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36467A - 饮水机 - Google Patents

饮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36467A
CN104736467A CN201380054194.7A CN201380054194A CN104736467A CN 104736467 A CN104736467 A CN 104736467A CN 201380054194 A CN201380054194 A CN 201380054194A CN 104736467 A CN104736467 A CN 1047364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bottle
water bottle
tube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41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织田嘉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smo Life KK
Original Assignee
Cosmo Life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smo Life KK filed Critical Cosmo Life KK
Publication of CN104736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364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 B67D1/0801Details of beverage containers, e.g. casks, ke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003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the beverage being a single liquid
    • B67D1/0004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the beverage being a single liquid the beverage being stored in a container, e.g. bottle, cartridge, bag-in-box, bow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7Cleaning beverage-dispensing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3/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flow of liquids under gravity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purposes
    • B67D3/0009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flow of liquids under gravity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purposes provided with cool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 B67D1/0895Heating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 B67D1/10Pump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1/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 B67D1/08Details
    • B67D1/12Flow or pressure control devices or systems, e.g. valves, gas pressure control, level control in storage containers
    • B67D2001/1259Fluid level control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221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and details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or for controlling flow of liquids under gravity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purposes
    • B67D2210/00002Purifying means
    • B67D2210/00013Sterilising means
    • B67D2210/00015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7OPENING, CLOSING OR CLEANING BOTTLES, JARS OR SIMILAR CONTAINERS; LIQUID HANDLING
    • B67DDISPENSING, DELIVERING OR TRANSFERRING LIQ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7D221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and details of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on draught or for controlling flow of liquids under gravity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for dispensing purposes
    • B67D2210/00028Constructional details
    • B67D2210/00094Ergonomics
    • B67D2210/00097Handling of storage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vices For Dispensing Bever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水机,在使水瓶的头部朝向水平的状态下,能够尽可能地将水瓶的内部的饮用水完全抽出。该饮水机具有:更换式的水瓶(4),其形成为具有柔软性以便随着剩余水量的减少而收缩;瓶承受部(5),其具有瓶载置板(54),该瓶载置板(54)在使该水瓶(4)的头部(43)朝向水平的状态下从下侧支承水瓶(4)的主体部(40);原水汲取管(6),其与水瓶(4)的出水口(14)连接;以及泵(7),其设置于该原水汲取管(6),从水瓶(4)抽出饮用水,该饮水机采用如下结构,即,在瓶载置板(54)的上表面设置有凸部(66),该凸部(66)在水瓶(4)收缩时,引起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与瓶载置板(54)接触的部分向内侧折入。

Description

饮水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填充有矿泉水等饮用水的更换式的水瓶供给饮用水的饮水机。
背景技术
以往,主要在办公室、医院等使用饮水机,但是近年来,因为对水的安全、健康的关注提高,所以饮水机在普通家庭也正在普及。作为这样的饮水机,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通常公知有在框体的上表面安装更换式的水瓶,使填充于该水瓶的饮用水因重力向收纳于框体内的冷水箱落下。
这里,水瓶具有中空筒状的主体部、设置于该主体部的一端的底部、以及经由肩部而设置于主体部的另一端的头部,并在头部设置有出水口。而且,该水瓶以出水口位于水瓶的最下方位置的方式使头部向下而被安装于饮水机。另外,水瓶的主体部形成为具有柔软性以便随着剩余水量的减少而收缩。
然而,对于专利文献1的饮水机而言,因为水瓶安装于框体的上表面,所以在更换水瓶时,需要抬高满水状态的水瓶。但是,满水状态的水瓶通常收纳有10~12升左右的饮用水,有10kg以上的重量。因此,对饮水机的使用者(特别是女性或老年人等)而言,水瓶的更换作业不便。
因此,为了使水瓶的更换作业能够轻松地进行,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将水瓶安装在饮水机的尽可能低的部分。若水瓶的位置变低,则当将具有相当重量的满水状态的水瓶安装于饮水机时,无需抬高水瓶,因此水瓶的更换作业较轻松。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3605号公报
在将水瓶配置在饮水机的较低的部分的情况下,水瓶相对于冷水箱的高度变低,因此难以通过重力落下将填充于水瓶的饮用水供给至冷水箱。因此,为了能够将饮用水从水瓶供给至冷水箱,必须在饮水机设置从水瓶抽出饮用水的泵。
这里,本发明的发明人着眼于如下方面:若采用随着剩余水量的减少而收缩的水瓶并且在饮水机设置从该水瓶抽出饮用水的泵,则无需如使饮用水通过重力落下时那样将出水口配置于水瓶的最下方位置,因此能够在将水瓶安装于饮水机时使水瓶的姿势为横向(即,使水瓶的头部朝向水平的状态)。
若使水瓶的姿势为横向,则饮水机的设计的自由度增大。例如,将原水汲取管的端部固定在饮水机的框体内,另一方面,能够水平滑动地支承瓶承受部,够通过该瓶承受部的滑动动作将水瓶的出水口与原水汲取管的端部连接。
然而,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确认实际上是否能够使水瓶的姿势为横向,进行了由泵抽出横向载置的状态下的水瓶的饮用水的实验,由此发现在水瓶的内部的饮用水减少而水瓶收缩时,饮用水易在水瓶的沿着载置面的区域残留,从而有在水瓶更换时剩余水量较多的问题。以下进行说明。
即,如图9所示,当在上表面形成为平坦的瓶载置板54之上载置满水状态的水瓶4时,由于水瓶4的内部的饮用水的重量,导致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与瓶载置板54接触的部分成为伸展的状态。因此,即使由泵7抽出水瓶4的内部的饮用水使水瓶4的内部减压,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与瓶载置板54接触的部分也难以变形。其结果,即使水瓶4收缩,饮用水也易残留于沿着瓶载置板54的区域,从而在更换水瓶4时,剩余水量较多(较多时存在残留400~500cc左右的情况)。
与在袋内置式箱(bag in box)的袋部分使用的聚乙烯树脂(PE)等相比,该问题更易在由具有高的弯曲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形成水瓶时产生。
发明内容
该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使水瓶的头部朝向水平的状态下能够尽可能地将水瓶的内部的饮用水完全抽出的饮水机。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饮水机采用如下结构,即,具有:更换式的水瓶,其具有形成为具有柔软性以便随着剩余水量的减少而收缩的中空筒状的主体部、设置于该主体部的一端的底部、和经由肩部而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另一端的头部,并在该头部设置有出水口;
瓶承受部,其具有瓶载置板,在使该水瓶的头部朝向水平的状态下该瓶载置板从下侧支承水瓶的主体部;
原水汲取管,其与上述水瓶的出水口连接;以及
泵,其设置于该原水汲取管,从上述水瓶抽出饮用水,
在上述饮水机中,
在上述瓶载置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凸部,该凸部在上述水瓶收缩时,引起水瓶的主体部的与瓶载置板接触的部分向内侧折入。
这样,在将满水状态的水瓶载置于瓶载置板之上时,水瓶的主体部的与瓶载置板接触的部分由于凸部而成为弯曲的状态,并不伸展。因此,在用泵抽出水瓶的内部的饮用水时,水瓶的主体部的与瓶载置板接触的部分因为水瓶的内部减压而以向内侧折入的方式发生变形。其结果,在水瓶收缩时,饮用水难以残留于沿着瓶载置板的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水瓶更换时的剩余水量。
上述凸部能够采用例如以横贯水瓶的主体部的中央而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结构。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在上述凸部的上表面形成有从凸部的顶向水瓶的出水口侧下降的斜面、以及从凸部的顶向水瓶的与出水口相反的一侧下降的斜面,从上述凸部的顶向水瓶的与出水口相反的一侧下降的斜面的倾斜角被设定为30°以下。这样,能够防止在水瓶的内部的饮用水被从出水口抽出而水瓶收缩时,变形后的水瓶被凸部钩住而妨碍水瓶的收缩的情况。
在水瓶收缩时饮用水较多地残留于沿着瓶载置板的区域的问题特别容易在由具有较高的弯曲弹性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形成水瓶时产生。因此,该发明在由PET树脂形成水瓶的主体部时尤其有效。
该发明的饮水机在将满水状态的水瓶载置于瓶载置板之上时,水瓶的主体部的与瓶载置板接触的部分由于凸部而成为弯曲的状态,并不伸展。因此,在用泵抽出了水瓶的内部的饮用水时,水瓶的主体部的与瓶载置板接触的部分因为水瓶的内部减压而以向内侧折入的方式发生变形。因此,在水瓶收缩了时,饮用水难以残留于沿着瓶载置板的区域,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将水瓶的内部的饮用水完全抽出。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方观察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饮水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瓶承受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从框体拉出图2所示的瓶承受部的状态的图。
图5是图2的接头部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水瓶连接于图5所示的接头部的过程的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水瓶的出水口的栓体与图6所示的接头部接触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2所示的水瓶逐渐收缩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瓶承受部未设置凸部时水瓶逐渐收缩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水机的杀菌运转状态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所示的饮水机的另一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饮水机。该饮水机具有纵长的框体1、收纳于框体1的上部的冷水箱2和热水箱3、收纳于框体1的下部的更换式的水瓶4、载置水瓶4的瓶承受部5、将水瓶4与冷水箱2之间连通的原水汲取管6、设置于原水汲取管6的泵7、以及将冷水箱2与热水箱3连接的箱连接路8。冷水箱2与热水箱3以热水箱3位于冷水箱2的下方的方式上下排列地配置。
框体1具有底板9、从底板9的周围立起的周壁10、以及设置于周壁10的上端的顶板11。在周壁10的前表面下部设置有用于供水瓶4出入的开口部12、以及对开口部12进行开闭的前门13。
原水汲取管6的一端与装卸于水瓶4的出水口14的接头部15连接,原水汲取管6的另一端与冷水箱2连接。该原水汲取管6设置为在以通过比接头部15低的位置的方式从接头部15向下方延伸出来后,向上方改变方向。而且,在原水汲取管6的比接头部15低的部分配置有泵7。
泵7将原水汲取管6内的饮用水从水瓶4侧移送至冷水箱2侧。能够使用隔膜泵作为泵7。隔膜泵包括:驱动装置,其使未图示的隔膜往返移动;泵室,其容积根据隔膜的往返移动而增减;吸入侧逆止阀,其配置于泵室的吸入口,仅允许流入泵室内的方向的流动;以及排出侧逆止阀,其配置于泵室的排出口,仅允许从泵室流出的方向的流动。
在原水汲取管6的泵7的排出侧设置有流量传感器16。若在泵7动作时原水汲取管6内的饮用水的流动消失,则流量传感器16能够检测到该状态。
在原水汲取管6的接头部15与泵7之间设置有第一切换阀17。在图中,在与接头部15分离的位置配置有第一切换阀17,但第一切换阀17也可以直接连接于接头部15。在第一切换阀17连接有与热水箱3连通的第一旁通管18。第一旁通管18的热水箱3侧的端部连接于热水箱3的上表面。
第一切换阀17以如下方式构成:能够在将接头部15和泵7之间连通并将第一旁通管18和泵7之间隔断的通常运转状态(参照图1)、与将接头部15和泵7之间隔断并将第一旁通管18和泵7之间连通的杀菌运转状态(参照图10)之间,切换流路。
在原水汲取管6的冷水箱2侧的端部设置有热水杀菌用的第2切换阀19。在第2切换阀19连接有与热水箱3连通的第2旁通管20。第2旁通管20的热水箱3侧的端部连接于热水箱3的下表面。另外,在第2旁通管20连接有延伸至框体1的外部的排水管21。排水管21的出口被塞子22关闭。也可以设置开闭阀代替塞子22。
第2切换阀19以如下方式构成:能够在将原水汲取管6和冷水箱2之间连通并将原水汲取管6和第2旁通管20之间隔断的通常运转状态(参照图1)、与将原水汲取管6和冷水箱2之间隔断并将原水汲取管6和第2旁通管20之间连通的杀菌运转状态(参照图10)之间,切换流路。
在图中,示出了分别由单一的三通阀构成第一切换阀17与第2切换阀19的例子,但也可以将多个开闭阀组合来构成具有相同作用的切换阀。
冷水箱2将空气与饮用水收纳于上下两层。在冷水箱2上安装有将收纳于冷水箱2内的饮用水冷却的冷却装置23。另外,在冷水箱2内设置有将冷水箱2的内部上下分隔的隔板24。冷却装置23配置于冷水箱2的下部外周,将冷水箱2内的比隔板24更靠下方的饮用水保持为低温(5℃左右)。
在冷水箱2中安装有检测在冷水箱2内积存的饮用水的水位的水位传感器25。若由该水位传感器25检测的水位下降,则泵7与该水位的降低对应地动作,而将饮用水从水瓶4供给至冷水箱2。隔板24在将饮用水从水瓶4供给至冷水箱2时防止由冷却装置23冷却并积存于冷水箱2的下部的低温的饮用水被从水瓶4供给至冷水箱2内的常温的饮用水搅拌。隔板24具有从其外周缘向下方延伸的筒状的垂下壁26,并通过将该空气保持于被垂下壁26包围的区域,来提高隔板24的上侧与下侧之间的隔热效果。
在冷水箱2的底面连接有将积存于冷水箱2内的下部的低温的饮用水向外部注出的冷水注出路27。在冷水注出路27设置有能够从框体1的外部进行操作的冷水龙头28,通过打开该冷水龙头28,能够从冷水箱2向杯等注出低温的饮用水。冷水箱2的容量比水瓶4的容量小,为2~4升左右。
将冷水箱2与热水箱3连接的箱连接路8的上端在隔板24的中央开口。在箱连接路8的冷水箱2侧的端部设置有单向阀29,该单向阀29允许从冷水箱2侧向热水箱3侧的饮用水的流动,并限制从热水箱3侧向冷水箱2侧的饮用水的流动。单向阀29防止热水箱3内的高温的饮用水因热对流而流入冷水箱2,而防止冷水箱2与热水箱3中的能量损失。
热水箱3成为被饮用水装满的状态。在热水箱3中安装有对热水箱3内的饮用水进行加热的加热装置39,使热水箱3内的饮用水保持为高温(90℃左右)。在图中,示出加热装置39采用了护套式加热器的例子,但也能够采用带式加热器。护套式加热器是在金属制管中收纳了因通电而发热的发热线的加热器,以贯通热水箱3的壁面并在热水箱3的内部延伸的方式安装。带式加热器是埋入有因通电而发热的发热线的圆筒形的发热体,紧贴于热水箱3的外周而安装。
在冷水箱2,经由空气导入路30而连接有空气杀菌腔31。空气杀菌腔31包括形成有空气吸入口32的中空的壳体33、以及设置于壳体33内的臭氧产生体34。作为臭氧产生体34,例如能够使用对空气中的氧气照射紫外线而使氧气变化为臭氧的低压水银灯、或在被绝缘体覆盖的对置的一对电极间施加交流电压而使电极间的氧气变化为臭氧的无声放电装置等。该空气杀菌腔31通过每隔固定时间对臭氧产生体34通电以产生臭氧,而始终成为在壳体33内积存有臭氧的状态。
空气导入路30与冷水箱2内的水位的降低对应地向冷水箱2内导入空气而将冷水箱2内保持为大气压。另外,因为此时被导入冷水箱2内的空气是在空气杀菌腔31通过而被臭氧杀菌后的空气,所以冷水箱2内的空气保持清洁。
在冷水箱2内设置有扩散板35,该扩散板35使从原水汲取管6送入的饮用水到达积存于冷水箱2内的饮用水的水面为止的饮用水的流动扩散。通过设置该扩散板35,使饮用水与冷水箱2内的空气中的臭氧(从空气杀菌腔31流入冷水箱2内的臭氧)以较大的面积接触,从而提高冷水箱2内的饮用水的卫生。
箱连接路8具有箱内配管36,该箱内配管36从热水箱3的上表面在热水箱3的内侧向下方延伸。箱内配管36的下端在热水箱3的底面附近开口。由此,防止被加热装置39加热后的高温的饮用水的上升流直接流入箱内配管36的下端开口。
在热水箱3的上表面连接有热水注出路37,该热水注出路37将积存于热水箱3内的上部的高温的饮用水注出至外部。在热水注出路37设置有能够从框体1的外部进行操作的热水龙头38,通过打开该热水龙头38能够从热水箱3向杯等注出高温的饮用水。若从热水箱3注出饮用水,则与该饮用水同量的饮用水通过箱连接路8从冷水箱2流入热水箱3,从而热水箱3始终保持满水状态。热水箱3的容量为1~2升左右。
如图2所示,水瓶4具有中空筒状的主体部40、设置于该主体部40的一端的底部41、以及经由肩部42设置于主体部40的另一端的头部43,并在该头部43设置有出水口14。在头部43的外周形成有凸缘44。水瓶4的主体部40形成为具有柔软性以使水瓶4随着剩余水量的减少而收缩。水瓶4通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PET)的吹塑成形而形成。水瓶4的容量在满水状态下为10~20升左右。
如图5所示,在水瓶4的头部43的前端安装有盖45。在盖45的中央形成有内筒46,该内筒46朝向水瓶4的内部而与头部43平行地延伸且两端开口。内筒46的内部的区域形成水瓶4的水出口14,并在该水出口14能够装卸地嵌入栓体47。盖45通过聚乙烯树脂(PE)的注射模塑成形而形成。
如图6所示,在内筒46的内周面形成有朝向水瓶4的内部而直径变小的台阶部48。栓体47是具有筒部49、形成于筒部49的一端的关闭端部50、以及沿着筒部49的另一端的内周形成的爪部51的有底筒状。栓体47以朝向水瓶4的外侧开口的朝向嵌合于内筒46。在筒部49的外周面形成有卡定于内筒46的台阶部48的突起52。在筒部49的靠水瓶4的内侧的端部形成有在轴向上与内筒46的端部对置的对置片53。
如图2、图3所示,水瓶4的主体部40为剖面呈方形的方管形状。瓶承受部5具有从下侧支承水瓶4的瓶载置板54、夹着水瓶4而位于左右的侧面板55、位于水瓶4的前方的前面板56、以及位于水瓶4的后方的后面板57。这里,前后的方向是指,从朝向饮水机站立的使用者观察而将近前侧作为前方、将里侧作为后方。瓶承受部5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滑动轨道60支承。
如图4所示,滑动轨道60包括:固定于框体1的底板9并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固定侧轨道61;能够滑动地支承于固定侧轨道61的中间轨道62;以及能够滑动地支承于中间轨道62的移动侧轨道63。移动侧轨道63固定于瓶承受部5的瓶载置板54。瓶承受部5通过构成滑动轨道60的三个轨道61、62、63相对地滑动,而能够在水瓶4收纳于框体1内的收纳位置(图2的位置)与水瓶4从框体1露出的拉出位置(图4的位置)之间水平移动。
水瓶4在水瓶4的水出口14朝向瓶承受部5从拉出位置向收纳位置移动时的瓶承受部5的移动方向(这里为后方)的状态下,载置于瓶承受部5。这里,水瓶4成为头部43朝向水平的姿势。
接头部15以如图4所示地在使瓶承受部5移动至拉出位置时与水瓶4的水出口14分离、并如图2所示地在使瓶承受部5移动至收纳位置时以与水瓶4的水出口14连接的方式固定于框体1内。
框体1的前门13以与瓶承受部5一体滑动的方式固定于瓶承受部5。因此,若进行将前门13拉至近前并打开开口部12的操作,则与此联动地从框体1拉出瓶承受部5。另外,若进行将前门13向里推回并关闭开口部12的操作,则与此联动地将瓶承受部5收纳于框体1内。
在前门13的下部安装有与框体1的载置面滚动接触的轮子64。该轮子64当在从框体1拉出瓶承受部5的状态下对瓶承受部5作用负载(例如满水状态的水瓶4的重量、人的体重等)时,支承该负载,从而防止框体1的翻倒。在框体1的底板9形成有收纳轮子64的凹部65。
如图2所示,在瓶载置板54的上表面设置有以横贯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中央的方式延伸的凸部66。在凸部66的上表面形成有从凸部66的顶向出水口14侧下降的斜面67、以及从凸部66的顶向与出水口14相反的一侧下降的斜面68。与出水口14相反的一侧的斜面68以倾斜比出水口14侧的斜面67平缓的方式形成。斜面68的倾斜角被设定为30°以下。
如图3所示,在瓶承受部5的后面板57形成有在后面板57的上缘敞开的缺口70。缺口70包括:导入部71,其宽度从后面板57的上缘朝向下方而逐渐变窄;以及半圆状的约束部72,其与该导入部71的下侧连续,并嵌合于水瓶4的头部43的外周。约束部72嵌合于头部43的比凸缘44更靠主体部40侧的部分。
约束部72形成为直径比水瓶4的头部43的凸缘44的外径小的圆弧状。约束部72通过嵌合于头部43的外周以在径向定位头部43,而防止在将水瓶4与接头部15连接时,水瓶4的水出口14的位置从接头部15的位置偏离。另外,如图2所示,约束部72通过与头部43的凸缘44卡定以在轴向定位头部43,而约束水瓶4的水出口14的向偏离接头部15的方向的移动。
如图5所示,接头部15是以与水瓶4的水出口14嵌合的方式形成的水平延伸的筒体。接头部15具有外周为圆筒面的直线部73、以及半球状的前端部74。直线部73的直径为具有过盈量地与水瓶4的水出口14(即内筒46)嵌合的大小。在直线部73形成有通水孔75,该通水孔75在接头部15与水瓶4的水出口14嵌合的状态下在水瓶4的内部开口。通水孔75仅设置于接头部15的下半部分的区域,而不存在于上半部分的区域。
如图6、图7所示,在前端部74的中心形成有将接头部15内外贯通的贯通孔76。该贯通孔76的直径被设定为1.0mm以下。另外,在接头部15的外周,在直线部73与前端部74的边界位置形成有供栓体47的爪部51卡合的周向槽77。
如图5所示,在接头部15的根部设置有紫外线发光部78。紫外线发光部78对接头部15的内部的饮用水以及接头部15的内表面照射紫外线而进行杀菌。作为紫外线发光部78能够使用紫外线LED、水银灯。
接头部15固定在以包围接头部15的方式设置的杯部80。杯部80形成为朝向水瓶4开口的有底筒状,且接头部15贯通其底部。在杯部80的开口缘形成有朝向水瓶4而直径扩大的锥面81。如图4的点划线所示,锥面81构成为,在将水瓶4收纳于框体1内时,即使在水瓶4的头部43的位置从接头部15偏离的情况下,该锥面81也将该头部43朝向接头部15引导。
也可以使用硅管作为原水汲取管6,但因为硅具有氧气的穿透性,所以存在因穿透硅的空气中的氧气而导致杂菌易在原水汲取管6繁殖的问题。因此,原水汲取管6能够使用金属管(例如,不锈钢管、铜管)。如此一来,能够防止空气穿透原水汲取管6的管壁,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原水汲取管6内的杂菌的繁殖。另外,也能够确保热水循环时的耐热性。即使使用聚乙烯管、耐热性硬质聚氯乙烯管作为原水汲取管6,也能够防止空气穿透原水汲取管6的管壁,从而能够防止原水汲取管6内的杂菌的繁殖。
对上述饮水机的使用例子进行说明。
在图1所示的通常运转状态下,若饮水机的使用者操作冷水龙头28而将冷水箱2内的低温的饮用水向杯等注出,则冷水箱2内的水位下降。另外,即使操作热水龙头38将热水箱3内的高温的饮用水向杯等注出,因为与该饮用水同量的饮用水通过箱连接路8而被从冷水箱2导入至热水箱3,所以冷水箱2内的水位也下降。而且,若水位传感器25检测出冷水箱2内的水位低于预先设定的下限水位,则泵7动作,从水瓶4将饮用水汲取至冷水箱2。
而且,随着冷水箱2或者热水箱3的饮用水的使用,水瓶4的饮用水逐渐减少,成为空的状态。若水瓶4成为空的状态,则尽管泵7动作,但是原水汲取管6内的饮用水的流动消失,所以由流量传感器16检测到该状态,使在框体1的正面配置的未图示的容器更换灯点亮,从而向使用者报告水瓶4的更换时期。
若水瓶4成为空的状态,则使用者以如下方式进行水瓶4的更换作业。首先,如图4所示,将前门13拉至近前,从框体1拉出瓶承受部5。此时,因为水瓶4与瓶承受部5一体移动,所以水瓶4成为从固定于框体1内的接头部15拔出的状态。进而,将空的状态的水瓶4从瓶承受部5取出。其后,将满水状态的水瓶4的头部43以横向的状态载置于瓶承受部5。此时,使水瓶4的头部43嵌合于瓶承受部5的缺口70。最后,推上前门13,将瓶承受部5收纳于框体1内。此时,因为水瓶4与瓶承受部5一体移动,所以水瓶4与固定于框体1内的接头部15连接。
然而,如图8所示,水瓶4随着内部的饮用水被泵7抽出,而因大气压收缩。此时,上述饮水机在瓶承受部5的瓶载置板54设置有凸部66,所以引起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与瓶载置板54接触的部分向内侧折入的变形,从而能够尽可能地将水瓶4的内部的饮用水完全抽出。
即如图9所示,在平坦地形成瓶载置板54的上表面而并未设置凸部66的情况下,当将满水状态的水瓶4载置于瓶载置板54之上时,因水瓶4的内部的饮用水的重量,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与瓶载置板54接触的部分成为伸展的状态。因此,即使用泵7抽出水瓶4的内部的饮用水而水瓶4的内部减压,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与瓶载置板54接触的部分也难以变形。另外,因为头部43被后面板57的约束部72约束,所以水瓶4的肩部42也难以变形。因此,如图9的点划线所示,在水瓶4收缩时,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上侧部分以及底部41优先变形。其结果,存在如下问题,即,即使水瓶4收缩,饮用水仍易残留于沿着瓶载置板54的区域,从而更换水瓶4时剩余水量较多(较多时,存在残留400~500cc左右的情况)。
与此相对,如图8所示,在瓶承受部5的瓶载置板54的上表面设置有凸部66的情况下,当将满水状态的水瓶4载置到瓶承受部5时,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与瓶载置板54接触的部分成为沿着凸部66折弯的状态,并不伸展。因此,当用泵7抽出了水瓶4的内部的饮用水时,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与瓶载置板54接触的部分因水瓶4的内部的减压而以向内侧折入的方式变形(参照图8的点划线)。其结果,在水瓶4收缩了时,饮用水不易残留于沿着瓶载置板54的区域,从而能够抑制水瓶4的更换时的剩余水量。
这里,在水瓶4收缩时,存在变形后的水瓶4被凸部66钩住而妨碍水瓶4收缩的可能性,但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凸部66的斜面68的倾斜平缓地设定,来防止水瓶4被凸部66钩住的情况。
另外,在上述饮水机中,当从框体1拉出了瓶承受部5时,水瓶4从原水汲取管6的端部分离,当将瓶承受部5收纳到框体1时,水瓶4与原水汲取管6的端部连接。即,无需使原水汲取管6追随瓶承受部5的移动。因此,能够缩短原水汲取管6,从而防止杂菌在原水汲取管6繁殖。
另外,上述饮水机无需使原水汲取管6追随瓶承受部5的移动,所以原水汲取管6无需使用螺旋管、柔性管,而能够采用硬质的管作为原水汲取管6。因此,能够使用隔氧性以及耐热性极优异的金属管(不锈钢管、铜管等)作为原水汲取管6。
另外,上述饮水机通过定期地进行杀菌运转对原水汲取管6进行杀菌,从而能够长期确保卫生。对该杀菌运转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所示,切换第一切换阀17将第一旁通管18与泵7之间连通,并且切换第二切换阀19将原水汲取管6与第二旁通管20之间连通。进而,使泵7动作。由此,热水箱3内的高温的饮用水依次通过第一旁通管18、第一切换阀17、原水汲取管6、第二切换阀19、以及第二旁通管20,并返回至热水箱3。换句话说,热水箱3内的高温的饮用水经由原水汲取管6而循环。此时,通过使热水箱3的加热装置39通电,而能够将循环的饮用水的温度保持为适于杀菌的高温。如上所述,能够对原水汲取管6的内部的饮用水、原水汲取管6的内表面、以及泵7的内部进行热杀菌。
杀菌运转结束之后,停止泵7,如图1所示那样切换第一切换阀17将接头部15与泵7之间连通,并且切换第二切换阀19将原水汲取管6与冷水箱2之间连通,从而恢复至通常运转状态。
这里,在从杀菌运转结束后返回至通常运转状态之前,能够使第一切换阀17为将第一旁通管18与泵7之间连通的杀菌运转状态,另一方面,使第二切换阀19为将原水汲取管6与冷水箱2之间连通的通常运转状态,在该状态下使泵7动作规定时间。如此一来,因为高温的饮用水从原水汲取管6流入至冷水箱2,所以能够对原水汲取管6的第二切换阀19与冷水箱2之间的部分进行杀菌。此时,虽然规定量的高温的饮用水流入冷水箱2,但因为隔板24防止冷水箱2内的饮用水的搅拌,并且被隔板24的垂下壁26包围的空气抑制从隔板24的上侧向下侧的导热,所以积存于冷水箱2的下部的饮用水保持为低温。
通过定期地进行以上的杀菌运转,来对在通常运转时供常温的饮用水流动的原水汲取管6进行杀菌,从而能够长期确保卫生。
然而,在假设采用整体上具有刚性而形成的类型的部件作为水瓶4的情况下,若使该水瓶4的水出口14朝向水平,则难以用泵7抽出该水瓶4内的饮用水。与此相对,因为上述饮水机采用形成为具有柔软性以便随着剩余水量的减少而收缩的水瓶4,所以即使水瓶4的水出口14朝向水平,也能够用泵7抽出水瓶4内的饮用水。
另外,上述饮水机因为用瓶承受部5的约束部72约束了水瓶4的水出口14的移动,所以能够防止在水瓶4的水出口14与接头部15连接时因具有柔软性的水瓶4的变形而导致水出口14的位置变得不稳定。
另外,在上述饮水机中,以在比接头部15低的位置通过的方式设置原水汲取管6,并在该原水汲取管6的比接头部15低的部分配置泵7,所以能够防止在将水瓶4的水出口14从接头部15分离后、残存于原水汲取管6的内部的饮用水因其自重而从接头部15流出。
另外,在上述饮水机中,接头部15的通水孔75位于接头部15的较低的部分(下半部分的区域),所以即使在水瓶4内的饮用水剩余较少时,也能够尽可能地将该饮用水完全抽出。另外,因为在接头部15的上半部分的区域不存在通水孔75,所以能够防止在将水瓶4从接头部15分离后空气流入接头部15的内部,从而防止接头部15的内部的饮用水流出。
另外,在上述饮水机中,在接头部15的前端形成有贯通孔76,所以如图6、图7所示,当栓体47嵌合于接头部15的前端部74时,在栓体47与前端部74之间被包围的空气通过贯通孔76而向接头部15的内部逸出。因此,能够使栓体47顺利地嵌合于接头部15的前端部74。
这里,若将贯通孔76的直径设定为1.0mm以下、优选为0.8mm以下,则在将水瓶4从接头部15分离了时,能够利用水的表面张力来防止空气从贯通孔76流入接头部15的内部,从而能够防止接头部15的内部的饮用水从通水孔75流出。
另外,在上述饮水机中,在接头部15的周围设置有将水瓶4的头部43朝向接头部15引导的锥面81,所以在将水瓶4与接头部15连接时,能够可靠地进行该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水瓶4的头部43形成有凸缘44,但是凸缘44也可以在安装于头部43的盖45形成。另外,也可以不在水瓶4的头部43形成凸缘,而在瓶承受部5设置把持该头部43的夹紧机构,利用该夹紧机构来约束水瓶4的水出口14的移动。
另外,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瓶承受部5相对于框体1沿前后方向出入,则能够抑制饮水机的设置空间,但也能够以使瓶承受部5相对于框体1出入的方向为左右方向的方式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如下饮水机为例进行了说明,即,在从框体1拉出瓶承受部5时,水瓶4自原水汲取管6分离,在将瓶承受部5收纳到框体1时,水瓶4与原水汲取管6连接,但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如图11所示那样在从框体1拉出瓶承受部5时保持水瓶4与原水汲取管6连接的状态的饮水机。此外,在图11中采用伸缩自如的螺旋管作为原水汲取管6,但也可以采用具有能够追随瓶承受部5的移动的程度的充分松弛的柔性管作为原水汲取管6。
附图标记说明:
4...水瓶;5...瓶承受部;6...原水汲取管;7...泵;14...出水口;40...主体部;41...底部;42...肩部;43...头部;54...瓶载置板;66...凸部;67...斜面;68...斜面。

Claims (4)

1.一种饮水机,具有:
更换式的水瓶(4),其具有形成为具有柔软性以便随着剩余水量的减少而收缩的中空筒状的主体部(40)、设置于该主体部(40)的一端的底部(41)、以及经由肩部(42)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40)的另一端的头部(43),且在该头部(43)设置有出水口(14);
瓶承受部(5),其具有瓶载置板(54),在使该水瓶(4)的头部(43)朝向水平的状态下该瓶载置板(54)从下侧支承水瓶(4)的主体部(40);
原水汲取管(6),其与所述水瓶(4)的出水口(14)连接;以及
泵(7),其设置于该原水汲取管(6),从所述水瓶(4)抽出饮用水,
所述饮水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瓶载置板(54)的上表面设置有凸部(66),在所述水瓶(4)收缩时,该凸部(66)引起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与瓶载置板(54)接触的部分向内侧折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66)以横贯所述水瓶(4)的主体部(40)的中央而延伸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凸部(66)的上表面形成有从所述凸部(66)的顶向水瓶(4)的出水口(14)侧下降的斜面(67)、以及从所述凸部(66)的顶向水瓶(4)的与出水口(14)相反的一侧下降的斜面(68),从所述凸部(66)的顶向水瓶(4)的与出水口(14)相反的一侧下降的斜面(68)的倾斜角被设定为3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饮水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瓶(4)的主体部(40)由PET树脂形成。
CN201380054194.7A 2012-10-19 2013-08-20 饮水机 Pending CN1047364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31521A JP5529233B2 (ja) 2012-10-19 2012-10-19 ウォーターサーバー
JP2012-231521 2012-10-19
PCT/JP2013/072155 WO2014061346A1 (ja) 2012-10-19 2013-08-20 ウォーターサーバー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36467A true CN104736467A (zh) 2015-06-24

Family

ID=50487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4194.7A Pending CN104736467A (zh) 2012-10-19 2013-08-20 饮水机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150274500A1 (zh)
EP (1) EP2910517A4 (zh)
JP (1) JP5529233B2 (zh)
KR (1) KR20150070188A (zh)
CN (1) CN104736467A (zh)
TW (1) TW201420977A (zh)
WO (1) WO201406134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5413A (zh) * 2012-10-25 2015-07-01 株式会社宇宙生命 饮水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55613B1 (ko) * 2014-02-27 2014-10-28 김일봉 수소수 냉온수기
US9637274B2 (en) * 2014-10-15 2017-05-02 Box Wine Caddy, Inc. Caddies for boxed beverages, especially caddies for boxed wine products
WO2016144997A1 (en) * 2015-03-09 2016-09-15 Liqui-Box Corporation Pump style dispense mechanism for flowable product packaging
US10821257B2 (en) 2015-10-05 2020-11-03 ResMed Pty Ltd Respiratory system with humidifier and conformable reservoir
US20190152761A1 (en) * 2016-04-01 2019-05-23 True Keg S.R.L. A system for dispensing water, and water container to be used in such system
KR102003804B1 (ko) * 2017-08-04 2019-07-25 오비맥주 주식회사 생맥주 냉각장치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0916A (ja) * 1993-07-22 1995-03-28 Nissei Asb Mach Co Ltd 折り畳み容器とその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US5826752A (en) * 1995-05-23 1998-10-27 Latimer; Scott Fluid despensing and shipping container system and methods
US5833096A (en) * 1995-08-31 1998-11-10 Dasan C&I Co. Ltd. Water dispenser
CN201216487Y (zh) * 2008-06-03 2009-04-08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桶下置式饮水机
CN101998924A (zh) * 2008-07-18 2011-03-30 万得利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饮水机用瓶
CN104640803A (zh) * 2012-09-18 2015-05-20 株式会社宇宙生命 饮水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765512A (en) * 1979-05-22 1988-08-23 Bull Jr Glen C Self-dispensing spring biased thin film container
SE520600C2 (sv) * 2001-11-26 2003-07-29 Asept Int Ab Portioneringsanordning
GB2398064B (en) * 2003-02-05 2006-02-22 Ebac Ltd Chilled liquid dispensers
SE528479C2 (sv) * 2004-12-22 2006-11-21 Carlos De La Fe Dahlin Vätskebehållare omfattande ett styvt ytterhölje som omsluter en påse och där en tryckfjäder utövar tryck på vätskan i påsen
CN101484380A (zh) * 2006-07-03 2009-07-15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新鲜度指示器的饮料分配设备
JP2008056325A (ja) * 2006-09-01 2008-03-13 Hokuei:Kk 飲料水供給機
JP2008273605A (ja) 2007-05-02 2008-11-13 Cosmo Life:Kk 飲料ディスペンサ用カートリッジ容器の支持具
JP5342303B2 (ja) * 2009-03-30 2013-11-13 株式会社ダスキン 冷温飲料水サーバー
EP2462037A1 (en) * 2009-08-05 2012-06-13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Bag-in-box package with integrated cup
EP2447208A1 (en) * 2010-10-29 2012-05-02 AB InBev NV Dispensing appliance provided with a hinged hood
EP2514711A1 (en) * 2011-04-18 2012-10-24 Anheuser-Busch InBev S.A. Liquid dispensing appliance comprising a solid gas-adsorbent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80916A (ja) * 1993-07-22 1995-03-28 Nissei Asb Mach Co Ltd 折り畳み容器とその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US5826752A (en) * 1995-05-23 1998-10-27 Latimer; Scott Fluid despensing and shipping container system and methods
US5833096A (en) * 1995-08-31 1998-11-10 Dasan C&I Co. Ltd. Water dispenser
CN201216487Y (zh) * 2008-06-03 2009-04-08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水桶下置式饮水机
CN101998924A (zh) * 2008-07-18 2011-03-30 万得利水业股份有限公司 饮水机用瓶
CN104640803A (zh) * 2012-09-18 2015-05-20 株式会社宇宙生命 饮水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5413A (zh) * 2012-10-25 2015-07-01 株式会社宇宙生命 饮水机
CN104755413B (zh) * 2012-10-25 2017-03-08 株式会社宇宙生命 饮水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50070188A (ko) 2015-06-24
JP2014084118A (ja) 2014-05-12
EP2910517A4 (en) 2016-03-16
JP5529233B2 (ja) 2014-06-25
EP2910517A1 (en) 2015-08-26
WO2014061346A1 (ja) 2014-04-24
TW201420977A (zh) 2014-06-01
US20150274500A1 (en)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6467A (zh) 饮水机
CN104640803A (zh) 饮水机
CN105008265A (zh) 饮水机
CN105073629B (zh) 饮水机
JP5072593B2 (ja) ビン詰め液体ディスペンサー
TW201400398A (zh) 飲水機
US20150048116A1 (en) Water server
US20160016776A1 (en) Water dispenser
CN105026303B (zh) 饮水机
KR20140033181A (ko) 워터 서버 및 워터 서버용 공기 살균 챔버
US20150053597A1 (en) Water dispenser
CN104136363B (zh) 饮水机
CN105050937B (zh) 饮水机
CN105189332A (zh) 饮水机
KR20140142510A (ko) 냉온수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