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72991A -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72991A
CN104772991A CN201510018191.9A CN201510018191A CN104772991A CN 104772991 A CN104772991 A CN 104772991A CN 201510018191 A CN201510018191 A CN 201510018191A CN 104772991 A CN104772991 A CN 1047729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interconnecting part
air
atmospheric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181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72991B (zh
Inventor
小林匠
工藤圣真
木村尚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72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2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72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729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96Ink pumps, ink val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12Guards, shields or dust excluders
    • B41J29/13Cases or covers

Abstract

在以往的液体收容容器中,难以降低发生液体泄漏的可能性。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收容部68,所述收容部68能够收容液体;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开口于收容部68,并能够承接注入收容部68内的液体;以及,大气导入阀65,所述大气导入阀65能够使大气从收容部68的外部向收容部68的内部移动,并且能够阻碍大气从收容部68的内部向收容部68的外部移动。

Description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已知有喷墨打印机。在喷墨打印机中,可以通过将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从喷射头中喷出到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上,从而对印刷媒介进行印刷。在这样的喷墨打印机中,以往,已知有将贮留于作为液体收容容器的一例的墨水罐(tank)中的墨水供给至喷射头的结构。在该墨水罐中设有墨水注入口。使用者可以从墨水注入口将墨水补充到墨水罐中。在这样的墨水罐中,以往,已知有通过连通部使收容有墨水的液体收容室和导入有大气的空气收容室互相连通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2-204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墨水罐中,连通部的液体收容室侧的开口能够没入液体收容室内的墨水内,因此液体收容室内的墨水容易流入连通部内。而且,一旦在墨水流入连通部内的状态下振动等外力发生作用,则连通部内的墨水将容易流入空气收容室内。一旦墨水容易流入空气收容室内,则墨水从大气开放口漏出至墨水罐外的可能性会提高。如此,在以往的液体收容容器中,存在难以降低发生液体泄漏的可能性的课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至少一部分上述课题而完成的,能够通过以下方式或适用例来实现。
[适用例1]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液体收容部,上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液体;注入口,上述注入口开口于上述液体收容部,并能够接纳注入上述液体收容部内的上述液体;大气导入阀,上述大气导入阀能够使大气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向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移动,并且能够阻碍大气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向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移动。
在该适用例的液体收容容器中,例如,在收容于液体收容部的液体被消耗,液体收容部内部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时,大气能够从液体收容部的外部通过大气导入阀而流入液体收容部的内部,因此能够缓和液体收容部内部的压力下降。此外,大气导入阀能够阻碍大气从液体收容部的内部向液体收容部的外部移动。因此,也能够利用大气导入阀阻碍收容于液体收容部的液体从液体收容部的内部向液体收容部的外部移动。其结果为,通过该液体收容容器,能够降低收容于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
[适用例2]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大气开放阀,上述大气开放阀能够使大气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向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移动,并能够阻碍大气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向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移动。
在该适用例中,例如,在液体收容部内部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时,液体收容部内部的气体能够通过大气开放阀流出至液体收容部的外部,因此能够缓和液体收容部内部的压力上升。
[适用例3]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大气导入开口;第1大气连通部,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能够使大气在上述大气导入开口和上述液体收容部之间移动;以及第2大气连通部,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能够将大气从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导入上述液体收容部;上述大气导入阀位于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之间;上述大气开放阀位于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之间。
在该适用例中,大气导入阀和大气开放阀位于第1大气连通部和第2大气连通部之间,因此能够通过第1大气连通部及第2大气连通部将大气从液体收容部的外部导入内部,或将气体从液体收容部的内部排出到外部。
[适用例4]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大气连通部,上述大气连通部能够使大气在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和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之间移动;上述大气导入阀设为能够使大气从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移动至上述大气连通部;上述大气开放阀设为能够使大气从上述大气连通部移动至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
在该适用例中,能够通过大气连通部将大气从液体收容部的外部导入至内部,或使气体从液体收容部的内部排出至外部。
[适用例5]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第1区划壁,上述第1区划壁划分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第2区划壁,上述第2区划壁形成于上述第1区划壁的第1面,划分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第3区划壁,上述第3区划壁形成于上述第1区划壁的与上述第1面相反的第2面,划分上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上述第2大气连通部;上述大气导入阀和上述大气开放阀设于上述第1区划壁,并且设为能够使大气从上述第2面侧向上述第1面侧移动。
在该适用例中,能够通过大气导入阀和大气开放阀使大气可移动的方向一致。
[适用例6]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收容容器具有:筐体,上述筐体具有形成有上述大气连通部和上述液体收容部的凹部;以及,密封部件,上述密封部件密封上述凹部;上述凹部内的壁中,与上述密封部件相对的壁上设有上述大气导入阀和上述大气开放阀。
在该适用例中,与密封部件相对的位置能够配置大气导入阀和大气开放阀。
[适用例7]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喷射系统具有:第1盒体;机构单元,上述机构单元被上述第1盒体覆盖,是能够实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第2盒体,上述第2盒体结合于上述第1盒体;以及多个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上述多个液体收容容器被上述第2盒体覆盖,配置为能够通过供给管将上述液体供给至上述机构单元的印刷部。
在该适用例的液体喷射系统中,能够降低收容于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
[适用例8]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具有:盒体;机构单元,上述机构单元被上述盒体覆盖,是能够实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以及多个上述液体收容容器;上述多个液体收容容器被上述盒体覆盖,配置为能够通过供给管将上述液体供给至上述机构单元的印刷部。
在该适用例的液体喷射装置中,能够降低收容于液体收容容器的液体漏出至外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的立体图。
图4为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机构单元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6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7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实施例1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9为以XZ平面横截实施例1中的墨水注入部、供给口、大气连通口及连通室时的截面图。
图10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11为图9中的A部的放大图。
图12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13为表示实施例2中的墨水罐分解立体图。
图14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2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15为表示实施例2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16为表示实施例2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17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2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18为以XZ平面横截实施例2中的大气导入阀及贯通孔时的截面图。
图19为表示实施例3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20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3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21为表示实施例3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22为表示实施例4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23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4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24为表示实施例4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25为图24中的B部的放大图。
图26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4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27为表示实施例5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28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5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29为表示实施例5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30为表示实施例5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31为表示实施例6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32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6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33为表示实施例6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34为表示实施例6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35为表示实施例7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36为表示实施例7中的盒体的立体图。
图37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7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38为放大实施例7中盒体的连通室中的凹部的立体图。
图39为表示实施例8中的墨水罐的分解立体图。
图40为从薄片部件侧观察实施例8中的墨水罐时的侧面图。
图41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42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复合机的立体图。
图43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44为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打印机的机构单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包含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的液体喷射系统为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附图中,为了使各自的结构达到可认识程度的大小,结构或部件的比例尺有所不同。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液体喷射系统1具有作为液体喷射装置一例的打印机3和墨水罐单元5。打印机3具有第1盒体6。第1盒体6构成打印机3的外壳。墨水罐单元5具有第2盒体7和多个(2个以上)墨水罐9。第1盒体6和第2盒体7构成液体喷射系统1的外壳。墨水罐9为液体收容容器的一个例子。液体喷射系统1能够利用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对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
另外,在图1中,附有相互正交的坐标轴XYZ轴。在此以后的示意图中也根据需要附有XYZ轴。在XYZ轴的各轴中,箭头的朝向表示+方向(正方向),与箭头的朝向相反的朝向表示-方向(负方向)。在液体喷射系统1被使用的状态下,液体喷射系统1配置于通过X轴方向和Y轴方向规定的水平平面。在液体喷射系统1的使用状态下,Z轴为与水平平面正交的轴,-Z轴方向为铅直朝下的方向。
在第1盒体6中收容有打印机3的机构单元10(图4)。机构单元10为在打印机3中实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关于机构单元10的详细情况将在后文中陈述。如图1所示,多个墨水罐9被收容于第2盒体7内,并各自收容有供于印刷的墨水。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4个墨水罐9。在4个墨水罐9中每个墨水罐9中墨水的种类都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墨水的种类采用了黑色、黄色、洋红、青色4种。而且,收容黑色墨水的墨水罐9、收容黄色墨水的墨水罐9、收容洋红墨水的墨水罐9和收容青色墨水的墨水罐9各设有1个。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多个墨水罐9设于第1盒体6的外侧。因此,在液体喷射系统1中,多个墨水罐9没有内置于覆盖机构单元10的第1盒体6中。
此外,在打印机3中设有排纸部11。在打印机3中,印刷媒介P从排纸部11中排出。在打印机3中,以设有排纸部11的面为正面13。并且,打印机3在与正面13交叉的上表面15上具有操作面板17。操作面板17上设有电源按钮18A和其他的操作按钮18B等。在第1盒体6中,墨水罐单元5设于与正面13和上表面15交叉的侧部19。第2盒体7上设有窗口部21。在第2盒体7中,窗口部21设于与正面23和上表面25交叉的侧部27上。窗口部21具有透光性。而且,在与窗口部21重合的位置上设有上述4个墨水罐9。因此,使用液体喷射系统1的操作者能够透过窗口部21辨认4个墨水罐9。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各墨水罐9的窗口部21相对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具有透光性。从各墨水罐9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位能够确认墨水罐9内的墨水。因此,操作者通过透过窗口部21确认4个墨水罐9,从而能够确认各墨水罐9中的墨水量。即,在墨水罐9中,能够将与窗口部21相对的部位的至少一部分用作可以确认墨水量的视认部。第1盒体6和第2盒体7互相分开地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能够将第2盒体7从第1盒体6上分离。第2盒体7通过安装螺钉31而结合于第1盒体6。此外,如图2所示,第2盒体7覆盖4个墨水罐9的至少一部分,例如正面、上表面、侧面。另外,在各墨水罐9中,与窗口部21相对的部位设有表示墨水量上限的上限标记28和表示墨水量下限的下限标记29。操作者能够以上限标记28及下限标记29为记号而掌握各墨水罐9中的墨水量。
此外,墨水罐单元5具有支撑框架32。4个墨水罐9被支撑框架32支承。支撑框架32与第1盒体6分开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能够将支撑框架32从第1盒体6上分离。支撑框架32通过安装螺钉33而结合于第1盒体6。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罐单元5(图1)安装于第1盒体6的外侧。
如表示机构单元10的立体图即图4所示,打印机3具有印刷部41和供给管43。印刷部41具有托架45、印刷头47和4个中继单元49。印刷头47和4个中继单元49搭载于托架45。供给管43具有可挠性,被设于墨水罐9和中继单元49之间。墨水罐9内的墨水通过供给管43被输送至中继单元49。中继单元49将通过供给管43从墨水罐9供给而来的墨水转送到印刷头47。印刷头47将供给来的墨水以墨水滴的方式喷出。
此外,打印机3具有媒介输送机构(未图示)和印刷头输送机构(未图示)。媒介输送机构以来自未图示的发动机的动力驱动输送辊51,从而沿Y轴方向输送印刷媒介P。印刷头输送机构将来自发动机53的动力通过同步齿形带55传递至托架45,从而沿X轴方向输送托架45。印刷头47搭载于托架45。因此,能够利用印刷头输送机构通过托架45在X轴方向上输送印刷头47。另外,印刷头47在与印刷媒介P相对的状态下被托架45支承。利用媒介输送机构及印刷头输送机构改变印刷头47相对印刷媒介P的相对位置的同时,通过从印刷头47喷出墨水而对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
对关于墨水罐9的各种实施例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下文中,为了在每个实施例中识别墨水罐9,在每个实施例中墨水罐9的符号上附注不同的字母。
(实施例1)
对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9A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墨水罐9A具有作为墨水罐本体一例的盒体61A、薄片部件63、薄片部件64和大气导入阀65。盒体61A例如以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来构成。薄片部件63利用合成树脂(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而形成膜状,并且具有可挠性。在本实施方式中,薄片部件63具有透光性。此外,薄片部件64利用合成树脂(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而形成膜状。大气导入阀65以例如橡胶或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来构成,并呈板状。大气导入阀65设于后面所述的连通室77内。
盒体61A设有接合部67和接合部66。在图5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67及接合部66画有影线。接合部67接合于有薄片部件63。此外,接合部66接合有薄片部件64。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熔敷接合盒体61A和薄片部件63。同样地,盒体61A和薄片部件64通过熔敷接合。墨水罐9A具有使盒体61A和薄片部件63接合,并且使盒体61A和薄片部件64接合的结构。
如图6所示,墨水罐9A具有收容部68和连通部69。连通部69具有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第3连通路76和连通室77。在墨水罐9A中,连通部69能够以大气导入阀65为界划分为第1连通部78和第2连通部79。第1连通部78包含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和第2连通路75。第2连通部79包含连通室77和第3连通路76。在墨水罐9A中,收容部68内收容有墨水。另外,在图6中,表示有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A的状态,并隔着薄片部件63而在图中表示出盒体61A。收容部68、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被接合部67互相分隔。
盒体61A具有第1壁91、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6壁96、第7壁97和第8壁98。第5壁95的与收容部68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和第2连通路75。连通室77配置于第8壁98的与第5壁95侧相反的一侧。此外,第2壁92的与收容部68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第3连通路76。在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91时,收容部68被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和第5壁95包围。
此外,在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91时,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和第3大气室74被第5壁95、第6壁96、第7壁97和第8壁98包围。另外,收容部68的第1壁91和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及第3大气室74的第1壁91互为同一壁。即,在墨水罐9A中,收容部68、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和第3大气室74互相共有第1壁91。
如图7所示,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及第5壁95分别与第1壁91交叉。第2壁92和第3壁93设于沿X轴隔着第1壁91互相相对的位置。第4壁94和第5壁95设于沿Z轴隔着第1壁91互相相对的位置。第2壁92与第4壁94及第5壁95分别交叉。第3壁93也与第4壁94及第5壁95分别交叉。
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和第5壁95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突出。由此,以第1壁91为主壁,从主壁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和第5壁95构成凹部101。凹部101形成为向Y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凹部101朝向-Y轴方向,即朝向薄片部件63(图5)侧开口。换言之,凹部101设为向Y轴方向,即向与薄片部件63(图5)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朝向。而且,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A,则凹部101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收容部68。另外,第1壁91~第8壁98分别不限定为平坦的壁,也可为包含凹凸的壁。
如图6所示,第6壁96从第5壁95向第5壁95的与第4壁94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第5壁95的Z轴方向侧突出。第7壁97从第5壁95向第5壁95的与第4壁94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第5壁95的Z轴方向侧突出。第6壁96和第7壁97设于沿X轴隔着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和第3大气室74互相相对的位置。第8壁98设于沿Z轴隔着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和第3大气室74而与第5壁95相对的位置。第6壁96与第5壁95及第8壁98分别交叉。第7壁97也与第5壁95及第8壁98分别交叉。
第5壁95和第8壁98之间设有隔开第1大气室71和第2大气室72的第9壁103。此外,第6壁96和第7壁97之间设有第10壁104和第11壁105。第1大气室71及第2大气室72和第3大气室74之间被第10壁104及第11壁105沿X轴分隔。第10壁104设于比第6壁96更靠近第7壁97的一侧,并且与第6壁96相对。第11壁105设于比第7壁97更靠近第6壁96的一侧,并且与第7壁97相对。另外,第11壁105设于比第10壁104更靠近第7壁97的一侧。
如图7所示,第6壁96、第7壁97、第8壁98、第9壁103、第10壁104和第11壁105分别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突出。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6壁96、第9壁103、第10壁104和第8壁98构成凹部109。此外,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6壁96、第5壁95、第10壁104和第9壁103构成凹部111。此外,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5壁95、第7壁97、第8壁98和第11壁105构成凹部113。
凹部109、凹部111及凹部113分别向-Y轴方向,即向薄片部件63(图5)侧开口。换言之,凹部109、凹部111及凹部113设为分别向Y轴方向,即向与薄片部件63(图5)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朝向。而且,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A,则凹部109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第1大气室71。同样地,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则凹部111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第2大气室72,凹部113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第3大气室74。另外,第2壁92~第8壁98、第9壁103~第11壁105的从第1壁91突出的突出量设定为互相相同。
第2壁92和第6壁96沿X轴具有断层差。第2壁92位于比第6壁96更靠近第3壁93的一侧,即比第6壁96更靠近X轴方向侧。此外,第3壁93和第7壁97沿X轴具有断层差。第7壁97位于比第3壁93更靠近第2壁92的一侧,即比第3壁93更靠近-X轴方向侧。而且,在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91的状态下,第3壁93和第7壁97之间设有墨水注入部115。墨水注入部115设于第5壁95。
如图6所示,第1连通路73设于第10壁104和第11壁105之间,连通第2大气室72和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设于收容部68及第3大气室74的外侧。第3连通路76设于收容部68、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及第1连通路73的外侧。第3大气室74和收容部68通过第2连通路75、连通室77、及第3连通路76而互相连通。第9壁103设有连通口117。第1大气室71和第2大气室72通过连通口117而连通。第2大气室72通过连通口119与第1连通路73相通。此外,第3大气室74通过连通口121与第1连通路73相通。第1连通路73为蜿蜒状。第2大气室72通过第1连通路73蜿蜒通往第3大气室74。
如图7所示,盒体61A设有伸出部123。第2连通路75及第3连通路76设于伸出部123。在第5壁95上比第7壁97更靠近X轴方向侧的区域中,伸出部123具有沿凹部101的开口边缘从第5壁95向Z轴方向侧伸出的部位123A。部位123A也在第7壁97上沿凹部113的开口边缘从第7壁97向X轴方向侧伸出。此外,伸出部123具有从第8壁98向Z轴方向侧伸出的部位123B。
此外,伸出部123具有在第6壁96上沿凹部171及凹部111的开口边缘从第6壁96向-X轴方向侧伸出的部位123C。此外,伸出部123具有在第2壁92上沿凹部101的开口边缘从第2壁92向-X轴方向侧伸出的部位123D。第2连通路75以设于伸出部123上的向与薄片部件63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朝向的槽127的方式构成。此外,第3连通路76以设于伸出部123的向与薄片部件63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槽129的方式构成。槽127和槽129在部位123B被区划壁145分隔。
图6如所示,第2连通路75具有连通口141。连通口141为朝向第3大气室74的内侧开口的开口部。第3大气室74通过连通口141而与第2连通路75相通。此外,第3连通路76具有连通口143。连通口143为朝向收容部68的内侧开口的开口部。第3连通路76通过连通口143而与收容部68相通。另外,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通过连通室77互相连通。
如图8所示,连通室77设于第8壁98。第8壁98设有比第8壁98更向Z轴方向伸出的壁147。壁147设有包围连通室77的围壁149。围壁149从壁147向Z轴方向突出。通过围壁149和壁147形成凹部151。凹部151朝向Z轴方向开口。换言之,凹部151形成为向-Z轴方向,即向第5壁95侧形成凹状的朝向。围壁149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设定为上述的接合部66。凹部151(连通室77)内设有贯通壁147的贯通孔153和贯通孔155。贯通孔153与槽127(第2连通路75)相通。贯通孔155与槽129(第3连通路76)相通。由此,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通过连通室77互相连通。
在此,如图7所示,凹部101内设有凹部171。凹部171设为向第4壁94的与第5壁95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第4壁94的-Z轴方向侧形成凹状的朝向。而且,在凹部171中,与第3壁93和第2壁92相对的壁173设有连接部175。因此,在平视第1壁91的状态下,第3壁93和第2壁92之间设有连接部。连接部175插入有供给管43。连接部175设于壁173。连接部175从壁173向-X轴方向突出。连接部175的-X轴方向侧的端部形成有供给口177(图6)。供给口177为形成于连接部175的开口,从连接部175朝向墨水罐9A的外侧开口。墨水注入部115和供给口177分别连通盒体61A的外侧和凹部101的内侧。
此外,如图7所示,第8壁98设有大气连通部179。大气连通部179形成有大气连通口181。大气连通口181为形成于大气连通部179的开口,从大气连通部179朝向墨水罐9A的外侧开口。大气连通部179从第8壁98向第8壁98的与第5壁95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第8壁98的Z轴方向侧突出。在平视第8壁98时,即于XY平面平视第8壁98时,大气连通口181设于与凹部171重合的位置。大气连通口181连通盒体61的外侧和凹部171的内侧。大气连通口181及大气连通部179为用于将盒体61A的外侧的大气导入凹部171的内侧的大气通路。另外,在盒体61A中,接合部67沿凹部101、凹部109、凹部111、凹部113、凹部171、第1连通路73、第2连通路75及第3连通路76各自的轮廓而设置。
如图5所示,薄片部件63隔着第2壁92~第8壁98而与第1壁91相对。薄片部件63在平视下具有覆盖凹部101、凹部109、凹部111、凹部113、凹部171及伸出部123的大小。薄片部件63在与第1壁91之间隔有空隙的状态下,熔敷于接合部67。由此,凹部101、凹部109、凹部111、凹部113、凹部171、第1连通路73、第2连通路75及第3连通路76被薄片部件63密封。因此,薄片部件63能够看作是对盒体61A的盖子。
根据上述内容,图6所示的收容部68通过第3连通路76、连通室77、第2连通路75、第3大气室74、第1连通路73、第2大气室72、第1大气室71及大气连通口181而与墨水罐9A的外部相通。即,连通部69使大气连通口181和收容部68之间连通。从大气连通口181流入第1大气室71内的大气通过连通口117流入第2大气室72。流入第2大气室72的大气通过第1连通路73流入第3大气室74。流入第3大气室74的大气通过第2连通路75流入连通室77。然后,流入连通室77的大气通过第3连通路76流入收容部68内。
在此,如图8所示,连通室77(凹部151)内设有轴部157。轴部157从壁147向Z轴方向突出。另外,轴部157从壁147突出的突出量小于围壁149从壁147突出的突出量。因此,轴部157被收纳于凹部15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157的周围设有贯通孔153。此外,如图5所示,大气导入阀65上形成有贯通孔159。凹部151(图8)内的轴部157上插有大气导入阀65(图5)的贯通孔159。大气导入阀65具有覆盖贯通孔153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插于轴部157,则贯通孔153会被大气导入阀65塞住。
在大气连通口181和收容部68之间连通状态被大气导入阀65隔断。在墨水罐9A中,大气导入阀65设于第2连通路75和连通室77之间。因此,在墨水罐9A中,连通部69在第1连通部78(图6)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导入阀65关闭。大气导入阀65设于连通室77内。连通室77包含于第1连通部78中。因此,第1连通部78(图6)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导入阀65从第1连通部78侧关闭。
墨水注入部115设于第5壁95。如图7所示,墨水注入部115设于由第7壁97、伸出部123、第3壁93和第1壁91所包围的凹部183内。如上所述,伸出部123向比第5壁95更靠近第8壁98的一侧突出。此外,第7壁97也向比第5壁95更靠近第8壁98的一侧突出。同样地,在盒体61A中,第1壁91及第3壁93也分别向比第5壁95更靠近第8壁98的一侧突出。而且,伸出部123与第7壁97及第3壁93双方交叉。此外,第1壁91与第3壁93及第7壁97双方交叉。因此,在第5壁95中比第7壁97更靠近第3壁93一侧的区域,形成由第7壁97、伸出部123、第3壁93和第1壁91包围的凹部183。凹部183设为从第5壁95侧向第4壁94侧形成凹状的朝向。
利用上述结构,墨水注入部115被第7壁97、伸出部123、第3壁93和第1壁91包围。换言之,第5壁95中由第7壁97、伸出部123、第3壁93和第1壁91所包围的区域内设有墨水注入部115。而且,凹部183具有墨水承接部的功能。墨水承接部能够承接例如从墨水注入部115溢出的墨水或注入时滴落的墨水。如此,凹部183具有作为承接墨水的墨水承接部的功能。
如以XZ平面横截墨水注入部115、供给口177、大气连通口181及连通室77时的截面图即图9所示,墨水注入部115具有开口191和侧壁193。开口191为设于第5壁95的贯通孔。开口191也为墨水注入部115与凹部101(收容部68)交叉的交叉部。作为墨水注入部115的结构,能够采用侧壁193向收容部68的内侧突出的结构。在侧壁193向收容部68的内侧突出的结构中,将墨水注入部115和收容部68交叉的交叉部也定义为开口191。凹部101通过作为贯通孔的开口191而与凹部101的外侧相通。侧壁193设于第5壁95的与第4壁94侧相反的一侧,包围开口191的周围,从而形成墨水注入路。侧壁193从第5壁95向与第4壁94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另外,在盒体61A中,侧壁193向第1壁91及第3壁93各自的与第4壁94侧相反的一侧突出。利用侧壁193能够阻碍蓄积于凹部183的墨水流入开口191。
如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A时的侧面图即图10所示,在墨水罐9A中,收容部68的内部收容有墨水195。在图10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省略薄片部件63的图示,并且对接合部67画有影线。收容部68内的墨水195被从供给口177供给至印刷头47。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打印机3用于印刷的状态下,供给管43连接于连接部175,并且墨水注入部115加有盖197。凹部101(收容部68)内的墨水195通过中继单元49而被吸取至供给管43内,从而从供给口177到达印刷头47。
随着使用印刷头47印刷,收容部68内的墨水195被输送至印刷头47侧。因此,随着使用印刷头47印刷,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如图9中A部的放大图即图11所示,大气导入阀65由于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之间的压力差而从第2连通路75侧向第3连通路76侧弯曲。由此,贯通孔153被打开,第2连通路75与连通室77之间连通。其结果为,第2连通部79和第1连通部78之间被打开。
由此,第3大气室74内的大气经过第2连通路75、连通室77及第3连通路76而被输送至收容部68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保持为大气压。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则大气导入阀65由于弹性而变形恢复。由此,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则第2连通部79和第1连通部78之间被关闭。另外,大气从大气连通口181依次经过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及第1连通路73而流入第3大气室74。根据上述内容,墨水罐9A内的墨水195被供给至印刷头47。一旦墨水罐9A中的收容部68内的墨水195被消耗,墨水195的残量变少,则操作者能够从墨水注入部115向收容部68内补充新的墨水。
如图12所示,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能够被划分为第1通路201、第2通路202、第3通路203、第4通路204、第5通路205和第6通路206。第1通路201以连通口141为起点,沿第5壁95,即沿X轴通往第3壁93。第1通路201为从连通口141到反转部211。反转部211为第2连通路75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反转的部位。在反转部211中,流路的朝向从X轴方向反转为-X轴方向。另外,在从大气连通口181到收容部68的大气的路径中,以大气连通口181侧为上流侧,连通口143侧为下流侧。
第2通路202从反转部211沿第1通路201的延伸方向,即沿X轴通往第7壁97。第2通路202为从反转部211到屈曲部212。屈曲部212为第2连通路75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屈曲部212中,流路的朝向从-X轴方向弯曲为Z轴方向。第3通路203从屈曲部212沿第7壁97,即沿Z轴通往第8壁98。第3通路203为从屈曲部212到屈曲部213。屈曲部213为第2连通路75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屈曲部213中,流路的朝向从Z轴方向弯曲为-X轴方向。
第4通路204从屈曲部213沿第8壁98,即沿X轴通往第6壁96。在Z轴方向中,第4通路204位于第3大气室74的上方。第4通路204为从屈曲部213到屈曲部214。另外,在墨水罐9A中,第4通路204为从屈曲部213经过连通室77然后到达屈曲部214。屈曲部214为第3连通路76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屈曲部214中,流路的朝向从X轴方向弯曲为-Z轴方向。第5通路205从屈曲部214沿第6壁96,即沿Z轴通往第4壁94。第5通路205为从屈曲部214到反转部215。反转部215为第3连通路76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反转的部位。在反转部215中,流路的朝向从-Z轴方向反转为Z轴方向。第6通路206从反转部215沿第2壁92,即沿Z轴通往第5壁95。第6通路206为从反转部215到屈曲部216。屈曲部216为第3连通路76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弯曲的部位。在屈曲部216中,流路的朝向从Z轴方向弯曲为X轴方向。第3连通路76在屈曲部216中弯曲然后通过连通口143而与收容部68相通。
如上所述,在Z轴方向上,第4通路204位于第3大气室74的上方。即,第3连通路76的一部分位于第3大气室74的上方。通过该结构,从收容部68流入第3连通路76内的墨水由于重力的作用而难以上升至第3大气室74的上方。因此,从收容部68流入第3连通路76内的墨水难以到达第3大气室74。其结果为,容易抑制从收容部68流入第3连通路76内的墨水从墨水罐9A中漏出。
此外,在墨水罐9A中,第3通路203和第5通路205位于沿X轴隔着第3大气室74互相相反的两侧。通过该结构,利用第3大气室74周围的空间,以包围第3大气室74周围的方式形成第2连通路75,从而能够加长第2连通路75的路径。从使收容部68内的墨水的液体成分难以蒸发的观点来看,优选加长第2连通路75的路径。
反转部215为第3连通路76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反转的部位。在反转部215中,流路的朝向从-Z轴方向反转为Z轴方向。第6通路206从反转部215沿第2壁92,即沿Z轴通往第5壁95。第6通路206从反转部215经过屈曲部216而到达连通口143。屈曲部216为第3连通路76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弯曲的部位。第3连通路76在屈曲部216中流路的朝向从Z轴方向弯曲为X轴方向,然后通过连通口143而与收容部68内连通。
在实施例1中,盒体61A与筐体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密封部件相对应,收容部68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与注入口相对应,大气连通口181与大气导入开口相对应,连通部69与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1连通部78与第1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2连通部79与第2大气连通部相对应。
在实施例1中,收容部68和大气连通口181之间设有大气导入阀65。因此,例如,即使收容部68内的墨水向大气连通口181侧逆流,也能通过大气导入阀65拦截逆流的墨水。由此,容易防止收容部68内的墨水到达大气连通口181。其结果为,容易防止收容部68内的墨水从大气连通口181漏出至墨水罐9A外。
(实施例2)
对实施例2中的墨水罐9B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实施例2中,对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13所示,墨水罐9B具有作为墨水罐本体一例的盒体61B、薄片部件63、薄片部件64、大气导入阀65和大气开放阀221。盒体61B由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构成。薄片部件63、薄片部件64及大气导入阀65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大气开放阀221由例如橡胶或弹性体等具有弹性的材料来构成,并呈板状。大气开放阀221设于连通室77内。另外,在实施例2中,大气导入阀65设于收容部68内。
与实施例1相同,盒体61B设有接合部67和接合部66。薄片部件63接合于接合部67,薄片部件64接合于接合部66。墨水罐9B具有接合盒体61B和薄片部件63,并且接合盒体61B和薄片部件64的结构。
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14所示,墨水罐9B具有收容部68和连通部69。连通部69具有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第3连通路76和连通室77。在墨水罐9B中,连通部69能够被划分为第1连通部78和第2连通部79。但是,在墨水罐9B中,连通室77包含于第1连通部78中,这点与实施例1的墨水罐9A不同。即,在墨水罐9B中,第1连通部78包含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和连通室77。而且,第2连通部79包含第3连通路76。在墨水罐9B中,墨水收容于收容部68内。另外,在图14中,表示有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B的状态,并隔着薄片部件63在图中表示出盒体61B。收容部68、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被接合部67互相分隔。
与实施例1相同,盒体61B具有第1壁91、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6壁96、第7壁97和第8壁98。在盒体61B中,第1壁91~第8壁98各自的配置与实施例1相同。此外,在墨水罐9B中,收容部68、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第3连通路76和连通室77的配置与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2中,如图15所示,大气导入阀65设于收容部68(凹部101)内的第5壁95。第5壁95形成有贯通第5壁95的贯通孔223。贯通孔223贯通第5壁95,并从收容部68(凹部101)内到达凹部183内(图13)。因此,收容部68(凹部101)通过贯通孔223而通往凹部183。此外,收容部68(凹部101)通过贯通孔223而通往墨水罐9B的外侧。
如图15所示,收容部68(凹部101)内的第5壁95设有轴部225。轴部225从第5壁95向-Z轴方向突出。轴部225的周围设有贯通孔223。轴部225插于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大气导入阀65具有覆盖贯通孔223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插于轴部225,则贯通孔223被大气导入阀65塞住。利用大气导入阀65,连通状态在墨水罐9B的外部和收容部68之间被隔断。
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16所示,连通室77设于第8壁98。第8壁98设有比第8壁98更向Z轴方向伸出的壁147。壁147设有包围连通室77的围壁149。围壁149从壁147向Z轴方向突出。通过围壁149和壁147而形成凹部151。围壁149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设定为上述的接合部66。凹部151(连通室77)内设有贯通壁147的贯通孔227和贯通孔229。贯通孔227与槽127(第2连通路75)相通。贯通孔229与槽129(第3连通路76)相通。由此,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通过连通室77互相连通。
连通室77(凹部151)内设有轴部231。轴部231从壁147向Z轴方向突出。另外,轴部231从壁147突出的突出量小于围壁149从壁147突出的突出量。因此,轴部231收纳于凹部151内。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231的周围设有贯通孔229。此外,如图13所示,大气开放阀221上形成有贯通孔233。凹部151(图16)内的轴部231上插有大气开放阀221(图13)的贯通孔233。大气开放阀221具有覆盖贯通孔229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插于轴部231,则贯通孔229会被大气开放阀221塞住。
利用大气开放阀221,连通状态在大气连通口181和收容部68之间被隔断。在墨水罐9B中,大气开放阀221设于连通室77和第3连通路76之间。因此,在墨水罐9B中,连通部69在第1连通部78(图14)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开放阀221关闭。大气开放阀221设于连通室77内。在墨水罐9B中,连通室77包含于第2连通部79。因此,第1连通部78(图14)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开放阀221从第2连通部79侧关闭。
与实施例1相同,如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B时的侧面图即图17所示,在墨水罐9B中,收容部68内的墨水195被从供给口177供给至印刷头47。随着利用印刷头47的印刷,收容部68内的墨水195被输送至印刷头47侧。因此,随着利用印刷头47的印刷,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如以XZ平面横截大气导入阀65及贯通孔223时的截面图即图18所示,大气导入阀65由于收容部68内的压力和大气压的压力差而从第5壁95侧向收容部68的内侧弯曲。由此,贯通孔223被打开,墨水罐9B的外部和收容部68的内部之间连通。由此,墨水罐9B的外部的大气通过贯通孔223而被输送至收容部68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保持为大气压。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则大气导入阀65由于弹性而变形恢复。由此,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则贯通孔223将被关闭。
在实施例2中,即使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由于连通室77(图16)内的压力高于第3连通路76内的压力,因此朝向第3连通路76侧,即朝向壁147侧按压(拉扯)的力作用于大气开放阀221(图13)。因此,在墨水罐9B中,即使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贯通孔229也通过大气开放阀221而维持关闭的状态。
相反的,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由于连通室77内的压力低于第3连通路76内的压力,因此大气开放阀221由于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之间的压力差而从第3连通路76侧向第2连通路75侧弯曲。由此,贯通孔229被打开,第3连通路76和连通室77之间连通。其结果为,第2连通部79和第1连通部78之间被打开。由此,收容部68内的大气从贯通孔229经过第1连通部78而被放出至墨水罐9B的外部。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保持为大气压。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则大气开放阀221会由于弹性而变形恢复。由此,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则贯通孔229被关闭。另外,作为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的情况,例如,可以考虑环境温度上升的情况。一旦环境温度上升,则收容部68内的大气或墨水通常会膨胀,因此收容部68内的压力会变高。
在实施例2中,盒体61B与筐体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密封部件相对应,收容部68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与注入口相对应,大气连通口181与大气导入开口相对应,连通部69与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1连通部78与第1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2连通部79与第2大气连通部相对应。在实施例2中也能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在实施例2中,收容部68和墨水罐9B的外部之间设有大气导入阀65。大气导入阀65阻碍大气从收容部68内通过贯通孔223而移动至墨水罐9B的外部。因此,大气导入阀65阻碍收容部68内的墨水从收容部68内通过贯通孔223而移动至墨水罐9B的外部。即,例如,即使收容部68内的墨水将要从贯通孔223漏出至墨水罐9B的外部,也能通过大气导入阀65拦截将要从贯通孔223漏出至墨水罐9B的外部的墨水。由此,容易防止收容部68内的墨水漏出至墨水罐9B外。
此外,在实施例2中,收容部68和大气连通口181之间设有大气开放阀221。因此,例如,在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时,能够将收容部68内的大气通过连通部69而从大气连通口181排出。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维持于大气压。
(实施例3)
对实施例3中的墨水罐9C进行说明。除了大气导入阀65的位置不同以外,实施例3具有与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因此,在实施例3中,对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19所示,墨水罐9C具有作为墨水罐本体一例的盒体61C、薄片部件63、薄片部件64、大气导入阀65和大气开放阀221。
盒体61C由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来构成。薄片部件63、薄片部件64、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盒体61C设有接合部67和接合部66。接合部67接合有薄片部件63,接合部66接合有薄片部件64。大气导入阀65设于收容部68内。在实施例3中,大气导入阀65设于第5壁95中沿Z轴与第3大气室74重合的区域。
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20所示,墨水罐9C具有收容部68和连通部69。连通部69具有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第3连通路76和连通室77。在墨水罐9C中,连通部69能够被划分为第1连通部78和第2连通部79。与实施例2相同,在墨水罐9C中,第1连通部78包含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和连通室77。而且,第2连通部79包含第3连通路76。在墨水罐9C中,收容部68内收容有墨水。另外,在图20中,表示有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C的状态。
与实施例1相同,盒体61C具有第1壁91、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6壁96、第7壁97和第8壁98。在盒体61C中,第1壁91~第8壁98各自的配置与实施例1相同。此外,在墨水罐9C中,收容部68、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第3连通路76和连通室77的配置与实施例1相同。
在实施例3中,如图21所示,大气导入阀65设于收容部68(凹部101)内的第5壁95。大气导入阀65设于第5壁95中沿Z轴与第3大气室74重合的区域。在第5壁95中沿Z轴与第3大气室74重合的区域形成有贯通第5壁95的贯通孔235。贯通孔235贯通第5壁95,并从收容部68(凹部101)内到达第3大气室74内。因此,收容部68(凹部101)通过贯通孔235而与第3大气室74相通。此外,收容部68(凹部101)通过贯通孔235而与第1连通部78(图20)相通。第1连通部78通过大气连通口181(图19)而与墨水罐9C的外部相通。因此,收容部68(凹部101)从贯通孔235经过第1连通部78及大气连通口181而与墨水罐9C的外部相通。
如图21所示,收容部68(凹部101)内的第5壁95设有轴部237。轴部237从第5壁95向-Z轴方向突出。轴部237的周围设有贯通孔235。轴部237插有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大气导入阀65具有覆盖贯通孔235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插于轴部237,则贯通孔235将被大气导入阀65塞住。利用大气导入阀65,连通状态在第1连通部78和收容部68之间被隔断。
连通室77的结构与实施例2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与实施例2相同,连通室77内设有贯通孔227和贯通孔229。因此,在实施例3中,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通过连通室77而互相连通。与实施例2相同,连通室77(凹部151)内设有轴部231(图19)。轴部231插有大气开放阀221(图19)的贯通孔233。一旦将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插于轴部231,则贯通孔229被大气开放阀221塞住。
利用大气开放阀221,连通状态在大气连通口181和收容部68之间被隔断。在墨水罐9C中,大气开放阀221设于连通室77和第3连通路76之间。因此,在墨水罐9C中,连通部69在第1连通部78(图20)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开放阀221关闭。大气开放阀221设于连通室77内。在墨水罐9C中,连通室77包含于第2连通部79。因此,第1连通部78(图20)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开放阀221从第2连通部79侧关闭。
与实施例2相同,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图21所示的大气导入阀65由于收容部68内的压力和大气压的压力差而从第5壁95侧向收容部68的内侧弯曲。由此,贯通孔223被打开,第3大气室74和收容部68的内部之间连通。由此,第3大气室74内的大气通过贯通孔223而被输送至收容部68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保持为大气压。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则大气导入阀65会由于弹性而变形恢复。由此,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接近大气压,则贯通孔223将被关闭。
在实施例3中,盒体61C与筐体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密封部件相对应,收容部68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与注入口相对应,大气连通口181与大气导入开口相对应,连通部69与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1连通部78与第1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2连通部79与第2大气连通部相对应。在实施例3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同样的效果。
(实施例4)
对实施例4中的墨水罐9D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例4中,对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22所示,墨水罐9D具有盒体61D、薄片部件63、大气导入阀65和大气开放阀221。盒体61D由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来构成。墨水罐9D具有接合盒体61D和薄片部件63的结构。盒体61D设有接合部67。在图22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67画有影线。盒体61D的接合部67接合有薄片部件63。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体61D和薄片部件63通过熔敷接合。
如图23所示,墨水罐9D具有收容部68和连通部69。连通部69具有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255、第3大气室257和第2连通路259。另外,在图23中,表示有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D的状态,并隔着薄片部件63在图中表示出盒体61D。收容部68、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255、第3大气室257和第2连通路259被接合部67相互分隔。在墨水罐9D中,连通部69能够被划分为第1连通部78和第2连通部79。在墨水罐9D中,第1连通部78包含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和第2大气室255。第2连通部79包含第3大气室257和第2连通路259。
与实施例1相同,盒体61D具有第1壁91~第8壁98。第1壁91~第8壁98的配置位置分别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而且,盒体61D具有第9壁261、第10壁262、第11壁263、第12壁264和第13壁265。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255和第3大气室257配置于第5壁95的与收容部68侧相反的一侧。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91时,收容部68被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9壁261和第10壁262包围。
此外,在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91时,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255和第3大气室257被第5壁95、第6壁96、第7壁97、第8壁98、第9壁261和第10壁262包围。另外,收容部68的第1壁91和第1大气室251、第2大气室255及第3大气室257的第1壁91互为同一壁。即,收容部68、第1大气室251、第2大气室255和第3大气室257互相共有第1壁91。此外,盒体61D设有墨水注入部115、供给口177及大气连通口181。墨水注入部115、供给口177及大气连通口181的配置位置分别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
如图24所示,第9壁261位于第5壁95的与收容部68侧相反的一侧。即,第9壁261位于比第5壁95更靠近Z轴的方向。第9壁261与第4壁94相对。第2壁92与第4壁94及第9壁261分别交叉。第10壁262位于第2壁92和第3壁93之间。第10壁262与第2壁92相对。第10壁262与第5壁95及第9壁261分别交叉。
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9壁261和第10壁262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突出。由此,将第1壁91作为主壁,从主壁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9壁261和第10壁262构成凹部271。凹部271形成为向Y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凹部271朝向-Y轴方向,即朝向薄片部件63(图22)侧开口。换言之,凹部271设为向Y轴方向,即向与薄片部件63(图22)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朝向。而且,一旦将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D,则凹部271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收容部68。另外,第1壁91~第8壁98、第9壁261及第10壁262分别不限于平坦的壁,也可为包含凹凸的壁。
如图23所示,第6壁96从第9壁261朝向第9壁261的与第4壁94侧相反的一侧,即第9壁261的Z轴方向突出。第7壁97从第5壁95朝向第5壁95的与第4壁94侧相反的一侧,即向第5壁95的Z轴方向突出。第6壁96和第7壁97设于沿X轴隔着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255和第3大气室257互相相对的位置。第8壁98设于沿Z轴隔着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255和第3大气室257而与第5壁95及第9壁261相对的位置。第6壁96与第9壁261及第8壁98分别交叉。第7壁97与第5壁95及第8壁98分别交叉。
第6壁96和第7壁97之间设有第11壁263和第12壁264。第1大气室251和第2大气室255之间被第11壁263及第12壁264在X轴方向上隔开。第11壁263设于比第6壁96更靠近第7壁97的一侧,并且与第6壁96相对。第12壁264设于比第7壁97更靠近第6壁96的一侧,并且与7壁97相对。另外,第12壁264设于比第11壁263更靠近第7壁97的一侧。第13壁265位于第5壁95和第8壁98之间,将第2大气室255和第3大气室257之间隔开。此外,第13壁265位于第12壁264和第7壁97之间,设为横跨第12壁264和第7壁97之间。第13壁265与第1壁91、第12壁264及第7壁97分别交叉。
如图24所示,第6壁96、第7壁97、第8壁98、第11壁263和第12壁264分别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突出。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6壁96、第9壁261、第11壁263和第8壁98构成凹部272。此外,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5壁95、第7壁97、第13壁265和第12壁264构成凹部273。此外,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13壁265、第7壁97、第8壁98和第12壁264构成凹部274。
凹部272、凹部273及凹部274分别朝向-Y轴方向,即朝向薄片部件63(图22)侧开口。换言之,凹部272、凹部273及凹部274设为分别向Y轴方向,即向与薄片部件63(图22)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朝向。而且,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D,则凹部272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第1大气室251。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D,则凹部274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第2大气室255。同样地,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D,则凹部273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第3大气室257。另外,第2壁92~第8壁98、第9壁261~第13壁265从第1壁91突出的突出量设定为互相相同。
如图23所示,第1连通路253设于第11壁263和第12壁264之间,使第1大气室251和第2大气室255连通。第2连通路259设于收容部68、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255及第3大气室257的外侧。第2连通路259使第3大气室257和收容部68连通。第11壁263设有连通口277。第1大气室251通过连通口277而与第1连通路253相通。此外,第12壁264设有连通口279。第2大气室255通过连通口279而与第1连通路253相通。第1连通路253为蜿蜒状。第1大气室251通过第1连通路253蜿蜒通往第2大气室255。
如图24中的B部的放大图即图25所示,第13壁265设有贯通孔281和贯通孔283。贯通孔281和贯通孔283分别贯通第13壁265。因此,第2大气室255和第3大气室257通过贯通孔281及贯通孔283的各孔而相通。此外,如图24所示,盒体61D也和实施例1~实施例3同样地设有伸出部123。在盒体61D中,第2连通路259设于伸出部123。在盒体61D中,伸出部123具有部位123A、部位123B、部位123C和部位123D。此外,第2连通路259以设于伸出部123的向与薄片部件63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槽127的方式构成。
如图23所示,第2连通路259具有连通口141和连通口143。连通口141为向第3大气室257的内侧开口的开口部。连通口143为向收容部68的内侧开口的开口部。第3大气室257从连通口141通过第2连通路259并经由连通口143而与收容部68连通。根据上述内容,收容部68通过第2连通路259、第3大气室257、第2大气室255、第1连通路253、第1大气室251及大气连通口181而与墨水罐9D的外部连通。此外,在墨水罐9D中,与实施例1~实施例3相同,第2连通路259能够被划分为第1通路201、第2通路202、第3通路203、第4通路204、第5通路205和第6通路206。此外,在墨水罐9D中,与实施例1~实施例3相同,在反转部211及反转部215的各反转部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反转。此外,在屈曲部212、屈曲部213及屈曲部214的各屈曲部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弯曲。
如图25所示,第13壁265设有轴部285。轴部285设于第2大气室255,从第13壁265向Z轴方向突出。轴部285的周围设有贯通孔283。轴部285插有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图22)。大气开放阀221具有覆盖贯通孔283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插于轴部285,则贯通孔283被大气开放阀221塞住。
此外,如图23所示,第13壁265设有轴部287。轴部287设于第3大气室257,从第13壁265向-Z轴方向突出。轴部287的周围设有贯通孔281(图25)。轴部287插入有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图22)。大气导入阀65具有覆盖贯通孔281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插于轴部287,则贯通孔281被大气导入阀65塞住。利用大气开放阀221及大气导入阀65,连通状态在第2大气室255和第3大气室257之间被隔断。在墨水罐9D中,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设于第2大气室255和第3大气室257之间。因此,在墨水罐9D中,连通部69被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在第1连通部78(图23)和第2连通部79之间关闭。
大气导入阀65设于第3大气室257内。在墨水罐9D中,第3大气室257包含于第2连通部79。因此,第1连通部78(图23)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导入阀65从第2连通部79侧关闭。大气开放阀221设于第2大气室255内。在墨水罐9D中,第2大气室255包含于第1连通部78。因此,第1连通部78(图23)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开放阀221从第1连通部78侧关闭。另外,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的动作与实施例1~实施例3的各实施例都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大气导入阀65打开,墨水罐9D外部的大气从第2大气室255内通过贯通孔281而流入第3大气室257内。流入第3大气室257内的大气通过第2连通路259而流入收容部68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维持于大气压。此外,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则大气开放阀221打开,收容部68内的大气从第3大气室257内通过贯通孔283而流出至第2大气室255。流出至第2大气室255的大气经过第1连通路253及第1大气室251而从大气连通口181排出至墨水罐9D的外部。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维持于大气压。
如图23所示,与实施例1~实施例3相同,连通口143位于铅直方向上上限标记28的上方。上限标记28位于铅直方向上第5壁95的下方。因此,上限标记28位于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的铅直方向上的下方。由此,在操作者将墨水从墨水注入部115注入墨水罐9D内时,容易防止墨水超过上限标记28而到达开口191。因此,在操作者将墨水从墨水注入部115注入墨水罐9D内时,容易防止墨水从墨水注入部115溢出。
如上所述,第9壁261位于第5壁95的与收容部68侧相反的一侧。即,第9壁261位于Z轴方向上第5壁95的上方。而且,连通口143位于第2壁92和第9壁261交叉的交叉部。因此,连通口143位于Z轴方向上第5壁95的上方。在此,与实施例1~实施例3相同、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图9)设于第5壁95。因此,连通口143位于Z轴方向上开口191(图9)的上方。
在实施例4中,盒体61D与筐体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密封部件相对应,收容部68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与注入口相对应,大气连通口181与大气导入开口相对应,连通部69与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1连通部78与第1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2连通部79与第2大气连通部相对应。在实施例4中,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实施例3中各自相同的效果。
而且,在实施例4中,如图26所示,第9壁261位于比第5壁95更靠近第8壁98的一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第9壁261位于第5壁95的铅直上方。即,第9壁261从第4壁94的高度高于第5壁95从第4壁94的高度。第9壁261和第5壁95之间设有第10壁262。利用该结构,在收容部68形成凹部289。凹部289设为比第5壁95更靠近第8壁98的一侧,即比第5壁95更向Z轴方向形成凹状的朝向。而且,在凹部289中,与第10壁262相对的位置设有连通口143。因此,连通口143位于比第5壁95更靠近第9壁261的一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连通口143位于第5壁95的铅直上方。
如上所述,与实施例1~实施例3相同,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图9)设于第5壁95。因此,连通口143位于Z轴方向上开口191(图9)的上方。通过该结构,收容部68内的墨水难以到达连通口143。因此,收容部68内的墨水流入第2连通路259内的可能性降低。其结果为,能够降低收容部68内的墨水到达第2大气室255的可能性,因此能够降低收容部68内的墨水从第2大气室255通过第1连通路253及第1大气室251而漏出至墨水罐9D外的可能性。
而且,例如,如图26所示,在将墨水从墨水注入部115注入时,墨水罐9D内的墨水的液面可能会到达第5壁95。一旦墨水的液面到达第5壁95,则墨水将到达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在墨水罐9D中,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凹部289内也维持有大气的空间。而且,一旦在注入后加上盖197,则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高,凹部289内墨水的液面可能会上升。在墨水罐9D中,即使发生这样的情况,由于凹部289内有大气的空间,因此上升的液面难以到达连通口143。因此,与实施例1~实施例3相比,容易进一步防止收容部68内的墨水从连通口143流入第2连通路259内。其结果为,容易进一步防止收容部68内的墨水从大气连通口181漏出至墨水罐9D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89的容积大于墨水注入部115的侧壁193所包围的空间中盖197嵌入的容积。由此,即使在由侧壁193所包围空间被墨水充满的状态下安装盖197,也能够利用凹部289的容积来捕捉被盖197压入收容部68内的墨水量。其结果为,即使侧壁193所包围的空间被墨水充满,收容部68内的墨水也难以到达连通口143。因此,容易进一步防止收容部68内的墨水从连通口143流入第2连通路259内。其结果为,容易进一步防止收容部68内的墨水从大气连通口181漏出至墨水罐9D外。
(实施例5)
对实施例5中的墨水罐9E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例5中,对与实施例1~实施例4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实施例4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27所示,墨水罐9E具有盒体61E、薄片部件63、大气导入阀65和大气开放阀221。盒体61E例如由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来构成。墨水罐9E具有接合盒体61E和薄片部件63的结构。盒体61E设有接合部67。在图27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67画有影线。盒体61E的接合部67接合有薄片部件63。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体61E和薄片部件63通过熔敷接合。
如图28所示,墨水罐9E具有收容部68和连通部69。在墨水罐9E的连通部69中,省略实施例4中的墨水罐9D的大气连通部179、大气连通口181、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和第13壁265。在墨水罐9E中,连通部69具有大气室291和第2连通路259。另外,在图28中,表示有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E的状态,并隔着薄片部件63在图中表示出盒体61E。收容部68、大气室291和第2连通路259被接合部67互相分隔。
第5壁95的与收容部68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大气室291和第2连通路259。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91时,收容部68被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9壁261和第10壁262包围。将第1壁91作为主壁,从主壁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9壁261和第10壁262构成凹部271。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E,则凹部271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收容部68。
如图29所示,第7壁97、第8壁98、第12壁264分别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突出。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5壁95、第7壁97、第8壁98和第12壁264构成凹部293。凹部293朝向-Y轴方向,即朝向薄片部件63(图27)侧开口。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E,则凹部293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大气室291。
如图28所示,大气室291(凹部293)内的第1壁91形成有贯通孔295和贯通孔297。贯通孔295和贯通孔297分别贯通第1壁91。因此,大气室291内和墨水罐9E的外部通过贯通孔295及贯通孔297中的各孔而相通。
如图29所示,第2连通路259设于收容部68、大气室291的外侧。第2连通路259使大气室291和收容部68连通。盒体61E也和实施例1~实施例4相同地设有伸出部123。在盒体61E中,第2连通路259设于伸出部123。在盒体61E中,伸出部123也具有部位123A、部位123B、部位123C和部位123D。此外,第2连通路259以设于伸出部123的向与薄片部件63侧相反的一侧形成凹状的槽127的方式构成。
如图28所示,第2连通路259具有连通口141和连通口143。连通口141为朝向大气室291的内侧开口的开口部。连通口143为朝向收容部68的内侧开口的开口部。大气室291从连通口141通过第2连通路259并经过连通口143而与收容部68相通。根据上述内容,收容部68通过第2连通路259及大气室291而与墨水罐9E的外部相通。此外,在墨水罐9E中,与实施例1~实施例4相同,第2连通路259能够被划分为第1通路201、第2通路202、第3通路203、第4通路204、第5通路205和第6通路206。此外,在墨水罐9E中,与实施例1~实施例4相同,在反转部211及反转部215的各反转部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反转。此外,在屈曲部212、屈曲部213及屈曲部214的各屈曲部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弯曲。
如图28所示,第1壁91中与大气室291重合的区域设有轴部299。轴部299设于大气室291内,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即从第1壁91向薄片部件63(图27)侧突出。轴部299的周围设有贯通孔295。贯通孔295贯通第1壁91。轴部299插有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图27)。大气导入阀65具有覆盖贯通孔295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插于轴部299,则贯通孔295会被大气导入阀65塞住。
此外,在第1壁91的与大气室291侧相反的一侧中,如图30所示,第1壁91中与大气室291重合的区域设有轴部301。轴部301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即从第1壁91向与薄片部件63侧相反的一侧突出。轴部301的周围设有贯通孔297。贯通孔297贯通第1壁91。另外,贯通第1壁91的贯通孔297与大气室291(图28)内相通。此外,贯通第1壁91的贯通孔295也与大气室291(图28)内相通。轴部301插有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大气开放阀221具有覆盖贯通孔297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插于轴部301,则贯通孔297被大气开放阀221塞住。利用大气开放阀221及大气导入阀65,连通状态在墨水罐9E的外部和大气室291(图28)之间被隔断。另外,第1壁91为与密封凹部271及凹部293的薄片部件63相对的壁。因此,大气开放阀221及大气导入阀65设于与薄片部件63相对的第1壁91。
大气导入阀65设于大气室291内。因此,墨水罐9E的外部和大气室291之间被大气导入阀65从大气室291侧关闭。大气开放阀221设于墨水罐9E的外侧。因此,墨水罐9E的外部和大气室291之间被大气开放阀221从墨水罐9E的外侧关闭。另外,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的动作与实施例1~实施例4中的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大气导入阀65打开,墨水罐9E外部的大气流入大气室291内。流入大气室291内的大气通过第2连通路259而流入收容部68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维持于大气压。此外,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则大气开放阀221打开,收容部68内的大气从大气室291通过贯通孔297而排出至墨水罐9E的外部。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维持于大气压。
在实施例5中,盒体61E与筐体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密封部件相对应,收容部68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与注入口相对应,大气连通口181与大气导入开口相对应,连通部69与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1连通部78与第1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2连通部79与第2大气连通部相对应。在实施例5中,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实施例4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而且,在实施例5中,大气开放阀221及大气导入阀65设于与薄片部件63相对的第1壁91。在此,例如,在利用树脂的注射成形形成盒体61E时,凹部293或凹部271能够通过将金属模相对盒体61E沿Y轴相对移动而形成。因此,从成形的容易性的观点来看,贯通孔295或贯通孔297的延伸方向优选沿金属模的移动方向。在实施例5中,由于贯通孔295或贯通孔297的延伸方向沿金属模的移动方向,因此能够使盒体61E容易成形。
(实施例6)
对实施例6中的墨水罐9F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例6中,对与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31所示,墨水罐9F具有盒体61F、薄片部件63、大气导入阀65和大气开放阀221。盒体61F由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来构成。墨水罐9F具有接合盒体61F和薄片部件63的结构。盒体61F设有接合部67。在图31中,为了简单易懂地表示结构,对接合部67画有影线。盒体61F的接合部67接合有薄片部件63。在本实施方式中,盒体61F和薄片部件63通过熔敷接合。
如图32所示,墨水罐9F具有收容部68和连通部69。在墨水罐9F的连通部69中,省略实施例4中的墨水罐9D的大气连通部179、大气连通口181和第13壁265。在墨水罐9F中,连通部69具有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303和第2连通路259。另外,在图32中,表示有从薄片部件63侧观察墨水罐9F的状态,并隔着薄片部件63在图中表示出盒体61F。收容部68、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303和第2连通路259被接合部67互相分隔。
第5壁95的与收容部68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第1大气室251、第1连通路253、第2大气室303和第2连通路259。从薄片部件63侧平视第1壁91时,收容部68被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9壁261和第10壁262包围。将第1壁91作为主壁,从主壁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2壁92、第3壁93、第4壁94、第5壁95、第9壁261和第10壁262构成凹部271。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F,则凹部271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收容部68。
如图33所示,第7壁97、第8壁98、第12壁264分别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突出。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5壁95、第7壁97、第8壁98和第12壁264构成凹部305。凹部305朝向-Y轴方向,即朝向薄片部件63(图31)侧开口。一旦薄片部件63接合于盒体61F,则凹部305被薄片部件63塞住从而构成第2大气室303。
如图32所示,第2大气室303(凹部305)内的第1壁91形成有贯通孔307。此外,第1大气室251(凹部272)内的第1壁91形成有贯通孔309。贯通孔307和贯通孔309分别贯通第1壁91。因此,第2大气室303内和墨水罐9F的外部通过贯通孔307而相通。同样地,第1大气室251内和墨水罐9F的外部通过贯通孔309相通。
第1连通路253设于第11壁263和第12壁264之间,使第1大气室251和第2大气室303连通。如图33所示,第2连通路259、连通口141、连通口143、伸出部123及槽127的结构或配置与实施例4相同,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在墨水罐9F中,与实施例1~实施例5相同,如图32所示,第2连通路259能够划分为第1通路201、第2通路202、第3通路203、第4通路204、第5通路205和第6通路206。此外,在墨水罐9F中,与实施例1~实施例5相同,在反转部211及反转部215的各反转部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反转。此外,在屈曲部212、屈曲部213及屈曲部214的各反转部中,流路的朝向发生弯曲。
如图32所示,第1壁91中与第2大气室303重合的区域设有轴部311。轴部311设于第2大气室303内,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即从第1壁91向薄片部件63(图31)侧突出。轴部311的周围设有贯通孔307。轴部311插有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图31)。大气导入阀65具有覆盖贯通孔307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插于轴部311,则贯通孔307被大气导入阀65塞住。
此外,在第1壁91的与第1大气室251侧相反的一侧中,如图34所示,第1壁91中与第1大气室251重合的区域设有轴部313。轴部313从第1壁91向Y轴方向,即从第1壁91向与薄片部件63侧相反的一侧突出。轴部313的周围设有贯通孔309。轴部313插入有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大气开放阀221具有覆盖贯通孔309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插于轴部313,则贯通孔309被大气开放阀221塞住。利用大气开放阀221及大气导入阀65,连通状态在墨水罐9F的外部和大气室291(图32)之间被隔断。另外,第1壁91为与密封凹部271、凹部272及凹部305的薄片部件63相对的壁。因此,大气开放阀221及大气导入阀65设于与薄片部件63相对的第1壁91。
大气导入阀65设于第2大气室303内。因此,墨水罐9F的外部和第2大气室303之间被大气导入阀65从第2大气室303侧关闭。大气开放阀221设于墨水罐9F的外侧。因此,墨水罐9F的外部和第1大气室251之间被大气开放阀221从墨水罐9F的外侧关闭。另外,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的动作与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各实施例都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大气导入阀65打开,墨水罐9F外部的大气从贯通孔307流入第2大气室303内。流入第2大气室303内的大气通过第2连通路259而流入收容部68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维持于大气压。此外,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则大气开放阀221打开,收容部68内的大气经过连通部69而从贯通孔309排出至墨水罐9F的外部。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维持为大气压。
在实施例6中,盒体61F与筐体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密封部件相对应,收容部68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与注入口相对应,大气连通口181与大气导入开口相对应,连通部69与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1连通部78与第1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2连通部79与第2大气连通部相对应。在实施例6中,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实施例5中的每一个相同的效果。
而且,在实施例6中,大气开放阀221及大气导入阀65设于与薄片部件63相对的第1壁91。在此,例如,利用树脂的注射成形形成盒体61F时,凹部293或凹部271能够通过使金属模相对盒体61F沿Y轴相对移动而形成。因此,从成形的容易性的观点来看,优选贯通孔307或贯通孔309的延伸方向沿金属模的移动方向。在实施例6中,由于贯通孔307或贯通孔309的延伸方向沿金属模的移动方向,因此能够使盒体61F容易成形。
(实施例7)
对实施例7中的墨水罐9G进行说明。另外,在实施例7中,对与实施例1~实施例6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实施例6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35所示,墨水罐9G具有作为墨水罐本体一例的盒体61G、薄片部件63、薄片部件64、大气导入阀65和大气开放阀221。盒体61G由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来构成。另外,除了连通室77被分隔为第1连通室315和第2连通室317,并且第2连通室317内设有大气开放阀221以外,墨水罐9G具有与实施例1中的墨水罐9A相同的结构。
与实施例1相同,盒体61G设有接合部67和接合部66。薄片部件63接合于接合部67,薄片部件64接合于接合部66。墨水罐9G具有接合盒体61G和薄片部件63,并且接合盒体61G和薄片部件64的结构。另外,第1连通室315和第2连通室317之间被接合部66互相分隔。
如图36所示,连通室77设于第8壁98。第8壁98上设有比第8壁98更向Z轴方向伸出的壁147。壁147上设有包围连通室77的围壁149。围壁149从壁147向Z轴方向突出。此外,壁147在被围壁149所包围的区域内设有将连通室77分隔为第1连通室315和第2连通室317的分隔壁319。分隔壁319从壁147向Z轴方向突出。利用围壁149、壁147和分隔壁319形成凹部331和凹部333。
凹部331及凹部333分别向Z轴方向开口。换言之,凹部331及凹部333分别形成为向-Z轴方向,即向第5壁95侧形成凹状的朝向。围壁149及分隔壁319的Z轴方向侧的端部被设定为上述的接合部66。一旦薄片部件64(图35)接合于盒体61G的接合部66,则凹部331及凹部333被薄片部件64塞住。由此,构成第1连通室315及第2连通室317。
凹部331(第1连通室315)内设有贯通壁147的贯通孔335和贯通孔337。凹部333(第2连通室317)内设有贯通壁147的贯通孔339和贯通孔341。贯通孔335和贯通孔341与槽127(第2连通路75)相通。贯通孔337和贯通孔339与槽129(第3连通路76)相通。由此,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通过第1连通室315及第2连通室317中的各连通室而互相连通。即,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通过第1连通室315互相连通。此外,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通过第2连通室317互相连通。
与实施例1相同,如图37所示,墨水罐9G具有收容部68、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和第3连通路76。在墨水罐9G中,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和第2连通室317包含于第1连通部78。第1连通室315和第3连通路76包含于第2连通部79。而且,第1连通部78和第2连通部79构成连通部69。
如图36所示,第1连通室315(凹部331)内设有轴部343。轴部343从壁147向Z轴方向突出。另外,轴部343从壁147突出的突出量小于围壁149及分隔壁319从壁147突出的突出量。因此,轴部343被收纳于凹部331内。轴部343的周围设有贯通孔335。轴部343上插有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图35)。大气导入阀65具有覆盖贯通孔335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导入阀65的贯通孔159插于轴部343,则贯通孔335会被大气导入阀65塞住。
第2连通室317(凹部333)内设有轴部345。轴部345从壁147向Z轴方向突出。另外,轴部345从壁147突出的突出量小于围壁149及分隔壁319从壁147突出的突出量。因此,轴部345收纳于凹部333内。轴部345的周围设有贯通孔339。轴部345上插有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图35)。大气开放阀221具有覆盖贯通孔339的大小。因此,一旦将大气开放阀221的贯通孔233插于轴部345,则贯通孔339会被大气开放阀221塞住。
利用大气开放阀221及大气导入阀65,连通状态会在大气连通口181和收容部68之间被隔断。在墨水罐9G中,大气导入阀65设于第2连通路75和第1连通室315之间。因此,在墨水罐9G中,连通部69被大气导入阀65在第1连通部78(图37)和第2连通部79之间关闭。大气导入阀65设于第1连通室315内。第1连通室315包含于第2连通部79。因此,第1连通部78(图37)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导入阀65从第1连通部78侧关闭。
此外,在墨水罐9G中,大气开放阀221设于第3连通路76和第2连通室317之间。因此,在墨水罐9G中,连通部69被大气开放阀221在第1连通部78(图37)和第2连通部79之间关闭。大气开放阀221设于第2连通室317内。第2连通室317包含于第1连通部78。因此,第1连通部78(图37)和第2连通部79之间被大气开放阀221从第2连通部79侧关闭。另外,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的动作与实施例1~实施例6中的各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大气导入阀65会打开,第3大气室74内的大气通过第2连通路75、第1连通室315及第3连通路76而流入收容部68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维持于大气压。此外,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则大气开放阀221会打开,收容部68内的大气从第3连通路76通过第1连通部78而排出至墨水罐9G的外部。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保持为大气压。
在此,对第1连通部78和第2连通部79的划分进行说明。如上所述,第2连通路75及第2连通室317包含于第1连通部78。此外,第1连通室315及第3连通路76包含于第2连通部79。如图38所示,构成第1连通室315的凹部331及构成第2连通室317的凹部333分别被壁147、围壁149和分隔壁319划分。此外,第2连通路75的槽127及第3连通路76的槽129分别被第8壁98和区划壁145、壁147划分。因此,壁147、分隔壁319及区划壁145分别能够看作是划分第1连通部78和第2连通部79的壁。
而且,分隔壁319设于壁147的第1面347。第1面347为壁147的与第8壁98侧相反的一侧的面。此外,区划壁145设于壁147的第2面349。第2面349为壁147的第8壁98侧的面,即壁147的与第1面347相反的一侧的面。区划壁145设为横跨第8壁98和壁147之间。因此,第2连通路75的槽127和第3连通路76的槽129被区划壁145分隔。
如图36所示,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分别设于壁147的第1面347侧。而且,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分别设为能够由于第1连通部78(图37)和第2连通部79之间的压力差而在Z轴方向上变形。因此,能够将从第2连通路75流入第1连通室315内的大气的朝向和从第3连通路76流入第2连通室317内的大气的朝向设为从第2面349侧向第1面347侧的朝向。此外,通过该结构,在大气导入阀65关闭时,能够利用大气导入阀65的自重使大气导入阀65容易牢固地关闭。同样地,在大气开放阀221关闭时,能够利用大气开放阀221的自重使大气开放阀221容易牢固地关闭。
在实施例7中,盒体61G与筐体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密封部件相对应,收容部68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与注入口相对应,大气连通口181与大气导入开口相对应,连通部69与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1连通部78与第1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2连通部79与第2大气连通部相对应。此外,壁147与第1区划壁相对应,分隔壁319与第2区划壁相对应,区划壁145与第3区划壁相对应。在实施例7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实施例6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实施例8)
对实施例8中的墨水罐9H进行说明。应予说明,在实施例8中,对与实施例1~实施例7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结构,附上与实施例1~实施例7中的各实施例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详细的说明。如图39所示,墨水罐9H具有作为墨水罐本体一例的盒体61H、薄片部件63、薄片部件64、大气导入阀65和大气开放阀221。盒体61H由例如尼龙或聚丙烯等合成树脂来构成。另外,在墨水罐9H中,附加有第4连通路351,该点与实施例7不同。此外,在墨水罐9H中,从大气连通口181到收容部68的路径与实施例7不同。再者,在墨水罐9H中,与实施例7不同的是,大气导入阀65设于第2连通室317内,并且大气开放阀221设于第1连通室315内。除此以外,墨水罐9H具有与实施例7中的墨水罐9G相同的结构。
墨水罐9H具有收容部68、第1大气室7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第3连通路76和第4连通路351。在墨水罐9H中,第1大气室71、第2连通路75和第1连通室315包含于第1连通部78。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和第2连通室317包含于第2连通部79。而且,第1连通部78和第2连通部79构成连通部69。
如图40所示,在墨水罐9H中,第1大气室71和第2大气室72之间的第9壁103设为横跨第1大气室71和第2大气室72之间。因此,第1大气室71和第2大气室72被第9壁103互相分隔。第3连通路76使第1大气室71和连通室77连通。第4连通路351使第2大气室72和收容部68连通。
在此,对从大气连通口181到收容部68的大气的路径进行说明。从大气连通口181流入墨水罐9H内的大气将流入第1大气室71。流入第1大气室71的大气通过第3连通路76而流入连通室77。流入连通室77的大气通过第2连通路75而流入第3大气室74。流入第3大气室74的大气通过第1连通路73而流入第2大气室72。流入第2大气室72的大气通过第4连通路351而到达收容部68。
另外,上述结构以外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7相同。因此,对上述结构以外的其他结构省略详细的说明。此外,对大气导入阀65及大气开放阀221的动作,由于与实施例1~实施例7中的各实施例都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低于大气压,则大气导入阀65会打开。一旦大气导入阀65打开,则从大气连通口181流入第1大气室71的大气将依次经过第2连通室317、第2连通路75、第3大气室74、第1连通路73、第2大气室72、及第4连通路351而流入收容部68内。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维持为大气压。此外,一旦收容部68内的压力变得高于大气压,则大气开放阀221会打开。一旦大气开放阀221打开,则收容部68内的大气依次经过第4连通路351、第2大气室72、第1连通路73、第3大气室74、第2连通路75、第1连通室315及第1大气室71而从大气连通口181排出至墨水罐9H的外部。由此,容易将收容部68内的压力保持为大气压。
在实施例8中,盒体61H与筐体相对应,薄片部件63与密封部件相对应,收容部68与液体收容部相对应,墨水注入部115的开口191与注入口相对应,大气连通口181与大气导入开口相对应,连通部69与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1连通部78与第1大气连通部相对应,第2连通部79与第2大气连通部相对应。此外,壁147与第1区划壁相对应,分隔壁319与第2区划壁相对应,区划壁145与第3区划壁相对应。在实施例8中,也能够得到与实施例7相同的效果。
再者,在实施例8中,从收容部68到连通室77的路径长于从实施例7中的收容部68到连通室77的路径。因此,在实施例8中,与实施例7相比,从收容部68逆流经过连通部69的墨水难以到达连通室77。由此,在实施例8中,容易防止收容部68内的墨水到达大气连通口181。其结果为,容易进一步防止收容部68内的墨水从大气连通口181漏出至墨水罐9H外。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多个墨水罐9并未内置于覆盖机构单元10的第1盒体6中。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采用将多个墨水罐9配置于第1盒体6的外侧的结构。但也能够采用将多个墨水罐9内置于第1盒体6的结构。下面,对将多个墨水罐9内置于盒体内的结构,以作为液体喷射系统一例的复合机为例作为第二实施方式而进行说明。
如图4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复合机500具有打印机503和扫描器单元505。在复合机500中,打印机503和扫描器单元505互相重合。在使用打印机503的状态下,扫描器单元505位于打印机503的铅直上方。应予说明,在图41中附有相互正交的坐标轴XYZ轴。对在此以后的示意图也根据需要附上XYZ轴。图41中的XYZ轴及图41以后的图中的XYZ轴以图1中的XYZ轴为准。此外,在复合机500中,对于与打印机1相同的结构,附上与打印机1中的符号同样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扫描器单元505为平板式,具有图像传感器等摄像元件(未图示)、原稿台和盖子。扫描器单元505能够通过摄像元件将记录于用纸等媒介的图像等读取为图像数据。因此,扫描器单元505作为图像等的读取装置而发挥作用。如图42所示,扫描器单元505形成为可相对打印机503的盒体507旋转的结构。而且,扫描器单元505的原稿台的打印机503侧的面覆盖打印机503的盒体507并具有作为打印机503的盖子的功能。
打印机503能够利用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而对印刷用纸等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如图43所示,打印机503具有盒体507和作为液体收容容器一例的多个墨水罐9。盒体507为构成打印机503的外壳的一体成形的部件,并收容有打印机503的机构单元511。多个墨水罐9被收容于盒体507内,并各自收容有供于印刷的墨水。在打印机503中设有4个墨水罐9。4个墨水罐9中的墨水的种类互不相同。在打印机503中,作为墨水的种类,采用了黑色、黄色、洋红和青色4种。而且,墨水的种类互不相同的4个墨水罐9各设有1个。
此外,打印机503具有操作面板512。操作面板512上设有电源按钮513和其他的操作按钮514等。操作打印机503的操作者能够在与操作面板512相对的状态下,操作电源按钮513或操作按钮514。在打印机503中,以设有操作面板512的面为正面。在打印机503的正面上,盒体507上设有窗口部515。窗口部515具有透光性。而且,在与窗口部515重合的位置上设有上述4个墨水罐9。因此,操作者可以透过窗口部515辨认4个墨水罐9。
在打印机503中,与各墨水罐9的窗口部515相对的部位具有透光性。从各墨水罐9的具有透光性的部位能够确认墨水罐9内的墨水。因此,操作者通过透过窗口部515确认4个墨水罐9,从而能够确认各墨水罐9中的墨水的量。在打印机503中,由于窗口部515设于打印机503的正面,因此操作者在面对操作面板512的状态下,能够透过窗口部515确认各墨水罐9。因此,操作者能够一边操作打印机503,一边掌握各墨水罐9中的墨水的余量。
如表示机构单元511的立体图即图44所示,打印机503具有印刷部41和供给管43。印刷部41及供给管43分别具有与液体喷射系统1中的印刷部41及供给管43相同的结构。在打印机503中,与液体喷射系统1相同,媒介输送机构也通过利用来自图中未示出的发动机53的动力驱动输送辊51,从而沿Y轴方向输送印刷媒介P。此外,在打印机503中,与液体喷射系统1相同,印刷头输送机构将来自发动机53的动力通过同步齿形带55传递至托架45,借此沿X轴方向输送托架45。印刷头47搭载于托架45上。因此,能够利用印刷头输送机构通过托架45在X轴方向上输送印刷头47。在利用媒介输送机构及印刷头输送机构改变印刷头47相对印刷媒介P的相对位置的同时,从印刷头47中喷出墨水从而对印刷媒介P进行印刷。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为喷射、喷出或涂布并消耗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另外,作为从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微量的液滴的液体形状,也包含了粒状、泪状、线状拖尾的形状。而且,这里所指的液体只要为可被液体喷射装置消耗的材料即可。例如,可为在液相状态下的物质,包括粘性较高或较低的液体、溶胶、凝胶水(gel water)、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般的流体状物质。此外,不仅可为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由颜料或金属粒子等固体物组成的机能材料的粒子在溶剂内溶解、分散或混合而成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例,除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墨水以外,也列举了液晶等。其中,墨水包含一般的水性墨水及油性墨水、以及胶状墨水(gel ink)、热熔性墨水(hot melt ink)等各种液体组合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子,例如有对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色材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上述电极材料或色材等材料用于制造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等。而且,也可为喷射在制造生物芯片(biochip)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用作精密吸管的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此外,也可为利用精确定位(pinpoint)对时钟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也可为喷射用于对基板等进行蚀刻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
符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3…打印机、5…墨水罐单元、6…第1盒体、7…第2盒体、9,9A,9B,9C,9D,9E,9F,9G,9H…墨水罐、10…机构单元、11…排纸部、13…正面、15…上表面、17…操作面板、18A…电源按钮、18B…操作按钮、19…侧部、21…窗口部、23…正面、25…上表面、27…侧部、28…上限标记、29…下限标记、31…安装螺钉、41…印刷部、43…供给管、45…托架、47…印刷头、49…中继单元、51…输送辊、53…发动机、55…同步齿形带、61A,61B,61C,61D,61E,61F,61G,61H…盒体、63…薄片部件、64…薄片部件、65…大气导入阀、66…接合部、67…接合部、68…收容部、69…连通部、71…第1大气室、72…第2大气室、73…第1连通路、74…第3大气室、75…第2连通路、76…第3连通路、77…连通室、78…第1连通部、79…第2连通部、91…第1壁、92…第2壁、93…第3壁、94…第4壁、95…第5壁、96…第6壁、97…第7壁、98…第8壁、101…凹部、103…第9壁、104…第10壁、105…第11壁、109…凹部、111…凹部、113…凹部、115…墨水注入部、117,119,121…连通口、123…伸出部、123A,123B,123C,123D…部位、127…槽、129…槽、141,143…连通口、145…区划壁、147…壁、149…围壁、151…凹部、153…贯通孔、155…贯通孔、157…轴部、159…贯通孔、171…凹部、173…壁、175…连接部、177…供给口、179…大气连通部、181…大气连通口、183…凹部、191…开口、193…侧壁、195…墨水、197…盖、201…第1通路、202…第2通路、203…第3通路、204…第4通路、205…第5通路、206…第6通路、211…反转部、212…屈曲部、213…屈曲部、214…屈曲部、215…反转部、216…屈曲部、221…大气开放阀、223…贯通孔、225…轴部、227…贯通孔、229…贯通孔、231…轴部、233…贯通孔、235…贯通孔、237…轴部、251…第1大气室、253…第1连通路、255…第2大气室、257…第3大气室、259…第2连通路、261…第9壁、262…第10壁、263…第11壁、264…第12壁、265…第13壁、271…凹部、272…凹部、273…凹部、274…凹部、227…连通口、279…连通口、281…贯通孔、283…贯通孔、285…轴部、287…轴部、289…凹部、291…大气室、293…凹部、295…贯通孔、297…贯通孔、299…轴部、301…轴部、303…第2大气室、305…凹部、307…贯通孔、309…贯通孔、311…轴部、313…轴部、315…第1连通室、317…第2连通室、319…分隔壁、331…凹部、333…凹部、335…贯通孔、337…贯通孔、339…贯通孔、341…贯通孔、343…轴部、345…轴部、347…第1面、349…第2面、351…第4连通路、500…复合机、503…打印机、505…扫描器单元、507…盒体、511…机构单元、512…操作面板、513…电源按钮、514…操作按钮、515…窗口部、P…印刷媒介。

Claims (8)

1.一种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液体收容部,所述液体收容部能够收容液体;
注入口,所述注入口开口于所述液体收容部,并能够承接被注入所述液体收容部内的所述液体;以及,
大气导入阀,所述大气导入阀能够使大气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向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移动,并且能够阻碍大气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向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大气开放阀,所述大气开放阀能够使大气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向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移动,并且能够阻碍大气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向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大气导入开口;
第1大气连通部,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能够使大气在所述大气导入开口和所述液体收容部之间移动;以及,
第2大气连通部,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能够将大气从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导入所述液体收容部;
所述大气导入阀位于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之间,
所述大气开放阀位于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大气连通部,所述大气连通部能够使大气在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和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内部之间移动;
所述大气导入阀设为能够使大气从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移动至所述大气连通部;
所述大气开放阀设为能够使大气从所述大气连通部移动至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区划壁,所述第1区划壁划分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
第2区划壁,所述第2区划壁形成于所述第1区划壁的第1面,并划分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
第3区划壁,所述第3区划壁形成于所述第1区划壁的与所述第1面相反的第2面,并划分所述第1大气连通部和所述第2大气连通部;
所述大气导入阀和所述大气开放阀设于所述第1区划壁,并且设为能够使大气从所述第2面侧向所述第1面侧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筐体,所述筐体具有形成有所述大气连通部和所述液体收容部的凹部;以及,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凹部;
在所述凹部内的壁中,与所述密封部件相对的壁上设有所述大气导入阀和所述大气开放阀。
7.一种液体喷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1盒体;
机构单元,所述机构单元被所述第1盒体覆盖,并为能够实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
第2盒体,所述第2盒体结合于所述第1盒体;以及
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
所述多个液体收容容器被所述第2盒体覆盖,并配置为能够通过供给管将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机构单元的印刷部。
8.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盒体;
机构单元,所述机构单元被所述盒体覆盖,并为能够实行印刷动作的机构部分;以及
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收容容器;
所述多个液体收容容器被所述盒体覆盖,并配置为能够通过供给管将所述液体供给至所述机构单元的印刷部。
CN201510018191.9A 2014-01-14 2015-01-14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72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03959A JP6330331B2 (ja) 2014-01-14 2014-01-14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003959 2014-01-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72991A true CN104772991A (zh) 2015-07-15
CN104772991B CN104772991B (zh) 2017-08-04

Family

ID=535205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454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47345U (zh) 2014-01-14 2015-01-14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N20151001819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72991B (zh) 2014-01-14 2015-01-14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02454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547345U (zh) 2014-01-14 2015-01-14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511592B2 (zh)
EP (1) EP3095605A4 (zh)
JP (1) JP6330331B2 (zh)
KR (1) KR101946127B1 (zh)
CN (2) CN204547345U (zh)
BR (1) BR112016016210A2 (zh)
TW (1) TWI649214B (zh)
WO (1) WO2015107594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9752A (zh) * 2015-12-24 2017-08-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7443915A (zh) * 2016-03-31 2017-12-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
CN109835066A (zh) * 2017-11-28 2019-06-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11497450A (zh) * 2019-01-31 2020-08-07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罐主体和盖的罐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30331B2 (ja) * 2014-01-14 2018-05-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液体噴射システム、液体噴射装置
JP1543767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3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4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4002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1543768S (zh) * 2015-04-24 2016-02-15
JP6696142B2 (ja) * 2015-10-06 2020-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システム、通気ユニット、液体供給装置
JP2017077652A (ja) * 2015-10-20 2017-04-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タンク、タンクユニット、液体噴射システム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711018B2 (ja) * 2016-02-29 2020-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供給装置
JP6819070B2 (ja) * 2016-03-31 2021-01-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タンク
US10981390B2 (en) 2016-06-28 2021-04-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injection apparatus
JP6930104B2 (ja) 2016-12-28 2021-09-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6897098B2 (ja) 2016-12-28 2021-06-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セット、及びシステム
JP7019948B2 (ja) 2016-12-28 2022-02-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JP6922219B2 (ja) 2016-12-28 2021-08-1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流体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システム
AU2017426461B2 (en) * 2017-07-31 2020-12-1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set of printing-fluid cartridges, and system including the printing-fluid cartridge and printing-fluid consuming apparatus
US10421283B2 (en) * 2017-09-06 2019-09-2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Ejection material receiving unit, ejection material eject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flexible member
JP2021187030A (ja) * 2020-05-28 2021-1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収容容器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8471A (zh) * 2000-04-18 2001-10-24 佳能阿泰克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容器和喷墨墨盒
CN1576015A (zh) * 2003-07-29 2005-02-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和墨盒
CN1822957A (zh) * 2003-06-16 2006-08-23 印加数码印刷有限公司 喷墨设备和方法
CN101628506A (zh) * 2008-07-15 2010-01-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JP2011079247A (ja) * 2009-10-08 2011-04-21 Standard Office Supply Co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2336061A (zh) * 2010-07-15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US8336999B2 (en) * 2009-09-02 2012-12-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method
JP2013141809A (ja) * 2012-01-12 2013-07-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JP2013180542A (ja) * 2012-03-05 2013-09-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204547345U (zh) * 2014-01-14 2015-08-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5624A (ja) * 2002-01-11 2003-07-22 Seiko Epson Corp プリンタ、プリンタ用インクタンク及びインク残量の表示方法
BR112012005682A2 (pt) 2010-07-15 2016-02-23 Seiko Epson Corp recipiente de líquido e sistema de ejeção de líquido
JP2013086487A (ja) * 2011-10-21 2013-05-13 Ricoh Co Ltd 液体収納容器、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8471A (zh) * 2000-04-18 2001-10-24 佳能阿泰克股份有限公司 墨水容器和喷墨墨盒
CN1822957A (zh) * 2003-06-16 2006-08-23 印加数码印刷有限公司 喷墨设备和方法
CN1576015A (zh) * 2003-07-29 2005-02-09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设备和墨盒
CN101628506A (zh) * 2008-07-15 2010-01-2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供应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US8336999B2 (en) * 2009-09-02 2012-12-2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Liquid supply method
JP2011079247A (ja) * 2009-10-08 2011-04-21 Standard Office Supply Co Ltd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102336061A (zh) * 2010-07-15 2012-02-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纳容器和液体喷射系统
JP2013141809A (ja) * 2012-01-12 2013-07-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容器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JP2013180542A (ja) * 2012-03-05 2013-09-1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204547345U (zh) * 2014-01-14 2015-08-12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09752A (zh) * 2015-12-24 2017-08-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打印机
CN107443915A (zh) * 2016-03-31 2017-12-08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
CN113211993A (zh) * 2016-03-31 2021-08-06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液体消耗装置
CN109835066A (zh) * 2017-11-28 2019-06-0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11497450A (zh) * 2019-01-31 2020-08-07 理想科学工业株式会社 具备罐主体和盖的罐
US11141984B2 (en) 2019-01-31 2021-10-12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Tank with tank main body and l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30331B2 (ja) 2018-05-30
JP2015131433A (ja) 2015-07-23
US9511592B2 (en) 2016-12-06
CN104772991B (zh) 2017-08-04
US20150197097A1 (en) 2015-07-16
EP3095605A1 (en) 2016-11-23
TW201536579A (zh) 2015-10-01
BR112016016210A2 (pt) 2017-08-08
TWI649214B (zh) 2019-02-01
EP3095605A4 (en) 2018-03-07
KR101946127B1 (ko) 2019-02-08
KR20160096168A (ko) 2016-08-12
WO2015107594A1 (ja) 2015-07-23
CN204547345U (zh) 2015-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7345U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N204398529U (zh)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4398531U (zh) 液体收容容器及液体喷射装置
CN204296205U (zh) 液体容纳容器
CN203937333U (zh) 液体喷射装置、罐
CN204398530U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喷射装置
CN105050816A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TWI583566B (zh)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ng device
CN103660587A (zh) 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
US9908352B2 (en) Liquid ejection system, ventilation unit, liquid supply apparatus
US20170028735A1 (en) Liquid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104582975A (zh) 液体收容容器、液体收容容器单元、液体喷射系统、液体喷射装置
CN107031193B (zh) 液体收容体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5667094A (zh) 保护部件、液体供应单元的套件
JP2018001444A (ja) 液体容器、液体噴射装置
CN103660593B (zh) 液体容纳容器的制造方法、液体容纳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0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1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