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8122B - 婴儿车 - Google Patents

婴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8122B
CN104718122B CN201380053963.1A CN201380053963A CN104718122B CN 104718122 B CN104718122 B CN 104718122B CN 201380053963 A CN201380053963 A CN 201380053963A CN 104718122 B CN104718122 B CN 1047181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perambulator
wheel supporting
supporting element
trailing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539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8122A (zh
Inventor
谷崎雅志
寺内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718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1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81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812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8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in the direction of, or at right angles to, the whee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04Carriages supporting a hammock-styl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2205/00Hand-propelled vehicles or sledges being foldable or dismountable when not in use
    • B62B2205/20Catches; Locking or releasing an articulation
    • B62B2205/24Catches; Locking or releasing an articulation to hold in the folded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7/00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 B62B7/0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 B62B7/06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 B62B7/064Carriages for children; Perambulators, e.g. dolls' perambulators having more than one wheel axis; Steering devices therefor collapsible or foldable the handle bar being parallel to the front le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0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 B62B9/104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with adjustable or reclining back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02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 B62B9/106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details of the seat with head guar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BHAND-PROPELLED VEHICLES, e.g. HAND CARTS OR PERAMBULATORS; SLEDGES
    • B62B9/00Accessorie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hildren's carriages or perambulators
    • B62B9/10Perambulator bodies; Equipment therefor
    • B62B9/14Equipment protecting from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e.g. Hoods; Weather screens; Cat 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儿车。婴儿车能够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变形。婴儿车具有:前轮支承要素,其对前轮进行支承;后轮支承要素,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连接,并且对后轮进行支承;主连接要素,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连接;连结连接要素,其在主连接要素和后轮支承要素之间延伸,并且能够分别相对于主连接要素和后轮支承要素进行相对转动。

Description

婴儿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的婴儿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简单的结构并在折叠保管时能够有效防止座椅污染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在EP1972522A2(CN101269667A)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的婴儿车。专利文献1公开的婴儿车具有后腿(6)、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后腿的上端上的把手杆(4)、和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把手杆上的前腿(2)、和使前腿(2)和后腿(6)之间连结的横材(8、9)。专利文献1公开的婴儿车在从使用状态向折叠状态进行变形时,把手杆以向后侧倾斜的方式相对于后腿转动。
可是,通常,婴幼儿落座的座椅通过把手杆、或折叠动作时与把手杆进行同样动作的支承部而被支承。因此,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婴儿车中,在把手杆向后侧倾倒的折叠状态下,与座椅的婴幼儿接触的面向外方露出。因此,在折叠保管婴儿车时,异物等附着于座椅上等,座椅被污染。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一点而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单的结构并在折叠保管时能够有效防止座椅污染的婴儿车。
并且,EP1972522(CN101269667)公开的婴儿车在折叠状态下被配置于前轮以及后轮分离的位置上。这种婴儿车在折叠状态下不能稳定地独自站立。其结果为,折叠的婴儿车的使用性很差,并且折叠的婴儿车所需的保管空间变大。根据本发明的婴儿车,更有利于解决这些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为可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变形的婴儿车,其具备:前轮支承要素,其对前轮进行支承;后轮支承要素,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连接,并且对后轮进行支承;主连接要素,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连接;连结连接要素,其在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之间延伸,并且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后轮支承要素进行相对转动。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连结连接要素以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主连接要素中的、与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相比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成为下方的部分上,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中的、与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相比而成为远离所述后轮的一侧的延伸部上。
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还可以具备把手,所述把手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主连接要素连接。或者,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所述主连接要素还可以构成把手。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从所述使用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变形时,以使从所述主连接要素中的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起在所述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向前侧倾倒的方式,使所述主连接要素相对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转动,并使从所述主连接要素中的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起在所述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接近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从所述使用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变形时,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以及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以所述前轮以及所述后轮相互接近的方式进行相对转动。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主连接要素能够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中的、位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的对所述前轮进行支承的位置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以及所述主连接要素的相对转动中心之间的部分卡合,通过所述主连接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的所述部分进行卡合,从而限制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的相对转动。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前轮支承要素具有:前腿部件,其至少在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与所述主连接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和对所述前轮进行支承的位置之间延伸;连接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前腿部件上,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件上,所述主连接要素能够与所述连接部件卡合,通过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卡合,从而限制了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的相对转动。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设置有座部支承板,所述座部支承板与乘坐婴儿车的婴幼儿的臀部面对,所述连结连接要素由座部支承板形成。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两侧方,分别设置有所述主连接要素,在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两侧方,分别设置有所述后轮支承要素,在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两侧方,分别设置有所述前轮支承要素,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两侧部分别构成所述连结连接要素,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对应一侧的主连接要素以及对应一侧的后轮支承要素连接,各前轮支承要素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对应一侧的主连接要素以及对应一侧的后轮支承要素连接。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配置有保持体,所述保持体与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与婴幼儿面对一侧相反侧的面面对,在所述保持体与所述座部支承板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在所述婴儿车的展开状态下至少向后方开口。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座部支承板的后方部分上设置有拉手。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拉手在所述婴儿车的折叠状态下从所述座部支承板向上方突出。
在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座部支承板上,设置有行李挂钩。
本发明的第一种婴儿车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还具备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座部、与所述座部连接的背部、和设置于所述座部以及所述背部的侧方的侧壁部,所述后轮支承要素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超过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而向与对所述后轮进行支承一侧的相反侧延伸出,所述座椅的所述侧壁部被安装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主连接要素中的从所述主连接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起在所述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上。
本发明的第二种婴儿车为可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变形的婴儿车,其具备:前轮支承要素,其对前轮进行支承;后轮支承要素,其对后轮进行支承,并能够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相对转动;把手,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以及所述后轮支承要素进行相对转动,在从所述使用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变形时,所述把手以向前侧倾倒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转动,从而使所述把手以及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相互接近,并且,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以及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以所述前轮以及所述后轮相互接近的方式相对转动。
本发明的第二种婴儿车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还具备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座部、与所述座部连接的背部、和设置于所述座部以及所述背部的侧方的侧壁部,所述后轮支承要素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超过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而向与对所述后轮进行支承一侧的相反侧延伸出,所述座椅的所述侧壁部被安装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把手中的从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起在所述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上。
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种婴儿车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还具备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座部、和与所述座部连接的背部,所述后轮支承要素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超过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而向与对所述后轮进行支承一侧的相反侧延伸出,在所述延伸部上支承有所述座椅。
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使用状态下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延伸部的对所述座椅进行支承的部分相对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中的如下部分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角度,其中,所述部分为,位于对所述后轮进行支承的位置和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之间的部分。
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使用状态下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延伸部以相对于前后方向而成的角度在前侧变小的方式而弯曲。
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折叠状态的侧面观察时,在所述前轮以及所述后轮以接地面而接地的状态下,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以及所述后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在沿着所述接地面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前轮的接地位置和所述后轮的接地位置之间。
在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种婴儿车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婴儿车能够独自站立。
根据本发明,婴儿车具有简单的结构,并且,在折叠保管婴儿车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座椅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并是表示处于使用状态的婴儿车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处于使用状态的图1的婴儿车的婴儿车主体的立体图。
图3为从侧方表示处于使用状态的图2的婴儿车主体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处于使用状态的婴儿车主体的部分立体图。
图5为表示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主体的侧视图。
图6表示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主体的立体图。
图7表示从使用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形过程中的婴儿车主体的部分立体图。
图8为沿着图5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从侧方模式化表示处于使用状态的婴儿车主体的结构要素的线图。
图10为从侧方模式化表示处于折叠状态的婴儿车主体的结构要素的线图。
图11为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并为表示婴儿车主体的一个改变例的图。
图12为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并为表示婴儿车主体的其他改变例的图。
图13为与图9对应的线图,并从侧方模式化表示图12的婴儿车主体的结构要素的图。
图14为与图1对应的立体图,并为表示婴儿车主体的另一其他的改变例的图。
图15为与图2对应的立体图,并表示图14的婴儿车主体的图。
图16为与图9对应的线图,并为表示图15的婴儿车主体的图。
图17为与图5对应的侧视图,并未表示处于折叠状态的图15的婴儿车主体的图。
图18为与图6对应的立体图,并未表示处于折叠状态的图15的婴儿车主体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10的整体结构。图示的婴儿车10具有:具有前轮21以及后轮31的婴儿车主体15、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上的座椅(座椅单元)70、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上的车篷75。在该婴儿车10中,婴幼儿坐在或者躺在座椅70上。在除了图1、图9、图10、图14以及图16以外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以拆下座椅70的状态示出婴儿车10。座椅70具有座部71、与座部71连接并位于座部71的后方的背部72、从座部71以及背部72向两侧方延伸出的左右的侧壁部73。婴儿车10整体上成为以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宽度方向中心面为中心的大致对称的结构。
如图1~3、5、6、9、10所示,在此说明的婴儿车10能够在使用状态(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如图所示,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与使用状态的婴儿车10相比在前后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被小型化,以成为适于保管等的尺寸。婴儿车主体15的多个结构要素由于可折叠,因此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直接或间接被连接在一起。另外,座椅70利用具有柔软性的布材料或网眼材料等而被形成,并随着婴儿车主体15的动作而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
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相对于婴儿车10以及婴儿车主体15的“前”、“后”、“上”以及“下”的用语在未特别指示的情况下,意思是指,以乘坐处于使用状态(展开状态)中的婴儿车10的婴幼儿为基准的“前”、“后”、“上”以及“下”。因此,“前后方向”相当于图1中的纸面的连接左下和右上的方向。而且,只要未特别指示,“前”是指乘车的婴幼儿所朝向的一侧,图1中的纸面的左下侧成为“前侧”。另一方面,“上下方向”是与前后方向正交并与婴儿车10的接地面正交的方向。因此,在婴儿车10的接地面为水平面时,“上下方向”是指垂直方向。另外,“横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为与“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中的任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而且,关于“右”以及“左”,意思分别值以乘坐婴儿车10的婴幼儿为基准的横方向或宽度方向中的“右”以及“左”。
首先,对婴儿车主体15进行详细陈述,而后,对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上的结构要素进行说明。
如图1~图10所示,婴儿车主体15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前轮21进行支承的前轮支承要素20、可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进行相对转动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后轮31进行支承的后轮支承要素30、以及可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进行相对转动的把手50。
在图示的示例中,例如,如图2~图7所示,把手50被构成为,包括配置于左右侧的一对主部51、连结一对主部51的连结部52。各主部51在婴儿车主体15于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时构成作为连接材料而发挥功能的主连接要素40。即,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主连接要素40构成把手50的一部分。另外,例如,如图2~图7所示,在婴儿车主体15上,设置有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对应一侧的主连接要素40连接的一对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可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对应一侧的前轮支承要素20连接的一对后轮支承要素30。而且,婴儿车10还具有连结连接要素60,连结连接要素60在对应一侧的主连接要素4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之间延伸,且可相对于对应一侧的主连接要素4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的各个要素进行相对转动。
如可根据图3以及图9充分理解的那样,各前轮支承要素20在下方部分处,尤其在图示的示例中,在下端处,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前轮21进行保持。各前轮支承要素20具有作为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前轮21进行支承的作为前腿而发挥功能的前腿部件23、安装于前腿部件23的中间部上的第一连接部件25。前腿部件23至少延伸于从对前轮21进行支承的位置至前轮支承要素20和主连接要素40的相对转动中心RC2之间。在图示的示例中,前腿部件23在下端处对前轮21进行支承,并且,在上端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主连接要素40连接。前腿部件23例如能够由铝合金等的金属制管、固定于该管的一端上且以可旋转且可回转的方式对车轮进行支承的小脚轮机构构成。
第一连接部件25被固定安装于前腿部件23上。而且,如图4所示,各前轮支承要素20在第一连接部件25处以可转动的方式而转动安装于位于同一侧的后轮支承要素30上。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一连接部件25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面内而从前腿部件23延伸出。另一方面,后轮支承要素30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而被配置于宽度方向内侧。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件25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通过被轴部件28贯通而被转动安装。即,在图示的示例中,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直接被连接在一起。但是,不限于该示例,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而被间接地连接在一起。
如可根据图3以及图9充分理解的那样,各后轮支承要素30在下方部分处,尤其在图示的示例中,在下端处,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后轮31进行保持。各后轮支承要素30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后轮31进行支承的作为后腿而发挥功能的后腿部件33。后腿部件33至少延伸于从对后轮31进行支承的位置至前轮支承要素20和后轮支承要素30的相对转动中心RC1之间。后腿部件33例如能够由铝合金等的金属制管、和被固定于该管的一端且以可旋转的方式对车轮进行保持的保持机构构成。
在图示的示例中,后腿部件33在下端处对后轮31进行支承,并且,超过轮支承要素20和后轮支承要素30的相对转动中心RC1而向与支承后轮31一侧相反的一侧延伸出。即,后腿部件33具有:以可旋转的方式对后轮31进行支承的包含保持机构的后腿部34、位于隔着前轮支承要素20和后轮支承要素30的相对转动中心RC1而与后腿部34相反的一侧的延伸部35。如可根据图1以及图9理解的那样,在延伸部35上安装有座椅70的座部71。即,在图示的方式中,能够通过后轮支承要素30对座椅70的座部71进行支承。因此,能够省略用于对座椅70的座部71进行支承的专用的部件。由此,能够减少构成婴儿车10的部件件数从而使婴儿车10的结构简化且轻量化。
并且,如图9所示,在使用状态下的婴儿车的侧面观察下,对延伸部35的座椅进行支承的部分相对于前后方向而构成的角度θa小于,后轮支承要素30中的后腿部34相对于前后方向而构成的角度θb。根据这种结构,延伸部35能够作为对座部71进行支承的框架而有效地发挥功能,从而能够在适当的方向上对座部71进行支承。
在图示的方式中,如根据图9充分理解的那样,在使用状态下的婴儿车的侧面观察时,延伸部35以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形成的角度在前侧变小的方式发生屈曲。尤其,在图示的方式中,在使用状态下的婴儿车的侧面观察时,延伸部35屈曲,隔着屈曲位置而具有延出端部36以及延伸基部37。延伸基部37与后腿部34相连。延出端部36从前方与延伸基部37相连。座椅70的座部71被安装于,相对于前后方向而形成的角度θa较小的延出端部36上。
接下来,对构成把手50的主部51的主连接要素40进行说明。主连接要素40具有构成把手50的主部51的下方部分的主连接部41、和安装于主连接部41上的第二连接部件43。主连接部41由形成把手50的主部51以及连结部52的大致U字状的材料例如铝合金制的管构成。
第二连接部件43被固定安装在主连接要素40的主连接部41上。而且,如图4所示,各主连接要素40在第二连接部件43处以可转动的方式转动安装于位于同一侧的前轮支承要素20上。在图示的示例中,第二连接部件43沿着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面内而从主连接部41延伸出。而且,经由第二连接部件43而被连接的主连接部41以及前轮支承要素20的前腿部件23的宽度方向上的配置位置相同。
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件43具有固定于主连接部41上的主体部44、和在前后方向上从主体部44延伸出的一对支承壁部45。前轮支承要素20的前腿部件23被配置于一对支承壁部45之间。轴部件46通过贯穿第二连接部件43的支承壁部45以及前轮支承要素20的前腿部件23而转动安装有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主连接要素40。即,在图示的示例中,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主连接要素40直接被连接。但是,并不限定于该示例,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主连接要素40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而间接地被连接。
在图示的方式中,前腿部件23的上端部分被配置于一对支承壁部45之间,并通过轴部件46而被贯通。如图4所示,在前腿部件23的上端部分上嵌入有端部件24,端部件24与前腿部件23一起通过轴部件46而被贯通保持。在侧面观察时,端部件24具有弧状的轮廓。更具体而言,在侧面观察时,端部件24具有以由前腿部件23的轴部件46贯通的位置为中心的圆弧、换言之沿着以前轮支承要素20和主连接要素40的相对转动中心RC2为中心的圆弧而延伸的轮廓。这种端部件24埋在前腿部件23的上端和第二连接部件43的主体部44之间的隙间中,在前轮支承要素20与主连接要素40相对转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在前腿部件23的上端和第二连接部件43的主体部44之间加入衣服等。
另外,在图示的方式中,在婴儿车10的使用状态下,主连接要素40能够与前轮支承要素20中的如下部分卡合,即,对前轮支承要素20的前轮21进行支承的位置与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主连接要素40的相对转动中心RC2之间的部分。而且,通过主连接要素40与前轮支承要素20进行卡盒,能够限制主连接要素40和前轮支承要素20的相对转动。更具体而言,在婴儿车10的使用状态下,前轮支承要素20的上方部分和主连接要素40的下方部分大致相互平行地延伸,在相互平行地延伸的区域的两端,前轮支承要素20与主连接要素40能够相互连接在一起。而且,通过前轮支承要素20与主连接要素40相互连接,限制了主连接要素40与前轮支承要素20的相对转动。
如后文所述,婴儿车主体15通过使各结构要素进行相对转动,从而能够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变形。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主连接要素40以及前轮支承要素20中的沿着彼此而延伸的部分,在沿着其长度方向分离的两处位置处连接在一起,由此,能够稳定地限制主连接要素40以及前轮支承要素20的相对转动,并稳定地将婴儿车10维持在使用状态下。
尤其,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主连接要素40的下方部分、尤其40的下端部分能够与前轮支承要素20的第一连接部件25卡合。在主连接要素40和前轮支承要素20卡合时,通过主连接要素40的第二连接部件43以及前轮支承要素20的第一连接部件25,而使前轮支承要素20和主连接要素40在两处位置上被连接在一起,从而限制了前轮支承要素20和主连接要素40的相对转动。根据这种本实施方式,前轮支承要素20的第一连接部件25能够实现与后轮支承要素20之间的连接以及与主连接要素40之间的卡合。因此,能够减少构成婴儿车10的部件件数,从而使婴儿车的结构简化以及轻量化。
作为具体的结构,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主连接要素40的主连接部41的下端,设置有突出部42。突出部42以从主连接部41的下端突出的方式被施力。该突出部42与设置于主连接部41的下端部分上的操作片41a连结,并通过使操作片41a相对于主连接部41进行滑动,从而能够使突出部42没入主连接部41内。另一方面,如图3或图4所示,在前轮支承要素20的第一连接部件25上,形成有筒状部26。如图7所示,筒状部26其顶端被开放,从而构成接受突出部42的承接孔27。在这种结构中,通过使主连接要素40的突出部42嵌入第一连接部件25的承接孔27中而限制了前轮支承要素20与主连接要素40的相对转动。
并且,用于使前轮支承要素20和主连接要素40卡合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处说明的示例,也能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构成。另外,操作片41a只不过是作为用于对突出部42进行操作的单元的一个示例,能够适当地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把手50的连结部52上设置用于对突出部42进行操作的远程操作单元,在把手50的连结部52以及主部51内,设置有用于将远程操作单元的动作传递至突出部42的传递单元(例如,导线)。
接下来,对连结连接要素60进行说明。如图4以及图7充分所示,右侧的连结连接要素60延伸于配置在右侧的主连接要素4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之间,并且可相对于主连接要素40和后轮支承要素30的各个要素进行相对转动。同样,左侧的连结连接要素60延伸于配置在左侧的主连接要素4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之间,并且,可相对于主连接要素40和后轮支承要素30的各个要素进行相对转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主连接要素40经由连结连接要素60而以可转动的方式间接地与后轮支承要素30连接。连结连接要素60例如能够由金属制板构成。
在图示的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7充分所示,各连结连接要素60首先以可转动方式安装于,后轮支承要素30中的、与后轮支承要素30和前轮支承要素20的相对转动中心RC1相比成为远离后轮31的一侧的延伸部35上。更具体而言,连结连接要素60经由轴部件61而转动安装于延伸部35的延出端部36的后方部分。因此,处于使用状态下的婴儿车10在侧面观察时,后轮支承要素30和连结连接要素60的相对转动中心RC3位于与后轮支承要素30和前轮支承要素20的相对转动中心RC1相比靠前方且上方处。
在图示的方式中,如图4以及图7充分所示,处于使用状态下的婴儿车10在侧面观察时,各连结连接要素6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主连接要素40的主连接部41中的、成为与前轮支承要素20和主连接要素40的相对转动中心RC2相比靠下方的部分上。更加具体而言,连结连接要素60经由轴部件62而转动安装于,成为与主连接部41的安装有第二连接部件43的位置相比靠下方的部分。处于使用状态下的婴儿车10在侧面观察时,主连接要素40和连结连接要素60的相对转动中心RC4位于,与后轮支承要素30和连结连接要素60的相对转动中心RC3相比靠后方的位置上。
婴儿车主体15作为在横向(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部件,具有对一对前轮支承要素20的前腿部件23之间进行连结的第一前侧连结部件65以及第二前侧连结部件66、和对一对后轮支承要素30的后腿部34之间进行连结的后侧连结部件67。其中,第二前侧连结部件66作为搁脚台而发挥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这些部件,一对前轮支承要素20、一对后轮支承要素30、一对主连接要素40以及一对连结连接要素60分别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变形时,保持于以固定间隔分离的状态下。
具有如上所述的整体结构的婴儿车主体15通过使各结构要素相对转动,从而能够从使用状态向折叠状态折叠。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对操作片41a进行操作,从而解除主连接要素40的突出部42与前轮支承要素20的承接孔27的卡合。通过该操作,能够实现前轮支承要素20和主连接要素40的相对转动。
接下来,如图7所示,使主连接要素40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而向如下的方向转动,所述方向为,使主连接要素40中的从主连接要素40与前轮支承要素20间的相对转动中心RC2起在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即位于与该相对转动中心RC2相比靠上方的位置处的部分向前侧倒入的方向。通过该转动操作,从而使主连接要素40中的从主连接要素40与前轮支承要素20间的相对转动中心RC2起在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接近于后轮支承要素20。换言之,在使用状态下成为远离前轮21的一侧的主连接要素40的端部(上方侧端部)接近于前轮21。在图示的方式中,婴儿车10在侧面观察时,把手50的连结部52从前侧接近于前轮支承要素20的前轮21。
随着这种主连接要素40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的动作,经由连结连接要素60而与主连接要素40连接的后轮支承要素30也相对于其他结构要素而进行动作。如上所述,连结连接要素60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主连接要素40中的、与前轮支承要素20和主连接要素40的相对转动中心RC2相比在婴儿车10的使用状态下成为下方的部分上,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后轮支承要素30中的、与后轮支承要素30和前轮支承要素20的相对转动中心RC1相比成为远离后轮31的一侧的延伸部35上。因此,当主连接要素40以向前方倾倒的方式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30进行转动从而接近于前轮支承要素20时,在图5以及图10所示的侧面观察时,主连接要素40和连结连接要素60的相对转动中心RC4向上方提升。随之,在图5以及图10所示的侧面观察时,后轮支承要素30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进行转动,以使连结连接要素60和后轮支承要素30的相对转动中心RC3也向上方提升。即,后轮支承要素30通过连结连接要素60而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进行转动,以使后轮31沿着前后方向接近于前轮21。
通过以上的顺序,能够以使主连接要素60、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40相互接近的方式折叠婴儿车主体15。通过这样折叠婴儿车主体15,从而能够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两个方向上使婴儿车主体15的尺寸小型化。另外,当从使用状态向折叠状态折叠时,由于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能够以前轮21以及后轮31沿着前后方向而相互接近的方式进行相对转动,因此,如图5以及图6所示,能够使前轮21以及后轮22接地从而使折叠状态的婴儿车主体15(婴儿车10)可独自站立。根据保管空间等的观点,婴儿车10能够以折叠状态独自站立的情况是非常理想的。
根据上述的婴儿车主体15的结构,在处于折叠状态下的婴儿车主体15的侧面观察时,在前轮21以及后轮31与接地面接地的状态下,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的相对转动中心RC1能够在沿着接地面的方向(即前后方向)上,位于前轮21的接地位置(即前轮21的旋转中心)与后轮31的接地位置(即后轮31的旋转中心)之间。根据这种方式,能够使折叠状态的婴儿车主体15(婴儿车10)更稳定地独自站立。
另外,在图示的方式中,通过成为左侧的第二连接部件43的一部分,形成了可弹性变形的卡合爪(卡合片)47。如图1~3所示,卡合爪47在婴儿车10的使用状态下位于第二连接部件43的主体部44的上方,并远离前轮支承要素20。另一方面,在主连接要素40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进行转动的婴儿车10的折叠状态下,如图5所示,卡合爪47位于第二连接部件43的主体部44的下方,如图8所示,与前轮支承要素20的前腿部件23的上方部分卡合。通过图8所示的卡合爪47和前腿部件23的卡合,从而能够限制前轮支承要素20和主连接要素40的转动,并将婴儿车10维持在折叠状态。
并且,当使婴儿车主体15从折叠状态向使用状态展开时,只要采用与上述的折叠操作相反的顺序即可。
如图1所示,在由如上所述的结构构成的婴儿车主体15上,即,设置有车篷75以及座椅70。车篷75具有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上的一个以上的车篷骨76、和安装于车篷骨76上的车篷布77,作为防晒而发挥功能。在图示的示例中,车篷骨76被形成为大致U字状,大致U字的两端被转动安装于把手50。通过车篷骨76相对于把手50进行摆动,从而使车篷75开闭。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座椅70具有:被支承于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伸部35上的座部71、从座部71向后方延伸出的背部72、设置于座部71以及背部72的侧方上的一对侧壁部73。座部71以乘坐在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臀部为主进行支承。另一方面,背部72被配置于与婴幼儿的后背面对的位置。侧壁部73位于乘坐于婴儿车10上的婴幼儿的两侧方。
如图1所示,座椅70的座部71的前端部分安装于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伸部35上,座椅70的背部72的上端部分安装于由主连接要素40构成的把手50的主部51上。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从使用状态向折叠状态使婴儿车10变形时,主连接要素40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进行转动,以使主连接要素40中的从主连接要素40与前轮支承要素30间的相对转动中心RC2起在婴儿车10的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倒向前侧。此时,通过使成为婴幼儿落座或仰卧时的座椅70中的背部72被主连接要素40支承并与主连接要素40一起进行动作,从而使座椅背部72的与婴幼儿面对的表面朝向座椅座部71的与婴幼儿面对的表面进行移动。其结果为,在折叠的婴儿车10上,与座椅70的面对婴幼儿的表面相比,座椅70的未与婴幼儿面对的背面更加露出。尤其在图10所示的方式下,座椅座部71的表面能够接近并直面于座椅背部72的表面,另外,座椅背部72的其他表面以在前后方向上朝向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的内侧、且在上下方向上稍向下方的方式发生倾斜。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与婴幼儿面对的座椅70的表面上附着由尘埃等构成的异物的情况,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座椅70的表面中的座椅70的背部72与座部71之间滞留由尘埃等构成的异物的情况。其结果为,在折叠婴儿车10进行保管时,能够有效地抑制座椅70被污染的情况。
另外,在图示的方式中,座椅70的侧壁部73被安装于延伸部35、和主连接要素40中的从主连接要素40与前轮支承要素20之间的相对转动中心RC2起在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即把手50的主部51上。在婴幼儿乘坐在婴儿车10的座椅70上时,使后轮支承要素30相对转动的力在后轮31于前后方向上远离前轮21的方向上施加于婴儿车10。在此处说明的方式中,不仅能够通过连结连接要素60,还能够通过座椅70的侧壁部73来接受这种外力。即,座椅70的侧壁部73作为在婴儿车10的使用状态下作为用于维持相对于主连接要素40以及前轮支承要素20的、后轮支承要素30的相对位置的部件而发挥功能,并且能够使婴儿车10提高刚性。因此,根据这种座椅70的侧壁部73,能够抑制婴儿车10的行走中的挠曲等的发生。
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以及图9所示,侧壁部73具有形成远离座部71以及背部72的一侧的边缘部的带状部件73a。带状部件73a被构成为,与侧壁部73的其他部分相比而高出的牵拉强度变大。如图9中充分示出那样,由于该带状部件73a被安装于由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伸部35以及主连接要素40构成的把手50的主部51上,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婴儿车10的刚性。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当从使用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形时,把手50以倒向前侧的方式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进行转动,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相对转动,以使把手50以及前轮支承要素20相互接近,且前轮21以及后轮31相互接近。因此,另外,能够以使主连接要素40、作为前腿而发挥功能的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作为后腿而发挥功能的后轮支承要素30相互接近的方式使婴儿车10折叠。此时,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的两个方向上,能够使婴儿车10的折叠尺寸小型化。
另外,通过婴幼儿落座或仰卧的座椅70中的背部72被主连接要素40直接或间接地支承从而与主连接要素40一起进行动作,座椅背部72的与婴幼儿面对的表面朝向座椅座部71的与婴幼儿面对的表面进行移动。由此,在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中,与座椅70的与婴幼儿面对的表面相比,座椅70的未与婴幼儿面对的背面更加露出。另外,座椅座部71的表面接近并直面座椅背部72的表面,且座椅背部72的其他表面在前后方向上朝向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的内侧。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在与婴幼儿面对的座椅70的表面上附着由尘埃等构成的异物的情况,而且,能够有效地抑制在座椅70的表面中的座椅70的背部72与座部71之间滞留由尘埃等构成的异物的情况。
而且,由于以前轮21以及后轮31相互接近的方式使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进行相对转动,因此,能够使前轮21以及后轮31接地,从而使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稳定地独自站立。因此,能够节省婴儿车10的保管空间。
并且,相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以下,参照附图,对变形的一个示例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以及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中,对于能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构成的部分,使用与对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对应部分所使用的符号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把手50具有一对主部51、和连结一对主部51的连结部52并形成大致U字状的示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把手50由一对主部51和安装于各主部51的端部上的把持部构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上,虽然示出了一对后轮支承要素30在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或下方部分上经由后侧连结部件67而相互连结的示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作为一个示例,如图11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一对后轮支承要素30在其上方部分处,换言之在其前方部分处,经由连结部39而相互连结。这种连结部39能够提高婴儿车主体15的刚性,并且作为对座椅70的座部71进行支承的部位而发挥功能。由此,能够使婴儿车10的行走更加稳定,并改善乘坐的舒适性。
并且,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连结部39延伸于一对后轮支承要素30的上方端部(前方端部)之间。而且,连结部39例如由弯曲为U字状的铝合金等的金属制的管与后轮支承要素30的后腿部件33一体形成。
另外,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用于解除前轮支承要素20与主连接要素40的卡合的远程操作单元54被设置于把手50的连结部52上。在用于实现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主连接要素40之间的卡合的部件、例如上述的突出部42与该远程操作单元54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远程操作单元54的动作向突出部42传递的传递单元(例如,导线),并能够通过远程操作单元54而对突出部42进行操作。通过利用该远程操作单元54,能够更加容易地实现婴儿车主体15的使用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变形。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外方配置有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主连接要素40,并且,虽然示出了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内方配置有后轮支承要素30且在宽度方向上的成为后轮支承要素30与主连接要素40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连结连接要素60的示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外方配置有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主连接要素40,并且,在宽度方向上的最内方配置有连结连接要素60,在成为宽度方向上的主连接要素40与连结连接要素60之间的位置上设置有后轮支承要素30。
更具体而言,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连结连接要素60具有从主连接要素40的下方部分起沿着宽度方向延伸出的连接延伸部60b、和被连接于连接延伸部60b和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伸部35上的主体部60a。主体部60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与主体部60a连接的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伸部35位于连结连接要素60的主体部60a与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主连接要素40之间。因此,连接延伸部60b从主连接要素40起向宽度方向至少延伸出与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伸部35的厚度相对应的量的长度。因此,在连结连接要素60的主体部60a与主连接要素40之间形成有充分的间隙。由此,在婴儿车主体15的变形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在座椅70或衣服等最容易被卷入的连结连接要素60的主体部60a与主连接要素40之间,该座椅70或衣服等被夹住的情况。其结果为,能够更加稳定地实施婴儿车主体15的使用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的变形
可是,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后轮支承要素30的后腿部件33在后腿部34的中间部处弯曲或屈曲。其结果为,后腿部34中的对后轮31进行保持的部位位于与延伸部35相比在宽度方向上靠外方的位置。根据该示例,能够使婴儿车10的行走更加稳定。
并且,在图11中,利用双点划线示出了安装于婴儿车主体15上的筐85。
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主连接要素40构成把手50的主部51的一部分的示例,但不限定于此。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示例那样,作为与主连接要素40分体的部件。设置把手55。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婴儿车10的婴儿车主体15具有主体框架16和以可转动的方式与主体框架16连接的把手55,主体框架16具有前轮支承要素20、后轮支承要素30、连结连接要素60、第一前侧连结部件65、第二前侧连结部件66以及后侧连结部件67。把手55被形成为大致U字状。把手55在成为大致U字的两端的部分处,以可转动的方式与主体框架16连接。
把手55相对于主体框架16进行摆动,并移动于图12以及图13中实线所示的面对推车位置(前方位置)、和图12以及图13中双点划线所示的背面推车位置(后方位置)之间。在主体框架16上,设置有用于与把手55卡合从而使把手55卡止于面对推车位置处的单元(未图示)。另外,例如,在主体框架16的主连接要素40上,设置有用于与把手55卡合从而使把手55卡止于背面推车位置上的单元(未图示)。通过在背面推车位置处使把手55与主连接要素40固定,从而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通过使把手55与主连接要素40一起相对于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后轮支承要素30进行转动,从而能够使婴儿车10在使用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变形。
因此,即使根据这种婴儿车10,也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例如,在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被保管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座椅70的污染,另外,能够使婴儿车10的折叠尺寸小型化。
并且,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示例中,在使用状态的婴儿车10的侧面观察时,使把手55的下方部分、尤其下端部分转动安装于主连接要素40中的相比于与前轮支承要素20间的相对转动中心RC2而成为下方的部分上。更具体而言,把手55和主连接要素40的转动中心与主连接要素40和连结连接要素60的相对转动中心RC4一致。因此,使上述的后轮支承要素30与连结连接要素60转动安装的轴部件62通过使把手55进一步贯通,从而能够使把手55转动安装于主连接要素40以及连结连接要素60上。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座椅70被支承于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伸部35以及主连接要素40上的示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在婴儿车主体15上设置有座椅保持机构80,通过座椅保持机构80来支承座椅70的背部72。
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示例中,座椅保持机构80具有与婴儿车主体15连接的主支承框81、和以可摆动的方式与主支承框81连接的上方支承框82、被配置于主支承框81的两侧方上的一对侧方支承框83。上方支承框82以可摆动的方式连接于主支承框81中的成为与婴儿车主体15连接的连接处相反的一侧的上方侧。主支承框81具有使两端与婴儿车主体15连接的大致U字状的形状。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示例中,主支承框81的相对于婴儿车主体15的转动中心与主连接要素40和连结连接要素60的相对转动中心RC4一致。
侧方支承框83作为连接材料而发挥功能,在主支承框81相对于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伸部35而倾倒的情况下,使上方支承框82从主支承框81立起。另一方面,在主支承框81相对于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伸部35而上升的情况下,以上方支承框82大致沿着由主支承框81构成的面延伸的方式使上方支承框82倾倒。各侧方支承框83以可分别与婴儿车主体15以及上方支承框82进行相对转动的方式连接。在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示例中,侧方支承框83的相对于婴儿车主体15的转动中心与主连接要素40和前轮支承要素20的相对转动中心RC2一致。
并且,如图13所示,在主支承框81的背面侧,配置有固定安装于左右的主连接要素40上的斜靠调节带84(在图12中省略了斜靠调节带84)。而且,通过对斜靠调节带84的长度进行调节,能够调节对座椅70的背部72进行支承的主支承框81的、相对于对座椅50的座面部55进行支承的后轮支承要素30的延长部35的角度、即斜靠角度。
根据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示例,在使婴儿车10从使用状态向折叠状态变形时,被支承于座椅保持机构80上的座椅70的背部72能够与经由斜靠张紧带84等而对座椅保持机构80进行支承的主连接要素40一起进行动作。因此,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例如,在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被保管时,能够有效防止座椅70的污染。
而且,也可以代替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座椅保持机构80,如图15所示的婴儿车主体15那样,在婴儿车主体15上仅设置有图12以及图13所示的主支承框81以及斜靠调节带84。根据这样的婴儿车10,能够获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例如,在折叠状态的婴儿车10被保管时,能够有效防止座椅70的污染。并且,图14至图18表示相同的婴儿车主体15,为了便于理解,主支承框81在图17以及图18中被省略,斜靠调节带84仅在图15中被显示。
而且,虽然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了设置有一对连结连接要素60的示例,但并不限定于该示例。在图14~图18所示的示例中,在与乘坐婴儿车10的婴幼儿的臀部面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座部支承板63,座部支承板63形成连结连接要素60。座部支承板63被形成为板状,并从下方通过对婴幼儿的臀部进行面支承。但是,从轻量化以及确保通气性的观点出发,在座部支承板63上形成有贯通孔。
座部支承板63在宽度方向上在一对主连接要素40、一对前轮支承要素20以及一对后轮支承要素30之间延伸。如根据图15以及图16所能够理解的那样,座部支承板63的两侧部分别构成连结连接要素60,并利用轴部件62而被转动安装于对应一侧的主连接要素40的主连接部41上,并且,利用轴部件61而被转动安装于对应一侧的后轮支承要素30的后腿部件33上。座部支承板63在其后方部分处于主连接要素40连接。另一方面,座部支承板63具有板状的主体部63a、在婴儿车主体15的展开状态下从主体部63a向下方突出的突出支承部63b。座部支承板63在其突出支承部63b处与后轮支承要素30连接。
并且,由座部支承板63构成的连结连接要素60和后轮支承要素30的相对转动中心RC3、以及、由座部支承板63构成的连结连接要素60和主连接要素40的相对转动中心RC4以与上述的实施方式同样的位置配置。因此,即使在图14~图18所示的婴儿车10中,也能够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同样地进行折叠,从而能够取得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婴儿车同样的作用效果。
并且,在图14~图18所示的婴儿车10中,构成后轮支承要素30的后腿部件33与后轮支承要素30和座部支承板63间的转动安装处相比未向前方延伸出。即,在图14~图18所示的婴儿车10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未设置对座椅70的座部71进行支承的延伸部35。在此,在图14~图18所示的婴儿车10中,座椅70的座部71由座部支承板63的主体部63a的前方部分支承,如上所述,座椅70的背部72被支承在主支承框81上。
通过使用座部支承板63,能够大幅提高婴儿车主体15的刚性。另外,由于使婴儿车主体15的结构单纯化,因此能够顺利地执行婴儿车主体15的折叠动作以及婴儿车主体15的展开动作。而且,由于从下方对婴幼儿进行支承的结构稳定,因此能够以适当的姿态使婴幼儿稳定地乘坐于婴儿车10上。而且,由于在横跨宽度方向上的区域内能够对座椅70的座部71进行支承,因此,能够减少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座椅70的变形量。
并且,在图14~图18所示的改变例中,在座部支承板63的与婴幼儿面对的一侧相反侧的面处,面对设置有保持体86。保持体86利用具有柔软性的布材料或网眼材料等而被形成。在保持体86与座部支承板63之间,形成有在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至少向后方开口的收纳空间87。收纳空间87能够作为对毛毯或毛巾等的小物件进行收纳的空间而被利用。从该观点出发,保持体86也可以由具有伸张性的材料形成。
另外,优选为,保持体86在两侧边缘、和婴儿车10的展开状态下的前方边缘处,与安装于座部支承板63或座部支承板63上的座椅70连接。此时,能够抑制收纳于收纳空间87中的物品从收纳空间87不经意地落下的情况。并且,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形成于保持体86和座部支承板63之间的收纳空间87的开口87a在婴儿车10的折叠状态下朝向上方开放。因此,有时,婴儿车10在折叠状态下能够独自站立,在婴儿车10的折叠状态下能够运用收纳空间87的。
另外,在图14~图18所示的改变例中,在座部支承板63的后方部分上设置有拉手88。该拉手88在运送折叠的婴儿车10时成为婴儿车10的扶手。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拉手88在婴儿车10的折叠状态下从座部支承板63向上方突出。因此,利用该拉手88,能够更加提高可在折叠状态下独自站立的婴儿车10的使用性。
而且,由于更加提高了折叠状态下独自站立的婴儿车10的便利性,因此,如图17中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在座部支承板63的与婴幼儿面对一侧相反一侧的面上设置行李挂钩89。
并且,虽然以上对针对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几个改变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当然,也能够适当地对多个改变例进行组合来应用。

Claims (19)

1.一种婴儿车,其为可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变形的婴儿车,其中,
具备:
前轮支承要素,其对前轮进行支承;
后轮支承要素,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连接,并且对后轮进行支承;
主连接要素,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连接;
连结连接要素,其在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之间延伸,并且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后轮支承要素进行相对转动,
所述前轮支承要素具有:前腿部件,其至少在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与所述主连接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和对所述前轮进行支承的位置之间延伸;连接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前腿部件上,
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以可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连接部件上,
所述主连接要素能够与所述连接部件卡合,通过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卡合,从而限制了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的相对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连结连接要素以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主连接要素中的、与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相比在所述使用状态下成为下方的部分上,
并且,以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中的、与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相比而成为远离所述后轮的一侧的延伸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还具备把手,所述把手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所述主连接要素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主连接要素构成把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在从所述使用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变形时,以使所述主连接要素中的从所述主连接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起在所述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向前侧倾倒的方式,使所述主连接要素相对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转动,并使从所述主连接要素中的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起在所述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接近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在从所述使用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变形时,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以及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以所述前轮以及所述后轮相互接近的方式进行相对转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主连接要素能够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中的、位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的对所述前轮进行支承的位置与如下的相对转动中心之间的部分卡合,所述相对转动中心为,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与所述主连接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通过所述主连接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的所述部分进行卡合,从而限制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的相对转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还具备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座部、和与所述座部连接的背部,
所述后轮支承要素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超过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而向与对所述后轮进行支承一侧的相反侧延伸出,
在所述延伸部上支承有所述座椅。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还具备座椅,所述座椅具有座部、与所述座部连接的背部、和设置于所述座部以及所述背部的侧方的侧壁部,
所述后轮支承要素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超过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而向与对所述后轮进行支承一侧的相反侧延伸出,
所述座椅的所述侧壁部被安装于所述延伸部、和所述主连接要素中的从所述主连接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起在所述使用状态下向上延伸的部分上。
10.一种婴儿车,其为可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变形的婴儿车,其中,
具备:
前轮支承要素,其对前轮进行支承;
后轮支承要素,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连接,并且对后轮进行支承;
主连接要素,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连接;
连结连接要素,其在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之间延伸,并且能够分别相对于所述主连接要素和所述后轮支承要素进行相对转动,
设置有座部支承板,所述座部支承板与乘坐婴儿车的婴幼儿的臀部面对,
所述连结连接要素由座部支承板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在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两侧方,分别设置有所述主连接要素,
在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两侧方,分别设置有所述后轮支承要素,
在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两侧方,分别设置有所述前轮支承要素,
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两侧部分别构成所述连结连接要素,并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对应一侧的主连接要素以及对应一侧的后轮支承要素连接,
各前轮支承要素以能够相对转动的方式与对应一侧的主连接要素以及对应一侧的后轮支承要素连接。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配置有保持体,所述保持体与所述座部支承板的与婴幼儿面对一侧相反侧的面面对,
在所述保持体与所述座部支承板之间形成有收纳空间,所述收纳空间在所述婴儿车的展开状态下至少向后方开口。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在所述座部支承板的后方部分上,设置有拉手。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所述拉手在所述婴儿车的折叠状态下从所述座部支承板向上方突出。
15.一种婴儿车,其为可在使用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进行变形的婴儿车,其中,
具备:
前轮支承要素,其对前轮进行支承;
后轮支承要素,其对后轮进行支承,并能够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相对转动;
把手,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以及所述后轮支承要素进行相对转动;
座椅,其具有座部和与所述座部连接的背部,
所述后轮支承要素具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超过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而向与对所述后轮进行支承一侧的相反侧延伸出,
在从所述使用状态向所述折叠状态变形时,所述把手以向前侧倾倒的方式相对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进行转动,从而使所述把手以及所述前轮支承要素相互接近,并且,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以及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以所述前轮以及所述后轮相互接近的方式相对转动,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座椅的所述背部的一部分位于与所述座椅的所述座部相比靠下方。
16.如权利要求8或15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在使用状态下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延伸部的对所述座椅进行支承的部分相对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小于,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中的如下部分相对于前后方向的角度,其中,所述部分为,位于对所述后轮进行支承的位置和所述后轮支承要素与所述前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之间的部分。
17.如权利要求8或15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在使用状态下的侧面观察时,所述延伸部以相对于前后方向所成的角度在前侧变小的方式而弯曲。
18.如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在所述折叠状态的侧面观察时,在所述前轮以及所述后轮以接地面而接地的状态下,所述前轮支承要素以及所述后轮支承要素间的相对转动中心在沿着所述接地面的方向上位于所述前轮的接地位置和所述后轮的接地位置之间。
19.如权利要求1或15所述的婴儿车,其中,
在所述折叠状态下,所述婴儿车能够独自站立。
CN201380053963.1A 2012-10-15 2013-04-04 婴儿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181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27875 2012-10-15
JP2012-227875 2012-10-15
PCT/JP2013/060356 WO2014061296A1 (ja) 2012-10-15 2013-04-04 乳母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8122A CN104718122A (zh) 2015-06-17
CN104718122B true CN104718122B (zh) 2018-05-29

Family

ID=50487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5396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718122B (zh) 2012-10-15 2013-04-04 婴儿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144270B2 (zh)
KR (1) KR102069105B1 (zh)
CN (1) CN104718122B (zh)
WO (1) WO20140612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44141B2 (ja) * 2011-11-07 2016-07-05 コンビ株式会社 ベビーカー
FR3010682B1 (fr) * 2013-09-13 2015-10-23 Babyzen Poussette pliable adaptable au transport des nouveau-nes
EP3172110A1 (de) * 2014-07-23 2017-05-31 Endepro GmbH Kinderwagen
JP6957045B2 (ja) * 2019-05-31 2021-11-02 コンビ株式会社 乳母車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421774A (en) * 1966-12-05 1969-01-14 Herschal F Garhan Baby strollers
JP2572278B2 (ja) * 1989-07-14 1997-01-16 株式会社マンテン 乳母車
JPH0732977Y2 (ja) * 1989-07-22 1995-07-31 株式会社マンテン 関節部のロック装置
JPH08213Y2 (ja) * 1990-10-23 1996-01-10 株式会社マンテン 乳母車に於ける手摺りの取付け装置
JP2524370Y2 (ja) * 1993-12-08 1997-01-29 株式会社マンテン 乳母車に於ける手摺りの取付け装置
JP2537980Y2 (ja) * 1993-12-08 1997-06-04 株式会社マンテン 乳母車
JP3602867B2 (ja) * 1994-06-22 2004-12-15 株式会社サッポロ巻本舗 たれの製造方法
JP3178769B2 (ja) * 1994-08-26 2001-06-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子供乗員シート支持構造
JPH09193810A (ja) * 1996-01-19 1997-07-29 Manten:Kk 乳母車
JP4362667B2 (ja) * 1999-10-15 2009-11-11 ナカバヤシ株式会社 手動推進車両
CN2428383Y (zh) * 2000-01-03 2001-05-02 好孩子集团公司 童车
JP2002019617A (ja) * 2000-07-07 2002-01-23 Manten Co Ltd 日除け付き乳母車
CN200945872Y (zh) * 2006-09-21 2007-09-12 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婴儿推车
ES1065105Y (es) 2007-03-21 2007-09-16 Jane Sa Coche-silla plegable para niños
US8240698B2 (en) * 2009-09-16 2012-08-14 Bumbleride Inc. Collapsible structure for baby stroll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44270B2 (ja) 2017-06-07
JPWO2014061296A1 (ja) 2016-09-05
KR102069105B1 (ko) 2020-01-22
KR20150070118A (ko) 2015-06-24
WO2014061296A1 (ja) 2014-04-24
CN104718122A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39558B (zh) 易操作的童车
CN104718122B (zh) 婴儿车
CN101879910B (zh) 双人座的婴儿车架
JP6214943B2 (ja) 乳母車
CN104395174A (zh) 婴儿车及座椅单元
JP2015085772A (ja) 乗物用テーブル
US20090008909A1 (en) Baby carriage and seat hammock
JP2008195265A (ja) ベビーカー
CN107323513B (zh) 一种婴儿推车座兜及婴儿推车
CN104097678B (zh) 座椅支承单元及婴儿车
JP6924500B2 (ja) 手押し車
KR20170095293A (ko) 유모차 연결 장치
JP2010510112A (ja) ベビーカー
TWI642578B (zh) Baby carriage
JP7335004B2 (ja) 手押し車
JP5153579B2 (ja) シート収納型シルバーカーのフレーム構造
JP2020019355A (ja) 乳母車
CN213534826U (zh) 一种儿童推车
JP4159868B2 (ja) ハンモック型ベビーカー
JP2020019357A (ja) 乳母車
JP2006103410A (ja) 幌付乳母車
JP2002306545A (ja) 車椅子
JP2008246197A (ja) 移乗介助機能を備えた車椅子
JP4566856B2 (ja) 低床式車両の荷物固定部構造
JP2020019359A (ja) 乳母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9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