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7943A - 一次性暖贴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暖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7943A
CN104717943A CN201380002982.1A CN201380002982A CN104717943A CN 104717943 A CN104717943 A CN 104717943A CN 201380002982 A CN201380002982 A CN 201380002982A CN 104717943 A CN104717943 A CN 1047179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bag
incorporating section
sealing
inclosure portion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800029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7943B (zh
Inventor
伊贺上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7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7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7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7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7/0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 A61F7/03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 A61F7/032Compresses or poultices for effecting heating or cooling thermophore, i.e. self-heating, e.g. using a chemical reaction using oxygen from the air, e.g. pocket-stoves
    • A61F7/034Flameles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暖贴,其抑制发热组成物中含有的水分从外袋飞散,即使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也能够良好保持持续时间。一次性暖贴,在具有透气性的内袋内封入有通过与空气接触而发热的发热组成物,在具有气密性的外袋内收纳有一个或多个内袋,外袋包括两个能够收纳内袋且被彼此分开的收纳部。内袋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封入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部,内袋以至少一个封入部与其它封入部重叠的方式收纳于收纳部。外袋通过将两张包装薄膜重叠并对将外周缘遍及整周进行密封,并且利用密封将两个收纳部之间分隔而形成。另外,一次性暖贴,当设A为收纳部内的内袋中封入的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量(g)、B为发热组成物中的水分比例(%)、C为收纳部的面积(m2)、D为封入部的数量(个)、E为收纳部的外周密封的长度(m)、F为收纳部的内周密封是长度(m)、G为外周密封是强度(N/15mm)、H为内周密封是强度(N/15mm)时,以满足以下公式(1)的方式设定各参数A~H,公式(1):

Description

一次性暖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暖贴。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身体的保温件,已知有在具有透气性的扁平状的袋(内袋)内封入有通过与空气接触而发热的发热组成物的一次性暖贴,由于携带性、安全性、简便性等优良且廉价而被频繁使用。该一次性暖贴在不使用时,将内袋用具有气密性的扁平状袋(外袋)包装,使得发热组成物不与空气接触。通常已知有例如如图17所示,外袋101包括一个收纳部102,在该收纳部102收纳有一个内袋103的一次性暖贴10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080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一次性暖贴通过调节发热组成物的成分(例如作为发热体的铁粉的填充量、水分配合比)等,来控制发热条件(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发热持续时间等)。当作为发热组成物的必要成分的水的配合比例少时,一次性暖贴的持续时间缩短,当水的配合比例过多时,一次性暖贴不发热,因此需要对发热组成物中的水分的配合比例进行改进。但是,通过本发明人等的研究表明,即使将封入有发热组成物的内袋在使用前密封于气密性的外袋,如果放在店面的状态较长等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则在用图17所示的方法将内袋包装于外袋的情况下,在使用时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热性能,尤其是发热持续期间(从一次性暖贴开始发热并超过40℃时至下降40℃的时间)大幅减少。认为该发热持续时间的减少是因为发热组成物中含有的水分蒸发而从外袋飞散。因此,目前,相应于发热持续时间减少的量,将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量增加到必要以上,在长期保存后也担保满足所期望的发热持续期间,但在该方法中,存在成本高之类的问题。因此,需要将内袋包装于外袋内,使得水分尽可能不从外袋飞散。
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暖贴,其抑制发热组成物中含有的水分从外袋飞散,即使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也能够良好保持发热组成物的发热持续时间。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一种一次性暖贴来实现,该一种一次性暖贴,在具有透气性的内袋内封入有含有水分的通过与空气接触而发热的发热组成物,在具有气密性的外袋内收纳有一个或多个上述内袋,其中,上述外袋包括两个能够收纳上述内袋且被彼此分开的收纳部,上述内袋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封入上述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部,上述内袋以至少一个上述封入部与其它的上述封入部重叠的方式在上述收纳部中收纳有一个或多个,上述外袋通过将两张包装薄膜重叠并对外周缘遍及整周进行密封,并且通过密封将两个上述收纳部之间分隔而形成,设A为上述收纳部内的上述内袋中封入的上述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量(g)、B为上述发热组成物中的水分比例(%)、C为上述收纳部的面积(m2)、D为上述封入部的数量(个)、E为上述收纳部的外周密封的长度(m)、F为上述收纳部的内周密封的长度(m)、G为上述外周密封的强度(N/15mm)、H为上述内周密封的强度(N/15mm)时,以满足以下公式(1)的方式设定各参数A~H,
公式(1): R = A × B × { 1 2 × C - 1 D + 1 E - F × ( G / H ) } ≥ 330 .
在上述结构的发热件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袋包括至少两个被彼此分开的上述封入部,以至少一个上述封入部与其它的上述封入部重叠的方式在至少折叠一次的状态下收纳于上述收纳部。此外,该情况下,优选上述封入部的数量为2~4。
在上述结构的发热件的优选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袋包括一个上述封入部,多个上述内袋以上述封入部与至少一个其它的上述内袋的上述封入部重叠的方式在层叠的状态下收纳于上述收纳部。
在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在一个上述封入部上堆积有其它的所有的上述封入部。
在又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袋在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叠有不透气性的片材,上述封入部以上述不透气性的片材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暖贴,能够抑制发热组成物中含有的水分从外袋飞散,所以,即使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发热组成物的发热持续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截面图。
图3是内袋的平面图。
图4的图3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内袋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外袋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7是表示外袋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外袋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外袋的变形例的平面图。
图10是对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和比较例的一次性暖贴的持续时间的减少率进行比较的曲线图。
图11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的平面图。
图12是图11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2的内袋的平面图。
图14是图13的截面图。
图1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的截面图。
图16的图15的内袋的截面图。
图17是现有例的一次性暖贴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次性暖贴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1是将通过与空气接触而发热的发热组成物2封入具有透气性的扁平状的内袋3内并将内袋3收纳于具有气密性的扁平状的外袋4内的一次性暖贴,将内袋3从外袋4取出,将内袋3的发热组成物2贴在手足或腰部、背、腹、脚的背面、肩、臀部等身体的各个部位,供给温热。
发热组成物2只要是通过与空气的接触进行发热的物质即可,例如能够使用分别含有适当的含量的被氧化性金属、活性碳、保水剂(木粉、蛭石、硅藻土、珍珠岩、硅胶、氧化铝、吸水性树脂等)、金属盐(食盐等)和水的、一直以来一次性暖贴所使用的公知的组成物。被氧化性金属是产生氧化反应热的金属,例如能够列举选自铁、铝、锌、锰、镁和钙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粉末、纤维。其中,从使用性、安全性、制造成本、保存性和稳定性方面考虑,优选铁粉。铁粉能够列举例如选自还原铁粉和雾化铁粉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一次性暖贴1通过调节上述发热组成物2的成分,进行控制使得在使用时成为所期望的发热条件(最高温度、平均温度、发热持续时间等)。例如,发热组成物2中的被氧化性金属的配合量优选30%~80%,更优选40%~70%,进一步优选40%~65%。另外,作为发热组成物2的必要成分的水,当配合比例少时发热持续时间会缩短,因此,对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的配合比例进行改进。这样,发热组成物2中含有的水分的配合比例是用于在使用时实现所期望的发热持续时间的重要的因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1中,对内袋3和外袋4的形状、内袋3向外袋4的收纳方法进行改进,使得即使一次性暖贴1放置在店面的状态变长等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发热组成物2中含有的水分也尽可能不从外袋4飞散,且发热持续时间不会因发热组成物2的水分的配合比例降低而减少。
如图3和图4所示,内袋3由表面和背面两个矩形的第一片材30和第二片材31构成,通过使两片材30、31重合,使用公知的粘接剂将外周缘(四个方面的侧缘)密封(接合)、或者热接合(热封),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具有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内部能够封入发热组成物2的矩形的封入部32的袋状。多个封入部32利用两片材30、31的密封将相邻的封入部32之间分隔,从而,相互被区分。如图2所示,各封入部32能够通过将内袋3在相邻的封入部32之间折叠而相互重叠。此外,设置于内袋3的封入部32的数量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优选两个~四个。另外,多个封入部32的配置的方式不特别限定,如图3所示,可以配置为多个封入部32排列成一列,另外,可以上下排列成多列,例如在封入部32的数量为四个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也可以配置成在上下两列中分别各排列两个。在该情况下,各封入部32也能够通过将内袋3在上下和/或左右相邻的封入部32之间折叠而相互重叠。
第一片材30具有透气性,使用时与身体接触。作为第一片材30具有透气性即可,可以是多孔性的树脂薄膜,也可以是用针进行了穿孔的树脂薄膜,也可以是无纺布或织布。另外,第一片材30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将树脂薄膜和无纺布层叠而成的多层结构。树脂薄膜能够使用一直以来作为一次性暖贴1的内袋3使用的薄膜,例如能够例示聚乙烯、聚丙烯、聚酯、聚酰胺、聚乙烯醇、聚氯乙烯、聚偏氯乙烯、聚氨酯、聚苯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碳酸酯、盐酸橡胶等,另外,无纺布也能够例示含有聚丙烯、尼龙、维尼纶、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人造纤维、醋酸纤维、丙烯酸、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的人工纤维、棉、麻、丝绸等天然纤维的无纺布等。另外,除了无纺布以外,还能够例示例如纸等。
第二片材31可以具有透气性或不透气性的任一,与第一片材30同样可以是树脂薄膜,也可以是无纺布或织布,另外,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在使第二片材31为不透气性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能够在表面设置粘接层33。具体而言,能够在第二片材31的表面涂敷对皮肤和衣服具有粘接作用的丙烯酸树脂类、橡胶类树脂等构成的粘接剂,由此,制成所谓粘贴式暖贴。粘接层33在将内袋3收纳在外袋4至被使用期间,一直被剥离纸34包覆。另一方面,在制成手持使用那样的所谓不粘贴式暖贴的情况下,使第二片材31为透气性,不需要粘接层33和剥離纸34,但在将内袋3收纳于外袋4至被使用期间,也可以用不透气性的片材覆盖第一片材31和第二片材32的至少一方的表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内袋3形成为,通过将两块片材30、31在外周缘(四个方面的侧缘)和中央位置进行密封而将彼此分开的两个封入部32设置为一体,例如,也可以在分别制作具有一个封入部32的两个紧凑尺寸的内袋后,使该两个内袋的周缘的余边彼此通过粘接而形成为一体。
封入部32优选发热组成物2的封入容积相对于封入部容积的比例为30%~80%左右,特别优选50%~70%左右。当该比例超过80%时,发热组成物2变得过剩,在通过将两块密封件30、31进行密封而形成具有多个封入部32的内袋3时,发热组成物2被封入密封部分,有时不能形成内袋3。另一方面,当该比例少于30%时,有时在使用时不能满足所期望的发热条件。另外,封入部32的面积优选0.05m2以下。当封入部32的面积超过0.05m2时,收纳后述的内袋3的外袋4的收纳部42的面积变大,因此,外袋4整体的尺寸变大,在携带时体积大,外袋4(包装薄膜40、41)的使用量增加,有时产生成本增加等的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外袋4由表面和背面两个矩形的包装薄膜40、41构成,使两包装薄膜40、41重合,通过进行例如热接合(热封)或使用公知的粘接剂对外周缘(四个方面的侧缘)进行密封(接合),形成如下袋状:在内部能够收纳内袋3的两个矩形的收纳部42,在外周缘(四个方面的侧缘)具有将外袋4密封的第一密封部43。在两个收纳部42之间,将两包装薄膜40、41呈直线状地密封(接合)而形成第二密封部44,两个收纳部42由第二密封部44彼此分开。
作为包装薄膜40、41能够使用一直以来一次性暖贴1所使用的外袋4的材料,例如能够例示聚乙烯、聚丙烯、硅蒸镀薄膜、偏氯乙烯涂层薄膜等的无孔薄膜。其中,在氧和水蒸气的不透过性和氢的适当的透过性方面,优选偏氯乙烯涂层薄膜(KOP、K尼龙、KPET等)、铝蒸镀涂层薄膜(VMPET、VMCPP等)。
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1具有如下特征:内袋3以内袋3的至少一个封入部32与另一封入部32重叠的方式在至少折叠一次的状态下分别收纳在外袋4的各收纳部42。即,在设置于内袋3的封入部32的数量例如为两个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通过将内袋3在中央位置折叠而在一封入部32上堆积另一封入部32,在该状态下,将内袋3逐一收纳于外袋4的各收纳部42。这样,在堆积封入部32时,能够使内袋3的面积(多个封入部32的总表面积)减少至一半,封入于各封入部32的发热组成物2与外部接触的面积减少。因此,能够使封入于各封入部32的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不易飞散。另外,如果将内袋3折叠进行收纳,则与不折叠进行收纳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收纳内袋3的外袋4的收纳部42的面积,所以,相应地,还能够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穿过收纳部42的表面和背面(包装薄膜40、41)向收纳部42的外部飞散。而且,如果将内袋3折叠进行收纳,则与不折叠而进行收纳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外袋4(包装薄膜40、41)的使用量,因此还有助于成本降低。
此外,此时,优选内袋3,在第二片材31为不透气性的情况下以第二片材31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折叠,在第二片材31为透气性的情况下以覆盖第一片材31和第二片材32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不透气性的片材(未图示)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折叠。由此,堆积的封入部32的上下的最外面成为不透气性,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封入于各封入部32的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不易飞散。
另外,在设置于内袋3的封入部32的数量为三个的情况下,可以将内袋3在一端的封入部32和中央的封入部32之间折叠,在仅这两个封入部32重叠的状态下,将内袋3逐个收纳在外袋4的各收纳部42,并且,优选以另一端的封入部32与堆积的两个封入部32重叠即所有封入部32堆积的方式,将内袋3在折叠两次的状态下逐个收纳在在外袋4的各收纳部42。由此,能够使内袋3的面积(封入部32的总表面积)为最小(1/3),所以,如上所述,能够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收纳部42向外部飞散。另外,此时,同样地,在第二片材31为不透气性的情况下以第二片材31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折叠内袋3,在第二片材31为透气性的情况下以覆盖第一片材31和第二片材32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不透气性的片材(未图示)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折叠内袋3,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封入于各封入部32的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不易飞散。
另外,设置于内袋3的封入部32的数量为四个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各种方法将内袋3折叠,分别收纳于外袋4的各收纳部42,以使所有的封入部32堆积的方式将内袋在折叠两次甚至三次的状态下分别收纳于外袋4的各收纳部42,能够使内袋3的面积(封入部32的总表面积)为最小(1/4),所以优选。由此,如上所述,能够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收纳部42向外部飞散。另外,此时,同样地,在第二片材31为不透气性的情况下以第二片材31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折叠内袋3,在第二片材31为透气性的情况下以覆盖第一片材31和第二片材32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不透气性的片材(未图示)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折叠内袋3,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使封入于各封入部32的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不易飞散。此外,在设置于内袋3的封入部32的数量为五个以上的情况下,同样地,也优选以在一个封入部32与其它的所有的封入部32堆积的方式,将内袋3在相邻的封入部32之间折叠多次,在该折叠的状态下将内袋3逐个收纳于外袋4的两个收纳部42中。
并且,为了抑制上述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收纳部42向外部飞散,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1,在外袋4中设置有两个内袋3的收纳部42。封入于内袋3的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除从收纳部42的表面和背面(包装薄膜40、41)以外,还可能从收纳部42的四个方面的侧缘向外部飞散,但当在外袋4设置有两个收纳部42时,收纳部42的一个方面的侧缘经由第二密封部44与另一收纳部42连结。因此,即使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一个收纳部42的一个方面的侧缘飞散,也穿过第二密封部44飞散到另一收纳部42,因此,结果是,在彼此的收纳部42交换来自发热组成物2的水分。因而,能够将来自发热组成物2的水分留在收纳部42内,能够抑制从收纳部42向外部飞散。
并且,为了抑制上述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收纳部42飞散,优选形成于外袋4的外周缘的第一密封部43的强度较强。如果外袋4的第一密封部43的强度较强,则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收纳部42的其它的三个方面的侧缘向外部飞散时,被第一密封部43遮断向外部飞散,所以能够将来自发热组成物2的水分留在收纳部42内。第一密封部43的强度取决于密封宽度、密封条件,优选在10N/15mm~100N/15mm的范围。另一方面,两个收纳部42之间的第二密封部44的强度可以为第一密封部43的强度以下,优选在5N/15mm~80N/15mm的范围。此外,第一密封部43和第二密封部44的强度能够通过基于JIS Z02381998的试验方法进行测定。另外,第一密封部43的密封宽度优选1mm~50mm,更优选1mm~15mm。另外,第二密封部44的密封宽度优选1mm~50mm,更优选1mm~15mm。另外,第二密封部44相对于第一密封部43的长度的比例越高,与第一密封部43相比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比越向第二密封部44飞散,如上所述,在相邻的收纳部42彼此进行飞散的水分的交换,所以,能够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收纳部42飞散。同样地,当第二密封部44的密封宽度比第一密封部43的密封宽度小时,与第一密封部43相比,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越容易从第二密封部44飞散,所以优选。
这样,为了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外袋4的收纳部42向外部飞散,较长地保持发热组成物2的发热持续时间,由此上述各种事项成为重要的因素,本发明者发现,尤其是如果通过下述公式(1)求得的表示“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的不易飞散程度”的R值为330以上,则能够良好地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外袋4的收纳部42向外部飞散,能够进一步提高发热组成物2的发热持续时间的长持续化,
公式(1): R = A × B × { 1 2 × C - 1 D + 1 E - F × ( G / H ) } ≥ 330 .
在此,上述公式(1)中采用的各参数A~H,
A为收纳部42内的内袋3中封入的发热组成物2的封入量(g),
B为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比例(%),
C为收纳部42的面积(m2),
D为封入部32的数量(个),
E为收纳部42的外周密封的长度(m),
F为收纳部42的内周密封的长度(m),
G为外周密封的强度(N/15mm),
H为内周密封的强度(N/15mm)。
在此,参数C的收纳部42的面积是俯视观看时(单面)的面积,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在第二密封部44的密封宽度中央,用沿着第二密封部44延伸的分割线D将外袋4分割成两个时的、外袋4的各分割区域4A、4B的俯视观看时的面积中、除了密封部43、44以外的面积为收纳部42的面积。此外,本实施方式(图1的例子)中,收纳部42的面积为“x×y”。
参数F的收纳部42的内周密封是指位于相邻的收纳部42之间的第二密封部44中、经由第二密封部44相邻的收纳部42彼此能够进行飞散的水分的交换的区域,内周密封的长度规定为第二密封部44的长度(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d中、相邻的收纳部42隔着第二密封部44实际上相对的部分的长度。具体而言,在如图1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下,相邻的收纳部42的彼此相对的直线长度w与内周密封的长度相当。另外,在例如图6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三角形的情况下,相邻的收纳部42的彼此相对的直线长度w与内周密封的长度相当。另外,在例如图7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五边形的情况下,能够从超过相邻的收纳部42的彼此相对的边的直线w到第二密封部44的长度(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d、在经由第二密封部44相邻的收纳部42彼此进行飞散的水分的交换,所以,第二密封部44的长度(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d与内周密封的长度相当。另外,在例如图8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将一部分具有切口的圆(C字型)的端部彼此用直线连接的大致D字形的情况下,能够从超过相邻的收纳部42的彼此相对的直线的长度w到第二密封部44的长度(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d、在经由第二密封部44相邻的收纳部42彼此进行飞散的水分的交换,所以,第二密封部44的长度(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d与内周密封的长度相当。另外,在例如图9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完整的圆形的情况下,第二密封部44的长度(从一端到另一端的距离)d也与内周密封的长度相当。
参数E的收纳部42的外周密封是指包围收纳部42的第一密封部43中、除了上述内周密封以外的区域,外周密封的长度规定为收纳部42的外周长度(x+y+z+w)中、除了与内周密封重叠的部分以外的区域的长度。具体而言,在如图1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下,外周密封的长度与收纳部42的外周长度(x+y+z+w)中、除了与内周密封重叠的部分以外的区域的长度相当,即与除了作为内周密封的长度的、相邻的收纳部42的彼此相对的直线的长度(w)以外的长度(x+y十z)相当。
另外,在例如图6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三角形的情况下,外周密封的长度与收纳部42的外周长度(x+y+w)中、除了与内周密封重叠的部分以外的区域的长度相当,即与除了作为内周密封的长度的、相邻的收纳部42的彼此相对的直线的长度(w)以外的长度(x+y)相当。
另外,在例如图7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五边形的情况下,外周密封的长度与收纳部42的外周长度(x+y+z+w+v)中、除了与内周密封重叠的部分以外的区域的长度相当,即按作为内周密封的长度的、第二密封部44的长度d切取之后的区域的长度(使水平的线从第二密封部44的两端朝向收纳部42延伸,设其与收纳部42的交点为P1和P2时的从Pl到P2的外周长度(x′+y+z+v′))相当。
另外,在例如图8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大致D字形的情况下,外周密封的长度与收纳部42的外周长度(x+w)中、除了与内周密封重叠的部分以外的区域的长度相当,即与按作为内周密封的长度的、第二密封部44的长度d切取之后的区域的长度(使水平的线从第二密封部44的两端朝向收纳部42延伸,设其与收纳部42的交点为P1和P2时的从P1到P2的外周长度(x′))相当。另外,在例如图9所示的、收纳部42的形状为完整的圆形的情况下,外周密封的长度与从P1到P2的外周长度(x′)相当。
另外,参数G、H的外周密封的强度和内周密封的强度是用上述强度的测定方法测量的值,分别与第一密封部43的强度和第二密封部44的强度相当。
上述公式(1)中的“A×B”表示发热组成物2含有的水分量,含有水分量越多,越能够较长地保持发热持续时间。另外,“2×C”表示收纳部42的表面和背面的面积(表面积),如上所述,如果收纳内袋3的收纳部42的表面积减小,则相应地能够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自收纳部42的飞散,因此能够较长地保持发热持续时间。此外,收纳部42的单面的面积优选0.0025m2~0.25m2,更优选0.01m2~0.05m2.另外,对于“-1/D”,通过如上述方式将内袋3以折叠的状态收纳在收纳部42,能够将内袋3的各封入部32中封入的发热组成物2与外部接触的面积设定的最小(1/D),能够抑制封入于各封入部32的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的飞散,能够较长地保持发热持续时间。另外,对于“1/(E-F×(G/H))”,当内周密封的长度相对于上述收纳部42的外周密封的比例高时,与外周密封(第一密封部43)相比,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更向内周密封(第二密封部44)飞散,在相邻的收纳部42彼此进行飞散的水分的交换,因此能够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从收纳部42的飞散,能够较长地保持发热持续时间。另外,对于“G/H”,当内周密封的强度比外周密封的强度小时,与外周密封(第一密封部43)相比,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更容易穿过内周密封(第二密封部44)向相邻的收纳部42飞散。
表1表示对外袋4具有两个收纳部42且在各收纳部42中以折叠的状态收纳了具有多个封入部32的内袋3的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1的各种类型(实施例1~5和比较例1)测定上述R值的结果。另外,作为比较例2~14的一次性暖贴,对在具有一个收纳部的外袋中收纳了具有一个或四个封入部的内袋的一次性暖贴、在具有两个收纳部的外袋中收纳了具有一个封入部的内袋的一次性暖贴测定上述R值,将其测定结果示于表1。另外,在该表1中,对于实施例1、3和比较例1、2、6、8,在制造后在温度40℃、湿度75%的严格试验状况下,将一次性暖贴在不使用的状态下保管三个月和六个月的时间,然后,测定将内袋从外袋的收纳部取出使用时的发热组成物2的发热持续时间。对于所测定的各例的发热持续时间,计算以刚制造之后(初期)的发热持续时间为基准的的减少率,将其计算结果示于图10。此外,在温度40℃、湿度75%的苛刻试验状况下,将一次性暖贴保管三个月和六个月的时间,相当于在常温的状态下将一次性暖贴保管18个月和36个月的时间。
[表1]
如图10所示,首先,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实施例1、3)即使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与刚制造之后(初期)相比,发热持续时间也不怎么减少,良好地保持了发热持续时间。对此,比较例1、2、6、8中,当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时,在与刚制造之后相比,持续时间减少,如果在常温的状态下经过36个月,则发热持续时间大幅减少15%左右。此外,这些比较例1、2、6、8中,R值不足330。因此,外袋4具有两个收纳部42、在各收纳部42中以折叠状态收纳具有多个封入部32的内袋3、且上述R值达到330以上的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暖贴1,从图10的结果可以看出,即使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发热组成物2的发热持续时间,因此能够实现发热持续时间的长期持续化。此外,关于发热持续时间的结果(图10),仅表示上述R值为333.4和500的实施例1、3,对于其它的实施例2、4、5,由于上述R值比333.4或500大,因此,能够与实施例1、3同样或在其以上实现发热组成物2的发热持续时间的长期持续化,这自不待言。
此外,如果提高发热组成物中包含的水分的配合比例,则理论上能够使发热组成物2的发热持续时间持续得较长。但是,当仅增加水分的配合比例时,发热组成物的粘度大幅增加。实际上,对于比较例3、5、8,在增加了水分的配合比例的比较例10、12、14中,发热组成物的粘度大幅增加的结果是,由于发热组成物发粘而粘在了内袋的表面,因此很难封入内袋3,不能制造暖贴,除此之外,还产生发热组成物的温度不提高从而不能用作暖贴的问题。因此,仅单独增大发热组成物中包含的水分的配合比例,来制造能够使持续时间持续得较长的一次性暖贴是非常困难的。另外,也考虑通过增加发热组成物的总封入量,来增加发热组成物中包含的水分量,但是当增加发热组成物的总封入量时,内袋的封入部中封入的发热组成物的量变得过剩。实际上,对于比较例3、5、8,增加了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量的比较例9、11、13,封入于封入部的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量大幅增加的结果是,在对内袋的两个片材进行密封时,由于发热组成物封入密封部分而不能良好地将两片材密封,产生不能形成内袋3之内的问题。因此,仅单独增加发热组成物的总封入量,来制造能够使发热组成物2的发热持续时间持续得较长的一次性暖贴是非常困难的。
接着,对上述结构的一次性暖贴1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外袋4的任一收纳部42开封,取出内袋3。此时,也可以对应外袋4各自的收纳部42设置切口等的易开封机构。而且,将覆盖粘接层的剥离纸、或者覆盖第一片材31和第二片材32的至少一个表面的不透气性的片材从内袋3剥下,以发热组成物2贴在身体的所期望的部位的方式进行配置。由此,利用从发热组成物2发出的热,对安装部位供给温热。
在上述结构的一次性暖贴1中,外袋4具有两个收纳部42,将具有多个封入部32的内袋3以折叠状态收纳于各收纳部42。由此,如上所述,对内袋3和外袋4的形状进行改进将内袋3包装于外袋4中,使得封入于内袋3的发热组成物2的含有水分尽可能不从收纳部42飞散,所以,即使一次性暖贴1在置于店面中的状态变长等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也能够抑制发热持续时间由于发热组成物2的水分的配合比例的降低而减少的情况,能够长期地保持制造当初的发热持续时间。因此,即使在长期不使用状态延续后使用一次性暖贴1,也能够实现在制造当初预定的所期望的发热持续时间。进而,设定发热组成物2、内袋3和外袋4的各参数A~H,使得由上述公式(1)求得的R值成为330以上,从而,能够使一次性暖贴的制造当初的发热持续时间进一步良好地长期持续化。在该制造当初预定的发热持续时间一般显示在外袋4的表面等,向使用者宣传,因此,不会欺骗实际使用一次性暖贴1的使用者,另外,也不需要因不能实现在制造当初预定的发热持续时间等理由而废弃不使用的一次性暖贴1。另外,由于不需要像目前进行的那样的、为了使发热持续期间持续得较长而将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量增加到必要以上,因此在不需要耗费多余的成本的基础上,由于轻量化,一次性暖贴1的携带和使用更舒适。
另外,如果将内袋3折叠使其紧凑地收纳于外袋4,则相比不将内袋3折叠地收纳于外袋4,能够抑制外袋4(包装薄膜40、41)的使用量,因此能够在材料方面抑制成本。
另外,在折叠内袋3时,以不透气性的片材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进行折叠,能够使内袋3的各封入部32中封入的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不易飞散,因此能够进一步良好地长期地保持制造当初的发热持续时间。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袋3的封入部32的形状为矩形,但不限于矩形,能够采用三角形或五边形等的多边形、圆形、椭圆形等其它各种形状,与之相对应,内袋3的形状也可以采用各种形状。另外,外袋4的收纳部42的形状也不限于矩形、三角形、五边形、圆形、大致D字形,能够采用其它多边形、椭圆形等其它的各种形状,与之相对应,外袋4的形状也能够采用各种形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袋3包括至少两个彼此分开的封入部32,内袋3以一个封入部32与其它封入部32重叠的方式在折叠的状态下收纳于收纳部42,但也可以将如图13和图14所示的、仅包括一个封入部32的内袋3收纳于外袋4的各收纳部42。在该情况下,如图11和图12所示,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内袋3在封入部32与至少一个其它的内袋3的封入部32重叠的方式在层叠状态下收纳于收纳部42。由此,起到和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能够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含有的水分从外袋4飞散,因此,即使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发热组成物2的发热持续时间。在该实施方式中,在层叠内袋3时,也优选以不透气性的片材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进行层叠。由此,能够使各内袋3的封入部32中封入的发热组成物2中的水分不易飞散,并且能够进一步良好地长期保持制造当初的发热持续时间。此外,图11和12的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图1和图2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在此,对相对应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另外,对于图16所示的、仅包括一个封入部32的所谓不粘贴式的暖贴(内袋3),也可以如图15所示,将多个(图示例中为两个)内袋3以封入部32与至少一个其它的内袋3的封入部32重叠的方式在层叠的状态下收纳于外袋4的各收纳部42中。由此,起到和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能够抑制发热组成物2中含有的水分从外袋4飞散,因此,即使不使用状态长期持续,也能够良好地保持发热组成物2的发热持续时间。此外,图16的实施方式的基本结构与图1和图2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在此,对相对应的结构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详细的说明。
附图标记说明
1   一次性暖贴
2   发热组成物
3   内袋
4  外袋
32  封入部
40、41  包装薄膜
42  收纳部
43  第一密封部
44  第二密封部

Claims (6)

1.一种一次性暖贴,在具有透气性的内袋内封入有含有水分的通过与空气接触而发热的发热组成物,在具有气密性的外袋内收纳有一个或多个所述内袋,所述一次性暖贴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袋包括两个能够收纳所述内袋且被彼此分开的收纳部,
所述内袋包括至少一个能够封入所述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部,所述内袋以至少一个所述封入部与其它的所述封入部重叠的方式在所述收纳部中收纳有一个或多个,
所述外袋通过将两张包装薄膜重叠并对外周缘遍及整周进行密封,并且通过密封将两个所述收纳部之间分隔而形成,
设A为所述收纳部内的所述内袋中封入的所述发热组成物的封入量(g)、B为所述发热组成物中的水分比例(%)、C为所述收纳部的面积(m2)、D为所述封入部的数量(个)、E为所述收纳部的外周密封的长度(m)、F为所述收纳部的内周密封的长度(m)、G为所述外周密封的强度(N/15mm)、H为所述内周密封的强度(N/15mm)时,以满足以下公式(1)的方式设定各参数A~H,
公式(1): R = A × B × { 1 2 × C - 1 D + 1 E - F × ( G / H ) } ≥ 330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暖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袋包括至少两个被彼此分开的所述封入部,以至少一个所述封入部与其它的所述封入部重叠的方式在至少折叠一次的状态下收纳于所述收纳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暖贴,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入部的数量为2~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暖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袋包括一个所述封入部,
多个所述内袋以所述封入部与至少一个其它的所述内袋的所述封入部重叠的方式在层叠的状态下收纳于所述收纳部。
5.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次性暖贴,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所述封入部上堆积有其它的所有的所述封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暖贴,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袋在至少一个表面上层叠有不透气性的片材,
所述封入部以所述不透气性的片材成为上下的最外面的方式重叠。
CN201380002982.1A 2013-09-30 2013-10-30 一次性暖贴 Active CN1047179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13/076626 2013-09-30
PCT/JP2013/076626 WO2015045184A1 (ja) 2013-09-30 2013-09-30 使い捨てカイロ
PCT/JP2013/079367 WO2015045188A1 (ja) 2013-09-30 2013-10-30 使い捨てカイ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7943A true CN104717943A (zh) 2015-06-17
CN104717943B CN104717943B (zh) 2018-05-11

Family

ID=52742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80002982.1A Active CN104717943B (zh) 2013-09-30 2013-10-30 一次性暖贴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195074B2 (zh)
EP (1) EP3053551B1 (zh)
JP (1) JPWO2015045188A1 (zh)
CN (1) CN104717943B (zh)
HK (1) HK1211458A1 (zh)
WO (2) WO2015045184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26196A (zh) * 2016-03-18 2016-07-06 泰州梅兰日用品有限公司 带多个子内袋的暖宝宝
CN105769422A (zh) * 2016-03-18 2016-07-20 泰州梅兰日用品有限公司 双内袋暖宝宝
CN106363946A (zh) * 2016-10-09 2017-02-01 泰州梅兰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状暖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30403A (zh) * 2015-12-25 2018-08-21 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一次性暖贴包装用外袋和一次性暖贴
CN108472152A (zh) * 2015-12-25 2018-08-31 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一次性暖贴包装用外袋和一次性暖贴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00138625A1 (en) * 2018-11-07 2020-05-07 Electro-Kinesis, Inc. Exothermically heated elastic adhesive tape and wrap with improvements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0847A1 (en) * 2000-01-31 2001-08-02 Kenji Otsuka Heating packet
CN1798536A (zh) * 2003-06-04 2006-07-05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简易保温体及保温布
CN1864653A (zh) * 2006-06-20 2006-11-22 傅金龙 一种发热药贴
CN201356704Y (zh) * 2009-03-06 2009-12-09 吴基玉 带有药垫层的自热贴
CN102715978A (zh) * 2012-07-10 2012-10-10 甘肃省化工研究院 一种自发热型热贴
CN202859442U (zh) * 2012-09-29 2013-04-10 天津世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眼罩
JP2013094484A (ja) * 2011-11-02 2013-05-20 Trade Works Co Ltd 目用温湿化粧水シー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55817U (zh) * 1980-04-18 1981-11-20
JPS56155817A (en) 1980-05-06 1981-12-02 Tokyo Electric Co Ltd Issuing device for weighing label
GB2122708B (en) * 1982-07-01 1985-09-25 Dunlop Ltd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link means
JPS5926615U (ja) * 1982-08-14 1984-02-18 大日本除虫菊株式会社 温熱袋
JPS60106622A (ja) 1983-11-10 1985-06-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圧延装置
JPS60106622U (ja) * 1983-12-26 1985-07-20 株式会社クラレ 保存性に優れた携帯用カイロ
JPH05208031A (ja) 1991-06-21 1993-08-20 Maikoole Kairo Kk 使いすてカイロ
JP3156376B2 (ja) 1992-07-13 2001-04-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 線
US5241356A (en) 1992-07-29 1993-08-31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nimizing the voltage difference between a developed electrostatic image area and a latent electrostaic non-developed image
JPH0636623U (ja) * 1992-10-16 1994-05-17 広栄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非通気性袋に収納された粘着発熱体
JP2607414Y2 (ja) * 1993-04-12 2001-09-04 マイコール株式会社 履物内において用いる使い捨てカイロ
EP0638300A1 (en) * 1993-08-14 1995-02-15 KIRIBAI CHEMICAL INDUSTRY Co., Ltd. Disposable body warmer
JP4010662B2 (ja) 1998-08-11 2007-11-21 花王株式会社 加温具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4208978A (ja) * 2002-12-27 2004-07-29 Mycoal Products Corp 発熱組成物及び発熱体
JPWO2006006646A1 (ja) * 2004-07-14 2008-05-01 マイコール株式会社 活性鉄粉、発熱組成物及び発熱体
US20070142882A1 (en) * 2005-12-15 2007-06-21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Thermal device having a controlled heating profile
JP2009082155A (ja) 2006-01-13 2009-04-23 Mycoal Products Corp 発熱体折り畳み装置
JP2009082156A (ja) * 2006-01-13 2009-04-23 Mycoal Products Corp 発熱体及び発熱体包装物
JP2009089754A (ja) * 2007-10-04 2009-04-30 Japan Pionics Co Ltd 発熱シート及び発熱シート袋
JP5284700B2 (ja) * 2007-11-09 2013-09-11 花王株式会社 発熱具
CA2830152A1 (en) * 2011-04-12 2012-10-18 Mycoal Co., Ltd. Heat generating bod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10010847A1 (en) * 2000-01-31 2001-08-02 Kenji Otsuka Heating packet
CN1798536A (zh) * 2003-06-04 2006-07-05 旭化成纤维株式会社 简易保温体及保温布
CN1864653A (zh) * 2006-06-20 2006-11-22 傅金龙 一种发热药贴
CN201356704Y (zh) * 2009-03-06 2009-12-09 吴基玉 带有药垫层的自热贴
JP2013094484A (ja) * 2011-11-02 2013-05-20 Trade Works Co Ltd 目用温湿化粧水シート
CN102715978A (zh) * 2012-07-10 2012-10-10 甘肃省化工研究院 一种自发热型热贴
CN202859442U (zh) * 2012-09-29 2013-04-10 天津世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保健眼罩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30403A (zh) * 2015-12-25 2018-08-21 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一次性暖贴包装用外袋和一次性暖贴
CN108472152A (zh) * 2015-12-25 2018-08-31 小林制药株式会社 一次性暖贴包装用外袋和一次性暖贴
US10899110B2 (en) 2015-12-25 2021-01-26 Kobayashi Pharmaceutical Co., Ltd. Outer bag for disposable body warmer packaging and disposable body warmer
CN105726196A (zh) * 2016-03-18 2016-07-06 泰州梅兰日用品有限公司 带多个子内袋的暖宝宝
CN105769422A (zh) * 2016-03-18 2016-07-20 泰州梅兰日用品有限公司 双内袋暖宝宝
CN105769422B (zh) * 2016-03-18 2019-01-08 泰州梅兰日用品有限公司 双内袋暖宝宝
CN105726196B (zh) * 2016-03-18 2019-01-08 泰州梅兰日用品有限公司 带多个子内袋的暖宝宝
CN106363946A (zh) * 2016-10-09 2017-02-01 泰州梅兰日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颗粒状暖贴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5045188A1 (ja) 2017-03-09
EP3053551A1 (en) 2016-08-10
US20160242960A1 (en) 2016-08-25
WO2015045184A1 (ja) 2015-04-02
CN104717943B (zh) 2018-05-11
EP3053551B1 (en) 2018-07-18
WO2015045188A1 (ja) 2015-04-02
HK1211458A1 (zh) 2016-05-27
US10195074B2 (en) 2019-02-05
EP3053551A4 (en) 2017-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17943A (zh) 一次性暖贴
CN104528166B (zh) 容器和袋的组合
US9738420B2 (en) “Green” temperature-controlled mailer
ES2683840T3 (es) Envase multiproducto y procedimiento de fabricación
US11000643B2 (en) Packaging for medical containers
US20030116452A1 (en) Trigger mechanism for self-heating/cooling packages or containers universally applied to both rigid and non-rigid packages and containers
BR112015000947A2 (pt) dispositivo de membrana para a liberação de uma composição volátil, método para liberar uma composição volátil a partir de um dispositivo de membrana e método para fabricar um dispositivo de membrana
JP5183189B2 (ja) 蓄熱材マット
CN105764456A (zh) 一次性暖贴
KR200474662Y1 (ko) 발열포가 포함된 아이 마스크
JP6112799B2 (ja) 香り付きポケットティシュー製品
TWM532269U (zh) 暖暖包結構改良
JP6814586B2 (ja) ティシュペーパー包装体
KR20140144449A (ko) 다용도 핫팩
ES2293065T3 (es) Conjunto para la preparacion de un ovoproducto.
EP2913282A1 (en) Vertical pouch
WO1994011682A1 (en) Self-heating pouch
JP7466120B2 (ja) 発熱体
JP3007467U (ja) 使い捨てカイロ
WO2019232602A1 (en) Constructive arrangement in paper bag
CN214382509U (zh) 一种植物精油的缓释包装
JP5579317B1 (ja) 発熱体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加熱容器
CN215045151U (zh) 一种风琴拉链袋
JP7125821B2 (ja) 発熱体
JP3072394U (ja) 花卉、果実類等の輸送用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2114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WD

Ref document number: 121145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