两端部;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水平部、从该水平部向左右内侧连续并向上方倾斜地延伸的上方倾斜部、以及从该水平部向左右内侧连续并向下方倾斜地延伸的下方倾斜部的至少一方的倾斜部。
由于如此构成,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容易朝着上方倾斜部及下方倾斜部的至少一方的倾斜部延伸的方向扩散。
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于下部框架中,使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内,后面碰撞时等的冲击负荷施加于车用座椅时,以脆弱部为起点,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容易向脆弱部的上方及下方扩散。因此,可以提供一种进一步提高冲击吸收性的车用座椅。
还有,变形引导部设置于上下方向中与脆弱部对应的位置,因此,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被变形引导部引导,进一步从脆弱部向上方及下方扩散变得容易。
还有,脆弱部设置于下部框架中,使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内,因此,可以小型化地形成脆弱部。
根据本发明,左右两端部的上端及下端以从中央部的上端及下端连续并分别向上方及下方扩展的方式延伸,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通常使用时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
还有,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的一方比另一方,从更靠近所述脆弱部的部分向上方或下方延伸,因此,在另一方侧,可以确保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的同时,在一方侧,施加冲击负荷时,使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优先变形变得容易。因此,可以成为考虑到确保刚性的部分以及使变形的传递方向优先的部分的座椅靠背框架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脆弱部与变形引导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因此,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通过变形引导部被更容易地引导,从脆弱部向上方及下方扩散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脆弱部的至少一部分比衬垫侧部框架的上端位于更下方,沿着衬垫侧部框架的外缘被设置,因此,脆弱部靠近下部框架中,与衬垫侧部框架连结的部分而被配置,容易接受由于冲击负荷导致的应力集中。因此,可以有效地吸收冲击负荷。还有,由于沿着衬垫侧部框架的外缘,形成脆弱部时,衬垫侧部框架不会干涉,操作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由于卡止弹簧部件的延伸端部的卡止部件固定于下部框架,脆弱部比所述卡止部件所固定的部分设置于更下方,因此,通过在下部框架中,靠近倾斜机构,特别是具备弹簧部件的部分而配置该脆弱部,变得容易接受由于冲击负荷导致的应力集中。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吸收冲击负荷。
根据本发明,由于孔部设置于下部框架的左右两端部中,由于冲击负荷而变形的变形区域内,因此,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容易向孔部扩散。即,通过孔部设置于下部框架,可以以脆弱部为起点引导变形至想要传递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可以容易地向孔部及切口部所形成的部分扩散。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设置有法兰部,法兰部在上端及下端中,于所述变形区域被切口,因此,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容易向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中,法兰部被切口的部分扩散。即,通过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中,法兰部设置被切口部分,可以以脆弱部为起点引导变形至想要传递的方向。
根据本发明,下部框架在中央部具备突出部,突出部在一对变形引导部之间向左右方向延伸,因此,通过设置突出部确保下部框架的刚性的同时,可以使在脆弱部的应力集中变得容易。
因此,可以使通常使用时座椅靠背框架的刚性提高,施加冲击负荷时,可以应力集中于脆弱部,有效吸收冲击负荷。
根据本发明,脆弱部比变形引导部更设置于左右外侧,突出部延伸至左右方向中被变形引导部以及脆弱部夹住的位置,因此,通过设置突出部可以进一步确保下部框架的刚性的同时,可以使应力集中于脆弱部变得容易。
根据本发明,以脆弱部为起点,向脆弱部的上方及下方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变得更容易扩散。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冲击吸收性。还有,可以小型化地形成脆弱部。
根据本发明,以脆弱部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容易朝着上方倾斜部及下方倾斜部的至少一方的倾斜部延伸的方向扩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框架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框架的下部框架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下部框架的后视图,即要部扩大后的图。
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框架的右视图,即要部扩大后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下部框架的后视图,即要部扩大后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下部框架的后视图,即要部扩大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部件、配置等,并非限制本发明,可以根据本发明的宗旨进行各种改变。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车用座椅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框架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框架的下部框架的后视图。图4是本发明涉及的下部框架的后视图,即要部扩大后的图。图5是本发明涉及的座椅框架的右视图,即要部扩大后的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下部框架的后视图,即要部扩大后的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的下部框架的后视图,即要部扩大后的图。
本实施例是涉及具有以下特征的车用座椅的发明。分别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下部框架的左右两端部设置脆弱部与变形引导部,脆弱部与变形引导部配置于使下部框架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的中央。
本实施例的车用座椅S如图1所示,主要由座椅衬垫1、配置于座椅衬垫1的上面侧的座椅靠背2、配置于座椅靠背2的上面侧的头枕3构成,具备图2所示的成为骨架的座椅框架Sa。
此外,相对车用座椅S的座椅靠背2,乘客就座一侧为前方侧。
座椅衬垫1是从下方支持乘客的就座部,缓冲垫1a載置于图2所示的成为骨架的衬垫框架10,从缓冲垫的上方被表皮1b覆盖而构成。
座椅靠背2是从后方支持乘客的背部的靠背部,缓冲垫2a載置于图2所示的成为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20,被表皮2b覆盖而构成。
头枕3是从后方支持乘客的头的头部,在成为芯材料的未图示的支柱上載置缓冲垫3a,被表皮3b覆盖而构成。
衬垫框架10由成为座椅衬垫1的骨架的大致矩形状的框体构成,如图2所示,具备,配置于左右侧方的衬垫侧部框架11、作为架设于各衬垫侧部框架11的前方侧的上面的板状框架的盘式框架12、作为架设于各衬垫侧部框架11的后方侧端部的附近的连结部件的框架连结管13、以及连结各衬垫侧部框架1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的弹性弹簧14。
衬垫侧部框架11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板金部件构成,左侧的衬垫侧部框架11与右侧的衬垫侧部框架11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在左右方向上间隔。
在衬垫侧部框架11与座椅靠背框架20之间,如图2所示,设置有相对座椅衬垫1可旋转地连结座椅靠背2的倾斜机构15。
倾斜机构15由公知的机构构成,具备,成为倾斜机构15的旋转轴的连结轴16、将座椅靠背框架20向立起状态施力的螺旋弹簧17、以及卡止螺旋弹簧17的延伸卡止端部的弹簧卡止部件18。
连结轴16由连结衬垫侧部框架11及座椅靠背框架20的左右两端部的剖面大致圆形状的管部件构成。
连结轴16嵌通设置于座椅靠背框架20的左右两端侧的下方端部的未图示的轴贯通孔、以及设置于衬垫侧部框架11的左右两端侧的后方端部的未图示的轴插通孔而被连结。
螺旋弹簧17由螺旋形状的线状部件构成,设置于衬垫侧部框架11的左右外侧面的后方端部。
螺旋弹簧17的一端部通过被弹簧卡止部件18挂住,而被固定于座椅靠背框架20的左右外侧的下方端部,螺旋弹簧17的另一端部,被设置于衬垫侧部框架11的左右外侧面的未图示的弹簧卡止部挂住而被固定。
弹簧卡止部件18由弯折板金部件的大致L字形状构成,弹簧卡止部件18的上方端部固定于座椅靠背框架20,在下方端部,设置有向左右外侧弯折的弯折部18a,螺旋弹簧17的一端被弯折部18a钩挂住而构成。
此外,未图示的操作杆安装于衬垫侧部框架11的外侧,通过操作所述操作杆,连结轴16回转,成为座椅靠背2相对座椅衬垫1旋转的机构。
座椅靠背框架20,如图2所示,由大致矩形状的框体构成,具备,在上侧大致逆U字形状形成的中空圆筒体的上部框架21、在左右侧方与上部框架21连结而被配设的左右的侧部框架22、架设于各侧部框架22内侧面的大致中央的弹性弹簧23、以及架设于各侧部框架22内侧面的下端部的下部框架30。
此外,也可为侧部框架22与下部框架30作为一体构成。
左右的侧部框架22由将板金部件向左右内侧弯折的大致コ字形状构成,向上下方向延伸,以相互平行的状态在左右方向间隔。
左右的侧部框架22由从上侧到下侧连续并向前方渐渐胀出的形状形成,具备从前方端部向左右内侧弯折的前方弯折部22a、以及从后方端部向左右内侧弯折的后方弯折部22b。
在左右的侧部框架22的左右内侧面,设置有向左右内侧凹陷的凹部22c,在凹部22c,形成有向上下方向贯通的贯通孔。
弹性弹簧23通过左右两端部插入并挂住凹部22c的贯通孔,与左右的侧部框架22连结。
下部框架30由将板金部件向前方侧弯折的大致コ字形状构成,如图2所示,由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框架主体部31、弯折左右两端而形成的框架弯折部32构成。
框架弯折部32以与侧部框架22的内侧面抵接的方式被配置,框架弯折部32的上方端部与侧部框架22的下方端部被焊接固定。
在框架弯折部32,设置有向左右方向贯通的未图示的轴贯通孔,连结轴16嵌通轴贯通孔而被连结。
弹簧卡止部件18通过紧固螺栓38被固定于框架弯折部32的外侧面。
框架主体部31如图2所示,具备向前方侧突出的上端法兰部33a及下端法兰部33b。
上端法兰部33a及下端法兰部33b分别设置于框架主体部31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向左右方向延伸。
框架主体部31如图3所示,由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状的框架中央部34、以及设置于框架中央部34的左右外侧,比框架中央部34的宽度更向上下方向扩展而延伸的框架左右两端部35构成。
框架中央部34具备,在下方端部向前方突出的筋形状的突出部36、在上面向下方凹陷的一对凹部37。
突出部36以在设置于左右侧方的变形引导部50之间,向左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提高下部框架30的下方端部的刚性。
框架中央部34的上端及下端向左右外侧大致水平地延伸。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上端及下端以从框架中央部34的上端及下端连续的方式向左右外侧延伸,向上方及下方分别倾斜伸展而形成。
此时,框架左右两端部35如图3所示,上端的向上方倾斜的开始位置比下端的向下方倾斜的开始位置更成为左右内侧而形成。
换言之,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上端及下端,分别由上方倾斜及下方倾斜的边构成,上端的上方倾斜的边的内侧端部比下端的下方倾斜的边的内侧端部形成于左右更内侧。
在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上端及下端,设置有向后述的脆弱部40切口的切口部39a及切口部39b。
为此,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上端及下端中,具备切口部39a及切口部39b的部分分别作为刚性较低的部分构成。
框架左右两端部35如图4所示,具备,具有在施加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负荷时变形的弯曲性的脆弱部40、引导以脆弱部40的变形为起点的变形传递方向的变形引导部50、以及由大致圆形状构成的孔部51。
脆弱部40是向前方侧凹陷的凹部,向左右方向水平地延伸,形成为纵截面弓状或纵截面半圆弧状。
此外,本实施例的脆弱部40作为向前方侧凹陷的凹部形成,但并不仅限于此,可以进行适当变更。例如,作为将下部框架30向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而形成也可以。
脆弱部40如图4所示,配置于框架左右两端部35中,使框架中央部34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的大致中央,且配置于左右方向中左右的侧部框架侧的端部。
此外,脆弱部40只要是配置于使框架中央部34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内的话,并不限定为中央也可以。
脆弱部40的下端40b如图5所示,配置于上下方向中比设置于衬垫侧部框架11的后方的连结轴固定部11a的上面的更下方,以沿着连结轴固定部11a的圆弧状的外缘11b的方式接近而形成。
还有,脆弱部40在上下方向中,比下部框架30中弹簧卡止部件18通过紧固螺栓38固定的部分更接近下方而被配置。
由于配置有脆弱部40的部分是框架中央部34的上下方向的宽度的大致中央,还有,是弹簧卡止部件18所固定的部分的下方,且位于连结轴16所连结的部分的上方,因此成为刚性较高的部分。
为此,在车用座椅S的通常使用时,可以较高地保持座椅靠背框架20的刚性。
脆弱部40,在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负荷施加于座椅靠背框架20时,向上下方向崩溃,下部框架30的上方侧及侧部框架22向后方侧弯曲。
此时,图5所示的脆弱部40的上端40a及下端40b限制脆弱部40的崩溃量、即侧部框架22的后倾角度不超过一定值。
即,脆弱部40向上下方向较大崩溃时,脆弱部40的上端40a及下端40b抵接,成为下端40b阻止上端40a的状态。
为此,通过适当变更脆弱部40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及前后方向的宽度,可以调整脆弱部40的崩溃量,即侧部框架22的后倾角度。
变形引导部50如图4所示,是向后方侧突出的凸部,向左右方向水平地延伸,形成为纵截面三角形状。详细说明的话,变形引导部50从上端及下端分别向中央倾斜,向脆弱部40的相反侧突出。
变形引导部50在框架左右两端部35中,以与脆弱部40为同一水平面上的方式接近而被配置,且配置于左右方向中左右内侧,也就是说框架中央部34侧。
如此,变形引导部50向脆弱部40的相反侧突出,以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方式接近而被配置,因此,可以提高下部框架30的刚性。
此外,变形引导部50的形状并未特别限定而可以适当变更。变形引导部50向脆弱部40的相反侧突出,但向脆弱部40的同一侧突出也可以。与脆弱部40配置于同一水平面上,但配置于上下方向中略上方或下方也可以。
在变形引导部50的下端侧的倾斜面,形成有大致圆形状的孔部50a。
孔部50a作为用于安装安全带等其他部件的孔而形成。
下面,参照图4对后面碰撞时的冲击负荷施加于车用座椅S时产生的以脆弱部40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进行说明。
冲击负荷施加于座椅靠背框架20的话,脆弱部40向上下方向弯曲变形,进一步向下部框架30的左右内侧传递弯曲变形,下部框架30及侧部框架22向后方弯曲。
此时,在下部框架30中,左右的脆弱部40的左右内侧,向脆弱部40的相反侧突出的变形引导部50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因此,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如图4所示的箭头方向,避开变形引导部50,以向上方及下方倾斜的方式扩散。
以脆弱部40为起点的向上方倾斜的变形传递方向,朝着设置于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上端的切口部39a,向下方倾斜的变形传递方向朝着设置于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下端的切口部39b。
如此,冲击负荷施加于车用座椅S时,可以以脆弱部为起点,使弯曲变形传递至脆弱部的上方及下方的两方向,因此,与弯曲变形传递至一方向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提高冲击吸收性。
还有,通过设置变形引导部50,可以使以脆弱部40为起点的变形传递方向引导至事先设定的方向。
本实施例中,连结脆弱部40与设置于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上端的切口部39a的部分,以及连结脆弱部40与切口部39b的部分,成为由于冲击负荷导致的变形区域。
本实施例的下部框架30如图4所示,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下端的下方倾斜的开始位置比上端的上方倾斜的开始位置,更接近脆弱部40而形成。也就是说,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下方侧以比上方侧刚性低的方式构成。
因此,在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40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是以在下方侧优先被引导的方式构成。
此外,相反地,框架左右两端部35的上端的上方倾斜的开始位置比下端的下方倾斜的开始位置,更靠近脆弱部40而形成的话也可以。这种情况下,以脆弱部40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优先被引导至上方侧。
还有,孔部50a形成于变形引导部50的下端侧,以变形引导部50的下方侧的刚性变低的方式构成。为此,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40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更容易被优先引导至下方侧。
孔部51作为用于安装安全带等其他部件的孔而形成,分别设置于连结脆弱部40与切口部39a的部分、以及连结脆弱部40与切口部39b的部分。换言之,孔部51分别设置于左右方向中脆弱部40与变形引导部50之间,上下方向中脆弱部40与切口部39a、39b之间。
如此,作为第2脆弱部设置孔部51,使刚性变低的部分设置于变形区域内,因此,施加冲击负荷时,以脆弱部40为起点的变形的传递方向可以更容易地向切口部39a、39b引导。
此外,孔部51除贯通孔外,作为凹陷的凹部或薄板部形成也可以。
下面,参照图6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涉及的下部框架60进行说明。
下部框架60具备在下方端部向前方突出的筋形状的突出部61、以及作为向前方侧凹陷的凹部而形成的脆弱部62。
突出部61向左右方向延伸而使得左右端部位于变形引导部50与脆弱部62之间,提高下部框架60的下方端部的刚性。
脆弱部62形成为纵截面弓状或纵截面半圆弧状,并向左右方向延伸。
脆弱部62由水平延伸的水平部62a、从水平部62a向左右内侧连续并上方倾斜而延伸的上方倾斜部62b、以及下方倾斜而延伸的下方倾斜部62c构成。
上方倾斜部62b及下方倾斜部62c分别向设置于下部框架60的上端及下端的切口部39a及切口部39b延伸。
脆弱部62具备上方倾斜部62b及下方倾斜部62c,因此,冲击负荷施加于车用座椅S时,以脆弱部62为起点的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可以容易地分别向切口部39a及切口部39b两方向扩散。
下面,参照图7脆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涉及的下部框架70进行说明。
下部框架70具备,设置于下方端部的切口部39b的狭缝71、作为向前方侧凹陷的凹部而形成的脆弱部72。
狭缝71向脆弱部72被切口为大致V字形状而形成,具备狭缝72的部分的刚性变低。
脆弱部72形成为纵截面弓状或纵截面半圆弧状,向左右方向延伸。
脆弱部72由水平延伸的水平部72a、从水平部72a向左右内侧连续并下方倾斜而延伸的下方倾斜部72c构成。
下方倾斜部72c向设置于下部框架70的下端的切口部39b延伸。
冲击负荷施加于车用座椅S时,以脆弱部72为起点的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分别向切口部39a及切口部39b两方向扩散。
此时,脆弱部72具备下方倾斜部72c,因此,以脆弱部72为起点的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可以被优先引导至切口39b侧。
还有,下部框架70具备狭缝71,因此,以脆弱部72为起点弯曲变形的传递方向可以被进一步优先引导至切口部39b侧。
此外,上述各实施例中,作为具体例说明了汽车的前排座椅,但并不仅限于此,毋庸置疑也适用于汽车的中排座椅、后排座椅。
符号说明
S 车用座椅
Sa 座椅框架
1 座椅衬垫
1a,2a,3a 缓冲垫
1b,2b,3b 表皮
2 座椅靠背
3 头枕
10 衬垫框架
11 衬垫侧部框架
11a 连结轴固定部
11b 外缘
12 盘式框架
13 框架连结管
14 弹性弹簧
15 倾斜机构
16 连结轴
17 螺旋弹簧
18 弹簧卡止部件
18a 弯折部
20 座椅靠背框架
21 上部框架
22 侧部框架
22a 前方弯折部
22b 后方弯折部
22c 凹部
23 弹性弹簧
30、60、70 下部框架
31 框架主体部
32 框架弯折部
33a 上端法兰部
33b 下端法兰部
34 框架中央部
35 框架左右两端部
36、61 突出部
37 凹部
38 紧固螺栓
39a、39b 切口部
40 脆弱部
40a 上端
40b 下端
50 变形引导部
50a、51 孔部
62、72 脆弱部
62a、72a 水平部
62b 上方倾斜部
62c、72c 下方倾斜部
71 狭缝

Claims (12)

1.一种车用座椅,是具备了座椅靠背框架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具备,位于左右侧方的侧部框架、以及连结该侧部框架的下方的下部框架;
该下部框架具备,施加冲击负荷时变形的脆弱部、以及引导该脆弱部的变形方向的变形引导部;
所述下部框架的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比左右两端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更小地形成;
所述脆弱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使所述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内;
所述变形引导部设置于上下方向中与所述脆弱部对应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部的上端及下端水平地延伸;
所述左右两端部的上端及下端以从所述中央部的上端及下端连续并分别向上方及下方扩展的方式延伸;
所述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的一方比另一方,从更靠近所述脆弱部的部分向上方或下方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脆弱部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地延伸;
所述脆弱部与所述变形引导部设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备,具有位于左右侧方的衬垫侧部框架的座椅衬垫框架;
所述脆弱部的至少一部分比所述衬垫侧部框架的上端位于更下方,沿着所述衬垫侧部框架的外缘被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具备可旋转地连结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倾斜机构;
该倾斜机构安装于所述衬垫侧部框架,具备将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向立起状态施力的弹簧部件;
卡止所述弹簧部件的延伸端部的卡止部件固定于所述下部框架;
所述脆弱部比所述卡止部件所固定的部分设置于更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两端部具备由于冲击负荷而从所述脆弱部向所述左右两端部的上端及下端的至少一方变形的变形区域;
所述下部框架至少具备一个孔部;
该孔部设置于所述变形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两端部的上端及下端中,所述变形区域内形成被切口的切口部;
所述孔部配置于连结所述脆弱部的左右内侧端部与所述切口部的直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部框架的上端及下端,设置有从该上端及下端向前后方向突出的法兰部;
该法兰部在所述上端及下端中,于所述变形区域被切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的所述左右两端部;
所述下部框架在所述中央部具备突出部;
该突出部在一对所述变形引导部之间向左右方向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引导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的所述左右两端部;
所述脆弱部比所述变形引导部更设置于左右外侧;
所述下部框架在所述中央部具备突出部;
该突出部延伸至左右方向中被所述变形引导部以及所述脆弱部夹住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脆弱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使所述中央部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向左右延长的区域的中央。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脆弱部,设置于所述下部框架中的所述左右两端部;
具有,在左右方向上水平地延伸的水平部、从该水平部向左右内侧连续并向上方倾斜地延伸的上方倾斜部、以及从该水平部向左右内侧连续并向下方倾斜地延伸的下方倾斜部的至少一方的倾斜部。
CN201380059908.3A 2012-11-19 2013-11-18 车用座椅 Active CN1047811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3641 2012-11-19
JP2012253641A JP6004909B2 (ja) 2012-11-19 2012-11-19 車両用シート
PCT/JP2013/081048 WO2014077392A1 (ja) 2012-11-19 2013-11-18 車両用シー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81105A CN104781105A (zh) 2015-07-15
CN104781105B true CN104781105B (zh) 2017-08-18

Family

ID=5073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9908.3A Active CN104781105B (zh) 2012-11-19 2013-11-18 车用座椅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415709B2 (zh)
EP (1) EP2921340B1 (zh)
JP (1) JP6004909B2 (zh)
CN (1) CN104781105B (zh)
BR (1) BR112015011386A2 (zh)
WO (1) WO20140773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9571B2 (ja) * 2015-04-22 2020-02-19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CN111483367B (zh) * 2015-08-04 2022-07-22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乘坐物用座椅框架
USD799225S1 (en) * 2015-12-23 2017-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ont driver seat
USD799224S1 (en) * 2015-12-23 2017-10-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rear seat
JP2018016241A (ja) * 2016-07-29 2018-02-01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8174045A1 (ja) * 2017-03-23 2018-09-2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構造
USD841348S1 (en) * 2017-04-21 2019-02-26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Bench seat for a vehicle
USD843746S1 (en) * 2017-05-12 2019-03-26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Vehicle seat
USD841352S1 (en) * 2017-06-15 2019-02-26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Bench seat for a vehicle
USD869871S1 (en) * 2017-09-07 2019-12-17 Adient Engineering and IP GmbH Vehicle seats
USD839013S1 (en) * 2017-10-18 2019-01-29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Vehicle seat
JP6655113B2 (ja) * 2018-03-19 2020-02-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構造
USD909782S1 (en) * 2018-06-29 2021-02-09 Ipeco Holdings Limited Back support for a vehicle seat
JP7240230B2 (ja) * 2019-04-08 2023-03-15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バックフレーム
JP6880426B2 (ja) * 2020-01-16 2021-06-0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JP7108215B2 (ja) * 2021-02-03 2022-07-2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01200A (en) * 1967-07-12 1970-03-17 Toyota Motor Co Ltd Seat reinforcing plate construction
US3544164A (en) * 1967-07-24 1970-12-01 Toyota Motor Co Ltd Seat frame construction
DE4238549C2 (de) * 1992-11-14 1997-06-12 Daimler Benz Ag Kraftfahrzeugsitz
DE4421946A1 (de) * 1993-12-21 1995-06-22 Hammerstein Gmbh C Rob Rückenlehne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die aus einem Rückenlehnengestell und einem Polsterteil aufgebaut ist
US5509716A (en) * 1994-11-08 1996-04-23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with perimeter frame and pelvic catcher
JP4006806B2 (ja) * 1998-01-19 2007-11-1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積荷による衝撃エネルギを吸収する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2000118279A (ja) * 1998-10-09 2000-04-25 Daihatsu Motor Co Ltd 自動車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JP2001178584A (ja) * 1999-12-24 2001-07-03 Suzuki Motor Corp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構造
DE10029551C1 (de) * 2000-06-15 2001-10-25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Co Rahmen eines Fahrzeugsitzes
US6709053B1 (en) * 2002-09-30 2004-03-23 Le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assembly with energy managing member
JP2004351973A (ja) * 2003-05-27 2004-12-16 Johnson Controls Automotive Systems Corp 乗り物用シート
JP4860932B2 (ja) * 2005-02-04 2012-01-25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可能な自動車用シート
JP4554444B2 (ja) * 2005-06-13 2010-09-29 株式会社デルタツーリング 座席構造
JP5227529B2 (ja) * 2007-03-30 2013-07-0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JP5176555B2 (ja) * 2008-01-16 2013-04-03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構造
FR2930520B1 (fr) * 2008-04-28 2010-08-20 Eurocopter France Siege anti-ecrasement d'un vehicule
JP5498946B2 (ja) * 2008-09-01 2014-05-21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2010215197A (ja) * 2009-03-19 2010-09-30 Tachi S Co Ltd 衝撃吸収ヘッドレスト・フレーム
JPWO2012077764A1 (ja) * 2010-12-08 2014-05-22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
US8967663B2 (en) * 2011-05-25 2015-03-03 Ts Tech Co., Ltd. Vehicle seat
CN102424010A (zh) * 2011-11-07 2012-04-25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座椅吸能防鞭打系统
CN104583004A (zh) * 2012-09-03 2015-04-29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921340B1 (en) 2017-09-27
US20150306989A1 (en) 2015-10-29
US10023082B2 (en) 2018-07-17
CN104781105A (zh) 2015-07-15
BR112015011386A2 (pt) 2017-07-11
WO2014077392A1 (ja) 2014-05-22
JP2014100996A (ja) 2014-06-05
US20160325648A1 (en) 2016-11-10
JP6004909B2 (ja) 2016-10-12
EP2921340A4 (en) 2015-12-30
EP2921340A1 (en) 2015-09-23
US9415709B2 (en) 2016-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81105B (zh) 车用座椅
CN102056764B (zh) 折叠式座椅
EP2760702B1 (en) Vehicle seat backrest with flexural joint motion-control
US8419126B2 (en) Seat-back frame and vehicle seat
KR101162801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시트 백 프레임
JP4836422B2 (ja) シート
CN103241156B (zh) 用于车辆的座垫框架
CN104527479A (zh) 车座
JP585232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8714641B2 (en) Vehicle seat
JP378322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KR20110014097A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시트 백 구조
US9254763B2 (en) Vehicle seat
WO2012117521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7206123A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3965945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H11278128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749855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10471861B2 (en) Conveyance seat
JP4147477B2 (ja) 緩衝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シート構造
JP2020045006A (ja) 車両用ヘッドレストへの衝撃吸収構造及び該構造を備えた車両用座席
JP2010202076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86470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JP5412763B2 (ja) 車両用可動ヘッドレスト付シート構造
JP568150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