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7264B - 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7264B
CN104777264B CN201510198721.2A CN201510198721A CN104777264B CN 104777264 B CN104777264 B CN 104777264B CN 201510198721 A CN201510198721 A CN 201510198721A CN 104777264 B CN104777264 B CN 10477726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water
thin
medicinal material
tolue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987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7264A (zh
Inventor
钟茂团
黎黎
温国梁
杨辉
邹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zhaigou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 ZHAIGOU NATURAL PHARMACEUTICAL GROUP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 ZHAIGOU NATURAL PHARMACEUTICAL GROUP LLC filed Critical JIU ZHAIGOU NATURAL PHARMACEUTICAL GROUP LLC
Priority to CN20151019872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77264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772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72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72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72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Investigation Or Analysis Of Materials By Electr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目,所述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包括对制剂中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鉴别、远志和白薇的鉴别、甘草、五味子的鉴别;所述含量测定包括对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不仅有效地控制了麻黄根和白薇的混入,同时有效地控制了复方川贝精片的成分和含量,使该药品更加安全、有效。

Description

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的检测方法,特别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复方川贝精片是《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九册收载的品种,标准编号为WS-B-3622-98,处方为麻黄浸膏、五味子(醋炙)、川贝母、远志(去心甘草炙)、陈皮、法半夏、桔梗、甘草浸膏,是纯中药制成的片剂。它具有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的作用。是临床上用于治疗痰涎阻肺,肺失宣降所致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咳嗽,痰喘的常用药品。但是原标准中仅对法半夏进行了显微鉴别,对麻黄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没有对其它几种药材和任何成份进行定性定量的质量控制,既没有质量指标,也没有这些质量指标的鉴别和检测方法。不法厂商在生产药品时不严格按照处方的剂量配料,肆意减少原料,致使药品的疗效明显下降,影响药品的安全有效,严重损害患者的利益。
制剂中用到麻黄浸膏,是由麻黄提取的成份,是方中的君药,列在第一位,起解表发汗的作用。但是,麻黄植物的地上部份即麻黄与其地下部份即麻黄根的作用完全不同,其药效是相反的。麻黄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有止汗作用。《本草纲目》记载: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现代中药志》记载:麻黄、麻黄根虽出同株,但因药用部分不同,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因而性味、功效、药理、临床运用各异。麻黄根的主要成分为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麻黄新碱A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而麻黄根素具有降压作用,使脉压降低。麻黄是紧缺和控制药材,药农在采收时往往连根拔起,没有将麻黄植物的地上部份即麻黄与其地下部份即麻黄根完全分开,使制成的药品疗效下降甚至不治病反而致病,所以控制麻黄根,不让其混入麻黄中,对保证复方川贝精片的疗效是十分必要的。
制剂中的远志,与另外一种中药材白薇形态、性状非常相似,市场常出现易混难辨、误采、误收、误用、混用的情况。但是远志与白薇的成分、功效及应用各不相同。远志含有多种三萜皂甙、远志碱、远志糖醇等。白薇主要含白薇醇、挥发油及强心甙。在功效应用方面,远志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白薇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故二者不能混杂使用。特别是白薇中含有强心甙,如果不加以控制,对呼吸系统疾病伴心血管疾病的人很危险。因此,控制白薇,不让其混入远志中,对保证复方川贝精片的安全性是十分必要的。
在现有复方川贝精片胶囊的检测方法中,均未对麻黄根和白薇进行鉴别。根据复方川贝精片的处方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尤其是对处方中是否混入麻黄根和白薇进行鉴别,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临床疗效非常迫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通过对制剂中的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远志和白薇、甘草、五味子主要药材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同时对麻黄的特征成分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有效地控制了复方川贝精片的成分和含量,避免了麻黄根和白薇的混入,使该药品更加安全、有效。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复方川贝精片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麻黄浸膏41g、五味子(醋炙)53g、川贝母25g、远志(去心甘草炙)53g、陈皮94g、法半夏75g、桔梗94g、甘草浸膏15g。将川贝母、法半夏粉碎成细粉,过筛;陈皮提取挥发油至油尽,并滤取药液;五味子、远志、桔梗用65v%乙醇回流提取2次,滤过,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合并以上各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50℃)的稠膏,加入麻黄浸膏、甘草浸膏和川贝母细粉、法半夏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用稀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喷加陈皮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得复方川贝精片。
本发明所述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目,所述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包括对制剂中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鉴别、远志和白薇的鉴别、甘草、五味子的鉴别;所述含量测定包括对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1)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以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的混合溶液为对照品溶液;以体积比甲苯∶甲醇∶氨水=8~12∶3.5~4.5∶1的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分别以远志对照药材和白薇对照药材为对照品,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8~12∶6~10∶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以甘草对照药材为对照品;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4~16∶1~3∶1∶1~3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以五味子对照药材为对照品,以体积比甲苯∶乙酸乙酯=8~10∶1的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2)含量测定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乙腈∶0.1v%磷酸溶液=8~10∶85~90的乙腈–0.1v%磷酸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8~12mg,精密称定,置100~1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3ml,置25~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研细,精密称取本品0.4~0.6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50~70ml,超声处理,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2ml,置10~2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8~12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本品每片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计,不得少于3mg。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为常用大宗药材,药食兼用品种,有“国老”之称,有“十方九草”之美誉,需求量大,资源几乎枯竭,1987年即被国家有关部门规定为国家二类保护野生中药材。近年来,因发现其有美容养颜抗氧化作用,用量更大,所以价格持续上升,导致不法厂家在制备复方川贝精片的过程中会少投料或者不投料,严重影响制剂的质量和临床疗效,因此必须对甘草进行检测。
麻黄浸膏,是由麻黄提取的成份,是方中的君药,列在第一位,起解表发汗的作用。但是,麻黄植物的地上部份即麻黄与其地下部份即麻黄根的作用完全不同,其药效是相反的。麻黄有发汗作用,而麻黄根有止汗作用。《本草纲目》记载: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现代中药志》记载:麻黄、麻黄根虽出同株,但因药用部分不同,所含化学成分不同,因而性味、功效、药理、临床运用各异。麻黄根的主要成分为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麻黄新碱A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而麻黄根素具有降压作用,使脉压降低。麻黄是紧缺和控制药材,药农在采收时往往连根拔起,没有将麻黄和麻黄根完全分开,使制成的药品疗效下降甚至不治病反而致病,因此需要严格控制麻黄根,不让其混入麻黄中。麻黄中基本不含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本发明采用对复方川贝精片中的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可以有效的控制麻黄根的混入。
远志,与白薇形态、性状非常相似,市场常出现易混难辨、误采、误收、误用、混用的情况。但是远志与白薇的成分、功效及应用各不相同。远志含有多种三萜皂甙、远志碱、远志糖醇等。白薇主要含白薇醇、挥发油及强心甙。在功效应用方面,远志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白薇主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故二者不能混杂使用。特别是白薇中含有强心甙,对呼吸系统疾病伴心血管疾病的人很危险。因此,需要严格控制白薇在复方川贝精片中的混入。本发明所述的检测方法对白薇和远志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一方面保证了制剂中的远志入药,另一方面避免了白薇的混入。
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习称“北五味子”,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的作用,用于治肺虚喘咳、口干作渴、自汗、盗汗、劳伤羸瘦、梦遗滑精、久泻久痢等,为复方川贝精片中的主要成分。因此,对制剂中的五味子进行检测非常必要。
盐酸麻黄碱是麻黄中的主要有效成份。药理研究表明,盐酸麻黄碱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脏平滑肌都有较强的作用,是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百日咳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重要药品,不少止咳平喘的复方制剂都含有该成份。复方川贝精片属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咳嗽、痰喘的制剂,盐酸麻黄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其含量不稳定,则会严重影响到复方川贝精片的临床疗效。
本发明所述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中,采用超声提取,与传统的加热回流提取方式相比,提取效果相当,但是操作更加简单,易于掌握。采用体积比乙腈∶0.1v%磷酸溶液=8~10∶85~90的乙腈–0.1v%磷酸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在6min内即可出峰,而且分离度好,图谱基线稳定。
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通过对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远志和白薇、甘草、五味子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对麻黄的特征成分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对麻黄的特征成分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有效地控制了复方川贝精片的成分和含量,同时避免了麻黄根和白薇的混入,使该药品更加安全、有效。
优选地,所述(1)项下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具体步骤为:取本品,研细,加水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3次,弃去乙醚液,水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醇使溶解,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加甲醇制成同时含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甲醇∶氨水=8~12∶3.5~4.5∶1的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3~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得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上述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制剂中的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定性鉴别,防止麻黄根的混入。采用体积比甲苯∶甲醇∶氨水=8~12∶3.5~4.5∶1的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时间短,展开效果好,斑点清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体积比的甲苯∶甲醇∶氨水=9~11∶4∶1。最佳优选地,所述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体积比的甲苯∶甲醇∶氨水=10∶4∶1。通过以上优选,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展开效果,更容易观察比较分析样品中的麻黄根。
优选地,所述(1)项下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具体步骤为:取本品,研细,加甲醇,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白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和白薇对照药材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8~12∶6~10∶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3~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远志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白薇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得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上述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可以有效地对远志和白薇进行鉴别,在保证远志入药的同时防止白薇的混入。采用体积比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8~12∶6~10∶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时间短,展开效果好,斑点显色清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体积比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9~11∶7~9∶1。最佳优选地,所述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体积比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10∶8∶1。通过以上优选,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展开效果,更容易观察比较分析样品中的白薇和远志。
优选地,所述(1)项下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具体步骤为:取本品,研细,加水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弃去水液,再用80v%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3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15~3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3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20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加乙醇,加热回流15~25min,滤过,取滤液,蒸干,残渣加水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3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15~3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3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20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以1wt%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4~16∶1~3∶1∶1~3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3~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优选地,所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在使用前需要依次经以下方法处理: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按体积比1∶5混合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v%盐酸通过树脂,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wt%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树脂柱,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可以更好地对甘草进行鉴别。
上述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可以有效地对甘草进行鉴别,保证甘草入药。采用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4~16∶1~3∶1∶1~3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时间短,展开效果好,斑点显色清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体积比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4~15∶1~2∶1∶1~2。最佳优选地,所述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体积比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通过以上优选,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展开效果,更容易观察比较分析样品中的甘草。
优选地,所述(1)项下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具体步骤为:取本品,研细,加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间歇性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残渣加甲醇,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粉碎,加甲醇,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乙酸乙酯=8~10∶1的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变色酸-浓硫酸溶液,12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上述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五味子进行鉴别,保证五味子入药。采用体积比甲苯∶乙酸乙酯=8~10∶1的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时间短,展开效果好,斑点显色清晰。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体积比的甲苯∶乙酸乙酯=9~10∶1。最佳优选地,所述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体积比的甲苯∶乙酸乙酯=9∶1。通过以上优选,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展开效果,更容易观察比较分析样品中的五味子。
优选地,所述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15~20min,可以对盐酸麻黄碱进行有效提取。最佳优选地,所述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20min,可以最大限度地对复方川贝精片中的盐酸麻黄碱进行提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对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鉴别,有效避免了麻黄根的混入而引起的药品疗效下降甚至不治病反而致病的缺陷。
(2)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包括对远志和白薇的鉴别,有效避免了有毒猪屎豆的混入而引起的腹水和肝功能丧失等。
(3)本发明所述检测方法通过对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远志和白薇、甘草、五味子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还对麻黄的特征成分盐酸麻黄碱进行含量测定,有效地保障了复方川贝精片的成分和含量,有效地控制了麻黄根和白薇的混入。
(4)本发明检测方法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处方中的麻黄、远志、甘草和五味子四种主要药材都得到了有效的成分监测,不应该混入的麻黄根和白薇也能够得到控制,使该药品更加安全、更加有效,从而保证了该复方川贝精片制剂的临床疗效,维护了患者的利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试验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本品均指复方川贝精片。
本发明所述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水20~4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3次,每次乙醚的使用量为15~30ml;弃去乙醚液,水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醇20~3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1~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各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8~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甲醇∶氨水=8~12∶3.5~4.5∶1的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3~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甲醇20~40ml,超声处理10~2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1g,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1g,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白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和白薇对照药材溶液各1~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8~12∶6~10∶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3~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远志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白薇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水30~50ml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所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mm,高为12cm;所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使用前需要依次经以下方法处理: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按体积比1∶5混合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v%盐酸通过树脂,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wt%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树脂柱,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用水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弃去水液,再用80v%乙醇80~12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3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15~3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3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20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乙醇20~30ml,加热回流15~25min,滤过,取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3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15~3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3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20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1wt%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4~16∶1~3∶1∶1~3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3~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20~40ml,间歇性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残渣加甲醇20~40ml,超声处理15~3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20~40ml,超声处理15~3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1~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粉碎,加甲醇20~40ml,超声处理15~3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20~40ml,超声处理15~3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1~3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4~8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乙酸乙酯=8~10∶1的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45min,取出,晾干,喷以变色酸-浓硫酸溶液(所述变色酸-浓硫酸的制备方法为:用前新配,将1g变色酸溶于15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m1浓硫酸,混合均匀,即得),12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2)含量测定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乙腈∶0.1v%磷酸溶液=8~10∶85~90的乙腈–0.1v%磷酸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ml含盐酸麻黄碱8μ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片,研细,精密称取本品0.4~0.6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50~70ml,在功率120W、频率59KHz下超声处理15~20min,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8~12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本品每片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计,不得少于3mg。
以下采用具体的实施例和对比例来说明本发明检测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以下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乙肝扶正胶囊的制备方法为:分别称取麻黄浸膏41g、五味子(醋炙)53g、川贝母25g、远志(去心甘草炙)53g、陈皮94g、法半夏75g、桔梗94g、甘草浸膏15g。将川贝母、法半夏粉碎成细粉,过筛;陈皮提取陈皮挥发油至油尽,并滤取药液;五味子、远志、桔梗用65v%乙醇回流提取2次,滤过,合并滤液得药液,回收乙醇;合并以上各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50℃)的稠膏,加入麻黄浸膏、甘草浸膏和川贝母细粉、法半夏细粉,混匀,干燥,粉碎成细粉,用稀乙醇制成颗粒,干燥,喷加陈皮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得复方川贝精片。
所述麻黄浸膏的制备方法按照原标准进行,具体方法如下:取麻黄1000g切段,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50℃测)的清膏,干燥,制成干膏,得到麻黄浸膏,麻黄浸膏中盐酸麻黄碱的质量百分数为8%。
功能与主治:化痰止咳,宣肺平喘。用于痰涎阻肺,肺失宣降所致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咳嗽,痰喘。
片重:每片重0.28g。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6片,一日3次。
注意事项:高血压症、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忌服或遵医嘱;孕妇慎服。
贮藏:密封。
实施例1
(1)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水3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乙醚的使用量为20ml;弃去乙醚液,水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醇2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各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甲醇∶氨水=10∶4∶1的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50min,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3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1g,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1g,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白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和白薇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10∶8∶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60min,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3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远志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白薇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水40ml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所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mm,高为12cm;所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使用前需要依次经以下方法处理: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按体积比1∶5混合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v%盐酸通过树脂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wt%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树脂柱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用水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弃去水液,再用80v%乙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2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20min,滤过,取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2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8μl,分别点于同一以1wt%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60min,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4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石油醚(60~90℃)30ml,间歇性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残渣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3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粉碎,加甲醇3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3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乙酸乙酯=9∶1的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45min,取出,晾干,喷以变色酸-浓硫酸溶液(所述变色酸-浓硫酸的制备方法为:用前新配,将1g变色酸溶于15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m1浓硫酸,混合均匀,即得),12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2)含量测定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乙腈∶0.1v%磷酸溶液=9∶87的乙腈–0.1v%磷酸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对照品溶液;每1ml对照品溶液含盐酸麻黄碱8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片,研细,精密称取本品0.5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60ml,在功率120W、频率59KHz下超声处理20min,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本品每片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计,为3.4mg。
实施例2
(1)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水4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乙醚的使用量为30ml;弃去乙醚液,水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醇3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各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甲醇∶氨水=12∶4.5∶1的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50min,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5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2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1g,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1g,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白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和白薇对照药材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12∶10∶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60min,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远志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白薇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水50ml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所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mm,高为12cm;所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使用前需要依次经以下方法处理: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按体积比1∶5混合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v%盐酸通过树脂,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wt%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树脂柱,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用水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弃去水液,再用80v%乙醇12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3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3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20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25min,滤过,取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3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3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20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1wt%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6∶3∶1∶3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60min,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5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石油醚(60~90℃)40ml,间歇性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残渣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4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粉碎,加甲醇4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40ml,超声处理3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3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8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乙酸乙酯=10∶1的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45min,取出,晾干,喷以变色酸-浓硫酸溶液(所述变色酸-浓硫酸的制备方法为:用前新配,将1g变色酸溶于15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m1浓硫酸,混合均匀,即得),12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2)含量测定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乙腈∶0.1v%磷酸溶液=10∶90的乙腈–0.1v%磷酸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ml含盐酸麻黄碱8μ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片,研细,精密称取本品0.6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70ml,在功率120W、频率59KHz下超声处理20min,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2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本品每片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计,为3.3mg。
实施例3
(1)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水20ml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乙醚的使用量为15ml;弃去乙醚液,水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醇20ml使溶解,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各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8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甲醇∶氨水=8∶3.5∶1的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50min,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4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1g,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1g,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白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和白薇对照药材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8∶6∶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60min,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远志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白薇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水30ml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所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mm,高为12cm;所述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使用前需要依次经以下方法处理: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按体积比1∶5混合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v%盐酸通过树脂柱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wt%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树脂柱并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用水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弃去水液,再用80v%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15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15min,滤过,取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15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以1wt%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4∶1∶1∶1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60min,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4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取本品10片,研细,加石油醚(60~90℃)20ml,间歇性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残渣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1g,粉碎,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20ml,超声处理15min,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乙酸乙酯=8∶1的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45min,取出,晾干,喷以变色酸-浓硫酸溶液(所述变色酸-浓硫酸的制备方法为:用前新配,将1g变色酸溶于15ml蒸馏水中,再加入15m1浓硫酸,混合均匀,即得),12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2)含量测定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乙腈∶0.1v%磷酸溶液=8∶85的乙腈–0.1v%磷酸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每1ml含盐酸麻黄碱8μg的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片,研细,精密称取本品0.4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50ml,在功率120W、频率59KHz下超声处理15min,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即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8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本品每片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计,为3.4mg。
对比例1
考察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中,展开剂对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影响,其余均同实施例1。
(1)采用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7∶5∶1),展开需要30min,展开时间短,但是有两个主斑点没有分开,分离效果差。
(2)采用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13∶3∶1),展开需要65min,全部主斑点分开,分离效果与实施例1~3基本相当,但是展开时间较长。
(3)采用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10∶4∶2),展开需要30min,展开时间较短,但是有三个主斑点没有分开,分离效果差。
(4)采用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15∶5∶1),展开需要80min,全部主斑点分开,分离效果好,但是展开时间太长。
由本对比例可知,当甲苯在展开剂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分离效果与本发明基本相当,可是全部主斑点分开,但是展开时间会延长15min以上。当甲醇和/或氨水在展开剂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展开时间可以缩短20min左右,但是分离效果太差,有2~3个主斑点无法分开,显著影响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鉴别。综上所述,本发明以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8~12∶3.5~4.5∶1)为展开剂,展开效果好,展开时间适宜,以较小的优势处于较佳的效果。
对比例2
考察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中,展开剂对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的影响,其余均同实施例1。
(1)采用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7∶12∶1),展开需要80min,全部主斑点分开,分离效果与实施例1~3基本相当,但是分离时间较长。
(2)采用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13∶5∶1),展开需要30min,展开时间较短,但是有两个主斑点没有分开,分离效果差。
(3)采用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15∶4∶1),展开需要25min,展开时间很短,但是主斑点完全没有分开,分离效果很差。
(4)采用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10∶10∶2),展开需要90min,全部主斑点分开,分离效果好,但是分离时间太长。
由本对比例可知,当甲苯在展开剂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分离效果与本发明基本相当,可是全部主斑点分开,但是展开时间会延长20min以上。当乙酸乙酯在展开剂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展开时间可以缩短30min以上,但是分离效果太差,主斑点无法分开,严重影响到远志和白薇的鉴别。综上所述,本发明以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8~12∶6~10∶1)为展开剂,展开效果好,可使全部主斑点分开,且展开时间适宜,以较小的优势处于较佳的效果。
对比例3
考察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中,展开剂对薄层是色谱定性鉴别的影响,其余均同实施例1。
(1)采用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13∶4∶1∶2),展开需要85min,全部主斑点分开,分离效果与实施例1~3基本相当,但展开时间较长。
(2)采用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17∶1∶1∶2),展开需要90min,全部主斑点分开,展开效果好,但是展开时间很长。
(3)采用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15∶1∶2∶4),展开需要35min,展开时间较短,但是有三个主斑点没有分开,展开效果差。
(3)采用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15∶1∶1∶4),展开需要30min,展开时间短,但是主斑点完全没有分开,展开效果很差。
由本对比例可知,当乙酸乙酯和/或甲酸在展开剂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分离效果与本发明基本相当,可使全部主斑点分开,但是展开时间会延长25min以上。当冰醋酸和/或水在展开剂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展开时间可以缩短30min左右,但是分离效果太差,主斑点无法完全分开,严重影响甘草的鉴别。综上所述,本发明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14~16∶1~3∶1∶1~3)为展开剂,展开效果好,可使全部主斑点分开,且展开时间适宜,以较小的优势处于较佳的效果。
对比例4
考察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中,展开剂对薄层是色谱定性鉴别的影响,其余均同实施例1。
(1)采用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7∶1),展开需要65min,展开效果好,与上述实施例1~3基本相当,全部主斑点分开。
(2)采用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12∶1),展开需要30min,展开时间短,但是有两个主斑点没有分开,展开效果差。
由本对比例可知,当乙酸乙酯在展开剂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分离效果与本发明基本相当,可使全部主斑点分开,但是展开时间会延长20min以上。当甲苯在展开剂中所占的比例大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展开时间可以缩短15min左右,但是分离效果太差,主斑点无法完全分开,严重影响五味子的鉴别。综上所述,本发明以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8~10∶1)为展开剂,展开效果好,可使全部主斑点分开,且展开时间适宜,以较小的优势处于较佳的效果。
对比例5
考察提取方法对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的影响。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乙腈∶0.1v%磷酸溶液=9∶87的乙腈–0.1v%磷酸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ml,置25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制成对照品溶液;每1ml对照品溶液含盐酸麻黄碱8μ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20片,精密称取本品0.4~0.6g,置索氏提取器中,加甲醇50~70ml,水浴加热回流2h,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2ml,置10~2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本品每片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计,为3.3mg。
对比实施例1~3和本对比例5可知,常规的加热回流提取方法与本发明所述的超声提取方法提取含量测定结果基本相当,因此更优选操作更加方便简单、时间最短的超声方法提取。
对比例6
考察超声提取时间对盐酸麻黄碱含量测定的影响。
取同一批次制得的复方川贝精片,按照实施例1中的实施过程测试,各项均符合国家标准。在盐酸麻黄碱的测试过程中,超声处理(功率120W,频率59KHz)10min、15min、20min、30min,分别取样,按照实施例1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行测试。测定盐酸麻黄碱的含量结果分别为本品每片含盐酸麻黄碱3.1mg、3.3mg、3.4mg、3.4mg。
由对比例6可知,提取时间为10min时,盐酸麻黄碱的含量较低,表明盐酸麻黄碱未得到充分的提取。当提取时间增长到30min后,盐酸麻黄碱的含量基本不再变化,因此超声提取时间为15~20min为宜,其中提取时间20min时的提取效果以较小的优势处于较佳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项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包括对制剂中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鉴别、远志和白薇的鉴别、甘草的鉴别、五味子的鉴别;所述含量测定包括对制剂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1)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麻黄根素和麻黄新碱A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
取本品,研细,加水使溶解,用乙醚振摇提取2~3次,弃去乙醚液,水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醇使溶解,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作为麻黄供试品溶液;另取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加甲醇制成同时含麻黄根素对照品和麻黄新碱A对照品的混合溶液,作为麻黄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麻黄供试品溶液和麻黄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甲醇∶氨水=8~12∶3.5~4.5∶1的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3~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得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分别以远志对照药材和白薇对照药材为对照品,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8~12∶6~10∶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以甘草对照药材为对照品;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4~16∶1~3∶1∶1~3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以五味子对照药材为对照品,以体积比甲苯∶乙酸乙酯=8~10∶1的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2)含量测定
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体积比乙腈∶0.1v%磷酸溶液=8~108∶5~90的乙腈–0.1v%磷酸溶液混合液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7nm;理论板数按盐酸麻黄碱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麻黄碱对照品8~12mg,精密称定,置100~15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3ml,置25~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研细,精密称取本品0.4~0.6g,置100ml量瓶中,加甲醇50~70ml,超声处理,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1~2ml,置10~2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得供试品溶液;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8~12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本品每片含麻黄以盐酸麻黄碱计,不得少于3m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苯-甲醇-氨水混合液为体积比10∶4∶1的甲苯∶甲醇∶氨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项下远志和白薇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具体步骤为:取本品,研细,加甲醇,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远志对照药材,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另取白薇对照药材,粉碎成粗粉,按照供试品溶液的制法制成白薇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远志对照药材溶液和白薇对照药材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8~12∶6~10∶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3~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远志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在与白薇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得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混合液为体积比10∶8∶1的乙酸乙酯∶甲苯∶三氯甲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项下甘草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具体步骤为:取本品,研细,加水使溶解,离心,取上清液,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用水洗脱至洗脱液无色,弃去水液,再用80v%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3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15~3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3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20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甘草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加乙醇,加热回流15~25min,滤过,取滤液,蒸干,残渣加水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3次,每次水饱和的正丁醇使用量为15~30ml,合并正丁醇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3次,每次正丁醇饱和的水使用量为15~20ml,弃去水液,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取上清液作为甘草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BⅥ试验,吸取上述甘草供试品溶液和甘草对照药材溶液,分别点于同一以1wt%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4~16∶1~3∶1∶1~3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v%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3~6min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混合液为体积比15∶1∶1∶2的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项下五味子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具体步骤为:取本品,研细,加沸程为60~90℃的石油醚,间歇性振摇,浸渍过夜,滤过,残渣加甲醇,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作为五味子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对照药材,粉碎,加甲醇,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氯仿,超声处理,滤过,滤液水浴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作为五味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五味子供试品溶液和五味子对照药材溶液,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甲苯∶乙酸乙酯=8~10∶1的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变色酸-浓硫酸溶液,12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苯-乙酸乙酯混合液为体积比9∶1的甲苯∶乙酸乙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中,所述超声处理的时间为15~20min。
CN201510198721.2A 2015-04-24 2015-04-24 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Active CN10477726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8721.2A CN104777264B (zh) 2015-04-24 2015-04-24 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98721.2A CN104777264B (zh) 2015-04-24 2015-04-24 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7264A CN104777264A (zh) 2015-07-15
CN104777264B true CN104777264B (zh) 2016-04-06

Family

ID=53618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98721.2A Active CN104777264B (zh) 2015-04-24 2015-04-24 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7726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1211B (zh) * 2016-05-24 2017-10-13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麻杏止咳糖浆的检测方法
CN106018603B (zh) * 2016-05-24 2017-12-15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止咳糖浆的检测方法
CN107796908A (zh) * 2017-10-13 2018-03-13 江苏七0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肺气肿片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10082471B (zh) * 2019-05-09 2021-04-27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桔梗冬花片的检测方法
CN110082470B (zh) * 2019-05-09 2021-03-16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散痰宁糖浆的检测方法
CN114720620B (zh) * 2022-03-02 2023-06-16 湘南学院 一种伤风停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67115C2 (ru) * 2003-06-23 2005-12-27 ОАО "Фармстандарт-Лексредства" Способ количественного определения состава многокомпонентных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х препаратов жаропонижающего, аналгезирующего, противопростудного действия
CN101411836A (zh) * 2008-07-11 2009-04-22 包头中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及其检验方法
CN101361869B (zh) * 2008-09-17 2011-10-05 广州中一药业有限公司 哮喘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3399121A (zh) * 2013-08-20 2013-11-20 广西迪泰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中药宁心安神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7264A (zh) 2015-07-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7264B (zh) 中药制剂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CN104777265A (zh) 一种复方川贝精片的检测方法
CN1325072C (zh) 益心舒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10455965A (zh) 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hplc指纹图谱建立方法
CN102302553B (zh) 一种五味子药物关键组分的提取方法
CN103071006A (zh) 一种治疗肾功能衰竭中药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检测方法
CN100543469C (zh) 十全大补膏的检测方法
CN110123968A (zh) 一种脉络舒通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6620610A (zh) 一种甘草泻心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2327434B (zh) 一种肾康宁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2727548A (zh) 一种人参茎叶总皂苷提取新技术及方法
CN1850208A (zh) 一种驴胶补血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4857227B (zh) 一种乳宁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32552B (zh) 清肺化痰丸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1091763B (zh) 精血补片的检测方法
CN106511925B (zh) 一种加味小柴胡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其加味小柴胡颗粒的应用
CN115317588A (zh) 保元汤、保元浸膏、保元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101280A (zh) 一种生脉胶囊指纹图谱检测技术的应用
CN104034839A (zh) 乙肝扶正胶囊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2552751A (zh) 一种儿宝膏的质量检测方法
CN106018603B (zh) 一种止咳糖浆的检测方法
CN102940724A (zh) 一种用于消炎的中药复方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2499954A (zh) 一种妇康胶囊
CN105911211B (zh) 麻杏止咳糖浆的检测方法
CN112316010B (zh) 一种血脂平药物的制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EXSB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e three group of 623001 Sichuan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Wenchuan County Xuankou Yu Gong Cun

Patentee after: Jiuzhaigou Natur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e three group of 623001 Sichuan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Wenchuan County Xuankou Yu Gong Cun

Patentee before: Jiu Zhaigou Natural Pharmaceutical Group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