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09365A -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 Google Patents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09365A
CN104709365A CN201510161024.XA CN201510161024A CN104709365A CN 104709365 A CN104709365 A CN 104709365A CN 201510161024 A CN201510161024 A CN 201510161024A CN 104709365 A CN104709365 A CN 1047093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uck
connecting portion
connection device
load connection
vehicle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16102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永锋
邵刚
殷寒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5101610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709365A/zh
Publication of CN1047093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093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3/00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 B62D33/077Superstructures for load-carrying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nection of the superstructure to the vehicle fram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上装副车架(11)上的上支架(13);用于固定在卡车底盘车架(12)上的下支架(14);以及紧固组件;其中,所述上支架(13)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1),所述下支架(14)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41),所述紧固组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1);所述紧固组件的两个固定端中至少一者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31)或第二连接部(141)之间设置有具有设定预紧力的弹性件。本发明提供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能够缓解卡车在复杂路况中运行时上装振动对卡车底盘车架的主体造成的损坏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卡车。

Description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卡车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卡车上装连接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含卡车上装连接装置的卡车。
背景技术
卡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货物运输车辆。为了便于货物的装卸,卡车的底盘基础上通常安装有集装箱、承载货物的其他种类箱体等上装。上装通常通过上装副车架与卡车底盘车架连接来实现与卡车底盘基础的固定连接,而卡车上装连接装置是实现上装副车架与卡车底盘车架连接的装置,因此卡车上装连接装置的连接稳定性是决定上装与卡车底盘基础连接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图1中,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包括上支架03、下支架04、第一连接螺栓05、第二连接螺栓06和第三连接螺栓07。其中,上支架03通过第一连接螺栓05固定在上装副车架01上;下支架04通过第二连接螺栓06固定在卡车底盘车架02上;上支架03和下支架04通过第三连接螺栓07连接。通过上述连接关系可以看出,图1中所示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上支架03与上装副车架01之间、下支架04与卡车底盘车架02之间以及上支架03和下支架04之间均通过连接螺栓连接。上述各处连接均为刚性连接,能够使得上装副车架01与卡车底盘车架02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但是,图1中所示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为刚性连接部件,当卡车在复杂路况中运行时,上装的振动会对上装副车架01产生作用力进而带动上装副车架01向着竖直向上方向移动,进而产生以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为中心的扭转。由于上装副车架01与卡车底盘车架02为刚性连接,因此上述扭转会导致卡车底盘车架02也会发生较大的扭转,最终会损坏卡车底盘车架02的主体,即车架纵梁,甚至在极限工况下会造成车架纵梁产生较大的变形、开裂等故障而使得卡车失去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以缓解卡车在复杂路况中运行时上装振动对卡车底盘车架的主体造成的损坏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上装副车架上的上支架;用于固定在卡车底盘车架上的下支架;以及紧固组件;其中,所述上支架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下支架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紧固组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紧固组件的两个固定端中至少一者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具有设定预紧力的弹性件。
优选的,上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所述上支架和所述下支架相对的边缘之间形成避让缝隙,所述避让缝隙距所述上装副车架和所述卡车底盘车架的对接处设定距离,所述设定距离不为零。
优选的,上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所述上支架延伸至所述卡车底盘车架对应的区域内,且所述避让缝隙位于所述卡车底盘车架对应的区域内。
优选的,上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板状件,且均包括与所述紧固组件的连接杆垂直的水平段及分别分布在所述水平段的两端,且偏离于水平方向的两个弯折段。
优选的,上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弯折段向着远离所述下支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弯折段向着远离所述上支架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上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根部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
优选的,上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所述弯折段的弯折方向位于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且所述弯折段向着远离所述水平段的方向延伸。
优选的,上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所述紧固组件为螺栓组件,且所述螺栓组件的螺杆的螺纹部依次装配有两个螺母。
优选的,上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均为磨平端,且一端与所述固定端平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平面接触。
基于上述提供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卡车,所提供的卡车包括上装副车架和卡车底盘车架以及连接两者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所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为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紧固组件穿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以实现上支架和下支架的连接,进而实现上装副车架和卡车底盘车架的连接。其中,紧固组件的两个固定端中至少一者与与其相邻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弹性件,弹性件具有设定预紧力以保证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固定相连。与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的刚性连接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使得上支架在振动环境中能够相对于下支架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削弱振动时上装副车架带动卡车底盘车架产生的以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为中心的扭矩,最终能够缓解对卡车底盘车架的主体—车架纵梁产生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典型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3是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1-图4中:
01-上装副车架、02-卡车底盘车架、03-上支架、04-下支架、05-第一连接螺栓、06-第二连接螺栓、07-第三连接螺栓;
11-上装副车架、12-卡车底盘车架、13-上支架、131-第一连接部、14-下支架、141-第二连接部、15-第一组螺纹连接件、16-第二组螺纹连接件、17-螺栓组件、18-弹簧、A-对接处、B-避让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包括上支架13、下支架14和紧固组件。其中,上支架13用于固定在上装副车架11上,且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1。通常上支架13为板状件,板状件能够提高与上装副车架11的连接强度以及连接稳定性。当然上支架13还可以为其它结构件,并不局限于板状件。上支架13通常通过呈阵列分布的第一组螺纹连接件15或铆钉固定在上支架13上。上支架13还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上装副车架11上,并不局限于第一组螺纹连接件15或铆钉。相应的,下支架14用于固定在卡车底盘车架12上,且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41。通常下支架14也为板状件,板状件能够提高与卡车底盘车架12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稳定性。同理,下支架1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件,并不局限于板状件。下支架14通常通过呈阵列分布的第二组螺纹连接件16或铆钉固定在卡车底盘车架12上。下支架14还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固定在卡车底盘车架12上,并不局限于第二组螺纹连接件16或铆钉。
紧固组件包括连接杆和固定件,连接杆用于穿过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固定件用于与连接杆的端部配合以形成固定端,最终实现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41的连接。紧固组件包括两个固定端,分别在连接杆的两端,固定端可以由固定件与连接杆配合后所形成,也可以为连接杆自身所具有的结构形成。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组件的两个固定端中至少一者与与其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31或第二连接部141之间设置有具有设定预紧力的弹性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紧固组件可以由多种形式,下面着重介绍三种紧固组件的具体实施方式,当然由下述三种方式的任意组合以及变形所形成的新的紧固组件都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紧固组件所涵盖的范围内。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紧固组件包括两端具有螺纹的螺杆和两个螺母,此种情况下,螺杆为连接杆,两个螺母为固定件,螺杆穿过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且两个螺母分别固定在螺杆的两端以形成固定端。
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紧固组件包括连接销和设置在连接销两端的防脱件,防脱件与连接销的端部配合以形成固定端。连接销穿过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且端部与防脱件配合以防止连接销从销孔内脱离。
再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紧固组件为螺栓组件17,螺栓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此种情况下,螺栓为连接杆,螺母为固定件。其中,螺栓的螺帽为螺栓组件17的一个固定端,与螺栓配合的螺母为螺栓组件17的另一个固定端。螺栓组件17的两个固定端中至少一者与与其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31或第二连接部141之间设置有具有设定预紧力的弹性件。一种情况下:螺栓依次穿过上支架13的第一连接部131和下支架14的第二连接部141之后与螺母配合,如图2所示。此种情况下,螺栓的螺帽与第一连接部131相邻,螺母与第二连接部141相邻。可以只在螺栓的螺帽与第一连接部13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也可以只在螺母与第二连接部14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还可以在螺栓的螺帽与第一连接部131之间、螺母与第二连接部141之间均设置有弹性件。另一种情况下:螺栓依次穿过下支架14的第二连接部141和上支架13的第一连接部131之后与螺母配合,此种情况下,可以只在螺母与第一连接部13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也可以只在螺栓的螺帽与第二连接部141之间设置弹性件,还可以在螺栓的螺帽与第二连接部141之间、螺母与第一连接部131之间均设置弹性件。本段仅以紧固组件为螺栓组件17为例详细说明了弹性件的设置位置,对于前述的两种具体实施方式,弹性件的设置方式同样适用,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实施例中,弹性件可以设置在紧固组件的固定端与第一连接部131之间,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41与紧固组件的另一固定端之间。当然紧固组件的固定端与第一连接部131之间和第二连接部141与紧固组件的另一固定端之间均设置弹性件。在只有一处设置弹性件的前提下,相比于弹性件设置在紧固组件的固定端与第一连接部131之间而言,优选的方案为:弹性件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41与紧固组件的另一固定端之间,此种情况下,具有设定预紧力的弹性件还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进而能够避免上装副车架11向卡车底盘车架12的撞击力度,最终能够避免两者撞击造成的损坏。
本文中所述的弹性件具有设定的预紧力,以保证紧固组件与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之间的固定连接。通常,弹性件为弹簧18,如图2所示。当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弹性件还可以为弹性橡胶件等其他在竖直方向具有伸缩分量的弹性部件,并不局限于弹簧18。优选的方案中,紧固组件的两个固定端均与各自相邻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31或第二连接部141)之间设置弹性件,保证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连接的前提下,能够进一步提高振动环境中上支架13与下支架14在竖直方向的可移动性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紧固组件通过连接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以连接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而且紧固组件的至少一固定端与与该固定端相邻的第一连接部131或第二连接部141之间设置弹性件。弹性件的设置能够使得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在竖直方向存在相对位移的可能,进而能够避免上装副车架11与卡车底盘车架12采用刚性连接的固定方式。当卡车在复杂路况中运行时,上装的振动会对上装副车架11产生作用力进而带动上装副车架11向着竖直方向移动,相对于背景技术中的刚性连接而言,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中弹性件的设置能够允许上支架13在振动环境中相对于下支架14产生竖直方向的移动,即使得上装副车架11在振动环境中相对于卡车底盘车架12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而能够削弱振动环境中上装副车架11带动卡车底盘车架12产生的以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为中心的扭矩,最终能够降低对卡车底盘车架12的主体—车架纵梁产生损坏。
为了提高弹性件的作用,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件的两端的端面各部位位于同一平面内。更为优选的,弹性件的两端的端面各部位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前提下,弹性件的两端的端面均与与其接触的其他部件平面接触。例如,弹性件为弹簧18,优选的,弹簧18的两端均为磨平端。更为优选的,弹性18的两端端面分别与紧固组件的固定端和相对应的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31或第二连接部141)平面接触。
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作为连接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的中间件,两者的配合关系对于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的连接至关重要。在不影响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连接的前提下,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之间相对的边缘可以接触;也可以形成避让缝隙B,如图2所示。优选的,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之间相对的边缘形成避让缝隙B,以便于实现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的对接,进而进一步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请再次参考附图2,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对接后形成对接处A,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之间形成避让缝隙B。
我们知道,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的对接处A受到横向剪切力时较容易破坏两者的连接稳定性。同样道理,此种情况也存在于避让缝隙B所处的部位。避让缝隙B与对接处A相对布置,虽然不影响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的连接,但是,势必会使得整个卡车在避让缝隙B和对接处A所处的部位忍耐横向剪切力的性能大大降低,很显然这不利于上装副车架11与卡车底盘车架12的连接。为此,优选的方案中,避让缝隙B距离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的对接处A有设定距离,此处的设定距离不为零。此种情况下,对接处A可以与上支架13相对(如图2所示),也可以与下支架14相对。
在实际的行车过程中,上支架13在上装副车架11的带动下可能产生相对于卡车底盘车架12横向移动的趋向,此时对接处A若与上支架14相对,则这种趋向产生的力会经过下支架14传递给卡车底盘车架12,同样会对卡车底盘车架12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优选的方案为:上支架13延伸至卡车底盘车架12相对应的区域内,且避让缝隙B位于卡车底盘车架12对应的区域内。避让缝隙B位于卡车底盘车架12相对应的区域内能够避免通过下支架14向卡车底盘车架12传递力,进而能够避免对卡车底盘车架12的损坏。
另外,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的形状一旦确定后,为了保证连接强度,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的尺寸等力学指标均设计完成,在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的布置位置确定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中,上支架13延伸至卡车底盘车架12相对应的区域内,且避让缝隙B位于卡车底盘车架12相对应的区域内。此种情况下能够缩短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缩短紧固组件的连接杆长度。
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均用于与紧固组件相连。通常,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为板状件。具体的,第一连接部131为垂直于上支架13的板状件,第二连接部141为垂直于下支架14的板状件。请再次参考附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均包括与紧固组件的连接杆垂直的水平段以及分别分布在水平段的两端,且偏离于水平方向的弯折段。水平段和弯折段能够分散第一连接部131与上支架13的连接处和第二连接部141与下支架14产生的连接应力,进而能够提高第一连接部131与上支架13和第二连接部141与下支架14的连接稳定性。更为优选的,第一连接部131的弯折段向着远离下支架14的方向延伸。同理,第二连接部141的弯折段向着远离上支架13的方向延伸。在更为优选的方案基础之上,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的力学性能,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的弯折段的弯折方向位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之间,且向着远离水平段的方向延伸。
为了提高连接强度,第一连接部131的根部连接处可以设置有加强筋。第二连接部141的根部连接处也可以设置有加强筋(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保证下支架14与卡车底盘车架12连接的稳定性,如图3或图4所示,下支架14的外部边缘离散分布多个连接孔,即第二组螺纹连接件16的多个螺纹连接件离散分布在下支架14的外部边缘。同样道理,请再次参考附图2,第一组螺纹连接件15的多个螺纹连接件离散分布在上支架13的边缘。上述仅为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具体的第一组螺纹连接件15和第二组螺纹连接件16的阵列分布方式还可以有更多种,在此不在赘述。如上文所述,优选方案中上支架13延伸至卡车底盘车架12相对应的区域内,且避让缝隙B位于卡车底盘车架12相对应的区域内,此种情况能够缩短紧固组件的连接杆长度。在此基础之上,请再次参考附图2,上支架13上的第一连接部131设置在靠近下支架14的一端,第一组螺纹连接件15位于远离下支架14的另一端。第一连接部131的此种布置方式与第二连接部141在下支架14上的布置方式不同。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一组螺纹连接件15的此种布置方式能够进一步缩短第一连接部131与第二连接部141之间的距离,进而能够进一步缩短紧固组件的连接杆长度。
卡车通常在较为恶劣的路况下行驶,整个车身的振动较为强烈,此种情况下,紧固组件为螺栓组件时,螺栓组件17的螺母较容易脱落,进而导致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连接失效,最终可能会带来严重的事故。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中,螺栓组件17的螺杆螺纹部装配有两个螺母,以达到螺母防松的目的。当然,对于紧固组件为其他种类的螺纹连接组件时,通常螺纹部均配合有两个螺母,以达到放置螺母脱落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卡车。所提供的卡车包括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以及连接两者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为本发明实施例上文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在上装副车架(11)上的上支架(13);用于固定在卡车底盘车架(12)上的下支架(14);以及紧固组件;其中,所述上支架(13)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31),所述下支架(14)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41),所述紧固组件穿过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1);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的两个固定端中至少一者与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连接部(131)或第二连接部(141)之间设置有具有设定预紧力的弹性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3)和所述下支架(14)相对的边缘之间形成避让缝隙(B),所述避让缝隙(B)距所述上装副车架(11)和所述卡车底盘车架(12)的对接处(A)设定距离,所述设定距离不为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13)延伸至所述卡车底盘车架(12)对应的区域内,且所述避让缝隙(B)位于所述卡车底盘车架(12)对应的区域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41)均为板状件,且均包括与所述紧固组件的连接杆垂直的水平段及分别分布在所述水平段的两端,且偏离于水平方向的两个弯折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的弯折段向着远离所述下支架(14)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连接部(141)的弯折段向着远离所述上支架(13)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41)的根部连接处均设置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段的弯折方向位于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之间,且所述弯折段向着远离所述水平段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组件为螺栓组件(17),且所述螺栓组件(17)的螺杆的螺纹部依次装配有两个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18);所述弹簧(18)的两端均为磨平端,且一端与所述固定端平面接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或第二连接部(141)平面接触。
10.一种卡车,包括上装副车架(11)和卡车底盘车架(12)以及连接两者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车上装连接装置为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卡车上装连接装置。
CN201510161024.XA 2015-04-07 2015-04-07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Pending CN1047093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1024.XA CN104709365A (zh) 2015-04-07 2015-04-07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161024.XA CN104709365A (zh) 2015-04-07 2015-04-07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09365A true CN104709365A (zh) 2015-06-17

Family

ID=53409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161024.XA Pending CN104709365A (zh) 2015-04-07 2015-04-07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09365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0030A (zh) * 2017-06-02 2017-09-08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承载式客车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41179A (ko) * 2000-11-27 2002-06-01 이계안 트럭 적재함의 진동 흡수 구조
CN2839037Y (zh) * 2005-06-30 2006-11-22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罐车副车架与底盘大梁的连接装置
CN202243142U (zh) * 2011-10-17 2012-05-30 铁岭陆平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油罐运输车
CN202272060U (zh) * 2011-10-31 2012-06-13 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 全浮动连接支架
CN202754036U (zh) * 2012-07-09 2013-02-27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安装结构
CN203111314U (zh) * 2012-12-07 2013-08-07 驻马店大力天骏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抗剪车架
CN203544127U (zh) * 2013-11-11 2014-04-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04236592U (zh) * 2014-09-17 2015-04-01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上装连接装置
CN204507033U (zh) * 2015-04-07 2015-07-2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41179A (ko) * 2000-11-27 2002-06-01 이계안 트럭 적재함의 진동 흡수 구조
CN2839037Y (zh) * 2005-06-30 2006-11-22 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 罐车副车架与底盘大梁的连接装置
CN202243142U (zh) * 2011-10-17 2012-05-30 铁岭陆平专用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油罐运输车
CN202272060U (zh) * 2011-10-31 2012-06-13 北京三兴汽车有限公司 全浮动连接支架
CN202754036U (zh) * 2012-07-09 2013-02-27 华菱星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搅拌车安装结构
CN203111314U (zh) * 2012-12-07 2013-08-07 驻马店大力天骏专用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抗剪车架
CN203544127U (zh) * 2013-11-11 2014-04-16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副车架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04236592U (zh) * 2014-09-17 2015-04-01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商用车上装连接装置
CN204507033U (zh) * 2015-04-07 2015-07-29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140030A (zh) * 2017-06-02 2017-09-08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承载式客车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CN107140030B (zh) * 2017-06-02 2023-03-24 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半承载式客车车身与底盘的连接结构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0415B (zh) 耦合器支撐機構
CN204507033U (zh)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CN104709365A (zh) 卡车上装连接装置及卡车
KR101083512B1 (ko) 철도차량의 대차 연결 장치
CN106553695B (zh) 自卸车及其主副车架联接装置
US20210394842A1 (en) Chassis of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and Automatic Guided Vehicle
JP2015093621A (ja) 板バネ式サスペンションを補助する補助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4709062A (zh) 一种拖拉机减振装置
CN106029418A (zh) 机动车辆的动力系统的悬挂装置
CN207106419U (zh) 一种蓄电池悬置支架
CN107554231B (zh) 悬架及汽车
CN107499267B (zh) 车用保险杠安装支架结构
KR20110059326A (ko) 상용차의 현가장치
KR102249587B1 (ko) 현가 장치용 링크 구조체
CN202656851U (zh) 车辆的动力总成的悬置结构和悬置系统
GB2529870A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205633605U (zh) 一种包装箱缓冲支脚
WO2021038988A1 (ja) ばね部材及び懸架装置
CN114683791B (zh) 一种机器人底盘悬挂结构
JP3608398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07933232B (zh) 一种支架总成及汽车
CN109607427A (zh) 一种物流输送用叉车
CN202690873U (zh) 固定零部件用减振装置以及车辆
CN217863689U (zh) 悬置总成及车辆
CN207711989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Applicant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30601 Anhui Province, Hefei City Industrial Park, the Peach Blossom Road No. 669

Applicant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tive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617