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42521A - 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42521A
CN104742521A CN201410816504.0A CN201410816504A CN104742521A CN 104742521 A CN104742521 A CN 104742521A CN 201410816504 A CN201410816504 A CN 201410816504A CN 104742521 A CN104742521 A CN 1047425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medium
power unit
tape deck
record head
mov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81650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42521B (zh
Inventor
宫下大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42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425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425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 Fax Reproduc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记录装置,其针对各种厚度的被记录介质,对由于被记录介质带电而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从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情况进行抑制。所述记录装置具备在被记录介质(P)上实施记录的记录部(4)、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除电的除电部(8)和使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部(4)进行移动的移动部(9)。通过设为这样的结构,从而能够对由于被记录介质(P)带电而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从而弄脏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一种在被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在这样的记录装置中,有时会由于被记录介质带电而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从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为了对由于被记录介质带电而在被记录介质上附着有漂浮的墨雾的情况进行抑制,而具备作为除电部的电离器的记录装置。
然而,近年来,作为被记录介质,使用各种厚度的介质,在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的现有的记录装置中,根据所使用的被记录介质,存在该被记录介质与除电部之间的距离未成为恰当的距离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通过所述除电部对由于被记录介质带电而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从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例如,在使用电离器以作为除电部的情况下,存在如下的情况,即,当被记录介质与除电部之间的距离过远时,离子将难以充分到达该被记录介质,而当被记录介质与除电部之间的距离过近时,离子不会扩散到该被记录介质的整体,从而形成存在除电效果较强的部分与较弱的部分这种不均。
此外,存在根据被记录介质的种类,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记录部与除电部之间的恰当的距离发生变化的情况。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记录装置中,由于未设置电离器的移动机构,电离器的位置被固定,因此,存在难以恰当地对被记录介质进行除电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73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由于被记录介质带电而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从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记录部,其在被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除电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除电;移动部,其使所述除电部相对于所述记录部进行移动。
根据本方式,具备使所述除电部相对于所述记录部进行移动的移动部。因此,可对应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厚度或欲实施除电的部分的位置而移动所述除电部。因此,能够对由于被记录介质带电而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从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中,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记录部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所述移动部按照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距离,使所述除电部向接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方向以及离开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
根据本方式,所述移动部按照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距离,使所述除电部向接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方向以及离开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因此,即使在使用厚度不同的多种被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各个被记录介质的厚度,使所述除电部向接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方向以及离开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除电部之间的距离设为恰当的距离。
另外,“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记录部之间的距离”是指,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被实施记录的面与所述记录部的实施记录的部分,例如,喷墨记录头的喷嘴面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或所述第二方式中,具备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所述移动部使所述除电部沿着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移动。
根据本方式,所述移动部使所述除电部沿着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移动。因此,能够使所述除电部在沿着所述输送方向的方向上移动至恰当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或所述第二方式中,具备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所述记录部具有:记录头,其具有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喷嘴面;滑架,其搭载有所述记录头并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
在搭载有记录头并使该记录头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而实施记录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由于被记录介质带电从而漂浮的墨雾容易附着在被记录介质上,其中,所述记录头具有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喷嘴面。
然而,根据本方式,即使是这种结构的记录装置,也能够有效地对被记录介质进行除电,因而能够对附着有墨雾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方式中,所述记录部具有:记录头,其具有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喷嘴面;滑架,其搭载有所述记录头并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
在搭载有记录头并使该记录头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而实施记录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由于被记录介质带电从而漂浮的墨雾容易附着在被记录介质上,其中,所述记录头具有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喷嘴面。
然而,根据本方式,即使是这种结构的记录装置,也能够有效地对被记录介质进行除电,从而能够对附着有墨雾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四方式或者第五方式中,所述除电部被搭载于所述滑架上。
根据本方式,所述除电部被搭载于所述滑架上。因此,能够在即将从所述记录头喷出油墨之前有效地对被记录介质进行除电,因而能够对附着有墨雾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六方式中,所述除电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被搭载于所述记录头的两侧。
根据本方式,所述除电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被搭载于所述记录头的两侧。因此,无论所述除电部向所述交叉方向上的哪个方向进行移动,均能够在即将从所述记录头喷出油墨之前,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记录部在恰当的位置处,有效地对被记录介质进行除电。因此,能够对附着有墨雾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式至第七方式中任一方式中,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除电部的驱动进行控制。
在此,“对所述除电部的驱动进行控制”是指,除了所述除电部的接通与断开的控制之外,还包括所述除电部的驱动的强弱的控制等的、所述除电部的接通与断开的控制以外的控制。
根据本方式,具备对所述除电部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部。因此,能够有效地对被记录介质进行除电,并且通过在所述被记录介质不易带电而没有必要进行除电时断开所述除电部等,从而能够节省电费。此外,当使所述除电部持续接通时,所述除电部上会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而容易变脏,通过在没有必要实施除电时断开所述除电部等,从而能够对所述除电部容易变脏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的记录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第八方式中,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种类、所述记录装置的设置场所、日期和时间以及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任意一项信息而对所述除电部的驱动进行控制。
根据本方式,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种类、所述记录装置的设置场所、日期和时间以及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任意一项信息而对所述除电部的驱动进行控制。因此,能够根据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种类、所述记录装置的设置场所、日期和时间以及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任意一项,简单地识别出所述被记录介质不易带电而没有必要进行除电的时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侧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除电部的移动部的概要后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框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的除电部的移动部的概要后视图。
图5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除电部相对于记录部的位置以及移动方向的概要俯视图。
图6为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4所涉及的记录装置中除电部相对于记录部的位置以及移动方向的概要俯视图。
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所涉及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图1~图3)
首先,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记录装置进行说明。
图1图示了本实施例所涉及的记录装置1的概要侧视图。
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对用于实施记录的卷筒状的被记录介质P的卷筒R1进行支承的支承轴2。而且,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在将被记录介质P向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时,支承轴2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另外,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以被记录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P,但是,在使用以被记录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向与支承轴2的旋转方向C相反的方向进行反向旋转而将卷筒R1送出。
此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使用了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以作为被记录介质P,但不限定于使用这样的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的记录装置。例如也可以使用单页式的被记录介质。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用于将被记录介质P向输送方向A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11,所述输送机构11具备未图示的多个输送辊。在该输送机构11中,设置有能够对被支承在压印板3上的被记录介质P进行加热的压印板加热器5。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压印板加热器5为,被设置于与压印板3对置的位置处并且能够将被记录介质P的表面加热为35℃至50℃的红外线加热器,但不限定于这样的加热器,也可以使用能够从压印板3侧对被记录介质P实施加热的加热器。在此,优选的红外线的波长为0.76~1000μm。一般情况下,红外线根据波长而被划分为近红外线、中红外线、远红外线,虽然划分的定义各种各样,但大致的波长区域为0.78~2.5μm、2.5~4.0μm、4.0~1000μm。其中,优选使用中红外线。
此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记录机构12,所述记录机构12将作为记录部的记录头4搭载于未图示的滑架上并使其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进行往返扫描,并且使油墨从设置有多个喷嘴的喷嘴面F的该喷嘴喷出而实施记录。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使记录头4往返扫描而进行记录的记录机构12,但也可以为如后文所述的实施例5那样的、具备所谓的行式头的记录装置,所述行式头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设置有多个喷出油墨的喷嘴。
在此,“行式头”是指如下的记录头,即,在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上所形成的喷嘴的区域以能够覆盖方向B整体的方式而被设置,并且被使用于通过将记录头或被记录介质中的一方固定而使另一方移动从而形成图像的记录装置中的记录头。另外也可采用如下方式,即,行式头的方向B上的喷嘴的区域可不覆盖记录装置所处理的全部被记录介质P的方向B整体。
此外,也可以将记录头的喷嘴区域设置为覆盖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B整体,并且通过使记录头或被记录介质双方移动而形成图像。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除电的除电部8与使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而在方向D上移动的移动部9被搭载于所述滑架上。另外,本实施例中,方向D为沿着铅直上方向Z的方向,压印板3上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为水平方向中的从记录装置1的背面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Y,记录头4的往返移动的方向B为沿着与铅直上方向Z以及方向Y正交的方向X的方向。然而,并不限定于这样的结构。
这样,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记录的记录头4、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除电的除电部8和使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进行移动的移动部9。即,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移动部9,而改变除电部8与记录头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因此,能够对应于被记录介质P的厚度或欲实施除电的部分的位置而使除电部8进行移动。因此,成为能够对由于被记录媒体P带电而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从而弄脏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的结构。
此外,在方向B上的记录头4的端部上设置有作为检测部的光学传感器14,其对被记录介质P与记录头4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而且,移动部9成为如下的结构,即,能够通过后文所述的控制部20(参照图3)的控制,根据光学传感器14所检测出的所述距离,使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而向接近被记录介质P的方向以及离开被记录介质P的方向D进行移动。
因此,即使在使用厚度不同的多种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也能够按照各个被记录介质P的厚度,使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而向接近被记录介质P的方向以及离开被记录介质P的方向D移动,从而将被记录介质P与除电部8之间的距离设为恰当的距离。
另外,本实施例中,被记录介质P与记录头4之间的距离是指,喷嘴面F与被记录介质P的被记录面之间的距离。
此外,如上文所述,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作为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部的输送机构11,记录头4具有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喷嘴面F。而且,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有滑架,该滑架搭载有记录头4并在作为与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方向B上进行往返移动。
在搭载有记录头4并使该记录头4在方向B上进行往返移动而实施记录的喷墨式记录装置中,由于被记录介质P带电,从而漂浮的墨雾容易附着在被记录介质P上,其中,所述记录头4具有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喷嘴面F。
然而,即使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喷墨式记录装置,也由于能够有效地对被记录介质进行除电,因而能够对附着有墨雾而弄脏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此外,如上文所述,由于除电部8被搭载于所述滑架上,从而能够在即将从记录头4喷出油墨之前,有效地被对记录介质P实施除电,因此能够对附着有墨雾而弄脏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在输送机构11以及记录机构12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具备有干燥机构13,该干燥机构13通过由作为干燥部的红外线加热器所构成的后置加热器7而使被输送至介质支承部6上的被记录介质P干燥。虽然后置加热器7为,为了使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所使用的油墨干燥,而能够将被记录介质P的表面加热至60℃到120℃的红外线加热器,但并不限定于这样的加热器。此外,作为干燥部,除了红外线加热器等加热装置以外,还可以采用风扇等送风装置等。
此外,在干燥机构13的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的下游侧,具备能够将被记录介质P收卷为卷筒R2的收卷轴10。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了以被记录面成为外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P,因此,在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收卷时,卷取轴10向旋转方向C进行旋转。另一方面,在使用以被记录面成为内侧的方式而被卷绕的卷筒式的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下,可向与旋转方向C相反的方向进行反向旋转而对卷筒R1进行收卷。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的除电部8的移动部9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2为表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的除电部8的移动部9的概要后视图。
另外,为了能够容易地理解移动部9的结构,而将除电部8用虚线来表示。
在图2中,在除电部8上安装有齿条螺钉19。而且,齿条螺钉19与蜗杆螺钉18螺合。在此,蜗杆螺钉18与支承部17一起,与安装于记录头4(详细而言为滑架)上的除电部移动电机16的旋转轴相接合,并且蜗杆螺钉18能够向正向以及反向进行旋转。即,蜗杆螺钉18以能够相对于记录头4旋转的方式被固定。而且,通过使除电部移动电机16驱动而使蜗杆螺钉18向正向以及反向进行旋转,从而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而在方向D上移动。
另外,在除电部移动电机16中,设置有对蜗杆螺钉18的正向以及反向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旋转编码器15。
接下来,对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的电结构进行说明。
图3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的框图。
在控制部20中,设置有负责记录装置1的整体的控制的CPU21。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ROM23、RAM24相连接,所述ROM23对CPU21执行的各种控制程序等进行存储,所述RAM24能够临时存储数据。
此外,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用于对记录头4进行驱动的头驱动部25相连接。
此外,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用于对压印板加热器5以及后置加热器7进行驱动的加热器驱动部26相连接。
此外,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用于使滑架电机28、输送电机29、放卷电机30、收卷电机31以及除电部移动电机16驱动的电机驱动部27相连接。
在此,滑架电机28为用于使搭载有记录头4的滑架进行移动的电机。此外,输送电机29为用于对被设置于输送机构11中的多个输送辊进行驱动的电机。此外,放卷电机30为支承轴2的旋转机构,并为为了将被记录介质P向输送机构11放卷而对支承轴2进行驱动的电机。此外,收卷电机31为用于使收卷轴10旋转的驱动电机。并且,除电部移动电机16为,用于使蜗杆螺钉18进行旋转,以使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而在方向D上移动的电机。
而且,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输入输出部32相连接,所述输入输出部32被连接于用于实施记录数据等数据以及信号的发送接收的PC33以及光学传感器14。
而且,CPU21经由系统总线22而与用于驱动除电部8的除电部驱动部40相连接,控制部20通过对除电部驱动部40进行控制而对除电部8的驱动进行控制。
在此,“对除电部8的驱动进行控制”是指,除了除电部8的接通与断开的控制之外,例如,还包括从PC33输入用户的指示并根据该指示而实施除电部8的驱动的强弱的控制等的、除电部8的接通与断开的控制以外的控制。
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由于控制部20对除电部8的驱动进行控制,因而有效地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除电,并且在被记录介质P不易带电而没有必要进行除电时,通过断开除电部8等,从而节省了电费。此外,当使除电部8持续接通时,除电部8上会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而容易变脏,但在没有必要进行除电时,通过断开除电部8等,从而抑制了除电部8容易变脏的情况。
另外,控制部20能够从PC33接受与被记录介质P的种类、记录装置1的设置场所、日期和时间以及环境湿度相关的信息的输入,并能够根据被记录介质P的种类、记录装置1的设置场所、日期和时间以及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任意一项信息而对除电部8的驱动进行控制。因此,能够根据被记录介质P的种类、记录装置1的设置场所、日期和时间以及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任意一项,而简单地识别出被记录介质P不易带电从而没有必要进行除电的时机。
实施例2(图4)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2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4为表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的除电部8的移动部9的概要后视图。另外,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共通的结构部件,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除移动部9的结构以外,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移动部9中,在除电部8上构成有齿条34。而且,在齿条34上,啮合有小齿轮35。在此,小齿轮35被安装于除电部移动电机16的旋转轴36上,并能够向正向以及反向进行旋转,其中,除电部移动电机16被安装于记录头4(详细而言为滑架)上。即,小齿轮35以能够相对于记录头4进行旋转的方式被固定。而且,通过使除电部移动电机16驱动而使小齿轮35向正向以及反向进行旋转,从而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而在方向D上进行移动。
另外,在除电部移动电机16中,设置有对蜗杆螺钉18的正向以及反向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旋转编码器15。
实施例3(图5)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5为表示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的位置以及移动方向的概要俯视图。另外,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共通的结构部件,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除了相对于记录头4的除电部8的位置、移动部9的配置以及移动方向以外,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结构。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除电部8在作为记录头4的往返移动方向的方向B上被设置于记录头4的一侧端部。而且,通过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的移动部9倾斜90度而配置的移动部9,能够使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而在沿着输送方向A的方向E上进行移动。
即,如果以另外的方式来对上文所述的内容进行表现,则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11,移动部9为能够使除电部8沿着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而相对于记录头4进行移动的结构。因此,能够在沿着输送方向A的方向E上使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移动至恰当的位置。
实施例4(图6)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4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6为表示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中除电部8相对于记录头4的位置以及移动方向的概要俯视图。另外,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共通的结构部件,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除了在方向B上将除电部8以及移动部9设置于记录头4的两侧端部以外,与实施例3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结构。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除电部8以及移动部9在方向B上被设置于记录头4的两侧端部。而且,任意一个除电部8都能够在沿着输送方向A的方向E上相对于记录头4进行移动。
即,如果以另外的方式来对上文所述内容进行表现,则在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中,除电部8在方向B上被搭载于记录头4的两侧。因此,无论在除电部8向方向B的哪个方向(图6中的向左侧前进的方向以及向右侧前进的方向)进行移动时,均能够在即将从记录头4喷出油墨之前,在输送方向A上相对于记录头4而在恰当的位置处,有效地对被记录介质P进行除电。因此,能够对附着墨雾而弄脏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实施例5(图7)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实施例5的记录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图7为表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的概要俯视图。另外,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上述实施例共通的结构部件,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另外,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为,除了具备行式头37以作为记录部,以及具备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除电部38以外,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相同的结构。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记录装置1具备行式头37以作为记录部,并具备在与输送方向A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除电部38。另外,通过两个移动部39,除电部38成为能够相对于行式头37在方向D上进行移动的结构,移动部39为与实施例1的记录装置1中的移动部9相同的结构。
根据这种结构的记录装置1,也能够对由于被记录介质P带电而附着有污物、灰尘、墨雾等漂浮物,从而弄脏被记录介质P的情况有效地进行抑制。
其他实施例
上述实施例1、2以及5的记录装置为在被记录介质P的输送方向A上于记录头的上游侧具备除电部8的结构。然而,例如,在下述记录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在输送方向A上于记录头的下游侧具备除电部8的结构,所述记录装置为如下的结构,即,被记录介质P的安装位置在输送方向A上位于记录头的下游侧,在安置了被记录介质P之后,先使被记录介质P在输送方向A上向记录头的上游侧移动,再对该被记录介质P进行输送。
此外,虽然上述实施例的记录装置为,除电部能够相对于记录部而在方向D以及方向E中的任意一个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结构,但也可以为能够在方向D以及方向E这两个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结构,还可以为能够在其他方向上进行移动的结构。
符号说明
1 记录装置、2 支承轴、3 压印板、4 记录头(记录部)、5 压印板加热器、6 介质支承部、7 后置加热器、8 除电部、9 移动部、10 收卷轴、11 输送机构、12 记录机构、13 干燥机构、14 光学传感器(检测部)、15 旋转编码器、16 除电部移动电机、17 支承部、18 蜗杆螺钉、19 齿条螺钉、20 控制部、21 CPU、22 系统总线、23 ROM、24 RAM、25 头驱动部、26 加热器驱动部、27 电机驱动部、28 滑架电机、29 输送电机、30 放卷电机、31 收卷电机、32 输入输出部、33 PC、34 齿条、35 小齿轮、36 旋转轴、37 行式头、38 除电部、39 移动部、F喷嘴面、P 被记录介质、R1 被记录介质的卷筒、R2 被记录介质的卷筒。

Claims (9)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部,其在被记录介质上实施记录;
除电部,其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除电;
移动部,其使所述除电部相对于所述记录部进行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所述被记录介质与所述记录部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
所述移动部按照所述检测部所检测出的所述距离,使所述除电部向接近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方向以及离开所述被记录介质的方向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所述移动部使所述除电部沿着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部,所述输送部对所述被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所述记录部具有:
记录头,其具有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喷嘴面;
滑架,其搭载有所述记录头并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记录部具有:
记录头,其具有设置有喷出油墨的喷嘴的喷嘴面;
滑架,其搭载有所述记录头并在与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进行往返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电部被搭载于所述滑架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电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被搭载于所述记录头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控制部,所述控制部对所述除电部的驱动进行控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被记录介质的种类、所述记录装置的设置场所、日期和时间以及环境湿度中的至少任意一项信息而对所述除电部的驱动进行控制。
CN201410816504.0A 2013-12-26 2014-12-23 记录装置 Active CN1047425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268719 2013-12-26
JP2013268719A JP6225698B2 (ja) 2013-12-26 2013-12-26 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2521A true CN104742521A (zh) 2015-07-01
CN104742521B CN104742521B (zh) 2018-01-05

Family

ID=522319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816504.0A Active CN104742521B (zh) 2013-12-26 2014-12-23 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93807B2 (zh)
EP (1) EP2889145B1 (zh)
JP (1) JP6225698B2 (zh)
CN (1) CN10474252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4889A (zh) * 2017-10-25 2018-01-16 广东葵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袋喷码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88473B2 (ja) * 2017-08-10 2021-06-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2048A1 (en) * 2000-01-12 2001-08-09 Kazuaki Kinjyou Recording apparatus
JP2005131922A (ja) * 2003-10-30 2005-05-26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70085892A1 (en) * 2005-10-13 2007-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9007119A (ja) * 2007-06-28 2009-01-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58895A1 (en) * 2007-08-27 2009-03-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CN101386226A (zh) * 2003-08-08 2009-03-18 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及其方法、用于形成电路板的布线图案的方法
US20100165063A1 (en) * 2008-12-25 2010-07-01 Matan Digital Printer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harging static in a printer
CN201587175U (zh) * 2010-01-15 2010-09-22 肖昆 万能喷绘机
JP2011110788A (ja) * 2009-11-26 2011-06-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102145583A (zh) * 2009-11-11 2011-08-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189770A (zh) * 2010-02-16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1183746A (ja) * 2010-03-10 2011-09-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202702892U (zh) * 2012-05-18 2013-01-30 上海运安制版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瓷砖喷墨系统的喷墨头高度自动调节装置
JP2013107330A (ja) * 2011-11-22 2013-06-06 Seiko I Info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CN203293721U (zh) * 2013-05-15 2013-11-20 济南优诺思喷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的打印机小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61845A (en) 1981-03-16 1982-11-3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Device for preventing the contamination of ink jet components
JP3130622B2 (ja) 1992-01-16 2001-01-31 帝人株式会社 パッド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774141A (en) 1995-10-26 1998-06-30 Hewlett-Packard Company Carriage-mounted inkjet aerosol reduction system
US6390618B1 (en) 2000-01-07 2002-05-21 Hewlett-Packard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k-jet print zone drying
JP2001328265A (ja) * 2000-05-19 2001-11-2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154958A (ja) 2002-11-01 2004-06-03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05014289A1 (ja) * 2003-08-08 2005-02-17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液体吐出装置、液体吐出方法及び回路基板の配線パターン形成方法
JP2005271316A (ja) 2004-03-23 2005-10-06 Canon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1652675B1 (en) 2004-10-29 2008-09-10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erosol extraction in fluid ejection-devices
JP2008213310A (ja) 2007-03-05 2008-09-18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5195397B2 (ja) 2008-12-24 2013-05-08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輪転機用除電装置
WO2010138126A1 (en) * 2009-05-29 2010-12-02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JP5407697B2 (ja) 2009-09-18 2014-02-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2048A1 (en) * 2000-01-12 2001-08-09 Kazuaki Kinjyou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1386226A (zh) * 2003-08-08 2009-03-18 柯尼卡美能达控股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设备及其方法、用于形成电路板的布线图案的方法
JP2005131922A (ja) * 2003-10-30 2005-05-26 Konica Minolta Medical & Graphic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70085892A1 (en) * 2005-10-13 2007-04-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cording medium discharge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9007119A (ja) * 2007-06-28 2009-01-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058895A1 (en) * 2007-08-27 2009-03-0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US20100165063A1 (en) * 2008-12-25 2010-07-01 Matan Digital Printer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harging static in a printer
CN102145583A (zh) * 2009-11-11 2011-08-1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1110788A (ja) * 2009-11-26 2011-06-09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CN201587175U (zh) * 2010-01-15 2010-09-22 肖昆 万能喷绘机
CN102189770A (zh) * 2010-02-16 2011-09-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1183746A (ja) * 2010-03-10 2011-09-22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107330A (ja) * 2011-11-22 2013-06-06 Seiko I Infotech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CN202702892U (zh) * 2012-05-18 2013-01-30 上海运安制版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瓷砖喷墨系统的喷墨头高度自动调节装置
CN203293721U (zh) * 2013-05-15 2013-11-20 济南优诺思喷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可调的打印机小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84889A (zh) * 2017-10-25 2018-01-16 广东葵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袋喷码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42521B (zh) 2018-01-05
JP2015123638A (ja) 2015-07-06
EP2889145A3 (en) 2016-08-31
JP6225698B2 (ja) 2017-11-08
US9393807B2 (en) 2016-07-19
EP2889145B1 (en) 2017-10-25
US20150183236A1 (en) 2015-07-02
EP2889145A2 (en) 2015-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42521A (zh) 记录装置
CN105818539B (zh) 头单元及记录装置
JP6547482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EP2857203B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thod
US9962958B2 (en) Droplet discharge apparatus
US9150035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210060988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arriage driving method
JP4888305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プラテン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EP2875958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US7448726B2 (en) Wiping
JP2016168759A (ja) 記録装置
US6755504B2 (en) Independent wiping of printhead
JP5935600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JP6450962B2 (ja) 記録装置
CN206968205U (zh) 记录装置
CN219486959U (zh) 一种喷墨打印车的升降装置
EP3069886A1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6256559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标尺部的清扫方法
US20180264847A1 (en)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6003403B2 (ja) 液体吐出装置
US1005909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ejecting ink
JP20210357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キャリッジの駆動方法
JP2016036960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210357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キャリッジの駆動方法
JP2016137649A (ja) 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