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55066A -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55066A
CN104755066A CN201380056645.0A CN201380056645A CN104755066A CN 104755066 A CN104755066 A CN 104755066A CN 201380056645 A CN201380056645 A CN 201380056645A CN 104755066 A CN104755066 A CN 1047550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se
hair dye
blister
group
dye compos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664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55066B (zh
Inventor
金山慎也
加藤晴子
大东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y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y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26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5895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25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421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1918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4047171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yu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y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040435.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7266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47550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50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550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550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8/04Dispersions; Emulsions
    • A61K8/046Aerosols; Foa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0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19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inorganic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5/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hair
    • A61Q5/10Preparations for permanently dyeing the hai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2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ion as a whole
    • A61K2800/22Gas releasing
    • A61K2800/222Effervesc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40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functional or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articular ingredients
    • A61K2800/42Colour properties
    • A61K2800/43Pigments; Dyes
    • A61K2800/432Direct dyes
    • A61K2800/4322Direct dyes in preparations for temporarily coloring the hair further containing an oxidizing agent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rd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将包含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的各溶剂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后混合,且喷出时的第1剂泡比重(f1)与第2剂泡比重(f2)之比f2/f1在1.1~3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可抑制氨等碱剂刺激性异味,确保使用时以泡状喷出的第1剂与第2剂的混合性,并能够维持良好染发性能。

Description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具体来说,是一种将含有配入了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与配入了氧化剂的第2剂的各类溶剂在使用时从喷雾容器中喷出后混合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用语定义〕
1)“氧化染发剂”是指,由含有碱剂与染料成分(氧化染料中间体及耦合剂)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构成的染发剂。
2)氧化染发剂中,碱剂可使毛发膨润,同时氧化剂可分解毛发的黑色素(使毛发脱色),两者同时作用,使染料成分在毛发内部进行氧化聚合(染发)。因此,氧化染发剂的“染发效力”、“染发性能”等均表示上述染发的意思。
3)“氧化染发剂”或“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则是指以泡状喷出之前的状态,该状态的第1剂与第2剂也被称为“原液”。另外,“泡状氧化染发剂”或“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是指使用喷雾容器喷出的状态。
4)“毛发”的含义并无特别限定,指以包括脸部在内的头部毛发为宜,指包括人脸部在内的头部毛发则更佳,而指人头部内脸部以外部分的头发则最佳。
5)泡状氧化染发剂的泡状第1剂、第2剂的“喷出后混合”是指将各溶剂“喷出后用手指等来均匀混合”。同时,喷雾容器包括泡状第1剂、第2剂分别从不同的喷出口喷出的类型,以及从同一喷出口一同喷出的类型(该类型的第1剂与第2剂在喷出时已一定程度进行了混合),但上述“喷出”包括这两种类型喷雾容器的喷出动作。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人所知的是,以使用LPG等喷剂将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以泡状喷出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这类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是在喷出该组合物的各溶剂的同时从喷雾容器中以泡状形式喷出来使用的。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有以各溶剂作为原液与喷剂混合,装入喷雾容器中的类型,以及在拥有内袋的喷雾容器中,将各溶剂与喷剂(发泡用)装入内袋中,内袋外侧装入喷剂(挤出用)的类型等。
一般而言,由于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在使用时只需按下喷雾容器按钮便可以泡状形式喷出,因此与液状或奶油状等的剂型相比操作更简便。同时还有可以将所需剂量分成数次使用的优点。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由含有碱剂与染料成分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构成。包含有第1剂与第2剂的各溶剂分别装在喷雾容器中,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后混合。作为上述碱剂,其代表例有氨或铵盐,而作为上述氧化剂,其代表例有过氧化氢。
这类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配入有显示特定HLB值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从而实现良好的泡沫状态与染发效力的喷雾式泡沫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降低第1剂中的氨配入量,或以氨以外的例如三乙醇胺作为碱剂混入第1剂中形成的二剂式泡状染发剂组合物。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将表面活性剂、高级直链醇,以及高级支链醇与拥有支链的碳氢化合物的至少一种配入第1剂或第2剂中,且25℃时的泡比重设置为0.02~0.30的泡沫状染发剂组合物。该泡沫状染发剂组合物可抑制滴液,同时能够进行均匀染发与脱色。
另外,如下述专利文献4的记载所述,一种抑制了刺激性异味,使染发或脱色处理后的毛发手感良好,提高了在低温条件下泡形成性的喷雾式泡沫状染发脱色剂组合物也为人所知。另外,专利文献4中的喷雾式泡沫状染发脱色剂组合物,是将特定表面活性剂以及特定碱成分作为必要成分,使其得到有利效果的。
此外,包括下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喷雾容器在内,各类喷雾容器均为人所熟知。下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的喷雾容器具备同时混合喷出功能,结构中包括2个罐体与头部,而配入有碱剂的第1剂及配入有氧化剂的第2剂与喷剂分别装入不同的罐中。通过按压喷雾容器的操作杆30d后,喷出部30c将会与外部连通,第1剂与第2剂从各自的罐30f分别经过杆部30j、连通孔30l,到达混合通道30m,进行混合后,以泡状剂型从喷出部30c喷出。
同时,还有将可溶类溶剂作为多个剂型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的各溶剂原液,但这样容易使染发效力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11-1399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2-28465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3-07324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10-280580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2-2846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第1课题)
然而,氨或铵盐在作为氧化染发剂用碱剂时虽可实现较好的染发效力,但氨的挥发性会导致产生令人不适的刺激性异味等问题,同时,氧化染发剂为喷雾式的泡状氧化染发剂时,这样的刺激性异味将会更加强烈。
例如专利文献1中的喷雾式泡沫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虽然可实现如上所述的良好泡沫状态与染发效力,然而其是含有氨的碱剂,因此在降低刺激性异味方面尚需改善。专利文献2中的二剂式泡状染发剂组合物中通过降低氨的配入量,或通过配入氨以外的碱剂可降低刺激性异味,然而染发效力与毛发光亮度相对会降低等问题尚需改善。专利文献3中的泡沫状染发剂组合物中将氨等作为碱剂使用,保证了毛发脱色(提高毛发光亮度)效果,同时对泡比重进行了规定,然而该泡比重是从防止滴液的角度出发进行规定的,而未对降低刺激性异味的关系进行研究。
本发明目的在于,在维持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良好染发性能的同时抑制氨的刺激性异味。同时,对于在使用时将第1剂与第2剂以泡状喷出混合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来说,泡状的第1剂与第2剂的良好混合性对于实现良好的染发性能也至关重要。
本发明以以下问题作为应解决的第1课题:对于由含有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构成,并在使用时与第2剂一同以泡状喷出混合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抑制其氨的刺激性异味,且保证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并混合的第1剂与第2剂的良好混合性,并维持染发性能。
在解决抑制氨刺激性异味的技术性课题时,以往会采用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降低氨的配入量或以三乙醇胺等碱剂取代氨的方法,但这些方法会有牺牲染发效力及毛发光亮度的问题。
本申请发明人在寻求解决上述技术性课题的过程中,从极其新颖的角度出发,对第1剂、第2剂在喷出时的泡比重(泡的大小)与氨的刺激性异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同时,在以此角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得出了以下新认知。本申请的第1发明群就是基于以上新认知完成的。
(前提)若泡状喷出物的泡比重较小(泡沫大)则泡沫容易破裂是一般技术常识。因此在泡状氧化染发剂中,含有氨的泡状第1剂的泡沫越大,则因泡沫破裂而释放出的氨刺激性异味会越强。
(认知1)但在本申请发明人的实验中,将泡状第1剂的泡比重降低(泡沫变大),使其比泡状第2剂更小时可有效抑制氨的刺激性异味,相反,如末尾表5中的比较例1所示,将泡状第1剂的泡比重增大(泡沫变小),使其比泡状第2剂更大时则无法抑制氨的刺激性异味,这样的结果从以往的技术常识中是无法预测到的。
(认知2)在上述比较例1中,泡状第1剂、泡状第2剂两者泡比重的绝对值均设置为较小水平(泡沫较大),因此上述“认知1”的原因可能是“泡状第1剂的泡比重绝对值较小(泡沫较大),因此无法得到现有技术常识中抑制氨刺激性异味的效果,因而与泡状第2剂之间的泡比重(泡沫大小)的不同无关”。同时,在对“泡状第1剂比第2剂的泡比重更大(泡沫小),且泡状第1剂、泡状第2剂的泡比重绝对值均较大(泡沫小)”的比较例进行验证时,最终未能抑制氨的刺激性异味。该比较例未列示在末尾的表格中。
(认知3)得到上述实验结果的原因尚未完全辨明,但能够得到如下述推测1与推测2所示的合理性推测。
推测1:首先,在实施例的实验中,泡比重较小(泡沫大)的泡状第1剂泡沫在破裂时容易释放氨,但实际破裂的泡沫仅为一部分,而未破裂的大部分泡沫因其大小的原因,将氨有效地包裹并封入其中。同时,从部分破裂泡沫中释放出的氨被泡比重较大(泡沫小)而难以破裂的泡状第2剂的泡沫迅速吸收,因此从结果来看,氨的刺激性异味得到了有效抑制。
推测2:另一方面,在比较例的实验中,泡比重较大(泡沫小)的泡状第1剂泡沫难以破裂,相反由于泡沫小而导致无法良好地包裹封入氨中,因此出现了与推测1不同的现象,从而发生了氨的挥发。氨的挥发效果与有无泡沫破裂无关,在第1剂的所有泡沫中均无法回避。因此,从第1剂所有泡沫中挥发的氨虽然被泡状第2剂的泡沫吸收,但此时由于第2剂的泡沫相对较大而容易破裂,因此从结果来看,氨被释放,从而无法有效抑制氨的刺激性异味。
(认知4)若泡状氧化染发剂的泡沫较小,则将其涂抹在毛发上时将难以摊开,从而难以涂抹均匀,同时也会导致从手指或毛发上滑落等操作性问题。若第1剂的泡沫较大,则与第2剂的泡沫混合后,整体泡沫将会变大,因此具有能改善操作性的优点。
(认知5)此外,第1剂与第2剂的泡比重(泡沫大小)相差过大时,两者将难以均匀混合,从而会降低氧化染发剂的染发效力。
(第2课题)
本申请发明人在继续进行研究时意外发现,通过将含有C14以下(碳数为C14以下)的高级醇的溶剂与含有C16以上高级醇的溶剂组合使用,能够改善泡沫质量,同时提高染发效力。此外,还发现将该类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溶剂作为乳化物,使用时通过喷雾容器将成为该乳化物形态的各溶剂以泡状喷出更好。喷出的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泡沫富有弹力,且染发效力优异。富有弹力的泡沫能够在涂抹时防止滴落,从而其操作性得到提高。
因此,把提供优异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作为应解决的第2课题。
(第3课题)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保存过程中,乳化物等剂型的稳定性十分重要。为发挥其可分数次使用的优点,提高其稳定性尤显重要。配入氧化染料后容易使乳化物的稳定性降低,因此尚需对乳化物的稳定性进行改善。
乳化物的稳定性在帮助喷出细腻泡沫方面也十分重要。若第1剂与第2剂均能喷出细腻泡沫,则混合物也会变得细腻,从而能够提高操作性。另一方面,若第1剂或第2剂泡沫粗大,则混合物的泡沫也会粗大,从而会使操作性降低。
一般情况下,碳数较多的高级醇虽然能够提高染发效力,但其会使泡沫变粗大。因此,即使配入了碳数较多的高级醇后,有时也会降低操作性,从而无法达到良好的染发效果。同时,虽然碳数较少的高级醇能够使泡沫更加细腻,但会降低染发效力。因此,兼顾细腻泡沫与高染发效力对于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而言十分重要。
在上述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6及实施例8等中记载了配入有C20以上的高级醇(山嵛醇)与C18以下的高级醇(己基癸醇)的泡沫状染发剂组合物。但其在乳化物稳定性方面尚需改善。上述专利文献3的实施例6及实施例8与本申请提出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的(A)剂相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之间的质量比存在差异。
上述专利文献4的实施例中公开了配入了C18以下的高级醇(1-十六烷醇、异十八烷醇)的喷雾式泡沫染发脱色剂组合物。但其在染发效力方面尚需改善。
本申请发明人通过反复专心研究后发现,将通过并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20以上高级醇以及C18以下高级醇,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的质量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溶剂添加至成分中后得到了乳化物稳定性优异、泡沫细腻且染发效力优异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因此,把提供拥有优异乳化物稳定性、染发效力及泡沫质量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作为应解决的第3课题。
发明内容
〔第1发明群〕
(第1发明)
用于解决第1课题的第1发明的构成是,一种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将包含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的各溶剂,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后混合,且喷出时的所述第1剂泡比重(f1)与第2剂泡比重(f2)之比f2/f1在1.1~3范围内。
“泡比重”是指,将泡状喷出的第1剂或第2剂在一定温度(25℃为宜)下的重量(克)除以体积(ml)后得到的数值。泡比重的测定方法无特别限定,只需准确测定即可。例如,若使用将第1剂与第2剂从不同喷出口以泡状喷出方式的喷雾容器,则可方便地将一定温度下以泡状喷出的第1剂或第2剂进行分离。此后立即(开始消泡前)将泡状第1剂或第2剂装满已知容积与重量的广口容器进行称取,可得到泡沫的体积值(ml)。其次,测定该容器重量后减去已知的容器自身重量便可得到泡沫重量值(克)。由此便可得到准确的泡比重。若有可直接测量比重的比重计对泡比重进行测定时,也可使用比重计。
(第2发明)
用于解决第1课题的第2发明的构成是,在上述第1发明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第1剂及第2剂含有更多的高级醇,第1剂中的高级醇含量(a1)与第2剂中高级醇的含量(a2)之比a2/a1为0.5~2.0范围内。
〔第2发明群〕
(第3发明)
用于解决第2课题的第3发明的构成是,一种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在使用时将多个溶剂喷出并混合,所述多个溶剂是指含有配入了C16以上高级醇的乳化物a剂与配入了C14以下高级醇的乳化物b剂。
(第4发明)
用于解决上述第2课题的第4发明的构成是,在第3发明记载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在上述b剂中还配入有C16以上高级醇。
(第5发明)
用于解决第2课题的第5发明的构成是,在第4发明记载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在上述b剂中的C16以上高级醇与C14以下高级醇的质量比为,C16以上高级醇/C14以下高级醇=3~20。
(第6发明)
用于解决第2课题的第6发明的构成是,在第3发明~第5发明的任意一项发明记载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上述b剂含有表面活性剂,且该b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之间的含量质量为,表面活性剂/高级醇=1以下。
该第6发明中的“高级醇”含有C16以上高级醇以及C14以下高级醇。表面活性剂可以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负离子界面活性剂、正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
〔第3发明群〕
(第7发明)
用于解决第3课题的第7发明的构成是,一种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将多个溶剂在使用时喷出并混合,含有满足下述(A)条件的溶剂。
(A)溶剂为乳化物,配入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20以上高级醇及C18以下高级醇,且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的质量比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醇=1.5~50。
(第8发明)
用于解决第3课题的第8发明的构成为,在第7发明记载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满足上述(A)条件的溶剂的粘度为2000mPa·s以下。
(第9发明)
用于解决第3课题的第9发明的构成为,在第7发明或第8发明记载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在满足上述(A)条件的溶剂中,C20以上高级醇对于所有高级醇的质量比为0.005~0.9。
发明的効果
〔第1发明群的效果〕
第1发明中,喷出时第1剂的泡比重(f1)与第2剂的泡比重(f2)之比f2/f1在1.1~3范围内。即:泡状第1剂的泡比重相对较小(泡沫大),泡状第2剂的泡比重相对较大(泡沫小)。因此,从上述“认知”中所述理由来看,可良好地抑制氨的刺激性异味。此外,由于第1剂的泡沫较大,因此如上述“认知”所述,与第2剂的泡沫混合后,整体泡沫将会变大,因此具有能改善操作性的重要优点。若泡比重之比f2/f1低于1.1时则无法很好地抑制氨的刺激性异味。
另一方面,由于第2剂的泡比重(f2)不超过第1剂泡比重(f1)的3倍,两者泡比重(泡沫大)未相差过大,因此根据上述“认知”,泡状第1剂与第2剂的混合性能够得到保证,因而不会因为混合性变差而导致染发效力变差。若泡比重之比f2/f1超过3,则泡状氧化染发剂的染发效力会变差。
因此,根据第1发明,通过制备满足第1剂的泡比重(f1)与第2剂的泡比重(f2)之比f2/f1在1.1~3范围内的客观指标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能够解决“抑制氨的刺激性异味,且保证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的第1剂与第2剂的良好混合性,并维持良好染发性能”等本发明的课题。
换言之,第1发明是以将包含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的各溶剂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后混合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为前提,将“f2/f1在1.1~3范围内”的指标作为具体且客观的新构成要件,并可根据该构成提供解决本发明课题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发明。
容易满足上述指标,或实际已满足的第1剂与第2剂的组成由后述“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栏以及“实施例”栏提供支持。
但第1发明的本质并非单独的具体组合物示例,而是“满足f2/f1在1.1~3范围内的指标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由于只需分别喷出泡状第1剂与泡状第2剂并确认泡比重后便可确认是否能够制备满足该指标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因此只要是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就能容易实施。
依据第2发明,第1剂及第2剂还含有高级醇,第1剂中的高级醇含量(a1)与第2剂中高级醇的含量(a2)之比a2/a1在0.5~2.0范围内。虽然在一般情况下,高级醇自身对于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粘度调整以及根据粘度调整的泡沫硬度等具有一定作用,但a2/a1在0.5~2.0范围内,即在第1剂与第2剂中高级醇含量均不超过2倍的范围内时,泡状第1剂与第2剂的混合性,乃至泡状氧化染发剂的染发效力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第2发明群的效果〕
第2发明群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泡沫富有弹力,且染发效力优异。
〔第3发明群的效果〕
第3发明群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乳化物稳定性优异,同时可得到细腻泡沫,且染发效力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包括最佳实施方式在内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说明书中,“本发明”指第1发明群~第3发明群的所有发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受以下实施方式所限制。
〔本发明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构成与使用形态)
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如说明书开头“用语定义”中所述。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为多种剂型。剂型可以是2剂型,也可以是3剂型以上的多剂型。其中以2剂型为宜,在通常情况下由含有碱剂及染料成分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构成。
由于需要将配入有碱剂的第1剂与配入有氧化剂的第2剂在使用之前进行混合,因此第1剂与第2剂被分别封装。第1剂与第2剂亦可分别封装于不同的喷雾容器中。通过喷剂的力喷出后,喷剂将会膨胀,形成泡沫。
本发明中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混合物”是指构成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多个溶剂的混合物。本申请披露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是多个溶剂在使用时从喷雾容器中喷出,因此该混合物在多数情况下为泡状。但也有是指适用于毛发之后的泡沫破裂后的混合物的情形。
构成氧化染发剂的各溶剂原液剂型无特别限定,但以水为基材的易起泡的剂型为宜。第1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中的第1剂与第2剂的剂型,只要是液状即可,并无特别限定,比如可以是可溶物(溶液状)、乳化液状、凝胶状等。其中以乳化液状为宜。第2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中,a剂与b剂的剂型为乳化液状。第3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中的第1剂与第2剂的剂型,在满足(A)条件时为乳化液状,若不满足(A)条件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溶液状、乳化液状、凝胶状等液状。但其中以乳化液状为宜。另外,氧化染发剂除了第1剂与第2剂之外,还存在第3剂等时,该第3剂等可以是液状,也可以是粉末状或颗粒状。第3剂等比如可以小包装形式添加在填充有第1剂与第2剂的喷雾容器上。
构成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中配入有适量的LPG(液化石油气)、二甲醚、氮、二氧化碳等众所周知的喷剂。这些喷剂在配入各剂的原液时加入,并可在拥有内袋的喷雾容器中的内袋内侧中装入原液与喷剂(发泡用),内袋外侧装入喷剂(挤出用)。如此使用的喷剂量无特别限定,但含有喷剂的各剂原液中喷剂量的质量百分比可在2~10%范围内。
另外,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的第1剂的喷剂量可多于第2剂。例如,第1剂原液中喷剂量的质量百分比可比第2剂原液中的喷剂多1~2%。
对于成为泡状的第1剂与第2剂的混合比无特别限定,例如第1剂:第2剂的质量混合比可以是1:1,也可以在1:2~2:1左右的范围内进行适当设置。
如上所述的2剂型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第1剂与第2剂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后进行混合,以适用毛发的形态进行使用。具体内容可以以下(1)~(4)的使用形态进行例示。此时,各剂的泡状喷出物在喷出后用手指等进行良好混合后,用手、刷子、梳子等取用涂在毛发上为宜,但各剂的泡状喷出物直接涂抹于毛发上后进行混合亦可。涂抹对象可以是头发等全部毛发,也可以是部分毛发。
(1)将各剂分别以泡状从喷雾容器中喷出、混合后涂抹于毛发上。
(2)将各剂分别以泡状从喷雾容器中喷出,在涂抹于毛发上后进行混合。
(3)各剂从喷雾容器的单一喷出口喷出,将其进一步混合均匀后涂抹于毛发上。
(4)在喷雾容器内或头部中将多个溶剂进行混合,并将该混合物从喷雾容器中喷出后,涂抹于毛发上。
喷出的各剂或混合物以用手或刷子取用后,或直接涂抹于毛发上为宜。若用手取用时,以带上手套取用为宜。泡沫的涂抹范围可以是整体毛发,也可以是特定的部分毛发。
如上所述,本发明还披露了使用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染发方法。
〔第1发明群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实施方式〕
(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泡比重)
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第1剂与第2剂以泡状从喷雾容器中喷出时,第1剂的泡比重(f1)与第2剂的泡比重(f2)之比f2/f1在1.1~3的范围内。以此为前提,第1剂的泡比重(f1)以在0.03~0.2的范围内为宜,而第2剂的泡比重(f2)则以在0.06~0.4的范围内为宜。
(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构成示例)
(1)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具体构成示例如下所示:一种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将包含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的各溶剂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后混合,且喷出时的所述第1剂泡比重(f1)与第2剂泡比重(f2)之比f2/f1在1.1~3范围内。该泡比重之比f2/f1在1.3~2.8范围内则更佳。
(2)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其他具体构成示例如下所示:一种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将包含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的各溶剂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后混合,且含有水、表面活性剂以及喷剂,并在喷出时的所述第1剂泡比重(f1)与第2剂泡比重(f2)之比f2/f1在1.1~3范围内。该泡比重之比f2/f1在1.3~2.8范围内则更佳。
(3)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另一类其他具体构成示例如下所示:一种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将包含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的各溶剂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后混合,且含有水、表面活性剂、喷剂以及高级醇,并在喷出时的所述第1剂泡比重(f1)与第2剂泡比重(f2)之比f2/f1在1.1~3范围内。该泡比重之比f2/f1在1.3~2.8范围内则更佳。
(4)在上述构成示例(3)中,若第1剂及第2剂含有高级醇,第1剂中的高级醇含量(a1)与第2剂中高级醇的含量(a2)之比a2/a1在0.5~2.0的范围内则更佳。
(5)此外,在上述构成示例(3)中,表面活性剂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烷基的碳数在14以下的聚氧乙烯(以下成为“POE”)烷基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4)为宜。同时,若同时含有此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烷基碳数在16以上的POE烷基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6)则更佳,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第1剂中的含量与在第2剂中的含量相比在1.1倍以上为宜,在1.5~4倍则更佳。
(6)此外,在上述构成示例(3)中除了作为表面活性剂使用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外,若同时含有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特别是烷基的碳数在12以上的烷基三甲铵的正离子表面活性剂则更佳。
〔第2发明群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实施方式〕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含有配入了C16以上高级醇的乳化物a剂与配入了C14以下高级醇的乳化物b剂。a剂与b剂可以是多个剂型的氧化染发剂中的第1剂、第2剂或第3剂等任意一种溶剂,但以a剂与b剂分别为“配入有碱剂的第1剂”及“配入有氧化剂的第2剂”为宜。
若b剂中再配入C16以上高级醇则更佳。此时,b剂中的C16以上高级醇含量C(16)与C14以下高级醇含量C(14)的质量比C(16)/C(14)在3~20为宜。此外,b剂中表面活性剂含量与高级醇含量的质量比以表面活性剂/高级醇=1以下为宜。
〔第3发明群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实施方式〕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由多个剂型构成,其中的至少一个溶剂满足下述(A)的条件。以下满足(A)条件的溶剂称为(A)剂。(A)剂以含有碱剂的第1剂为宜。多个剂型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的2种以上溶剂可以为(A)剂,此时若第1剂与第2剂为(A)剂则更佳。
(A)溶剂为乳化物,配入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20以上高级醇及C18以下高级醇,且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的质量比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醇=1.5~50。
(A)剂的粘度在2000mPa·s以下为宜。(A)剂的粘度测定方法无特别限定,上述“2000mPa·s以下”的粘度值判断标准是在25℃环境下使用B型粘度计,并以2号转子在1分钟、12rpm/min的测定条件下计算出的粘度值。B型粘度计的具体示例比如有BL型粘度计VISCOMETER(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
此外,以(A)剂含有高级醇,且C20以上高级醇含量对于所有高级醇含量的质量比在0.005~0.9为宜。
〔本发明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必要或主要成分〕
一般情况下,在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第1剂中碱剂及染料成分为必要成分,而第2剂中氧化剂为必要成分。此外,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溶剂中,水实际上是必要成分。
(碱剂)
氧化染发剂的第1剂中含有碱剂。第1剂中的碱剂含量无特别限定,但质量百分比以0.5~20的范围为宜。含有碱剂的第1剂的pH以8~12为宜。第1发明群中,第1剂含有从氨或铵盐中选择的1种以上的碱剂,但其中也可以同时含有除此之外的下述碱剂。
作为碱剂,比如说可以列举有,氨、铵盐、三乙醇胺、有机胺类(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胍等)、无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铵、碳酸氢铵等)、碱基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等)及含有以上物质的盐类等。作为三乙醇胺的具体例可以列举有,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3-氨基-1-丙醇、1-氨基-2-丙醇、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2-氨基-2-甲基-1,3-丙二醇、2-氨基-2-甲基-1-丙醇、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等。可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
作为第1发明群中第1剂含有的铵盐,以碳酸铵、碳酸氢铵、重碳酸铵、硫酸铵、磷酸铵、硝酸铵等无机酸铵盐,或柠檬酸铵、醋酸铵、草酸铵、酒石酸铵等有机酸铵盐为宜。
(染料成分)
氧化染发剂的第1剂中含有染料成分。第1剂中染料成分含量可进行适当设置。染料成分由氧化染料及/或直接染料构成,氧化染料可由氧化染料中间体构成,或可由氧化染料中间体及耦合剂构成。染料成分中亦可含有黑色素前体等。
氧化染料是能够通过由氧化剂氧化聚合进行生色的化合物。作为氧化染料,可具体列举有,苯二胺及其衍生物、苯酚衍生物、氨基苯酚及其衍生物、二苯胺及其衍生物、吡啶衍生物、嘧啶衍生物、吡唑衍生物、四氢吡咯衍生物、甲苯衍生物、吲哚衍生物、吡咯衍生物以及咪唑衍生物等。氧化染料的配入量无特别限定,但其质量百分比以0.01~7为宜。
更加具体来说,比如作为氧化染料中间体可列举有,苯二胺类(但间苯二胺除外)、氨基苯酚类(但间氨基苯酚、2,4-二氨基酚二盐酸盐以及甲基对氨基苯酚除外)、2,4/2,6-二氨基甲苯类(但3,4-二氨基甲苯以及2,4-二氨基甲苯除外)、二苯胺类、二氨基二苯胺类、2-苯基苯二胺类類、二氨基吡啶类(但2,6-二氨基吡啶除外)等。
作为耦合剂可列举有,间苯二酚、邻苯三酚、邻苯二酚、间氨基苯酚、间苯二胺、2,4-二氨基酚二盐酸盐、1,2,4-苯三酚、3,4-二氨基甲苯、2,4-二氨基甲苯、1,4-苯二酚、a-萘酚、2,6-二氨基吡啶、1,5-二羟基萘、4-氨基-2-羟基甲苯、甲基对氨基苯酚、1,2-亚乙二次氮四丙醇与环氧乙烷和甲基环氧丙烷的聚合物、没食子酸、间双没食子酸、没食子酸乙酯、没食子酸甲酯、没食子酸丙酯、五倍子、5-[(2-羟乙基)-氨基]-2-甲苯酚(5-(2-hydroxyethylamino)-2-methylphenol)等。
上述氧化染料概念包括能够通过由氧化剂氧化聚合进行生色的化合物。例如有上述各化合物的酸加成盐。其中以有机酸的加成盐、无机酸的加成盐为宜。
作为直接染料有酸性染料、碱基性染料、天然染料、硝基染料,分散染料等。这些直接染料可单独配入,亦可组合后配入。
上述酸性染料有红色2号、红色3号、红色102号、红色104号之(1)、红色105号之(1)、红色106号、红色227号、红色230号之(1)、黄色4号、黄色5号、黄色202号之(1)、黄色202号之(2)、黄色203号、橙色205号、橙色207号、橙色402号、绿色3号、绿色204号、绿色401号、紫色401号、蓝色1号、蓝色2号、蓝色202号、褐色201号、黑色401号等。
上述碱基染料有Basic Blue 3、Basic Blue 6、Basic Blue 7、Basic Blue9、Basic Blue 26、Basic Blue 41、Basic Blue 47、Basic Blue99、Basic Brown4、Basic Brown 16、Basic Brown 17、Basic Green 1、Basic Green 4、BasicOrange 1、Basic Orange 2、Basic Orange 31、Basic Red 1、Basic Red 2、Basic Red 22、Basic Red 46、Basic Red 51、Basic Red76、Basic Red 118、Basic Violet 1、Basic Violet 3、Basic Violet 4、Basic Violet 10、BasicViolet11:1、Basic Violet 14、Basic Violet 16、Basic Yellow 11、BasicYellow 28、Basic Yellow 57、Basic Yellow 87等。
上述天然染料有栀子色素、姜黄色素、胭脂树橙色素、叶绿素铜钠盐、辣椒红、虫胶色素等。
上述硝基染料有4-硝基邻苯二胺、2-硝基-1,4-苯二胺、2-氨基-4-硝基苯酚、2-氨基-5-硝基苯酚、苦氨酸、苦味酸及以上物质盐类、HC Blue No.2、HC Blue No.5、HC Blue No.6、HC Blue No.9、HC Blue No.10、HC Blue No.11、HC Blue No.12、HC Blue No.13、HC Orange No.1、HC Orange No.2、HC OrangeNo.3、HC Red No.1、HC Red No.3、HC Red No.7、HC Red No.10、HC Red No.11、HC Red No.13、HC Red No.14、HC Violet No.1、HC Violet No.2、HC YellowNo.2、HC Yellow No.4、HC Yellow No.5、HC Yellow No.6、HC Yellow No.9、HC Yellow No.10、HC Yellow No.11、HC Yellow No.12、HC Yellow No.13、HC Yellow No.14、HC Yellow No.15等。
上述分散染料有Disperse Black 9、Disperse Blue 1、Disperse Blue 3、Disperse Blue 7、Disperse Brown 4、Disperse Orange 3、Disperse Red 11、Disperse Red 15、Disperse Red 17、Disperse Violet 1、Disperse Violet4、Disperse Violet 15等。
(氧化剂)
氧化染发剂的第2剂中含有氧化剂。氧化剂的具体示例为过氧化氢、过氧化脲、过氧化密胺、过碳酸钠、过碳酸钾、过硼酸钠、过硼酸钾、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镁、过氧化钡、过氧化钙、过氧化锶、硫酸盐的过氧化氢附加物、磷酸盐的过氧化氢附加物、焦磷酸盐的过氧化氢附加物等。这些氧化剂可单独配入,亦可将2种以上组合后配入。这些氧化剂中,出于拥有优秀黑色素脱色力考虑,使用过氧化氢为宜。
第2剂中的氧化剂含量无特别限定,但质量百分比在0.1~15%的范围内为宜。同时,配入了氧化剂的第2剂的pH以1~5为宜。
(水)
水是用于将构成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中其他各成分进行分散的基材,同时也是使各剂变为泡状的必要成分。各剂中水配入量的质量百分比在30~90%的范围内为宜。
(表面活性剂)
第1发明群氧化染发剂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
第1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为宜。表面活性剂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正离子表面活性剂、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其中以含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正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宜,同时并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宜。
作为正离子表面活性剂,无特别限定,但从提高起泡性角度来看,以烷基碳数在16以下的烷基三甲铵及其盐类为宜。具体示例有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以及以上物质的盐类。正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碳数在16以下的烷基为饱和状态为宜,同时以直链型为宜,此外,通过卤元素或羟基进行修改亦可。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的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无特别限定,但在第1剂中以质量百分比在0.01~6%的范围内为宜,在第2剤中以质量百分比在0.01~6%的范围内为宜。
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无特别限定,但从提高起泡性角度来看,以烷基碳数在14以下的POE烷基醚为宜。具体示例有POE(10)月桂基醚、POE(30)月桂基醚等POE月桂基醚、POE肉豆蔻醇醚等。另外,烷基碳数在16以上的POE烷基醚亦可,具体示例有POE(10)鲸蜡基醚、POE(30)鲸蜡基醚等POE鲸蜡基醚、POE十八烷基醚、POE山嵛醚等。上述聚氧乙烯的聚合数在2~50的范围内为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碳数在14以下的烷基为饱和状态为宜,同时以直链型为宜。
作为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有烷基醚硫酸盐、烷基硫酸盐、链烯基乙醚硫酸盐、链烯基硫酸盐、烯属磺酸酯、烷基磺酸盐、烷基或链烯基乙醚羧酸盐、α-磺基脂肪酸盐、N-氨酰酸型表面活性剂、磷酸单酯或二酯型表面活性剂、磺基琥珀酸酯。可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这些表面活性剂的负离子基的抗衡离子例如有钠离子、钾离子、三乙醇胺。
作为烷基硫酸盐,有十二烷基硫酸钠、正十六烷基硫酸钠等。作为磺基琥珀酸酯,有月桂醇磺基琥珀酸酯二钠、月桂醇聚氧乙烯硫酸盐。
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有羰基甜菜碱型、酰胺甜菜碱型、磺基甜菜碱型、羟基磺酸甜菜碱型、酰胺磺基甜菜碱型、磷酸甜菜碱型、咪唑啉型、烷基甜菜碱型、烷基酰胺甜菜碱型、氨基酸类两性表面活性剂型、氧化胺型,可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其中以烷基甜菜碱型、酰胺甜菜碱型、烷基酰胺甜菜碱型、咪唑啉型为宜。
具体地说,有烷基羧甲基羟乙基咪唑啉甜菜碱、2-烷基-N-羧甲基-N-羟乙基咪唑啉甜菜碱、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月桂基甜菜碱、十一碳烯酰基-羧基甲氧基乙基羧甲基咪唑鎓甜菜碱钠、十一烷基羟乙基咪唑啉甜菜碱钠、十一烷基-N-羟乙基-N-羧甲基咪唑啉甜菜碱、盐酸烷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硬脂基二羟乙基甜菜碱、硬脂基二甲基甘氨酸甜菜碱、硬脂基二甲基甜菜碱钠溶液、双(硬脂基-N-羟乙基咪唑啉)氯乙酸错合物、椰子油烷基-N-羧乙基-N-羟乙基咪唑啉甜菜碱钠、椰子油烷基-N-羧基乙氧基-N-羧乙基咪唑啉氢氧化二钠、椰子油烷基-N-羧基甲氧基乙基-N-羧乙基咪唑啉氢氧化二钠、椰子油烷基-N-羧基甲氧基乙基-N-羧乙基咪唑啉十二烷基硫酸二钠、椰子油烷基甜菜碱、椰子油脂肪酸酰胺丙基甜菜碱、椰子油脂肪酸-N-羧基甲氧基乙基-N-羧乙基咪唑啉甜菜碱钠、月桂基丙氨酸三乙醇胺、β-月桂基丙氨酸钠、月桂基N-羧基甲氧基乙基-N-羧甲基咪唑啉癸酰基肌氨酸二钠、月桂基二氨基乙基甘氨酸、月桂酸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酰胺丙基二甲基甘氨酸等。其中以月桂基二甲基甜菜碱、椰子油脂肪酸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酸酰胺丙基二甲基甘氨酸、烷基羧甲基羟乙基咪唑啉甜菜碱为宜。
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无特别限定,但在第1剂中以质量百分比在0.5~10%的范围内为宜,在第2剤中则以质量百分比在0.3~5%的范围内为宜。
构成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中表面活性剂的合计含量无特别限定,但在第1剂中的质量百分比可为0.5~10%左右,第2剂中的质量百分比可为0.3~5%。第1剂的表面活性剂量大于第2剂的表面活性剂量时,则可较容易使第1剂的泡比重相对变小。
同时,负离子表面活性剂起泡性方面良好,具体有POE十二烷基硫酸钠。此外,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有月桂基甜菜碱等。
第2发明群氧化染发剂中含有的表面活性剂
第2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以含有表面活性剂为宜。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正离子表面活性剂、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可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在后述具体实施例中亦同。其中,从提高粘度稳定性角度来看,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合为宜,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组合为更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是正离子表面活性剂、负离子界面活性剂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
正离子表面活性剂拥有,可带有取代基的烃基与氮原子相结合的基本结构。该取代基亦可相互结合形成环结构。通常情况下,该氮原子为4级。该4级氮原子为正离子性,通常情况下存在抗衡离子。该抗衡离子可以是氯化物离子、溴化物离子、碘化物离子、烷基硫酸离子、糖精。所述烃基可以是直链型,亦可以是支链型。
作为正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有烷基三甲基铵盐、链烯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二链烯基二甲基铵盐、烷醇基酰胺丙基二甲胺、烷基吡啶盐、苯甲烃铵盐。
具体地说,可列举有西曲氯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硬脂基三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山嵛基三甲基氯化铵、三甲基十八烷基氯化铵、椰油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八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月桂基三甲基溴化铵、硬脂基月桂基二甲基氯化铵、联十六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椰油基二甲基氯化铵、γ-氨基葡萄糖丙基二甲基羟乙基氯化铵、二(聚氧乙烯)油烯基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乙基氯化铵、二(羟乙基)甲基辛基氯化铵、三(聚氧乙烯)硬脂基氯化铵、塩化聚氧丙烯甲基二乙基氯化铵、月桂基二甲基(乙基苄基)氯化铵、山嵛酸氨基丙基-N,N-二甲基-N-(2,3-二羟基丙基)氯化铵、牛脂二甲基三甲基氨根丙基二氯化铵、苯扎氯铵。
作为正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在前面第1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表面活性剂中所列举的正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宜。
而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以在前面第1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表面活性剂中所列举的、烷基碳数在14以下的POE烷基醚,或烷基碳数在16以上的POE烷基醚为宜。同时使用烷基碳数在14以下的POE烷基醚与烷基碳数在16以上的POE烷基醚则更佳。烷基碳数在16以上的POE烷基醚有POE鲸蜡基醚、POE油基醚、POE十八烷基醚、POE异硬脂基醚、POE山嵛醚等。可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该聚氧乙烯的聚合数在2~50为宜。碳数在16以上的烷基为饱和状态为宜,同时以直链型为宜。
将上述烷基碳数在14以下的POE烷基醚(前者)与烷基碳数在16以上的POE烷基醚(后者)同时使用时,两者含量质量比[前者/后者]=0.1~7为宜。在0.5~3则更佳。该比例在此范围内则能够提高起泡性。
有关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前面第1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表面活性剂中所述。
对构成含有所述1剂与2剂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表面活性剂的配入量无特别限制,但以质量百分比在0.1~6%为宜,达到0.5~5%则更佳。同时,混合物中的表面活性剂配入量以质量百分比在0.1~6%为宜,达到0.5~5%则更佳。
第3发明群氧化染发剂种含有的表面活性剂
第3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A)剂含有作为必要成分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同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以含有其他表面活性剂为宜。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聚氧化烯附加型、糖附加型、甘油附加型、链烷醇酰胺附加型。可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入量以以质量百分比在0.1~10%为宜,达到0.5~5%则更佳。
作为聚氧化烯附加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有聚氧化烯烷基醚、聚氧化烯链烯基乙醚、聚氧化烯聚氧丙烯烷基醚等醚类以及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等酯类。作为糖附加刑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有烷基聚葡萄糖苷等糖醚类、脂肪酸糖酯、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等糖脂类、脂肪酸羟基乙酰胺等糖酰胺类。作为甘油附加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有烷基甘油醚、脂肪酸甘油酯等。作为链烷醇酰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列举有脂肪酸单链烷醇酰胺、脂肪酸二乙醇胺等。
作为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列举有POE鲸蜡基醚、POE十八烷基醚、POE山嵛醚、POE油基醚、POE月桂基醚、POE肉豆蔻醇醚、POE辛基十二醇醚、POE己基癸醇醚、POE异硬脂基醚、POE壬基苯基醚、POE苯基辛基醚、POE聚氧丙烯(以下亦称为POP)鲸蜡基醚等。
作为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具体例,可列举有单油酸POE山梨醇酐、单硬脂酸POE山梨醇酐、单棕榈酸POE山梨醇酐、单月桂酸POE山梨醇酐、三油酸酯POE山梨醇酐、单硬脂酸POE甘油、肉豆寇酸POE甘油、四油酸酯POE山梨糖醇、六硬脂酸POE山梨糖醇、单月桂酸POE山梨糖醇、POE山梨糖醇蜂蜡、单油酸三缩四乙二醇、单硬脂酸三缩四乙二醇、单月桂酸三缩四乙二醇、亲油型单油酸甘油、亲油型单硬脂酸甘油酯、自乳化型单硬脂酸甘油酯、山梨醇酐单油酸酯、山梨糖醇酐倍半异硬脂酸酯、三油酸山梨酯、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山梨醇单月桂酸酯、脂肪酸蔗糖酯、十聚甘油单月桂酸酯、十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十聚甘油单油酸酯、十聚甘油肉豆寇酸酯等。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有聚氧乙烯时,其聚合数在2~50的范围内为宜。
从提高起泡性角度来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前面第1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表面活性剂中所述的、可列举烷基碳数在14以下的POE烷基醚(前者)与烷基碳数在16以上的POE烷基醚(后者)为宜,以同时使用前者与后者为更佳。同时使用时两者含量的质量比如前面第2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表面活性剂中相应部分所述。
从提高起泡性角度来看,(A)剂中可配入作为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烷基碳数在16以下的烷基三甲铵及其盐类。具体地说,可列举有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以及以上物质的盐类。可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同时,正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碳数在C16以下的烷基为饱和状态为宜,同时以直链型为宜。烷基碳数在16以下的烷基三甲铵及其盐类的配入量的质量百分比以0.01~5%为宜,达到0.05~3%则更佳。
(高级醇)
本发明中的“高级醇”是指C6以上的1价醇。高级醇包括直链型及支链型的高级醇,其中以直链型高级醇为宜。同时还包括饱和及不饱和的高级醇,其中以饱和高级醇为宜。
第1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高级醇
从提高染发性能能及泡沫质量的角度出发,第1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以含有高级醇为宜,将C16以上高级醇与C14以下高级醇同时使用则更佳。
作为C16以上的高级醇,可列举有1-十六烷醇、2-己基癸醇、棕榈醇、硬脂醇、异十八烷醇、油醇、1-二十醇、2-辛基十二醇、1-二十二醇、癸基十四醇、羊毛脂醇等。其中在25℃、1气压条件下以固体高级醇为宜,且以采用1-十六烷醇、硬脂醇、棕榈醇、1-二十醇、1-二十二醇为更佳。
对第1剂与第2剂中的C16以上高级醇的配入量无特别限定,均以质量百分比在0.1~7%的范围内为宜,达到0.2~4%的范围则更佳。
作为C14以下的高级醇,可列举有十二醇、1-十四醇、正辛醇等。其中以1-十四醇为宜。
对于第1剂中的C14以下高级醇的配入量无特别限定,以质量百分比在0.1~5%的范围为宜,达到0.2~4%的范围则更佳。对于第2剂中的14以下高级醇的配入量无特别限定,以质量百分比在0.1~5%的范围为宜,达到0.2~4%的范围则更佳。
第1剂或第2剂中,同时使用C16以上高级醇与C14以下高级醇时,从提高富有弹力的泡沫质量以及染发性能的角度出发,C16以上高级醇的含量(a16)与C14以下高级醇的含量(a14)的质量比a16/a14以在0.1~150的范围内为宜,其中以1~20的范围内为更佳。
同时,第1剂及第2剂分别含有的上述各类高级醇中,第1剂中高级醇含量(a1)与第2剂中高级醇的含量(a2)之比a2/a1在0.5~2.0的范围内为宜,其中以在0.8~1.7的范围内为更佳。
第2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高级醇
第2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以含有高级醇为宜,特别是以含有C16以上高级醇和C14以下高级醇为更佳。C16以上高级醇的具体示例以前面第1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高级醇中所述为准,C14以下高级醇的具体示例也以前面第1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高级醇中所述为准。
a剂及b剂中的C16以上高级醇的配入量与前面第1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高级醇中关于第1剂及第2剂所述内容相同。对b剂中的C14以下高级醇的配入量无特别限定,以质量百分比在0.01~2.5%为宜,达到0.05~2%则更佳。C14以下高级醇可配入a剂中,也可不配入。但在配入时,以质量百分比在0.01~1.5%为宜,达到0.05~1.5%则更佳。
对a剂与b剂混合物中的C14以下高级醇的配入量无特别限定,以质量百分比在0.01~2%为宜,达到0.05~1.75%则更佳。
b剂中配入C16以上高级醇与C14以下高级醇时,两高级醇的质量比“C16以上高级醇/C14以下高级醇”=3~20为宜。达到3.5~18则更佳,达到5~16为最佳。达到这些比例范围内后,染发效力及泡沫质量平衡性将会变得更好。
构成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多个溶剂中配入所述C16以上高级醇以及C14以下高级醇时,其中的1个溶剂应为上述a剂或b剂中的一种。
从提高染发效力及泡沫质量平衡角度来看,第2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b剂含有表面活性剂,且该b剂中的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的质量比“表面活性剂/高级醇”=1以下为宜。其中以0.1~0.9为更佳,达到0.4~0.9则最佳。由于该b剂配入有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因此比例值不会变为0。
上述“表面活性剂/高级醇”的比例中,以将正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为宜,其中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更佳。同时,高级醇以直链型高级醇为宜。
第3发明群氧化染发剂含有的高级醇
第3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A)中含有高级醇,其中以C20以上高级醇与C18以下高级醇为必要成分。(A)剂以外的各溶剂也可含有高级醇。(A)剂中高级醇配入量的质量百分比以0.5%以上为宜,达到0.5~5%则更佳,达到0.5~3%为最佳。若在理想的配入量范围内,则可以提高染发效力及泡沫质量。
作为C20以上的高级醇,可列举有1-二十醇、1-二十二醇、癸基十四醇。其中以1-二十醇、1-二十二醇为宜。作为C18以下高级醇,可列举有十二醇、1-十四醇、1-十六烷醇、2-己基癸醇、棕榈醇、硬脂醇、异十八烷醇、油醇。其中以1-十四醇、1-十六烷醇、硬脂醇为宜。
(A)剂中C20以上高级醇配入量的质量百分比以0.1~3%为宜,达到0.1~1.5%则更佳。(A)剂中C18以下高级醇配入量的质量百分比以0.1~3%为宜,达到0.1~1.5%则更佳。
(A)剂中,C20以上高级醇相对于所有高级醇的质量比“C20以上高级醇/所有高级醇”=0.005~0.9为宜。达到0.01~0.9则最佳。在0.1~0.8为最佳。“所有高级醇”中也含有C20以上高级醇。(A)剂中高级醇配入比例在理想范围内时,能够提高乳化物稳定性、染发效力以及泡沫质量平衡性。
第3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A)剂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的质量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高级醇”=1.5~50。该比例不到1.5时乳化物稳定性与泡沫质量将会出现不充分的情况。同时,若该比例超过50时,染发效力及泡沫质量将会出现不充分的情况。因此该比例以1.5~40为宜,达到1.5~30更佳,达到2~10为最佳。若该比例达到理想范围内,则能够提高染发效力、乳化稳定性、泡沫质量平衡性。
上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的质量比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醚型非离子活性剂为宜,而高级醇则以直链型高级醇为宜。
(溶剂)
构成本发明的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中也可以含有溶剂。从提高染发性能以及使各剂更易乳化的角度来看,这些溶剂含量的质量百分比在10%以下为宜,达到0.01~8%则更佳。
作为溶剂,可列举有乙醇、丙醇、异丙醇等碳数在5个以下的1价低级醇、多元醇类及其低级烷基醚类。作为多元醇类,比如可列举有甘油、丙二醇、一缩二丙二醇、1,3-丁二醇、七聚乙二醇、二乙二醇、三缩四乙二醇(PEG)、3-甲基-1,3丁二醇、山梨醇等。作为多元醇的低级烷基醚类,可列举所述多元醇的低级单烷基醚或低级聚烷基醚(例如低级双烷基醚)等。
〔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其他成分〕
构成本发明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中,除上述成分之外,也可任意配入例如脂肪酸、增稠剂、氨基酸类、羟乙基纤维素等水溶性聚合物;包括油脂、蜡类、硅类、流动石蜡在内的烃;山梨醇及麦芽糖等糖类;对羟基本甲酸酯及苯甲酸纳等防腐成分、EDTA-2Na、二乙烯三胺五醋酸、羟基乙叉二膦酸及其盐等螯合成分;乙二醇苯醚、非那西汀、8-羟基喹啉、N-乙酰苯胺、焦磷酸钠、巴比妥酸、尿酸、单宁酸等稳定化成分;亚硫酸钠等防氧化剂;pH调整成分;植物或生药提取物;含抗坏血酸的维生素类;香料等物质。此外也可从“日本的医药部外品原料规格2006”(药事日报社)中记载的物质中选择至少一种物质进行配入。
〔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其他实施方式〕
(粘度)
对于构成本发明氧化染发剂的各剂粘度无特别限定,可酌情决定,但以1~2000mPa·s为宜,50~1000mPa·s则更佳。若粘度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提高涂抹时的操作性。该粘度在25℃的环境下使用B型粘度计,并使用2号转子在1分钟、12rpm/min的测定条件下进行计算。B型粘度计的具体示例有BL型粘度计VISCOMETER(东机产业株式会社制造)。
(各剂的混合比)
对于构成本发明氧化染发剂的各剂混合比无特别限定,可酌情决定。第1发明群或第3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中,第1剂与第2剂的混合比在第1剂:第2剂=1:5~5:1的范围内为宜,而混合物的pH在7~12为宜。这一点在第2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中a剂与b剂中亦同。
(喷剂)
本申请披露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中可使用众所周知的喷剂。例如LPG、二甲醚等液化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氮气等的压缩气体。其中以液化气体为宜。可使用其中1种或2种以上。喷雾容器中装有的构成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各剂与喷剂的质量比在90:10~98:2为宜。
第2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中a剂和b剂为乳化物,第3发明群的氧化染发剂中(A)剂亦为乳化物,从制造工序角度来看,这些溶剂在不含喷剂的原液阶段以及填充了喷射剂之后均为乳化物。即,若在填充了喷剂之后为乳化物时,则可合理推断符合上述1剂、2剂的原液也为乳化物。
〔喷雾容器〕
喷雾容器可使用众所周知的各类喷雾容器,例如将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各剂分别装入不同空间并通过头部单一喷出口一同以泡状喷出各剂的容器,或通过头部的多个喷出口分别将各剂喷出的容器
在这些喷出方式中,以以下结构的喷雾容器为宜,即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从相对下部的喷出口以泡状喷出,第2剂以叠加在该第1剂上部的状态,从相对上部的喷出口以泡状喷出。第2剂以包围在第1剂周围的形式从喷出口以泡状喷出的喷雾溶剂为更佳。
作为喷雾容器的标准示例,可列举有日本特开2002-284655号公报中公开的喷雾容器等。该喷雾容器中,主体部位拥有两个罐体,其中分别以一定的质量比装入第1剂与喷剂,以及第2剂与喷剂。从各罐体延伸出的杆部分别通过连通孔与头部的混合通道相连通,该混合通道仅在按下喷出操作杆时与通向外部的喷出部连通。因此,按下喷出操作杆后,第1剂、第2剂将变为泡状,并通过混合通道进行混合后,从喷出部的喷出口喷出。
作为喷雾容器的其他1个示例,可列举日本特开2005-231644号公报中公开的喷雾容器等。该喷雾容器用于2剂式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其中1个罐体中拥有2个装有原液的小袋,并拥有连接小袋的部件,使第1剂与第2剂的混合物以泡状喷出。
此外,还可以使用1个罐体中拥有2个小袋及其连接部件,将混合物以泡状喷出的喷雾容器。同时也可以使用拥有内袋且内袋中装有各剂与喷剂(发泡用),内袋外装有喷剂(挤出用)的喷雾容器。
喷雾容器的材质及内压可根据碱剂、氧化剂、喷剂的种类以及各剂的填装方法进行适当设定。
本发明提出了如上所述的,包含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喷剂以及喷雾容器在内的产品。
实施例
以下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比较例。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被以下实施例、比较例所限定。
以下各表所示实施例、比较例中,表示第1剂、第2剂的各成分配入量的数值单位均为第1剂或第2剂原液的“质量百分比”。第1剂、第2剂,“精制水”栏中记载的“余量”,即Quantum Sufficit,是指将原液中精制水以外所有成分合计含量作为X(质量百分比)时,以“100-X”(质量百分比)表示的数值。
〔第1发明群的实施例〕
下述内容中,第1发明群的实施例称为“第1群实施例”,第1发明群的比较例称为“第1群比较例”。
第1实施例群
(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制备)
由末尾表1~表5中分别以“1剂”、“2剂”表示组合的第1剂与第2剂构成的、第1群实施例1~实施例38,以及第1群比较例1~比较例2相关的2剂式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原液)根据常用方法进行了制备。如“1-十六烷醇(16)”等第1剂、第2剂的成分标识所示,在高级醇的成分名称后加上的带括号数字表示的是该高级醇的碳数。
此外,表1~表5中“2剂”项目的“2剂OH/1剂OH”栏中表述了关于第1群各实施例以及各比较例中第2剂中高级醇含量(2剂OH,即所述a2)与第1剂中高级醇含量(1剂OH,即所述a1)之间的质量比。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制备)
市售喷雾式喷出容器(日本特开2002-284655中记载的喷雾容器)中除了喷剂(LPG)外,另行装填第1群实施例1~实施例38以及第1群比较例1~比较例2所述的2剂式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原液)的第1剂、第2剂各50g,作为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第1剂、第2剂,通过在容器中另行准备的喷剂(LPG)以泡状喷出。
在上述喷雾式喷出容器中,第1剂与第2剂分别装在不同罐体中,并分别通过喷剂从头部的2处喷出口以泡状的第1剂、第2剂喷出,同时该容器可调节用于使第1剂与第2剂变为泡状的喷剂剂量。该喷雾式喷出容器为罐体容器,其直径为2.7cm,顶部至底部长度(不包括杆部长度)为15cm。第1群各实施例与比较例所述第1剂、第2剂中的原液与喷剂的质量比在各表中“1剂”、“2剂”项目中的“原液:喷剂比”中显示。
但如表1~表5所示,第1群各实施例与各比较例所述第1剂、第2剂的原液与喷剂的质量比原则上统一为“95:5”,但表5中第1群实施例35、36所述第1剂以及第1群实施例37、38所述第2剂与该质量比有稍许不同。但后述泡状第1剂、第2剂的泡比重与其他第1群实施例相比无太大变化。因此,第1剂、第2剂中原液与喷剂的质量比不会对泡状第1剂、第2剂的泡比重产生太大影响。
(泡比重的测定)
第1群各实施例与各比较例所述泡状第1剂、第2剂在分别喷出15g左右之后,将其装满已知重量(A克)的容器,30ml的圆筒形量杯,多余的泡沫撇去。在准确测定该状态下的量杯重量(B克)后,将“(B-A)克”与“30ml”以“(B-A)/30”的公式进行计算,得出泡状第1剂的泡比重(f1)以及泡状第2剂的泡比重(f2)。测定出的第1剂泡比重(f1)填入表中“1剂比重”栏中,测定出的第2剂泡比重(f2)填入表中“2剂比重”栏中。泡比重单位为g/ml。此外,测定时使用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在前一日进行了填充,并在充分摇匀填充后喷出,
(气味评估)
对于与上述“泡比重的测定”同样以泡状喷出的第1群各实施例与各比较例所述第1剂与第2剂的气味进行了评估。即,将刚喷出的泡状第1剂与泡状第2剂如通常进行染发时一样进行搅拌混合,同时由10名评估成员对氨刺激性异味进行感官评估。
评估标准如下所示:“未闻到氨刺激性异味”时为等级“5”、“几乎未闻到氨刺激性异味”时为等级“4”、“稍许闻到氨刺激性异味”时为等级“3”、“氨刺激性异味较强”时为等级“2”,“氨刺激性异味强”时为等级“1”。
评估时对以此方法得到的各评估对象评估成员所给出的评估等级计算了平均分,平均分存在小数时对小数点后第一位进行了四舍五入。将该结果填入表1~表5下部的“气味”栏中。
(混合性评估)
预先在第1群各实施例以及各比较例所述第1剂原液中配入适量黄色203号,对第1剂进行着色,然后将其与通过普通方法制备的第2剂分别作为所述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第1剂、第2剂以泡状喷出,然后由10名评估成员以普通的染发方式,用手将泡状第1剂与第2剂进行搅拌、混合,并对此时的混合性进行评估。搅拌、混合时手部动作要领、该动作速度以及动作次数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且各评估成员遵守了该规定。此后,以是否将着色后的第1剂泡沫部分与未着色的第2剂泡沫部分均匀混合,使其无法区分作为标准,对混合性进行了评估。
具体而言,第1剂的泡沫部分与第2剂的泡沫部分为“完全无法区分”时为等级“5”、“几乎无法区分”时为等级“4”、“略可区分”时为等级“3”、“略可明确区分”时为等级“2”、“可明确区分”时为等级“1”。
评估时对以此方法得到的各评估对象评估成员所给出的评估等级计算平均分,若平均分存在小数,则对小数点后第一位进行四舍五入。将该结果填入表1~表5下部的“混合性”栏中。
(染发效力评估)
如前所述,第1群各实施例以及各比较例所述泡状第1剂与泡状第2剂分别从喷雾式喷出容器中喷出约1.5g,并通过通常使用时的要领将其进行搅拌、混合后,用手将其分别涂抹于10cm长的白色毛束样本上,将这些毛束样本放置在恒温槽(30℃)中30分钟后,用水将其清洗干净。此后,使用洗发水以及护发素分别对毛束样本进行1次处理后用暖风进行干燥。
将上述毛束样本让10名评估成员进行目视观察,通过感官评估染发效力是否良好。具体而言,与普通泡状氧化染发剂的染发效力相比,“染发效力优异”时为等级“5”、“染发效力较优异”时为等级“4”、“染发效力一般”时为等级“3”、“染发效力较差”时为等级“2”、“染发效力差”时为等级“1”。评估时对以此方法得到的各评估对象评估成员所给出的评估等级计算了平均分,平均分存在小数时则对小数点后第一位进行了四舍五入。将该结果填入表1~表5下部的“染发效力”栏中。
(操作性评估)
使用了第1群各实施例与各比较例所述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染发处理中,10名评估成员从抑制涂抹操作中泡沫掉落、泡沫飞散以及保持良好泡沫伸缩性的角度,通过目视观察,评估(感官评估)了操作性是否良好,以作为对上述3点的综合评估。表1~表5中未记载评估结果,但有迹象显示,泡比重越小(泡沫大)则结果越好。
第2实施例群
在泡状第1剂泡比重(大泡沫)相对低于第2剂的第1实施例群的实施例1(第1群的实施例1),以及通过减少该泡状第1剂原液组成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使泡状第1剂的泡比重高于第1群的实施例34,达到0.5,且高于泡状第2剂泡比重(小泡沫)的比较例3(第1群比较例3)中,将泡状第1剂、第2剂分别通过喷雾式喷出容器喷出后进行搅拌混合,并对泡状混合物进行了所述“认知”中所述“操作性”的评估。
结果显示,第1群的实施例1中涂抹于毛发时的伸缩性良好,易于涂抹均匀,且不易从手指或毛发上滑落,拥有良好的操作性。但第1群的比较例3中,由于涂抹于毛发时的伸缩性不佳,因此难以均匀涂抹,且容易从手指或毛发上滑落。
第3实施例群
第1实施例群的实施例28(第1群的实施例28)中,通过将该第1剂中1-十六烷醇含量的质量百分比增加至1.5%,将1-二十二醇含量的质量百分比增加至0.6%,使第1剂中高级醇的合计含量(a1)质量百分比变更为2.1%,由此制备与第2剂中高级醇合计含量(a2)之比a2/a1超出0.5~2.0范围的第1群实施例28a所述氧化染发剂。
另外,与第1群实施例28a相反,通过将第1实施例群实施例28(第1群实施例28)的第2剂中1-十六烷醇含量质量百分比增加至1.8%,并将上述第2剂中1-十四醇含量质量百分比增加至0.3%,使第2剂中高级醇的合计含量(a2)质量百分比变更为2.1%,由此制备与第1剂中高级醇合计含量(a1)之比a2/a1超出0.5~2.0范围的第1群实施例28b所述氧化染发剂。
这些第1群实施例28a、28b所述氧化染发剂中,将泡状第1剂、第2剂分别通过喷雾式喷出容器喷出后进行搅拌混合,并对这些泡状混合物进行所述“混合性”、“染发效力”的评估时发现,第1群实施例28a、28b的“混合性”、“染发效力”评估等级均为“4”,差于第1群实施例28中的评估等级为“5”。
〔第2发明群的实施例〕
下述内容中,第2发明群的实施例称为“第2群实施例”,第2发明群的比较例称为“第2群比较例”。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制备
<第2群的实施例1~39>
通过配入表6~9所示各成分后,第2群实施例1~39的第1剂用原液与第2剂用原液制备完成。
此后,将第2群各实施例的第1剂用原液与第2剂用原液装入同时具备混合喷出功能的喷雾容器中,并分别以表6~9所示比例装入喷剂(LPG)后,第2群各实施例的第1剂与第2剂制备完成。
通过该喷雾容器喷出各实施例的第1剂与第2剂,获得第2群实施例1~39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比较例2-1~2-4>
同时,通过配入表10所示各成分后,第2群比较例1~4的第1剂用原液与第2剂用原液制备完成。
此后,将第2群各比较例的第1剂用原液与第2剂用原液装入同时具备混合喷出功能的喷雾容器中,并分别以表10所示比例装入喷剂(LPG)后,第2群各比较例的第1剂与第2剂制备完成。
通过该喷雾容器喷出各比较例的第1剂与第2剂,获得第2群比较例1~4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评估
<染发处理>
使用第2群实施例1~39与第2群比较例1~4中各组合物,以前面所述同样方法进行了染发处理。
<评估1:泡沫质量>
“弹力感”可通过手接触泡沫或观察泡沫进行判断。但从便于数值化的角度考虑,通过以下试验对弹力感进行了评估。
将第2群实施例1~39与第2群比较例1~4的各组合物在25℃的条件下,通过喷雾容器在平面板上喷出3g。喷出后立刻用手将第1剂与第2剂进行混合,将板倾斜45°并保持1分钟后,通过10名评估成员对泡沫滑落情况(泡沫的弹力感)进行了目视评估(感官评估)。评估标准分为5级,移动的程度为没有移动时为“5”、几乎没有移动时为“4”、移动较小时为“3”、移动较大时为“2”、移动非常大时为“1”。评估时对以此方法得到的各评估对象评估成员所给出的评估结果计算了平均分,平均分存在小数时进行了四舍五入。评估结果如表6~10所示。
<评估2:染发效力>
评估成员通过目视观察使用第2群实施例1~39与第2群比较例1~4中各组合物进行染发处理后的毛束,并对染发效力进行了评估(感官评估)。染发效力的评估标准如前面所述。评估结果如表6~10所示。
<评估3:起泡性>
将第2群实施例1~39与第2群比较例1~4的各组合物在25℃的条件下,通过喷雾容器在平面板上喷出3g。10名评估成员对刚喷出的泡沫体积大小(起泡性)进行了目视评估(感官评估)。第2群实施例1~39均发挥了良好的起泡力。第2群实施例5、9、22、24、25以及26与其他第2群实施例相比,评估为“体积大”的评估成员更多,发挥了更加优异的起泡性。
以下对表6~10的记载方式进行说明。高级醇右侧的括号内容代表该高级醇的碳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中POE后的括号内容则表示POE的聚合数。“过氧化氢(35%)”代表35%过氧化氢溶液。乙醇胺溶液、氨水、过氧化氢熔液为%(w/w)。“原液形态”为乳化物的溶剂在填充喷剂后仍为乳化物。原液与喷剂之比为质量比。“C16↑/C14↓”表示16以上高级醇与C14以下高级醇的质量比。“SAA/OH”表示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的质量比。
〔第3发明群的实施例〕
下述内容中,第3发明群的实施例称为“第3群实施例”,第3发明群的比较例称为“第3群比较例”。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制备
第3发明群中的后述各实施例、各比较例的评估结果如表11~14、17所示。
<第3群的实施例1~33>
通过配入表11~14与16所示各成分后,将第3群实施例1~33的第1剂用原液制备成为乳化物。同时,通过配入表15与17所示各成分后,将第3群实施例1~33的第2剂用原液制备成为乳化物。第3群实施例1~32使用表11~14所示第1剂用原液与表15所示第2剂用原液。第3群实施例33使用表16所示第1剂用原液与表17所示第2剂用原液。
此后,将第3群各实施例的第1剂用原液与第2剂用原液装入同时具备混合喷出功能的喷雾容器中,并分别以表11~17所示质量比装入喷剂(LPG)后,各实施例的第1剂与第2剂制备完成。
通过该喷雾容器喷出第3群各实施例的第1剂与第2剂,获得第3群实施例1~33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同时,第3群各实施例的第1剂与第2剂为乳化物。
<第3群比较例1~5>
同时,通过配入表14所示各成分后,第3群比较例1~5的第1剂用原液制备完成。第3群比较例2~5的第1剂用原液制备成了乳化物,但第3群比较例1的第1剂用原液未能制备为乳化物。同时,通过配入表15所示各成分后,第3群比较例1~5的第2剂用原液制备完成。
此后,将第3群比较例2~5的第1剂用原液与第2剂用原液装入同时具备混合喷出功能的喷雾容器中,并分别以表14与15所示质量比装入喷剂(LPG)后,第3群比较例2~5的第1剂与第2剂制备完成。通过该喷雾容器喷出各比较例的第1剂与第2剂,获得第3群比较例2~5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同时,第3群比较例2~5的第1剂与第2剂为乳化物。第3群比较例1的第1剂未能变为乳化物,也未能进行粘度测定以外的以下试验评估。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的评估
(乳化物稳定性试验)
试验方法:将第3群实施例1~32与第3群比较例2~5的第1剂用原液以及第3群实施例33的第2剂用原液保存在60℃的恒温槽中。
评估方法:通过目视确认乳化物是否发生分离,并通过至乳化物发生分离为止所需日数进行评估。
评估标准:至发生分离为止的日数为1周及以上时为“5”、3日及以上且不到1周时为“4”、1日及以上且不到3日时为“3”、12小时及以上且不到1日时为“2”、不到12小时时为“1”。
上述试验为促进试验。因此,若促进试验结果良好,则可合理推断出将填充了各剂用原液与喷剂的各剂以常温保管在喷雾容器中时也能得到良好效果。
(染发处理)
使用第3群实施例1~33与第3群比较例2~5中各组合物,以前面所述同样方法进行了染发处理。
(染发效力试验)
评估成员通过目视观察使用第3群实施例1~33与第3群比较例2~5中各组合物进行染发处理后的毛束,并对染发效力进行了评估(感官评估)。染发效力的评估标准如前面所述。评估结果如表11~14、17所示。
(泡沫质量试验)
将第3群实施例1~32与第3群比较例2~5的第1剂,以及第3群实施例33的第2剂在25℃的条件下,通过喷雾容器在平面板上喷出3g。使用手指将该喷出物摊开,对泡沫的细腻程度(细腻不粗糙的泡沫评估为良好)进行了评估。评估标准如下所示:
5:10名评估成员中回答“优秀”的人数为7人及以上
4:10名评估成员中回答“优秀”的人数为5~6人
3:10名评估成员中回答“优秀”的人数为3~4人
2:10名评估成员中回答“优秀”的人数为2人
1:10名评估成员中回答“优秀”的人数为1人及以下
以下通过参考照片1~4对泡沫状态进行说明。参考照片1中泡沫细腻。参考照片2中泡沫粗糙,不细腻。参考照片3为试验中刚喷出的泡沫,左侧为粗糙泡沫,右侧为细腻泡沫。参考照片4为试验中使用手指将泡沫摊开后的照片,左侧为粗糙泡沫,右侧为细腻泡沫。
〔参考照片1〕
〔参考照片2〕
〔参考照片3〕
〔参考照片4〕
表15所示第2剂与表16所示第1剂为细腻泡沫。
(起泡性试验)
起泡性试验以前面所述方法进行。第3群实施例1~33均发挥了良好的起泡力。其中第3群实施例4与其他实施例相比,评估为“体积大”的评估成员更多,发挥了更加优异的起泡性。表中省略填写该试验结果。
(粘度测定)
将第3群实施例1~32与第3群比较例1~5的第1剂用原液以及第3群实施例33的第2剂用原液粘度使用B型粘度计,以转子No.2、旋转数12rpm、25℃、1分钟的条件进行测定。
以下对表中的记载方式进行说明。高级醇右侧的括号内容代表该高级醇的碳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POE后的括号内容则表示POE的聚合数。表中记载有作为原液的第1剂或第2剂的配方(以质量百分比表示)以及原液与喷剂之比,原液与喷剂之比为质量比。“非离子SAA/高级OH”表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高级醇的质量比。“C20↑/全高级OH”表示C20以上高级醇相对于所有高级醇的质量比。乙醇胺溶液、氨水、过氧化氢熔液为%(w/w)。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表10
表11
表12
表13
表14
表15
<第2剂>
1-十四醇(14) 0.2
1-十六烷醇(16) 0.8
POE(10)鲸蜡基醚 0.5
POE(10)月桂基醚 0.5
35%过氧化氢溶液 5
羟基乙叉二膦酸 0.1
羟基乙叉二膦酸四钠 0.2
乙二醇苯醚 0.1
丙二醇 0.5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0.1
精制水 余量
原液:喷剂比 95:5
表16
<第1剂>
1-十六烷醇(16) 0.8
山嵛醇(22) 0.2
POE(2)月桂基醚 1.5
POE(30)鲸蜡基醚 1.5
三缩四乙二醇400 4
1,3-丁二醇 3
亚硫酸钠 0.3
二乙烯三胺五醋酸五钠 0.3
28%氨水 2
70%乙醇胺溶液 4
2,5-二氨基甲苯 1
间苯二酚 0.5
4-氨基苯酚 0.1
间氨基苯酚 0.2
4-氨基-2-羟基甲苯 0.07
精制水 余量
原液:喷剂比 95:5
表17
<第2剂>
实施例33
1-十六烷醇(16) 0.9
山嵛醇(22) 0.3
POE(10)月桂基醚 1.5
POE(10)鲸蜡基醚 2
三缩四乙二醇400 4
1,3-丁二醇 3
35%过氧化氢溶液 5
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0.1
羟基乙叉二膦酸 0.1
羟基乙叉二膦酸四钠 0.2
乙二醇苯醚 0.1
精制水 余量
原液:喷剂比 95:5
非离子SAA/高级OH 2.92
C20↑/所有高级OH 0.250
粘度(mPa·s) 400
乳化物稳定性 5
染发力 5
泡沫质量 5
产业上的可用性
通过本发明提供了可抑制刺激性异味,确保使用时以泡状喷出的第1剂与第2剂的混合性,并能够维持良好染发性能的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Claims (1)

1.一种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将包含选自氨或铵盐的碱剂的第1剂与含有氧化剂的第2剂的各溶剂在使用时以泡状喷出后混合,其特征在于,喷出时的所述第1剂泡比重(f1)与第2剂泡比重(f2)之比f2/f1在1.1~3的范围内。
CN201380056645.0A 2012-08-31 2013-08-15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Active CN1047550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040435.2A CN106726650B (zh) 2012-08-31 2013-08-15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92671A JP6058950B2 (ja) 2012-08-31 2012-08-31 エアゾール式泡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JP2012-191872 2012-08-31
JP2012-192671 2012-08-31
JP2012192565A JP5984212B2 (ja) 2012-08-31 2012-08-31 エアゾール式泡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JP2012-192565 2012-08-31
JP2012191872A JP2014047171A (ja) 2012-08-31 2012-08-31 エアゾール式泡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PCT/JP2013/071949 WO2014034436A1 (ja) 2012-08-31 2013-08-15 エアゾール式泡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040435.2A Division CN106726650B (zh) 2012-08-31 2013-08-15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5066A true CN104755066A (zh) 2015-07-01
CN104755066B CN104755066B (zh) 2017-09-26

Family

ID=501832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6645.0A Active CN104755066B (zh) 2012-08-31 2013-08-15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KR (2) KR20150038508A (zh)
CN (1) CN104755066B (zh)
HK (1) HK1210039A1 (zh)
SG (2) SG11201501419TA (zh)
WO (1) WO2014034436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892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朋友株式会社 含氧化剂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89696A (zh) * 2018-10-29 2019-02-01 天津先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3240A (ja) * 2001-08-31 2003-03-12 Hoyu Co Ltd 泡沫状染毛剤組成物及び泡沫状脱色剤組成物
JP2010280611A (ja) * 2009-06-04 2010-12-16 Hoyu Co Ltd 毛髪化粧料組成物
JP2012140368A (ja) * 2010-12-28 2012-07-26 Daizo:Kk 2液式発泡性エアゾール製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39945A (ja) 1997-11-06 1999-05-25 Hoyu Co Ltd エアゾール式泡沫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JP2001278749A (ja) * 2000-03-31 2001-10-10 Shiseido Co Ltd エアゾール組成物
JP4500463B2 (ja) 2001-03-23 2010-07-14 ホーユー株式会社 二剤式泡状染毛剤組成物及び二剤式泡状染毛剤組成物含有エアゾール製品
JP2003342020A (ja) 2002-03-19 2003-12-03 Maruo Calcium Co Ltd 板状カルシウム系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113677A (ja) 2002-09-30 2004-04-15 Olympia:Kk 遊技機
JP5605641B2 (ja) 2010-12-16 2014-10-1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73240A (ja) * 2001-08-31 2003-03-12 Hoyu Co Ltd 泡沫状染毛剤組成物及び泡沫状脱色剤組成物
JP2010280611A (ja) * 2009-06-04 2010-12-16 Hoyu Co Ltd 毛髪化粧料組成物
JP2012140368A (ja) * 2010-12-28 2012-07-26 Daizo:Kk 2液式発泡性エアゾール製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9892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朋友株式会社 含氧化剂的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89696A (zh) * 2018-10-29 2019-02-01 天津先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咪唑啉两性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55066B (zh) 2017-09-26
WO2014034436A1 (ja) 2014-03-06
SG10201701317PA (en) 2017-03-30
KR101783338B1 (ko) 2017-09-29
KR20160145854A (ko) 2016-12-20
HK1210039A1 (zh) 2016-04-15
SG11201501419TA (en) 2015-04-29
KR20150038508A (ko) 2015-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6461B (zh) 氣溶膠式毛髮化粧料組成物
RU2493820C2 (ru) Двухкомпонентная пенообразующая краска для волос
JP5762701B2 (ja) 毛髪化粧料組成物、その使用方法及び毛髪化粧料用品
TWI565477B (zh) Hair dye and hair coloring method
TW200927189A (en) Two-part hair dye
CN102639103B (zh) 双剂型染发剂
JP2008156252A (ja) 酸化染毛剤
TW201521774A (zh) 毛髮化妝料組成物
CN106726650B (zh)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CN104755066A (zh)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JP6146974B2 (ja) エアゾール式泡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JP6058950B2 (ja) エアゾール式泡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JP6029389B2 (ja) エアゾール式泡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JP2014047171A (ja) エアゾール式泡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WO2015119019A1 (ja) 毛髪化粧料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6591245B2 (ja) エアゾール型泡状酸化染毛剤第1剤組成物
CN108245435B (zh) 喷雾式泡状氧化染发剂组合物
CN105473121A (zh) 毛发脱色用或染发用化妆品
TWI805640B (zh) 泡沫型氧化染髮劑組合物
JP6076000B2 (ja) エアゾール式泡状酸化染毛剤組成物
WO2012060240A1 (ja) 毛髪化粧料組成物、その使用方法及び毛髪化粧料用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00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2100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